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27134B - 内镜取物袋及递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内镜取物袋及递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27134B
CN102327134B CN 201010225773 CN201010225773A CN102327134B CN 102327134 B CN102327134 B CN 102327134B CN 201010225773 CN201010225773 CN 201010225773 CN 201010225773 A CN201010225773 A CN 201010225773A CN 102327134 B CN102327134 B CN 1023271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slide block
opening
elastic yarn
mirror obj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22577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27134A (zh
Inventor
周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Dik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周星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周星 filed Critical 周星
Priority to CN 20101022577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271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27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27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27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271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新型内镜取物袋及递送系统,新型内镜取物袋包括柔性袋、弹性丝、连接头、滑块。弹性丝可运动地穿过柔性袋的开口端上的通孔。弹性丝能运动地穿过滑块的通孔,滑块能沿着弹性丝运动。当滑块与连接头之间的相对距离增加时,弹性丝以滑块为约束点逐步收拢,从而收拢柔性袋的袋口。当滑块与连接头之间的相对距离减少时,弹性丝以滑块为约束点逐步展开,从而展开柔性袋的袋口。递送系统是外鞘和内鞘组成的套筒结构。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及递送系统,其袋口在人体内既能方便的打开,又能方便的关闭,特别是能通过细小的内镜管道,在体内释放,取出切除的标本,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内镜取物袋在袋口封闭后不能打开以及难通过细小管道递送的缺点。

Description

内镜取物袋及递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创外科手术器械,特别是腔镜手术下切除组织取出器械,如内镜取物袋。 
背景技术
内窥镜外科手术是通过小切口完成的微创手术,这类手术切口小、术后患者疼痛轻、恢复快,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在实施此类手术时,如何安全地将手术切除的大块生物组织通过小切口取出,是腔镜外科进一步发展时遇到的难题;特别是在切除如胆囊、囊肿、发炎的阑尾等充液组织或恶性肿瘤组织时,残留在体内的碎块组织或溢出液体,容易导致感染,引起并发症或导致癌细胞的种植扩散,危及其他健康组织,甚至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了解决通过小切口而安全地取出切除的大块生物组织的这一制约内窥镜外科手术发展的技术难题,国内外研制了各种用于取出切除的生物组织的手术器械。现有技术的取出切除组织的手术器械有两大类,一类是生物标本破碎器;一类是标本回收袋,或称内镜取物袋。现有技术的生物标本破碎器是通过在腹腔内对生物标本的旋转切割,将大块生物标本切割成小块后通过小切口取出体外,对不含液体组织的良性肿块较为实用。 
现有技术的取物袋有两类,一类是带张开弹簧的标本回收袋,另一类是不带张开弹簧袋口不能自动打开的简易回收袋。带张开弹簧的标本回收袋,如美国专利No.5,465,731、No.5,480,404、No.5,647,372、No.5,971,995,这类回收袋是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的柔性袋状结构,通过外科张开器在体内将回收袋的开口端打开,并将切除的生物组织纳入袋内,然后撤除张开器的张开弹簧,将回收袋与张开器分离,拉紧回收袋开口端的封口套索,将回收袋开口端封闭,然后将生物组织取出体外或拉到切口附近用外科器械破碎后取出体外,结构复杂,操作烦琐,使用成本高,因经济原因,很多患者难以承受。不带张开弹簧标本回收袋,如中国专利ZL0215153.3、ZL01245792.2、ZL01232360.8,袋口不能自动打开,需在体内用手术钳打开,费时费力,与医生自己选用食品保鲜袋相比,无明显优势,临床难以推广。 
为克服上述产品的缺点,本发明人在中国专利ZL03146815.2、ZL200310111814.4、ZL200410052301.5中公开了几种不同结构的内镜取物袋,并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是,现有技术的这些内镜取物袋,一旦关闭或收紧纳物袋的袋口后,很难或根本不能在腹腔中用手术器械打开。而临床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如,在腹腔镜下进行妇科肿瘤切除后,经常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切除的淋巴组织有时许依次放入纳物袋内,这样,要求内镜取物袋的袋口在腹腔内能方便的打开、关闭,再打开,再关闭;最好是能任意打开或关闭。又例如,通过消化内镜取出切除的息肉等病变组织时,或通过小肠镜或肾镜或喉镜等内镜取出切除的息肉等病变组织时,由于只能通过小直径如3mm或1mm直径递送,进入人体内,也存在将取物袋口打开的问题,而现有技术的内镜取物袋,尚不能满足这些要求。 
现有技术的内镜取物袋的另外一个缺点是需要通过10mm或者12mm的穿刺器(Trocar)或切口才能将内镜取物袋递送到人体内,而许多内镜手术需要通过更小的切口或器械将取物带递送进入人体内,如5mm,甚至3mm,或1mm等,以达到更微创、更安全的目的,而现有技术的内镜取物袋无法达这种临床要求。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这些缺点,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使取物袋在人体内,其袋口既能方便的打开,又能方便的关闭,而且可以通过细小直径的器械递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内镜取物袋,在人体内取物袋的袋口既能方便的打开,又能方便的关闭,特别是能通过细小的内镜管道,在体内释放,取出切除的标本。 
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包括柔性袋1、弹性丝2、连接头3、滑块4;具有以下特征: 
A.柔性袋1是设有开口端11和封闭端12袋状结构,在开口端11的边缘设置有通孔111和结合处112; 
B.弹性丝2可运动地穿过柔性袋的开口端上的通孔111,当弹性丝2收拢时能收拢柔性袋的开口端11;当弹性丝2展开时能带动柔性袋的开口端11展开; 
C.滑块4上设置有通孔41,弹性丝2可运动地穿过滑块4的通孔41; 
D.弹性丝2的一端固定于连接头3,另一端固定于滑块4;或者弹性丝2可运动地穿过滑块4的通孔41,而弹性丝2的两端都固定于连接头3。 
进一步,所述柔性袋的开口端的近端114与滑块4连接,滑块4能控制柔性袋的开口端的近端114的运动,滑块4与弹性丝2之间的相对运动能收拢或展开柔性袋的开口端11。 
所述柔性袋的开口端的近端114通过连接线115与滑块4连接,滑块4通过可连接线115来控制柔性袋的开口端的近端114的运动,滑块4与弹性丝2之间的相对运动能收拢或展开柔性袋的开口端11。按照本发明提供的设计理念,还可以设计出许多种柔性袋的开口端的近 端114与滑块4连接的具体的连接方式。 
收拢柔性袋的袋口有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保持滑块4不动,向外拉动连接头3或弹性丝2,使滑块4与连接头3之间的相对距离增加,弹性丝2以滑块4为约束点逐步收拢,从而封闭柔性袋的开口端11,即收拢柔性袋的袋口。 
第二,保持弹性丝2不动,沿着弹性丝2移动滑块4,使滑块4与连接头3之间的相对距离增加,弹性丝2以滑块4为约束点逐步收拢,从而封闭柔性袋的开口端11,即收拢柔性袋的袋口。 
展开柔性袋的袋口有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保持滑块4不动,向前推进连接头3或弹性丝2,使滑块4与连接头3之间的相对距离减少,弹性丝2以滑块4为约束点逐步展开,恢复圆形或近圆形的开口形状,从而展开柔性袋的开口端11,即打开了柔性袋的袋口。 
第二,保持弹性丝2不动,沿着弹性丝2移动滑块4,使滑块4与连接头3之间的相对距离减少,弹性丝2以滑块4为约束点逐步展开,恢复圆形或近圆形的开口形状,从而展开柔性袋的开口端11,即打开了柔性袋1的袋口。 
特别是当所述柔性袋的开口端的近端114与滑块4连接时,滑块4沿着弹性丝2滑动时,更容易拉动开口端的近端114,方便展开柔性袋的开口端11。 
关于柔性袋需要强调的是: 
所述柔性袋的开口端11裁切成能减少开口端11收拢后体积的锯齿形状,设有锯齿形切口116。 
进一步,所述锯齿形切口116有V形或U形或倒梯形。 
关于连接头和滑块需要强调的是: 
所述连接头3和滑块4的具有能方便进入手术器械内腔或者小切口的几何外形,包括但不限于:长方形、圆柱形、圆锥形,子弹头形、楔形、多边体锥形等。 
所述连接头3和滑块4设置有方便手术器械夹持的防滑纹42或凹槽43等。 
所述连接头3上设置有柔性线5,柔性线5选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制造,包括但不限于尼龙丝、涤纶丝、聚四乙烯丝、聚丙烯丝等。 
所述连接头3包含有至少1个固定弹性丝的定位槽33。 
所述连接头3包含有能让柔性线5穿过的孔31和能固定柔性线5的凹槽32。 
所述连接头3包含有导向头30,导向头30呈圆锥型,能让柔性线5穿过的孔31在导向头30的中心。 
所述滑块4包含有至少1个能让弹性丝2滑动的通孔41。 
所述连接头3包含有能固定柔性袋的开口端的近端114的定位鞘钉46。 
所述滑块4包含有导向头40,导向头40呈圆锥型。 
关于弹性丝需要强调的是: 
所述弹性丝2在解除外力约束的松弛状态保持能将柔性袋1的开口端11展开的圆形或近圆形、或者椭圆形或近椭圆形、或者多边型或近多边型等张开形状。弹性丝2采用能储存变形后的形状、当松开时能回到原始或接近原始形状的材料制造,选自:医用弹性高分子材料丝;医用弹性金属丝,包括但不限于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丝、医用不锈钢弹簧丝、医用β钛丝、高弹性尼龙丝。 
本发明公开了与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配套使用的递送系统: 
所述递送系统7至少包括外鞘71和内鞘72,其特征在于:所述递送系统是由外鞘71、内鞘72组成的套筒式结构,内鞘72可在外鞘71的内腔内滑动,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6设置于的外鞘的远端711之内、内鞘的远端721之前。 
进一步,所述连接头3上设置的柔性线5可运动地穿过放送器7的内鞘72中心孔后,由内鞘近端722的折断痕723处的通孔724穿出。所述折断痕723是V型槽,该处容易折断,但有较好的推拉强度,能耐受较大的推力或拉力。 
所述递送系统7的外鞘71设置有外鞘手柄710,内鞘72设有内鞘手柄720,这样,操作更加方便。 
依据本发明之技术方案,一种具体设计是:所述连接头3或滑块4与外鞘71的内孔713之间是在外力作用下可以解脱的紧配合。这样,可以通过递送系统7来操作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6,更加方面临床的使用。只有在需要时,用超过解脱力的推力就可以方便将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6完全解脱,置于体内,方便分次纳入切除组织。 
依据本发明之技术方案,另一种具体设计是:所述连接头3上设置有操作线8,操作线8是有一定力传递能力的丝线,选自:医用高分子材料丝线、金属材料丝线、或金属高分子材料复合线。当拉紧操作线8时能收拢柔性袋的开口端11;当推入操作线8时能带动柔性袋的开口端11展开。这种设计比较适合通过细小的管道递送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6,如, 通过消化内镜取出切除的息肉等病变组织,或通过小肠镜或肾镜或喉镜等内镜取出切除的息肉等病变组织。 
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包括柔性袋1、弹性丝2、连接头3、滑块4。弹性丝2可运动地穿过柔性袋的开口端上的通孔111。弹性丝2能运动地穿过滑块的通孔41,滑块4能沿着弹性丝2运动。当滑块4与连接头3之间的相对距离增加时,弹性丝2以滑块4为约束点逐步收拢,从而封闭柔性袋的开口端11,即收拢柔性袋1的袋口。当滑块4与连接头3之间的相对距离减少时,弹性丝2以滑块4为约束点逐步展开,恢复圆形或近圆形的开口形状,从而展开柔性袋的开口端11,即打开了柔性袋1的袋口。这样,在人体内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的袋口既能方便的打开,又能方便的关闭,特别是能通过细小的内镜管道,在体内释放,取出切除的标本,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内镜取物袋在袋口封闭后不能打开、以及难通过5mm以下细小管道递送的缺点,满足了临床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之柔性袋开口端的近端与滑块相连接的内镜取物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B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之采用双孔型滑块的内镜取物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C-C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之柔性袋开口端的近端与滑块相连接的采用双孔型滑块的内镜取物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D-D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之采用单孔型滑块的内镜取物袋的袋口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之内镜取物袋的袋口收拢时的工作原理图。 
图11是将图10之内镜取物袋袋口收拢后再展开时的工作原理图。 
图12是本发明之柔性袋开口端的近端通过连接线与滑块相连接的内镜取物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的柔性袋开口端的U型锯齿形切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的柔性袋开口端的梯形锯齿形切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的柔性袋开口端的V型锯齿形切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的连接头和单孔型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6的连接头和单孔型滑块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的连接头和双孔型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9的连接头和双孔型滑块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的圆锥形连接头和圆锥形双孔型滑块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的多边体锥形连接头和多边体锥形单孔型滑块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的圆形或近圆形弹性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的多边型或近多边型弹性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的椭圆形或近椭圆形弹性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之带柔性线的新型内镜取物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之递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之带柔性线的新型内镜取物袋及递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图29之带柔性线的新型内镜取物袋袋口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图30之折断痕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2是图31之E-E向剖视图。 
图33是本发明之带操作线的新型内镜取物袋及递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图33之带操作线的新型内镜取物袋袋口收拢后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 
1为柔性袋,11为柔性袋的开口端,12为柔性袋的封闭端,111为柔性袋开口端上用于让弹性丝穿过的通孔,112为结合边,113为柔性袋开口端的远端,114为柔性袋开口端的近端,115为连接柔性袋开口端的近端与滑块的连接线,116为连接柔性袋开口端的锯齿型切口。1140为从柔性袋开口端的近端上引出连接带,1141为连接带上设置的通孔,1142为柔性袋开口端的近端上设置的通孔。 
2为弹性丝,21为弹性丝上的定位块。 
3为连接头,30为连接头的锥型导向头,31为连接头上设置的让柔性线通过的通孔,32为放置柔性线结头的凹槽,33为固定弹性丝的定位槽,34为用于手术器械夹持的凹槽,35为能使弹性丝通过的孔,36为与滑块的导向头吻合的锥型槽,37为连接头的壳体。 
4为滑块,40为滑块的锥型导向头,41为能使弹性丝滑行的通孔,42为滑块上用于方便手术器械夹持的防滑纹,43为用于方便手术器械夹持的防滑凹槽,44为固定弹性丝的定位槽, 45为能让弹性丝通过的孔,46为固定柔性袋开口端的近端的定位鞘钉,47为与定位鞘钉配合的定位槽,48为滑块的壳体。 
5为柔性线,柔性线5的一端连接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的连接头3,一端可置于体外,方便将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取出体外。 
6为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 
7为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的递送系统,71为外鞘,72为内鞘,710为外鞘的手柄,711为外鞘的远端,712为外鞘的近端,713为外鞘的内孔,720为内鞘的手柄,721为内鞘的远端,722为内鞘的近端,723为内鞘上的折断痕,724为内鞘壁上能让柔性线的穿过的通孔。 
8为操作线,80为操作线上的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举例说明了本发明涉及的主要零部件的制造方法和工艺,这些公开的方法或工艺不是制造本发明的产品的唯一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按照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和专业知识可以做出无数的变化、改进和代替,而不会脱离本发明,因此,应按照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为了方便说明,先举例说明几个主要部件结构和制造方法: 
柔性袋的制作 
采用柔性材料,如塑料薄膜,或纤维增强塑料薄膜,或医用聚氨脂薄膜,制造柔性袋1。经裁剪及热合成形,制造成一端封闭、一端开放的口袋形,在柔性袋的开口端11,经折叠后卷边热合,形成通孔111。用冲压模具裁切,形成锯齿型切口116,即得到柔性袋1。参考图1至图10。 
弹性丝的制作 
弹性丝2采用能储存变形后的形状、当松开时能回到原始或接近原始形状的材料制造。如采用直径为0.3mm、恢复温度为20-25℃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丝,经过定型热处理后制造成圆弧形弹性丝,即得到了弹性丝2。弹性丝2在不受外力约束的状态呈现为能将柔性袋的开口端11展开的圆形或近圆形、或者椭圆形或近椭圆形、或者多边型或近多边型等张开形状。参考图24至图26。 
此外,弹性丝2还可以采用医用不锈钢弹簧丝,或其他超弹性医用合金丝制造;也可以采用弹性高分子材料丝,如高弹性尼龙丝,制造弹性丝2。 
连接头的制作 
通过注塑工艺制造连接头3。连接头3分成上下相互吻合的两半,其组装方式既可以通过超声波热合,也可以通过粘胶剂粘合,或凸凹卡配合等常规塑料加工工艺来实现。 
连接头3上设有锥型导向头30,让柔性线通过的通孔31,放置柔性线结头的凹槽32,固定弹性丝的定位槽33,用于手术器械夹持的凹槽34,能让弹性丝2通过的孔35,与滑块的导向头吻合的锥型槽36。 
组装时,在弹性丝2的丝头上铆接上定位块21,然后卡在定位槽33内,弹性丝2放在孔35内。将柔性线5的一端打结,结头置于凹槽32内,柔性线5放置在通孔31内,柔性线5的另一端置于连接头3之外。将连接头3的上下两半相互吻合,热合在一起,即完成了连接头3的组装。参考图16至图21。 
连接头3具有能方便进入手术器械内腔或者小切口的几何外形,包括但不限于:长方形、圆柱形、圆锥形,子弹头形、楔形、多边体锥形等具体形状。参考图22至图23。 
滑块的制作 
通过注塑工艺制造滑块4。滑块4分成上下相互吻合的两半,其组装方式既可以通过超声波热合,也可以通过粘胶剂粘合,或凸凹卡配合等常规塑料加工工艺来实现。 
滑块4上设有:锥型导向头40,让弹性丝滑行的通孔41,用于手术器械夹持的防滑纹42或方便手术器械夹持的防滑凹槽43,固定弹性丝的定位槽44,放置弹性丝的孔45,固定柔性袋的开放端的近端的定位鞘钉46及与其配合的定位槽47。 
组装时,先在弹性丝2的丝头上铆接上定位块21,然后卡在定位槽44内,弹性丝2放在孔45内。参考图16至图18。 
其次,从柔性袋开口端的近端114上引出连接带1140,连接带1140是柔性袋开口端的近端的一部分,即延长出来的薄带。在连接带1140上设置通孔1141,将连接带的通孔1141套在固定柔性袋开放端的近端的定位鞘钉46上,完成柔性袋开口端的近端114与滑块4的连接。参考图11,图17、图18。 
另外一种做法是,在柔性袋开口端的近端114上开设小通孔1141,然后用细小的连接线115来替代连接带1140。连接线115穿过柔性袋开口端的近端上的通孔1142捆绑在定位鞘钉46上,这样,就将柔性袋开口端的近端114与滑块4连接在一起。参考图12。 
对于单孔型滑块4,参考图16至18,其用于弹性丝滑行的通孔41设置在滑块4的中心,将弹性丝2放置在通孔41上。 
对于双孔型滑块4,参考图19至21,其用于弹性丝滑行的通孔41有2个,分别将弹性丝2的两个接近端部的弹性丝2放置在通孔41上。 
最后,将滑块4的上下两半相互吻合,热合在一起,即完成了滑块4的组装。参考图16 至21 
滑块4具有能方便进入手术器械内腔或者小切口的几何外形,包括但不限于:长方形、圆柱形、圆锥形,子弹头形、楔形、多边体锥形等具体形状。 
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的制作 
按照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依据通用塑料加工工艺和金属加工工艺,将柔性袋1、弹性丝2、连接头3、滑块4组装好,即得到了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 
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的递送系统的制作 
依据通用塑料加工工艺,分别制造好外鞘71和内鞘72,将内鞘72安装在外鞘71的内腔内,形成套筒式结构,使内鞘72可在外鞘71的内腔内滑动,即得到了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的递送系统。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6安装在外鞘的远端711之内、内鞘的远端721之前。为了方便操作,外鞘71上设置有外鞘手柄710,内鞘7设有内鞘手柄720。参考图28。 
进一步,所述连接头3上设置的柔性线5可运动地穿过放送器7的内鞘72中心孔后由内鞘72近端722的折断痕723处的通孔724穿出。所述折断痕是V型槽,该处容易折断,但有较好的推拉强度,能耐受较大的推力或拉力。参考图29至图32。 
本发明之新紧配合型递送系统的制作 
依据本发明之技术方案,一种新紧配合型递送系统的具体设计是:所述连接头3或滑块4与外鞘的内孔713之间是在外力作用下可以解脱的紧配合。这样,可以通过递送系统7来操作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6,更加方便临床的使用。只有在需要时,用超过解脱力的推力就可以方便将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6完全解脱,置于体内,方便分次纳入切除组织。参考图29至图32,图16至图21。 
本发明之细长型递送系统的制作 
依据本发明之技术方案,另一种细长型递送系统具体设计是:所述连接头3上设置有操作线8,操作线8是有一定力传递能力的丝线,选自:医用高分子材料丝线、金属材料丝线、或金属高分子材料复合线。当拉紧操作线8时能收拢柔性袋的开口端11,当推入操作线8时能带动柔性袋的开口端11展开。 
这种设计比较适合通过细小的管道递送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6,如,通过消化内镜取出切除的息肉等病变组织,或通过小肠镜或肾镜或喉镜等内镜取出切除的息肉等病变组织。 
实施例1:本发明之单孔型滑块新型内镜取物袋 
参考图1、图2、图9至图11。 
本发明之单孔型滑块新型内镜取物袋,包括柔性袋1、弹性丝2、连接头3、滑块4;其结构如下: 
柔性袋1是设有开口端11和封闭端12袋状结构,在开口端11的边缘设置有通孔111和结合处112。结合处112通常是热合边,也可以是粘结边或缝合边。滑块4上设置有通孔41,弹性丝2可运动地穿过滑块4的通孔41。弹性丝2的一端固定于连接头3,另一端固定于滑块4。弹性丝2可运动地穿过柔性袋的开口端上的通孔111内。当弹性丝2收拢时,滑块4与连接头3之间的相对距离增加时,弹性丝2以滑块4为约束点逐步收拢,从而封闭柔性袋的开口端11,即收拢柔性袋1的袋口。当弹性丝2展开时,滑块4与连接头3之间的相对距离减少,弹性丝2以滑块4为约束点逐步展开,恢复圆形或近圆形的开口形状,从而展开柔性袋的开口端11,即打开了柔性袋1的袋口。 
本实施例的特别之处在于:滑块4采用了单孔结构,弹性丝2的一端固定于连接头3上,不能运动,另一端固定于滑块4上,弹性丝2能沿着滑块4上的通孔41滑动,起到收拢和展开柔性袋1的袋口作用。 
实施例2:本发明之双孔型滑块新型内镜取物袋 
参考图5至图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滑块4采用了双孔结构,而弹性丝2的两端都固定于连接头3上。弹性丝2能沿着滑块4上的2个平行的通孔41滑动,起到收拢和展开柔性袋1的袋口作用。 
当滑块4与连接头3之间的相对距离增加时,弹性丝2以滑块4为约束点逐步收拢,从而封闭柔性袋的开口端11,即收拢柔性袋1的袋口。 
当滑块4与连接头3之间的相对距离减少时,弹性丝2以滑块4为约束点逐步展开,恢复圆形或近圆形的开口形状,从而展开柔性袋的开口端11,即打开了柔性袋(1)的袋口。 
这样,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的袋口在人体内既能方便的打开,又能方便的关闭,特别是能通过细小的内镜管道,在体内释放,取出切除的标本,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内镜取物袋在袋口封闭后不能打开以及难通过5mm以下细小管道递送的缺点,满足了临床上需要依次纳入切除的组织的需求。 
实施例3:本发明之柔性袋开口端的近端与滑块相连接的单孔型滑块新型内镜取物袋 
参考图3至图4,图16至图1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柔性袋开口端的近端114与滑块4相连接。 
所述柔性袋的开口端的近端114与滑块4连接,滑块4能控制柔性袋的开口端的近端114的运动,滑块4与弹性丝2之间的相对运动能收拢或展开柔性袋的开口端11。 
从柔性袋开口端的近端114上引出连接带1140,连接带1140是柔性袋开口端的近端的一部分,即延长出来的薄带。在连接带1140上设置通孔1143,将连接带的通孔1143套在固定柔性袋开放端的近端的定位鞘钉46上,完成柔性袋开口端的近端114与滑块4的连接。参考图11,图17、图18。 
此外,还可以在柔性袋开口端的近端114上开设小通孔1141,然后用细小的连接线115来替代连接带1140。连接线115穿过柔性袋开口端的近端上的通孔1141捆绑在定位鞘钉46上,这样,就将柔性袋开口端的近端114与滑块4连接在一起。参考图12。 
实施例4:本发明之柔性袋开口端的近端与滑块相连接的双孔型滑块新型内镜取物袋 
参考图7至图8,图20至图2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点在于:滑块4采用了双孔结构,而弹性丝2的两端都固定于连接头3上。弹性丝2能沿着滑块4上的2个平行的通孔41滑动,起到收拢和展开柔性袋1的袋口作用。所述柔性袋的开口端的近端114与滑块4连接方式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 
本实施例滑块4能方便地带动柔性袋开口端的近端114运动,双丝结构,滑行平稳,特别容易将收拢的袋口打开或收拢。 
实施例5:本发明之带柔性线的新型内镜取物袋 
参考图16至图2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点在于:所述新型内镜取物袋的连接头3上设置有柔性线5。柔性线5通过连接头3上的通孔31后,打结。柔性线5的打结形成的结头51放置在连接头的凹槽32内。柔性线5一端连接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6,另一端可以保留在体外,方便医生操作。 
柔性线5选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制造,包括但不限于尼龙丝、涤纶丝、聚四乙烯丝、聚丙烯丝。 
实施例6: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及递送系统 
参考图29。本实施例中,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6安装在递送系统7的前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递送系统7至少包括外鞘71和内鞘72。外鞘71与内鞘72组成的套筒式结构,内鞘72可在外鞘71的内腔内滑动,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6设置于的外鞘的远端711之内、内鞘的远端721之前。这是一种简单实用、成本低、操作方便的递送系统。 
实施例7:本发明之带柔性线的新型内镜取物袋及递送系统 
参考图29至图32。 
本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6的连接头3上设置有柔性线5,柔 性线5可运动地穿过放送器7的内鞘72中心孔后,由内鞘近端722的折断痕723处的通孔724穿出。所述折断痕是V型槽,该处容易折断,但有较好的推拉强度,能耐受较大的推力或拉力。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6递送到体内后,沿折断痕723折断内鞘72,可以依次退出外鞘71和内鞘72,仅保留柔性线5的一端在体外。不占用穿刺器,避免取切除标本时需要专门另行打新的穿刺孔,减少了患者的切口,减化了医生的操作。 
同时,在所述递送系统7的外鞘71设置有外鞘手柄710,内鞘72设有内鞘手柄720,这样操作更加方便。 
实施例8:本发明之带操作线的新型内镜取物袋及细长型递送系统 
参考图33至图34。 
本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的连接头3上设置有操作线8,操作线8是有一定力传递能力的丝线,选自:医用高分子材料丝线、金属材料丝线、或金属高分子材料复合线。当拉紧操作线8时能收拢柔性袋的开口端11,当推入操作线8时能带动柔性袋的开口端11展开。 
这种设计比较适合通过细小的管道递送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6,如,通过消化内镜取出切除的息肉等病变组织,或通过小肠镜或肾镜或喉镜等内镜取出切除的息肉等病变组织。 
实施例9: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与紧配合型递送系统 
参考图16至图21,图29至图32。 
本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所述连接头的壳体37或滑块的壳体48的最大直径与外鞘的内孔713之间是在外力作用下可以解脱的紧配合。 
这样,可以通过递送系统7来操作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6,更加方面临床的使用。只有在需要时,用超过解脱力的推力就可以方便将本发明之新型内镜取物袋6完全解脱,置于体内,方便分次纳入切除组织。 
应该注意,本文中公开和说明的结构可以用其它效果相同的结构代替,同时本发明所介绍的实施例并非实现本发明的唯一结构。虽然本发明的优先实施例已在本文中予以介绍和说明,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都清楚知道这些实施例不过是举例说明而已,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做出无数的变化、改进和代替,而不会脱离本发明,因此,应按照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内镜取物袋,包括柔性袋(1)、弹性丝(2)、连接头(3)、滑块(4);特征在于:
A.柔性袋(1)是设有开口端(11)和封闭端(12)袋状结构,在开口端(11)的边缘设置有通孔(111)和结合处(112);
B.弹性丝(2)可运动地穿过柔性袋(1)的开口端(11)上的通孔(111),当弹性丝(2)收拢时能收拢柔性袋(1)的开口端(11);当弹性丝(2)展开时能带动柔性袋(1)的开口端(11)展开;
C.滑块(4)上设置有通孔(41),弹性丝(2)可运动地穿过滑块(4)的通孔(41);
D.弹性丝(2)的一端固定于连接头(3),另一端固定于滑块(4);或者弹性丝(2)可运动地穿过滑块(4)的通孔(41),而弹性丝(2)的两端都固定于连接头(3);
其中,柔性袋(1)的开口端(11)的近端(114)通过连接线(115)与滑块(4)连接,滑块(4)通过连接线(115)来控制柔性袋(1)的开口端(11)的近端(114)的运动,滑块(4)与弹性丝(2)之间的相对运动能收拢或展开柔性袋(1)的开口端(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镜取物袋,其特征在于:柔性袋(1)的开口端(11)裁切成能减少开口端(11)收拢后体积的锯齿形状,设有锯齿形切口(1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内镜取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形切口(116)有V形或U形或倒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镜取物袋,其特征在于:连接头(3)和滑块(4)的具有能方便进入手术器械内腔或者小切口的几何外形,包括但不限于:长方形、圆柱形、圆锥形、楔形、多边体锥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内镜取物袋,其特征在于:连接头(3)和滑块(4)设置有方便手术器械夹持的防滑纹(42)或凹槽(4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镜取物袋,其特征在于:连接头(3)上设置有柔性线(5),柔性线(5)选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制造,包括但不限于尼龙丝、涤纶丝、聚四氟乙烯丝、聚丙烯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镜取物袋,其特征在于:弹性丝(2)在解除外力约束的松弛状态下能使柔性袋(1)的开口端(11)展开成圆形或近圆形、或者椭圆形或近椭圆形、或者多边形或近多边形;弹性丝(2)采用能储存变形后的形状、当松开时能回到原始或接近原始形状的材料制造,选自:医用弹性高分子材料丝或医用弹性金属丝,医用弹性金属丝包括但不限于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丝、医用不锈钢弹簧丝、医用β钛丝、高弹性尼龙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镜取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3)包含有至少1个固定弹性丝(2)的定位槽(33)。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内镜取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3)包含有能让柔性线(5)穿过的孔(31)和能固定柔性线(5)的凹槽(3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内镜取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3)包含有导向头(30),导向头(30)呈圆锥型,能让柔性线(5)穿过的孔(31)在导向头(30)的中心。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镜取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4)包含有至少1个能让弹性丝(2)滑动的通孔(41)。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镜取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3)包含有能固定柔性袋的开口端的近端(114)的定位鞘钉(46)。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镜取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4)包含有导向头(40),导向头(40)呈圆锥型。
14.用于递送如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镜取物袋的递送系统,至少包括外鞘(71)和内鞘(7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镜取物袋的递送系统是由外鞘(71)、内鞘(72)组成的套筒式结构,内鞘(72)可在外鞘(71)的内腔内滑动,内镜取物袋(6)设置于外鞘(71)的远端(711)之内、内鞘(72)的远端(721)之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3)上设置的柔性线(5)可运动地穿过递送系统(7)的内鞘(72)中心孔后由内鞘(72)近端(722)的折断痕(723)处的通孔(724)穿出。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递送系统(7)的外鞘(71)设置有外鞘手柄(710),内鞘(72)设有内鞘手柄(720)。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3)或滑块(4)与外鞘(71)的内孔(713)之间是在外力作用下可以解脱的紧配合。
CN 201010225773 2010-07-13 2010-07-13 内镜取物袋及递送系统 Active CN1023271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25773 CN102327134B (zh) 2010-07-13 2010-07-13 内镜取物袋及递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25773 CN102327134B (zh) 2010-07-13 2010-07-13 内镜取物袋及递送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27134A CN102327134A (zh) 2012-01-25
CN102327134B true CN102327134B (zh) 2013-08-28

Family

ID=45479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25773 Active CN102327134B (zh) 2010-07-13 2010-07-13 内镜取物袋及递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271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8899B (zh) * 2013-12-06 2017-06-06 魏云海 一种医用取物器
CN103690200A (zh) * 2014-01-05 2014-04-02 陈芳 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的可塑型标本收集袋
CN105662492B (zh) * 2016-03-10 2018-12-18 微至(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不占用孔道的可重复开启的取物袋
CN105852942B (zh) * 2016-04-05 2019-12-13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结构及具有其的医用取物装置
CN105852943B (zh) * 2016-04-05 2019-12-13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取物装置
CN105769307A (zh) * 2016-04-05 2016-07-20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取物装置
CN107303198B (zh) * 2016-04-18 2020-03-31 周星 内镜取物袋
CN105943093B (zh) * 2016-07-08 2019-10-25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取物装置
CN106236215A (zh) * 2016-07-08 2016-12-21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取物装置
CN106137278B (zh) * 2016-07-22 2019-02-01 南京东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切除组织取出器
CN107714100A (zh) * 2016-08-12 2018-02-23 广州迪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泌尿外科手术标本收集器
CN106419968A (zh) * 2016-09-30 2017-02-22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取物装置
CN106667558B (zh) * 2016-12-30 2023-07-07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专用取出器及其应用
CN106618747B (zh) * 2017-03-06 2019-03-22 成都五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卷曲型标本袋的一次性使用产品包
CN209285579U (zh) * 2017-12-28 2019-08-23 天津优外医疗器材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气囊的微创手术用取物袋装置
CN110477973B (zh) * 2019-09-18 2020-04-14 山东大学 一种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辅助装置
CN111685809A (zh) * 2020-07-03 2020-09-22 重庆橙壹科技有限公司 一个改进的用于胃肠外科的取物器
CN113892983A (zh) * 2021-10-22 2022-01-07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内镜手术取物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30047A1 (en) * 1998-01-19 1999-07-21 Lina Medical ApS Specimen retrieval pouch and method for use
US6228095B1 (en) * 1999-10-14 2001-05-08 Core Dynamics, Inc. Specimen retrieval device
CN1524503A (zh) * 2003-09-16 2004-09-01 星 周 改进的生物组织回收袋
CN1608593A (zh) * 2004-11-22 2005-04-27 李艳芳 微创手术切除组织取出器
CN201719279U (zh) * 2010-07-13 2011-01-26 周星 新型内镜取物袋及递送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30047A1 (en) * 1998-01-19 1999-07-21 Lina Medical ApS Specimen retrieval pouch and method for use
US6228095B1 (en) * 1999-10-14 2001-05-08 Core Dynamics, Inc. Specimen retrieval device
CN1524503A (zh) * 2003-09-16 2004-09-01 星 周 改进的生物组织回收袋
CN1608593A (zh) * 2004-11-22 2005-04-27 李艳芳 微创手术切除组织取出器
CN201719279U (zh) * 2010-07-13 2011-01-26 周星 新型内镜取物袋及递送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27134A (zh) 2012-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27134B (zh) 内镜取物袋及递送系统
CN104224242B (zh) 包含集成的滑动抓紧器的标本取出装置
KR101893987B1 (ko) 복강경 수술용 조직 적출 장치
US5785677A (en) Laparoscopy bag
ES2619931T3 (es) Dispositivo de extracción
US712874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lung volume
JP4660714B2 (ja) 内視鏡式組織補捉システム
WO2012121538A2 (ko) 봉합사
US20090270789A1 (en) Suction dome for atraumatically grasping or manipulating tissue
EP2387953A2 (en) Specimen retrieval apparatus
US20110190779A1 (en) Surgical retrieval apparatus
JPH1043192A (ja) 血管等の縫合装置及び方法
CN105266858B (zh) 用于引导缝合线的方法和装置
JP2008142557A (ja) 外科手術装置
JPH05115493A (ja) 手術用器具
CN201719279U (zh) 新型内镜取物袋及递送系统
CN108577917A (zh) 消化道自助吻合夹及其释放装置
US2020025363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issue capture and removal
CN1718166B (zh) 捆绑式微创外科专用切除组织取出器
CN1294882C (zh) 微创手术切除组织取出器
CN107865675B (zh) 一种弹射式内镜缝合器
JP2012024607A (ja) 縫合器
CN204484195U (zh) 腹腔镜手术用拉钩
CN2757733Y (zh) 微创手术切除组织取出器
CN101374466B (zh) 用于腔内治疗组织如痔疮的设备、夹具、内窥镜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125

Assignee: Guangzhou Dik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Assignor: Zhou Xing

Contract record no.: 201444000009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Novel endoscope object taking bag and delivery syste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8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304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GUANGZHOU T + K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HOU XING

Effective date: 2014122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226

Address after: 510663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City, Gu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on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ncubator A District A601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Dik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Science Cit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ncubator A District A601

Patentee before: Zhou 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