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6070A -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16070A CN102416070A CN201010294009XA CN201010294009A CN102416070A CN 102416070 A CN102416070 A CN 102416070A CN 201010294009X A CN201010294009X A CN 201010294009XA CN 201010294009 A CN201010294009 A CN 201010294009A CN 102416070 A CN102416070 A CN 1024160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x
- parts
- oil
- rehmanniae preparata
- colophoni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疗效好、创面愈合快的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同时提供一种该约物制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组分:麻油、铁衣2、枣树皮、地榆、葶苈子等药物组分组成。其制备方法是将枣树皮、葶苈子、铁衣、松香、冰片制成细粉末;甘草、当归、黄芪、地榆、白芷、熟地分别切碎;紫草清水微润;冰片研磨;葶苈子反复翻炒,至闻到香味时加入枣树皮粉末,翻炒至颜色变深,晾至冷却后加入铁衣、松香、冰片,即制成I号粉剂;麻油,加热至120℃~140℃,将黄芪、地榆、甘草、白芷、当归、熟地放入油内炸至深黄色,去渣,再将润湿的紫草加入,微火加热至油呈紫红色,过滤,待油温降至40-50℃时,搅匀、过滤,即制成II号油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配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烧伤(包括烫伤)是一种常见的突发性创伤,是物理、化学、放射等诸多因素作用于机体所造成的一种极其复杂的外伤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烧伤依据其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依据其局部损伤程度的不同层次,将其划分为类似同心园状的三个区带,即中心为凝固坏死带,周围为毛细血管瘀滞带,外围为充血带。凝固坏死带为不可复性,亦称坏死区带;瘀滞带为部分组织损伤,属“间生态”状态;充血带为可复性组织;瘀滞带和充血带组织改变主要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扩张,血流缓慢,从而导致微血管栓塞,致使局部组织缺氧并造成对全身系统的影响。目前西医在治疗烧伤时,一般采用干性疗法,即针对创面感染实行干燥暴露疗法,让创面保持干燥,以抑制细菌大量繁殖;同时并用各种抗生素阻止创面感染,促使创面干燥结痂;对重症患者,还需外科手术切痂、植皮。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在单纯干燥暴露的同时,可导致人体组织细胞的坏死;而治疗过程中的创面感染也是一直让医务人员感到棘手的问题。如常规使用青霉素,并不能减少烧伤病人早期G-菌蜂窝组织炎;而使用青霉素5~7天者,能更快地促发耐药的G-杆菌感染。磺胺嘧啶银、磺胺米隆等外用药的应用,虽对创面感染有显著的控制效果,但其对细胞活性也有一定的损害作用,特别是使用高浓度的磺胺嘧啶银糊剂或混悬剂,有加重伤面损伤之嫌。
目前中医在治疗烧烫伤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许多差强人意之处。如临床常用的京万红药膏,其起效缓慢,止痛、抗渗出及消瘢效果一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疗效好、创面愈合快的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同时提供一种该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组分:
麻油200~450份、铁衣2~10份、枣树皮15~20份、地榆8~16份、葶苈子8~16份、冰片2~8份、甘草20~30份、紫草20~35份、白芷20~35份、当归15~30份、松香6~15份或大黄6~15份、黄芪15~30份、熟地15~30份。
本发明优选的重量份比为:
麻油300~450份、铁衣2~6份、枣树皮15~20份、地榆8~12份、葶苈子8~12份、冰片2~4份、甘草20~30份、紫草30~35份、白芷30~35份、当归20~30份、松香10~15份、黄芪20~30份、熟地20~30份。或
麻油300~450份、铁衣2~6份、枣树皮15~20份、地榆8~12份、葶苈子8~12份、蜂蜡20-25份、冰片2~4份、甘草20~30份、紫草30~35份、白芷30~35份、当归20~30份、松香10~15份、黄芪20~30份、熟地20~30份。
本发明的药物在组方设计时,以具有收敛止泻,消炎,止血,破滞开结,利水消肿的枣树皮、葶苈子为君药;以具有祛风、燥湿、清热、生肌、排脓、止痛、托疮、凉血、解毒、逐瘀、活血、通经、敛疮的松香、黄芪、地榆、甘草、冰片、紫草、为臣药;以补血、活血、祛风、解毒透疹的当归、铁衣、熟地、白芷为佐药,以蜂蜡、麻油为使药。诸药配伍,产生良好的协同作用。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可以制备成油剂,也可制备成油膏剂。
在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该药物组合物的油粉剂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上述药物组分的重量份比,称取各组分;
(b)枣树皮、葶苈子、铁衣、松香、冰片制成细粉末;苷草、当归、黄芪、地榆、白芷、熟地分别切碎;紫草清水湿润;冰片研磨;
(c)葶苈子反复翻炒,至闻到香味时加入枣树皮粉末,翻炒至颜色变深,晾至冷却后加入铁衣、松香、冰片,即制成I号粉剂;
(d)取麻油,加热至120℃~140℃,将黄芪、地榆、甘草、白芷、当归、熟地放入油内炸至深黄色,去渣,再将润湿的紫草加入,微火加热至油呈紫红色,过滤,待油温降至40-50℃时,搅匀、过滤,即制成II号油剂。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本发明膏剂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上述药物组分的重量份比,称取各组分;
(b)枣树皮、葶苈子、铁衣、松香、冰片制成粉末;甘草、当归、黄芪、地榆、白芷、熟地分别切碎;紫草清水微润;冰片研磨;
(c)取麻油,加热至120℃~140℃,将甘草、黄芪、地榆、当归、白芷、熟地放入炸至深黄色,去渣,再将润湿的紫草加入,微火加热至油呈紫红色,过滤,制成药油,待用;
(d)取蜂蜡,加入药油熔化,待油温晾至40-50℃后,将枣树皮、葶苈子、铁衣、松香、及冰片的细粉兑入,搅匀至冷凝。
本发明药物的油粉制剂的使用方法为:
视创口大小,取I号粉剂,加入适量II号油剂,搅拌成糊状。用棉签轻拭掉创口表面的渗液,将上述糊状药物轻搽于创口表面(厚度≤1mm)。如创口事先使用过其他药物,须用生理盐水将创口表面清洗干净,暴露创面后方可将药物轻抹在创口表面。如有液体渗出用棉签轻拭。
本发明药物膏剂的使用方法
用棉签轻拭掉创口表面的渗液,将本发明膏药轻搽于创口表面(厚度≤1mm)。如创口事先使用过其他药物,须用生理盐水将创口表面清洗干净,暴露创面后方可将药物轻抹在创口表面。如有液体渗出用棉签轻拭。
本发明药物可有效预防和消除创面感染,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且不留疤痕。膏体柔软,无刺激性,不粘创面。使用简便,伤口只需简单清理后即可用药。治疗过程中无需换药,不需消炎、不受治疗环境的限制。
本发明药物适用于体表烧烫灼伤及各种难以愈合的伤口。如褥疮、糖尿病足、脚气、术后刀口不愈合、皮肤软组织挫伤等创面及痈疽疮疡的治疗;还适用于体表软组织损伤(包括开放性和闭合性损伤),如枪伤、刀伤、机械挤压撕脱伤等。治疗烧烫伤(II——III度烧烫灼伤)在不去除外皮的前提下,可迅速止痛、活血消肿、拔毒祛腐、消炎生肌、自行收敛,明显减少创面液体渗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以下实验得到了验证。
资料与方法:
病例来源:选择患者共99例,全部病例均根据纳入病例选择标准按1∶1∶1随机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对照组。
病例选择标准:纳入病例标准:(1)烧伤深度为II度,烧伤面积≤10%;(2)年龄在18~65岁之间;(3)伤后24小时入院,试验前48小时内未用过抗生素者;(4)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病例标准:(1)合并有严重心、肝、肾、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患者;(2)有过敏性疾病史者;(3)妊娠和哺乳期的病人;(4)面积:单纯浅II度面积<2%或单纯深II度<1%、或总面积>10%;(5)依从性差或生命垂危,不能完成疗程者。剔除病例标准: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不进行疗效统计,但应纳入不良反应检测。非同体对照研究两组在性别、年龄、烧伤部位、深度和面积经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具有可比性。
用药方法:实验1组: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药物。实验2组:本发明实施例2所制药物。
用法:按每100cm2涂抹5g药量计算,用重量单位计量;无菌清创后,将本发明药物均匀涂抹在创面上,创口暴露。对照组:京万红软膏,天津达仁堂制药二厂生产,规格10g/支,批号20080310;用药方法与实验组相同。
疗效评定;
总体疗效评定:根据烧伤创面面积、深度、分泌物量、创周炎情况、伤口痛疼程度等指标对烧伤创面进行评分,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用药1w、2w创面积分改善率,根据积分改善率将总体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积分改善率≥90%;显效:积分改善率≥70%;有效:积分改善率≥30%;无效:积分改善率<30%。
表1创面积分评定方法
症状与体征 | 0分 | 2分 | 4分 | 6分 | 加权系数 |
浅II度面积 | <2% | 2~4% | 5~7% | 8~10% | 2 |
深II度面积 | <1% | 1~4% | 5~7% | 6~10% | 3 |
分泌物 | 无 | 少量 | 中量 | 多量 | 1 |
脓性分泌物 | 无 | 少量 | 中量 | 多量 | 1 |
介周炎症 | 无 | <0.5cm | 0.5~1.0cm | >1.0cm | 2 |
疼痛 | 无剧痛 | 感觉过敏,微痛 | 微痛 | 感觉迟钝 | 1 |
创面疗效评定:由两位有经验的医生共同判断伤后1w、2w和治疗结束时伤口愈合率、愈合时间。同一创面如果同时存在深II度和浅II度创面,则分别计算伤口愈合率和愈合时间。
统计学分析:应用第四军医大学提供的医学数据统计软件进行Ridit分析、x2检验、t检验对药物进行有效性分析。
实验结果:
三组患者5天总体疗效判定结果,见表2
表2三组患者5天总体疗效情况比较
Ridit分析:实验1组=0.5237,实验2组=0.4928,对=0.4501,u=0.9996,P>0.05。
三组患者14天总体疗效情况比较,见表3。
表3三组患者14天总体疗效情况比较
Ridit分析:实验1组=0.5250,实验2组=0.5120,对=0.3816,u=2.1468,P<0.05。
本发明药物从临床观察中、创面愈合时间较京万红软膏优越,创口愈合基本不留疤痕。由此说明本发明药物具有良好的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本发明药物使用方法简单方便,对创口进行简单清洗后即可直接用药,其止痛迅速,抗渗效果非常明显。最突出的特点在于治疗过程中(特别严重的烧伤除外)不需换药,这对创口的愈合及减少患者的痛痛苦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药物的油粉配合制剂的制备
(a)称取麻油450g、铁衣2g、枣树皮15g、地榆8g、葶苈子8g、冰片2g、甘草20g、紫草30g、白芷30g、当归20g、松香10g、黄芪20g、熟地20g。
(b)枣树皮、葶苈子、铁衣、松香、冰片分别制成细粉;甘草、当归、黄芪、地榆、白芷、熟地分别切碎;紫草清水微润;冰片研磨;
(c)葶苈子反复翻炒,至闻到香味时加入枣树皮粉末,翻炒至颜色变深,晾至冷却后加入铁衣、松香、冰片,即制成I号粉剂;
(d)取麻油,加热至120℃~140℃,将黄芪、地榆、甘草、白芷、当归、熟地放入油内炸至深黄色,去渣,再将润湿的紫草加入,微火加热至油呈紫红色,过滤,待油温降至40~50℃时,搅匀、过滤,即制成II号油剂。
在使用时,在II号油剂中加入适量的I号粉剂,制成糊剂使用。II号油剂与I号粉剂的混合比例无需严格限定,只要混合成糊状即可。
实施例2
本发明药物膏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称取麻油300g、铁衣6g、枣树皮20g、地榆12g、葶苈子12g、蜂蜡25g、冰片4g、甘草30g、紫草35g、白芷35g、当归30g、松香15g、黄芪30g、熟地30g。
(b)枣树皮、葶苈子、铁衣、松香、冰片制成粉末;甘草、当归、黄芪、地榆、白芷、熟地分别切碎;紫草清水微润;冰片研磨;
(c)取麻油,加热至120℃~140℃,将甘草、黄芪、地榆、当归、白芷、熟地放入炸至深黄色,去渣,再将润湿的紫草加入,微火加热至油呈紫红色,过滤,制成药油,待用;
(d)取蜂蜡,加入药油熔化,待油温晾至40~50℃后,将枣树皮、葶苈子、铁衣、松香、及冰片的细粉兑入,搅匀至冷凝。
实施例3-6(见表4)
其中实施例3、4,按照实施例1所述方法制备;实施例5、6,按照实施例2所述方法制备;
以上实施例均具有与实施例1、2基本相同的实验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Claims (5)
1.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组分:麻油200~450份、铁衣2~10份、枣树皮15~20份、地榆8~16份、葶苈子8~16份、冰片2~8份、甘草20~30份、紫草20~35份、白芷20~35份、当归15~30份、松香6~15份或大黄6~15份、黄芪15~30份、熟地15~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重量份比的组分组成:麻油300~450份、铁衣2~6份、枣树皮15~20份、地榆8~12份、葶苈子8~12份、冰片2~4份、甘草20~30份、紫草30~35份、白芷30~35份、当归20~30份、松香10~15份、黄芪20~30份、熟地20~3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重量份比的组分组成:麻油300~450份、铁衣2~6份、枣树皮15~20份、地榆8~12份、葶苈子8~12份、蜂蜡20-25份、冰片2~4份、甘草20~30份、紫草30~35份、白芷30~35份、当归20~30份、松香10~15份、黄芪20~30份、熟地20~30份。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药物组合物油粉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分及重量份比,称取各组分;
(b)将枣树皮、葶苈子、铁衣、松香、冰片分别制成细粉;甘草、当归、黄芪、地榆、白芷、熟地分别切碎;紫草用水润湿;
(c)将葶苈子反复翻炒,至闻到香味时加入枣树皮粉末,翻炒至颜色变深,晾至冷却后加入铁衣、松香、冰片,即制成I号粉剂;
(d)取麻油,加热至120℃~140℃,将黄芪、地榆、甘草、白芷、当归、熟地放入油内炸至深黄色,去渣,再将润湿的紫草加入,微火加热至油呈紫红色,过滤,待油温降至40~50℃时,搅匀、过滤,即制成II号油剂。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药物组合物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分及重量份比,称取各组分;
(b)将枣树皮、葶苈子、铁衣、松香、冰片制成粉末;甘草、当归、黄芪、地榆、白芷、熟地分别切碎;紫草用水湿润;
(c)取麻油,加热至120℃~140℃,将甘草、黄芪、地榆、当归、白芷、熟地放入炸至深黄色,去渣,再将润湿的紫草加入,微火加热至油呈紫红色,过滤,制成药油,待用;
(d)取蜂蜡,加入药油熔化,待油温晾至40~50℃后,将枣树皮、葶苈子、铁衣、松香、及冰片的细粉兑入,搅匀至冷凝。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94009XA CN102416070B (zh) | 2010-09-28 | 2010-09-28 |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94009XA CN102416070B (zh) | 2010-09-28 | 2010-09-28 |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16070A true CN102416070A (zh) | 2012-04-18 |
CN102416070B CN102416070B (zh) | 2013-11-20 |
Family
ID=45940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9400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16070B (zh) | 2010-09-28 | 2010-09-28 |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416070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060C (zh) * | 1998-08-13 | 2002-10-09 | 王德胜 |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外用药膏 |
CN1268365C (zh) * | 2004-07-14 | 2006-08-09 | 郭泗木 |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915371A (zh) * | 2006-08-29 | 2007-02-21 | 胡国军 | 一种治疗烧烫冻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2010
- 2010-09-28 CN CN201010294009XA patent/CN10241607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060C (zh) * | 1998-08-13 | 2002-10-09 | 王德胜 |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外用药膏 |
CN1268365C (zh) * | 2004-07-14 | 2006-08-09 | 郭泗木 |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915371A (zh) * | 2006-08-29 | 2007-02-21 | 胡国军 | 一种治疗烧烫冻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许亚芬: "《中药外用治疗烧伤的研究进展》", 《江苏中医药》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16070B (zh) | 2013-11-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28727A (zh) | 一种治疗疮疡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292602A (zh) | 一种复方五黄烧伤油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251011B (zh) | 一种用于浅度烧伤的喷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526411B (zh) | 一种治疗外科伤口的中药组合物 | |
EP2985029A1 (en) | External-use medicament for cleaning and care of the ovaries, vagina and vulva | |
TW200942270A (en) |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for treatment of wounds or bedsor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preparation thereof | |
CN105477129A (zh) | 一种应用于牛皮癣的外用膏药及制备方法 | |
CN102698086B (zh) | 一种治疗褥疮蕴毒腐溃证的中药乳剂 | |
CN102755414B (zh) | 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416070B (zh) |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53836C (zh) | 一种伤疮药膏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1406583B (zh) | 一种治疗皮肤外伤所致疮疡的外敷中药软膏 | |
CN108261487A (zh) | 一种镇痛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得镇痛膏和镇痛贴 | |
CN106728793A (zh) |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和皮肤糜烂的豪猪油药剂 | |
CN102293783A (zh) |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1274047B (zh) | 一种治疗烧伤的外用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127274A (zh) | 一种四季火烧烫伤药 | |
CN107714781B (zh) | 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2716997A (zh) | 一种治疗皮肤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389800C (zh) | 一种治疗骨髓炎及各类体表溃疡的药物制剂 | |
CN112773843A (zh) | 烧烫伤外用液 | |
CN1381251A (zh) | 治疗烧、烫伤的药膏及其制法 | |
CN118121659A (zh) | 一种治疗难治性创面药油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2972598A (zh) | 一种淋巴水肿及烧创伤的外敷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2353921A (zh) |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0 Termination date: 201909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