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5689A - 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45689A CN102345689A CN2011102003918A CN201110200391A CN102345689A CN 102345689 A CN102345689 A CN 102345689A CN 2011102003918 A CN2011102003918 A CN 2011102003918A CN 201110200391 A CN201110200391 A CN 201110200391A CN 102345689 A CN102345689 A CN 10234568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utch
- relaying
- outlet side
- axial
- rel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3/00—Automatic clutches
- F16D43/02—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 F16D43/20—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torque, e.g. overload-release clutches, slip-clutches with means by which torque varies the clutching pressure
- F16D43/21—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torque, e.g. overload-release clutches, slip-clutches with means by which torque varies the clutching pressure with friction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One-Way And Automatic Clutches, An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Clutche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一种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其具有可随驱动转矩而操控离合装置作耦合或脱离的运作特性,特征是在可回转原动侧(10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之间,设置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设有中继耦合结构(204),中继耦合结构(204)具有中继耦合结构主动侧与中继耦合结构被动侧,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设有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离合装置,特别是一种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其具有可随驱动转矩而操控离合装置作耦合或脱离的运作特性。
背景技术
公知单向传动装置(single way clutch)(S.W.C.)或过速离合器(over runningclutch)(O.R.C.)具有以下传动特性:
由其中一转向例如顺时钟方向驱动主动侧时为可牵动被动侧,反之由被动侧以逆时钟方向驱动时为可牵动主动侧;
而以逆时钟驱动主动侧时为不能牵动被动侧,而由被动侧顺时钟方向驱动时为不能牵动主动侧为其传动特性;
当需要其中一驱动方向例如顺时钟方向驱动主动侧为可牵动被动侧作回转输出,而由被动侧作逆时钟方向驱动时为不能牵动主动侧的功能时,传统单向传动装置则无法适用为其缺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其具有可随驱动转矩而操控离合装置作耦合或脱离的运作特性,因此可取代并改善传统单向传动装置的上述缺失。
本发明为在可回转原动侧101与设置于输出侧102的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之间,设置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设有中继耦合结构204,中继耦合结构204具有中继耦合结构主动侧与中继耦合结构被动侧,原动侧101设有限制结构115,供对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原动侧101的相对位置作限制;
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设有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于原动侧101以第一回转方向运转,驱动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所设置中继耦合结构204的中继耦合结构主动侧时,借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所设置的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产生阻尼作用,而使中继耦合结构主动侧驱动中继输出耦合结构被动侧作位移,进而驱动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及所设置的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供与设置于输出侧102的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作闭合以传输回转动能,并迫紧设置于中继输出离合传动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间的归位致动弹簧120;
在原动侧101的回转驱动转矩消失时,借归位致动弹簧120的作用使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归位,以及使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及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呈分离,而使输出侧102被释放。
附图说明
以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
图1所示为本发明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由具有可作轴向致动螺旋角的螺杆结构1041,及具有可作轴向致动螺旋角的螺帽结构1042,构成设置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的中继耦合结构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由可旋转松紧作轴向致动的圈状弹簧1043,构成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的中继耦合结构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中由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over running clutch),构成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的中继耦合结构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由具有轴向迫动预力复归的轴向离合传动块的轴向中继离合器,构成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的中继耦合结构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图5的A-A剖面图;
图7所示为图5的轴向离合结构1077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呈脱离的状态示意图;
图8所示为图5的轴向离合结构1077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呈闭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由具有径向迫动预力复归的径向离合传动块的径向中继离合器,构成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的中继输入耦合结构及中继输出结构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图9的侧面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原动侧
102:输出侧
104:中继传动结构总成
106: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
107:静止机壳
115:限制结构
120:归位致动弹簧
204:中继耦合结构
1041:螺杆结构
1042:螺帽结构
1043:可旋转松紧作轴向致动的圈状弹簧
1051:中继输出离合结构
1052:输出侧离合结构
1060: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
1061: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主动侧
1062: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被动侧
1063:中间滚动体
1071:轴向中继离合器主动侧
1072:轴向离合传动块
1073:轴向离合传动块归位弹簧
1074:轴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
1075:中间滚动体
1076:轴向中继离合器被动侧
1077:轴向离合结构
1079:传动端
1081:径向中继离合器主动侧
1082:径向离合传动块
1083:径向离合传动块归位弹簧
1084:径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
1085:中间滚动体
1086:径向中继离合器被动侧
1087:径向离合结构
1089:传动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为具有可随驱动转矩而操控离合装置作耦合或脱离的运作特性,其在可回转原动侧101与设置于输出侧102的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之间,设置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设有中继耦合结构204,中继耦合结构204具有中继耦合结构主动侧与中继耦合结构被动侧,原动侧101设有限制结构115,供对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原动侧101的相对位置作限制;
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设有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于原动侧101以第一回转方向运转,驱动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所设置中继耦合结构204的中继耦合结构主动侧时,借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所设置的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产生阻尼作用,而使中继耦合结构主动侧驱动中继输出耦合结构被动侧作位移,进而驱动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及所设置的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供与设置于输出侧102的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作闭合以传输回转动能,并迫紧设置于中继输出离合传动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间的归位致动弹簧120;
在原动侧101的回转驱动转矩消失时,借归位致动弹簧120的作用使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归位,以及使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及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呈分离,而使输出侧102被释放。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其主要构成含:
——原动侧101:为由供输入回转动力的回转机构所构成;原动侧101为供驱动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所设置的中继耦合结构204的中继耦合结构主动侧,原动侧101设有限制结构115,供对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原动侧101的相对位置作限制;
——输出侧102:为由供输出回转动能的回转机构所构成,输出侧102联结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并接受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的操控;
——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为设置于原动侧101与输出侧102之间,并可作回转驱动及轴向位移,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设有供接受原动侧101所驱动的中继耦合结构204,中继耦合结构204具有中继耦合结构主动侧以及同轴耦合互动的中继耦合结构被动侧,上述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设有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于中继耦合结构主动侧接受原动侧101驱动,对中继耦合结构被动侧施加回转驱动转矩时,借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所设置的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产生阻尼作用,使中继耦合结构被动侧产生位移,进而使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产生相对的位移,以驱动设置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的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供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作闭合以传输回转动能,并迫紧归位致动弹簧120;而于原动侧101对输出侧102的回转驱动转矩消失时,借归位致动弹簧120的释能还原力,使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推离以及使中继耦合结构被动侧归位,而中断回转动能的传输;
——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为由对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相对回转运动时,具有阻滞功能的限转矩滑动阻尼作用的机构装置所构成,供设置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于中继耦合结构主动侧被原动侧101作回转驱动时,借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的作用,使中继耦合结构主动侧与结合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的中继耦合结构被动侧之间产生相对位移;
其结构包括:借机力、弹簧预力、电能激磁线圈的电磁力、永久磁铁的作用力,使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包括固体与固体之间、或固体与具黏滞性流体之间或黏滞性流体与黏滞性流体之间、或固体与气态或液态流体之间产生滑动阻尼机构装置所构成;
——静止机壳107:为供设置此项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的静止毂体结构所构成;
——限制结构115:为由可供限制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原动侧101间相对位置的机构所构成,供结合于原动侧101转部;
——归位致动弹簧120:为可被压缩蓄能及释能扩张的弹簧装置,供设置于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之间,常态为使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及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分离,以中断回转动能的传输,而于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被驱动闭合时,归位致动弹簧120同时接受预压而呈蓄压状态;
——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为设置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于原动侧101驱动中继耦合结构主动侧时,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接受中继耦合结构204的中继耦合结构主动侧所驱动,供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作闭合以传输回转动能,而于原动侧101对输出侧102的驱动力消失时,借由归位致动弹簧120的释压弹力,而使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呈脱离,进而中断传输回转动能的离合功能结构所构成;
——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为供与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作闭合传输回转动能,或呈脱离以中断传输回转动能的离合功能结构所构成,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为供联结于输出侧102;
——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及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的离合结构包括由摩擦式离合结构或啮合式离合结构或同步啮合式离合结构所构成;
此项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其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所设置的中继耦合结构204,进一步可由螺杆结构1041及螺帽结构1042所构成;
图2所示为本发明由具有可作轴向致动螺旋角的螺杆结构1041,及具有可作轴向致动螺旋角的螺帽结构1042,构成设置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的中继耦合结构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其主要构成含:
——原动侧101:为由供输入回转动力的回转机构所构成;原动侧101为供驱动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中,构成的中继耦合结构主动侧功能的螺杆结构1041,原动侧101设有限制结构115,供对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原动侧101的相对位置作限制;
——输出侧102:为由供输出回转动能的回转机构所构成,输出侧102联结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并接受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的操控;
——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为设置于原动侧101与输出侧102之间,并可作回转驱动及轴向位移,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设有供接受原动侧101所驱动的中继耦合结构,中继耦合结构具有由螺杆结构1041构成的中继耦合结构主动侧的功能,及由螺帽结构1042构成的中继耦合结构被动侧的功能,螺杆结构1041与由螺帽结构1042呈同轴耦合及互动,上述由螺帽结构1042构成的中继耦合结构被动侧供结合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设有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于螺杆结构1041接受原动侧101驱动,而对螺帽结构1042施加回转驱动转矩时,借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所设置的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产生阻尼作用,使与螺帽结构1042结合的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产生相对的轴向位移,以驱动设置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的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供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作闭合以传输回转动能,并迫紧归位致动弹簧120;
在原动侧101对输出侧102的回转驱动转矩消失时,借归位致动弹簧120的释能还原力,使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推离以及使螺帽结构1042归位,而中断回转动能的传输;
——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为由对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相对回转运动时,具有阻滞功能的限转矩滑动阻尼作用的机构装置所构成,供设置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于螺杆结构1041被原动侧101作回转驱动时,借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的作用,在螺杆结构1041对螺帽结构1042作回转驱动中,使螺杆结构1041与结合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的螺帽结构1042之间产生相对位移;
其结构包括:借机力、弹簧预力、电能激磁线圈的电磁力、永久磁铁的作用力,使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包括固体与固体之间、或固体与具黏滞性流体之间或黏滞性流体与黏滞性流体之间、或固体与气态或液态流体之间产生滑动阻尼机构装置所构成;
——静止机壳107:为供设置此项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的静止毂体结构所构成;
——限制结构115:为由可供限制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原动侧101间相对位置的机构所构成,供结合于原动侧101转部;
——归位致动弹簧120:为可被压缩蓄能及释能扩张的弹簧装置,供设置于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之间,常态为使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及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分离,以中断回转动能的传输,而于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被驱动闭合时,归位致动弹簧120同时接受预压而呈蓄压状态;
——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为设置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于原动侧101驱动螺杆结构1041时,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接受中继耦合结构的螺杆结构1041所驱动,供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作闭合以传输回转动能并迫紧归位致动弹簧120;而于原动侧101对输出侧102的回转驱动转矩消失时,借由归位致动弹簧120的释压弹力,而使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呈脱离,进而中断传输回转动能的离合功能结构所构成;
——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为供与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作闭合传输回转动能,或呈脱离以中断传输回转动能的离合功能结构所构成,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为供联结于输出侧102;
——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及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的离合结构包括由摩擦式离合结构或啮合式离合结构或同步啮合式离合结构所构成;
此项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其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所设置的中继耦合结构,进一步可借旋转松紧作轴向致动的圈状弹簧1043所构成;
图3所示为本发明由可旋转松紧作轴向致动的圈状弹簧1043,构成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的中继耦合结构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其主要构成含:
——原动侧101:为由供输入回转动力的回转机构所构成,原动侧101为供驱动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所设置的可旋转松紧作轴向致动的圈状弹簧1043,原动侧101设有限制结构115,供对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原动侧101的相对位置作限制;
——输出侧102:为由供输出回转动能的回转机构所构成,输出侧102联结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并接受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的操控;
——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为设置于原动侧101与输出侧102两者之间,并可作回转驱动及轴向位移,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设有供构成中继耦合结构功能的可旋转松紧作轴向致动的圈状弹簧1043,呈同轴套设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原动侧101之间,可旋转松紧作轴向致动的圈状弹簧1043的一端供固设于原动侧101,供构成中继耦合结构主动侧的功能,可旋转松紧作轴向致动的圈状弹簧1043的另一端供固设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供构成中继耦合结构被动侧的功能,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设有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于原动侧101对可旋转松紧作轴向致动的圈状弹簧1043作旋紧的角位移驱动时,借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所设置的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产生阻尼作用,旋紧可旋转松紧作轴向致动的圈状弹簧1043产生轴向致动力,使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产生相对的轴向位移,进而驱动设置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的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供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作闭合以传输回转动能,并迫紧归位致动弹簧120;而于原动侧101对输出侧102的回转驱动转矩消失时,借归位致动弹簧120的释能还原力,使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推离以及使可旋转松紧作轴向致动的圈状弹簧1043归位,而中断回转动能的传输;
——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为由对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相对回转运动时,具有阻滞功能的限转矩滑动阻尼作用的机构装置所构成,供设置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于可旋转松紧作轴向致动的圈状弹簧1043被原动侧101施加旋紧的角位移驱动力时,借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的作用使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可产生相对位移;
其结构包括:借机力、弹簧预力、电能激磁线圈的电磁力、永久磁铁的作用力,使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包括固体与固体之间、或固体与具黏滞性流体之间或黏滞性流体与黏滞性流体之间、或固体与气态或液态流体之间产生滑动阻尼机构装置所构成;
——静止机壳107:为供设置此项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的静止毂体结构所构成;
——限制结构115:为由可供限制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原动侧101间相对位置的机构所构成,供结合于原动侧101转部;
——归位致动弹簧120:为可被压缩蓄能及释能扩张的弹簧装置,供设置于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之间,常态为使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及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分离,以中断回转动能的传输,而于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被驱动而闭合时,归位致动弹簧120同时接受预压而呈蓄压状态;
——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为设置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于原动侧101驱动可旋转松紧作轴向致动的圈状弹簧1043时,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及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接受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原动侧101之间,所设置构成中继耦合结构功能的可旋转松紧作轴向致动的圈状弹簧1043所驱动,以供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作闭合传以输回转动能并迫紧归位致动弹簧120;而于原动侧101对输出侧102的回转驱动转矩消失时,借由归位致动弹簧120的释压弹力,而使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呈脱离以及使可旋转松紧作轴向致动的圈状弹簧1043归位,进而中断传输回转动能的离合功能结构所构成;
——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为供与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作闭合传输回转动能,或呈脱离以中断传输回转动能的离合功能结构所构成,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为供联结于输出侧102;
——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及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的离合结构包括由摩擦式离合结构或啮合式离合结构或同步啮合式离合结构所构成;
此项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其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所设置的中继耦合结构,进一步可借由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over running clutch)的结构所构成;
图4所示为本发明中由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over running clutch),构成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的中继耦合结构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其主要构成含:
——原动侧101:为由供输入回转动力的回转机构所构成;原动侧101为供驱动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中,构成中继输入耦合结构主动侧功能的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主动侧1061,原动侧101设有限制结构115,供对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原动侧101的相对位置作限制;
——输出侧102:为由供输出回转动能的回转机构所构成,输出侧102联结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并接受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的操控;
——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为设置于原动侧101与输出侧102之间,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设有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1060(over running clutch)构成中继耦合结构的功能,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1060具有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主动侧1061,及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被动侧1062以及中间滚动体1063,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主动侧1061与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被动侧1062之间呈多个锯齿状间隔供置入中间滚动体1063,而构成过速离合器功能,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设有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于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1060接受原动侧101驱动时,借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所设置的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产生阻尼作用,由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主动侧1061,经中间滚动体1063对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被动侧1062施加回转驱动转矩,中间滚动体1063在被迫紧卡止于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主动侧1061及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被动侧1062间之前,对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被动侧1062作轴向迫动位移,进而使设有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1060的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产生相对的位移,以驱动设置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的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作闭合,并迫紧归位致动弹簧120;而于原动侧101对输出侧102的回转驱动转矩消失时,借归位致动弹簧120的释能还原力,使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推离以及使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被动侧1062归位,而中断回转动能的传输;
——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为由对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相对回转运动时,具有阻滞功能的限转矩滑动阻尼作用的机构装置所构成,供设置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于原动侧101对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主动侧1061作回转驱动时,借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的作用,使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主动侧1061与由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被动侧1062之间产生相对位移;
其结构包括:借机力、弹簧预力、电能激磁线圈的电磁力、永久磁铁的作用力,使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包括固体与固体之间、或固体与具黏滞性流体之间或黏滞性流体与黏滞性流体之间、或固体与气态或液态流体之间产生滑动阻尼机构装置所构成;
——静止机壳107:为供设置此项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的静止毂体结构所构成;
——限制结构115:为由可供限制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原动侧101间相对位置的机构所构成,供结合于原动侧101转部;
——归位致动弹簧120:为可被压缩蓄能及释能扩张的弹簧装置,供设置于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之间,常态为使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及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分离,以中断回转动能的传输,而于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被驱动闭合时,归位致动弹簧120同时接受预压而呈蓄压状态;
——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为设置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于原动侧101驱动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主动侧1061时,设置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的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被动侧1062被作轴向驱动,进而驱动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及设置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的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供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作闭合以传输回转动能并迫紧归位致动弹簧120;而于原动侧101对输出侧102的回转驱动转矩消失时,借由归位致动弹簧120的释压弹力,而使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呈脱离以及使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被动侧1062归位,进而中断传输回转动能的离合功能结构所构成;
——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为供与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作闭合传输回转动能,或呈脱离以中断传输回转动能的离合功能结构所构成,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为供联结于输出侧102;
——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及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的离合结构包括由摩擦式离合结构或啮合式离合结构或同步啮合式离合结构所构成;
此项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其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所设置的中继耦合结构,进一步可借由具有轴向迫动预力复归的轴向离合传动块的轴向中继离合器所构成;
图5所示为本发明由具有轴向迫动预力复归的轴向离合传动块的轴向中继离合器,构成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的中继耦合结构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其主要构成含:
——原动侧101:为由供输入回转动力的回转机构所构成;原动侧101为供驱动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所设置供构成中继耦合结构功能的轴向中继离合器;
——输出侧102:为由供输出回转动能的回转机构所构成,输出侧102联结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并接受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的操控;
——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为设置于原动侧101与输出侧102之间,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设有轴向中继离合器,轴向中继离合器主要为由轴向中继离合器主动侧1071、轴向离合传动块1072、轴向离合传动块归位弹簧1073、轴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74、中间滚动体1075所构成,其中轴向中继离合器主动侧1071具有中间滚动体1075供接受原动侧101所驱动,中间滚动体1075与轴向离合传动块1072呈斜向被迫动面的轴向中继离合器被动侧1076耦合,轴向离合传动块1072供设置于轴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74,轴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7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设有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轴向离合传动块1072的一端固设于轴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74,轴向离合传动块1072另一端作为传动端1079,传动端1079的轴向中继离合器被动侧1076,为呈斜面的被迫动面供与中间滚动体1075耦合,而传动端1079另一面作为轴向离合结构1077,于原动侧101对设有中间滚动体1075的轴向中继离合器主动侧1071施加回转驱动转矩时,借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所设置的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产生阻尼作用,使轴向离合传动块1072呈斜向的被迫动面的轴向中继离合器被动侧1076,被设置于轴向中继离合器主动侧1071的中间滚动体1075迫动,进而移动轴向离合结构1077供与输出侧102的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耦合以传输回转动能,于原动侧对输出侧102的回转驱动转矩消失时,借由轴向离合传动块1072本身的弹性及/或借设置于轴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74与中间滚动体1075间的轴向离合传动块归位弹簧1073的释能还原力,使轴向离合传动块1072的轴向离合结构1077与输出侧102的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脱离以及使轴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74归位,而中断回转动能的传输;
——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为由对轴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7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相对回转运动时,具有阻滞功能的限转矩滑动阻尼作用的机构装置所构成,供设置于静止机壳107与轴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74之间,于轴向中继离合器主动侧1071被原动侧101作回转驱动时,借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的作用,在轴向中继离合器主动侧1071对轴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74作回转驱动中,轴向中继离合器主动侧1071所驱动的中间滚动体1075,迫动设置于轴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74的轴向离合传动块1072以及轴向离合结构1077产生相对位移;
其结构包括:借机力、弹簧预力、电能激磁线圈的电磁力、永久磁铁的作用力,使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包括固体与固体之间、或固体与具黏滞性流体之间或黏滞性流体与黏滞性流体之间、或固体与气态或液态流体之间产生滑动阻尼机构装置所构成;
——静止机壳107:为供设置此项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的静止毂体结构所构成;
——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为联结于输出侧102供与设置于轴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74的轴向离合传动块1072的传动端1079的轴向离合结构1077作闭合传输回转动能,或呈脱离以中断传输回转动能的离合功能结构所构成;
——轴向离合结构1077及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包括由摩擦式离合结构或啮合式离合结构或同步啮合式离合结构所构成;
——中间滚动体1075可为滚球或锥状滚筒或以球面形或圆弧形凸出块所替代;
此项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其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所设置的中继输出耦合结构,进一步可借由具有径向迫动预力复归的径向离合传动块的径向中继离合器所构成;
图6所示为图5的侧面剖面图。
图7所示为图5的轴向离合结构1077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呈脱离状态的A-A剖面图。
图8所示为图5的轴向离合结构1077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呈闭合状态的A-A剖面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由具有径向迫动预力复归的径向离合传动块的径向中继离合器,构成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的中继输入耦合结构及中继输出结构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其主要构成含:
——原动侧101:为由供输入回转动力的回转机构所构成;原动侧101为供驱动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所设置供构成中继耦合结构功能的径向中继离合器;
——输出侧102:为由供输出回转动能的回转机构所构成,输出侧102的环状内部供设置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并接受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的操控;
——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为设置于原动侧101与输出侧102之间,三者呈同心环状结构,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设有径向中继离合器,径向中继离合器主要为由径向中继离合器主动侧1081、径向离合传动块1082、径向离合传动块归位弹簧1083、径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84、中间滚动体1085所构成,其中径向中继离合器主动侧1081具有中间滚动体1085供接受原动侧101所驱动,中间滚动体1085与径向离合传动块1082呈斜向被迫动面的径向离合中继离合器被动侧1086耦合,径向离合传动块1082供设置于径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84,径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8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设有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径向离合传动块1082的一端固设于径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84,径向离合传动块1082另一端作为传动端1089,传动端1089的径向中继离合器被动侧1086,为呈斜向的被迫动面供与中间滚动体1085耦合,而传动端1089另一面作为径向离合结构1087,于原动侧101对设有中间滚动体1085的径向中继离合器主动侧1081施加回转驱动转矩时,借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所设置的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产生阻尼作用,使径向离合传动块1082呈斜向被迫动面的径向中继离合器被动侧1086,被设置于径向中继离合器主动侧1081的中间滚动体1085迫动,进而移动径向离合结构1087供与输出侧102的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耦合以传输回转动能,于原动侧对输出侧102的回转驱动转矩消失时,借由径向离合传动块1082本身的弹性及/或借设置于径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84与中间滚动体1085间的径向离合传动块归位弹簧1083的释能还原力,使径向离合传动块1082的径向离合结构1087与输出侧102的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脱离以及使径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84归位,而中断回转动能的传输;
——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为由对径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8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相对回转运动时,具有阻滞功能的限转矩滑动阻尼作用的机构装置所构成,供设置于静止机壳107与径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84之间,于径向中继离合器主动侧1081被原动侧101作回转驱动时,借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的作用,在径向中继离合器主动侧1081对径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84作回转驱动中,径向中继离合器主动侧1081所驱动的中间滚动体1085,迫动设置于径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84的径向离合传动块1082以及径向离合结构1087产生相对位移;
其结构包括:借机力、弹簧预力、电能激磁线圈的电磁力、永久磁铁的作用力,使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包括固体与固体之间、或固体与具黏滞性流体之间或黏滞性流体与黏滞性流体之间、或固体与气态或液态流体之间产生滑动阻尼机构装置所构成;
——静止机壳107:为供设置此项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的静止毂体结构所构成;
——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为联结于输出侧102,供与设置于径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84的径向离合传动块1082的传动端1089的径向离合结构1087作闭合传输回转动能,或呈脱离以中断传输回转动能的离合功能结构所构成;
——径向离合结构1087及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包括由摩擦式离合结构或啮合式离合结构或同步啮合式离合结构所构成;
——中间滚动体1085可为滚球或锥状滚筒或以球面形或圆弧形凸出块所替代;
图10所示为图9的侧面剖面图。
此项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可由两组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所组成,而具有共同的原动侧101,包括:
1)由两组呈轴向传输且呈不同运作方向的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而具有共同的原动侧101所构成;
2)由两组呈轴向传输且呈同运作方向的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而具有共同的原动侧101所构成;
3)由两组呈径向传输且呈不同运作方向的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而具有共同的原动侧101所构成;
4)由两组呈径向传输且呈同运作方向的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具有共同的原动侧101所构成;
5)由一组呈径向传输一组呈轴向传输且呈不同运作方向的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而具有共同的原动侧101所构成;
6)由一组呈径向传输一组呈轴向传输且呈同运作方向的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而具有共同的原动侧101所构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为可随驱动转矩而操控离合装置作耦合或脱离的运作特性,为在可回转原动侧(101)与设置于输出侧(102)的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之间,设置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设有中继耦合结构(204),中继耦合结构(204)具有中继耦合结构主动侧与中继耦合结构被动侧,原动侧(101)设有限制结构(115),供对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原动侧(101)的相对位置作限制;
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设有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于原动侧(101)以第一回转方向运转,驱动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所设置中继耦合结构(204)的中继耦合结构主动侧时,借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所设置的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产生阻尼作用,而使中继耦合结构主动侧驱动中继输出耦合结构被动侧作位移,进而驱动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及所设置的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供与设置于输出侧(102)的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作闭合以传输回转动能,并迫紧设置于中继输出离合传动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间的归位致动弹簧(120);
在原动侧(101)的回转驱动转矩消失时,借归位致动弹簧(120)的作用使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归位,以及使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及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呈分离,而使输出侧(102)被释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构成含:
——原动侧(101):为由供输入回转动力的回转机构所构成;原动侧(101)为供驱动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所设置的中继耦合结构(204)的中继耦合结构主动侧,原动侧(101)设有限制结构(115),供对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原动侧(101)的相对位置作限制;
——输出侧(102):为由供输出回转动能的回转机构所构成,输出侧(102)联结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并接受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的操控;
——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为设置于原动侧(101)与输出侧(102)之间,并可作回转驱动及轴向位移,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设有供接受原动侧(101)所驱动的中继耦合结构(204),中继耦合结构(204)具有中继耦合结构主动侧以及同轴耦合互动的中继耦合结构被动侧,上述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设有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于中继耦合结构主动侧接受原动侧(101)驱动,对中继耦合结构被动侧施加回转驱动转矩时,借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所设置的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产生阻尼作用,使中继耦合结构被动侧产生位移,进而使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产生相对的位移,以驱动设置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的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供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作闭合以传输回转动能,并迫紧归位致动弹簧(120);而于原动侧(101)对输出侧(102)的回转驱动转矩消失时,借归位致动弹簧(120)的释能还原力,使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推离以及使中继耦合结构被动侧归位,而中断回转动能的传输;
——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为由对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相对回转运动时,具有阻滞功能的限转矩滑动阻尼作用的机构装置所构成,供设置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于中继耦合结构主动侧被原动侧(101)作回转驱动时,借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的作用,使中继耦合结构主动侧与结合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的中继耦合结构被动侧之间产生相对位移;
其结构包括:借机力、弹簧预力、电能激磁线圈的电磁力、永久磁铁的作用力,使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包括固体与固体之间、或固体与具黏滞性流体之间或黏滞性流体与黏滞性流体之间、或固体与气态或液态流体之间产生滑动阻尼机构装置所构成;
——静止机壳(107):为供设置此项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的静止毂体结构所构成;
——限制结构(115):为由可供限制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原动侧(101)间相对位置的机构所构成,供结合于原动侧(101)转部;
——归位致动弹簧(120):为可被压缩蓄能及释能扩张的弹簧装置,供设置于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之间,常态为使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及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分离,以中断回转动能的传输,而于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被驱动闭合时,归位致动弹簧(120)同时接受预压而呈蓄压状态;
——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为设置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于原动侧(101)驱动中继耦合结构主动侧时,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接受中继耦合结构(204)的中继耦合结构主动侧所驱动,供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作闭合以传输回转动能,而于原动侧(101)对输出侧(102)的驱动力消失时,借由归位致动弹簧(120)的释压弹力,而使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呈脱离,进而中断传输回转动能的离合功能结构所构成;
——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为供与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作闭合传输回转动能,或呈脱离以中断传输回转动能的离合功能结构所构成,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为供联结于输出侧(102);
——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及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的离合结构包括由摩擦式离合结构或啮合式离合结构或同步啮合式离合结构所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所设置的中继耦合结构(204),进一步可由螺杆结构(1041)及螺帽结构(1042)所构成;其主要构成含:
——原动侧(101):为由供输入回转动力的回转机构所构成;原动侧(101)为供驱动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中,构成的中继耦合结构主动侧功能的螺杆结构(1041),原动侧(101)设有限制结构(115),供对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原动侧(101)的相对位置作限制;
——输出侧(102):为由供输出回转动能的回转机构所构成,输出侧(102)联结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并接受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的操控;
——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为设置于原动侧(101)与输出侧(102)之间,并可作回转驱动及轴向位移,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设有供接受原动侧(101)所驱动的中继耦合结构,中继耦合结构具有由螺杆结构(1041)构成的中继耦合结构主动侧的功能,及由螺帽结构(1042)构成的中继耦合结构被动侧的功能,螺杆结构(1041)与由螺帽结构(1042)呈同轴耦合及互动,上述由螺帽结构(1042)构成的中继耦合结构被动侧供结合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设有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于螺杆结构(1041)接受原动侧(101)驱动,而对螺帽结构(1042)施加回转驱动转矩时,借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所设置的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产生阻尼作用,使与螺帽结构(1042)结合的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产生相对的轴向位移,以驱动设置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的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供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作闭合以传输回转动能,并迫紧归位致动弹簧(120);
在原动侧(101)对输出侧(102)的回转驱动转矩消失时,借归位致动弹簧(120)的释能还原力,使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推离以及使螺帽结构(1042)归位,而中断回转动能的传输;
——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为由对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相对回转运动时,具有阻滞功能的限转矩滑动阻尼作用的机构装置所构成,供设置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于螺杆结构(1041)被原动侧(101)作回转驱动时,借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的作用,在螺杆结构(1041)对螺帽结构(1042)作回转驱动中,使螺杆结构(1041)与结合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的螺帽结构(1042)之间产生相对位移;
其结构包括:借机力、弹簧预力、电能激磁线圈的电磁力、永久磁铁的作用力,使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包括固体与固体之间、或固体与具黏滞性流体之间或黏滞性流体与黏滞性流体之间、或固体与气态或液态流体之间产生滑动阻尼机构装置所构成;
——静止机壳(107):为供设置此项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的静止毂体结构所构成;
——限制结构(115):为由可供限制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原动侧(101)间相对位置的机构所构成,供结合于原动侧(101)转部;
——归位致动弹簧(120):为可被压缩蓄能及释能扩张的弹簧装置,供设置于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之间,常态为使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及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分离,以中断回转动能的传输,而于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被驱动闭合时,归位致动弹簧(120)同时接受预压而呈蓄压状态;
——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为设置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于原动侧(101)驱动螺杆结构(1041)时,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接受中继耦合结构的螺杆结构(1041)所驱动,供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作闭合以传输回转动能并迫紧归位致动弹簧(120);而于原动侧(101)对输出侧(102)的回转驱动转矩消失时,借由归位致动弹簧(120)的释压弹力,而使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呈脱离,进而中断传输回转动能的离合功能结构所构成;
——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为供与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作闭合传输回转动能,或呈脱离以中断传输回转动能的离合功能结构所构成,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为供联结于输出侧(102);
——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及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的离合结构包括由摩擦式离合结构或啮合式离合结构或同步啮合式离合结构所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所设置的中继耦合结构,进一步可借旋转松紧作轴向致动的圈状弹簧(1043)所构成;其主要构成含:
——原动侧(101):为由供输入回转动力的回转机构所构成,原动侧(101)为供驱动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所设置的可旋转松紧作轴向致动的圈状弹簧(1043),原动侧(101)设有限制结构(115),供对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原动侧(101)的相对位置作限制;
——输出侧(102):为由供输出回转动能的回转机构所构成,输出侧(102)联结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并接受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的操控;
——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为设置于原动侧(101)与输出侧(102)两者之间,并可作回转驱动及轴向位移,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设有供构成中继耦合结构功能的可旋转松紧作轴向致动的圈状弹簧(1043),呈同轴套设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原动侧(101)之间,可旋转松紧作轴向致动的圈状弹簧(1043)的一端供固设于原动侧(101),供构成中继耦合结构主动侧的功能,可旋转松紧作轴向致动的圈状弹簧(1043)的另一端供固设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供构成中继耦合结构被动侧的功能,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设有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于原动侧(101)对可旋转松紧作轴向致动的圈状弹簧(1043)作旋紧的角位移驱动时,借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所设置的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产生阻尼作用,旋紧可旋转松紧作轴向致动的圈状弹簧(1043)产生轴向致动力,使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产生相对的轴向位移,进而驱动设置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的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供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作闭合以传输回转动能,并迫紧归位致动弹簧(120);而于原动侧(101)对输出侧(102)的回转驱动转矩消失时,借归位致动弹簧(120)的释能还原力,使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推离以及使可旋转松紧作轴向致动的圈状弹簧(1043)归位,而中断回转动能的传输;
——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为由对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相对回转运动时,具有阻滞功能的限转矩滑动阻尼作用的机构装置所构成,供设置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于可旋转松紧作轴向致动的圈状弹簧(1043)被原动侧(101)施加旋紧的角位移驱动力时,借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的作用使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可产生相对位移;
其结构包括:借机力、弹簧预力、电能激磁线圈的电磁力、永久磁铁的作用力,使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包括固体与固体之间、或固体与具黏滞性流体之间或黏滞性流体与黏滞性流体之间、或固体与气态或液态流体之间产生滑动阻尼机构装置所构成;
——静止机壳(107):为供设置此项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的静止毂体结构所构成;
——限制结构(115):为由可供限制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原动侧(101)间相对位置的机构所构成,供结合于原动侧(101)转部;
——归位致动弹簧(120):为可被压缩蓄能及释能扩张的弹簧装置,供设置于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之间,常态为使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及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分离,以中断回转动能的传输,而于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被驱动而闭合时,归位致动弹簧(120)同时接受预压而呈蓄压状态;
——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为设置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于原动侧(101)驱动可旋转松紧作轴向致动的圈状弹簧(1043)时,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及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接受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原动侧(101)之间,所设置构成中继耦合结构功能的可旋转松紧作轴向致动的圈状弹簧(1043)所驱动,以供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作闭合传以输回转动能并迫紧归位致动弹簧(120);而于原动侧(101)对输出侧(102)的回转驱动转矩消失时,借由归位致动弹簧(120)的释压弹力,而使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呈脱离以及使可旋转松紧作轴向致动的圈状弹簧(1043)归位,进而中断传输回转动能的离合功能结构所构成;
——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为供与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作闭合传输回转动能,或呈脱离以中断传输回转动能的离合功能结构所构成,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为供联结于输出侧(102);
——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及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的离合结构包括由摩擦式离合结构或啮合式离合结构或同步啮合式离合结构所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所设置的中继耦合结构,进一步可借由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overrunning clutch)的结构所构成;其主要构成含:
——原动侧(101):为由供输入回转动力的回转机构所构成;原动侧(101)为供驱动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中,构成中继输入耦合结构主动侧功能的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主动侧(1061),原动侧(101)设有限制结构(115),供对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原动侧(101)的相对位置作限制;
——输出侧(102):为由供输出回转动能的回转机构所构成,输出侧(102)联结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并接受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的操控;
——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为设置于原动侧(101)与输出侧(102)之间,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设有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1060)(over running clutch)构成中继耦合结构的功能,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1060)具有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主动侧(1061),及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被动侧(1062)以及中间滚动体(1063),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主动侧(1061)与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被动侧(1062)之间呈多个锯齿状间隔供置入中间滚动体(1063),而构成过速离合器功能,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设有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于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1060)接受原动侧(101)驱动时,借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所设置的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产生阻尼作用,由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主动侧(1061),经中间滚动体(1063)对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被动侧(1062)施加回转驱动转矩,中间滚动体(1063)在被迫紧卡止于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主动侧(1061)及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被动侧(1062)间之前,对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被动侧(1062)作轴向迫动位移,进而使设有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1060)的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产生相对的位移,以驱动设置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的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作闭合,并迫紧归位致动弹簧(120);而于原动侧(101)对输出侧(102)的回转驱动转矩消失时,借归位致动弹簧(120)的释能还原力,使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推离以及使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被动侧(1062)归位,而中断回转动能的传输;
——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为由对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相对回转运动时,具有阻滞功能的限转矩滑动阻尼作用的机构装置所构成,供设置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于原动侧(101)对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主动侧(1061)作回转驱动时,借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的作用,使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主动侧(1061)与由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被动侧(1062)之间产生相对位移;
其结构包括:借机力、弹簧预力、电能激磁线圈的电磁力、永久磁铁的作用力,使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包括固体与固体之间、或固体与具黏滞性流体之间或黏滞性流体与黏滞性流体之间、或固体与气态或液态流体之间产生滑动阻尼机构装置所构成;
——静止机壳(107):为供设置此项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的静止毂体结构所构成;
——限制结构(115):为由可供限制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原动侧(101)间相对位置的机构所构成,供结合于原动侧(101)转部;
——归位致动弹簧(120):为可被压缩蓄能及释能扩张的弹簧装置,供设置于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之间,常态为使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及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分离,以中断回转动能的传输,而于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被驱动闭合时,归位致动弹簧(120)同时接受预压而呈蓄压状态;
——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为设置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于原动侧(101)驱动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主动侧(1061)时,设置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的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被动侧(1062)被作轴向驱动,进而驱动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及设置于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的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供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作闭合以传输回转动能并迫紧归位致动弹簧(120);而于原动侧(101)对输出侧(102)的回转驱动转矩消失时,借由归位致动弹簧(120)的释压弹力,而使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呈脱离以及使轴向迫动式过速离合器被动侧(1062)归位,进而中断传输回转动能的离合功能结构所构成;
——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为供与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作闭合传输回转动能,或呈脱离以中断传输回转动能的离合功能结构所构成,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为供联结于输出侧(102);
——中继输出离合结构(1051)及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的离合结构包括由摩擦式离合结构或啮合式离合结构或同步啮合式离合结构所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所设置的中继耦合结构,进一步可借由具有轴向迫动预力复归的轴向离合传动块的轴向中继离合器所构成;其主要构成含:
——原动侧(101):为由供输入回转动力的回转机构所构成;原动侧(101)为供驱动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所设置供构成中继耦合结构功能的轴向中继离合器;
——输出侧(102):为由供输出回转动能的回转机构所构成,输出侧(102)联结于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并接受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的操控;
——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为设置于原动侧(101)与输出侧(102)之间,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设有轴向中继离合器,轴向中继离合器主要为由轴向中继离合器主动侧(1071)、轴向离合传动块(1072)、轴向离合传动块归位弹簧(1073)、轴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74)、中间滚动体(1075)所构成,其中轴向中继离合器主动侧(1071)具有中间滚动体(1075)供接受原动侧(101)所驱动,中间滚动体(1075)与轴向离合传动块(1072)呈斜向被迫动面的轴向中继离合器被动侧(1076)耦合,轴向离合传动块(1072)供设置于轴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74),轴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7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设有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轴向离合传动块(1072)的一端固设于轴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74),轴向离合传动块(1072)另一端作为传动端(1079),传动端(1079)的轴向中继离合器被动侧(1076),为呈斜面的被迫动面供与中间滚动体(1075)耦合,而传动端(1079)另一面作为轴向离合结构(1077),于原动侧(101)对设有中间滚动体(1075)的轴向中继离合器主动侧(1071)施加回转驱动转矩时,借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所设置的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产生阻尼作用,使轴向离合传动块(1072)呈斜向的被迫动面的轴向中继离合器被动侧(1076),被设置于轴向中继离合器主动侧(1071)的中间滚动体(1075)迫动,进而移动轴向离合结构(1077)供与输出侧(102)的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耦合以传输回转动能,于原动侧对输出侧(102)的回转驱动转矩消失时,借由轴向离合传动块(1072)本身的弹性及/或借设置于轴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74)与中间滚动体(1075)间的轴向离合传动块归位弹簧(1073)的释能还原力,使轴向离合传动块(1072)的轴向离合结构(1077)与输出侧(102)的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脱离以及使轴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74)归位,而中断回转动能的传输;
——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为由对轴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7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相对回转运动时,具有阻滞功能的限转矩滑动阻尼作用的机构装置所构成,供设置于静止机壳(107)与轴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74)之间,于轴向中继离合器主动侧(1071)被原动侧(101)作回转驱动时,借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的作用,在轴向中继离合器主动侧(1071)对轴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74)作回转驱动中,轴向中继离合器主动侧(1071)所驱动的中间滚动体(1075),迫动设置于轴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74)的轴向离合传动块(1072)以及轴向离合结构(1077)产生相对位移;
其结构包括:借机力、弹簧预力、电能激磁线圈的电磁力、永久磁铁的作用力,使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包括固体与固体之间、或固体与具黏滞性流体之间或黏滞性流体与黏滞性流体之间、或固体与气态或液态流体之间产生滑动阻尼机构装置所构成;
——静止机壳(107):为供设置此项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的静止毂体结构所构成;
——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为联结于输出侧(102)供与设置于轴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74)的轴向离合传动块(1072)的传动端(1079)的轴向离合结构(1077)作闭合传输回转动能,或呈脱离以中断传输回转动能的离合功能结构所构成;
——轴向离合结构(1077)及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包括由摩擦式离合结构或啮合式离合结构或同步啮合式离合结构所构成;
——中间滚动体(1075)可为滚球或锥状滚筒或以球面形或圆弧形凸出块所替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所设置的中继输出耦合结构,进一步可借由具有径向迫动预力复归的径向离合传动块的径向中继离合器所构成;其主要构成含:
——原动侧(101):为由供输入回转动力的回转机构所构成;原动侧(101)为供驱动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所设置供构成中继耦合结构功能的径向中继离合器;
——输出侧(102):为由供输出回转动能的回转机构所构成,输出侧(102)的环状内部供设置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并接受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的操控;
——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为设置于原动侧(101)与输出侧(102)之间,三者呈同心环状结构,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设有径向中继离合器,径向中继离合器主要为由径向中继离合器主动侧(1081)、径向离合传动块(1082)、径向离合传动块归位弹簧(1083)、径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84)、中间滚动体(1085)所构成,其中径向中继离合器主动侧(1081)具有中间滚动体(1085)供接受原动侧(101)所驱动,中间滚动体(1085)与径向离合传动块(1082)呈斜向被迫动面的径向离合中继离合器被动侧(1086)耦合,径向离合传动块(1082)供设置于径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84),径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8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设有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径向离合传动块(1082)的一端固设于径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84),径向离合传动块(1082)另一端作为传动端(1089),传动端(1089)的径向中继离合器被动侧(1086),为呈斜向的被迫动面供与中间滚动体(1085)耦合,而传动端(1089)另一面作为径向离合结构(1087),于原动侧(101)对设有中间滚动体(1085)的径向中继离合器主动侧(1081)施加回转驱动转矩时,借中继传动结构总成(10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所设置的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产生阻尼作用,使径向离合传动块(1082)呈斜向被迫动面的径向中继离合器被动侧(1086),被设置于径向中继离合器主动侧(1081)的中间滚动体(1085)迫动,进而移动径向离合结构(1087)供与输出侧(102)的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耦合以传输回转动能,于原动侧对输出侧(102)的回转驱动转矩消失时,借由径向离合传动块(1082)本身的弹性及/或借设置于径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84)与中间滚动体(1085)间的径向离合传动块归位弹簧(1083)的释能还原力,使径向离合传动块(1082)的径向离合结构(1087)与输出侧(102)的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脱离以及使径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84)归位,而中断回转动能的传输;
——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为由对径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84)与静止机壳(107)之间相对回转运动时,具有阻滞功能的限转矩滑动阻尼作用的机构装置所构成,供设置于静止机壳(107)与径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84)之间,于径向中继离合器主动侧(1081)被原动侧(101)作回转驱动时,借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的作用,在径向中继离合器主动侧(1081)对径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84)作回转驱动中,径向中继离合器主动侧(1081)所驱动的中间滚动体(1085),迫动设置于径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84)的径向离合传动块(1082)以及径向离合结构(1087)产生相对位移;
其结构包括:借机力、弹簧预力、电能激磁线圈的电磁力、永久磁铁的作用力,使限转矩滑动阻尼装置(106)包括固体与固体之间、或固体与具黏滞性流体之间或黏滞性流体与黏滞性流体之间、或固体与气态或液态流体之间产生滑动阻尼机构装置所构成;
——静止机壳(107):为供设置此项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的静止毂体结构所构成;
——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为联结于输出侧(102),供与设置于径向中继离合器传动板(1084)的径向离合传动块(1082)的传动端(1089)的径向离合结构(1087)作闭合传输回转动能,或呈脱离以中断传输回转动能的离合功能结构所构成;
——径向离合结构(1087)及输出侧离合结构(1052)包括由摩擦式离合结构或啮合式离合结构或同步啮合式离合结构所构成;
——中间滚动体(1085)可为滚球或锥状滚筒或以球面形或圆弧形凸出块所替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可由两组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所组成,而具有共同的原动侧(101),包括:由两组呈轴向传输且呈不同运作方向的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而具有共同的原动侧(101)所构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可由两组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所组成,而具有共同的原动侧(101),包括:由两组呈轴向传输且呈同运作方向的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而具有共同的原动侧(101)所构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可由两组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所组成,而具有共同的原动侧(101),包括:由两组呈径向传输且呈不同运作方向的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而具有共同的原动侧(101)所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可由两组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所组成,而具有共同的原动侧(101),包括:由两组呈径向传输且呈同运作方向的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具有共同的原动侧(101)所构成。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可由两组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所组成,而具有共同的原动侧(101),包括:由一组呈径向传输一组呈轴向传输且呈不同运作方向的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而具有共同的原动侧(101)所构成。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可由两组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所组成,而具有共同的原动侧(101),包括:由一组呈径向传输一组呈轴向传输且呈同运作方向的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而具有共同的原动侧(101)所构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2/805,282 US8657089B2 (en) | 2010-07-22 | 2010-07-22 | Torque actuated clutch |
US12/805,282 | 2010-07-2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45689A true CN102345689A (zh) | 2012-02-08 |
CN102345689B CN102345689B (zh) | 2016-04-13 |
Family
ID=44533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00391.8A Active CN102345689B (zh) | 2010-07-22 | 2011-07-18 | 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657089B2 (zh) |
EP (1) | EP2410195B1 (zh) |
JP (1) | JP6166862B2 (zh) |
CN (1) | CN102345689B (zh) |
ES (1) | ES2404884T3 (zh) |
TW (1) | TWI58231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628380B2 (en) * | 2009-07-14 | 2014-01-14 | Tai-Her Yang | Direct motor-drive portable angle grinder |
US20140158489A1 (en) * | 2012-12-06 | 2014-06-12 | Tai-Her Yang | Clutch actuated by inertia mass and friction damping |
US20140265213A1 (en) | 2013-03-15 | 2014-09-18 | Tai-Her Yang | Bidirectional Input Unidirectional Output Driven Vehicle Having Clutch Device At Load End |
WO2023200726A1 (en) * | 2022-04-14 | 2023-10-19 | Means Industries, Inc | Controllable clutch assembly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24614C (de) * | 1912-09-27 | 1920-09-01 | Etablissements Malicet Et Blin | Ein- und Ausrueckvorrichtung fuer Lamellenkupplungen |
GB448327A (en) * | 1936-02-05 | 1936-06-05 | Weingarten Ag Maschf | Clutches for power presses |
US2585234A (en) * | 1948-07-12 | 1952-02-12 | Ind Clutch Corp | Clutch control mechanism |
US3666064A (en) * | 1971-02-25 | 1972-05-30 | Avco Corp | Permanent magnet speed responsive clutch |
GB2265677A (en) * | 1992-03-30 | 1993-10-06 | Yang Tai Her | Torque-limiting couplin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663397A (en) * | 1949-09-24 | 1953-12-22 | Jack & Heintz Prec Ind Inc | Centrifugal and one-way clutch |
GB753732A (en) * | 1953-01-27 | 1956-08-01 | Ferodo Sa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friction clutches |
US3224541A (en) * | 1963-05-22 | 1965-12-21 | Yamamoto Yoshizo | Centrifugal and torque responsive clutch |
US3656597A (en) * | 1970-08-20 | 1972-04-18 | Eastman Kodak Co | Free-running two way clutch |
US3810533A (en) * | 1973-07-02 | 1974-05-14 | Outboard Marine Corp | Torque reducing centrifugal clutch |
JPS5954223U (ja) * | 1982-10-01 | 1984-04-0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摩擦クラッチを利用した車両用差動装置 |
JPH0322582Y2 (zh) * | 1986-12-08 | 1991-05-16 | ||
US5234089A (en) * | 1991-09-26 | 1993-08-10 | Ntn Corporation | Torque limiter |
DE10151795A1 (de) * | 2001-10-19 | 2003-04-30 | Ina Schaeffler Kg | Riemenscheibe |
JP2004239406A (ja) * | 2003-02-07 | 2004-08-26 | Koyo Seiko Co Ltd | クラッチ装置 |
-
2010
- 2010-07-22 US US12/805,282 patent/US8657089B2/en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7-18 CN CN201110200391.8A patent/CN102345689B/zh active Active
- 2011-07-21 TW TW100125758A patent/TWI582318B/zh active
- 2011-07-22 JP JP2011160664A patent/JP6166862B2/ja active Active
- 2011-07-22 ES ES11175091T patent/ES2404884T3/es active Active
- 2011-07-22 EP EP11175091A patent/EP2410195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24614C (de) * | 1912-09-27 | 1920-09-01 | Etablissements Malicet Et Blin | Ein- und Ausrueckvorrichtung fuer Lamellenkupplungen |
GB448327A (en) * | 1936-02-05 | 1936-06-05 | Weingarten Ag Maschf | Clutches for power presses |
US2585234A (en) * | 1948-07-12 | 1952-02-12 | Ind Clutch Corp | Clutch control mechanism |
US3666064A (en) * | 1971-02-25 | 1972-05-30 | Avco Corp | Permanent magnet speed responsive clutch |
GB2265677A (en) * | 1992-03-30 | 1993-10-06 | Yang Tai Her | Torque-limiting coupling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20018270A1 (en) | 2012-01-26 |
EP2410195B1 (en) | 2013-03-06 |
EP2410195A1 (en) | 2012-01-25 |
US8657089B2 (en) | 2014-02-25 |
TW201207268A (en) | 2012-02-16 |
ES2404884T3 (es) | 2013-05-29 |
JP2012026575A (ja) | 2012-02-09 |
CN102345689B (zh) | 2016-04-13 |
JP6166862B2 (ja) | 2017-07-19 |
TWI582318B (zh) | 2017-05-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45688A (zh) | 离心力结合滑动阻尼的转矩致动离合器 | |
CN102345687A (zh) | 通过初始限转矩滑动阻尼致动的离合器 | |
CN203836021U (zh) | 通过惯性质量及摩擦阻尼致动的离合器 | |
CN102345690A (zh) | 离心力切断滑动阻尼的转矩致动离合器 | |
US9464676B2 (en) | Torque-actuated clutch | |
JP2012026573A5 (zh) | ||
CN102345689A (zh) | 转矩致动式离合装置 | |
EP2410193B1 (en) | Centrifugal Force Sliding Damping Type Clutch Actuated By Torque | |
JP2012026575A5 (zh) | ||
KR20140007668A (ko) | C자형 관절 구조를 갖는 강제형 원심분리 클러치 장치 | |
CN203703023U (zh) | 一种燃气轮机变速启动装置 | |
JP3189028U (ja) | クラッチ装置 | |
CA2812413C (en) | Controllable composite clutch having limited torque while being in released stat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