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20406B - 一种托盘组合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托盘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20406B
CN102320406B CN 201110254353 CN201110254353A CN102320406B CN 102320406 B CN102320406 B CN 102320406B CN 201110254353 CN201110254353 CN 201110254353 CN 201110254353 A CN201110254353 A CN 201110254353A CN 102320406 B CN102320406 B CN 1023204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llet
sub
supporting plane
groove
anoth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25435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20406A (zh
Inventor
陈志慧
王景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Suzhou Corp Ltd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Suzhou Corp Ltd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Suzhou Corp Ltd,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Suzhou Corp Ltd
Priority to CN 20111025435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204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20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204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204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204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ackable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托盘组合包含多个子托盘。每一子托盘包含第一支撑平面及第二支撑平面。第一支撑平面具有向内凹陷且口径朝向第一支撑平面渐缩的第一凹槽。第二支撑平面具有向内凹陷且口径朝向第二支撑平面渐缩的第二凹槽。每一子托盘分别对应于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外侧具有第一突出台阶与第二突出台阶。每一子托盘的第一支撑平面与第二支撑平面分别适于支撑另一上方子托盘的第一突出台阶与第二突出台阶。每一子托盘的第一凹槽适于容纳另一上方子托盘的第二突出台阶。并且,物件可容纳于每一子托盘与另一上方子托盘之间。采用本发明可以改善目前正向相互堆栈的托盘之间的支撑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托盘组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托盘组合,尤其涉及一种可以改善正向相互堆栈的托盘之间支撑强度的托盘组合。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有些物品的质地比较脆弱而不具抗压性,因此在生产后的运送过程中,可藉由托盘来作为承载物品的中介载体,藉以对脆弱的物品起到保护的作用。对于可堆栈式的托盘而言,上下两个托盘之间的距离是保证物品存放安全性的很重要的指标。
针对多媒体社会的急速进步,多半受益于半导体组件或人机显示装置的飞跃性进步。就显示装置而言,具有高画质、空间利用效率佳、低消耗功率、无辐射等优越特性的平面显示装置已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而在各种平面显示装置中,液晶显示器又为目前技术较为成熟的平面显示装置。液晶显示器主要是由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块所组成。
在液晶显示器的制造过程中,半成品(例如:未进行背光模块组立前的液晶显示面板)会以承载托盘进行装载,并以包装箱进行装箱后,再将其运送至定点进行组装、加工及测试等动作。因此,包装箱中的承载托盘存放液晶显示面板的方式、缓冲效果对于制程质量有着极重要的影响。并且,承载托盘可承载半成品的数量亦影响液晶显示面板运送空间与时间。
然而,当多个液晶显示面板承载于一承载托盘内时,由于承载托盘本身属于非刚性材质,结构强度不足,使得单一承载托盘内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保存数目因此而受限,因此需要耗费较多的承载托盘包装。此外,由于承载托盘属于材质较软的非刚性材质,承载于其中的液晶显示面板容易在搬送过程或包装过程中受外力影响而产生破片。再者,对于大尺寸的液晶显示面板,例如50吋的液晶显示面板,因此承载托盘在搬运时会有变形的情形,因而造成液晶显示面板的损伤。
因此,基于组件功能及成本考虑等原因,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保护、传输及装载的承载托盘在结构上亦必须配合制程改进。
有鉴于此,如何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托盘组合,以改善目前正向相互堆栈的托盘之间的支撑强度,是业内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一项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正向相互堆栈的托盘之间的支撑强度不足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托盘组合,用以承载一物件,托盘组合包含:多个子托盘。每一子托盘包含:一第一支撑平面,位于每一子托盘的内侧,第一支撑平面具有向内凹陷的一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口径朝向第一支撑平面渐缩,其中每一子托盘对应于第一凹槽的外侧具有一第一突出台阶;以及一第二支撑平面,位于第一凹槽的底部,第二支撑平面具有向内凹陷的一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口径朝向第二支撑平面渐缩,其中每一子托盘对应于第二凹槽的外侧具有一第二突出台阶,其中每一子托盘的第一支撑平面适于支撑另一上方子托盘的第一突出台阶,每一子托盘的第一凹槽适于容纳另一上方子托盘的第二突出台阶,每一子托盘的第二支撑平面适于支撑另一上方子托盘的第二突出台阶,并且物件可容纳于每一子托盘与另一上方子托盘之间。
优选地,每一子托盘的第一凹槽具有连接于第一支撑平面与第二支撑平面之间的一第一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二支撑平面之间形成一第一锐角。
优选地,每一子托盘的第二凹槽具有一承载底面及连接于第二支撑平面与承载底面之间的一第二侧壁,第二侧壁与承载底面之间形成一第二锐角。
优选地,当每一子托盘的第一凹槽容纳另一上方子托盘的第二突出台阶时,每一子托盘的第一侧壁与另一上方子托盘的第二侧壁呈松配合,用以限制另一上方子托盘相对每一子托盘水平移动。
优选地,第二锐角等于第一锐角。
优选地,第一锐角小于90度,并且大于或等于83度。
优选地,每一子托盘的第一支撑平面与第二支撑平面相互平行。
优选地,每一子托盘的第一支撑平面与另一上方子托盘的第一突出台阶之间的一第一接触面积呈环状,并且每一子托盘的第二支撑平面与另一上方子托盘的第二突出台阶之间的一第二接触面积呈环状。
优选地,第一接触面积大于第二接触面积。
优选地,每一子托盘进一步包含一限位隆起部,位于每一托盘的内侧靠近边缘处,每一子托盘对应于限位隆起部的外侧具有一限位凹陷部,每一子托盘的限位隆起部适于与另一上方子托盘的限位凹陷部相互卡合,用以限制另一上方子托盘相对每一子托盘水平移动。
采用本发明可以改善目前正向相互堆栈的托盘之间的支撑强度。
附图说明
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其中,
图1A示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托盘组合的上视图。
图1B示出图1A中的托盘组合沿线段1B-1B’的剖面图。
图2示出图1B中的托盘组合的局部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托盘组合            10:子托盘
100:第一支撑平面      102:第一凹槽
102a:第一侧壁         104:第一突出台阶
106:第二支撑平面      108:第二凹槽
108a:承载底面         108b:第二侧壁
110:第二突出台阶      112:限位隆起部
114:限位凹陷部        116:第三凹槽
116a:第三支撑平面    116b:第三侧壁
118:第三突出台阶     α1:第一锐角
α2:第二锐角          A1:第一接触面积
A2:第二接触面积       2:物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示出。
图1A示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托盘组合的上视图。图1B示出图1A中的托盘组合沿线段1B-1B’的剖面图。图2示出图1B中的托盘组合的局部放大图。参照图1A、图1B以及图2。本发明的托盘组合1可以应用于承载一物件2,例如:显示面板,但并不以此为限。换言之,本发明的托盘组合1可以应用于承载并包装任何需受到保护的物件2,只要对于托盘的支撑强度与保护功能有更高的需求,皆可应用本发明的概念增加托盘承载物件2的支撑强度。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托盘组合1主要可包含有多个子托盘10。本实施例为了方便说明,仅简化以两个子托盘10之间的结构配合作为本发明的示例,但本发明的托盘组合1的实际应用状况并不以此为限。以下将进一步介绍本实施方式的托盘组合1所包含的构件之间的详细连接关系与其功能。
如图2所示,于本实施方式的托盘组合1中,每一子托盘10皆包含有第一支撑平面100以及第二支撑平面106。第一支撑平面100位于每一子托盘10的内侧(在此定义内侧为图2中每一子托盘10的表面朝上的一侧)。每一子托盘10的第一支撑平面100具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凹槽102。并且,每一子托盘10对应于第一凹槽102的外侧具有第一突出台阶104(在此定义外侧为图2中每一子托盘10的表面朝下的一侧)。另外,每一子托盘10的第二支撑平面106位于第一凹槽102的底部。每一子托盘10的第二支撑平面106具有向内凹陷的第二凹槽108。
并且,每一子托盘10对应于第二凹槽108的外侧具有第二突出台阶110。因此,当每一子托盘10与另一上方子托盘10相互堆栈时,每一子托盘10位于内侧的第一支撑平面100适于支撑另一上方子托盘10位于外侧的第一突出台阶104。每一子托盘10位于内侧的第一凹槽102适于容纳另一上方子托盘10位于外侧的第二突出台阶110。每一子托盘10位于内侧的第二支撑平面106适于支撑另一上方子托盘10位于外侧的第二突出台阶110。藉此,物件2即可容纳于每一子托盘10与另一上方子托盘10之间。
如图2所示,于本实施方式的托盘组合1中,根据上述的结构配置,由于每一子托盘10的第一支撑平面100支撑另一上方子托盘10的第一突出台阶104,因此每一子托盘10的第一支撑平面100与另一上方子托盘10的第一突出台阶104之间具有第一接触面积A1。同样地,由于每一子托盘10的第二支撑平面106支撑另一上方子托盘10的第二突出台阶110,因此每一子托盘10的第二支撑平面106与另一上方子托盘10的第二突出台阶110之间具有第二接触面积A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触面积A1与第二接触面积A2皆可呈环状,且形状为圆形,以使每一子托盘10对另一上方子托盘10提供稳固且平衡的支撑力量,但并不以此为限。在一实施方式中,每一子托盘10为了因应设计时的需求,第一接触面积A1与第二接触面积A2亦可呈方形、多边形,或者呈非封闭的形状。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托盘组合1中,第一接触面积A1可大于第二接触面积A2,但并不以此为限。
由此可知,本发明的托盘组合1可以在每一子托盘10与另一上方子托盘10之间提供第一接触面积A1与第二接触面积A2,大幅地增加了每一子托盘10与另一上方子托盘10之间的总支撑面积,因此相较于现有的托盘更能提供更好的支撑强度。但本发明的托盘组合1并不以此为限,在一实施方式中,可以本发明的托盘组合1的概念,增加每一子托盘10与另一上方子托盘10之间的支撑结构的数量,进而更增加每一子托盘10与另一上方子托盘10之间的支撑部位数量与总支撑面积。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托盘组合1中,每一子托盘10的第一支撑平面100与第二支撑平面106可相互平行。藉此,当每一子托盘10与另一上方子托盘10相互堆栈时,每一子托盘10的第一支撑平面100与第二支撑平面106分别提供另一上方子托盘10的支撑力量可以达到一致的方向(亦即,第一支撑平面100与第二支撑平面106的法线向量方向),进而使得本发明的托盘组合1在该方向上可以获得最大的总支撑力量,但并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在一实施方式中,为了额外提供防止每一子托盘10与另一上方子托盘10之间于水平方向上相互移动的功能,每一子托盘10的第一支撑平面100与第二支撑平面106亦可相互不平行。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托盘组合1中,每一子托盘10进一步包含有限位隆起部112。限位隆起部112位于每一子托盘10的内侧靠近边缘处。每一子托盘10对应于限位隆起部112的外侧具有限位凹陷部114。每一子托盘10的限位隆起部112适于与另一上方子托盘10的限位凹陷部114相互卡合,进而可达到限制另一上方子托盘10相对每一子托盘10水平移动的目的,但并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在一实施方式中,限位隆起部112亦可位于每一子托盘10的外侧靠近边缘处。相对地,限位凹陷部114可位于每一子托盘10对应于限位隆起部112的内侧。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托盘组合1中,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支撑部位的数量以及支撑总面积,每一子托盘10的第一凹槽102的口径可朝向第一支撑平面100渐缩,每一子托盘10的第二凹槽108的口径亦朝向第二支撑平面106渐缩,进而使得第一接触面积A1与第二接触面积A2可以更集中而不会占用过多空间。
详细来说,同样示于图2中,在本实施方式的托盘组合1中,每一子托盘10的第一凹槽102具有连接于第一支撑平面100与第二支撑平面106之间的第一侧壁102a。第一侧壁102a与第二支撑平面106之间形成第一锐角α1。另外,每一子托盘10的第二凹槽108具有承载底面108a及连接于第二支撑平面106与承载底面108a之间的第二侧壁108b。第二侧壁108b与承载底面108a之间形成第二锐角α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锐角α2可等于第一锐角α1,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锐角α1与第二锐角α2皆可小于90度,并且大于或等于83度。但并不以此为限,当工艺改进或者材料改进后,第一锐角α1与第二锐角α2可以小于83度甚至小于80度。换言之,藉由使每一子托盘10的第一凹槽102与第二凹槽108呈负角结构,可达到使第一接触面积A1与第二接触面积A2更集中而不会占用过多空间的目的。
进一步来说,每一子托盘10还包含有第三凹槽116。每一子托盘10的第三凹槽116并排于第一凹槽102与第二凹槽108的侧旁。较精确地来说,每一子托盘10的第一凹槽102与第二凹槽108呈上下堆栈,而第三凹槽116系位于相互堆栈的第一凹槽102与第二凹槽108的侧旁。并且,第三凹槽116并不限定一定要水平对齐第一凹槽102或第二凹槽108。每一子托盘10的第三凹槽116包含第三支撑平面116a以及第三侧壁116b。第三支撑平面116a位于每一子托盘10的内侧。每一子托盘10的第三侧壁116b皆连接第一支撑平面100。并且,每一子托盘10对应于第三凹槽116的外侧具有第三突出台阶118。第三突出台阶118亦并排于第一突出台阶104与第二突出台阶110的侧旁。较精确地来说,每一子托盘10的第一突出台阶104与第二突出台阶110呈上下堆栈,而第三突出台阶118系位于相互堆栈的第一突出台阶104与第二突出台阶110的侧旁。并且,第三突出台阶118并不限定一定要水平对齐第一突出台阶104或第二突出台阶110。
因此,在通过每一子托盘10的第一支撑平面100支撑另一上方子托盘10的第一突出台阶104,以及每一子托盘10的第二支撑平面106支撑另一上方子托盘10的第二突出台阶110而获得稳固的支撑强度之后,物件2即可安稳地承载于每一子托盘10的第三支撑平面116a与另一上方子托盘10的第三突出台阶118之间,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托盘组合1中,根据上述的结构配置,当每一子托盘10的第一凹槽102容纳另一上方子托盘10的第二突出台阶110时,每一子托盘10的第一侧壁102a与另一上方子托盘10的第二侧壁108b即可呈松配合(亦即,每一子托盘10的第一侧壁102a与另一上方子托盘10的第二侧壁108b之间仍有间隙(clearance)而并未完全卡合),并可达到限制另一上方子托盘10相对每一子托盘10水平移动的功能。
由此可知,本发明的托盘组合1,除了可通过每一子托盘10分别位于内侧与外侧并靠近边缘处的限位隆起部112与限位凹陷部114达到限制另一上方子托盘10相对每一子托盘10水平移动的目的之外,更可通过相互呈松配合的每一子托盘10的第一侧壁102a与另一上方子托盘10的第二侧壁108b,增进每一子托盘10与另一上方子托盘10之间于水平方向上的限位功能。换言之,相互呈松配合的每一子托盘10的第一侧壁102a与另一上方子托盘10的第二侧壁108b,可以作为限制另一上方子托盘10相对每一子托盘10水平移动的第二道防线。
由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可以明显地看出,本发明的托盘组合,主要可改善目前正向相互堆栈的托盘之间的支撑强度。本发明的托盘组合通过于相互堆栈的两个子托盘之间,设计多个可相互支撑的部位,进而使子托盘于有限空间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支撑面积以及更强的支撑强度,从而确保受承载的物件更安全。另外,本发明的托盘组合用以限制两子托盘相对水平移动的限位设计,并不仅止设计于两子托盘的边缘处,更可通过上述多个可相互支撑部位的边缘达到限制两子托盘水平方向的限位功能。
上文中,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各种变更和替换。这些变更和替换都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托盘组合,用以承载一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组合包含:
多个子托盘,每一所述子托盘包含:
一第一支撑平面,位于每一所述子托盘的内侧,所述第一支撑平面具有向内凹陷的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口径朝向所述第一支撑平面渐缩,其中每一所述子托盘对应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外侧具有一第一突出台阶;以及
一第二支撑平面,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撑平面具有向内凹陷的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口径朝向所述第二支撑平面渐缩,其中每一所述子托盘对应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外侧具有一第二突出台阶,
其中每一所述子托盘的所述第一支撑平面适于支撑另一上方所述子托盘的所述第一突出台阶,每一所述子托盘的所述第一凹槽适于容纳另一上方所述子托盘的所述第二突出台阶,每一所述子托盘的所述第二支撑平面适于支撑另一上方所述子托盘的所述第二突出台阶,并且所述物件可容纳于每一所述子托盘与另一上方所述子托盘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组合,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子托盘的所述第一凹槽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平面与所述第二支撑平面之间的一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支撑平面之间形成一第一锐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盘组合,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子托盘的所述第二凹槽具有一承载底面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平面与所述承载底面之间的一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承载底面之间形成一第二锐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托盘组合,其特征在于,当每一所述子托盘的所述第一凹槽容纳另一上方所述子托盘的所述第二突出台阶时,每一所述子托盘的所述第一侧壁与另一上方所述子托盘的所述第二侧壁呈松配合,用以限制另一上方所述子托盘相对每一所述子托盘水平移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托盘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锐角等于所述第一锐角。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盘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锐角小于90度,并且大于或等于83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组合,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子托盘的所述第一支撑平面与所述第二支撑平面相互平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组合,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子托盘的所述第一支撑平面与另一上方所述子托盘的所述第一突出台阶之间的一第一接触面积呈环状,并且每一所述子托盘的所述第二支撑平面与另一上方所述子托盘的所述第二突出台阶之间的一第二接触面积呈环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托盘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接触面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组合,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子托盘进一步包含一限位隆起部,位于每一所述托盘的内侧靠近边缘处,每一所述子托盘对应于所述限位隆起部的外侧具有一限位凹陷部,每一所述子托盘的所述限位隆起部适于与另一上方所述子托盘的所述限位凹陷部相互卡合,用以限制另一上方所述子托盘相对每一所述子托盘水平移动。
CN 201110254353 2011-08-26 2011-08-26 一种托盘组合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204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54353 CN102320406B (zh) 2011-08-26 2011-08-26 一种托盘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54353 CN102320406B (zh) 2011-08-26 2011-08-26 一种托盘组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20406A CN102320406A (zh) 2012-01-18
CN102320406B true CN102320406B (zh) 2013-03-20

Family

ID=45448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25435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20406B (zh) 2011-08-26 2011-08-26 一种托盘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204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59386B (zh) * 2012-03-26 2015-08-26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包装盒
TWI443053B (zh) * 2012-06-01 2014-07-01 Au Optronics Corp 承載盤及其製造方法
CN105398653A (zh) * 2015-12-22 2016-03-16 厦门坚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正叠tray盘
CN106219010B (zh) * 2016-08-29 2018-04-1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面板托盘
CN106586165B (zh) * 2016-12-22 2018-12-2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托盘
CN115298100A (zh) * 2021-03-03 2022-11-04 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承载盘及承载盘堆叠组件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72147A (ja) * 1998-08-31 2000-03-07 Optrex Corp 搬送用容器
JP3378935B2 (ja) * 1997-05-30 2003-02-17 アキレス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収納用トレー
CN1309629C (zh) * 2001-07-15 2007-04-11 诚实公司 300毫米单个可堆叠薄膜支架承载器
KR100826135B1 (ko) * 2007-01-30 2008-04-30 이명수 상하 적층수단을 갖는 트레이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78935B2 (ja) * 1997-05-30 2003-02-17 アキレス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収納用トレー
JP2000072147A (ja) * 1998-08-31 2000-03-07 Optrex Corp 搬送用容器
CN1309629C (zh) * 2001-07-15 2007-04-11 诚实公司 300毫米单个可堆叠薄膜支架承载器
KR100826135B1 (ko) * 2007-01-30 2008-04-30 이명수 상하 적층수단을 갖는 트레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20406A (zh) 2012-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20406B (zh) 一种托盘组合
CN201566966U (zh) 包装托盘
CN204624114U (zh) 托盘
CN103253426A (zh) 运送托盘及采用该运送托盘的运送包装组件和方法
CN100494011C (zh) 搬运基板用托盘
KR102195724B1 (ko) 포장 트레이
US20140001085A1 (en) Packing device of flat lcd product
CN203005957U (zh) 托盘
CN104773390B (zh) 缓冲包材结构
CN105197332B (zh) 吸塑托盘
CN104029929B (zh) 一种托盘
CN203713230U (zh) 玻璃印刷托盘
CN201046832Y (zh) 易碎板片包装箱改良结构
JP2010109090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支持体
CN201985148U (zh) 一种防滑式电池组件托盘
CN215623366U (zh) 一种油桶承载架
CN205615954U (zh) 承载盘与具有此承载盘的承载盘堆叠结构
JP4593487B2 (ja) 梱包ケースおよび梱包方法
CN204802386U (zh) 托盘
CN102730316A (zh) 用于装载液晶面板的箱子和托盘
CN102616423A (zh) 一种用于包装液晶显示组件的托盘
CN211520191U (zh) 一种车显示器运输托盘
CN203997539U (zh) 一种用以盛载液晶显示装置的托盘
CN206125642U (zh) 一种四角支撑电子托盘
CN220054589U (zh) 一种承载显示模组的吸塑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