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64153B - 一种双向减震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减震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64153B CN102364153B CN 201110296968 CN201110296968A CN102364153B CN 102364153 B CN102364153 B CN 102364153B CN 201110296968 CN201110296968 CN 201110296968 CN 201110296968 A CN201110296968 A CN 201110296968A CN 102364153 B CN102364153 B CN 10236415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storage
- piston rod
- urceolus
- inner core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向减震器,属于减震器技术领域,包括外筒,所述外筒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内筒,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形成储油部,还包括连通所述储油部和所述内筒内部的通孔,所述内筒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固定在活塞杆一端上,所述外筒的两端设置有导向器和油封,所述导向器和所述油封之间形成储油腔,所述导向器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储油部和所述储油腔的阻尼孔。本发明需要配合弹簧使用,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活塞杆固定。使用时,本发明安装在车辆的各个车轮上由于外筒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阻尼孔,两个阻尼孔都起到减震作用,当遇到车辆上各个车轮之间受力不均时,能够有效缓解车辆在高速行驶以及转弯时的瞬间失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震器,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汽车上的双向减震器。
背景技术
通常一辆汽车的悬架由前后2组共4支减震器组成,原有的减震器都是一端为装车连接件,另一端则以活塞杆或弹性元件为主体的工作端与车体连接,根据受力的不同设计前后2组减震器的相应承载力,并要求每组之间的2支减震器的阻尼承载力及回弹反应相对平衡。因车辆各点受不同外力影响,导致了各减震器原有设计的阻尼承载力及回弹反应不能统一,所以容易造成车辆的失衡。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双向减震器,大大增加了减震器的减震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双向减震器,包括外筒,所述外筒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内筒,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形成储油部,还包括连通所述储油部和所述内筒内部的通孔,所述内筒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固定在活塞杆一端上,所述外筒的两端设置有导向器和油封,所述导向器和所述油封之间形成储油腔,所述导向器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储油部和所述储油腔的阻尼孔。本发明需要配合弹簧使用,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活塞杆固定。使用时,本发明安装在车辆的各个车轮上由于外筒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阻尼孔,两个阻尼孔都起到减震作用,当遇到车辆上各个车轮之间受力不均时,能够有效缓解车辆在高速行驶以及转弯时的瞬间失衡。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隔板上。通孔只要能够连通内筒内部和储油腔就可以,理论上也可以设置在内筒侧壁上,但是这样会使内筒的内壁形状产生一定的变形,影响活塞与内筒内壁的配合。而设置在隔板上就不会产生这种问题。
根据前一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通孔连通所述隔板一侧的所述内筒内部和所述隔板另一侧的所述储油部。这样设计,隔板一侧的油液到隔板另一侧进行阻尼作用,一侧的活塞杆的阻力由另一侧的阻尼孔提供,使得两侧活塞杆的受力更加均衡,有助于车辆的减震。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储油部内设置有气囊。气囊内充有一定压力的气体,当本发明出现横置或则侧倾的情况时,储油部可能出现单边缺油的情况,这时缺油的那部分的压力减小,气囊膨胀,使得油液继续充满储油部。防止活塞阻力突然减小,不能起到减震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吊环。两个活塞杆的另一端都是吊环,这种双吊环的结构便于与不同的车型相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活塞杆伸出所述外筒部分外设置有防尘罩。防尘罩用于保护活塞杆不受外界灰尘侵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外筒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阻尼孔,两个阻尼孔都起到减震作用,当遇到车辆上各个车轮之间受力不均时,能够有效缓解车辆在高速行驶以及转弯时的瞬间失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一种双向减震器,包括外筒1,外筒1内设置有隔板2,隔板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内筒31、32。左侧的内筒31和外筒1之间形成储油部41,右侧的内筒32和外筒1之间形成储油部42,隔板2上成型有两个通孔21、22,通孔21连通内筒32内部和储油部41,通孔22连通内筒31和储油部42。储油部41、42内设置有气囊411、412。
内筒31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活塞51,活塞51与活塞杆53的右端固定,活塞杆53的左端穿出外筒1外,活塞杆53的右端固定有吊环531。内筒32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活塞52,活塞52与活塞杆54的左端固定,活塞杆54的右端穿出外筒1外,活塞杆54的右端固定有吊环532。活塞杆53、54伸出外筒1部分外设置有防尘罩81、82。
外筒1的两端设置有导向器61、62和油封71、72。导向器61、62为一个环形的零件,导向器61、62的外圈有两端直径不同的但同轴的圆柱面,导向器61、62的外圈直径较大的圆柱面与外筒1的内壁紧密贴合形成密封,导向器61、62外圈直径较小的圆柱面与内筒31、32的内壁相配合,这样就保证了外筒1和内筒31、32之间的同轴度。导向器61、62的内圈与活塞杆53、54的外表面机密贴合,形成良好的密封,同时导向器61、62的内圈也保证了活塞杆53、54 的轴线与外筒1的轴线同轴。导向器61、62靠向外筒1外侧的端面上设置有油封71、72,油封71、72与导向器61、62之间形成储油腔63、64。导向器61、62上设置有连通储油部41、42和储油腔63、64的阻尼孔65、66。
本发明配合回复弹簧使用,安装在车辆的各个车轮处,当车辆遇到颠簸或是震动时,活塞杆53、54同时受到力的作用,其中与活塞杆53相连的活塞51推动内筒31内的油液通过通孔21流到储油部42内,再通过阻尼孔66流到储油腔64内,油液通过阻尼孔66时,产生的阻力用于减缓活塞杆53受到的力产生的速度。同样的原理,活塞杆54受到力产生的速度由油液通过阻尼孔65产生的阻力提供。这样两根活塞杆53、54运动的速度被减缓之后,就起到了减震的作用。当活塞杆53、54的速度降到零以后,活塞杆53、54依靠回复弹簧的作用,回复到初始的位置,回复过程中,储油腔63、64内的油液通过阻尼孔65、66,产生阻尼作用,防止弹簧回复过快,造成车辆的颠簸。
Claims (4)
1.一种双向减震器,包括外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内设置有隔板(2),所述隔板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内筒(31、32),所述内筒(31、32)和所述外筒(1)之间形成储油部(41、42),还包括连通所述储油部(41、42)和所述内筒内部的通孔(21、22),所述通孔(21、22)设置在所述隔板(2)上,所述通孔(21、22)连通所述隔板(2)一侧的所述内筒(31、32)内部和所述隔板(2)另一侧的所述储油部(41、42),所述内筒(31、32)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活塞(51、52),所述活塞(51、52)固定在活塞杆(53、54)一端上,所述外筒(1)的两端设置有导向器(61、62)和油封(71、72),所述导向器(61、62)和所述油封(71、72)之间形成储油腔(63、64),所述导向器(61、62)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储油部(41、42)和所述储油腔(63、64)的阻尼孔(65、6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部(41、42)内设置有气囊(411、4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53、54)的另一端设置有吊环(531、5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53、54)伸出所述外筒(1)部分外设置有防尘罩(81、8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296968 CN102364153B (zh) | 2011-09-30 | 2011-09-30 | 一种双向减震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296968 CN102364153B (zh) | 2011-09-30 | 2011-09-30 | 一种双向减震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64153A CN102364153A (zh) | 2012-02-29 |
CN102364153B true CN102364153B (zh) | 2013-09-11 |
Family
ID=45690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110296968 Active CN102364153B (zh) | 2011-09-30 | 2011-09-30 | 一种双向减震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36415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29288A (zh) * | 2012-08-28 | 2014-03-12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缓冲器 |
CN104763770A (zh) * | 2015-04-24 | 2015-07-08 | 无锡比德希减震阻尼技术有限公司 | 汽车减震器用高稳定性活塞结构 |
CN105333045B (zh) * | 2015-12-05 | 2017-07-14 | 重庆创隆实业有限公司 | 汽车座椅减震器 |
CN108916291B (zh) * | 2018-08-28 | 2023-10-13 | 宁波麦维科技有限公司 | 双向式阻尼器 |
CN113517652B (zh) * | 2021-05-14 | 2023-09-01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 一种连接杆、跨线封网结构及装配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733095Y (zh) * | 2004-08-19 | 2005-10-12 | 重庆隆鑫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阻尼防震器 |
CN2779154Y (zh) * | 2005-03-14 | 2006-05-10 | 王复 | 新型减震器 |
DE102006034249B3 (de) * | 2006-07-21 | 2007-12-27 | Stabilus Gmbh | Gasfederanordnung |
CN201121678Y (zh) * | 2007-10-30 | 2008-09-24 | 江利 | 一种多级油、气复合汽车减振器 |
CN201827284U (zh) * | 2010-10-13 | 2011-05-11 | 成都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双作用阀系结构的横向减振器 |
CN202251622U (zh) * | 2011-09-30 | 2012-05-30 | 浙江金波减震器制造有限公司 | 双向减震器 |
-
2011
- 2011-09-30 CN CN 201110296968 patent/CN102364153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64153A (zh) | 2012-02-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64153B (zh) | 一种双向减震器 | |
CN102720795A (zh) | 一种用于两栖车的油气弹簧及其液压调节装置 | |
CN205440591U (zh) | 一种履带式移动底盘避震机构 | |
CN202690853U (zh) | 一种悬挂式减震支座 | |
CN205854162U (zh) | 一种适用于高速动车的组合式减振缓冲装置 | |
CN202251622U (zh) | 双向减震器 | |
CN205047723U (zh) | 电动车一体式悬架减震器 | |
CN204025514U (zh) | 一种摩托车减震器 | |
CN103523142A (zh) | 一种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 | |
CN203847618U (zh) | 滑动活塞式振幅相关阻尼阀 | |
CN104500636A (zh) | 感测变频减振器 | |
JP5894484B2 (ja) | 懸架装置 | |
CN207378044U (zh) | 减震器 | |
CN202790262U (zh) | 汽车减振器的隔振垫 | |
CN202194990U (zh) | 双向液压限位减震器 | |
CN205503852U (zh) | 具有补油及时、充分的双筒液压减振器 | |
CN204077282U (zh) | 一种车辆用电磁主动悬架装置 | |
CN207315976U (zh) | 一种减轻重量的摩托车减震外筒 | |
CN105835615A (zh) | 一种非充气车轮 | |
CN207163639U (zh) | 设置有表框的防撞型压力表 | |
CN207178567U (zh) | 一种数控机床用减震装置 | |
CN202560923U (zh) | 减震器底座 | |
CN203035835U (zh) | 重型工矿车辆所用后悬架油缸 | |
CN108237861B (zh) | 悬架系统及使用该悬架系统的车辆 | |
CN203652043U (zh) | 一种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