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3984B - 工件测定方法、放电加工方法以及放电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工件测定方法、放电加工方法以及放电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3984B
CN102413984B CN200980159031.9A CN200980159031A CN102413984B CN 102413984 B CN102413984 B CN 102413984B CN 200980159031 A CN200980159031 A CN 200980159031A CN 102413984 B CN102413984 B CN 1024139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suration
workpiece
butt
center
meas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903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13984A (zh
Inventor
黑川聪昭
加藤木英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13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39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139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398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7/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pplicable to both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and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 B23H7/14Electric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power supply
    • B23H7/20Electric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power supply for programme-control, e.g. adapti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 Machine Tool Sensing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针对形状为在二维方向上包含具有前端部的凹形状以及凸形状中的至少一个的工件,包含下述工序:确定检索开始位置的工序;设定中心位置、彼此之间设有间隔的第1位置以及第2位置的工序;取得包含分别与中心位置、第1位置、第2位置相对应的测定点的测定点群的工序;以及基于第2方向上的各测定点的位置,对测定点群中与前端部最近的测定点进行判定,将该测定点的第1方向上的位置作为选择位置而选择的工序,在确定检索开始位置后最初取得测定点群的情况下,将检索开始位置作为中心位置而设定,在选择了选择位置以后取得测定点群的情况下,将选择位置作为中心位置而设定,通过在每次选择了选择位置时使间隔变窄,从而使测定点群中包含的测定点收敛。

Description

工件测定方法、放电加工方法以及放电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件测定方法、放电加工方法以及放电加工装置,特别地,涉及用于工件的追加加工的工件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在利用工作机械进行的加工中,大多通过以加工后的工件为对象的形状测定,而进行加工精度的确认。例如,在从工作机械向测定器上重新载置工件并进行形状测定的情况下,通过测定而判断为需要追加加工时,将工件从测定器放回工作机械。如果工作机械中的工件定位等必要的重新准备工序复杂,则为了再现工件的设置精度而耗费大量的劳动力。另外,例如在工作机械上进行形状测定的情况下,大多针对被固定的工件,使用安装于工作机械的主轴上的接触式的测定件。在此情况下,工件的形状越复杂,测定程序的生成、手动的测定耗费越多的劳动力以及时间。在形雕放电加工装置的情况下,在加工机上的形状测定中,也产生相同的问题。特别地,工件的形状越复杂,用于生成追加加工用程序的测定、目标形状和测定形状的差值的计算越困难。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对工件上形成的凹部的位置进行自动测定的技术。在上述技术中进行如下测定动作,即,以规定的间距使测定件与工件中形成有凹部的面接触,在凹部的中央部分,使测定件向凹部的深度方向移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3-222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例如,在生成用于追加加工的程序时,要求将相对于目标形状的加工不足量作为准确数据而取得。在统一将凹部的中央部分确定为测定对象的情况下,无法针对凹部的中央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形状得到 测定数据。例如,如果即使凹部中加工程度最大的最深部(前端部)位于凹部的中央部分以外的部分,也无法将最深部的位置及深度作为数据而得到,则极难掌握需要相对于哪个方向进行何种程度的追加加工。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可以高精度且容易地测定工件的形状的工件测定方法、可以进行高精度的追加加工的放电加工方法及放电加工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达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对包含第1方向和与所述第1方向大致垂直的第2方向的二维方向上的工件的形状进行测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形状为在所述二维方向上包含具有前端部的凹形状以及凸形状中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工件,所述工件测定方法包含下述工序:在所述第1方向上,确定使测定件开始进行所述前端部的检索的检索开始位置的工序;设定所述第1方向上的中心位置的工序;对以所述中心位置为中心沿所述第1方向并列,彼此之间设有间隔的第1位置以及第2位置进行设定的工序;将所述测定件与所述工件抵接时的所述测定件的位置作为测定点,取得包含分别与所述中心位置、所述第1位置、所述第2位置相对应的所述测定点的测定点群的工序;以及基于所述第2方向上的各测定点的位置,对所述测定点群中与所述前端部最近的测定点进行判定,将该测定点的所述第1方向上的位置作为选择位置而选择的工序,在确定所述检索开始位置后最初取得所述测定点群的情况下,将所述检索开始位置作为所述中心位置而设定,在选择了所述选择位置以后取得所述测定点群的情况下,将所述选择位置作为所述中心位置而设定,通过在每次选择所述选择位置时使所述间隔变窄,从而使所述测定点群中包含的所述测定点收敛。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输入测定参数这样的简单操作,使测定点收敛,从而可以高精度且容易地测定二维方向上的前端部的位置。由此,具有可以高精度且容易地测定工件形状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放电加工装置中的特征部分的结构框图。 
图2是工件的平面概略结构图。 
图3是说明通过前端部检索单元进行的直至确定了检索开始位置为止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4-1是说明相对于工件的凹形状使测定件移动的过程的剖面示意图。 
图4-2是说明相对于工件的凹形状使测定件移动的过程的剖面示意图。 
图4-3是说明相对于工件的凹形状使测定件移动的过程的剖面示意图。 
图4-4是说明相对于工件的凹形状使测定件移动的过程的剖面示意图。 
图4-5是说明相对于工件的凹形状使测定件移动的过程的剖面示意图。 
图4-6是说明相对于工件的凹形状使测定件移动的过程的剖面示意图。 
图4-7是说明相对于工件的凹形状使测定件移动的过程的剖面示意图。 
图4-8是说明相对于工件的凹形状使测定件移动的过程的剖面示意图。 
图4-9是说明相对于工件的凹形状使测定件移动的过程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说明利用前端部检索单元从检索开始位置对前端部进行检索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1是说明相对于工件的凹形状使测定件移动的过程的剖面示意图。 
图6-2是说明相对于工件的凹形状使测定件移动的过程的剖面 示意图。 
图6-3是说明相对于工件的凹形状使测定件移动的过程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说明通过追加加工数据计算单元进行的追加加工数据的计算的概念图。 
图8是表示显示单元的追加加工数据的显示例的图。 
图9是表示追加加工数据、用于生成追加加工程序的校正参数的例子的图。 
图10是说明在工作机械中通常作为测定参数的项目的例子的图。 
符号的说明 
11工件测定单元 
12测定参数输入单元 
13前端部检索单元 
14追加加工数据计算单元 
15追加加工程序生成单元 
16追加加工控制单元 
17显示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工件测定方法、放电加工方法以及放电加工装置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放电加工装置中的特征部分的结构框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放电加工装置是形雕放电加工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放电加工时,在固定有工件的平台上对工件的形状进行测定。在工件的形状的测定时,使用接触式的测定件。在测定工件的形状时,测定件安装在放电加工装置的主轴上。在工件上形成有凹形状以及凸形状中的至少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测定形状的工件,呈在二维方向上包含具有前端部的凹形状以及凸形状中的至少一个的形状,实施与测定结果对应的追加加工。
工件测定单元11具有测定参数输入单元12、前端部检索单元13。工件测定单元11对由放电加工装置实施了放电加工的工件的形状进行测定。测定参数输入单元12接收用于测定工件形状的测定参数的输入。前端部检索单元13搜索凹形状以及凸形状中的至少一个的前端部。 
追加加工数据计算单元14根据工件测定单元11的测定结果和目标形状,计算用于追加加工的追加加工数据。目标形状是例如通过利用CAD数据而指定的。追加加工程序生成单元15基于由追加加工数据计算单元14计算出的追加加工数据,生成用于追加加工的追加加工程序。追加加工数据包含例如需要追加加工的追加加工量、需要追加加工的方向。追加加工控制单元16通过由追加加工程序生成单元15生成的追加加工程序的控制,执行追加加工。显示单元17显示追加加工数据等。 
图2是工件21的平面概略结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通过摆动加工在工件21上形成星形的加工孔22的情况为例。摆动加工是相对于工件21使电极在与加工进给方向垂直的平面内摆动的放电加工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使电极摆动的摆动形状而使用圆形状。在工件21上形成形状与电极的形状相似的加工孔22。基准位置23为加工孔22的大致中心,且为电极的基准位置。基准位置23是通过使用加工程序而设定的。 
加工孔22的形状是在图示的二维方向上将5个凹形状组合而构成的。前端部25是凹形状中的最深部,换言之,是1个凹形状中最远离基准位置23的位置。概略测定位置24是开始利用测定件进行测定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概略测定位置24针对每个凹形状而指定。 
概略测定位置24根据相对于基准位置23的方向而指定。测定参数是表示相对于基准位置23的方向的参数。作为测定参数,例如,使用以基准位置23为中心的角度θ。测定参数可以是例如将相对于 基准位置23的方向作为矢量而表示的二维坐标。对于包含凹形状的工件21,概略测定位置24为加工孔22中凹形状附近的任意的位置。 
在这里,说明在测定工件21的工件测定工序中测定凹形状的前端部25的位置的流程。如果利用测定参数指定了概略测定位置24,则根据测定程序,从概略测定位置24使测定件移动。通过使测定件移动,从而确定使前端部25的搜索开始的检索开始位置。然后,根据测定程序,从检索开始位置使测定件移动,从而测定前端部25的位置。 
图3是说明利用前端部检索单元13进行的直至确定了检索开始位置为止的流程的流程图。图4-1至图4-9是说明相对于工件21的凹形状使测定件移动的过程的剖面示意图。在步骤S1中,对概略测定位置24(参照图2)、测定凹形状以及凸形状中的哪一个进行指定。用于指定概略测定位置24的测定参数可以通过任意一种方法输入,例如,通过操作人员的输入操作或从CAD数据中取得而输入。 
在这里,将连结基准位置23以及概略测定位置24的轴作为Y轴,将与Y轴大致垂直的轴作为X轴。X轴以及Y轴均是包含在测定工件21的形状的二维方向中的轴。X轴方向(第1方向)与凹形状的宽度方向大致一致,是为了在宽度方向上检索前端部25的位置而使测定件移动的方向。Y轴方向(第2方向)与凹形状的深度方向大致一致,是为了在深度方向上检索前端部25的位置而使测定件移动的方向。 
如果指定了测定对象为凹形状,且将概略测定位置24指定为凹形状附近的任意的位置,则在以概略测定位置24为中心的位置上设置测定件。在步骤S2中,在指定概略测定位置24后对最初的抵接位置间距离LA1进行测定。如图4-2所示,在抵接位置间距离LA1的测定时,使测定件向朝向X轴的箭头侧(第1侧)和与箭头相反侧(第2侧)移动。抵接位置间距离LA1是第1抵接位置31和第2抵接位置32之间的距离。第1抵接位置31是从作为规定位置的概略测定位置24使测定件向X轴方向的第1侧移动,使测定件与工件抵接时的测定件的位置。第2抵接位置32是从概略测定位置24使测定 件向第2侧移动,使测定件与工件抵接时的测定件的位置。此外,对于测定件的位置,采用测定件的中心位置。 
在步骤S3中,使测定件向抵接位置间中心33移动。如图4-3所示,抵接位置中心33是第1抵接位置31和第2抵接位置32的抵接位置间距离LA1的中心。在步骤S4中,从抵接位置中心33使测定件向Y轴方向(第2方向)移动。测定件向Y轴的箭头方向移动,直至与工件抵接为止。在步骤S5中,如图4-4所示,使测定件向抵接解除位置34移动。抵接解除位置34是将测定件和工件的抵接解除的位置,是使测定件从测定件与工件抵接的状态向与Y轴的箭头相反的方向略微移动后的位置。 
在步骤S6中,如图4-5所示,对使测定件向抵接解除位置34移动以后的抵接位置间距离LA2进行测定。抵接位置间距离LA2是通过使测定件从作为规定位置的抵接解除位置34向X轴方向移动而测定的。测定件向X轴方向的移动与步骤S3的情况相同。在步骤S7中,对步骤S6中测定的抵接位置间距离LA2是否小于或等于容许长度进行判断。容许长度是可以稳定地测定抵接位置间距离LA2的最小的长度,例如为100μm。容许长度例如可以与通常假定的放电加工面的粗糙程度相对应而适当设定。 
在这里,假定判断为抵接位置间距离LA2比容许长度长(步骤S7,否)。在此情况下,返回步骤S3,如图4-6所示,使测定件向抵接位置间距离LA2中的抵接位置间中心35移动。在步骤S4中,使测定件从抵接位置中心35向Y轴方向移动,直至测定件与工件抵接为止。在步骤S5中,如图4-7所示,使测定件向抵接解除位置36移动。 
在步骤S6中,如图4-8所示,通过使测定件从抵接解除位置36向X轴方向移动,从而测定抵接位置间距离LA3。在步骤S7中,对步骤S6中测定的抵接位置间距离LA3是否小于或等于容许长度进行判断。在这里,假定判断为抵接位置间距离LA3小于或等于容许长度(步骤S7,是)。在此情况下,在步骤S8中,在X轴方向中,将对应于抵接位置间距离LA3的抵接位置间中心确定为检索开始位置。在判断为抵接位置间距离LA3比容许长度长(步骤S7,否)的情况下,反复进行从步骤S3开始的流程。如图4-9所示,直至判断为抵接位置间距离小于或等于容许长度为止,持续执行用于确定检索开始位置的动作。
图5是说明利用前端部检索单元13从检索开始位置检索前端部的流程的流程图。图6-1至图6-3是说明相对于工件21的凹形状而使测定件移动的过程的剖面示意图。在步骤S11中,将通过上述的步骤S1至步骤S8的流程确定的检索开始位置,如图6-1所示,设定为X轴方向上的中心位置P0。 
在步骤S12中,设定第1位置P1以及第2位置P2。第1位置P1以及第2位置P2设定为以中心位置P0为中心沿X轴方向并列,彼此之间设置间隔LB1。间隔LB1采用确定了检索开始位置时的抵接位置间距离。 
在步骤S13中,在确定了检索开始位置后,取得最初的测定点群。测定点采用使测定件与工件抵接时的测定件的位置。测定点41、42、43是通过分别在中心位置P0、第1位置P1、第2位置P2处使测定件向Y轴方向移动,使测定件与工件抵接而测定的。如上述所示,取得由3个测定点41、42、43构成的测定点群。 
在步骤S14中,对测定点群中与前端部最近的测定点进行判定,将该测定点的X轴方向上的位置作为选择位置而选择。测定点群中与前端部最近的测定点是基于Y轴方向上的各测定点的位置而判定的。在图6-1所示的例子中,测定点群的各测定点41、42、43中,沿Y轴方向最远离基准位置23(参照图2)的测定点41被判定为与前端部最近。作为选择位置,选择该测定点41的X轴方向上的位置、即位置P0。此外,在测定对象为凸形状的情况下,在Y轴方向上与基准位置23最近的测定点被判定为与前端部最近。 
在步骤S15中,如图6-2所示,将作为选择位置而选择的位置P0设定为X轴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在步骤S16中,设定第1位置P3以及第2位置P4。第1位置P3以及第2位置P4设定为以中心位置P0为中心而沿X轴方向并列,彼此之间设置间隔LB2。间隔LB2采 用相当于步骤S12中的间隔LB1的一半的长度。 
在步骤S17中,取得在选择了选择位置以后的测定点群。测定点44、45是通过分别在第1位置P3、第2位置P4处使测定件向Y轴方向移动,使测定件与工件抵接而测定的。对于与中心位置P0对应的测定点41,已在步骤S13中测定。如上述所示,取得由3个测定点41、44、45构成的测定点群。 
在步骤S18中,对作为测定点群而取得的3个测定点41、44、45是否收敛于1点进行判断。测定点群的各测定点是否收敛于1点,例如是通过各测定点的XY坐标的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最小单位而判断的。最小单位采用可以通过测定来检测位置差的检测极限值。 
在这里,假定由于3个测定点41、44、45的XY坐标的差值比最小单位大,所以判断为各测定点41、44、45没有收敛于1点(步骤S18,否)。在此情况下,返回步骤S14,对测定点群中与前端部最近的测定点进行判定,将该测定点的X轴方向上的位置作为选择位置而选择。在图6-2所示的例子中,测定点群的各测定点41、44、45中,沿Y轴方向最远离基准位置23的测定点44被判定为与前端部最近。作为选择位置,选择该测定点44的X轴方向上的位置、即位置P3。 
在步骤S15中,如图6-3所示,将作为选择位置而选择的位置P3设定为X轴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在步骤S16中,设定第1位置P5以及第2位置P6。第1位置P5以及第2位置P6设定为以中心位置P3为中心沿X轴方向并列,彼此之间设置间隔LB3。间隔LB3采用相当于上一次的步骤S12中的间隔LB2的一半的长度。 
在步骤S17中,取得测定点群。测定点46、47是通过分别在第1位置P5、第2位置P6处使测定件向Y轴方向移动,使测定件与工件抵接而测定的。对于与中心位置P3对应的测定点44,已在上一次的步骤S17中测定。如上述所示,取得由3个测定点44、46、47构成的测定点群。 
在步骤S18中,对作为测定点群而取得的3个测定点44、46、47是否收敛于1点进行判断。在这里,假定判断为3个测定点44、 46、47收敛于1点(步骤S18,是)。在此情况下,判断为3个测定点44、46、47所收敛的1点为前端部,结束前端部的搜索。在判断为3个测定点44、46、47没有收敛于1点(步骤S18,否)的情况下,反复进行从步骤S14开始的流程。然后,直至判断为作为测定点群而取得的3个测定点收敛于1点为止,持续进行用于检索前端部的动作。如上述所示,通过在每一次选择了选择位置时将第1位置以及第2位置的间隔变窄,从而使测定点群中包含的测定点收敛。 
如上述所示,通过输入测定参数这样的简单操作,从而自动检索凹形状的前端部。通过针对每个凹形状搜索前端部,从而测定工件21(参照图2)的形状。通过使测定点群中包含的测定点收敛,从而可以高精度且容易地测定二维方向上的前端部的位置。由此,具有可以高精度且容易地测定工件的形状的效果。另外,可以通过较少的测定次数而得到较高的测定精度。 
图7是说明追加加工数据计算单元14(参照图1)的追加加工数据计算的概念图。例如,以基准位置23(参照图2)为中心的某个角度θ处的前端部52位于相对于目标形状51以Δd接近基准位置23的位置。在此情况下,对于角度θ,将测定形状和目标形状51的差值作为加工不足量Δd而计算。追加加工数据计算单元14基于放电加工的目标形状51和测定形状的差值,计算追加加工数据。 
图8是表示显示单元17(参照图1)的追加加工数据的显示例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圆形状的摆动形状55,在将360°进行5等分的5个方向上,测定工件21的形状。在本例中,将在各方向上计算出的加工不足量以线段连结,将由上述线段构成的五边形和摆动形状55之间的部分,作为加工不足部分56而进行图形化显示。加工不足部分56表示需要追加加工的追加加工量和需要追加加工的方向。通过将加工不足部分56作为视觉信息而显示,从而操作人员可以容易地识别追加加工量和方向。由此,可以实施用于通过追加加工而得到与目标形状接近的形状的适当校正,例如,摆动加工的校正、液处理的校正等。 
图9是表示追加加工数据和用于生成追加加工程序的校正参数 的例子的图。图示的表例如由显示单元17进行显示。在本例中,对由追加加工数据计算单元14针对θ=18°、90°、162°、234°、306°计算出的加工不足量进行显示。各θ通过与加工孔22(参照图2)形成的星形的锐角部分相对应,将360°进行5等分而设定。校正参数是用于对追加加工控制单元16(参照图1)的追加加工时的各个条件进行校正的参数。在这里,说明针对各θ,例如采用摆动校正量、摆动巡回速度权值、摆动结束判定位置作为校正参数的情况。在表中,与加工不足量相对应,设置有用于输入摆动校正量、摆动巡回速度权值、摆动结束判定位置的栏。 
摆动校正量、摆动巡回速度权值、摆动结束判定位置均是与摆动加工中的电极的摆动相关的参数。摆动校正量表示相对于设定的摆动形状,将使电极摆动的位置向远离基准位置23的方向移动的量。加工不足量越多的部分,摆动校正量为越大的值。摆动巡回速度权值表示将作为电极巡回速度而设定的标准值作为1,使巡回速度变化的倍率。由于加工不足量越多的部分,使巡回速度越慢,所以摆动巡回速度权值为越小的值。摆动结束判定位置表示作为用于判断加工已经达到目标形状这一情况的条件而设定的电极位置。以加工不足量越多的部分则进行越严格的判定的方式,设定摆动结束判定位置。 
校正参数除了与显示的加工不足量相对应而由操作人员输入之外,也可以通过与加工不足量相对应的运算而求出、输入。追加加工程序生成单元15(参照图1)使用作为追加加工数据而得到的各方向上的加工不足量和输入的校正参数,生成追加加工程序。追加加工控制单元16通过如上述所示生成的追加加工程序,执行追加加工的控制。追加加工控制单元16使电极仅向需要追加加工的摆动方向摆动。如上述所示,通过使用利用高精度的测定而得到的追加加工数据,从而可以实现高精度的追加加工。 
此外,校正参数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参数,也可以采用与摆动加工相关的任意参数。例如,作为与摆动结束判定相关的参数,也可以取代摆动结束判定位置,而采用摆动结束判定电压。摆动结束判定电压是作为用于判断加工已经达到目标形状这一情况的阈 值的极间电压,例如,通过相对于标准值的比例而表示。作为与摆动结束判定相关的参数,也可以采用摆动结束判定位置、摆动结束判定电压这两者。另外,也可以采用与摆动结束判定位置以及摆动结束判定电压中至少一个相关的权值作为参数。 
本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工件测定方法以及放电加工方法,并不限于在形雕放电加工装置中使用的情况,例如,也可以应用于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在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情况下,也与本实施方式相同地,可以实现高精度且容易的形状测定、高精度的追加加工。在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作为电极使用的线电极,作为接触型的测定件而使用。在此情况下,由于不需要主轴上的电极和测定件的更换,所以可以使测定以及追加加工进一步容易化。另外,本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工件测定方法也可以应用于放电加工装置以外的工作机械。 
图10是说明工作机械中通常作为测定参数的项目的例子的图。在这里,示出接收测定参数的输入的输入画面的显示例。上述项目例如通过对追加加工的指示进行操作而显示。概略形状选择部61是用于选择作为测定对象的概略形状的部分。在本例中,三角形、矩形、梯形的各形状作为概略形状的选择项。 
凹凸选择部62是用于选择测定对象为凹形状、凸形状的哪一个的部分。数值显示部63是对作为测定参数输入的数值进行显示的部分。在本例中,将作为测定对象的形状的宽度、测定件直径、基准位置(例如XYZ坐标)、测定方向(例如XYZ坐标)设为作为数值而输入的项目。通过使用上述测定参数而测定工件的形状。此外,如本实施方式的说明所示,在伴随着电极摆动的形雕放电加工的情况下,作为基准位置23可以利用电极的基准位置,因此,不需要设定用于测定的基准位置。 
工业实用性 
如上述所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工件测定方法、放电加工方法以及放电加工装置,适用于伴随着追加加工的对工件进行成型的情况。 

Claims (11)

1.一种工件测定方法,其对包含第1方向和与所述第1方向大致垂直的第2方向的二维方向上的工件的形状进行测定,
其特征在于,
针对形状为在所述二维方向上包含具有前端部的凹形状以及凸形状中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工件,所述工件测定方法包含下述工序:
在所述第1方向上,确定使测定件开始进行所述前端部的检索的检索开始位置的工序;
设定中心位置的工序;
对以所述中心位置为中心沿所述第1方向并列,彼此之间设有间隔的第1位置以及第2位置进行设定的工序;
将所述测定件与所述工件抵接时的所述测定件的位置作为测定点,取得包含分别与所述中心位置、所述第1位置、所述第2位置相对应的所述测定点的测定点群的工序;以及
基于所述第2方向上的各测定点的位置,对所述测定点群中与所述前端部最近的测定点进行判定,将该测定点的所述第1方向上的位置作为选择位置而选择的工序,
在确定所述检索开始位置后最初取得所述测定点群的情况下,将所述检索开始位置作为所述中心位置而设定,在选择了所述选择位置以后取得所述测定点群的情况下,将所述选择位置作为所述中心位置而设定,
通过在每次选择所述选择位置时使所述间隔变窄,从而使所述测定点群中包含的所述测定点收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形状的所述前端部的检索中,包含下述工序:
在所述二维方向上,指定使所述测定件开始测定的概略测定位置的工序;
从规定位置使所述测定件向所述第1方向的第1侧移动,将所述测定件与所述工件抵接时的所述测定件的位置作为第1抵接位置,从所述规定位置使所述测定件向与所述第1侧相反的第2侧移动,将所述测定件与所述工件抵接时的所述测定件的位置作为第2抵接位置,对所述第1抵接位置以及所述第2抵接位置之间的抵接位置间距离进行测定的工序;
使所述测定件向所述抵接位置间距离的中心即抵接位置间中心移动的工序;
直至所述测定件与工件抵接为止,使所述测定件从所述抵接位置间中心向所述第2方向移动的工序;
使所述测定件向将所述测定件和所述工件之间的抵接解除的抵接解除位置移动的工序;以及
从所述抵接解除位置使所述测定件向所述第1方向移动,对所述抵接位置间距离进行测定的工序,
在指定所述概略测定位置后最初测定所述抵接位置间距离的工序中,将所述概略测定位置作为所述规定位置而设定,在使所述测定件向所述抵接解除位置移动以后,对所述抵接位置间距离进行测定的工序中,将所述抵接位置间中心作为所述规定位置而设定,
将所述抵接位置间距离小于或等于容许长度时的所述抵接位置间中心作为所述检索开始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件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含对用于指定所述概略测定位置的测定参数进行输入的工序。
4.一种放电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含下述工序:
工件测定工序,在该工序中,对实施了放电加工的工件的形状进行测定;
基于所述放电加工的目标形状和所述工件测定工序中测定的测定形状的差值,计算用于追加加工的追加加工数据的工序;
基于计算出的所述追加加工数据,生成用于所述追加加工的追加加工程序的工序;以及
追加加工控制工序,在该工序中,通过所述追加加工程序的控制,执行所述追加加工,
在所述工件测定工序中,
对包含第1方向和与所述第1方向大致垂直的第2方向的二维方向上的所述工件的形状进行测定,
针对形状为在所述二维方向上包含具有前端部的凹形状以及凸形状中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工件,所述工件测定工序具有下述工序:
在所述第1方向上,确定使测定件开始进行所述前端部的检索的检索开始位置的工序;
设定中心位置的工序;
对以所述中心位置为中心沿所述第1方向并列,彼此之间设有间隔的第1位置以及第2位置进行设定的工序;
将所述测定件与所述工件抵接时的所述测定件的位置作为测定点,取得包含分别与所述中心位置、所述第1位置、所述第2位置相对应的所述测定点的测定点群的工序;以及
基于所述第2方向上的各测定点的位置,对所述测定点群中与所述前端部最近的测定点进行判定,将该测定点的所述第1方向上的位置作为选择位置而选择的工序,
在确定所述检索开始位置后最初取得所述测定点群的情况下,将所述检索开始位置作为所述中心位置而设定,在选择了所述选择位置以后取得所述测定点群的情况下,将所述选择位置作为所述中心位置而设定,
通过在每次设定所述中心位置时使所述间隔变窄,从而使所述测定点群中包含的所述测定点收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电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放电加工中使电极摆动,
所述放电加工方法包含对用于以使所述电极摆动的基准位置为基准来指定概略测定位置的测定参数进行输入的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放电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含对所述目标形状和所述测定形状的差值进行显示的工序。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放电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放电加工中使电极摆动,
所述放电加工方法包含基于所述工件测定工序中的测定结果,设定在所述追加加工控制工序中使所述电极摆动的摆动速度的工序。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放电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放电加工中使电极摆动,与摆动结束判定相对应而使所述电极的摆动结束,
所述放电加工方法包含基于所述工件测定工序中的测定结果,对所述追加加工控制工序中的所述摆动结束判定的条件进行设定的工序。
9.一种放电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工件测定单元,其对实施了放电加工的工件的形状进行测定;
追加加工数据计算单元,其基于所述放电加工的目标形状和由所述工件测定单元测定出的测定形状之间的差值,计算用于追加加工的追加加工数据;
追加加工程序生成单元,其基于由所述追加加工数据计算单元计算出的所述追加加工数据,生成用于所述追加加工的追加加工程序;以及
追加加工控制单元,其通过由所述追加加工程序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追加加工程序的控制,执行所述追加加工,
所述工件测定单元,
对包含第1方向和与所述第1方向大致垂直的第2方向的二维方向上的所述工件的形状进行测定,
针对形状为在所述二维方向上包含具有前端部的凹形状以及凸形状中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工件,
在所述第1方向上,确定使测定件开始进行所述前端部的检索的检索开始位置,
设定中心位置,
对以所述中心位置为中心沿所述第1方向并列,彼此之间设有间隔的第1位置以及第2位置进行设定,
将所述测定件与所述工件抵接时的所述测定件的位置作为测定点,取得包含分别与所述中心位置、所述第1位置、所述第2位置相对应的所述测定点的测定点群,
基于所述第2方向上的各测定点的位置,对所述测定点群中与所述前端部最近的测定点进行判定,将该测定点的所述第1方向上的位置作为选择位置而选择,
在确定所述检索开始位置后最初取得所述测定点群的情况下,将所述检索开始位置作为所述中心位置而设定,在选择了所述选择位置以后取得所述测定点群的情况下,将所述选择位置作为所述中心位置而设定,
通过在每次设定所述中心位置时使所述间隔变窄,从而使所述测定点群中包含的所述测定点收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放电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放电加工中使电极摆动,
该放电加工装置具有测定参数输入单元,其接收用于以使所述电极摆动的基准位置为基准来指定概略测定位置的测定参数的输入。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放电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显示单元,其对所述目标形状和所述测定形状的差值进行显示。
CN200980159031.9A 2009-04-28 2009-04-28 工件测定方法、放电加工方法以及放电加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139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58370 WO2010125646A1 (ja) 2009-04-28 2009-04-28 ワーク測定方法、放電加工方法及び放電加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3984A CN102413984A (zh) 2012-04-11
CN102413984B true CN102413984B (zh) 2014-03-19

Family

ID=43031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903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13984B (zh) 2009-04-28 2009-04-28 工件测定方法、放电加工方法以及放电加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07244B2 (zh)
JP (1) JP5230803B2 (zh)
CN (1) CN102413984B (zh)
DE (1) DE112009004710B4 (zh)
WO (1) WO2010125646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2425A (zh) * 1996-06-19 1999-07-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放电加工装置及其方法
JP3307103B2 (ja) * 1994-09-27 2002-07-2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形状計測手順の教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17249A1 (de) * 1982-04-01 1984-11-15 Höfler, Willy, Dr.-Ing., 7500 Karlsruhe Selbsttaetig arbeitendes zahnradpruefgeraet
DE3224980C2 (de) * 1982-07-03 1986-10-23 Höfler, Willy, Prof. Dr.-Ing., 7500 Karlsruhe Selbsttätig arbeitendes Zahnradprüfgerät
US4636960A (en) * 1982-09-16 1987-01-13 Renishaw Electrical Limited Method of operating a machine tool with a sensing probe in order to gather positional data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ool offset parameters
IT1180704B (it) * 1983-05-11 1987-09-23 Hoefler Willy Dispositivo di controllo di ruote dentale a funzionamento automatico
JPS6127649U (ja) * 1984-07-26 1986-02-19 宣行 杉村 Nc旋盤のねじ用タツチセンサ
JPS61108907A (ja) 1984-11-01 1986-05-27 Hitachi Seiki Co Ltd 自動計測装置
JPH0712585B2 (ja) 1986-07-14 1995-02-15 日立精機株式会社 工作機械のワ−ク凹部自動計測装置
JPH0694101B2 (ja) 1987-03-23 1994-11-24 日立精機株式会社 面加工制御装置
DE3814675A1 (de) * 1988-04-30 1989-11-09 Koenig Wilfried Prof Dr Ing Dr Bearbeitungsverfahren zum planetaererodieren
US5051912A (en) * 1989-02-07 1991-09-24 Hurco Acquisition Corporation Vectoring/orbiting control unit for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DE4326551C2 (de) * 1993-08-07 1997-04-17 Heidenhain Gmbh Dr Johannes Kalibrier-Verfahren zum Ermitteln und Kompensieren unterschiedlicher Antastkraft-Verhältnisse bei Mehrkoordinaten-Tastsystemen
JP2000158238A (ja) 1998-11-27 2000-06-13 Okuma Corp 数値制御放電加工機における位置決め装置
DE102005022863A1 (de) * 2005-05-18 2006-11-23 Liebherr-Verzahntechnik Gmbh Verfahren zum Prüfen von Zahnrädern während ihrer Herstellung
JP4276270B2 (ja) * 2007-02-20 2009-06-10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接触検知によるワークの基準位置設定機能を有する工作機械
JP5255012B2 (ja) * 2010-04-02 2013-08-0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歯車測定装置の校正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07103B2 (ja) * 1994-09-27 2002-07-2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形状計測手順の教示方法
CN1222425A (zh) * 1996-06-19 1999-07-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放电加工装置及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61-108907A 1986.05.27
JP昭63-22249A 1988.01.29
JP特开2000-158238A 2000.06.13
JP特开平6-94101B 1994.11.2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09004710B4 (de) 2016-09-22
US20120043303A1 (en) 2012-02-23
CN102413984A (zh) 2012-04-11
WO2010125646A1 (ja) 2010-11-04
JP5230803B2 (ja) 2013-07-10
DE112009004710T5 (de) 2012-11-08
JPWO2010125646A1 (ja) 2012-10-25
US8907244B2 (en) 2014-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9694B (zh) 自动化机器、控制自动化机器的方法以及机器可读介质
CN103328154B (zh) 误差测定装置及误差测定方法
CN103777570B (zh) 基于nurbs曲面的加工误差快速检测补偿方法
US10466029B2 (en) Method for correcting an angular deviation in the operation of a 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
CN101898317B (zh) 一种虚拟式数控机床在线检测系统和方法
CN103180691B (zh) 形状测定装置、形状测定方法、构造物的制造方法
EP2735843A1 (en) Measur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measurement of an object
EP3203333A1 (en) Control device for machine tool, and machine tool
CN107315391A (zh) 一种数控机床在线检测的预行程误差补偿方法
JP6516865B2 (ja) 測定対象の寸法特性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JP6583730B2 (ja) 三次元測定機の測定方法及び測定制御装置、並びに測定プログラム
US20170160066A1 (en) Method for single-point scanning of a workpiece and 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
CN109903333A (zh) 机器人工件的坐标系修正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KR101593330B1 (ko) 볼바와 진직도 데이터를 이용한 다축 정밀 제어 기계의 직각도 측정 방법
US20240176313A1 (en) Method and Computer Device for Selecting a Measurement Sequence for a 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
CN113804222B (zh) 一种定位精度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332642B (zh) 一种直角头精度检测方法
CN102413984B (zh) 工件测定方法、放电加工方法以及放电加工装置
JP2000292156A (ja) ねじ穴有効深さ測定方法
CN104848829A (zh) 组合模板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4818162A (zh) 自动生成用于表面检查和零件对准的探测路径
JP2007271359A (ja) 形状測定装置
JP6456205B2 (ja) 測定対象物の断面形状測定方法
JP5121292B2 (ja) 形状測定方法及び装置
CN118052959A (zh) 加工路径生成方法、装置、机床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9

Termination date: 2018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