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9832B - 磁共振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磁共振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9832B
CN102349832B CN201110341933.3A CN201110341933A CN102349832B CN 102349832 B CN102349832 B CN 102349832B CN 201110341933 A CN201110341933 A CN 201110341933A CN 102349832 B CN102349832 B CN 1023498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reathing
subject
allowed band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419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49832A (zh
Inventor
久原重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665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5484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3517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9806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49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98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498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98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1Measuring movement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e.g. head or hand tremor, mobility of a limb
    • A61B5/113Measuring movement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e.g. head or hand tremor, mobility of a limb occurring during breath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 A61B5/05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involving electronic [EMR] or nuclear [NMR] magnetic resonance, e.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44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 G01R33/48NMR imaging systems
    • G01R33/54Signal processing systems, e.g. using pulse sequences ; Generation or control of pulse sequences; Operator console
    • G01R33/56Image enhancement or correction, e.g. subtraction or averaging techniques, e.g. improvement of signal-to-noise ratio and resolution
    • G01R33/567Image enhancement or correction, e.g. subtraction or averaging techniques, e.g. improvement of signal-to-noise ratio and resolution gated by physiological signals, i.e. synchronization of acquired MR data with periodical motion of an object of interest, e.g. monitoring or triggering system for cardiac or respiratory gating
    • G01R33/5676Gating or triggering based on an MR signal, e.g. involving one or more navigator echoes for motion monitoring and corre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2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7271Specific aspects of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 analysis
    • A61B5/7285Specific aspects of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 analysis for synchronising or triggering a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 or image acquisition with a physiological event or waveform, e.g. an ECG signal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hysi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ardiology (AREA)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磁共振成像装置具备:对被检体施加均匀的静磁场,并且按照规定的脉冲序列将高频磁场以及梯度磁场施加在上述被检体上,收集来自上述被检体的磁共振信号的收集单元;根据上述收集单元所收集到的上述磁共振信号重建与上述被检体相关的图像的重建单元;检测出上述被检体的呼吸水平的检测单元;控制上述重建单元,使得根据在检测出的上述呼吸水平的峰值为允许范围内的状态下由上述收集单元所收集到的重建用的上述磁共振信号,重建上述图像的控制单元;根据检测出的多个呼吸水平中的多个峰值的变化,变更允许范围的变更单元。

Description

磁共振成像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9年10月15日、申请号200910206344.7、发明名称为“磁共振成像装置以及磁共振成像方法”申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08年10月15日提交的在先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8-266560和2009年6月4日提交的在先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9-135179并要求其为优先权,在此引入其全部内容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在被检体内产生的磁共振信号取得上述被检体内的图像的磁共振成像装置以及磁共振成像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使用磁共振成像(MRI)法进行冠状动脉的成像,使用利用3维(3D)的稳态自由进动(steady state free precession,SSFP)序列,在屏气、或者自然呼吸下进行成像的方法。特别是在进行心脏整体的冠状动脉的成像的磁共振全心冠状动脉成像技术(whole heartMR coronary angiography,WH-MRCA)的情况下,有时伴随呼吸的心脏的位置变化对图质有所影响。
伴随呼吸的心脏位置的变化速度在呼吸水平处于峰值附近时变小。因此,使用与呼吸水平对应地控制数据收集的方法。即例如,根据将对图1所示的区域R收集到的NMR信号进行1维傅立叶转换所得到的信号,能够检测出与体轴方向相关的横膈膜的位置。由于与体轴方向相关的横膈膜的位置与呼吸对应地进行周期变动,所以通过按照时间序列绘制出周期性检测出的横膈膜的位置,可以取得与呼吸运动同步的图2所示的监视信号。在该监视信号的峰值如图2所示在上限阈值USL和下限阈值LSL的之间的允许范围以外的期间内不收集数据,或者在该期间内所收集到的数据不用于图像重建。并且,使用在监视信号的峰值处于允许范围内的期间内所收集到的数据重建图像。
以往,允许范围根据成像动作的开始前或开始紧接之后的被检体的呼吸状态而设定,直到该成像动作结束都不能变更。
关于以上那样的技术,通过例如日本特开2000-041970、日本特开2000-157507、或者日本特开2004-057226为一般所知。
但是,呼吸水平并不是一定的,而是逐渐下降,或者逐渐上升,当呼吸水平的峰值例如图3所示离开允许范围时,对图像重建有效的数据的收集效率将下降,成像时间将延长,在最坏的情况下有可能不能结束检查。
如果允许范围充分大,能够延长可以维持数据的收集效率高的状态的期间,但是由于伴随心脏的移动的心脏的变形的影响增大,有图质变坏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希望能够不拘泥于被检体的呼吸状态的变动而继续进行适当的成像。
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包括:对被检体施加均匀的静磁场,并且按照规定的脉冲序列将高频磁场以及梯度磁场施加在上述被检体上,收集来自上述被检体的磁共振信号的收集单元;根据由上述收集单元所收集到的上述磁共振信号重建与上述被检体相关的图像的重建单元;检测出上述被检体的呼吸水平的检测单元;控制上述重建单元,使得根据在检测出的上述呼吸水平的峰值为允许范围内的状态下由上述收集单元所收集到的重建用的上述磁共振信号,重建上述图像的控制单元;根据检测出的多个呼吸水平中的多个峰值的变化变更允许范围的变更单元。
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包括:对被检体施加均匀的静磁场,并且按照规定的脉冲序列将高频磁场以及梯度磁场施加在上述被检体上,收集来自上述被检体的磁共振信号的收集单元;根据由上述收集单元所收集到的上述磁共振信号重建与上述被检体相关的图像的重建单元;检测出上述被检体的呼吸水平的检测单元;控制上述收集单元以及上述重建单元,使得根据检测出的上述呼吸水平的变化速度在规定速度以下的情况,进行重建用的上述磁共振信号的收集,并且根据这样收集到的重建用的上述磁共振信号,重建上述图像的单元。
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包括:对被检体施加均匀的静磁场,并且按照规定的脉冲序列将高频磁场以及梯度磁场施加在上述被检体上,收集来自上述被检体的磁共振信号的收集单元;根据由上述收集单元所收集到的上述磁共振信号重建与上述被检体相关的图像的重建单元;重复检测出上述被检体的呼吸水平的呼吸水平检测单元;控制上述重建单元,使得根据在由上述呼吸水平检测单元检测出的上述呼吸水平的峰值在允许范围内的状态下由上述收集单元收集到的重建用的上述磁共振信号,重建上述图像的重建控制单元;对由上述呼吸水平检测单元检测出的上述呼吸水平重复检测出在上述被检体的呼吸动作的1周期内的峰值的峰值检测单元;根据由上述呼吸水平检测单元检测出多个上述呼吸水平的第1期间内的上述峰值的平均值,设定上述允许范围的允许范围设定单元;控制上述允许范围设定单元,使得根据上述被检体的呼吸变动的频率,设定上述允许范围设定单元设定上述允许范围的设定频率,依据该设定频率设定上述允许范围的设定控制单元。
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包括:对被检体施加均匀的静磁场,并且按照规定的脉冲序列将高频磁场以及梯度磁场施加在上述被检体上,收集来自上述被检体的磁共振信号的收集单元;根据由上述收集单元所收集到的上述磁共振信号重建与上述被检体相关的图像的重建单元;重复检测出上述被检体的呼吸水平的呼吸水平检测单元;控制上述重建单元,使得根据在由上述呼吸水平检测单元检测出的上述呼吸水平的峰值在允许范围内的状态下由上述收集单元收集到的重建用的上述磁共振信号,重建上述图像的控制单元;根据在上述收集单元开始收集用于上述重建单元在上述重建中使用的上述磁共振信号时或在此之前由上述呼吸水平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呼吸水平,设定可追踪范围的可追踪范围设定单元;根据由上述呼吸水平检测单元检测出多个上述呼吸水平的期间内的上述峰值的平均值,在上述可追踪范围内设定上述允许范围的允许范围设定单元。
本发明的第5方式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对被检体施加均匀的静磁场,并且按照规定的脉冲序列将高频磁场以及梯度磁场施加在上述被检体上,收集来自上述被检体的磁共振信号,检测出上述被检体的呼吸水平,控制为根据在检测出的上述呼吸水平的峰值在允许范围内的状态下由上述收集单元所收集到的重建用的上述磁共振信号,重建上述图像,根据检测出的多个呼吸水平中的多个峰值的变化,变更允许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将提出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部分内容可以从说明书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可以明确上述内容。通过下文中详细指出的手段和组合可以实现和得到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
附图说明
引入说明书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本发明当前优选的实施方式,并且与上述的概要说明以及下面的对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一同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表示收集用于检测出呼吸水平的NMR信号的区域的图。
图2为表示监视信号的一例的图。
图3为表示监视信号的峰值向允许范围外偏移的情况的一例的图。
图4为表示与本发明的第1至第4实施方式相关的磁共振成像装置(MRI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5为表示使用了RMC法的WH-MRCA的序列的一例的图。
图6为表示图4中的主控制部在第1实施方式中的处理步骤的图。
图7为表示为了求出平均峰值所要参照的呼吸水平的变化的一例的图。
图8为表示从图7所示的实际检测出的呼吸水平中检测出峰值的情况的图。
图9为表示根据图7所示的实际检测出的呼吸水平通过内插检测出峰值的情况的图。
图10为表示进行WH-MRCA时的序列的变形例子的图。
图11为表示决定新的允许范围的情况的一例的图。
图12为表示决定新的允许范围的情况的另外一例的图。
图13为表示允许范围变更的情况的一例的图。
图14为表示求出为了成像范围的调整所要参照的偏移量的情况的图。
图15为表示呼吸变动小时的呼吸水平的变化的一例的图。
图16为表示呼吸变动大时的呼吸水平的变化的一例的图。
图17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呼吸变动小时的允许范围的设定例子的图。
图18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呼吸变动大时的允许范围的设定例子的图。
图19为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呼吸变动小时的允许范围的设定例子的图。
图20为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呼吸变动大时的允许范围的设定例子的图。
图21为表示图4中的主控制部在第4实施方式中的处理步骤的图。
图22为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效果的图。
图23为表示图4中的主控制部在第5实施方式中的处理步骤的图。
图24为表示变量Nc的变化的一例的图。
图25为表示图4中的主控制部在第6实施方式中的在进行预扫描的状态下的处理步骤的图。
图26为表示图4中的主控制部在第6实施方式中的在进行主扫描的状态下的处理步骤的图。
图27为表示第6实施方式中的允许范围的变化和可追踪范围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1至第4实施方式。
图4为表示与第1至第4实施方式相关的磁共振成像装置(MRI装置)100的结构的图。该MRI装置100具备,静磁场磁铁1、梯度磁场线圈单元2、梯度磁场电源3、床4、床控制部5、发送RF线圈6、发送部7、接收RF线圈8、接收部9、计算机系统10、影像传送系统11以及显示系统12。
静磁场磁铁1形成中空的圆筒形,在内部的空间上发生均匀的静磁场。作为该静磁场磁铁1例如使用永久磁铁或者超导磁铁等。
梯度磁场线圈单元2形成中空的圆筒形,配置在静磁场磁铁1的内侧。梯度磁场线圈单元2组合与相互正交的X、Y、Z的各轴对应的3种线圈。梯度磁场线圈单元2中,上述3种线圈从梯度磁场电源3中分别独立接收电流供给,发生磁场强度沿着X、Y、Z的各轴变化的梯度磁场(gradient magnetic field)。另外,Z轴方向例如设为与静磁场相同的方向。X、Y、Z各轴的梯度磁场分别任意使用为例如切片(slice)选择用梯度磁场Gs、相位编码用梯度磁场Ge以及读出用梯度磁场Gr。切片选择用梯度磁场Gs为了任意决定成像剖面而使用。相位编码用梯度磁场Ge为了根据空间位置改变NMR信号的相位而使用。读出用梯度磁场Gr为了根据空间位置改变NMR信号的频率而使用。
被检体200在载置在床4的床板4a上的状态下插入到梯度磁场线圈单元2的空洞内。床4所具有的床板4a由床控制部5驱动,在其纵向以及上下方向移动。通常,以使该纵向与静磁场磁铁1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式设置床4。
发送RF线圈6配置在梯度磁场线圈单元2的内侧。发送RF线圈6接收来自发送部7的高频脉冲的供给,发生高频磁场。
发送部7将与拉莫尔(Larmor)频率对应的高频脉冲发送到发送RF线圈6。
接收RF线圈8配置在梯度磁场线圈单元2的内侧。接收RF线圈8接收由于上述高频磁场的影响而从被检体发射的NMR信号。来自接收RF线圈8的输出信号输入到接收部9。
接收部9根据来自RF线圈8的输出信号生成NMR信号数据。
计算机系统10具有,接口部10a、数据收集部10b、重建部10c、存储部10d、显示部10e、输入部10f以及主控制部10g。
在接口部10a上连接梯度磁场电源3、床控制部5、发送部7、接收RF线圈8、接收部9、影像传送系统11以及ECG单元300等。接口部10a分别具有与这些连接着的各部对应的接口电路,进行在该各部与计算机系统10之间授受的信号的输入输出。另外,ECG单元300经由安装在被检体200上的ECG传感器输入被检体200的ECG信号,在该ECG信号中产生R波的定时输出R波检测信号。接口部10a输入该R波检测信号,通知给主控制部10g。
数据收集部10b经由接口部10a收集由接收部9输出的数字信号。数据收集部10b将收集到的数字信号、即NMR信号数据存储到存储部10d。
这样在该MRI装置100中,静磁场磁铁1、梯度磁场线圈单元2、梯度磁场电源3、发送RF线圈6、发送部7、接收RF线圈8、接收部9以及数据收集部10b作为收集来自被检体200的磁共振信号的收集单元而发挥功能。
重建部10c对存储在存储部10d中的NMR信号数据执行后处理、即执行傅立叶转换等的重建,求出被检体200内的所希望的核自旋的频谱数据或者图像数据。
存储部10d对每名患者存储NMR信号数据、频谱数据或者图像数据。
显示部10e在主控制部10g的控制下显示频谱数据或者图像数据等的各种信息。作为显示部10e可以利用液晶显示器等的显示设备。
输入部10f受理来自操作者的各种指令或信息输入。作为输入部10f可以适当地使用鼠标或跟踪球等的定点设备、模式切换开关等的选择设备、或者键盘等的输入设备。另外,输入部10f通过作为心脏整体等的成像区域、横膈膜等的同步对象部位的激励切片或者激励薄块(slab)的操作者受理指定。
主控制部10g具有未图示的CPU或存储器等,总括性控制MRI装置100。另外,主控制部10g生成表示呼吸水平是否在上述允许范围内的影像的影像信号。该影像信号是例如(美国)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NTSC)信号。
影像传送系统11利用光来传送由主控制部10g生成的影像信号。
显示系统12根据影像信号以可以目视处于成像状态下的被检体200的方式显示影像。
(第1实施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主控制部10g具备如下多个功能。另外,这些多个功能可以通过使主控制部10g具备的处理器执行程序予以实现。
上述功能之一是,为了在数据收集部10b中取得用于检测出被检体200的呼吸水平的NMR信号(以下,称为监视用NMR信号)而控制相关各部。上述功能之一是,根据由数据收集部10b取得的监视用NMR信号检测出被检体200的呼吸水平。上述功能之一是,为了在检测出的呼吸水平在允许范围内时利用数据收集部10b收集到用于重建图像的NMR信号(以下,称为重建用NMR信号)而控制相关各部。上述功能之一是,根据监视用NMR信号检测出被检体200的横膈膜的位置。上述功能之一是,测定上述检测出的横膈膜位置从基准位置偏移的偏移量。上述功能之一是,为了使收集重建用NMR信号的范围移动与上述测定的偏移量对应的移动量而控制相关各部。上述功能之一是,根据上述的检测出的呼吸水平的变化,变更允许范围的中心水平。
其次,针对MRI装置100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该第1实施方式中,MRI装置100按照众所周知的序列执行使用了RMC法的WH-MRCA。
图5为表示使用了RMC法的WH-MRCA的序列的一例的图。
通常,RMC法伴随心电同步进行实施。即,与ECG单元300输出的R波检测信号同步实施序列。具体来说,在心电信号表现出R波之后(产生R波检测信号之后)经过一定的延迟时间之后,收集作为监视用NMR信号的MPP(motion probing pulse)。并且,在此紧接之后,设定用于进行成像用的数据收集的期间。但是,心电同步并不是必须的,也可以以固定的重复周期收集MPP。
MPP对于图1所示的区域R,不施加例如相位编码用梯度磁场而被取得。这样,根据通过对该MPP进行1维傅立叶转换所取得的信号,可以检测出与体轴方向相关的横隔膜的位置。由于与体轴方向相关的横膈膜的位置与呼吸对应地进行周期性变动,因此上述那样检测出的横膈膜的位置可以作为呼吸水平原样地使用。
因此,主控制部10g根据MPP检测出横隔膜的位置、即呼吸水平。并且,主控制部10g为了只在检测出的呼吸水平的峰值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时,在紧接之后的数据收集期间进行数据收集而控制相关各部。或者,主控制部10g为了不拘泥于检测出的呼吸水平的峰值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而在紧接之后的数据收集期间进行数据收集而控制相关各部,但是只在检测出的呼吸水平的峰值在允许范围内时使收集到的数据有效。另外,在进行数据收集时,主控制部10g为了测定检测出的横隔膜的位置从规定的基准位置偏移的偏移量,并以补偿该偏移量的方式调整收集重建用NMR信号的范围(成像范围)而控制相关各部。但是,该成像范围的调整能够省略。
另外,允许范围根据成像开始前的被检体200的呼吸水平而被初始设定。该初始设定也可以由主控制部10根据来自操作者的指示进行,也可以由主控制部10g自动进行。初始的允许范围可以是任意的,但是典型地作为将呼吸水平的峰值的平均值附近作为中心水平的一定宽度来设定。另外,基准位置也作为成像开始前的横隔膜的位置而被初始设定。基准位置的初始设定也可以由主控制部10根据来自操作者的指示进行,也可以由主控制部10g自动进行。并且,成像范围也在成像开始之前被初始设定。成像范围的初始设定也可以由主控制部10根据来自操作者的指示进行,也可以由主控制部10g自动进行。另外,这里的成像开始之前是指开始用于实际收集重建用NMR信号的动作之前。为了检测出成像开始之前的横隔膜的位置,可以在为了收集重建用NMR信号而开始图5所示的序列之前,数次重复图5所示的序列。此时,放弃在数据收集期间所收集到的数据,只使用MPP用于检测出横隔膜的位置。或者,也可以不进行图5中的数据收集,只数次重复MPP的收集。
主控制部10g与进行以上那样的成像并行地,在每个规定的定时执行图6所示的处理。进行该处理的定时也可以是任意的,可以考虑例如每次新检测出呼吸水平的定时、或者每次经过一定的时间的定时。
在步骤Sa1中,主控制部10g根据在此紧接之前检测出的例如图7所示的N点的呼吸水平检测出多个呼吸水平的峰值。N可以是任意的整数,但是为了能够检测出多个峰值,在测定N点的呼吸水平所需要的时间内需要包含多个呼吸周期。
呼吸水平的峰值可以从实际检测出的呼吸水平中,作为比前后的呼吸水平中的任一个都大的呼吸水平而检测出。即,对于N点的呼吸水平的各个,与其前后各1个呼吸水平进行比较,将比前后各1个呼吸水平中的任一个都高的呼吸水平作为峰值。另外,如果在1个呼吸周期内检测出的呼吸水平的点数充分多,也可以通过进行与前后各多个呼吸水平的比较,提高峰值检测的精度。
图8为表示从图7所示的实际检测出的呼吸水平中检测出峰值的情况的图。在图8中用白点表示所检测出的峰值。
但是,在采用图5所示的序列时,呼吸水平的检测是对1次心跳只进行一次。也就是说呼吸水平的检测对于1次呼吸只进行几次,则不能保证实际检测出呼吸水平的峰值。因此,上述那样的方法虽然处理简单,但是检测出的峰值的误差可能会变大。
因此,为了减小峰值的误差,也可以通过使用了多项式近似或样条(Spline)函数等的内插来检测出峰值。
图9为表示根据图7所示的实际检测出的呼吸水平通过内插检测出峰值的情况的图。在图9中使用白点表示检测出的峰值,使用虚线表示其中的通过内插所检测出的值。
另外,也可以通过采用图10所示的序列来增大呼吸水平的检测频率。如果这样增大呼吸水平的检测频率,即便在通过上述某个方法检测出峰值的情况下也可以减少峰值的误差。
在图10所示的序列中,在1次心跳内多次收集MPP。将多个MPP分类为在成像区域的数据收集期间紧接之前收集的主MPP、避开数据收集期间且在与主MPP不同的定时收集的副MPP。副MPP只要是除了成像区域的数据收集期间的期间,则可以在主MPP之前、之后的任何一个时候都可以收集。例如,也可以在主MPP之前收集多个副MPP。另外,也可以在1次心跳内等间隔地收集多个MPP(不仅是副MPP还包含主MPP)。这种情况下,当等间隔地设定的多个MPP中的某一个包含在成像区域的数据收集期间的情况下,不收集该MPP。
在步骤Sa2中,主控制部10g求出在步骤Sa1中检测出的多个峰值的平均值(以下,称为平均峰值)。
在步骤Sa3中,主控制部10g确认在步骤Sa2中求出的平均峰值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如果平均峰值在允许范围内,主控制部10g则原样地直接结束图6的处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变更允许范围。
如果平均峰值在允许范围之外,主控制部10g则从步骤Sa3进入到步骤Sa4。在步骤Sa4中,主控制部10g根据平均峰值变更允许范围。
图11表示决定新的允许范围的情况的一例的图。
在该图11所示例子中,将对平均峰值加上规定值Va的值作为上限阈值USL,将从平均峰值中减去规定值Va的值作为下限阈值LSL。规定值Va是初始设定的允许范围的宽度的1/2。因此,在该图11所示的例子中,不改变允许范围的宽度,而移动允许范围,使得只将中心水平与新求出的平均峰值对齐。
图12为表示决定新的允许范围的情况的另外一例的图。
在该图12所示的例子中,将对平均峰值加上规定值Va的值作为上限阈值USL,将从平均峰值中减去规定值Vb的值作为下限阈值LSL。规定值Va、规定值Vb是对于初始设定的允许范围乘以系数Ca、Cb的值。系数Ca、Cb预先设定为Ca<Cb。因此,在该图12所示的例子中,不改变允许范围的宽度,而移动允许范围,使得而只将中心水平与新求出的平均峰值对齐的情况与图11所示的例子一样。但是,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从平均峰值到下限阈值LSL的余量(margin)比从平均峰值到上限阈值USL的余量大那样设定允许范围。系数Ca、Cb也可以是固定值,也可以作为用户任意指定的值。
在采用该图12所示的方法时,与采用图11所示的方法的情况相比可以提高此后检测出的呼吸水平在允许范围内的概率,可以提高检查效率。
这样,允许范围根据呼吸水平的变化如例如图13所示那样被变更。
通过这样变更允许范围,图13所示那样一度没有进入允许范围的呼吸水平的峰值可以再次进入允许范围。因此,能够继续成像。
另外,该第1实施方式在自然呼吸下的成像、屏气成像、或者多次屏气成像(multi-breath-hold imaging)的任何一种成像中都能够适用。
以往,在屏气成像以及多次屏气成像中,需要被检体为了呼吸水平容纳在允许范围内而进行屏气。并且,当在呼吸水平在允许范围之外的状态下进行屏气时,则在其屏气期间不能收集有效的数据。但是如果将多次屏气成像与第1实施方式并用,因为根据屏气后的呼吸水平变更允许范围,所以只要屏气就能够进行数据收集。由此,能够实现成像时间的缩短。另外,被检体能够不担心允许范围而进行屏气。并且,作为这样的成像时间的缩短和屏气自由度提高的结果,可以大幅度减轻被检体的负担。
但是,这种情况下,N的值越大从屏气之后到变更允许范围为止的时滞就越大。即,在屏气期间不进行数据收集的浪费时间的比例将变大。因此,与进行自然呼吸下的成像时相比最好在进行屏气成像或多次屏气成像时很小地设定N的值。
如果采用屏气成像或多次屏气成像就可以在伴随呼吸的心脏的位置变化几乎没有发生的状态下进行数据收集,因此根据这样收集的数据可以重建精度高的图像。
另外,在进行多次屏气成像时,也可以只在间歇的屏气期间进行用于数据收集的动作,在自然呼吸期间不进行用于数据收集的动作,也可以不拘泥于呼吸状态继续进行用于数据收集的动作。但是,根据后者,能够连续地进行RF激励,因此重建图像的对比度稳定。
另外,也可以只将在屏气期间内呼吸水平在允许范围内时所收集到的数据作为对图像重建有效的数据,也可以将不拘泥于是否在屏气期间,在呼吸水平在允许范围内时所收集到的数据作为对图像重建有效的数据。但是,根据后者,在屏气期间之间的自然呼吸期间也可以收集对图像重建有效的数据,能够缩短成像时间。
但是,在屏气成像或多次屏气成像中,有时使用声音发生装置对被检体指示屏气开始。在该情况下,通过与声音发生装置的动作连动地执行用于允许范围变更的处理,能够迅速进行允许范围的变更。
接下来,针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几个考虑进行说明。
(1)成像范围的调整如上所述是测定检测出的横膈膜的位置离规定的基准位置的偏移量,以补偿该偏移量的方式进行的。上述偏移量的测定例如,作为基准信号预先保持为了在设定基准成像范围时检测出呼吸水平而得到的傅立叶转换信号,通过在每次进行数据收集时对为了在当时检测出呼吸水平所得到的傅立叶转换信号与上述基准信号如图14所示那样进行比较能够计算出上述偏移量。另外,在图14中,通过实线表示基准信号,通过一点锁线表示进行数据收集时的傅立叶转换信号。另外,为了测定偏移量,具体来说,使用边沿(edge)检测法或交叉相关(cross-correlation)法等的众所周知的方法。
具体来说,例如,可以作为将初始设定的成像范围移动与偏移量对应的移动量的范围设定调整后的成像范围。这种情况下,即使变更允许范围,上述基准位置也不变更。也就是说,即使变更允许范围也不进行基准信号的再取得。但是,每次变更允许范围时,也可以进行基准信号的再取得而更新基准位置。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基准位置的更新的前后,基准位置与初始设定的成像范围的位置关系将发生变化。因此,在更新了基准位置的情况下,变更偏移量与移动量的对应关系。
另外,心脏的位置与横膈膜的移动同步地发生变化,但是,横膈膜的移动量与心脏位置的变化量未必一致。因此,移动量是对偏移量乘以系数而求出的。即,基准位置没有变更的初始状态下的移动量例如是通过对求出的偏移量乘以预定的系数求出的。但是,在变更基准位置之后,通过对将最新的基准位置离初始的基准位置的移动量与求出的偏移量相加所求出的值乘以预先设定的系数来求出。
顺便说一下,这里的系数也可以根据呼吸水平进行变更。具体来说,与呼吸水平为中程度时相比,在呼吸水平高时以及低时,由于周围的脏器的影响,心脏位置的变化量将变小,因此考虑这样的关系而根据呼吸水平变更系数。
(2)心脏等的一部分的成像对象部位不但根据呼吸水平位置发生变化,其形状也发生变化。例如心脏,横隔膜越位于下方就越大。因此,在允许范围的变更前后,可以进行与分别不同形状的成像对象部位相关的数据收集。这个在成像对象部位的形状的变化率小时或不重视图质时不采取任何对策都可以。但是,成像对象部位的形状的变化率大时或重视图质时采取对策比较好。
该对策之一是,以与收集各数据时的允许范围的偏移量对应的比率对各数据实施放大·缩小、或者仿射(affine)转换等,之后根据这些处理后的数据重建图像。扩大·缩小、或者仿射转换等例如可以在重建部10c或者主控制部10g中进行。
(3)为了也可以应对呼吸变动在途中加快等的情况,也可以使为了求出平均峰值而参照的呼吸水平的数N根据呼吸变动的程度发生变化。即,对于为了求出平均峰值而参照的呼吸水平的数,将例如图15所示那样的呼吸变动小时表示为Na,将例如图16所示那样的呼吸变动变大时表示为Nb,则Na>Nb。为了实现这一点,主控制部10g求出表示呼吸变动的程度的指标值。并且,通过该指标值与预先设定的阈值的比较,采用Na以及Nb的某一个。Na、Nb以及阈值可以由MRI装置100的设计者或使用者任意设定。具体来说,呼吸变动包含呼吸的深度的变化、呼吸的平均水平的变化、或者呼吸数的变化等。作为呼吸的深度的变化的指标值可以使用例如在预先设定的期间内检测出的呼吸水平的分散。作为呼吸的平均水平的变化的指标值可以使用例如预先设定的2个期间内的各呼吸水平的平均值或分散的差分值。作为呼吸数的变化的指标值可以使用例如在单位时间内检测的峰值的数。当然,也可以预先设定为了求出平均峰值而参照的呼吸水平的数的候补M(M为3以上的整数)个与阈值M-1个,能够在3阶段以上变更为了求出平均峰值而参照的呼吸水平的数。或者,也可以根据与指标值对应地决定N的值的式子求出N的值。
(第2实施方式)
在第2实施方式中,主控制部10g具备如下多个功能。另外,这些多个功能可以通过使主控制部10g所具备的处理器执行程序予以实现。
上述功能之一是,为了在数据收集部10b中取得监视用NMR信号而控制相关各部。上述功能之一是,根据由数据收集部10b取得的监视用NMR信号检测出被检体200的呼吸水平。上述功能之一是,为了在检测出的呼吸水平在允许范围内时,在数据收集部10b中收集重建用NMR信号而控制相关各部。上述功能之一是,根据监视用NMR信号检测出被检体200的横膈膜的位置。上述功能之一是,测定上述的检测出的横隔膜的位置离基准位置的偏移量。上述功能之一是,为了使收集重建用NMR信号的范围移动与上述测定的偏移量对应的移动量而控制相关各部。上述功能之一是,根据上述检测出的呼吸变动,变更允许范围的宽度。
其次,针对MRI装置100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动作进行说明。
第2实施方式中的动作在很多方面上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并且,第2实施方式中的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允许范围的变更法。
主控制部10g与进行在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的成像并行地,代替进行图6所示的处理而求出表示呼吸变动程度的指标。作为该指标可以使用在预先设定的期间内检测的呼吸水平的分散、预先设定的2个期间内的各呼吸水平的平均值或者分散的差分值等。
并且,主控制部10g根据求出的指标的大小改变允许范围的宽度。具体来说,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与呼吸变动小时的允许范围相比使呼吸变动大时的允许范围的宽度大。
根据该第2实施方式,在呼吸变动小时能够提高成像范围的调整精度,并且在呼吸变动大时也能继续进行数据收集。
该第2实施方式在比图质更重视检查效率时有用。
(第3实施方式)
在第3实施方式中,主控制部10g具备如下多个功能。另外,这些多个功能可以通过使主控制部10g所具备的处理器执行程序予以实现。
上述功能之一是,为了在数据收集部10b中取得监视用NMR信号而控制相关各部。上述功能之一是,根据由数据收集部10b所取得的监视用NMR信号检测出被检体200的呼吸水平。上述功能之一是,为了在检测出的呼吸水平在允许范围内时在数据收集部10b中收集重建用NMR信号而控制相关各部。上述功能之一是,根据监视用NMR信号检测出被检体200的横隔膜的位置。上述功能之一是,测定上述检测出的横膈膜的位置离基准位置的偏移量。上述功能之一是,为了使收集重建用NMR信号的范围移动与上述测定的偏移量对应的移动量而控制相关各部。上述功能之一是,根据上述检测出的呼吸变动,变更允许范围的宽度。
其次,针对MRI装置100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动作进行说明。
第3实施方式中的动作在很多方面上与第1和第2实施方式相同。并且,第3实施方式中的动作与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允许范围的变更法。
在第3实施方式中,主控制部10g根据求出的指标的大小改变允许范围的宽度。具体来说,如图19以及图20所示,与呼吸变动小时的允许范围相比使呼吸变动大时的允许范围的宽度小。
根据该第3实施方式,在呼吸变动变大时,可以防止进行呼吸水平大幅度不同的状态的各自的数据收集。
该第3实施方式在比检查效率更重视图质时有用。
(第4实施方式)
在第4实施方式中,主控制部10g具备如下多个功能。另外,这些多个功能可以通过使主控制部10g所具备的处理器执行程序予以实现。
上述功能之一是,为了在数据收集部10b中取得监视用NMR信号而控制相关各部。上述功能之一是,根据由数据收集部10b所取得的监视用NMR信号检测出被检体200的呼吸水平。上述功能之一是,为了在检测出的呼吸水平的变化速度在规定以下时在数据收集部10b中收集重建用NMR信号而控制相关各部。
其次,针对MRI装置100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第4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也可以适用例如图5所示的序列。
并且,主控制部10g在每次取得MPP时执行图21所示的处理。
在步骤Sb1中,主控制部10g测量横隔膜的速度。具体来说,首先根据新取得的MPP检测出现在的呼吸水平。并且,主控制部10g根据在此检测出的呼吸水平与过去检测出的呼吸水平相比的变化的情况,测量现在的横膈膜的速度。具体来说,将连续检测出的2个呼吸水平表示为Li、Li+1,且将从检测出这2个呼吸水平Li之后到检测出Li+1为止的经过时间表示为Δt时,横膈膜的速度V可以根据下面的式子计算出。
V=(Li+1-Li)/Δt
另外,在采用图5所示的序列时,Δt相当于心电图中的R-R间隔。
在步骤Sb2中,主控制部10g确认在步骤Sb1中测量出的速度是否在规定速度以下。规定速度可以预先设定为比横膈膜的最大速度充分小的任意值。
如果横膈膜速度在规定速度以下,主控制部10g则从步骤Sb2进入到步骤Sb3。并且,在步骤Sb3中,主控制部10g为了在数据收集部10b中收集重建用NMR信号而控制相关各部。
但是,如果横膈膜速度不是规定速度以下,主控制部10g则不进行重建用NMR信号的收集就结束图21的处理。
这样,只在根据MPP求出的现在的横膈膜速度充分小时,可以进行其紧接之后的数据收集期间内的数据收集。在此,横膈膜的速度在呼吸水平为峰值时变为0。因此,只在呼吸水平处于峰值附近时能够进行数据收集。这样的动作与一边如图22所示根据呼吸水平的变化来变更阈值SL一边只在呼吸水平超过该阈值SL时进行数据收集是等价的。
这样根据第4实施方式,即使呼吸水平发生变化也能够继续成像。
(第5实施方式)
在第5实施方式中,主控制部10g具备如下多个功能。另外,这些多个功能可以通过使主控制部10g所具备的处理器执行程序予以实现。
上述功能之一是,为了在数据收集部10b中取得监视用NMR信号而控制相关各部。上述功能之一是,根据由数据收集部10b所取得的监视用NMR信号检测出被检体200的呼吸水平。上述功能之一是,为了在检测出的呼吸水平在允许范围内时在数据收集部10b中收集重建用NMR信号而控制相关各部。上述功能之一是,对检测出的呼吸水平重复检测出被检体200的呼吸动作的1周期内的峰值。上述功能之一是,根据在第1期间(后述的N2心跳期间)检测出的峰值的平均值设定允许范围。上述功能之一是,分别对于多个第2期间(例如,检测出连续的2个峰值的期间),根据在该第2期间内检测出的多个峰值计算出峰值的变动量。上述功能之一是,在根据计算出的变动量在第3期间(后述的N3心跳期间)内超出基准值的频率设定第1期间的长度。
其次,针对第5实施方式的MRI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第5实施方式中,对于成像也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适用例如图5所示的序列。
并且,主控制部10g与进行成像并行地,进行图23所示的处理。
在步骤Sc1中,主控制部10g将变量N2初始化为预先设定的初始值,并且开始峰值的检测。对变量N2,在此设为能够取得N2fast、N2middle以及N2slow这3个值。但是,存在N2fast<N2middle<N2slow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变量N2的初始值可以为例如N2fast、N2middle以及N2slow中的任一个。用于峰值检测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另外,在将为了峰值检测而参照的呼吸水平的点数表示为N1时,以使N1<N2的关系总是成立的方式设定变量N2。
并且,在进行峰值检测的同时,与此并行地,主控制部10g进行以下的处理。
在步骤Sc2中,主控制部10g将变量Nc与变量Nr都清除为0。
在步骤Sc3中,主控制部10g将在向该步骤Sc3转移后最初输入R波检测信号的时刻记录到存储部10d或内部存储器中,并且开始R波检测次数的计数。R波检测次数的计数是在每次输入随后的R波检测信号时对变量Nr进行每次增加1的递增计数的处理。该处理与上述峰值检测的处理以及以下说明的处理并行地进行。
在步骤Sc4以及步骤Sc5中,主控制部10g等待在步骤Sc1中开始峰值检测之后检测出第2次以后的峰值或者变量Nr成为预先设定的值N3以上。
在检测出第2次以后的峰值的情况下,主控制部10g从步骤Sc4进入到步骤Sc6。并且在步骤Sc6中,主控制部10g确认作为新检测出的峰值与在其前一个检测出的峰值的差所求出的峰值的变动量是否比预先设定的基准量大。
如果变动量大于基准量,主控制部10g则从步骤Sc6进入到步骤Sc7。并且,在步骤Sc7中,主控制部10g使变量Nc进行增加1的递增计数。在此之后,主控制部10g从步骤Sc7进入到步骤Sc8。另外,如果变动量未满基准量,主控制部10g就跳过步骤Sc7,直接从步骤Sc6进入到步骤Sc8。这样,如图24所示,变量Nc成为产生连续检测出的2个峰值的差比基准值大那样的大幅度峰值变动、即呼吸变动的次数的计数值。
在步骤Sc8中,主控制部10g计算出在最近的N2心跳间检测出的峰值的平均值(以下,称为平均峰值)。
在步骤Sc9中,主控制部10g确认上述平均峰值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如果平均峰值在允许范围之外,主控制部10g则从步骤Sc9进入到步骤Sc10。在步骤Sc10中,主控制部10g根据平均峰值变更允许范围。此时的变更后的允许范围的决定也可以与例如第1实施方式一样地进行。并且,主控制部10g返回到步骤Sc4以及步骤Sc5的等待状态。
另外,如果平均峰值在允许范围内,主控制部10g则不进行步骤Sc10,原样地返回到步骤Sc4以及步骤Sc5的等待状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允许范围不被变更。
其次,当变量Nr成为值N3以上时,主控制部10g则从步骤Sc5进入到步骤Sc11。并且,在步骤Sc11中,主控制部10g根据下面的式子计算出变动频率Fb。
Fb=Nc/(Tend-Tstart)
另外,在此,Tend是成为Nr被递增计数到N3的触发的R波检测的时刻,Tstart是在步骤Sc3中记录的时刻。即,作为在检测N3次R波所需要的期间中产生变动量超过基准量那样的峰值的变动的比例,计算出变动频率Fb。
在步骤Sc12中,主控制部10g根据上述那样计算出的变动频率Fb设定变量N2。变动频率Fb与变量N2的关系可以作为MRI装置100的设计者设定的设定值、设置作业者或维护作业者设定的设定值、或者用户设定的设定值等那样任意设定,但是,基本上,变动频率Fb越小变量N2就越小地设定。例如,预先设定TH1>TH2关系的2个阈值TH1、TH2,如果Fb>TH1,则将N2设为N2fast,如果TH1≥Fb>TH2则将N2设为N2middle,如果Fb≤TH2则将N2设为N2slow。另外,为了取得充分的控制特性,N2fast、N2middle以及N2slow的各值根据阈值TH1与阈值TH2的关系,优选设定为满足Fc=1/(THi×RR)>Fb的关系。其中,i是1或者2,RR是R波的检测间隔。另外,呼吸水平的变动频率Fb低时,作为控制系统也可以继续为高的Fc。但是,一方面,作为运动校正理想的是最好没有阈值变动。因此,作为控制系统的应答特性Fc,保持充分的值的同时,允许范围的变更频率停留在必要最低限,从而可以期待确保更合适的运动校正精度。
如果这样结束对值N2的设定,主控制部10g则返回到步骤Sc2,与前面所述一样重复此后的处理。此结果,在每个检测N3次R波所需的期间内,根据其期间中的呼吸变动的频率来设定值N2。并且,在步骤Sc8中,主控制部10g适用最新设定的值N2。此结果,根据呼吸变动的频率变更为了计算出平均峰值而参照的峰值的点数。
这样,根据第5实施方式,呼吸变动的频率越高,根据在越短的期间内计算出的平均峰值频繁地变更允许范围。因此,即使呼吸变动频繁也能追踪呼吸变动进行允许范围的变更,能够在更适当的范围内维持允许范围。一方面,在呼吸稳定时,不会徒然变更允许范围而能停留在必要最低限的允许范围变更频率,可以确保最适合的运动校正精度。
(第6实施方式)
在第6实施方式中,主控制部10g具备如下多个功能。另外,这些多个功能可以通过使主控制部10g所具备的处理器执行程序予以实现。
上述功能之一是,为了在数据收集部10b中取得用于检测被检体200的呼吸水平的NMR信号(以下,称为监视用NMR信号)而控制相关各部。上述功能之一是,根据由数据收集部10b取得的监视用NMR信号检测出被检体200的呼吸水平。上述功能之一是,为了在检测出的呼吸水平在允许范围内时在数据收集部10b中收集用于重建图像的NMR信号(以下,称为重建用NMR信号)而控制相关各部。上述功能之一是,对于检测出的呼吸水平,重复检测出在被检体200的呼吸动作的1周期内的峰值。上述功能之一是,根据在开始收集上述重建用NMR信号时或者在此之前检测出的呼吸水平设定可追踪范围。上述功能之一是,根据检测出多个呼吸水平的期间内的峰值的平均值,在可追踪范围内设定允许范围。
其次,针对第6实施方式的MRI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第6实施方式中,为了初始设定允许范围而进行预扫描。该预扫描是在开始进行用于收集重建用NMR信号的主扫描之前,为了收集监视用NMR信号而进行的。对于该预扫描,也可以原样地适用图5所示的序列,或者省略数据收集而适用图5所示的序列。另外,关于进行该预扫描的期间,只要是为了检测出平均峰值而可以检测出充分点数的呼吸水平的期间,就可以是任意的。该预扫描也可以挪用在已存的MRI装置中以其他目的已经实施的预扫描。
在进行该预扫描的状态下,主控制部10g执行图25所示的处理。
在步骤Sd1中,主控制部10g从在预扫描中检测出的呼吸水平中检测出多个峰值。峰值的检测的方法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
并且,如果预扫描结束,主控制部10g则从步骤Sd1进入到步骤Sd2。并且,在步骤Sd2中,主控制部10g求出与在预扫描期间内检测出的多个峰值相关的平均峰值。
在步骤Sd3中,主控制部10g根据上述求出的平均峰值设定允许范围。该允许范围的设定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进行,其规则可以是任意的。例如,可以作为将平均峰值作为中心水平的一定宽度设定允许范围。即,对于图6中的步骤Sa4的处理,可以适用上述处理。
在步骤Sd4中,主控制部10g根据上述那样设定的允许范围设定可追踪范围。该可追踪范围的设定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进行,其规则可以是任意的。例如,图27所示,可以作为在允许范围的上下增加了各一定宽度的余量的范围设定可追踪范围。
其次,如果预扫描结束而结束如上述那样地设定允许范围以及可追踪范围,就开始主扫描。主扫描通过使用了RMC法的WH-MRCA进行,例如可以适用图5所示的序列。
并且,主控制部10g与执行主扫描并行地,在每个规定的定时进行图26所示的处理。进行该处理的定时可以是任意的。可以考虑例如每次新检测出呼吸水平的定时、或者每次经过一定的时间的定时。另外,在图26中,在与图6所示相同的步骤中附加同一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主控制部10g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进行步骤Sa1至步骤Sa3。并且,如果平均峰值在允许范围之外,主控制部10g则从步骤Sa3进入到步骤Se1。
在步骤Se1中,主控制部10g确认在步骤Sa2中求出的平均峰值是否在图25中的步骤Sd4中设定的可追踪范围内。
如果平均峰值在可追踪范围内,主控制部10g则从步骤Se1进入到步骤Sa4,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变更允许范围。但是,如果平均峰值在可追踪范围之外,主控制部10g则从步骤Se1不进行步骤Sa4就结束图26的处理。
这样在第6实施方式中,根据主扫描的开始紧接之前的呼吸水平分别设定允许范围以及可追踪范围。并且,允许范围只在平均峰值在可追踪范围内时,根据其平均峰值变更,在平均峰值在可追踪范围之外时,例如如图27所示那样不变更允许范围。因此,在针对主扫描的开始紧接之前的呼吸水平的变动量大到平均峰值在可追踪范围之外的程度时,与那样的平均峰值对应的允许范围的变更则不进行。因此,呼吸水平的峰值不在允许范围内的状态持续,就不收集对图像重建有效的NMR信号。即,在产生上述那样的呼吸水平的大幅度变动的状态下,心脏的形状有可能与主扫描的开始当初不同,因此在图像重建中不使用在那样的状态下收集的NMR信号,就可以确保良好的图质。
该实施方式能够实施如下多种变形。
呼吸水平的检测也可以由其他单元进行。例如,可以使用呼吸同步传感器或者呼气量计等。但是,呼吸同步传感器安装在被检体200的腹部上,根据该腹部的物理运动检测出呼吸水平。
在第1实施方式中的步骤Sa3中,也可以预先设定与允许范围不同的范围,确认平均峰值是否进入该范围内。
第1实施方式中的步骤Sa3也可以省略。即,新求出的平均峰值不管是什么样的数值都可以根据该平均峰值重新设定允许范围。
在第1至第6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被检体200能够识别出允许范围变更的情况的图像显示在显示系统12上。如果这样的话,被检体200能够调整呼吸,以将呼吸水平的峰值对准到变更后的允许范围内。另外,如果不进行这样的显示,也可以不设置影像传送系统11以及显示系统12。
第2或第3实施方式能够与第1实施方式组合实施。
如果根据用户的希望选择性地实施第2以及第3实施方式,则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分开使用重视检查效率的动作和重视图质的动作,非常方便。
第5实施方式也可以不是完全自动选择值N2,根据被检体200的呼吸的变动状态选择操作者预先设定的N2的基准点数。由此,即使被检体200的呼吸水平变动的频率变化也能够良好地追踪呼吸水平。另外,不会徒然改变允许范围,能停留在必要最低限的允许范围变更频率,可以确保最合适的运动校正精度。
在第5实施方式中,可作为值N2设定的值也可以为2个或4个以上。或者,也可以作为变动频率Fb的连续函数设定值N2。具体来说,例如,对于控制对象的频率变化,设定Fc=1/(N2×RR)>Fb,使得持有充分的作为控制系统的f特性。
在第6实施方式中,可追踪范围也可以根据用户的指定来设定。另外,基于根据用户的指定所设定的允许范围,主控制部10g也可以自动设定可追踪范围。
在第5以及第6实施方式中,将检测出2个峰值的期间作为第2期间。并且,作为在该期间检测出的2个峰值的差计算出变动量。但是,第2期间与变动量的计算方法能够适当地变更。例如,也可以将第2期间作为检测出3个以上的峰值的期间,作为在该期间检测出的3个以上的峰值中的最小值与最大值的差计算出变动量。或者,也可以将第2期间作为检测出2个平均峰值的期间,作为在该期间检测出的2个平均峰值间的差计算出变动量。
另外,第2期间也可以设定为像第5以及第6实施方式那样不同的第2期间的一部分在时间上重复,但是也可以设定为不同的第2期间在时间上不重复。例如,在第5以及第6实施方式中,检测出第n个峰值与第n+1个峰值的期间、检测出第n+1个峰值与第n+2个峰值的期间分别成为第2期间,这些第2期间在时间上重复一部分。但是也可以例如,如果将检测出第n个峰值与第n+1个峰值的期间作为领先的第2期间,则将下一个第2期间作为检测出第n+2个峰值与第n+3个峰值的期间,在时间上不重复那些第2期间。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其它优点和变更方式。因此,本发明就其更宽的方面而言不限于这里示出和说明的具体细节和代表性的实施方式。因此,在不背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以及其等同物限定的一般发明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4)

1.一种磁共振成像装置,包括:对被检体施加均匀的静磁场,并且按照规定的脉冲序列将高频磁场以及梯度磁场施加在上述被检体上,收集来自上述被检体的磁共振信号的收集单元;
根据由上述收集单元所收集到的上述磁共振信号重建与上述被检体相关的图像的重建单元;
检测出上述被检体的呼吸水平的检测单元,
该磁共振成像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控制上述收集单元以及上述重建单元,使得根据检测出的上述呼吸水平的变化速度在规定速度以下的情况,进行重建用的上述磁共振信号的收集,并且根据这样收集到的重建用的上述磁共振信号,重建上述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根据由上述检测单元新检测出的呼吸水平与由上述检测单元过去检测出的呼吸水平相比的变化的情况,测量上述变化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在将由上述检测单元连续检测出的2个呼吸水平表示为Li、Li+1,且将从检测出呼吸水平Li之后到检测出呼吸水平Li+1为止的经过时间表示为Δt时,设为(Li+1-Li)/Δt来测量上述变化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规定速度被决定为比横膈膜的最大速度小的任意值。
CN201110341933.3A 2008-10-15 2009-10-15 磁共振成像装置 Active CN1023498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66560A JP5454846B2 (ja) 2008-10-15 2008-10-15 磁気共鳴映像装置
JP2008-266560 2008-10-15
JP2009-135179 2009-06-04
JP2009135179A JP5498060B2 (ja) 2009-06-04 2009-06-04 磁気共鳴映像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6344.7A Division CN101721210B (zh) 2008-10-15 2009-10-15 磁共振成像装置以及磁共振成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9832A CN102349832A (zh) 2012-02-15
CN102349832B true CN102349832B (zh) 2014-09-10

Family

ID=4209950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41933.3A Active CN102349832B (zh) 2008-10-15 2009-10-15 磁共振成像装置
CN200910206344.7A Active CN101721210B (zh) 2008-10-15 2009-10-15 磁共振成像装置以及磁共振成像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6344.7A Active CN101721210B (zh) 2008-10-15 2009-10-15 磁共振成像装置以及磁共振成像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818487B2 (zh)
CN (2) CN1023498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71992B2 (en) * 2007-05-07 2015-03-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5854735B2 (ja) * 2011-09-30 2016-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核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及び核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方法
JP5854736B2 (ja) * 2011-09-30 2016-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核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及び核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方法
CN103479356B (zh) * 2012-06-14 2015-07-29 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 一种扩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方法
JP6088711B2 (ja) * 2013-12-20 2017-03-01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Koninklijke Philips N.V.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のための息止め検出
CA2977406C (en) 2015-02-23 2021-01-26 Synaptive Medical (Barbado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ta relaxation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JP6495057B2 (ja) * 2015-03-16 2019-04-03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Mri装置及び撮像時間短縮方法
KR101759083B1 (ko) * 2015-09-10 2017-07-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기 공명 영상 장치 및 자기 공명 영상 획득 방법
JP7123767B2 (ja) * 2018-11-20 2022-08-23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磁気共鳴撮像装置
CN113749637A (zh) * 2020-06-04 2021-12-07 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 磁共振数据采集触发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3510A (zh) * 2005-10-07 2007-04-11 Ge医疗系统环球技术有限公司 磁共振成像设备
CN1951323A (zh) * 2005-10-19 2007-04-25 Ge医疗系统环球技术有限公司 磁共振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7465A (en) * 1997-11-26 2000-05-2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tracking reference position changes with linear phase shift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JP4060459B2 (ja) 1998-05-27 2008-03-12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コ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4072879B2 (ja) 1998-11-26 2008-04-09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コ 核磁気共鳴撮影装置
US6292684B1 (en) 1999-12-14 2001-09-18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mpany, Llc Respiratory displacement and velocity measurement using navigator MRI echo signals
US7190992B2 (en) 2002-01-18 2007-03-1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using technique of positioning multi-slabs to be imaged
JP2005525864A (ja) * 2002-05-17 2005-09-02 ザ ヘンリー エム ジャクソン ファウンデーション 呼吸を参照する撮像
JP3993799B2 (ja) 2002-07-24 2007-10-17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コ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3836424B2 (ja) 2002-12-26 2006-10-25 ジーイー・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グローバル・テクノロジー・カンパニー・エルエルシー 磁気共鳴撮影装置
GB2443433A (en) * 2004-10-18 2008-05-07 Toshiba Kk Respiration monitoring apparatus,respiration monitoring system,medical treatment system,respiration monitoring method,respiration monitoring program
JP4807825B2 (ja) 2005-07-25 2011-11-02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コ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4896526B2 (ja) 2006-01-11 2012-03-14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4956170B2 (ja) 2006-12-15 2012-06-20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コ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3510A (zh) * 2005-10-07 2007-04-11 Ge医疗系统环球技术有限公司 磁共振成像设备
CN1951323A (zh) * 2005-10-19 2007-04-25 Ge医疗系统环球技术有限公司 磁共振成像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7-29250A 2007.02.08
JP特开2008-148806A 2008.07.0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1210B (zh) 2013-08-21
CN102349832A (zh) 2012-02-15
US8818487B2 (en) 2014-08-26
CN101721210A (zh) 2010-06-09
US20100094121A1 (en) 2010-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9832B (zh) 磁共振成像装置
CN101548889B (zh) 磁共振成像装置以及摄像条件设定方法
US7570050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1797155B (zh) 磁共振成像装置
JP4912154B2 (ja) 核磁気共鳴撮像装置
JP5591545B2 (ja) 磁気共鳴映像装置
CN103462607B (zh) 磁共振成像装置
CN102048540B (zh) 磁共振成像装置
CN103126675B (zh) 磁共振成像装置
CN101002678B (zh) 磁共振成像装置以及静磁场的修正方法
US20140232401A1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lculating specific absorption ratio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JP5337385B2 (ja) 磁気共鳴映像装置
CN101711671B (zh) 磁共振诊断装置以及磁共振诊断方法
JP5454846B2 (ja) 磁気共鳴映像装置
JP4454268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5498060B2 (ja) 磁気共鳴映像装置
JP5889841B2 (ja) 磁気共鳴映像装置
JP5902259B2 (ja) 磁気共鳴映像装置
JP5881793B2 (ja) 磁気共鳴映像装置
CN101953687B (zh) 磁共振诊断装置
JP2013075199A (ja) 磁気共鳴映像装置
JP2013198795A (ja) 磁気共鳴映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720

Address after: Japan Tochigi

Patentee after: Toshiba Medical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Corp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Medical System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