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2622B - 防水鞋和其所采用的防水内衬 - Google Patents

防水鞋和其所采用的防水内衬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2622B
CN102342622B CN201110219264.2A CN201110219264A CN102342622B CN 102342622 B CN102342622 B CN 102342622B CN 201110219264 A CN201110219264 A CN 201110219264A CN 102342622 B CN102342622 B CN 1023426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esistant liner
mentioned
shoe
sew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192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42622A (zh
Inventor
捧逸麿
须永康广
石井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hill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chill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702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8892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575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5976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chilles Corp filed Critical Achill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426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26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426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26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水鞋和其所采用的防水内衬。其课题在于容易提供下述的高品质防水鞋,其不产生鞋帮部向鞋楦模的套楦时的错位,可确保完全的水密封结构,另外,褶皱不聚集于表皮或防水内衬,外观良好,具有高防水性和优良的穿着舒适性。另外,提供下述的防水内衬,其用于该防水鞋,可在褶皱不聚集于脚面部的状态,容易套楦于鞋楦模中。一种防水鞋,其由鞋帮部(I)和鞋底部(II)构成,该鞋帮部(I)包括表皮、具有防水性功能层的防水内衬、中底,该鞋底部(II)由塑料制的底材以注塑成型的方式而形成,其特征在于,上述鞋帮部(I)具有内袋体和外袋体的双重袋体的结构。

Description

防水鞋和其所采用的防水内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鞋底部通过注塑成型而制造的防水鞋,本发明特别是涉及下述的防水鞋,其中,难以产生鞋帮部向鞋楦模的套楦时的错位,可在防水内衬的下方终端的接缝附近确保完全的防水性,由此,褶皱聚集于表皮或防水内衬的情况较少,可容易制造。
另外,本发明涉及设置于防水鞋的表皮的内侧的防水内衬,本发明特别是涉及适合于短靴型防水鞋的防水鞋用防水内衬。
背景技术
到目前,对于鞋底部通过注塑成型而制造的防水鞋,人们开发了许多种。
比如,在专利文献1~3、5、6中记载的鞋中,将带(tape)状的多孔性的原材料设置于表皮的底端部,由此,已注塑成型的塑料浸透多孔性原材料,将接缝等密封,这样获得防水性。
但是,在这些防水结构中,表皮和防水内衬通过底端部而连接。于是,由于在表皮和防水内衬中,材料、形状通常不同,在表皮和防水内衬中容易产生大小或延伸量的差异,其结果是,在向鞋楦模的套楦时,具有在表皮或防水内衬的各处产生褶皱、歪斜等的问题。此外,在底端部连接时的缝制中产生错位的情况下,具有下述的情况,即褶皱、歪斜进一步增加,产生局部地缝制部断裂,或鞋帮部向鞋楦模的套楦时的错位,塑料仅仅部分地浸透于多孔性原材料中,产生水密封不好的情况。
此外,在专利文献2、3、6中,由于底端部延伸到中底面,故如果上述褶皱、歪斜增加,则防水内衬的褶皱等接触于脚的里面,会发生穿着舒适性差的情况。
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有下述的方法,其中,在中底部设置缺口部,已注塑成型的塑料材料通过该缺口部,充满于内层(防水内衬)和中底之间,实现水密封。
但是,在该方法中,在设置于中底材上的缺口部较大的场合,在向鞋楦模中套楦时,由于在脚心部等处容易扩展,故难以在外层(表皮)的整体上施加张力,容易产生错位等情况。为了防止该扩展,必须单独设置保持体14,需花费多余的工夫。
另一方面,如果减小缺口部的面积,则具有塑料材料无法充分地浸透,容易产生无法实现水密封的部分,成为问题。
在专利文献7所记载的鞋中,通过粘接件31将防水内衬的一部分固定于表皮的里侧,作为中底材能够采用塑料材质可浸透的原材料,由此,埋没防水内衬和表皮的各底端部或接缝。
但是,在该方法中,与在前面第1页第3段~第2页第1段描述的相同,将底端部连接,由此,具有套楦时的褶皱、歪斜的问题,具有粘接件31产生错位的情况,具有褶皱、歪斜增加,防水内衬等断裂,产生水密封不好等的情况。
此外,在该方法中,由于防水内衬的仅仅一部分通过粘接件31而固定于表皮上,故在套楦时,具有防水内衬的底端卷起而触脚的可能性。
如此,在以往的通过注塑成型而制造的防水鞋中,鞋帮部的制造复杂,或在鞋帮部向鞋楦模中的套楦时,容易产生褶皱、歪斜,根据情况,还产生错位、断裂等现象,产生水密封不好的情况。
另外,本发明的“错位”指鞋帮部向鞋楦模中的套楦位置相对正常位置而错位。在通过注塑成型而形成底材的防水鞋中,套楦位置即使一点点错位,就会构成水密封不良的原因。
另一方面,作为提高防水性的防水鞋,在表皮的内侧设置防水内衬而组装的双重结构的防水鞋在以往是人们普遍知道的(比如,参照专利文献8)。另外,作为组装于这种防水鞋中的防水内衬,将鞋外面侧内装体和鞋内面侧内装体相互缝合,按照与脚心部的立体形状配合的脚形而缝制的鞋内装体在以往是人们普遍知道的(比如,参照专利文献9)。
但是,虽然在记载于专利文献9中的“鞋内装体”这样的以往的防水内衬按照与鞋模(鞋楦模)的脚心部的立体形状配合的脚形缝制,但是脚插入口的前侧的脚面部呈直线状缝合到脚尖部,不按照与鞋楦模的脚面部的立体形状配合的脚形缝制。由此,在将防水内衬(鞋内装体)套楦于鞋楦模中时,在防水内衬(鞋内装体)的脚面部容易聚集褶皱。这样的倾向在短靴型的防水鞋中显著,在防水内衬(鞋内装体)的脚面部聚集褶皱,则具有在形成防水鞋时,穿着舒适性受到损害,另外表皮的外观也受到损害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5-862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第3200344号专利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第3192072号专利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平11-50756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6-277101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第4237706号专利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平8-38208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3-265202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第3642553号专利公报
发明内容
考虑以上这样的各个方面,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高品质的防水鞋,其在鞋帮部向鞋楦模的套楦时,不产生表皮或防水内衬等的错位、断裂,可确保完全的水密封结构,此外在表皮或防水内衬中不聚集褶皱,外观良好,具有高防水性和优良的穿着舒适性。
另外,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水鞋用防水内衬,其可在褶皱不聚集于脚面部的状态,容易套楦于鞋楦模。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作为多次进行深入探讨的结果,本发明人着眼于下述的方面,即,通过将由多孔性材料形成的中底(在下面也称为“多孔性中底”)设置于鞋楦模的底面的整个面上,塑料制的底材均匀地浸透、通过多孔性中底,与防水内衬的防水性功能层侧紧贴,由此,防水性与穿着舒适性均提高。
此外还发现,通过使鞋帮部形成双重结构,即,根据防水内衬构成的内袋体、根据表皮构成的外袋体,由此在向鞋楦模的套楦时,容易对表皮的整体施加均匀的张力,防水内衬容易对防水内衬的整体施加均匀的张力,其结果是,能够确实防止鞋帮部的错位、褶皱、歪斜等现象。
即,本发明的防水鞋由鞋帮部(I)和鞋底部(II)构成,该鞋帮部(I)包括表皮、具有防水性功能层的防水内衬、中底,该鞋底部(II)由塑料制的底材以注塑成型的方式而形成,其特征在于,
上述鞋帮部(I)具有内袋体和外袋体的双重袋体的结构,该内袋体通过将上述防水内衬的下方终端之间缝合而形成,在外袋体中,上述表皮的下方终端与上述中底的周缘部缝合,
该中底由多孔性材料构成,该多孔性材料能够使注塑成型的液态底材浸透通过,
上述鞋底部(II)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上述塑料制的底材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从上述多孔性材料形成的中底的下方浸透通过中底内部,与上述防水内衬的防水性功能层侧的至少下方终端紧贴。
此时,也可这样形成,上述内袋体具有内中底,通过将防水内衬的下方终端与该内中底的周缘部缝合而形成,上述鞋底部(II)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上述塑料制的底材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从上述多孔性中底的下方浸透通过中底内部,与上述防水内衬的防水性功能层侧的至少下方终端和上述内中底的周缘部紧贴。由此,即使在没有设置单独的鞋垫等的情况下,仍获得舒适的穿着感。
此外,最好是,在上述鞋帮部(I)中,上述外袋体覆盖上述内袋体,部分地形成一体,也可在上述内袋体的底面具有孔。
另外,也可使下述位置比侧面模制嵌合部更位于鞋底部(II)侧,该位置分别为:将防水内衬以下方终端之间进行缝合的位置,或将防水内衬的下方终端与内中底的周缘部缝合的位置。
本发明的“紧贴”指底材牢固地接触防水内衬的下方终端的防水性功能层侧,但是,没有到达防水内衬的里面布材的场合,在底材和防水性功能层的界面,水没有浸透的状态(参照后述的图4(A))。另外,为了确保防水性,“按照底材与上述防水内衬的防水性功能层侧的至少下方终端紧贴的方式形成”这一点在上面有所描述,但是,也可为从下方终端的接缝的间隙使底材侵入内室侧,防水内衬的下方终端埋没于底材中的状态(参照后述的图4(B)),即使在该状态,防水性仍没有问题。
还有,在本发明中,“塑料”从概念上指能够注塑成型的材料,比如,包括PVC、PU(双液)、TPU、合成橡胶、热塑性弹性体等。
本发明中的“液态底材”为容易理解注塑成型时的底材的性能而表述的类型,根据底材的情况,为高粘度的流动体的场合,也视为液态而进行说明。
另外,本发明的防水鞋用防水内衬为按照具有脚插入口的脚形而缝制,设置于防水鞋的表皮的内侧,其特征在于,
具有至少通过脚插入口的前侧的脚面部和后侧的鞋跟部相互缝合的脚形外侧部件和脚形内侧部件,
上述脚面部中的上述脚形外侧部件和脚形内侧部件的缝合线从脚插入口朝向脚尖部而延伸,在中途的贴近脚趾根部附近,朝向脚形的内侧弯折。
在这里,“脚形的内侧”指脚形的拇指侧。
在本发明的防水鞋用防水内衬中,由于脚插入口的前侧的脚面部中的脚形外侧部件和脚形内侧部件的缝合线从脚插入口朝向脚尖部而延伸,在中途的脚趾根部附近朝向脚形的内侧(拇指侧)而弯曲,故在将防水内衬套楦于鞋楦模时,防水内衬的脚面部不费力地伸缩,在脚面部不聚集褶皱。
此时,也可在脚形外侧部件上,对应于鞋楦模的细脚尖形状,设置脚尖外侧缝合部和脚尖内侧缝合部,分别进行缝合,形成前端部为细形状的脚尖部,或者,还可对应于鞋楦模的圆状的脚尖形状,设置脚尖横向缝合部和脚尖纵向缝合部,分别进行缝合,形成前端部为圆状的脚尖部。
按照本发明的防水鞋,可实现下述的这样的效果。
(a)带状的多孔性部件的制作或者该带状部件的表皮等的缝合是不需要的。
比如,对于本发明的多孔性中底,可仅仅按照平面的材料为普通的中底的形状而剪裁,不必重新按照单独带状而加工,同样在缝制作业中,仅仅实施通常的中底安装作业即可,由此非常简便。
(b)还通过设置内中底,获得更加优良的穿着舒适性,不必设置单独的鞋垫。同样对于该内中底,可仅仅按照普通的中底的形状而剪裁,同样在缝制作业中,仅仅实施通常的中底安装作业即可。
(c)防水内衬和表皮分别形成分别的袋体,几乎不产生鞋帮部向鞋楦模的套楦时的错位、褶皱、歪斜。
(d)由于多孔性中底设置于鞋楦模的底面的整个面上,故塑料制的底材均匀地浸透而通过鞋楦模的底面整体,位于内侧的防水内衬的防水性功能层侧的至少下方终端的下方终端之间的接缝附近,或防水性功能层侧的至少下方终端和内中底的周缘部的接缝附近完全与该底材紧贴,或完全埋没于该底材中,由此,获得确实的防水性。
(e)防水内衬的下方终端的接缝附近的水密封结构仅仅通过鞋底部的注塑成型,即,即使在不预先进行加热密封、粘接或与其类似的处理的情况下,仍确实地实现。另外,对于本发明的防水鞋,外观、穿着舒适性均极为良好,品质高、实用性高。
按照本发明的防水鞋用防水内衬,可实现下述这样的效果。
在将防水内衬套楦于鞋楦模时,可在脚面部不聚集褶皱的状态,容易地套楦。其结果是,对于本发明的防水内衬设置于表皮的内侧的防水鞋,穿着舒适性优良,可使防水鞋的表皮的外观保持美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防水鞋的一个实施形式的部分剖视图;
图2为从底侧观看图1所示的鞋帮部的一个实施形式的图;
图3为一部分拆开地观看图2所示的鞋帮部的缝制的图;
图4(A)为说明底材和防水内衬的下方终端密贴的状态的图,图4(B)为说明防水内衬的下方终端埋没于底材中的状态的图;
图5为防水胶带贴于图4所示的接缝部的图;
图6为本发明的防水鞋的另一实施形式的部分剖视图;
图7为一部分拆开地从底侧观看图6所示的另一实施形式的鞋帮部的缝制的图;
图8为具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式的防水鞋用防水内衬的防水鞋的脚面部的横向剖视图;
图9为构成图8所示的防水内衬的脚形外侧部件和脚形内侧部件的展开图;
图10为从脚形外侧部件侧观看而表示图9所示的脚形外侧部件和脚形内侧部件相互缝合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1为从脚形内侧部件侧观看而表示图9所示的脚形外侧部件与脚形内侧部件相互缝合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2为一个实施形式的防水鞋用防水内衬的仰视图;
图13为一个实施形式的防水鞋用防水内衬的俯视图;
图14为表示图13所示的防水内衬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5为构成图14所示的防水内衬的脚形外侧部件和脚形内侧部件的展开图;
图16为从脚形外侧部件侧观看而表示图15所示的脚形外侧部件和脚形内侧部件相互缝合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7为从脚形外侧部件侧观看而表示图15所示的脚形外侧部件和脚形内侧部件相互缝合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8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形式的防水鞋用防水内衬的俯视图;
图19为构成图18所示的防水内衬的脚形外侧部件和脚形内侧部件的展开图;
图20为从脚形外侧部件侧观看而表示图19所示的脚形外侧部件和脚形内侧部件相互缝合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1为从脚形外侧部件侧观看而表示图19所示的脚形外侧部件和脚形内侧部件相互缝合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2为图18所示的防水内衬的仰视图;
图23为说明在图3所示的内袋体的鞋跟部形成孔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防水鞋的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防水鞋的实施形式的一个例子的部分剖视图。
本发明的防水鞋10如图1所示的那样,由鞋帮部(I)和鞋底部(II)构成,该鞋帮部(I)包括表皮1、在内面布材21上叠置防水性功能层22而形成的防水内衬2、多孔性中底4,该鞋底部(II)通过对塑料制的底材5进行注塑成型的方式而形成,该鞋帮部(I)包括内袋体和外袋体的双重袋体的结构,该内袋体中,通过使防水性功能层22位于表面(内袋体的表面),将防水内衬2通过下方终端2-1之间而缝合,该外袋体中,将表皮1的下方终端1-1与多孔性中底4的周缘部缝合。
在图中,标号8-2表示将防水内衬2的下方终端2-1之间缝合的缝线(接缝),标号8-1表示将表皮1的下方终端1-1与多孔性中底4的周缘部缝合的缝线(接缝)。
在表皮1具有不沾水性的场合,如果表皮1湿润,则水一旦不渗透进表皮,一般根据纵向的诱导作用,滞留于表皮1和鞋底边缘55之间。但是,即使在表皮1具有不沾水性的情况下,如果长期曝露水中,则表皮会吸收不少水,水容易通过表皮而浸透于内侧。
另外,在表皮1不具有不沾水性的场合,水的吸收多,实现浸透的情况较多。
相对该情况,在本发明的防水鞋中,如图1所示的那样,防水内衬2和表皮1分别形成分别的袋,基本上不连接,由此,浸透于表皮1中的水不直接传递给防水内衬2侧。
重要的是,多孔性中底4通过注塑成型的液态的底材5可均匀地浸透通过的材料构成,如果还考虑鞋楦模的套楦时的配合(fitting)情况,则最好是不过于极端地拉伸(具有某程度的弹性),并且稍稍伸缩(不是完全伸缩)的网(mesh)材或它们的织布、编织布。对于厚度,可在0.1~5.0mm的范围内。另外,在无纺布的使用时,具有底材5的浸透通过不充分的危险,该方式是不好的。
作为这样的多孔性中底,如果采用开孔率在50%以上,最好在70%以上的中底,则底材5容易实现浸透通过。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5、6中,将表皮底端和防水内衬底端连接的带的原材料,不选容易产生毛细管现象的复丝,而推荐单丝,但是在本发明的防水鞋中,表皮1和防水内衬2不通过下方终端而连接,分别形成各自的袋体,由此,浸透于表皮1中的水不传到防水内衬2,而传递到多孔性中底4,这样,既可为单丝,也可为复丝,还可采用将它们组合而形成的形式或三维结构布等。
具体来说,列举有通过聚酯制的单丝和复丝编织的网材、仅仅通过单丝编织的网材、仅仅通过复丝编织的网材或它们的机织布、编织布等,作为原材料,另外还列举有尼龙、人造丝、棉花等。另外,这些网材或机织布、编织布也可采用按照不妨碍液态的底材5浸透通过的程度,根据需要,进行不沾水处理或树脂涂敷等的表面处理的形式。
比如,不沾水处理剂采用氟类、硅类等。
另外,作为树脂涂敷,丙烯酸、聚氨酯、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橡胶等能够通过纤维处理的材料均可以,没有特别的限制。如此,如果对多孔性中底4进行树脂涂敷,则可获得防止延伸的效果。对于使用延伸率大的材料的场合,在表面的设计时,需要将其大小设计为比实物更小,延伸量小的场合为良好。
作为表皮1,列举有天然皮革、合成皮革或布(由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形成的纤维片材)等,根据需要,还可采用具有不沾水性、防水性的类型。
如果作为防水内衬2具有防水性功能的防水性功能层22,则没有特别的限定,另外,还可为具有水蒸气透过性、使鞋的内侧面赋予缓冲性、起毛性等的功能的内衬。
比如,如图1所示的那样,也可为下述的叠层体,其中,在内面布材21上贴合作为功能的具有防水性和水蒸气透过性(透湿性)的层的防水性功能层22。
作为防水性功能层22,可以使用具有防水性的聚氨酯等的树脂薄膜,具体来说,デイアプレツクス公司生产的商品名称为“デイアプレツクス”、東レ公司生产的商品名称为“エントラント”等。
内面布材21可通过比如,细粒绒(フレンチパイル)、无起毛特里科经编织物(トリコツト)、人造丝、尼龙等,穿着舒适性良好的适合的机织布、编织布、无纺布构成。
根据需要,也可在内面布材21和防水性功能层22之间,叠置聚氨酯泡沫等的多层结构。另外,还可在防水性功能层22的另一表面(内袋体的表面)侧贴合机织布、编织布、无纺布等的纤维材的多层结构。在此场合,由于纤维材保护防水性功能层22,故没有防水性功能层22破损而使水浸入等损害防水性的情况,于是优选。
防水内衬2的厚度可在5~300μm的范围内。
由于使防水内衬2与鞋楦模配合,故对应于鞋楦模形状而剪裁,进行接合(缝合),但是,此时最好是紧贴或埋没于底材5上的部分以外的接缝通过防水胶带(在下面也称为“密封胶带”)等而事先获得防水性。
显然,作为防水胶带,防水性功能层22应当选择容易与注塑成型底材5粘接的类型,但是也可根据需要,对防水胶带进行容易与防水性功能层22或底材5粘接的处理。
缝线(在下面也称为“缝合线”)用于表皮1或防水内衬2的缝制、或表皮1和多孔性中底4的缝合、防水内衬2的下方终端2-1之间的缝合、后述的防水内衬2和内中底3的缝合等。
作为这些缝线,列举有聚酯、尼龙、人造丝、棉等,既可为复丝,也可为单丝。比如,最好能采用東レ社生产,商品名“テトロン”等。缝线的直径没有特别的限定,可采用20号、30号、50号等。
对于缝制方式,并不特别限定于犬牙缝、伸缩缝、锁缝、草包捆(ストロベ一ル)缝、平缝等,但是最好为犬牙缝。
图2为从底侧观看用于图1所示的防水鞋10的鞋帮部(I)的图,图中的斜线部表示多孔性中底4。
图3为在图2所示的鞋帮部(I)部分地拆开缝线8-1,打开多孔性中底4的状态。图中的标号1’表示表皮1的内侧,标号4’表示多孔性中底4的内侧。
在图1~图3中共同或同一部分通过相同的标号而表示。
根据图1~图3可知,多孔性中底4可仅仅按照通常的中底的形状,剪裁出上述那样的平面的材料(不必按照胶带状等而重新加工),即使在缝制作业中,仍仅仅实施通常的中底设置作业(表皮1的下方终端1-1的缝合8-1)即可,由此,是非常方便的。如此,可容易制造高品质的本发明的防水鞋。
另外,由于多孔性中底4设置于鞋底的整个面上,故不仅穿着舒适性非常好,而且底材5均匀地浸透而通过整个底面,防水内衬2的防水性功能层22侧的至少下方终端与底材5紧贴,或防水内衬2的下方终端的接缝附近埋没,于是,获得确实的防水性。
此外,在本发明中,通过“鞋帮部(I)为由防水内衬2构成的内袋体,与由表皮1构成的外袋体的双重袋体的结构”,以及“多孔性中底4由上述那样的材料构成”,可确实防止鞋楦模的套楦时的错位、褶皱、歪斜的发生,于是,可获得不发生接缝8-1的一部分没有埋没的情况,可确保完全的水密封结构,此外,在表皮1或防水内衬2上不产生褶皱,得到外观良好、品质非常高的制品。
还有,在本发明的防水鞋中,从理论上说,还可将内袋体和外袋体分别套楦于鞋楦模,但是如果考虑作业性,则显然,表皮1和防水内衬2也可分别在上方终端(比如,鞋口等)处,相互连接(缝合)。
在该场合,一般从整个面上将表皮内侧和内里布连接。
相对该情况,在本发明的防水鞋中,为了在将鞋帮部(I)套楦于鞋楦模时难以产生错位、褶皱、歪斜,最好是,鞋帮部(I)将上述外袋体覆盖于上述内袋体上,部分地形成一体。作为部分地形成一体(连接)的方式,列举有采用胶水、粘接剂等进行黏贴。另外,也可根据表皮的形状,表皮和防水内衬的连接不完全地实现。
部分地形成一体这一点指不实现沿表皮内侧和防水内衬的整个面的连接,在本发明中,最好是,通过在鞋口或脚外侧面等的鞋楦模处,曲面少、难以施加张力的部分而连接。
如果在整个面的范围内形成一体,则虽然通过表皮、防水内衬和分别各自的袋体的双重结构,分别各自施加均匀的张力的方式,但不拘泥于此,延伸等的物性不同的表皮、防水内衬的任意者均受到分别的张力的影响,容易产生褶皱、歪斜。其结果是,容易产生鞋帮部的错位,根据情况,底材5应该浸透通过的多孔性中底4产生错位。如果产生错位,则在通过注塑成型形成底材5时,多孔性中底4没有全面地埋没于底材5中,导致多孔性中底4的一部分从底材5露出的状态,进而防水内衬的防水性功能层22的下方终端的一部分从底材5露出的状态,产生水密封不良。
在本发明的防水鞋的鞋底部(II)中,塑料制的底材5通过注塑成型,从多孔性中底4的下方在多孔性中底内部进行浸透通过,与防水内衬2的防水性功能层22侧的至少下方终端2-1紧贴,或埋没下方终端2-1,形成水密封结构。
图4(A)表示在多孔性中底(在图中未示出)中浸透通过的底材5与防水内衬2的下方终端2-1密贴的状态,图4(B)表示在多孔性中底(在图中未示出)中浸透通过的底材5从下方终端部2-1的接缝8-2的间隙侵入,下方终端2-1埋没于底材5中的状态。即,如上述那样,“紧贴”指在底材5牢固地与防水内衬2的下方终端2-1的防水性功能层22侧接触,但是,没有到达防水内衬2的内面布材侧21的场合,水没有浸透到底材和防水性功能层之间的界面的状态。在本发明中,也可指如图4(B)所示的那样,底材从防水内衬2的下方终端的接缝8-2的间隙而侵入,防水内衬的下方终端埋没于底材中的状态。
如图4所示的那样,在本发明的防水鞋中,已注塑的底材5与防水内衬2的防水性功能层22侧的至少下方终端2-1紧贴(参照图4(A)),或埋没下方终端2-1(参照图4(B)),由此,确保防水性,但是在埋没的场合,底材5稍稍在鞋的内室侧露出。
也可相对该情况,按照无法看到露出的底材5的方式,另外设置鞋垫等,但是,还可如图5所示的那样,从防水内衬2的防水性功能层22侧粘贴防水胶带9,由此,可事先防止底材5的露出。
在本发明的防水鞋中,根据图1可知,由于具有已注塑的底材5,故表皮1、缝线8-1、多孔性中底4在鞋底部(II)不与防水内衬2、或缝线8-2接触。即,具有水从表皮1经由缝线8-1,传递到多孔性中底4的可能性,但是通过底材5无法传递到防水内衬2或缝线8-2,实现浸透于它们中的通路的隔断。
另外,在表皮1与具有防水性功能层22的防水内衬2之间,会有积存从表皮1而浸透的水的情况,但是,由于底材5在内里布的下方终端的接缝8-2附近完全地紧贴或埋没,故水不会传递到鞋的内室侧。
作为底材5,如前述的那样,如果为可注塑成型的原材料,则没有特别的限定,比如,列举有氯乙烯系树脂、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热塑性橡胶系树脂、尼龙、EVA、热塑性聚氨酯、单液性的聚氨酯、双液性的聚氨酯,或它们的混合物等。根据需要,进行多层的注塑成型也可。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防水鞋的另一实施形式例子的部分剖视图。
本发明的防水鞋20如图6所示的那样,由鞋帮部(I)与鞋底部(II)构成,该鞋帮部(I)包括表皮1、具有防水性功能层的防水内衬2、多孔性中底4,该鞋底部(II)通过对塑料制的底材5进行注塑成型的方式而形成,该鞋帮部(I)包括内袋体和外袋体的双重结构,该内袋体具有内中底3,防水内衬2的下方终端2-1与内中底3的周缘部缝合构成该内袋体,在该外袋体中,表皮1的下方终端1-1与多孔性中底4的周缘部缝合。同样在该实施形式中,防水内衬2和表皮1分别形成袋体,基本上不连接,由此,浸透于表皮1中的水不直接传递到防水内衬2侧。
此外,同样在本实施形式中,从理论上,还可将内袋体和外袋体分别套楦于鞋楦模,但是,如果考虑作业性,则表皮1和防水内衬2也可在相应的上方终端(比如,鞋口等)处相互连接(缝合),在此场合,显然,也可在套楦于鞋楦模时,仅仅贴合没有施加张力的部分。
图6中,与图1~图5共通或相同的部分通过相同的标号表示。
作为内中底3,列举有聚酯、尼龙、人造丝、棉制的无纺布、机织布、编织布等,但是,也可与前述的防水内衬2相同,采用具有防水性功能层的类型。
通过设置这样的内中底,即使在没有设置单独的鞋垫的情况下,穿鞋的感觉仍可更加舒服。
从底侧观看图6所示的防水鞋20所采用的鞋帮部(I)的图与图2相同。
图7为在本实施形式的鞋帮部(I)中,部分地拆开缝线8-1,打开多孔性中底4的状态。图的标号1’表示表皮1的里侧,标号4’(斜线部)表示多孔性中底4的里侧。
如此,内中底3也与上述的多孔性中底4相同,可仅仅按照通常的中底的形状,将上述这样的平面的材料剪裁(不必重新呈胶带状等而加工),同样在缝制作业中,仅仅进行2次通常的中底设置作业(即,内中底3的周缘部和防水内衬2的缝合8-2,多孔性中底4的周缘部和表皮1的缝合8-1)便可,非常简便。于是,对于本发明的防水鞋,即使在图6所示的实施形式中,也可容易制造高品质的鞋。
另外,同样在图6所示的实施形式中,鞋帮部(I)为内袋体和外袋体的双重袋体的结构,该内袋体由防水内衬2构成,该外袋体由表皮1构成,由此,可确实防止鞋楦模的套楦时的错位、褶皱、歪斜的发生,于是,不发生接缝8-1的一部分没有埋没的情况,可确保完全的水密封结构,另外,表皮1或防水内衬2不产生褶皱。
此外,根据图6还可知,通过已注塑的底材5,表皮1、缝线8-1、多孔性中底4在鞋底部(II),不与防水内衬2、缝线8-2、内中底3接触。即,水具有从表皮1经由缝线8-1传递到多孔性中底4的可能性,但是,因底材5的存在,该水不传递到防水内衬2、缝线8-2、内中底3,实现浸透于它们中的通路的隔断。
在本发明的防水鞋中,也可使下述位置比侧面模制嵌合部更位于鞋底侧(II),该位置为通过下方终端之间而将防水内衬缝合的位置,或将防水内衬的下方终端与内中底的周缘部缝合的位置。通过像样地形成,将塑料制的底材更加确实地紧贴于作为缝合部分的防水内衬的防水性功能层侧的下方终端2-1。此时,图5所示的那样的防水胶带9的密封处理是不需要的。
即,本发明的防水鞋的鞋底部(II)按照在由侧面模制、套楦了鞋帮部的鞋楦模、底模形成的空隙中,注塑成型塑料制的底材5的方式形成。已注塑的底材5浸透通过多孔性中底4的内部,流入表皮1和防水内衬2之间,则通常到达侧面模制嵌合部处。
因此,使通过下方终端2-1之间而将防水内衬2缝合的位置,或将防水内衬2的下方终端2-1与内中底3的周缘部缝合的位置位于侧面模制嵌合部的鞋底部(II)侧,由此,形成将塑料制的底材紧贴于作为缝合部分的防水内衬的防水性功能层侧的下方终端的状态,或埋没下方终端的状态的这一点,是容易而可靠的,容易形成水密封结构。
此外,根据模的形状,在防水内衬和表皮之间,难以浸透已注塑的液态的底材的场合,如果将通过下方终端之间而将防水内衬缝合的位置,或将防水内衬的下方终端与内中底的周缘部缝合的位置设置于:比表皮的下方终端和多孔性中底的周缘部的缝合部(接缝)更接近鞋楦模底面中心侧(内侧),则容易形成底材紧贴于防水内衬的防水性功能层侧的下方终端的状态,或埋没下方终端的状态,由此优选。
图23表示在图3所示的内袋体的鞋跟部中形成孔h的一个例子。
如图23所示的那样,在本发明的防水鞋的场合,也可在图1、图6的内袋体(即,防水内衬2)中,根据需要在鞋楦模底面侧(比如,鞋跟部等),形成用于设置缓冲件等功能用原材料等的孔h。在此场合,如果孔h的周缘部位于表皮的下方终端和多孔性中底的周缘部的缝合部(接缝)8-1的鞋楦模底面中心侧(内侧),如果是容易通过液态的底材而埋没的位置,则防水性不产生问题。
如此,具有下述的倾向:即使在内袋体的底面侧的一部分中有孔的状态下,仍可如上述那样,通过将孔的部位设定在适合的位置,不会产生防水性的问题,此外,通过在一部分上开设孔,产生作用于内袋体上的张力的进一步的缓和,难以产生鞋帮部的鞋楦模的套楦时的错位、褶皱、歪斜。
随便说一下,在因尺寸的差异等,内袋体稍稍变小的场合,在鞋帮部朝向鞋楦模的套楦时,会对内袋体过度施加张力,但是由于在一部分开设孔,故该孔的部分扩展、缓和张力,还可预防防水胶带的断裂、防水内衬的断裂、防水性功能层的破裂等情况的发生。
对于与设置于该内袋体中的孔相对应的鞋底部(II),也可根据需要,设置接纳功能性原材料(冲击吸收材等)的凹部。该凹部可通过将间隔件安装于鞋楦模中,进行注塑成型的方式形成。
(本发明的防水鞋的鞋楦模的套楦的评价)
在图1和图6所示的实施形式的防水鞋10、20中,在进行底材5的注塑成型时,任意的鞋帮部(I)均不产生错位,在正常的状态形成鞋底部(II),此外,在已获得的防水鞋的表皮1和防水内衬2上不产生褶皱,穿鞋的舒服性优良。
如此,如果采用本发明,由于使鞋帮部(I)为:通过防水内衬2构成的内袋体与通过表皮1构成的外袋体的双重袋体的结构,由此,可确实防止鞋楦模的套楦时的错位、褶皱、歪斜的发生,故在形成防水鞋时,可称之为:外观和穿鞋的舒服性良好,获得非常高品质的鞋。
(本发明的防水鞋的防水性的评价)
将图1和图6所示的实施形式的防水鞋10、20分别浸泡于离接地面4cm高的水中的状态维持8个小时。另外,此时,处于鞋底部(II)完全淹没于水中的状态。其结果是,可知道,防水鞋10、20均具有可确实防止水渗入鞋内部的充分的防水性。
如此,在本发明的防水鞋中,比如,在雨天时或水滞留处等的步行时,即使在水从表皮1渗入的情况下,渗入的水确实被具有防水性功能层的防水内衬2隔绝,或即使沿表皮1而朝向鞋底部(II)传递的情况下,仍在防水内衬的防水性功能层22侧的至少下方终端的接缝附近,形成完全的水密封结构,由此可称之为:不产生袜子弄湿的不舒服感。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防水鞋用防水内衬的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另外,由于本发明的防水鞋用防水内衬按照对应于左右对称地构成的一双防水鞋而左右对称的方式构成,故仅仅对比如,左脚用的左侧的防水鞋所适用的左侧的防水内衬进行说明,对于右侧的防水内衬,其说明省略。
一个实施形式的防水鞋用防水内衬为比如,将图8所示的防水鞋30,即,由合成皮革等形成的表皮1以及与网(mesh)结构的中底4成一体地注塑成型由聚氨酯构成的底材5的防水鞋30为对象,将防水内衬2设置于表皮1和中底4的内侧,与底材5形成一体,以便提高其防水性。
在这里,一个实施形式的防水内衬2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如图10~图12所示的那样,采用适合的缝合线8,将具有图9所示的那样的展开形状的脚形外侧部件6和脚形内侧部件7相互缝合,由此,作为图13所示的防水内衬2而构成。
即,在防水内衬2中,通过缝合线8,将图9所示的脚形外侧部件6的脚面缝合部6A和脚形内侧部件7的脚面缝合部7A相互缝合,并且通过缝合线8,将脚形外侧部件6的鞋跟外侧缝合部6B和脚形内侧部件7的鞋跟内侧缝合部7B相互缝合,由此,按照图10和图11所示的那样的脚形而缝制。
在该防水内衬2中,按照在前端部形成细状的脚尖部6C的方式,通过缝合线8,分别将在脚形外侧部件6中的脚尖部6C的小指侧的外侧形成缺口的脚尖外侧缝合部6D缝合,以及将在脚尖部6C的拇指侧的内侧形成缺口的脚尖内侧缝合部6E缝合,并且通过缝合线8,将在脚形外侧部件6的脚面的外旁侧部分形成缺口的脚面外旁侧缝合部6F缝合。
这样的防水内衬2如图12所示的那样,通过缝合线8将脚形外侧部件6的脚底前外侧缝合部6G和脚底前内侧缝合部6H相互缝合,并且通过缝合线8将脚形外侧部件6的脚底后外侧缝合部6I和脚形内侧部件7的脚底后内侧缝合部7C缝合,由此,缝制成图13所示的那样的脚形,其具有由脚插入口外侧6J和脚插入口内侧7D形成的脚插入口。
即,防水内衬2在图8所示的底材5的注塑成型时,按照能从脚插入口套楦图中未示出的鞋楦模的脚形而缝制,该脚插入口由脚插入口外侧6J和脚插入口内侧7D形成。另外,也可在这样的防水内衬2的底部,按照确实套楦于鞋楦模的方式,缝接有图7所示的内中底3。
在这里,如图13所示的那样,在一个实施形式的防水内衬2中,由脚插入口外侧6J和脚插入口内侧7D形成的脚插入口的前侧的脚面部中的脚形外侧部件6的脚面缝合部6A和脚形内侧部件7的脚面缝合部7A的缝合线,将防水内衬2的中间部朝向脚尖部6C而呈直线状延伸,在中途的脚趾根部附近,朝向脚形的拇指侧的内侧,呈直线状而弯折。即,脚面缝合部6A、7A的缝合线从脚中指的根部附近朝向脚拇指的根部附近而沿横向弯折。
另外,在一个实施形式的防水内衬2中,按照提高防水性的方式,在脚面缝合部6A和脚面缝合部7A的缝合面、鞋跟外侧缝合部6B和鞋跟内侧缝合部7B的缝合面、脚尖外侧缝合部6D的缝合面、脚尖内侧缝合部6E的缝合面、脚面外旁侧缝合部6F的缝合面、脚底前外侧缝合部6G和脚底前内侧缝合部6H的缝合面、脚底后外侧缝合部6I和脚底后内侧缝合部7C的缝合面上,分别根据需要而粘贴密封胶带9。
如以上的方式构成的一个实施形式的防水鞋用防水内衬2在图8所示的防水鞋30的底材5的注塑成型时,通过套楦图中未示出的鞋楦模中,与表皮1一起,与底材5形成一体。另外,此时,还可将防水内衬2和表皮1分别套楦于鞋楦模,但是,也可将防水内衬2和表皮1在比如脚插入口附近,预先通过缝合等方式形成一体,然后,套楦于鞋楦模。
在这里,在一个实施形式的防水内衬2中,如图13所示的那样,脚面部的脚形外侧部件6的脚面缝合部6A和脚形内侧部件7的脚面缝合部7A的缝合线,将防水内衬2的中间部朝向脚尖部6C,呈直线状而延伸,从中途的脚中指的根部附近朝向脚拇指的根部附近,在横向内侧弯折。由此,比如,在图8所示的防水鞋30的底材5的注塑成型时,在将防水内衬2套楦于图中未示出的鞋楦模时,防水内衬2能不费力而容易地套楦于鞋楦模,此时,在防水内衬2的脚面部几乎不聚集褶皱。
即,一个实施形式的防水内衬2在套楦于鞋楦模时,可在脚面部不聚集褶皱的状态容易套楦。其结果是,对于将一个实施形式的防水内衬2设置于表皮1的内侧的防水鞋30,穿鞋的舒服性优良,可美丽地保持防水鞋30的表皮1的外观。
本发明的防水鞋用防水内衬并不限于上述的一个实施形式。比如,图13所示的防水内衬2可改变为图14所示的那样的防水内衬2。在该防水内衬2中,通过相互面对的缺口凹部6K、7E,将用于插入冲击缓冲件等的孔h形成于鞋跟的底部。
作为用于它的结构,如图15~图17所示的那样,在脚形外侧部件6的脚底后外侧缝合部6I和鞋跟外侧缝合部6B之间的部位,形成缺口凹部6K,同样的缺口凹部7E形成于脚形内侧部件7的脚底后内侧缝合部7C与鞋跟内侧缝合部7B之间的部位。
图14所示的防水内衬2也可实现与图13所示的防水内衬2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在图14所示的防水内衬2中,通过图8所示的防水鞋30的底材5的注塑成型,孔h的周缘部紧贴于底材5上,由此,防水性没有问题。
此外,图14所示的防水内衬2可改变为图18所示的那样的防水内衬25。该防水内衬25具有前端部呈圆状的脚尖部16C,作为用于它的结构,在脚形外侧部件16上形成脚尖横向缝合部16D和脚尖纵向缝合部16E。
在这里,防水内衬25由图19所示的展开形状的脚形外侧部件16和脚形内侧部件17构成,在脚形外侧部件16上,形成与图14和图15所示的脚形外侧部件6的脚面缝合部6A、鞋跟外侧缝合部6B、脚面外旁侧缝合部6F、脚底前外侧缝合部6G、脚底前内侧缝合部6H、脚底后外侧缝合部6I、脚插入口外侧6J和缺口凹部6K相对应的脚面缝合部16A、鞋跟外侧缝合部16B、脚面外旁侧缝合部16F、脚底前外侧缝合部16G、脚底前内侧缝合部16H、脚底后外侧缝合部16I、脚插入口外侧16J和缺口凹部16K。
另一方面,在脚形内侧部件17上,形成与图14和图15所示的脚形内侧部件7的脚面缝合部7A、鞋跟内侧缝合部7B、脚底后内侧缝合部7C、脚插入口内侧7D和缺口凹部7E相对应的脚面缝合部17A、鞋跟内侧缝合部17B、脚底后内侧缝合部17C、脚插入口内侧17D和缺口凹部17E。
在图19所示的脚形外侧部件16和脚形内侧部件17中,脚形外侧部件16的脚面缝合部16A和脚形内侧部件17的脚面缝合部17A相互缝合,脚形外侧部件16的鞋跟外侧缝合部16B和脚形内侧部件17的鞋跟内侧缝合部17B相互缝合。另外,脚形外侧部件16的脚尖横向缝合部16D和脚尖纵向缝合部16E缝合,并且缝合脚面外旁侧缝合部16F,该脚面外旁侧缝合部16F为在脚形外侧部件16的脚面的外旁侧部分处形成缺口而形成,由此,作为具有图20和图21所示的那样的圆状的脚尖部16C的防水内衬25而缝制。
此外,如图22所示的那样,将脚形外侧部件16的脚底前外侧缝合部16G和脚底前内侧缝合部16H缝合,并且将脚形外侧部件16的脚底后外侧缝合部16I和脚形内侧部件17的脚底后内侧缝合部17C缝合,由此,按照具有图18所示的那样的由脚插入口外侧16J和脚插入口内侧17D形成的脚插入口的脚形而缝制。
同样在具有这样的圆状的脚尖部16C的防水内衬25中,由于脚形外侧部件16的脚面缝合部16A和脚形内侧部件17的脚面缝合部17A的缝合线,从脚中指的根部附近朝向脚拇指的根部附近在横向内侧弯折,故在将防水内衬25套楦于图中未示出的鞋楦模时,防水内衬25不费力而容易地套楦于鞋楦模,此时,在防水内衬25的脚面部,几乎不聚集褶皱。于是,图18所示的防水内衬25也可实现图13或图14所示的防水内衬2相同的作用效果。
这样的防水内衬2、25如前述那样,可形成内面布材21和防水性功能层22的2层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2层结构,比如,也可为在防水性功能层22的另一表面上贴合机织布、编织布、无纺布等的纤维材的3层结构。在此场合,由于该纤维材防止防水性功能层22的破损,故也不损害防水性功能层22的防水性,最好采用该方式。
此外,本发明的防水内衬如上述专利文献8中记载的那样,也可用于粘贴鞋底而形成的手工制法的防水鞋等的公知的制法的防水鞋。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在本发明的防水鞋中,由于鞋帮部为内袋体和外袋体的双重结构,故难以产生鞋楦模的套楦时的错位,可确保完全的水密封结构,此外,在表皮和防水内衬上不聚集有褶皱,外观良好,可容易地制造具有较高的防水性和优良的穿着舒适性的高品质的防水鞋。
于是,还可适用于以靴子为首的足背系带的浅口便鞋型的鞋、无鞋带型的鞋等。

Claims (12)

1.一种防水鞋,其由鞋帮部(I)和鞋底部(II)构成,该鞋帮部(I)包括表皮、具有防水性功能层的防水内衬、中底,该鞋底部(II)由塑料制的底材以注塑成型的方式而形成,其特征在于,
上述鞋帮部(I)具有内袋体和外袋体的双重袋体的结构,该内袋体通过将上述防水内衬的下方终端之间缝合而形成,在外袋体中,上述表皮的下方终端与上述中底的周缘部缝合,
该中底由多孔性材料构成,该多孔性材料能够使注塑成型的液态底材浸透通过,
上述鞋底部(II)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上述塑料制的底材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从上述多孔性材料形成的中底的下方浸透通过中底内部,与上述防水内衬的防水性功能层侧的至少下方终端紧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鞋,其特征在于,进一步,上述内袋体具有内中底,通过将防水内衬的下方终端与该内中底的周缘部缝合而形成,
上述鞋底部(II)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上述塑料制的底材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从上述多孔性材料形成的中底的下方浸透通过中底内部,与上述防水内衬的防水性功能层侧的至少下方终端和上述内中底的周缘部紧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水鞋,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鞋帮部(I)中,上述外袋体覆盖上述内袋体,部分地形成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水鞋,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袋体的底面具有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鞋,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袋体的底面具有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水鞋,其特征在于,使下述位置比侧面模制嵌合部更位于鞋底部(II)侧,该位置分别为:将防水内衬以下方终端之间进行缝合的位置,或将防水内衬的下方终端与内中底的周缘部缝合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鞋,其特征在于,使下述位置比侧面模制嵌合部更位于鞋底部(II)侧,该位置分别为:将防水内衬以下方终端之间进行缝合的位置,或将防水内衬的下方终端与内中底的周缘部缝合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鞋,其特征在于,使下述位置比侧面模制嵌合部更位于鞋底部(II)侧,该位置分别为:将防水内衬以下方终端之间进行缝合的位置,或将防水内衬的下方终端与内中底的周缘部缝合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鞋,其特征在于,使下述位置比侧面模制嵌合部更位于鞋底部(II)侧,该位置分别为:将防水内衬以下方终端之间进行缝合的位置,或将防水内衬的下方终端与内中底的周缘部缝合的位置。
10.一种防水鞋用防水内衬,其按照具有脚插入口的脚形而缝制,设置于权利要求1~9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防水鞋的表皮的内侧,其特征在于,
具有至少通过脚插入口的前侧的脚面部和后侧的鞋跟部相互缝合的脚形外侧部件和脚形内侧部件,
上述脚面部中的上述脚形外侧部件和脚形内侧部件的缝合线从脚插入口朝向脚尖部而延伸,在中途的贴近脚趾根部附近,朝向脚形的拇指侧的内侧弯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水鞋用防水内衬,其特征在于,上述脚形外侧部件具有脚尖外侧缝合部和脚尖内侧缝合部,
将上述脚尖外侧缝合部和脚尖内侧缝合部分别进行缝合,形成前端部为细形状的脚尖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水鞋用防水内衬,其特征在于,上述脚形外侧部件具有脚尖横向缝合部和脚尖纵向缝合部,
将上述脚尖横向缝合部和脚尖纵向缝合部分别进行缝合,形成前端部呈圆状的脚尖部。
CN201110219264.2A 2010-07-29 2011-07-28 防水鞋和其所采用的防水内衬 Active CN1023426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70238 2010-07-29
JP2010170238A JP5688928B2 (ja) 2010-07-29 2010-07-29 防水靴用防水インナー
JP2010-171488 2010-07-30
JP2010171488 2010-07-30
JP2011157562A JP5859766B2 (ja) 2010-07-30 2011-07-19 防水靴
JP2011-157562 2011-07-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2622A CN102342622A (zh) 2012-02-08
CN102342622B true CN102342622B (zh) 2015-07-15

Family

ID=45541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19264.2A Active CN102342622B (zh) 2010-07-29 2011-07-28 防水鞋和其所采用的防水内衬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426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05607B2 (en) * 2016-03-22 2019-09-10 Nike, Inc. Tensioning system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CN108741399A (zh) * 2018-05-29 2018-11-06 广东粤迪厚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透气鞋的制鞋方法
CN113598479B (zh) * 2021-08-27 2022-09-09 瑞安市华拓鞋业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鞋的生产工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8102190A (zh) * 1987-04-15 1988-11-02 W·L·高尔联合公司 鞋底封接方法
JPH06237801A (ja) * 1993-02-11 1994-08-30 Koeflach Sport Gmbh & Co Kg インナーブーツの成形部品、及び該成形部品を製造する方法
CN101232826A (zh) * 2005-07-26 2008-07-30 健乐士有限公司 防水透气性的鞋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36916B2 (en) * 2003-03-28 2005-01-04 Eddie Chen Process for making a waterproof sho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8102190A (zh) * 1987-04-15 1988-11-02 W·L·高尔联合公司 鞋底封接方法
JPH06237801A (ja) * 1993-02-11 1994-08-30 Koeflach Sport Gmbh & Co Kg インナーブーツの成形部品、及び該成形部品を製造する方法
CN101232826A (zh) * 2005-07-26 2008-07-30 健乐士有限公司 防水透气性的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2622A (zh) 201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9265B (zh) 具有多層之鞋類物件,用於鞋類物件之固定系統及製作方法
CN102781272B (zh) 具有防水又透气的鞋帮和鞋底的鞋子
CN107259709B (zh)
US3583081A (en) Upper material for shoes
JP2016073627A (ja) 運動靴のための平緯編みアッパー
CN105831885A (zh) 鞋类物品、制成鞋类物品的方法、用于鞋类物品的内里和包括内里的鞋类物品
TWM543588U (zh) 具挺性之立體襪鞋
CA2846118C (en) Direct attach waterproof footwear
US20140215851A1 (en) Footwear with flexible outer sole attached to water resistant textile upper
US11311079B2 (en) Footwear with felting transition between materials
CN102342622B (zh) 防水鞋和其所采用的防水内衬
US20030121181A1 (en) Shoe upper made of a light-weight waterproof laminate
CN107232689A (zh) 一种鞋及其后套构件
JP5859766B2 (ja) 防水靴
JP5688928B2 (ja) 防水靴用防水インナー
JP3069352B1 (ja) 防水加工インナ―部材
JP3211094U (ja) 靴下シューズ
US20200237022A1 (en) Sock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581461B2 (ja)
JP4588354B2 (ja) 防水靴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641327B (zh) Socks that are comfortable and comfortable to wear
JP3097693U (ja) 履物
JP2010125189A (ja) 釣り用靴・ウェ−ダ
CN102948949B (zh) 鞋类物品、制成鞋类物品的方法、用于鞋类物品的内里和包括内里的鞋类物品
JP6742687B2 (ja) 通気性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