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0841B - 对于无线通信网络的传输控制 - Google Patents

对于无线通信网络的传输控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0841B
CN102340841B CN201110342722.1A CN201110342722A CN102340841B CN 102340841 B CN102340841 B CN 102340841B CN 201110342722 A CN201110342722 A CN 201110342722A CN 102340841 B CN102340841 B CN 1023408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bsite
grade
parameter values
transmission
f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427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40841A (zh
Inventor
桑托什·亚伯拉罕
桑吉夫·南达
赛尚卡尔·南达高普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340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08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408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08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0Hop count for routing purposes, e.g. TT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 H04W74/0875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with assigned priorities based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2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with access to wired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对于无线通信网络的传输控制。本发明描述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控制传输的技术。在一个方面中,对于网状网络的传输控制可通过对所述网状网络中的网点或站点进行分级而实现。在一种设计中,可确定所述网状网络中的第一站点的等级。可识别所述网状网络中与所述第一站点相比较低等级的至少一个站点。可由所述第一站点来设定用于所述较低等级的至少一个站点的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在另一方面中,可将不同传输参数值指派给站点以实现每一站点的数据要求。可基于每一站点的等级、QoS要求、业务量和/或可实现的数据速率而选择用于所述站点的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且可将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发送(例如,经由探测响应消息)到所述站点。

Description

对于无线通信网络的传输控制
分案申请的相关信息
本申请为发明名称为“对于无线通信网络的传输控制”的原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0780007190.8;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07年3月5日。
本申请案主张2006年3月3日申请的题为“对于网状通信网络的传输控制(TRANSMISSION CONTROL FOR A MESH COMMUNICATION NETWORK)”的第60/778,745号临时美国申请案的优先权,所述临时美国申请案转让给本受让人并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揭示案大体来说涉及通信,且更特定来说涉及用于在例如网状网络的无线通信网络中控制传输的技术。
背景技术
网状通信网络是由可转发网络中其它节点的业务的节点(或网点)构成的网络。网状网络的节点可以是能够与其它装置通信的任何装置。这些装置可以是膝上型计算机、手持式装置、蜂窝式电话、终端等。此灵活性允许网状网络使用现有装置以低成本形成并扩展。网状网络还强健地抵制节点故障。如果给定节点发生故障,那么业务可容易地找到另一路线且绕过发生故障的节点。
操作网状网络的一主要挑战是控制由节点进行的传输使得可针对所有节点或尽可能多的节点实现良好性能。如果传输控制不充分或无效,那么可使网状网络的总体性能降级,节点中的一些或许多不能实现其数据要求,且/或可能发生其它不利的影响。
因此,此项技术中需要在网状网络中有效地控制传输的技术。
发明内容
在本文中描述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控制传输的技术。在一方面中,对于网状网络的传输控制可通过对所述网状网络中的站点(或网点或节点)分级而实现。在一种设计中,可确定网状网络中的第一站点的等级。可识别网状网络中与所述第一站点相比的较低等级的至少一个站点。如下所述,可基于各种因素来确定每一站点的等级。用于所述较低等级的至少一个站点的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可由所述第一站点来设定。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可包含:(i)仲裁帧间间隔(AIFS),其指示闲置信道感测时间;(ii)最小和最大竞争窗口,其用于确定在接入信道之前的随机退让;(iii)传输机会(TXOP)持续时间;和/或(iv)其它参数。
在另一方面中,可将不同的传输参数值指派给无线网络中的站点以实现每一站点的数据要求。在一种设计中,可将至少一个传输参数的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指派给至少一站点中的每一者。可基于每一站点的等级、每一站点的服务质量(QoS)要求、每一站点载送的业务量、每一站点可实现的数据速率、对所述至少一个站点的反向授权等而选择用于每一站点的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可经由探测响应帧或某一其它机制将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发送到每一站点。
在又一方面中,接入点可在信标帧中广播其当前负载信息以允许邻近接入点确定所述接入点的信道占用时间。所述接入点还可在所述接入点不发送或接收业务的闲置周期中进行信道测量,且可基于所述信道测量来估计邻近接入点的信道占用时间。
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本揭示案的各种方面和特征。
附图说明
图1展示网状通信网络。
图2展示由站点进行的信道接入和传输。
图3和图4分别展示用于在网状网络中设定传输参数的过程和设备。
图5和图6分别展示用于在无线网络中设定传输参数的过程和设备。
图7和图8分别展示用于确定信道占用时间的过程和设备。
图9展示无线网络中的两个站点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展示网状通信网络100,其包括称为网点120、130和140的许多节点。网点120和130可转发其它网点的业务,而网点140是叶网点。叶网点是不转发另一网点的业务的网点。大体上,每一网点可以是站点或接入点(AP)。
站点是可经由无线媒体而与另一站点通信的装置。术语“无线媒体”和“信道”是同义的且在本文中可互换地使用。站点还可称为终端、接入终端、移动台、用户设备(UE)、订户单元等且可含有其功能性中的一些或全部。站点可以是膝上型计算机、蜂窝式电话、手持式装置、无线装置、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卡、无绳电话等。
AP是可经由无线媒体而对与所述AP相关联的站点提供对分散服务的接入的站点。AP还可称为基站、基站收发台(BTS)、节点B、演进节点B(eNode B)等且可含有其功能性中的一些或全部。在图1中所示的实例中,网点120和130可为AP,且网点140可为叶站点和/或AP。AP 120a和120b可直接连接到回程网络110,回程网络110可为充当网状网络100的基于的有线基础结构。可通过仅使AP的子集直接连接到回程网络110而降低部署和操作成本。AP 130可彼此通信和/或与AP 120通信以经由回程网络110来交换业务。叶站点140可与AP 120和/或130通信。
在网状网络100中,AP 120还可称为有线AP、入口AP、网状入口等。AP 130还可称为无线AP、网状AP(MAP)等。AP 120和130和叶站点或AP 140还可称为网点、网状节点、节点等。MAP 130可充当将业务转发到有线AP 120的实体。一帧的数据(或包)可从来源经由可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网点组成的路线而流动到目的地。路线选择算法可用于确定所述帧到达目的地所通过的网点的序列。在某些情况下,AP可被拥塞且可请求将业务转发到拥塞的AP的其它AP减速以使网络畅通。
如图1中所说明,如果业务中的大多数流向有线AP和从有线AP流出,那么可将层级式结构赋予网状网络。当给定网点x第一次连接到网状网络时,可执行路线选择算法以确定可由网点x用于将帧发送到最近的有线AP的网点的序列。此后,网点x可使用此路线来将帧发送/转发到有线AP。
在下文的描述中,术语“站点”可指代叶站点或AP。网状网络100中的站点可经由任一无线电技术或无线电技术的任一组合来彼此通信,例如IEEE 802.11、Hiperlan、蓝牙、蜂窝式等。IEEE 802.11是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的来自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一系列标准且在全世界为常用的。所述站点还可部署于任一地理区域上,例如校园、市中心、购物商场或特征为较高人口密度和/或较大数据使用的其它热点地区。
站点可针对一个或一个以上流而与另一站点通信。流可以是可经由两个站点之间的链路而发送的较高层数据流(例如,TCP或UDP流)。流可载送任何类型的业务,例如语音、视频、包数据等。流可用于特定业务类别且可对数据速率、等待时间或延迟等具有某些要求。流可为周期性的且以规则时间间隔或非周期性地发送和偶发地发送,例如,当存在须发送的数据时。举例来说,因特网语音协议(VoIP)的流可每隔10或20毫秒(ms)来发送一数据帧。关于给定AP,站点可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类型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流。
在一方面中,网状网络的传输控制可通过对所述网状网络中的网点或站点分级而实现。所述分级可基于各种因素,例如到有线AP的跳跃的数目、与所述AP相关联的站点的数目、由所述AP转发的业务的量、由所述AP转发的业务的类型或类别、所述AP的能力等。AP能力可由可实现的数据速率、缓冲区大小和/或其它因素来量化。可将适当权重给予用于确定等级的所有因素且组合所有因素以获得可用于确定每一网点的等级的度量。
在一种设计中,给定网点或站点x的等级可基于到有线AP的跳跃的数目来确定且可表示为:
Rank(MP x)=MaxRank-到有线AP的跳跃的数目,等式(1)
其中Rank(MP x)为网点x的等级,且MaxRank为所述级的任意选出的最大值。可将来自到有线AP的网点x中的所述序列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网点中的每一网点视作一个跳跃。到有线AP的跳跃的数目可进而等于来自到有线AP的网点x中的所述序列的网点中的网点的数目。
如果在网状网络中存在多个有线AP,那么网点x的等级可基于到所有有线AP的跳跃的最小数目来确定且可表示为:
等式(2)
来自公式(1)或(2)的高等级值对应于较高等级,其通常暗示较高所需处理量、较高接入优先权等,如下所述。
在图1中,有线AP 120a和120b可具有最高等级MaxRank,MAP 130a和130b可具有下一最高等级MaxRank-1,MAP 130c可具有下一最高等级MaxRank-2,且叶站点或AP 140可具有等级MaxRank-2、MaxRank-3和MaxRank-4。大体上,网状网络的层级式结构可具有任何数目的层,且网点可具有任何数目的不同等级。基于路线选择算法,每一网点可获知其路线以及到最近有线AP的网点的数目。
网状网络可利用任一接入机制以允许网点获得对信道的接入。在下文中详细描述的一种设计中,网状网络利用描述于IEEE 802.11e,题为“修正:媒体接入控制(MAC)服务质量(QoS)增强(Amendment:Medium Access Control(MAC)Quality of Service(QoS)Enhancements)”(其为公共可获取的)中的增强分散式信道接入(EDCA)程序。基于这些站点载送的流的QoS要求和通过所述站点的业务量,EDCA相对简单地实施并支持所述站点对信道的优先接入。
EDCA利用三个参数来控制站点经由信道进行的传输。表1列出所述三个传输参数且提供每一参数的简短描述。传输参数是可控制对信道的接入和/或在获得接入后在信道上的传输的参数。AIFS和竞争窗口是信道接入参数且用于控制对信道的接入。一旦已接入所述信道,TXOP持续时间就调整传输。
表1
图2展示由站点以EDCA进行的信道接入和传输。所述站点可具有将在时间T1传输的数据且可感测信道以确定信道是繁忙还是闲置。如果信道闲置持续等于所述站点的AIFS值的时间周期,那么所述站点可始于时间T2在信道上传输数据,其中T2-T1≥AIFS。所述站点可被授予特定持续时间的TXOP且可占用信道直到时间T3为止,时间T3为TXOP持续时间的结束。
所述站点可具有将在时间T4传输的更多数据且可感测信道以确定信道是繁忙还是闲置。在此实例中,由于存在具有小于此站点的AIFS值的AIFS值的另一站点,所以信道最初为闲置的但在时间T5变为繁忙。所述站点可接着等待直到信道在时间T6变为闲置为止且可进一步等待信道闲置持续等于其AIFS值的时间周期,这发生于时间T7。所述站点可接着在零与最初可设定为CWmin的竞争窗口(CW)之间选择随机退让。所述随机退让用于避免多个站点在感测到信道闲置持续AIFS后同时传输的情况。所述站点可接着对随机退让倒计时,只要信道繁忙就暂停且在信道闲置持续AIFS后重新开始倒计时(未展示于图2中)。在倒计时在时间T8达到零时,所述站点可传输数据。所述站点可被授予TXOP且可占用信道直到时间T9为止,时间T9为所述TXOP持续时间的结束。虽然未展示于图2中,但所述站点在每一次不成功传输后可使竞争窗口加倍直到竞争窗口达到CWmax为止。
AIFS是在繁忙周期后站点推迟对信道的接入的时间量。AIFS可因此影响获得对信道的接入的可能性。大体上,具有较高优先权的站点可被指派得到较小AIFS值且可能能够在具有较大AIFS值的其它站点之前接入信道。相反,具有较低优先权的站点可被指派得到较大AIFS值且可相对于具有较小AIFS值的其它站点而推迟信道的接入。
最小竞争窗口和(在较小程度上)最大竞争窗口可确定接入信道的平均时间量。具有较小CWmin的站点可平均以短于具有较大CWmin的站点的时间量来接入信道。
在另一方面中,无线网络(例如,网状网络)中的站点可被指派得到不同的传输参数值以实现每一站点的数据要求。给定站点的数据要求可由保证速率、QoS要求、延迟要求、业务负载等来给出。不同站点可载送不同业务量和/或具有不同的QoS要求。可将适当的传输参数值指派给每一站点以实现所述站点的数据要求。
对于具有较少有线AP的图1中所示的网状网络来说,可形成层级式结构,其中所述网状网络内的业务流可由朝向有线AP的上游流和从有线AP朝向站点的下游流支配。在此层级式网状网络中,在将传输参数值指派给个别网点或站点时可考虑以下因素。
网点的等级可指示经由所述网点而交换的业务量。较高等级的网点(例如图1中的MAP 130b)可载送比较低等级的网点(例如MAP 130c)多的业务。此外,通过较高等级的网点的业务可能已招致通过较低等级的网点的延迟。因此,较高等级的网点在经由较小AIFS和CWmin值来接入信道时应具有较高优先权。
在指派传输参数值时可考虑业务量和业务的QoS要求。转发QoS业务的每一网点可具有经由所述网点而发送的每一流的描述符。每一流的描述符可提供速率信息(例如,流的平均位速率和峰值位速率)和/或延迟信息。延迟要求可用于确定每秒的所要接入数,每秒的所要接入数又可用于确定传输参数,例如,竞争窗口大小。指派给网点的TXOP持续时间可取决于由所述网点载送的业务量。
网点的位置可确定所述网点可实现的最大数据速率。远离其较高等级网点而定位的较低等级网点可具有到达所述较高等级网点的较低数据速率连接。为了确保所转发的流的公正性,指派给此低等级网点的TXOP可考虑所述网点可实现的数据速率使得这些流可受到适当的对待。
在将传输参数值指派给个别网点时还可考虑其它因素。举例来说,较高等级网点的反向TXOP授权可确定其业务载送能力,在将传输参数值指派给较低等级网点时可考虑所述业务载送能力。随着流和网点被增加或移除,可修改所述传输参数值。
在一种设计中,较高等级网点设定较低等级网点的传输参数。在另一设计中,一对网点可在自身之间协商哪一网点将设定所述传输参数。在又一设计中,一群组网点可选择一个网点以设定此群组中的所有网点或一特定类别的流的传输参数。大体上,可基于可包括或可不包括等级的任何因素(一或多个)而选出设定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网点的传输参数的网点。在下文描述的一种设计中,等级i的网点设定与此等级i的网点通信的等级i-1的网点的传输参数。
在IEEE 802.11e中,支持QoS的AP称为QoS AP(QAP),且支持QoS的站点称为QoS STA(QSTA)。在IEEE 802.11e中,QAP设定每一接入种类(或优先权)的所有QSTA的EDCA参数以确保与所述QAP相关联的所有QSTA中的公正性。此机制确保公正性但未能解决个别流的QoS要求。在网状网络中,等级i的网点可具有若干个等级i-1的子节点。这些子节点中的每一者载送的业务可能是不同的。在一种设计中,较高等级网点可将不同传输参数值指派给其子节点中的每一者。此设计可允许个别子节点的QoS要求得到满足。
较高等级网点可与较低等级网点交换消息以协商和/或传达由所述较高等级网点指派给个别较低等级网点的传输参数值。在一种设计中,消息可载送于探测请求和探测响应帧中,探测请求和探测响应帧可类似于用于IEEE 802.11e中的探测请求和探测响应帧。然而,探测响应帧可经扩展以含有指派给特定网点的传输参数值,所述特定网点可接着将其传输参数设定为由较高等级网点指派的值。其它信令消息或管理动作帧也可经界定以传送这些传输参数值。
可以各种方式来设定传输参数。为了清楚起见,在下文中描述设定传输参数的若干特定设计。这些设计假定优先权由等级确定,使得较高等级网点具有较高优先权。网点的等级可由到有线AP的跳跃的数目来确定(如等式(1)和(2)所示)和/或基于其它因素来确定。
在一种设计中,可设定具有不同QoS要求的每一业务种类的传输参数。业务种类也可称为业务类别、接入种类、接入类别等。在IEEE 802.11e中,可支持高达八个业务种类且可给所述业务种类指派不同优先权。为了清楚起见,在下文中描述一个业务种类的传输参数的设定。可针对每一所支持的业务种类而重复相同处理。
在一种设计中,给网点指派基于其等级而确定的AIFS值。具有较小AIFS值的网点可使具有较大AIFS值的网点“饥饿”。因此,与较低等级的网点相比,较高等级的网点应具有较小的AIFS值,尤其因为较高等级网点可具有更多业务且因此应具有接入信道的较高可能性。网状入口(例如,图1中的有线AP 120a和120b)应具有较小的可能AIFS值。在一种设计中,网点的AIFS值可给出为:
AIFS[i-1]=AIFS[i]+δ,等式(3)
其中AIFS[i]是等级i的网点的AIFS值,且
δ是大于零的递增AIFS值。
大体上,网点的AIFS值可经选择使得AIFS[i-1]≥AIFS[i],其中可基于AIFS[i]的任一函数来定义AIFS[i-1]。举例来说,AIFS[i-1]可给出为AIFS[i-1]=η·AIFS[i],其中η为等于或大于一的比例因数。其它函数也可用于从AIFS[i]获得AIFS[i-1]。
在一种设计中,将相同的最小和最大竞争窗口值用于所有网点,且基于网点的数据要求而指派TXOP持续时间。此设计可允许一些网点具有高于其它网点的处理量。然而,如果给定网点被指派得到较大的TXOP且其它网点需要等待直到所述TXOP结束以便接入所述信道,那么此设计可引入较长的延迟。
在另一设计中,基于每一网点的数据要求而将最小和最大竞争窗口值以及TXOP持续时间指派给每一网点。可如下地选择给定网点的最小竞争窗口。可展示,在足够长的时间周期内,两个网点i和j分别的成功尝试的数目ni和nj的比率可大致相关如下:
n i n j = CW min j CW min i , 等式(4)
其中分别为网点i和j的最小竞争窗口值。等式(4)表明成功接入的数目与因此获得对信道的接入的延迟的比率与最小竞争窗口值粗略地成比例。此处,尚未考虑最大竞争窗口。
最小竞争窗口的一组上限和下限或上阈值和下阈值可定义如下:
1.-最小竞争窗口的下限,其可基于传输的冲突的最大容许数目而确定,且
2.-最小竞争窗口的上限,其可基于流的最高延迟容差而确定。
流的最小竞争窗口可使用等式(4)来设定且可限制于下限与上限内。
具有最高延迟容差的流可使其最小竞争窗口设定为具有较小延迟容差的流可使其最小竞争窗口设定为低于
在一种设计中,TXOP持续时间经指派以满足由每一网点载送的业务负载。如由竞争处理给出的,给定网点进行的信道接入的平均延迟可表示为D。此平均信道接入延迟可取决于指派给网点的AIFS值以及最小和最大竞争窗口值。TXOP极限(其为可指派给网点的最大TXOP)可设定为在网点的基于业务规范(TSPEC)的连续信道接入之间的时间期间到达的帧数目的函数。此TXOP极限可给出为:
TXOP limit = D · g L , 等式(5)
其中g为应用的保证速率,且
L为所述应用的帧大小。
保证速率g可从TSPEC参数导出(如果TSPEC参数是已知的),或可基于所述应用的峰值速率要求和平均速率要求来导出。使用令牌桶(token bucket)参数,保证速率g可表示为:
g = P [ 1 + d · P - ρ σ ] · ( 1 - P e ) , 等式(6)
其中d表示延迟边界,P表示峰值速率,ρ表示平均速率,σ表示突发大小,且pe表示错误率。可在TSPEC中给出这些参数。
网点可具有由具有潜在不同帧大小和/或不同保证速率的个别流组成的累积流。在此情况下,所述个别流的帧大小可基于这些流的贡献而进行加权以获得所述累积流的平均帧大小L。平均帧大小L可确定如下:
L = Σ k g k · L k Σ k g k , 等式(7)
其中gk为流k的保证速率,且Lk为流k的帧大小。
因此可基于网点的业务量和QoS要求而将TXOP持续时间指派给网点。例如,如等式(5)到(7)所示,可确定TXOP极限。TXOP持续时间可等于TXOP极限以确保可以平均信道接入延迟D和帧大小L实现保证速率g。在业务负载较轻和/或具有低于保证速率g的数据速率时,TXOP持续时间可短于TXOP极限。
较高等级网点可改变较低等级网点的TXOP极限,例如,这取决于通过在反向上的授权而授予较低等级网点的TXOP的数目。
在一种设计中,可经由探测请求和探测响应消息而发送经指派的传输参数值。在其它设计中,可经由其它信令消息(例如,接入参数更新信令消息或其它管理动作帧),或作为数据帧的一部分,或经由其它机制来发送经指派的传输参数值。
在又一方面中,AP可在其信标帧中广播其当前负载信息以允许邻近的AP确定此AP的信道占用时间。所述AP还可在所述AP不发送或接收业务的闲置周期中进行信道测量且可基于所述信道测量来估计邻近AP的信道占用时间。所述AP可过滤所述信道测量以获得邻近AP的信道占用时间的较精确估计。
图3展示用于在网状通信网络中设定传输参数的过程300的设计。可确定网状通信网络中的第一站点的等级(框312)。可识别网状通信网络中与第一站点相比的较低等级的至少一个站点(框314)。可由第一站点来设定较低等级的至少一个站点的至少一个传输参数(框316)。
可基于从每一站点到网状网络中的指定站点(例如,有线AP)的跳跃的数目来确定每一站点的等级。如上所述,也可基于其它因素来确定每一站点的等级。所述至少一个站点可与第一站点直接通信且可比所述第一站点低一个等级。
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可包含AIFS、最小竞争窗口、最大竞争窗口、TXOP持续时间,或其任一组合。第一站点可基于每一站点的数据要求和/或其它因素(例如,基于所述站点的等级、所述站点的QoS要求、所述站点载送的业务量、所述站点可实现的数据速率、第一站点的反向授权等)将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指派给每一站点。第一站点可经由探测响应消息或某一其它机制将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发送到每一站点。第一站点可将相同或不同的传输参数值指派给所述至少一个站点。
第一站点可自发地设定所述至少一个站点的至少一个传输参数。或者,第一站点可与每一站点协商以设定所述站点的至少一个传输参数。也可由至少一个站点选择第一站点以设定所述至少一个站点的至少一个传输参数。
图4展示用于在网状通信网络中设定传输参数的设备400的设计。设备400包括用于确定网状通信网络中的第一站点的等级的装置(模块412)、用于识别网状通信网络中与所述第一站点相比较低等级的至少一个站点的装置(模块414),和用于设定较低等级的至少一个站点的至少一个传输参数的装置(模块416)。模块412到416可包含处理器、电子装置、硬件装置、电子组件、逻辑电路、存储器等,或其任一组合。
图5展示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其可以是或可以不是网状网络)中设定传输参数的过程500的设计。可将至少一个传输参数的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指派给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至少一个站点中的每一者(框512)。可基于每一站点的等级、每一站点的QoS要求、每一站点载送的业务量、每一站点可实现的数据速率、对至少一个站点的反向授权等来选择每一站点的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指派给每一站点的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可(例如)经由探测响应帧、接入参数更新信令消息或其它管理动作帧,或作为数据帧的一部分,或经由某一其它机制而发送到所述站点(框514)。
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可包含指示闲置信道感测时间的AIFS。指派得到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的站点可与第一AIFS值相关联。大于第一AIFS值的至少一个AIFS值可指派给至少一个站点以将比指派的站点低的接入信道的可能性给予所述至少一个站点。
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可包含用于确定在接入信道之前的随机退让的最小竞争窗口和/或最大竞争窗口。可基于每一站点发送的至少一个流的保证速率和/或延迟要求来选择每一站点的最小竞争窗口值。所述最小竞争窗口值可限制于针对所述站点而确定的下限和上限内。可基于由所述站点发送的传输的冲突的最大容许数目来确定所述下限。可基于由所述站点发送的至少一个流的最大延迟要求来确定所述上限。可基于上限、每一流的延迟要求和至少一个流中的所有者的最大延迟要求来选择每一流的最小竞争窗口值。还可选择每一站点的最大竞争窗口值。
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可包含TXOP持续时间。可基于每一站点的平均信道接入延迟、延迟要求、保证速率、可实现的数据速率、平均帧大小等来选择每一站点的TXOP持续时间。可基于多个流的帧大小的加权平均值(例如,如等式(7)中所示)来确定具有多个流的站点的平均帧大小。
图6展示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设定传输参数的设备600的设计。设备600包括用于将至少一个传输参数(例如,AIFS、最小竞争窗口、最大竞争窗口、TXOP持续时间等)的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指派给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至少一个站点中的每一者的装置(模块612),和用于将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发送到至少一个站点中的每一者的装置(模块614)。模块612和614可包含处理器、电子装置、硬件装置、电子组件、逻辑电路、存储器等,或其任一组合。
图7展示用于确定信道占用时间的过程700的设计。可确定接入点的负载信息(框712)并将其在信标帧中广播(框714)。负载信息可指示接入点占用信道的时间量。也可在接入点不发送或接收数据的闲置周期中获得信道测量(框716)。可基于所述信道测量而估计邻近接入点的信道占用时间(框718)。所述信道测量可经过滤以获得邻近接入点的信道占用时间的较精确估计。
图8展示用于确定信道占用时间的设备800的设计。设备800包括用于确定接入点的负载信息的装置(模块812)、用于在信标帧中广播负载信息的装置(其中,所述负载信息指示接入点占用所述信道的时间量)(模块814)、用于在接入点不发送或接收数据的闲置周期中获得信道测量的装置(模块816),和用于基于所述信道测量来估计邻近接入点的信道占用时间的装置(模块818)。模块812到818可包含处理器、电子装置、硬件装置、电子组件、逻辑电路、存储器等,或其任一组合。
图9展示无线通信网络(例如,网状网络)中两个站点900和950的框图。站点900可为图1中的网状网络100中的有线AP 120,且站点950可为图1中的网状网络100中的MAP 130。站点900也可为网状网络100中的MAP 130,且站点950可为网状网络100中的叶站点140。
在站点900处,传输(TX)数据处理器912接收来自数据源910的业务数据、来自控制器/处理器920的控制数据(例如,传输参数值),和来自调度器924的调度信息。TX数据处理器912针对每一接收站基于为所述站点选择的速率来处理(例如,编码、交错、调制和扰乱)数据,处理控制数据和调度信息,并产生输出码片。传输器(TMTR)914处理(例如,转换为模拟、放大、滤波和增频转换)所述输出码片且产生经调制的信号,所述经调制的信号经由天线916而传输到接收站。
在站点950处,天线952接收来自站点900的经调制信号且提供所接收信号。接收器(RCVR)954处理所述接收信号且提供样本。接收(RX)数据处理器956处理(例如,解扰乱、解调制、解交错和解码)所述样本,将站点950的经解码数据提供到数据汇958,并将控制数据和调度信息提供到控制器/处理器960。TX数据处理器972接收来自数据源970的业务数据和来自控制器/处理器960的控制数据。TX数据处理器972基于为站点950选择的速率来处理业务数据和控制数据并产生输出码片。传输器974处理所述输出码片且产生经调制信号,所述经调制信号经由天线952而传输。
在站点900处,天线916接收来自站点950和可能来自其它站点的经调制信号。接收器930处理来自天线916的所接收信号且提供样本。RX数据处理器932处理所述样本且将每一传输站的经解码数据提供到数据汇934且将控制数据提供到控制器/处理器920。
控制器/处理器920和960分别指导站点900和950处的操作。控制器/处理器920和/或960还可实施图3中的过程300、图5中的过程500、图7中的过程700和/或用于传输控制的其它过程。存储器922和962分别存储站点900和950的数据和指令。如果站点900为有线AP,那么通信(Comm)单元924可支持站点900与回程网络之间的通信。
可通过各种方式来实施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举例来说,可以硬件、固件、软件或其组合来实施这些技术。对于硬件实施方案,用于执行所述技术的处理单元可实施于一个或一个以上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装置(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电子装置、经设计以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计算机,或其组合内。
对于固件和/或软件实施方案,可以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指令(例如,程序、函数等)来实施所述技术。固件和/或软件指令可存储于存储器(例如,图9的存储器922或962)中且由处理器(例如,处理器920或960)来执行。存储器可实施于处理器内或处理器外。固件和/或软件指令还可存储于其它处理器可读媒体中,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电子可擦除PROM(EEPROM)、快闪存储器、紧密盘(CD)、磁性或光学数据存储装置等。
提供本揭示案的先前描述以使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制造或使用本揭示案。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易于了解对本揭示案的各种修改,且本文定义的一般原理可在不偏离本揭示案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应用于其它变形。因此,不希望本揭示案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例,而是本揭示案应被赋予与本文揭示的原理和新颖特征一致的最广泛范围。

Claims (24)

1.一种用于无线网络中的传输控制的设备,其包含:
用于确定至少一个站点中的每一者的等级的装置,其中所述等级的确定基于度量,所述度量由因素的组合确定,所述因素包括从第一站点到有线接入点的跳跃的数目,其中所述因素按照权重被组合;
用于将至少一个传输参数的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指派给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站点中的每一者的装置,其中指派给所述至少一个站点中的每一者的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基于所述站点的等级;以及
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发送到所述至少一个站点中的每一者的装置。
2.一种用于无线网络中的传输控制的方法,其包含:
确定至少一个站点中的每一者的等级,其中所述等级的确定基于度量,所述度量由因素的组合确定,所述因素包括从第一站点到有线接入点的跳跃的数目,其中所述因素按照权重被组合;
将至少一个传输参数的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指派给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站点中的每一者,其中指派给所述至少一个站点的每一者的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基于所述站点的等级;以及
将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发送到所述至少一个站点中的每一者。
3.一种用于无线网络中的传输控制的设备,其包含:
用于协商哪一站点将确定传输参数值的装置;
用于确定至少一个站点中的每一者的等级的装置,其中所述等级的确定基于度量,所述度量由因素的组合确定,所述因素包括从第一站点到有线接入点的跳跃的数目,其中所述因素按照权重被组合;
用于将至少一个传输参数的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指派给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站点中的每一者的装置,其中基于所述站点的等级将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指派给所述至少一个站点的每一者;以及
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发送到所述至少一个站点中的每一者的装置。
4.一种用于无线网络中的传输控制的方法,其包含:
协商哪一站点将确定传输参数值;
确定至少一个站点中的每一者的等级,其中所述等级的确定基于度量,所述度量由因素的组合确定,所述因素包括从第一站点到有线接入点的跳跃的数目,其中所述因素按照权重被组合;
将至少一个传输参数的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指派给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站点中的每一者,其中基于所述站点的等级将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指派给所述至少一个站点中的每一者;以及
将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发送到所述至少一个站点中的每一者。
5.一种用于无线网络中的传输控制的设备,其包含:
用于选择站点来确定传输参数值的装置;
用于确定至少一个站点中的每一者的等级的装置,其中所述等级的确定基于度量,所述度量由因素的组合确定,所述因素包括从第一站点到有线接入点的跳跃的数目,其中所述因素按照权重被组合;
用于将至少一个传输参数的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指派给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站点中的每一者的装置,其中基于所述站点的等级将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指派给所述至少一个站点的每一者;以及
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发送到所述至少一个站点中的每一者的装置。
6.一种用于无线网络中的传输控制的方法,其包含:
选择站点来确定传输参数值;
确定至少一个站点中的每一者的等级,其中所述等级的确定基于度量,所述度量由因素的组合确定,所述因素包括从第一站点到有线接入点的跳跃的数目,其中所述因素按照权重被组合;
将至少一个传输参数的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指派给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站点中的每一者,其中基于所述站点的等级将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指派给所述至少一个站点的每一者;以及
将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发送到所述至少一个站点中的每一者。
7.一种用于无线网络中的传输控制的设备,其包含:
用于确定网状通信网络中的第一站点的等级的装置;
用于识别所述网状通信网络中与所述第一站点相比较低等级的至少一个站点的装置,其中基于度量来确定每个站点的等级,所述度量由因素的组合确定,所述因素包括从所述站点到所述网状通信网络中的指定站点的跳跃的数目,其中所述因素按照权重被组合;以及
用于设定用于所述较低等级的至少一个站点的至少一个传输参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包括控制对至少一个信道的接入或在获得接入后在该信道上的传输的参数,且其中为所述至少一个站点设定的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站点的等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包含仲裁帧间间隔(AIFS)、最小竞争窗口、最大竞争窗口和传输机会(TXOP)持续时间中的至少一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还包含
用于基于所述站点的数据要求将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指派给所述至少一个站点中的每一者的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还包含:
用于将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指派给所述至少一个站点中的每一者的装置;以及
用于经由探测响应消息将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发送到所述至少一个站点中的每一者的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还包含:
用于自发地设定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站点的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的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还包含:
用于与所述至少一个站点中的每一者协商以便设定用于所述站点的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的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站点直接与所述第一站点通信,并且比所述第一站点低一个等级。
14.一种用于无线网络中的传输控制的设备,其包含:
用于确定网状通信网络中的第一站点的等级的装置;
用于识别所述网状通信网络中与所述第一站点相比较高等级的至少一个站点的装置,其中基于度量来确定每个站点的等级,所述度量由因素的组合确定,所述因素包括从所述站点到所述网状通信网络中的指定站点的跳跃的数目,其中所述因素按照权重被组合;
用于选择所述较高等级的至少一个站点中的一个站点以设定用于所述第一站点的至少一个传输参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包括控制对至少一个信道的接入或在获得接入后在该信道上的传输的参数,且其中为所述第一站点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基于所述第一站点的所述等级;以及
用于从所选择的较高等级的站点接收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的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还包含
用于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来执行信道接入的装置。
16.一种用于无线网络中的传输控制的方法,其包含:
确定网状通信网络中的第一站点的等级;
识别所述网状通信网络中与所述第一站点相比较低等级的至少一个站点,其中基于度量来确定每个站点的等级,所述度量由因素的组合确定,所述因素包括从所述站点到所述网状通信网络中的指定站点的跳跃的数目,其中所述因素按照权重被组合;以及
设定用于所述较低等级的至少一个站点的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包括控制对至少一个信道的接入或在获得接入后在该信道上的传输的参数,且其中为所述至少一个站点设定的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站点的等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包含仲裁帧间间隔(AIFS)、最小竞争窗口、最大竞争窗口和传输机会(TXOP)持续时间中的至少一者。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含:
基于所述站点的数据要求将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指派给所述至少一个站点中的每一者。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含:
将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指派给所述至少一个站点中的每一者;以及
经由探测响应消息将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发送到所述至少一个站点中的每一者。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含:
自发地设定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站点的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含:
与所述至少一个站点的每一者协商以设定用于所述站点的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站点直接与所述第一站点通信,并且比所述第一站点低一个等级。
23.一种用于无线网络的传输控制的方法,其包含:
确定网状通信网络中的第一站点的等级;
识别所述网状通信网络中与所述第一站点相比较高等级的至少一个站点,其中基于度量来确定每个站点的等级,所述度量由因素的组合确定,所述因素包括从所述站点到所述网状通信网络中的指定站点的跳跃的数目,其中所述因素按照权重被组合;
选择所述较高等级的至少一个站点中的一个站点以设定用于所述第一站点的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包括控制对至少一个信道的接入或在获得接入后在该信道上的传输的参数,且其中为所述第一站点设定的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基于所述第一站点的所述等级;以及
从所选择的较高等级的站点接收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还包含: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参数值来执行信道接入。
CN201110342722.1A 2006-03-03 2007-03-05 对于无线通信网络的传输控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408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77874506P 2006-03-03 2006-03-03
US60/778,745 2006-03-03
CN200780007190.8A CN101395864B (zh) 2006-03-03 2007-03-05 对于无线通信网络的传输控制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7190.8A Division CN101395864B (zh) 2006-03-03 2007-03-05 对于无线通信网络的传输控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0841A CN102340841A (zh) 2012-02-01
CN102340841B true CN102340841B (zh) 2015-07-08

Family

ID=3825578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719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5864B (zh) 2006-03-03 2007-03-05 对于无线通信网络的传输控制
CN20111034272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40841B (zh) 2006-03-03 2007-03-05 对于无线通信网络的传输控制
CN20111034274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55709B (zh) 2006-03-03 2007-03-05 对于无线通信网络的传输控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719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5864B (zh) 2006-03-03 2007-03-05 对于无线通信网络的传输控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4274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55709B (zh) 2006-03-03 2007-03-05 对于无线通信网络的传输控制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214379A1 (zh)
EP (3) EP2458800A1 (zh)
JP (2) JP5149205B2 (zh)
KR (1) KR101012628B1 (zh)
CN (3) CN101395864B (zh)
AU (2) AU2007223302B2 (zh)
BR (1) BRPI0708495A2 (zh)
CA (1) CA2643149C (zh)
IL (1) IL193214A0 (zh)
MX (1) MX2008011299A (zh)
MY (1) MY146936A (zh)
NO (1) NO20084152L (zh)
RU (2) RU2474967C2 (zh)
TW (3) TWI499239B (zh)
UA (1) UA91906C2 (zh)
WO (1) WO2007103891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2235B (zh) * 2015-07-20 2017-02-21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參考優先權與通訊效能進行隨機存取競爭之裝置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75051A1 (en) * 2006-09-27 2008-03-27 Baris Dundar Methods, apparatus and articles for radio frequency planning
US8134984B2 (en) * 2007-01-31 2012-03-13 Tropos Networks, Inc. Conversion of access nodes to gateways within a wireless mesh network
US9807803B2 (en) * 2007-03-01 2017-10-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contro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JP2009077122A (ja) * 2007-09-20 2009-04-09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ドアホンシステム
EP2051559A3 (en) * 2007-10-17 2013-05-15 Avay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imposing random delays for avoiding hidden terminal collisions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s
KR20090044740A (ko) * 2007-11-01 2009-05-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네트워크 시스템에서의 액세스 포인트 변경 장치 및방법
EP2164208B1 (en) * 2008-09-15 2014-01-01 Tixel GmbH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data transport unit parameter for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stations in a network of stations and network device adapted to act as a sending station
US8194600B2 (en) * 2008-11-24 2012-06-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ir interface selection between nodes in peer-to-peer/ad-hoc networks
US20100177756A1 (en) * 2009-01-14 2010-07-15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ssociation method in wireless lan system using multiple channels
JP5141570B2 (ja) * 2009-01-20 2013-02-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アドホックネットワークのための無線通信機
DE102010030585B4 (de) * 2010-06-28 2012-08-09 Airbus Operations Gmbh Statisches Mesh-Netzwerk, Flugzeug und Verfahren zur Datenkommunikation
WO2012127597A1 (ja) * 2011-03-19 2012-09-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輻輳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GB2491139B (en) * 2011-05-24 2014-02-19 Broadcom Corp Channel access control
EP2716122A1 (en) * 2011-05-24 2014-04-09 Broadcom Corporation Channel access control
WO2012151849A1 (zh) * 2011-07-27 2012-1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单机上多种网络资源共用的系统及方法
ES2633122T3 (es) * 2011-11-11 2017-09-19 Itron Global Sarl Gestión de carga de tráfico para tráfico de red de enlace ascendente
GB2498706B (en) * 2012-01-13 2014-11-12 Broadcom Corp Method, wireless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fairness provision
CN102573002B (zh) * 2012-02-27 2014-08-06 杭州星纬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等级区间的无线传感器mesh网络入网请求方法
MY168862A (en) * 2012-12-13 2018-12-04 Mimos Berhad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lancing load in a network
US9750057B2 (en) * 2013-07-09 2017-08-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ention control mechanism
EP2869629B1 (en) 2013-10-31 2017-06-07 Telefonica Digital España, S.L.U.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ordinating access points for backhaul aggregation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9699054B2 (en) * 2014-02-24 2017-07-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pensation procedure for excess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time
CN105025588B (zh) * 2014-08-07 2018-09-14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络接入信道的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4333890A (zh) * 2014-10-17 2015-02-04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信号传输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US10251067B2 (en) * 2015-03-16 2019-04-02 Hfi Innovation Inc. Methods of beacon transmission for measurements in opportunistic spectrum access
CN104717687B (zh) * 2015-04-09 2018-07-2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道占用概率的调整方法、调整系统和设备
US20160316397A1 (en) * 2015-04-27 2016-10-27 Spreadtrum Hong Kong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using user categorization for channel access
CN106304390A (zh) * 2015-06-05 2017-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站点和系统
CN105101446B (zh) * 2015-06-30 2017-12-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非授权频段的冲突避免方法及装置
WO2017069817A1 (en) * 2015-10-21 2017-04-27 Intel IP Corporation Access categories and enhanced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 function (edcaf) for trigger frames
GB2545697B (en) 2015-12-22 2020-01-08 Airties Kablosuz Iletism Sanayi Ve Disticaret As Dynamic channel selection and DFS re-entry
US10383114B2 (en) * 2016-03-24 2019-08-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On co-channel sidelink LTE V2V and DSRC communication
US10212080B2 (en) * 2016-04-22 2019-02-19 Fisher-Rosemount Systems, Inc. Wireless mesh network analysis and configuration
US20180110065A1 (en) * 2016-10-14 2018-04-19 Mediatek Inc. Method of Handling Uplink Schedul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055703B (zh) * 2017-12-27 2020-08-28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占用方法、主设备和从设备
CN111010713B (zh) * 2019-12-17 2022-09-27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TWI798691B (zh) * 2021-05-04 2023-04-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通訊裝置及相關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9931A (zh) * 2004-07-07 2006-01-1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信道分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24084B1 (fr) * 1994-08-31 1997-01-03 Alcatel Mobile Comm France Systeme de transmission d'informations par un canal de transmission variant dans le temps, et equipements d'emission et de reception correspondants
JPH08163058A (ja) * 1994-12-01 1996-06-21 Fujitsu Ltd 通信システム
US6249801B1 (en) * 1998-07-15 2001-06-19 Radware Ltd. Load balancing
JP2000059372A (ja) * 1998-08-06 2000-02-25 Hitachi Ltd 無線lanシステム
RU2163420C2 (ru) * 1999-01-28 2001-02-20 Мкртумов 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 передачи двухканальных, в том числе стереофонических, сигналов звукового сопровождения, радиовещания, данных и команд управления в сетях эфирного и кабельного вещания (варианты), система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ов многоканального звукового сопровождения, радиовещания, данных и команд управления в сетях эфирного и кабельного вещания
US6625219B1 (en) * 1999-02-26 2003-09-23 Tioga Technologies,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framing for modulated signals over impulsive channels
US6678252B1 (en) * 1999-10-28 2004-01-13 Verizon Laborator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source routing in ad hoc wireless networks
JP3451233B2 (ja) * 2000-02-24 2003-09-2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マルチホップ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および無線局
JP4170566B2 (ja) * 2000-07-06 2008-10-22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通信方法、無線アドホックネットワーク、通信端末、およびブルートゥース端末
US7548520B2 (en) * 2001-05-29 2009-06-16 Agere Systems Inc Self-organizing system for wireless access
TWI241812B (en) * 2001-07-24 2005-10-11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Electronic device capable of wirelessly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JP3844425B2 (ja) * 2001-10-02 2006-11-1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マルチレート対応無線基地局装置
US7248604B2 (en) * 2001-10-30 2007-07-24 Ipr Licensing, Inc. Throughput in multi-rate wireless networks using variable-length packets and other techniques
US20030125040A1 (en) * 2001-11-06 2003-07-03 Walton Jay R. Multiple-access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249169B2 (en) * 2001-12-28 2007-07-2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control and provisioning
JP4319404B2 (ja) * 2001-12-28 2009-08-2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中継局、移動局及びパケット送信制御方法
AU2002325401B2 (en) * 2001-12-28 2004-07-01 Ntt Docomo, Inc.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Relay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Packet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US7099283B2 (en) * 2002-01-25 2006-08-29 Ntt Docomo, Inc. Quality of service aware handoff trigger
AU2003219924A1 (en) * 2002-02-26 2003-09-09 Einfinitus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tical networking
US7145892B2 (en) * 2002-03-05 2006-12-05 Dell Products,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wireless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bridging
US7007102B2 (en) * 2002-04-29 2006-02-28 Harris Corporation Admission control in a mobile ad hoc network
US7200178B2 (en) * 2002-06-12 2007-04-0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s for optimizing time variant communication channels
US6961310B2 (en) * 2002-08-08 2005-11-01 Joseph Bibb Cain Multiple path reactive routing in a mobile ad hoc network
EP1537707A2 (en) * 2002-09-06 2005-06-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medium dedica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for delivering real-time data across wireless network
US20040071154A1 (en) * 2002-10-08 2004-04-15 Wentink Maarten Menzo Achieving high priority and bandwidth efficiency in a shared communications medium
US20040073659A1 (en) * 2002-10-15 2004-04-15 Carl Rajsi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nodes in a network
DE60322564D1 (zh) * 2002-10-17 2008-09-1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US7912490B2 (en) * 2002-11-01 2011-03-2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hannel quality predic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0384138C (zh) * 2002-12-31 2008-04-23 北京邮电大学 光因特网中采用分布式控制的动态链路建立方法
EP1582082B1 (en) * 2003-01-09 2011-01-26 Nokia Corporation Selection of access poi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597922A2 (en) * 2003-02-13 2005-11-23 Wavelink Corporation Channel, coding and power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6937591B2 (en) * 2003-02-27 2005-08-30 Microsoft Corporation Quality of service differenti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JP4277567B2 (ja) * 2003-04-22 2009-06-10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中継器
US7433332B2 (en) * 2003-04-30 2008-10-07 Skypipes Wireless, Inc. Managed microcell wireless mesh network architecture
JP4391316B2 (ja) * 2003-07-31 2009-12-24 富士通マイクロ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ワイヤレスlan用のメディア・アクセス・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JP4025703B2 (ja) * 2003-08-22 2007-12-2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TWI246010B (en) * 2003-09-03 2005-12-21 Asustek Comp Inc Computer system that stores transmission controller data in BIOS memory
DE602004011539T2 (de) * 2003-09-03 2009-01-2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aire Bandbreitenzuteilung in einem IEEE 802.11E Kommunikationsmedium
US7317682B2 (en) * 2003-09-04 2008-01-08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Passive and distributed admission control method for ad hoc networks
US7414969B2 (en) * 2003-10-15 2008-08-19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EEE 802.11 network admission control
WO2005048533A1 (en) * 2003-11-05 2005-05-2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Quality of service management for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20050152373A1 (en) * 2004-01-08 2005-07-14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acket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7991852B2 (en) * 2004-01-22 2011-08-02 Alcatel-Lucent Usa Inc.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surviving denial of service attacks
US7609705B2 (en) * 2004-05-20 2009-10-2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etermination of a plurality of paths before selection of one path of the plurality of paths for transmission of one or more packets
US8401018B2 (en) * 2004-06-02 2013-03-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060019663A1 (en) * 2004-07-12 2006-01-2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Robust and fast handover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7885601B2 (en) * 2004-08-06 2011-02-08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node apparatus, multi-hop radio system, and multi-hop radio system constructing method
US20060036762A1 (en) * 2004-08-10 2006-02-16 Sravan Vadlakonda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path generation in a computer network
EP1626537A1 (en) * 2004-08-11 2006-02-15 Iwatsu Electric Co., Ltd. Wireless LAN network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connecting access points thereof
DE102004040406B4 (de) * 2004-08-19 2008-07-31 Nec Europe Ltd. Verfahren zur Verbesserung der Dienstgüte (QoS) in einem drahtlosen Netzwerk
JP4718242B2 (ja) * 2004-09-01 2011-07-0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734336B2 (ja) * 2004-09-29 2011-07-27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マスタ/スレーブノードを利用したワイヤレスネットワークの相互接続
KR100922028B1 (ko) * 2004-10-27 2009-10-19 메시네트웍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서비스 품질 제공 및 폭주 제어를제공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7515608B2 (en) * 2005-01-04 2009-04-07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media access controller for mesh networks with adaptive quality-of-service management
US20060262737A1 (en) * 2005-03-11 2006-11-2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QoS management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s
US8599822B2 (en) * 2005-03-23 2013-12-03 Cisco Technology, Inc. Slot-based transmission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s
US20070206500A1 (en) * 2006-03-02 2007-09-0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con transmission within a multi 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807803B2 (en) * 2007-03-01 2017-10-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contro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9931A (zh) * 2004-07-07 2006-01-1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信道分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dmission control with load balancing in IEEE 802.11-based ESS mesh networks;Dongmei Zhao.et.al.,;《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Quality of Service in Heterogeneous Wired/Wireless Networks》;20050824;第2-3页,5-6页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2235B (zh) * 2015-07-20 2017-02-21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參考優先權與通訊效能進行隨機存取競爭之裝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75849B (zh) 2015-03-01
CA2643149C (en) 2017-07-18
EP2458800A1 (en) 2012-05-30
TW201511589A (zh) 2015-03-16
JP2012054950A (ja) 2012-03-15
EP2651161A1 (en) 2013-10-16
AU2007223302A1 (en) 2007-09-13
IL193214A0 (en) 2009-02-11
TWI558235B (zh) 2016-11-11
CN102355709A (zh) 2012-02-15
RU2008139295A (ru) 2010-04-10
MX2008011299A (es) 2008-09-12
JP2009529302A (ja) 2009-08-13
JP5323909B2 (ja) 2013-10-23
CN101395864B (zh) 2014-01-29
RU2474967C2 (ru) 2013-02-10
TWI499239B (zh) 2015-09-01
TW201215039A (en) 2012-04-01
WO2007103891A3 (en) 2008-01-10
AU2010201245B2 (en) 2011-06-02
AU2007223302B2 (en) 2011-01-06
RU2010111161A (ru) 2011-09-27
US20070214379A1 (en) 2007-09-13
KR101012628B1 (ko) 2011-02-09
RU2406241C2 (ru) 2010-12-10
AU2010201245A1 (en) 2010-04-22
NO20084152L (no) 2008-10-02
UA91906C2 (uk) 2010-09-10
EP1992130A2 (en) 2008-11-19
CN102355709B (zh) 2015-09-02
WO2007103891A2 (en) 2007-09-13
CN102340841A (zh) 2012-02-01
KR20080108270A (ko) 2008-12-12
MY146936A (en) 2012-10-15
TW200746719A (en) 2007-12-16
BRPI0708495A2 (pt) 2011-05-31
JP5149205B2 (ja) 2013-02-20
CA2643149A1 (en) 2007-09-13
CN101395864A (zh) 2009-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0841B (zh) 对于无线通信网络的传输控制
CN100521648C (zh) 分布式无线局域网的多转发路由方法
US9807803B2 (en) Transmission contro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hung et al. Time coordinated V2I communications and handover for WAVE networks
Jia et al. Improving the uplink performance of drive-thru Internet via platoon-based cooperative retransmission
Lopez-Aguilera et al. An asymmetric access point for solving the unfairness problem in WLANs
US822379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performing no back-off forwarding
KR20090114042A (ko) 무선 메쉬 네트워크에서의 패킷 스케쥴링 방법
US824371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performing express forwarding
Joe et al. Reservation csma/ca for multimedia traffic over mobile ad-hoc networks
Al-Karaki et al. Quality of service support in IEEE 802.11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Ahn et al. Soft reservation multiple access with priority assignment (SRMA/PA): A distributed MAC protocol for QoS-guaranteed integrated services in mobile ad-hoc networks
Joe QoS-aware MAC with reservation for mobile ad-hoc networks
Hamidian et al. Providing QoS in ad hoc networks with distributed resource reservation
Lin Multimedia transport in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s
Lee et al. Dynamic traffic prioritization and TXOP allocation in 802.11 e based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s
CA2720322C (en) Transmission contro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Zhalehpoor et al. SBA backoff algorithm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in MANETs
Yang Providing Guaranteed Delay in Multimedia Ad Hoc Wireless Networks
Feng et al. Impact of a Deterministic Delay in the DCA Protoco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Termination date: 201903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