CN102420329A - 高振实密度复合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振实密度复合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20329A
CN102420329A CN2011103278763A CN201110327876A CN102420329A CN 102420329 A CN102420329 A CN 102420329A CN 2011103278763 A CN2011103278763 A CN 2011103278763A CN 201110327876 A CN201110327876 A CN 201110327876A CN 102420329 A CN102420329 A CN 1024203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source
iron
composite modified
tap d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278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20329B (zh
Inventor
李述中
许泽辉
王涛
杨书廷
厐景森
李良玉
高玉军
李敬磊
郭思思
杨保全
郝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KE SCIENCE-TECHNOLOGY Co Ltd XINXIANG
Original Assignee
ZHONGKE SCIENCE-TECHNOLOGY Co Ltd XINXI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KE SCIENCE-TECHNOLOGY Co Ltd XINXIANG filed Critical ZHONGKE SCIENCE-TECHNOLOGY Co Ltd XINXIANG
Priority to CN20111032787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203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203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03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203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03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振实密度复合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高振实密度复合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所述高振实密度复合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C/LixM1 z1FeyM2 z2PO4/C,式中M1和M2为元素周期表中Be、Mg、Al、Ca、Ti、V、Cr、Mn、Co、Ni、Zn、Ga、Sr、Mo、Zr、Nb、Ag、Cd、In、Ba和Sb的一种或两种,X+Z1=1、y+Z2=1、0≤Z1≤0.06、0≤Z2≤0.0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振实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且工艺成本低的显著特点。

Description

高振实密度复合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特别是一种高振实密度复合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面向电动汽车等电动车辆和固定蓄电系统的大型电池领域,全球的开发时机正日趋成熟,相关研究开发正在全面展开。磷酸铁锂以其超高循环寿命和高安全性,受到该行业的极大青睐。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磷酸铁锂,其电化学电位在3.45V(相对Li/Li+)左右,Li+很容易在材料间可逆地脱出和嵌入。其理论克容量在170mAh/g,然而,常温下,市售磷酸铁锂的实际克容量要低很多。同时,磷酸铁锂还存在一些显著缺点:其一就是它的离子迁移速率和电子传导率较低,时刻影响所成电池的高倍率放电性能;其二是它的理论振实密度较小(3.6g/cm3),而且,目前市售磷酸铁锂振实密度(尤其是添加导电剂之后,仅有1.0g/cm3左右)又远远小于理论值,导致材料的能量密度很低;其三是目前工业上合成磷酸铁锂的材料多采用草酸亚铁等二价铁源和含磷的铵盐,生产率低,制备成本高,而且在生产中有很多废气排出污染空气;这都使磷酸铁锂材料在储能和动力电池方面的应用受到很大地制约。
迄今为止,所有真正用于工业上制备橄榄石型磷酸铁锂的方法得到的磷酸铁锂材料振实密度都较低。武汉大学于2008年曾拥有一篇提高磷酸铁锂振实密度方法的专利CN101299458,它是采用了磷酸铁做铁源,并通过加入助剂来帮助提高产品的振实密度,但此方法制备的磷酸铁锂材料振实密度并不高;华南理工大学在2009年曾拥有一篇专利CN101339991提供了一个提高磷酸铁锂振实密度的方法,但其用酒精做分散剂、有机铁做铁源,对工业化生产来说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振实密度高和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的一种高振实密度复合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高振实密度复合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振实密度复合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
C/LixM1 z1FeyM2 z2PO4/C,式中M1和M2为元素周期表中Be、Mg、Al、Ca、Ti、V、Cr、Mn、Co、Ni、Zn、Ga、Sr、Mo、Zr、Nb、Ag、Cd、In、Ba和Sb的一种或两种,X+Z1=1、y+Z2=1、0≤Z1≤0.06、0≤Z2≤0.06。一种高振实密度复合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有以下步骤:
(1)将磷源用去离子水稀释为1-6倍后在超声波条件下与锂源、铁源、碳源和掺杂元素M1、M2的化合物进行混合2-6h,所述磷源为磷酸、多聚磷和焦磷酸中的一种,所述铁源为铁氧化物,所述碳源为葡萄糖、蔗糖、聚乙二醇和β-环糊精中的一种或二种,所述锂源为碳酸锂、乙酸锂氢氧化锂中的一种或二种,所述掺杂元素M1和M2为元素周期表中Be、Mg、Al、Ca、Ti、V、Cr、Mn、Co、Ni、Zn、Ga、Sr、Mo、Zr、Nb、Ag、Cd、In、Ba和Sb的一种或两种,上述锂源、磷源、铁源及M1、M2掺杂元素的量按理论化学式LixM1 z1FeyM2 z2PO4各元素的化学计量比得出,碳源的加入量为还原所述铁氧化物中三价铁为二价铁所需的量;
(2)将步骤(1)的混合物料在80-180℃下干燥后,在磨球机中进行均匀分散后,在200-600℃和氮气保护环境下热气还原灼烧2-6h,得到掺杂纳米碳和M1、M2元素的无定形磷酸铁锂前驱体;
(3)将添加入到步骤(2)得到的前驱体和C源置于球磨机中进行球磨分散,碳源的加入量为前驱体重量2-8%,在惰性环境中和200-800℃下二次热气还原烧结2-6h,使前驱体中残留的三价铁转化为二价铁,制成高振实密度复合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振实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且工艺成本低的显著优点。
附图说明:
图1-2是实施例1-2获得的磷酸铁锂的XRD衍射图,图3-4是实施例1-2获得的复合磷酸铁锂C/LiFePO4/C的扫描电镜图,图5-6是实施例1-2获得的复合磷酸铁锂的粒径分析结果表,图7是实施例1获得的复合磷酸铁锂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时在充放电过程性能表,图8是图7测定的第一个充电-放电循环的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高振实密度复合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公式为C/LixM1 z1FeyM2 z2PO4/C,式中M1、M2为元素周期表中下列元素的一种或二种:Be、Mg、Al、Ca、Ti、V、Cr、Mn、Co、Ni、Zn、Ga、Sr、Mo、Zr、Nb、Ag、Cd、In、Ba、Sb,X+Z1=1、y+Z2=1、0≤Z1≤0.06、0≤Z2≤0.06。
一种高振实密度复合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取磷源为磷酸、多聚磷酸、焦磷酸中的一种,对其用去离子水稀释1-6倍,然后,在超声波控制混料的条件下,把锂源、铁源依次加入,合适的M1、M2化合物也在此时加入(各种原料量的引入以理论化学式LixM1 z1FeyM2 z2PO4各元素的化学计量比求得),最后按还原三价铁的化学计量比,加入碳源。超声波对固液原料进行均相混合2-6h。
第二步,把混料在80-180℃下干燥后,于球磨机中均匀分散,然后,在200-600℃下、封闭环境中,热气还原灼烧2-6h,可得掺杂纳米碳和M1、M2元素的无定形磷酸铁锂前躯体。
第三步,依包覆导电碳的最佳比,在上述前躯体中加入适量碳源,于球磨机中均匀分散,在惰性环境中,于200-800℃下二次热气还原烧结6-12小时,使前躯体中残留的三价铁几乎完全转化为二价铁,结晶和里掺外包导电碳也在这一过程完成。
本发明方法成功地生产出一种高振实密度复合改性的磷酸铁锂,BT-300粉体振实密度仪测试材料的振实密度通常都在1.65g/cm3以上,;平均粒径小于4μm,粒径分布窄;按照BET法测定,其比表面积通常不小于1m2/g;而且纯度高(磷酸铁含量不大于1%)。
在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磷酸铁锂基体结构中均匀分布着纳米碳粒对材料晶格起到支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该材料在脱锂过程中造成晶格塌陷,极大地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和加工性;同时,对本材料的低温、倍率以及循环性能也有很大地改善。
根据本发明,在方法中可以引入M1、M2元素,形成复合的C/LixM1 z1FeyM2 z2PO4/C,从而提高所制得磷酸铁锂的综合性能。
M1、M2可以是元素周期表中Be、Mg、Al、Ca、Ti、V、Cr、Mn、Co、Ni、Zn、Ga、Sr、Mo、Zr、Nb、Cd、Ag、In、Ba、Sb等的一种元素,且
X+Z1=1、y+Z2=1、0≤Z1≤0.06、0≤Z2≤0.06
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在于:
本发明以价格低廉的铁氧化物为铁源,以磷酸为磷源,采用超声波控制混料,使原材料能更加均相混合,同时保证了在后续灼烧过程中,产生极少量的废气;两次加入碳源的作用侧重点不同,首次加入碳源的作用以产生超强还原性气体(如:CO、H2)对原料中的三价铁进行热气还原为主,同时在材料前躯体中均匀的引入少量碳;二次碳源的作用以产生纳米碳网络与磷酸铁锂晶粒复合为主,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同时产生的还原性气体二次对残留的三价铁进行彻底还原。
本发明同时通过控制不同的球磨分散方式和时间以及不同的灼烧温度和烧结时间,来调控材料粒径的分布、大小和颗粒的形貌。本发明方法由于生成少量的气体,制得的颗粒大小分布窄、形貌类球形,所以,材料具有很高的振实密度。
本发明有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采用同一碳源制备复合C/LiFePO4/C
先取1mol(约115g)磷酸于合适容器中用去离子水稀释3倍,再取0.5mol(约37.13g)碳酸锂缓慢加入容器中,之后依次加入0.5mol(约80.45g)氧化铁和10g蔗糖,打开超声波控制,调节到适当的频率,超声并搅拌4h。
将前提混料在80-180℃之间干燥,于球磨机中均匀分散后,在还原气氛中,于200-600℃下热气还原4h,可得掺杂纳米碳的无定形磷酸铁锂前躯体。
最后,在上述前躯体中加入8g蔗糖,于球磨机中均匀分散,在惰性环境中,二次热气还原烧结:从室温开始,以5℃/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750℃,恒温8h后,自然降至室温。
图1是导电碳掺杂包覆磷酸铁锂C/LiFePO4/C的XRD衍射图,由图可以看到,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具有几乎完全的纯锂铁磷橄榄石矿相。
图3是该实施例获得的复合磷酸铁锂C/LiFePO4/C的扫描电镜图(放电倍数为5000倍),显示颗粒分布均匀,而且颗粒呈类球形,表面紧密包覆一层导电物。
图5显示了上述方法制得的材料的粒径分布图。
由百特粒度仪测试,该产品粒径分布呈多区间分布状态,中粒径在1.69μm左右;BT-300粉体振实密度仪测试其振实密度1.80g/cm3左右;按照BET法测定,其比表面积为1.88m2/g。
采用上述实施例制得的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制成正极片,极片固含量(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配比为91∶4.5∶4.5,负极采用深圳贝特瑞的CMB330;隔膜用了新乡格瑞恩新能源公司的聚丙烯微孔膜;电解液选择张家港市国泰华荣的产品。电池制作完全在锂离子电池生产车间进行,在室温25℃下进行充放电测试,充放电电压范围为3.8~2.5V。该材料以0.5C倍率进行充放电时,其稳定放电克容量在125mAh/g以上。
图7显示了按照上述制作方法获得的成品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观察到的循环行为。
图8显示了图7测定的第一个充-放电循环曲线。
实施例2
采用不同碳源制备复合C/LiFePO4/C
先取1mol(约115g)磷酸于合适容器中用去离子水稀释3倍,再取0.52mol(约12.45g)氢氧化锂缓慢加入容器中,之后依次加入0.5mol(约80.45g)氧化铁和10g聚乙二醇,打开超声波控制,调节到适当的频率,超声并搅拌4h。
将前提混料在80-180℃之间干燥,于球磨机中均匀分散后,在还原气氛中,于200-600℃下热气还原4h,可得掺杂纳米碳的无定形磷酸铁锂前躯体。
最后,在上述前躯体中加入8g葡萄糖,于球磨机中均匀分散,在惰性环境中,二次热气还原烧结:从室温开始,以5℃/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750℃,恒温8h后,自然降至室温。
图2显示了通过该方法获得的复合磷酸铁锂C/LiFePO4/C的XRD衍射图。由图可以看到,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具有几乎完全的纯锂铁磷橄榄石矿相。
图4是该实施例获得的复合磷酸铁锂C/LiFePO4/C的扫描电镜图(放电倍数为5000倍),显示颗粒分布均匀,而且颗粒呈类球形,表面紧密包覆一层导电物。
图6显示了上述方法制得的材料的粒径分布图。
由百特粒度仪测试,该产品粒径分布呈多区间分布状态,中粒径在1.42μm左右;BT-300粉体振实密度仪测试其振实密度1.85g/cm3左右;按照BET法测定,其比表面积为1.81m2/g。
采用上述实施例制得的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制成正极片,极片固含量(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配比为91∶4.5∶4.5,负极采用深圳贝特瑞的CMB330;隔膜用了新乡格瑞恩新能源公司的聚丙烯微孔膜;电解液选择张家港市国泰华荣的产品。电池制作完全在锂离子电池生产车间进行,在室温下进行充放电测试,充放电电压范围为3.8~2.5V。该材料以0.5C倍率进行充放电时,其稳定放电克容量在125mAh/g以上。
实施例3
复合掺杂C/Li0.98Mg0.02Fe0.97Mn0.03PO4/C的制备
先取0.5mol(168.97g)多聚磷酸于合适容器中用去离子水稀释4倍,再取0.49mol(约38.1g)碳酸锂缓慢加入容器中,之后依次加入0.485mol(约78.38g)氧化铁、0.02mol氢氧化镁、0.03mol草酸锰、10gβ-环糊精,打开超声波控制,调节到适当的频率,超声并搅拌4h。
将前提混料在80-180℃之间干燥,于球磨机中均匀分散后,在还原气氛中,于200-600℃下热气还原4h,可得掺杂纳米碳和Mg、Mn两元素的无定形磷酸铁锂前躯体。
最后,在上述前躯体中加入8g葡萄糖,于球磨机中均匀分散,在惰性环境中,二次热气还原烧结:从室温开始,以5℃/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750℃,恒温8h后,自然降至室温。
由百特粒度仪测试,该产品粒径分布呈多区间分布状态,中粒径在3.0μm左右;BT-300粉体振实密度仪测试其振实密度1.90g/cm3;按照BET法测定,其比表面积为1.78m2/g。
采用上述实施例制得的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制成正极片,极片固含量(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配比为91∶4.5∶4.5,负极采用深圳贝特瑞的CMB330;隔膜用了新乡格瑞恩新能源公司的聚丙烯微孔膜;电解液选择张家港市国泰华荣的产品。电池制作完全在锂离子电池生产车间进行,在室温下进行充放电测试,充放电电压范围为4.0~2.5V。该材料以0.5C倍率进行充放电时,其稳定放电克容量在120mAh/g以上。
实施例4
复合掺杂C/Li0.98Mg0.02Fe0.97V0.03PO4/C的制备
先取1mol(约115g)磷酸于合适容器中用去离子水稀释3倍,再取0.49mol(约34.24g)醋酸锂缓慢加入容器中,之后依次加入0.485mol(约78.38g)氧化铁、0.02mol氢氧化镁、0.03mol钒酸铵、10g葡萄糖,打开超声波控制,调节到适当的频率,超声并搅拌4h。
将前提混料在80-180℃之间干燥,于球磨机中均匀分散后,在还原气氛中,于200-600℃下热气还原4h,可得掺杂纳米碳和Mg、V两元素的无定形磷酸铁锂前躯体。
最后,在上述前躯体中加入8g蔗糖,于球磨机中均匀分散,在惰性环境中,二次热气还原烧结:从室温开始,以5℃/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750℃,恒温8h后,自然降至室温。
由百特粒度仪测试,该产品粒径分布呈多区间分布状态,中粒径在2.35μm左右;BT-300粉体振实密度仪测试其振实密度1.86g/cm3;按照BET法测定,其比表面积为1.79m2/g。
采用上述实施例制得的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制成正极片,极片固含量(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配比为91∶4.5∶4.5,负极采用深圳贝特瑞的CMB330;隔膜用了新乡格瑞恩新能源公司的聚丙烯微孔膜;电解液选择张家港市国泰华荣的产品。电池制作完全在锂离子电池生产车间进行,在室温下进行充放电测试,充放电电压范围为4.0~2.5V。该材料以0.5C倍率进行充放电时,其稳定放电克容量在121mAh/g以上。
实施例5
复合掺杂C/Li0.98Ti0.02Fe0.97Co0.03PO4/C的制备先取0.25mol(约44.50g)焦磷酸于合适容器中用去离子水稀释5倍,再取0.49mol(约38.1g)碳酸锂缓慢加入容器中,之后依次加入0.485mol(约78.38g)氧化铁、0.02mol二氧化钛、0.03mol草酸钴、10gβ-环糊精,打开超声波控制,调节到适当的频率,超声并搅拌4h。
将前提混料在80-180℃之间干燥,于球磨机中均匀分散后,在还原气氛中,于200-600℃下热气还原4h,可得掺杂纳米碳和Ti、Co两元素的无定形磷酸铁锂前躯体。
最后,在上述前躯体中加入8g葡萄糖,于球磨机中均匀分散,在惰性环境中,二次热气还原烧结:从室温开始,以5℃/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750℃,恒温8h后,自然降至室温。
由百特粒度仪测试,该产品粒径分布呈多区间分布状态,中粒径在3.30μm左右;BT-300粉体振实密度仪测试其振实密度1.91g/cm3左右;按照BET法测定,其比表面积为1.64m2/g。
采用上述实施例制得的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制成正极片,极片固含量(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配比为91∶4.5∶4.5,负极采用深圳贝特瑞的CMB330;隔膜用了新乡格瑞恩新能源公司的聚丙烯微孔膜;电解液选择张家港市国泰华荣的产品。电池制作完全在锂离子电池生产车间进行,在室温下进行充放电测试,充放电电压范围为4.0~2.5V。该材料以0.5C倍率进行充放电时,其稳定放电克容量在120mAh/g以上。
实施例6
复合掺杂C/Li0.98Ti0.02Fe0.97Ni0.03PO4/C的制备
先取1mol(约115g)磷酸于合适容器中用去离子水稀释3倍,再取0.49mol(约38.1g)碳酸锂缓慢加入容器中,之后依次加入0.485mol(约78.38g)氧化铁、0.02mol二氧化钛、0.03mol氢氧化镍、10g聚乙二醇,打开超声波控制,调节到适当的频率,超声并搅拌4h。
将前提混料在80-180℃之间干燥,于球磨机中均匀分散后,在还原气氛中,于200-600℃下热气还原4h,可得掺杂纳米碳和Ti、Ni两元素的无定形磷酸铁锂前躯体。
最后,在上述前躯体中加入8g蔗糖,于球磨机中均匀分散,在惰性环境中,二次热气还原烧结:从室温开始,以5℃/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750℃,恒温8h后,自然降至室温。
由百特粒度仪测试,该产品粒径分布呈多区间分布状态,中粒径在3.0μm左右;BT-300粉体振实密度仪测试其振实密度1.96g/cm3左右;按照BET法测定,其比表面积为1.75m2/g。
采用上述实施例制得的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制成正极片,极片固含量(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配比为91∶4.5∶4.5,负极采用深圳贝特瑞的CMB330;隔膜用了新乡格瑞恩新能源公司的聚丙烯微孔膜;电解液选择张家港市国泰华荣的产品。电池制作完全在锂离子电池生产车间进行,在室温下进行充放电测试,充放电电压范围为4.0~2.5V。该材料以0.5C倍率进行充放电时,其稳定放电克容量在121mAh/g以上。

Claims (2)

1.一种高振实密度复合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振实密度复合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
C/LixM1 z1FeyM2 z2PO4/C,式中M1和M2为元素周期表中Be、Mg、Al、Ca、Ti、V、Cr、Mn、Co、Ni、Zn、Ga、Sr、Mo、Zr、Nb、Ag、Cd、In、Ba和Sb的一种或两种,X+Z1=1、y+Z2=1、0≤Z1≤0.06、0≤Z2≤0.06。
2.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振实密度复合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有以下步骤:
(1)将磷源用去离子水稀释为1-6倍后在超声波条件下与锂源、铁源、碳源和掺杂元素M1、M2的化合物进行混合2-6h,所述磷源为磷酸、多聚磷和焦磷酸中的一种,所述铁源为铁氧化物,所述碳源为葡萄糖、蔗糖、聚乙二醇和β-环糊精中的一种或二种,所述锂源为碳酸锂、乙酸锂氢氧化锂中的一种或二种,所述掺杂元素M1和M2为元素周期表中Be、Mg、Al、Ca、Ti、V、Cr、Mn、Co、Ni、Zn、Ga、Sr、Mo、Zr、Nb、Ag、Cd、In、Ba和Sb的一种或两种,上述锂源、磷源、铁源及M1、M2掺杂元素的量按理论化学式LixM1 z1FeyM2 z2PO4各元素的化学计量比得出,碳源的加入量为还原所述铁氧化物中三价铁为二价铁所需的量;
(2)将步骤(1)的混合物料在80-180℃下干燥后,在磨球机中进行均匀分散后,在200-600℃和氮气保护环境下热气还原灼烧2-6h,得到掺杂纳米碳和M1、M2元素的无定形磷酸铁锂前驱体;
(3)将添加入到步骤(2)得到的前驱体和C源置于球磨机中进行球磨分散,碳源的加入量为前驱体重量2-8%,在惰性环境中和200-800℃下二次热气还原烧结2-6h,使前驱体中残留的三价铁转化为二价铁,制成高振实密度复合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CN201110327876.3A 2011-10-18 2011-10-18 高振实密度复合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4203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27876.3A CN102420329B (zh) 2011-10-18 2011-10-18 高振实密度复合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27876.3A CN102420329B (zh) 2011-10-18 2011-10-18 高振实密度复合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0329A true CN102420329A (zh) 2012-04-18
CN102420329B CN102420329B (zh) 2014-10-29

Family

ID=45944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27876.3A Active CN102420329B (zh) 2011-10-18 2011-10-18 高振实密度复合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20329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0880A (zh) * 2012-08-07 2012-10-31 杨志宽 一种高功率磷酸铁锂电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81902A (zh) * 2012-10-22 2013-01-16 山东海特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 工业化生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3367724A (zh) * 2013-07-26 2013-10-23 烟台卓能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核壳结构的磷酸铁锂电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43623A (zh) * 2014-07-09 2014-11-12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镁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93288A (zh) * 2014-10-13 2015-03-04 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橄榄石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23432A (zh) * 2019-07-10 2019-10-11 河南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阴阳离子共掺杂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44872A (zh) * 2019-10-30 2021-05-04 北京大学 一种高镍正极材料的液相法磷元素掺杂改性制备方法
CN113410447A (zh) * 2021-06-23 2021-09-17 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 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导电性能和循环寿命的正极材料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2979A (zh) * 2007-06-27 2008-01-30 广州市鹏辉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类球形磷酸铁锂的固相制备方法
CN101436667A (zh) * 2007-11-14 2009-05-20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正极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090142665A1 (en) * 2007-11-22 2009-06-04 Kyeu-Yoon Sheem Active material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and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CN101800315A (zh) * 2010-04-09 2010-08-11 曲阜毅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元素掺杂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97618A (zh) * 2011-01-12 2011-06-15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碳包覆正极材料LiFexM1yM2zPO4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2979A (zh) * 2007-06-27 2008-01-30 广州市鹏辉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类球形磷酸铁锂的固相制备方法
CN101436667A (zh) * 2007-11-14 2009-05-20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正极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090142665A1 (en) * 2007-11-22 2009-06-04 Kyeu-Yoon Sheem Active material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and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CN101800315A (zh) * 2010-04-09 2010-08-11 曲阜毅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元素掺杂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97618A (zh) * 2011-01-12 2011-06-15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碳包覆正极材料LiFexM1yM2zPO4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0880A (zh) * 2012-08-07 2012-10-31 杨志宽 一种高功率磷酸铁锂电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81902A (zh) * 2012-10-22 2013-01-16 山东海特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 工业化生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2881902B (zh) * 2012-10-22 2015-09-16 山东海特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化生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3367724A (zh) * 2013-07-26 2013-10-23 烟台卓能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核壳结构的磷酸铁锂电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43623A (zh) * 2014-07-09 2014-11-12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镁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93288A (zh) * 2014-10-13 2015-03-04 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橄榄石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23432A (zh) * 2019-07-10 2019-10-11 河南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阴阳离子共掺杂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44872A (zh) * 2019-10-30 2021-05-04 北京大学 一种高镍正极材料的液相法磷元素掺杂改性制备方法
CN113410447A (zh) * 2021-06-23 2021-09-17 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 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导电性能和循环寿命的正极材料及方法
CN113410447B (zh) * 2021-06-23 2022-09-02 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 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导电性能和循环寿命的正极材料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0329B (zh) 2014-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184960A1 (zh) 磷酸锰铁锂的制备方法,正极材料及锂离子电池
CN102420329B (zh) 高振实密度复合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15594B (zh) 碳包覆的磷酸锰锂/磷酸铁锂核壳结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55175B (zh) 一种磷酸亚铁锂的工业制备方法
CN100448071C (zh) 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30730B (zh) 纳米磷酸铁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30731B (zh) 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纳米磷酸铁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30739B (zh) 掺杂改性的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03956485B (zh) 一种三维分级结构的磷酸铁锂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28714B (zh) 无碳纳米磷酸铁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44667A (zh) 一种球形掺杂磷酸铁锂/炭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
CN103000893B (zh) 一种锂电池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的喷雾热解制备方法
CN102299336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02738463A (zh) 一种采用edta为碳源包覆改性磷酸钒锂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2623705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C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081695A (zh) 一种掺杂改性的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02593461A (zh)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碳包覆的制备方法
CN105552341A (zh) 一种电化学活性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5765644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の高電圧ナノ複合体カソード(4.9v)の調製のための方法
Kim et al. Comparison of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iMPO4 (M= Fe, Mn, and Co) olivine compounds
CN102593449B (zh) 一种同时掺杂金属离子和氟离子的磷酸亚铁锂材料及其合成方法
CN116534826A (zh) 一种磷酸锰铁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13484A (zh) 一种球形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05514423A (zh) 正极材料制备方法、正极材料以及电池
CN104332628A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锂离子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9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120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9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9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