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4699A - 除湿加温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衣物干燥机 - Google Patents

除湿加温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衣物干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74699A
CN102374699A CN2011102251424A CN201110225142A CN102374699A CN 102374699 A CN102374699 A CN 102374699A CN 2011102251424 A CN2011102251424 A CN 2011102251424A CN 201110225142 A CN201110225142 A CN 201110225142A CN 102374699 A CN102374699 A CN 1023746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mentioned
compressor
survey portion
rotating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251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74699B (zh
Inventor
谷口光德
藤原宣彦
中井厚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7721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03481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7721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03481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772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03481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046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143427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74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46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746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46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6Heat pump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3/00Parameters monitored or detected for the control of domestic laundry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3/50Parameters monitored or detected for the control of domestic laundry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related to heat pumps, e.g. pressure or flow rat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3/00Parameters monitored or detected for the control of domestic laundry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3/58Parameters monitored or detected for the control of domestic laundry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related to condensation, e.g. condensate water level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5/00Systems or parameters controlled or affected by the control systems of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5/26Heat pump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4Condensing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32Control of operations performed in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34Control of operations performed in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r target of the control
    • D06F58/50Responding to irregular working conditions, e.g. malfunctioning of blow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 Control Of Washing Machine And Dryer (AREA)

Abstract

一种除湿加温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衣物干燥机,该除湿加温装置具备:热泵装置,其利用使制冷剂进行循环的配管将压缩机、散热器、节流部以及吸热器进行连接来构成;第一温度测量部;第二温度测量部;以及风路,其使热泵装置的空气从吸热器侧的空气吹入口吹入,并从散热器侧的空气吹出口吹出。还具备接水盘,该接水盘接收风路内的空气在吸热器中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产生的结露水,将第一温度测量部设置于接水盘的溢水线的下侧。

Description

除湿加温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衣物干燥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了热泵装置的除湿加温装置和使用了该除湿加温装置的衣物干燥机。
背景技术
以往,这种除湿加温装置通常是如日本特开平7-178289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近年来,基于节约能源的观点,使用除湿加温装置以代替用于衣物干燥机的加热器。除湿加温装置使用热泵装置。
下面,对以往的除湿加温装置进行说明。图17是从上方观察以往的除湿加温装置的图,图18是以往的除湿加温装置的侧视图,图19是图17的19-19截面图。
如图19所示,除湿加温装置51的机壳52中具热泵装置57,该热泵装置57具备压缩机53、散热器54、吸热器55以及节流部56。用于测量从压缩机53喷出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测量部59设置于连接压缩机53和散热器54的配管58。吸热器55的下方设置有接收在吸热器55中结露的结露水的接水盘60。如图18所示,接水盘60中积存的结露水从排水口61被排出。检测结露水的水位传感器62如图18所示那样设置在接水盘60的壁面上。
使用图19来说明制冷剂的流动。在热泵装置57的动作中,利用压缩机53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配管58进入散热器54,与由送风机(未图示)送出的空气进行热交换。通过热交换,空气被加温,制冷剂被冷却而发生液化,成为高压的制冷剂。被液化的制冷剂进入节流部56并通过减压而成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进入吸热器55。此时,制冷剂通过吸热器55与由送风机送出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另一方面,空气被冷却除湿。制冷剂被加热后变为蒸汽制冷剂,并返回到压缩机53。
在制冷剂喷出温度超过使压缩机53内的润滑油发生劣化时的温度的情况下,压缩机53无法进行正常的动作。因而,当制冷剂喷出温度超过规定温度时,需要使压缩机53停止运转。
另外,在吸热器55中,当空气被冷却除湿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结露,产生结露水。结露水滴入设置于吸热器55的下方的接水盘60。滴入接水盘60的结露水从排水口61被排出到除湿加温装置51外。在排水口61处积有异物的情况下,会发生排水异常,结露水会积存在接水盘60内。其结果,接水盘60的水位上升。接水盘60中设置有水位传感器62。利用水位传感器62来检测结露水的水位,来判断排水异常。由此,例如能够防止结露水从接水盘60溢出。
另一方面,对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利用送风机将空气从空气口63送到除湿加温装置51。首先,空气在吸热器55中被冷却。在吸热器55的温度小于等于空气的饱和温度的情况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吸热器55的表面结露。由此,空气被除湿。之后,空气在散热器54中与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加热后的空气变为高温低湿的空气,并通过排气口64从除湿加温装置51被排出。
在以往的除湿加温装置中,设置有水位传感器62以检测接水盘60中的结露水。因而,需要具备用于设置水位传感器62的空间。因此,装置变得大型化且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利用简单的结构来检测结露水的水位。
本发明的除湿加温装置具备:热泵装置,其具有压缩机、散热器、节流部以及吸热器;第一温度测量部,其设置于连接上述压缩机和上述散热器的配管;第二温度测量部,其设置在上述散热器内;以及接水盘,其接收上述吸热器中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产生的结露水,其中,上述第一温度测量部设置于从上述接水盘溢出结露水的边界位置的下侧。并且,在本发明的除湿加温装置中,连接压缩机和散热器的配管的一部分延伸至接水盘内部。并且,在本发明的除湿加温装置中,在配管的延伸至接水盘内部的部位设置有第一温度测量部。由此,第一温度测量部对热泵装置中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测量,并且在接水盘中积存有结露水的情况下,还测量结露水的温度。能够根据第一温度测量部和第二温度测量部所测量出的温度来检测接水盘的水位。
本发明的衣物干燥机搭载上述除湿加温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具备除湿加温装置的衣物干燥机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17是从上方观察以往的除湿加温装置的图。
图18是以往的除湿加温装置的侧视图。
图19是以往的除湿加温装置的图17中的19-19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截面的图,图2是除湿加温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从上方观察除湿加温装置的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机壳1中设置有热泵装置7,该热泵装置7包括压缩机2、散热器3、节流部4、吸热器5以及连接这些部件并使制冷剂在内部循环的配管6。通过逆变器(inverter)等能够改变压缩机2的转速。
作为配管6的一部分的、连接压缩机2和散热器3的配管6A中设置有第一温度测量部8。第一温度测量部8测量从压缩机2喷出的制冷剂的温度。利用第一温度测量部8测量出的制冷剂的温度被输入到控制压缩机2的动作的控制装置9。第一温度测量部8由热敏电阻等构成。
为了接收在吸热器5中产生的结露水,在吸热器5的下方设置有接水盘10。接水盘10中积存的结露水从排水口11被排出。连接压缩机2和散热器3的配管6A的一部分延伸至接水盘10的内部。第一温度测量部8设置于配管6A的延伸至接水盘10内部的部位。第一温度测量部8既可以位于接水盘10内部的底部,也可以位于侧面部。
以如下方式安装第一温度测量部8:在配管6A中,使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一部分或全部位于沿重力方向上比从接水盘10溢出结露水的边界位置、即溢水线W靠下的位置。
接着,使用图2来说明热泵装置7的基本动作。首先,制冷剂被压缩机2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状态。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经过配管6A的安装有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部位而进入散热器3。在散热器3中,由送风机(未图示)送出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通过进行热交换,空气被加温,另一方面,制冷剂被冷却并液化。被液化的高压制冷剂被节流部4减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并进入吸热器5。在吸热器5中,由送风机送出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通过进行热交换,空气被冷却除湿。另一方面,制冷剂被加热而变为蒸汽制冷剂。之后,蒸汽制冷剂返回到压缩机2。
当压缩机2的制冷剂喷出温度超过规定温度时,压缩机2中的润滑油会急剧劣化。通过第一温度测量部8来测量从压缩机2喷出的制冷剂的温度,当制冷剂喷出温度超过规定温度时,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停止动作。这样,防止润滑油的劣化。
在热泵循环中,从压缩机2喷出的制冷剂的喷出温度高于冷凝温度。通过第一温度测量部8测量制冷剂喷出温度(例如80℃~100℃)。制冷剂喷出温度为与压缩机2的转速连动的温度,因此控制压缩机2的动作,以使制冷剂喷出温度处于规定的范围内。在压缩机2的转速保持固定的情况下,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的变动、即制冷剂喷出温度的变动为±1度左右。即,温度的变动幅度小。
接着,对利用除湿加温装置进行除湿加温的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在图1中,通过送风机(未图示)将空气从设置于机壳1的空气吹入口14送入除湿加温装置。之后,空气进入吸热器5而被冷却。当吸热器5中的空气的温度小于等于饱和温度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吸热器5的表面结露。由此,空气被除湿。之后,除湿后的空气被散热器3加热后变为高温低湿的空气,并从空气吹出口15吹出。在除湿加温装置中,以使空气这样进行移动的方式形成风路13。
在吸热器5中产生的结露水落入接水盘10。接水盘10中积存的结露水从排水口11排出到机壳1外。在此,由送风机送出的空气中含有衣物的细纤维即软麻布等、其它细小的异物。软麻布等与结露水一同流下,并积存在接水盘10中。
有时用于排出积存在接水盘10中的结露水的排水口11被软麻布等堵塞。在这种情况下,结露水无法从排水口11排出而积存在接水盘10中。在吸热机5中进一步产生结露水的情况下,接水盘10中的结露水的水位会上升。在结露水超过从接水盘10溢出水的边界位置的情况下,结露水从接水盘10溢出。即,由于排水口11的排水异常而发生结露水的水位异常,最终导致结露水从接水盘10溢出。在图1中,从接水盘10溢出水的边界位置被表示为溢水线W。此外,溢水线W是水溢出的边界位置,在接水盘10中,例如既可以显示为线,或者也可以不进行实际的显示。
以如下方式安装第一温度测量部8:在配管6A中,使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一部分或全部位于沿重力方向上比从接水盘10溢出结露水的边界位置、即溢水线W靠下的位置。
第二温度测量部12设置于散热器3中,并测量制冷剂的冷凝温度。由第二温度测量部12测量出的制冷剂的温度被输入到控制装置9。
风路13被设置成:热泵装置7的空气从吸热器侧的空气吹入口14吹入,从散热器3侧的空气吹出口15吹出。由于风路13中的空气与吸热器5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产生结露水。
在此,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具备:热泵装置7,其通过用于使制冷剂进行循环的配管6将压缩机2、散热器3、节流部4以及吸热器5进行连接来构成;第一温度测量部8,其设置于配管6的一部分、即配管6A中;第二温度测量部12,其设置于散热器3内;风路13以及接水盘10,其中,第一温度测量部8设置在从接水盘10溢出水的边界位置(溢水线W)的下侧。
由此,在接水盘10中的结露水的水位上升的情况下,第一温度测量部8与结露水接触。也就是说,第一温度测量部8在结露水超过溢水线W之前就接触到结露水。通常情况下,从压缩机2喷出的制冷剂的温度例如是80℃~100℃。即,通常情况下,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为80℃~100℃。另一方面,在因排水异常导致结露水的水位上升而第一温度测量部8与结露水接触的情况下,第一温度测量部8被冷却。即,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下降。因而,第一温度测量部8被结露水冷却,能够通过测量该冷却导致的第一温度测量部的测量温度的变化,来检测结露水的水位异常。由此,能够检测接水盘10的排水异常。
第一温度测量部8具有测量热泵循环中的制冷剂的喷出温度的功能和检测结露水的排水异常的功能这两种功能。由此,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在接水盘10内另外设置水位传感器。能够实现装置的简单化、小型化。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其它例A1。在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小于等于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停止运转。
图4示出了第一温度测量部8和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的变化。
区间1表示压缩机2开始运转后的起动过程。通过压缩机2的转速的上升,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和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一同上升。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进行旋转,直到经过规定时间为止,或达到规定温度为止。通过使压缩机2进行旋转,使制冷剂的温度上升。
在区间2中,控制装置9控制压缩机2的转速,以使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处于所设定的第一规定范围(例如80℃~100℃)内。第一规定范围由使制冷剂处于合适温度的温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来确定。在压缩机2的运转过程中,当发生结露水的排水异常时,结露水积存在接水盘10内而水位会逐渐上升。
区间3是由于发生结露水的排水异常而导致接水盘10内的水位上升至W2的情况。由此,第一温度测量部8与接水盘10的结露水接触。由于被结露水冷却而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急速下降。在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小于等于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的情况下,检测为排水异常。这样,当检测到排水异常时,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停止旋转。
通过使压缩机2停止运转来减少进一步产生结露水。结露水的水位从第一温度测量部8与结露水接触时的水位即W1起开始上升,在直到压缩机2停止运转为止所上升的水位即W2的状态下停止上升。其结果,能够防止因结露水溢出所导致的溢水。
接着,使用图5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另一例A2。在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小于等于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的转速降低并将该降低后的状态维持规定时间,在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再次小于等于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停止运转。
与例A1的不同点在于,控制装置9在使压缩机2停止运转之前降低压缩机2的转速。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5所示,在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小于等于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的转速从r1降低至r2并维持规定时间。
之后,当经过规定时间T1后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仍小于等于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时,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停止旋转。
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有时因热泵循环的变动而出现温度暂时下降的情况。但是,在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经过规定时间后仍小于等于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的情况下,判断为第一温度测量部8接触到结露水。在这种情况下,判断为接水盘10内的水位异常。
通过使压缩机2停止运转来停止进一步产生结露水。由此,接水盘10内的水位从第一温度测量部8与结露水接触时的水位即W1起开始上升,在直到压缩机2停止运转为止所上升的水位即W2处停止上升。其结果,能够防止结露水的溢出所导致的溢水。因而,不需要在接水盘10内另外设置水位传感器就能检测排水异常。
此外,能够根据制冷剂的特性、接水盘10的大小等来适当确定压缩机2的转速r1、r2。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另一例B1进行说明。与例A1、例A2的不同之处在于,追加了以下条件:使用第二温度测量部12来判断热泵循环是否正常地动作。
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例B1中,在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处于规定范围内且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小于等于第一规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停止旋转。
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下降的原因大致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因压缩机2的转速的变化等引起的热泵循环的变动。由于压缩机2的转速发生变化,热泵循环发生变动,从而制冷剂的温度下降。第二个原因、即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因排水异常导致第一温度测量部8与结露水接触。
因此,为了区分使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下降的原因,使用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当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处于规定范围内、即是正常动作时,判断为热泵循环没有发生变动。因热泵循环的变动引起的温度下降的情况是由于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也随着第一温度测量部8而下降。因而,通过使用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能够辨别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下降的原因是否为因结露水的温度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处于规定范围内(例如60℃~70℃)且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小于等于第一规定温度(例如80℃)时,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停止旋转。作为例子,将第一规定温度设定为第一规定范围的下限值。由于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下降、且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处于规定范围内,因此视为第一温度测量部8与结露水接触,从而能够判断为发生了排水异常。
由此,能够提前高精度地检测排水异常。而且,能够通过使压缩机2停止运转来防止从接水盘10溢出水。
此外,将第一规定温度设为第一规定范围的下限值,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第一规定温度设为第二规定范围的上限值、第二规定范围的下限值、或第二规定范围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间的值。这是因为只要适当确定用于判断为排水异常的阈值即可。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另一例B2进行说明。与例B1的不同之处在于,进行以下控制:在使压缩机2停止运转之前降低压缩机2的转速。
如图7所示,在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处于规定范围内、且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低于第一规定温度时,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的转速降低并将该降低后的状态维持规定时间。之后,在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小于等于第一规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停止运转。
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处于规定范围内(例如60℃~70℃)且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小于等于第一规定温度(例如80℃)时,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的转速从r1降低至r2并维持规定时间T1(例如10分钟)。
此外,在图7中,将第一规定温度设为第一规定范围的下限值。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第一规定温度设为第二规定范围的上限值、第二规定范围的下限值、或第二规定范围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间的值。这是因为只要适当确定用于判断为排水异常的阈值即可。
在接水盘10的排水口11因软麻布等的堆积而变窄的状态下,结露水的排水量减少。当生成排水量以上的结露水时,水位上升。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的转速降低来降低除湿能力。由此,结露水的产生量减少,因此从水位W2向水位W3的上升量减少。由于结露水没有从接水盘10溢出,因此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继续运转。
之后,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的转速从r1降低至r2并维持规定时间T1。如果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没有再次上升至第一规定温度,则判断为彻底发生了排水异常,并使压缩机2停止运转。由此,通过使用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处于规定范围内的情形,可靠地防止因接触结露水而导致的溢水。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另一例B3进行说明。与例B2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停止压缩机2之前使压缩机2的转速降低,进而变更用于判断是否溢水的基准值。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例B3中,在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处于规定范围内、且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小于等于第一规定温度时,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的转速降低并将该降低后的状态维持规定时间,并且变更用于控制压缩机2的运转的基准值,然后,当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小于等于第三规定温度时,使压缩机2停止运转。
如图8所示,当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处于规定范围内(例如60℃~70℃)且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小于等于第一规定温度(例如80℃)时,使压缩机2的转速从r1降低至r2并维持规定时间T1(例如10分钟)。
在图8中,将第一规定温度设为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规定范围的下限值。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第一规定温度设为第二规定范围的上限值、第二规定范围的下限值、或第二规定范围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间的值。这是因为只要设定与结露水接触到第一温度测量部8时的温度相对应的值即可。
之后,控制装置9将用于控制压缩机2的运转的规定温度从第一规定温度变更为第三规定温度基准值,即,变更基准值。然后,在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小于等于第三规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9停止压缩机2的运转。
即,如果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没有上升至变更后的基准值,则停止压缩机2的运转。制冷剂喷出温度与压缩机2的转速的降低相应地下降。第一规定温度和第三规定温度是用于判断制冷剂喷出温度的上升的基准值。控制装置9根据压缩机2的转速来变更用于判断制冷剂的喷出温度的上升的基准值,即,将该基准值从第一规定温度变更为比第一规定温度低的第三规定温度。由此,在虽然没有达到第一规定温度但结露水的排水异常已恢复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压缩机2继续进行运转。由此,并不是使压缩机2立刻停止,而是暂时降低运转速度。由此,变得易于使压缩机2继续运转,从而使动作稳定。而且,通过变更基准值,更为高精度地检测从接水盘10溢出水。能够进一步提高对结露水的排水异常进行检测的精度。
实施方式2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另一例C1进行说明。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在判断是否从接水盘10溢出结露水时利用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温度变化率。
能够通过与压缩机2的转速相应地变更阈值来高精度地控制压缩机2的运转。由此防止溢水。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例子中,在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上升的过程中,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温度变化率小于等于规定的温度变化率的情况下,停止压缩机2的旋转。
用图来说明该例子。图9是接水盘10内的结露水未与第一温度测量部8接触时的时间图。图10是表示在开始运转时的起动过程中结露水与第一温度测量部8接触时的温度的图。第一温度变化率是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在每单位时间的温度上升量。
第二温度变化率是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在每单位时间的上升量。在开始运转时,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随着压缩机2的旋转而上升,第一温度变化率表示固定的值。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随着压缩机2的旋转而上升,第二温度变化率也表示固定的值。
在接水盘10内的水位上升至W1的点P处,第一温度测量部8与接水盘10中积存的结露水接触。此时,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稳定地上升,与此相对,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变得小于规定的上升率。当第一温度测量部8与积存在接水盘中的结露水接触时,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温度变得小于第一温度变化率。
根据该温度的上升率的变化来检测排水异常。控制装置9在检测到排水异常起经过规定时间T1之后,使压缩机2停止运转。结露水的水位从第一温度测量部8与结露水接触时的水位即W1起开始上升,在直到压缩机2停止运转为止所上升的水位即W2的状态下停止上升。由此,能够防止结露水的溢出。
即,如果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稳定地上升,则能够判断为是由排水异常导致的。能够提前高精度地检测排水异常。而且,通过停止压缩机2的运转来防止溢水。
图11是表示压缩机2的转速比图10的情况低时的温度的变化的图。当在接水盘10内的水位上升至W1的点P处第一温度测量部8与结露水接触时,温度停止上升。温度停止上升的原因是:第一温度测量部8从制冷剂获得的热量与被结露水带走的热量相等。
图12是表示压缩机2的转速比图11情况更低时的温度的变化的图。在第一温度测量部8与接水盘10的结露水在点P处接触之后,温度从接触时起开始下降。温度下降的原因是:由于制冷剂的循环量进一步降低,第一温度测量部8从制冷剂获得的热量比被结露水带走的热量少。
在运转过程中,当检测到上述任一个状态时,经过规定时间T1之后使压缩机2停止运转。
也就是说,对第一温度测量部8在每单位时间的温度上升量进行测量。在经过规定时间T1后,在第一温度变化率仍小于等于规定的温度变化率的情况下,停止压缩机2的运转。由此,通过在判断溢水的条件中使用温度变化率,能够更为灵活且高精度地判断溢水。
此外,在本例中,在经过规定时间T1之后,将第一温度变化率与规定的温度变化率进行比较。此外,也可以是,在经过规定时间T1之前,持续地将第一温度变化率与规定的温度变化率进行比较,在规定次数以上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停止压缩机2的运转。
规定时间T1是能够检测温度上升的变化的时间,能够根据每单位时间的温度变化量来容易地检测出该规定时间T1。根据压缩机2的制冷剂的特性、接水盘10的大小来适当确定规定时间、第一温度变化率、第二温度变化率。
另外,当缩短从在点P处检测排水异常起直到停止压缩机2的运转为止的时间时,能够减少从W1起的结露水的增加量。
如上所述,在开始运转时,通过对由第一温度测量部8测量出的温度变化进行检测,来高精度且准确地检测排水异常。
示出图来对该例中的开始运转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运转过程中,也通过适当确定第一温度变化率和第二温度变化率来检测排水异常。
另外,控制装置9有时能够通过使用者将压缩机2的转速任意设定为强/弱等多个阶段。如本例那样,通过检测温度的变化率,在将压缩机2的转速从强切换为弱的情况下,也能够高精度且准确地检测排水异常。
也就是说,并不是使压缩机2立刻停止,而是暂时降低运转速度。由此,变得易于使压缩机2继续运转,从而使动作稳定。而且,通过变更基准值,来更为高精度地检测从接水盘10溢出水。能够进一步提高对结露水的排水异常进行检测的精度。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另一例C2进行说明。与例C1的不同点在于,在停止压缩机2的运转之前,暂时降低压缩机2的转速。
在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的变化率与第二温度变化率相等、且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的变化率小于等于第一温度变化率的情况下,使压缩机2的转速降低并将该降低后的状态维持规定时间,然后,在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的变化率小于等于第一温度变化率的情况下,经过规定时间T1之后,使压缩机2停止旋转。
用图来说明该例子。图13是表示除湿加温装置的动作的时间图。压缩机2是能够通过逆变器等改变转速的结构。当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的变化率小于规定温度变化率时,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的转速降低并将该降低后的状态维持规定时间T2。如果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没有再次上升,则停止压缩机2的运转。
在接水盘10的排水口11因软麻布等的堆积而变窄的状态下,结露水的排水量减少。当生成结露水的排水量以上的结露水时,接水盘10的水位上升。因而,使压缩机2的转速降低来降低除湿能力,从而减少结露量来运转压缩机2。由此,结露水能够如从水位W2到W3那样(图13)减少上升量。结露水不会从接水盘10溢出,能够继续运转。
然后,如图13所示,如果即使将压缩机2的转速降低并将该降低后的状态维持规定时间T2也没能使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再次上升,则控制装置9判断为排水异常。控制装置9通过停止压缩机2的运转来防止溢水。控制装置9将使压缩机2的转速降低时的温度与从压缩机2的转速降低起经过规定时间后的温度进行比较,测量温度上升率。当使压缩机2的转速降低时,第一制冷剂温度也下降,但在第一制冷剂温度上升时,能够判断为结露水没有与第一温度测量部8接触,水位下降。
这样,根据压缩机2的转速的变更来设定用于判断第一制冷剂温度的上升的基准值。由此,能够高精度地控制压缩机2的运转。
第三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结构相同,并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详细的说明引用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另一例D1进行说明。在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小于等于第二规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的转速降低并将该降低后的状态维持规定时间。大致有两种情况使压缩机2的转速降低并将该降低后的状态维持规定时间。
首先,说明使压缩机2的转速降低并将该降低后的状态维持规定时间的第一种情况。图14是表示除湿加温装置的动作的时间图。如图14所示,在例D1中,当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小于等于第二规定温度时,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的转速降低并将该降低后的状态维持规定时间。在压缩机2开始运转后,以在比较高的旋转区域中设定的第一规定转速r1(例如90rps)进行运转。通过控制装置9将压缩机2的转速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以使制冷剂喷出温度、即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为t1(例如100℃)。在压缩机2的转速保持固定的情况下,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的变动为±1度左右。即,温度的变动幅度小。
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下降的原因大致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因压缩机2的转速的变化等使热泵循环发生变动,由此导致温度下降。由于压缩机2的转速发生变化,热泵循环发生变动,从而制冷剂的温度下降。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排水异常导致第一温度测量部8与结露水接触。
在图14的区间c中,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从t1下降至t5。但是,由于该温度的下降是微小的,因此无法判断是因热泵循环的变化而导致温度下降,还是因第一温度测量部8与积存在接水盘10中的结露水接触而导致温度下降。
因此,当制冷剂喷出温度下降至第二规定温度t5(例如80℃)时,在区间d中,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的转速从第一规定转速r1降低至第二规定转速r2并维持规定时间。由此,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从t5起大幅下降。当第一温度测量部8接触到结露水时,与制冷剂的循环量为普通状态、即热容量流量大的情况相比,在制冷剂的循环量小、即热容量流量小的情况下,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更容易下降。因而,由于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大幅下降,因此更易于检测出发生排水异常的情况。这样,提高了使用第一温度测量部8来检测排水异常的检测精度。
在此,如果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低于第三规定温度t3(例如60℃),则判断为因第一温度测量部8与接水盘10中所积存的结露水接触而导致温度下降。即,判断为第一温度测量部8接触到结露水。在此,在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下降的原因是因压缩机2的转速的变化等引起的热泵循环的变动的情况下,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是与转速r2相对应的温度。即,当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低于与压缩机2的转速r2相对应的温度时,判断为第一温度测量部8接触到结露水。根据该判断,能够防止结露水从接水盘10溢出。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另一例D2进行说明。在例D2中,在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小于等于第二规定温度t5的情况下,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的转速降低并将该降低后的状态维持规定时间,然后,在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小于等于比第二规定温度t5低的第三规定温度t3的情况下,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停止旋转。
在图14中,为了使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保持t1,将压缩机2设定为以转速r1进行运转。在压缩机2以第一规定转速r1进行旋转的期间,制冷剂的循环所产生的热容量流量大。在图14的区间c中,制冷剂喷出温度、即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从规定温度t1下降至t5。但是,由于该温度的下降是微小的,因此无法判断是因热泵循环的变化而导致温度下降,还是因第一温度测量部8与积存在接水盘10中的结露水接触而导致温度下降。因此,使压缩机2的转速从第一规定转速r1降低至第二规定转速r2。由此,制冷剂的循环量降低,热容量流量变小。在第一温度测量部8与结露水接触的情况下,与制冷剂的循环量为普通状态、即热容量流量大的情况相比,在制冷剂的循环量小、即热容量流量小的情况下,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更容易下降。因而,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大幅下降,因此更易于检测发生排水异常的情况。这样,提高了使用第一温度测量部8对排水异常进行检测的检测精度。
在图14的区间d中,在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小于等于第二规定温度t5的情况下,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的转速降低至r2。在这种情况下,预测为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是与压缩机2的转速r2相对应的温度。然而,在第一温度测量部8与结露水接触的情况下,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进一步下降。因而,在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低于第三规定温度t3的情况下,判断为第一温度测量部8接触到接水盘10中积存的结露水,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停止运转,其中,上述第三规定温度t3低于第二规定温度t5。能够通过使压缩机2停止运转来防止结露水从接水盘10溢出。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另一例D3进行说明。在例D3中,在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小于等于第二规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的转速降低并将该降低后的状态维持规定时间,之后,在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仍小于等于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停止运转。
在例D3中,在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小于等于第二规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的转速降低。此时,预测为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是与压缩机2的转速相对应的温度。但是,当第一温度测量部8与结露水接触时,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会进一步下降。
因此,在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小于等于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停止运转。
在热泵循环中,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高于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因此,在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小于等于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9判断为并非热泵循环出现异常,而是第一温度测量部8接触到了结露水。这是因为在发生了热泵循环的异常的情况下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随着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而下降。因此,通过使压缩机2停止运转,来可靠地防止结露水的溢出。
接着,说明使压缩机2的转速降低并将该降低后的状态维持规定时间的第二种情况。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例E1中,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以第一转速r1进行旋转,在经过规定时间后,使压缩机2的转速降低至比第一转速r1低的第二转速r2。控制装置9进行以下控制:使压缩机2的转速交替地反复第一转速与第二转速。
例E1与例A1的不同点在于,使压缩机2的转速交替地反复第一转速r1与第二转速r2。由此,防止结露水从接水盘10溢出。
图15是表示除湿加温装置的动作的时间图,示出了制冷剂喷出温度、即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与压缩机2的转速的变化。开始运转后,制冷剂喷出温度逐渐上升。
控制装置9在从开始运转时起经过规定时间后,将压缩机2的转速设定为第一规定转速r1(例如90rps),来使该压缩机2动作规定时间。由此,热泵装置7进行空气的除湿干燥。在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达到t1(例如100℃)后,经过规定时间T10(例如20分钟~30分钟)后,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的转速降低并将该降低后的状态维持规定时间T20(例如20秒~30秒)期间。当压缩机2的转速降低时,会减少生成结露水。在规定时间T20的期间,积存在接水盘10内的结露水逐渐排出。
压缩机2以在比较高的旋转区域中设定的第一规定转速r1(例如90rps)进行运转。此时,制冷剂喷出温度被设定为t1(例如100℃)。制冷剂喷出温度、即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与压缩机2的动作连动地发生变动,并被控制装置9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在压缩机2的转速保持固定的情况下,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的变动在±1度左右。即,温度的变动幅度小。
如图15所示,控制装置9在从开始运转时起经过规定时间之后,将压缩机2的转速设定为第一规定转速r1,来使该压缩机2动作规定时间。由此,热泵装置7进行空气的除湿干燥。在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达到t1(例如100℃)后,经过规定时间T10(例如20分钟~30分钟)后,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的转速降低并将该降低后的状态维持规定时间T20(例如20秒~30秒)期间。在规定时间T20的期间,压缩机2以比第一规定转速低的第二规定转速r2(例如45rps)进行旋转。
在此,如果结露水的排水正常,则制冷剂喷出温度从t1下降至t2。在区间a中,制冷剂喷出温度、即第一温度测量装置8的测量温度随着转速的降低而下降至与第二规定转速r2相对应的温度即t2。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温度测量部8没有与结露水接触,因此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高于第三规定温度t6(例如60℃)。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判断为没有发生排水异常。之后,在经过规定时间T20(例如20秒~30秒)后,压缩机2以原来的第一规定转速r1进行运转。也就是说,压缩机2在转速r1与r2之间间歇性地进行动作。
通过使压缩机2的转速从第一规定转速r1降低至第二规定转速r2,制冷剂的循环量降低,热容量流量变小。在热容量流量小的情况下,第一温度测量部8与结露水接触时的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显著下降。因此,提高了利用第一温度测量部8对排水异常进行检测的精度。
在压缩机2以第一规定转速r1进行运转的情况下,制冷剂的循环所产生的热容量流量大。虽然由于接触到结露水而导致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从t1下降至t4,但由于热容量流量大而该温度的下降量小。在此,当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为t4时,使压缩机2的转速从r1降低至r2。然后,第一温度测量部8所测量出的制冷剂的循环量下降。因此,热容量流量变小,由此,t4大幅下降。即,通过使t1与t4之差变大,更易于利用第一温度测量部8来检测排水异常,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精度。
此外,使压缩机2以第一规定转速r1进行运转的规定时间T10例如为几十分钟(优选20分钟~30分钟)。在运转时间T10小于几十分钟的情况下,存在制冷剂温度没有充分上升的可能性。即,存在利用热泵装置7不能充分进行空气的除湿干燥的情况。此外,优选的是,规定时间T10是在积存于接水盘10中的结露水溢出之前的时间。因而,根据接水盘的大小、结露水的生成速度来适当确定规定时间T10。
另外,使压缩机2以第二规定转速r2进行运转的规定时间T20例如为几十秒(优选20秒~30秒)。在规定时间T20小于几十秒的情况下,存在制冷剂的温度没有充分下降、检测精度降低的可能性。在规定时间T20长于几十秒的情况下,制冷剂的温度下降过多,因此存在不能充分加热空气的可能性。因此,将规定时间T20设定为能够充分加热空气且尽量不降低干燥效率的时间。
此外,并不限于此,根据压缩机2的性能、转速、接水盘10的大小、结露水的生成速度、排水速度等来适当确定规定时间T10和T20。分别多次交替反复规定时间T1和T2。由此,即使在压缩机2的运转过程中接水盘10被异物堵塞的情况下,也能够检测结露水的溢出。此外,将压缩机2的转速设定为r1,且在该压缩机2旋转规定时间T10后,将其转速设定为r2来使该压缩机2旋转规定时间T20。在使压缩机2间歇性地进行动作时,转速r1和r2既可以每次为相同的转速,或也可以变为不同的转速。另外,在使压缩机2间歇性地进行动作时,规定时间T10和T20既可以每次都为相同的时间,或也可以变为不同的时间。由此,即使在压缩机2的运转过程中发生异物堵塞的情况下,也能够检测结露水的溢出。
接着,使用图15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另一例E2。在例E2中,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以第一转速r1进行旋转,在经过规定时间后,使压缩机2的转速降低至比第一转速r1低的第二转速r2。之后,交替地反复第一转速和第二转速。然后,在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小于等于第四规定温度t6的情况下,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停止运转。
在图15的区间b中,制冷剂喷出温度、即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变得低于第四规定温度t6。这是因为第一温度测量部8接触到积存在接水盘10中的结露水,结露水带走热量,由此温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9判断为排水异常,并使压缩机2停止运转。由此,能够防止结露水从接水盘10溢出。
例E2与上述例A1的不同点在于:使压缩机2的转速交替地反复第一转速r1和第二转速r2;以及在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小于等于第四规定温度的情况下,使压缩机2停止运转。即,并不是通过使压缩机2降低转速后继续运转,而是通过使压缩机2停止运转来防止结露水的溢出。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将使压缩机2停止运转的温度设为第四规定温度t6(例如60℃)。能够根据压缩机2的性能、转速、接水盘10的大小、结露水的生成速度、排水速度等来适当确定第四规定温度。另外,对于第四规定温度,也可以预先运转压缩机2,将低于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的最低值、且高于制冷剂冷凝温度的值设为规定温度。这样,能够更早地判断排水异常。
如上所述,设置于连接压缩机2和散热器3的配管6A中的第一温度测量部8被设置在接水盘10内。然后,控制装置9在经过规定时间后使压缩机2的转速降低。由此,能够提高使用第一温度测量部8对排水异常进行检测的精度。而且,能够通过以规定的间隔改变压缩机2的转速来提高检测精度。另外,能够减少降低压缩机2的转速的动作,从而使压缩机2的动作稳定。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另一例E3进行说明。在例E3中,控制装置9使压缩机2以第一转速r1进行旋转,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将压缩机2的转速降低至比第一转速r1低的第二转速r2。之后,交替地反复第一转速和第二转速。然后,在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小于等于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时,使压缩机2停止运转。
在热泵循环中,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高于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因此,在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小于等于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时,控制装置9判断为第一温度测量部8接触到结露水。这是因为发生了热泵循环异常的情况下第一温度测量部8的测量温度随着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而下降。因此,通过使压缩机2停止运转来可靠地防止结露水的溢出。即,通过使用第二温度测量部12的测量温度,来进一步准确地检测结露水的排水异常。
实施方式4
图16是具备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除湿加温装置的衣物干燥机的主要部分截面图。除湿加温装置的结构与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并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详细说明引用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的说明。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衣物干燥机,使用还具备洗涤功能的洗涤干燥机来进行说明。图16所示的洗涤干燥机继洗涤、漂洗、脱水这各步骤之后进行干燥步骤。洗涤干燥机的机壳21中弹性地支承着用于积存洗涤水的水槽22。水槽22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有滚筒23。滚筒23作为洗涤槽、脱水槽、干燥槽而发挥功能。在滚筒23的前表面侧设置有将衣物等洗涤物放入滚筒23内或从滚筒23取出的开口(未图示)。机壳21上设置有与滚筒23的开口相对应的门25。如图16的点划线所示,滚筒23的旋转轴向前上方倾斜。
滚筒23通过安装在水槽22的背面侧的马达26来进行正反旋转驱动。向滚筒23注入与所放入的洗涤物的量相应地设定的规定量的洗涤水。之后,滚筒23搅拌滚筒23内的洗涤物,并以进行使滚筒23内的洗涤物落下的捶洗的速度旋转规定时间。在脱水时,滚筒23以通过离心力将洗涤物贴附于滚筒23的内周侧面的速度来进行旋转。从洗涤物脱出的洗涤水从水槽22排出到机壳21外。
然后,滚筒23在进行干燥之前,进行使脱水时贴附于滚筒23的内周侧面的洗涤物松散的动作。之后,滚筒23进行旋转并搅拌滚筒23内的洗涤物。此时,在除湿加温装置中进行除湿以及加温后的干燥用空气被导入滚筒23内。具体地说,送风机29将从除湿加温装置的空气吹出口15吹出的干燥高温的干燥用空气从设置于水槽22的背面侧的上部的导入口27送至水槽22内。
滚筒23的内周侧面上形成有大量的透孔(未图示)。被导入水槽22中的干燥用空气从透孔进入滚筒23内。干燥用空气通过与正在滚筒23中进行搅拌的洗涤物接触,来除去洗涤物的水分,从而变为高湿度的空气。这样,使洗涤物干燥。高湿度的空气从透孔进入水槽22内,并从设置于水槽22的前表面侧的上部的导出口28通过空气吹入口14而在除湿加温装置的风路13中流通。
之后,高湿度的空气在吸热器5中再次被冷却除湿之后,进入散热器3进行加热,由此变为高温低湿的干燥用空气后从空气送出口15导向导入口27。这样,如图16的箭头R那样,在除湿加温装置中进行除湿加温后的干燥用空气从导入口27进入滚筒23内。之后,干燥用空气在从导出口28返回至除湿加温装置的循环风路30中进行循环,对滚筒23内的洗涤物进行干燥。

Claims (15)

1.一种除湿加温装置,具备:
热泵装置,其具有压缩机、散热器、节流部以及吸热器;
第一温度测量部,其设置于连接上述压缩机和上述散热器的配管;
第二温度测量部,其设置在上述散热器内;以及
接水盘,其接收上述吸热器中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产生的结露水,
其中,上述第一温度测量部设置于从上述接水盘溢出结露水的边界位置的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加温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温度测量部的温度小于等于上述第二温度测量部所测量出的温度的情况下,控制上述压缩机的运转的控制装置使上述压缩机停止运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加温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温度测量部的温度小于等于上述第二温度测量部的温度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使上述压缩机的转速降低并将该降低后的状态维持规定时间,在经过上述规定时间后上述第一温度测量部的温度仍小于等于上述第二温度测量部的温度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使上述压缩机停止运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加温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温度测量部的温度处于规定范围内且上述第一温度测量部的温度小于等于第一规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上述压缩机的运转的控制装置使上述压缩机停止运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加温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第二温度测量部的温度处于上述规定范围内且上述第一温度测量部的温度低于上述第一规定温度时,上述控制装置使上述压缩机的转速降低并将该降低后的状态维持规定时间,在经过上述规定时间后上述第一温度测量部的温度仍小于等于上述第一规定温度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使上述压缩机停止运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加温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温度测量部的温度处于上述规定范围内且上述第一温度测量部的温度小于等于上述第一规定温度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使上述压缩机的转速降低并将该降低后的状态维持规定时间,并且将用于控制上述压缩机的运转的规定温度的基准值变更为低于上述第一规定温度的温度,在经过上述规定时间后上述第一温度测量部的温度仍小于等于变更后的基准值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使上述压缩机停止运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加温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温度测量部的温度上升的过程中上述第一温度测量部的温度变化率小于等于规定的温度变化率的情况下,控制上述压缩机的运转的控制装置使上述压缩机停止运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湿加温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温度测量部的温度上升的过程中上述第一温度测量部的温度变化率小于等于上述规定的温度变化率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使上述压缩机的转速降低并将该降低后的状态维持规定时间,在经过上述规定时间后上述第一温度测量部的温度变化率仍小于等于上述规定的温度变化率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使上述压缩机停止运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加温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温度测量部的温度小于等于第二规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上述压缩机的运转的控制装置使上述压缩机的转速降低并将该降低后的状态维持规定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加温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温度测量部的温度小于等于第二规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上述压缩机的运转的控制装置使上述压缩机的转速降低并将该降低后的状态维持规定时间,之后,在上述第一温度测量部的温度小于等于比上述第二规定温度低的第三规定温度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使上述压缩机停止运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加温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温度测量部的温度小于等于第二规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上述压缩机的运转的控制装置使上述压缩机的转速降低并将该降低后的状态维持规定时间,之后,在上述第一温度测量部的温度小于等于上述第二温度测量部的温度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使上述压缩机停止运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加温装置,其特征在于,
控制上述压缩机的运转的控制装置使上述压缩机以第一转速进行旋转,在经过规定时间后,使上述压缩机的转速降低至低于上述第一转速的第二转速,交替地反复上述第一转速和上述第二转速。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加温装置,其特征在于,
控制上述压缩机的运转的控制装置使上述压缩机以第一转速进行旋转,在经过规定时间后,使上述压缩机的转速降低至低于上述第一转速的第二转速,交替地反复上述第一转速和上述第二转速,在上述第一温度测量部的温度小于等于第四规定温度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使上述压缩机停止运转。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加温装置,其特征在于,
控制上述压缩机的运转的控制装置使上述压缩机以第一转速进行旋转,在经过规定时间后,使上述压缩机的转速降低至低于上述第一转速的第二转速,交替地反复上述第一转速和上述第二转速,在上述第一温度测量部的温度小于等于上述第二温度测量部的温度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使上述压缩机停止运转。
15.一种衣物干燥机,其搭载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除湿加温装置。
CN201110225142.4A 2010-08-06 2011-08-05 除湿加温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衣物干燥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746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77217 2010-08-06
JP2010177217A JP2012034815A (ja) 2010-08-06 2010-08-06 除湿加温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衣類乾燥機
JP2010177216A JP2012034814A (ja) 2010-08-06 2010-08-06 除湿加温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衣類乾燥機
JP2010-177218 2010-08-06
JP2010-177216 2010-08-06
JP2010177218A JP2012034816A (ja) 2010-08-06 2010-08-06 除湿加温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衣類乾燥機
JP2011004680A JP2012143427A (ja) 2011-01-13 2011-01-13 除湿加温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衣類乾燥機
JP2011-004680 2011-01-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4699A true CN102374699A (zh) 2012-03-14
CN102374699B CN102374699B (zh) 2014-09-24

Family

ID=4471922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2514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74699B (zh) 2010-08-06 2011-08-05 除湿加温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衣物干燥机
CN20111022512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74700B (zh) 2010-08-06 2011-08-05 除湿加温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衣物干燥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2512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74700B (zh) 2010-08-06 2011-08-05 除湿加温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衣物干燥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2) EP2415927B1 (zh)
CN (2) CN10237469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69576A (zh) * 2014-08-13 2016-03-02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9208290A (zh) * 2017-07-07 2019-01-15 伊莱克斯家用电器股份公司 操作衣物干燥机的方法和衣物干燥机
WO2021056892A1 (zh) * 2019-09-29 2021-04-01 无锡飞翎电子有限公司 衣物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19887B1 (ko) * 2012-05-15 2018-11-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의류건조기
ITPR20120082A1 (it) * 2012-11-27 2014-05-28 Meccanica Generale Srl Macchina lavabiancheria a carica frontale con sistema di asciugatura incorporato
EP2746457A1 (en) * 2012-12-18 2014-06-25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heat pump system for a laundry drying machine and a corresponding laundry drying machine
DE102013222929A1 (de) 2013-11-11 2015-05-13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Trockners mit einer Wärmepumpe und hierzu geeigneter Trockner
DE102014218253A1 (de) 2014-09-11 2016-03-17 BSH Hausgeräte GmbH Haushaltsgerät zum Trocknen von Wäsche, aufweisend einen Temperatursensor
CN104532529B (zh) * 2014-12-24 2017-03-22 常州市常蒸热交换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洗衣机内烘干机的散热器
DE102015203682A1 (de) 2015-03-02 2016-09-08 BSH Hausgeräte GmbH Trockner mit einer Wärmepumpe mit variabler Kältemittelmasse sowie Verfahren zu seinem Betrieb
DE102015203663A1 (de) 2015-03-02 2016-09-08 BSH Hausgeräte GmbH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Trockners mit einer Wärmepumpe und hierzu geeigneter Trockner
DE102015205483A1 (de) 2015-03-26 2016-11-03 BSH Hausgeräte GmbH Verfahren zur Durchführung eines Hygieneprogrammes in einem Trockner mit einer Wärmepumpe und hierzu geeigneter Trockner
EP3467187B1 (en) 2017-10-09 2021-12-22 Whirlpool Corporation Filter configured for being used in a machine for drying laundry and machine for drying laundry equipped with such a filter
KR102102654B1 (ko) * 2018-04-18 2020-05-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의류처리장치 및 제어방법
CN111207570A (zh) * 2020-03-31 2020-05-29 郑州轻工业大学 一种节能型热泵干燥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78289A (ja) * 1993-12-24 1995-07-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衣類乾燥機
CN1715543A (zh) * 2004-06-28 2006-01-04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冷凝式衣服干燥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746419A (zh) * 2004-09-07 2006-03-1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热泵装置及烘干机
JP2006262924A (ja) * 2005-03-22 2006-10-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洗濯乾燥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89494A (ja) * 2000-04-05 2001-10-19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5118092A (ja) * 2003-10-14 2005-05-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衣類乾燥装置
CN100575842C (zh) * 2004-02-19 2009-12-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干燥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766208A (zh) * 2004-10-27 2006-05-0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烘干机及其烘干控制方法
JP4386894B2 (ja) * 2006-01-20 2009-12-1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乾燥機
DE102008040853A1 (de) * 2008-07-30 2010-02-04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Kondensationstrockner mit einer Wärmepumpe und Erkennung eines unzulässigen Betriebszustands sowie Verfahren zu seinem Betrieb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78289A (ja) * 1993-12-24 1995-07-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衣類乾燥機
CN1715543A (zh) * 2004-06-28 2006-01-04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冷凝式衣服干燥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746419A (zh) * 2004-09-07 2006-03-1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热泵装置及烘干机
JP2006262924A (ja) * 2005-03-22 2006-10-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洗濯乾燥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69576A (zh) * 2014-08-13 2016-03-02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9670612B2 (en) 2014-08-13 2017-06-06 Lg Electronics Inc. Laundry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laundry treatment apparatus
CN105369576B (zh) * 2014-08-13 2017-12-29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9208290A (zh) * 2017-07-07 2019-01-15 伊莱克斯家用电器股份公司 操作衣物干燥机的方法和衣物干燥机
WO2021056892A1 (zh) * 2019-09-29 2021-04-01 无锡飞翎电子有限公司 衣物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4700A (zh) 2012-03-14
EP2415927A2 (en) 2012-02-08
CN102374700B (zh) 2014-05-07
EP2415927A3 (en) 2015-08-19
CN102374699B (zh) 2014-09-24
EP2415928A2 (en) 2012-02-08
EP2415927B1 (en) 2016-07-20
EP2415928A3 (en) 2015-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74699B (zh) 除湿加温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衣物干燥机
CN103140619B (zh) 具有热泵系统的衣服处理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CN1978731B (zh) 滚筒式洗衣烘干机及烘干时间确定方法
KR100748963B1 (ko) 세탁건조기/건조기의 건조 제어방법
CN102108623B (zh) 烘干机及洗涤烘干机
CN102482840B (zh) 衣物烘干机及洗衣烘干机
US20060000111A1 (en) Cyclone condensing apparatus and washing/drying machine having the same
KR20140010585A (ko) 수위감지장치 및 이를 가지는 의류건조기
CN103097603A (zh) 衣物干燥机和洗涤干燥机
CN105189850B (zh) 干燥机
KR100748962B1 (ko) 세탁건조기/건조기의 건조 제어 방법
JP2016202781A (ja) 衣類乾燥機
CN104711834A (zh) 一种干洗机的烘干判断方法及干洗机
JP2015204859A (ja) 衣類乾燥機
CN204385474U (zh) 洗干一体洗衣机
JP2012034815A (ja) 除湿加温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衣類乾燥機
JP2012245112A (ja) 除湿加温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衣類乾燥機並びに洗濯乾燥機
KR20200125565A (ko) 수위감지장치 및 이를 가지는 의류건조기
JP5397035B2 (ja) 衣類乾燥機
JP5402836B2 (ja) 除湿加温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衣類乾燥機
JP2012143427A (ja) 除湿加温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衣類乾燥機
JP2015091292A (ja) 乾燥機
CN103344105A (zh) 烘干机
US11603624B2 (en) Lint filter clogging detection in a dryer appliance based on airflow
KR20100094685A (ko) 세탁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24

Termination date: 201608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