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57182A -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57182A
CN102357182A CN2011103279130A CN201110327913A CN102357182A CN 102357182 A CN102357182 A CN 102357182A CN 2011103279130 A CN2011103279130 A CN 2011103279130A CN 201110327913 A CN201110327913 A CN 201110327913A CN 102357182 A CN102357182 A CN 1023571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holum
add
clear paste
ethanol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279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Buchang High-Tech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BUCH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BUCH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BUCH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2791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57182A/zh
Publication of CN102357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571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由麻黄100份,川贝母10份,枇杷叶50份,紫菀50份,罂粟壳60份,黄芩50份,甘草50份,薄荷脑0.3份作为原料,按照一定的工艺进行提取纯化后,与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而制成的一种中药制剂。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制剂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安全有效、药理药效作用显著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咳嗽是临床常见的主诉症候,多种疾病如感冒、急慢性气管炎、肺炎等均可出现。咳嗽具有重要的呼吸道防御功能,能清除吸人呼吸道的异物和储留在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但严重且持续的咳嗽使病人不适,妨碍睡眠和休息,可造成呼吸道组织和功能的损害,并可引起全身多种并发症。同时还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造成负面影响,降低生存质量。故需应用镇咳药使之缓解,有痰而咳嗽较剧烈者,需祛痰药和止咳药同时使用,故止咳药剂临床需求量较大。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感受外来风、寒、湿、热等邪气致使气壅不顺则咳嗽,风邪、热邪化热,蕴热伤水而停机则生痰。由于外邪诸毒侵袭肌表,则肺气不宣,致使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的功能失调,从而因脾胃虚弱,水谷精微不从正化,进而则转化为痰湿上犯于肺,以致津液停积,邪毒上窜化热而干渴,进而出现体虚乏力等症状。概其病因病机,以风热犯肺、风寒袭肺、痰湿壅肺为主证,治则当清热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为法,如此才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治病目的。
介于此,我们先后申请了发明专利并获得了授权,在申请号为02153462.4专利申请文件中,主要是从制剂处方和口服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等方面进行保护,本发明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以进一步完善提取纯化工艺,提高药物疗效、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为目的,并结合现代制剂学最新研究技术,而创造性的研制成功的一种治疗咳嗽的现代中药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质量稳定、疗效可靠、生物利用度高的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中提取工艺设计科学合理,成品质量稳定,制得的中药制剂经过相应的药效学试验研究和验证,结果表明该中药制剂疗效显著、稳定、起效迅速。
本发明中药制剂的原料组成为:麻黄100份,川贝母10份,枇杷叶50份,紫菀50份,罂粟壳60份,黄芩50份,甘草50份,薄荷脑0.3份;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由下述步骤实现的:
(1)取川贝母、麻黄和罂粟壳,加酸水浸泡后煎煮提取,提取液浓缩成清膏备用;
(2)将黄芩、紫菀、枇杷叶和甘草加入一定浓度的乙醇浸泡后,回流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留用;
(3)用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薄荷脑溶液后,用β-环糊精包合,得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备用;
(4)将(1)和(2)中两处所得的清膏混合并干燥粉碎成干膏粉后,加入适宜的基质、助溶剂,混匀,再加入(3)中的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搅拌均匀后,选用合适的冷凝剂及滴制条件,滴制而成。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体是由以下步骤实现的:
(1)取川贝母、麻黄和罂粟壳,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8~12倍量、pH为3.0~5.0酸水浸泡20~40min后,加热回流提取1~3次,每次0.5h~2h,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1.3的清膏备用;
(2)取黄芩、紫菀、枇杷叶和甘草药材,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6~10倍量、浓度为50%~80%的乙醇浸泡20~40min后,回流提取2~3次,每次1h~2h,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后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1.3的清膏备用;
(3)用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2%~10%的薄荷脑溶液后,用与药材重量比为2-6倍量的β-环糊精包合,得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备用;
(4)将(1)和(2)中两处所得的清膏混合并干燥粉碎成干膏粉后,加入适宜的基质、助溶剂,混匀,再加入(3)中的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搅拌均匀后,选用合适的冷凝剂及滴制条件,滴制而成。
本发明制剂最终优选的技术方案如下:
(1)取川贝母、麻黄和罂粟壳,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pH为4.5的酸水浸泡30min后,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h,合并滤液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备用;
(2)取黄芩、紫菀、枇杷叶和甘草药材,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8倍量、浓度为60%的乙醇浸泡30min后,回流提取2次,每次1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备用;
(3)用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6%的薄荷脑溶液后,用与药材重量比为3倍量的β-环糊精包合,得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备用;
(4)将(1)和(2)中两处所得的清膏混合并干燥粉碎成干膏粉后,加入适宜的基质、助溶剂,混匀,再加入(3)中的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搅拌均匀后,选用合适的冷凝剂及滴制条件,滴制而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基质选用的是聚乙二醇类、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钠、甘油明胶、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六醇、十八醇、虫蜡、氢化植物油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助溶剂所选用的是丙二醇或吐温-80;冷凝剂所选用的是液体石蜡、二甲基硅油、植物油、水、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基质为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60%∶40%,助溶剂是丙二醇,滴制条件为:滴制温度为80℃,滴头直径为2mm,二甲基硅油为冷凝剂,冷凝温度0℃,滴速为45滴/分钟,滴距为8cm。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具有清热,宣肺,平喘,化痰止咳的作用。用于风热犯肺、内郁化火所致的咳嗽痰多或吐痰不爽,咽喉肿痛,胸满气短,感冒咳嗽及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侯者。我们在实际的研究过程当中,相比于在先申请的专利02153462.4,主要具有以下创造性的有益技术效果:
1.药材的提取、纯化、成型研究:
A.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由川贝母、麻黄、紫菀和枇杷叶等8味中药材组成,其组方精简得当;其中麻黄、川贝母和罂粟壳,含有大量的生物碱类有效成分,因此我们采用酸水提取的方式提取;黄芩、紫菀、枇杷叶和甘草4味药材中含有大量的醇溶性有效成分,例如黄芩苷、紫菀酮及三萜类成分等,再结合滴丸剂载药量小的特点,因此,我们选用一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有效成分,这样可以达到高度浓缩有效成分的目的,同时兼顾该剂型的特点,合理的统筹设计其最为优化的工艺路线,最终制成科学、高效的中药制剂。
B.薄荷脑是唇型科植物薄荷的新鲜茎和叶经水蒸汽蒸馏得薄荷油后,再从薄荷油中提取而得到的一种饱和环状醇,其为一种无色针状或棱柱状的白色结晶粉末。薄荷脑极易挥发,熔点为42~45℃,不仅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刺激,制备温度高时易熔融,而且严重影响产品的稳定性,因此,我们对其采用β-环糊精包合技术,以提高其制备工艺及成品质量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
C.申请号02153462.4对比组其药物剂型是口服液,属于一种常规的临床应用剂型,而本发明技术属于中药滴丸速效制剂,具有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等优势。在本发明的研制过程中,我们经过不断地研究和偶然的探索,最终创造性的开拓出稳定、成型性好的滴丸成型工艺,从而为本发明方案的实现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2.药效学研究
由于本发明内容是在申请号为02153462.4基础上改进而来,因此我们在药效学及临床试验中重点考察与该公开技术方案的对比。由于两者的最终给药剂型不同,为了全方位进行技术方案对比,我们以两者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代表,不但对提取纯化中间品进行对比,同时还对比两者成品制剂的疗效差异性。提取中间品的对比采用药效学试验,最终的成品制剂的对比采取临床试验。中间品的制备方法为:将二者均按照各自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案制成干膏粉,然后配制成相同浓度药液给药的方式进行。成品制剂的制备方法为:将二者按照各自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案制成口服液和滴丸剂,给患者口服服用的方式进行。在药效试验中我们主要从镇咳、祛痰、平喘、抗炎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临床试验从药物止咳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程度和转归等方面进行考察,以期达到科学、有效的阐明本发明内容的显著药物疗效,最终说明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技术效果。
试验药物制备:
A.本发明药物:
(1)取川贝母、麻黄和罂粟壳,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pH为4.5的酸水浸泡30min后,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h,合并滤液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备用;
(2)取黄芩、紫菀、枇杷叶和甘草药材,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8倍量、浓度为60%的乙醇浸泡30min后,回流提取2次,每次1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备用;
(3)用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6%的薄荷脑溶液后,用与药材重量比为3倍量的β-环糊精包合,得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备用;
(4)将(1)和(2)中所述的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与(3)中所述的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备用;临用前加水配成一定浓度的药液,即得本发明中间品组;
(5)将(1)和(2)中两处所得的清膏混合并干燥粉碎成干膏粉后,加入的基质为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60%∶40%,助溶剂为丙二醇,混匀,再加入(3)中的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搅拌均匀后,选用滴制条件为:滴制温度为80℃,滴头直径为2mm,二甲基硅油为冷凝剂,冷凝温度0℃,滴速为45滴/分钟,滴距为8cm,滴制而成,即得本发明成品制剂组。
B.申请号02153462.4药物:
(1)取麻黄100g,用水蒸气蒸馏法,收集蒸馏液及药液,药液备用;药渣与川贝母10g、枇杷叶50g、紫菀50g、黄芩50g、罂粟壳60g、甘草50g,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与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液合并浓缩,所得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至60%,静置24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成清膏;
(2)取薄荷脑0.3g用3倍量β-环糊精包合,将上述(1)中所得的清膏干燥并粉碎成干膏粉后与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临用前加水配成一定浓度的药液,即得申请号02153462.4中间品组;
(3)在(1)中所得的清膏中,加入蜂蜜50g、蔗糖100g及苯甲酸钠3g,煮沸,静置,粗滤,加入蒸馏液与薄荷脑,用蒸馏水调整至1000ml,即得申请号02153462.4成品制剂组。
2.1实验动物:成年豚鼠,Wistar大鼠,昆明种小白鼠,清洁级,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2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以
Figure BSA00000598854200051
表示,采用t检验测定组间差异的显著性。
2.3镇咳实验研究:
2.3.1浓氨水喷雾法:
取小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分别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d。于末次给药1h后,小鼠接受浓氨水喷雾10s,喷雾结束后,取出小鼠,观察咳嗽反应出现的时间和次数,记录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和3min内咳嗽次数,结果见表1。
表1对浓氨水诱发小鼠咳嗽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598854200052
Figure BSA00000598854200053
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与申请号02153462.4中间品组比较,P<0.05,△△P<0.01。
由表1的结果可知: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表明各给药组对于浓氨水诱发小鼠咳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与申请号02153462.4中间品组比较,本发明中间品组在小鼠咳嗽的潜伏期时间延长,咳嗽次数减少等方面有着显著性差异作用。
2.3.2二氧化硫刺激法:
取小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分别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d。于末次给药1h后,取25ml玻璃皿,加入0.5g无水亚硫酸钠和50%硫酸5ml,用500ml钟罩扣住玻璃皿,迅速将小鼠放入含有二氧化硫的钟罩内,观察咳嗽反应出现的时间和次数,记录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和3min内咳嗽次数,结果见表2。
表2对二氧化硫诱发小鼠咳嗽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598854200061
Figure BSA00000598854200062
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0.01,***P<0.001;与申请号02153462.4中间品组比较,P<0.05。
由表2的结果可知: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均有显著疗效;与申请号02153462.4中间品组比较,本发明中间品组及制剂组使得小鼠咳嗽的潜伏期时间延长更明显,咳嗽次数减少更显著,并且能够明显改善二氧化硫诱发的小鼠咳嗽的病理症状。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药物制剂,对多种刺激源引起的小鼠咳嗽试验,其镇咳效果均优于申请号02153462.4对比组。
2.4祛痰实验研究(气管段酚红法):
取小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天分别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d。末次给药30min后,腹腔注射5%酚红0.1ml/10g,再过30min后处死小鼠,剥离气管周围组织,剪下自甲状软骨至气管分叉处的一段气管,放入2ml生理盐水中,加入1mol/L的氢氧化钠2滴,546nm比色,计算酚红含量,结果见表3。
表3对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量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598854200063
Figure BSA00000598854200064
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0.01,***P<0.001;与申请号02153462.4中间品组比较,△△P<0.01。
由表3的实验结果可知: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各给药组均能够使得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量明显增多,且达到了显著性差异的效果;与申请号02153462.4中间品组比较,本发明中间品组使得酚红排泌量明显增多,达到显著差异性效果(P<0.01)。
2.5平喘作用的研究:
取豚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给药前按照下述方法诱发豚鼠哮喘:将豚鼠放入玻璃钟罩中,以400mmHg的压力喷入2%氯化乙酰胆碱和0.1%磷酸组胺等容积混合液15s,观察豚鼠的哮喘潜伏期(给药前)。次日起每组分别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d。于末次给药1h后,用上述同样方法再次诱发哮喘,测定给药后豚鼠的哮喘潜伏期,然后两者作差计算出时间差,结果见表4。
表4对豚鼠哮喘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598854200071
Figure BSA00000598854200072
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0.001;与申请号02153462.4中间品组比较,P<0.05。
由表4可知: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各给药组均可明显延长豚鼠哮喘潜伏期,并且均达到了非常显著性差异的效果,表明实验药物组有效;与申请号02153462.4中间品组比较,本发明中间品组明显延长了乙酰胆碱和组胺联合诱发的豚鼠哮喘潜伏期,并且达到了显著性差异的效果,优于申请号02153462.4对比组。
2.6抗炎作用研究:
2.6.1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取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每日灌胃给药1次(药物组给药剂量以生药量计),连续5日,于末次给药后30分钟,将二甲苯按20μl/只滴于小鼠右耳背,15分钟后处死动物,用5mm打孔器沿左右耳廓相同部位打孔取材,分别称重,以两耳片重差代表肿胀程度,比较各组肿胀程度并求出抑肿率,结果见表5。
抑肿率=(右耳片重量-左耳片重量)/左耳重量×100%
表5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598854200073
Figure BSA00000598854200074
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与申请号02153462.4中间品组比较,P<0.05。
表5的实验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阿司匹林对照组、本发明中间品组、申请号02153462.4中间品组具有明显的抗炎效果;与申请号02153462.4中间品组比较,本发明中间品组对二甲苯引起小鼠耳肿胀炎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差异;此外,本发明药物其抗炎疗效略微低于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这也是符合中药制剂的抗菌特点的。
2.6.2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踝关节肿胀的影响:
取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每日灌胃给药1次(药物组给药剂量以生药量计),连续5日,末次给药后30分钟后,于右后足踝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0.1ml引起炎症,采用游标卡尺于给药后0h、4h、8h测量右后足厚度,然后与致炎前右后足厚度之差为其肿胀度,结果见表6。
表6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踝关节肿胀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598854200081
Figure BSA00000598854200082
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0.01,***P<0.001;与申请号02153462.4中间品组比较,P<0.05,△△△P<0.001。
表6的实验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阿司匹林对照组、本发明中间品组、申请号02153462.4中间品组均具有非常明显的抗炎作用,且达到了极显著的差异性效果;与申请号02153462.4中间品组比较,本发明中间品组在给药后4h、8h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有显著的缩小作用,达到了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提示:本发明中间品组具有较优的抗炎作用。
2.6.3对大鼠炎症肉芽肿的抑制作用:
取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每组分别先用3%戊巴比妥钠麻醉,于无菌操作下切开腋下皮肤,每鼠以消毒小棉花粒(重量为10g)埋藏于腋下皮下,每日灌胃给药1次(药物组给药剂量以生药量计),连续给药7d,于末次给药后次日处死动物,取出肉芽肿,在80℃干燥1h,然后放置干燥器中6h,称重扣除棉花重量,得肉芽肿净重,从对照组和给药组的净重计算药物对炎症肉芽肿的抑制率,结果见表7。
表7对大鼠炎症肉芽肿的抑制作用
Figure BSA00000598854200091
Figure BSA00000598854200092
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0.01,***P<0.001;与申请号02153462.4中间品组比较,△△P<0.01,△△△P<0.001。
由表7的实验结果可知: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各给药组均能显著减少大鼠炎症肉芽肿的重量,且达到了显著的差异性结果,其中以阿司匹林对照组最为明显,本发明药物组次之;与申请号02153462.4中间品组比较,本发明中间品组对大鼠炎症肉芽肿具有更加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通过上述抗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发明中间品组对各类急慢性炎症均有良好抑制效果,其综合疗效优于申请号02153462.4对比组。
另外,本发明技术内容是在申请号02153462.4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中医药发展的新技术而研制成功的治疗咳嗽的中药速效制剂,为了验证该中药制剂的最终疗效,我们进行了临床试验。选择401例咳嗽患者对该药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使用本发明滴丸剂及申请号02153462.4口服液(按上述试验药物制备)的全部门诊和住院患者,共401例。
1.2疾病诊断标准:依照卫生部专家委员会制订的镇咳药物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将咳嗽分为3度:轻度咳嗽(+):间断咳嗽,不影响工作生活;中度咳嗽(++):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重度咳嗽(+++):频繁咳嗽或阵咳,影响工作生活。
1.3疗效诊断标准:用药后咳嗽完全控制:咳嗽程度由(+++)转为(一);显效:咳嗽程度由(+++)转为(+)或由(++)转为(一);好转:咳嗽程度由(++)转为(+)或由(+)转为(一);无效:咳嗽无好转。总有效率=(完全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总观察例数×100%。
1.4药物不良反应评价: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按卫生部ADR监测中心颁布的标准分为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和无法评价6级标准;不良反应结果分治愈、好转、有后遗症和因ADR死亡4项。
1.5药物合理使用评价: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分合理,基本合理和不合理3类。
2结果
2.1一般情况:共有135例服用本发明滴丸剂(10g/次,3次/d),其中男69例,女66例,平均年龄(48±12)岁;130例服用申请号02153462.4口服液(10ml/次,3次/d),其中男64例,女66例,平均年龄(46±10)岁,136例服用安慰剂,其中男66例,女70例,平均年龄(47±10)岁。所有患者中185例为急性支气管炎伴咳嗽,109例为慢性支气管炎伴咳嗽,107例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咳嗽。
2.2止咳疗效:401例患者用药前多为中、重度咳嗽,其中中度者为271例,重度者为123例。用药3d后,本发明滴丸剂组重度咳嗽者减少82.22%、申请号02153462.4口服液组重度咳嗽者减少63.85%、安慰剂组重度咳嗽者减少0%;用药7d后,本发明滴丸剂组无重度咳嗽者、申请号02153462.4口服液组重度咳嗽者减少73.08%、安慰剂组重度咳嗽者减少0.7%。服用本发明滴丸剂患者疗效评价结果如下:完全控制率35.56%,显效率59.26%,好转率5.18%,总有效率100%;服用申请号02153462.4口服液患者疗效评价结果如下:完全控制率24.62%,显效率40.77%,好转率26.92%,总有效率92.31%,两者在完全控制率及显效率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本发明滴丸剂有着更佳疗效。
2.3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程度和转归:服用本发明滴丸剂后不良反应发生5例,发生率为3.70%,主要表现为轻度的胃部不适2例、口干3例;服用申请号02153462.4口服液后不良反应发生8例,发生率为6.15%,主要表现为轻度的胃部不适5例、口干3例;服用安慰剂后不良反应发生2例,发生率为1.47%,主要表现为轻度的胃部不适2例。不良反应程度均为轻度,不良反应的转归均为好转,无后遗症和因ADR死亡的病例。各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
根据以上的研究内容显示,本发明的中药滴丸剂具有质量稳定、生物利用度高,安全高效等特点,其药效作用明显优于申请号02153462.4组,其有益效果不但体现在药物的提取纯化工艺上,而且滴丸剂的成型技术也很成功,有力地保证了药物的优良效果。这将为该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带来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内容的具体实施例,用于阐述本申请文件中所要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有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内容。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现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A.原料组成:麻黄100g,川贝母10g,枇杷叶50g,紫菀50g,罂粟壳60g,黄芩50g,甘草50g,薄荷脑0.3g;
B.制备工艺:将上述A中8味中药原料,按下述步骤操作:
(1)取川贝母、麻黄和罂粟壳,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pH为4.5的酸水浸泡30min后,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h,合并滤液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备用;
(2)取黄芩、紫菀、枇杷叶和甘草药材,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8倍量、浓度为60%的乙醇浸泡30min后,回流提取2次,每次1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备用;
(3)用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6%的薄荷脑溶液后,用与药材重量比为3倍量的β-环糊精包合,得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备用;
(4)将(1)和(2)中两处所得的清膏混合并干燥粉碎成干膏粉后,加入的基质为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60%∶40%,助溶剂为丙二醇,混匀,再加入(3)中的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搅拌均匀后,选用滴制条件为:滴制温度为80℃,滴头直径为2mm,二甲基硅油为冷凝剂,冷凝温度0℃,滴速为45滴/分钟,滴距为8cm,滴制而成。
实施例2
A.原料组成:麻黄100g,川贝母10g,枇杷叶50g,紫菀50g,罂粟壳60g,黄芩50g,甘草50g,薄荷脑0.3g;
B.制备工艺:将上述A中8味中药原料,按下述步骤操作:
(1)取川贝母、麻黄和罂粟壳,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8倍量、pH为5.0的酸水浸泡40min后,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0.5h,合并滤液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的清膏备用;
(2)取黄芩、紫菀、枇杷叶和甘草药材,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浓度为80%的乙醇浸泡40min后,回流提取3次,每次1.5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的清膏备用;
(3)用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2%的薄荷脑溶液后,用与药材重量比为2倍量的β-环糊精包合,得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备用;
(4)将(1)和(2)中两处所得的清膏混合并干燥粉碎成干膏粉后,加入的基质为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60%∶40%,助溶剂为吐温-80,混匀,再加入(3)中的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搅拌均匀后,选用滴制条件为:滴制温度为80℃,滴头直径为2mm,液体石蜡为冷凝剂,冷凝温度0℃,滴速为30滴/分钟,滴距为6cm,滴制而成。
实施例3
A.原料组成:麻黄100g,川贝母10g,枇杷叶50g,紫菀50g,罂粟壳60g,黄芩50g,甘草50g,薄荷脑0.3g;
B.制备工艺:将上述A中8味中药原料,按下述步骤操作:
(1)取川贝母、麻黄和罂粟壳,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12倍量、pH为3.0的酸水浸泡20min后,加热回流提取1次,每次2h,合并滤液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的清膏备用;
(2)取黄芩、紫菀、枇杷叶和甘草药材,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6倍量、浓度为50%的乙醇浸泡20min后,回流提取2次,每次2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的清膏备用;
(3)用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10%的薄荷脑溶液后,用与药材重量比为6倍量的β-环糊精包合,得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备用;
(4)将(1)和(2)中两处所得的清膏混合并干燥粉碎成干膏粉后,加入的基质为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60%∶40%,助溶剂为丙二醇,混匀,再加入(3)中的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搅拌均匀后,选用滴制条件为:滴制温度为80℃,滴头直径为2mm,二甲基硅油为冷凝剂,冷凝温度0℃,滴速为45滴/分钟,滴距为8cm,滴制而成。
上述工艺中的基质可以用聚乙二醇类、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纳、硬脂酸钠、甘油明胶、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六醇、十八醇、虫蜡、氢化植物油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代替;冷凝剂可以选用液体石蜡、二甲基硅油、植物油、水、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代替。

Claims (10)

1.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工艺制备而成:
A.原料组成:麻黄100份,川贝母10份,枇杷叶50份,紫菀50份,罂粟壳60份,黄芩50份,甘草50份,薄荷脑0.3份;
B.制备工艺:将上述A中8味中药原料,按下述步骤操作:
(1)取川贝母、麻黄和罂粟壳,加酸水浸泡后煎煮提取,提取液浓缩成清膏备用;
(2)将黄芩、紫菀、枇杷叶和甘草加入一定浓度的乙醇浸泡后,回流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留用;
(3)用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薄荷脑溶液后,用β-环糊精包合,得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备用;
(4)将(1)和(2)中两处所得的清膏混合并干燥粉碎成干膏粉后,加入适宜的基质、助溶剂,混匀,再加入(3)中的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搅拌均匀后,选用合适的冷凝剂及滴制条件,滴制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工艺制备而成:
(1)取川贝母、麻黄和罂粟壳,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8~12倍量、pH为3.0~5.0酸水浸泡20~40min后,加热回流提取1~3次,每次0.5h~2h,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1.3的清膏备用;
(2)取黄芩、紫菀、枇杷叶和甘草药材,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6~10倍量、浓度为50%~80%的乙醇浸泡20~40min后,回流提取2~3次,每次1h~2h,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后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1.3的清膏备用;
(3)用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2%~10%的薄荷脑溶液后,用与药材重量比为2-6倍量的β-环糊精包合,得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备用;
(4)将(1)和(2)中两处所得的清膏混合并干燥粉碎成干膏粉后,加入适宜的基质、助溶剂,混匀,再加入(3)中的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搅拌均匀后,选用合适的冷凝剂及滴制条件,滴制而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工艺制备而成:
(1)取川贝母、麻黄和罂粟壳,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pH为4.5的酸水浸泡30min后,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h,合并滤液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备用;
(2)取黄芩、紫菀、枇杷叶和甘草药材,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8倍量、浓度为60%的乙醇浸泡30min后,回流提取2次,每次1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备用;
(3)用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6%的薄荷脑溶液后,用与药材重量比为3倍量的β-环糊精包合,得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备用;
(4)将(1)和(2)中两处所得的清膏混合并干燥粉碎成干膏粉后,加入适宜的基质、助溶剂,混匀,再加入(3)中的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搅拌均匀后,选用合适的冷凝剂及滴制条件,滴制而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A.原料组成:麻黄100份,川贝母10份,枇杷叶50份,紫菀50份,罂粟壳60份,黄芩50份,甘草50份,薄荷脑0.3份;
B.制备工艺:将上述A中8味中药原料,按下述步骤操作:
(1)取川贝母、麻黄和罂粟壳,加酸水浸泡后煎煮提取,提取液浓缩成清膏备用;
(2)将黄芩、紫菀、枇杷叶和甘草加入一定浓度的乙醇浸泡后,回流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留用;
(3)用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薄荷脑溶液后,用β-环糊精包合,得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备用;
(4)将(1)和(2)中两处所得的清膏混合并干燥粉碎成干膏粉后,加入适宜的基质、助溶剂,混匀,再加入(3)中的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搅拌均匀后,选用合适的冷凝剂及滴制条件,滴制而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取川贝母、麻黄和罂粟壳,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8~12倍量、pH为3.0~5.0酸水浸泡20~40min后,加热回流提取1~3次,每次0.5h~2h,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1.3的清膏备用;
(2)取黄芩、紫菀、枇杷叶和甘草药材,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6~10倍量、浓度为50%~80%的乙醇浸泡20~40min后,回流提取2~3次,每次1h~2h,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后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1.3的清膏备用;
(3)用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2%~10%的薄荷脑溶液后,用与药材重量比为2-6倍量的β-环糊精包合,得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备用;
(4)将(1)和(2)中两处所得的清膏混合并干燥粉碎成干膏粉后,加入适宜的基质、助溶剂,混匀,再加入(3)中的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搅拌均匀后,选用合适的冷凝剂及滴制条件,滴制而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取川贝母、麻黄和罂粟壳,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pH为4.5的酸水浸泡30min后,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h,合并滤液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备用;
(2)取黄芩、紫菀、枇杷叶和甘草药材,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8倍量、浓度为60%的乙醇浸泡30min后,回流提取2次,每次1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备用;
(3)用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6%的薄荷脑溶液后,用与药材重量比为3倍量的β-环糊精包合,得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备用;
(4)将(1)和(2)中两处所得的清膏混合并干燥粉碎成干膏粉后,加入适宜的基质、助溶剂,混匀,再加入(3)中的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搅拌均匀后,选用合适的冷凝剂及滴制条件,滴制而成。
7.如权利要求4-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选用的基质是聚乙二醇类、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纳、硬脂酸钠、甘油明胶、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六醇、十八醇、虫蜡、氢化植物油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
8.如权利要求4-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选用的助溶剂是丙二醇或吐温-80。
9.如权利要求4-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选用的冷凝剂是液体石蜡、二甲基硅油、植物油、水、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
10.如权利要求4-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选用的基质为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60%∶40%,助溶剂是丙二醇,滴制条件为:滴制温度为80℃,滴头直径为2mm,二甲基硅油为冷凝剂,冷凝温度0℃,滴速为45滴/分钟,滴距为8cm。
CN2011103279130A 2011-10-25 2011-10-25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23571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279130A CN102357182A (zh) 2011-10-25 2011-10-25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279130A CN102357182A (zh) 2011-10-25 2011-10-25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57182A true CN102357182A (zh) 2012-02-22

Family

ID=45582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279130A Pending CN102357182A (zh) 2011-10-25 2011-10-25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57182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8687A (zh) * 2002-11-29 2003-05-21 张慧芳 一种治疗咳嗽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562180A (zh) * 2004-03-17 2005-01-12 北京奇源益德药物研究所 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686439A (zh) * 2005-05-08 2005-10-26 北京正大绿洲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化痰止咳的咳露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49424A (zh) * 2006-04-03 2007-10-10 湖南中达骛马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药物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8687A (zh) * 2002-11-29 2003-05-21 张慧芳 一种治疗咳嗽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562180A (zh) * 2004-03-17 2005-01-12 北京奇源益德药物研究所 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686439A (zh) * 2005-05-08 2005-10-26 北京正大绿洲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化痰止咳的咳露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49424A (zh) * 2006-04-03 2007-10-10 湖南中达骛马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药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13801B (zh) 一种治疗咳嗽的藏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02721A (zh) 一种治疗支气管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258742B (zh)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56930A (zh) 一种含芍药和甘草提取物的呼吸道给药制剂
CN102357181B (zh)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43201A (zh)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91811B (zh) 一种治疗风湿关节疼痛、感冒头痛、脘腹疼痛、冻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57184B (zh)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47885B (zh) 治疗咳嗽的药物组合物
CN103520684B (zh) 一种降血糖的中药复合物
CN102357182A (zh)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57183B (zh)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66871A (zh) 一种用于治疗咳喘的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26236A (zh) 一种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05109B (zh) 一种治疗风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9288930A (zh) 一种感冒退热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3919895A (zh) 一种调理肠胃、治疗便秘的中药酒
CN103860853A (zh) 一种治疗气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64330B (zh)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47421B (zh) 一种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药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80017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58809B (zh) 一种清肺化痰止嗽定喘的中药组合物和制备方法
CN105596929A (zh) 用于治疗痰热壅盛证型的慢性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2813794B (zh) 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复方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596453A (zh) 一种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药物组合物及其药理作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AANXI BUCHANG HIGH-TECH. PHARMACEUTIC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AANXI BUCHANG PHARMACEUTICAL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13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712000 XIANYANG, SHAANXI PROVINCE TO: 710119 XI AN, SHAANXI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30

Address after: 710119, No. 70, West Avenue, new industrial zone, Changan District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Shaanxi, Xi'an

Applicant after: Shaanxi Buchang High-Tech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712000 Xianyang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 qindouou Weiyang Road West No. 123

Applicant before: Shaanxi Buchang Pharmaceutical Co.,Ltd.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