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15345A - 发光元件 - Google Patents

发光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15345A
CN102315345A CN2010102173219A CN201010217321A CN102315345A CN 102315345 A CN102315345 A CN 102315345A CN 2010102173219 A CN2010102173219 A CN 2010102173219A CN 201010217321 A CN201010217321 A CN 201010217321A CN 102315345 A CN102315345 A CN 1023153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emitting component
film structure
metallic ref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173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政宪
郭修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JIA PHOTOELECTRIC CO Ltd
Huga Optotech Inc
Original Assignee
GUANGJIA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JIA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JIA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1732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15345A/zh
Publication of CN102315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53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发光元件包括导电基板、金属反射层、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折射率相异的材质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透明导电层及半导体叠层。金属反射层配置于导电基板上,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配置于金属反射层上,透明导电层配置于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上,半导体叠层配置于透明导电层上。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中至少包含有一绝缘层,且上述的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更包含贯穿其中的导孔结构,使金属反射层与透明导电层之间产生电连接。上述发光元件具有可提高发光效率的优点。

Description

发光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发光元件,尤其是一种具有分布式布拉格反射结构的发光元件。
背景技术
目前发光元件(例如发光二极管)的应用领域已十分广泛。例如在显示装置、交通信号装置、照明装置、医疗装置以及通信装置等领域的产品,皆可见到发光元件的应用。
请参阅图1,所示为一种现有的发光元件10,其包括导电基板11、黏结层13、金属反射层15、透明导电层17以及半导体叠层19。其中,黏结层13位于导电基板11上,金属反射层15位于黏结层13上,透明导电层17位于金属反射层15上,而半导体叠层19位于透明导电层17上。半导体叠层19包括与透明导电层17相贴接的p型氮化镓层192、位于p型氮化镓层192上方的n型氮化镓层196以及位于p型氮化镓层192与n型氮化镓层196之间的活性层194。
在发光元件10中,透明导电层17是直接接触p型氮化镓层192而达成欧姆接触功能,透明导电层17的高透射率特性可使金属反射层15发挥高反射功能。
然而,由于在发光元件10的制造过程中,需进行热处理,而热处理时容易造成透明导电层17与金属反射层15之间发生相互扩散(Diffusion),因此在发光元件10的制造过程中会导致金属反射层15雾化,进而降低金属反射层15的反射率,使得发光元件10的发光效率受到影响。
因此,如何避免发光元件在制造过程中反射结构的反射率被降低,以提高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实为相关领域的人员所重视的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元件,其可提高发光效率。
本发明提出一种发光元件,其包括导电基板、金属反射层、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折射率相异材质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透明导电层与半导体叠层。金属反射层配置于导电基板上。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配置于金属反射层上,上述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至少具有一绝缘层,且具有至少一导孔结构贯穿该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而透明导电层配置于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上,且半导体叠层配置于透明导电层上。
其中,该导孔结构使该金属反射层与该透明导电层形成电连接。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发光元件,其包括导电基板、金属反射层、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折射率相异材质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透明导电层与半导体叠层。其中,金属反射层配置于导电基板上。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配置于金属反射层上,且上述的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是由导电性材质制成,此导电性材质至少包含有具有掺杂物的TiO2。透明导电层配置于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上。半导体叠层配置于透明导电层上。
本发明的发光元件采用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折射率相异材质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来反射光,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能避免金属反射层与透明导电层之间因热作用而导致的物质相互扩散问题、反射层的反射率降低的问题,从而有利于提高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为一种现有的发光元件的示意图。
图2绘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的发光元件的示意图。
图3绘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发光元件的示意图。
图4绘示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发光元件的示意图。
图5绘示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发光元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绘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的发光元件的示意图。请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发光元件30包括导电基板31、金属反射层33、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折射率相异材质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35、透明导电层37、半导体叠层39、导孔结构352以及电极41。
如图2所示,发光元件30为垂直式的发光二极管;其中,金属反射层33位于导电基板31上,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35位于金属反射层33上,透明导电层37位于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35上,而半导体叠层39位于透明导电层37上,此外,电极41位于半导体叠层39上。其中,上述相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35中至少具有绝缘层,其中相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35材质可以是ITO、CTO、ZnO、In2O3、SnO2、CuAlO2、CuGaO2、SrCu2O2等导电材料,而绝缘层材质可以是五氧化二钽(Ta2O5)、氮化硅(SiNx)、二氧化钛(TiO2)或二氧化硅(SiO2),且上述的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35具有至少一导孔结构352贯穿其中,且导孔结构352用于使金属反射层33与透明导电层37之间形成电连接。在图2实施例中,虽然仅绘示一导孔结构352,但本发明并不以导孔结构352的数量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导孔结构352数量还可为多个。不仅如此,上述导孔结构352可由高光反射性金属或热稳性金属材料填充于其中,利用高光反射性金属,诸如银、铝、金及其合金等材料,来提高发光元件30的光反射率,而热稳性金属材料则可以是钛、铝、铬等金属或上述金属所构成的合金,其可用以提高导孔结构352的致密性。
此外,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35也可以是由不同的绝缘材质交互堆叠而成,上述的绝缘材质可以是Ta2O5、SiNx、TiO2或SiO2;在本实施例中,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35是由TiO2与SiO2两种绝缘材质的膜层交互堆叠而成的。
承上述,所谓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折射率相异材质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35,通常是将折射率相异的两种材质交互堆叠而成,在本实施例中,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35为分布式布拉格反射(Distributed BraggReflector,DBR)结构,其中每层的厚度为λ/4,其中λ为发光元件30的主波长(Dominant Wavelength)。
再者,半导体叠层39的材质可选自氮化铝铟镓系列材料或磷化铝铟镓系列材料,且可包括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392、活性层394以及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396。其中,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392位于透明导电层37上,活性层394位于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392上,而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396位于活性层394上。
详细来说,活性层394可为多重量子井(Multi-quantum Well,MQW)结构,而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392与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396可分别为p型半导体层与n型半导体层。更详细地,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392与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396可分别为p型氮化镓层与n型氮化镓层。
不仅如此,上述半导体叠层39的表面可以是一粗糙结构,以减少光线由活性层394产生后因为半导体叠层39与外界间的折射率差异而形成全反射的情况,进而增加发光元件30的出光效率。
此外,透明导电层37的材质可以是透明金属氧化材料,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镉锡(CTO)、氧化锌(ZnO)、三氧化二铟In2O3、二氧化锡(SnO2)、氧化铝铜(CuAlO2)、氧化铜镓(CuGaO2)、氧化锶铜(SrCu2O2),在本实施例中,透明导电层37的材质为ITO。
不仅如此,上述导电基板31的材质可以是氧化锌、硅或金属。此外,更可以在导电基板31的下表面形成一背电极(Back Electrode)312。
此外,上述的金属反射层33可以同时具有黏结层的功能,用以接合导电基板31与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35。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反射层33可以选用具有高光反射性的金属,诸如银、铝、金及其合金等材料,并且利用金属共晶键合(Eutectic bonding)技术形成,使得金属反射层33同时具有黏结层的功能。但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并不以金属反射层33同时具有黏结作用为限。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如图3所示,金属反射层33与导电基板31还具有黏结层34,而黏结层34的作用主要是提高金属反射层33与导电基板31间的黏结力,上述黏结层34的材质可以是金属材料或具有导电粒子的有机材料。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发光元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折射率相异材质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来分隔金属反射层与透明导电层,用以减少金属反射层与透明导电层之间因热作用产生扩散问题而导致金属反射层雾化的问题,借此提高发光元件30的发光效率。
由于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35是介于金属反射层33与透明导电层37之间,使得金属反射层33与透明导电层37的交界面不存在因为热作用而导致的相互扩散而导致金属反射层33雾化的问题,因此可避免金属反射层33的反射率受到影响,从而有利于提高发光元件30的发光效率。再者,利用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35搭配金属反射层33形成一个全方向性的反射镜,因此还有利于发光元件30的结构设计。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发光元件50。发光元件50与发光元件30相似,其不同点在于: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55是由导电性材质制成,其材质可以选自ITO、CTO、ZnO、In2O3、SnO2、CuAlO2、CuGaO2或SrCu2O2。由于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55是由导电材质所制成,因此金属反射层33与透明导电层37间可直接借助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55产生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55至少包含有具有掺杂物的二氧化钛(TiO2)的材料,其中上述TiO2的掺杂物可以是元素周期表中VB族元素;在本实施例中,具有掺杂物的TiO2材料可以是TixTa1-xO2或TixNb1-xO2;更进一步来说,本实施例中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55是由TixTa1-xO2与ITO交互堆叠而成的。
除此之外,发光元件50亦可以包含至少一贯穿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55的导孔结构(图未示),用以改善金属反射层33与透明导电层37的电连接,且上述导孔结构的材质是由高光反射性金属或热稳性金属材料填充于其中,利用高光反射性金属,诸如银、铝、金及其合金等材料,来提高发光元件50的光反射率,而热稳性金属材料则可以是钛、铝、铬等金属或上述金属所构成的合金,其可用以提高导孔结构的致密性。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如图5所示,金属反射层33与导电基板31还具有一黏结层54,而黏结层54的作用主要是提高金属反射层33与导电基板31间的黏结力,上述黏结层54的材质可以是金属材料或具有导电粒子的有机材料。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发光元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折射率相异材质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来分隔金属反射层与透明导电层,用以减少金属反射层与透明导电层之间因热作用扩散问题而导致金属反射层产生雾化的问题,因此可避免金属反射层的反射率受到影响,借此提高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再者,利用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搭配金属反射层形成全方向性的反射镜,还有利于发光元件的结构设计。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9)

1.一种发光元件,其包括导电基板与金属反射层,该金属反射层配置于该导电基板上,其特征是:该发光元件还包括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折射率相异的材质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透明导电层及半导体叠层,该多层膜结构配置于该金属反射层上,该透明导电层配置于该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上,该半导体叠层配置于该透明导电层上,其中该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中至少具有绝缘层,以及贯穿该多层膜结构的导孔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的材质更包含ITO、CTO、ZnO、In2O3、SnO2、CuAlO2、CuGaO2、SrCu2O2、TiO2、Ta2O5、SiNx或SiO2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为分布式布拉格反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金属反射层为具有黏结力作用的金属反射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发光元件更包含一个位于该导电基板与该金属反射层之间的黏结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黏结层的材质是金属或具导电粒子的有机黏着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导孔结构使该金属反射层电连接于该透明导电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半导体叠层包括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活性层与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该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与该透明导电层相贴接,该活性层位于该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上,该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位于该活性层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导孔结构的材质为银、金、钛、铝、铬或该些金属的合金。
10.一种发光元件,其包括导电基板与金属反射层,该金属反射层配置于该导电基板上,其特征是:该发光元件还包括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折射率相异材质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透明导电层及半导体叠层,该多层膜结构配置于该金属反射层上,该透明导电层配置于该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上,该半导体叠层配置于该透明导电层上,其中该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由导电性材质制成,且该材质至少包含具有掺杂物的TiO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的材质更包含ITO、CTO、ZnO、In2O3、SnO2、CuAlO2、CuGaO2或SrCu2O2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为分布式布拉格反射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金属反射层为具有黏结作用的金属反射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发光元件更包含一个黏结层位于该导电基板与该金属反射层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黏结层的材质是金属或具有导电粒子的有机黏着物。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半导体叠层包括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活性层与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该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与该透明导电层相贴接,该活性层位于该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上,该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位于该活性层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发光元件更包含至少一个导孔结构贯穿该交互堆叠的多层膜结构,该导孔结构使该金属反射层与该透明导电层形成电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导孔结构的材质为金、银、钛、铝、铬或该些金属的合金。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具有掺杂物的TiO2中的掺杂物为元素周期表中VB族元素。
CN2010102173219A 2010-07-05 2010-07-05 发光元件 Pending CN1023153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173219A CN102315345A (zh) 2010-07-05 2010-07-05 发光元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173219A CN102315345A (zh) 2010-07-05 2010-07-05 发光元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5345A true CN102315345A (zh) 2012-01-11

Family

ID=45428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173219A Pending CN102315345A (zh) 2010-07-05 2010-07-05 发光元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15345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8024A (zh) * 2013-01-31 2013-05-01 武汉迪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反射镜结构的发光二极管
CN104022181A (zh) * 2014-05-26 2014-09-03 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CN104112805A (zh) * 2014-07-16 2014-10-22 厦门乾照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扩层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8258097A (zh) * 2017-12-29 2018-07-06 天津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10707196A (zh) * 2019-10-21 2020-01-17 扬州乾照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互补图形介质层的led芯片及制作方法
CN114503292A (zh) * 2021-12-31 2022-05-13 天津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封装体及植物照明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4798A (zh) * 2004-08-02 2006-02-15 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透明导电层的全方位反射器发光二极管
CN2896529Y (zh) * 2005-12-16 2007-05-02 璨圆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高发光率的覆晶式发光二极体
CN101630708A (zh) * 2008-07-18 2010-01-20 广镓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高效率发光装置及其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4798A (zh) * 2004-08-02 2006-02-15 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透明导电层的全方位反射器发光二极管
CN2896529Y (zh) * 2005-12-16 2007-05-02 璨圆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高发光率的覆晶式发光二极体
CN101630708A (zh) * 2008-07-18 2010-01-20 广镓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高效率发光装置及其形成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8024A (zh) * 2013-01-31 2013-05-01 武汉迪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反射镜结构的发光二极管
CN104022181A (zh) * 2014-05-26 2014-09-03 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CN104022181B (zh) * 2014-05-26 2016-05-18 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CN104112805A (zh) * 2014-07-16 2014-10-22 厦门乾照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扩层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4112805B (zh) * 2014-07-16 2017-09-26 厦门乾照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扩层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8258097A (zh) * 2017-12-29 2018-07-06 天津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08258097B (zh) * 2017-12-29 2020-01-03 天津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10707196A (zh) * 2019-10-21 2020-01-17 扬州乾照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互补图形介质层的led芯片及制作方法
CN114503292A (zh) * 2021-12-31 2022-05-13 天津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封装体及植物照明装置
WO2023123417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天津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封装体及植物照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37210B2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
JP5915504B2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
JP5582054B2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
US10230019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09119640A1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照明装置
CN102315345A (zh) 发光元件
CN111081840A (zh) 发光元件
TWI572054B (zh) 高亮度發光二極體結構與其製造方法
JP2006100500A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159043B (zh) 倒装led芯片及其形成方法
CN105609612A (zh) 半导体发光元件及覆晶式封装元件
TWI750893B (zh) 發光二極體結構與倒裝的發光二極體結構
JP2010272592A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
CN103035812A (zh) 基板
JP2011071284A (ja)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ダイオード素子
JP2011071316A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照明装置
TWI449210B (zh) 發光元件
CN104576874B (zh) 一种覆晶式发光二极管结构
CN114068786B (zh) 发光二极管
WO2021121603A1 (en)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device
JP6759783B2 (ja) 光反射膜及び発光素子
CN117393674A (zh) 发光二极管及发光装置
CN117832357A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发光装置
TWI633680B (zh) 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CN117525244A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发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