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2630B - 卡扣 - Google Patents

卡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2630B
CN102342630B CN201110225167.4A CN201110225167A CN102342630B CN 102342630 B CN102342630 B CN 102342630B CN 201110225167 A CN201110225167 A CN 201110225167A CN 102342630 B CN102342630 B CN 1023426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r body
matrix
shoestring
operating portion
b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251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42630A (zh
Inventor
石井大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f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f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fco Inc filed Critical Nif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342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26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426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26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卡扣能够提高用于使带状体(W)连接在被连接体上的卡扣的使用便利性。该卡扣是用于使带状体连接在被连接体上的卡扣,具备:具有被连接体的安装部(1e)的基体(B);以及杠杆体(L),该杠杆体能起伏运动地组合在该基体上并且使在规定的立起位置上穿通了与该基体之间的所述带状体在规定的倒伏状态下夹持在与基体之间。杠杆体具备:从组合部(7)向基体延伸出的操作部(8);以及从该组合部向与该操作部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突出而构成所述夹持的夹持部(9)。在操作部上设有:所述带状体的穿通部(8d);以及在所述倒伏位置上与设于基体上的被卡合部(5a)卡合的卡合部(8g)。

Description

卡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扣的改良,该卡扣用于使带状体在可调整固定位置的状态下相对于另外的带状体等被连接体进行连接。
背景技术
有一种卡扣,其包括:基体;以及杠杆体,该杠杆体可起伏运动地组合在该基体上并且使在规定的立起位置上穿通在其与该基体之间的所述带状体在规定的倒伏状态下夹持在其与该基体之间。(专利文献1及2)
专利文献2的卡扣是在杠杆体上还设有拉出被夹持的带状体的狭缝。根据该专利文献2的卡扣,如果进行抬起所述带状体的拉出端的操作,则能够使倒伏位置上的杠杆体竖起,解除对带状体的夹持、固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6-195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963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使这种卡扣的使用便利性更好。
为了完成所述课题,在本发明中,卡扣是用于使带状体连接在被连接体上的卡扣,具备:具有被连接体的安装部的基体;以及杠杆体,该杠杆体能起伏运动地组合在该基体上并且使在规定的立起位置上穿通了与该基体之间的所述带状体在规定的倒伏状态下夹持在与该基体之间,
杠杆体具备:从组合部向基体延伸出的操作部;以及从该组合部向与该操作部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突出而构成所述夹持的夹持部,并且,
在操作部上设有:所述带状体的穿通部;以及在所述倒伏位置上与设于基体上的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
在使杠杆体定位在所述规定的立起位置上的状态下,使带状体穿通夹持部与基体之间,然后将该带状体穿通操作部的穿通部并将其拉出。在该状态下,通过利用操作部使杠杆体转动到所述规定的倒伏位置,将该带状体夹持在夹持部与基体的基部之间,卡扣可在该带状体的长度方向的任意的位置上固定(卡定)。由于带状体是穿通杠杆体的操作部的穿通部而被拉出,因此能够通过抓住该带状体的拉出端等并抬起该拉出端,使杠杆体朝向规定的立起位置转动,解除卡扣相对于带状体的所述固定。另外,通过所述卡合部,更牢固地维持杠杆体在规定的倒伏位置上将带状体夹持在其与基体之间且固定于此的状态。将所述卡合部设置在离开杠杆体的转动中心的操作部的末端侧,因此,如果将基体的被卡合部设置在位于倒伏位置上的杠杆体的操作部的末端的成为下侧的部位,则与将卡合部设置在离所述转动中心近的位置上的情况相比,只要不对杠杆体的末端作用较大的力,就不能解除该卡合部的卡合状态。
如果将所述卡合部构成为向杠杆体的组合部侧突出的爪状,则在杠杆体位于所述规定的倒伏位置的状态下穿通于穿通部的带状体被操作抬起操作的场合,在卡合部上作用由被卡合部牵引的力,仅进行这样的单纯的抬起操作,卡合部的卡合不易被解除。另外,如果在杠杆体的穿通部上的位于杠杆体的操作部的末端侧的边缘部上设置该卡合部,则不会使卡扣的构造复杂,因此,能够以易成形的形态将所述卡合部设置在杠杆体上。另外,如果杠杆体的穿通部具有将该穿通部与杠杆体的操作部的侧部之间作为能弹性变形的部分的大小,则在进行卡合部的卡合的解除时,通过对杠杆体的操作部的末端侧作用离开基体方向的力,能够使卡合部在位于所述穿通部与杠杆体的操作部的侧部之间的部位朝向离开被卡合部的方向顺利地弹性变形。
另外,只要使穿通部上的位于杠杆体的组合部侧的边缘部以该组合部为弯曲外侧而进行弯曲,则如上所述在将带状体的拉出端进行抬起操作的场合,如上所述,作用了张力的带状体以两端侧的两个部位与弯曲了的穿通部的孔边缘部压接,由此,带状体不易滑脱,能够使该抬起操作的力无损失地传递到杠杆体上。
根据该发明,以使夹持的带状体从杠杆体的穿通部拉出的方式构成的卡扣的使用便利性能够有效地得到提高,不会导致构造的复杂化,因此,易成形,也无损于外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卡扣的立体图。
图2是卡扣的主视图。
图3是显示从图2的下侧看卡扣的侧视图。
图4是显示通过卡扣使带状体的末端彼此固定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显示构成卡扣的杠杆体从图4的状态转动到规定的立起位置的姿态的剖视图。
图6是构成卡扣的杠杆体的立体图。
图7是构成卡扣的杠杆体的立体图。
图8是构成卡扣的杠杆体的主视图。
图9是构成卡扣的杠杆体的后视图。
图10是构成卡扣的杠杆体的俯视图。
图11是构成卡扣的杠杆体的仰视图。
图12是构成卡扣的杠杆体的侧视图。
图13是图8中的I-I线剖视图。
图14是构成卡扣的基体的立体图。
图15是构成卡扣的基体的立体图。
图16是构成卡扣的基体的主视图。
图17是构成卡扣的基体的后视图。
图18是构成卡扣的基体的俯视图。
图19是构成卡扣的基体的仰视图。
图20是构成卡扣的基体的侧视图。
图21是图16中的II-II线剖视图。
图中:
W-带状体,B-基体,L-杠杆体,1e-安装部,5a-被卡合部,7-组合部,8-操作部,8d-穿通部,8g-卡合部,9-夹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21对该发明的典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涉及的卡扣是典型地用于通过该卡扣将带状体的端部侧以可调整固定位置的状态相对于该带状体的另一方的端部一侧、或其他的带状体、或物品主体等的被连接体进行连接的卡扣。
所述卡扣包括基体B和杠杆体L。杠杆体L构成为可起伏运动地组合在基体B上并且使在规定的立起位置上穿通于其与该基体B之间的所述带状体W在规定的倒伏状态下夹持在其与该基体B之间。
在基体B上设有被连接体的安装部1e。例如,只要用该基体B的安装部1e将该基体B安装在另外的带状体W上,就能够通过卡扣连接两个带状体W,换言之,能够将夹持在其与所述杠杆体L之间的带状体W和另外的带状体W进行连接。另外,只要用该基体B的安装部1e将该基体B安装在一个带状体W的一方的端部侧,就能够通过卡扣使该一个带状体W的两端部相互连接。(图4)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只要用该基体B的安装部1e将该基体B安装在箱包主体等上,就能够通过卡扣将带状体W连接在该箱包主体等上。
所述基体B具备基部1和从该基部1突出的杠杆体L的支撑部2。在图示的例子中,基部1构成为在相对的边部上分别具备支撑部2的板状。
支撑部2构成为向与该基部1的表面1a正交的方向突出的侧板状。支撑部2的两端部分别位于比没有设置该支撑部2的基部1的边部靠前方的位置上。在一对支撑部2、2的一方的端部之间架设有第一横杆3,使得其与位于该侧的基部1的边部之间形成带状体W的第一穿通狭缝4。第一横杆3位于比基部1靠上方的位置,而且,以基部1的所述边部的一侧为弯曲内侧使其外边缘侧弯曲成弧状。另外,在一对支撑部2、2的另一方的端部之间架设有第二横杆5,使得其与位于该侧的基部1的边部之间形成带状体W的第二穿通狭缝6。第二横杆5也位于比基部1靠上方的位置。
与所述第一及第二穿通狭缝4、6平行的第三穿通狭缝1b以贯穿一对支撑部2、2之间的方式架设在基部1的中央。另外,在基部1的表面1a上的面对第一穿通狭缝4的边缘部上形成贯穿一对支撑部2、2之间的肋部1c。
在图示的例子中,是使从基部1的背面1d一侧通过第二穿通狭缝6并拉出到基部1的表面1a侧的带状体W通过第三穿通狭缝1b并再次拉出到基部1的背面1d地通过两个穿通狭缝6、1b,由此,能够以将所述带状体W卷绕在位于两个穿通狭缝6、1b之间的基部1的一部分上的方式将所述带状体W安装在基体B上。即、在图示的例子中,是由所述第二穿通狭缝6和第三穿通狭缝1b来构成所述安装部1e。
另外,在支撑部2上的位于第一穿通狭缝4和第三穿通狭缝1b之间的部位形成有内外贯通该支撑部2的轴孔2a。
杠杆体L可起伏运动地组合在所述基体B上。该杠杆体L具备:从组合部7向基体B延伸出的操作部8;以及从该组合部7向与该操作部8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突出的夹持部9。在杠杆体L的规定的倒伏位置上,在该夹持部9与基体B的基部1之间进行带状体W的所述夹持。
在图示的例子中,操作部8将组合部7一侧作为收容在基体B的一对支撑部2、2之间的窄幅部8a,并且将从该窄幅部8a至末端8b之间作为具有与基体B的一对支撑部2、2的外表面间的间隔大致相等的宽度的宽幅部8c。
夹持部9从组合部7向与操作部8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突出。在图示的例子中,夹持部9的突出端9a在杠杆体L的操作部8的宽幅部8c碰撞到基体B的支撑部2的杠杆体L的规定的倒伏位置上隔有间隔地相对,该间隔位于比所述肋部1c靠第三穿通狭缝1b侧的位置且在其与基体B的基部1的表面1a之间比带状体W的厚度稍薄。(图4)该夹持部9的突出端9a构成为遍及操作部8的窄幅部8a的全宽的肋部状。夹持部9上的面向操作部8的末端8d侧的一方侧部9b构成为随着接近该末端8b而使夹持部9的突出尺寸变小的倾斜状。另一方面,夹持部9的另一方侧部9c构成为沿着以所述起伏运动的转动中心为圆心的虚拟圆的圆弧的弧状。杠杆体L在所述规定的倒伏位置和使该夹持部9的另一方侧部9c朝向了基体B的基部1的表面1a的规定的立起位置之间可起伏运动地组合在基体B上。在所述规定的立起位置上,在杠杆体L的夹持部9的另一方侧部9c与基体B的基部1的表面1a之间,形成与带状体W的厚度大致相等或比其更宽的间隙。(图5)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既是所述操作部8的延伸基部又是夹持部9的突出基部的组合部7上,在杠杆体L的两侧部上分别形成轴突起10,通过使该轴突起10的一方进入基体B的一对支撑部2、2的一方轴孔2a,而且使该轴突起10的另一方进入基体B的一对支撑部2、2的另一方轴孔2a中,从而杠杆体L以该轴突起10为转动中心可转动地组合在基体B上。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基体B的支撑部2的突出端与轴孔2a之间形成有引导槽2b,并且在杠杆体L的轴突起10上的朝向夹持部9的突出侧的端部形成有倾斜面10a,利用该引导槽2b和倾斜面10a,在弹性地扩展基体B的一对支撑部2、2之间的间隔的同时,将杠杆体L压入该一对支撑部2、2之间,直至轴突起10进入轴孔2a的位置,构成杠杆体L与基体B的所述组合。杠杆体L的轴突起10与夹持部9的突出端9a之间的尺寸为稍小于基体B的支撑部2上形成的轴孔2a的正下方的该轴孔2a与基部1的表面1a之间的尺寸。
另外,在杠杆体L的操作部8上设有:所述带状体W的穿通部8d;以及在所述倒伏位置上与设于基体B上的被卡合部5a卡合的卡合部8g。
穿通部8d呈内外贯通操作部8的宽幅部8c的窗孔状。该穿通部8d中的与操作部8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为与所述带状体W的宽度大致相等或比其略大。该穿通部8d中的沿着与操作部8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个部位的孔边缘部8e、8f中,位于操作部8的末端8b一侧的孔边缘部8e在杠杆体L的所述规定的倒伏位置上位于所述第二横杆5的正上方。
另外,穿通部8d中的沿着与操作部8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个部位的孔边缘部8e、8f中,位于所述组合部7、即位于操作部8的延伸基部1侧的孔边缘部8f以该组合部7侧为弯曲外侧而进行弯曲。
在将杠杆体L定位在所述规定的立起位置的状态下,使带状体W通过夹持部9的所述另一方侧面9c与基体B的基部1之间,再进一步将带状体W通过操作部8的穿通部8d而拉出。在该状态下,利用操作部8使杠杆体L转动到所述规定的倒伏位置,由此在夹持部9与基体B的基部1之间夹持该带状体W,在该带状体W的长度方向的任意的位置上固定卡扣。(图4)由于带状体W是通过杠杆体L的操作部8的穿通部8d而被拉出的,因此,能够通过抓住该带状体W的拉出端Wa等来抬起该拉出端Wa,使杠杆体L转动到规定的立起位置,解除卡扣相对于带状体W的所述固定。这样,在进行抬起带状体W的拉出端Wa的操作的场合,如上所述,作用了张力的带状体W是以两端侧的两个部位压接在弯曲的穿通部8d的孔边缘部上,由此,带状体W不易滑脱,能够使该抬起操作的力无损失地传递到杠杆体L。
卡合部8g设于杠杆体L的操作部8的末端8b一侧。因此,基体B的被卡合部5a设于位于倒伏位置的杠杆体L的操作部8的末端8b的成为下侧的部位。由此,杠杆体L位于规定的倒伏位置,在其与基体B之间夹持带状体W,能够更牢固地维持固定于此的状态。特别是由于卡合部8g位于离开杠杆体L的转动中心的操作部8的末端8b一侧,因此,与将卡合部8g设置在离所述转动中心近的位置上的情况相比,只要不对该末端8b作用较大的力,就不能解除该卡合部8g的卡合状态。
更具体地说,在该实施方式中,卡合部8g构成为向杠杆体L的组合部7一侧突出的爪状。由此,在杠杆体L位于所述规定的倒伏位置的状态下通过穿通部8d的带状体W被操作抬起的情况下,在卡合部8g上作用有由被卡合部5a牵引的方向的力,仅进行这样的单纯的抬起操作,卡合部8g的卡合不易被解除。另外,该卡合部8g设在杠杆体L的穿通部8d上的位于杠杆体L的操作部8的末端8b侧的孔边缘部上。由此,在该实施方式中,不会使卡扣的构造变得复杂,因此,能够以易成形的形态将所述卡合部8g设置在杠杆体L上。另外,杠杆体L的穿通部8d具有将该穿通部8d与杠杆体L的操作部8的侧部之间作为能弹性变形的部分的大小。由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解除卡合部8g的卡合时,通过向杠杆体L的操作部8的末端8b一侧作用脱离基体B的方向的力,能够使位于所述穿通部8d与杠杆体L的侧部之间的部位8i向卡合部8g离开被卡合部5a的方向顺利地进行弹性变形。
在图示的例中,在杠杆体L的操作部8上,遍及操作部8的全宽度形成有从该操作部8的背面向与该背面大致正交的方向突出的壁部8j,使得壁一面与穿通部8d中的沿着与操作部8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个部位的孔边缘部8e、8f中的位于操作部8的末端8b一侧的孔边缘部8e连续。在该壁部8j和操作部8的末端8b之间形成有间隔,该间隔作为所述卡合解除时的手指放置部11发挥作用。卡合部8g构成为从该壁部8j的壁一面8k的下端向组合部7一侧突出的爪状。卡合部8g是在操作部8的宽度方向中部的位置且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在所述壁部8j上。
基体B的被卡合部5a形成在所述第二横杆5上。在图示的例中,该被卡合部5a形成在第二横杆5上的与面对第二穿通狭槽6的一侧相反的外侧面部上。在图示的例子中,是在该外侧面部上,在与第二横杆5的上面部之间隔开间隔形成凹部5b,该凹部5b上的位于该上面部一侧的台阶差作为上述被卡合部5a发挥作用。即、从杠杆体L的转动中心至卡合部8g的爪尖的距离略小于从该转动中心至第二横杆5的外侧面部的距离。在图示的例子中,卡合部8g倾斜成随着其下侧面8h接近爪尖,卡合部8g的上下方向的厚度逐渐变小,在使杠杆体L朝向规定的倒伏位置转动的过程中,通过使该卡合部8g的下侧面8h与第二横杆5的外侧面部搭接,能够使杠杆体L的末端8b一侧稍微弹性变形,使该杠杆体L顺利地转动到该卡合部8g进入被卡合部5a下并与其卡合的所述规定的倒伏位置。
卡合部8g的卡合解除是通过向所述手指放置部11作用离开基体B的方向的力而使位于所述穿通部8b与杠杆体L的侧部之间的部位8i弹性变形来进行的。由于在该解除中不需要进行所述壁部8j的弹性变形,因此,该壁部8j的从杠杆体L的操作部8突出的尺寸设定为所需的最小限度。
通过将所述卡扣做成合成树脂的成型品,能够很容易地实现以上说明的卡扣中的对应具有弹性变形特性的部位的特性赋予。

Claims (6)

1.一种卡扣,用于使带状体连接在被连接体上,其特征在于,
具备:具有被连接体的安装部的基体;以及杠杆体,该杠杆体能起伏运动地组合在该基体上,并且使在规定的立起位置上穿通了该杠杆体与该基体之间的所述带状体在规定的倒伏状态下夹持在该杠杆体与该基体之间,
杠杆体具备:从组合部向基体延伸出的操作部;以及从该组合部向与该操作部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突出而构成所述夹持的夹持部,并且,
在操作部上设有:所述带状体的穿通部;以及在所述倒伏位置上与设于基体上的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卡合部构成为向杠杆体的组合部侧突出的爪状,
所述基体具备基部和从该基部突出的杠杆体的支撑部,在一对支撑部的一侧的端部之间架设有第一横杆,使得其与位于该一侧的基部的边部之间形成带状体的第一穿通狭缝,在一对支撑部的另一侧的端部之间架设有第二横杆,使得其与位于该另一侧的基部的边部之间形成带状体的第二穿通狭缝,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位于比基部靠上方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及第二穿通狭缝平行的第三穿通狭缝以贯穿一对支撑部之间的方式架设在基部的中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
卡合部设置在杠杆体的操作部的末端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
穿通部中的位于杠杆体的组合部侧的边缘部以该组合部侧为弯曲外侧而进行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
在穿通部中的位于杠杆体的操作部的末端一侧的边缘部上设有卡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
杠杆体的穿通部具有将该穿通部与杠杆体的操作部的侧部之间的部分作为能弹性变形部分的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
基体的被卡合部设在位于倒伏位置上的杠杆体的操作部的末端的成为下侧的部位。
CN201110225167.4A 2010-08-03 2011-08-03 卡扣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426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74331 2010-08-03
JP2010174331A JP5628585B2 (ja) 2010-08-03 2010-08-03 バック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2630A CN102342630A (zh) 2012-02-08
CN102342630B true CN102342630B (zh) 2015-07-01

Family

ID=45542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2516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42630B (zh) 2010-08-03 2011-08-03 卡扣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628585B2 (zh)
CN (1) CN1023426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34892B2 (ja) * 2012-02-16 2015-06-17 イワブチ株式会社 バンド締付け具
CN103815620A (zh) * 2014-03-15 2014-05-28 李建明 皮带扣的衔接块
CA2982951C (en) * 2015-04-17 2023-03-14 Vision Quest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Dba Vq Orthocare Orthotic device with snap fit cuff and latch mechanism
CN109386573B (zh) * 2017-08-10 2020-12-29 岩渊株式会社 带紧固件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9583A (en) * 1993-09-16 1995-11-28 Bell Sports, Inc. Strap lock buckle
US5572771A (en) * 1994-11-22 1996-11-12 Kelleghan; Brian J. Strap buckle
CN101049194A (zh) * 2006-04-04 2007-10-10 株式会社利富高 带扣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02326U (zh) * 1977-12-26 1979-07-19
JPH0619521U (ja) * 1992-08-24 1994-03-15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バックル
JP3880657B2 (ja) * 1996-06-24 2007-02-14 内田鍛工株式会社 バンド締付具
JP4951315B2 (ja) * 2006-04-04 2012-06-13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バックル
JP4319198B2 (ja) * 2006-04-28 2009-08-26 東光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バンド締付け具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9583A (en) * 1993-09-16 1995-11-28 Bell Sports, Inc. Strap lock buckle
US5572771A (en) * 1994-11-22 1996-11-12 Kelleghan; Brian J. Strap buckle
CN101049194A (zh) * 2006-04-04 2007-10-10 株式会社利富高 带扣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28585B2 (ja) 2014-11-19
JP2012030011A (ja) 2012-02-16
CN102342630A (zh) 201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2630B (zh) 卡扣
CN101101075B (zh) 夹具
US9853434B2 (en) Hanger for mounting multiple cables
JP5026505B2 (ja) 360°シールを有する保持された張力金属製の係止結束装置
CN103153113B (zh) 凸轮锁紧皮带扣
CN101002030A (zh) 固定元件
WO2010073872A1 (ja) クリップ
US11313492B2 (en) Self-centering cable strap
JP5909283B2 (ja) クロスランナコネクタ、および吊り天井格子
EP2861500B1 (de) Kartonage sowie ein kartonzuschnitt zur herstellung einer solchen kartonage
CN102817892A (zh) 紧固件
CN104709501A (zh) 弹性平均的带系统和方法
CN1973137A (zh) 具有插入式紧固件的线缆扎带
CN102472308A (zh) 带扣
JP2014530969A5 (zh)
US9770072B2 (en) Buckle component
EP1727252A1 (en) Joining device for mesh cable trays
CN103129511B (zh) 用于安全带的安全带导向扣
CN203067935U (zh) 一种线束或管路固定装置
CN202176585U (zh) 一种边锁扣及使用其的筒灯
US6931694B2 (en) Hanging ring used in curtain
US20150030388A1 (en) Bundling tool
JP6294610B2 (ja) 樹脂クリップ
JP6578269B2 (ja) バンド締付具
JP4540159B2 (ja) 板状部材の締結方法及びその締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