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8776A - 成膜用油墨、成膜方法、液滴喷出装置、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发光元件、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膜用油墨、成膜方法、液滴喷出装置、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发光元件、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8776A
CN102408776A CN2011102497250A CN201110249725A CN102408776A CN 102408776 A CN102408776 A CN 102408776A CN 2011102497250 A CN2011102497250 A CN 2011102497250A CN 201110249725 A CN201110249725 A CN 201110249725A CN 102408776 A CN102408776 A CN 1024087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forming
printing ink
carbonatoms
film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497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08776B (zh
Inventor
渡边昭太朗
后藤正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871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2710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871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2710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08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87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87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87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2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 H10K71/15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vent us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2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 H10K71/13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using printing techniques, e.g. ink-jet printing or screen printing
    • H10K71/135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using printing techniques, e.g. ink-jet printing or screen printing using ink-jet print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10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 H10K85/111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comprising aromatic, heteroaromatic, or aryl chains, e.g. polyaniline, polyphenylene or polyphenylene vinylene
    • H10K85/115Polyfluorene; Derivatives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S428/917Electroluminesc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膜用油墨、成膜方法、液滴喷出装置、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发光元件、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含有包含π共轭系化合物的成膜材料,及可溶解或分散所述成膜材料、包含下式(I)所示化合物的液体介质;所述化合物的R1~R6中的至少1个取代基为直链或支链烷基,并且该1个取代基的分子结构比其它取代基的分子结构大,从而作为分子整体的分子量偏向存在有所述1个取代基的一侧。
Figure DSA00000565299600011

Description

成膜用油墨、成膜方法、液滴喷出装置、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发光元件、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膜用油墨、成膜方法、液滴喷出装置、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发光元件、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有机EL元件)为具有在阳极与阴极之间插入至少一层发光性有机层(发光层)的结构的发光元件。在这种发光元件中,通过在阴极与阳极之间施加电场,电子从阴极侧注入发光层,并且空穴从阳极侧注入发光层,电子与空穴在发光层中再结合,由此生成激发子,该激发子返回基态时,其能量部分作为光放出。 
一般地,在有机EL元件中,阳极上设置有空穴注入层,该空穴注入层上设置有空穴传输层或发光层。
作为形成这些层的方法(成膜方法),已知有使用溶解有或分散有成膜材料的成膜用油墨的方法(例如,参见特开2008-77958号公报)。 
这种成膜方法由于可不用光刻法或使用掩模的真空蒸镀法而形成图案,因此有制造工艺简单且使用少量原材料即可的优点。 
一般地,在有机EL元件各层的构成材料中使用π共轭系化合物。 
然而,在以往的成膜用油墨中,有所得膜的载流子(空穴、电子)的传输能过高的问题。该问题被认为是由于在溶剂或分散介质中π共轭系化合物彼此之间容易因π-π堆积的影响而凝聚所引起的。此外,如果构成有机EL元件的层的载流子的传输能过高,则空穴与电子的传输平衡崩溃,发光效率就会下降。 
因此,如用这种成膜用油墨通过液滴喷出法成膜,则由于与旋涂法不同,防止π共轭系化合物彼此之间凝聚的力不起作用,因此π共轭系化合物彼此之间容易凝聚,上述问题就变得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使用π共轭系化合物作为成膜材料时可防止π共轭系化合物之间彼此凝聚、形成具有优异膜质的膜的成膜用油墨、成膜方法、液滴喷出装置及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此外,还提供用该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制成的发光元件和具备该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此目的通过以下所述的本发明而达成。 
一种成膜用油墨,其特征在于,含有: 
包含π共轭系化合物的成膜材料,及 
可溶解或分散所述成膜材料、包含用下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液体介质; 
所述化合物的R1~R6中的至少1个取代基为直链或支链烷基,且该1个取代基的分子结构比其它取代基的分子结构大,使得作为分子整体的分子量偏向所述1个取代基存在的一侧。 
[化1] 
Figure BSA00000565299900021
该化合物的作为分子整体的分子量偏向特定一侧,即,分子对称性低。特别是,由于上述1个取代基并非环状烷基,而是直链或支链烷基,因此该化合物的作为分子整体的平面性下降,结果体积变大(位阻增大)。 
因此,该化合物在介在于π共轭系化合物彼此之间的状态下,可增大π共轭系化合物彼此之间π-π堆积的距离。由此,将包含这种化合物作为溶剂或分散介质的成膜用油墨通过液滴喷出法施加到基材上,也可防止π共轭系化合物彼此之间的凝聚。其结果是,可适度抑制所得膜的 载流子(空穴、电子)的传输能。 
在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中,优选在上式(I)中,R1为碳原子数为3~1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2、R3、R5、R6分别独立地为氢或碳原子数为1的烷基,R4为氢或碳原子数为1~5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该化合物由于烷基的碳原子数多,因此烷基介在于π共轭系化合物彼此之间,可进一步增大π共轭系化合物的π-π堆积距离。因此,将包含这种化合物作为溶剂或分散介质的成膜用油墨通过液滴喷出法施加到基材上,也可切实防止π共轭系化合物彼此之间的凝聚。其结果是,可进一步适度抑制所得膜的载流子(空穴、电子)的传输能。 
此外,由于该化合物在抑制R2~R6的碳原子数的同时增加R1的碳原子数,因此,能够在增加烷基碳原子数的情况下抑制粘度。由此,可用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进行高精度成膜。 
在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中,优选在上式(I)中,R1为碳原子数为6~10的直链烷基,R4为氢或碳原子数为1的烷基。 
由此,能够有效地在增加烷基碳原子数的情况下抑制粘度。 
在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中,优选在上式(I)中,R1及R4分别独立地为碳原子数为3~5的直链烷基。 
由此,可有效地在增加烷基碳原子数的情况下抑制粘度。 
在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中,优选在上式(I)中,R2、R3、R5、R6中的至少2个分别为氢。 
由此,可以抑制烷基数,使脱溶剂性或脱分散介质性良好。 
在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中,优选在上式(I)中,R1为碳原子数为1~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2、R3、R4分别独立地为氢或碳原子数为1~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且R2、R3中的至少一方为碳原子数为1~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5、R6分别为氢。 
该化合物由于分子对称性低,因此成膜油墨中分子运动的各向异性高。因此,该化合物的芳环(苯环)在介在于π共轭系化合物彼此之间的状态下,易于与成膜材料中所含的π共轭系化合物的芳环变得不平行,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大π共轭系化合物的π-π堆积距离。因此,将包含这种化合物作为溶剂或分散介质的成膜用油墨通过液滴喷出法施加 到基材上,也可更加切实地防止π共轭系化合物彼此之间的凝聚。其结果是,可更进一步适度抑制所得膜的载流子(空穴、电子)的传输能。 
此外,该化合物由于R1~R6的碳原子数被抑制得比较低,因此虽然有多个(2~4取代)烷基,但是仍可抑制粘度。因此,用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可进行高精度成膜。 
在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中,优选在上式(I)中,R1、R2分别独立地为碳原子数为3或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3、R4分别为氢。 
由此,在该化合物为2取代的烷基苯时,可提高该化合物的非对称性。此外,可抑制烷基的数目,使脱溶剂性或脱分散介质性良好。 
在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中,优选在上式(I)中,R1、R2、R4分别独立地为碳原子数为1或2的烷基,R3为氢。 
由此,在该化合物为3取代的烷基苯时,可提高该化合物的非对称性。 
在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中,优选在上式(I)中,R1、R2、R3、R4分别独立地为碳原子数为1或2的烷基。 
由此,可抑制烷基的数目,使脱溶剂性或脱分散介质性良好。 
由此,在该化合物为4取代的烷基苯时,可提高该化合物的非对称性。此外,通过抑制烷基的碳原子数,假使该化合物残存在膜中,也可抑制对于膜的电气特性的下降。 
在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中,上述成膜材料优选为构成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有机层的材料或其前体。 
一般地,在有机EL元件有机层的构成材料中,使用π共轭系化合物。因此,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可适度抑制有机EL元件有机层的载流子传输能。由此,可使有机EL元件的发光效率优异。 
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优选通过施加到基材上、除去上述液体介质的方式来形成以上述成膜材料作为主材料而构成的膜。 
由此,可形成以成膜为目的的膜或者其前体膜。 
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优选利用液滴喷出法来成膜。 
由此,即使对于细微区域,也可在所需位置及区域施加成膜用油墨。此外,液滴喷出法与气相成膜法相比,有成膜工艺简单且使用少量原材 料(成膜材料)即可的优点。 
此外,在液滴喷出法中,用π共轭系化合物作为成膜材料时,π共轭系化合物彼此之间容易通过π-π堆积而凝聚,所以采用本发明所产生的效果显著。 
本发明的成膜方法的特征为具有在基材上施加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的工序;及从上述成膜用油墨中除去上述液状介质、形成膜的工序。 
由此,在使用π共轭系化合物作为成膜材料时,可防止π共轭系化合物彼此之间的凝聚,形成具有优异膜质的膜。 
本发明的液滴喷出装置的特征为具备喷出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的液滴喷头。 
由此,即使对于微细区域,也可在所需位置及区域施加成膜用油墨。此外,与气相成膜法相比,液滴喷出法有成膜工艺简单且使用少量原材料(成膜材料)即可的优点。 
此外,在液滴喷出法中,使用π共轭系化合物作为成膜材料时,π共轭系化合物彼此之间容易通过π-π堆积而凝聚,所以采用本发明所产生的效果显著。 
本发明的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为具有在基材上施加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的工序;及从上述成膜用油墨中除去上述液状介质、形成膜的工序。 
由此,可防止π共轭系化合物彼此之间的凝聚,形成具有优异膜质的有机膜(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等)。 
本发明的发光元件的特征为使用本发明的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制成。 
由此,可提供廉价的、具有优异发光效率的发光元件。 
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特征为具备本发明的发光元件。 
由此,可提供廉价的、具有优异发光效率的发光装置。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特征为具备本发明的发光装置。 
由此,可提供廉价的、可靠性优异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发光元件的纵断面的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液滴喷出装置的示意结构的斜视图。 
图3为表示安装在图2的液滴喷出装置上的液滴喷头的示意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表示具备本发明发光装置的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纵断面图。 
图5为表示采用本发明电子设备的可移动型(或笔记本型)个人电脑的结构的斜视图。 
图6为采用本发明电子设备的移动电话(也包含PHS)的结构的斜视图。 
图7为采用本发明电子设备的数位相机的结构的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中示出的优选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成膜方法、液滴喷出装置、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发光元件、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发光元件) 
图1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发光元件的纵断面的图。以下,为便于说明,将图1中的上侧称为“上”,下侧称为“下”,进行说明。 
图1中表示的发光元件(电致发光元件1)为使R(红色)、G(绿色)、B(蓝色)发光,进行白色发光的发光元件。 
这种发光元件1是在阳极3与阴极12之间将空穴注入层4、空穴传输层5、红色发光层(第1发光层)6、第1中间层7A、蓝色发光层(第2发光层)8、第2中间层7B、绿色发光层(第3发光层)9、电子传输层10、电子注入层11及阴极12按照该顺序层叠而成。 
换言之,发光元件1是将空穴注入层4、空穴传输层5、红色发光层6、第1中间层7A、蓝色发光层8、第2中间层7B、绿色发光层9、电子传输层10及电子注入层11以该顺序层叠而成的层叠物15插入2个电极间(阳极3与阴极12之间)而构成的。 
构成层叠物15的层(有机层)中的至少1层是用下述本发明的成膜用 油墨及成膜方法而形成的。 
并且,发光元件1的整体设置在基板2上,并用密封部件13密封。 
在这种发光元件1中,对于红色发光层6、蓝色发光层8、及绿色发光层9各发光层,从阴极12侧供给(注入)电子,并且从阳极3侧供给(注入)空穴。然后,在各发光层中,空穴与电子再结合,该再结合时放出的能量导致激发子产生,激发子返回基态时放出能量(荧光、磷光),这样,红色发光层6、蓝色发光层8、及绿色发光层9分别发出红色、蓝色、及绿色的光。由此,发光元件1进行白色发光。 
基板2支撑阳极3。本实施方式的发光元件1由于为从基板2侧导出光的结构(底部发光型),因此基板2及阳极3分别做成实质上透明(无色透明、着色透明或者半透明)。 
作为基板2的构成材料,可举出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环烯烃聚合物、聚酰胺、聚醚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芳酯之类的树脂材料;石英玻璃、钠钙玻璃之类的玻璃材料等,可使用这些材料中的1种,也可2种以上合用。 
对基板2的平均厚度无特别限定,但是优选0.1~30mm左右,更优选0.1~10mm左右。 
在发光元件1为从与基板2相反侧导出光的结构(顶部发光型)时,基板2可采用透明基板,也可采用不透明基板。 
作为不透明基板,可举出例如用氧化铝之类的陶瓷材料构成的基板、表面形成有氧化膜(绝缘膜)的不锈钢之类的金属基板、用树脂材料构成的基板等。 
以下,依次说明构成发光元件1的各部分。 
(阳极) 
阳极3为介由后述空穴注入层4将空穴注入空穴传输层5的电极。作为该阳极3的构成材料,优选使用功函数大、导电性优异的材料。 
作为阳极3的构成材料,可举出ITO(氧化铟锡)、IZO(氧化铟锌)、In3O3、SnO2、含Sb的SnO2、含Al的ZnO等氧化物、Au、Pt、Ag、Cu或包含这些的合金等,可使用这些材料中的1种,也可2种以上合用。 
对阳极3的平均厚度无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10~200nm左右,更优选为50~150nm左右。 
(阴极) 
另一方面,阴极12为介由后述电子注入层11将电子注入电子传输层10的电极。作为该阴极12的构成材料,优选使用功函数小的材料。 
作为阴极12的构成材料,可举出例如Li、Mg、Ca、Sr、La、Ce、Er、Eu、Sc、Y、Yb、Ag、Cu、Al、Cs、Rb或包含这些的合金,可使用这些材料中的1种,也可2种以上合用(例如,多层层叠物等)。 
特别是,在使用合金作为阴极12的构成材料时,优选使用包含Ag、Al、Cu等稳定金属元素的合金,具体为MgAg、AlLi、CuLi等合金。将所述合金用作阴极12的构成材料,可设法提高阴极12的电子注入效率及稳定性。 
对阴极12的平均厚度无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100~10000nm左右,更优选为200~500nm左右。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发光元件1由于为底部发光型,因此不特别要求阴极12是透光性的。 
(空穴注入层) 
空穴注入层4具有提高从阳极3注入空穴的效率的功能。 
此外,该空穴注入层4以包含π共轭系化合物的方式构成时,可使用在后详述的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及成膜方法形成。 
对该空穴注入层4的构成材料(空穴注入材料),无特别限定,但是可举出聚(3,4-乙烯二氧噻吩/苯乙烯磺酸)(PEDOT/PSS)、PEDOT/PSS/Nafion(注册商标)、聚噻吩及其衍生物、聚苯胺及其衍生物、聚吡咯及其衍生物、N,N,N’,N’-四苯基-对二氨基苯及其衍生物等,可使用这些材料中的1种,也可2种以上合用。 
对空穴注入层4的平均厚度无特别限定,但是优选5~150nm左右,更优选10~100nm左右。 
(空穴传输层) 
空穴传输层5具有将从阳极3介由空穴注入层4注入的空穴传输到红色发光层6的功能。 
此外,该空穴传输层5以包含π共轭系化合物的方式构成时,可使 用在后详述的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及成膜方法形成。 
在该空穴传输层5的构成材料中,可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各种p型高分子材料、各种p型低分子材料。 
作为p型高分子材料(有机聚合物),可举出例如聚(2,7-(9,9-二-正辛基芴)-(1,4-亚苯基-((4-仲丁基苯基)亚氨基)-1,4-亚苯基(TFB)等聚芳胺之类的具有芳胺骨架的材料;芴-联噻吩共聚物之类的具有芴骨架的材料;芴-芳胺共聚物之类的具有芳胺骨架及芴骨架两者的材料;聚(N-乙烯基咔唑);聚乙烯基芘;聚乙烯基蒽;聚噻吩;聚烷基噻吩;聚己基噻吩;聚(对苯乙炔);聚噻吩乙炔;芘甲醛树脂;乙基咔唑甲醛树脂或其衍生物等。 
这种p型高分子材料也可作为与其它化合物的混合物使用。作为一例,作为含有聚噻吩的混合物,可举出聚(3,4-乙烯二氧噻吩/苯乙烯磺酸)(PEDOT/PSS)等。 
另一方面,作为p型低分子材料,可举出例如1,1-双(4-二-对三氨基苯基)环己烷、1,1’-双(4-二-对甲苯基氨基苯基)-4-苯基-环己烷之类的芳基环烷烃系化合物;4,4’,4”-三甲基三苯胺、N,N,N’,N’-四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N,N’-二苯基-N,N’-双(3-甲基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TPD1)、N,N’-二苯基-N,N’-双(4-甲氧基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TPD2)、N,N,N’,N’-四(4-甲氧基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TPD3)、N,N’-双(1-萘基)-N,N’-二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α-NPD)、TPTE之类的芳胺系化合物;N,N,N’,N’-四苯基-对苯二胺、N,N,N’,N’-四(对甲苯基)-对苯二胺、N,N,N’,N’-四(间甲苯基)-间苯二胺(PDA)之类的苯二胺系化合物;咔唑、N-异丙基咔唑、N-苯基咔唑之类的咔唑系化合物;芪、4-二-对甲苯基氨基芪之类的芪系化合物;OxZ之类的 
Figure BSA00000565299900091
唑系化合物;三苯基甲烷、m-MTDATA之类的三苯基甲烷系化合物;1-苯基-3-(对二甲基氨基苯基)吡唑啉之类的吡唑啉系化合物;石油醚(环己二烯)系化合物;三唑之类的三唑系化合物;咪唑之类的咪唑系化合物;1,3,4- 
Figure BSA00000565299900092
二唑、2,5-二(4-二甲基氨基苯基)-1,3,4- 二唑之类的 
Figure BSA00000565299900094
二唑系化合物;蒽、9-(4-二乙基氨基苯乙烯基)蒽之类的蒽系化合物;芴酮、2,4,7-三硝基-9-芴酮、2,7-双(2-羟基-3-(2-氯苯基氨基甲酰 基)-1-萘基偶氮)芴酮之类的芴酮系化合物;聚苯胺之类的苯胺系化合物;硅烷系化合物;1,4-二硫酮-3,6-二苯基-吡咯并(3,4-c)吡咯并吡咯之类的吡咯系化合物;floren之类的floren系化合物;卟啉、金属四苯基卟啉之类的卟啉系化合物;喹吖啶酮之类的喹吖啶酮系化合物;酞菁、酞菁铜、四(叔丁基)酞菁铜、酞菁铁之类的金属或非金属酞菁系化合物;萘酞菁铜、萘酞菁钒、单氯萘酞菁镓之类的金属或非金属萘酞菁系化合物;N,N’-二(萘-1-基)-N,N’-二苯基-联苯胺、N,N,N’,N’-四苯基联苯胺之类的联苯胺系化合物等。 
对该空穴传输层5的平均厚度无特别限定,但是优选10~150nm左右,更优选10~100nm左右。 
(红色发光层) 
该红色发光层(第1发光层)6以包含发红色(第1色)光的红色发光材料的方式构成。 
此外,该红色发光层6以包含π共轭系化合物的方式构成时,可使用在后详述的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及成膜方法形成。 
对该红色发光材料无特别限定,可使用各种红色荧光材料、红色磷光材料中的1种,也可2种以上合用。 
作为红色荧光材料,只要是发红色荧光的材料即可,无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苝衍生物、铕络合物、苯并吡喃衍生物、若丹明衍生物、苯并噻吨酮衍生物、卟啉衍生物、尼罗红、2-(1,1-二甲基乙基)-6-(2-(2,3,6,7-四氢-1,1,7,7-四甲基-1H,5H-苯并(ij)喹嗪-9-基)乙烯基)-4H-吡喃-4H-亚基)丙二睛(DCJTB)、4-(二氰基亚甲基)-2-甲基-6-(对二甲基氨基苯乙烯基)-4H-吡喃(DCM)、聚[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1,4-(1-氰基亚乙烯基苯)]、聚[{9,9-二己基-2,7-双(1-氰基亚乙烯基)芴基}邻-共-{2,5-双(N,N’-二苯基氨基)-1,4-苯}]、聚[{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1,4-(1-氨基亚乙烯基苯)}-共-{2,5-双(N,N’二苯基氨基)-1,4-苯}]等。 
作为红色磷光材料,只要是发红色磷光的材料即可,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铱、钌、铂、锇、铼、钯等的金属络合物,这些金属络合物的配体内的至少一个具有苯基吡啶骨架、联吡啶基骨架、卟啉骨架等。更具 体地,可举出三(1-苯基异喹啉)铱、二[2-(2’-苯并[4,5-α]噻吩基)吡啶-N,C3,](乙酰丙酮)合铱(btp2Ir(acac))、2,3,7,8,12,13,17,18-八乙基-12H,23H-卟啉-铂(II)、二[2-(2’-苯并[4,5-α]噻吩基)吡啶-N,C3’]铱、二(2-苯基嘧啶)(乙酰丙酮)合铱。 
此外,在红色发光层6中,除了上述红色发光材料以外,还可包含添加有红色发光材料作为客体材料的主体材料。 
主体材料具有使空穴与电子再结合、生成激发子并使该激发子的能量迁移(Forster迁移或Dexter迁移)到红色发光材料、激发红色发光材料的功能。使用这种主体材料时,可将例如作为客体材料的红色发光材料作为掺杂剂掺杂到主体材料中使用。 
作为这种主体材料,只要能对所用红色发光材料发挥上述功能即可,无特别限定,但是,所述红色发光材料包含红色荧光材料时,可举出例如萘并萘衍生物、萘衍生物、蒽衍生物之类的并苯衍生物(并苯系材料)、二苯乙烯基亚芳基衍生物、苝衍生物、二苯乙烯基苯衍生物、二苯乙烯基胺衍生物、三(8-羟基喹啉)铝络合物(Alq3)等喹啉系金属络合物、三苯胺的四聚物等三芳胺衍生物、 
Figure BSA00000565299900111
二唑衍生物、噻咯衍生物、二咔唑衍生物、低聚噻吩衍生物、苯并吡喃衍生物、三唑衍生物、苯并 唑衍生物、苯并噻唑衍生物、喹啉衍生物、4,4’-双(2,2’-二苯基乙烯基)联苯(DPVBi)等,可使用这些材料中的1种,也可2种以上合用。 
使用上述红色发光材料(客体材料)及主体材料时,红色发光层6中的红色发光材料的含量(掺杂量)优选为0.01~10wt%,更优选为0.1~5wt%。通过使红色发光材料的含量在该范围内,可使发光效率最佳。 
对红色发光层6的平均厚度无特别限定,但是优选10~150nm左右,更优选10~100nm左右。 
(第1中间层) 
该第1中间层7A设置在上述红色发光层6与下述蓝色发光层8之间,并与这些层相接。第1中间层7A实质上不含发光性材料,具有在红色发光层(第1发光层)6与蓝色发光层(第2发光层)8之间调节载流子(空穴及电子)迁移的功能。通过该功能,可使红色发光层6及 蓝色发光层8分别效率良好地发光。 
此外,该第1中间层7A以包含π共轭系化合物的方式构成时,可使用在后详述的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及成膜方法形成。 
作为这种第1中间层7A的构成材料,只要可发挥如上所述的载流子调整功能即可,无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使用并苯系材料、胺系材料等。 
作为并苯系材料,只要具有并苯骨架并能发挥如上所述的效果即可,无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例如萘衍生物、蒽衍生物、并四苯(萘并萘)衍生物,并五苯衍生物、并六苯衍生物、并七苯衍生物等,可使用这些中的1种,也可2种以上合用。 
作为该第1中间层7A中所用的胺系材料,只要具有胺骨架并能发挥如上所述的效果即可,无特别限定,可使用例如上述空穴传输材料中具有胺骨架的材料,优选使用联苯胺系胺衍生物。 
此外,对第1中间层7A的平均厚度无特别限定,但是优选1~100nm,更优选3~50nm,进一步优选5~30nm。由此,可使第1中间层7A在抑制驱动电压的同时切实调整空穴和电子在红色发光层6与蓝色发光层8之间的迁移。 
该第1中间层7A可省略。 
(蓝色发光层) 
蓝色发光层(第2发光层)8以包含发蓝色(第2色)光的蓝色发光材料的方式构成。 
此外,该蓝色发光层8以包含π共轭系化合物的方式构成时,可使用在后详述的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及成膜方法形成。 
作为这种蓝色发光材料,可举出例如各种蓝色荧光材料及蓝色磷光材料,可使用这些材料中的1种,也可2种以上合用。 
作为蓝色荧光材料,只要是发蓝色荧光的材料即可,无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二苯乙烯基二胺系化合物等二苯乙烯基胺衍生物、荧蒽衍生物、芘衍生物、苝及苝衍生物、蒽衍生物、苯并 
Figure BSA00000565299900121
唑衍生物、苯并噻唑衍生物、苯并咪唑衍生物、屈衍生物、菲衍生物、二苯乙烯苯衍生物、四苯基丁二烯、4,4’-双(9-乙基-3-咔唑乙烯基)-1,1’-联苯(BCzVBi)、聚[(9.9-二辛基芴-2,7-二基)-共-(2,5-二甲氧基苯-1,4-二基)]、聚[(9,9-二己氧基芴-2,7-二基)-邻-共-(2-甲氧 基-5-{2-乙氧基己氧基}苯-1,4-二基)]、聚[(9,9-二辛基芴-2,7-二基)-共-(乙炔苯)]等。 
作为蓝色磷光材料,只要是发蓝色磷光的材料即可,无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铱、钌、铂、锇、铼、钯等的金属络合物,具体地可举出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酸-铱、三[2-(2,4-二氟苯基)吡啶-N,C2’]铱、二[2-(3,5-三氟甲基)吡啶-N,C2’]-吡啶甲酸-铱、二(4,6-二氟苯基吡啶-N,C2’)(乙酰丙酮)合铱等。 
此外,在蓝色发光层8中,除了上述蓝色发光材料以外,还可包含添加有蓝色发光材料作为客体材料的主体材料。 
作为这种主体材料,可使用与在上述红色发光层(第1发光层)6中说明的主体材料同样的主体材料。 
(第2中间层) 
该第2中间层7B设置在上述蓝色发光层8与下述绿色发光层9的层间,并与这些层相接。第2中间层7B实质上不含发光性材料,具有在蓝色发光层(第2发光层)8与绿色发光层(第3发光层)9之间调整载流子(空穴及电子)迁移的功能。通过该功能,可阻止激发子在蓝色发光层8与绿色发光层9之间能量迁移,从而可抑制能量从蓝色发光层8向绿色发光层9迁移,使蓝色发光层8及绿色发光层9分别效率良好地发光。 
此外,该第2中间层7B包含π共轭系化合物的时,可使用在后详述的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及成膜方法形成。 
作为这种第2中间层7B的构成材料,第2中间层7B只要包含与蓝色发光层8的主体材料及绿色发光层9的主体材料中的至少-方的主体材料相同或者同种的材料且实质上不含发光性材料、可发挥上述载流子调整功能即可,无特别限定,但是作为与上述主体材料同种或者相同的材料,含有并苯系材料是适宜的。 
作为并苯系材料,可使用与在上述第1中间层7A中说明的材料同样的材料。 
此外,对第2中间层7B的厚度无特别限定,但是优选2nm~10nm左右,更优选3nm~7nm左右。将第2中间层7B的厚度设定在上述范围,可抑制或者防止激发子(空穴及电子)扩散,切实调整激发子的迁 移。 
该第2中间层7B可省略。 
(绿色发光层) 
绿色发光层(第3发光层)9以包含发绿色(第3色)光的绿色发光材料的方式构成。 
此外,该绿色发光层9在以包含π共轭系化合物的方式构成时,可使用在后详述的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及成膜方法形成。 
作为这种绿色发光材料,无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各种绿色荧光材料及绿色磷光材料,可使用这些材料中的1种或者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绿色荧光材料,只要是发绿色荧光的材料即可,无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香豆素衍生物、喹吖酮及其衍生物、9,10-双[(9-乙基-3-咔唑)-亚乙烯基]-蒽、聚(9,9-二己基-2,7-亚乙烯基芴)、聚[(9,9-二辛基芴-2,7-二基)-共-(1,4-二亚苯基-亚乙烯基-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苯)]、聚[(9,9-二辛基-2,7-二乙烯基芴)-邻-共-(2-甲氧基-5-(2-乙氧基己氧基)-1,4-苯)]、聚(9,9-二辛基芴-共-苯并噻二唑(F8BT)等。 
作为绿色磷光材料,只要是发绿色磷光的材料即可,无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铱、钌、铂、锇、铼、钯等的金属络合物,具体地可举出面式-三(2-苯基吡啶)铱(Ir(ppy)3)、二(2-甲基吡啶-N,C2’)(乙酰丙酮)合铱、面式-三[5-氟-2-(5-三氟甲基-2-吡啶)苯基-C,N]铱。 
此外,在绿色发光层9中,除了上述绿色发光材料以外,还可包含添加有绿色发光材料作为客体材料的主体材料。 
作为这种主体材料,可使用与在上述红色发光层(第1发光层)6中说明的主体材料同样的主体材料。 
(电子传输层) 
电子传输层10具有将从阴极12介由电子注入层11注入的电子传输到绿色发光层8的功能。 
作为电子传输层10的构成材料(电子传输材料),可举出例如将三(8-羟基喹啉)铝(Alq3)等8-羟基喹啉或其衍生物作为配体的有机金属络合物等的喹啉衍生物、 
Figure BSA00000565299900141
二唑衍生物、苝衍生物、吡啶衍生物、嘧 啶衍生物、喹喔啉衍生物、二苯醌衍生物、硝基取代芴衍生物等,可使用这些材料中的1种或者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此外,该电子传输层10以包含π共轭系化合物的方式构成时,可使用在后详述的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及成膜方法形成。 
对电子传输层10的平均厚度无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0.5~100nm左右,特别优选1~50nm左右。 
该电子传输层10可省略。 
(电子注入层) 
电子注入层11具有提高从阴极12注入电子的效率的功能。 
作为该电子注入层11的构成材料(电子注入材料),可举出例如各种无机绝缘材料、各种无机半导体材料。 
作为该无机绝缘材料,可举出例如碱金属硫属化物(氧化物、硫化物、硒化物、碲化物)、碱土类金属硫属化物、碱金属的卤化物及碱土类金属的卤化物等,可使用这些材料中的1种,也可2种以上合用。通过将这些材料作为主材料构成电子注入层,可使电子注入性更加提高。特别是碱金属化合物(碱金属硫属化物、碱金属的卤化物等),其功函数非常小,用其构成电子注入层,可使发光元件1的亮度高。 
作为碱金属硫属化物,可举出例如Li2O、LiO、Na2S、Na2Se、NaO等。 
作为碱土类金属硫属化物,可举出例如CaO、BaO、SrO、BeO、BaS、MgO、CaSe等。 
作为碱金属的卤化物,可举出例如CsF、LiF、NaF、KF、LiCl、KCl、NaCl等。 
作为碱土类金属的卤化物,可举出例如CaF2、BaF2、SrF2、MgF2、BeF2等。 
此外,作为无机半导体材料,可举出包含Li、Na、Ba、Ca、Sr、Yb、Al、Ga、In、Cd、Mg、Si、Ta、Sb及Zn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氧化物、氮化物或者氧氮化物等,可使用这些材料中的1种,也可2种以上合用。 
对电子注入层11的平均厚度无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0.1~1000nm左 右,更优选为0.2~100nm左右,进一步优选为0.2~50nm左右。 
该电子注入层11可省略。 
(密封部件) 
密封部件13以覆盖阴极12的方式设置,具有将阳极3、层叠物15及阴极12密封、不使其透气、截断氧、水分的功能。通过设置密封部件13,可得到提高发光元件1的可靠性、防止变质劣化(提高耐久性)等的效果。 
作为密封部件13的构成材料,可举出例如Al、Au、Cr、Nb、Ta、Ti或包含这些的合金、氧化硅、各种树脂材料等。另外,在使用具有导电性的材料作为密封部件13的构成材料时,为了防止短路,优选根据需要在密封部件13与阴极12之间设置绝缘膜。 
此外,可使密封部件13以平板状与基板2相对,二者之间用例如热固化性树脂等密封材料密封。 
(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 
下面就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及其成膜方法,以适用于制造上述发光元件1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以下,以使用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及成膜方法形成空穴传输层5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 
上述发光元件1可例如按照以下的方式进行制造。 
[1]首先,准备基板2,在该基板2上形成阳极3。 
可使用例如等离子体CVD、热CVD之类的化学蒸镀法(CVD)、真空蒸镀等干镀法、电解电镀等湿镀法、喷镀法、溶胶-凝胶法、MOD法、金属箔接合法等形成阳极3。 
[2]接着,在阳极3上形成空穴注入层4。 
空穴注入层4可通过使用例如CVD法、真空蒸镀、溅射等干镀法的气相工艺等形成。 
该空穴注入层4可通过在阳极3上施涂将空穴注入材料溶解在溶剂中或分散在分散介质中而成的空穴注入层形成用材料(油墨)后进行干燥(脱溶剂或脱分散介质)而形成。 
作为空穴注入层形成用材料的施涂方法,也可使用例如旋涂法、辊涂法、喷墨印刷法(液滴喷出法)等各种涂布法。通过使用该涂布法, 可比较容易地形成空穴注入层4。 
作为用于制备空穴注入层形成用材料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可举出例如各种无机溶剂、各种有机溶剂、或包含这些溶剂的混合溶剂等。 
所述干燥可通过例如在大气压或减压气氛中放置、加热处理、惰性气体喷涂等来进行。 
此外,在本工序之前,可在阳极3上表面实施氧等离子体处理。由此,可对阳极3上表面赋予亲液性、除去(清洗)阳极3上表面上附着的有机物、调整阳极3上表面附近的功函数等。 
在此,作为氧等离子体处理的条件,优选例如设成等离子体功率为100~800W左右、氧气流量为50~100mL/min左右、被处理部件(阳极3)的传送速度为0.5~10mm/秒左右、支撑被处理部件的支撑体的温度为70~90℃左右。 
[3]接着,在空穴注入层4上形成空穴传输层5。 
该空穴传输层5可通过在空穴注入层4上施涂将上述空穴传输材料溶解在溶剂中或分散在分散介质中而成的空穴传输层形成用材料(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后进行干燥(脱溶剂或脱分散介质)来形成。 
特别是,作为空穴注入层形成用材料(成膜用油墨)的施涂方法,使用下述采用液滴喷出装置的喷墨印刷法(液滴喷出法)。 
(液滴喷出装置) 
在此,对于用于空穴传输层5成膜的液滴喷出装置进行说明。 
图2为表示液滴喷出装置(喷墨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一例的斜视图。图3为用于说明图2的液滴喷出装置中安装的液滴喷头(喷墨头)的示意性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液滴喷出装置200具有液滴喷头(喷墨头,以下,简称喷头)110、底座130、工作台140、油墨贮存部(未图示)、工作台定位装置170、喷头定位装置180、及控制装置190。 
底座130为支撑工作台140、工作台定位装置170、及喷头定位装置180等液滴喷出装置200各构成部件的台。 
工作台140介由工作台定位装置170设置在底座130上。此外,工作台140承载基材S(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由基板20、阳极3及空穴注 入层4构成的层叠物)。 
此外,在工作台140的背面设有橡胶加热器(未图示)。基材S在工作台140上被放置成使其整个上表面能够被橡胶加热器加热至规定的温度。 
工作台定位装置170具有第1移动装置171与电机172。工作台定位装置170确定工作台140在底座130中的位置。由此,确定基材S在底座130中的位置。 
第1移动装置171具有与Y方向大致平行地设置的两根轨道和在该轨道上移动的支撑台。第1移动装置171的支撑台介由电机172支撑工作台140。通过支撑台在轨道上移动,承载基材S的工作台140在Y方向上移动及定位。 
电机172支撑工作台140,将工作台140在θz方向上摇动及定位。 
喷头定位装置180具有第2移动装置181、线性电机182、及电机183、184、185。喷头定位装置180确定喷头110的位置。 
第2移动装置181具有竖立在底座130上的两根支撑柱、设置在这二根支撑柱间并由支撑柱支撑的具有两根轨道的轨道台、及可沿轨道移动的支撑喷头110的支撑部件(未图示)。通过支撑部件沿着轨道移动,喷头110在X方向上移动及定位。 
线性电机182设置在支撑部件附近,可使喷头110在Z方向上移动及定位。 
电机183、184、185分别使喷头110在α、β、γ方向上摇动及定位。 
通过以上工作台定位装置170及喷头定位装置180,液滴喷出装置200可正确控制喷头110的油墨喷出面115P与工作台140上的基材S的相对位置及姿势。 
如图3所示,喷头110以喷墨方式(液滴喷出方式)从喷嘴(突出部)118喷出成膜用油墨300。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头110采用通过作为压电体元件的压电元件113使油墨喷出的压电方式。压电方式由于不会加热成膜用油墨300,因此具有不影响材料组成等优点。 
喷头110具有喷头本体111、振动板112、及压电元件113。 
喷头本体111具有本体114与在其下端面的喷嘴板115。通过将本体114夹在板状喷嘴板115与振动板112之间,形成作为空间的存贮器116及从存贮器116分支开来的多个油墨室117。 
在存贮器116中,由未图示的油墨贮存部供给成膜用油墨330。存贮器116形成用于将成膜用油墨300供给至各油墨室117的流路。 
此外,喷嘴板115安装在本体114的下端面,构成油墨喷出面115P。在该喷嘴板115中,喷出成膜用油墨300的多个喷嘴118具有与各油墨室117对应的开口。从各油墨室117向对应的喷嘴(喷出部)118,形成有油墨流路。 
振动板112安装在头本体111的上端部,构成各油墨室117的壁面。振动板112可随压电元件113振动而振动。 
压电元件113设在与振动板112的喷头本体111相反一侧,对应于各油墨室117。压电元件113通过一对电极(未图示)夹持水晶等压电材料。上述一对电极连接至驱动电路191。 
将电信号从驱动电路191输入压电元件113,则压电元件113会膨胀变形或者收缩变形。压电元件113收缩变形后,油墨室117的压力下降,成膜用油墨300从存贮器116流入油墨室117。此外,压电元件113膨胀变形后,油墨室117的压力增加,成膜用油墨300从喷嘴118喷出。通过改变外加电压,可控制压电元件113的变形量。此外,通过改变外加电压的频率,可控制压电元件113的变形速度。即,通过控制施加在压电元件113上的电压,能够控制成膜用油墨300的喷出条件。 
控制装置190控制液滴喷出装置200的各部位。例如,通过调节在驱动电路191中生成的外加电压的波形来控制成膜用油墨300的喷出条件、或通过控制喷头定位装置180及工作台定位装置170来控制成膜用油墨300在基材S上的喷出位置。 
(成膜用油墨) 
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300具有成膜材料、及溶解或分散该成膜材料的液体介质。 
该成膜用油墨300用于通过施用在基材S(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空穴注入层4)上后除去上述液体介质来形成以上述成膜材料作为主材料而构成的膜(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空穴传输层5)。由此,可形成以成膜 为目的的膜(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空穴传输层5)或其前体膜。 
特别是,该成膜用油墨300用于上述使用液滴喷出装置200的成膜,即采用液滴喷出法进行的成膜。由此,即使是细微区域,也可在所需位置及区域施用成膜用油墨300。此外,液滴喷出法与气相成膜法相比,有成膜工艺简单且使用少量原材料(成膜材料)即可的优点。 
此外,在液滴喷出法中,用π共轭系化合物作为成膜材料时,π共轭系化合物彼此之间容易通过π-π堆积而凝聚,因此采用本发明所产生的效果显著。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300的各成分。 
(成膜材料) 
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300中所含的成膜材料为以成膜为目的的膜(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空穴传输层5)的构成材料或其前体。 
在成膜用油墨300中,成膜材料可溶解于下述液体介质中,也可分散其中,但是在成膜材料分散于下述液体介质中的情况下,成膜材料的平均粒径优选为20~200nm,更优选为5~90nm。由此,可使成膜材料在成膜用油墨300中的分散稳定性优异。 
成膜材料优选为可溶于非水系溶剂。这种成膜材料可溶解于液体介质中。因此,即使用高分子材料作为成膜材料,也可形成均相膜。 
在本实施方式中,成膜材料为构成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空穴传输层的材料或其前体。
在上述发光元件1中,在阳极3上设有空穴注入层4,该空穴注入层4上设有空穴传输层5。形成空穴传输层5时,在用水系溶剂或分散介质形成的空穴注入层4上涂布将空穴传输层5的构成材料或其前体溶解或分散在非水系溶剂或分散介质中而成的成膜用油墨300。这种情形下,用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300形成空穴传输层5,可使成膜用油墨300湿润空穴注入层4并在其上扩散。 
在发光元件1中,如上所述,可省略空穴注入层5。因此,在该情形下,发光层(红色发光层6)设置在该空穴注入层4上。并且,在该情形下,在形成红色发光层6时,在空穴注入层4上涂布使红色发光层6的构成材料或其前体溶解或分散在非水系溶剂或分散介质中而成的成 膜用油墨。 
成膜用油墨300中的成膜材料含有率根据成膜用油墨300的用途而定,无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0.01~20wt%,更优选为0.05~15wt%。当成膜材料的含有率为上述范围内的值时,可使从成膜用液滴喷头(喷墨头)喷出的特性(喷出稳定性)特别优异。 
(液体介质) 
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300中所含的液体介质为使上述成膜材料溶解或分散的介质,即溶剂或分散介质。该液体介质在下述成膜过程中其大部分被除去。 
特别是,该液体介质包含下式(I)所示化合物。 
[化2] 
Figure BSA00000565299900211
式(I)所示化合物的R1~R6中的至少1个取代基为直链或支链烷基,且该1个取代基的分子结构比其它取代基的分子结构大。由此,该化合物的作为分子整体的分子量偏向上述1个取代基存在一侧(即,分子对称性低)。特别是,上述1个取代基并非环状烷基,而是直链或支链烷基,因此,该化合物的作为分子整体的平面性下降,结果体积变大(位阻变大)。 
因此,该化合物通过介在于π共轭系化合物彼此之间的状态,可增大π共轭系化合物彼此之间的π-π堆积距离。由此,包含这种化合物作为溶剂或分散介质的成膜用油墨即使用液滴喷出法喷涂在基材上,也可防止π共轭系化合物彼此之间的凝聚。其结果是,可适度抑制所得膜的载流子(空穴、电子)的传输能。 
上式(I)中,优选R1为碳原子数为3~1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2、R3、R5、R6分别独立地为氢或碳原子数为1的烷基,R4为氢或碳原子数为1~5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该化合物(烷基苯)由于烷基的碳原子数多,因此烷基介在于作为成膜材料的π共轭系化合物彼此之间,可进一步增大该π共轭系化合物的π-π堆积距离。因此,包含该化合物作为溶剂或分散介质的成膜用油墨即使通过液滴喷出法喷涂在基材S上,也可更切实地防止π共轭系化合物彼此之间的凝聚。其结果是,可更适度地抑制所得膜的载流子(空穴、电子)的传输能。 
此外,该化合物在抑制R2~R6的碳原子数的同时增加R1的碳原子数,因此能够在增加烷基碳原子数的情况下抑制粘度。由此,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300可进行高精度成膜。 
此外,该化合物不包含极性基团,因此即使残留在所得空穴传输层5中,也可减少对空穴传输层5电特性的不利影响。进而,该化合物对于成膜材料的攻击性低,基于这一点,也可防止所得空穴传输层5的特性恶化。 
进而,上式(I)中,R1为碳原子数为6以上时,优选R1为碳原子数为6~10的直链烷基,并且R4为氢或碳原子数为1的烷基,更优选R1为碳原子数为8~10的直链烷基,并且R4为氢。由此,能够有效地在增加烷基碳原子数的情况下抑制液体介质及成膜用油墨300的粘度。 
此外,上式(I)中,R1的碳原子数为3以下时,优选R1及R4分别独立地为碳原子数为3~5的直链烷基。 
由此,可有效地在增加烷基碳原子数的情况下抑制液体介质及成膜用油墨300的粘度。 
此外,上式(I)中,优选R2、R3、R5、R6中的至少2个分别为氢,更优选至少3个分别为氢。由此,可抑制烷基数,使成膜用油墨300的脱溶剂性或脱分散介质性良好。 
此外,上式(I)所示化合物可使用1种,也可2种以上合用。 
此外,上式(I)中,还优选R1为碳原子数为1~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2、R3、R4分别独立地为氢或碳原子数为1~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且R2、R3中的至少一方为碳原子数为1~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5、R6分别为氢。 
该化合物(烷基苯)由于分子对称性低,因此成膜油墨中分子运动的各向异性高。这样,该化合物的芳环(苯环)在介在于π共轭系化合物彼此之间的状态下,容易变得与成膜材料中包含的π共轭系化合物的芳环不平行,从而更加增大π共轭系化合物的π-π堆积距离。因此,包含这种化合物作为溶剂或分散介质的成膜用油墨即使通过液滴喷出法喷涂在基材S上,也可更切实地防止π共轭系化合物彼此之间的凝聚。其结果是,可更适度地抑制所得膜的载流子(空穴、电子)的传输能。 
此外,该化合物由于R1~R6的各碳原子数被抑制得较低,因此即使具有多个(2~4取代)烷基,也可抑制粘度。因此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300可进行高精度成膜。 
此外,该化合物在抑制R2~R6的碳原子数的同时增加R1的碳原子数,因此,能够在增加烷基碳原子数的情况下抑制粘度。因此,本发明的成膜用300可进行高精度成膜。 
此外,该化合物由于不包含极性基团,因此即使残留在所得空穴传输层5中,也可减少对空穴传输层5电特性的不利影响。进而,该化合物对于成膜材料的攻击性低,基于这一点,也可防止所得空穴传输层5的特性恶化。 
此外,上式(I)所示化合物可使用1种,也可2种以上合用。 
进而,上式(I)所示化合物为2取代的烷基苯时,优选在上式(I)中,R1、R2分别独立地为碳原子数为3或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3、R4分别为氢。即,成膜用油墨300中所含液体介质优选包含下式(1)所示的化合物。 
[化3] 
Figure BSA00000565299900241
[上式(1)中,n分别独立地为3或4。此外,上式(1)中的2个n优选至少一方的n为4,更优选两方的n分别为4。] 
由此,在上式(I)的化合物为2取代的烷基苯的情形下,可提高该化合物的非对称性。此外,可抑制烷基数目,使成膜用油墨300的脱溶剂性或脱分散介质性良好。 
此外,在上式(I)所示化合物为3取代的烷基苯时,优选在上式(I)中,R1、R2、R4分别独立地为碳原子数为1或2的烷基,R3为氢。即,成膜用油墨300中所含液体介质优选包含下式(2)所示的化合物。 
[化4] 
[上式(2)中,n分别独立地为1或2。此外,上式(2)中的3个n优选至少1个n为1。] 
由此,在上式(I)的化合物为3取代的烷基苯的情形下,可提高该化合物的非对称性。 
此外,上式(I)所示化合物为4取代的烷基苯时,优选在上式(I)中,R1、R2、R3、R4分别独立地为碳原子数为1或2的烷基。即,成膜用油墨300中所含的液体介质优选包含用下式(3)所示的化合物。 
[化5] 
Figure BSA00000565299900251
[上式(3)中,n分别独立地为1或2。此外,上式(3)中的的4个n优选分别为1。] 
由此,在上式(I)的化合物为4取代的烷基苯的情形下,可提高该化合物的非对称性。此外,通过抑制烷基的碳原子数,假使该化合物残存在膜中,也可抑制对于膜的电特性的下降。 
此外,上式(I)所示的化合物中,全部烷基的碳原子数总数越大,越容易介在于成膜材料中所含π共轭系化合物彼此之间,因此可增大这些π共轭系化合物的π-π堆积距离,但是存在熔点和沸点变大、脱溶剂性和脱分散剂性下降的倾向。 
要使全部烷基的碳原子数总数增加,可举出增加烷基取代数的方法、增加各烷基碳原子数的方法,可单独或者组合使用这些方法。 
与增加各烷基碳原子数的方法相比,增加烷基取代数的方法更能使熔点、沸点上升。即,与增加烷基取代基数的方法相比,增加各烷基碳原子数的方法能够将熔点、沸点抑制得较低,并可使脱溶媒性、脱分散介质性良好。 
此外,推测该化合物的非对称性越高(即,对称性越低),则成膜用油墨中分子运动的各向异性越高。分子运动的各向异性越高,则越容易变得与成膜材料中所含的π共轭系化合物的芳环不平行,从而可增大π共轭系化合物的π-π堆积距离。 
此外,液体介质中上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含量只要是50wt%~100wt%就可以,优选为70wt%~100wt%。 
此外,在液体介质中,可包含上式(I)所示的化合物以外的化合物。作为在液体介质中可含有的化合物,可举出例如苯(Benzene、沸点 80.1℃、熔点5.5℃)、甲苯(Toluene、沸点110.6℃、熔点-93℃)、邻二甲苯(o-Xylene(p-,m-)、沸点144℃、熔点-25℃)、三甲基苯(Trimethylbenzene、沸点165℃、熔点-45℃)、四氢萘(四氢化萘:Tetralin、沸点208℃、熔点-35.8℃)、环己苯(cyclohexylbenzene、沸点237.5℃、熔点5℃)、1,4-二氯苯(1,4-dchlorobenzene、沸点174℃、熔点53.5℃)、1,2,3-三氯苯(1,2,3-Trichlorobenzene、沸点221℃、熔点52.6℃)、四氢呋喃(Tetrahydrofuran、沸点66℃、熔点-108.5℃)、二乙醚(diethyl ether、沸点35℃、熔点-116℃)、二异丙醚(Diisopropyl ether、沸点69℃、熔点-85.6℃)、乙二醇(ethylene glycol、沸点197.3℃、熔点-12.9℃)、乙二醇二乙醚(Ethylene glycol diethyl ether、沸点190℃、熔点-44.3℃)、二 烷(Dioxane、沸点101.1℃、熔点11.8℃)、茴香醚(甲氧基苯:Anisole、沸点154℃、熔点-37℃)、二氯甲烷(dichloromethane、沸点40℃、熔点-96.7℃)、三氯甲烷(trichloromethane、沸点61.2℃、熔点-64℃)、四氯化碳(tetrachloromethane、沸点76.7℃、熔点-28.6℃)、戊烷(pentane、沸点36℃、熔点-131℃)、己烷(Hexane、沸点69℃、熔点-95℃)、环己烷(cyclohexane、沸点81℃、熔点7℃)、丙酮(Acetone、沸点56.5℃、熔点-94℃)、1-甲基-2-吡咯烷酮(NMP:1-Methyl-2-pyrrolidinone、沸点204℃、熔点-24℃)、甲乙酮(methylethylketone、沸点79.6℃、熔点-86℃)、α-萘满酮(Alpha-tetralone、沸点257℃、熔点7℃)、环己酮(Cyclohexanone、沸点157℃、熔点-45℃)、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沸点77.1℃、熔点-83.6℃)、乙酸丁酯(butyl acetate、沸点126℃、熔点-74℃)、甲醇(methanol、沸点67℃、熔点-97℃)、乙醇(ethanol、沸点78.4℃、熔点-114.3℃)、异丙醇(Isopropyl alcohol、沸点82.4℃、熔点-89.5℃)、1-丙醇(1-Propanol、沸点97.15℃、熔点-126.5℃)、乙腈(acetonitrile、沸点82℃、熔点-45℃)、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dimethyl formamide、沸点153℃、熔点-61℃)、N,N-二甲基乙酰胺(DMAc:N,N-Dimethylacetamide、沸点165℃、熔点-20℃)、1,3-二甲基-2-咪唑啉酮(1,3-dimethyl-2-imidazolidinone、沸点220℃、熔点8℃)、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沸点189℃、熔点18.5℃)、4-叔丁基茴香醚(4-tert-Butylanisole、沸点222℃、熔点18℃)、反式-茴香脑(Trans-Anethole、沸点235℃、熔点20℃)、1,2-二甲氧基苯(1,2-Dimethoxybenzene、沸点206.7℃、熔点22.5℃)、2-甲氧基联苯(2-Methoxybiphenyl、沸点274℃、熔点28℃)、苯基醚(Phenyl Ether、 沸点258.3℃、熔点28℃)、2-乙氧基萘(2-Ethoxynaphthalene、沸点282℃、熔点35℃)、苄基苯基醚(Benzyl Phenyl Ether、沸点288℃、熔点39℃)、2,6-二甲氧基甲苯(2,6-Dimethoxytoluene、沸点222℃、熔点39℃)、2-丙氧基萘(2-Propoxynaphthalene、沸点305℃、熔点40℃)、1,2,3-三甲氧基苯(1,2,3-Trimethoxybenzene、沸点235℃、熔点45℃)、1,4-二氯苯(1,4-dichlorobenzene、沸点174℃、熔点53.5℃)等,可使用这些化合物中的1种或者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此外,在液体介质中可包含高沸点溶剂,作为该高沸点溶剂,可举出例如芳香族烃、异丙醇(IPA)、正丁醇、γ-丁内酯、N-甲基吡咯烷酮(NMP)、二甲基甲酰胺(DMF)、六甲基磷酰胺(HMPA)、二甲基亚砜(DMSO)、1,3-二甲基-2-咪唑啉酮(DMI)及其衍生物、乙酸卡必醇酯、乙酸丁基卡必醇酯等乙二醇醚类,可使用这些溶剂中的1种,也可2种以上合用。 
对液体介质在常温(20℃)下的粘度(以下,也简称为“粘度”)无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6cP以下,更优选为4cP以下。由此,可有效地提高成膜用油墨300在用水性溶剂或分散介质形成的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空穴注入层4)上的润湿性。 
此外,液体介质在常压下的沸点优选为200℃以上。由此,抑制成膜用油墨300的液体介质的挥发性,从而可用液滴喷出法稳定地喷出成膜用油墨300。 
这种液体介质在成膜用油墨300中的含量优选为80~99.99wt%,优选为85~99.95wt%。 
如上说明的成膜用油墨用于使用下述喷墨法(液滴喷出法)进行的成膜。采用喷墨法,可比较简单且切实地形成细微图案。 
此外,在液滴喷出法中,在用π共轭系化合物作为成膜材料时,π共轭系化合物彼此容易通过π-π堆积而凝集,因此采用本发明所产生的效果显著。 
这种成膜用油墨在下述油墨施涂工序[1]中为液状。 
此外,对这种成膜用油墨的粘度无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1cP~7cP左右。将成膜用油墨的粘度调制在上述范围,能使上述液体介质低粘度化的效果变得显著。 
使用以上说明的液滴喷出装置200及成膜用油墨300,形成空穴传输层5。 
(成膜方法) 
具体地,空穴传输层5的形成方法(成膜方法)具有[3-1]将上述成膜用油墨300施涂到基板S(具体地,为空穴注入层4)上的工序、及[3-2]从成膜用油墨300中除去液状介质、形成空穴传输层5的工序。 
由此,在用共轭系化合物作为成膜材料的情形下,可防止π共轭系化合物彼此之间的凝聚,形成具有优异膜质的膜。 
[3-1] 
具体地,使用上述液滴喷出装置200,将所需量的成膜用油墨300施涂到空穴注入层4上。 
在该工序[3-1]中,环境温度及压力分别根据成膜用油墨300的组成而定,只要能将成膜用油墨300施涂到基材S上即可,无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常温常压。由此,能够简单地施涂成膜用油墨300。 
[3-2] 
然后,从形成在基板S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由基板20、阳极3及空穴注入层4构成的层叠物,具体地在空穴注入层4上)的成膜用油墨300中除去液体介质,得到以成膜材料作为主成分的膜(即,空穴传输层5或其前体膜)。 
在该工序[3-2]中,环境温度及压力分别根据成膜用油墨300的组成而定,只要能将成膜用油墨300施涂到基材S上即可,无特别限定,但是液体介质的除去优选在加热、减压下进行。由此,可从成膜用油墨300中高效地除去液体介质。 
对该加热无特别限定,可用加热板、红外线等进行。此外,该加热还可用设在上述液滴喷出装置200的工作台140中的橡胶加热器进行。 
对该加热温度无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60~100℃左右。 
此外,对加热时间无特别限定,为1分钟~30分钟左右。 
在如上所述进行减压时,对压力无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10-7Pa~10Pa左右。 
这样除去液体介质而形成的膜就成为以成膜为目的的使用空穴传输层5的构成材料或其前体构成的膜。
用空穴传输层5的构成材料的前体作为成膜材料时,对除去液体介质而得到的膜根据需要实施规定的处理。例如,在惰性气体气氛下进行热处理(烧制处理)。 
对该加热温度无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100~200℃左右。 
此外,对加热时间无特别限定,为10分钟~2小时左右。 
这样形成空穴传输层5。 
[4]接着,在空穴传输层5上形成红色发光层6。 
红色发光层6可通过采用例如CVD法、真空蒸镀、溅射等干镀法等的气相工艺形成。 
此外,红色发光层6也可通过例如在空穴传输层5上施涂将其构成材料溶解在溶剂中或分散在分散介质中而成的红色发光层形成用材料之后进行干燥(脱溶剂或脱分散介质)来形成。 
[5]接着,在红色发光层6上形成第1中间层7A。 
第1中间层7A可通过例如采用CVD法、真空蒸镀、溅射等干镀法等的气相工艺形成。 
此外,第1中间层7A也可通过例如在红色发光层6上施涂将其构成材料溶解在溶剂中或分散在分散介质中而成的第1中间层形成用材料之后进行干燥(脱溶剂或脱分散介质)来形成。 
[6]接着,在第1中间层7A上形成蓝色发光层8。 
蓝色发光层8可通过例如采用CVD法、真空蒸镀、溅射等干镀法等的气相工艺形成。 
[7]接着,在蓝色发光层8上形成第2中间层7B。 
第2中间层7B用与在上述工序[5]中说明的第1中间层7A的形成方法同样的方法形成。 
[8]接着,在第2中间层7B上形成绿色发光层9。 
绿色发光层9可通过例如采用CVD法、真空蒸镀、溅射等干镀法等的气相工艺形成。 
[9]接着,在绿色发光层9上形成电子传输层10。 
电子传输层10可通过例如采用CVD法、真空蒸镀、溅射等干镀法 等的气相工艺形成。 
此外,电子传输层10也可通过例如在绿色发光层9上施涂将其构成材料溶解在溶剂中或分散在分散介质中而成的电子传输层形成用材料之后进行干燥(脱溶剂或脱分散介质)来形成。 
[10]接着,在电子传输层10上形成电子注入层11。 
用无机材料作为电子注入层11的构成材料时,电子注入层11可通过例如使用CVD法、真空蒸镀、溅射等干镀法等的气相工艺、无机微粒油墨涂布及烧制等而形成。
[11]接着,在电子注入层11上形成阴极12。 
阴极12可通过例如真空蒸镀法、溅射法、金属箔接合、金属微粒油墨涂布及烧制等而形成。 
经过如上的工序,得到发光元件1。 
最后,以覆盖所得发光元件1的方式形成密封部件13。 
以上说明的发光元件1的制造方法由于具有上述工序[3-1]及[3-2],因此可防止作为成膜材料的π共轭系化合物彼此之间的凝聚。其结果是,可适度抑制所得膜的载流子(空穴或电子)的传输能。因此,所得发光元件1保持空穴与电子的传输平衡(载流子平衡),具有优异的发光效率。此外,可廉价地制造发光元件。 
以上说明的发光元件1可作为例如电源等使用。此外,将多个发光元件1配置成矩阵状,可构成显示装置。 
另外,对作为显示装置的驱动方式,无特别限定,但是可以为有源矩阵方式、无源矩阵方式中的任一种。 
(显示装置) 
接着,对于具备本发明发光装置的显示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4为表示具备本发明发光装置的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纵断面图。 
图4中表示的显示装置100具有基板21、与子像素100R、100G、100B对应设置的多个发光元件1R、1G、1B及滤色器19R、19G、10B、及用于分别驱动各发光元件1R、1G、1B的多个驱动晶体管24。在此,显示装置100为顶部发光结构的显示面板。 
在基板21上设置有多个驱动晶体管24,以覆盖这些驱动晶体管24的方式形成有用绝缘材料构成的平坦层22。 
各驱动晶体管24具有由硅构成的半导体层241、在半导体层241上形成的栅绝缘层242、在栅绝缘层242上形成的栅极243、源极244、及漏极245。 
在平坦层上与各驱动晶体管24对应而设置有发光元件1R、1G、1B。 
所述发光元件1R中,在平坦层22上依次层叠有反射膜32、防腐蚀膜33、阳极3、层叠物(有机EL发光部)15、阴极12、阴极覆盖层34。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发光元件1R、1G、1B的阳极3构成像素电极,通过导电部(配线)27电与各驱动用晶体管24的漏极245连接。此外,各发光元件1R、1G、1B的阴极12作为公共电极。 
发光元件1G、1B的结构与发光元件1R的结构同样。此外,图4中,对与图1同样的结构用同一符号表示。此外,发光元件1R、1G、1B之间,反射膜32的构成(特性)可因光波长的原因而有所不同。 
在邻接的发光元件1R、1G、1B彼此之间设置有隔板31。此外,在这些发光元件1R、1G、1B上形成有用环氧树脂构成的环氧层35,覆盖这些发光元件。 
发光装置101由于具有与上述发光元件1同样结构的发光元件1R、1G、1B,因此价格低廉、具有优异发光特性(特别是发光效率)。 
滤色器19R、19G、19B与发光元件1R、1G、1B对应地设置在上述环氧层35上。 
滤色器19R将来自发光元件1R的白色光W转换成红色。此外,滤色器19G将来自发光元件1G的白色光W转换成绿色。此外,滤色器19B将来自发光元件1B的白色光W转换成蓝色。将这种滤色器19R、19G、19B与发光元件1R、1G、1B组合使用,可显示全色图像。 
此外,在邻接的滤色器19R、19G、19B彼此之间形成有遮光层36。由此,可防止非目标像素100R、100G、100B发光。 
并且,在滤色器19R、19G、19B及遮光层36上设置有基板20,覆盖这些构件。 
以上说明的显示装置100可为单色显示,也可通过选择各发光元件1R、1G、1B所用的发光材料而为彩色显示。 
这种显示装置100可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 
图5为表示采用本发明电子设备的可移动型(或者笔记本型)个人电脑的结构的斜视图。 
该图中,个人电脑1100由具备键盘1102的本体部1104、具备显示部的显示单元1106构成,显示单元1106介由铰链结构部可转动地由本体部1104支撑。 
该个人笔记本1100中,显示单元1106所具有的显示部由上述显示装置100构成。 
图6为表示采用本发明电子设备的移动电话(还包含PHS)的结构的斜视图。 
该图中,移动电话1200具备多个操作按钮1202、听筒1204及话筒1206,并且具备显示部。 
移动电话1200中,显示部由上述显示装置100构成。 
图7为表示采用本发明电子设备的数位相机的结构的斜视图。该图中,还简易地示出与外部设备的连接。 
在此,与通常的相机通过被摄体的光学图像使卤化银照相软片感光不同,数位相机1300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等成像元件将被摄体的光学图像进行光电转换,生成成像信号(图像信号)。 
在数位相机1300机盒(机身)1302的背面设置有显示部,该显示部可根据CCD的成像信号进行显示,起将被摄体显示为电子图像的取景器的功能。 
在数位相机1300中,显示部由上述显示装置100构成。 
机盒内部设置有电路基板1308。该电路基板1308中设置有能够存储(记忆)成像信号的存储器。 
此外,在机盒1302的正面侧(在图示结构中,为背面侧)设置有包含光学透镜(成像光学系统)、CCD等的受光单元1304。 
摄影者确认显示部显示的被摄体图像、按下快门按钮1306后,此刻的CCD成像信号就被传送、存储在电路基板1308的存储器中。 
此外,在该数位相机1300中,在机盒1302的侧面设置有视频信 号输出端1312与数据通信用输入/输出端1314。并且,如图所示,电视监视器1430、个人电脑1440分别根据需要与视频信号输出端1312、数据通信用输入/输出端1314连接。进而,通过规定操作,存储于电路基板1308的存储器中的成像信号可输出至电视监视器1430、个人电脑1440。 
以上说明的电子设备分别具有上述显示装置100(发光装置101),因此价格低廉,具有优异的可靠性。 
另外,本发明的电子设备除了图5的个人电脑(可移动型个人电脑)、图6的移动电话、图7的数位相机以外,还可应用于例如电视、摄像机、取景器型、监视器直观型的磁带录像机、膝上型个人电脑、汽车导航装置、寻呼机、电子记事本(包括带通信功能的)、电子辞典、台式电子计算机、电子游戏机、文字处理器、工作站、电视电话、保安用电视监视器、电子望远镜、POS终端、具备触摸屏的设备(例如金融机构的自动提款机、自动售票机)、医疗设备(例如电子体温计、血压计、血糖计、心电图显示装置、超声波诊断装置、内窥镜用显示装置)、鱼群探测器、各种测定设备、测量仪器类(例如,车辆、航空器、船舶的测量仪器类)、飞行模拟器、及其他各种监视器类、投映机等投射型显示装置等。 
以上,基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成膜方法、液滴喷出装置、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发光元件、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发光元件具有3层发光层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但是发光层也可为1层或2层,还可为4层以上。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省略发光元件发光层中的1层或者2层,也可追加其它的1层以上的发光层。此外,作为发光层的发光色,不限定其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R、G、B。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发光装置用在显示装置中的示例,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也可用作例如电致变色调光玻璃、电子纸、照明装置、电子照相式打印机的曝光装置的光源。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采用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及成膜方法制造有机EL元件的情形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及成膜方法并不限于此,可应用于使用包含π共轭系加工物的成膜材料的各种成 膜中。 
实施例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1、发光元件的制造 
(实施例1) 
<1>首先,准备平均厚度为0.5mm的透明玻璃基板。接着,在该基板上用溅射法形成平均厚度为100nm的ITO电极(阳极)。 
然后,将基板依次浸渍于丙酮、2-丙醇中,超声波清洗之后,实施氧等离子体处理。 
<2>接着,在ITO电极上形成平均厚度为50nm的空穴注入层。 
该空穴注入层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将用于形成空穴注入层的成膜用油墨利用液滴喷出法施涂在ITO电极上,真空干燥后,氮气氛下在150℃热处理30分钟(烧制处理)。 
用于形成空穴注入层的成膜用油墨使用PEDOT/PSS作为成膜材料,使用水及异丙醇作为液体介质(分散介质)。 
<3>接着,在空穴注入层上形成平均厚度为50nm的空穴传输层。 
该空穴传输层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将用于形成空穴传输层的成膜用油墨(本发明的成膜用油墨)通过采用图2所示液滴喷出装置的液滴喷出法施涂在空穴注入层上,真空干燥后,氮气氛下在180℃热处理1小时(烧制处理)。所得的层(空穴传输层)成为不需要有机介质的层。 
用于形成空穴传输层的成膜用油墨以TFB(0.4wt%)作成膜材料,以作为上式(I)所示化合物的直链戊基苯作液体介质(溶剂)。此外,该成膜用油墨的粘度为2.0cP。 
其中,上述直链戊基苯为上式(I)中R1的碳原子数为5、R2~R6的碳原子数分别为0的化合物。 
该成膜用油墨施涂在空穴注入层上之后,可均匀地进行润湿扩散。 
<4>接着,在空穴传输层上形成平均厚度为60nm的绿色发光层(第1发光层)。 
该绿色发光层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将用于形成绿色发光层的成膜用 油墨利用液滴喷出法施涂在空穴传输层上,真空干燥后,在130℃热处理30分钟(烧制处理)。 
用于形成绿色发光层的成膜用油墨以绿色发光材料F8BT(1.5wt%)作成膜材料,以环己基苯作液体介质(溶剂)。 
<5>接着,在绿色发光层上,使用真空蒸镀法(真空度1.33×10-4Pa),依次层叠平均厚度为10nm的Ba层及平均厚度为200nm的Al层,形成用这些层叠物构成的阴极。 
通过以上工序,制成发光元件。 
(实施例2) 
除了在形成空穴传输层时用作为上式(I)所示化合物的己基苯代替直链戊基苯作为液体介质(溶剂)以外,按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成发光元件。 
上述己基苯为在上式(I)中R1的碳原子数为6、R2~R6的碳原子数分别为0的化合物。 
(实施例3) 
除了在形成空穴传输层时用作为上式(I)所示化合物的庚基苯代替直链戊基苯作为液体介质(溶剂)以外,按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成发光元件。 
上述庚基苯为在上式(I)中R1的碳原子数为7、R2~R6的碳原子数分别为0的化合物。 
(实施例4) 
除了在形成空穴传输层时用作为上式(I)所示化合物的辛基苯代替直链戊基苯作为液体介质(溶剂)以外,按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成发光元件。 
上述辛基苯为在上式(I)中R1的碳原子数为8、R2~R6的碳原子数分别为0的化合物。 
(实施例5) 
除了在形成空穴传输层时用作为上式(I)所示化合物的壬基苯代替直链戊基苯作为液体介质(溶剂)以外,按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成发光元件。 
上述壬基苯为在上式(I)中R1的碳原子数为9、R2~R6的碳原子 数分别为0的化合物。 
(实施例6) 
除了在形成空穴传输层时用作为上式(I)所示化合物的1,2-二丙基苯代替直链戊基苯作为液体介质(溶剂)以外,按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成发光元件。 
上述1,2-二丙基苯为在上式(I)中R1及R2的碳原子数分别为3、R3~R6的碳原子数分别为0的化合物。 
(实施例7) 
除了在形成空穴传输层时用作为上式(I)所示化合物的1,2-二丁基苯代替直链戊基苯作为液体介质(溶剂)以外,按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成发光元件。 
上述1,2-二丁基苯为在上式(I)中R1及R2的碳原子数分别为4、R3~R6的碳原子数分别为0的化合物。 
(实施例8) 
除了在形成空穴传输层时用作为上式(I)所示化合物的1,4-二丙基苯代替直链戊基苯作为液体介质(溶剂)以外,按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成发光元件。 
上述1,4-二丙基苯为在上式(I)中R1及R4的碳原子数分别为3、R2、R3、R5、R6的碳原子数分别为0的化合物。 
(实施例9) 
除了在形成空穴传输层时用作为上式(I)所示化合物的1,4-二丁基苯代替直链戊基苯作为液体介质(溶剂)以外,按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成发光元件。 
上述1,4-二丁基苯为在上式(I)中R1及R4的碳原子数分别为4、R2、R3、R5、R6的碳原子数分别为0的化合物。 
(实施例10) 
除了在形成空穴传输层时用作为上式(I)所示化合物的1,2-二丙基苯(n分别为3)代替直链戊基苯作为液体介质(溶剂)以外,按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成发光元件。 
上述1,2-二丙基苯为在上式(I)中R1及R2分别为碳原子数为3的 直链烷基、R3、R4、R5、R6的碳原子数分别为0的化合物。 
(实施例11) 
除了在形成空穴传输层时用作为上式(1)所示化合物的1,2-二丁基苯(n分别为4)代替直链戊基苯作为液体介质(溶剂)以外,按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成发光元件。 
上述1,2-二丁基苯为在上式(I)中R1及R2分别为碳原子数为4的直链烷基、R3、R4、R5、R6的碳原子数分别为0的化合物。 
(实施例12) 
除了在形成空穴传输层时用作为上式(2)所示化合物的1,2,4-三甲基苯(n分别为1)代替直链戊基苯作为液体介质(溶剂)以外,按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成发光元件。 
上述1,2,4-三甲基苯为在上式(I)中R1、R2、R4分别为碳原子数为1的烷基、R3、R5、R6的碳原子数分别为0的化合物。 
(实施例13) 
除了在形成空穴传输层时用作为上式(2)所示化合物的1,2,3-三甲基苯(n分别为1)代替直链戊基苯作为液体介质(溶剂)以外,按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成发光元件。 
上述1,2,3-三甲基苯为在上式(I)中R1、R2、R3分别为碳原子数为1的烷基、R4、R5、R6的碳原子数分别为0的化合物。 
(实施例14) 
除了在形成空穴传输层时用作为上式(3)所示化合物的1,2,3,4-四甲基苯(n分别为1)代替直链戊基苯作为液体介质(溶剂)以外,按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成发光元件。 
上述1,2,3,4-四甲基苯为在上式(I)中R1、R2、R3、R4分别为碳原子数为1的烷基、R5、R6的碳原子数分别为0的化合物。 
(参考例1) 
除了在形成空穴传输层时用1,3,5-三甲基苯代替直链戊基苯作为液体介质(溶剂)以外,按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成发光元件。 
上述1,3,5-三甲基苯为在上式(I)中R1、R3、R5分别为碳原子数为1的烷基、R2、R4、R6的碳原子数分别为0的化合物。 
(参考例2) 
除了在形成空穴传输层时用1,3,5-三乙基苯代替直链戊基苯作为液体介质(溶剂)以外,按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成发光元件。 
上述1,3,5-三乙基苯为在上式(I)中R1、R3、R5分别为碳原子数为2的烷基、R2、R4、R6的碳原子数分别为0的化合物。 
(参考例3) 
除了在形成空穴传输层时用1,2,3,5-四甲基苯代替直链戊基苯作为液体介质(溶剂)以外,按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成发光元件。 
上述1,2,3,5-四甲基苯为在上式(I)中R1、R2、R3、R5分别为碳原子数为1的烷基、R4、R6的碳原子数分别为0的化合物。 
(参考例4) 
除了在形成空穴传输层时使用1,2,4,5-四甲基苯代替直链戊基苯作为液体介质(溶剂)以外,按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成发光元件。 
上述1,2,4,5-四甲基苯为在上式(I)中R1、R2、R4、R5分别为碳原子数为2的烷基、R3、R6的碳原子数分别为0的化合物。 
(比较例) 
除了在形成空穴传输层时用环己基苯代替直链戊基苯作为液体介质(溶剂)以外,按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成发光元件。 
2、评价 
对于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发光元件,分别在阳极与阴极之间通过直流电源使电流密度为10mA/cm2的电流流过,测定流经发光层中的空穴及电子的量及电流效率。 
结果示于表1。表1中,以比较例的测定结果作为基准(1)进行标准化,示出各实施例的测定结果。 
[表1] 
表1 
Figure BSA00000565299900391
从表1清楚可知,各实施例1~14及各参考例1~4的发光元件均相对于比较例的发光元件,空穴传输能得到抑制,电流效率提高。 
此外,通过比较各实施例10~14与各参考例1~4,可知液体介质中所含化合物的非对称性越高,越能够抑制空穴传输能,提高电流效率。 

Claims (18)

1.一种成膜用油墨,其特征在于,含有:
包含π共轭系化合物的成膜材料,及
可溶解或分散所述成膜材料、包含下式(I)所示化合物的液体介质;
Figure FSA00000565299800011
所述化合物的R1~R6中的至少1个取代基为直链或支链烷基,且该1个取代基的分子结构比其它取代基的分子结构大,使得作为分子整体的分子量偏向存在有所述1个取代基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膜用油墨,其中,所述式(I)中,R1为碳原子数为3~1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2、R3、R5、R6分别独立地为氢或碳原子数为1的烷基,R4为氢或碳原子数为1~5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膜用油墨,其中,所述式(I)中,R1为碳原子数为6~10的直链烷基,R4为氢或碳原子数为1的烷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膜用油墨,其中,所述式(I)中,R1及R4分别独立地为碳原子数为3~5的直链烷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膜用油墨,其中,所述式(I)中,R2、R3、R5、R6中的至少2个分别为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膜用油墨,其中,所述式(I)中,R1为碳原子数为1~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2、R3、R4分别独立地为氢或碳原子数为1~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2、R3中的至少一方为碳原子数为1~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5、R6分别为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膜用油墨,其中,所述式(I)中,R1、R2分别独立地为碳原子数为3或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3、R4分别为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膜用油墨,其中,所述式(I)中,R1、R2、R4分别独立地为碳原子数为1或2的烷基,R3为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膜用油墨,其中,所述式(I)中,R1、R2、R3、R4分别独立地为碳原子数为1或2的烷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膜用油墨,其中,所述成膜材料为构成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有机层的材料或其前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膜用油墨,其中,用于通过施涂在基材上、除去所述液体介质来形成以所述成膜材料作为主材料而构成的膜。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膜用油墨,其中,用于用液滴喷出法进行的成膜。
13.一种成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膜用油墨施涂在基材上的工序;及
从所述成膜用油墨中除去所述液状介质、形成膜的工序。
14.一种液滴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喷出权利要求1所述成膜用油墨的液滴喷头。
15.一种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膜用油墨施涂在基材上的工序;及
从所述成膜用油墨中除去所述液状介质、形成膜的工序。
16.一种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用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制成。
17.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发光元件。
1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光装置。
CN201110249725.0A 2010-08-24 2011-08-23 成膜用油墨、成膜方法、液滴喷出装置、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发光元件、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24087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87173A JP5527104B2 (ja) 2010-08-24 2010-08-24 成膜用インク、成膜方法および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0-187174 2010-08-24
JP2010-187173 2010-08-24
JP2010187174A JP5527105B2 (ja) 2010-08-24 2010-08-24 成膜用インク、成膜方法および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8776A true CN102408776A (zh) 2012-04-11
CN102408776B CN102408776B (zh) 2016-05-25

Family

ID=45695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49725.0A Active CN102408776B (zh) 2010-08-24 2011-08-23 成膜用油墨、成膜方法、液滴喷出装置、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发光元件、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56740B2 (zh)
KR (1) KR101899914B1 (zh)
CN (1) CN102408776B (zh)
TW (1) TWI57640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80318A1 (zh) * 2015-11-12 2017-05-18 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印刷电子组合物、包含其的电子器件及功能材料薄膜的制备方法
WO2017080317A1 (zh) * 2015-11-12 2017-05-18 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用于印刷电子的组合物及其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WO2018095381A1 (zh) 2016-11-23 2018-05-31 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印刷油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US11555128B2 (en) 2015-11-12 2023-01-17 Guangzhou Chinaray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Ltd. Printing composition,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am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for functional material thin film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09051A1 (en) * 2001-02-27 2004-06-10 Bright Christopher J Formulation and method for depositing a material on a substrate
US6878312B1 (en) * 1999-03-29 2005-04-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omposition,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as well as functional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e
WO2009109738A1 (en) * 2008-03-03 2009-09-11 Cambridge Display Technology Limited Solvent for a printing composi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82504B1 (en) * 1999-11-24 2003-06-2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ating liquid for forming organic EL element
JP2004179144A (ja) 2002-09-30 2004-06-24 Seiko Epson Corp 塗布液組成物および薄膜形成方法
JP4616596B2 (ja) 2004-08-27 2011-01-19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電子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6278214A (ja) 2005-03-30 2006-10-12 Seiko Epson Corp 機能板の製造方法、機能板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8077958A (ja) 2006-09-21 2008-04-03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有機el素子の製造方法
EP2109162B1 (en) 2007-01-26 2013-05-01 Toray Industries, Inc. Organic semiconductor composite, organic transistor material and organic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EP1947652A1 (en) 2007-09-13 2008-07-23 STMicroelectronics S.r.l. Phase-change memory device with error correction capability
WO2009087966A1 (ja) 2008-01-07 2009-07-16 Panasonic Corporation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16906B2 (ja) 2008-02-18 2014-02-1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蛍光性化合物、発光性インク組成物および有機el素子
EP2315291B1 (en) * 2008-08-13 2015-10-28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organic el display device and organic el illuminating device
GB0814971D0 (en) 2008-08-15 2008-09-24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Opto-electrical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549829B2 (ja) 2008-12-09 2014-07-16 東ソー株式会社 ヘテロアセン誘導体及びその用途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78312B1 (en) * 1999-03-29 2005-04-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omposition,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as well as functional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e
US20040109051A1 (en) * 2001-02-27 2004-06-10 Bright Christopher J Formulation and method for depositing a material on a substrate
WO2009109738A1 (en) * 2008-03-03 2009-09-11 Cambridge Display Technology Limited Solvent for a printing composition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80318A1 (zh) * 2015-11-12 2017-05-18 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印刷电子组合物、包含其的电子器件及功能材料薄膜的制备方法
WO2017080317A1 (zh) * 2015-11-12 2017-05-18 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用于印刷电子的组合物及其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CN108137969A (zh) * 2015-11-12 2018-06-08 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用于印刷电子的组合物及其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US11555128B2 (en) 2015-11-12 2023-01-17 Guangzhou Chinaray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Ltd. Printing composition,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am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for functional material thin film
WO2018095381A1 (zh) 2016-11-23 2018-05-31 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印刷油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US11248138B2 (en) 2016-11-23 2022-02-15 Guangzhou Chinaray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Ltd. Printing ink formulations,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uses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49172A1 (en) 2012-03-01
TW201209135A (en) 2012-03-01
KR101899914B1 (ko) 2018-09-18
TWI576408B (zh) 2017-04-01
CN102408776B (zh) 2016-05-25
US8956740B2 (en) 2015-02-17
KR20120024443A (ko) 2012-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73060B (zh) 成膜用油墨、成膜方法、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发光元件、发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7947992B2 (en) Light-emitting element,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1847691B (zh) 发光元件、发光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2386341B (zh) 发光元件、发光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4979479B (zh) 发光元件、发光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2110780A (zh) 发光元件、发光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机器
US9478763B2 (en) Light emitting element, light emitting device,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having a light emitting layer with host and assist dopant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electron and hole transportation properties
CN102376898A (zh) 发光元件、发光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4979480B (zh) 发光元件、发光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JP6106917B2 (ja) 成膜用インク、成膜方法および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5577945B2 (ja) 成膜方法、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発光素子、発光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1599535A (zh) 发光元件、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2408776A (zh) 成膜用油墨、成膜方法、液滴喷出装置、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发光元件、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2655224A (zh) 发光元件、发光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2683603A (zh) 发光元件、发光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JP6078947B2 (ja) 成膜用インク、成膜方法および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5527105B2 (ja) 成膜用インク、成膜方法および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6435625B2 (ja) 発光素子、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527104B2 (ja) 成膜用インク、成膜方法および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6446813B2 (ja) 発光素子、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