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0606A - 回声消除器 - Google Patents
回声消除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40606A CN102340606A CN2011103453885A CN201110345388A CN102340606A CN 102340606 A CN102340606 A CN 102340606A CN 2011103453885 A CN2011103453885 A CN 2011103453885A CN 201110345388 A CN201110345388 A CN 201110345388A CN 102340606 A CN102340606 A CN 10234060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echo
- tone
- coefficient
- sef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41000219498 Alnus glutinos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05 computa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92 diminish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606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20—Reducing echo effects or singing; Opening or closing transmitting path; Conditioning for transmission in one direction or the other
- H04B3/23—Reducing echo effects or singing; Opening or closing transmitting path; Conditioning for transmission in one direction or the other using a replica of transmitted signal in the time domain, e.g. echo cancell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253—Telephone sets using digital voice transmission
- H04M1/2535—Telephone sets using digital voice transmission adapted for voice communication over an Internet Protocol [IP]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即使输入音调信号也能在以后的对话中减少回声感。在本发明的回声消除器中,判定远端输入信号是否是呼叫控制用的音调信号,在是的情况下,重置自适应滤波器的系数。在另一方式的回声消除器中,判定远端输入信号是否是规定类别的音调信号,当结果为肯定时,在回声消除量小于等于阈值时,停止自适应滤波器的系数更新。并且,当音调信号结束时,将结束前后的回声消除量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重置自适应滤波器的系数后使系数更新再次开始,或者不重置自适应滤波器的系数而使系数更新再次开始。而且,在自适应滤波器和回声消除用的加法器的输入级设置有去除音调信号的频率分量的带阻滤波器。
Description
本申请基于专利法实施细则第42条提出,是申请日为2006年11月24日、申请号为200680048991.4的发明专利申请“回声消除器”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回声消除器,可应用于例如设置在与电话机连接的VoIP(Voice over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上语音协议)终端上的回声消除器。
背景技术
混合电路中的回声分量是由于接收信号经由混合电路流入发送信号的路径内而产生的。回声消除器通过消除回声分量来防止由回声分量引起的语音质量的下降。回声分量在接收信号是语音信号时产生,然而也在接收信号是音调信号时产生。
作为避免由音调信号的存在引起的误收敛的现有的回声消除器,例如有专利文献1记载的回声消除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10307号公报
然而,上述现有的回声消除器具有以下的课题1~4。
〔课题1〕
专利文献1的回声消除器只有在音调信号被输入到自适应滤波器,并且滤波系数被变更为具有音调性之后,才能判定滤波系数与音调的频率特性是否一致。因此,在该回声消除器中,音调信号的检测花费时间,当开始输入音调信号时,不能采取用于消除回声的快速的对策。并且,由于根据音调信号而设定的滤波系数不适合作为用于设定与接着音调信号之后输入的语音信号对应的滤波系数的初始值,因而当开始输入语音信号时,不能立即消除语音信号的回声,通话质量恶化。
〔课题2〕
图1(a)示出初始延迟是50个采样的回声路径的时间响应信号,图1(b)示出当回声消除器的系数寄存器的滤波系数收敛时的滤波系数,图1(c)示出当输入了音调信号(拨号音400Hz)时的回声路径的频率特性E1和收敛后的系数寄存器的频率特性R1。从图1(a)和(b)可看出,在初始延迟是50个采样的回声路径的情况下,回声消除器的自适应滤波系数收敛成非常近似于输入音调信号的波形,从图1(c)可看出,回声路径中的音调频率(400Hz)部分占了大的分量。
图2(a)示出初始延迟是10个采样的回声路径的时间响应信号,图2(b)示出当回声消除器的系数寄存器的滤波系数收敛时的滤波系数,图2(c)示出当输入了音调信号(拨号音400Hz)时的回声路径的频率特性E2和收敛后的系数寄存器的频率特性R2。从图2(a)和(b)可看出,在初始延迟是10个采样的回声路径的情况下,回声消除器的自适应滤波系数没有收敛成非常近似于输入音调信号的波形,从图2(c)可看出,系数寄存器的频率特性R2的峰值不是音调频率400Hz,而为0Hz。
然而,不仅在图1(a)~(c)所示的例子(系数滤波器根据输入音调信号适当收敛的例子)中,而且在图2(a)~(c)所示的例子(系数滤波器根据输入音调信号没有适当收敛的例子)中,关于针对音调输入的回声消除,将发挥充分的性能。在上述的例子中,ERLE(Echo Return Loss Enhancement,回声返回损耗增强,接收信号与残差的功率比)表示35dB左右的足够的消除量。换句话说,在图2(a)~(c)的例子中,尽管未充分估计回声路径的特性,如果只限于输入频率而言,则发挥了回声消除性能。这种现象在回声路径的初始延迟小于音调周期的情况下频繁发生。具体地说,当回声消除器和作为回声产生源的混合电路的配置近时,例如在位于同一装置内的情况等下必定发生。不巧的是,通常在VoIP终端装置等中,混合电路和回声消除器配置在同一装置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系数寄存器的频率特性不根据输入音调而收敛,因此不能检测滤波系数的音调性(结果,不能检测出输入信号是音调信号的情况)。
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回声消除器中,当回声路径的初始延迟小时,系数寄存器不收敛于输入音调信号的频率,其结果,往往不能发挥作为回声消除器的期望效果。
〔课题3〕
在主叫侧说话者和被叫侧说话者两者产生语音的双端通话的状态下,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同时被输入到回声消除器。此时,由于回声消除器进行停止自适应滤波器的系数更新的控制,因而往往监视ERLE来实施双端通话的检测。在专利文献1的回声消除器中,如上述课题1所示,由于使用利用根据音调信号而误收敛(音调收敛)的自适应滤波器而得到的残差来进行双端通话判定,因而不能进行正确的双端通话判定。并且,由于在音调收敛后的一定期间内把控制系数更新的速度的步长增益(stepgain)设定得较大,因而在跟随性最高的状态下进行自适应滤波系数的自适应,有时由于不适当的消除而产生显著的音质恶化。并且,由于自适应滤波器的再收敛是以向音调信号的误收敛状态为初始状态而开始的,因而为了再收敛而花费较长时间,说话者听到在再收敛前的长时间的回声,通话质量恶化。
〔课题4〕
在照这样使用专利文献1的回声消除器的情况下,在内线转送电话时,回声消除性能下降。以下,参照图3说明专利文献1的回声消除器的课题4即内线转送时的课题。
对以下情况进行说明,即:从位于主叫侧的基地CO的电话机(远端电话机)100向位于被叫侧的基地CI的电话机(近端电话机)109呼叫,在短暂通话后,在被叫侧的基地CI从电话机109向电话机110进行内线转送。如图3所示,回声消除器120具有:接收输入端子(Rin)103,接收输出端子(Rout)104,发送输入端子(Sin)114,以及发送输出端子(Sout)115。并且,回声消除器120具有:加法器119,双端通话检测器(DTD)117,以及自适应滤波器(ADF)118。在图3中,回声消除器121使用加法器119的输出和接收输入端子(Rin)103的输入,将混合电路(H1)108作为回声路径来进行回声路径的估计,将自适应滤波器(ADF)118的系数估计成与混合电路108的脉冲响应相等。这种估计的结果是,来自电话机100的说话者信号通过混合电路(H)101,在模拟/数字(A/D)转换器102被转换成数字信号后,在数字/模拟(D/A)转换器105被转换成模拟信号而通过开关106,在混合电路108进行2线转换后,到达电话机109。去往电话机109的说话者信号的一部分在混合电路108被反射,成为回声信号y1,经由开关112在A/D转换器113被转换成数字信号后,被输入到加法器119。从自适应滤波器118所输出的伪回声信号y’被输入到加法器119,当自适应滤波器118收敛时,伪回声信号y’大致等于回声信号y1,因而回声信号y1被伪回声信号y’抵消。
自适应滤波器118的系数更新可使用公知的NLMS(Normalized Least MeanSquare,归一化最小均方)等算法。这里,简单描述NLMS算法的系数更新情况。
把从远端电话机100输入到接收输入端子的语音信号设定为x(n),把自适应滤波器118的滤波系数设定为hk(n),则将滤波系数hk(n)按照式(1)和式(2)更新。
[算式1]
e(n)=ym(n)-y′(n) {m=1,2} (2)
另外,当式(1)的右边第2项的分母是0时,将系数更新量设定为0,或者停止系数更新。滤波系数hk(n)表示第n个采样时刻的第k个自适应滤波器的抽头系数。并且,α是步长增益,是决定自适应滤波器118的收敛速度的常数,是0<α<2。当α变大时,收敛速度快而稳定特性的波动范围大,并且噪声影响也大。另一方面,当α变小时,收敛速度慢而稳定特性的波动范围小,并且噪声影响也小。在专利文献1中表明,在自适应滤波器118充分收敛后使步长增益成为小值。
在内线转送时,一旦在电话机100和电话机109之间进行通话,自适应滤波器118的系数也通过估计混合电路108而收敛到某种程度。这里,当自适应滤波器118完全收敛时,式(2)的回声消除残差e(n)=0,因而与系数更新停止相同。
之后,以下对于由内部交换机等将通话从电话机109转送到电话机110的情况,说明4个内线转送例子。这里,当发生转送时,开关106将端子a和端子a2连接,开关112将端子b和端子b2连接。从D/A转换器105所输出的信号通过开关106的端子a和端子a2,经由混合电路111,一部分被输出到电话机110,一部分在混合电路111被反射而成为回声信号y2,经由开关112的端子b2和端子b被输入到A/D转换器113,从A/D转换器113被输入到Sin端子114。以后,对回声消除器的收敛状态的良好与否和由转送引起的回声路径变化的大小的组合分别进行说明。
〔内线转送例子4A〕
内线转送例子4A是这样的例子,即:自适应滤波器118的收敛不充分,混合电路108、111的特性几乎不变。
在内线转送例子4A的转送前的状态的情况下,由于式(2)的回声消除残差e(n)不是0,因而式(1)的系数更新在保持有效的状态下执行。即,如专利文献1的回声消除器那样,当x(n)是音调性的信号时,按照式(1),根据输入x(n)更新自适应滤波器118的系数。其结果,自适应滤波器118的系数与其说是收敛为混合电路108的特性,还不如说是自适应滤波器118的系数进行收敛以消除音调性的回声信号y1。当然,如图1所示,自适应滤波器118的系数收敛为与混合电路108的脉冲响应不同的特性。之后,发生转送,混合电路111被连接,连接到电话机110,开始通话。
在内线转送例子4A的情况下,可认为混合电路特性在转送前后相等,然而自适应滤波器118的系数根据音调收敛。之后,当输入了作为非音调性的信号的语音信号x(n)时,在自适应滤波器118中仅估计音调信号的分量,因而如在课题2的项目中所说明的那样,自适应滤波器118的收敛状态不反映混合电路的响应特性。因此,具有比音调频率宽的频率分量的语音信号的回声,其几乎所有分量都不能被抵消,并从加法器119被输出。加法器119的输出如图3所示被输入到双端通话检测器(DTD)117。在双端通话检测器117中,计算加法器输出与来自接收输入端子的输入rin(n)的比ERLE的大小,根据ERLE的值的大小或者ERLE的变化的大小检测双端通话。ERLE例如按式(3)所示来计算。
[算式2]
如专利文献1所示,当ERLE的值如30dB等那样大时,认为e(n)充分小而处于收敛状态或可进行收敛,当ERLE如6dB等那样小时,由于e(n)仍较大,因而认为有被叫侧的语音,停止自适应滤波器118的系数更新等。并且,作为别的方法,检测ERLE的急剧的恶化,判断为有被叫侧的送话语音,停止自适应滤波器的系数更新等。
然而,如上所述在音调误收敛后不久,基于来自接收输入端子的语音信号的回声分量,其大部分分量未被抵消,因而ERLE具有小的值,并且从ERLE变化的观点来看,由紧接音调后的语音引起的ERLE急剧恶化。双端通话检测器117将此判定为有被叫侧的送话语音信号,因而检测出发生双端通话状态。其结果,由于双端通话检测器117停止自适应滤波器118的系数更新,因而自适应滤波器118之后冻结系数,之后维持该系数。即,在回声未消除的状态下冻结自适应滤波器118的系数更新。而且,在初始延迟小的响应的混合电路108、111的情况下,自适应滤波器118的系数不同于输入音调性。即,自适应滤波器118只反映出既不同于输入信号的性质又不同于混合电路108、111的性质的特性。其结果,不能从误收敛的状态恢复。
即使在幸运地未检测出双端通话的情况下,自适应滤波器118的系数与其说是收敛为混合电路108、111的特性,还不如说是收敛为反映了音调信号那样的不适合回声抵消的状态。因此,即使重新收敛混合电路111的特性,作为自适应滤波器118的再收敛用的初始设定也是不适当的,因而再收敛也花时间,其间产生回声。
〔内线转送例子4B〕
内线转送例子4B是这样的例子,即:自适应滤波器118的收敛不充分,混合电路108和111的特性不同。
在内线转送例子4B中,问题比内线转送例子4A显著。原因是,在音调误收敛后,混合电路111的特性成为与混合电路108的特性完全不同的特性。由于一旦因输入到混合电路108中的音调而误收敛的自适应滤波器118的滤波系数不完全反映新连接的混合电路111的脉冲响应特性,因而音调信号后的具有宽的频率分量的语音回声不能完全消除,回声变得显著。而且,不能避免双端通话检测器117的误判定。其结果,与在内线转送例子4A中所述相同,在回声未消除的状态下自适应滤波器118冻结了系数更新。而且,在初始延迟小的响应的混合电路108、111的情况下,自适应滤波器118的系数不同于输入音调性,因而不能从冻结状态恢复。因此,在内线转送后,维持发生回声的状态。
〔内线转送例子4C〕
内线转送例子4C是这样的例子,即:自适应滤波器118的收敛充分,混合电路108、111的特性几乎不变。
在内线转送例子4C时,由于本来式(2)的回声消除残差e(n)=0,因而按照式(1)的系数更新由于更新量为0,因而不进行更新。而且,如专利文献1的回声消除器那样,当根据收敛而减小步长增益时,可防止系数更新。
然而,实际上,由于近端说话者(Sin说话者)的背景噪声等,回声消除残差e(n)完全为0的情况是少有的。在这种情况下,当在相当长的期间内从接收输入端子103输入音调信号时,自适应滤波器118的系数逐渐收敛为音调性。此时,一旦自适应滤波器118误收敛为音调信号,则发生与内线转送例子4A相同的问题。在内线转送例子4C的情况下,不是如专利文献1的回声消除器那样检测自适应滤波器118的误收敛的结果,而期望的是在未进行自适应滤波器118的音调误收敛的情况下停止系数更新。
〔内线转送例子4D〕
内线转送例子4D是这样的例子,即:自适应滤波器118的收敛充分,混合电路108和111的特性不同。
在内线转送例子4D中,在输入来自电话机100的经历长时间的音调信号的情况下,自适应滤波器118的系数通过音调信号而误收敛。在这种音调误收敛后不久产生的课题与内线转送例子4B相同。然而,在内线转送例子4D中,例如即使在未进行自适应滤波器118的音调误收敛的情况下停止了系数更新,内线转送后的混合电路111的响应特性也与转送前的混合电路108的特性不同,因而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在转送后都几乎不能消除回声。因此,ERLE为小的值。即使捕捉到变化,ERLE的变化方式也以转送发生为界而急剧减小,因而双端通话检测器117将ERLE的变化误判定为双端通话状态。而且,假设在音调误收敛进行前停止自适应滤波器118的系数,也照样冻结根据语音信号收敛的系数,因而在专利文献1的回声消除器中,即使分析停止更新后的自适应滤波器118的系数也没有音调性,而且ERLE小,因而不能脱离开双端通话误判定的状态。因此,回声消除器的自适应滤波器118在不能消除回声的状态下冻结系数,在转送发生后继续产生回声。即,即使误收敛,也发生内线转送例子4B那样的不良情况,并且即使在误收敛前停止系数更新,在转送后也继续产生回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而作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输入音调信号也能在以后的对话中减少回声感的回声消除器。
并且,本发明的回声消除器,其特征在于,该回声消除器具有:自适应滤波器,其根据远端输入信号生成伪回声信号;回声消除单元,其从近端输入信号中减去所述伪回声信号;音调结束判定单元,其检测出所述远端输入信号是音调信号,还捕捉该音调信号的结束;回声消除量计算单元,其计算关于从所述回声消除单元所输出的信号的回声消除量;以及音调结束时系数控制单元,当所述音调结束判定单元判定为音调信号结束时,所述音调结束时系数控制单元根据针对所述回声消除量的规定条件的成立,停止所述自适应滤波器的系数更新。
根据本发明的回声消除器,具有即使输入音调信号也能在以后的对话中减少回声感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c)是为了说明现有技术的课题而示出在回声路径的初始延迟是50个采样的情况下的特性的图。
图2(a)~(c)是为了说明现有技术的课题而示出在回声路径的初始延迟是10个采样的情况下的特性的图。
图3是示出现有的电话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示出包含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的电话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及其周边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信号类别判定器的判定动作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及其周边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信号类别判定器的判定结果和输出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及其周边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图10是第3实施方式的信号类别判定器的判定结果和输出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及其周边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及其周边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标号说明
1,9:电话机;2,8:混合电路;4,6:VoIP终端;5:IP网;12,12A,12B,12C,12D:回声消除器;13:加法器;14,14B:双端通话检测器;15,15B:音调性判定器;16,16A,16B,16D:信号类别判定器;17,17B:系数控制器;18:自适应滤波器;21,22:带阻滤波器;31: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2:回声消除量计算器;40:信号分量判定器;CO:主叫侧的基地;CI:被叫侧的基地。
具体实施方式
《A》第1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第1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1和2而作成的。第1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解决如下的课题:由于由音调信号引起的滤波系数的收敛(误收敛),在通话开始时(在音调信号后开始输入语音信号时)不能适当地消除回声,回声显著出现。第1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在该回声消除器进行再收敛时(通话开始时的滤波系数的收敛时),将滤波系数的初始值设定为适当的值。
<A-1>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
图4是示出包含第1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EC)12的电话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4所示的电话通信系统是经由IP网5执行基于现有的电话机1和现有的电话机9的通信的系统。电话机1与VoIP终端4连接,电话机9与VoIP终端6连接。VoIP终端4与IP网5连接,VoIP终端6与IP网5连接。电话机1和电话机9经由VoIP终端4、IP网5和VoIP终端6进行通话。另外,电话机1可以收容在VoIP终端4内(即,一体地构成),电话机9也可以收容在VoIP终端6内(即,一体地构成)。
在图4中,CI表示被叫侧(call-in side)的基地,CO表示主叫侧(call-out side)的基地。图4示出防止从基地CI到达基地CO的通话信号在基地CO作为回声流入去往基地CI的信号路径的结构。
如图4所示,VoIP终端4具有:混合电路(H)2,其通过双线与电话机1连接;数字/模拟(D/A)转换器11,其将去往电话机1的数字通话信号进行数字/模拟转换并输出到混合电路2;以及模拟/数字(A/D)转换器3,其将电话机1所输出的经由混合电路2的模拟通话信号进行模拟/数字转换。另外,可以将回声消除器安装在VoIP终端4上。
并且,如图4所示,VoIP终端6具有:第1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12;混合电路(H)8,其通过双线与电话机9连接;数字/模拟(D/A)转换器7,其将从回声消除器12输出并去往电话机9的数字通话信号进行数字/模拟转换并输出到混合电路8;以及模拟/数字(A/D)转换器10,其将电话机9所输出的经由混合电路8的模拟通话信号进行模拟/数字转换并提供给回声消除器12。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12及其周边设备的结构的框图。在图5中,对与图4所示的结构相同或对应的结构附上相同标号。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12中,输入输出信号是数字信号。
如图5所示,回声消除器12具有:接收输入端子Rin,接收输出端子Rout,发送输入端子Sin,以及发送输出端子Sout。并且,回声消除器12具有:加法器13,双端通话检测器(DTD)14,音调性判定器15,信号类别判定器16,系数控制器17,以及自适应滤波器(ADF)18。
加法器13通过从输入到发送输入端子Sin的信号中减去伪回声信号y’,来去除输入到发送输入端子Sin的信号的回声分量。
双端通话检测器14根据输入到接收输入端子Rin的信号和从加法器13所输出的信号,检测双端通话状态等的通话状态。双端通话检测器14还根据来自系数控制器17的控制信号,清除内部状态。
音调性判定器15判定输入到接收输入端子Rin的信号是否是具有音调性的信号(音调信号)。具有音调性的信号(也称为“音调性信号”)是指呼叫控制用的各种音调(例如,拨号音(DT)、回拨音(RBT)、忙音(BT))那样的具有规定周期的重复波形信号。在音调性信号中,除了拨号音等音调信号以外,还包含具有与音调信号相同波形的信号。音调性判定器15只要能判定是否具有音调性,可以是任何方式的装置。作为音调性判定器15,例如可应用日本特开2000-295641号公报记载的装置。
在音调性判定器15将输入信号判定为音调信号的情况下,信号类别判定器16判定该信号是哪种呼叫控制信号(呼叫控制涉及的音调信号)。另外,判定方法的详情在后面描述。
系数控制器17如后所述控制自适应滤波器18的滤波系数。系数控制器17根据后述的双端通话检测器14的检测结果和/或信号类别判定器16的判定结果,更新自适应滤波器18中的滤波系数,或者清除滤波系数。
自适应滤波器18根据来自接收输入端子Rin的输入信号和内部的滤波系数生成伪回声信号y’,并将该伪回声信号y’作为减法输入提供给加法器13。并且,自适应滤波器18针对从加法器13所输出的回声消除残差信号e,使用式(1)、(2)来更新滤波系数。然而,当由系数控制器17指示了滤波系数的清除时,自适应滤波器18进行滤波系数的清除。
<A-2>第1实施方式的动作
下面,将第1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12的动作与包含该回声消除器12的电话通信系统的动作一起进行说明。
在第1实施例的说明中,对电话机9侧是主叫侧、电话机1侧是被叫侧的情况进行说明。
当主叫侧的基地CO的电话机9的说话者(未作图示)为了给被叫侧的基地CI的电话机1的说话者(未作图示)打电话而拿起电话机9的听筒时,向电话机9输出拨号音。拨号音例如从图4的VoIP终端6与IP网5之间的未作图示的IP网关装置被输出,并被输入到接收输入端子Rin。并且,拨号音有时也从设置在VoIP终端6的内部的音调发生器(未作图示)被输入到接收输入端子Rin。以下,说明拨号音从未作图示的IP网关装置被输出后被输入到接收输入端子Rin的情况。另外,拨号音是当拿起听筒时可听到的“嘟嘟”这样的发信音调,在日本是频率400Hz的音调信号。
从接收输入端子Rin所输入的接收信号(音调信号或通话信号等数字信号)被输入到双端通话检测器14、音调性判定器15、接收输出端子Rout以及自适应滤波器18。
从接收输入端子Rin输入并从接收输出端子Rout原样输出的接收信号(数字信号)由D/A转换器7转换成模拟信号,该模拟信号经由混合电路8被输出到电话机9。然而,转换后的模拟信号的一部分在混合电路8被反射。在混合电路8被反射的信号经由A/D转换器10被输入到发送输入端子Sin。
输入到发送输入端子Sin的信号由加法器13适当去除回声分量,之后被输入到双端通话检测器14、自适应滤波器18以及发送输出端子Sout。从发送输出端子Sout向IP网5输出信号。
输入到音调性判定器15的信号由音调性判定器15判定是否是音调性信号。音调性判定器15在所输入的信号是音调信号的情况下,将用于通知所输入的信号具有音调性的信号TON输出到信号类别判定器16,在不是音调信号的情况下,将用于通知不具有音调性的信号TOFF输出到信号类别判定器16。并且,音调性判定器15将输入信号原样输出到信号类别判定器16。当输入到音调性判定器15的信号是拨号音时,通常,由音调性判定器15判定为有音调性。
信号类别判定器16例如使用公知的FFT(快速傅里叶变换)或公知的零交叉法等来分析输入信号的频率。以下,对采用零交叉法,即检测输入信号与信号振幅的水平轴的交叉的方法的情况进行说明。
这里,将数字采样频率设定为16kHz。在该情况下,在输入信号波形在同一方向零交叉的周期(间隔)的采样数T1满足下式(4)的情况下,判定为输入信号是400Hz的信号。
40-M1≤T1≤40+M1 ...(4)
在式(4)中,40是16kHz/400Hz,是在输入信号是正弦波信号那样的音调信号的情况下的同一方向(负到正或者正到负的任一方)的零交叉的周期的采样数。并且,M1是规定容许的误差范围的参数,例如可使用5。例如,在从输入信号零交叉到下一次零交叉的采样数T1大于等于40-M1且小于等于40+M1时,判定为输入信号是400Hz的信号。
关于另一频率f的信号,零交叉的间隔为16000/f采样,因而可以同样地决定检测频率的公式。式(5)是用于判定是否是频率f的信号的公式。
(16000/f)-M1≤T1≤(16000/f)+M1 ...(5)
信号类别判定器16根据从音调性判定器15所提供的通知具有音调性的信号TON和通知不具有音调性的信号TOFF、以及通过频率分析而得到的频率信息,来判定输入信号是否是已知的呼叫控制信号,在判定为是呼叫控制信号时,将系数重置信号RST输出到系数控制器17和双端通话检测器14。信号类别判定器16例如在被输入通知具有音调性的信号TON、并且通过频率分析而得到的频率信息是规定频率(例如,400Hz或2100Hz)时,输出系数重置信号RST。例如,在拨号音输入时,由于具有规定频率400Hz,因而信号类别判定器16即使未进行拨号音的类别的确定,也输出系数重置信号RST。
图6是示出呼叫控制信号(音调信号)和频率的关系的说明图。如图6所示,拨号音(DT)、回拨音(RBT)、忙音(BT)等是400Hz的音调信号,FAX通信开始音是2100Hz的音调信号。因此,信号类别判定器16例如在内部存储器内存储有400和2100,在应用式(5)时,将所存储的400或2100作为频率f读出,进行依照式(5)的判定。在图6中,示出了2种规定频率,然而也可以记载3种以上的规定频率。
当系数控制器17被输入系数重置信号RST时,其将指示自适应滤波器18的系数的清除的清除指示信号CL_T输出到自适应滤波器18。另外,系数控制器17在未被输入系数重置信号RST时,不输出清除指示信号CL_T。接收到清除指示信号CL_T的自适应滤波器18清除滤波系数。当清除指示信号CL_T未到来时,自适应滤波器18从初始状态重新执行滤波系数的更新。
并且,清除指示信号CL_T信号如上所述也被提供给双端通话检测器14。双端通话检测器14使用ERLE来进行双端通话的检测,然而当被提供了清除指示信号CL_T时,清除内部状态。
如上所述,在第1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中,当输入到接收输入端子Rin的信号是拨号音(DT)等呼叫控制信号时,自适应滤波器18的系数被清除。实际上,当电话机9侧的主叫侧说话者结束拨号操作、并且人类语音信号在通话路径上开始流动时,从信号类别判定器16不输出系数重置信号RST,由此,自适应滤波器18可从系数清除的期望的初始状态开始回声路径的估计,可迅速地执行回声路径估计。并且,双端通话检测器14可使用从所清除的期望的初始状态开始收敛的自适应滤波器18的抵消相加输出和来自接收输入端子Rin的输入信号来计算ERLE,实施正确的双端通话检测。
<A-3>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第1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中,检测在通话开始时等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呼叫控制信号,清除自适应滤波器的系数,并清除双端通话检测器的内部状态。因此,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可防止由音调信号(呼叫控制音调)引起的误收敛,可从期望的初始状态开始更新回声消除器的自适应滤波器,可迅速地执行回声路径估计,可提供由双端通话引起的性能恶化少的回声消除器。这里,即使在回声路径的初始延迟短的情况下,也能实现无回声的良好通话。
《B》第2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第2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解决了专利文献1的回声消除器的上述课题1、2和3。第2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解决了在第1实施方式的VoIP终端6内设置有音调检测器(图5)的情况下产生的课题。另外,如果在以下那样的位置未设置音调检测器,则第1实施方式有效地执行功能。
如图5(第1实施方式)所示,在VoIP终端6内配置了回声消除器12的情况下,在发送输出端子Sout的输出测,除了音调性判定器15以外,往往设置有音调检测器(未作图示)。其原因是为了检测从电话机9输入的推按钮信号(DTMF(Dial ToneMulti Frequency,拨号音多频率)信号:PB信号)等。
然而,当如第1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12那样按如下动作:将来自接收输入端子Rin的输出信号检测为音调信号,并重置回声消除器而不进行回声消除,则会发生以下的不良情况。
例如,从接收输入端子Rin所输入的拨号音信号的一部分经由接收输出端子Rout、D/A转换器7、混合电路8以及A/D转换器10作为回声y1被输入到发送输入端子Sin。如上所述,当从电话机9输出了作为推按钮信号的DTMF信号s1时,回声y1和DTMF信号s1在混合电路8被相加,并经由A/D转换器10被输入到回声消除器12内,在没有进行回声消除的状态下被输出到发送输出端子Sout。其结果,发生如下等不良情况:上述的音调检测器(未作图示)受到DTMF信号以外的多余的回声信号y1妨碍而不能很好地检测推按钮编号。这种问题在未设想由上述的回声引起的不良情况的VoIP终端频繁发生,并引起如下的现象:在拿起听筒并听到拨号音(嘟嘟音)的状态下,即使按下拨号按钮,也很难识别电话号码。在最坏的情况下,发现不能打电话等严重问题。
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除了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相同的效果以外,即使从接收输入端子Rin输入拨号音等的信号,也能检测来自电话机9的推按钮信号。
<B-1>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12A及其周边设备的结构的框图。在图7中,对与图5所示的结构相同或对应的结构附上相同标号。
如图7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EC)12A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具有:加法器13,双端通话检测器(DTD)14,音调性判定器15,信号类别判定器16A,以及自适应滤波器(ADF)18。并且,第2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12A不具有系数控制器17(图5所示),代之具有带阻滤波器(NF)21、22。并且,图7所示的信号类别判定器16A进行与图5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信号类别判定器16稍有不同的处理。
第2实施方式的信号类别判定器16A不仅判定是否是呼叫控制信号,还判定输入信号的具体的呼叫控制信号的类别。例如,信号类别判定器16A将相同的400Hz的拨号音和忙音加以区别来判定。第2实施方式的信号类别判定器16A例如将通过FFT等而获得的频谱图形与基准频谱图形进行对照,或者在使动态范围一致后将输入信号的波形图形与基准波形图形进行对照等,来判定呼叫控制信号的具体类别。当输入信号是音调信号并获得了具体类别时,信号类别判定器16A将类别信息提供给带阻滤波器21和22。
带阻滤波器21设置在发送输入端子Sin和加法器13之间。带阻滤波器22设置在接收输入端子Rin和双端通话检测器14之间、以及接收输入端子Rin和自适应滤波器18之间。
各带阻滤波器21、22在从信号类别判定器16A被提供了类别信息时,阻止根据该类别信息所决定的频率分量的通过。即,带阻滤波器21、22是能使通过阻止频带等改变的带阻滤波器。
<B-2>第2实施方式的动作
下面,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的不同点为中心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12A的动作。
第2实施方式的信号类别判定器16A当判定出输入信号的具体类别时,将其判定结果,即表示信号类别的信号KIND_TONE输出到带阻滤波器21和22双方。在输入信号是音调信号以外的信号,即非音调信号的情况下,信号类别判定器16A什么也不输出。
图8是信号类别判定器16A的判定结果和输出信号KIND_TONE的关系的说明图。信号类别判定器16A将表示图8所示的关系的信息存储在内部,并输出具有与判定结果对应的值的信号KIND_TONE。在图8中,KIND_TONE=1表示输入信号是拨号音(DT),KIND_TONE=2表示输入信号是回拨音(RBT),KIND_TONE=3表示输入信号是忙音(BT),KIND_TONE=4表示输入信号是FAX通信开始音(FAX)。KIND_TONE的值只要是表示频率和信号种类的值,则可以遵从任何体系。尽管与图8不同,然而例如也可以将直接表示频率的数值400等直接用作信号KIND_TONE的输出值。另外,在输入信号是非音调信号的情况下,也可以输出具有表示是非音调信号的值(例如0)的信号KIND_TONE。
被输入信号类别判定信号KIND_TONE的各带阻滤波器21、22分别对输入信号实施公知的带阻滤波处理,以阻止与信号KIND_TONE对应的频率。当没有信号KIND_TONE时,各带阻滤波器21、22分别使输入信号通过。
带阻滤波器21、22可以从预先准备的多个滤波器,即阻止预定的频率(例如400Hz)或其他频率的带阻滤波器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来实现阻止由信号KIND_TONE所指示的频率的滤波器。并且,带阻滤波器21、22也可以根据所输入的频率适当地每次自适应地构成频率阻止滤波器。作为自适应地实现带阻滤波器21、22的方法,例如在信号KIND_ONE指示的阻止频率是400Hz、并且采样频率是16kHz的情况下,将使输入信号延迟40(=16kHz/400Hz)个采样后的信号反转(相当于400Hz周期),并与无延迟的输入信号相加,从而可实现去除400Hz音调的滤波器。这样,根据信号类别和频率的信息,只要能实现去除规定频率的滤波器,就可以使用任何方法。如上所述,在带阻滤波器21、22中,阻止与所输入的信号类别对应的呼叫控制信号的通过。
来自带阻滤波器21的输出信号被输入到加法器13,适当地进行回声去除。另一方面,来自带阻滤波器22的输出信号被输入到双端通话检测器14和自适应滤波器14,适当地用于双端通话状态的检测和伪回声信号y’的形成。
假如,当来自接收输入端子Rin的输入信号在信号类别判定器16A中被判定为音调信号时,由于该音调信号被带阻滤波器22去除,因而就等于什么也不输入到自适应滤波器18和双端通话检测器14。此时,即使从电话机9向混合电路8输出DTMF信号s1,在带阻滤波器21中进行了带阻后的信号也仅为信号s1,被输入到加法器13。另一方面,来自接收输入端子Rin的音调信号被带阻滤波器22阻止,什么也不输入到自适应滤波器18和双端通话检测器14。即,此时,去往自适应滤波器18的输入信号x(n)=0,上述的式(1)可按式(6)来表示,系数更新实质上停止。
hk(n+1)=hk(n)+0 …(6)
并且,除了这种系数更新的控制以外,还有
[算式3]
为使式(1)的右边不发散,当满足
[算式4]
时停止更新。另外,
(dBm0的0dBm0基准值)=0dBm0
与公知的ITU-T(国际电信联盟通信部门)标准建议G711记载的一样。
例如,可应用MIN(dBm0)=-50(dBm0)。但是,MIN(dBm0)不限于该值。
如上所述当使用带阻滤波器21、22时,由于带阻滤波器21、22阻止来自接收输入端子Rin的音调信号和由音调引起的回声,因而即使自适应滤波器18的系数更新在手续上执行相当长的时间,实质上更新量也为0,系数的值自身不更新且不变化。并且,由于参照输入是0的自适应滤波器18什么也不输出,因而不会向加法器13输出多余的伪回声y’。因此,输入到加法器13的DTMF信号s1不受任何恶化,仅被去除回声y1而被输出到发送输出端子Sout。来自发送输出端子Sout的输出信号(DTMF信号)在未作图示的音调检测器中被正确检测。
并且,由于没有由音调信号引起的误收敛,因而双端通话检测器14的内部状态也不会被扰乱,可精度良好地进行继音调后的通常语音中的双端通话检测,可消除回声。
<B-3>第2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除了取得与第1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相同的效果以外,还能取得以下的效果。即使有来自接收输入端子Rin的音调信号,并且所收容的电话机在相反方向输出DTMF信号等音调信号,使用回声消除器输出的音调检测器也能正确地识别DTMF信号而能打电话。并且,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由于与回声路径的初始延迟的大小无关而没有音调信号中的误收敛,因而双端通话检测器的内部状态也不会被扰乱,可精度良好地进行继音调后的通常语音中的双端通话检测,可去除回声。
《C》第3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第3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要达到如下的目的:当应用于发生内线交换的专用小交换装置(PBX,Private BrancheXchange)连接那样的有回声路径切换的大规模系统时,自动脱离不能消除回声的状态,实现无回声的通话。第3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是为了解决专利文献1的回声消除器的上述课题1~4而提出的。
<C-1>第3实施方式的结构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12B及其周边设备的结构的框图。在图9中,对与图5或图7所示的结构相同或对应的结构附上相同标号。
在图9中,第3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12B设置在具有内线转送功能的PBX6B中。PBX6B具有:混合电路8-1、8-2,其例如具有转送前后的电话机9-1、9-2,并进行4线2线转换;数字/模拟(D/A)转换器7,其对去往电话机9-1或9-2的数字信号进行数字/模拟转换;模拟/数字(A/D)转换器10,其对电话机9-1或9-2输出的信号进行模拟/数字转换;开关30-1,其将D/A转换器7的输出信号提供给混合电路8-1或8-2;开关30-2,其将从混合电路8-1或8-2所输出的信号提供给A/D转换器10;以及第3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12B。另外,开关30-1和30-2连动进行切换动作。
如图9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EC)12B具有:加法器13,双端通话检测器(DTD)14B,音调性判定器15B,信号类别判定器16B,系数控制器17B,自适应滤波器(ADF)18,带阻滤波器(NF)21、22,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以及回声消除量计算器(ACANC)32。
加法器13、自适应滤波器18以及带阻滤波器21、22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
第3实施方式的音调性判定器15B除了具有已述的实施方式的功能以外,还能判定DTMF信号那样的2种合成音调信号。
第3实施方式的信号类别判定器16B利用音调性判定器15B的判定结果,还能判定DTMF信号那样的2种合成音调信号的类别。信号类别判定器16B还判定音调信号的结束。
回声消除量计算器32根据加法器13的输入输出信号,换句话说,根据具有回声分量的输入信号和进行了回声去除动作后的输出信号来计算回声消除量。
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根据信号类别判定器16B的判定结果和回声消除量计算器32的计算结果来判定自适应滤波器18的状态。
第3实施方式的系数控制器17B根据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的判定结果,决定自适应滤波器18的系数更新的停止和系数的清除等控制内容。
第3实施方式的双端通话检测器14B根据系数控制器17B的控制内容和自身内的双端通话检测结果,控制对自适应滤波器18的系数更新。
<C-2>第3实施方式的动作
下面,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12B的动作。以下,说明当发生从被叫侧电话机9-1切换到被叫侧的另一电话机9-2的转送时的情况。这里,由于该说明是发生转送前后的说明,因而假定未作图示的主叫侧电话机和被叫侧电话机9-1处于已暂时进行了通话的状态来进行说明。
首先,从未作图示的主叫侧电话机所输出的语音信号在回声消除器12B的前一级的未作图示的A/D转换器中被转换成数字信号而被输入到接收输入端子Rin。输入到接收输入端子Rin的信号被提供给带阻滤波器22和音调性判定器15B,并从接收输出端子Rout原样输出而被输入到D/A转换器7。
在D/A转换器7中被转换成模拟信号的信号经由开关30-1被输入到混合电路8-1,经由该混合电路8-1被提供给电话机9-1,并且信号的一部分被混合电路8-1反射,成为回声信号y1。回声信号y1经由开关30-2被提供给A/D转换器10,再次被转换成数字信号而被输入到回声消除器12B的发送输入端子Sin。
输入到发送输入端子Sin的信号被输入到带阻滤波器21。在各带阻滤波器21、22中,如后所述,去除与信号类别判定器16B的输出对应的音调信号,将音调去除后的信号Sin_AC输出到回声消除量计算器32,并输出到加法器13。加法器13将音调去除后的信号Sin_AC和伪回声y’相加来去除回声。来自加法器13的输出信号res被输入到双端通话检测器14B和回声消除量计算器32,并从发送输出端子Sout向未作图示的远方的主叫侧电话机送出。
这里,说明回声消除量计算器32的动作。回声消除量计算器32例如根据式(7)计算回声消除量ACANC(n)。在式(7)中,n表示是第n次的计算值。
[算式5]
在式(7)中,通过将对Sin_AC(n)和res(n)的平方比进行了对数计算后的结果乘以10,来计算回声消除量ACANC(n)。
然而,如果在把重点放在信号的粗略动作上并且为了监视缓慢的特性变化,则如式(8)那样,也可以将Sin_AC(n)和res(n)按每规定采样数(例如,160个采样)进行收集,取其平方的总和后取双方的比,进行对数计算等。并且,也可以使用绝对值而不是平方。在式(8)中,M是要平均的采样数,例如可以是160等,然而不限于该采样数。
[算式6]
总之,只要是计算加法器13的前后信号的电平比或功率比的方法,则回声消除量计算器32的计算方法可以是任何方法。根据式(7)获得的回声消除量ACANC(n)是根据对数比计算加法器13的前后信号的平方的结果,当来自加法器13的输出信号res随着回声消除器12B的收敛而减小时,回声消除量ACANC(n)的值增大。作为回声消除量ACANC(n)的初始值可应用0,然而不限于此。回声消除量计算器32将计算出的回声消除量ACANC(n)输入到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
在第3实施方式中,为了计算回声消除量,使用加法器13的前后信号来通过回声消除量计算器32计算回声消除量,然而也可以采用别的方法。例如,可以从接收输入端子Rin和接收输出端子Rout之间的任意1点和紧接加法器13后面的点取信号,计算包含回声路径的衰减量的回声衰减量。
从回声消除量计算器32将回声消除量ACANC(n)提供给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并且,从信号类别判定器16B将后述的带阻滤波器控制信号KIND_TONE和音调结束信号TEND提供给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
以下,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音调性判定器15B和信号类别判定器16B的动作。
音调性判定器15B的输出信号被输入到信号类别判定器16B。第3实施方式的音调性判定器15B构成为除了第2实施方式的音调性判定器的功能以外,还能判定DTMF信号,即2种合成音调信号。音调性判定器15B预先将信号分为大致二个频带,以便能判定2种合成音调信号。这是基于DTMF信号是通过将由高频构成的“高群”和由低频构成的“低群”这2种音调进行合成而生成的。
在第3实施方式中,音调性判定器15B内置有:为了分离“高群”而将1000Hz至1700Hz设为通带的带通滤波器;为了分离“低群”而将600Hz至980Hz设为通带的带通滤波器;以及在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为了分离400Hz附近的“呼叫控制信号群”而将0Hz至500Hz设为通带的带通滤波器,音调性判定器15B构成为对由这些各带通滤波器进行了频带分割后的信号进行基于与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相同的零交叉的音调频率判定。
第3实施方式的信号类别判定器16B针对“呼叫控制信号群”的频带的信号,如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那样判定信号类别(参照图8),针对都具有“高群”和“低群”的频带的信号,根据存储在内部的图10所示的输入、判定结果和输出之间的关系信息,判定信号类别。另外,在检测出“呼叫控制信号群”和“高群”的情况下,在检测出“呼叫控制信号群”和“低群”的情况下,在检测出“呼叫控制信号群”、“高群”和“低群”的情况等下,也可以处理成不是音调性信号,然而不限于此。
当信号类别判定器16B判定出信号类别时,将其判定结果,即表示信号类别的信号KIND_TONE输出到带阻滤波器21、22和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信号KIND_TONE例如只要采用将识别信号的值(编号)和信号种类如图8和图10所示相关联起来等的、使频率和信号种类相关联起来的方式,就可以使用任何值的体系。
在图8和图10的例子中,KIND_TONE=1时表示拨号音(DT),KIND_TONE=5时表示DTMF信号的“1”。
从信号类别判定器16B被输入信号KIND_TONE的带阻滤波器21、22分别对输入信号实施公知的带阻滤波处理,以阻止根据信号KIND_TONE所决定的频率。带阻滤波器21、22的动作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然而在第3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与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点是,当信号KIND_TONE指示DFMF信号时,去除2种信号。例如,通过从为了“高群”和“低群”用而预先准备的多个带阻滤波器中分别选择根据信号KIND_TONE所决定的“高群”和“低群”用的滤波器(它们是纵连地连接),来进行与DTMF信号对应的频带去除。另外,阻止DTMF信号的频带的构成方法不限于该方法。
在第3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信号类别判定器16B还将信号KIND_TONE输出到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并且,当来自音调性判定器15B的信号从有音调性信号TON变化为无音调性信号TOFF时,信号类别判定器16B将音调结束信号TEND输出到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
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根据来自信号类别判定器16B的输出信号KIND_TONE和TEND、以及来自回声消除量计算器32的输出信号如下进行动作。
当从信号类别判定器16未输入信号KIND_TONE时,即,在来自接收输入端子Rin的输入信号不具有音调性的期间,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以预定的一定时间的间隔对来自回声消除量计算器32的输出信号进行更新,同时进行保持。例如,每隔20ms执行更新保持,然而更新间隔不限于此。
另一方面,当从信号类别判定器16B输入了信号KIND_TONE时,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将回声消除量计算器32的输出信号按下述分类为条件1~条件4进行动作。
条件1:ACANC(n)≥E_ACANC(dB)
条件2:ACANC(n)<E_ACANC(dB)
另外,作为规定条件1和条件2的阈值参数E_ACANC,例如应用20dB。然而,阈值参数E_ACANC的值不限于该值。
当条件1成立时,即,当回声消除量大时,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把督促自适应滤波器18的系数更新停止的信号ADP_STP输出到系数控制器17B。系数控制器17B将信号ADP_STP经由双端通话检测器14B输出到自适应滤波器18,停止自适应滤波器18的系数更新。
当音调信号的期间结束、并且来自信号类别判定器16B的信号TEND被输入到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时,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暂时停止回声消除量ACANC(n)的更新保持,等待下一次的回声消除量ACANC的更新期间到来。然后,当在回声消除量计算器32中重新计算回声消除量ACANC(n+1)并且将其输出到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时,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进行回声消除量ACANC(n+1)与之前保持的ACANC(n)的比较。即,将音调信号被输入到回声消除器12B前后的回声消除量ACANC(.)进行比较。(.)表示任意的n。之后,继条件1之后执行后述的条件3、4的判定,并执行与各自的结果对应的动作。
另一方面,当条件2成立时,即,当回声消除量小时,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不向系数控制器17B输出督促自适应滤波器18的系数更新停止的信号ADP_STP。
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判定下述的条件3和4,并根据结果分别进行动作。另外,作为条件3和4中的Δ1可应用3dB,作为Δ2可应用0dB,然而不限于此。
条件3:Δ2<ACANC(n+1)<ACANC(n)-Δ1
条件4:ACANC(n+1)<Δ2
当条件3成立时,即,当被输入音调信号,而回声消除量与输入前相比相当小时,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将系数更新督促信号ADP_F输出到系数控制器17B。
当条件4成立时,即,当由于进行回声消除动作而使回声消除量为负时,将系数重置信号ADP_RST输出到系数控制器17B。
另外,当条件3和条件4都不成立时,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不将任何信号输出到系数控制器17B。
也可以取代上述的条件3而应用下述的条件3的变形例。条件3的变形例是取代下限固定值Δ2而利用ACANC(n),上下设定余量范围。
条件3的变形例:
ACANC(n)-Δ3<ACANC(n+1)<ACANC(n)-Δ1
系数控制器17B在从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被输入了系数重置信号ADP_RST时,向双端通话检测器14B输出重置信号RST。该重置信号RST经由双端通话检测器14B被提供给自适应滤波器18,自适应滤波器18在重置滤波系数后再次开始系数更新。这里,重置双端通话检测器14B和自适应滤波器18双方,然而也可以仅重置自适应滤波器18。
并且,系数控制器17B在从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被输入了系数更新督促信号ADP_F时,重置双端通话检测器14B,然而不重置自适应滤波器18,进行控制以强制地执行系数更新动作。
在第3实施方式中,系数控制器17B经由双端通话检测器14B进行自适应滤波器18的控制,然而系数控制器17B也可以分别控制自适应滤波器18和双端通话检测器14B。
对第3实施方式的动作如何解决专利文献1的回声消除器中的课题4进行说明。这里,如在课题项中所述,根据转送时刻的回声消除器的自适应滤波器的收敛状态的良好与否和转送前后的回声路径特性的变化大小的组合进行说明。
发生内线转送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如下时的例子:未作图示的远端说话者(图9的主叫侧说话者)对推按钮进行转送用的操作(输出DTMF信号),之后,通过内部交换机(PBX)6B的转送功能将被叫侧电话机从电话机9-1变为电话机9-2。即,是操作用于指定与最初连接的电话机9-1不同的电话机9-2的推按钮(内线编号等),实际上与另一电话机9-2再次连接的例子。
〔内线转送例子A〕
内线转送例子A是如下的例子:自适应滤波器18的收敛不充分,转送前后的混合电路8-1和8-2的响应特性几乎不变。
在转送前进行少许通话,由于语音而使自适应滤波器18处于收敛途中。或者,在音调检测前的期间受到少许的系数干扰的情况下,适用于该内线转送例子A。
在自适应滤波器18的收敛不充分时,远端说话者例如操作推按钮(输入DTMF信号)等,请求与不同的电话机9-2的连接。
输入到接收输入端子Rin的DTMF信号被输入到带阻滤波器22和音调性判定器15B,并且,从接收输出端子Rout原样输出,而提供给D/A转换器7。
音调性判定器15B检测音调性。根据音调性判定器15B的输出从信号类别判定器16B输出信号KIND_TONE,在各带阻滤波器21、22中阻止与信号KIND_TONE对应的频率的通过。
其结果,由于在产生DTMF信号的期间DTMF信号被带阻滤波器21阻止,因而成为与DTMF信号不被输入到自适应滤波器18和双端通话检测器14B中时相同的状态。因此,即使DTMF信号被长时间输入到接收输入端子Rin,自适应滤波器18的系数也不会被扰乱,然而系数收敛不会在最佳状态下进行。
内线转送例子A是自适应滤波器18的收敛不充分时的例子,由于回声消除量少,因而条件2成立(条件1成立时的情况在后面描述)。当DTMF信号结束时,从信号类别判定器16B输出音调结束信号TEND。接收到该信号TEND的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将前一次保持的回声消除量ACANC(n)与从回声消除量计算器32新输出的回声消除量ACANC(n+1)进行比较。在该内线转送例子A的情况下,由于混合电路8-1的特性和混合电路8-2的特性几乎相同,因而如果自适应滤波器18执行系数更新,则
ACANC(n+1)≥ACANC(n)
因此,系数控制器17B什么也不输出。
当条件1成立时,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暂时经由系数控制器17B停止自适应滤波器18的系数更新,然而条件1成立终究是指能使用DTMF信号之前的语音信号来估计混合电路的特性的情况。由于内线转送例子A是转送前后的混合电路8-1和混合电路8-2的特性相等时的例子,因而期望的是自适应滤波器18直接进行系数更新,系数控制器17B什么也不输出。其结果,自适应滤波器18和双端通话检测器14B如期望那样,可进行通常的回声消除动作,可在音调信号产生前后没有回声恶化地进行回声消除。
〔内线转送例子B〕
内线转送例子B是如下例子:自适应滤波器18的收敛不充分,在转送前后混合电路8-1和8-2的特性改变。
在内线转送例子B中,以下动作之前的各部的动作与内线转送例子A的情况相同:DTMF信号结束,从信号类别判定器16B输出音调结束信号TEND,接收到该信号TEND的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将前一次保持的回声消除量ACANC(n)与从回声消除量计算器32新输出的回声消除量ACANC(n+1)进行比较。
当从信号类别判定器16B被输入了信号KIND_TONE时,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根据来自回声消除量计算器32的输出,判定是条件1成立或条件2成立。由于自适应滤波器18的收敛不充分,因而在该内线转送例子B中,在大多数情况下,条件2成立(条件1成立时的情况在后面描述)。
而且,在该内线转送例子B中,以转送为界,混合电路的响应特性从不一致的混合电路8-1的特性变化为混合电路8-2的特性。即使自适应滤波器18执行系数更新,回声路径估计的对象也从混合电路8-1变化为混合电路8-2。当然,在自适应滤波器18中产生的伪回声是不适当的,得到
ACANC(n+1)<ACANC(n)
在大多数情况下,得到
ACANC(n+1)<0
因此,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的判定结果不管是条件1成立还是条件2成立,之后的条件判定必定是条件3或4中的某一方。并且,双端通话检测器14B伴随急剧的回声消除量的恶化,而把路径变动后的回声误判定为近端的说话者信号,把状态判定为双端通话,暂时停止自适应滤波器18的系数更新。
如上所述,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判定接收来自信号类别判定器16B的输出TEND前后的回声消除量ACANC的变化与条件3或条件4是否一致,首先,进行双端通话检测器14B的重置,解除双端通话检测器14B的误判定。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接下来进行自适应滤波器18的控制,然而如下所述根据条件3和条件4改变控制。
a)条件3成立时
条件3成立表示回声消除量ACANC在规定的容许范围内恶化。因此,虽然处于能消除少许回声的状态,然而为了进行最佳的回声路径估计,期望的是进一步执行收敛。因此,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将系数更新督促信号ADP_F输出到系数控制器17B,更新自适应滤波器18的滤波系数。
b)条件4成立时
在条件4中的参数Δ2例如是0dB的情况下,条件4成立表示回声消除量ACANC为负,即,不仅回声消除失败,反而强调了回声。在该情况下,为了进行最佳的回声路径估计,期望的是暂时废弃自适应滤波器18的系数并执行再收敛动作。因此,系数控制器17B将系数重置信号ADP_RST经由双端通话检测器14B输出到自适应滤波器18,重置滤波系数后再次开始系数更新。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经由双端通话检测器14B重置自适应滤波器18,然而系数控制器17B也可以直接重置自适应滤波器18。
由于进行与上述条件3和条件4对应的自适应滤波器18的控制,因而即使混合电路的特性在转送前后发生变化,回声消除器12B也迅速地再次跟随新连接的混合电路8-2的特性,因而可迅速地进行消除了回声的通话。
〔内线转送例子C〕
内线转送例子C是如下的内线转送例子:自适应滤波器18的收敛不充分,在转送前后混合电路的特性几乎不变。在该内线转送例子C中,由于自适应滤波器18的收敛充分,因而在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中条件1成立。已进行了估计的回声路径可无遗漏地估计语音频带,不仅语音信号的回声,而且音调信号的回声当然也能消除。另一方面,由于回声消除残差res也是大致为0,因而式(1)中的系数更新量也为0,例如即使被输入音调信号,也与系数更新大致停止一样。
有例外情况:当在长时间(例如1分钟)期间输入DTMF信号等时,自适应滤波器18的系数逐渐受到破坏,在内线转送例子C中,只要能防止这一情况即可。
正如已述的那样,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信号类别判定器16B以及带阻滤波器21、22的组合承担该任务。当在从信号类别判定器16B输出信号KIND_TONE的状态下条件1成立时,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将督促自适应滤波器18的系数更新停止的信号ADP_STP输出到系数控制器17B,因而自适应滤波器18的系数更新停止,在转送后再次开始系数更新,因而可没有问题地继续消除回声。
在内线转送例子C中,之后也进行与条件3和条件4对应的相同动作,而在内线转送例子C中,可认为转送前后的混合电路的特性不变化。因此,从响应特性的方面看,混合电路8-1和混合电路8-2大致相等,因而只要DTMF信号的输入并非那么长时间,则自适应滤波器18的系数就不会被扰乱,在转送前后,回声消除量ACANC不会恶化。因此,即使回声消除器12B在该状态下继续动作,也没有任何问题。
并且,即使长时间输入DTMF信号,接收到信号类别判定器16B的输出KIND_TONE的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也防止了以后的自适应滤波器18的系数扰乱。万一在音调类别的判定延迟、并且由于信号KIND_TONE的输入而使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进行的自适应滤波器18的系数更新停止延迟的情况下,自适应滤波器18的系数虽然被扰乱,但在该情况下,由于以转送为界回声消除量ACANC恶化,因而在DTMF信号结束后,从信号类别判定器16B被输入了信号TEND的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再次以回声消除量ACANC的条件3、4进行判定,以后,与内线转送例子A、B的动作相同。即,在最坏情况下,在转送后,与所述的内线转送例子A、B一样,可迅速地使自适应滤波器18再次收敛,可消除回声。
〔内线转送例子D〕
内线转送例子D是如下的例子:自适应滤波器18的收敛充分,以转送为界混合电路的特性发生改变。在该内线转送例子中,由于在转送前回声消除器12B充分收敛,因而条件1成立。
因此,如上所述,根据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的输出,系数控制器17B暂时停止自适应滤波器18的系数更新,然而在DTMF信号通过后,条件3或条件4成立,因而再次开始自适应滤波器18的收敛,在转送后,自适应滤波器18迅速地开始再收敛,可消除回声。
<C-3>第3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以上详细说明那样,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即使有来自接收输入端子的拨号音等音调信号,并且所收容的电话机在相反方向输出DTMF信号,使用回声消除器的输出的音调检测器也能正确地识别DTMF信号、判别电话号码而打电话。并且,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即使有通过推按钮操作的转送,也能迅速地执行回声路径的再估计,由双端通话引起的性能恶化也少,即使在回声路径的初始延迟小的情况下,也能迅速地进行再收敛,可实现无回声的良好通话。而且,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即使应用于发生内线转送等的大规模系统中,也不会发生由于内线转送而使回声消除性能恶化的情况,因而可实现能提供优良的语音质量的回声消除器。
《D》第4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第4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解决在人与人之间的通话中,人的语音偶发性地具有音调性的情况下所产生的课题。
<D-1>第4实施方式的结构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及其周边设备的结构的框图。在图11中,对与图9所示的结构相同或对应的结构附上相同标号。
如图11所示,第4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12C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的不同点是,具有信号分量判定器40而取代第3实施方式的音调性判定器15B和信号类别判定器16B。关于其他方面,第4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与第3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相同。
信号分量判定器40根据来自接收输入端子Rin的输入信号生成信号KIND_TONE和信号TEND。关于信号生成方法在后面描述。
<D-2>第4实施方式的动作
以下,以第4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与第3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不管输入信号是已知的呼叫控制信号(例如,DT、DTMF等)的类别还是除此以外的类别,信号分量判定器40判定输入信号是否是宽带性的信号(输入信号的分量跨越宽频带)。信号分量判定器40例如进行动作以将不是呼叫控制信号的1500Hz等的音调信号等也判定为音调信号。
以下,说明信号分量判定器40中的判定方法。信号分量判定器40例如对输入信号实施高速离散傅里叶变换(FFT),分解成各个单一频率分量。例如,使用256点的FFT来将输入信号转换成频率分量。当把采样频率设定为16kHz并使用256点的FFT时,可针对输入信号的0~8kHz的频带以128个分辨率来计算各频率分量,求出功率谱P_f(k)。在第4实施方式中,把各功率谱中最小频率min_f的功率P_min_f视为噪声最低频率功率水平,当满足下述的条件5时,视为“有频率分量”。
条件5:P_f(k)>P_min_f+δf
这里,δf是判定用偏置值,可应用15dB,然而不限于该值。K表示是分解后的频率中的第几个频率,可取0≤k≤127的128个值。
信号分量判定器40使用内置的计数器对满足条件5的频率f(k)的个数进行计数,当该计数结果C_F小于阈值参数TH_VOICE时,(即,当C_F<TH_VOICE时),将所输入的信号视为任意音调信号,将信号KIND_TONE输出到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作为阈值参数TH_VOICE,例如可应用4,然而不限于此。
在第4实施方式中,由于无需判定音调信号的类别,因而无需如第1~第3实施方式那样,预先存储用于形成信号KIND_TONE的信息,并参照该信息,问题只在于有无信号KIND_TONE的输出。
另外,当根据与带阻滤波器21、22和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的结构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将编号赋予给信号KIND_TONE时,例如使用在上述的图8和图10中未应用的编号。
在第4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未预先决定要检测的音调信号的频率,因而可以将加进了频率信息的信号KIND_TONE提供给带阻滤波器21、22来使其进行滤波动作。
在从如上所述根据条件5检测音调信号的状态变化为不能进行检测的状态时,信号分量判定器40将表示音调信号的结束的信号TEND输出到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
<D-3>第4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第4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可防止针对未分类为呼叫控制信号的任意的音调信号(例如,在人与人之间的通话中的偶发的人的音调性语音)的误收敛、以及紧接其后的回声消除器的误动作。
输入任意的音调信号的现象例如在以下非常罕见的情况下发生:作为一方说话者或双方说话者的背景音,以与说话者语音相同的水平播放音乐的情况,说话者在通话中进行唱歌、并且说话者个人的语音频率特性异常地具有音调性等的情况。而且,由于产生的音调性的频率不限于呼叫控制音调的频率,而是任意的,因而不能参照已知的频率表。第4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设置有信号分量判定器40,即使频率是任意的,也检测输入信号的音调性,在检测结果后,与第3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一样,控制自适应滤波器和双端通话检测器。因此,根据第4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可防止自适应滤波器的误收敛,即使回声路径的初始延迟小也能迅速地从误收敛的状态恢复,双端通话检测器也能从误判定的状态恢复,其结果,可继续消除回声而不会恶化。
《E》第5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第5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比起上述第3和第4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可减小硬件规模。
<E-1>第5实施方式的结构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及其周边设备的结构的框图。在图12中,对与图9所示的结构相同或对应的结构附上相同标号。如图12所示,第5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12D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的不同点在于,第5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12D未设置有第3实施方式中的带阻滤波器21、22,以及信号类别判定器16D的功能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不同。
<E-2>第5实施方式的动作
以与第3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的动作的不同点为中心来说明第5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12D的动作。
对在被叫侧电话机9-1、9-2之间发生转送时的情况进行说明。由于该说明是发生转送前后的说明,因而假定未作图示的主叫侧电话机和被叫侧电话机9-1处于在进行通话的状态来进行说明。
当音调性判定器15B的输出从用于通知具有音调性的信号TON切换到用于通知不具有音调性的信号TOFF时,信号类别判定器16D将表示音调信号的结束的信号TEND输出到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
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在接收到来自信号类别判定器16D的输出TEND时,与第3实施方式一样,进行上述的条件1~条件4的判定,根据判定结果,将系数控制用的信号ADP_F、ADP_STP或者ADP_RST输出到系数控制器17B,控制自适应滤波器18的系数更新。在进行这样的控制时以外,自适应滤波器18遵从双端通话检测器14B的系数更新控制。
以下,说明转送时的动作,与已述的实施方式不同,在第5实施方式中,由于无需对混合电路的响应特性的变动以及自适应滤波器的收敛状态的良好与否进行细分,因而集中说明。
在转送前进行少许通话,由于语音而使自适应滤波器18处于收敛途中。此时,未作图示的远端说话者输入DTMF信号等来请求与不同的电话机的连接。
输入到接收输入端子Rin的DTMF信号被输入到音调性判定器15B,并保持原样通过接收输出端子Rout而被输入到D/A转换器7。此时,音调性判定器15B检测输入信号的音调性,而信号类别判定器16D在该时刻什么也不输出。因此,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也不进行任何动作,自适应滤波器18继续进行系数更新,消除由音调引起的回声。此时,如上所述,自适应滤波器18的系数与回声路径的特性不同,然而被更新为能良好地消除音调的系数。因此,加法器13的输出减小,ERLE具有大的值。
然后,当音调信号的输入结束时,信号类别判定器16D将音调结束信号TEND输出到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
接收到音调结束信号TEND的滤波器状态判定器31将前一次保持的回声消除量ACANC(n)与从回声消除量计算器32新输出的回声消除量ACANC(n+1)进行比较。在本例子的情况下,若假定混合电路(H1)8-1的特性与混合电路(H2)8-2的特性相同,则与音调结束信号TEND的前后的收敛状态无关,在信号TEND被输入的时刻,自适应滤波器18的系数以适合于仅消除音调信号的方式受到扰乱,由于之后的通常语音信号中的回声消除量而使条件2、条件3或条件4成立。此时,根据条件3或条件4,如第3实施方式那样,执行双端通话检测器14B和自适应滤波器18的再更新。
并且,条件1成立是如下的情况:在信号TEND的输入定时前后,由于DTMF信号而使系数不怎么受到扰乱,在之后的语音信号中也能充分消除回声,因而该情况仅在事先的自适应滤波器18的收敛充分、混合电路的特性没有变化的内线转送例子C中产生。此时,期望的是自适应滤波器18仍然进行系数更新,由于系数控制器17B什么也不输出,因而自适应滤波器18和双端通话检测器14B如期望那样,可进行通常的回声消除动作,可在音调信号产生前后没有回声恶化地进行回声消除。
<E-3>第5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第5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中,尽管不能将音调信号的扰乱防止于未然,然而在转送发生时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重置自适应滤波器的系数,重置双端通话检测器而不阻碍再次开始的系数更新,不管回声路径的初始延迟的大小如何,可进行再收敛。因此,根据第5实施方式的回声消除器,尽管一瞬间伴有回声产生,然而可从误收敛的状态立即恢复而开始再收敛,由于无需预先准备多个带阻滤波器,因而可将回声消除器的硬件规模减小相应部分。
《E》其他实施方式
可以将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技术思想中的能组合的技术思想进行组合来构成回声消除器。
在上述第3和第4实施方式中,为了计算回声消除量ACANC(n),使用了计算加法器1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信号的平方比的回声消除量计算器32,然而也可以使用加法器13的输出信号和接收输入端子Rin的输出信号、或者加法器13的输出信号和接收输出端子Rout的输入信号。在该情况下,只要采用将回声路径自身具有的衰减量加到在第3和第4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值Δ1和Δ2上等方法即可。
并且,在上述第4实施方式中,对在信号分量判定器40中利用FFT来检测任意音调频率的方法作了说明,然而不限于利用FFT的方法。可以采用FFT以外的方法来检测任意音调频率。
而且,在上述第2~第4实施方式中,示出具有2个带阻滤波器,然而只要是在自适应滤波器的输入级具有带阻滤波器的结构,就可以采用其他结构。
而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各构成要素由硬件构成的情况作了说明,然而可以使用软件实现一部分构成要素。
另外,说明了在上述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回声消除器安装在VoIP终端上,并且在上述第3~第5实施方式中,回声消除器安装在PBX上的情况,然而安装有本发明的回声消除器的装置不限于此。
Claims (5)
1.一种回声消除器,其特征在于,该回声消除器具有:
自适应滤波器,其根据远端输入信号生成伪回声信号;
回声消除单元,其从近端输入信号中减去所述伪回声信号;
音调结束判定单元,其检测出所述远端输入信号是音调信号,还捕捉该音调信号的结束;
回声消除量计算单元,其计算关于从所述回声消除单元所输出的信号的回声消除量;以及
音调结束时系数控制单元,当所述音调结束判定单元判定为音调信号结束时,所述音调结束时系数控制单元根据针对所述回声消除量的规定条件的成立,停止所述自适应滤波器的系数更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声消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音调结束时系数控制单元使用的规定条件是此时的回声消除量大于等于预定的阈值的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声消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音调结束时系数控制单元将所述音调结束判定单元判定为音调信号结束的定时前后的回声消除量进行比较,根据该比较结果,重置所述自适应滤波器的系数后使系数更新再次开始,或者不重置所述自适应滤波器的系数而强制地使系数更新再次开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声消除器,其特征在于,
在把所述音调结束判定单元判定为音调信号结束的定时前后的回声消除量分别设定为ACANC(n)和ACANC(n+1),并把预定的阈值设定为Δ1和Δ2时,当条件式
Δ2<ACANC(n+1)<ACANC(n)-Δ1
成立时,所述音调结束时系数控制单元不重置所述自适应滤波器的系数而强制地使系数更新再次开始,
当条件式
ACANC(n+1)<Δ2
成立时,所述音调结束时系数控制单元重置所述自适应滤波器的系数后使系数更新再次开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声消除器,其特征在于,该回声消除器具有双端通话检测单元,该双端通话检测单元计算远端输入信号和回声消除残差的功率比即ERLE,来检测双端通话状态,
所述音调结束时系数控制单元将所述音调结束判定单元判定为音调信号结束的定时前后的回声消除量进行比较,根据该比较结果,重置所述自适应滤波器的系数后使系数更新再次开始,或者不重置所述自适应滤波器的系数而强制地使系数更新再次开始,与此同时重置所述双端通话检测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370171A JP4752494B2 (ja) | 2005-12-22 | 2005-12-22 | エコーキャンセラ |
JP2005-370171 | 2005-12-22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800489914A Division CN101346897B (zh) | 2005-12-22 | 2006-11-24 | 回声消除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40606A true CN102340606A (zh) | 2012-02-01 |
Family
ID=3818843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3453885A Pending CN102340606A (zh) | 2005-12-22 | 2006-11-24 | 回声消除器 |
CN20068004899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46897B (zh) | 2005-12-22 | 2006-11-24 | 回声消除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8004899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46897B (zh) | 2005-12-22 | 2006-11-24 | 回声消除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090094B2 (zh) |
JP (1) | JP4752494B2 (zh) |
CN (2) | CN102340606A (zh) |
GB (1) | GB2445515B (zh) |
WO (1) | WO200707265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449720A (en) * | 2007-05-31 | 2008-12-03 | Zarlink Semiconductor Inc | Detecting double talk conditions in a hands free communication system |
GB0720658D0 (en) * | 2007-10-22 | 2007-12-05 |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 |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adaptive finite impulse response filters such as used in on-channel repeaters |
JP5245884B2 (ja) * | 2009-02-06 | 2013-07-24 | ヤマハ株式会社 | 音声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音声通信装置 |
CN101820302B (zh) * | 2009-02-27 | 2013-10-30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回声消除装置 |
US8340278B2 (en) * | 2009-11-20 | 2012-12-25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oss-talk resistant adaptive noise canceller |
US8730852B2 (en) * | 2009-12-11 | 2014-05-20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Eliminating false audio associated with VoIP communications |
JP5493817B2 (ja) * | 2009-12-17 | 2014-05-14 |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エコーキャンセラ |
JP5025753B2 (ja) * | 2010-03-31 | 2012-09-12 | 株式会社東芝 | エコーキャンセル装置、方法 |
US8693677B2 (en) * | 2010-04-27 | 2014-04-08 |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 Techniques for updating filter coefficients of an adaptive filter |
EP2405587B1 (en) * | 2010-07-05 | 2013-03-27 | Alcatel Lucent | Echo canceller |
JP5219000B2 (ja) * | 2010-12-07 | 2013-06-26 | Necアクセステクニカ株式会社 | エコーキャンセラ及びエコーキャンセラの制御方法 |
JP2012134923A (ja) * | 2010-12-24 | 2012-07-12 | Sony Corp | 音声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US8934622B2 (en) * | 2012-10-01 | 2015-01-13 | Via Telecom Co., Ltd. | Method for detecting double-talk condition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
CN103905675B (zh) * | 2012-12-28 | 2016-04-27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调节VoIP电话系统电话回声的方法及装置 |
JP6029610B2 (ja) * | 2014-03-28 | 2016-11-24 | Kddi株式会社 | Dtmf信号識別装置、dtmf信号識別方法、dtmf信号識別用プログラム、及びdtmf信号識別システム |
US10129408B1 (en) * | 2016-10-11 | 2018-11-13 | Google Llc | Residual echo detection based on non-causality |
DE102016119471A1 (de) * | 2016-10-12 | 2018-04-12 | Deutsche Telekom A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en zur Echoreduzierung und zur Funktionsprüfung von Echokompensatoren |
GB2563687B (en) * | 2017-06-19 | 2019-11-20 | Cirrus Logic Int Semiconductor Ltd | Audio test mode |
US11502723B2 (en) * | 2018-02-28 | 2022-11-15 | Maxlinear, Inc. | Full-duplex cable modem calibration |
JP7186139B2 (ja) * | 2019-06-26 | 2022-12-08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テン | 信号処理装置および信号処理方法 |
CN111246034B (zh) * | 2020-01-13 | 2022-02-18 | 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话机信号处理方法、信号处理器及存储介质 |
CN111294474B (zh) * | 2020-02-13 | 2021-04-16 | 杭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端通话检测方法 |
US20230171346A1 (en) * | 2020-04-15 | 2023-06-0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Double talk detectors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5874A (zh) * | 1995-05-31 | 1998-06-24 | 奈尔柯姆股份有限公司 | 在时域回声消除过程中存在单音时避免假收敛的系统和方法 |
US6434110B1 (en) * | 1998-03-20 | 2002-08-13 | Cirrus Logic, Inc. | Full-duplex speakerphone circuit including a double-talk detector |
JP2002280938A (ja) * | 2001-03-21 | 2002-09-27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エコーキャンセラ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28657A (en) * | 1995-09-29 | 1998-10-27 | Paradyne Corporation | Half-duplex echo canceler training using a pilot signal |
JP3236242B2 (ja) * | 1997-05-12 | 2001-12-10 |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エコーキャンセラ装置 |
JP3361724B2 (ja) * | 1997-06-11 | 2003-01-07 |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エコーキャンセラ装置 |
US6496581B1 (en) * | 1997-09-11 | 2002-12-17 | Digisonix, Inc. | Coupled acoustic echo cancellation system |
JP3721003B2 (ja) | 1999-04-01 | 2005-11-30 |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トーン信号検出方法及びトーン信号検出器 |
JP3640576B2 (ja) * | 1999-09-07 | 2005-04-20 |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エコーキャンセラ、及びその動作方法 |
JP2002290505A (ja) * | 2001-03-22 | 2002-10-04 | Ricoh Co Ltd | トーン信号検出装置 |
JP3886797B2 (ja) * | 2001-12-17 | 2007-02-2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ーン検出器 |
JP3979169B2 (ja) * | 2002-04-26 | 2007-09-19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エコーキャンセラ |
JP4457639B2 (ja) * | 2003-11-04 | 2010-04-28 |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エコーキャンセラ |
JP4367143B2 (ja) * | 2004-01-27 | 2009-11-18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拡声通話装置 |
-
2005
- 2005-12-22 JP JP2005370171A patent/JP475249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11-24 GB GB0807866A patent/GB2445515B/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11-24 US US12/085,222 patent/US809009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11-24 CN CN2011103453885A patent/CN102340606A/zh active Pending
- 2006-11-24 WO PCT/JP2006/323398 patent/WO2007072650A1/ja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06-11-24 CN CN2006800489914A patent/CN10134689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5874A (zh) * | 1995-05-31 | 1998-06-24 | 奈尔柯姆股份有限公司 | 在时域回声消除过程中存在单音时避免假收敛的系统和方法 |
CN1116744C (zh) * | 1995-05-31 | 2003-07-30 | 夸尔柯姆股份有限公司 | 在时域回声消除过程中存在单音时避免假收敛的系统和方法 |
US6434110B1 (en) * | 1998-03-20 | 2002-08-13 | Cirrus Logic, Inc. | Full-duplex speakerphone circuit including a double-talk detector |
JP2002280938A (ja) * | 2001-03-21 | 2002-09-27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エコーキャンセラ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7072650A1 (ja) | 2007-06-28 |
CN101346897B (zh) | 2012-07-04 |
JP4752494B2 (ja) | 2011-08-17 |
US8090094B2 (en) | 2012-01-03 |
GB2445515B (en) | 2011-06-01 |
JP2007174343A (ja) | 2007-07-05 |
GB0807866D0 (en) | 2008-06-04 |
GB2445515A (en) | 2008-07-09 |
US20090257579A1 (en) | 2009-10-15 |
CN101346897A (zh) | 2009-0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46897B (zh) | 回声消除器 | |
CN1914819B (zh) | 利用干扰电平控制步长的回声消除器 | |
US8750494B2 (en) | Clock skew compensation for acoustic echo cancellers using inaudible tones | |
CN101087320B (zh) | 声学回波消除器中检测回波路径变化的改进方法和装置 | |
CN100502443C (zh) | 在通信系统中控制回声抑制的设备 | |
US8290141B2 (en) | Techniques for comfort noise gener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5390244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iodic signal detection | |
US5887059A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echo cancellation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employing a mixed mode LMS adaptive balance filter | |
JPH06510174A (ja) | 音声メッセージシステム用適応型エコーキャンセラー | |
AU1009299A (en) | Method for echo suppression using adaptive fir filters | |
CN110995951B (zh) | 基于双端发声检测的回声消除方法、装置及系统 | |
JP2011055494A (ja) | エコーキャンセラ | |
CN108540680B (zh) | 讲话状态的切换方法及装置、通话系统 | |
US8009825B2 (en) | Signal processing | |
US5177781A (en) | Dialing pulse signature recognizing method and device | |
US7693276B2 (en) | Method of measuring distortion and determining residue-echo threshold in loop start trunk circuits | |
US6744885B1 (en) | ASR talkoff suppressor | |
US20020172349A1 (en) | Neural net-call progress tone detector | |
US6735303B1 (en) | Periodic signal detector | |
JPH0766756A (ja) | 音響エコーキャンセラ | |
JP2962133B2 (ja) | ダイヤル検出装置 | |
US6944290B2 (en) | Echo cancellation through auxiliary-vector filtering | |
EP2223522B1 (en) | Non linear acoustic feedback suppression in a telephone device | |
GB2308283A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cho cancellation | |
JP2970421B2 (ja) | ダイヤル検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