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9515A - 一种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89515A
CN102389515A CN2011103748152A CN201110374815A CN102389515A CN 102389515 A CN102389515 A CN 102389515A CN 2011103748152 A CN2011103748152 A CN 2011103748152A CN 201110374815 A CN201110374815 A CN 201110374815A CN 102389515 A CN102389515 A CN 1023895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adix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c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748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89515B (zh
Inventor
刘金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YIHE BANGS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YIHE BANGS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YIHE BANGS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YIHE BANGS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7481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895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89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95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895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95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痤疮皮肤病的中药外用擦剂,所用原料及质量份数为:苦参、丹参各10~15份、黄芩、雪胆各5~10份、芦荟、甘草各2~5份、冰片1~2份。该药物可用于防治各型痤疮,经临床验证有确切疗效,显效率为67.56%,总效率为97.66%。并具有祛脂、护肤、减轻色素沉着、预防痤疮(粉刺)的作用。本发明是在现有提取中药技术中对传统工艺进行了改进,从配方上以中药的药理功效组方克服了传统中药大复方,减少用药,节约成本等。从提取中药技术上该进了水提醇沉淀法和醇提水沉淀法,配制一种适宜水醇溶液综合提取有效成份.从制剂上改进传统酊剂、醑剂的乙醇浓度,剂型具有双重稳定性,不用添加任何防腐剂。增强药物的稳定性,提高了药效。

Description

一种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属于中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中医古代称面疮,酒刺。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痤疮是一种多因素性疾病,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内分泌因素、皮脂的作用、毛囊内微生物是痤疮发病的主要因素。据学者们统计,在青春期男性有95%,女性有85%患过不同程度的痤疮。目前中医主要以清泄肺胃、疏肝滋阴等方法,从根本上进行调理。内服剂型有丸剂、散剂、胶囊、汤剂等,外用剂型有膏药膏、洗液、霜剂等。目前虽然已经有很多治疗痤疮的中药制剂,但是普遍存在疗效慢、易复发,难以达到根治,甚至留下疤痕等缺点。
皮脂毛囊中存在的三组微生物(痤疮棒状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卵圆形糠疹芽抱菌)虽均能分解脂肪,但以痤疮棒状杆菌最为首要,只有此种菌减少时游离脂肪酸才减少。虽然痤疮棒状杆菌在皮表脂类的游离脂肪酸的产生中起主要作用,但却不是唯一的原因,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引起炎症;致使毛囊壁损伤破裂,剥脱的角化细胞、皮脂和皮脂中的游离脂肪酸以及痤疮棒状杆菌等进入真皮中,从而引起毛囊周围程度不等的深部炎症。
在西医治疗方面,西药多用激素类如乙烯雌酚、抗菌素如四环类药和维生素B族,这类治疗方法只能治表,且不宜久服,因内分泌和生理因素,愈后愈易复发。局部治疗多用霜剂涂于患处,如1996年12月18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137890A,申请号为95106278.6的名为“一种消除痤疮及其沉积色素的美容品青春霜和加工方法”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消除痤疮及其沉积色素的美容品青春霜和加工方法,它是由田竹草萃取液、维生素C、珍珠粉、甲硝唑、甘油及其它化妆品添加剂加工成膏,这类产品对痤疮及其沉积色素有一定治疗作用,但对皮肤存有一定刺激性,且膏状制剂涂抹后妨碍皮肤正常代谢。
现在也出现了许多防治痤疮皮肤病的中药,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1年4月20日公开了一项公开号为CN102018937A,申请号为201010585918.9,名称为“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及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所用原料及质量份数为:白芷、苦参、黄芩、黄柏、大黄、金银花、野菊花、芦荟、栀子、薄荷、姜黄、茯苓各50-70份,胆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天花粉、葛根、玉竹各30-50份,珍珠粉、硫磺、冰片各6份。该药物可用于治疗粉刺、痤疮、及其痊疮后留下的疤痕。它属于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成本低廉。
又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1年7月6日公开了一项公开号为CN102114216A,申请号为201010571732.8,名称为“一种外敷抗菌消炎药剂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敷抗菌消炎药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消炎药剂及其制备方法,由原料薄荷、荆芥、防风、大黄、黄柏、穿心莲、连翘、黄芩、柴花地丁、丹参、苦参、白芷、牡丹皮、芦荟、黄芪、大青叶、青蒿、龙胆草、紫草、甘草、五倍子、黄连、决明子、板蓝根、金银花、菊花、山楂、百部、艾叶、蛇床子、冰片粉、硼砂粉、蜂蜜、丙三醇、丙二醇、吐温60、OP10、蓖麻油、松节油加工制成。本产品抗菌消炎效果好,细菌不会产生抗体,避免细菌变异成超级细菌,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
上述两篇专利文献中的中药配方用药复杂,工艺简单,导致制备出来的药物有相互影响,增加毒副作用,在配方上用药太多,存在资源浪费。
1、上述专利中的中药配方上未按中医的配方原则,方从法出,以君、臣、佐、使的配伍组方。所以存在配方用药复杂,功用不明确,疗效不高等问题。
2、再有,上述专利中的中药制备方法上工艺简单,未按中药的有效成份选用提取溶液,粉碎后直接外用,所以存在有效成份提取不完全等缺陷和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中药配方用药复杂,功用不明确,疗效不高,药物有相互影响,增加毒副作用,在配方上用药太多,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组方科学,疗效高具有祛痘除螨、杀菌消炎、减轻色素着、控油护肤、修复疤痕的中药擦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解决现有制备方法工艺技术简单,使用不便等缺陷,提供一种工艺技术先进,使得剂型稳定,使用方便的制备方法,并且调配一种达到皮肤生理特点适应不同肤质患者的使用制剂。
一种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按以下重量份数组成的组分:
苦参10~15份、丹参10~15份、黄芩5~10份、雪胆5~10份、芦荟2~5份、甘草2~5份、冰片1~2份。
本发明更优的方案为:苦参10份、丹参10份、黄芩5份、雪胆5份、芦荟2份、甘草2份、冰片1份。
本发明更优的方案为:苦参15份、丹参15份、黄芩10份、雪胆10份,芦荟5份、甘草5份,冰片2份。
一种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先将苦参、丹参、黄芩、雪胆、芦荟、甘草分别粉碎成20~40目粉粒。
B、然后从粉粒中称取苦参10~15份、丹参10~15份、黄芩5~10份、雪胆5~10份、芦荟2~5份、甘草2~5份、冰片1~2份。
C、配制水醇溶液,取95%药用乙醇40~50份、软化水40~50份,配置成水醇溶液,再用硼酸调pH值在5~6,接着将步骤B中称取的药粉加入水醇溶液中进行搅拌,在常温下浸渍回流循环提取,每天提取1~2小时连续5~7天,最后静置、过滤以及灌装即得成品。
上述浸渍回流循环提取为常规的浸渍提取法和回流提取法交替循环使用,对药物进行提取,单次浸渍提取或回流提取的时间不限,保持总提取时间为每天1~2小时,连续提取5~7天。
本发明所述的软化水为:采用GB5749《生活饮用水》、含有多种矿物成分的饮用水由以下制备方法制成:将饮用水放入电热水器中进行加热到90~92℃,保持3~5分钟,即刻冷却过滤即得。该软化水去除了水中钙镁离子及大分子胶体物质,具有水分子集团小,渗透性好,有较强活性的水。
本发明治疗痤疮的药物的制备方法流程为:
选材---粉碎---配方---浸渍---搅拌---静置---过滤---灌装---成品。
本发明所述的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的使用方法为:使用时,用棉签沾药液涂擦患处或药液湿敷在痤疮皮疹(粉刺、青春痘、暗疮)处,每日2~3次,15天为一疗程。
本发明带来有益技术效果:
1、如背景技术中组方用药太多,未按中医的配方原则,以君,臣,佐,使的配伍组方.并在中药制备方法上,工艺简单,未按中药的有效成份选用提取溶液,粉碎后直接外用,所以存在有效成份提取不完全等缺陷,这样不但不能增加疗效,还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并且使用不便等问题.所以本发明有益效果是,根据中医辩病施治与辩证论治相结合的原则, 并按中医的配伍组方要求, 以君,臣,佐,使进行组方.选择苦参、丹参、黄芩、雪胆、芦荟、冰片、甘草等7味药物.经过反复实验配方,最终选择上述药物作为防治痤疮的原料药,并确定了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的配比。在用药组方上达到防治结合的优点,并且疗效超过现有技术中的配方。在本发明提供的防治痤疮的药物中,共有7味中药材,其中君药苦参,提取的苦参碱及活性物质有显著而广泛的抗菌消炎及杀灭螨虫作用,并对多种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君药丹参,抗菌消炎作用在体外抗菌试验中发现,丹参的提取物总丹参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耐药菌株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并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性杆菌有抑制作用。臣药黄芩,抗菌、抗病毒作用,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抗病毒,抑制流感病毒。抗炎,黄芩提取物有抑制急性炎症反应,抑制炎症渗出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炎性介质产生释放。抑制组胺释放减轻炎性介质扩张血管,增加血管壁通透性,白细胞的趋化作用。抗菌作用比黄连好,不产生抗药性。臣药雪胆,雪胆提取物有广谱菌消炎作用,抑制厌氧菌、毛囊虫、清热解毒、祛脂除垢,雪胆素及雪胆皂甙在体外对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猪霍乱沙门氏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及等炎症收到较好的效果.佐药芦荟,美白功效;能使面部肌肤光滑白皙,能消除皮肤的各种色斑。祛痘功效;芦荟具有很好的消炎作用,而且能够很好的消除痘印。保湿功效;芦荟凝胶有很好的保湿作用,因为芦荟的叶汁很多,而且渗透力很强,能使肌肤吸饱水分。控油;芦荟能够调理油性皮肤,因为芦荟具有一种平衡肌肤的成分,能够有效的去油。佐药冰片,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痈肿等病。使药甘草,是引经药,调和药,清热解毒,消炎抑菌作用。上述药物的组合及配方是根据中医辩病施治与辩证论治相结合的原则, 并按中医的配伍组方要求,以君,臣,佐,使进行组方,是针对引起痤疮发病的主要因素,有内分泌因素、皮脂的作用、毛囊内微生物等因素来选用以上药物,并进性科学组方,充分发挥各原料的药效,达到最好的防治痤疮效果。
2、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利用水醇法和浸渍法原理,选择亲水、亲脂性强的水醇溶液,采用浸渍法和回流法循环交替进行的方法,综合提取有效成份,克服了传统中药采用煎剂、水剂、单纯有机溶剂提取中药有效成份单一,提取成份不完全,剂型不稳定,有毒副作用,使用不方便等缺点。本发明是在现有提取中药技术中对传统工艺进行了改进,从配方上以中药的药理功效组方克服了传统中药大复方,减少用药,节约成本等。从提取中药技术上改进了水提醇沉淀法和醇提水沉淀法,配制一种适宜水醇溶液综合提取有效成份,从制剂上改进传统酊剂、醑剂的乙醇浓度,剂型具有双重稳定性,不用添加任何防腐剂,增强药物的稳定性,提高了药效。
3、本发明经四川省食品药品检测中心检测就铅、砷、汞、甲醇、细菌、粪大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球菌及皮肤刺激试验等项目进行检测,其结果符合《GB7916~87》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包括按以下重量份数组成的组分:
苦参10份、丹参10份、黄芩5份、雪胆5份、芦荟2份、甘草2份、冰片1份。
一种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先将苦参、丹参、黄芩、雪胆、芦荟、甘草分别粉碎成20目粉粒。
B、然后从粉粒中称取苦参10份、丹参10份、黄芩5份、雪胆5份、芦荟2份、甘草2份、冰片1份。
C、配制水醇溶液,取95%药用乙醇40份、软化水40份,配置成水醇溶液,再用硼酸调pH值在5,接着将步骤B中称取的药粉加入水醇溶液中进行搅拌,在常温下浸渍回流循环提取,每天提取1小时连续5天,最后静置、过滤以及灌装即得成品。
上述浸渍回流循环提取为常规的浸渍提取法和回流提取法交替循环使用,对药物进行提取,单次浸渍提取或回流提取的时间不限,保持总提取时间为每天1小时,连续提取5天。
本发明所述的软化水为:采用GB5749《生活饮用水》、含有多种矿物成分的饮用水由以下制备方法制成:将饮用水放入电热水器中进行加热到90℃,保持3分钟,即刻冷却过滤即得。该软化水去除了水中钙镁离子及大分子胶体物质,具有水分子集团小,渗透性好,有较强活性的水。
本发明治疗痤疮的药物的制备方法流程为:
选材---粉碎---配方---浸渍---搅拌---静置---过滤---灌装---成品。
本发明所述的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的使用方法为:使用时,用棉签沾药液涂擦患处或药液湿敷在痤疮皮疹(粉刺、青春痘、暗疮)处,每日2次,15天为一疗程。
实施例2
一种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包括按以下重量份数组成的组分:
苦参15份、丹参15份、黄芩10份、雪胆10份、芦荟5份、甘草5份、冰片2份。
一种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先将苦参、丹参、黄芩、雪胆、芦荟、甘草分别粉碎成40目粉粒。
B、然后从粉粒中称取苦参15份、丹参15份、黄芩10份、雪胆10份、芦荟5份、甘草5份、冰片2份。
C、配制水醇溶液,取95%药用乙醇50份、软化水50份,配置成水醇溶液,再用硼酸调pH值在6,接着将步骤B中称取的药粉加入水醇溶液中进行搅拌,在常温下浸渍回流循环提取,每天提取2小时连续7天,最后静置、过滤以及灌装即得成品。
上述浸渍回流循环提取为常规的浸渍提取法和回流提取法交替循环使用,对药物进行提取,单次浸渍提取或回流提取的时间不限,保持总提取时间为每天2小时,连续提取7天。
本发明所述的软化水为:采用GB5749《生活饮用水》、含有多种矿物成分的饮用水由以下制备方法制成:将饮用水放入电热水器中进行加热到92℃,保持5分钟,即刻冷却过滤即得。该软化水去除了水中钙镁离子及大分子胶体物质,具有水分子集团小,渗透性好,有较强活性的水。
本发明治疗痤疮的药物的制备方法流程为:
选材---粉碎---配方---浸渍---搅拌---静置---过滤---灌装---成品。
本发明所述的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的使用方法为:使用时,用棉签沾药液涂擦患处或药液湿敷在痤疮皮疹(粉刺、青春痘、暗疮)处,每日3次,15天为一疗程。
实施例3
一种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包括按以下重量份数组成的组分:
苦参12.5份、丹参12.5份、黄芩7.5份、雪胆7.5份、芦荟3.5份、甘草3.5份、冰片1.5份。
一种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先将苦参、丹参、黄芩、雪胆、芦荟、甘草分别粉碎成30目粉粒。
B、然后从粉粒中称取苦参12.5份、丹参12.5份、黄芩7.5份、雪胆7.5份、芦荟3.5份、甘草3.5份、冰片1.5份。
C、配制水醇溶液,取95%药用乙醇45份、软化水45份,配置成水醇溶液,再用硼酸调pH值在5.5,接着将步骤B中称取的药粉加入水醇溶液中进行搅拌,在常温下浸渍回流循环提取,每天提取1.5小时连续6天,最后静置、过滤以及灌装即得成品。
上述浸渍回流循环提取为常规的浸渍提取法和回流提取法交替循环使用,对药物进行提取,单次浸渍提取或回流提取的时间不限,保持总提取时间为每天1.5小时,连续提取6天。
本发明所述的软化水为:采用GB5749《生活饮用水》、含有多种矿物成分的饮用水由以下制备方法制成:将饮用水放入电热水器中进行加热到91℃,保持4分钟,即刻冷却过滤即得。该软化水去除了水中钙镁离子及大分子胶体物质,具有水分子集团小,渗透性好,有较强活性的水。
本发明治疗痤疮的药物的制备方法流程为:
选材---粉碎---配方---浸渍---搅拌---静置---过滤---灌装---成品。
本发明所述的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的使用方法为:使用时,用棉签沾药液涂擦患处或药液湿敷在痤疮皮疹(粉刺、青春痘、暗疮)处,每日2次,15天为一疗程。
实施例4
一种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包括按以下重量份数组成的组分:
苦参11份、丹参13.5份、黄芩7.5份、雪胆9份、芦荟2份、甘草4份、冰片1.5份。
一种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先将苦参、丹参、黄芩、雪胆、芦荟、甘草分别粉碎成30目粉粒。
B、然后从粉粒中称取苦参11份、丹参13.5份、黄芩7.5份、雪胆9份、芦荟2份、甘草4份、冰片1.5份。
C、配制水醇溶液,取95%药用乙醇45份、软化水50份,配置成水醇溶液,再用硼酸调pH值在5.5,接着将步骤B中称取的药粉加入水醇溶液中进行搅拌,在常温下浸渍回流循环提取,每天提取1小时连续7天,最后静置、过滤以及灌装即得成品。
上述浸渍回流循环提取为常规的浸渍提取法和回流提取法交替循环使用,对药物进行提取,单次浸渍提取或回流提取的时间不限,保持总提取时间为每天1小时,连续提取7天。
本发明所述的软化水为:采用GB5749《生活饮用水》、含有多种矿物成分的饮用水由以下制备方法制成:将饮用水放入电热水器中进行加热到91℃,保持5分钟,即刻冷却过滤即得。该软化水去除了水中钙镁离子及大分子胶体物质,具有水分子集团小,渗透性好,有较强活性的水。
本发明治疗痤疮的药物的制备方法流程为:
选材---粉碎---配方---浸渍---搅拌---静置---过滤---灌装---成品。
本发明所述的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的使用方法为:使用时,用棉签沾药液涂擦患处或药液湿敷在痤疮皮疹(粉刺、青春痘、暗疮)处,每日2次,15天为一疗程。
实施例5
在临床应用上,经四川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门诊验证,从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门诊随机治疗了86例各型痤疮,显效率为67.56%,总效率为97.66%。经临床验证有确切疗效,特别对痤疮的炎性皮损、如丘疹、浅浓疱及毛囊炎效果较好,一般用药3~4天开始见效,一周左右开始消退,对改善皮肤油腻有一定作用,并具有祛脂、护肤、减轻色素沉着、防治痤疮(粉刺)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按以下重量份数组成的组分:
苦参10~15份、丹参10~15份、黄芩5~10份、雪胆5~10份、芦荟2~5份、甘草2~5份、冰片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按以下重量份数组成的组分:
苦参10份、丹参10份、黄芩5份、雪胆5份、芦荟2份、甘草2份、冰片1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按以下重量份数组成的组分:
苦参15份、丹参15份、黄芩10份、雪胆10份、芦荟5份、甘草5份、冰片2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先将苦参、丹参、黄芩、雪胆、芦荟、甘草分别粉碎成20~40目粉粒;
B、然后从粉粒中称取苦参10~15份、丹参10~15份、黄芩5~10份、雪胆5~10份、芦荟2~5份、甘草2~5份、冰片1~2份;
C、配制水醇溶液,取95%药用乙醇40~50份、软化水40~50份,配置成水醇溶液,再用硼酸调pH值在5~6,接着将步骤B中称取的药粉加入水醇溶液中进行搅拌,在常温下浸渍回流循环提取,最后静置、过滤以及灌装即得成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化水由以下方法制得:将饮用水放入电热水器中进行加热到90~92℃,保持3~5分钟,即刻冷却过滤即得。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所述的在常温下浸渍回流循环提取为每天提取1~2小时连续5~7天。
CN2011103748152A 2011-11-23 2011-11-23 一种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3895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748152A CN102389515B (zh) 2011-11-23 2011-11-23 一种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748152A CN102389515B (zh) 2011-11-23 2011-11-23 一种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9515A true CN102389515A (zh) 2012-03-28
CN102389515B CN102389515B (zh) 2013-12-11

Family

ID=45856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748152A Active CN102389515B (zh) 2011-11-23 2011-11-23 一种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89515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6399A (zh) * 2013-09-18 2013-12-18 吴秋业 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中药面膜制剂及其制造工艺
CN104491569A (zh) * 2014-11-29 2015-04-08 全椒贡菊园茶厂 一种治疗青春痘的中药配方
CN105997629A (zh) * 2016-05-24 2016-10-12 广州南雪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祛痘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42934A (zh) * 2018-07-19 2018-09-18 北京雪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粉刺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37119A (zh) * 2018-07-19 2018-11-20 北京雪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疤痕创面的修复精华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25207A (zh) * 2018-09-21 2019-01-04 广州栋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抑菌祛痘的植物复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20075897A (ja) * 2018-11-09 2020-05-21 小林製薬株式会社 アクネ菌除去用清拭剤
CN111631993A (zh) * 2020-06-08 2020-09-08 广东芭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苦参和厚朴提取物的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化妆品
CN112190523A (zh) * 2020-12-04 2021-01-08 重庆阿里乐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祛痘功效的美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89A (zh) * 1995-06-06 1996-12-11 赵可新 治疗痤疮的外用药及其乳剂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89A (zh) * 1995-06-06 1996-12-11 赵可新 治疗痤疮的外用药及其乳剂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6399A (zh) * 2013-09-18 2013-12-18 吴秋业 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中药面膜制剂及其制造工艺
CN103446399B (zh) * 2013-09-18 2016-04-20 吴秋业 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中药面膜制剂及其制造工艺
CN104491569A (zh) * 2014-11-29 2015-04-08 全椒贡菊园茶厂 一种治疗青春痘的中药配方
CN105997629A (zh) * 2016-05-24 2016-10-12 广州南雪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祛痘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42934A (zh) * 2018-07-19 2018-09-18 北京雪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粉刺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37119A (zh) * 2018-07-19 2018-11-20 北京雪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疤痕创面的修复精华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25207A (zh) * 2018-09-21 2019-01-04 广州栋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抑菌祛痘的植物复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125207B (zh) * 2018-09-21 2021-11-16 广州栋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抑菌祛痘的植物复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20075897A (ja) * 2018-11-09 2020-05-21 小林製薬株式会社 アクネ菌除去用清拭剤
CN111631993A (zh) * 2020-06-08 2020-09-08 广东芭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苦参和厚朴提取物的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化妆品
CN111631993B (zh) * 2020-06-08 2022-04-26 广东芭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苦参和厚朴提取物的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化妆品
CN112190523A (zh) * 2020-12-04 2021-01-08 重庆阿里乐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祛痘功效的美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9515B (zh) 2013-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89515B (zh) 一种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18937B (zh) 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3571657B (zh) 一种除痘的天然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39084B (zh) 一种用于治疗脂肪肝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041111B (zh) 一种妇科会阴护理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02588B (zh) 一种美容祛痘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2725A (zh) 一种祛痘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07696B (zh) 一种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或不全性肠梗阻的中药复方灌肠制剂
CN104436131A (zh) 一种用于治疗猪痢疾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15988B (zh) 创伤凝胶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4351575A (zh) 一种用于治疗猪痢疾的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74192A (zh) 糠酸氟替卡松药物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2716380B (zh) 复方痤疮净乳膏及其生产方法
CN101879219A (zh) 一种治疗奶牛乳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91065B (zh) 一种用于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的木鳖子花椒汤
CN108542934A (zh) 一种防治粉刺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78665A (zh) 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中药复配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95471B (zh) 一种治疗痤疮、毛囊炎、脓疱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67856A (zh) 祛痘中药提取液及由其制备的面膜、面霜
CN103341044A (zh) 止痒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57135A (zh) 一种防治鸡盲肠球虫病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06538A (zh) 预防、治疗痤疮的口服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5727028A (zh) 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CN106176385A (zh) 治疗痤疮、疤痕的化妆品
CN104814914A (zh) 一种中草药祛痘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