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1968B - 具有配合辅助设备的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配合辅助设备的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1968B
CN102341968B CN2008801328571A CN200880132857A CN102341968B CN 102341968 B CN102341968 B CN 102341968B CN 2008801328571 A CN2008801328571 A CN 2008801328571A CN 200880132857 A CN200880132857 A CN 200880132857A CN 102341968 B CN102341968 B CN 1023419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shell
wing
actuator arm
connector
st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3285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41968A (zh
Inventor
雷纳·施密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FCI Automotive Holding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CI Automotive Holding SAS filed Critical FCI Automotive Holding SAS
Publication of CN1023419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19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419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19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0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comprising a camming member
    • H01R13/62911U-shaped sliding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装置,该连接器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40)、互补的第二连接器壳体(30)和配合辅助设备(10)。该配合辅助设备包括可移动地安装到第一连接器壳体(40)的致动臂(12,14),其中致动臂(12,14)包括至少一个凸轮槽(26),并且第二连接器壳体(30)包括至少一个对应的凸轮柱(32)以与凸轮槽接合,从而在致动配合辅助设备(10)时凸轮槽能够朝向第一连接器壳体牵拉凸轮柱以使第二连接器壳体朝向第一连接器壳体移动。致动臂设有至少一个阻挡翼(16),该阻挡翼布置为可相对于致动臂(12,14)移动,并且当第二连接器壳体(30)未至少部分地与第一连接器壳体(40)配合时,该阻挡翼防止配合辅助设备(10)的致动。

Description

具有配合辅助设备的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方便第一连接器壳体与互补的第二连接器壳体的联接的具有配合辅助设备的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在许多技术领域中,电气和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电气和电子设备需要适当的电连接。在过去的20年中,尤其是在汽车工业中研制出大量新型的安全和舒适的特征并且引入到客车中,那些特征中的很多都需要连接到电子控制装置和/或车辆的电源。待被连接的电气和电子设备的数量的增加致使需要日益增大的大连接器装置以允许由此产生的大量信号线的连接。待被配合在这样的连接器装置的每个联接上的电触头的增加继而增大了闭合两个互补连接器之间的连接所需要的力。配合连接器需要的大的连接力在现代装配线中带来问题,特别是在待被联接的连接器的位置难以手动接近的情况下。然而,与配合相关的问题不仅涉及大的连接器。密封件的存在或者特别材料的应用也导致配合力增加。更进一步,在难以实施的装配情形中,例如在现代车辆的拥挤的发动机舱中,任何种类的连接器的联接都会带来问题,即使仅较小的联接力也必须被克服。为了方便两个连接器的联接,在现有技术中研制出所谓的配合辅助设备,该配合辅助设备例如包括杠杆机构或者滑块机构,这方便了两个连接器壳体的联接。
文献US 6,422,882B1公开了一种配合辅助设备,该配合辅助设备包括在U形滑块中,该滑块布置成在第一连接器壳体上平移运动。该滑块包括两个致动臂,该两个致动臂设置有多个凸轮槽,所述多个凸轮槽与设置在第二连接器壳体上的多个凸轮柱相互作用。在致动配合辅助设备时,即在沿垂直于两个连接器壳体的配合方向推动U形滑块时,凸轮槽与凸轮柱相互作用,使得第二连接器壳体被拉入第一连接器壳体。为了防止配合辅助设备,即滑块意外致动,滑块的两个臂朝向彼此略微弯曲并且因此与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壳体中的止动件抵接。在将第一连接器壳体插入第二连接器壳体时,第二连接器被布置在滑块的臂之间并且使滑块的臂展开,使得臂的前面被侧向移动经过止动件,从而滑块可以被移入其最终位置。该装置需要具有两个基本上平行的臂的U形构造以便可靠地作用。此外,该构造对于制造公差要求很高,因为两个平行臂的整个长度必须以非常特殊的方式弯曲以使滑块正确地作用。更进一步地,致动臂必须具有相当的柔性,以使第二连接器能够将致动臂容易地展开,然而这通常是不理想的,因为为了实现致动臂的真正目的,即配合辅助作用,致动臂应该尽可能地刚硬。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改进已知的具有配合辅助设备的连接器装置并且具体地提供一种用于具有配合辅助设备的连接器装置的新的解决方案,该连接器装置提供了特别可靠的构造。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配合辅助设备的连接器装置,当在该装置中不存在互补连接器壳体时,该连接器装置足够刚硬并且同时防止意外致动。而且,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配合辅助设备的连接器装置,该连接器装置比现有技术系统更加耐用。在阅读了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装置的下列说明以后,这些和其它目的将变得显而易见。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装置,该连接器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和互补的,即可配合的第二连接器壳体以及配合辅助设备。该配合辅助设备包括至少一个致动臂,所述至少一个致动臂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上并且包括至少一个凸轮槽。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包括至少一个对应的凸轮柱以与所述凸轮槽接合,从而在致动所述配合辅助设备时,所述凸轮槽能够朝向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拉所述凸轮柱以便使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朝向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移动。从而,该配合辅助设备适于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相互作用,从而在致动所述配合辅助设备时所述致动臂能够使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朝向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移动。根据本发明,所述致动臂还设有至少一个阻挡翼,该阻挡翼被布置成相对于所述致动臂偏移,并且当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未至少部分地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配合时,该阻挡翼防止所述配合辅助设备的致动。这优选地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上的、与所述阻挡翼相互作用的某种止动件来实现,所述止动件沿配合辅助设备的致动方向阻止和/或防止致动臂运动。通过将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所述可动阻挡翼弯曲而脱离与所述止动件的接合,从而所述致动臂能够沿着致动方向移动并且因此能够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拉入第二连接器壳体或者将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拉入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致动臂初始地位于安装在第一连接器壳体上的“第一”或者预装配位置。在该第一位置,所述致动臂由所述阻挡翼保持并且防止所述致动臂沿致动方向进一步运动。在该第一位置,可以使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至少部分地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配合。由此优选地所述阻挡翼从例如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上的对应的止动元件分离,从而所述致动臂沿着致动方向自由移动,借此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朝向第一连接器壳体移动。在本文所描述的所有实施方式中,所述配合辅助设备优选地使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完全配合。然而,在另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使所述配合辅助设备仅造成部分配合,例如以帮助克服某种初始主配合力,从而所述连接器壳体的随后必要的完全配合被例如手动地执行或者通过某些其它种类的工具执行。除了包括如上所述的特别的阻挡翼之外,根据本发明的所有实施方式中的致动设备例如可以是在本说明的前序中讨论的现有技术文献中所公开的类型的滑块。
优选地,所述阻挡翼形成所述至少一个凸轮槽的一部分。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致动设备包括两个通过公共腹板连接的平行致动臂而形成U形结构,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配合的情况下,该U形结构适于至少部分地将第二连接器壳体接纳在其间。
本文所描述的阻挡翼优选地比致动臂自身的刚性小。通过这种方式,偏移阻挡翼或者将阻挡翼移出其阻挡位置所需要的力能够被减小并且同时所述致动臂可以设置有足够的刚性以满足其致动目的。出于相同的原因,还可以想象并且优选地,与所述致动臂相比所述阻挡翼的厚度减小。通过这种方式,所述致动臂和所述阻挡翼能被设置为一个整体部分并且所述阻挡翼还布置为相对于所述致动臂自身可移动。在另外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与所述致动臂相比,所述阻挡翼仅一部分设有减小的厚度,以方便相对于所述致动臂弯曲或者偏移所述阻挡翼。具有减小厚度的该部分可被当作是“铰接”构件或者“铰接”区域。该部分可以是所述致动臂的所述阻挡翼与其余部分之间的凹槽。所述凸轮槽限定所述阻挡翼轮廓的一部分的情况允许所述阻挡翼相对于所述致动臂的其余部分更具柔性。
本发明提供的优点在于,在将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部分地插入(或者完全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时,所述致动臂不必被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偏移。从而,仅需要克服移动或者偏移所述阻挡翼的较低的力而不是像现有技术中所必须的那样移动整个致动臂。从而,本发明允许优化所述配合辅助设备的元件的特性,并且提供例如具有非常刚硬且耐用构造的致动臂,并且相比之下所述阻挡翼具有更弱和/或更柔韧的构造。因为同时所述阻挡翼形成所述凸轮槽的一部分,例如因为所述阻挡翼的周边边缘的一部分形成所述至少一个凸轮槽的一部分,因此能够实现特别紧凑的构造。此外,所述狭槽可以相对于所述致动臂的其余部分为所述阻挡翼提供柔性。更进一步,本发明允许例如由与所述阻挡翼不同的材料来制造所述致动臂。因此作为另选例,所述阻挡翼由与所述致动臂不同的材料制成,并且优选地由比所述致动臂的刚性小的材料制成。这种构造能够被用于本文中描述的所有实施方式。
本发明尤其适于包括线性且垂直于连接器壳体的配合方向移动的致动件类型的配合辅助设备。因此在本文描述的所有实施方式中,致动臂(或者多个致动臂)最优选地布置为可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配合方向移动。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示例性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配合辅助设备的示意图;
图1B以俯视图方式示出了图1A的配合辅助设备;
图2示出了适于与本发明一起使用的第二连接器壳体;
图3A是示出了图1A和图1B的配合辅助设备的功能的示意图;
图3B示出了当配合辅助设备沿致动方向进一步移动时的与图3A相同的装置;
图4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4B和图4C示出了当配合辅助设备沿致动方向进一步移动时的与图4A相同的装置;
图5A是示出了当配合辅助设备处于其锁定或者预闩锁状态时配合辅助设备是如何安装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示意图;
图5B示出了当致动臂的阻挡翼从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壳体上的止动元件释放时的与图5A相同的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配合辅助设备10。该设备包括两个平行的致动臂12和14,这两个致动臂12和14通过公共梁或者腹板15连接,从而形成U形结构,在第一连接器壳体与第二连接器壳体配合的情况下,该U形结构适于在臂与腹板之间至少部分地接纳第二连接器壳体。应该注意的是设备10是对称的,即,致动臂14确且地包括与致动臂12在图1中可见的相同的特征。下面,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描述致动臂12和14中相同的特征。每个致动臂均设置有阻挡翼16,该阻挡翼16以舌的形式设置并且通过铰接部分18可动地且柔性地连接到致动臂,铰接部分18的刚性小于致动臂12、14。阻挡翼设有致动突出部20,如将在下面进一步阐述的,该致动突出部适于与第二连接器壳体相互作用。如从图1B最佳可见,阻挡翼16的厚度大大小于致动臂12、14的厚度。如可从图1A最佳得出,阻挡翼16的周边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形成至少一个凸轮槽的一部分。该边缘与图1A上的向下的周边边缘相对应(尽管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清楚所示的连接器装置能够被用于任何空间取向,因此如“向上”或者“向下”的术语仅仅针对图中所示的具体装置使用以方便对其描述)。通过该具体装置可以实现仍然足够刚硬的特别紧凑的构造,因为作用在凸轮柱与凸轮槽之间的力大部分平行于阻挡翼16的平面指向,从而其减小的厚度不会负面地影响凸轮槽的功能。
致动臂还包括布置在柔性臂25上的突出部24。突出部24用于与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壳体上的对应的引导凹槽或者狭槽相互作用以防止配合设备从连接器壳体意外地移除。致动臂还包括三个凸轮槽26,如下面将要说明的,每个凸轮槽均适于与对应的凸轮柱相互作用。
图2是适于与本发明一起使用的第二连接器壳体的示意图。第二连接器壳体30包括三个凸轮柱32,这三个凸轮柱32适于与设置在配合辅助设备10上的凸轮槽26相互作用。如将在下面参照图4A至图4C所示的,第二连接器壳体30被构造成至少部分地插入第一连接器壳体。
图3A和图3B示出了配合辅助设备10和设置在该设备中的凸轮槽26的作用。应注意的是图3A和图3B的图仅用于便于解释配合辅助设备的操作。在实践中,配合辅助设备10安装在第一连接器壳体上(图4A至图4C),为了便于理解,该第一连接器壳体未在图3A至图3B中示出。如从图3A可见,凸轮柱32布置在凸轮槽26的起始端处。当设备10沿致动方向,即在图3A和图3B中向左移动时,凸轮柱32与凸轮槽26相互作用。如图3B所示,随着设备10从右侧向左侧前进,设备10与第二连接器壳体30进一步接合并且沿着竖直方向彼此靠近。
图4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处于装配状态下的连接器装置。第一连接器壳体40以局部剖视图的形式示出,从而在图4A中可以看到配合辅助设备10的阻挡翼16。在所示的装置中,在第二连接器壳体30部分地插入第一连接器壳体40之前,配合辅助设备10预先装配在第一连接器壳体40上。第一连接器壳体40设有凹槽或狭槽42,凹槽或狭槽42与设置在设备10的致动臂上的突出部24相互作用。附图标记44表示若干个通道,该若干个通道用于插入待由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连接的电信号线。应注意的是,在图4A所示的装置中配合或者联接方向是竖直的。明显地,连接器装置可以以任何期望的空间取向进行操作。配合辅助设备10的致动或操作方向是垂直于两个连接器壳体的配合或者联接的方向的平移运动,在图4A所示的装置中,设备10通过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形状的引导在图中向左移动,第一连接器壳体包括用于接纳臂12、14的槽状开口,从而设备10以及因此致动臂12、14垂直于配合方向线性地移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从图4A和4B所示的视图认识到,通过设备10的线性引导运动,第二连接器壳体30将通过凸轮柱32与凸轮凹槽26相互作用在图4A中被向上“拉”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中。从而,配合辅助设备10便于使第一连接器壳体与第二连接器壳体配合。由图4A、图4B和图4C示出了设备10沿致动方向的运动以及第二连接器壳体30在第一连接器壳体40中的运动。在图4C中所示的配合情形中,致动臂12和14将第二连接器壳体30接纳在其间。
连接器壳体40还包括闩锁凹部46,在配合辅助设备10完全插入壳体时突出部20卡在闩锁凹部46中。由于闩锁凹部46,在配合辅助设备完全插入壳体时产生可听到的“咔嗒”声响,从而给予操作者可听到的配合反馈。这还改进了连接器装置的安全性。
图5A和图5B示出了安装在第一连接器壳体40上的配合辅助设备10,为了更好的理解,从第一连接器壳体移除第二连接器壳体30。在图5A和图5B的视图中,从底侧示出了第一连接器壳体40,因此能够清楚地看到开口44,开口44被成形为容纳图2中所示的第二连接器壳体30。从图5A还可以看出,在将第二连接器壳体插入第一连接器壳体中时凸轮槽26是如何与槽口45对齐以容纳凸轮柱32的。从图5A还能得出设置在阻挡翼的自由端的止动面22如何与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壳体上的止动元件48抵接的。从而,在图5A所示的位置,防止了配合辅助设备10沿着致动方向移入第一连接器壳体40中。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优点在于能够从壳体的两侧安装配合辅助设备10,即呈与图中所示的装置镜像的装置。从而,优选地,在本文所示的所有实施方式中,壳体与配合辅助设备适配以使配合辅助设备能被从两个相反侧安装到壳体。
图5B示出了当阻挡翼由于第二连接器壳体部分地插入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开口44而向外弯曲时的图5A的装置。如上所述,为了描述阻挡翼16的功能,未在图5B的视图中示出第二连接器壳体30。如从图5B可见,阻挡翼16的止动面22不再与第一连接器壳体40的止动元件48抵接。在图5B中所示的位置,配合辅助设备10可以被进一步移入连接器壳体40,即沿着致动方向移动。从图5A和图5B进一步可见,在插入第二连接器壳体30时,只有阻挡翼以向外的方式弯曲,而致动臂12和14不因第二连接器壳体而移动。从而,在将第二壳体30(部分)插入第一壳体40时,操作者仅需要克服由阻挡翼16带来的较低阻力,与耐用且非常刚硬的致动臂12和14相比,该阻力因铰接部分18而较低。因此,在图中所示的连接器装置中,阻挡翼被布置为相对于致动臂可移动,并且当第二连接器壳体30未至少部分地与第一连接器壳体40配合时,阻挡翼防止配合辅助设备10的致动。

Claims (14)

1.一种连接器装置,该连接器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器壳体(40)以及互补的第二连接器壳体(30);
配合辅助设备(10),该配合辅助设备包括可移动地安装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40)的至少一个致动臂(12,14),所述致动臂(12,14)包括至少一个凸轮槽(26),并且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30)包括至少一个对应的凸轮柱(32)以与所述凸轮槽接合,从而在致动所述配合辅助设备(10)时所述凸轮槽能够朝向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拉所述凸轮柱以使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朝向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移动;
其中所述致动臂设置有至少一个阻挡翼(16),所述至少一个阻挡翼形成所述至少一个凸轮槽的一部分,并且所述阻挡翼布置为可相对于所述致动臂(12,14)移动,并且当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30)未至少部分地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40)配合时,所述阻挡翼防止所述配合辅助设备(10)的致动,
所述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翼(16)具有与所述致动臂(12,14)相比减小的厚度,或者所述阻挡翼(16)的至少一部分(18)设置有与所述致动臂(12,14)相比减小的厚度,以便于所述阻挡翼以向外的方式相对于所述致动臂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阻挡翼(16)与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40)上的止动元件(48)抵接,并且当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至少部分地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配合时所述阻挡翼被从所述止动元件释放。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致动臂(12,14)被安装成可向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40)移动从而所述致动臂能够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部分地配合,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完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配合辅助设备(10)包括两个通过公共腹板(15)连接的平行致动臂(12,14)而形成U形结构,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配合的情况下,该U形结构适于至少部分地将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30)接纳在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致动臂(12,14)包括不是由所述阻挡翼形成的至少另一个凸轮槽(26)。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30)未至少部分地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40)配合时所述阻挡翼(16)与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40)上的止动元件(48)抵接,并且,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部分地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时,所述阻挡翼(16)因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30)而从所述止动元件(48)偏移。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阻挡翼(16)的刚性小于所述致动臂(12,14)的刚性。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阻挡翼(16)的周边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所述至少一个凸轮槽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阻挡翼(16)被设置成舌的形式,从而所述舌的一端与所述致动臂连接,并且当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未至少部分地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配合时,所述舌(22)的自由端与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40)上的止动元件(48)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阻挡翼(16)通过铰接部分(18)连接到所述致动臂,所述铰接部分的刚性小于所述致动臂(12,14)的刚性,以便于所述阻挡翼相对于所述致动臂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阻挡翼(16)设置有致动突出部(20),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40)部分地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时或者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部分地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时,所述致动突出部适于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30)相互作用,以使所述阻挡翼向释放位置弯曲,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配合辅助设备(10)能够被致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致动臂(12,14)包括至少一个突出部(24),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与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40)上的对应的引导凹槽(42)接合以引导所述致动臂的运动,所述引导凹槽(42)适于允许所述致动臂(12,14)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配合方向进行线性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在将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30)部分地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40)时,所述致动臂(12,14)不因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而偏移。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阻挡翼(16)设置有致动突出部(20),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40)部分地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时或者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部分地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时,所述致动突出部适于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30)相互作用,以使所述阻挡翼向释放位置弯曲,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配合辅助设备(10)能够被致动,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设置有至少一个闩锁凹部(46),当所述配合辅助设备(10)被完全插入时该至少一个闩锁凹部适于接纳所述致动突出部(20),并且当所述致动突出部移入所述闩锁凹部(46)时所述闩锁凹部提供可听到的反馈。
CN2008801328571A 2008-12-31 2008-12-31 具有配合辅助设备的连接器装置 Active CN1023419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IB2008/003835 WO2010076592A1 (en) 2008-12-31 2008-12-31 Connector arrangement with mate-assist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1968A CN102341968A (zh) 2012-02-01
CN102341968B true CN102341968B (zh) 2013-11-20

Family

ID=41021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328571A Active CN102341968B (zh) 2008-12-31 2008-12-31 具有配合辅助设备的连接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97993B2 (zh)
EP (1) EP2384525B1 (zh)
CN (1) CN102341968B (zh)
WO (1) WO20100765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201385B3 (de) 2016-01-29 2017-07-27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ung
JP6607088B2 (ja) * 2016-03-04 2019-11-2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EP3249759A1 (en) 2016-05-24 2017-11-29 Delphi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Luxembourg S.à r.l.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ate-assist lever and integrated cpa
EP3252881A1 (en) 2016-06-01 2017-12-06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slider
BR112019005462A2 (pt) * 2016-09-29 2019-06-04 Honda Motor Co Ltd conjunto de conector
US9843126B1 (en) * 2017-02-21 2017-12-12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housing assemblies with access hood and push surfa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27237A1 (en) * 1996-09-03 1998-03-04 Yazaki Corporation Low insertion force connector
US6254407B1 (en) * 1999-02-17 2001-07-03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erlock, Inc. Mechanical assist cam slide device
US6431896B2 (en) * 2000-06-26 2002-08-13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02554A1 (de) * 1998-01-23 1999-08-05 Whitaker Corp Steckeranorndung mit einem Betätigungsschieber
DE19900514C1 (de) 1999-01-08 2000-08-17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Steckverbinderanordnung mit Steuerflächenschieber
JP3675242B2 (ja) * 1999-08-04 2005-07-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低挿入力コネクタ
EP1100160B1 (en) * 1999-11-10 2007-03-21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camming system
US6475004B2 (en) * 2001-01-09 2002-11-05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n engagement assist member and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FR2864355A1 (fr) * 2003-12-19 2005-06-24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Dispositif de verrouillage d'un module de connecteur dans un porte-module
EP2112675B1 (de) * 2008-04-01 2014-11-12 Wöhner GmbH & Co. KG Elektrotechnische Systeme Lasttrennschalter
US8197270B2 (en) * 2009-06-23 2012-06-12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reversible wire dres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27237A1 (en) * 1996-09-03 1998-03-04 Yazaki Corporation Low insertion force connector
US6254407B1 (en) * 1999-02-17 2001-07-03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erlock, Inc. Mechanical assist cam slide device
US6431896B2 (en) * 2000-06-26 2002-08-13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76592A1 (en) 2010-07-08
US20110306230A1 (en) 2011-12-15
EP2384525A1 (en) 2011-11-09
CN102341968A (zh) 2012-02-01
EP2384525B1 (en) 2017-03-15
US8297993B2 (en) 2012-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1968B (zh) 具有配合辅助设备的连接器装置
US874714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CN103053082B (zh) 具有外壳体、内壳体和指示套筒的电连接器
US8616914B2 (en) Checkable plug-in connection and method for checking the connection state of a plug-in connection
US7438570B2 (en) Lever fitting-type connector
KR20190106967A (ko) 축방향 연결 보조구를 갖는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CN107069349B (zh) 电接插式连接装置和对此的释放元件
CN101682139A (zh) 具有安全防插接前格栅的连接器
CN109273923B (zh) 杆式连接器
EP3823106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onnection assist
KR20180022548A (ko) 커넥터 어셈블리
US20090142963A1 (en) Card connector capable of switching a card holding state with a simple structure
US6361362B1 (en) Arrangement with two half-plugs for securing in a wall
WO2005078494A2 (en) Optical connector system
JP2008277037A (ja)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及びコネクタ
JP2008277036A (ja) L型コンタクト
JP2010123395A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組立体
JP2007258002A (ja) コネクタ受け治具
JP2012146520A (ja) レバー付きコネクタ
JP2008277035A (ja) コネクタ装置
EP3665742B1 (en) Antenna module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an antenna module
US12009618B2 (en) Plug connection with backlash-free preload
JP7215832B2 (ja) 平型導体用コネクタ
US20180241153A1 (en) Connector connecting device
JPH10334979A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French guyancourt

Patentee after: Fci Automotive Holding

Address before: French guyancourt

Patentee before: Fci Automotive Hold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103

Address after: Luxemburg salad day

Patentee after: DELPHI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LUXEMBOURG S.A.R.L.

Address before: French guyancourt

Patentee before: Fci Automotive Hold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18

Address after: Babado J San Michaele

Patentee after: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Luxemburg salad day

Patentee before: DELPHI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LUXEMBOURG S.A.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