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1403B - 鞍乘型车辆的燃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鞍乘型车辆的燃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81403B
CN102381403B CN2011102572092A CN201110257209A CN102381403B CN 102381403 B CN102381403 B CN 102381403B CN 2011102572092 A CN2011102572092 A CN 2011102572092A CN 201110257209 A CN201110257209 A CN 201110257209A CN 102381403 B CN102381403 B CN 1023814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e lid
oil cap
fixed part
flexible cord
fu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572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81403A (zh
Inventor
畠山修平
原宏和
林敬济
吉村和则
前田康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81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1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814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14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燃料装置,在将供油口设置于燃料箱的上表面等的设计形式中,因为不存在作为从燃料箱突出的刚性部件的供油管,所以不能够将供油盖的限制软线固定于供油管。因此,即使相对于这样的供油口形式的燃料箱也能够固定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在燃料箱(30)的上表面(38),设置有供油口(38a)和安装于供油口(38a)附近的箱盖(31),在该箱盖(31)的供油口(38a)的附近部分设置有软线固定部(60),设置在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50)的一端的防脱部(54)卡止于该软线固定部(60)。利用环部(51)将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50)的另一端卡止于供油盖(33)。在箱盖(31)的软线固定部(60)的附近部分设置有作为盖保持部(61)的凹部,其用于放置从供油口(38a)卸下的所述供油盖(33)。

Description

鞍乘型车辆的燃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油盖限制软线(コ一ド)部件的有利的固定结构,其利用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将装卸自由地安装于燃料箱的供油口的供油盖与供油口侧连结,使卸下供油盖时不会发生分散。
背景技术
具备限制供油管和供油盖的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其使从汽车等的供油管卸下的供油盖(给油盖)不会离开一定以上的范围(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日本)特开平11-43171号公报
如汽车的供油管向外方突出,在将限制供油盖的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配置于该供油管的情况下,因为供油管自身具有刚性,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的固定。
但是,如两轮机动车这样的鞍乘型车辆的燃料箱,在其一侧的面开口有供油口,在该供油口安装有供油盖,在这样的燃料箱的情况下,因为供油管不从燃料箱向外侧突出,所以需要固定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定鞍乘型车辆的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的最优的结构,该鞍乘型车辆具有无供油管的燃料箱。
一种用于解决以上所述课题的本发明的鞍乘型车辆的燃料装置,其包括:车体框架;支撑于该车体框架的燃料箱;装卸自由地塞住形成于该燃料箱的上表面的供油口的供油盖;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其用于将卸下的供油盖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的一端与供油盖连结,另一端与设置于供油口附近的软线固定部连结,本发明的鞍乘型车辆的燃料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有箱盖,该箱盖由弹性材料形成,并且覆盖燃料箱的至少一部分,
该箱盖具有:箱盖固定部,在俯视时,其形成于该箱盖的外缘的至少一侧,并且固定于燃料箱的外缘;
软线固定部,在俯视时,其设置于箱盖的形成有箱盖固定部的另一侧并且固定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的一端。
如第二方面所述的发明,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的箱盖侧的端部设置有防脱部,所述软线固定部具有相对于箱盖的一部分装卸自由的软线固定部用盖,利用所述软线固定部用盖和所述箱盖的一部分夹持所述防脱部。
如第三方面所述的发明,在所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盖形成有用于放置从所述供油口卸下的所述供油盖的作为盖保持部的凹部。
如第四方面所述的发明,在第三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供油盖放置于所述盖保持部的情况下,在俯视时,所述供油盖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箱盖的外侧。
如第五方面所述的发明,在第四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盖的背面形成有连接所述箱盖固定部和软线固定部的棱,在该棱的中间位置形成有作为所述盖保持部的凹部。
如第六方面所述的发明,在所述第一~五方面中任意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盖一体地形成有引导软管部件的软管导向部。
因为燃料箱的箱盖的固定部和箱盖的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的软线固定部形成于分离的位置,所以在卸下供油盖的状态下,能够使施加在软线固定部的负载向由弹性材料形成的箱盖分散,有效地使用了箱盖,能够使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的固定部的强度、刚性最适合,并且达到轻量化。
因此,能够不增加零部件数量而达到轻量化,能够提供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的固定结构。
在软线固定部设置有箱盖和另设的软线固定部用盖,通过将该软线固定部用盖卡止于箱盖侧,因为以夹持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的防脱部的方式所以提高了组装性。另外,利用另设的软线固定部用盖能够使软线固定部的强度最合适,从而将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的一端可靠地固定。
因为在箱盖形成有用于放置供油盖的作为盖保持部的凹部,所以与将供油盖的放置处设置于燃料箱的情况相比,能够不影响箱体的容量而形成,而且因为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箱盖容易成型,所以能够兼具便利性和生产性。
在供油盖位于盖保持部的情况下,供油盖的一部分位于从箱盖的外侧露出的位置。因此,能够利用盖保持部确保供油盖的稳定性支承,并且因为在供油盖的从盖保持部露出的部分,用手指可以简单地从凹部拿起供油盖,所以提高了便利性。
因为利用棱连接箱盖的燃料箱的固定部和软线固定部之间,所以即使在箱盖的软线固定部侧是自由端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两固定部之间的刚性。另外,通过在棱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用于盖保持部的凹部,因为该凹部与棱一样为提高刚性做出贡献,所以即使缩短棱的全长,同样也能够确保设置有软线固定部的自由端的刚性。
因为利用箱盖的一部分设置软管导向部,所以能够即使不设置单独的软管导向部也能够满足要求从而减少零部件数量,而且提高软管类的处理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两轮机动车的外观侧视图。
图2是表示由车体框架等构成的关键部分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两轮机动车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覆盖车座的本实施方式的两轮机动车的状态。
图5是表示沿前后方向切开燃料箱30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燃料箱30的车体框架1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燃料箱30的车体框架1的安装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燃料箱30的车体框架1的安装状态的俯视图。
图9(A)和(B)是表示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的细节。
图10是表示卸下供油盖33的状态的,从上方看的燃料箱30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从前方看的箱盖31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卸下箱盖31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卸下箱盖31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卸下箱盖31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5是表示箱盖31的右视图。
图16是表示箱盖31的后视图。
图17是表示箱盖31的仰视图。
图18是表示沿图15的线18-18的剖视图。
图19(A)和(B)是表示软线固定部部分的前后方向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软线固定部部分的左右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30燃料箱
33供油盖
38上表面
38a供油口
50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
53限制软线
54防脱部
60软线固定部
61盖保持部
62软管导向部
65夹具(箱盖固定部)
66爪(箱盖固定部)
67a~67g棱
68软线固定部用盖
69箱盖侧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构成两轮机动车用的燃料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两轮机动车的外观的左视图,图2是表示由车体框架等构成的重要部分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由车体框架等构成的重要部分的俯视图。另外,在本发明中,前后、左右、上下是以图1所表示的车辆直立状态为基准。
在这些附图中,在车体框架1的前后支承有前轮2和后轮3,在前轮2和后轮3之间配置有沿大致水平方向平躺的发动机4,并支承于车体框架1。发动机4在气缸5的上表面具备吸气孔6,利用安装在吸气孔6的节流阀阀体7供给混合气体。利用燃料软管8(参考图3)向节流阀阀体7供给燃料,并且利用管道9吸入外气。燃料软管8与后述的燃料箱连接。
10是蒸发燃料过滤器,净化从蒸发燃料软管32送出的蒸发燃料并将其返回燃料箱。
在气缸5的下面设置有排气孔11,从该排气孔11经由排气管12排出排气。排气管12通过发动机4的下方向后方延伸,并向后轮3的右侧方与配置于前后方向的消音器13连接。
后轮3利用发动机4进行链式驱动。14是链条壳体。15是后侧摆动臂,将后侧摆动臂15的前端向车体框架侧摆动自由地支承于枢轴15a,在后端部支承有后轮3的车轴。
后侧摆动臂15的后端部在后侧减振器16与车体框架1连结。在发动机4的上方配置有收纳箱17,开闭自由地覆盖收纳箱17的上面的座位18向前后方向配置得很长。座位18是双人座,前部18a是驾驶员用座位,后部18b是同乘者用座位。后部18b位于后轮3的上方。
图1的符号19是左右一对前叉,在下端部支承有前轮2,并且上部与旋转自由地支承于头管20的操纵轴19a连结,在与操纵轴19a形成为一体的操纵柄19b进行方向操纵。19c是操纵柄罩。
如图2、3所示,车体框架1包括:前端的头管20;从头管20沿斜下方向后方延伸的一个主框架21;从主框架21的后部沿斜上方向向后方延伸的后侧框架22;背侧框架23,其从向收纳箱17的底部下方延伸的主框架21的后端部沿斜上方向向后方延伸,并且与后侧框架22的中间部连结。后侧框架22和背侧框架23分别设置为左右一对,在后侧框架22和背侧框架23的连结部设置有支承后侧减振器16的上端的支承部24。主框架21、后侧框架22及背侧框架23分别由管状部件形成。
在主框架21的后端部,在后侧框架22及背侧框架23的各连结部之间焊接有枢轴板26的上端部。枢轴板26设置为左右一对,并分别向下方延长,通过设置于上下方向的中间部的枢轴孔27利用枢轴15a(图1)与后侧摆动臂15连结。
后侧框架22与支承部24附近的前半部22a呈比较陡的角度,该部分的左右之间配置有收纳箱17,并且支承于主框架21、后侧框架22及背侧框架23。收纳箱17是向上方开放的部件,是可以收容安全帽等的比较大的容量的部件。
从后侧框架22的支承部24的附近部分的后方侧是接近大致水平的后半部22b,在这里支承有燃料箱30。
在燃料箱30的前部设置有箱盖31,该箱盖31覆盖后述的燃料泵的安装部。
箱盖31使用树脂等的弹性材料形成,利用金属加工等与燃料箱30的本体部相比一般的容易成型。
燃料软管8从被箱盖31覆盖的燃料泵向前方延伸,沿后侧框架22的前半部22a配置,通过设置于蒸发燃料过滤器10的下方的主框架21的支板25(图2),燃料软管8的前端部与节流阀阀体7连接。
从燃料箱30的后端部,用于放出蒸发燃料气体的蒸发燃料软管32沿支承于后侧框架22的燃料箱30的边缘部上向前方配置,一部分与燃料软管8一起沿着后侧框架22的前半部22a,从中途开始横切收纳箱17的侧方,与蒸发燃料过滤器10连接。
车体框架1是侧视大致为V形的空间,该空间使主框架21的后部和后侧框架22的前端部的连结部成为底部,蒸发燃料过滤器10固定于该底部附近的主框架21上。
在燃料箱30的上表面装卸自由地安装有供油盖33。供油盖33利用后面详细说明的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50与箱盖31连结。因为燃料箱30的上方被座位18的后部18b覆盖,所以供油时座位18向前方转动,露出供油盖33,拆下供油盖33而进行。这时,利用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50将供油盖33与箱盖31连结而不脱落。
另外,因为收纳箱17同时开放,所以可以向其内部放入、取出物品。
其次,参考图4及图5对燃料箱30的概要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被座位覆盖的状态,并且切开座位。在座位18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前部18a和后部18b的树脂制的底板18c,当座位18关闭时,前部18a覆盖收纳箱17的上部开口,燃料箱30的上方被后部18b覆盖。这时,在底板18c和燃料箱30上表面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该间隙由缓冲橡胶等的弹性部件18d与燃料箱30的上表面抵接而形成,该弹性部件18d从设置于底板18c的下方突出,座位18利用弹性部件18d弹性支承于燃料箱30。
图5是表示向前后方向切开燃料箱30的剖视图,燃料箱30通过上半体34和下半体35上下结合并焊接周围的凸缘36而一体化,从而形成中空容器状。
燃料箱30以前方向下倾斜的方式配置,增大前部的容量。上半体34的上面成为燃料箱30的上表面38,在一部分设置有泵安装凹部37而形成分段。泵安装凹部37比周围的上表面38低一段,从形成于泵安装凹部37的开口37a将燃料泵40以向大容量的燃料箱30的前部内倒立的状态插入,燃料泵40的底部41固定于泵安装凹部37上。
底部41与基板42形成为一体,用该基板42覆盖预先焊接于开口37a的周围的支板43,设置于支板43的双头螺栓44通过设置于基板42的四角的通孔(未图示),并通过从上面拧紧螺母45,将底部41设置于泵安装凹部37上。吐出口46从在泵安装凹部37上面伸出的底部41突出。
该泵安装凹部37上装卸自由地安装有树脂制的箱盖31,用箱盖31覆盖燃料泵40的底部41。
在燃料箱30的上表面的38中,箱盖31覆盖其前左侧的大致四分之一左右的部分。
箱盖31的前部利用夹具65卡止在凸缘36。因为燃料箱30的前端部与收纳箱17的背面接近,所以夹具65接近收纳箱17背面的上下方向中间部,而且因为夹具65从收纳箱17的背面潜入收纳箱17的朝后方突出的部分的下方,被收纳箱17的背面覆盖,所以如果不卸下收纳箱17,就不能卸下夹具65。
在后端部上设置有软线固定部60,该后端部是利用箱盖31的夹具65的卡止部的相反侧,该软线固定部60与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50连结。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50的限制软线部53的一端部与嵌合于供油盖33的外周部的环部51连结,另一端部与软线固定部60连结。
在箱盖31的后方的上表面38设置有供油口38a(参考图10),在供油口38a装卸自由地安装有供油盖33。在供油盖33的上表面直径方向,向上方突出地设置有旋钮33b,通过捏住该旋钮33b旋转,能够使供油盖33旋转装卸。
其次,参考图6~8对燃料箱30安装于车体框架1的安装状态的细节进行说明。图6是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侧视图,图8是俯视图。在这些图中,燃料箱30将凸缘36承载于后半部22b上,并利用螺栓29固定四角。22c是焊接安装前侧的螺栓29的螺母的支板,其焊接于从前半部22a向后半部22b变化的弯曲部附近。
22d是用于安装后侧的螺栓29而从后半部22b向上方突出的螺母。
在箱盖31的后端部右角部设置有软线固定部60。设置该软线固定部60的位置是箱盖31的后端部,是相对于前端部和左侧端部分别相反的后端部的右角部,该前端部是箱盖31的相对于燃料箱30的固定部。另外,该后端部是相对于固定燃料箱30的前端部和左侧端部的自由端。
在箱盖31的后端部的软线固定部60的左侧,在软线固定部60及供油盖33的附近设置有盖保持部61。
为了使供油盖33的与环部51一体形成的凸台33a嵌合,盖保持部61向上方开放,盖保持部61是具有与环部51的外径相同或稍大的内径的大致为圆形的凹部,并且在底部一体地形成有用于嵌合旋钮部33b的、比周围深的凹部61a。
另外,收容环部51的凹部在箱盖31的后端部形成有切除圆形的一部分的形状的缺口部61b,凹部利用缺口部61b向后方开放。
软管导向部62从箱盖31的前部左角一体地向前方突出,覆盖燃料软管8的端部。因此,因为利用箱盖31的一部分设置软管导向部62,所以即使不另外设置软管导向部也可以满足要求并且能够减少零部件数量,而且提高软管类的处理性。
在上表面38的前部供油盖33的左右设置有一对圆形的安装座38b,弹性部件18d落座于安装座38b。通过使弹性部件18d落座,座位的底板18c浮起,通过与箱盖31的非接触,以箱盖31不承载座位18的负载的方式防止箱盖31的变形。
在供油盖33的后方装卸自由地安装有覆盖蒸发燃料软管32的取出口的软管盖38c。
蒸发燃料软管32通过从后方在左侧部分穿过凸缘36上而向前方延伸,在箱盖31的边缘部通过与后侧框架22上重合的部分的上面,由一体地设置于箱盖31的左侧边缘部的夹具65固定。符号64是检查用窗口。
燃料箱30以架设于左右的后半部22b之间的状态被支承,其底部兼作后挡泥板。形成后轮3的上方的下半体35的中央部,形成向上方凹陷的凹部35a,避开后轮3。
图9是表示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50的细节,A是表示俯视图,B是表示侧剖视图(沿A的线9-9的剖面)。
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50是具有环部51、限制软线53、防脱部54的树脂制的部件,该环部51外嵌于凸台33a,该限制软线53的一端安装于从环部51的外周部突出的安装部52,该防脱部54设置于该限制软线53的另一端,环部51和限制软线53可以是一体设置也可以是分别设置。另外,限制软线53是可以自由弯曲程度的柔软的部件。
环部51的内径稍大于凸台33a的外径,在上下开口的边缘部沿周向间隔规定间隔一体地设置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爪部55及56。当在凸台33a外嵌环部51时,上侧的爪部55抵接于凸台33a的外周上端边缘部上,下侧的爪部56支承凸台33a的底部的外周边缘部,分别使环部51不离开凸台33a,并且使供油盖33可以相对于环部51自由地转动。
如图9的B所示,供油盖33具备进入供油口38a内的小径的固定部33c,供油盖33的底部在形成于燃料箱30的上表面38的供油口38a周围的环状突起38d上滑动接触,下侧的爪部56位于突起38d的外侧。
图10是表示取下供油盖33的状态的,从上方看的燃料箱30的立体图,将从供油口38a取下的供油盖33翻转向箱盖31的上面移动,放置于盖保持部61内。这时,限制软线53由于柔软,容易地从安装于供油口38a的状态进行大致90°左右弯曲,并且因为软线固定部60装卸自由地卡止防脱部54,所以能够容易地翻转。
在此,如果筒部33c朝上使凸台33a进入盖保持部61内,则凸台33a嵌合并保持在作为盖保持部61的凹部内,并且凸台33a的一部分从缺口部61b伸出,从箱盖31露出。因此,利用盖保持部61确保供油盖33的稳定性支承,并且因为在供油盖33的从盖保持部61露出的部分,用手指可以简单地从凹部拿起供油盖33,所以提高了便利性。
图11是表示从前方看的箱盖31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箱盖31通过一体地形成于前部的夹具65与凸缘36的卡合而固定,这里形成燃料箱30的箱盖31的前端部侧的固定部。
另外,箱盖31的左侧部通过将形成于突出部66的爪66a从上方压入形成于支板22e的卡止孔22f(图13)而卡合固定,该突出部66承载于前半部22a上,该支板22e设置于后侧框架22的后半部22b。利用爪66a卡止的部分成为箱盖31的左端部的箱盖固定部。
其次,参考图12~14对卸下燃料箱30的箱盖31的状态进行说明。图12是卸下箱盖31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3是卸下箱盖31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4是卸下箱盖31的状态的主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当取下箱盖31时,燃料泵40的底部41从泵安装凹部37内露出。底部41的上表面和包围泵安装凹部37的燃料箱30的上表面38大致为一个面(图12)。由此从上方很难向底部41和吐出口46及燃料软管8的连接部施加力。
另外,在左侧的后半部22b上,支板22e向外侧方突出,并在支板22e设置有卡止孔22f。
其次,参考图15~20对箱盖31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5是箱盖31的右视图,图16是后视图,图17是仰视图,图18是沿图15的线18-18的剖视图,图19是软管固定部60部分的前后方向的剖视图,图20是软管固定部60部分的左右方向的剖视图。
在这些图中,在箱盖31的背面一体地形成有多个棱67a~67g。其中,形成有将作为箱盖固定部的、设置爪66a的突出部66与软线固定部60进行连接的棱67a,在该棱67a的中间位置形成有作为盖保持部61的凹部。
由此,因为在作为箱盖31的相对于燃料箱30的固定部的爪66a和软线固定部60之间利用棱67a连接,所以即使箱盖31的软管固定部60侧作为自由端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两固定部之间的刚性。另外,通过在棱67a的中间位置设置用于盖保持部61的凹部,因为该凹部与棱一样为提高刚性做贡献,所以即使缩短棱的全长,同样地,也能够确保设置软线固定部的自由端的刚性。另外,盖保持部61形成在凹部31b中,该凹部31b形成于箱盖31的后部。
棱67b形成在盖保持部61和突出部66之间,提高盖保持部61和突出部66的刚性。
棱67c~67e分别形成在突出部66的弯曲的拐角部,提高突出部66的刚性,并且棱67d形成于爪66a附近,提高设置有爪66a的突出部66的刚性。
棱67f形成在盖保持部61和突出部66之间,提高盖保持部61和突出部66的刚性。
棱67f形成在从软线固定部60与棱67a垂直的方向,加强软线固定部60。
棱67g是多个在夹具65背面倾斜而平行的部件,并且一部分形成格子状,对被施加大的力的夹具65进行加强。
如图19所示,软线固定部60上下分割,作为上部的软线固定部用盖68,其与箱盖31另设而形成的剖面成为向下开放的大致コ形,在该侧部前端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爪68a。通过考虑软线固定部用盖68的壁厚和材质等,能够使防脱部54的软线固定部60的支撑强度最适合。
如图20所示,作为下部是箱盖31侧的部分的箱盖侧基部69,在设置于箱盖31的后部右角部的凹部31c内与箱盖31一体形成,在凹部31c的与箱盖侧基部69相邻的部分贯通地形成有卡止孔69a。
在软线固定部用盖68盖上箱盖侧基部69,通过将爪68a插入卡止孔69a,软线固定部用盖68卡止于凹部31c,同时覆盖箱盖侧基部69的上面,软线固定部用盖68和箱盖侧基部69形成为成为一体的软线固定部60。在软线固定部60的一侧面开口有限制软线部53的通孔60a(图16)。
在软线固定部用盖68和箱盖侧基部69的组合部形成有圆孔状的空间68b、69b。另外在分别与空间68b、69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棱68c、69c。软线固定部60的一侧利用通孔60a(图12a)开放,形成有当一体化时形成该通孔60a的半圆状的缺口部68d、69d。
防脱部54与该空间68b、69b嵌合,并且形成比通孔60a大径的圆柱状,在该轴向中间部的与棱68c、69c嵌合的外周形成有环状槽54a。
因此,防脱部54插入箱盖侧基部69的空间69b,棱69c与环状槽54a嵌合,接着盖上软线固定部用盖68,当以棱68c与环状槽54a嵌合的状态将爪68a插入卡止孔69a进行卡合时,软线固定部用盖68和箱盖侧基部69卡合为一体,并且防脱部54利用软线固定部用盖68和箱盖侧基部69旋转自由地收容在空间内,并且限制软线53从通孔60a向外部延伸。
这时,防脱部54的直径大于通孔60a的直径,而且通过将棱68c、69c嵌合于环状槽54a,使防脱部54不能被拔出而固定。
由此,在软线固定部60设置有箱盖31和另设的软线固定部用盖68,通过将该软线固定部用盖68卡止于箱盖侧的凹部31c,因为以夹持防脱部54的方式所以提高了组装性。另外,因为通过另设的软线固定部用盖68能够使软线固定部的强度最合适,所以将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50的一端可靠地固定在箱盖31的自由端。
另外,因为作为燃料箱30的箱盖31的固定部的夹具65和爪66a设置于前端部和左侧端部的设计,箱盖31的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50的软线固定部60设置于与其相反的箱盖31的后端部右角部,所以能够使燃料箱30的箱盖31的固定部和箱盖31的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50的软线固定部60形成于分离的位置。因此,因为在取下供油盖33的状态下,能够使施加在软线固定部60的负载向由弹性材料形成的箱盖31分散,所以有效地使用了箱盖31,能够使供油盖限制部件50的软线固定部60的强度、刚性最适合,并且轻量化。因此,能够不增加零部件数量而达到轻量化,能够提供有效的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50的固定结构。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可以是发明原理内的多种变形和应用。例如,适用于本发明的对象也可以是具有在燃料箱的表面直接开口有供油口的燃料箱的鞍乘型车辆。

Claims (5)

1.一种鞍乘型车辆的燃料装置,该鞍乘型车辆具有:车体框架(1);支撑于该车体框架的燃料箱(30);装卸自由地塞住形成于该燃料箱的上表面的供油口(38a)的供油盖(33);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50),其用于将卸下的供油盖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50)的一端与供油盖连结,另一端与设置于供油口附近的软线固定部连结;
该鞍乘型车辆的燃料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有箱盖(31),其由弹性材料形成,并且覆盖燃料箱的至少一部分,
该箱盖(31)具有:
箱盖固定部(65、66a),在俯视时,其形成于该箱盖(31)的外缘的至少一侧,并且固定于燃料箱(30)的外缘(36);
软线固定部(60),在俯视时,其设置于箱盖(31)的形成有箱盖固定部(65、66a)的另一侧,并且固定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50)的一端;
在所述供油盖限制软线部件(50)的箱盖(31)侧的端部设置有防脱部(54),
所述软线固定部(60)具有相对于箱盖的一部分(69)装卸自由的软线固定部用盖(68),
利用该软线固定部用盖(68)和所述箱盖的一部分(69)夹持所述防脱部(5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盖(31)形成有用于放置从所述供油口(38a)卸下的所述供油盖(33)的作为盖保持部(61)的凹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供油盖(33)放置于所述盖保持部(61)的情况下,在俯视时,所述供油盖(33)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箱盖(31)的外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盖(31)的背面形成有连接所述箱盖固定部(65、66a)和软线固定部(60)的棱(67a),在该棱(67a)的中间位置形成有作为所述盖保持部(61)的凹部。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盖(31)一体地形成有软管部件(32)的导向部(62)。
CN2011102572092A 2010-09-03 2011-09-01 鞍乘型车辆的燃料装置 Active CN1023814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98285A JP2012056332A (ja) 2010-09-03 2010-09-03 鞍乗り型車両の燃料装置
JP2010-198285 2010-09-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1403A CN102381403A (zh) 2012-03-21
CN102381403B true CN102381403B (zh) 2013-11-20

Family

ID=45821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572092A Active CN102381403B (zh) 2010-09-03 2011-09-01 鞍乘型车辆的燃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056332A (zh)
CN (1) CN1023814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16960B2 (en) * 2013-06-28 2017-04-11 Honda Motor Co., Ltd. Harness routing structure for saddled vehicle
JP2018030441A (ja) * 2016-08-24 2018-03-01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燃料タンク取付構造
BR112021000107A2 (pt) * 2018-07-31 2021-03-30 Honda Motor Co., Ltd. Veículo do tipo scooter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54508A (ja) * 2007-04-02 2008-10-23 Akira Tsuda 給油キャップの締め忘れ防止器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87537B2 (ja) * 1991-06-07 1999-04-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給油室
US7281640B2 (en) * 2003-09-29 2007-10-16 Toyoda Gosei Co., Ltd. Cap device
KR100899238B1 (ko) * 2007-08-27 2009-05-26 지엠대우오토앤테크놀로지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연료 캡 고정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54508A (ja) * 2007-04-02 2008-10-23 Akira Tsuda 給油キャップの締め忘れ防止器具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4-362483A 1992.12.1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56332A (ja) 2012-03-22
CN102381403A (zh) 2012-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16239B1 (en) Motorcycle
US6401750B2 (en) Fuel tank unit of motorcycle
US10570858B2 (en) Canister disposing structure of saddle riding vehicle
US7624829B2 (en) Saddle ridden vehicle fuel tank structure
US20070216151A1 (en) Mounting Strucuture for Fuel Pump of Vehicle Engine and Vehicle Installing the Same
EP2141067A1 (en) Motorcycle
CN102381403B (zh) 鞍乘型车辆的燃料装置
US8794687B2 (en) Saddle type vehicle having an accommodation box
CN1504377A (zh) 在摩托车上布置燃料系统的结构
CN103261654B (zh) 燃料供给装置
US7997622B2 (en) Saddle-ride type four-wheeled vehicle
US7975795B2 (en)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radiator reservoir tank of motorcycle
CN1504381A (zh) 摩托车
JP2009091958A (ja) 燃料ポンプの取付構造
EP2436642B1 (en) Fuel-feeding funnel
JP2014061852A (ja) 鞍乗型車両
EP2457814A2 (en) Motorcycle
EP1442972B1 (en) Fuel supply unit support structure for vehicles
CN101818706B (zh) 空气滤清器箱构造
CN111433115B (zh) 跨骑型车辆
EP2722229A2 (en) Turn indicator lamp and a saddle-straddling type motor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JP6300276B2 (ja) 燃料ポンプユニットのシール構造
CN112512909B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CN112512910B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JP2016160918A (ja) 燃料タン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