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9318A - 基站、通信装置、中继方法以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通信装置、中继方法以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9318A
CN102349318A CN2009801580637A CN200980158063A CN102349318A CN 102349318 A CN102349318 A CN 102349318A CN 2009801580637 A CN2009801580637 A CN 2009801580637A CN 200980158063 A CN200980158063 A CN 200980158063A CN 102349318 A CN102349318 A CN 1023493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grouping
base station
portable terminal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80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49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93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10Mapping addresses of different types
    • H04L61/106Mapping addresses of different types across networks, e.g. mapping telephone numbers to data network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8Information format or content conversion, e.g. adaptation by the network of the transmitted or received inform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wireless delivery to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对应信息存储部(330)存储将第一地址和第二地址对应起来的对应信息,所述第一地址是在与互联网(101)连接的运营商网(103)中对UE(105)分配的地址,所述第二地址是在毫微微小区中对UE(105)分配的地址。LAN接口(310)从互联网(101)接收将第二地址作为发送目的地的分组。地址转换部(121)根据由对应信息存储部(330)存储的对应信息,将通过LAN接口(310)接收到的分组的发送目的地从第二地址转换为第一地址。在UE(105)切换到运营商网(103)中包括的其他毫微微基站(120)的情况下,传送控制部(320)将通过地址转换部(121)转换了发送目的地的分组传送到运营商网(103)。

Description

基站、通信装置、中继方法以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移动终端进行切换(hand over)的基站、通信装置、中继方法以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正在研究一种设置在室内、与周围的移动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毫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例如对移动终端与移动通信网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毫微微基站也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进行了标准化作业,并在3GPP中被称为“Home NodeB”或者“Home eNodeB”。
在以往的移动式网络中,将SAE/LTE(Service Architecture Evolution/Long TermEvolution:业务架构演进/长期演进)中的PDN-GW(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分组数据网关)作为IP网中的UE(User Equipment:移动终端)的定位点,通过GTP(GPRS Tunnelling Protocol:GPRS隧道协议)等的隧道将分组路由至UE。另外,在3GPP中将GGSN(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网关GPRS支持节点)作为定位点。
在SAE/LTE中,将用户数据从互联网发送至UE的情况下的路径是这样的顺序:PDN-GW、S-GW(Serving-GateWay:服务网关)、eNodeB、UE。相反地,将分组从UE发送到互联网的情况下的路径是这样的顺序:UE、eNodeB、S-GW、PDN-GW。
利用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不对称数字用户线)或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户)等接入线将毫微微基站从室内的LAN(Local AreaNetwork:局域通信网)连接到运营商核心网(Operator Core Network)的装置。
根据当前的3GPP的标准化,毫微微基站利用IPsec(IP安全协议)隧道与运营商网连接,S-GW与宏基站同样地利用S1接口连接。由于毫微微基站经由ADSL或FTTH等与运营商网连接,因此在UE处于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内时,如果UE不经由运营商网的节点而直接与互联网收发分组,那么运营商网的节点的负担就会减轻。
已经提出了具有这样的功能的毫微微基站的结构。例如,以往,使毫微微基站具有PDN-GW所具有的通向互联网的网关装置的功能。在这样的结构中,在移动终端从毫微微基站切换至运营商网的基站的情况下,由于移动终端的IP地址发生变化,因此移动终端与互联网之间的通信被切断。
作为一种在与互联网的连接点发生变化的切换的前后保持通信的技术,例如有MIP(Mobile IP:移动IP)(例如参见如下的专利文献1)。在MIP中,将被称为“本地代理”的节点用作“定位点”,对已发送到本地代理的分组附上分组传送用报头,并进行封装(capsuling),向切换目的地传送分组,由此来保持通信。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5-5304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根据上述的现有技术,由于在传送分组时对分组进行封装,因此产生开销而存在信息量增加的问题。特别是在如VoIP(Voice over IP:IP电话)中的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分组那样的有效载荷小的分组的情况下,如果向各分组补充传送用报头,则信息量会大幅度增大。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用来传送分组的通信区间的频带的利用效率降低。
本发明公开的基站、通信装置、中继方法以及通信方法克服了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减少传送分组的信息量。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目的,该基站对周围的无线区域的移动终端与广域通信网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其中,该基站具有:存储单元,其存储将第一地址和第二地址对应起来的对应信息,所述第一地址是在与所述广域通信网连接的移动通信网中对所述移动终端分配的地址,所述第二地址是在所述无线区域中对所述移动终端分配的地址;接收单元,其从所述广域通信网接收将所述第二地址作为发送目的地的分组;转换单元,其根据所述存储单元存储的对应信息将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分组的发送目的地从所述第二地址转换为所述第一地址;以及传送单元,在所述移动终端切换到所述移动通信网中包括的其他基站的情况下,该传送单元将被所述转换单元转换了发送目的地的分组传送到所述移动通信网。
根据上述结构,广域通信网在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的情况下,采用第二地址作为移动终端的地址,由此,即使移动终端进行了切换也能够继续进行通信。此外,移动终端采用第一地址作为移动终端的地址,由此,即使移动终端切换到其他基站,也能够继续进行通信。此外,通过采用地址转换来传送分组,能够减少传送分组的信息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基站、通信装置、中继方法以及通信方法,能够减少传送分组的信息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框图(其1)。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框图(其2)。
图3是示出毫微微基站的具体的结构示例的框图。
图4是示出毫微微基站所存储的对应信息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5是示出毫微微基站所存储的所属信息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6是示出毫微微基站在接收DL分组时的动作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毫微微基站在接收UL分组时的动作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运营商网的具体的结构示例的框图。
图9是示出通信装置所存储的对应信息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0是示出通信装置所存储的会话信息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1是示出运营商网在接收DL分组时的动作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运营商网在接收UL分组时的动作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通信系统的附着(attach)过程的一个示例的过程图。
图14是示出通信系统的切换过程的一个示例的过程图。
标号说明:
100:通信系统;
101:互联网;
102:LAN;
103:运营商网;
105:UE;
110:网络服务器(Web Server);
120:毫微微基站;
121:地址转换部;
122:网关功能部;
123:eNodeB功能部;
131:地址转换装置;
132:网关装置;
133:宏基站;
310:LAN接口;
320:传送控制部;
330、812:对应信息存储部;
340:所属信息存储部;
400、500、900、1000:表;
810:通信装置;
811:通信接口;
813:会话信息存储部;
820:位置管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该基站、通信装置、中继方法以及通信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该基站、通信装置、中继方法以及通信方法通过地址转换来传送从毫微微小区切换到移动通信网的移动终端所收发的分组,从而减少分组的信息量。
(实施方式)
(切换前的通信系统的结构)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框图(其1)。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00包括互联网101、LAN 102以及运营商网103。互联网101是包括网络服务器110的广域通信网。另外,作为广域通信网,也可以采用其他网络来替代互联网101。
LAN 102是与互联网101连接的域内通信网。LAN 102包括毫微微基站120。运营商网103是与互联网101连接的移动通信网。运营商网103包括地址转换装置131、网关装置132以及宏基站133。
LAN 102的毫微微基站120具有地址转换部121、网关功能部122、eNodeB功能部123。毫微微基站120对周围形成的毫微微小区的移动终端与互联网101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例如,毫微微基站120与位于构筑有LAN 120的室内的UE 105进行无线通信,对UE 105与互联网101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
另外,作为对周围的无线区域的移动终端与广域通信网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基站,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基站来替代毫微微基站120。UE 105具有在运营商网103中被分配的第一地址、以及在毫微微基站120的毫微微小区(或LAN 102)中被分配的第二地址。
(毫微微基站的与下行链路有关的处理)
接下来,对毫微微基站120的、与从网络服务器110向UE 105发送的DL(DownLink:下行链路)分组有关的处理进行说明。向地址转换部121输入从网络服务器110发送来的DL分组。
从网络服务器110发送来的DL的发送目的地(例如报头的DST字段)是分配给UE 105的第二地址。地址转换部121将输入的分组的发送目的地从第二地址转换为第一地址,并将转换了发送目的地的DL分组输出到网关功能部122。
网关功能部122将毫微微基站120与互联网101之间的通信(例如IP通信)封装为毫微微基站120与UE 105之间的通信(例如3GPP标准通信)的协议。具体来说,网关功能部122向3GPP的协议的有效载荷存储从地址转换部121输出的DL分组,并向eNodeB功能部123输出所存储的DL分组。
eNodeB功能部123是相当于例如3GPP中的Home eNodeB的功能部。eNodeB功能部123将从网关功能部122输出的DL分组无线发送给UE 105。从eNodeB功能部123无线发送来的DL分组被UE 105无线接收。
根据上述结构,互联网101的网络服务器110向毫微微基站120发送将UE 105的第二地址作为发送目的地的DL分组,从而能够使UE 105接收DL分组。此外,UE 105能够将第一地址作为发送目的地来接收从网络服务器110发送来的DL分组。
(毫微微基站的与上行链路有关的处理)
接下来,对毫微微基站120的、与从UE 105向网络服务器110发送的UL(Up Link:上行链路)分组有关的处理进行说明。eNodeB功能部123从UE 105无线接收以网络服务器110为发送目的地的UL分组,并将无线接收到的UL分组输出到网关功能部122。
从UE 105无线发送并被eNodeB功能部123无线接收的UL分组的发送源(例如报头的SRC字段)是UE 105的第一地址。网关功能部122对从eNodeB功能部123输出的UL分组进行解封,并向地址转换部121进行输出。
地址转换部121将从网关功能部122输出的UL分组的发送源从第一地址转换为第二地址。地址转换部121输出转换了发送源后的UL分组。从地址转换部121输出的UL分组被发送至互联网101的网络服务器110。
根据上述结构,网络服务器110能够将发送源地址作为第二地址来接收从UE 105发送来的UL分组。此外,UE 105通过向毫微微基站120发送将第一地址作为发送源的UL分组,从而能够使网络服务器110接收将第二地址作为发送源的UL分组。
因此,网络服务器110通过识别UE 105的第一地址作为UE 105的地址,从而能够向UE 105发送DL分组并且从UE 105接收UL分组。另一方面,UE 105通过识别UE 105的第二地址作为UE 105的地址,从而能够从网络服务器110接收DL分组并且向网络服务器110发送UL分组。
(切换后的通信系统的结构)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框图(其2)。在图2中,针对与图1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同样的标号并省略说明。图2示出了如下状态,即:在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100中,例如UE 105出到室外等,从而UE 105从毫微微基站120的毫微微小区切换到运营商网103中包含的宏基站133。
(运营商网的与下行链路有关的处理)
接下来,对运营商网103的、与从网络服务器110向UE 105发送的DL分组有关的处理进行说明。在UE 105切换到宏基站133的情况下,发送目的地被地址转换部121转换为第一地址的DL分组被传送到互联网101。
由于第一地址是在运营商网103中被分配的地址,因此,被传送到互联网101的DL分组通过互联网101上的路径交换机被传送到运营商网103。
从互联网101传送来的DL分组被输入至网关装置132。网关装置132进行运营商网103与互联网101之间的通信(例如IP通信)、以及运营商网103与UE 105之间的通信(例如3GPP标准通信)的封装/解封。具体来说,网关功能部122对输入的DL分组进行封装,将进行了封装后的DL分组发送到宏基站133。
宏基站133将从网关装置132发送来的DL分组向UE 105进行无线发送。从宏基站133无线发送来的DL分组由UE 105无线接收。
根据上述结构,在UE 105向宏基站133进行了切换之后,网络服务器110向毫微微基站120发送将UE 105的第二地址作为发送目的地的DL分组,从而能够使UE105接收DL分组。此外,UE 105在切换到宏基站133之后,也能够接收将UE 105的第一地址作为发送目的地的DL分组。
(运营商网的与上行链路有关的处理)
接下来,对运营商网103的、与从UE 105向网络服务器110发送的UL分组有关的处理进行说明。宏基站133从UE 105无线接收将网络服务器110作为发送目的地的UL分组。
从UE 105进行无线发送并被宏基站133无线接收的UL分组的发送源是UE 105的第一地址。宏基站133向网关装置132发送无线接收到的UL分组。网关功能部122对从宏基站133发送来的UL分组进行解封,将进行了解封后的UL分组发送到地址转换装置131。
地址转换装置131将从网关装置132发送来的UL分组的发送源从第一地址转换为第二地址。地址转换装置131向互联网101的网络服务器110发送转换了发送源后的UL分组。
根据上述结构,在UE 105切换到宏基站133之后,互联网101的网络服务器110也能够接收将UE 105的第二地址作为发送目的地的UL分组。此外,UE 105通过向宏基站133发送将第一地址作为发送源的UL分组,从而能够使网络服务器110接收将第二地址作为发送源的UL分组。
因此,网络服务器110通过识别UE 105的第一地址作为UE 105的地址,从而能够向UE 105发送DL分组并且从UE 105接收UL分组。另一方面,UE 105通过识别UE 105的第二地址作为UE 105的地址,从而能够从网络服务器110接收DL分组并且向网络服务器110发送UL分组。
如图1、2所示,在UE 105处于毫微微基站120的毫微微小区内的情况下、以及在UE 105切换到宏基站133的情况下,网络服务器110均能够采用第二地址来与UE105进行通信。
另一方面,UE 105在处于毫微微基站120的毫微微小区内的情况下、以及在向宏基站133进行了切换的情况下,均能够采用第一地址来与网络服务器110进行通信。因此,即使UE 105从毫微微基站120切换到宏基站133,也能够继续进行UE 105与网络服务器110之间的通信。
(毫微微基站的具体结构)
图3是示出毫微微基站的具体的结构示例的框图。在图3中,针对与图1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同样的标号并省略说明。如图3所示,毫微微基站120具有地址转换部121、网关功能部122、eNodeB功能部123、LAN接口310、传送控制部320、对应信息存储部330以及所属信息存储部340。
LAN接口310是与LAN 102的通信接口。具体来说,LAN接口310从网络服务器110接收经LAN 102发送来的DL分组。LAN接口310将接收到的DL分组输出到地址转换部121。
此外,LAN接口310经由LAN 102向网络服务器110发送从地址转换部121输出的UL分组。此外,LAN接口310经由LAN 102向互联网101传送从传送控制部320输出的DL分组。
对应信息存储部330存储将第一地址和第二地址对应起来的对应信息,所述第一地址是在运营商网103中对UE 105分配的地址,所述第二地址是在毫微微基站120中对UE 105分配的地址。所属信息存储部340存储所属信息,该所属信息表示UE 105是处于毫微微基站120的毫微微小区内还是UE 105已切换到宏基站133。
地址转换部121从对应信息存储部330读出对应信息。并且,地址转换部121根据读出的对应信息将从LAN接口310输出的DL分组的发送目的地从第二地址转换为第一地址。并且,地址转换部121将转换了发送目的地后的DL分组输出到传送控制部320。
此外,地址转换部121根据从对应信息存储部330读出的对应信息,将从网关功能部122输出的UL分组的发送目的地从第一地址转换为第二地址。并且,地址转换部121将转换了发送目的地后的UL分组输出到LAN接口310。
传送控制部320从所属信息存储部340读出所属信息,根据所读出的所属信息来判断UE 105是处于毫微微基站120的毫微微小区内还是UE 105已切换到宏基站133。
在判断为UE 105处于毫微微基站120的毫微微小区内的情况下,传送控制部320向网关功能部122输出从地址转换部121输出的DL分组。由此,DL分组经由网关功能部122以及eNodeB功能部123被发送到UE 105。
而在判断为UE 105已切换到运营商网103的宏基站133的情况下,传送控制部320向LAN接口310输出从地址转换部121输出的DL分组。由此,DL分组经由互联网101被传送到运营商网103。
网关功能部122对从传送控制部320输出的DL分组进行封装,将封装后的DL分组输出到eNodeB功能部123。此外,网关功能部122对从eNodeB功能部123输出的DL分组进行解封而输出到地址转换部121。
eNodeB功能部123进行上述的DL分组的无线发送以及UL分组的无线接收,并且对UE 105处于毫微微基站120的毫微微小区内的状态进行监视。eNodeB功能部123将UE 105的所属状态的监视结果存储于所属信息存储部340中。此外,在UE 105向宏基站133进行切换的情况下,eNodeB功能部123经由LAN接口310将分配给UE 105的第二地址通知运营商网103。
在上述结构中,LAN接口310(接收单元)将接收到的分组存储于存储器(未图示)中。地址转换部121(转换单元)通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等运算单元来实现。地址转换部121通过LAN接口310读出存储于存储器中的分组,将读出的分组的发送目的地转换为第一地址,并将转换了发送目的地后的分组存储到存储器中。传送控制部320(传送单元)读出由地址转换部121存储到存储器中的分组,并传送所读出的分组。
此外,eNodeB功能部123(无线接收单元)将无线接收到的分组存储到存储器中。地址转换部121(转换单元)读出由eNodeB功能部123存储于存储器中的分组,将读出的分组的发送目的地转换为第二地址,并将转换了发送目的地后的分组存储于存储器中。LAN接口310(发送单元)读出由地址转换部121存储于存储器中的分组,并发送所读出的分组。
图4是示出毫微微基站所存储的对应信息的一个示例的图。例如图4所示的表400作为将第一地址和第二地址对应起来的对应信息,被存储于图3所示的对应信息存储部330中。在表400中,针对每个UE(1、2、3、......)将第一地址和第二地址对应起来。
例如,在从网络服务器110发送的DL分组的发送目的地是第二地址“100.200.1.1”的情况下,毫微微基站120的地址转换部121将DL分组的发送目的地转换为第一地址“200.200.2.2”。
此外,在从UE 105发送的UL分组的发送目的地是第一地址“200.200.34.56”的情况下,地址转换部121将UL分组的发送目的地转换为第二地址“100.200.1.2”。
图5是示出毫微微基站所存储的所属信息的一个示例的图。例如图5所示的表500作为所属信息,被存储在图3所示的所属信息存储部340中。在表500中,针对每个UE(1、2、3、......)将第一地址和所属标志对应起来。所属标志表示UE 105是否处于毫微微基站120的毫微微小区内。
例如,在UE 105处于毫微微基站120的毫微微小区内的情况下,对应的所属标志被eNodeB功能部123设定为“真”。而在UE 105向宏基站133进行了切换的情况下,对应的所属标志被eNodeB功能部123设定为“假”。
在与从地址转换部121输出的DL分组的发送目的地的第一地址对应的所属标志为“真”的情况下,传送控制部320将DL分组输出到网关功能部122。由此,DL分组被无线发送到处于毫微微基站120的毫微微小区内的UE 105。
此外,在与从地址转换部121输出的DL分组的发送目的地的第一地址对应的所属标志为“假”的情况下,传送控制部320经由LAN接口310向互联网101传送DL分组。由此,DL分组被传送到已切换至宏基站133的UE 105。
(毫微微基站的动作)
图6是示出毫微微基站在接收DL分组时的动作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首先,LAN接口310接收以从网络服务器110发送的第二地址为发送目的地的DL分组(步骤S601)。然后,地址转换部121获取通过步骤S601接收到的DL分组的发送目的地的第二地址(步骤S602)。
接着,地址转换部121从存储于对应信息存储部330中的对应信息中检索与通过步骤S602获得的第二地址对应的第一地址(步骤S603)。然后,地址转换部121将通过步骤S601接收到的DL分组的发送目的地转换为通过步骤S603检索到的第一地址(步骤S604)。
接下来,传送控制部320参照存储于所属信息存储部340中的所属信息,判断与通过步骤S603检索到的第一地址对应的UE 105是否处于毫微微小区内(步骤S605)。在UE 105处于毫微微小区内的情况下(步骤S605:是),eNodeB功能部123将通过步骤S604转换了发送目的地的DL分组向UE 105进行无线发送(步骤S606)。
在步骤S605中,在UE 105未处于毫微微小区内的情况下(步骤S605:否),传送控制部320将通过步骤S604转换了发送目的地的DL分组传送到互联网101(步骤S607)。然后结束接收DL分组时的一连串动作。
图7是示出毫微微基站在接收UL分组时的动作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首先,eNodeB功能部123无线接收将从UE 105无线发送的第一地址作为发送源的UL分组(步骤S701)。然后,地址转换部121获取通过步骤S701无线接收到的UL分组的发送源的第一地址(步骤S702)。
接下来,地址转换部121从存储于对应信息存储部330中的对应信息中检索与通过步骤S702获得的第一地址对应的第二地址(步骤S703)。然后,地址转换部121将通过步骤S701无线接收到的UL分组的发送源转换为通过步骤S703检索到的第二地址(步骤S704)。
接下来,LAN接口310将通过步骤S704转换了发送源的UL分组发送到网络服务器110(步骤S705),从而结束接收UL分组时的一连串动作。
(运营商网的具体结构)
图8是示出运营商网的具体的结构示例的框图。在图8中,针对与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同样的标号并省略说明。如图8所示,运营商网103包括通信装置810、宏基站133以及位置管理装置820。通信装置810具有通信接口811、对应信息存储部812、会话信息存储部813、地址转换装置131以及网关装置132。
通信接口811是与互联网101的通信接口。通信接口811接收从毫微微基站120经由互联网101传送来的DL分组,并将接收到的DL分组输出到网关装置132。此外,通信接口811将从地址转换装置131或网关装置132输出的UL分组发送到网络服务器110。
会话信息存储部813对UE 105的会话状态进行存储。网关装置132进行从通信接口811输出的DL分组的协议转换,并将进行了协议转换后的DL分组发送到宏基站133。此外,网关装置132进行从宏基站133发送的UL分组的协议转换,并向地址转换装置131进行输出。
此外,网关装置132根据通过网关装置132的DL分组以及UL分组,对UE 105的会话状态进行监视,将会话状态的监视结果存储于会话信息存储部813中。此外,网关装置132读出存储于会话信息存储部813中的会话信息,并根据所读出的会话信息来检测网络服务器110与UE 105之间的经由毫微微基站120的会话是否结束。
当检测到UE 105的会话结束,则网关装置132不经由地址转换装置131而将进行了协议转换后的UL分组输出到通信接口811。由此,在网络服务器110与UE 105之间的经由毫微微基站120的会话结束后,来自UE 105的UL分组不进行地址转换而被发送到网络服务器110。
位置管理装置820是进行UE 105的位置登记管理的MME(Mobility ManagementEntity:移动性管理实体)。位置管理装置820与互联网101以及通信装置810的通信接口811连接。
图9是示出通信装置所存储的对应信息的一个示例的图。例如图9所示的表900作为将第一地址和第二地址对应起来的对应信息,被存储于图8所示的对应信息存储部812中。在表900中,针对每个UE(1、2、......)将第一地址和第二地址对应起来。
例如,在从UE 105发送的UL分组的发送源是第一地址“200.200.2.2”的情况下,地址转换装置131将UL分组的发送源转换为第二地址“100.200.1.1”。
此外,在从UE 105发送的UL分组的发送源是第一地址“100.200.1.1”的情况下,地址转换装置131将UL分组的发送源转换为第二地址“100.200.123.45”。
图10是示出通信装置所存储的会话信息的一个示例的图。例如图10所示的表1000作为表示会话状态的会话信息,被存储于图8所示的会话信息存储部813中。在表1000中,作为各UE(1、2、......)的会话信息,将第一地址1010、端口号1020、协议1030、接收地址1040、接收端口号1050以及最终使用时刻1060对应起来。
端口号1020表示各UE所使用的端口号。协议1030表示各UE所使用的协议(TCP等)。接收地址1040表示各UE的通信目的地的地址。接收端口号1050表示各UE的通信目的地所使用的端口号。最终使用时刻1060表示各UE收发的分组最后通过网关装置132的时刻。
当从通信接口811输出DL分组时,网关装置132从表1000中检索与输出的DL分组的发送目的地的第一地址相应的会话信息。在找到了相应的会话信息的情况下,网关装置132对相应的会话信息的最终使用时刻1060进行更新。
此外,当从宏基站133发送UL分组时,网关装置132从表1000中检索与发送的UL分组的发送源的第一地址相应的会话信息。在找到了相应的会话信息的情况下,网关装置132对相应的会话信息的最终使用时刻1060进行更新。
此外,网关装置132对表1000的最终使用时刻1060进行监视,并从表1000中删除一定时间(例如1小时)以上未更新的会话信息。或者,网关装置132在根据通过网关装置132的分组的TCP报头(FIN标志等)检测出会话结束时,也可以从表1000中删除相应的会话信息。
(运营商网的动作)
图11是示出运营商网在接收DL分组时的动作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首先,通信接口811接收从毫微微基站120经由互联网101传送的、将第一地址作为发送目的地的DL分组(步骤S1101)。然后,网关装置132获取通过步骤S1101接收到的DL分组的发送目的地的第一地址(步骤S1102)。
接下来,网关装置132对与通过步骤S1102获取的第一地址对应的会话信息(最终使用时刻1060)进行更新(步骤S1103)。然后,宏基站133将通过步骤S1101接收到的DL分组向UE 105进行无线发送(步骤S1104),从而结束一连串的动作。
图12是示出运营商网在接收UL分组时的动作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首先,宏基站133无线接收从UE 105无线发送的、将第一地址作为发送源的UL分组(步骤S1201)。然后,网关装置132获取通过步骤S1201无线接收的UL分组的发送源的第一地址(步骤S1202)。
接下来,网关装置132参照存储于会话信息存储部813中的会话信息,判断与通过步骤S1202获取的第一地址对应的会话是否处于保持中的状态(步骤S1203)。在会话未处于保持中的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1203:否),进入到步骤S1206。
在会话处于保持中的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1203:是),地址转换装置131从存储于对应信息存储部812中的对应信息中检索与通过步骤S 1202获取的第一地址对应的第二地址(步骤S1204)。
接下来,地址转换装置131将通过步骤S1201接收的UL分组的发送源转换为通过步骤S1204检索到的第二地址(步骤S1205)。然后,通信接口811将UL分组发送到网络服务器110(步骤S1206),从而结束一连串的动作。
(通信系统的动作)
图13是示出通信系统的附着过程的一个示例的过程图。在通信系统100中,当UE 105进入毫微微基站120的毫微微小区时,执行如下的附着过程。首先,UE 105经由毫微微基站120向位置管理装置820发送附着请求(步骤S1301)。
接下来,位置管理装置820向网关装置132发送承载设定请求(步骤S1302)。然后,网关装置132对UE 105分配第一地址(步骤S1303)。接下来,网关装置132向位置管理装置820发送包括通过步骤S1303分配的第一地址的承载设定通知(步骤S1304)。
接着,位置管理装置820向毫微微基站120发送包括通过步骤S1304发送的承载设定通知中包含的第一地址的无线设定请求(步骤S1305)。然后,毫微微基站120进行将对应信息存储到对应信息存储部812中的地址转换设定,该对应信息将通过步骤S1305发送的无线设定请求中包括的第一地址和第二地址对应起来(步骤S1306)。
步骤S1306中的第二地址是毫微微基站120分配给UE 105的第二地址。接下来,毫微微基站120向UE 105发送包括通过步骤S1305发送的无线设定请求中包含的第一地址的无线设定请求(步骤S1307)。UE 105将通过步骤S1307发送的无线设定请求中包括的第一地址设定为UE 105的地址。
接下来,UE 105向毫微微基站120发送表示已进行了无线设定的无线设定通知(步骤S1308)。然后,毫微微基站120向位置管理装置820发送表示已进行了无线设定的无线设定通知(步骤S1309)。接着,通过毫微微基站120的中继,在UE 105与网络服务器110之间开始收发分组(步骤S1310),结束一连串的附着过程。
在通过步骤S1310开始的分组的收发中,由毫微微基站120进行第一地址和第二地址的相互转换。此外,在通过步骤S1310开始的分组的收发中,通过毫微微基站120的网关功能部122的封装/解封,由此,不经由运营商网103而在毫微微基站120与网络服务器110之间进行通信。
这样,在UE 105附着于毫微微基站120的毫微微小区时,毫微微基站120的对应信息存储部330存储由运营商网103通知的第一地址。
图14是示出通信系统的切换过程的一个示例的过程图。在通信系统100中,当UE 105从毫微微基站120的毫微微小区移动到宏基站133的管理小区时,执行如下的切换过程。首先,毫微微基站120向位置管理装置820发送包括UE 105的第二地址的切换请求(步骤S1401)。
接下来,位置管理装置820向网关装置132发送包括通过步骤S1401发送的切换请求中包括的第二地址的承载设定请求(步骤S1402)。然后,网关装置132向地址转换装置131发送包括通过步骤S1402发送的承载设定请求中包括的第二地址以及第一地址的地址转换请求(步骤S1403)。
步骤S1403中的第一地址是通过图13中的步骤S1303分配给UE 105的第一地址。接下来,地址转换装置131进行将对应信息存储到对应信息存储部812中的地址转换设定,所述对应信息将通过步骤S1403发送的地址转换请求中包括的第二地址和UE 105的第一地址对应起来(步骤S1404)。
接下来,网关装置132向位置管理装置820发送表示已进行了承载设定的承载设定通知(步骤S1405)。然后,位置管理装置820向毫微微基站120发送表示切换的执行指示的切换命令(步骤S1406)。接下来,毫微微基站120进行将UE 105的所属标志设定为“假”的传送目的地设定(步骤S1407)。
接下来,毫微微基站120向UE 105发送切换命令(步骤S1408)。UE 105根据通过步骤S1408发送的切换命令,从毫微微基站120向宏基站133进行切换。然后,UE 105经宏基站133向位置管理装置820发送表示已进行了切换的切换通知(步骤S1409)。
接下来,在UE 105与网络服务器110之间开始分组的收发(步骤S1410),结束一连串的切换过程。在通过步骤S1410开始的分组的收发中,对于DL分组,通过毫微微基站120进行地址转换以及传送。此外,对于UL分组,通过地址转换装置131进行地址转换。
这样,毫微微基站120具有通知单元(eNodeB功能部123),在UE 105向宏基站133进行切换的情况下,该通知单元向运营商网103通知分配给UE 105的第二地址。由此,在运营商网103中的地址转换装置131中,能够将来自UE 105的UL分组的发送目的地从第一地址转换为第二地址。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基站、通信装置、中继方法以及通信方法,能够通过地址转换来传送从毫微微基站120的毫微微小区切换为宏基站133的UE 105所收发的分组。
由此,在与UE 105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互联网101的网络服务器110采用第二地址作为UE 105的地址,由此,即使UE 105进行切换也能够继续进行通信。此外,UE 105采用第一地址作为UE 105的地址,由此,即使从毫微微基站120的毫微微小区切换为宏基站133,也能够继续进行通信。
此外,通过采用地址转换来传送分组,能够减少传送分组的信息量。与例如MIP那样地通过对分组进行封装来传送分组的情况不同,能够避免传送分组的报头信息的增大,因此能够减少传送分组的信息量。
在运营商网103中,在接收到从毫微微基站120传送来的DL分组的情况下,能够将接收到的DL分组直接向UE 105进行无线发送。因此,不需要例如MIP那样的、解除传送分组的封装等的处理。因此,能够实现通信的高速化,并能减轻处理负担。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UE 105与互联网101上的网络服务器110进行通信的情况,但UE 105的通信对象也可以是经由互联网101连接的其他通信装置。

Claims (12)

1.一种基站,该基站对周围的无线区域的移动终端与广域通信网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其特征在于,
该基站具有:
存储单元,其存储将第一地址和第二地址对应起来的对应信息,所述第一地址是在与所述广域通信网连接的移动通信网中对所述移动终端分配的地址,所述第二地址是在所述无线区域中对所述移动终端分配的地址;
接收单元,其从所述广域通信网接收将所述第二地址作为发送目的地的分组;
转换单元,其根据所述存储单元存储的对应信息将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分组的发送目的地从所述第二地址转换为所述第一地址;以及
传送单元,在所述移动终端切换到所述移动通信网中包括的其他基站的情况下,该传送单元将被所述转换单元转换了发送目的地的分组传送到所述移动通信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具有无线发送单元,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所述无线区域内的情况下,所述无线发送单元将被所述转换单元转换了发送目的地的分组无线发送到所述移动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具有:
无线接收单元,其从所述移动终端无线接收将所述第一地址作为发送源的分组;
第二转换单元,其根据所述存储单元存储的对应信息,将所述无线接收单元无线接收到的分组的发送源从所述第一地址转换为所述第二地址;以及
发送单元,其将被所述第二转换单元转换了发送源的分组发送到所述广域通信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单元存储在所述移动终端附着于所述无线区域时、从所述移动通信网通知的所述第一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具有通知单元,在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其他基站进行切换时,所述通知单元向所述移动通信网通知所述第二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将接收到的分组存储于存储器中,
所述转换单元是运算单元,该运算单元读出由所述接收单元存储于存储器中的分组,对读出的分组的发送目的地进行转换,将转换了发送目的地后的分组存储于存储器中,
所述传送单元读出由所述转换单元存储于存储器中的分组,对读出的分组进行传送。
7.一种基站,该基站对周围的无线区域的移动终端与广域通信网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其特征在于,
该基站具有:
存储单元,其存储将第一地址和第二地址对应起来的对应信息,所述第一地址是在与所述广域通信网连接的移动通信网中对所述移动终端分配的地址,所述第二地址是在所述无线区域中对所述移动终端分配的地址;
无线接收单元,其从所述移动终端无线接收将所述第一地址作为发送源的分组;
转换单元,其根据所述存储单元存储的对应信息,将所述无线接收单元无线接收到的分组的发送源从所述第一地址转换为所述第二地址;以及
发送单元,其将被所述转换单元转换了发送源的分组发送到所述广域通信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接收单元将无线接收到的分组存储于存储器中,
所述转换单元是运算单元,该运算单元读出由所述无线接收单元存储于存储器中的分组,对读出的分组的发送目的地进行转换,将转换了发送目的地后的分组存储于存储器中,
所述发送单元读出由所述转换单元存储于存储器中的分组,并发送所读出的分组。
9.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对从连接于广域通信网的无线区域切换到移动通信网的基站的移动终端与所述广域通信网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并且该通信装置包含于所述移动通信网中,该通信装置的特征在于,
该通信装置具有:
存储单元,其存储将第一地址和第二地址对应起来的对应信息,所述第一地址是在所述移动通信网中对所述移动终端分配的地址,所述第二地址是在所述无线区域中对所述移动终端分配的地址;
接收单元,其从所述基站接收从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基站无线发送的、将所述第一地址作为发送源的分组;
转换单元,其根据所述存储单元存储的对应信息,将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分组的发送源从所述第一地址转换为所述第二地址;以及
发送单元,其将被所述转换单元转换了发送源的分组发送到所述广域通信网。
10.一种中继方法,该中继方法对周围的无线区域的移动终端与广域通信网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其特征在于,
该中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存储步骤,存储将第一地址和第二地址对应起来的对应信息,所述第一地址是在与所述广域通信网连接的移动通信网中对所述移动终端分配的地址,所述第二地址是在所述无线区域中对所述移动终端分配的地址;
接收步骤,从所述广域通信网接收将所述第二地址作为发送目的地的分组;
转换步骤,根据通过所述存储步骤存储的对应信息,将通过所述接收步骤接收到的分组的发送目的地从所述第二地址转换为所述第一地址;以及
传送步骤,在所述移动终端切换到所述移动通信网中包括的其他基站的情况下,将通过所述转换步骤转换了发送目的地的分组发送到所述移动通信网。
11.一种中继方法,该中继方法对周围的无线区域的移动终端与广域通信网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其特征在于,
该中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存储步骤,存储将第一地址和第二地址对应起来的对应信息,所述第一地址是在与所述广域通信网连接的移动通信网中对所述移动终端分配的地址,所述第二地址是在所述无线区域中对所述移动终端分配的地址;
无线接收步骤,从所述移动终端无线接收将所述第一地址作为发送源的分组;
转换步骤,根据通过所述存储步骤存储的对应信息,将通过所述无线接收步骤无线接收到的分组的发送源从所述第一地址转换为所述第二地址;以及
发送步骤,将通过所述转换步骤转换了发送源的分组发送到所述广域通信网。
12.一种移动通信网的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对从连接于广域通信网的无线区域切换到所述移动通信网的基站的移动终端与所述广域通信网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其特征在于,
该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存储步骤,存储将第一地址和第二地址对应起来的对应信息,所述第一地址是在所述移动通信网中对所述移动终端分配的地址,所述第二地址是在所述无线区域中对所述移动终端分配的地址;
无线接收步骤,从所述移动终端无线接收将所述第一地址作为发送源的分组;
转换步骤,根据通过所述存储步骤存储的对应信息,将通过所述无线接收步骤无线接收到的分组的发送源从所述第一地址转换为所述第二地址;以及
发送步骤,将通过所述转换步骤转换了发送源的分组发送到所述广域通信网。
CN2009801580637A 2009-03-18 2009-03-18 基站、通信装置、中继方法以及通信方法 Pending CN1023493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55308 WO2010106653A1 (ja) 2009-03-18 2009-03-18 基地局、通信装置、中継方法およ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9318A true CN102349318A (zh) 2012-02-08

Family

ID=42739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80637A Pending CN102349318A (zh) 2009-03-18 2009-03-18 基站、通信装置、中继方法以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02590A1 (zh)
EP (1) EP2410776A4 (zh)
JP (1) JP5304886B2 (zh)
KR (1) KR101287723B1 (zh)
CN (1) CN102349318A (zh)
WO (1) WO201010665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9394A (zh) * 2013-08-05 2015-02-1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小小区架构中支持业务本地分流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11937354A (zh) * 2018-04-04 2020-11-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数据通信方法、hub站和地球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2211B (zh) 2011-12-23 2019-03-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中继设备的中继方法及无线中继设备
JP5977616B2 (ja) * 2012-08-08 2016-08-2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及びデータ転送方法
JP2017041846A (ja) * 2015-08-21 2017-02-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管理装置、制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96169A (ja) * 2002-08-29 2004-03-25 Fujitsu Ltd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CN1663159A (zh) * 2002-06-20 2005-08-31 汤姆森特许公司 无线电话/无线局域网交互工作环境中的双归属移动性管理
JP2007274725A (ja) * 2007-05-21 2007-10-18 Ntt Docomo Inc 移動通信制御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サーバ、モバイルノード、アクセスノード及びアンカーノード
JP2008245216A (ja) * 2007-03-29 2008-10-09 Nec Corp 通信継続方法及びシステム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14185B2 (ja) * 2000-11-13 2006-08-2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移動通信端末装置、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無線アクセスシステム
JP3548157B2 (ja) * 2001-12-26 2004-07-28 アライドテレシス株式会社 中継機器、アドレス変換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3944106B2 (ja) * 2003-03-27 2007-07-11 株式会社東芝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こ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無線端末装置および情報提供装置、プログラムならびに移動通信端末管理方法
US20050025164A1 (en) * 2003-07-16 2005-02-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eamless hand-off of mobile node to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CN1617626A (zh) * 2003-11-10 2005-05-18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使移动终端能够在无线广域网与无线局域网之间无缝切换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JP4127400B2 (ja) * 2004-06-18 2008-07-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話管理サーバプログラム、通話管理方法、および通話管理サーバ
JP4472537B2 (ja) * 2005-01-21 2010-06-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制御装置、認証サーバ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4371316B2 (ja) * 2005-11-17 2009-11-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通信プログラム、情報通信装置、情報通信方法
EP2020793A1 (en) * 2007-07-31 2009-02-0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based on Proxy Mobile IPv6
JP4989397B2 (ja) * 2007-09-26 2012-08-01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およびハンドオーバ方法
JP5292952B2 (ja) * 2008-07-04 2013-09-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およびデータ転送方法
JP2011155491A (ja) * 2010-01-27 2011-08-11 Sony Corp 無線通信装置、ルータ、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3159A (zh) * 2002-06-20 2005-08-31 汤姆森特许公司 无线电话/无线局域网交互工作环境中的双归属移动性管理
JP2004096169A (ja) * 2002-08-29 2004-03-25 Fujitsu Ltd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JP2008245216A (ja) * 2007-03-29 2008-10-09 Nec Corp 通信継続方法及びシステム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7274725A (ja) * 2007-05-21 2007-10-18 Ntt Docomo Inc 移動通信制御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サーバ、モバイルノード、アクセスノード及びアンカーノード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9394A (zh) * 2013-08-05 2015-02-1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小小区架构中支持业务本地分流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US10368268B2 (en) 2013-08-05 2019-07-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supporting local breakout in small cell architecture
US11129054B2 (en) 2013-08-05 2021-09-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supporting local breakout in small cell architecture
CN111937354A (zh) * 2018-04-04 2020-11-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数据通信方法、hub站和地球站
CN111937354B (zh) * 2018-04-04 2022-04-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数据通信方法、hub站和地球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0106653A1 (ja) 2012-09-20
JP5304886B2 (ja) 2013-10-02
EP2410776A1 (en) 2012-01-25
US20120002590A1 (en) 2012-01-05
KR101287723B1 (ko) 2013-07-19
EP2410776A4 (en) 2014-05-07
WO2010106653A1 (ja) 2010-09-23
KR20110107383A (ko) 2011-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93240A1 (en) Configuration metho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4521280B (zh) 用于路径优化的移动中继分组网关重定位的系统及方法
US8855649B2 (en) Network system, offload device, and user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obtaining method for offload device
US9301199B2 (en) Network system, offload apparatus and traffic control method for network system
CN101657028B (zh) 一种建立s1接口连接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155753B (zh) 用于移动网络中的可编程缓存区的方法和设备
CN101998296B (zh) 一种空口服务质量QoS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1540992B (zh) 报文转发的方法、基站和系统
CN103686866A (zh) 无线资源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3460732B (zh) 移动管理系统、移动管理方法、接入gw装置、移动管理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4796227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9792733A (zh) 无线通信系统、网络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5873011B (zh) 集群业务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2045691A (zh) 获取物联网设备组别标识的方法及装置
CN102316602A (zh) 一种用户设备接入移动网络的系统、设备及方法
CN102349318A (zh) 基站、通信装置、中继方法以及通信方法
CN103379546A (zh) 数据分流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68732A (zh)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本地疏导控制器、网关和系统
CN102036306A (zh) 一种通信网络中网元数据的传输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02014039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接入点
EP2031917A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network management server, mobile node, access node and anchor node
CN104754549B (zh) 移动性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演进型基站、网关设备
CN102056136B (zh) 支持本地ip访问的通信系统中隧道更新方法与系统
CN102036315A (zh) 承载映射方法和设备
CN106034314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