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8020A - 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8020A
CN102408020A CN2011100911311A CN201110091131A CN102408020A CN 102408020 A CN102408020 A CN 102408020A CN 2011100911311 A CN2011100911311 A CN 2011100911311A CN 201110091131 A CN201110091131 A CN 201110091131A CN 102408020 A CN102408020 A CN 1024080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spindle unit
parts
conveying device
see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9113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08020B (zh
Inventor
石仓研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08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80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8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80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38Construction of the 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1Details of cross-section or profile
    • B65H2404/111Details of cross-section or profile shape
    • B65H2404/1112D-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3Details of longitudinal profile
    • B65H2404/134Axle
    • B65H2404/1342Built-up, i.e. arrangement for mounting axle element on roller body
    • B65H2404/13421Built-up, i.e. arrangement for mounting axle element on roller body involving two elements, i.e. an element at each end of roller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该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包括:长形轴部件,其包括一对第一平板部分、第二平板部分和通孔或凹口部;送出部件,其外周表面接触被装载的最上面的记录介质并且在外周表面的一部分中设置有凹陷开口部分,轴部件配合到开口部分,送出部件在随着被配合到开口部分的轴部件的旋转而旋转的同时送出被装载的最上面的记录介质;以及夹层部分,其设置在送出部件的开口部分的底壁处并且能够从与轴部件的轴向相交的方向插入通孔或凹口部中并从通孔或凹口部中取出,当送出部件在夹层部分被插入通孔或凹口部中的同时沿着轴向移动时,夹层部分将平板部分夹在底壁与夹层部件之间。

Description

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6-36378公开了一种将拾取辊(送出部件)安装到轴部件上的方法。
根据该安装方法,在拾取辊上设置从拾取辊的轴向端部向外突出的钩形件,并且该钩形件被钩在轴部件的开口部分中。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使得可以抑制在送出部件与轴部件之间沿着与轴向相交的方向发生松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包括:长形轴部件,其在被传输驱动力时旋转并且包括一对第一平板部分、第二平板部分和通孔或凹口部,所述一对第一平板部分在与纵向相交的横截面上彼此相对,所述第二平板部分将每个第一平板部分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相互连接,所述一对第一平板部分和所述第二平板部分形成为矩形形状,所述通孔或所述凹口部在所述第一平板部分和所述第二平板部分中的一个中形成;送出部件,其外周表面接触被装载的最上面的记录介质并且具有设置在所述外周表面的一部分中的凹陷的开口部分,所述轴部件从与所述轴部件的轴向相交的方向配合到所述开口部分中,所述送出部件在随着被配合到所述开口部分中的所述轴部件的旋转而旋转的同时送出被装载的最上面的记录介质;以及夹层部分,其设置在所述送出部件的所述开口部分的底壁处并且能够从与所述轴部件的所述轴向相交的方向插入所述通孔或所述凹口部中并从所述通孔或所述凹口部中取出,当所述送出部件在所述夹层部分被插入所述通孔或所述凹口部中的同时沿着所述轴向移动时,所述夹层部分将具有所述轴部件的所述通孔或所述凹口部的平板部分夹在所述底壁与所述夹层部件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记录介质传送装置还包括突出部和接合部分,所述突出部从所述轴部件朝着所述送出部件中的所述开口部分的侧壁突出,所述接合部分设置在所述侧壁上的沿着所述轴向与设置在所述开口部分的所述底壁上的所述夹层部分间隔开的位置处,所述接合部分与所述突出部接合以限制所述送出部件相对于所述轴部件的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当从所述轴向观看时,所述突出部和所述接合部分相对于所述轴部件的旋转轴线而位于当所述送出部件开始送出所述记录介质时所述送出部件接触所述记录介质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记录介质传送装置还包括限制部件和覆盖部件,还包括限制部件和覆盖部件,所述限制部件被安装为其沿着所述轴向相对于所述轴部件的相对位移受到限制的状态,并且所述限制部件限制被安装到所述轴部件上的所述送出部件沿着所述轴向相对于所述轴部件的相对位移,所述覆盖部分设置在所述限制部件处并覆盖所述送出部件的开口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述限制部件具有可旋转地安装于其上的旋转部件,所述旋转部件在所述送出部件的外周表面与所述记录介质分开时与记录介质接触并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上述记录介质传送装置中的任何一个;以及图像形成部分,其在由所述记录介质传送装置传送的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记录介质传送装置,与夹层部分被设置在送出部件处并从送出部件的轴向端部向外突出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送出部件与轴部件之间沿着与轴向相交的方向发生松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记录介质传送装置,与其中接合部分和夹层部分未沿着轴向移位的情况相比,可以有效地抑制送出部件与轴部件之间沿着与轴向相交的方向发生松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记录介质传送装置,与当送出部件开始送出记录介质时所述突出部和所述接合部分未被设置成相对于轴部件的旋转轴线位于所述送出部件接触记录介质的一侧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当记录介质正在被送出时在送出部件与轴部件之间围绕轴线发生松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记录介质传送装置,与在限制部件处未设置覆盖送出部件的开口部分的覆盖部分的情况相比,可以防止异物意外进入开口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记录介质传送装置,与旋转部件未被可旋转地安装到限制部件上的情况相比,即使当送出部件的外周表面与记录介质分离时,也可以以稳定的取向传送记录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与未使用上述传送装置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送出部件与轴部件之间沿着与轴向相交的方向发生松动,并且可以使记录介质的传送稳定。
附图说明
基于以下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装置中使用的保持部件和旋转部件的透视图;
图3A和3B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装置的透视图;
图4A和4B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装置的剖视图;
图5A和5B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装置的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装置和多重输送防止辊(double-feeding prevention roller)的剖视图;
图7A、7B和7C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装置、多重输送防止辊以及接收辊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装置、多重输送防止辊以及接收辊的侧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装置的透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装置的透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装置等的透视图;以及
图12是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图1至12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传送装置和示例性图像形成装置。
总体结构
如图1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置主体10A设置有环形中间转印带14,该中间转印带14用作以拉伸的方式设置在多个辊12上并通过电动机(未示出)的驱动沿着箭头A的方向移动的中间转印体。
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沿着中间转印带14的纵向设置图像生成部28Y、28M、28C以及28K,该图像生成部28Y、28M、28C、以及28K能够形成彩色图像并生成用于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以及黑色(K)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在为各种颜色设置的部件的附图标记后面添加指示各种颜色的字母Y、M、C以及K。当能够在不指示颜色的情况下描述部件时,将在不在附图标记后面添加字母而对该部件进行描述。
每个图像生成部28包括感光鼓16,该感光鼓16用作示例性的图像承载部件并借助于包括电动机和齿轮(未示出)的驱动单元来顺时针旋转。
在用于各种颜色的感光鼓16的周面处设置有充电辊18,该充电辊18用于将感光鼓16的表面均匀地充电至确定的电势。充电辊18是导电辊,并被设置为使得其周面与各个感光鼓16的周面接触,并且使得充电辊18的轴向与感光鼓16的轴向相互平行。
在沿着各感光鼓16的旋转方向位于各个充电辊18的下游(在下文中简称为“下游侧”)的感光鼓16的周面处设置有发光二极管(LED)打印头20,该发光二极管(LED)打印头20通过用光束照射感光鼓16来在各感光鼓16上形成潜像。LED打印头20在下文中将称为“LPH 20”。
在用于各种颜色的感光鼓16的周面上、LPH 20的下游设置有显影单元22,该显影单元22通过使用确定颜色(黄色/品红色/蓝绿色/黑色)的色调剂来使感光鼓16上的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色调剂图像。
显影单元22包括被设置在感光鼓16的附近并被可旋转地设置的各个圆筒形显影辊24。在显影辊24上施加显影偏压,使得显影单元22上的色调剂被粘附于各个显影辊24的周面。然后,通过显影辊24的旋转,粘附于显影辊24上的色调剂被传送至感光鼓16的周面并转印至感光鼓16,从而使得感光鼓16上的潜像被显影为色调剂图像。
转印辊30用作将用于各种颜色的感光鼓16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4上的转印部件,该转印辊30被设置在用于各种颜色的感光鼓16的周面处、显影单元22的下游,从而位于与感光鼓16相对的位置,并且中间转印带14被设置在转印辊30与感光鼓16之间。转印辊30被充电至确定的电势并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以确定的速度移动中间转印带,并将间转印带14推向感光鼓16。这使得转印辊30将感光鼓16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4。
在用于各种颜色的感光鼓16的周面处、转印辊30的下游设置有清洁刮板26,该清洁刮板26收集诸如转印色调剂或在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鼓16上的色调剂等残余色调剂。清洁刮板26被设置为使得其角部接触各个感光鼓16的周面。清洁刮板26刮除例如未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4而残留在感光鼓16上的任何色调剂和在转印期间被粘附在感光鼓16上的其它颜色的色调剂以便收集。
这里,由用于各种颜色的图像生成部28形成的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以相互叠加的方式被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4上。这使得在中间转印带14上形成彩色色调剂图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将四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以这种相互叠加的方式而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4上的色调剂图像称为“最终色调剂图像”。
转印装置34用作包括两个相对辊34A和34B的示例性图像形成部,转印装置34在中间转印带14的周面处沿着中间转印带14的移动方向设置在四个感光鼓16的下游。中间转印带14上的最终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用作示例性记录介质的片材P上,片材P被例如传送装置50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底部处的片材保持部分36送出,并被传送至辊34A和34B之间的位置。下面将描述传送装置50等。
包括加热辊40A和加压辊40B的定影装置40被设置在转印有最终色调剂图像的片材P的传送路径中。传送到定影装置40的片材P以夹持在加热辊40A和加压辊40B之间的方式被传送,从而使得片材P上的色调剂被熔化,并被压力接合和定影到片材P上。
清洁器42收集未被转印装置34转印到片材P上而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4上的任何色调剂,清洁器42在中间转印带14的外周表面处沿着中间转印带14的移动方向设置在转印装置34的下游。在清洁器42处设置有被设置为接触中间转印带14的刮板44。刮板44刮除任何残余色调剂以收集残余色调剂。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如下形成图像。
首先,充电辊18将各个感光鼓16的表面均匀地充电至预定的带电部分电势。另外,通过由LPH 20执行曝光而在感光鼓16的部分上形成潜像,使得已充电的感光鼓16上的图像成为预定曝光部分电势。
此外,当旋转的感光鼓16上的潜像通过显影单元22的显影辊24时,显影剂G的色调剂通过静电力粘附于潜像上,以便使得潜像可视化为色调剂图像。
已经可视化的用于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辊30的静电力连续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4,从而在中间转印带14上形成最终彩色色调剂图像。
此外,最终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P上,该片材P被从片材保持部分36取出并传送至转印装置34的辊34A和34B之间的位置。
定影装置40将被转印至片材P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片材P上,并且片材P被从图像形成装置10排出。
主要部分的结构
接下来,将描述传送装置50等。
如图1和8所示,传送装置50包括长形轴部件58和送出辊52。轴部件58在被传输驱动力时旋转。送出辊52是示例性送出部件,其被安装到轴部件58并接触被装载在片材保持部分36上的最上面的片材P。
在与传送装置50的送出辊52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多重输送防止辊54,该多重输送防止辊54在送出辊52旋转时被驱动并旋转。设置有接收辊56,该接收辊56接收由送出辊52和多重输送防止辊54送出的片材P。
在多重输送防止辊54上施加载荷。当一个片材P被传送至多重输送防止辊54与送出辊52之间的位置时,多重输送防止辊54旋转。相反,当尝试传送两个或更多片材P时,多重输送防止辊54不旋转从而允许片材之间的滑动。由于只有接触送出辊52的片材P被送出,从而防止了多重输送。
如图1所示,在由电动机(未示出)传输旋转力时旋转的轴部件58在与纵向相交的横截面上呈C形。也就是说,轴部件58具有用作示例性的相对的一对第一平板部分的侧板部分61以及用作示例性的第二平板部分的顶板部分60,该第二平板部分将每个侧板部分61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相互连接。通过使平板弯曲来形成轴部件58。另外,在轴部件58的顶板部分60中形成供夹层部分62(稍后描述)插入的矩形通孔58A,从而矩形通孔58A延伸穿过顶板部分60的正面和背面。
送出辊52被安装到轴部件58上并围绕轴部件58,送出辊52呈其中圆柱形状的一部分被切掉的形式。在送出辊52的圆柱形状的凹口部中设置凹陷的开口部分52A,并且该开口部分52A从与轴部件58的轴向(在下文中简称为“轴向”)相交的方向上安装到轴部件58。开口部分52A的部分被确定为使得轴部件58被设置在送出辊52的旋转中心处,同时轴部件58被安装到开口部分52A。
在送出辊52的外周表面52B处设置由橡胶材料模制而成并接触且送出片材P的传送部分64。夹层部分62被设置在送出辊52的开口部分52A的底壁66处。夹层部分62被插入形成在轴部件58中的通孔58A。当送出辊52在夹层部分62被插入通孔58A中的同时沿着轴向移动时,轴部件58的顶板部分60被夹在夹层部分62与底壁66之间。也就是说,夹层部分62被设置为被送出辊52的外周表面52B围绕。
更具体地,如图4A和4B所示,当从与轴向相交的方向看时,夹层部分62具有L形状。从与轴向相交的方向(即,箭头E的方向)将夹层部分62插入通孔58A中(参见图4A)。当夹层部分62沿着轴向(即,箭头F的方向)移动时,夹层部分62和底壁66将顶板部分60夹在中间(参见图4B)。
如图1所示,轴部件58具有突出部58B,通过切割并抬起轴部件58的边缘形成突出部58B,从而突出部58B从轴部件58的侧板部分61向外突出。如图9所示,在送出辊52的开口部分52A的侧壁63处形成接合部分68。接合部分68通过在送出辊52被安装到轴部件58的同时与突出部58B接合来限制送出辊52相对于轴部件58的旋转。突出部58B和接合部分68被设置为沿着轴向与夹层部分62分离(参见图4A和4B)。
如图6所示,当送出辊52开始送出片材P时,当从轴向看时,突出部58B和接合部分68设置成相对于轴部件58的旋转轴线C而位于送出辊52接触片材P的接触点H侧。
如图1所示,在轴部件58的侧板部分61中形成矩形通孔58C。设置有用作示例性限制部件的保持部件72,其设置有与通孔58C配合的爪部84A。
更具体地,在保持部件72上以相互分离一定的距离的方式形成一对盘形件76,该盘形件76具有供轴部件58插入的插入孔74。送出辊52能够进入在一对盘形件76之间形成的空间。另外,在一对盘形件76之间设置覆盖部分78,该覆盖部分78覆盖被配合在一对盘形件76之间的送出辊52的开口部分52A。一对盘形件76通过覆盖部分78相互连接。
沿着轴向延伸并形成有上述插入孔74的筒形部分80被设置在盘形件76的外侧处(即,在覆盖部分78的相对侧处)。盘形旋转部件82被可旋转地安装到各个筒形部分80上。旋转部件82在送出辊52的外周表面52B与片材P分离时接触正被传送的片材P并旋转。也就是说,当从轴向上看时,旋转部件82比送出辊52小一个尺寸,并比覆盖部分78大。在送出辊52的外周表面52B与片材P分离的情况下(参见图7C),旋转部件82接触正被传送的片材P并旋转,从而使得正被传送的片材P的传送取向稳定。
具有上述爪部84A的保持部分84被设置在一个筒形部分80处并沿着轴向突出。爪部84A被设置在保持部分84的端部处并朝着轴部件58突出。如图5A和5B所示,当爪部84A到达通孔58C时,由于将轴部件58插入插入孔74中且沿着轴向(即,箭头F的方向)移动保持部件72而被轴部件58的侧板部分61推动并弹性形变的保持部分84弹性地恢复,使得爪部84A被配合到通孔58C中。
因此,通过将爪部84A配合到通孔58C中,保持部件72的移动在轴向上相对于轴部件58受到限制。
接下来,将描述将保持部件72、送出辊52等安装到轴部件58上的方法。
如图1和2所示,首先,旋转部件82被可旋转地安装到保持部件72的筒形部分80上。在此状态下,轴部件58被插入保持部件72的插入孔74中,使得保持部件72的覆盖部分78覆盖C形轴部件58的开口部分。
如图3A和4A所示,在保持部件72的保持部分84的爪部84A被配合到轴部件58的通孔58C中之前,保持部件72沿着轴向的移动停止。
在此状态下,如图3B和5A所示,使得送出辊52从与轴向相交的方向更接近于轴部件58。为了使送出辊52进入一对盘形件76之间的位置,使得送出辊52的开口部分52A的底壁66与轴部件58的顶板部分60接触,并且夹层部分62被插入通孔58A中。
在此状态下,如图4B、5B和10所示,送出辊52和保持部件72沿着轴向移动,保持部分84的爪部84A被配合到通孔58C中,并且轴部件58的顶板部分60被夹在底壁66与夹层部分62之间。因此,通过将顶板部分60夹在底壁66与夹层部分62之间,送出辊52沿着与轴向相交的方向相对于轴部件58的移动受到限制。另外,将爪部84A配合到通孔58C中使得被置于一对盘76之间的送出辊52的轴向移动受到限制。
通过将爪部84A移出通孔58C并按照相反的顺序来执行上述步骤,从轴部件58上拆除送出辊52和保持部件72。也就是说,通过执行上述步骤来更换送出辊52。
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在传送装置50沿着片材P的传送方向向下游送出被装载在片材保持部分36上的片材P时执行的操作。
如图7A所示,当控制器(未示出)给出沿着片材P的传送方向向下游送出被装载在片材保持部分36上的片材P的指令时,轴部件58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通过使轴部件58旋转,被设置于送出辊52的初始位置(参见图8)上的送出辊52也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通过使送出辊5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首先,未设置有传送部分64的外周表面52B接触多重输送防止辊54以使送出辊52的旋转稳定。接下来,与设置在送出辊52的外周表面52B处的传送部分64接触的最上面的片材P利用在传送部分64与片材P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而沿着片材P的传送方向向下游被送出,同时,片材P被夹持在送出辊52与多重输送防止辊54之间。
如图7B所示,接收辊56接收被从片材保持部分36送出的片材P。接收辊56受到驱动而旋转,从而沿着片材P的传送方向向下游传送片材P。
如图7C所示,送出辊52旋转一次,返回至其初始位置,并停止。在初始位置处,送出辊52的开口部分52A和多重输送防止辊54彼此相对,并且设置有传送部分64的送出辊52的外周表面52B与多重输送防止辊54和片材P分离。
当送出辊52的外周表面52B与片材P分离时,设置在保持部件72的各个端部处的旋转部件82接触正被传送的片材P并旋转,从而在使片材P的传送取向稳定的同时在多重输送防止辊54与旋转部件82之间传送片材P。也就是说,当送出辊52的外周表面52B与片材P分离时,接收辊56的旋转驱动力使片材P被向下游传送,并且旋转部件82通过接触正在移动的片材P而旋转。以这种方式,送出辊52使在片材保持部分36处的片材P被沿着片材P的传送方向向下游送出。
如上所述,当将送出辊52安装到轴部件58上的夹层部分62被设置为被送出辊52的外周表面52B围绕而不是被设置在送出辊52的轴向一端处时,抑制在送出辊52与轴部件58之间沿着与轴向相交的方向发生松动。
由于旋转抑制部件70和夹层部分62被设置为沿着轴向相互移位,所以进一步抑制在送出辊52与轴部件58之间沿着与轴向相交的方向发生松动。
从轴向上看,相对于轴部件58的旋转轴线,突出部58B和接合部分68被设置在送出辊52在开始送出片材P时接触片材P的一侧。在突出部58B和接合部分68不设置在送出辊52在开始送出片材P时接触片材P的一侧的情况下,送出辊52沿着其与轴部件58分离的方向移动。然而,由于突出部58B和接合部分68被设置在送出辊52接触片材P的一侧,所以送出辊52接触轴部件58,从而抑制当片材P被送出时在送出辊52与轴部件58之间发生围绕轴向的松动。
设置在保持部件72处的覆盖部分78覆盖被安装到轴部件58上的送出辊52的开口部分52A。因此,限制了异物意外进入开口部分52A。
通过抑制送出辊52相对于轴部件58的松动,稳定地传送片材P。
由于通过使平板弯曲来制成轴部件58,所以轴部件58具有低成本结构。
虽然相对于特定示例性实施例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类示例性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有各种其它实施例。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轴部件58在横截面是C形的,但轴部件58也可以为正方形等。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夹层部分62被插入通孔58A中,但是也可以将插入部分插入在轴部件的端部处的凹口部中并安装送出辊。

Claims (8)

1.一种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包括:
长形轴部件,其在被传输驱动力时旋转并且包括一对第一平板部分、第二平板部分和通孔或凹口部,所述一对第一平板部分在与纵向相交的横截面上彼此相对,所述第二平板部分将每个第一平板部分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相互连接,所述一对第一平板部分和所述第二平板部分形成为矩形形状,所述通孔或所述凹口部在所述第一平板部分和所述第二平板部分中的一个中形成;
送出部件,其外周表面接触被装载的最上面的记录介质并且具有设置在所述外周表面的一部分中的凹陷的开口部分,所述轴部件从与所述轴部件的轴向相交的方向配合到所述开口部分中,所述送出部件在随着被配合到所述开口部分中的所述轴部件的旋转而旋转的同时送出被装载的最上面的记录介质;以及
夹层部分,其设置在所述送出部件的所述开口部分的底壁处并且能够从与所述轴部件的所述轴向相交的方向插入所述通孔或所述凹口部中并从所述通孔或所述凹口部中取出,当所述送出部件在所述夹层部分被插入所述通孔或所述凹口部中的同时沿着所述轴向移动时,所述夹层部分将具有所述轴部件的所述通孔或所述凹口部的平板部分夹在所述底壁与所述夹层部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传送装置,还包括突出部和接合部分,所述突出部从所述轴部件朝着所述送出部件中的所述开口部分的侧壁突出,所述接合部分设置在所述侧壁上的沿着所述轴向与设置在所述开口部分的所述底壁上的所述夹层部分间隔开的位置处,所述接合部分与所述突出部接合以限制所述送出部件相对于所述轴部件的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其中,当从所述轴向观看时,所述突出部和所述接合部分相对于所述轴部件的旋转轴线而位于当所述送出部件开始送出所述记录介质时所述送出部件接触所述记录介质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传送装置,还包括限制部件和覆盖部件,所述限制部件被安装为其沿着所述轴向相对于所述轴部件的相对位移受到限制的状态,并且所述限制部件限制被安装到所述轴部件上的所述送出部件沿着所述轴向相对于所述轴部件的相对位移,所述覆盖部分设置在所述限制部件处并覆盖所述送出部件的开口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其中,所述限制部件具有可旋转地安装于其上的旋转部件,所述旋转部件在所述送出部件的外周表面与所述记录介质分开时与记录介质接触并旋转。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传送装置;以及
图像形成部分,其在由所述记录介质传送装置传送的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介质传送装置;以及
图像形成部分,其在由所述记录介质传送装置传送的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介质装送装置;以及
图像形成部分,其在由所述记录介质传送装置传送的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CN201110091131.1A 2010-09-22 2011-04-08 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24080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12178 2010-09-22
JP2010212178A JP5659656B2 (ja) 2010-09-22 2010-09-22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8020A true CN102408020A (zh) 2012-04-11
CN102408020B CN102408020B (zh) 2015-11-25

Family

ID=45817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91131.1A Active CN102408020B (zh) 2010-09-22 2011-04-08 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76351B2 (zh)
JP (1) JP5659656B2 (zh)
CN (1) CN1024080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00669B2 (ja) 2012-06-08 2016-10-05 グローリー株式会社 紙葉類繰出装置
JP5940139B1 (ja) * 2014-12-24 2016-06-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回転軸、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302866B1 (en) * 2015-02-24 2016-04-05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Pick mechanism pick roll tire having multiple tread width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75934A (ja) * 1990-07-13 1992-03-10 Canon Inc ローラ
JPH11351212A (ja) * 1998-06-05 1999-12-24 Mitsubishi Motors Corp 部品の保持構造
US20060017213A1 (en) * 2004-07-22 2006-01-26 Funai Electric Co., Ltd. Paper feeding device
CN101003333A (zh) * 2005-12-27 2007-07-25 佳能株式会社 纸张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
JP2009227428A (ja) * 2008-03-24 2009-10-08 Fuji Xerox Co Ltd 媒体搬送部材、媒体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92890A (zh) * 2008-05-30 2009-12-02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
WO2010104087A1 (ja) * 2009-03-09 2010-09-16 シンジーテック株式会社 紙葉類分離搬送用ロ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40241B2 (ja) * 1997-02-27 2006-0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50840B2 (ja) * 1999-02-26 2008-02-20 パナソニック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給紙ローラ及び給紙装置
JP2003128275A (ja) 2001-10-29 2003-05-08 Murata Mach Ltd 記録装置
JP2006264923A (ja) * 2005-03-24 2006-10-05 Fuji Xerox Co Ltd 給紙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75934A (ja) * 1990-07-13 1992-03-10 Canon Inc ローラ
JPH11351212A (ja) * 1998-06-05 1999-12-24 Mitsubishi Motors Corp 部品の保持構造
US20060017213A1 (en) * 2004-07-22 2006-01-26 Funai Electric Co., Ltd. Paper feeding device
CN101003333A (zh) * 2005-12-27 2007-07-25 佳能株式会社 纸张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
JP2009227428A (ja) * 2008-03-24 2009-10-08 Fuji Xerox Co Ltd 媒体搬送部材、媒体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92890A (zh) * 2008-05-30 2009-12-02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
WO2010104087A1 (ja) * 2009-03-09 2010-09-16 シンジーテック株式会社 紙葉類分離搬送用ロ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70213A1 (en) 2012-03-22
US8376351B2 (en) 2013-02-19
JP2012066902A (ja) 2012-04-05
JP5659656B2 (ja) 2015-01-28
CN102408020B (zh)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0520B (zh) 成像设备
EP2343609B1 (en) Transfer assembl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CN101387837B (zh) 可替换单元、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EP2733376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pow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US1116325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movable developing roller with bidirectionally-rotatable cam
US10054884B2 (en) Driv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having a high reduction ratio for use in a fixing device
US1120974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cartridge and exposure device
CN104730892A (zh) 调色剂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50349B (zh) 片材排出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408020A (zh) 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3186064A (zh) 图像处理设备
CN101863389B (zh) 纸张馈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US20070189803A1 (en) Residual toner removal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02039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417175B2 (en) Unit for cleaning edge portion of recording material 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95579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7870546B (zh) 防脱构件和具有该防脱构件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8241273B (zh) 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US10001742B2 (en) Transmission member of photoconductor drum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897671B2 (e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US11078036B2 (en) Sheet convey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436159A (zh) 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感光鼓、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692616B2 (ja) タンデム型感光体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109511B2 (en) Paper discharg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44534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