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3598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3598A
CN102403598A CN2011101892820A CN201110189282A CN102403598A CN 102403598 A CN102403598 A CN 102403598A CN 2011101892820 A CN2011101892820 A CN 2011101892820A CN 201110189282 A CN201110189282 A CN 201110189282A CN 102403598 A CN102403598 A CN 1024035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arm
housing
cabl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892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坂下隆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03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35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连接器,在具有锁定机构且壳体的前端侧分离的类型的连接器中,实现小型化的同时提高装配性以及拔出操作性。在壳体(10)的前端侧分离为分离部(11、12)的连接器(1)中,由两条臂部构成锁定机构(30)的臂,将臂部(31)的一端部固定于分离部(11),臂部(32)的一端部固定于分离部(12),由连结部连结各臂部的各自的另一端部。将连接器装配于匹配连接器(80)的连接器插入部时,设置于匹配连接器的连接器插入部的分隔壁进入分离部(11)和分离部(12)之间,同时进入臂部(31)和臂部(32)之间。根据该结构,能够延长臂部(31、32),且能够在臂部的另一端部设置卡合操作部(36)。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与匹配连接器卡合的锁定机构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的图1所示,作为插入于匹配连接器的一侧亦即连接器壳体的前端侧分离,在这些分离的部分的内部分别设有连接端子,这种类型的连接器已广为人知。通过分离壳体的前端侧,能够确保连接端子之间长的沿面距离,能够提高连接端子之间的耐压性。这种类型的连接器通常用作高电压用的连接器。
另一方面,如同文献的图6所示,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中设有锁定机构。如果将该连接器插入至匹配连接器,则锁定机构与匹配连接器卡合,由此连接器彼此之间不容易脱离。这种设有锁定机构的连接器已广泛普及。
大多数锁定机构具备具有弹性力而能够弯曲变形的臂,臂的一端部或中间部固定于壳体的上表面等,臂的另一端部从壳体离开而成为自由端,该自由端的前端形成有钩状或凸状的卡合部。此外,通过臂以固定于壳体的臂的一端部或中间部为支点弯曲而产生的应力,卡合部与形成于匹配连接器的孔或凹部等卡合。
这种锁定机构大概有3种方式。即,将壳体的前端侧作为插入于匹配连接器的一侧时,第1种方式为,臂的一端部固定于壳体的基端侧,且臂的另一端侧成为朝向壳体的前端侧伸长的自由端,臂的另一端侧前端部形成有向下突出的卡合部。
第2种方式为,臂的中间部固定于壳体,臂的一端侧朝向壳体的前端侧伸长,且臂的另一端侧朝向壳体的基端侧伸长,从而具有像跷跷板的形状,臂的一端侧前端部形成有向下突出的卡合部。在此方式中,臂的另一端侧前端部形成有操作部,当将连接器从匹配连接器拔出时,通过用手指或工具等按下操作部而抬起卡合部,从而能够解除卡合部和匹配连接器之间的卡合。专利文献1的图6所示的锁定机构为第2种方式。
第3种方式为,臂的一端部固定于壳体的前端侧,臂的另一端侧成为朝向壳体的基端侧伸长的自由端,臂的另一端侧形成有向上突出的卡合部。在此方式中,形成有卡合部的臂的另一端侧的再另一端侧形成有操作部,当将连接器从匹配连接器拔出时,通过用手指或工具等按下操作部而能够解除卡合部和匹配连接器之间的卡合。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锁定机构为第3种方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594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00962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的具有锁定机构的连接器中,希望在装配连接器时,通过减小将锁定机构的卡合部卡合于匹配连接器时所需的力而提高连接器的装配及卡合的容易性以及可靠性,并且改善连接器的装配感(提高装配性)。此外,希望在拔出连接器时,容易进行锁定机构的卡合部和匹配连接器之间的卡合的解除操作(提高拔出操作性)。进而,希望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
对于连接器的装配性,可以通过延长臂的长度来提高。即,通过延长臂,能够维持臂的耐久性,而且能够赋予臂充分的柔软性和弹性力,能够减小将锁定机构的卡合部卡合于匹配连接器时所需的力。此外,通过延长臂的长度,能够增大随着臂的挠曲的卡合部的上下方向的位移幅度,因此能够增大卡合部的上下方向的突出程度,能够提高卡合部和匹配连接器之间的卡合的可靠性。此外,在长臂的情况下,当装配连接器时,在连接器插入到匹配连接器里侧的过程中,臂以柔软的触感逐渐挠曲,当连接器完全插入到匹配连接器时,伴随着咔嗒这样大的声音和舒服的振动,臂的卡合部卡合于匹配连接器,因此装配感良好。但是,如果延长臂的长度,则有时必须增大连接器的壳体,因此很难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
如果从同时考虑连接器的装配性的提高和小型化的观点出发研究比较上述的3种锁定机构的方式,则第3种方式优异。即,在第3种方式中,由于臂的一端侧固定于壳体的前端侧,臂的另一端侧朝向壳体的基端侧伸长,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以下结构:壳体的前端侧和臂的一端侧一同插入至匹配连接器内,使形成于臂的另一端侧且向上突出的卡合部与形成于匹配连接器的插入口附近的上壁部的孔或凹部等卡合。根据该结构,能够使臂从壳体的前端部伸长至基端部,因此不用增大壳体也能够容易地延长臂,相对于此,如果是第2种方式,为了提高连接器的装配性,可以想到延长固定于壳体的臂的中间部和形成有卡合部的臂的一端部之间的距离,但是考虑到拔出连接器时的卡合解除的操作性,随着延长臂的中间部和一端部之间的距离,有时必须延长臂的中间部和另一端部之间的距离,这时就会导致连接器的大型化。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3种锁定机构的方式中,第2种方式和第3种方式的拔出操作性优异。即,根据这些方式,能够通过按下操作部而容易地解除卡合部和匹配连接器之间的卡合。另外,在第1种方式中,在其构造上,难以设置通过按下而解除卡合的操作部。
如上所述,在上述的3种锁定机构的方式中,第3种方式在连接器的装配性的提高、拔出操作性的提高以及小型化方面上都优异。因此,如果能够将第3种方式的锁定机构应用于如专利文献1的图1所示的壳体的前端侧分离的类型连接器的话,则能够在这种类型连接器中实现装配性和拔出操作性的提高以及小型化。
但是,难以将第3种方式的锁定机构应用于在壳体的前端侧分离的类型连接器。即,在这种类型连接器中,由于壳体的前端侧分离,因此难以在壳体的前端侧确保适于固定第3种方式的锁定机构的臂的合适的部位。此外,在前端侧分离的类型连接器中,以与该连接器的分离相对应的方式,匹配连接器的插入口由分隔壁(肋)分割,因此在装配连接器时,需要将臂的配置设定成连接器侧的臂不碰撞匹配连接器侧的分隔壁。
另一方面,对于壳体的前端部没有分离的类型连接器,为了防止设在连接器内的各个连接端子以及连接于各个连接端子的缆线的脱离,通过从壳体的基端侧向壳体内插入保持件(retainer),将该保持件固定在壳体,从而将各个连接端子以及各个缆线保持在壳体内的结构已为人知。具体来说,通过在壳体内使保持件的一部分接触于各个连接端子以及各个缆线的状态下,将保持件固定在壳体,从而使保持件按压各个连接端子以及各个缆线。
在壳体的前端侧分离的类型连接器应用使用了这种保持件的防拔的结构的情况下,会发生以下问题。即,在壳体的前端侧分离的类型连接器中,壳体的前端侧分离成多个,在分离成多个的各个空间内配置有连接端子。因此,难以从壳体的基端侧插入保持件,使保持件在壳体内与配置在分离的空间内的各个连接端子接触并按压各个连接端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例如上述那样的问题而研发的,本发明的第1课题为,在具有锁定机构且壳体的前端侧分离的这种类型连接器中,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小型化且能够提高装配性以及拔出操作性的连接器。
此外,本发明的第2课题为,在壳体的前端侧分离的这种类型连接器中,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在壳体内插入保持件固定而防止连接端子以及缆线的脱离的连接器。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第1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该壳体在插入于匹配连接器的前端侧形成有隔着空隙相互分离的多个分离部,在基端侧形成有上述多个分离部相结合的结合部;端子收纳部,该端子收纳部形成于上述各分离部内,且向上述壳体的前端侧开口;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设置于上述各端子收纳部内;缆线插入部,该缆线插入部形成于上述结合部内,向上述壳体的基端侧开口且与上述各端子收纳部连通,该缆线插入部供与上述各连接端子连接的缆线插入;以及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与上述匹配连接器卡合,上述锁定机构具备:第1臂部,该第1臂部的一端侧固定于上述多个分离部中的第1分离部的前端部,另一端侧从上述壳体离开,成为朝向上述壳体的基端侧伸长的自由端;第2臂部,该第2臂部的一端侧固定于上述多个分离部中的第2分离部的前端部,另一端侧从上述壳体离开,成为朝向上述壳体的基端侧伸长的自由端;连结部,该连结部连结第1臂部的另一端侧和第2臂部的另一端侧;以及卡合部,该卡合部形成于上述第1臂部、上述第2臂部或者上述连结部,该卡合部与上述匹配连接器卡合。
在本发明的第1连接器中,能够在分离的壳体的前端侧固定锁定机构的各臂部的一端部。此外,在卡合时或卡合解除时,能够经由连结部使各臂部一体地挠曲变形。此外,由于锁定机构的臂部分离成第1臂部和第2臂部,因此与该连接器的分离部相对应地由分隔壁(肋)分隔匹配连接器的插入口时,当将该连接器插入到匹配连接器时,匹配连接器的分隔壁插入于臂部之间。因而,能够防止该连接器的锁定机构的臂部与匹配连接器的分隔壁相碰撞。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1连接器,在壳体的前端侧分离的类型的连接器中,采用上述锁定机构的第3种方式能够延长各臂部,实现小型化且提高装配性以及拔出操作性。
此外,本发明的第2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连接器中,上述第1臂部的一端侧固定于上述第1分离部的前端部上表面,上述第1臂部的另一端侧在上述第1分离部的上方从上述第1分离部的前端部伸长至到达上述结合部的位置,上述第2臂部的一端侧固定于上述第2分离部的前端部上表面,上述第2臂部的另一端侧在上述第2分离部的上方从上述第2分离部的前端部伸长至到达上述结合部的位置,上述连结部在上述结合部的上方连结上述第1臂部的另一端侧和上述第2臂部的另一端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2连接器,使各臂部从分离部的前端部伸长至到达结合部的位置,在结合部的上方连结双方,因此能够防止设在匹配连接器的插入口的上述分隔壁与臂部、连结部等相碰撞,并且能够延长各臂部。
此外,本发明的第3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连结部具备卡合操作部,该卡合操作部输入用于将上述第1臂部的另一端侧以及上述第2臂部的另一端侧朝接近上述壳体的方向按下而解除上述匹配连接器和上述卡合部之间的卡合的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3连接器,当将该连接器从匹配连接器拔出时,能够容易地解除卡合部和匹配连接器之间的卡合,并提高拔出操作性。
此外,本发明的第4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至第3中任一连接器中,上述连接器具备保持件,该保持件在插入到上述缆线插入部以及上述各端子收纳部的状态下卡定于上述壳体,以防止上述各连接端子以及上述各缆线的脱离,上述保持件具备:缆线保持部,该缆线保持部形成为板状,在上述缆线插入部内与上述各缆线接触而保持上述各缆线;端子保持部,该端子保持部的基端侧连接于上述缆线保持部,前端侧以与上述多个端子收纳部对应的方式分离并且向上述各端子收纳部内伸长,该端子保持部在上述各端子收纳部内与上述各连接端子接触而保持上述各连接端子。
根据本发明的第4连接器,使保持件的分离的前端侧分别与分别设在多个端子收纳部内的多个连接端子接触,能够使保持件的分离的前端侧按压并保持这些连接端子。
此外,本发明的第5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4连接器中,在上述缆线插入部内形成有分隔部,该分隔部从上述缆线插入部的下侧面突出至不到上述缆线插入部的上侧面的位置,并从上述结合部的基端侧朝向前端侧伸长,该分隔部将上述缆线插入部内分隔为分别载置上述多个缆线的多个缆线载置部,在上述分隔部的上端部和上述缆线插入部的上侧面之间形成有供上述保持件插入的保持件插入部,在上述分隔部的上端部形成有槽或者突部,在上述保持件的下表面形成有与上述分隔部的槽或突部卡合的突部或者槽。
根据本发明的第5连接器,通过在壳体设置保持件插入部,能够可靠地将保持件插入到壳体。此外,在分隔部的上端部形成槽或者突部,在保持件的下表面形成与分隔部的槽或者突部卡合的突部或者槽,因此能够在壳体内对保持件进行定位,实现可靠地保持各连接端子以及各缆线。
根据本发明,在具有锁定机构且壳体的前端侧分离的类型的连接器中,能够实现小型化且能够提高装配性以及拔出操作性。此外,根据本发明,通过将保持件插入壳体并固定而能够防止连接端子以及缆线的脱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分解的连接器以及匹配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壳体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从图4中的箭头V-V方向观察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的保持件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的保持件的仰视图。
图8是表示匹配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从图8中的箭头VIII-VIII方向观察的匹配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的保持件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100…连接器;10、110…壳体;11、12、121、122、123…分离部;13、114…空隙;14、115…结合部;15…端子收纳部;21…缆线插入部;23…分隔部;24…缆线载置部;25…保持件插入部;26…槽;30、120…锁定机构;31、32、121、122…臂部;33、123…连结部;34、124…卡合部;36、126…卡合操作部;40…连接端子;50…缆线;60、140…保持件;61、141…缆线保持部;64、144、145…端子保持部;68…突条(突部);80…匹配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以及匹配连接器。如图1所示,基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具备壳体10、安装于缆线50的端部并收纳于壳体10内的两个连接端子40、保持各连接端子40以及各缆线50的保持件60。壳体10的前端侧分离,由此确保在连接端子40之间长的沿面距离,并提高连接端子40之间的耐压性。进而,连接器1具有与匹配连接器80卡合的锁定机构30。如果将连接器1插入到匹配连接器80,则锁定机构30卡合于匹配连接器80,连接器1和匹配连接器80之间互相锁定,从而不容易脱离。
连接器1按照以下方式组装。首先,对具有由导电材料形成的芯线以及包覆该芯线的外部的绝缘包覆的两根缆线50实施末端处理,使芯线在各缆线50的端部露出。其次,在被实施了末端处理的各缆线50的端部安装连接端子40。连接端子40由导电材料形成,具有包覆敛缝部41、芯线敛缝部42以及端子主体43,在端子主体43的上表面侧形成有孔部44以及突部45。利用包覆敛缝部41对缆线50的绝缘包覆进行敛缝,利用芯线敛缝部42对缆线50所露出的芯线进行敛缝,由此连接端子40固定于缆线50的端部,且缆线50的芯线与连接端子40电连接。其次,将分别安装于缆线50的端部的连接端子40从形成于壳体10的基端侧的基端侧开口部22(参照图2)插入至壳体10内。通过设置于壳体10内的矛形件(lance)17(参照图5)与孔部44卡合,插入至壳体10内的各个连接端子40固定于壳体10内。其次,将保持件60从壳体10的基端侧开口部22插入至壳体10内。通过形成于该保持件60的卡合突起部66与形成于壳体10的保持件卡合孔27(参照图2)卡合,插入至壳体10内的保持件60固定在壳体10内。此外,插入至壳体10内的保持件60,由缆线保持部61按压并保持各缆线50,由分离成两个的端子保持部64分别按压并保持各连接端子40的突部45。插入至壳体10的各连接端子40由壳体10的矛形件17和保持件60的端子保持部64双重保持。由此,各连接端子40以及各缆线50牢固地固定于壳体10而防拔。
图2是表示壳体10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壳体10的俯视图。此外,图4是表示连接器1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从图4中的箭头V-V方向观察的连接器1的剖视图。壳体10由例如树脂材料等绝缘材料形成。如图3所示,在壳体10内,在插入于匹配连接器80的前端侧隔着空隙13形成有相互分离的两个分离部11、12。在分离部11、12之间的空隙13从壳体10的前端部伸长至中间部。此外,在壳体10的基端侧形成有分离部11、12相结合的结合部14。
如图5所示,在各分离部11、12内形成有端子收纳部15。即,在壳体10内形成有两个端子收纳部15,一个端子收纳部15形成在分离部11内,另一个端子收纳部15形成在分离部12内,结果,两个端子收纳部15相互分离。各端子收纳部15,如图1所示,经由前端侧开口部16朝向壳体10的前端侧开口。此外,如图5所示,在各分离部11、12的上侧壁部的内面形成有朝端子收纳部15内突出的矛形件17。如上所述,当组装连接器1时,从壳体10的基端侧开口部22插入至壳体10内的两个连接端子40分别收纳于两个端子收纳部15。并且,通过矛形件17与连接端子40的孔部44卡合,连接端子40固定于端子收纳部15内。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结合部14内形成有缆线插入部21。缆线插入部21经由基端侧开口部22朝向壳体10的基端侧开口。此外,缆线插入部21分别与两个端子收纳部15连通。此外,在缆线插入部21内形成有分隔部23,该分隔部23从缆线插入部21的下侧面突出至不到缆线插入部21的上侧面的位置,并从结合部14的基端侧朝向前端侧伸长。此外,缆线插入部21内由分隔部23分隔为两个缆线载置部24。缆线50以被定位的状态载置于缆线载置部24。此外,在分隔部23的上端部和缆线插入部21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供保持件60插入的保持件插入部25。进而,在分隔部23的上端部形成有槽26。保持件60从保持件插入部25插入至壳体10内,此时,形成于保持件60的下表面的突条68与形成于分隔部23的槽26卡合。由此,保持件60被定位在壳体10内。
此外,在结合部14的上侧壁部18形成有两个保持件卡合孔27,在上侧壁部18和臂保护部28之间形成有狭缝19。当保持件60插入至壳体10内时,形成于保持件60的两个卡合突起部66分别与结合部14的两个保持件卡合孔27卡合。由此,保持件60固定在壳体10内。此时,上侧壁部18稍微向上侧移动,从而能够顺畅地进行卡合突起部66向保持件卡合孔27的卡合。借助狭缝19能够容易地产生该上侧壁部的移动。
此外,在壳体10的上部形成有锁定机构30。如图3所示,锁定机构30具备相互分离的两条臂部31、32以及连结这些臂部31、32的连结部33。
如图4所示,臂部31的一端侧固定在分离部11的前端部上表面。臂部31的另一端侧从壳体离开,成为从壳体的前端侧朝向基端侧伸长的自由端。臂部31的另一端侧在分离部11的上方从分离部11的前端部伸长至到达结合部14的位置。另一方面,臂部32的一端侧固定在分离部12的前端部上表面。臂部32的另一端侧从壳体离开,成为从壳体的前端侧朝向基端侧伸长的自由端。臂部32的另一端侧在分离部12的上方从分离部12的前端部伸长至到达结合部14的位置。此外,如图3所示,臂部31和臂部32相互平行地伸长。此外,在臂部31和臂部32之间有与空隙13相对应的空隙。连结部33在结合部14的上方连结臂部31的另一端侧和臂部32的另一端侧。
此外,如图2所示,在各臂部31、32的另一端侧上表面设有从该上表面向上突出的卡合部34。当连接器1插入至匹配连接器80的连接器插入部82时,各卡合部34与匹配连接器80的锁定卡合部86卡合。并且,在各臂部31、32的另一端侧上表面,在卡合部34的附近设有肋35。此外,在连结部33上设有卡合操作部36,该卡合操作部36输入用于向接近壳体10的方向按下臂部31的另一端侧以及臂部32的另一端侧而解除匹配连接器80的锁定卡合部86和连接器1的卡合部34之间的卡合的力。
此外,在壳体10的结合部14的上部设有用于保护各臂部31、32的一对臂保护部28,在各臂保护部28的上端部设有臂限制部29。各臂限制部29与形成于锁定机构30的连结部33的角部的止挡件37发生干涉,从而防止各臂部31、32过度地向壳体10的上方变形。
图6是保持件60的俯视图,图7是保持件60的仰视图。保持件60由例如树脂材料等绝缘材料形成。如图6所示,保持件60具有保持各缆线50的缆线保持部61、以及保持各连接端子40的端子保持部64。
缆线保持部61形成为板状,在缆线插入部21内与各缆线50接触而保持各缆线50。如图7所示,在缆线保持部61的下表面形成有缆线压紧部62。缆线压紧部62从缆线保持部61的下表面隆起,缆线压紧部62的表面与截面形状为圆形的缆线50的外形相一致地弯曲。当经由壳体10的基端侧开口部22将保持件60插入至保持件插入部25时,缆线保持部61夹在壳体10的上侧壁部和载置于壳体10的各缆线载置部24的缆线50之间,缆线保持部61的上表面与壳体10的上侧壁部接触,下表面的缆线压紧部62与各缆线50接触。由此,各缆线50被缆线压紧部62按压,保持在缆线载置部24内。此外,在缆线保持部61的前端侧角部形成有肩部63。
端子保持部64的基端侧与缆线保持部61连接。在端子保持部64的前端侧形成有狭缝65,由此,端子保持部64的前端侧以与两个端子收纳部15对应的方式分离成两个。在保持件60插入到壳体10的保持件插入部25的状态下,如图5所示,以狭缝65与空隙13对应的方式,端子保持部64的分离的前端侧分别向端子收纳部15内伸长,端子保持部64的两个前端部64A在两个端子收纳部15内与两个连接端子40的突部45分别接触,并同时保持这些连接端子40。
此外,如图6所示,在缆线保持部61的上表面形成有从该上表面向上突出的两个卡合突起部66。各卡合突起部66,在保持件60插入至壳体10的保持件插入部25内的状态下,与形成于壳体10的上侧壁部的保持件卡合孔27卡合。由此,保持件60在保持件插入部25内被固定。保持件60的缆线保持部61按压各缆线50,端子保持部64的各前端部64A按压连接端子40的突部45的状态下,保持件60固定在保持件插入部25内,从而维持基于保持件60的各连接端子40以及各缆线50的保持。
此外,缆线保持部62的左侧端面以及右侧端面分别设有侧方突起部67,该侧方突起部67在保持件60插入至保持件插入部25时分别与壳体10的左侧壁部的内面以及右侧壁部的内面接触。此外,如图7所示,在保持件60的下表面设有突条68,该突条68从该下表面向下突出,并从缆线保持部62伸长至端子保持部64基端侧的没有分离的部分。当保持件60插入至保持件插入部25时,突条68与形成于壳体10的分隔部23的槽26卡合。借助各个侧方突起部67以及突条68,保持件60在保持件插入部25内被准确地定位并被支承。这样,保持件60插入至保持件插入部25并被支承在正规的位置,因此原本通过保持件插入部25相连通的相邻的缆线载置部24、24,由分隔部23以及该保持件60实质上分离,收纳于各个端子收纳部15的连接端子40也分离(划分),能够提高连接端子40之间的耐压性。
此外,在缆线保持部61的基端部上表面形成有从该上表面向上突出的凸状的拔出操作部69。当将保持件60从壳体10的保持件插入部25拔出时,能够用手指或工具勾动拔出操作部69,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保持件60的拔出操作。
图8是表示匹配连接器80的主视图,图9是表示从图8中的箭头VIII-VIII方向观察的匹配连接器80的剖视图。匹配连接器80是例如安装于基板,直接与形成于基板的电路图案电连接的类型的连接器。在匹配连接器80的由绝缘材料形成的壳体81内形成有连接器插入部82。连接器插入部82经由开口部83向连接器1所插入的匹配连接器80的前端侧开口。在连接器插入部82内,在其左右方向中间部设有分隔壁84,由分隔壁84分隔为两个空间。此外,在被分隔的各空间内配置有匹配端子85。利用像这样分隔连接器插入部82的构造,确保在匹配端子85之间长的沿面距离,并提高匹配端子85之间的耐压性。此外,在壳体81的上侧壁部形成有向其内面侧(连接器插入部82侧)开口的凹状的两个锁定卡合部86。并且,在壳体81的左侧壁部外面以及右侧壁部外面分别形成有用于将匹配连接器80安装并固定在基板上的安装部87。
在将连接器1安装于匹配连接器80时,将连接器1的前端侧从匹配连接器80的开口部83插入至连接器插入部82。在向匹配连接器80的连接器插入部82插入连接器1的分离部11、12双方的同时插入锁定机构30的臂部31、32双方。但是,形成于锁定机构30的连结部33的卡合操作部36,不插入到匹配连接器的连接器插入部82。
如果连接器1的前端侧在一定程度上插入进匹配连接器80的连接器插入部82的里侧,则连接器1的锁定机构30中的各卡合部34的上端部与匹配连接器80的上侧壁部接触。各卡合部34的上端部朝向壳体10的前端侧向下平缓倾斜,因此连接器1的前端侧插入进匹配连接器80的连接器插入部82的里侧的同时,各卡合部34被匹配连接器80的上侧壁部按压而渐渐向下移动,伴随于此,各臂部31、32等挠曲,各臂部31、32的另一端侧以及连结部33渐渐向下移动而接近壳体10的上表面。在此,由于各臂部31、32的另一端侧从分离部11、12的前端部伸长至到达结合部14的位置的长距离,所以各臂部31、32具有充分的耐久性,并且还具有柔软性以及弹力性。由此,在各臂部31、32的另一端侧以及连结部33渐渐向下移动的期间,以柔软的触感渐渐挠曲。此外,像这样各臂部31、32具有柔软性,因此将连接器1插入至匹配连接器80的连接器插入部82的里侧时不需要大的力。
当连接器1完全插入至匹配连接器80的连接器插入部82的里侧时(即,到达了正规的嵌合位置时),连接器1的锁定机构30中的各卡合部34与匹配连接器84的各锁定卡合部86卡合,此瞬间,发出咔嗒这种大的声音的同时产生舒服的振动,因此能得到咔嗒(click)感。在此,由于各臂部31、32伸长长距离,因此各臂部31、32的另一端侧能够以各臂部31、32的一端部为支点进行大幅位移。因而,能够将各卡合部34的高度尺寸设定得较大,由此,能够可靠地使各卡合部34与锁定卡合部86卡合。一旦各卡合部34与锁定卡合部86卡合,只要不按下卡合操作部36,连接器1和匹配连接器80之间就不容易脱离。
此外,在连接器1的前端侧插入至匹配连接器80的连接器插入部82的里侧的状态下,匹配连接器80的分隔壁84进入连接器11的分离部11、12之间的空隙13。进而,分隔壁84进入连接器11中的锁定机构30的臂部31、32之间。锁定机构30的臂分离为臂部31和臂部32,因此锁定机构30的臂不会与匹配连接器80的分隔壁84碰撞。此外,在连接器1的前端侧插入至匹配连接器80的连接器插入部82的里侧的状态下,连接器1的各连接端子40与匹配连接器80的各匹配端子85相互接触,两者之间电连接。
另一方面,当将连接器1从匹配连接器80的连接器插入部82拔出时,只要用手指或工具按下连接器1的锁定机构30中的卡合操作部36即可。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连接器1的拔出作业。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即使是壳体10的前端侧分离为分离部11、12的构造,也能够设置具有长的臂部31、32的锁定机构30,从而能够提高连接器1的装配性。此外,能够采用上述的第3种方式的锁定机构30,从而能够提高连接器1的拔出操作性。此外,能够使锁定机构30的各臂部31、32从壳体10的前端部向基端侧伸长,因此即使延长各臂部31、32,也能够防止壳体10的大型化。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在保持件60形成前端部分离为两个的端子保持部64,使端子保持部64的两个前端部64A分别与设在两个端子收纳部15内的两个连接端子40的突部45接触,利用各前端部64A按压各连接端子40,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所以在壳体10的前端部分离的类型连接器1中,能够利用单一的保持件60同时保持分别配置于相互分离的两个端子收纳部15的两个连接端子40,并能够可靠地进行各连接端子40的防拔。
(第2实施方式)
图10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壳体的俯视图。如图10所示,基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0,壳体110的前端侧分离成3个分离部111、112、113,在分离部111和分离部112之间,分离部112和分离部113之间分别有空隙114。此外,壳体110的基端侧形成有分离部111、112、113相结合的结合部115。在各分离部111、112、113内,与上述的基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同样,形成有向壳体110的前端侧开口的端子收纳部,在各端子收纳部收纳连接端子。此外,在结合部115内形成有向壳体的基端侧开口的缆线插入部,缆线插入部内由两个分隔部分隔为3个缆线载置部,在各缆线载置部上载置缆线。此外,在缆线插入部,与上述的基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同样,形成有保持件插入部。
此外,在壳体110的上部设有锁定机构120。锁定机构120具有相互分离的两条臂部121、122以及连结这些臂部121、122的连结部123。臂部121的一端侧固定在位于左侧的分离部111的前端部上表面。臂部121的另一端侧从壳体离开,成为从壳体的前端侧朝向基端侧伸长的自由端。另一方面,臂部122的一端侧固定在位于右侧的分离部113的前端部上表面。臂部32的另一端侧从壳体离开,成为从壳体的前端侧朝向基端侧伸长的自由端。此外,在臂部121和臂部122之间有两个空隙114以及与中央的分离部112相对应的宽广的空隙。连结部123在结合部115的上方连结臂部121的另一端侧和臂部122的另一端侧。
此外,在各臂部121、122的另一端侧上表面设有从该上表面向上突出的卡合部124。此外,在各臂部121、122的另一端侧上表面,在卡合部124的附近设有肋125。此外,在连结部123设有卡合操作部126,该卡合操作部126输入用于解除匹配连结器80和卡合部124之间的卡合的力。
此外,在壳体110的结合部115的上部,与上述的基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同样,设有一对臂保护部128、臂限制部129,与形成于锁定机构120的连结部123的角部的止挡件127发生干涉,防止各臂部121、122过度地向壳体110的上方变形。
图11是表示设置于该连接器的保持件的俯视图。如图11所示,保持件140具有保持载置于各缆线载置部的缆线的缆线保持部141、以及保持收纳于各端子收纳部的连接端子的两个端子保持部144、145。缆线保持部141形成为板状,在缆线插入部内与各缆线接触而保持各缆线。与上述的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同样,在缆线保持部141的下表面形成有缆线压紧部。
一个端子保持部144,其基端侧连接在缆线保持部141的左侧。在端子保持部144的前端侧形成有狭缝146,由此端子保持部144的前端侧与形成于分离部111内的端子收纳部以及形成于分离部112内的端子收纳部相对应地分离成两个。在保持件140插入到壳体110的保持件插入部的状态下,端子保持部144的分离的前端侧分别向形成于分离部111内的端子收纳部以及形成于分离部112内的端子收纳部内伸长,端子保持部144的两个前端部144A与收纳于该两个端子收纳部内的两个连接端子的突部分别接触,并同时保持这些连接端子。
此外,另一个端子保持部145,其基端侧连接在缆线保持部141的右侧。在端子保持部145的前端侧形成有狭缝147,由此端子保持部145的前端侧与形成于分离部112内的端子收纳部以及形成于分离部113内的端子收纳部相对应地分离成两个。在保持件140插入到壳体110的保持件插入部的状态下,端子保持部145的分离的前端侧分别向形成于分离部112内的端子收纳部以及形成于分离部113内的端子收纳部内伸长,端子保持部145的两个前端部145A与收纳于该两个端子收纳部内的两个连接端子的突部分别接触,并同时保持这些连接端子。
此外,与上述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保持件60同样,在缆线保持部141的上表面形成有从该上表面向上突出的两个卡合突起部148。在保持件140插入到壳体110的保持件插入部内的状态下,各卡合突起部148与形成于壳体110的上侧壁部的保持件卡合孔116卡合,将保持件140固定在壳体110的保持件插入部内。此外,在保持件140,与上述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保持件60同样,形成有侧方突起部149、拔出操作部150等。
根据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0,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尤其是,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0,将锁定机构120的臂分离成两条臂部121、122,一个臂部121设置在左侧的分离部111,另一个臂部122设置在右侧的分离部113,由连结部123连结这两个臂部121、122,由于采用这种结构,所以在壳体的前端侧分离成3个的类型连接器中,也能够应用上述的第3种方式的锁定机构,由此不但能够实现小型化、而且也能够提高装配性以及拔出操作性。此外,在保持件140,以与分别形成于分离部111、112、113内的3个端子收纳部对应的方式,设置有具有狭缝146、147的端子保持部144、145,由于采用这种结构,所以在壳体的前端侧分离成3个的类型连接器中,也能够利用单一的保持件140同时且可靠地保持分别收纳于3个端子收纳部的3个连接端子。
此外,本发明也能应用于壳体的前端侧分离成4个以上的类型的连接器。例如,在将本发明应用于壳体的前端侧分离成4个的类型的连接器的情况下,可以将两条臂部分别设在最左侧的分离部和最右侧的分离部,也可以分别设在中央的相邻的两个分离部。此外,也可以将4条臂部分别设在4个分离部。
此外,在不违背能够从整个权利要求书以及说明书中读出的发明要旨或思想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适当地变更,这种变更的连接器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内。

Claims (5)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具备:
壳体,该壳体在插入于匹配连接器的前端侧形成有隔着空隙相互分离的多个分离部,在基端侧形成有所述多个分离部相结合的结合部;
端子收纳部,该端子收纳部形成于所述各分离部内,且向所述壳体的前端侧开口;
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各端子收纳部内;
缆线插入部,该缆线插入部形成于所述结合部内,向所述壳体的基端侧开口且与所述各端子收纳部连通,该缆线插入部供与所述各连接端子连接的缆线插入;以及
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与所述匹配连接器卡合,
所述锁定机构具备:
第1臂部,该第1臂部的一端侧固定于所述多个分离部中的第1分离部的前端部,另一端侧从所述壳体离开,成为朝向所述壳体的基端侧伸长的自由端;
第2臂部,该第2臂部的一端侧固定于所述多个分离部中的第2分离部的前端部,另一端侧从所述壳体离开,成为朝向所述壳体的基端侧伸长的自由端;
连结部,该连结部连结第1臂部的另一端侧和第2臂部的另一端侧;以及
卡合部,该卡合部形成于所述第1臂部、所述第2臂部或者所述连结部,该卡合部与所述匹配连接器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臂部的一端侧固定于所述第1分离部的前端部上表面,所述第1臂部的另一端侧在所述第1分离部的上方从所述第1分离部的前端部伸长至到达所述结合部的位置,所述第2臂部的一端侧固定于所述第2分离部的前端部上表面,所述第2臂部的另一端侧在所述第2分离部的上方从所述第2分离部的前端部伸长至到达所述结合部的位置,所述连结部在所述结合部的上方连结所述第1臂部的另一端侧和所述第2臂部的另一端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具备卡合操作部,该卡合操作部输入用于将所述第1臂部的另一端侧以及所述第2臂部的另一端侧朝接近所述壳体的方向按下而解除所述匹配连接器和所述卡合部之间的卡合的力。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具备保持件,该保持件在插入到所述缆线插入部以及所述各端子收纳部的状态下卡定于所述壳体,以防止所述各连接端子以及所述各缆线的脱离,
所述保持件具备:
缆线保持部,该缆线保持部形成为板状,在所述缆线插入部内与所述各缆线接触而保持所述各缆线;
端子保持部,该端子保持部的基端侧连接于所述缆线保持部,前端侧以与所述多个端子收纳部对应的方式分离并且向所述各端子收纳部内伸长,该端子保持部在所述各端子收纳部内与所述各连接端子接触而保持所述各连接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缆线插入部内形成有分隔部,该分隔部从所述缆线插入部的下侧面突出至不到所述缆线插入部的上侧面的位置,并从所述结合部的基端侧朝向前端侧伸长,该分隔部将所述缆线插入部内分隔为分别载置所述多个缆线的多个缆线载置部,
在所述分隔部的上端部和所述缆线插入部的上侧面之间形成有供所述保持件插入的保持件插入部,
在所述分隔部的上端部形成有槽或者突部,在所述保持件的下表面形成有与所述分隔部的槽或突部卡合的突部或者槽。
CN2011101892820A 2010-08-31 2011-06-30 连接器 Pending CN1024035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93709A JP5180267B2 (ja) 2010-08-31 2010-08-31 コネクタ
JP2010-193709 2010-08-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3598A true CN102403598A (zh) 2012-04-04

Family

ID=45885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892820A Pending CN102403598A (zh) 2010-08-31 2011-06-30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180267B2 (zh)
CN (1) CN102403598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1032A (zh) * 2012-08-20 2013-03-27 昆山万维通建筑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空中对接母连接器
CN103022802A (zh) * 2012-08-20 2013-04-03 昆山万维通建筑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空中对接公连接器
CN104337286A (zh) * 2013-08-01 2015-02-11 株式会社冈村制作所 连接件、接长部件、连接体、盛放器具及连接件的制造方法
CN107492730A (zh) * 2016-06-10 2017-12-19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连接器用端子保持部件、连接器和电连接装置
CN114824943A (zh) * 2021-01-18 2022-07-29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连接结构及其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4026984A (ja) * 2022-08-16 2024-02-2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4684U (ja) * 1981-07-23 1983-01-2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S62195983U (zh) * 1986-06-03 1987-12-12
JP2007128823A (ja) * 2005-11-07 2007-05-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0416922C (zh) * 2002-07-25 2008-09-03 日本迪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喇叭连接线用插头和喇叭端子及与其相关的喇叭连接器系统
CN100585959C (zh) * 2002-04-01 2010-01-27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3966Y2 (ja) * 1990-03-19 1995-10-09 日本端子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429572B2 (ja) * 2002-06-17 2010-03-10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のリテーナ
JP4097589B2 (ja) * 2003-10-30 2008-06-1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4684U (ja) * 1981-07-23 1983-01-2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S62195983U (zh) * 1986-06-03 1987-12-12
CN100585959C (zh) * 2002-04-01 2010-01-27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00416922C (zh) * 2002-07-25 2008-09-03 日本迪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喇叭连接线用插头和喇叭端子及与其相关的喇叭连接器系统
JP2007128823A (ja) * 2005-11-07 2007-05-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1032A (zh) * 2012-08-20 2013-03-27 昆山万维通建筑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空中对接母连接器
CN103022802A (zh) * 2012-08-20 2013-04-03 昆山万维通建筑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空中对接公连接器
CN104337286A (zh) * 2013-08-01 2015-02-11 株式会社冈村制作所 连接件、接长部件、连接体、盛放器具及连接件的制造方法
CN107492730A (zh) * 2016-06-10 2017-12-19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连接器用端子保持部件、连接器和电连接装置
CN114824943A (zh) * 2021-01-18 2022-07-29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连接结构及其连接器
CN114824943B (zh) * 2021-01-18 2023-12-01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连接结构及其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80267B2 (ja) 2013-04-10
JP2012054009A (ja) 2012-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3598A (zh) 连接器
JP4889243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CN103915723B (zh) 配线基板连结装置
CN106981732B (zh) 接线端子台
US20060252300A1 (en) Connector for flat cable
EP142941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ntegral wire release member
EP1635425B1 (en) Connection terminal
EP2733793B1 (en) Electric connection terminal and connector including the same
EP2228870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4380533A (zh) 电连接器及阴型端子
US10355387B2 (en) Connector with a terminal locking member with a plate spring member
KR20110103901A (ko) 전기 커넥터 어셈블리, 플러그 커넥터 및 리셉터클 커넥터
US20070020966A1 (en) Board shape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0477389C (zh) 用于至少一条扁平挠性电缆的连接器
CN100521384C (zh) 带有具有引导配套连接器插入和移除功能的壳体的连接器
US7798866B2 (en) Electrical plug-in connector
US6805568B2 (en) Zipper connector
CN102195208A (zh) 用于电接线盒中的配合部件的锁定结构
KR20200137845A (ko) 보드 투 와이어 커넥터
CN107946811B (zh) 通讯连接器插座
US6254400B1 (en) Connector structure
KR101300008B1 (ko) 커넥터
US20080096430A1 (en) Connector with easily replacement of a slider
JP4368342B2 (ja) 電線対基板コネクタ
EP1901400A2 (en) A wire cover and a locking construction theref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