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2457B -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2457B
CN102412457B CN201110452952.3A CN201110452952A CN102412457B CN 102412457 B CN102412457 B CN 102412457B CN 201110452952 A CN201110452952 A CN 201110452952A CN 102412457 B CN102412457 B CN 1024124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part
electric connector
projection
support portion
receiving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5295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12457A (zh
Inventor
林文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45295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124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12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24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124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24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电连接器包括一本体,本体具有一挡止面,挡止面后端设置一收容空间,多个端子分别固设于本体,每一端子具有一支撑部,支撑部位于收容空间,一活动件活动连接于本体的后方,活动件具有一第一位置和位于第一位置后方的一第二位置,当活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活动件抵撑支撑部,支撑部位于收容空间外,当活动件由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移动时,活动件逐渐远离挡止面,当活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活动件脱离支撑部,支撑部位于收容空间内,活动件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不仅解决了刮锡膏的问题,还易于控制,精确度较高。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尤指一种电路板插入时防刮锡膏的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行业中电子产品日益轻薄短小化,电连接器也需要小型化。当前有些电连接器设计成夹板式,可减小电连接器的厚度,夹板式电连接器具有一本体,上下两排端子,一电路板可插入所述上下两排端子之间,所述电路板两侧设置多个锡膏,初始状态下所述上下两排端子焊接部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小于所述电路板的厚度,以提供一弹性力在所述电路板插入时夹持所述电路板,保证所述端子与所述电路板的良好接触,所述电路板插入所述电连接器时,所述端子与所述电路板接触。此种方式有效的降低了电连接器的高度,节省了空间,然而由于上下两排端子焊接部之间的厚度小于电路板的厚度,在电路板插入时端子焊接部会刮除电路板上的锡膏或者焊垫上的镀层,造成焊接不良。
针对上述问题,美国专利US5160275中提供了一种防止端子刮除锡膏的连接器结构,所述连接器包括一本体,所述本体的后方设置一挡止面,上下两排端子设置于所述本体中,所述端子焊接部伸出所述挡止面,以与一电路板焊接,所述上下两排端子之间设置一活动件,在电路板未插入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挡止面之间相隔一定的距离,所述端子被所述活动件的外侧面撑开,所述电路板插入时推动所述活动件朝向所述挡止面移动,在此过程中,所述端子会自所述活动件的表面慢慢脱离,直至与所述电路板表面接触,在所述端子与所述电路板表面接触的瞬间,所述活动件正好与所述挡止面接触,如此,电路板上的锡膏不会被端子刮除,解决了刮锡膏的问题。然而,此种连接器结构中,在所述电路板未插入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挡止面之间相隔一定的距离,所述电路板插入时推动所述活动件朝向所述挡止面移动,这种设置方式需要在所述本体内设置所述活动件运动的行程空间,增加了连接器整体的长度,占用空间大。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两排端子之间,并无定位装置,在推动所述电路板插入所述活动件时有可能推动所述活动件而使所述端子与所述电路板接触,在所述电路板继续推动所述活动件时,所述端子会刮除所述锡膏。除此之外,上述连接器中所述端子接触所述电路板的瞬间,要保证所述活动件正好与所述挡止面接触,此种设置对连接器制造及组装精度要求高,且难以控制。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防止刮除电路板上的锡膏,同时又可以节省空间、制造及组装简便且易于控制的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本体,所述本体具有一挡止面,所述挡止面后端设置一收容空间;多个端子,分别固设于所述本体,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收容空间;一活动件,活动连接于所述本体的后方,所述活动件具有一第一位置和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后方的一第二位置,当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动件抵撑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外,当所述活动件由所述第一位置朝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所述活动件逐渐远离所述挡止面,当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动件脱离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进一步,所述端子上下两排对应设置,当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收容空间位于所述两排端子之间。
进一步,每一所述端子具有固持于所述本体中的一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的一接触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向后延伸并越过所述挡止面的一导接部,所述支撑部设于所述导接部末端。
进一步,所述活动件由一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组设而成,当所述塞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分离。
进一步,所述本体设有至少一凸块,所述活动件设有至少一卡持件,所述卡持件与所述凸块配合限位。
进一步,所述凸块包括一第一凸块和一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沿所述本体前后方向设置,每一所述卡持件包括一第一限位部和一第二限位部,当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凸块配合限位,当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凸块配合限位,以防止所述活动件脱离所述本体。
进一步,所述活动件具有多个容纳槽对应收容多个所述端子,每一所述容纳槽内设有一支撑台,当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支撑台支撑所述支撑部。
进一步,所述活动件具有内侧壁,所述内侧壁凸设有至少一肋条。
进一步,所述本体中间位置处设有凸出部凸出于所述挡止面向后方延伸,所述凸出部中间设有一狭槽,所述活动件对应所述狭槽的位置处设有一加强键,所述加强键与所述狭槽配合限位。
    一种如上述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多个所述端子组设于所述本体内,使所述支撑部超出所述挡止面,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将所述活动件自后向前安装于所述本体,使所述支撑部被所述活动件抵撑于所述收容空间外;
推动所述活动件向后移动,使所述活动件脱离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进入所述收容空间内。
进一步,在将所述活动件安装于所述本体前,提供一舌片将所述支撑部撑开至所述收容空间外,当所述活动件安装于所述本体后,去除所述舌片,所述支撑部被所述活动件继续抵撑于所述收容空间外。
进一步,在推动所述活动件向后移动后,将所述活动件从所述本体上分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活动件活动连接于所述本体的后方,当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动件抵撑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外,防止所述活动件或所述端子刮除所述电路板上的锡膏,当所述活动件由所述第一位置朝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所述支撑部脱离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此时,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或者去掉所述活动件,所述电连接器不需要设置所述活动件运动的行程空间,故节省所述电连接器在主机板上的占用空间。
(2)所述电路板插入到位后,推动所述活动件向后移动,此时不需要特别控制所述活动件向后的行程,只需利用所述卡持件与所述凸块来限制所述活动件的向后行程,易于操作且限位结构简单;
(3)所述电路板一次性插入到位后,再推动活动件使所述导接部掉落于所述电路板的所述锡膏之上,所述锡膏与所述端子间的接触准确度较高,且无刮除锡膏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发明电连接器中电路板插入前的剖面视图;
图4为本发明电连接器中电路板插入后的剖面视图;
图5为本发明电连接器中活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剖面视图;
图6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装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100         电路板200           锡膏201             凹口202
本体1              插槽10            收容孔11         挡止面12       
收容空间13            端部14         第一凸块141       第二凸块142
凸出部15              狭槽16          端子2          固持部20
接触部21              导接部22         支撑部23          活动件3
基体30                长槽31           内侧壁310         容纳槽311
支撑台3111            肋条312         卡持件32         第一限位部321
第二限位部322         加强键3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本发明电连接器100,其包括一本体1,设于所述本体1内的多个端子2,以及与所述本体1活动连接的一活动件3。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本体1呈纵长状,所述本体1的前端凹设一插槽10,所述本体1沿前后方向设有多个收容孔11以收容多个所述端子2,所述收容孔11与所述插槽10连通,所述本体1的后端设有一挡止面12,所述挡止面12的后端设置一收容空间13。所述本体1的两端部14上下各设有二第一凸块141和二第二凸块142,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块141的数量也可以为一或者多个,所述第二凸块14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或者多个,当所述第一凸块141和所述第二凸块142的数量均为一时,所述第一凸块141和所述第二凸块142设置于所述本体1的同一所述端部14的同一侧。当所述第一凸块141和所述第二凸块142为多个时,所述一凸块141和所述第二凸块142设于所述本体1的两所述端部14的上下两侧,每侧至少具有一所述第一凸块141和一所述第二凸块142。所述第一凸块141和所述第二凸块142沿所述本体1的前后方向设置。所述本体1中间位置处设有二凸出部15凸出于所述挡止面12向后方延伸,所述二凸出部15之间设有一狭槽16。
多个所述端子2呈上下两排相对设置,所述收容空间13位于上排所述端子2和下排所述端子2之间,在其它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端子2亦可单排设置,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3的同一侧。所述端子2具有固持于所述收容孔11中的一固持部20、自所述固持部20向前延伸的一接触部21以及自所述固持部20向后延伸的一导接部22,所述接触部21显露于所述插槽10,所述导接部22超出所述挡止面12进入所述收容空间13,每一所述导接部22末端设有一支撑部23。
所述活动件3包括纵长的一基体30和位于所述基体30两端的卡持件32,所述基体30沿纵长方向设有一长槽31,所述长槽31两内侧壁310设有多个容纳槽311,每一所述容纳槽311对应收容一所述导接部22,每一所述容纳槽311内设有一支撑台3111可支撑所述支撑部23,所述两内侧壁310各间隔凸设有四肋条312,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肋条31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所述肋条312凸设进入所述收容空间13。所述卡持件32卡持于所述本体1的两端部14,每一所述卡持件32设有一第一限位部321和一第二限位部322,分别与所述第一凸块141和所述第二凸块142配合限位,以防止所述活动件3脱离所述本体1。所述活动件3中间位置处设有一加强键33与所述狭槽16对应,所述加强键33用于加强所述活动件3的强度,在所述活动件3安装于所述本体1时,所述加强键33插入所述狭槽16中,以限制所述本体1与所述活动件3在纵长方向上的相对位移。
所述电连接器100用于将一对接元件(未图示)与一电路板200电性连接,所述对接元件可以是电子卡等电子元件,所述电路板200表面设置多个锡膏201,所述锡膏201与所述端子2一一对应,以将所述端子2焊接于所述电路板200上,所述电路板200中间位置处设有一凹口202,所述凹口202与所述本体1上的所述凸出部15配合,以限制所述本体1与所述电路板200在纵长方向上的相对位移。
如图6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组装方法如下:
如图3,将多个所述端子2自后向前插入所述收容孔11中,所述固持部20固持于所述收容孔11中,所述接触部21伸入所述插槽10内,所述导接部22伸出所述挡止面12进入所述收容空间13内。
提供一舌片(未图示),所述舌片插入所述两排端子2之间,将所述支撑部23撑开,所述收容空间13即为两排所述端子2之间的空间,所述支撑部23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3外。
如图2和图3,将所述活动件3自后向前安装至所述本体1,所述加强键33插入所述狭槽16,所述卡持件32沿所述端部14向前运动,所述加强键33与所述卡持件32共同作用以导引所述活动件3安装至所述本体1。安装完成后,去除所述舌片,使本来抵撑于所述舌片上的所述支撑部23抵撑于所述支撑台3111,所述支撑部23继续被抵撑于所述收容空间13外,此时,所述活动件3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活动件3与所述挡止面12接触,所述导接部22与所述电路板200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锡膏201的厚度,使得在所述电路板200插入所述活动件3时,所述端子2的所述导接部22不会刮除所述锡膏201。同时,所述卡持件32卡持于所述本体1的两所述端部14,所述第一凸块141与所述第一限位部321配合限位,防止所述活动件3脱离所述本体1,所述加强键33位于所述狭槽16内,在纵长方向上对所述活动件3进行限位。
如图2和图4,将所述电路板200插入所述收容空间13,所述端子2和所述活动件3位置不变,所述肋条312会抬高所述电路板200的位置,防止所述内侧壁310或所述端子2刮除所述锡膏201,所述电路板200插入至所述挡止面12时停止,此时,所述导接部22与所述锡膏201一一对应,所述凸出部15位于所述凹口202内,以限制所述电路板200与所述本体1在纵长方向上的位移。
如图1、图3和图5,推动所述活动件3向后移动,所述活动件3远离所述挡止面12,所述支撑台3111脱离所述支撑部23,所述支撑部23回复变形至所述收容空间13内,所述导接部22与所述电路板200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锡膏201的厚度。同时,所述卡持件32越过所述第一凸块141向后运动,所述加强键33部分脱离所述狭槽16而置于所述凹口202中,当所述卡持件32位移至所述第二凸块142时,所述活动件3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此时,所述第二限位部322与所述第二凸块142配合,阻挡所述活动件3继续向后运动或脱离所述本体1,所述活动件3置于所述电路板200的表面。
将所述导接部22通过所述锡膏201与所述电路板200焊接,之后将所述对接元件插入所述插槽10使所述端子2与所述对接元件电性导通。
在其它实施例中(未图示),所述活动件3还可以由一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组设而成,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上面,两者分别设有卡隼机构使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安装至一体。在按照所述组装方法组装完成后,将所述活动件3从所述本体1上脱离,即将所述活动件3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分离,沿远离所述收容空间13的方向去除所述活动件3。
综上所述,本发明电连接器100及其组装方法有下列有益效果:
(1)向后推动所述活动件3,所述活动件3最终置于所述电路板200的表面,不需在所述电连接器100中增加所述活动件3运动的行程空间,所述电连接器100整体长度较小,占用主机板的空间也小。
(2)推动所述活动件3向后运动时,所述支撑部23脱离所述活动件3而回复变形与所述电路板200抵接,不需特别控制所述活动件3的行程,而只需利用所述卡持件32与所述凸块来限制所述活动件3的向后行程,限位结构简单,易操作。
(3)所述电路板200插入至所述挡止面12时停止,在所述端子2脱离所述活动件3而与所述电路板200抵接的过程中,所述电路板200并未移动,使得所述端子2直接掉落于所述锡膏201之上,所述锡膏201与所述端子2之间无相对移动,准确度较高,且无刮除所述锡膏201的风险。
(4)所述端子2的所述导接部22被所述活动件3遮蔽,所述电连接器100在运输及组装过程中可防止灰尘或异物贴附于所述导接部22,避免焊接不良。
(5)所述活动件3在使用之后可分离去除,然后再利用,可节省成本,也不会占用所述电路板200的空间。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所述本体具有一挡止面,所述挡止面后端设置一收容空间;
多个端子,分别固设于所述本体,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收容空间;
一活动件,活动连接于所述本体的后方,所述活动件具有一第一位置和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后方的一第二位置,当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动件抵撑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外,当所述活动件由所述第一位置朝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所述活动件逐渐远离所述挡止面,当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动件脱离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上下两排对应设置,当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收容空间位于所述两排端子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端子具有固持于所述本体中的一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的一接触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向后延伸并超出所述挡止面的一导接部,所述支撑部设于所述导接部末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由一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组设而成,当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分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有至少一凸块,所述活动件设有至少一卡持件,所述卡持件与所述凸块配合限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包括一第一凸块和一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沿所述本体前后方向设置,每一所述卡持件包括一第一限位部和一第二限位部,当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凸块配合限位,当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凸块配合限位,以防止所述活动件脱离所述本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具有多个容纳槽对应收容多个所述端子,每一所述容纳槽内设有一支撑台,当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支撑台支撑所述支撑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具有内侧壁,所述内侧壁凸设有至少一肋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中间位置处设有凸出部凸出于所述挡止面向后方延伸,所述凸出部中间设有一狭槽,所述活动件对应所述狭槽的位置处设有一加强键,所述加强键与所述狭槽配合限位。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多个所述端子组设于所述本体内,使所述支撑部超出所述挡止面,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将所述活动件自后向前安装于所述本体,使所述支撑部被所述活动件抵撑于所述收容空间外;
推动所述活动件向后移动,使所述活动件脱离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进入所述收容空间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活动件安装于所述本体前,提供一舌片将所述支撑部撑开至所述收容空间外,当所述活动件安装于所述本体后,去除所述舌片,所述支撑部被所述活动件继续抵撑于所述收容空间外。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推动所述活动件向后移动后,将所述活动件从所述本体上分离。
CN201110452952.3A 2011-12-30 2011-12-30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Active CN1024124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52952.3A CN102412457B (zh) 2011-12-30 2011-12-30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52952.3A CN102412457B (zh) 2011-12-30 2011-12-30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2457A CN102412457A (zh) 2012-04-11
CN102412457B true CN102412457B (zh) 2014-02-12

Family

ID=45914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52952.3A Active CN102412457B (zh) 2011-12-30 2011-12-30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1245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49441B2 (ja) * 1990-03-08 1999-09-13 日本エー・エム・ピー株式会社 端子接続装置
US5415573A (en) * 1993-07-08 1995-05-16 Molex Incorporated Edge mounted circuit 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H07230861A (ja) * 1994-02-14 1995-08-29 Whitaker Corp:The ストラドル型コネクタ
TWM249261U (en) * 2003-07-30 2004-11-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6790055B1 (en) * 2003-08-27 2004-09-14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Straddle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wo-stage connecting clamp
JP2010073549A (ja) * 2008-09-19 2010-04-02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2457A (zh) 2012-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08305U (zh) 移动存储装置及其电连接器
CN2917027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1081830Y (zh) 电连接器
CN201741832U (zh) 电连接器
CN102055087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932673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1285881Y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05261892A (zh) 电连接器
CN104577460A (zh) 电连接器
CN201927741U (zh) 卡缘连接器
CN201252186Y (zh) 卡缘连接器
CN201498635U (zh) 电连接器
CN206283020U (zh) 电连接器
CN201845904U (zh) 电连接器
CN105071141A (zh) 正反插usb插头及其制造方法
CN202373754U (zh) 电连接器
CN205069919U (zh) 电连接器
CN202034569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2412457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204441573U (zh) 电连接器
CN201440510U (zh) 电连接器
CN202067937U (zh) 一种功率接触片及使用该接触片的矩形电连接器
CN201533045U (zh) 一种usb接口连接器
CN205122899U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01829646U (zh) 电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