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33685A - 支撑底座 - Google Patents
支撑底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33685A CN102333685A CN2010800092785A CN201080009278A CN102333685A CN 102333685 A CN102333685 A CN 102333685A CN 2010800092785 A CN2010800092785 A CN 2010800092785A CN 201080009278 A CN201080009278 A CN 201080009278A CN 102333685 A CN102333685 A CN 1023336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component
- supporting
- guide portion
- base member
- compensating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9/00—Ground-engaging vehicle fittings for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the vehicle, wholly or in part, e.g. built-in jacks
- B60S9/02—Ground-engaging vehicle fittings for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the vehicle, wholly or in part, e.g. built-in jacks for only lifting or suppor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诸如半拖车等车辆的支撑装置用的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包括:底座部件(2)和补偿部件(4),所述底座部件具有放置在基础面上的放置部(6),所述补偿部件用于接收支撑部件(50)并且通过使所述补偿部件(4)相对于所述底座部件(2)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来补偿所述支撑部件的位置偏移,其中,所述底座部件(2)包括用于在纵向(x)上引导所述支撑部件(50)的引导装置,并且所述引导装置由引导部(10,12)形成,所述各引导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50)的两侧并且与所述支撑部件(50)的远端部(52)至少部分地重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诸如半拖车等车辆的支撑装置用的补偿底座或支撑底座或起落架,其中在可伸缩或可伸长的支撑管的下端可以旋转支撑着滚动段,该滚动段可以在底座板上沿着底座板滚动,以便补偿车辆位置的偏移。
背景技术
用于补偿位置偏移的补偿底座或支撑底座在现有技术中是公知的。这类支撑装置例如成对地设置在半拖车的前下侧,并且在半拖车与拖车分开停放时使用。在停放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制动和气垫系统的泄漏使半拖车的后部下降,并且由于机械轴悬架的停车制动装置锁定,所以车辆或半拖车分别向前移动。在这种情况下,车辆或半拖车的支撑装置或支撑件承受可能会使支撑件损坏或故障的弯曲应力或挠曲应力。为了能够补偿这种位置偏移,已经研发了支撑底座,其被设置成可以转动或水平移动。例如,DE 4003414公开了一种包括旋转支撑的滚动段和底座板的补偿底座或支撑底座,其中滚动段可以在底座板上沿着底座板滚动。车辆的位置偏移不仅发生在车辆的纵向上,而且还常常发生在车辆的横向上。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支撑底座的问题是横向力被滚动段吸收。这导致在滚动段的旋转轴承上产生极大负荷,从而对支撑底座的磨损和使用寿命具有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根本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诸如半拖车等车辆的支撑装置用的补偿底座或支撑底座,借助所述的支撑底座,可以更好地补偿作用在支撑底座上的横向力。
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诸如半拖车等车辆的支撑装置用的支撑底座来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了优选实施方案。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诸如半拖车等车辆的支撑装置用的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包括:底座部件和补偿部件,所述底座部件具有放置在基础面上的放置部,所述补偿部件用于接收支撑部件并且通过使所述补偿部件相对于所述底座部件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来补偿所述支撑部件的位置偏移,其中,所述底座部件包括用于在纵向上引导所述支撑部件的引导装置,并且所述引导装置由引导部形成,所述各引导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的两侧并且与所述支撑部件的远端部至少部分地重叠。因此,特别方便的是,所述支撑底座形成诸如农用车辆(特别是半拖车)等车辆或机动车辆的支撑装置的一部分,所述半拖车可以被卡车牵引来运输重物。因此,在车辆未与卡车连接的情况下,提供支撑底座以便将车架施加在支撑底座上的力传递到基础面。车辆的重量经由支撑部件传递至补偿部件,然后从补偿部件经由底座部件传递到基础面或地面上。在底座部件与支撑部件之间传递力时,提供补偿部件,从而抵销或补偿车辆或支撑部件相对于底座部件的位置偏移。术语“位置偏移”可以被理解成尤其是指直线方向(例如,水平方向或者底座部件的纵向或长度方向)的位置变化形式。还可以抵销或补偿支撑部件相对于底座部件的角度偏移,其中,由于补偿部件的弯曲滚动面,所述角度偏移尤其可能发生在车辆的纵向上或者与旋转面大致平行的方向上。换句话说,补偿部件和底座部件可以在第一位置或原始位置或零位与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彼此设置,在第一位置时,补偿部件相对于底座部件大致居中地排列。因此,第二位置尤其是一种偏离位置,在第二位置时,补偿部件特别有利的是可以远离原始位置发生向前(前部位置)和向后(后部位置)的位移(相对于底座部件)。因此,第一位置尤其是位于前部位置与后部位置之间。因为补偿部件方便的是可以在底座部件上沿着底座部件滚动,所以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优选大致沿着直线或曲线或轴线设置或者设置在旋转面内。底座部件的放置部大致设计成板状并且可以呈纵向长度大于其宽度的大致矩形形状。方便的是,补偿部件被旋转支撑着,其中,术语“被旋转支撑”被解释为是指补偿部件可以被支撑成使得其能够相对于底座部件围绕旋转轴旋转。旋转轴可以与支撑部件的支承轴线大致重合,并且方便的是,大致垂直于底座部件的纵向长度或纵向轴线,或者大致垂直于底座部件的纵向长度所在的平面。有利的是,补偿部件可以在底座部件的滚动部上沿着滚动部滚动,所述滚动部优选设置成在底座部件的朝向基础面的放置部的相反侧。为了确保补偿部件可以滚动,补偿部件可以包括沿着旋转面弯曲的滚动面。这里,所述旋转面大致平行于底座部件的纵向轴线,或者大致垂直于补偿部件的旋转轴,其中,所述滚动面的弯曲部可以呈任何形状。然而,特别有利的是,滚动面的弯曲部是曲线的或圆形的,即,不是方形的或有角的。因此,补偿部件沿着旋转面的弯曲部可以使补偿部件在底座部件上沿着底座部件的纵向长度滚动,从而补偿车辆在纵向上的位置偏移。补偿部件可以被设计为一体的或者多部分的,使得补偿部件的滚动面可以由优选在横向上隔开的两个(单独的)部件形成。特别地,所述支撑部件可以是可伸缩支撑装置的一部分。换句话说,所述支撑部件提供车架与由底座部件和补偿部件形成的补偿底座之间的连接。为此,所述支撑部件尤其可以设计成大致沿着操作位置垂直延伸的管的形式。所述底座部件包括用于在纵向上引导支撑部件或车辆的引导装置。因此,纵向对应于车辆的位置偏移方向,或者对应于车辆或支撑部件的位移方向。因此,通过在纵向上引导支撑部件,可以限制或防止支撑部件在横向上的移动。为此,所述引导装置由所述底座部件的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两侧的引导部形成,所述引导部与所述支撑部件的远端部至少部分地重叠。因此,所述引导部(在纵向上)设置在支撑部件附近,即,特别方便的是,引导部大致平行于底座部件的纵向延伸。这里,所述引导部与所述支撑部件的远端部在竖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使得支撑部件至少在某一区域中的远端部设置在各引导部之间并且被引导部引导。支撑部件设置在引导部之间使得支撑部件与引导部之间在横向上仅具有很小的间隙,或者间隙宽度至多10mm,优选至多5mm,特别优选至多3mm。特别地,引导部的自由端与支撑部件的远端部至少部分地重叠。结果,由于支撑部件的远端部与引导部的自由端接触,所以横向力可以由底座部件支撑或者传递至底座部件,从而在车辆横向偏移的情况下将横向力施加给底座部件。结果,确保了横向力不会或者仅部分地经由旋转轴承和补偿部件传递至底座部件,从而降低了磨损并且提高了操作安全性。
有利的是,所述各引导部在所述支撑部件处于每个位置时均与所述支撑部件的远端部至少部分地重叠。换句话说,所述引导部被设计成使得在所述支撑底座的操作状态下,所述引导部的自由端在所述支撑部件处于每个位置时均与所述支撑部件的远端部在竖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结果,可以确保在所述支撑部件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以及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每个位置时传递横向力。
方便的是,所述引导部设计成从所述放置部优选大致垂直延伸的壁部。因此,所述引导部可以被设计成壁部,所述壁部从放置部或滚动部优选大致垂直延伸,并且沿着所述底座部件的纵向轴线或纵向长度延伸。换句话说,所述引导部可以被设计成(在横向上的)厚度大致恒定的部件或部分。
优选的是,所述引导部包括至少一个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在纵向上距离第一位置的跨度大于所述支撑部件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位置偏移量减去所述支撑部件的纵向跨度的一半。因此,所述引导部的配合部是在与所述支撑部件重叠的情况下可以与支撑部件的远端部配合的部分。换句话说,所述引导部的配合部是在所述支撑部件处于各位置时可以重叠的部分。特别地,所述配合部在纵向上的跨度大于所述支撑部件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位置偏移量减去所述支撑部件的纵向跨度的一半或者减去从所述支撑部件的远端部距离所述补偿部件的旋转轴到第二位置的纵向跨度。这样确保了在所述支撑部件处于每个位置时,所述支撑部件的远端部均与所述引导部的配合部重叠。
特别方便的是,所述引导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补偿部件之间。换句话说,所述支撑底座设计成使得当沿着横向观察时,所述补偿部件位于外侧,所述引导部邻近所述补偿部件设置在内侧,并且在各引导部之间可以设置所述支撑部件。
在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补偿部件的滚动面至少在一些区域中包括两个凹部,并且所述引导部设置在所述凹部内。所述凹部设计成大致在纵向上延伸。这里,所述凹部特别方便的是设计成纵向槽,其中,凹部宽度的尺寸使得各引导部以很小的间隙在凹部内被引导。因此,由于所述引导部和所述凹部的相互作用,可以在横向上额外地引导所述补偿部件。因此,方便的是,所述引导部与所述凹部之间在横向上的间隙应当小于10mm,特别方便的是小于5mm,特别有利的是小于3mm。
优选的是,所述引导部朝着其自由端渐缩。因此,在沿着横向观察的侧视图中,所述引导部可以呈梯形形状。
在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部件形成具有第二支撑部件的可伸缩支撑单元的一部分,其中,所述支撑部件相对于第二支撑部件可在操作位置与行驶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在行驶位置时,第二支撑部件与所述底座部件配合。方便的是,所述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可以移动,使得它们沿着滑入和滑出方向相互穿过,或者可以相互嵌入,或者可以平移移动,或者是可伸缩的。这里,第二支撑部件可以大致静止固定,或者被框架固定,或者固定在车架上。因此,所述支撑部件可以沿着滑入和滑出方向移动。特别有利的是,所述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可以相对于彼此大致同心地设置成使得所述支撑部件设置在或者可以设置在第二支撑部件之内。换句话说,所述支撑部件可以滑入第二支撑部件。当然,也可以设置多于两个的可伸缩支撑部件。在所述支撑底座的操作位置时,所述支撑部件相对于第二支撑部件朝着滑出位置位移,即,它们彼此分开地移动使得支撑单元具有更长的长度。为了使车辆进行行驶操作,所述支撑部件相对于第二支撑部件位移到滑入位置,在滑入位置时,支撑单元大致具有最短的纵向跨度。在所述支撑部件处于滑入位置或行驶位置时,第二支撑部件与底座部件配合或者接触或触及底座部件,使得底座部件相对于由所述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形成的支撑单元固定,因而不会朝着支撑单元或车架相对移动(尤其是在底座部件的纵向上)。换句话说,用支撑单元的第二支撑部件撑住或夹住底座部件,使得有利的是在车辆的行驶操作期间可以防止底座板的咔嗒噪音。此外,通过固定底座部件,可以降低由于各部件之间彼此相对的微小移动而造成的逐渐磨损。
方便的是,在行驶位置时,第二支撑部件与所述底座部件的引导部配合。特别地,所述引导部可以包括用于与第二支撑部件接触的配合边缘,各配合边缘相对于彼此倾斜,使得所述引导部朝着其自由端渐缩(而壁厚保持不变)。这样确保了在行驶操作期间,底座部件自动恢复原始位置或零位。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支撑底座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补偿部件相对于所述底座部件预拉伸到第一位置的预拉伸装置,其中,所述预拉伸装置优选包括至少一个弹簧,所述弹簧支撑在所述底座部件与所述补偿部件之间。这样确保了当所述支撑底座与地面隔开一定距离时(即,当支撑单元缩回时),所述预拉伸装置可以使所述补偿部件位于基本位置或第一位置或原始位置。所述弹簧尤其是设置在所述底座部件的放置部或滚动部上。当然,也可以设置多个弹簧;例如,可以设置两个弹簧,当沿着所述放置部的纵向或跨度观察时,这两个弹簧分别设置或固定在放置部的前部和后部,并且相应地连接在补偿部件的边缘部分的前部和后部。方便的是,所述弹簧设计成卷簧,并且可释放地连接在底座部件和补偿部件上以确保更换简单。
优选的是,所述引导部包括用于引导所述补偿部件的配合部的至少一个引导凹部或引导槽口,其中,所述引导凹部或引导槽口优选具有弯曲结构,并且所述引导凹部或引导槽口的中间部分最接近所述放置部。例如,所述引导凹部或引导槽口可以设计成孔或槽。也可以仅在材料中具有凹陷,以便可以引导所述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可以设计成具有任何横截面形状的螺杆、杆、轴颈或突出部。例如,所述配合部可以具有圆形的或有角的横截面。当然,所述配合部可以是一体的并且大致在底座部件的整个宽度或横向跨度上延伸(至少从第一引导部的引导槽口延伸到相对引导部的引导槽口)。可选择地,所述配合部也可以是多部分的并且设置在补偿部件的(横向)壁部上,这些配合部从壁部延伸进入所述引导槽口或引导凹部。方便的是,所述配合部可释放地固定在补偿部件上,这样确保了所述配合部容易更换。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引导槽口或引导凹部配合,使得所述各配合部以一定间隙在所述引导槽口或引导凹部内被引导,从而确保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引导补偿部件。
例如,在侧视图(大致平行于底座部件的横向轴线)中,所述引导槽口或引导凹部的弯曲形状可以是V形的、圆形的或有角的(即,多边形的)。由于这种弯曲形状,所述引导槽口或引导凹部的中间部分方便的是最接近所述放置部的中间部分。因此,所述的中间部分对应于补偿部件的配合部在其第一位置时的布置。换句话说,V形引导凹部或引导槽口的顶点因而是最低点,并且在补偿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的顶点大致设置在补偿部件的旋转轴的垂直下方。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从下面对优选实施方案的描述中可以获得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特征,其中各实施方案的各个特征可以形成新的实施方案。附图示出: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底座的优选实施方案的部分截去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底座的优选实施方案的各个(子)部件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底座的优选实施方案的各个部件的侧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底座的优选实施方案的各个部件的正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4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补偿底座或支撑底座的示例性优选实施方案,这些优选实施方案仅代表对本发明主题的示例性描述,而不会特定地限制于所示特征。
支撑底座包括底座部件2和补偿部件4,该底座部件和该补偿部件设置成使得它们可以在支撑部件50上旋转或回转或转动,该支撑部件例如可以设计成可伸缩的支撑管并且其相对的端部连接在车辆的框架上。
底座部件2大致设计成矩形板并且包括放置部6,该放置部放置在基础面或地面上。在放置部6上(具体为远离地面的一侧)设置有滚动部8,补偿部件4可以沿着该滚动部滚动。底座部件2沿着纵向x延伸,纵向x大致与支撑部件50的位移方向一致,其中底座部件2在横向y上横向于支撑部件50延伸,其中横轴或横向y与纵轴或纵向x大致垂直。这里,纵向x与补偿部件4可以在其内旋转的平面(即,旋转面)大致平行。
此外,底座部件2包括引导装置,该引导装置包括第一引导部10和第二引导部12。引导部10和12方便的是沿着底座部件2的纵向边缘或者沿着纵向x设置。
在所示实施方案中,补偿部件4包括旋转轴承14,补偿部件4借助旋转轴承与支撑部件50连接,使得补偿部件4可以相对于支撑部件50围绕旋转轴z转动或旋转。此外,在所示实施方案中,补偿部件4包括两个滚动面16,这两个滚动面在横向y上彼此隔开并且与底座部件2的滚动部8相互配合,使得补偿部件4可以在底座部件2上沿着该底座部件滚动。因此,由于补偿部件4围绕旋转轴z支撑使得该补偿部件可以旋转并且在底座部件2的滚动部8上沿着该滚动部滚动,所以补偿部件4可以在原始位置或第一位置(图1)与偏离位置或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底座部件2移动。
底座部件2的引导部10和12设置在支撑部件50的两侧,使得引导部优选在竖向上与支撑部件50的远端部52至少部分地重叠。当沿着横向y向该支撑部件施加负荷时,这种重叠使得远端部52与引导部10和12的配合部18接触。这使得作用在支撑部件50上的横向力根本不会或者仅部分地经由补偿部件4传递至底座部件2,而是主要经由引导部10和12之一直接传递至底座部件2。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引导部10和12设置在支撑部件与补偿部件4之间。然而,在所示的优选实施方案中,滚动面16具有相应的凹部20,该凹部大致沿着纵向x延伸并且适于分别在其内容纳引导部10和12。特别有利的是,这还可以沿着纵向x引导补偿部件4。因此,不再需要底座部件2的外周上的壁部(如图1所示)来引导补偿部件4。
为了使补偿部件4或支撑底座分别到达原始位置,所述支撑底座还包括呈弹簧22形式的预拉伸装置,该弹簧支撑在底座部件2与补偿部件4之间。当支撑底座沿着竖向v与地面分开时,例如当支撑部件50缩回到第二支撑部件内使得支撑部件50用作收缩内管时,这种预拉伸装置尤其有用。
引导部10和12与支撑部件50之间的重叠部分方便的是使得支撑部件50在引导部10和12之间被引导时仅具有很小间隙。例如,引导部10和12的在横向y上的间隙宽度a相当于支撑部件50的远端部52的横向跨度b加上至多10mm,优选加上约3-5mm,特别优选加上至多3mm。
引导部10和12的配合部18优选在纵向上具有距离第一位置的跨度c,跨度c大于支撑部件50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位置偏移量减去支撑部件50的纵向跨度d的一半。这样确保了在支撑部件50处于每个位置时远端部52与配合部18的持续重叠或连续配合。
最后,引导部10和12均具有用于引导补偿部件4的配合部的引导槽口24。具体地说,引导槽口24具有V形结构,其中形成V形顶点的部分最接近放置部6并且设置在补偿部件4的位于旋转轴z的垂直下方的第一位置。
附图标记列表
2 底座部件 4 补偿部件
6 放置部 8 滚动部
10 第一引导部 12 第二引导部
14 旋转轴承 16 滚动面
18 配合部 20 凹部
22 弹簧 24 引导槽口
50 支撑部件 52 远端部
a 间隙宽度 b 横向跨度
c 配合部的跨度 d 支撑部件的跨度
v 竖向 x 纵向
y 横向 z 旋转轴
Claims (11)
1.一种诸如半拖车等车辆的支撑装置用的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包括:
底座部件(2)和补偿部件(4),所述底座部件具有放置在基础面上的放置部(6),所述补偿部件用于接收支撑部件(50)并且通过使所述补偿部件(4)相对于所述底座部件(2)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来补偿所述支撑部件的位置偏移,
其中,所述底座部件(2)包括用于在纵向(x)上引导所述支撑部件(50)的引导装置,并且所述引导装置由引导部(10,12)形成,所述各引导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50)的两侧并且与所述支撑部件(50)的远端部(52)至少部分地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底座,其中,所述各引导部(10,12)在所述支撑部件(50)处于每个位置时均与所述支撑部件的远端部(52)至少部分地重叠。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底座,其中,所述引导部(10,12)设计成从所述放置部(6)优选大致垂直延伸的壁部。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底座,其中,所述引导部包括至少一个配合部(18),所述配合部在纵向(x)上距离第一位置的跨度(c)大于所述支撑部件(50)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位置偏移量减去所述支撑部件的纵向跨度(d)的一半。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底座,其中,所述引导部(10,12)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50)与所述补偿部件(4)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底座,其中,所述补偿部件(4)的滚动面(16)至少在一些区域中包括两个凹部(20),并且所述引导部(10,12)设置在所述凹部内。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底座,其中,所述引导部(10,12)朝着其自由端渐缩。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底座,其中,所述支撑部件(50)是包括第二支撑部件的可伸缩支撑单元的一部分,所述支撑部件(50)相对于第二支撑部件可在操作位置与行驶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在行驶位置时,第二支撑部件与所述底座部件(2)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底座,其中,在行驶位置时,第二支撑部件与所述底座部件(2)的引导部(10,12)配合。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底座,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补偿部件(4)相对于所述底座部件(2)预拉伸到第一位置的预拉伸装置,其中,所述预拉伸装置优选包括至少一个弹簧(22),所述弹簧支撑在所述底座部件(2)与所述补偿部件(4)之间。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底座,其中,所述引导部(10,12)包括用于引导所述补偿部件(4)的配合部的至少一个引导凹部或引导槽口(24),所述引导凹部或引导槽口(24)优选具有弯曲结构,并且所述引导凹部或引导槽口的中间部分最接近所述放置部(6)。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09001288A DE102009001288B4 (de) | 2009-03-03 | 2009-03-03 | Stützfuß |
DE102009001288.5 | 2009-03-03 | ||
PCT/EP2010/050502 WO2010099995A1 (de) | 2009-03-03 | 2010-01-18 | Stützfus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33685A true CN102333685A (zh) | 2012-01-25 |
CN102333685B CN102333685B (zh) | 2013-12-18 |
Family
ID=41667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092785A Active CN102333685B (zh) | 2009-03-03 | 2010-01-18 | 支撑底座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672353B2 (zh) |
EP (1) | EP2358571B1 (zh) |
CN (1) | CN102333685B (zh) |
BR (1) | BRPI1008680A2 (zh) |
DE (1) | DE102009001288B4 (zh) |
PL (1) | PL2358571T3 (zh) |
WO (1) | WO201009999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1395539B1 (it) * | 2009-08-04 | 2012-09-28 | Simol S P A | Piede d'appoggio |
DE102011081338B4 (de) | 2011-08-22 | 2014-12-24 | Saf-Holland Gmbh | Stützvorrichtung für einen Sattelanhänger, mit einem Stützfuß und wenigstens einer Abdeckeinrichtung für diesen Stützfuß |
DE102011084488B4 (de) | 2011-10-14 | 2015-03-19 | Saf-Holland Gmbh | Stützfuß und Stützvorrichtung für einen Sattelanhänger, mit einem Dämpfungselement zur Vermeidung von Klappergeräuschen |
EP3002170B1 (en) * | 2014-09-30 | 2019-02-20 | Makersan Makina Otomotiv Sanayi Ticaret Anonim Sirketi | A swivel unit of a height-adjustable support for trailers or the like |
DE202017000392U1 (de) | 2017-01-24 | 2017-02-21 | Reinhold Riedl | Ausgleichsfuß einer höhenvestellbaren Stütze für Sattelanhänger oder dergleichen |
PL3628553T3 (pl) * | 2018-09-27 | 2022-01-31 | Simol S.P.A. | Stopa podporowa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97083A (en) * | 1974-03-13 | 1975-07-29 | Neil Pickering | Support leg for a trailer body |
DE4003414A1 (de) * | 1990-02-05 | 1991-08-08 | Jost Werke Gmbh | Stuetzfuss einer teleskop-stuetzvorrichtung fuer sattelanhaenger |
JP2001047981A (ja) * | 1999-05-31 | 2001-02-20 | Furukawa Co Ltd | アウトリガ装置 |
US20060119072A1 (en) * | 2004-12-07 | 2006-06-08 | Reinhold Riedl | Height-adjustable support for semitrailers or the lik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921686C2 (de) * | 1989-07-01 | 1993-10-14 | Jost Werke Gmbh | Stützvorrichtung für Sattelanhänger |
-
2009
- 2009-03-03 DE DE102009001288A patent/DE102009001288B4/de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1-18 CN CN2010800092785A patent/CN102333685B/zh active Active
- 2010-01-18 WO PCT/EP2010/050502 patent/WO2010099995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1-18 BR BRPI1008680A patent/BRPI1008680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01-18 PL PL10700420T patent/PL2358571T3/pl unknown
- 2010-01-18 EP EP10700420A patent/EP2358571B1/de active Active
- 2010-01-18 US US13/143,249 patent/US867235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97083A (en) * | 1974-03-13 | 1975-07-29 | Neil Pickering | Support leg for a trailer body |
DE4003414A1 (de) * | 1990-02-05 | 1991-08-08 | Jost Werke Gmbh | Stuetzfuss einer teleskop-stuetzvorrichtung fuer sattelanhaenger |
JP2001047981A (ja) * | 1999-05-31 | 2001-02-20 | Furukawa Co Ltd | アウトリガ装置 |
US20060119072A1 (en) * | 2004-12-07 | 2006-06-08 | Reinhold Riedl | Height-adjustable support for semitrailers or the lik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PI1008680A2 (pt) | 2016-03-08 |
PL2358571T3 (pl) | 2013-04-30 |
EP2358571B1 (de) | 2012-11-28 |
CN102333685B (zh) | 2013-12-18 |
DE102009001288B4 (de) | 2012-12-13 |
US8672353B2 (en) | 2014-03-18 |
EP2358571A1 (de) | 2011-08-24 |
WO2010099995A1 (de) | 2010-09-10 |
DE102009001288A1 (de) | 2010-09-16 |
US20110272931A1 (en) | 2011-11-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33685B (zh) | 支撑底座 | |
JP3809855B2 (ja) | 搬送用車両 | |
CN102333684B (zh) | 车辆用的支撑底座 | |
US8657335B2 (en) | Stabilizer device for an operating machine | |
EP2974933A1 (en) | Guide device for guide rail-type vehicle, and guide rail-type vehicle | |
CN102636355B (zh) | 轿车高速行驶操控性试验和防抱死试验用防侧翻装置 | |
CN105201249A (zh) | 侧移式停车系统 | |
CN101157355B (zh) | 具有底架、座椅安全带和座椅安全带收缩器的机动车座椅 | |
CN113832816A (zh) | 临时铺路设备 | |
CN105229232B (zh) | 用于运输纵向焊接的钢轨的具有用于钢轨型材的夹持装置的轨行装载列车 | |
CAR | l INVENTOR. | |
CN210023366U (zh) | 一种u形管折弯机 | |
CN103448747B (zh) | 一种转向架用牵引装置 | |
CA2695934A1 (en) | Cowl top panel and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 |
CN105636840A (zh) | 用于支撑和补偿停放的半挂拖车的位置变化的支架 | |
ITMI20002505A1 (it) | Pavimentatrice stradale | |
CN204823789U (zh) | 一种起重机行走轮锁定装置 | |
WO2012048698A2 (de) | Stützbeinvorrichtung für sattelauflieger oder dergleichen sowie lastausgleichsverfahren dafür | |
JP4769590B2 (ja) | シャシダイナモメータの車両固定装置 | |
CN104385869A (zh) | 一种侧面式叉车及其悬架结构 | |
CN202703480U (zh) | 一种后防护栏及安装此防护栏的运输车 | |
JP2009057026A (ja) | 貨物自動車 | |
CN216994640U (zh) | 一种电动车辅助轮 | |
KR101096390B1 (ko) | 견인 차량 보조바퀴 승하강 장치 | |
WO2015025560A1 (ja) | 脱線復旧装置、保守用車両、及び脱線復旧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