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5644B - 轴流风扇以及滑动模具 - Google Patents
轴流风扇以及滑动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45644B CN102345644B CN2011102142408A CN201110214240A CN102345644B CN 102345644 B CN102345644 B CN 102345644B CN 2011102142408 A CN2011102142408 A CN 2011102142408A CN 201110214240 A CN201110214240 A CN 201110214240A CN 102345644 B CN102345644 B CN 10234564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it
- impeller
- sidewall
- sense
- ro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25/06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 F04D25/0613—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of the inside-out type, i.e. the rotor is arranged radially outside a central stat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5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 F04D29/52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5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 F04D29/52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526—Details of the casing section radially opposing blade ti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0—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 F04D29/64—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axial pumps
- F04D29/644—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axi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46—Mounting or removal of f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轴流风扇以及滑动模具。该轴流风扇具有:叶轮(20);以及外壳(10),其在外周面(11f)至少包含一个平面部并且具有包围所述叶轮(20)外周的侧壁(11)。侧壁(11)具有由多个狭缝(110a~110h)构成的狭缝组(110),该多个狭缝(110a~110h)排列在侧壁(11)的内周面的周向上,并且彼此在与平面部大致垂直的同一方向上从内周面贯通到外周面。在狭缝组(110)中,位于从与狭缝(110a~110h)的贯通方向(T)正交的内周面的切线(G)的切点(E)到叶轮(20)的旋转方向(R)前方侧的狭缝数量比位于从切线(G)的切点(E)到叶轮(20)的旋转方向(R)后方侧的狭缝数量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流风扇以及滑动模具。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公知有在外壳上具有狭缝的轴流风扇。例如在国际公开第2009/057063号公报中进行了公开。该轴流风扇具有:以中心轴为中心在周向上排列有多个叶片的叶轮;以及从径向外侧包围叶轮的外壳。此外,在外壳上,在外壳的周向上形成有多个从其内周面贯通到外周面的狭缝。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轴流风扇中,存在对狭缝处的进气效率进行改善的很大的余地。参照图16对该点进行说明。
图16的轴流风扇具有外形为方形的外壳1。在外壳1的各边上形成有由多个狭缝4a~4k构成的狭缝组4。狭缝组4的各狭缝4a~4k从外壳1的内周面2贯通到各边的外周面3。该各狭缝4a~4k的贯通方向相互大致平行,是与外壳1的各边垂直的方向。在这种狭缝结构中,产生狭缝4a~4k处的空气流入方向W与叶轮(未图示)的旋转方向R具有很大不同的区域(图16所示的P的区域)。即,叶轮进行进气的方向是叶轮沿着旋转方向R的方向。但是,在上述P的区域中,空气的流入方向W与叶轮进行进气的方向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该P的区域中,从狭缝流入的空气难以被吸入叶轮。因此,在该P的区域中,风扇整体的进气效率下降。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轴流风扇具有:叶轮,其以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并具有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朝径向外侧突出且排列在周向上的多个叶片;外壳,其具有包围所述叶轮外周的侧壁;凸缘,其为大致方形,形成在所述侧壁的进气侧或排气侧的一端,在该轴流风扇中,所述侧壁具有由多个狭缝构成的狭缝组,该多个狭缝排列在所述侧壁的内周面的周向上,并且彼此在与所述凸缘的一边大致垂直的同一方向上从所述内周面贯通到外周面,在所述狭缝组中,位于从与所述狭缝的贯通方向正交的所述内周面的切线的切点到所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所述狭缝的数量比位于从所述切线的切点到所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后方侧的所述狭缝的数量多。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轴流风扇具有:叶轮,其以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并具有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朝径向外侧突出且排列在周向上的多个叶片;以及外壳,其具有包围所述叶轮外周且在外周面至少包含一个平面部的侧壁,在该轴流风扇中,所述侧壁具有由多个狭缝构成的狭缝组,该多个狭缝排列在所述侧壁的内周面的周向上,并且彼此在与所述平面部大致垂直的同一方向上从所述内周面贯通到外周面,在所述狭缝组中,位于从与所述狭缝的贯通方向正交的所述内周面的切线的切点到所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所述狭缝的数量比位于从所述切线的切点到所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后方侧的所述狭缝的数量多。
此外,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中,轴流风扇具有:叶轮,其以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并具有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朝径向外侧突出且排列在周向上的多个叶片;以及外壳,其具有包围所述叶轮外周的侧壁,在该轴流风扇中,所述侧壁具有由多个狭缝构成的狭缝组,该多个狭缝排列在所述侧壁的内周面的周向上,并且彼此在同一方向上从所述内周面贯通到外周面,所述狭缝组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狭缝在靠近所述中心轴一侧的端部,形成有锥状的导风部,该导风部改变所述狭缝处的空气的流入方向以使该空气的流入方向从所述狭缝的贯通方向变更为接近所述叶轮的旋转方向的方向。
此外,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方式中,轴流风扇具有:叶轮,其以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并具有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朝径向外侧突出且排列在周向上的多个叶片;以及外壳,其具有包围所述叶轮的外周且在外周面至少包含一个平面部的侧壁,在该轴流风扇中,所述侧壁具有由多个狭缝构成的狭缝组,该多个狭缝排列在所述侧壁的内周面的周向上,并且从所述内周面贯通到所述平面部,所述狭缝组由具有两个以上的不同的贯通方向的狭缝构成。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能够得到高进气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轴流风扇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在中心轴J1方向上从上方侧观察图1的轴流风扇而得到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外壳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从径向外侧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外壳而得到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在与中心轴J1垂直的方向上剖切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外壳而得到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用于成型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外壳的滑动模具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外壳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在与中心轴J1垂直的方向上剖切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外壳而得到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外壳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在与中心轴J1垂直的方向上剖切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外壳而得到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用于成型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外壳的滑动模具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在与中心轴J1垂直的方向上剖切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外壳而得到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在与中心轴J1垂直的方向上剖切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外壳而得到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用于成型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外壳的滑动模具的俯视图。
图15是示出在与中心轴J1垂直的方向上剖切另一实施方式的外壳的剖视图。
图16是示出在与中心轴J1垂直的方向上剖切现有的外壳而得到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A:轴流风扇;10:外壳;11:侧壁;11c:笔直面(内周面);11f:外周面;14:凸缘;15:侧壁;15a:内周面;15b:外周面;16:减薄部;20:叶轮;21:叶片;40、42、43:滑动模具;110、120、130、140、150、160:狭缝组;110a~110h:狭缝;120a~120h:狭缝;130a~130j:狭缝;140a~140k:狭缝;151a~151e:狭缝;152a~152f:狭缝;160a~160h:狭缝;1301、1302、1401:导风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不脱离起到本发明效果的范围的范围内,能够适当进行变更。并且,还能够与其他实施方式进行组合。另外,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将各图的上下方向设为「上下方向」,但是这一设定并不是对实际的安装状态下的方向进行限定。此外,为了方便说明,将与中心轴J1平行的方向表示为轴向,将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半径方向表示为径向。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图6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本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A例如将电子设备的壳体内部中的高温空气排出到外部,对电子设备进行冷却。
[整体结构]
对轴流风扇A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轴流风扇A具有外壳10、叶轮20和电动机部30。
电动机部30具备有盖的大致圆筒状的转子轭31。叶轮20被安装在转子轭31的外侧面。轴32的一端部被紧固固定于转子轭31。转子轭31以轴32为中心旋转。将轴32的旋转轴设为中心轴J1。
叶轮20由大致圆筒状的叶轮杯部22和多个叶片21构成。多个叶片21通过以中心轴J1为中心进行旋转而产生空气流。如图2所示,多个叶片21在叶轮杯部22的外侧面上,在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配设。叶片21由于叶轮20的旋转而旋转。通过该叶片21旋转而将空气向下方(图1中的下方)压出。通过将空气向下方压出,产生中心轴J1方向的气流。
外壳10具有侧壁11、基座部12和支撑肋13。侧壁11的内周面为大致圆筒形状,外形形状为大致方形。叶轮20的径向外侧与侧壁11的内周面相对。即,侧壁11构成当叶轮20以中心轴J1为中心旋转时产生的气流的空气通路。在叶片21与侧壁11之间在径向上构成间隙以不进行接触。在侧壁11的四角分别形成有安装孔101。安装孔101用于将轴流风扇A安装在电子设备等上。安装孔101在中心轴J1方向上贯通侧壁11的四角。另外,安装孔101也可以不形成在侧壁11的四角,而形成在其他位置上。省略安装孔101的变形例的图示。
在图1中,侧壁11在其上端具有上侧开口部(进气侧),在其下端具有下侧开口部(排气侧)。在侧壁11的上侧开口部处形成有倾斜面11a、11d。倾斜面11a、11d被设置成随着朝向侧壁11的上端部而扩大与中心轴J1垂直的空气通路的截面积。即,倾斜面11a、11d形成为随着朝向中心轴J1方向上侧而远离中心轴J1。特别地,倾斜面11a由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圆锥面的一部分构成。
在侧壁11的下侧开口部处形成有倾斜面11b、11e。倾斜面11b、11e被设置成随着朝向中心轴J1方向下侧而扩大与中心轴J1垂直的空气通路的截面积。即,倾斜面11b、11e形成为随着朝向中心轴J1方向下侧而远离中心轴J1。特别地,倾斜面11b由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圆锥面的一部分构成。
但是,倾斜面11a、11b不限于圆锥面。只要是朝中心轴J1方向下侧或上侧扩大与中心轴J1垂直的空气通路的截面积的形状即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侧壁11的除了四角之外的部位处也形成有倾斜面11d、11e。该倾斜面11d、11e的倾斜角度非常小。因此,即使不构成倾斜面11d、11e,也不会对风量特性产生太大影响。因此,不对是否存在倾斜面11d、11e进行限定。
在中心轴J1方向上,在倾斜面11a和倾斜面11b之间形成有笔直面11c。沿笔直面11c,从中心轴J1到侧壁11的内周面为止的径向距离在内周面上的任何位置均基本恒定。侧壁11通过注塑成型形成。笔直面11c由与中心轴J1的距离随着朝向上侧而增大的微小倾斜面构成。该倾斜面是为了从模具脱模成型品时容易进行脱模而设定的被称作出模角(draft angle)的倾斜部分。该出模角对轴流风扇A的风量特性几乎没有影响。
在侧壁11的径向内侧配置有支撑固定电动机部30的基座部12。更具体进行说明时,基座部12配置在中心轴J1的方向上与侧壁11的下端部对应的位置处。基座部12形成为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有底的大致圆筒状。此外,在基座部12的中央,构成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有底的大致圆筒状的轴承外壳12a。构成下面叙述的轴承的套筒34被支撑在轴承外壳12a的内侧面上。
四条支撑肋13在基座部12的外侧面朝径向外侧突出设置。另外,四条支撑肋13以中心轴J1为中心相对于基座部12的外侧面配置在周向上。支撑肋13在径向外侧与侧壁11的内周面联结而连接。更具体进行说明时,支撑肋13联结而连接到作为侧壁11的内周面的倾斜面11b。因此,基座部12借助四条支撑肋13被支撑于侧壁11。侧壁11、基座部12以及多条支撑肋13通过注塑成型连续地一体形成。此时使用的材料为树脂。然而,不限于利用树脂的注塑成型。例如,侧壁11、基座部12以及多条支撑肋13也可以通过利用铝合金的压铸连续地一体形成。
套筒34被固定在轴承外壳12a的内部。此外,轴32贯穿插入于套筒34中。轴32被套筒34支撑为可旋转。由套筒34和轴32构成轴承。套筒34是在烧结那样的多孔材料中浸有润滑用油的圆筒状的部件。套筒34浸有润滑用油,由此润滑用油存在于套筒34的内周面与轴32之间的径向间隙内。即,轴32隔着润滑用油被套筒34支撑为旋转自如。应注意的是,轴承不限于套筒34隔着上述那样的润滑油将轴32支撑为旋转自如的滑动轴承,也可以使用滚珠轴承那样的滚动轴承。轴承部件的选定可考虑轴流风扇A所要求的性能以及成本而适当地进行选择。
在转子轭31的内周面上固定有大致圆筒状的转子磁体33。转子磁体33被磁化成沿周向交替地排列多个磁极。定子部配置在转子磁体33的内侧。定子部由定子芯35、线圈37、绝缘体36以及电路基板38构成。定子芯35被支撑于轴承外壳12a的外侧面。在定子芯35上隔着绝缘体36卷绕铜线来构成线圈37。在定子芯35的下端配置有电路基板38,电路基板38具有控制叶轮20的旋转的旋转控制电路。
在电路基板38中,电子部件和线圈37的末端装配在印制基板上。从外部电源提供的电流经由IC和/或霍尔元件等电子部件流过线圈37,从而控制在定子芯35的外周面上产生的磁通。由此,通过在定子芯35的外周面上产生的磁通与由转子磁体33磁化而成的磁通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转矩,该转矩使叶轮20以中心轴J1为中心旋转。
[狭缝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3~图5详细说明形成在外壳10的侧壁11上的狭缝110a~110h。另外,为了方便,图3和图5省略了叶轮20和电动机部30等。
在侧壁11的笔直面11c上,形成有朝向外侧贯通的多个狭缝110a~110h。如上所述,侧壁11的外形形状为大致方形。侧壁11的外周面11f构成四个平面部(四边)。多个狭缝110a~110h在作为侧壁11的内周面的笔直面11c上排列在周向上。并且,多个狭缝110a~110h在彼此同一方向且与各平面部(各边)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从内周面的笔直面11c贯通到外周面11f(图5所示的贯通方向T)。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平面部(各边)上,多个狭缝110a~110h构成一个狭缝组110。即,在本实施方式的侧壁11上,与各平面部(各边)对应地形成有四个狭缝组110。
如图4所示,各狭缝组110的狭缝110a~110h各自的长度方向L相对于中心轴J1具有倾斜角α。倾斜角α优选为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90度的范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狭缝110a~110h仅设置在与笔直面11c对应的部位上。但狭缝110a~110h也可以在倾斜面11a、11d、11b和11e的范围内形成。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各狭缝组110如下进行划分。即,是位于从与狭缝110a~110h的贯通方向T正交的笔直面11c的切线G的切点E到叶轮20的旋转方向R的前方侧的狭缝、和位于从切线G的切点E到叶轮的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的狭缝。该位于前方侧的狭缝数量比位于后方侧的狭缝数量多。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前方侧的狭缝数量为五个(狭缝110a~110e),位于后方侧的狭缝数量为两个(狭缝110g、110h)。另外,此处没有计入与切点E重叠的狭缝110f。
如上所述,侧壁11、基座部12和多条支撑肋13通过利用树脂材料的注塑成型而成型。本实施方式中的侧壁11的内周面、多条支撑肋13以及基座部12通过沿中心轴J1方向滑动的上模具和下模具而成型。通过使上模具和下模具在中心轴J1方向上接触,在上模具和下模具以及后面叙述的滑动模具40之间构成闭合空间。熔融树脂被注入该闭合空间中。闭合空间的形状形成为侧壁11、多条支撑肋13以及基座部12的形状。熔融树脂在闭合空间内被固化后,使上模具与下模具分离。由此能够得到一体形成的侧壁11、多条支撑肋13以及基座部12。如上所述,侧壁11、多条支撑肋13以及基座部12也可以通过利用铝合金的压铸而成型。
如图6所示,狭缝组110由四个滑动模具40形成。四个滑动模具40沿与侧壁11的四个平面部(各边)各自垂直的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滑动(滑动方向S1)。滑动模具40具有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狭缝形成部41。滑动模具40与上模具和下模具的滑动联动而在垂直于中心轴J1的方向上滑动。在上模具和下模具在中心轴J1方向上接触时,滑动模具40从径向外侧覆盖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的接触面附近。即,由滑动模具40形成侧壁11的外周面11f。上述狭缝形成部41进入由上模具和下模具以及滑动模具40相互接触而形成的闭合空间内。狭缝形成部41延伸至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形成侧壁11的内周面的部分。当将熔融树脂注射到模具的闭合空间内时,树脂避开狭缝形成部41进行填充。即,闭合空间内的与狭缝形成部41对应的部位成为侧壁11的狭缝110a~110h。此外,当上模具和下模具上中心轴J1的方向上相互分离时,四个滑动模具40中的各个模具均滑动至朝向径向外侧与上模具和下模具分离的位置处。由此,通过滑动模具40形成狭缝110a~110h。
当叶轮20以中心轴J1为中心进行旋转时,滞留在图1中的上侧的空气流向图1中的下侧。此时,滞留在轴流风扇A上侧的空气被引导至外壳10的侧壁11的内周面即倾斜面11a、11d而流入侧壁11内。关于侧壁11的内周面的空气通路的在与中心轴J1垂直的方向上的截面积,在中心轴J1方向上形成有笔直面11c的部位处比形成有倾斜面11a的部位处小。根据伯努利定理,通过笔直面11c的气流比通过倾斜面11a的气流的流速快。通过笔直面11c的气流的流速与其它区域相比流速最快,因此笔直面11c的区域中的压力相比侧壁11的周围的气压为负压状态。由此,通过了各狭缝组110的狭缝110a~110h的空气流入到侧壁11的内周面侧。由此,能够获得轴流风扇A的风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各狭缝组110中,构成为位于叶轮20的旋转方向R的前方侧的狭缝的数量比位于叶轮20的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的狭缝的数量多。由此,在狭缝组110中,狭缝处的空气的流入方向W(即狭缝110a~110h的贯通方向T)容易与叶轮20的进气方向(换言之,叶轮20的旋转方向R)差异较大,从而削减了叶轮20的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的狭缝数量。换言之,在各狭缝组110中,空气的流入方向W比较接近叶轮20的进气方向的狭缝数量相对较多。因此,能够抑制从狭缝110a~110h流入的空气难以被叶轮20吸入的状态。其结果,狭缝110a~110h处的进气效率提高。因此,轴流风扇A的风量特性提高。
此外,当狭缝处的空气的流入方向W与叶轮20的进气方向差异较大时产生噪声。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减少了空气的流入方向W与叶轮20的进气方向差异较大的狭缝数量,因此能够抑制该噪声。
此外,作为使狭缝处的空气的流入方向W(狭缝的贯通方向T)接近叶轮20的进气方向的方法,例如考虑使狭缝的贯通方向T从与侧壁11的各边垂直的方向倾斜的方法(斜狭缝)。但是,此时,形成狭缝和侧壁11的外周面11f的滑动模具(参照图11)具有比较尖锐的形状。于是,滑动模具容易破损,从而其寿命变短。关于此点,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狭缝110a~110h的贯通方向T与侧壁11的各边大致垂直,因此如图6所示,滑动模具40基本不具有尖锐的形状。因此,能够避免滑动模具40的寿命变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狭缝组110中,狭缝110a~110h的数量不限于上述数量。此外,在各狭缝组110中,位于前方侧的狭缝数量和位于后方侧的狭缝数量也不限于上述数量,只要前方侧的狭缝数量比后方侧的狭缝数量多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侧壁11的外形形状设为大致方形(具有四个平面部的形状),但是不限于此,可以是具有相互相对的两个平面部的、所谓的草袋(たわら)型的形状,侧壁11的外周面11f只要是至少包含一个平面部的形状即可。
<实施方式2>
参照图7和图8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本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A是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变更了外壳10的侧壁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外壳10的侧壁15与上述实施方式1不同,整体形成为圆筒状。在与该侧壁15的下端部对应的位置处配置有基座部12,虽然未图示,但是在基座部12的外侧面朝径向外侧突出设置有四条支撑肋13,该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此外,在侧壁15的下侧一端(排气侧)形成有大致方形的凸缘14。在该凸缘14的四角形成有安装孔102。
在侧壁15上,形成有朝向径向外侧贯通的四个狭缝组120。各狭缝组120由多个狭缝120a~120h构成。多个狭缝120a~120h排列在侧壁15的内周面15a的周向上。并且,多个狭缝120a~120h在彼此同一方向且与凸缘14的各边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从内周面15a贯通到外周面15b(图8所示的贯通方向T)。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凸缘14的各边对应形成有狭缝组12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在各狭缝组120中,从与狭缝120a~120h的贯通方向T正交的内周面15a的切线G的切点E到位于叶轮20的旋转方向R的前方侧的狭缝数量比从切线G的切点E到位于叶轮的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的狭缝数量多(参照图8)。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前方侧的狭缝数量为五个(狭缝120a~120e),位于后方侧的狭缝数量为两个(狭缝120g、120h)。另外,此处没有计入与切点E重叠的狭缝120f。根据该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在狭缝组120中,狭缝处的空气的流入方向W(即狭缝120a~120h的贯通方向T)容易与叶轮20的进气方向(换言之,叶轮20的旋转方向R)存在较大不同,从而削减了叶轮20的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的狭缝数量。换言之,在各狭缝组120中,空气的流入方向W比较接近叶轮20的进气方向的狭缝数量相对变多。因此,能够抑制从狭缝120a~120h流入的空气难以被叶轮20吸入的状态。其结果,狭缝120a~120h处的进气效率提高,并且能够抑制噪声。关于其他结构、作用和效果,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
<实施方式3>
参照图9~图11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本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A是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变更了狭缝结构的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外壳10的侧壁11,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在外周面11f的各平面部(各边)形成有狭缝组130。各狭缝组130由多个狭缝130a~130j构成。各狭缝组130的狭缝130a~130j排列在作为侧壁11的内周面的笔直面11c的周向上。此外,多个狭缝130a~130j在彼此同一方向上从侧壁11的笔直面11c贯通到外周面11f。此外,各狭缝130a~130j的贯通方向T相对于侧壁11的各平面部(各边)的垂直方向倾斜。即,贯通方向T朝接近叶轮20的进气方向(旋转方向R)的方向倾斜。此处,将这样倾斜的狭缝130a~130j称作斜狭缝。
此外,如图10所示,在各狭缝130a~130j的接近中心轴J1一侧(即笔直面11c一侧)形成有锥状的导风部1301、1302。具体而言,在各狭缝组130中,在位于叶轮20的旋转方向R的最前方侧的狭缝130a及其相邻的狭缝130b中,在叶轮20的旋转方向的前方侧的部位(内壁)形成有导风部1301。该导风部1301形成为随着朝向接近中心轴J1一侧的端部(即笔直面11c一侧的端部)而朝叶轮20的旋转方向的后方侧倾斜的锥状。即,该导风部1301形成为将通过该狭缝130a、130b的空气相对于狭缝130a、130b的贯通方向T引导至叶轮20的旋转方向的后方侧。此外,在各狭缝组130中,在位于叶轮20的旋转方向R的最后方侧的狭缝130j和剩余的狭缝130c~130i中,在叶轮20的旋转方向的后方侧的部位(内壁)形成有导风部1302。该导风部1302形成为随着朝向接近中心轴J1一侧的端部(即笔直面11c一侧的端部)而朝叶轮20的旋转方向的前方侧倾斜的锥状。即,该导风部1302形成为将通过该狭缝130c~130j的空气相对于狭缝130c~130j的贯通方向T引导至叶轮20的旋转方向的前方侧。
在狭缝130a和狭缝130b的各自中,通过导风部1301将空气的流入方向W从狭缝的贯通方向T变更为旋转方向的后方侧。由此,狭缝130a和狭缝130b处的空气的流入方向W更接近叶轮20的进气方向(换言之,叶轮20的旋转方向R)。在斜狭缝的狭缝组中,空气的流入方向整体上呈接近叶轮20的进气方向的倾向,但是叶轮的旋转方向的尤其是位于最前方侧的狭缝处的空气流入方向反之容易相比于叶轮的进气方向朝旋转方向的前方侧偏离。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导风部1301将该狭缝130a、130b处的空气流入方向W变更为叶轮20的旋转方向的后方侧,能够使空气流入方向W可靠接近叶轮20的进气方向。由此,进气效率提高且抑制了噪声。
此外,在狭缝130c~130j的各自中,通过导风部1302将空气的流入方向W从狭缝的贯通方向T变更为旋转方向的前方侧。由此,狭缝130c~130j处的空气的流入方向W更接近叶轮20的进气方向(换言之,叶轮20的旋转方向R)。在斜狭缝的情况下,在位于叶轮的旋转方向的后方侧(尤其是最后方侧)的狭缝处,空气流入方向也没有充分接近叶轮的进气方向,空气流入方向容易相比于叶轮的进气方向朝旋转方向的后方侧较大程度偏离。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导风部1302将这些狭缝130c~130j处的空气流入方向W变更到叶轮20的旋转方向的前方侧,能够使空气流入方向W更可靠地接近叶轮20的进气方向。由此,进气效率提高且抑制了噪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狭缝130b和狭缝130c之间将导风部1301、1302的形成位置划分为旋转方向的前方侧的部位和旋转方向的后方侧的部位,但是不限于此。如果至少在位于旋转方向R的最前方侧的狭缝130a,在旋转方向的前方侧的部位形成导风部1301,在位于旋转方向R的最后方侧的狭缝130j,在旋转方向的后方侧的部位形成导风部1302,则可以在任何狭缝之间进行划分。即,能够考虑狭缝130a~130j的贯通方向T的倾斜角度和叶轮20的进气方向,以空气的流入方向W更接近叶轮20的进气方向的方式确定导风部1301、1302的形成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狭缝组130中,也可以仅在位于叶轮20的旋转方向R的最前方侧的狭缝130a、和位于叶轮20的旋转方向R的最后方侧的狭缝130j形成导风部1301、1302。此外,在各狭缝组130中,也可以仅在位于叶轮20的旋转方向R的最前方侧的狭缝130a形成导风部1301。此外,在各狭缝组130中,也可以仅在位于叶轮20的旋转方向R的最后方侧的狭缝130j形成导风部1302。此外,如果考虑狭缝130a~130j的贯通方向T的倾斜角度和叶轮20的进气方向,通过在形成于位于旋转方向的最前方侧的狭缝130a与位于旋转方向的最后方侧的狭缝130j之间的狭缝130b~130i中的至少一个处形成导风部,而存在效果,则不一定需要在位于旋转方向的最前方侧的狭缝130a或者位于旋转方向的最后方侧的狭缝130j处设置导风部。
此外,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侧壁11的狭缝130a~130j和外周面11f通过使滑动模具40在狭缝130a~130j的贯通方向(滑动方向S2)上滑动脱模来树脂成型。在该滑动模具40上,设置有与狭缝130a~130j对应的狭缝形成部41。该狭缝形成部41在前端具有缺口部41a,该缺口部41a被切割成锥状以形成导风部1301、1302。由此,能够仅通过使滑动模具40在狭缝130a~130j的贯通方向T上滑动,而在狭缝130a~130j处容易地形成导风部1301、1302。
此外,在与狭缝130a、130b(即狭缝130a~130j中的在旋转方向的前方侧形成有导风部1301的狭缝)对应的狭缝形成部41中,在其前端不具有缺口部41a的情况下,其前端成为尖锐的形状,该狭缝形成部41容易破损。在本实施方式的与狭缝130a、130b对应的狭缝形成部41中,在其前端具有缺口部41a。因此,能够抑制狭缝形成部41的前端成为尖锐的形状。其结果,狭缝形成部41不易破损,滑动模具40的寿命延长。
此外,通过在狭缝形成部41的前端形成缺口部41a,在使滑动模具40从外壳10滑动脱模时,树脂与滑动模具40之间在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与狭缝形成部为尖锐形状的滑动模具相比)减少。由此,能够使滑动模具40容易地脱模。
<实施方式4>
参照图12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本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A是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变更了狭缝结构的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外壳10的侧壁11,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在外周面11f的各平面部(各边)形成有狭缝组140。各狭缝组140由多个狭缝140a~140k构成。各狭缝组140的狭缝140a~140k排列在作为侧壁11的内周面的笔直面11c的周向上。此外,多个狭缝140a~140k在彼此同一方向上从侧壁11的笔直面11c贯通到外周面11f。此外,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各狭缝140a~140k的贯通方向T为与侧壁11的各平面部(各边)大致垂直的方向。此处,将这样贯通方向T与各平面部(各边)大致垂直的狭缝140a~140k称作笔直狭缝。
此外,如图12所示,在各狭缝140a~140k的接近中心轴J1一侧(即笔直面11c一侧)形成有锥状的导风部1401。具体而言,在各狭缝组140中,在各个狭缝140a~140k,在叶轮20的旋转方向的后方侧的部位(内壁)处形成有导风部1401。该导风部1401形成为随着朝向接近中心轴J1一侧的端部(即笔直面11c一侧的端部)而朝叶轮20的旋转方向的前方侧倾斜的锥状。即,该导风部1401形成为将通过该140a~140k的空气相对于狭缝140a~140k的贯通方向T引导至叶轮20的旋转方向的前方侧。
在各个狭缝140a~140k中,通过导风部1401将空气的流入方向W从狭缝的贯通方向T变更为旋转方向的前方侧。由此,狭缝140a~140k处的空气的流入方向W更接近叶轮20的进气方向(换言之,叶轮20的旋转方向R)。在笔直狭缝的情况下,在位于叶轮的旋转方向的后方侧(尤其是最后方侧)的狭缝处,空气流入方向容易与叶轮的进气方向差异较大。此外,在笔直狭缝的情况下,在位于叶轮的旋转方向的前方侧的狭缝处,空气流入方向有时也不充分接近叶轮的进气方向。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通过导风部1401将这些狭缝140a~140k处的空气流入方向W变更到叶轮20的旋转方向的前方侧来使空气流入方向W更接近叶轮20的进气方向。由此,进气效率提高且抑制了噪声。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狭缝组140中,针对所有狭缝140a~140k形成了导风部1401,但是不限于此,导风部可以仅形成在位于叶轮20的旋转方向R的最后方侧的狭缝140k处,还可以仅形成在从该最后方的狭缝140k开始的预定数量的狭缝(包含最后方的狭缝140k)处。此外,导风部可以仅形成在位于叶轮20的旋转方向R的最前方侧的狭缝140a处,还可以仅形成在从该最前方的狭缝140a开始的预定数量的狭缝(包含最前方的狭缝140a)处。此外,如果考虑狭缝140a~140k的贯通方向T的倾斜角度和叶轮20的进气方向,通过在形成于位于旋转方向最前方侧的狭缝140a与位于旋转方向最后方侧的狭缝140k之间的狭缝140b~140j中的至少一个中形成导风部,而存在效果,则不一定需要在位于旋转方向最前方侧的狭缝140a或者位于旋转方向最后方侧的狭缝140k设置导风部。
虽然未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实施方式3同样,通过在狭缝形成部的前端形成有与导风部1401对应的缺口部的滑动模具,对狭缝140a~140k和外周面11f进行树脂成型。此外,与上述实施方式3同样,通过在狭缝形成部的前端形成缺口部,在使滑动模具从外壳10滑动脱模时,树脂与滑动模具之间在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与狭缝形成部为尖锐形状的滑动模具相比)减少。由此,能够使滑动模具容易地脱模。
<实施方式5>
参照图13和图14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本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A是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变更了狭缝结构的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外壳10的侧壁11,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在外周面11f的各平面部(各边)形成有狭缝组150。各狭缝组150由多个狭缝151a~151e、152a~152f构成。各狭缝组150的狭缝151a~151e、152a~152f排列在作为侧壁11的内周面的笔直面11c的周向上。此外,多个狭缝151a~151e、152a~152f从侧壁11的笔直面11c贯通到外周面11f(各边)。
并且,各狭缝组150的狭缝151a~151e、152a~152f的贯通方向T有两种。即,各狭缝组150由狭缝151a~151e、152a~152f构成,该狭缝151a~151e、152a~152f具有两个以上的不同的贯通方向T。具体而言,各狭缝组150被划分为前方侧狭缝组151和后方侧狭缝组152。前方侧狭缝组151位于叶轮20的旋转方向R的前方侧,由贯通方向T相互大致平行的狭缝151a~151e构成。后方侧狭缝组152相比前方侧狭缝组151位于叶轮20的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由贯通方向T相互大致平行的狭缝152a~152f构成。
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前方侧狭缝组151中的狭缝151a~151e的贯通方向T为与侧壁11的平面部(各边)大致垂直的方向。此外,后方侧狭缝组152中的狭缝152a~152f的贯通方向T从与侧壁11的各平面部(各边)垂直的方向倾斜。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后方侧狭缝组152的贯通方向T相对于前方侧狭缝组151的贯通方向T,随着从作为侧壁11的内周面的笔直面11c侧朝向外周面11f侧而朝远离前方侧狭缝组151的方向倾斜。
在这种结构中,在各狭缝组150中,能够使后方侧狭缝组152的狭缝152a~152f的空气流入方向W接近叶轮20的进气方向。由此,进气效率提高且抑制了噪声。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狭缝组150中,使空气流入方向W容易与叶轮20的进气方向差异较大的旋转方向的后方侧的狭缝倾斜,因此能够有效提高进气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狭缝组150中,可以仅将位于叶轮20的旋转方向的最后方侧的狭缝152f设为如后方侧狭缝组152那样从与侧壁11的各平面部(各边)垂直的方向倾斜的狭缝,也可以将除此以外的任意的一个以上的狭缝151a~151e、152a~152e设为如后方侧狭缝组152那样从与侧壁11的各平面部(各边)垂直的方向倾斜的狭缝。即,使狭缝组150中的至少一个狭缝的贯通方向T倾斜为相比其他狭缝的贯通方向T更靠近叶轮的进气方向,由此能够提高进气效率。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方侧狭缝组151的贯通方向T也可以不是与侧壁11的各平面部(各边)垂直的方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外壳10的侧壁11,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倾斜方向与前方侧狭缝组151、后方侧狭缝组152不同的狭缝。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在一个平面部(边)上设置具有两个以上倾斜方向的狭缝,有效提高进气效率。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用于成型前方侧狭缝组151和与其对应的外周面11f的第1滑动模具42、和用于成型后方侧狭缝组152和与其对应的外周面11f的第2滑动模具43成对。具体而言,在第1滑动模具42上设置有与前方侧狭缝组151的狭缝151a~151e对应的狭缝形成部44,在第2滑动模具43上设置有与后方侧狭缝组152的狭缝152a~152f对应的狭缝形成部45。第1滑动模具42和第2滑动模具43分别在前方侧狭缝组151的贯通方向T(滑动方向S1)和后方侧狭缝组152的贯通方向T(滑动方向S2)上滑动。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狭缝组150中,不使所有狭缝倾斜而仅使一部分狭缝152a~152f(后方侧狭缝组152)倾斜,因此与使所有狭缝倾斜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上述第2滑动模具43小型化。由此,即使容易破损且寿命短,也能够减少模具的材料费。
<另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5来说明另一实施方式。该轴流风扇A是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变更了外壳10的侧壁11结构的装置。
该实施方式的外壳10的侧壁11以形成有狭缝组160(由多个狭缝160a~160h构成)的部分厚度大致恒定的方式,在外周面11f中设置有减薄部16。即,在侧壁11的形成有狭缝组160的部分中,叶轮20的旋转方向R的前方侧和后方侧的部分与其之间的部分为大致相同的厚度。由此,在侧壁11的形成有狭缝组160的部分中,能够减薄旋转方向的前方侧和旋转方向的后方侧的部分的厚度。由此,能够减短位于旋转方向的前方侧和旋转方向的后方侧的狭缝在贯通方向T上的长度(行程),能够减少该狭缝处的空气流入阻力。其结果,进气效率提高。
Claims (4)
1.一种轴流风扇,其中,该轴流风扇具有:
叶轮,其以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并具有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朝径向外侧突出且排列在周向上的多个叶片;
外壳,其具有包围所述叶轮的外周的侧壁;以及
凸缘,其为大致方形,形成在所述侧壁的进气侧或排气侧的一端,
所述侧壁具有由多个狭缝构成的狭缝组,该多个狭缝排列在所述侧壁的内周面的周向上,并且彼此在与所述凸缘的一边大致垂直的同一方向上从所述内周面贯通到外周面,
在所述狭缝组中,位于从与所述狭缝的贯通方向正交的所述内周面的切线的切点到所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所述狭缝的数量比位于从所述切线的切点到所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后方侧的所述狭缝的数量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扇,其中,
所述多个狭缝的沿着所述侧壁的外周面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于所述中心轴方向或与所述中心轴方向所成的角为锐角。
3.一种轴流风扇,其中,该轴流风扇具有:
叶轮,其以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并具有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朝径向外侧突出且排列在周向上的多个叶片;以及
外壳,其具有包围所述叶轮的外周且在外周面至少包含一个平面部的侧壁,
所述侧壁具有由多个狭缝构成的狭缝组,该多个狭缝排列在所述侧壁的内周面的周向上,并且彼此在与所述平面部大致垂直的同一方向上从所述内周面贯通到外周面,
在所述狭缝组中,位于从与所述狭缝的贯通方向正交的所述内周面的切线的切点到所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所述狭缝的数量比位于从所述切线的切点到所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后方侧的所述狭缝的数量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流风扇,其中,
所述多个狭缝的沿着所述侧壁的外周面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于所述中心轴方向或与所述中心轴方向所成的角为锐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726654.8A CN103696989B (zh) | 2010-07-30 | 2011-07-28 | 轴流风扇以及滑动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71406 | 2010-07-30 | ||
JP2010171406A JP5668352B2 (ja) | 2010-07-30 | 2010-07-30 | 軸流ファン及びスライド金型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726654.8A Division CN103696989B (zh) | 2010-07-30 | 2011-07-28 | 轴流风扇以及滑动模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45644A CN102345644A (zh) | 2012-02-08 |
CN102345644B true CN102345644B (zh) | 2013-12-25 |
Family
ID=455269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726654.8A Active CN103696989B (zh) | 2010-07-30 | 2011-07-28 | 轴流风扇以及滑动模具 |
CN2011102142408A Active CN102345644B (zh) | 2010-07-30 | 2011-07-28 | 轴流风扇以及滑动模具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726654.8A Active CN103696989B (zh) | 2010-07-30 | 2011-07-28 | 轴流风扇以及滑动模具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82455B2 (zh) |
JP (1) | JP5668352B2 (zh) |
CN (2) | CN10369698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636792B2 (ja) * | 2010-07-30 | 2014-12-10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軸流ファン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CN102909822B (zh) * | 2011-08-01 | 2014-06-04 | 刘军 | 电动全方位数控注塑机 |
JP5705945B1 (ja) * | 2013-10-28 | 2015-04-22 |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 遠心式ファン |
CN104454587B (zh) * | 2014-11-12 | 2017-02-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风扇 |
JP6493427B2 (ja) * | 2016-05-11 | 2019-04-03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ファンシュラウド |
WO2017195836A1 (ja) * | 2016-05-11 | 2017-11-16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ファンシュラウド |
JP6579127B2 (ja) * | 2016-05-11 | 2019-09-25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ファンシュラウド |
WO2017195837A1 (ja) * | 2016-05-11 | 2017-11-16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ファンシュラウド |
JP7187996B2 (ja) * | 2018-11-08 | 2022-12-13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直列式軸流ファン |
CN114939631B (zh) * | 2022-04-29 | 2024-04-16 | 江苏克劳波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便脱模结构设计的砂芯模具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01873A (zh) * | 1997-06-10 | 1998-12-16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送风装置及其壳体的成形方法 |
CN1248314A (zh) * | 1997-12-26 | 2000-03-22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送风装置 |
JP2001003900A (ja) * | 1999-06-18 | 2001-01-0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ブラシレス軸流ファン |
CN101290016A (zh) * | 2007-04-17 | 2008-10-22 | 索尼株式会社 | 轴流式风扇装置、外罩和电子装置 |
JP4183998B2 (ja) * | 2002-07-26 | 2008-11-19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レール制錆ローラ装置 |
WO2009057063A2 (en) * | 2007-10-30 | 2009-05-07 | Nidec Corporation | Axial fa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249982A (ja) * | 1988-03-30 | 1989-10-0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求心型送風機 |
US5292088A (en) * | 1989-10-10 | 1994-03-08 | Lemont Harold E | Propulsive thrust ring system |
JPH04183998A (ja) * | 1990-11-19 | 1992-06-30 | Minebea Co Ltd | 軸流ファン |
US5288203A (en) * | 1992-10-23 | 1994-02-22 | Thomas Daniel L | Low profile fan body with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
US5393197A (en) * | 1993-11-09 | 1995-02-28 | Lemont Aircraft Corporation | Propulsive thrust ring system |
JP3770958B2 (ja) * | 1995-05-31 | 2006-04-26 |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 電子部品冷却装置 |
US5810554A (en) * | 1995-05-31 | 1998-09-22 | Sanyo Denki Co., Ltd. | Electronic component cooling apparatus |
US5785116A (en) * | 1996-02-01 | 1998-07-28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Fan assisted heat sink device |
JP3188397B2 (ja) * | 1996-07-04 | 2001-07-16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送風装置 |
JP3207379B2 (ja) * | 1997-09-26 | 2001-09-10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送風装置とそのハウジングの成型方法 |
JP3483447B2 (ja) * | 1998-01-08 | 2004-01-06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送風装置 |
JP3188417B2 (ja) * | 1998-05-14 | 2001-07-16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送風装置 |
US6293753B1 (en) * | 2000-03-03 | 2001-09-25 | Motorola | Air mo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timizing performance thereof |
TW562087U (en) * | 2000-06-16 | 2003-11-11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Frame structure for fan |
US6505680B1 (en) * | 2001-07-27 | 2003-01-14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High performance cooling device |
US6664673B2 (en) * | 2001-08-27 | 2003-12-16 | Advanced Rotary Systems Llc | Cooler for electronic devices |
US6671172B2 (en) * | 2001-09-10 | 2003-12-30 | Intel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assemblies with high capacity curved fin heat sinks |
TW592343U (en) * | 2002-04-30 | 2004-06-11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Improved cooling fan |
TW545874U (en) * | 2002-11-05 | 2003-08-01 |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 Housing for a heat dissipating fan |
US6710486B1 (en) * | 2003-01-13 | 2004-03-23 |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 Housing structure for a heat-dissipation fan |
TWI262992B (en) * | 2004-06-01 | 2006-10-01 |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 Housing structure for an axial-blowing heat-dissipating fan |
US7080970B2 (en) * | 2004-06-17 | 2006-07-25 |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 Housing for axial flow heat-dissipating fan |
US7198464B2 (en) * | 2004-10-08 | 2007-04-03 | Asia Vital Component Co., Ltd. | Frame device of a fan |
US7164582B2 (en) * | 2004-10-29 | 2007-01-16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Cooling system with submerged fan |
JP4872722B2 (ja) * | 2007-03-12 | 2012-02-0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軸流ファン装置、軸流羽根車及び電子機器 |
US8061142B2 (en) * | 2008-04-11 | 2011-11-22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Mixer for a combustor |
JP5099115B2 (ja) * | 2009-12-25 | 2012-12-1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軸流ファン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2010
- 2010-07-30 JP JP2010171406A patent/JP5668352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7-27 US US13/191,519 patent/US8882455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7-28 CN CN201310726654.8A patent/CN103696989B/zh active Active
- 2011-07-28 CN CN2011102142408A patent/CN10234564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01873A (zh) * | 1997-06-10 | 1998-12-16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送风装置及其壳体的成形方法 |
CN1248314A (zh) * | 1997-12-26 | 2000-03-22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送风装置 |
JP2001003900A (ja) * | 1999-06-18 | 2001-01-0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ブラシレス軸流ファン |
JP4183998B2 (ja) * | 2002-07-26 | 2008-11-19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レール制錆ローラ装置 |
CN101290016A (zh) * | 2007-04-17 | 2008-10-22 | 索尼株式会社 | 轴流式风扇装置、外罩和电子装置 |
WO2009057063A2 (en) * | 2007-10-30 | 2009-05-07 | Nidec Corporation | Axial fa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882455B2 (en) | 2014-11-11 |
JP5668352B2 (ja) | 2015-02-12 |
US20120027577A1 (en) | 2012-02-02 |
CN103696989A (zh) | 2014-04-02 |
CN103696989B (zh) | 2015-11-18 |
JP2012031771A (ja) | 2012-02-16 |
CN102345644A (zh) | 2012-0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45644B (zh) | 轴流风扇以及滑动模具 | |
CN101988517B (zh) | 送风风扇 | |
CN202971229U (zh) | 风扇 | |
CN203404127U (zh) | 离心式风扇 | |
CN102312865B (zh) | 送风风扇及其制造方法 | |
US10066637B2 (en) | Impeller for centrifugal fan and centrifugal fan | |
JP5629505B2 (ja) | 遠心ファン | |
JP2007218101A (ja) | 軸流ファンのハウジングおよび軸流ファン | |
CN203655703U (zh) | 离心式风扇 | |
CN203774974U (zh) | 风扇马达以及具有风扇马达的装置 | |
JP6282541B2 (ja) | 遠心式ファン | |
JP5549593B2 (ja) | 軸流ファ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4109876B (zh) | 送风装置 | |
CN203297114U (zh) | 轴流风扇 | |
JP2008261280A (ja) | 軸流ファン | |
CN101363454A (zh) | 风扇设备 | |
CN101117963A (zh) | 轴流式风扇单元 | |
CN102628448A (zh) | 送风风扇 | |
JP2018017167A (ja) | インペラおよびモータ | |
CN102162466A (zh) | 离心风扇的叶轮及其成型方法 | |
CN103185013B (zh) | 轴流风扇 | |
US20220316492A1 (en) | Air blower | |
CN102162465A (zh) | 叶轮和离心风扇 | |
JP2018053863A (ja) | インペラ、遠心ファン、および送風機 | |
US10125774B2 (en) | Centrifugal fa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