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0688A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10688A CN102410688A CN2011102440549A CN201110244054A CN102410688A CN 102410688 A CN102410688 A CN 102410688A CN 2011102440549 A CN2011102440549 A CN 2011102440549A CN 201110244054 A CN201110244054 A CN 201110244054A CN 102410688 A CN102410688 A CN 10241068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 mentioned
- opening
- pressure
- food ser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12—Arrangements of compartments additional to cooling compartments; Combinations of refrigerators with other equipment, e.g. stov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5/00—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 E05B65/0042—For refrigerators or cold roo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42—Air treating means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 F25D23/028—Detai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8—Part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plastics materials
- F25D23/082—Strips
- F25D23/087—Sealing stri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5/00—Charging, supporting, and discharging the articles to be cooled
- F25D25/02—Charging, supporting, and discharging the articles to be cooled by shelves
- F25D25/024—Slidable shelves
- F25D25/025—Draw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4—Treating air flowing to refrigeration compartments
- F25D2317/043—Treating air flowing to refrigeration compartments by creating a vacuum in a storage compar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具备以简单的结构维持强度,并且低价而轻量的气体调节室等的储藏室的冰箱。该冰箱具备:具有左右方向比上下方向长的形状的开口的箱形状的储藏室;开闭上述储藏室的开口的盖部件;以及使上述储藏室成为比大气压低的气压的减压机构,在上述盖部件的靠宽度方向中央的内侧具备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设在进入上述储藏室的上述开口内的部分,并支撑上述储藏室的上述开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箱。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冰箱记载有如下的结构,具有:具有左右方向比上下方向长的形状的开口部的箱形状的储藏室;开闭储藏室的开口部的盖部件;使储藏室减压成比大气压低的气压的减压机构;以及向盖部件的中央部的内侧突出设置而支撑储藏室的开口部的加强支撑部,通过加强支撑部防止减压时的开口的变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423320号公报
若扩大减压室的宽度而使内容积变大型化,则易容纳各种食品,因此对于利用者的优点变大。
另一方面,若使减压室大型化,则在对减压室内用真空泵进行了减压时,由于外部的大气压与内部的低压的差压,从而在外廓部件的全面均匀地被施加来自大气的负荷。该负荷向从外侧向内侧压扁的方向施加在外廓部件全面上。就其大小而言,例如若外廓部件的平面尺寸做成宽450mm、深度300mm,将差压设成0.2大气压,则成为约270kgf(约2700N)的大的负荷。
在专利文献1记载有如下的结构,在盖部件设置支撑开口的变形的加强支撑部,从而即使在施加有这种负荷的场合,也不会使减压室的开口被压扁。
在该结构中,若利用手柄将盖压入到开口而关闭后,驱动真空泵开始进行减压,则外廓部件的开口被压扁并抵接于与盖部件一体地设置的加强部件,从而支撑因减压产生的负荷。该负荷随着利用真空泵进行的减压而变大。
另一方面,在关闭盖时,由于手柄的压入力将作为密封部件的密封件压入开口,从而盖部件被密封。若驱动真空泵开始进行减压,则盖部件整体抵抗因施加在加强部件的负荷而产生的摩擦力,并通过内部的负压而吸附在外廓部件侧并被牵引。而且,通过盖被牵引,更强力地压扁密封件,实现能保持负压的密封性。
但是,若随着减压室的大型化而施加在加强部件的负荷变大,则在盖部件吸附在外廓部件侧并被牵引时,施加在加强部件的摩擦力变大。由于加强部件与盖部件一体地形成,因此该摩擦力阻碍盖部件被牵引。
就该负荷而言,例如若施加在外廓部件的上下面的负荷为约2700N,其1/4施加在开口时大约成为675N,摩擦系数为0.1~02时成为约70~140N的摩擦力。其结果,盖部件的移动被阻碍,盖部件的压入力降低,存在密封件的密合性恶化的问题。
另外,在盖部件被牵引时,由于摩擦力而不会顺利地牵引,产生所谓的“粘着滑动”现象。这是如下现象,因为通常来说是存在静摩擦系数>动摩擦系数的关系,所以即使负荷增加,在达到静摩擦系数的摩擦力之前,不会相互运动,但如果即使稍微地超过该界限而一旦开始滑动,则转变到摩擦小的动摩擦系数而突然变得容易运动,其结果,反复移动和停止而不连续地移动。其结果,存在随着盖部件被牵引而产生不连续的吱吱嘎嘎的声音的问题。很显然,这种因粘着滑动现象引起的吱吱嘎嘎的声音随着施加在加强部件的负荷越大、即越使减压室大型化会越显著。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具备以简单的结构维持强度,并且低价而轻量的气体调节室等的储藏室的冰箱。
另外,目的在于获得具备如下的减压室的冰箱,由于因减压产生的负荷不阻碍盖部件的因吸附引起的牵引,盖部件顺利地被牵引,因此密闭封口可靠,不会由于伴随减压的粘着滑动现象产生不连续的吱吱嘎嘎的声音。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的结构。作为其中一例,冰箱具备:具有左右方向比上下方向长的形状的开口的箱形状的储藏室;开闭上述储藏室的开口的盖部件;以及使上述储藏室成为比大气压低的气压的减压机构,在上述盖部件的靠宽度方向中央的内侧具备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设在进入上述储藏室的上述开口内的部分,并支撑上述储藏室的上述开口。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具备以简单的结构保持强度,并且低价而轻量的气体调节室等的储藏室的冰箱。
并且,能够获得具备如下的减压室的冰箱,由于与盖部件分体地设置了接受因减压产生的负荷的支柱,因此盖部件被由减压引起的吸附力逐渐牵引时不会被摩擦力阻碍,并顺利地被牵引,因此密闭封口可靠,不会因粘着滑动现象产生不连续的吱吱嘎嘎的声音。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前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冰箱主体的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概念图。
图3是图1的B-B线剖视图。
图4是图1的B-B线剖视图,并表示冷藏室门和减压室门都打开的状态。
图5是从倾斜前上方观察减压室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从前上方观察外廓部件的简略立体分解图。
图7是从图6的C方向观察的主视图。
图8是图6的K-K线剖视图。
图9是图5的J-J线剖视图。
图10是从C方向观察图5的向视图。
图11是图10的D-D线剖视图。
图12是图10的F-F线剖视图。
图13是图11的E-E线剖视图。
图14是表示盖部件和食品托盘的结构的从图5的A方向观察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盖部件和食品托盘的结构的从图5的B方向观察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小齿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7是图10的D-D线剖视图。
图18是图10的D-D线剖视图,是表示减压室的盖部件的全开状态的图。
图19是从倾斜前上方观察减压室的结构的立体图,是表示盖部件的全开状态的图。
图20是图10的G-G线剖视图。
图21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减压室的上下分割的外廓部件的接合部的一个例子的局部剖视图。
图22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减压室的上下分割的外廓部件的接合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23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减压室的上下分割的外廓部件的接合部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24是表示图17所示的减压室的盖部件、开闭手柄的支撑部及利用绕盖锁闭引导槽部件的开闭手柄的盖部件的锁闭解除状态的图。
图25是表示图17所示的减压室的盖部件、开闭手柄的支撑部及绕盖锁闭引导槽部件的锁闭之前的状态的图。
图26是表示图17所示的减压室的盖部件、开闭手柄的支撑部及利用绕盖锁闭引导槽部件的开闭手柄的盖部件的锁闭状态的图。
图27是表示从减压室取出盖部件和食品托盘的状态的图。
图28是说明齿条与小齿轮的啮合和外廓部件与食品托盘的位置关系的概略俯视图。
图29是表示盖部件与食品托盘的开闭的途中状态的图10的D-D剖视图。
图30是说明盖部件与食品托盘的拆卸顺序的局部剖视图。
图31是说明盖部件与食品托盘的拆卸顺序的局部剖视图。
图32是说明盖部件与食品托盘的拆卸顺序的局部剖视图。
图33是说明盖部件与食品托盘的拆卸顺序的局部剖视图。
图34是说明盖部件与食品托盘的安装顺序的局部剖视图。
图35是说明盖部件与食品托盘的安装顺序的局部剖视图。
图36是说明盖部件与食品托盘的安装顺序的局部剖视图。
图37是说明盖部件与食品托盘的安装顺序的局部剖视图。
图38是说明盖部件与食品托盘的安装顺序的局部剖视图。
图39是说明盖部件与食品托盘的安装顺序的局部剖视图。
图40是说明盖部件与食品托盘的安装顺序的局部剖视图。
图41是表示盖部件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42是表示减压室的设置例的图,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43是表示减压室的设置例的图,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44是表示减压室的设置例的图,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45是涉及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减压室的侧剖视图。
图46是图45的外廓部件的立体图。
图47是表示涉及另一实施例的减压室的盖部件、开闭手柄的支撑部及绕盖锁闭引导槽部件的锁闭之前的状态的图。
图48是从倾斜前上方观察涉及另一实施例的减压室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9是从倾斜前上方观察涉及另一实施例的减压室的结构的立体图,是表示盖部件的全开状态的图。
图50是从正上方观察涉及另一实施例的减压室的结构的概略俯视图。
图51是图50的F-F剖视图。
图52是图50的G-G剖视图。
图53是表示盖部件和外廓部件的开口附近的现有的结构的概略剖视图。
图54是表示本发明的盖部件和加强支撑部件和外廓部件的开口附近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剖视图。
图中:
1-冰箱主体,2-冷藏室,3-制冰室,4-快速冷冻室,5-冷冻室,6-蔬菜室,12-真空泵,13-减压室(储藏室、气体调节室),14-外廓部件(储藏容器),14p-承受部,14p2-支撑突起(支撑部、位置限制部)15-小齿轮,15b-连接轴(同步机构),16-减压室盖(盖部件),16b-突起(突部、位置限制部),16b2-定位肋(定位部、位置限制部),16p-密封件(密封部件),16t-突起,17-食品托盘(拉出容器),22-弹簧,24-凸部,35-阀开闭部件,35s-支轴,35t-阀芯,140-下壳(第一外廓部件),141-上壳(第二外廓部件),H-支撑机构,V-差压消除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冰箱主体1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概念图。
冰箱主体1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冰箱主体1分别在最上部配置6℃左右的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即冷藏室2,在最下部配置6℃左右的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即蔬菜室6。在冷藏室2和蔬菜室6之间,配置有与这些两室绝热性地隔开的0℃以下的冷冻温度带(例如,约-20℃~-18℃的温度带)的冷冻室即制冰室3、快速冷冻室4以及冷冻室5。如图2所示,各储藏室分别由上绝热隔壁31a、下绝热隔壁31b划分而配置。
另外,在储藏室2内设有减压室13。在本实施例中,减压室13是冷却温度带,是约1℃的温度带的储藏室。
冷藏室2在前方侧具有左右分割的左右对开(所谓法式)的冷藏室门2a、2b。制冰室3、快速冷冻室4、冷冻室5、蔬菜室6分别具有抽屉式的制冰室门3a、快速冷冻室门4a、冷冻室门5a、蔬菜室门6a。
如图2所示,冰箱主体1的箱外和箱内用绝热箱体10隔开,绝热箱体10通过在内箱10a与外箱10b之间填充泡沫绝热材料(泡沫聚氨酯)而形成。
箱内利用上绝热隔壁31a隔开冷藏室2和快速冷冻室4及制冰室3(参照图1,在图2中制冰室3未图示),利用下绝热隔壁31b隔开冷冻室5和蔬菜室6。
在冷藏室门2a、2b的箱内侧具有多个门兜32(参照图1、图2)。另外,冷藏室2设有多个搁板37。冷藏室2利用搁板37在纵向划分成多个储藏空间,并且在最下层的储藏空间设有减压室13。
如图2所示,快速冷冻室4、冷冻室5及蔬菜室6分别设有与装在各自的储藏室的前方的门成为一体的容纳容器3b、4b、5b、6b。并且,制冰室门3a、快速冷冻室门4a、冷冻室门5a以及蔬菜室门6a通过分别用手握住未图示的把手部并向跟前侧拉出,能够将容纳容器3b、4b、5b、6b拉出。
另外,减压室13设有开闭前方开口的减压室盖16。并且,在打开冷藏室门2a、2b的状态下,通过用手握住减压室盖16的把手部27并向跟前侧拉出盖部件16,能够将减压室13的容纳容器拉出。对其详细内容将在后面叙述。
在冰箱主体1中,用于进行冷冻及冷藏的冷冻循环是以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夺取制冷剂的气化热而成为冷却源的蒸发器、再回到压缩机的顺序连接各部分而构成(未图示)。该成为冷却源的蒸发器设置于制冰室3、快速冷冻室4以及冷冻室5的后方,并且利用送风扇,将蒸发器的冷气输送到制冰室3、快速冷冻室4以及冷冻室5。另外,通过若成为预定的冷藏温度以下则闭塞的可开闭的挡板装置,输送到冷藏室2及蔬菜室6的各储藏室。此外,具有在冷气输送到各储藏室后,再次用蒸发器进行冷却而输送的循环结构。各储藏室通过由利用温度传感器的控制装置进行的温度控制,维持在预定的温度。
接下来,将图1的B-B线剖视图表示在图3中。冷藏室门2a以支轴S1为中心旋转自如地被支撑。在冷藏室门2a向内部侧突出设置放入饮料等的半透明的树脂成型的门兜32。在冷藏室门2a的背面设有利用受扭螺旋弹簧的作用力及引导而摆动自如地构成的旋转隔板2a2。
该旋转隔板2a2在冷藏室门2a、2b闭塞(参照图1)时在沿左侧的冷藏室门2a的位置防止来自冷藏室门2a、2b之间的冷气的漏出。另一方面,在冷藏室门2a打开时,在冷藏室门2a的厚度方向(用双点划线表示)摆动而不妨碍使用者。
另外,右侧的冷藏室门2b以支轴S2为中心摆动自如地被支撑,并且向内部侧突出设置放入饮料等的半透明的树脂成型的门兜32。
气体调节室即减压室13的结构
图3所示的减压室13是利用真空泵12吸引内部的空气,并且被减压成比大气压还低的气压、作为一个例子为0.8大气压(80kPa)等的气体调节室。即,减压室13为防止食品氧化、维持蔬菜类的新鲜度等而酿造特别的空气氛围。
如图2所示,在减压室13的后部设有冷藏室2的冷气的吸气口19,并且通过吸引减压室13周围的空气而使冷气如箭头那样流动,从而间接地冷却减压室13。
如图3所示,在关闭冷藏室门2b的状态下,在冷藏室门2b的门兜32与减压室13的盖部件16之间形成有预定的空间,以免彼此接触。
图4表示在将冷藏室门2a、2b都打开后打开减压室13的盖部件的状态下,关闭左侧的冷藏室门2a,设在左侧的冷藏室门2a上的门兜32接触盖部件16的左端而使盖部件16倾斜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由于盖部件16不会顺利地向里面方向移动,因此冷藏室门2a不能关闭。所以,希望即使在只对盖部件16的端部加力的情况下,不倾斜并保持平行而移动。
接下来,图5是从倾斜前上方观察减压室13的结构的立体图。减压室13由在前面具有开口14r(参照图6)并且扁平的向内方较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上下分割为两部分的外廓部件14和向前方及后方移动而开闭开口14r的盖部件16形成外周壁。
即,为了在减压室13取放储藏物,设有开闭的盖部件16。并且,在外廓部件14的外面以直线状或格子状竖立设置有增加截面模量并提高强度的加强肋。此外,加强肋的形状不限于此,只要能增加外廓部件14的截面模量并提高强度即可。
此外,减压室13除了如本实施例放置在上绝热隔壁31a上的结构之外,也可以放置在搁板37的任一个上,或者利用悬挂机构100悬挂在搁板37或储藏室的上壁部(绝热箱体10的上部)(参照图42~图44)。即,减压室13的容器,若是公知的设置方法则能适宜采用。
外廓部件14的概略形状
以下,利用图6至图8来对外廓部件14的结构进行说明。图6是从前上方观察外廓部件14的简略立体图。外廓部件14是在接合部142彼此保持密封而接合下壳140(第一外廓部件)和上壳141(第二外廓部件)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作为上下分离的分解图而进行表示。图7是图5的C方向向视图。图8是图6的K-K线剖视图。此外,图6~图7是为了容易理解外廓部件14的形状,消除加强肋的虚拟的只有外廓部件14的概略图。
外廓部件14的下壳140利用ABS(包含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树脂)、AS(包含丙烯腈、苯乙烯的树脂)等而树脂成型。两侧面壁140a、140b、底面壁14c、后面壁140d形成为一体。另外,下壳140形成有前面开口14r及上面开口140e。即,是两面开口的形状。构成前面开口14r的上边且上面开口140e的前侧边的连接部140f分别与左右的侧面壁140a、140b连接。并且,具有在上面开口140e的全周范围内无接缝地设置的接合部142。
外廓部件14的上壳141利用ABS(包含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树脂)、AS(包含丙烯腈、苯乙烯的树脂)等而树脂成型。上壳141一体形成为如下形状,具有上面壁141e、两侧面壁141a、141b、后面壁141d,并且在全周具有接合部142。上壳141形成为遍及全面无间隙地覆盖下壳140的上面开口140e。
即,减压室13的侧面壁14a分割成下壳140的侧面壁140a和上壳141的侧面壁141a。同样地,侧面壁14b分割成下壳140的侧面壁140b和上壳141的侧面壁141b。并且,后面壁14d的结构为分别分割成下壳140的后面壁140d和上壳141的后面壁141d。
并且,如图3、图4所示,在外廓部件14的左侧面壁14a的外面后方,设有与真空泵12的连接部即插通孔的泵连接部14i。
如前面所说明,在对减压室13内用真空泵12进行了减压时,由于外部的大气压与内部的低压的差压,从而在外廓部件14的全面均匀地被施加来自大气的负荷。由于减压室13的内部是低压,因此该负荷向从外侧向内侧压扁的方向施加在外廓部件14全面上。就其大小而言,例如若外廓部件14的平面尺寸做成宽450mm、深度300mm,将差压设成0.2大气压,则成为约270kgf(约2700N)的大的负荷。
由此,外廓部件14的两侧面壁14a、14b、底面壁14c、后面壁14d、上面壁14e的各自的外表面需要增加截面模量而提高强度。因此,外廓部件14的各面不是平面,而是形成为弯曲成向外侧凸出的圆顶状的大致曲面状。并且,如图6概念性地用虚线所示,外廓部件14的外面壁优选为在深度方向和左右方向上都向外侧弯曲的形状。
并且,在下壳140的底面壁14c的靠中央设有第一凹部14z。底面壁14c是弯曲成从内面向外面凸出的曲面形状,形成为中央部最低,第一凹部14z设在该最低的位置。
在底面壁14c的侧面壁14a、14b的附近设有从下壳140的开口14r附近向后面壁140d延伸的开口突起14h,如后所述,在打开食品托盘17时支撑食品托盘17。
外廓部件14是开口14r在宽度方向比高度方向长的形状。并且,是从两侧向中央部具有高度的大致圆弧状。即,外廓部件14形成扁平且横长的具有开口14r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由此,底面壁14c和上面壁14e与其他两侧面壁14a、14b、后面壁14d相比面积大。由于在对内部进行减压时因与大气压的差压而产生的负荷与面积成比例,因此确保底面壁14c与上面壁14e的强度尤其成为必要。此时的负荷是将外廓部件14从外侧压缩并压扁的方向的负荷,因此将承受负荷的面做成向外侧凸出的形状、例如形成球体的一部分的圆顶形状的球壳,从而提高强度。
图7是图6的C方向向视图。如图7所示,开口14r是其周围沿着两侧面壁14a、14b、底面壁14c、连接部140f的外边缘形状。外廓部件14的任一个壁面都由向外侧凸出的圆弧形状构成,并且做成用圆滑的圆弧连接各壁彼此的角部的形状。
另外,开口14r的上下边的中央附近做成向开口14r的内侧凸出的上面开口支撑部14f、下面开口支撑部14g。
在后述的盖部件16被关闭时,设在盖部件16的密封件16p与沿开口14r的边缘设置的凸部即密封件抵接面14k压力接触,从而进行密闭封口。即,作为抑制盖部件16与外廓部件14的开口14r之间的气体的移动的密封部件,设有密封件16p。
图8是图6的K-K剖视图。即,表示外廓部件14的纵向的剖面,并且对内表面的高度尺寸进行说明。外廓部件14的下壳140和上壳141是利用ABS、AS等分别树脂成型的一体部件。用于成型的模具大致分为形成下壳140、上壳141各自的外侧形状的外侧模具和形成内表面的内侧模具,并且树脂向模具内注射并冷却后,拔出内侧模具并从模具分别取出下壳140、上壳141。
模具拔出方向与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若将上壳141的外侧模具向箭头AA方向拔出,并将内侧模具向箭头AB方向拔出,则上面壁141e可以做成比开口14r的上端还向上侧凸出的形状、例如圆顶形状。
另一方面,假设下壳140的外侧模具向箭头BB方向拔出,内侧模具向箭头BC方向拔出,并且具有将开口14r的内侧向开口14r侧(箭头BD方向)拔出的侧面模具。在不是侧面模具而是由内侧模具成型的M的范围,底面壁14c可以做成比开口14r的下端还向下侧凸出的形状、例如圆顶形状。另外,可以设置部分的第二凹部14w或第一凹部14z、或者像下导轨14y那样的突起。在此,第二凹部14w或第一凹部14z设在没有比下壳140的最低部分即下端面14q向下侧凸出的范围。
由于支撑后述的食品托盘17的上导轨14s向内侧凸出,因此下壳140的内侧模具还具有未图示的滑动模具。
如此,由于能够将上面壁141e及底面壁14c做成向外侧凸出的圆顶形状,且将外廓部件14的内面高度ra做成比开口14r的尺寸rh还大,因此无需从开口向内方向做成尖细的形状。因此,适用于扩大外廓部件14的内容积,且提高刚性。
由于在开口14r与上面开口140e之间,如图6所示,设置与下壳140一体形成的连接部140f而无接缝地构成开口14r与上面开口140e的周围,因此利用盖部件16或上壳141封闭各自的开口而能够保持密封。
分割面形状
以下,对上壳141与下壳140的接合部142的形状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上壳141和下壳140做成从开口14r的上端附近的连接部140f向后面壁14d的高度方向的中央附近倾斜成后部向下的平面,并且沿其分割面设有接合部142。上壳141构成由呈圆顶形状的上面141e、侧面141a、141b、后面141d组成的外廓部件14的一部分,并且其局部是从接合部142只凸出高度141t的形状,而且与配设在周围的肋协作而得到支撑减压时的负荷的强度。
在此,如图8用点划线142b所示,若将分割面做成倾斜更少并接近水平的面,则从接合部142b的凸出量变小,上壳141的形状与平面形状接近,因此,刚性变小且减压时的变形变大。
另外,如图8的双点划线142c所示,在做成直线与圆弧组合的形状的情况下,上壳141的凸出量变大而容易得到刚性,但是另一方面,若在形成上壳141与下壳140的接合部的圆弧的半径R相互具有尺寸误差,则圆弧不完全一致而容易产生间隙。另外,若上壳141向图8的图示右方向错开位置,则在倾斜的分割面142d的局部产生间隙,因此上壳141和下壳140难以贴紧。即,若要使接合部142贴紧而保持密封,则在接合部的面的形状、尺寸、上壳141与下壳140的彼此的位置关系上需要高精度,难以保持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用分割面142a所示,使分割面倾斜成从开口14r上面的后方附近向后方逐渐下降,以形成连接外廓部件14的后面壁140d的大致中央部的平面。在该结构中,上壳141不形成薄板形状,而能够适当确保厚度141t。由于分割面142a是倾斜的平面,因此即使在上壳141与下壳140之间产生位置偏移,彼此的贴紧状态也无变化。即,其结构为,由于接合部142的面彼此是平面,因此精度也容易确保,并且即使上壳141与下壳140的位置关系的精度低也容易保持密封。
若做成上述的结构,则上壳141、下壳140都能够用树脂成型,因此具有能够廉价地构成外廓部件14的效果。
此外,外廓部件14也可以做成将下壳140与上壳141的关系弄反,分割面142a从开口14r向内方向逐渐变高的倾斜面形状(参照图45、46)。
密封结构
以下,利用图8中Q部的放大图即图21至图23,对在接合部142中保持密封而接合上壳141与下壳14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1表示第一实施例,图21(a)表示减压室13内即外廓部件14的内部为大气压的状态,图21(b)表示减压的状态。
在上壳141与下壳140之间的接合部142,夹入由以圆形截面成型成环状的硅酮橡胶等的柔软的部件形成的圆密封件146,并利用螺钉143连接设置于下壳140的螺纹凸台140g与设置于上壳141的螺纹凸台141g之间。上壳141的螺纹凸台141g与下壳140的螺纹凸台140g之间,设置间隙144a而松弛地嵌合,并且在螺钉143的轴方向、即图示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被支撑。螺纹凸台140g;、141g沿分割面142a以大致等间隔、例如在全周设置10至15处左右。
在图21(a)所示的大气压的状态下,圆密封件146处于被夹在下壳140与上壳141之间并由于螺钉143的连接力,例如被压扁直径的5%左右的状态,并且紧贴在接合部142的全周而保持密封。
若驱动真空泵12而对外廓部件14的内部进行减压,则在内外的差压为0.2大气压的情况下,在下壳140与上壳141如前所述被施加约270kgf(约2700N)的大的负荷而压力接触。该负荷施加在被下壳140与上壳141夹住的圆密封件146上,例如压扁直径的15%左右,保持能够维持内外的差压的高的密封。由于圆密封件146被压扁而变形,相应地上壳141与下壳140接近且间隙144a减少而成为144a′,并且在螺钉143的头与上壳141的凸台141g之间产生间隙144b。
图22是第二实施例,图22(a)表示减压室13内、即外廓部件14的内部为大气压的状态,图22(b)表示减压的状态。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代替圆密封件146,将密封件147按压在与从下壳140凸出的密封件抵接部140h之间,该密封件147具有其横断面的外周中央向内部侧凹陷的凹部147a并以大致四角截面形状成型为环状。即使在下壳140与上壳141多少倾斜的情况或抵接的面的精度差的情况下,密封件147也在凹部147a内柔软地弹性变形,从而吸收其偏颇而能够可靠地密封下壳140与上壳141之间。
若驱动真空泵12而对外廓部件14的内部进行减压,则密封件147的凹部147a被压扁,与圆密封件146相同地压扁例如厚度的15%左右而保持能够维持内外的差压的密封。
图23是第三实施例,并且是不使用如密封件之类的密封部件的结构。在上壳141的周围设有沿接合部142在全周范围设置的肋即熔敷部148,将下壳140与上壳141向箭头方向压力接触而施加振动,利用摩擦热熔解熔敷部148。而且,将下壳140与上壳141一体熔敷而得到密封。若是这样的结构,则不需要如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密封件或螺钉,并且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廉价地实现外廓部件14。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接合部142做成倾斜的平面形状,因此在压力接触下壳140与上壳141时的接触压力的分布相同,并且由于施加振动时的摩擦热的发生也相同,因此能够可靠地熔敷而密封。此外,熔敷部148的结构也可以是不设置于上壳141,而是设置于下壳140。另外,不限于上述振动熔敷,也可以是热板熔敷(接触或非接触的任一种)、超声波振动等的方法。
如图6所示,下壳140的连接部140f由于是被夹在开口14r与上面开口140e的细的区域,因此强度弱。根据第三实施例,连接部140f通过熔敷部148与上壳141熔敷而成为一体。因此,强度比连接部140f单体还高,并且能够防止减压时的变形,所以更适宜。另外,也可以利用粘接材料、例如硅酮橡胶系的粘接材料粘接上壳141与下壳140之间,从而构成外廓部件14。
在此,若减压室13的内部被减压,则外廓部件14的整个面受到大气压的负荷,向内侧压扁的方向变形,该变形在面积大的上面和下面尤其大。在接合部142因熔敷部被相互固定的场合,在接合部142不产生向进入内部的方向的旋转弯曲。因此,能够减少减压时的弯曲量。
材料
作为外廓部件14的材料,优选为得到能承受在对内部进行减压时的差压所引起的负荷的强度的材料。另外,为了减少减压时的弯曲量,不压缩容纳在内部的食品,也优选刚性高的材料。作为一个例子,作为纤维形状的加强填充材料,能够举出掺进玻璃纤维或碳纤维而进行加强的ABS材料等。由此,弯曲强度变大,且杨氏模量(弹性模量)也变大,能够适合用作外廓部件14。
如图8(以及图6、图7、图9、图11等)所示,在外廓部件14的开口14r的内侧,在前方的开口14r的后面侧设有从上面壁14e向内侧凸出的上面开口支撑部14f、从底面壁14c向内侧凸出的下面开口支撑部14g。在开口14r的边缘具有密封件抵接面14k,上面开口支撑部14f与斜面14m连接,下面开口支撑部14g与斜面14n连接。
盖部件16与开口14r的关系
以下,对盖部件16与开口14r的关系进行说明。图9、图11表示盖部件16被封闭,且与盖部件16分体设置的后述的支撑机构H(用虚线表示)插入外廓部件14的上面开口支撑部14f、下面开口支撑部14g之间的状态。
上面开口支撑部14f、下面开口支撑部14g的间隔、即开口14r的高度方向的尺寸,比支撑机构H的高度尺寸还稍大。由此,支撑机构H顺利地被插入。
支撑机构的结构
如图9或图11所示,支撑机构H设置在盖部件16的中央部a中向盖部件16的内侧凸出的凸部24的左右两侧,盖部件16其外面侧以能够让使用者的手伸入而且留出开闭手柄26的把手操作部36所在的空间的方式,形成为向内部侧凹入的形状。
在此,利用图53至图54说明支撑机构H(在现有技术中是与盖部件一体形成的加强支撑部H)的结构和动作。图53表示在现有技术中表示的加强支撑部H与盖部件16一体设置的结构。图53(a)表示使盖部件16接近开口14r附近的状态,若将与盖部件16成为一体的支撑机构H的高度设为e3,将外廓部件14的上面开口支撑部14f与下面开口支撑部14g之间的间隔、即开口14r的高度方向的尺寸设为e1,则成为e1>e3的关系。
图53(b)表示关闭盖部件16,将手柄26移动到下方而锁闭的状态。加强支撑部H的上边H1和下边H2分别与上面开口支撑部14f和下面开口支撑部14g形成间隙。图53(c)表示驱动真空泵12开始对内部进行减压的状态,如空白箭头所示,外廓部件14被来自外部的大气压压缩,上面开口支撑部14f和下面开口支撑部14g由力F1压力接触到加强支撑部H的上边H1和下边H2,由于不能压缩为该程度以上,因此可以防止开口14r的变形。
图53(d)表示进一步被减压的情形,盖部件16抵抗因在加强支撑部H产生的力F1′(由于进行减压,因此是比F1更大的力)而产生的摩擦力μF,牵引到外廓部件侧、即图示右侧。此时,产生如在前所说明的粘着滑动现象,盖部件16不连续地向右方移动,此时产生断断续续的吱吱嘎嘎的声音。另外,在设于盖部件16的密封件16p,只施加从因减压而引起的进入力减去摩擦力μF的按压力,因此存在密封性降低的可能性。
接下来,利用图54表示本发明的支撑机构H与盖部件16分体设置的结构。图54(a)表示使盖部件16接近开口14r附近的状态,若将与盖部件16一体地设置、从开口14r进入内侧的凸部24的上边H1和下边H2的距离设为e3,将与盖部件16分体设置的支撑机构H的高度设为e2,将上面开口支撑部14f和下面开口支撑部14g的间隔、即开口14r的高度方向的尺寸设为e1,则成为e1>e2>e3的关系。支撑机构H由弹簧22受到从盖部件16向外廓部件14的内部远离的力,在支撑机构H与盖部件16的上边H1和H2之间具有图示左右方向的间隙gap。图54(b)表示关闭盖部件,将手柄26移动到下方而锁闭的状态。在支撑机构H的上下分别与上面开口支撑部14f和下面开口支撑部14g之间存在间隙,顺利地进入开口14r中,由弹簧22的力保持间隙gap。
图54(c)表示驱动真空泵12开始对内部进行减压的状态,如空白箭头所示,外廓部件14被来自外部的大气压压缩,上面开口支撑部14f和下面开口支撑部14g与支撑机构H的上下接触,以力F1被压力接触。
此时,由于是e2>e3的尺寸关系,外廓部件14的上面开口支撑部14f和下面开口支撑部14g不抵接于与盖部件16一体的上边H1和下面H2,具有间隙。
图54(d)表示进一部被减压的情形,盖部件16向外廓部件14侧、即图示右方牵引。此时,与图53所示的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是,由于支撑机构H与盖部件16是分体的且可相互移动地被支撑,因此从图54(c)直至到达图54(d)的状态,支撑机构H不需要移动,就以防止开口14r的变形的方式支撑。并且,由于外廓部件14和盖部件16的凸部24不抵接而具有间隙,因此盖部件16不受到摩擦力的影响,牵引到外廓部件14侧。由于因减压引起的牵引力全部施加到密封件16p而充分按压,因此密封性不会降低。并且,由于没有抵抗摩擦力而移动的部件,因此不会发生粘着滑动现象,能够防止吱吱嘎嘎的声音。
就间隙gap的值而言,优选具有比盖部件16从图54(c)直至到达图54(d)的状态的移动距离、即从锁闭了手柄26的状态直至完成减压而使密封件16p最大地被压扁的状态的距离大的间隙。
如上所述,在上述外廓部件14的形状的基础上,在两侧面壁14a、14b、底面壁14c、后面壁14d、上面壁141e、上面开口支撑部14f、底面开口支撑部14g的各外面,以直线状、格子状等方式竖立设置用于增加截面模量而提高强度的加强肋,确保对抗差压引起的变形的更大的强度。
在下壳140的侧面壁140a、140b的内面侧设有沿深度方向突起的导轨14s、14s,通过设在后述的食品托盘17的一对突起17g、17g支撑食品托盘17的后端侧。
使外廓部件14成为如上所述的形状,并构成为利用接合部142接合树脂成型的上壳141和下壳140的结构。由此,简化外廓部件14使外廓部件14轻量化的同时,能够低价地构成,可以同时获得内容积的扩大和刚性的增加两种效果。
减压室13的整体结构
以下,对具有外廓部件14的减压室13的结构与动作进行详细说明。图10是图5所示的减压室13的C方向向视概念图。图11是图10的D-D线剖视图。图12是图10的F-F线剖视图。图13是图11的E-E线剖视图。图14是从外廓部件14拆卸食品托盘17与盖部件16,并从图5的A方向观察的立体图。图15是从图5的B方向观察的立体图,并且食品托盘17用点划线省略一部分而进行图示。图16是表示设置于外廓部件14内的小齿轮15的结构的立体图。
食品托盘(拉出容器)
配置在外廓部件14内的食品托盘17(拉出容器)是AS等的透明的树脂成型品。如图11至图15所示,具有两侧壁17a、17b、底面壁17c、后面壁17d以及前面壁17e。
在食品托盘17的前面壁17e,形成有用于配置后述的加强支撑部H的凹部17f、和沿加强支撑部H连接前面壁17e与凹部17f的中央侧壁部17h。另外,如图12、图14、图15所示,在中央侧壁部17h及侧面壁17a、17b,形成有用于将食品托盘17安装在盖部件16上并使其与盖部件16的开闭动作连动的两对安装爪17t1、17t2。在侧面壁17a、17b的后面壁17d附近,形成有左右一对的突起17g、17g。在凹部17f的盖部件16侧,形成有凸部即制动器17n。
该两对安装爪17t1、17t2形成为下部开口且一边向下方延伸的半圆筒状,并且与设置于盖部件16上的圆柱形状的突起16g1、16g2配合。由此,将食品托盘17固定在盖部件16上,并使其与盖部件16的开闭动作连动。
由此,使用者能够以视觉辨认随着盖部件16的开闭动作而被拉出的食品托盘17内,从而能够容易取出食品托盘17内的食品。
导轨
如图14、图15所示,食品托盘17与盖部件16是彼此连动而进行开闭动作的结构。在食品托盘17的底面壁17c,设有细长地设置于开闭的方向上的引导肋17j、17j。在外廓部件14的底面壁14c的开口14r的附近,设有放置上述引导肋17j、17j的引导突起14t、14t。在食品托盘17底面的后面侧设有作为阶梯的制动器17m。制动器17m滑动自如地放置在设置于外廓部件14的底面上的下导轨14y上。
在食品托盘17的靠近开口14r的一侧、即盖部件16侧,引导肋17j放置在引导突起14t上,并且设置于食品托盘17的后面附近的突起17g、17g的上面被导轨14s、14s的下侧的边支撑。在下导轨14y上设有作为阶梯的制动器14v。若将盖部件16与食品托盘17连动而打开,则在全开位置制动器17m与制动器14v抵接,从而限制进一步被打开。
由于是上述的结构,因此食品托盘17与盖部件16连动且在前后方向(图11的纸面的左右方向、图13的纸面垂直方向)被引导。
底面齿条小齿轮
接下来,图17是表示使盖部件16成为全开状态的过程的减压室13的剖视图。图18是表示盖部件16的全开状态的减压室13的剖视图。图19是与图18同样地表示盖部件16的全开状态的立体图。
在食品托盘17的底面壁17c的下面、即面向外廓部件14的底面壁14c的一侧,左右对称地彼此保持距离地设有两列在前后方向为直线齿轮的齿条17k。
在与开口14r平行地设置于外廓部件14的底面壁14c上的第二凹部14w,旋转自如地轴支撑有如图16所示的小齿轮15。小齿轮15具有:彼此用连接轴15b结合且作为一体同步旋转的左右一对的小齿轮15a;以及向小齿轮15a的外侧进一步突出的支轴15c。
外廓部件14的第二凹部14w是比小齿轮15a的直径大的大致半圆筒状,第二凹部14w的左右两端成为旋转自如地嵌合小齿轮15的支轴15c的支撑凹部14x。小齿轮15的结构为,只是从上方坠入第二凹部14w,因此在拆卸食品托盘17之后仅用手指捏住并向上方举起即可拆卸。例如,在第二凹部14w或小齿轮15弄脏的情况下,也能够简单地拆卸而进行清扫或清洗。
若在外廓部件14内配置食品托盘17,则设在食品托盘17上的齿条17k和设置于外廓部件14的第二凹部14w的内部的小齿轮15a被配置在啮合的位置。只是,齿条17k并不是在盖部件16与食品托盘17开闭移动的全范围内与小齿轮15a啮合,而是在从盖部件16与食品托盘17全闭的位置至距离L1的范围未设置齿条17k。对该作用与效果进行后述。
一对齿条17k与食品托盘17一体成型,并且一对小齿轮15a作为一体进行旋转。由于是具有这种同步机构的结构,因此在食品托盘17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时,齿条与小齿轮继续啮合而连动,因此盖部件16相对于开口14r总是保持平行而移动。即,即使力施加在盖部件16的端部而不是中央部,盖部件16或食品托盘17也不左右倾斜,能够保持平行而稳定地移动。
根据上述的结构,不必为了在前后开闭移动盖部件16及食品托盘17特意设置轨道部件等,并且也不必设置用于轴支撑小齿轮的支轴等的部件,以简单的结构稳定地使盖部件16及食品托盘17进行开闭动作。
盖部件16的结构
如图5所示,盖部件16绕设置于其两侧方的支轴16s旋转自如地支撑开闭手柄26。另外,在盖部件16上构成有图14所示的差压消除阀V。
使用者把持该开闭手柄26,进行盖部件16的开闭操作以及盖部件16的闭塞时的锁闭,并且进行差压消除阀V的开闭。
此外,在利用真空泵12对减压室13进行减压的情况下,由于减压室13的外部的大气压与减压室13的内部的被减压的压力的差压,施加在盖部件16的负荷变大。由此,为了直接打开盖部件16,使用者需要相当大的力。
因此,通过打开差压消除阀V使盖部件16的内外空间插通,使内外压力差消失而解除差压所引起的负荷,从而能够容易打开盖部件16。
如图11所示,盖部件16在关闭时与外廓部件14抵接的内周边缘部配设有弹性材料的密封件16p。该密封件16p进行外廓部件14与盖部件16之间的密封。
如图17所示,密封件16p具有其横断面的外周中央向内部侧凹陷的凹部16p1并成型成环状。在盖部件16相对于外廓部件14稍微倾斜而关闭的情况下,密封件16p也在凹部16p1内柔软地弹性变形,从而吸收其偏颇而能够可靠地密封外廓部件14与盖部件16之间。此外,密封件16p可以不设在盖部件16,而设在外廓部件14侧。
如图5所示,盖部件16的左右端部16h用不透明的ABS等的树脂成型,并且中央部16c2用透明的AS等的树脂成型而能够以视觉辨认储藏在减压室13内的食品。
如图5所示,盖部件16的两侧方部16c1、16c1与开闭手柄26的棒体27的转动轨迹之间的距离设为预定值以下、例如7mm以下。即,盖部件16的两侧方部16c1、16c1大致沿着开闭手柄26的棒体27移动的圆弧形状的轨迹,形成为向外侧突出的形状。
如图11所示,盖部件16的中央部16c2具有开闭手柄26的把手操作部36所在的空间,并且形成为向内部侧凹陷的形状,以便使用者从其外面侧放入手。
另外,如图11至图14所示,盖部件16的中央部16c2的内部侧成为向内侧突出的形状的凸部24,竖立设在内部侧的外周上壁面H1、外周下壁面H2、两侧壁面H3连续而形成,在外周上壁面H1、外周下壁面H2之间,在上下方向延伸地形成有多个加强肋hr。在其左右两侧面,在盖部件16的开闭方向可移动地支撑有用于支撑前面开口17r的上下的支撑机构H。弹簧22起到使支撑机构H从盖部件16远离而向食品托盘17的方向按压的作用,如在之前利用图54(b)说明,在盖部件16和支撑机构H之间保持必要的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在支撑机构H的上端和下端各设置一条弹簧22,但也可以是只在支撑部件H的中央部设置一条的结构。
上述支撑机构H在周围具有适当的间隙地由与盖部件16嵌合的制动器23保持,从而可在适当的范围移动,并且支撑机构H不会从盖部件16脱离。制动器23通过在开口14r的高度方向也设置所谓的松动,即使在开口14r和盖部件16之间产生高度的误差,支撑机构H也可以容易地移动,因此不产生支撑机构H的前端施加在外廓部件14的上面开口支撑部14f或下面开口支撑部14g等的多余的摩擦,成为能够顺利地移动到开口14r内侧的结构。
如图20所示,若上述支撑机构H为L字状的截面,则能够确保受到来自开口的负荷时的刚性,并且能够安装在盖部件16和食品容器17的间隙,不会产生无用的空间,因此比较合理。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弹簧22和制动器23将支撑机构H设在盖部件16,但不限于这种结构,也可以是设在食品托盘17的结构。
图20是图10的G-G方向的水平剖视图。
另外,在盖部件16的凸部24的两侧壁面H3外表面上,形成有用于固定盖部件16与食品托盘17的圆柱形状的突起部16g1、16g2、16g3。
在该突起部16g1、16g2配合食品托盘17的一对安装爪17t1、17t2(参照图14、图15),使食品托盘17与盖部件16的开闭动作连动而向外部拉出,从而使用者容易以视觉辨认食品托盘17内的食品,而且容易取出。
如前说明,在用真空泵12进行了减压时,由于外部的大气压与内部的低压的差压而对外廓部件14施加大的负荷。
如图11所示,在关闭盖部件16的情况下,与盖部件16分体地设在盖部件16的凸部24与食品容器17之间的支撑机构H与减压室13内的外廓部件14的上面开口支撑部14f及下面开口支撑部14g进行抵接,利用减压室13外部的大气压与减压室13内的低压的差压,支撑从上方施加在外廓部件14的上面壁141e与上面开口支撑部14f上的负荷、和从下方施加在外廓部件14的底面壁14c与下面开口支撑部14g上的差压引起的负荷,并且利用这些负荷抑制减压室13的变形。
另外,如图10、图11所示,在盖部件16的中央部16c2,设有插通差压消除阀V的减压室13内的差压消除孔16a。
并且,如图11所示,在盖部件16上绕支轴35s转动自如地设有阀开闭部件35,该阀开闭部件35开闭差压消除阀V并具有由具有弹性及柔性的橡胶等构成的阀芯35t。
在此,阀开闭部件35转动的支轴35s和开闭手柄26转动的支轴16s(参照图5、图11)构成为同心,并且通过阀开闭部件35使开闭手柄26的开闭操作与阀芯35t的开闭动作连动。
开闭手柄26的结构
如图5(以及图11、图17、图18、图20等)所示,开闭手柄26具有:用铝棒构成的棒体27;一方端部分别固定在该棒体27的左右两端的金属制的支撑部28、29;以及在中央部插通棒体27而用于手柄操作的把手操作部36。
开闭手柄26的左右的支撑部28、29各自的中央部绕盖部件16的左右的支轴16s、16s转动自如地被支撑,并且在另一方端部转动自如地支撑导辊28r、29r。
如图11所示,开闭手柄26绕盖部件16的左右侧部的支轴16s、16s转动自如地被支撑。使棒体27位于绕左右的支轴16s、16s的转动轨迹的最下部的情况,就是利用开闭手柄26将盖部件16进行闭塞而锁闭的状态。另一方面,如图17所示,使棒体27位于绕左右的支轴16s、16s的转动轨迹的上方的情况,就是利用开闭手柄26解除盖部件16的锁闭的状态。
开闭手柄26的左右的支撑部28、29的导辊28r、29r,嵌入到与各个对应并且设置于减压室13两侧部的侧面壁14a、14b上的盖锁闭引导槽部件30、30,而且用开闭手柄26进行盖部件16的锁闭。
图24、图25、图26是表示将图17所示的减压室13的盖部件16、开闭手柄26的支撑部28及盖锁闭引导槽部件30周围的开闭手柄26进行锁闭的过程的放大图。
此外,图24是表示由开闭手柄26进行的盖部件16的锁闭解除状态的图,图26是表示由开闭手柄26进行的盖部件16的锁闭状态的图,图25是表示图26的锁闭之前的状态的图。
此外,左侧的盖锁闭引导槽部件30是与右侧的锁闭引导槽部件30相同的结构,因此对右侧的盖锁闭引导槽部件30进行说明,并且省略对左侧的盖锁闭引导槽部件30的说明。
如图24~图26所示,盖锁闭引导槽部件30例如是树脂成型的部件,并且使导辊28r与在侧视时为曲线形状的内侧壁导向件30a接触而引导。
盖锁闭引导槽部件30的内侧壁导向件30a,形成为侧视时的以下形状。
即,如图24所示,将连接根据开闭手柄26的盖部件16的锁闭解除状态的支轴16s与导辊28r的轴心的直线,与内侧壁导向件30a接触的点设为交点30a1。将该交点30a1与支轴16s之间的尺寸设为c。
另外,如图25所示,将连接根据开闭手柄26的盖部件16的锁闭之前的支轴16s与导辊28r的轴心的直线,与内侧壁导向件30a接触的点设为交点30a2。将该交点30a2与支轴16s之间的尺寸设为b。
另外,如图26所示,将连接根据开闭手柄26的盖部件16的锁闭状态的支轴16s与导辊28r的轴心的直线,与内侧壁导向件30a接触的点设为交点30a3。将该交点30a3与支轴16s之间的尺寸设为a。
该a、b、c之间用
b(锁闭之前的状态(图25))>a(锁闭状态(图26))>c(锁闭解除状态(图24))
的关系成立的曲线连接,并且形成在侧视时为图24、图25、图26所示的内侧壁导向件30a的形状。
在图25所示的根据开闭手柄26的盖部件16的锁闭之前的状态下,交点30a2与支轴16s之间的尺寸b最大。由此,如图25所示,支撑部28的导辊28r与盖锁闭引导槽部件30的内侧壁导向件30a强烈抵接或产生卡紧。因此,使对用支撑部28支撑的开闭手柄26进行开闭操作的使用者具有盖部件16被锁闭的感触。即,形成内侧壁导向件30a从而在给予咔嗒感之后进行锁闭。
在使用者把持开闭手柄26的把手操作部36,将开闭手柄26的把手操作部36从图25的锁闭之前的状态向下方按压,到达图26所示的锁闭状态的情况下,由于是
b(锁闭之前的状态(图25))>a(锁闭状态(26))
的关系,因此中立状态的支撑部28的导辊28r将盖锁闭引导槽部件30的内侧壁导向件30a进行卡紧、即进行强烈抵接的程度变得柔和。由此,在使用者进行开闭手柄26的向锁闭的转移操作中,能够给予开闭手柄26从锁闭之前的状态进入锁闭状态的感触。
并且,在打开盖部件16时,使用者把持开闭手柄26的把手操作部36,从图26的锁闭状态经由图25的锁闭之前的状态,将开闭手柄26的棒体27向上方举起,并到达图24所示的锁闭解除状态。该情况下,交点30a1与支轴16s之间的尺寸c,与锁闭之前的状态(参照图25)、锁闭状态(参照图26)相比最小。由此,虽然暂且通过锁闭之前的沉重感触的部分,但是从图25的状态到达图24的打开状态的期间,支撑部28的导辊28r不与盖锁闭引导槽部件30的内侧壁导向件30a接触,并且能够以缓和的感触进行开闭手柄26的操作,为此而形成内侧壁导向件30a。
开闭手柄26的把手操作部36(参照图11、图17)具有:使用者操作开闭手柄26时的把手部的功能;以及引导差压消除阀V的开闭的功能。即,使根据开闭手柄26的转动进行的开闭操作通过阀开闭部件35与阀芯35t的开闭阀动作连动。如图11所示,若开闭手柄26关闭则阀芯35t闭阀,如图17所示,若开闭手柄26向上转动而被打开则阀芯35t开阀。
在开阀的情况下,如图17的箭头所示,由于压力差而外部的大气进入到被减压的减压室13内并解除差压,从而在打开盖部件16时的施加在盖部件16的差压所引起的负荷消失,能够顺利地打开盖部件16。
在关闭该盖部件16后,例如用户按压未图示的操作开关、或者关闭冷藏室门2a、2b而未图示的门开关被接通等之后,开始进行真空泵12的运转,并且减压室13内的空气被吸引而开始减压。
若开始减压,则盖部件16由于大气压与内部的低压的差压而从外侧被按压,并且密封件16p以利用手柄锁闭的力以上的按压力来对外廓部件14进行按压。密封件16p的凹部16p1紧贴而成为图11所示的状态,由于大气压与内部的低压的差压所引起的大的负荷,密封件16p被压扁而产生大的表面压力,因此密封性变得良好,能够维持内部的负压。
此时,由于开口14r由与盖部件16分体设置的支撑机构H支撑而在减压时不变形,因此盖部件16不会从开口14r受到摩擦力,并且通过减压,如图54(c)至图54(d)所示地顺利地被牵引,使利用密封件16p的密封性更良好。并且,具有防止盖部件被牵引时的粘着滑动现象,能够抑制吱吱嘎嘎的声音的效果。
根据以上的结构,通过驱动真空泵12进行减压,将减压室13的内部做成负压,且能够维持负压。在此,通过用塑料材料形成减压室13的外廓部件14而能够廉价地构成。并且,通过将外廓部件14做成彼此保持密封而接合的上下分割成两部分的结构,能够扩大内容积,并且还确保强度。另外,由于前面的开口14r以外被密封,因此通过用密封件16p只密封盖部件16与开口14r之间,能够良好地保持减压室13整体的密闭性。
食品托盘拆卸
接下来,利用图27至土29说明盖部件16和食品托盘17的安装及拆卸。在食品托盘17弄脏时等,拆卸盖部件16与食品托盘17进行水洗等。
图27是拆卸食品托盘17与盖部件16时的剖视图。图28是说明齿条与小齿轮的啮合和外廓部件与食品托盘的位置关系的概略俯视图。图29是表示开闭的途中状态的剖视图。
首先,如图18所示,使食品托盘17与盖部件16处于全开位置,如图27所示,将盖部件16的前端举起并使其倾斜。此时,由于设置于食品托盘17的底面的制动器17m从设置于外廓部件14的底面的制动器14v脱离,因此若直接移动到倾斜跟前(在图27为图示左上方向),则食品托盘17与盖部件16成为一体而能够拔出。若进行与此相反的动作,则能够安装食品托盘17与盖部件16,并且齿条17k与小齿轮15a啮合,而且通过直接将盖部件16向内侧方向充分按压而关闭。
但是,在进行该动作时,有时齿条17k与小齿轮15a的啮合不能正确进行。图28(a)表示将暂且卸下的食品托盘17与盖部件16安放在外廓部件14上的状态。此外,图28(b)表示一对的齿条17k与小齿轮15a例如以在左右错开一个齿的状态啮合的状态。例如,若将齿条或小齿轮的模数设为1.5,则错开量为齿的1螺距,因此成为约4.7mm。
如此,若在一旦错开而啮合的状态下将盖部件16关闭成如图28(b)所示,则盖部件16相对于开口14r倾斜地进行移动。若齿条14k与小齿轮15a啮合直至完全关闭,则由于盖部件16为倾斜的状态而不能密封开口14r。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8(c)所示,齿条17k不设置在开闭的全范围。在完全关闭盖部件16而密封件16p与开口14r抵接的状态下,齿条17k与小齿轮15a的啮合将脱离。由此,与齿条17k和小齿轮15a的啮合无关,盖部件16的密封件16p在全闭时与开口14r一致而接触,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密封。换言之,在图28(c)中,若从外廓部件14的开口14r至小齿轮15a的距离设为Lp,从外廓部件14的开口14r至齿条17k的距离设为Lr,则做成Lp<Lr就可以。
齿条长度
并且,利用图29对设置齿条17k的范围、盖部件16与食品托盘17的拆卸方法进行说明。小齿轮15在设置于外廓部件14的下壳140上的第二凹部14w上设置。如前说明,有时例如结露在外廓部件14内壁的水滴滞留在该第二凹部14w而冻结。若冻结,则小齿轮15不旋转,因此产生若齿条17k与小齿轮15a啮合,则盖部件16与食品托盘17保持关闭状态而无法打开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与利用图28进行说明的相同,在盖部件16的全闭位置附近,齿条17k不与小齿轮15a啮合,因此,即使是小齿轮15不旋转的状态,在齿条17k的齿与小齿轮15a接触为止,盖部件16与食品托盘17也作为一体而打开。
在此状态下,在加强支撑部H的外周上壁面H1与外廓部件14的上面开口支撑部14f的斜面14m之间,产生间隙gap。因此,若该间隙gap比齿的啮合高度hg还大(gap>hg),则即使小齿轮15a不旋转,也能够在举起盖部件16的同时向图示左方移动,因此,能够取出盖部件16与食品托盘17。其后,使用者能够从开口14r取出冻结的小齿轮15a,或者掏出滞留在第二凹部14w的冰。
在图29中,盖部件16打开的量根据图28(c)的记载则为(Lr-Lp),因此优选做成在该状态产生如图29所示的gap(>hg)的位置关系。
如上所说明,通过做成使设在食品托盘17的底面的一对齿条17k和设在外廓部件14的底面的一对小齿轮15a在全闭时不啮合,而是从打开的途中开始啮合的结构,从而在锁闭了盖部件16时齿条17k不与小齿轮15a啮合,盖部件16与开口14r一致地紧贴,因此开口14r可靠地被密封,能够保证气密。在开闭时,盖部件16可以保持平行且稳定地移动。并且,具有即使在小齿轮15a冻结的情况下,也能够取出食品托盘17和盖部件16的效果。
并且,设置从下壳140的开口14r附近朝向后面壁140d延伸的开口突起14h,利用反作用力W′支撑食品托盘17的底面,防止盖部件16和食品托盘17的前端的下垂,因此食品托盘被牢固地支撑。
食品托盘与盖部件的拆卸结构
以下,利用图30至图41详细地进行说明从盖部件16拆卸食品托盘17的结构。图30是盖部件16安装在食品托盘17上的状态图。图31至图33是表示从食品托盘17拆卸盖部件16的动作的局部剖视图。图34至图38是表示将盖部件16安装在食品托盘17上的动作的局部剖视图。图39表示盖部件16安装在食品托盘17上的状态。
在图30中,如前说明,在食品托盘17的前面壁17e形成有;用于配置加强支撑部H的凹部17f;以及沿加强支撑部H连接前面壁17e与凹部17f的中央侧壁部17h。另外,还如图12、图14及图15所示,在中央侧壁部17h及侧面壁17a、17b,形成有将食品托盘17安装在盖部件16、且使其与盖部件16的开闭动作连动的两对安装爪17t1、17t2。
如前说明,该两对安装爪17t1、17t2形成为下部开口的半圆筒状且一边向下方延伸的形状,并且与设置于盖部件16上的圆柱形状的突起16g1、16g2配合,从而将食品托盘17固定在盖部件16上,而且使其与盖部件16的开闭动作连动。并且,在安装爪17t2的上部,设有向上开口的安装爪17t3,并且圆柱形状的突起16g3从安装爪17t3的底面17t4向上方只分离预定的距离U而设置。
卡定肋16j从盖部件16的中央部16c2向食品托盘17的凹部17f沿水平延伸。制动器17n从食品托盘17的凹部17f向盖部件16沿水平延伸。制动器17n的上表面是与卡定肋16j的下表面嵌合的位置关系。通过卡定肋16j与制动器17n嵌合,盖部件16被锁闭而无法相对于食品托盘17向下方移动。因此,食品托盘17与盖部件16固定成如图14或图15所示。
以下,对从食品托盘17拆卸盖部件16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31所示,若将手指放在食品托盘17的凹部17f部的中央上端向箭头18的方向加力,则凹部17f变形,并且制动器17n与卡定肋16j的嵌合被脱离。于是,盖部件16变得无支撑,从而如箭头20所示下降距离U,直至圆柱形状的突起16g3与安装爪17t3的底面17t4抵接。然后圆柱形状的突起16g1、16g2从安装爪17t1、17t2脱离。在此,盖部件16由于突起16g3被安装爪17t3的底面17t4支撑,因此盖部件16不会从食品托盘17脱离而意外地落下。
然后,如图32所示,若使盖部件16如箭头所示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则盖部件16绕圆柱形状的突起16g3旋转,并且通过继续如图33所示向上方移动,能够将盖部件16从食品托盘17拆卸。
以下,对安装顺序的一个例子利用图34至图39来进行说明。如图34所示,在使盖部件16的安装密封件16p的面朝下的大致水平的状态下,使其向食品托盘17下降,如图35所示,将加强支撑部H的外周上壁面H1挂在食品托盘17的凹部17f的上端17f1。在此,将从上端17f1至突起16g3的距离r1与从安装爪17t3至上端17f1的尺寸r2构成为大致相等,因此,如图36所示,若继续以上端17f1为中心使盖部件16向箭头方向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则如图37所示,突起16g3被引入到安装爪17t3的槽中。若扩大安装爪17t3的上面附近的宽度,则成为引入突起16g3时的导向件,动作更顺利而适宜。
然后,使盖部件16以突起16g3为支点,向箭头方向绕逆时针旋转至垂直的状态为图38。盖部件16处于突起16g3放置在安装爪17t3的底面17t4上的状态。然后,如图39所示,若从下方向箭头21的方向移动盖部件16,则突起16g1、16g2分别嵌合在安装爪17t1、17t2。若制动器斜面17p被卡定肋16j按压,则凹部17f如虚线所示的17f′,暂且弯曲后利用弹性而复原,成为制动器17n的上表面与卡定肋16j的下表面嵌合的位置关系。该图39的状态与图30相同,并且盖部件16与食品托盘17彼此固定,成为图14或图15所示的状态。
由于是上述的结构,能够简单地只拆卸食品托盘17,并且再安装,因此能够提供例如容易只对食品托盘17进行水洗的使用方便性良好的冰箱。
防止支轴变形
如之前利用图38至图39所说明,相对于食品托盘17,从下方向箭头21的方向移动盖部件16,使盖部件16和食品托盘17相互固定。此时,将用手握住设有手柄26的盖部件16的大致中央部的动作的一个例子,在图40利用剖视图进行表示。在该实施例中,将大拇指以外的指尖挂在与盖部件16一体地设于支轴35s的下方附近的突起16t,向箭头21方向加力。在此,若没有突起16t,则大拇指以外的指尖有时会挂在阀开闭部件35的支轴35s。在此,阀开闭部件35的支轴35s转动自如,并且相比于指尖没有充分的大小,因此难以握住。尤其是,如图38、图39所示,当将盖部件16安装到食品托盘17时,箭头21方向的力施加到支轴35s,支轴35s变形,因此把持的感觉不稳定。而且,在过度地加力的场合,支轴35还可能破损。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支轴35s的下方附近与盖部件16一体地设置用于挂指尖的突起16t。由此,挂指尖的部分牢固,能够充分地向指尖加力。
而且,将突起16t与阀开闭部件35的间隙接近设置而例如为5mm以下,从而手指无法进入到突起16t与阀开闭部件35之间。由此,手指无法挂在阀开闭部件35上,因此很方便。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用单手稳定地把持盖部件16,在使盖部件16和食品托盘17相互拆装时容易加力,防止支轴35s的变形和破损,能够实现可靠性高的盖部件16和食品托盘17的固定方法。
效果
如以上的实施例,根据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通过将外廓部件14做成将上下分割的树脂成形品彼此保持密封而密闭,并且向外侧凸出的圆顶形状,能够扩大内容积的同时能够确保强度。而且,由于上壳141、下壳140都能够由树脂成型,因此可以廉价地构成外廓部件14。
尤其,通过在保持密封而密闭时熔敷上壳与下壳的连接部,不需要橡胶密封件等的密封部件,可靠性提高并且还能够廉价地构成,因此适宜。
另外,具有如下效果:由于利用与盖部件16分体设置的支撑机构H支撑因减压而引起的外廓部件14的开口14r向内侧的变形,因此盖部件16不受到来自开口14r的摩擦力而减压的同时顺利地被牵引,因此不产生粘着滑动现象,不会产生断断续续的吱吱嘎嘎声音。并且还具有如下效果:由于因减压产生的牵引力不会因摩擦力而减小并且施加到密封件16p,因此提高了密闭性。
而且,作为使盖部件16及食品托盘17相互固定而开闭的结构,构成为使设在食品托盘的底面的齿条和一对小齿轮啮合的结构,该一对小齿轮与设在外廓部件的内侧底面的凹部嵌合。由此,不必为了使盖部件16及食品托盘17向前后开闭移动而特别地设置导轨部件等。并且,也不必为了轴支撑小齿轮而设置支轴等部件,可以以简单的结构稳定地使盖部件16及食品托盘17保持平行并进行开闭动作。
另外,能够简单地分离拆装盖部件16和食品托盘17,因此能够提供例如容易只水洗食品托盘17的使用方便性良好的冰箱。
而且,在用单手把持盖部件16时、或在相互固定盖部件16和食品托盘17时,使用者容易加力,防止支轴35s的变形和破损,能够实现可靠性高的盖部件16和食品托盘17的固定方法。
盖侧面的支撑
接下来,利用图47说明另一实施例。图47与图25同样地是表示减压室的盖部件、开闭手柄的支撑部及绕盖锁闭引导槽部件的锁闭之前的状态的图。图47与图25的不同之处是,在盖部件16的左右两侧面的外侧设置向外廓部件14延伸的突起16b(突部、位置限制部),在外廓部件14设置支撑突起16b的下边的承受部14p。并且,突起16和承受部14p比开闭手柄26的支轴16s位于下方。
在图47中,在关闭盖部件16时将开闭手柄26向图示下方按下而成为盖部件锁闭状态。此时,开闭手柄26的按下的力通过支轴16s施加到盖部件16,盖部件16的整体被按下。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利用承受部14p支撑突起16b,防止盖部件16下降。另外,具有如下效果:利用突起16b(位置限制部)高精度地保持盖部件16和外廓部件14的相互位置关系,能够使密封件16的密封更可靠。
下面的支撑
并且,图48与图5同样地是从倾斜前上方观察减压室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8与图5的不同之处是,设置了从外廓部件14的下边向盖部件16侧延伸的支撑突起14p2(支撑部、位置限制部)。由此,具有如下的效果:在关闭了盖部件16时支撑盖部件16的下边,高精度地保持盖部件16和外廓部件14的相互位置关系,能够使密封件16的密封更可靠。
内侧的支撑
另外,图49与图19同样地是从倾斜前上方观察减压室13的结构的立体图,是表示盖部件16的全开状态的图。与图19的不同之处是,在盖部件16,在插入开口14r的内侧的位置设置了定位肋16b2(定位部、位置限制部)。由此,具有如下的效果:在关闭了盖部件16时定位肋16b2嵌合到开口14r的内侧,高精度地保持盖部件16和外廓部件14的相互位置关系。
密封件的厚度
并且,利用图50至图52说明另一实施例。图50是从正上方观察减压室13的结构的概略俯视图,是关闭了盖部件16的盖部件锁闭状态。图51和图52分别是图50的F-F截面及G-G截面。
锁闭盖部件16的开闭手柄26的左右的支撑部28、29设在盖部件的左右两端。因此,盖部件26接近至盖部件26的左右端部与外廓部件14的间隙成为预定的g1。但是,在中央部,盖部件16受到密封件16p的反作用力而弯曲,间隙成为g2(>g1),变形成盖部件16的中央部上浮的形状。在用树脂构成盖部件16,并且扩大了减压室的整个宽度时,这种变形更为显著。
对如此变形的盖部件16和外廓部件14的开口14r之间进行密闭的密封件16p的优选形状如图51和图52所示,根据间隙g1、g2,将左右端部的厚度设为16p2,中央部的厚度设为16p3(>16p2)。由此,中央部和左右端部都均匀地抵接,保持了气密。即,具有如下效果:通过使密封件16p的厚度在左右端部和中央部不同并且中央侧比两端侧大,利用树脂廉价地构成盖部件16的同时,可以扩大减压室13的整个宽度。
并且,在从外廓部件14拉出盖部件16及食品托盘17而拆卸的场合,使用者用手抬起开闭手柄26的把手操作部36(参照图40)。此时,由于使用者的食指或中指挂在突起16t,因此能够防止指甲的受伤。另外,最能加力的使用者的大拇指挂在密封件16p的中央部。由此,由于大拇指的握紧力变高,从外廓部件14拉出盖部件16及食品托盘17而拆卸的操作性变高。
Claims (5)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具有左右方向比上下方向长的形状的开口的箱形状的储藏室;开闭上述储藏室的开口的盖部件;以及使上述储藏室成为比大气压低的气压的减压机构,在上述盖部件的靠宽度方向中央的内侧具备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设在进入上述储藏室的上述开口内的部分,并支撑上述储藏室的上述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机构与上述盖部件分体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将上述储藏室的上述开口的高度尺寸设为e1、将上述支撑机构的高度尺寸设为e2、将上述盖部件中进入上述储藏室的上述开口内的部分的高度尺寸设为e3的情况下,具有e1>e2>e3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机构被支撑为能够在上述盖部件的开闭方向上移动,设置有对上述支撑机构向上述储藏室的内侧加力的加力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手柄,该手柄被轴支撑为能够在使上述盖部件位于堵塞上述储藏室的上述开口的位置的锁闭位置和使上述盖部件位于打开上述储藏室的上述开口的位置的打开位置之间转动,
上述支撑机构向上述盖部件的开闭方向的移动量比上述手柄因上述储藏室的减压而从锁闭位置的移动量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08726A JP5380406B2 (ja) | 2010-09-17 | 2010-09-17 | 冷蔵庫 |
JP2010-208726 | 2010-09-17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211590.2A Division CN104061733A (zh) | 2010-09-17 | 2011-08-19 | 冰箱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10688A true CN102410688A (zh) | 2012-04-11 |
CN102410688B CN102410688B (zh) | 2014-06-04 |
Family
ID=4591291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211590.2A Pending CN104061733A (zh) | 2010-09-17 | 2011-08-19 | 冰箱 |
CN201110244054.9A Active CN102410688B (zh) | 2010-09-17 | 2011-08-19 | 冰箱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211590.2A Pending CN104061733A (zh) | 2010-09-17 | 2011-08-19 | 冰箱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380406B2 (zh) |
KR (1) | KR101320286B1 (zh) |
CN (2) | CN104061733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82305A (zh) * | 2019-06-13 | 2020-12-15 | 夏普株式会社 | 冰箱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43132B2 (ja) * | 2015-08-07 | 2019-07-10 |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冷蔵庫 |
JP6867016B2 (ja) * | 2017-04-03 | 2021-04-28 | 株式会社的場電機製作所 | システムキッチンの電動開閉引出し装置 |
KR20200112530A (ko) * | 2019-03-22 | 2020-10-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아이스 메이커 및 냉장고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18924A (ja) * | 2003-01-14 | 2004-08-05 | Toshiba Corp | 冷蔵庫 |
CN101000202A (zh) * | 2006-01-11 | 2007-07-18 | 海尔集团公司 | 真空保鲜冰箱及专用保鲜盒 |
CN101324394A (zh) * | 2007-06-15 | 2008-12-17 |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电冰箱 |
JP2009036501A (ja) * | 2007-08-31 | 2009-02-19 | Hitachi Appliances Inc | 冷蔵庫 |
CN101424473A (zh) * | 2007-08-02 | 2009-05-06 |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冰箱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940045B2 (ja) * | 2007-08-02 | 2012-05-30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冷蔵庫 |
JP4969528B2 (ja) * | 2008-08-07 | 2012-07-04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冷蔵庫 |
JP5450236B2 (ja) * | 2010-04-28 | 2014-03-26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冷蔵庫 |
JP5260605B2 (ja) * | 2010-08-24 | 2013-08-14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冷蔵庫 |
KR20120019353A (ko) * | 2010-08-24 | 2012-03-06 | 히타치 어플라이언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 냉장고 |
JP2012057884A (ja) * | 2010-09-10 | 2012-03-22 | Hitachi Appliances Inc | 冷蔵庫及び冷蔵庫の製造方法 |
-
2010
- 2010-09-17 JP JP2010208726A patent/JP5380406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8-19 CN CN201410211590.2A patent/CN104061733A/zh active Pending
- 2011-08-19 KR KR1020110082757A patent/KR101320286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1-08-19 CN CN201110244054.9A patent/CN10241068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18924A (ja) * | 2003-01-14 | 2004-08-05 | Toshiba Corp | 冷蔵庫 |
CN101000202A (zh) * | 2006-01-11 | 2007-07-18 | 海尔集团公司 | 真空保鲜冰箱及专用保鲜盒 |
CN101324394A (zh) * | 2007-06-15 | 2008-12-17 |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电冰箱 |
CN101424473A (zh) * | 2007-08-02 | 2009-05-06 |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冰箱 |
JP2009036501A (ja) * | 2007-08-31 | 2009-02-19 | Hitachi Appliances Inc | 冷蔵庫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82305A (zh) * | 2019-06-13 | 2020-12-15 | 夏普株式会社 | 冰箱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320286B1 (ko) | 2013-10-22 |
JP2012063097A (ja) | 2012-03-29 |
CN102410688B (zh) | 2014-06-04 |
JP5380406B2 (ja) | 2014-01-08 |
CN104061733A (zh) | 2014-09-24 |
KR20120029993A (ko) | 2012-03-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44519B (zh) | 冰箱 | |
CN101358794B (zh) | 电冰箱 | |
JP5401416B2 (ja) | 冷蔵庫 | |
CN102410688A (zh) | 冰箱 | |
CN101424473B (zh) | 冰箱 | |
CN104215011A (zh) | 冰箱 | |
CN102374728B (zh) | 冰箱 | |
CN102401528A (zh) | 冰箱及冰箱的制造方法 | |
CN100570251C (zh) | 致冷装置的本体中的真空储存室的结构 | |
JP4934537B2 (ja) | 冷蔵庫 | |
CN101644516B (zh) | 冰箱 | |
JP4423320B2 (ja) | 冷蔵庫 | |
CN102235789B (zh) | 冰箱 | |
CN102374729A (zh) | 冰箱 | |
CN104677024B (zh) | 冰箱 | |
JP5792656B2 (ja) | 冷蔵庫 | |
JP2015034653A (ja) | 冷蔵庫 | |
JP5677560B2 (ja) | 冷蔵庫 | |
JPS63183361A (ja) | 保冷コンテ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Global Living Progra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Household Electric Appliance Co.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