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08254A - 信息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信息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08254A
CN102308254A CN2009801564244A CN200980156424A CN102308254A CN 102308254 A CN102308254 A CN 102308254A CN 2009801564244 A CN2009801564244 A CN 2009801564244A CN 200980156424 A CN200980156424 A CN 200980156424A CN 102308254 A CN102308254 A CN 1023082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information display
electrode
display panel
wir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64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野信吾
田中宽治
樱井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3225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14572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3227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14574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08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82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 G02F1/16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by electrophoresi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36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6Cell terminals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display only

Abstract

提供一种信息显示面板,其中第一基板上的透明条状电极和第二基板上的条状电极彼此正交地相对,至少两种被构造为包含带电粒子的粒子群的显示介质被密封于在信息显示屏区域彼此相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同时从第一基板上的条状电极引出的线状电极和形成于第三基板上的L状的线状电极彼此电连接,使得,在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形成有L状的线状电极的膜状第三基板被配置为以上述顺序彼此重合的构造中,彼此相对的条状电极形成电极对,由驱动电路控制的电压被施加到电极对,以产生使显示介质移动的电场,从而显示信息。

Description

信息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显示面板,其中被构造为包括带电粒子的粒子群的、色彩和带电特性彼此不同的至少两种显示介质被密封于形成在观察侧面板基板和背侧面板基板之间的多个单元,并且这两种显示介质被电场相反地驱动,所述电场通过对由设置于两个面板基板并且彼此相对的电极形成的对向电极(counter electrode)施加电压而产生,从而显示诸如图像等信息。
背景技术
传统地,已知如下的信息显示面板:显示介质被密封在透明的前面基板和不要求透明的背面基板之间,并且电压被施加在设置于各基板的电极之间以对显示介质赋予(impart)电场而使显示介质移动,从而显示诸如图像等信息,该信息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条状电极(stripe electrode),其由布置于前面基板的至少显示区域的透明无机导电膜制成;第二条状电极,其由布置于背面基板的至少显示区域的金属膜制成并且大致与第一条状电极正交;第二引出线,其布置于背面基板的显示区域以外,由金属膜制成并且连接到第二条状电极;以及第一引出线,其布置于背面基板的显示区域以外,由金属膜制成并且连接到第一条状电极(参见日本特开2007-322805号公报)。
图18的(a)至(c)是用于示出上述传统信息显示面板的示例的图。首先,如图18的(a)所示,由诸如氧化铟锡等透明无机导电膜制成的第一条状电极253图案化地形成于至少与由例如透明膜状基板形成的观察侧基板251的信息显示屏区域252对应的位置。接着,如图18的(b)所示,在背侧基板254上图案化地形成有均由金属膜制成的第二条状电极255、第二引出线256以及第一引出线257。
这里,当观察侧基板251和背侧基板254在至少与背侧基板254上的信息显示屏区域252对应的位置彼此重合时,第二条状电极255以基本上与第一条状电极253正交的方式形成。进而,第二引出线256在背侧基板254上的信息显示屏区域252以外的位置连接到第二条状电极255,并且形成为行至(routed)面板的一个端面(用于接收安装于其上的带载封装(TCP)的一端)。进而,当观察侧基板251和背侧基板254彼此重合时,第一引出线257以下述方式从面板的一个端面形成:第一条状电极的端部和第一引出线257的端部在背侧基板254的信息显示屏区域252以外的位置彼此竖直地重合。
最后,如图18的(c)所示,包含导电粒子并且具有各向异性导电率的各向异性导电连接材料(这里,各向异性导电密封剂)258以包围信息显示屏区域252的方式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252的外围,并且被配置在第一条状电极253的端部和第一引出线257的端部彼此重叠的位置(图中圈出了一个部分),然后,观察侧基板251和背侧基板254被彼此粘合,从而获得信息显示面板。这里,各向异性导电密封剂被用于建立导通。然而,用于粘合两个基板的粘接剂也可以用于实现这样的功能。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传统信息显示面板中,当用于将各面板基板上的电极连接到驱动电路的引出线的接线端子被集中于一个面板基板的一边以将接线端子与驱动电路彼此连接时,另一面板基板的引出线需要被行进成以90度弯曲。另一面板基板的引出线以这样的方式配置的区域不能进行信息显示,该区域是所谓的边框,结果减小了板的整个表面中将被形成为显示屏的区域。
另外,在将集中于一个面板基板的一侧的接线端子连接到驱动电路时,可以采用直接安装驱动用IC芯片的技术(诸如涉及将IC芯片安装于玻璃基板的COG,涉及将IC芯片安装于膜状基板的COF或涉及将IC芯片安装于塑料基板的COP),或可以采用通过TAB安装有驱动用IC芯片的柔性电缆基板。在这样的情况下,多个驱动用IC芯片或多个通过TAB安装有驱动用IC芯片的柔性电缆基板在被并列配置时需要连接,因此要使用的面板基板需要具有比并列配置的多个驱动用IC芯片或多个柔性电缆基板的总长度长的边,这也导致边框区域的增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信息显示面板,该信息显示面板甚至在用于将各面板基板上的电极连接到驱动电路的引出线的连接端子集中于一个面板基板的一边或相反的两边的情况下也能使面板的边框变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显示面板,其被构造为点阵型信息显示面板,所述信息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透明条状电极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并且从所述透明条状电极引出的线状电极(line electrode)形成于所述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膜状的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二基板上,条状电极形成于所述信息显示屏区域并且从所述条状电极引出的线状电极形成于所述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以及膜状的第三基板,在所述第三基板上形成L状的线状电极,所述L状的线状电极用作到驱动电路的连接配线,其中,所述第一基板上的透明条状电极和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条状电极彼此正交地相对,至少两种被构造为包含带电粒子的粒子群的显示介质在所述信息显示屏区域被密封于彼此相对的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同时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和形成有所述L状的线状电极的所述膜状的第三基板以上述提及的顺序彼此重叠地配置,使得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所述透明条状电极引出的所述线状电极和形成于所述第三基板上的所述L状的线状电极彼此电连接;及彼此相对的所述条状电极和所述透明条状电极形成电极对,由所述驱动电路控制的电压被施加到所述电极对,以产生使所述显示介质移动的电场,从而显示信息。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信息显示面板的优选实施例中,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所述透明条状电极引出的所述线状电极和所述膜状的第三基板上的所述L状的线状电极借助于各向异性导电连接材料彼此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三基板上的所述L状的线状电极用作到所述驱动电路的连接配线,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连接材料通过在非导电树脂中包含导电粒子而形成。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信息显示面板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形成于所述膜状的第三基板上的所述L状的线状电极被以如下方式构造:所述L状的线状电极的数量等于或小于一个驱动用IC的输出端子的数量,并且所述L状的线状电极的数量与形成于透明的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条状电极的数量对应,其中所述驱动用IC被布置于连接到驱动电路侧的途中或被布置为所述驱动电路侧的一部分。
而且,在根据本发明的信息显示面板的又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膜状的第三基板被以如下方式构造:所述膜状的第三基板的数量等于或小于驱动用IC的数量,并且所述膜状的第三基板的数量与形成于透明的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条状电极的数量所需的驱动用IC的数量对应,其中所述驱动用IC被布置于连接到驱动电路侧的途中或被布置为所述驱动电路侧的一部分。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信息显示面板的又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膜状的第二基板的厚度为25μm至200μm。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信息显示面板的又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膜状的第三基板的厚度为25μm至200μm。
而且,在根据本发明的信息显示面板的又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线状电极和所述第三基板上的线状电极以如下方式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连接材料连接:所述膜状的第三基板挠曲以将基板间距离减小到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连接材料中包含的导电粒子的粒子直径的长度。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信息显示面板的又一优选实施例中,用作到所述驱动电路的连接配线的形成于所述膜状的第三基板的所述线状电极被引出到所述信息显示面板的从所述膜状的第二基板上的所述条状电极引出的所述线状电极被引出的一边,或者与所述信息显示面板的从所述膜状的第二基板上的所述条状电极引出的所述线状电极被引出的一边相反的一边,或者所述信息显示面板的所述两个相反的边。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构造为点阵型信息显示面板的信息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在第一基板上,透明条状电极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并且从条状电极引出的线状电极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膜状第二基板,在膜状第二基板上,条状电极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并且从条状电极引出的线状电极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以及形成有L状的线状电极的膜状第三基板,L状的线状电极用作到驱动电路的连接配线,其中,第一基板上的透明条状电极和第二基板上的条状电极彼此正交地相对,至少两种被构造为包含带电粒子的粒子群的显示介质被密封于在信息显示屏区域彼此相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同时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形成有L状的线状电极的膜状第三基板被配置为以从第一基板上的条状电极引出的线状电极和形成于第三基板上的L状的线状电极彼此电连接的方式以所述顺序彼此重合。利用该构造,从条状电极引出到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的线状电极占据较小的面积,这能够减小边框部分的面积。
另外,根据本发明,构造为点阵型信息显示面板的信息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在第一基板上,透明条状电极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并且从条状电极引出的线状电极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膜状第二基板,在膜状第二基板上,条状电极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并且从条状电极引出的线状电极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以及形成有L状的线状电极的膜状第三基板,L状的线状电极用作到驱动电路的连接配线,其中,第一基板上的透明条状电极和第二基板上的条状电极彼此正交地相对,至少两种被构造为包含带电粒子的粒子群的显示介质被密封于在信息显示屏区域彼此相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同时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形成有L状的线状电极的膜状第三基板被配置为以从第一基板上的条状电极引出的线状电极和形成于第三基板上的L状的线状电极彼此电连接的方式以所述顺序彼此重合。利用该构造,从第一基板上的条状电极行进的线状电极和安装有驱动用IC芯片的柔性电缆、以及从第二基板上的条状电极行进的线状电极和安装有驱动用IC芯片的柔性电缆不是被配置于同一基板的一边,而是在两段中布置,这意味着连接部能够被配置为彼此重叠。结果,能够减小安装有驱动用IC的连接部的区域的长度,并且面板基板可以被设计成尺寸与减小的长度对应,从而减小板面上的被配置于信息显示区域外部的边框部分。
附图说明
图1的(a)和(b)均为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信息显示面板的驱动原理的图。
图2的(a)至(c)是用于示出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
图3的(a)和(b)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示例的图。
图4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中的ACF连接的示例的图。
图5的(a)至(c)是用于示出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
图6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显示面板的另一示例的图。
图7的(a)至(c)是用于示出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
图8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又一示例的图。
图9的(a)至(c)是用于示出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形成有L状的线状电极的第三基板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图。
图10的(a)和(b)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示例的图。
图11的(a)至(c)是用于示出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形成有L状的线状电极的第三基板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图。
图12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另一示例的图。
图13的(a)至(c)是用于示出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形成有L状的线状电极的第三基板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图。
图14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又一示例的图。
图15的(a)和(b)是用于示出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形成有L状的线状电极的第三基板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图。
图16的(a)是示出从图15的(b)的A侧观察的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端面的示意图,图16的(b)是示出从图15的(b)的B侧观察的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端面的示意图。
图17的(a)至(c)是用于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信息显示面板边缘处安装到第三基板的TCP的配置的除了图16的(a)和(b)所示的示例之外的示例的图。
图18的(a)至(c)是用于示出传统信息显示面板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信息显示面板的驱动原理。在根据本发明的信息显示面板中,电场被施加到构造为包含密封在两个相对基板之间的带电粒子的粒子群的显示介质。显示介质由于电场产生的力或库伦力而沿着被施加的电场的方向吸引,并且显示介质根据电场方向的变化移动,结果显示诸如图像等信息。因此,信息显示面板需要被设计为能够确保显示介质的均一移动并且能够维持显示介质在重复地改写显示信息或在连续地显示显示信息时的稳定操作。这里,除了由于库伦力而产生于粒子之间的吸引力之外,可想到的施加于形成信息介质的粒子的力可以包括相对于电极或基板的电象力(electric imageforce)、分子间力、毛细力以及重力。
参照图1的(a)和(b)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信息显示面板的驱动原理。在图1的(a)和(b)所示的实施例中,至少两种显示介质(被示出为白色显示介质3W和黑色显示介质3B,其中白色显示介质3W被构造为包含带负电的白色粒子3Wa的粒子群,黑色显示介质3B被构造为包含带正电的黑色粒子3Ba的粒子群)被配置于由分隔壁4形成的各个单元中,其中显示介质被构造为包含均具有至少光学反射率和带电特性的粒子的粒子群,两种显示介质的光学反射率和带电特性不同。形成于基板2的条状电极6和形成于基板1的条状电极5彼此正交地相对,从而形成像素电极对。电压被施加到像素电极对以产生电场,使得显示介质根据由此产生的电场与基板1和2垂直地移动。于是,如图1的(a)所示,白色显示介质3W被观察者视觉地认出,或如图1的(b)所示,黑色显示介质3B被观察者视觉地认出,结果进行了黑白点阵显示。应注意,在图1的(a)和(b)中,未示出设置于近侧的分隔壁。这里,分隔壁以一个单元对应于一个像素的方式形成。然而,分隔壁也可以形成为与各个像素的位置无关。
[关于第一实施例(其采用了一个形成有L状的线状电极的第三基板)]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被构造为点阵信息显示面板的信息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在该基板上,透明条状电极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并且从该条状电极引出的线状电极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膜状第二基板,在该基板上,条状电极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并且从该条状电极引出的线状电极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以及膜状第三基板,在该基板上形成有L状的线状电极,L状的线状电极用作到驱动电路的连接配线,在该信息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上的透明条状电极和第二基板上的条状电极彼此正交地相对,至少两种被构造为包含带电粒子的粒子群的显示介质在信息显示屏区域被密封于彼此相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同时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形成有L状的线状电极的膜状第三基板被配置为以所述顺序彼此重合,以使得从第一基板的条状电极引出的线状电极和形成于第三基板的L状的线状电极彼此电连接;并且在该信息显示面板中,彼此相对的条状电极形成电极对,由驱动电路控制的电压被施加到该电极对,以产生使显示介质移动的电场,从而显示信息。该信息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采用了一个形成有L状的线状电极的膜状第三基板。
应注意,要形成于膜状第三基板的L状电极不需要被配线成完全的“L状”,只要用作连接端子的两端以90度配置并且彼此并列的两个端子都经由形成为条纹状的线状电极连接即可。考虑到减小电极的长度,以90度形成的线状电极优选地呈带有1/4圆弧的圆角的L状。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具体示例。
<第一实施方式>
图2的(a)至(c)是用于示出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第三基板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图2的(a)至(c)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示出在同一边进行驱动电路侧的连接的示例。
首先,图2的(a)所示的第一基板(观察侧基板)12被构造为透明条状电极(透明导电膜)16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图中由虚线包围的区域)并且从条状电极16引出的线状电极(导电膜)21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的透明基板。接着,图2的(b)所示的第二基板(背侧基板)11被构造为条状电极(导电膜)15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并且从条状电极15引出的线状电极(导电膜)22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的膜状基板。与驱动用IC的连接端子数对应地分组的线状电极22在板的一边被连接到均通过TAB安装有驱动用IC的柔性电缆23,柔性电缆23将被连接到外部驱动电路侧。第二基板11优选地厚度尽量小,并且膜状第二基板11的厚度优选地可以是25μm至200μm。接着,图2的(c)所示的第三基板24被构造为具有用作到驱动电路的连接配线且形成为L状的线状电极(导电膜)25的基板,其中线状电极在中途以90度弯折以使得第三基板在与第二基板的连接到驱动电路侧的一边相同的一边连接到驱动电路侧。绝缘柔性膜状基板被用作第三基板24,并且诸如柔性印刷电路板(FPC板)等通用电路板也适用。电极25与驱动用IC的连接端子数对应地分组,并且在与第二基板的配置有柔性电缆23的一边相同的一边连接到均通过TAB安装有驱动用IC的柔性电缆26,柔性电缆26将被连接到外部驱动电路侧。应注意,可以采用具有安装于柔性电缆23、26上的驱动用IC的带载封装(TCP)。
在本示例中,从条状电极16引出到第一基板12的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的线状电极21和形成于第三基板24的平面中的线状电极25的前端25-A被配置成:使得当第一基板12、第二基板11和第三基板24彼此重合时,线状电极21和前端25-A被配置在对应的位置,优选地被配置在以对应方式彼此相对的位置,其中,所述前端25-A被配置于与第一基板的信息显示屏区域对应的区域以外的、与电极25连接到柔性电缆26的一边相反的区域。另外,在本示例中,第三基板24以如下方式被构造成在图的上下长度方向上比第二基板11长:当第一基板12、第二基板11和第三基板24彼此重合时,第二基板的柔性电缆23与第三基板24的柔性电缆26交替配置。关于这点,即使柔性电缆23与柔性电缆26在相同的位置彼此重叠,因为柔性电缆23和柔性电缆26被设置于不同的基板,所以仍能够通过适当地配置连接到柔性电缆的连接器(connector)而使经由柔性电缆的连接没有问题。
图3的(a)和(b)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示例的图,其中图3的(a)示出从观察面侧看的信息显示面板,图3的(b)是沿着图3的(a)的线A-A截取的示意截面图。在图3的(a)和(b)所示的示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特征,各构成元件以与实际尺寸的比例不同的尺寸示出,并且省略某些构成元件的图示。图3的(a)和(b)所示的示例包括图2的(a)至(c)的第一基板12、第二基板11和第三基板24,所述基板以上述顺序彼此重合,从而形成信息显示面板。
在图3的(a)和(b)所示的第一基板12、第二基板11和第三基板24彼此重合的示例中,框架状密封剂32在信息显示屏区域的外围被设置于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1之间的基板间间隙确保用分隔壁31的外周周围。另外,被构造为包含带电粒子的粒子群的显示介质被密封于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1之间的显示介质收纳层33。形成于第一基板12的各透明条状电极16和形成于第二基板11的各条状电极15彼此正交地相对以形成电极对,显示介质通过电极对被施加有电场以被被动地驱动而进行点阵显示,从而形成点阵显示系统的信息显示面板。应注意,图3的(a)和(b)的示例仅示出显示介质收纳层33,而没有示出显示介质。基板间间隙确保用分隔壁31、框架状密封剂32以及显示介质的密封被构造为与至今已知的信息显示面板的情况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一个最大特征在于,如图3的(a)和(b)所示的示例,从条状电极16引出到第一基板12的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的线状电极21和形成于第三基板24的L状的线状电极25的前端25-A经由诸如各向异性导电膜(ACF)等各向异性导电连接材料34在基板间间隙确保用分隔壁31和框架状密封构件32的外部一边被彼此电连接,从而在基板之间建立导通,其中前端25-A被配置于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与电极25的被连接到柔性电缆26的一边相反的区域。各向异性导电膜(ACF)由包含导电粒子的非导电树脂制成的各向异性导电连接材料形成,并且以与传统已知的示例中的方式相似地进行使用ACF的电连接。应注意,也可以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胶代替各向异性导电膜(ACF)。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从第一基板12的条状电极16引出的线状电极21和第三基板24的L状的线状电极25的前端25-A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连接材料34彼此连接,从而经由第三基板24的电极25、各向异性导电连接材料34和线状电极21向第一基板12的条状电极16施加驱动电压。本发明仅通过使用设置于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各向异性导电连接材料34就能够形成上述构造,结果,与传统情况相比能够使边框变窄。另外,在同一边进行到驱动电路的连接的情况下,因为柔性电缆23和柔性电缆26能够被形成于不同的表面,所以允许柔性电缆23和柔性电缆26彼此重叠。
图4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中通过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连接材料34进行基板间导通的另一示例的图。如图4所示,第三基板24被构造为膜状柔性基板,因此即使包含在各向异性导电膜(ACF)中的导电粒子的粒径小,也能够通过使柔性基板24挠曲而通过ACF进行连接。
<第二实施方式>
图5的(a)至(c)是用于示出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图5的(a)至(c)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示出在彼此相反的两边进行驱动电路侧连接的示例。
首先,图5的(a)所示的第一基板(观察侧基板)12被构造为透明条状电极(透明导电膜)16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图中由虚线包围的区域)并且从条状电极16引出的线状电极(导电膜)21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的透明基板。接着,图5的(b)所示的第二基板(背侧基板)11被构造为条状电极(导电膜)15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并且从条状电极15引出的线状电极(导电膜)22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的膜状基板。与驱动用IC的连接端子数对应地分组的线状电极22在板的一边被连接到均通过TAB安装有驱动用IC的柔性电缆23,柔性电缆23将被连接到外部驱动电路侧。第二基板11优选地厚度尽量小。接着,图5的(c)所示的第三基板24被构造为用作到驱动电路的连接配线的线状电极(导电膜)25形成为L状的基板,其中线状电极在中途以90度弯折以使得第三基板在与第二基板的连接到驱动电路侧的一边相反的一边连接到驱动电路侧。绝缘柔性膜状基板被用作第三基板24,并且诸如柔性印刷电路板(FPC板)等通用电路板也适用。电极25与驱动用IC的连接端子数对应地分组,并且在与第二基板的配置有柔性电缆23的一边相反的一边连接到均通过TAB安装有驱动用IC的柔性电缆26,柔性电缆26将被连接到外部驱动电路侧。
在本示例中,从条状电极16引出到第一基板12的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的线状电极21和线状电极25的形成于第三基板24的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前端25-A被配置成:使得当第一基板12、第二基板11和第三基板24彼此重合时,线状电极21和前端25-A被配置在对应的位置,优选地被配置在以对应方式彼此相对的位置,其中,所述前端25-A被配置于与电极25连接到柔性电缆26的一边相反的区域。
图6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另一示例的图。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显示面板的特征,各构成元件以与实际尺寸的比例不同的尺寸示出,并且省略某些构成元件的图示。图6所示的示例包括图5的(a)至(c)的第一基板12、第二基板11和第三基板24,所述基板以上述顺序彼此重合,从而形成信息显示面板。甚至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特征的、第三基板24所用的各向异性导电连接材料34的构造和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示例的构造和效果相同。
<第三实施方式>
图7的(a)至(c)是用于示出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图7的(a)至(c)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示出在彼此相反的两边进行驱动电路侧连接的示例。
首先,图7的(a)所示的第一基板(观察侧基板)12被构造为透明条状电极(透明导电膜)16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图中由虚线包围的区域)并且从条状电极16引出的线状电极(导电膜)21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的透明基板。接着,图7的(b)所示的第二基板(背侧基板)11被构造为条状电极(导电膜)15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并且从条状电极15引出的线状电极(导电膜)22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的膜状基板。与驱动用IC的连接端子数对应地分组的线状电极22在板的一边被连接到均通过TAB安装有驱动用IC的柔性电缆(也称为TCP)23,柔性电缆23将被连接到外部驱动电路侧。第二基板11优选地厚度尽量小。接着,图7的(c)所示的第三基板24被构造为用作到驱动电路的连接配线的线状电极(导电膜)25形成为L状的基板,其中线状电极在中途以90度弯折以使得到驱动电路侧的连接发生在与第二基板的连接到驱动电路侧的一边相反的一边。绝缘柔性膜状基板被用作第三基板24,并且诸如柔性印刷电路板(FPC板)等通用电路板也适用。电极25与驱动用IC的连接端子数对应地分组,并且在两边被连接到均通过TAB安装有驱动用IC的柔性电缆(也称为TCP)26,其中一边是第二基板配置有柔性电缆23的一边,另一边是与上述一边相反的一边,柔性电缆26将被连接到外部驱动电路侧。
在本示例中,从条状电极16引出到第一基板12的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的线状电极21和线状电极25的形成于第三基板24的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前端25-A被配置成:使得当第一基板12、第二基板11和第三基板24彼此重合时,线状电极21和前端25-A被配置在对应的位置,其中,所述前端25-A被配置于与电极25连接到柔性电缆26的一边相反的区域。
图8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又一示例的图。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特征,各构成元件以与实际尺寸的比例不同的尺寸示出,并且省略某些构成元件的图示。图8所示的示例包括图7的(a)至(c)的第一基板12、第二基板11和第三基板24,所述基板以上述顺序彼此重合,从而形成信息显示面板。甚至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具有本发明的信息显示面板的特征的、第三基板24所用的各向异性导电连接材料34的构造和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示例的构造和效果相同。
下面,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实际示例。应注意,下面说明的示例1~5被如下构造。即,通过使从配置有各向异性导电连接材料的部分朝向配置有用于连接到驱动电路的柔性电缆的部分延伸的、以90度弯折的L状的条状电极图案化而形成形成于第三基板的、用作到驱动电路侧的连接配线的线状电极,使得设置于第三基板的连接端子区域相对于驱动电路侧都形成在同一边,该边与设置于第二基板的连接端子区域相对于驱动电路侧的边是相同的边。除了L状以外,条纹状的线状电极在以90度弯折时可以形成任意形状,包括圆弧和以连续的钝角限定的形状。
另外,在下面说明的示例中,设置于信息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导电膜分别形成为600线的条状电极和800线的条状电极,所述条状电极均通过使100nm厚的透明ITO膜图案化而形成。
以此方式,形成像素数为600×800(约100ppi)的点阵,从而获得被动驱动型信息显示面板。
通过在行电极侧包括三个320-pin驱动用IC并且在列电极侧包括两个320-pin驱动用IC而构造信息显示面板,从而生产信息显示屏区域的大小为150mm×200mm、对角线为250mm(10英寸)的大致A5大小的信息显示面板。
<示例1>
第一基板形成为具有透明电极的膜,该透明电极由125μm厚的透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基板上的条纹状锡掺杂氧化铟(ITO)形成。使用锡掺杂氧化铟(ITO)的电极沿与形成于第一基板的条状电极正交的方向在125μm厚的透明PET树脂基板上形成条纹状,从而形成第二基板。第二基板上的电极通过使用ACF在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部分电连接到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作为第三基板,层压有铜箔的聚酰亚胺膜(80μm厚)经受蚀刻,从而形成图案化成L状条纹的铜电极。第一基板上的电极和第三基板上的电极通过使用ACF在信息显示屏区域外部彼此电连接。另外,第三基板上的电极通过使用ACF在与形成于第三基板的电极被连接到第一基板的部分相反的部分也连接到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连接到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的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通过使用连接器被连接到驱动电路侧,以在信息显示屏区域进行显示。结果,在不引起任何跨行列的断线和漏电的情况下进行良好的显示。
<示例2>
第一基板形成为具有透明电极的膜,该透明电极由125μm厚的透明PET树脂基板上的条纹状锡掺杂氧化铟(ITO)形成。使用锡掺杂氧化铟(ITO)的电极沿与形成于第一基板的条状电极正交的方向在125μm厚的透明PET树脂基板上形成条纹状,从而形成第二基板。第二基板上的电极通过使用ACF在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部分电连接到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形成第三基板的是如下电极膜:在该电极膜上,图案化成L状条纹的铝电极形成于125μm厚的透明PET膜。第一基板上的电极和第三基板上的电极通过使用ACF在信息显示屏区域外部彼此电连接。另外,第三基板上的电极通过使用ACF在与形成于第三基板的电极被连接到第一基板的部分相反的部分也连接到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连接到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的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通过使用连接器被连接到驱动电路侧,以在信息显示屏区域进行显示。结果,在不引起任何跨行列的断线和漏电的情况下进行良好的显示。
<示例3>
第一基板形成为具有透明电极的膜,该透明电极由250μm厚的透明PET树脂基板上的条纹状锡掺杂氧化铟形成。使用锡掺杂氧化铟(ITO)的电极沿与形成于第一基板的条状电极正交的方向在200μm厚的透明PET树脂基板上形成条纹状,从而形成第二基板。第二基板上的电极通过使用ACF在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部分电连接到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作为第三基板,层压有铜箔的聚酰亚胺膜(80μm厚)经受蚀刻,从而形成图案化成L状条纹的铜电极。第一基板上的电极和第三基板上的电极通过使用ACF在信息显示屏区域外部彼此电连接。另外,第三基板上的电极通过使用ACF在与形成于第三基板的电极被连接到第一基板的部分相反的部分也连接到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连接到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的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通过使用连接器被连接到驱动电路侧,以在信息显示屏区域进行显示。结果,在不引起任何跨行列的断线和漏电的情况下进行良好的显示。
<示例4>
第一基板形成为具有透明电极的膜,该透明电极由250μm厚的透明PET树脂基板上的条纹状锡掺杂氧化铟形成。使用锡掺杂氧化铟(ITO)的电极沿与形成于第一基板的条状电极正交的方向在250μm厚的透明PET树脂基板上形成条纹状,从而形成第二基板。第二基板上的电极通过使用ACF在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部分电连接到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形成第三基板的是如下电极膜:在该电极膜中,图案化成L状条纹的铝电极形成于100μm厚的透明PET膜。第一基板上的电极和第三基板上的电极通过使用ACF在信息显示屏区域外部彼此电连接。另外,第三基板上的电极通过使用ACF在与形成于第三基板的电极被连接到第一基板的部分相反的部分也连接到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连接到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的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通过使用连接器被连接到驱动电路侧,从而在信息显示屏区域进行显示。结果,发现第一基板上的一些电极由于断线而在线路中不可用。详细观察遇到这样问题的显示面板,结果发现第三电极膜上的铝电极由于第二电极膜的边缘部上的高度差(difference in level)引起的损坏而断线。
<示例5>
第一基板形成为具有透明电极的膜,该透明电极由125μm厚的透明PET树脂基板上的条纹状锡掺杂氧化铟(ITO)形成。使用锡掺杂氧化铟(ITO)的电极沿与形成于第一基板的条状电极正交的方向在25μm厚的透明PET树脂基板上形成条纹状,从而形成第二基板。第二基板上的电极通过使用ACF在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部分电连接到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作为第三基板,层压有铜箔的聚酰亚胺膜(25μm厚)经受蚀刻,从而形成图案化成L状条纹的铜电极。第一基板上的电极和第三基板上的电极通过使用ACF在信息显示屏区域外部彼此电连接。另外,形成于第三基板的电极通过使用ACF在与形成于第三基板的电极被连接到第一基板的部分相反的部分也连接到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连接到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的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通过使用连接器被连接到驱动电路侧,从而在信息显示屏区域进行显示。结果,在不引起任何跨行列的断线和漏电的情况下进行良好的显示。
<示例6>
第一基板形成为具有透明电极的膜,该透明电极由125μm厚的透明PET树脂基板上的条纹状锡掺杂氧化铟(ITO)形成。使用锡掺杂氧化铟(ITO)的电极沿与形成于第一基板的条状电极正交的方向在25μm厚的透明PET树脂基板上形成条纹状,从而形成第二基板。第二基板上的电极通过使用ACF在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部分电连接到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作为第三基板,层压有铜箔的聚酰亚胺膜(200μm厚)经受蚀刻,从而形成图案化成L状条纹的铜电极。第一基板上的电极和第三基板上的电极通过使用ACF在信息显示屏区域外部彼此电连接。另外,第一基板上的电极和第三基板上的电极通过使用ACF在与形成于第三基板的电极被连接到第一基板的部分相反的部分也连接到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连接到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的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通过使用连接器被连接到驱动电路侧,从而在信息显示屏区域进行显示。结果,在不引起任何跨行列的断线和漏电的情况下进行良好的显示。
[关于第二实施例(其采用了多个形成有L状的线状电极的第三基板)]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被构造为点阵信息显示面板的信息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在该基板上,透明条状电极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并且从该条状电极引出的线状电极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膜状第二基板,在该基板上,条状电极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并且从该条状电极引出的线状电极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以及膜状第三基板,在该基板上形成有L状的线状电极,L状的线状电极用作到驱动电路的连接配线,在该信息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上的透明条状电极和第二基板上的条状电极彼此正交地相对,至少两种被构造为包含带电粒子的粒子群的显示介质在信息显示屏区域被密封于彼此相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同时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形成有L状的线状电极的膜状第三基板被配置为以所述顺序彼此重合,以使得从第一基板的条状电极引出的线状电极和形成于第三基板的L状的线状电极彼此电连接;并且在该信息显示面板中,彼此相对的条状电极形成电极对,由驱动电路控制的电压被施加到该电极对,以产生使显示介质移动的电场,从而显示信息。该信息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采用了多个形成有L状的线状电极的膜状第三基板。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具体示例。
<第四实施方式>
图9的(a)至(c)是用于示出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形成有L状的线状电极的多个第三基板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图9的(a)至(c)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示出在同一边进行驱动电路侧的连接的示例。
首先,图9的(a)所示的第一基板(观察侧基板)112被构造为透明条状电极(透明导电膜)116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图中由虚线包围的区域)并且从条状电极116引出的线状电极(导电膜)121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的透明基板。接着,图9的(b)所示的第二基板(背侧基板)111被构造为条状电极(导电膜)115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并且从条状电极115引出的线状电极(导电膜)122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的膜状基板。与驱动用IC的连接端子数对应地分组的线状电极122在板的一边被连接到均通过TAB安装有驱动用IC的柔性电缆(也称为TCP)123,柔性电缆123将被连接到外部驱动电路侧。第二基板111优选地厚度尽量小,并且膜状第二基板111的厚度优选地可以是25μm至200μm。接着,图9的(c)所示的第三基板124采用形成有用作到驱动电路侧的连接配线的、L状的线状电极(导电膜)125的柔性电缆。这里,以与根据所需的驱动用IC数形成的L状的线状电极对应的方式采用三个L状柔性电缆。电极125被形成为与驱动用IC的连接端子数对应,并且在与第二基板的配置有柔性电缆123的一边相同的一边连接到外部驱动电路侧的柔性电缆126。应注意,柔性电缆123、126可以优选地设置有可通过TAB或COF安装的驱动用IC。
在本示例中,从条状电极116引出到第一基板112的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的线状电极121和形成于L状柔性电缆124的线状电极125的前端125-A被配置成:使得当第一基板112、第二基板111和L状柔性电缆124彼此重合时,线状电极121和前端125-A被配置在对应的位置,优选地被配置在以对应方式彼此相对的位置,其中,所述前端125-A被配置于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与电极125连接到柔性电缆126的一边相反的区域。另外,在本示例中,L状柔性电缆124的、在图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被调整为使得当第一基板112、第二基板111和第三基板124彼此重合时,第二基板的柔性电缆123与L状柔性电缆124的柔性电缆(这里采用带载封装(TCP))126交替配置。关于这点,即使柔性电缆123与柔性电缆126在相同的位置彼此重叠,因为柔性电缆123和柔性电缆126被设置于不同的基板,所以仍能够通过适当地配置连接到柔性电缆的连接器而使经由柔性电缆的连接没有问题。
图10的(a)和(b)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示例的图,其中图10的(a)示出从观察面侧看的信息显示面板,图10的(b)是沿着图10的(a)的线A-A截取的示意截面图。在图10的(a)和(b)所示的示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特征,各构成元件以与实际尺寸的比例不同的尺寸示出,并且省略某些构成元件的图示。图10的(a)和(b)所示的示例包括图9的(a)至(c)的第一基板112、第二基板111和与形成有L状的线状电极的第三基板对应的L状柔性电缆124,所述基板和电缆以上述顺序彼此重合,从而形成信息显示面板。
在图10的(a)和(b)所示的第一基板112、第二基板111和L状柔性电缆124彼此重合的示例中,框架状密封剂132在信息显示屏区域的外围被设置于第一基板112和第二基板111之间的基板间间隙确保用分隔壁131的外周周围。另外,被构造为包含带电粒子的粒子群的显示介质被密封于第一基板112和第二基板111之间的显示介质收纳层133。形成于第一基板112的各透明条状电极116和形成于第二基板111的各条状电极115彼此正交地相对以形成电极对,显示介质通过电极对被施加有电场以被被动地驱动而进行点阵显示,从而形成点阵显示系统的信息显示面板。应注意,图10的(a)和(b)的示例仅示出显示介质收纳层133,而没有示出显示介质。基板间间隙确保用分隔壁131、框架状密封剂132以及显示介质的密封被构造为与至今已知的信息显示面板的情况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一个最大特征在于,如图10的(a)和(b)所示的示例,从条状电极116引出到第一基板112的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的线状电极121和形成于形成有L状的线状电极的多个膜状第三基板(此处是三个L状柔性电缆)124的L状的线状电极125的前端125-A经由诸如各向异性导电膜(ACF)等各向异性导电连接材料134在基板间间隙确保用分隔壁131和框架状密封构件132的外部一边被彼此电连接,从而在基板之间建立导通,其中,前端125-A被配置于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与电极125的被连接到柔性电缆126的一边相反的区域。各向异性导电膜(ACF)由包含导电粒子的非导电树脂制成的各向异性导电连接材料形成,并且以与传统已知的示例中的方式相似地进行使用ACF的电连接。应注意,可以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胶(ACP)代替各向异性导电膜(ACF)。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从第一基板112的条状电极116引出的线状电极121和形成有L状的线状电极的多个膜状第三基板(此处是三个L状柔性电缆)124的L状的线状电极125的前端125-A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连接材料134彼此连接,从而经由L状柔性电缆124的电极125、各向异性导电连接材料134和线状电极121向第一基板112的条状电极116施加驱动电压。本发明仅通过使用设置于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各向异性导电连接材料134就能够形成上述构造,结果,与传统情况相比能够使边框变窄。另外,在同一边进行到驱动电路的连接的情况下,因为柔性电缆123和柔性电缆126能够被形成于不同的表面,所以允许柔性电缆123和柔性电缆126彼此重叠。
<第五实施方式>
图11的(a)至(c)是用于示出为形成信息显示面板而采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形成有L状的线状电极的多个第三基板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图。图11的(a)至(c)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示出在彼此相反的两边进行驱动电路侧的连接的示例。
首先,图11的(a)所示的第一基板(观察侧基板)112被构造为透明条状电极(透明导电膜)116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图中由虚线包围的区域)并且从条状电极116引出的线状电极(导电膜)121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的透明基板。接着,图11的(b)所示的第二基板(背侧基板)111被构造为条状电极(导电膜)115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并且从条状电极115引出的线状电极(导电膜)122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的膜状基板。与驱动用IC的连接端子数对应地分组的线状电极122在板的一边被连接到均安装有将被连接到外部驱动电路侧的驱动用IC的柔性电缆(也称为TCP)123。第二基板111优选地厚度尽量小。接着,图11的(c)所示的形成有L状的线状电极的第三基板124由形成有用作到驱动电路的连接配线的、L状的线状电极(导电膜)125的L状柔性电缆形成。这里,以与第一基板上的条状电极对应的方式采用三个L状柔性电缆。电极125被形成为与驱动用IC的连接端子数对应,并且在与第二基板的配置有柔性电缆123的一边相反的一边经由多个柔性电缆126连接到外部驱动电路侧。
在本示例中,从条状电极116引出到第一基板112的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的线状电极121和形成于L状柔性电缆124的电极125的前端125-A被配置成:使得当第一基板112、第二基板111和L状柔性电缆124彼此重合时,线状电极121和前端125-A被配置在对应的位置,优选地被配置在以对应方式彼此相对的位置,其中,所述前端125-A被配置于第一基板的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与电极125连接到柔性电缆126的一边相反的区域。
图12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又一示例的图。在图12所示的示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特征,各构成元件以与实际尺寸的比例不同的尺寸示出,并且省略某些构成元件的图示。图12所示的示例包括图11的(a)至(c)的第一基板112、第二基板111和三个L状柔性电缆124,所述基板和电缆以上述顺序彼此重合,从而形成信息显示面板。甚至在图12所示的示例中,具有根据本发明的信息显示面板的特征的、L状柔性电缆124所用的各向异性导电连接材料134的构造和效果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示例的构造和效果相同。
<第六实施方式>
图13的(a)至(c)是用于示出为形成信息显示面板而采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形成有L状的线状电极的多个第三基板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图。图13的(a)至(c)所示的第六实施方式示出在彼此相反的两边进行驱动电路侧连接的示例。
首先,图13的(a)所示的第一基板(观察侧基板)112被构造为透明条状电极(透明导电膜)116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图中由虚线包围的区域)并且从条状电极116引出的线状电极(导电膜)121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的透明基板。接着,图13的(b)所示的第二基板(背侧基板)111被构造为条状电极(导电膜)115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并且从条状电极115引出的线状电极(导电膜)122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的膜状基板。与驱动用IC的连接端子数对应地分组的线状电极122在板的一边被连接到均通过TAB安装有驱动用IC的柔性电缆(也称为TCP)123,柔性电缆123将被连接到外部驱动电路侧。第二基板111优选地厚度尽量小。接着,图13的(c)所示的形成有L状的线状电极的第三基板124由形成有用作到驱动电路的连接配线的L状的线状电极(导电膜)125的L状柔性电缆形成。这里,以与第一基板上的条状电极对应的方式采用三个L状柔性电缆。对每个区域,电极125被分组,并且在两边被连接到均通过TAB安装有驱动用IC的多个柔性电缆(也称为TCP)126,其中一边是第二基板配置有柔性电缆123的一边,另一边是与上述一边相反的一边,柔性电缆126将被连接到外部驱动电路侧。
在本示例中,从条状电极116引出到第一基板112的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的线状电极121和电极125的形成于形成有多个L状的线状电极的膜状第三基板(此处由三个L状柔性电缆形成)124的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前端125-A被配置成:使得当第一基板112、第二基板111和L状柔性电缆124彼此重合时,线状电极121和前端125-A被配置在对应的位置,优选地被配置在以对应方式彼此相对的位置,其中,所述前端125-A被配置于与电极125连接到柔性电缆126的一边相反的区域。
图14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又一示例的图。在图14所示的示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特征,各构成元件以与实际尺寸的比例不同的尺寸示出,并且省略某些构成元件的图示。图14所示的示例包括图13的(a)至(c)的第一基板112、第二基板111和三个L状柔性电缆124,所述基板和电缆以上述顺序彼此重合,从而形成信息显示面板。甚至在图14所示的示例中,具有根据本发明的信息显示面板的特征的、L状柔性电缆124所用的各向异性导电连接材料134的构造和效果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示例的构造和效果相同。
<第七实施方式>
图15的(a)和(b)是用于示出为形成信息显示面板而采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形成有L状的线状电极的多个第三基板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图。图15的(a)示出用作形成有L状的线状电极的第三基板的四个L状柔性电缆124,图15的(b)示出包括彼此重合的第一基板112和第二基板111的信息显示面板。形成有本示例的L状的线状电极的第三基板被示出为124-1至124-4四个L状柔性电缆。电极(未示出于图中)125的被连接到设置于与各向异性导电连接材料(ACF)134相反的边的柔性电缆126-1至126-4的端子区被配置于板的短边,该边与第二基板111的配置有柔性电缆123-1和123-2的边相反。在端子区,以如下方式配置柔性电缆124-1至124-4:柔性电缆124-1和柔性电缆124-2彼此重合,同时柔性电缆124-3和柔性电缆124-4彼此重合。
图16的(a)是示出从图15的(b)的A侧观察的信息显示面板的端面处的驱动用IC安装区的示意图,图16的(b)是示出从图15的(b)的B侧观察的信息显示面板的端面处的驱动用IC安装区的示意图。在从A侧观察的图16的(a)示出的示例中,以如下方式配置安装于L状柔性电缆124-1至124-4的四个装备有驱动用IC的柔性电缆(也称为TCP)126-1至126-4:柔性电缆126-1和柔性电缆126-2彼此重叠,同时柔性电缆126-3和柔性电缆126-4彼此重叠。在从B侧观察的图16的(b)示出的示例中,安装于第二基板111的短边的两个装备有驱动用IC的柔性电缆123-1和123-2被彼此平行地配置。
图17的(a)至(c)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信息显示面板的端部处的柔性电缆的、除了图16的(a)和(b)所示的示例之外的其他配置示例中的驱动用IC安装区的图。在图17的(a)所示的示例中,柔性电缆123-1至123-4和柔性电缆126-1至126-3被交替配置在两段(stage)中。在图17的(a)所示的示例中,均安装有驱动用IC的柔性电缆(也称为TCP)被配置成两段,这导致宽度的减小。在图17的(b)所示的示例中,柔性电缆123-1至123-4和柔性电缆126-1至126-3被配置成在同一边的相同表面彼此平行。在图17的(c)所示的示例中,柔性电缆123-1至123-4和柔性电缆126-1至126-3以使得交替配置于TCP上的驱动用IC彼此重合的方式被配置成彼此平行。
下面,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实际示例。应注意,下述示例11至16如下地构造。即,图案化成L状条纹的线状电极具有全部设置于同一边的到驱动电路侧的连接端子区,该边是与设置于第二基板的连接端子区相对于驱动电路侧所在的边相同的边,由此形成如图10所示构造的显示面板。
另外,在下述示例中,设置于信息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导电膜分别形成为600线和800线的条状电极,所述条状电极均是通过使100nm厚的透明ITO膜图案化而形成的。
以此方式,形成像素数为600×800(约100ppi)的点阵,从而获得被动驱动型信息显示面板。
通过在行电极侧包括三个320-pin驱动用IC并且在列电极侧包括两个320-pin驱动用IC来构造信息显示面板,从而生产信息显示屏区域的大小为150mm×200mm、对角线为250mm(10英寸)的大致A5大小的信息显示面板。
<示例11>
第一基板形成为具有透明电极的膜,该透明电极由125μm厚的透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基板上的条纹状锡掺杂氧化铟(ITO)形成。使用锡掺杂氧化铟(ITO)的电极沿与形成于125μm厚的透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基板(第一基板)上的条状电极正交的方向在125μm厚的透明PET树脂基板(第二基板)上形成条纹状,从而形成第二基板。第二基板上的电极通过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在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部分电连接到安装有驱动用IC的柔性电缆(也称为TCP)。作为L状柔性电缆,层压有铜箔的聚酰亚胺膜经受蚀刻,从而形成沿着80μm厚的L状膜的、图案化成L状条纹的铜电极。采用三个L状柔性电缆以使得第一基板上的电极线数与安装于柔性电缆的驱动用IC匹配。第一基板上的电极和三个L状柔性电缆通过使用与上述相同的ACF在信息显示屏区域外部彼此电连接。另外,L状柔性电缆通过使用与上述相同的ACF在与形成于L状柔性电缆的电极被连接到第一基板的部分相反的部分的端部电连接到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第二基板和连接到L状柔性电缆的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通过使用连接器被连接到驱动电路侧,以在信息显示面板上显示测试图像。结果,在不引起任何跨行列的断线和漏电的情况下进行良好的显示。
<示例12>
第一基板形成为具有透明电极的膜,该透明电极由125μm厚的透明PET树脂基板上的条纹状锡掺杂氧化铟(ITO)形成。使用锡掺杂氧化铟(ITO)的电极沿与形成于125μm厚的透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基板(第一基板)上的条状电极正交的方向在125μm厚的透明PET树脂基板(第二基板)上形成条纹状,从而形成第二基板。第二基板上的电极通过使用ACF在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部分电连接到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沿着125μm厚的L状透明PET膜形成条纹状的铝电极被制备为L状柔性电缆。采用三个L状柔性电缆以使得第一基板上的电极线数与安装于柔性电缆的驱动用IC匹配。第一基板上的电极和三个L状柔性电缆通过使用与上述相同的ACF在信息显示屏区域外部彼此电连接。另外,L状柔性电缆通过使用与上述相同的ACF在与形成于第三基板的电极被连接到第一基板的部分相反的部分的端部电连接到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第二基板和连接到L状柔性电缆的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通过使用连接器被连接到驱动电路侧,以在信息显示面板上显示测试图像。结果,在不引起任何跨行列的断线和漏电的情况下进行良好的显示。这里使用的ACF与示例11的相同。
<示例13>
第一基板形成为具有透明电极的膜,该透明电极由250μm厚的透明PET树脂基板上的条纹状锡掺杂氧化铟(ITO)形成。使用锡掺杂氧化铟(ITO)的电极沿与形成于250μm厚的透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基板(第一基板)上的条状电极正交的方向在200μm厚的透明PET树脂基板(第二基板)上形成条纹状,从而形成第二基板。第二基板上的电极通过使用与示例1中使用的相同的ACF在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部分电连接到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作为L状柔性电缆,层压有铜箔的50μm厚的聚酰亚胺膜经受蚀刻,从而形成图案化成L状条纹的铜电极。采用两个L状柔性电缆以使得第一基板上的电极线数与驱动用IC匹配。第一基板上的电极和两个L状柔性电缆通过使用与上述相同的ACF在信息显示屏区域外部彼此电连接。另外,L状柔性电缆通过使用与上述相同的ACF在与形成于L状柔性电缆的电极被连接到第一基板的部分相反的部分的端部电连接到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第二基板和连接到L状柔性电缆的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通过使用连接器被连接到驱动电路侧,以在信息显示面板上显示测试图像。结果,在不引起任何跨行列的断线和漏电的情况下进行良好的显示。这里使用的ACF与示例11的相同。
<示例14>
第一基板形成为具有透明电极的膜,该透明电极由250μm厚的透明PET树脂基板上的条纹状锡掺杂氧化铟(ITO)形成。使用锡掺杂氧化铟(ITO)的电极沿与形成于250μm厚的透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基板(第一基板)上的条状电极正交的方向在25μm厚的透明PET树脂基板(第二基板)上形成条纹状,从而形成第二基板。第二基板上的电极通过使用与示例1中使用的相同的ACF在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部分电连接到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作为L状柔性电缆,层压有铜箔的25μm厚的聚酰亚胺膜经受蚀刻,从而形成图案化成L状条纹的铜电极。采用四个L状柔性电缆以使得第一基板上的电极线数与安装于柔性电缆的驱动用IC匹配。第一基板上的电极和四个L状柔性电缆通过使用与上述相同的ACF在信息显示屏区域外部彼此电连接。另外,L状柔性电缆通过使用与上述相同的ACF在与形成于L状柔性电缆的电极被连接到第一基板的部分相反的部分的端部电连接到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第二基板和连接到L状柔性电缆的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通过使用连接器被连接到驱动电路侧,以在信息显示面板上显示测试图像。结果,在不引起任何跨行列的断线和漏电的情况下进行良好的显示。这里使用的ACF与示例11的相同。
<示例15>
第一基板形成为具有透明电极的膜,该透明电极由250μm厚的透明PET树脂基板上的条纹状锡掺杂氧化铟(ITO)形成。使用锡掺杂氧化铟(ITO)的电极沿与形成于250μm厚的透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基板(第一基板)上的条状电极正交的方向在250μm厚的透明PET树脂基板(第二基板)上形成条纹状,从而形成第二基板。第二基板上的电极通过使用ACF在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部分电连接到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沿着250μm厚的L状透明PET膜形成L状条纹的铝电极被制备为L状柔性电缆。采用三个L状柔性电缆以使得第一基板上的电极线数与安装于柔性电缆的驱动用IC匹配。第一基板上的电极和三个L状柔性电缆通过使用ACF在信息显示屏区域外部彼此电连接。另外,L状柔性电缆通过使用与上述相同的ACF在与形成于L状柔性电缆的电极被连接到第一基板的部分相反的部分的端部电连接到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第二基板和连接到L状柔性电缆的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通过使用连接器被连接到驱动电路侧,以在信息显示面板上显示测试图像。这里使用的ACF与示例11的相同。结果,发现板上的一些线路不可用。详细观察遇到这样问题的显示面板,结果发现,第一基板上的电极与L状柔性电缆上的铝电极之间的部分ACF连接发生了连接不良。引起这种现象的可想到的原因如下。为了完成ACF连接而使L状柔性电缆挠曲。然而,因为L状柔性电缆由250μm厚的PET膜制成,所以弹性恢复力强烈地施加于ACF连接。
<示例16>
第一基板形成为具有透明电极的膜,该透明电极由125μm厚的透明PET树脂基板上的条纹状锡掺杂氧化铟(ITO)形成。使用锡掺杂氧化铟(ITO)的电极沿与形成于125μm厚的透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基板(第一基板)上的条状电极正交的方向在125μm厚的透明PET树脂基板(第二基板)上形成条纹状,从而形成第二基板。第二基板上的电极通过使用包含5μm直径的导电粒子的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在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部分电连接到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作为L状柔性电缆,层压有铜箔的75μm厚的聚酰亚胺膜经受蚀刻,从而形成沿着L状膜图案化成L状条纹的铜电极。采用三个L状柔性电缆以使得第一基板上的电极线数与安装于柔性电缆的驱动用IC匹配。第一基板上的电极和三个L状柔性电缆通过使用与上述相同的ACF在信息显示屏区域外部彼此电连接。另外,L状柔性电缆通过使用与上述相同的ACF在与形成于L状柔性电缆的电极被连接到第一基板的部分相反的部分的端部电连接到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在本示例中,L状柔性电缆在与示例11的边相差180度的边安装有驱动器,并且第二基板和连接到L状柔性电缆的安装有驱动用IC的TCP通过使用连接器被连接到驱动电路侧,从而在信息显示面板上显示测试图像。结果,在不引起任何跨行列的断线和漏电的情况下进行良好的显示。
接着,说明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构成元件。
由对向电极对形成的各像素和其中配置有至少两种显示介质的组合的各单元可以被设计为彼此对应,或者不被设计为彼此对应。在三原色的滤色器与白色显示介质和黑色显示介质组合使用以进行彩色显示的情况下,或者在三原色的彩色显示介质与黑色显示介质或白色显示介质组合使用以进行彩色显示的情况下,各像素和各单元优选地被设计成彼此对应。
可以在其间配置有显示介质的相对的基板之间设置分隔壁,从而形成单元。可选地,单元可以形成为密封有显示介质的微型胶囊。另外,在设置用于确保相对的基板间的间隙的基板间间隙确保用分隔壁以及具有抑制用作显示介质的粒子群沿平行于面板基板的方向移动的功能的单元形成用分隔壁的情况下,基板间间隙确保用分隔壁可以优选地具有20μm至100μm范围的宽度,同时单元形成用分隔壁可以优选地具有在5μm至30μm范围被制为尽量小的宽度。另外,单元形成用分隔壁的高度可以小于基板间间隙确保用分隔壁的高度,而不影响抑制用作显示介质的粒子群沿平行于面板基板方向移动的功能。单元形成用分隔壁可以形成于面板基板的相对位置,使得单元形成用分隔壁在基板彼此重合时可以彼此相对。在这种情况下,分隔壁的相对部分可以彼此结合,或者可以不彼此结合。
为了确保面板基板之间的间隙的目的而设置的分隔壁部分(面板基板间间隙确保用分隔壁部分)和用于将基板间空间分隔成隔间的分隔壁部分(单元形成用分隔壁部分)可以被设置成格子状、蜂巢状或网状。各单元的截面可以是任意形状,诸如包括四角形、三角形、六角形、阶段型八角形(tiered octagonshape)等多角形、圆形、椭圆形、跑道形等,或多种形状的组合。考虑到增大显示部的开口率(aperture ratio),诸如四角形、六角形或阶段型八角形等多角形是优选的,考虑到允许形成图像介质的粒子容易移动,由曲线限定的形状可能是优选的。另外,在将配置在矩阵中的像素和单元设计成彼此对应的情况下,优选地基于格子状形成分隔壁,以将各单元形成为四角形或阶段型八角形。从上述观点,优选地采用诸如带有圆角的四角形或带有圆角的阶段型八角形等带有圆角的多角形。
优选地使用干膜抗蚀剂(dry film resist)作为用于形成基板间间隙确保用分隔壁的材料,或作为用于形成确保基板间间隙并且被设置于以不同的显示颜色显示信息图像的显示区的边界处的分隔壁的材料以及作为专用于形成单元的分隔壁的材料。作为示例,可以使用ALPHO NIT2(由Nichigo-Morton Co.,Ltd.制造)或者PDF 300(由Nippon Steel Chemical Co.,Ltd.制造)。
厚度与期望形成的分隔壁部分的高度对应的干膜抗蚀剂材料被层压在面板基板上,然后使用预定形状的掩模通过光刻而图案化。
基板间间隙确保用分隔壁部分的宽度可以被设计成在20μm至100μm范围,而单元形成用分隔壁部分的宽度可以被设计成在5μm至30μm范围,以使得单元形成用分隔壁部分的宽度比基板间间隙确保用分隔壁部分的宽度小,这对于增大显示部的开口率是优选的。
至于用作通过图案化被形成为电极的导电膜的导电材料,对于用作观察侧基板的透明的第一基板来说,为了获得透明导电膜的目的,可以使用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氧化铟锌(IZO)、氧化铝锌(AZO)、氧化锑锡(ATO)、导电氧化锡以及导电氧化锌等透明导电金属氧化物,或者可以使用诸如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以及聚(3,4-亚乙基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酯)(PEDOT:PSS)等透明导电聚合物。
至于用作通过图案化被形成电极的导电膜的导电材料,对于没有被布置在观察侧的信息显示屏区域的基板来说,可以使用诸如锡掺杂氧化铟(ITO)、氧化铟、氧化铟锌(IZO)、氧化铝锌(AZO)、氧化锑锡(ATO)、导电氧化锡以及导电氧化锌等导电金属氧化物,或者可以使用诸如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以及聚(3,4-亚乙基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酯)(PEDOT:PSS)等导电聚合物,诸如金、银、铜、铝、镍和铬等金属或主要由这些金属形成的合金等。形成电极的导电膜可以透明,或者可以不透明。
至于形成将被形成电极的导电膜的方法,可以采用通过例如溅射法、真空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CVD)法、涂布法、电镀法等将上述材料形成薄膜的方法,层压金属箔的方法(例如,压延铜箔),或者涂布混合在溶剂或合成树脂粘合剂中的导电剂的方法。可以适当地使用上述导电材料和能够图案化形成的材料。应注意,只要能够在不导致任何光学透明性问题的情况下确保导电,观察侧透明电极的厚度就可以采用任意值,该厚度优选地为0.01μm至10μm,更优选地为0.05μm至5μm。另外,只要能够确保导电,不设置于观察侧的电极的厚度就可以采取任意值,并且可以优选地在0.01μm至10μm的范围。
适用于形成在观察侧基板(透明第一基板)上的电极的透明导电材料与金属材料相比柔性较小。当将这样的透明导电材料用于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的条状电极或用于形成线状电极的观察侧电极时,优选地组合使用金属细线,以防止透明电极材料中的断线。金属细线的宽度优选地可以是1μm至10μm,从而不干涉显示可视性。对于形成于背侧基板(第二基板)和L状柔性电缆上的电极,因为不需要考虑光学透明性,所以可以适当地使用电阻小并且柔性良好的上述金属材料。
第一基板必须是透明的,因此可以使用由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酯化树脂、诸如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等烯烃树脂、诸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脂(PC)、聚醚砜(PES)或聚酰亚胺(PI)等丙烯酸类树脂制成的透明聚合物膜或透明聚合物片。可选地,也可以使用玻璃片。
第二基板不是必须透明,因此,可以使用由与上述材料类似但不透明的材料制成的聚合物膜或聚合物片,或者也可以使用由各种材料形成的任意膜。第一基板和第三基板通过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连接材料彼此连接,因此,优选地,第一基板和第三基板之间的基板间距离小而且布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三基板之间的第二基板薄。因此,厚度在25μm至200μm范围的膜状基板适用于第二基板。如果第二基板的厚度超过200μm,则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连接材料的基板间导通可能会遇到由于上述原因导致的问题。另一方面,厚度小于25μm的第二基板也是不利的,原因在于使制造期间难以处理基板。
第三基板不是必须透明,因此,可以使用由与上述材料类似但不透明的材料制成的聚合物膜或聚合物片,或者也可以使用由各种材料形成的任意膜。第三基板具有用于连接的形成L状的线状电极,并且所述电极在一端与第一基板上的连接电极的端部实现基板间导通,因此厚度为25μm至200μm的膜状绝缘基板适用于第三基板。如果第三基板的厚度超过200μm,则会出现难以使第三基板朝向第一基板挠曲或者挠曲后产生的恢复力可能增大的问题,这可能导致导通接点处的连接不良。另一方面,厚度小于25μm的第三基板也是不利的,原因在于使制造期间难以处理基板。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通过包括一个第三基板而构造,而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通过包括多个第三基板而构造。在任一种情况下,可以将形成于第三基板上的L状的线状电极构造为露出或可以覆盖有绝缘膜。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多个第三基板中的每一个均可以形成为形成有必须数量的L状的线状电极的膜状基板。只要能够确保L状的线状电极的两端的连接端的电连接,膜状基板可以是任意形状。优选地,膜状基板可以根据由此形成的L状的线状电极形成为大致L状。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采用了一个第三基板,该第三基板形成为形成有必须数量的L状的线状电极的膜状基板。只要能够确保L状的线状电极的两端的连接端的电连接,膜状基板可以是任意形状。优选地,膜状基板可以根据由此形成的L状的线状电极形成为大致L状或大致T状,或者可以根据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形成长方形或正方形。
至于导电连接材料,可以适当地使用由包含分散的导电粒子并且模制为膜状的非导电热硬化树脂形成的各向异性导电膜(ACF)或由包含分散的导电粒子并且未模制为膜状的非导电热硬化树脂形成的各向异性导电胶(ACP)。作为导电粒子,可以使用平均粒子尺寸大约为3μm至5μm并且表面镀有镍或金的球形树脂、或平均粒子尺寸大约为3μm至5μm并且外部镀有导电材料的球形树脂。另外,在第一基板或第三基板的连接用电极部分中形成有凸块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没有包含导电粒子的非导电膜(NCF)或非导电胶(NCP)。
第三基板被挠曲,使得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在第二基板被夹在第一基板和第三基板之间的状态下通过使用导电连接材料而彼此电连接。特别地,在使用包含导电粒子的导电连接材料的情况下,要被连接的基板之间的距离需要被减小到导电粒子的粒子直径的长度,因此,不管导电粒子的粒子直径如何,第三基板的挠曲可以实现基板间导通。由于上述原因,第三基板形成为具有柔性的膜状基板。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显示面板能够适用于:诸如膝上型计算机、PDA、移动电话、掌上型终端机等移动装备的显示部;诸如电子书、电子报纸和电子手册(使用手册)等电子纸;诸如广告牌、海报、黑板等公告板;例如计算器、家用电器和汽车装备的显示部;例如忠诚度积分点卡和IC卡的卡显示部;例如电子广告、电子出席点或购买点广告(POP)、电子价格标签、电子货架标签、电子记分和RF-ID装置的显示部;以及连接到用于进行显示的重写的外部显示重写装置(所谓的可重写纸)的显示部。

Claims (8)

1.一种信息显示面板,其被构造为点阵型信息显示面板,所述信息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透明条状电极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并且从所述透明条状电极引出的线状电极形成于所述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
膜状的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二基板上,条状电极形成于所述信息显示屏区域并且从所述条状电极引出的线状电极形成于所述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以及
膜状的第三基板,在所述第三基板上形成L状的线状电极,所述L状的线状电极用作到驱动电路的连接配线,
其中,所述第一基板上的透明条状电极和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条状电极彼此正交地相对,至少两种被构造为包含带电粒子的粒子群的显示介质在所述信息显示屏区域被密封于彼此相对的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同时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和形成有所述L状的线状电极的所述膜状的第三基板以上述提及的顺序彼此重叠地配置,使得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所述透明条状电极引出的所述线状电极和形成于所述第三基板上的所述L状的线状电极彼此电连接;及
彼此相对的所述条状电极和所述透明条状电极形成电极对,由所述驱动电路控制的电压被施加到所述电极对,以产生使所述显示介质移动的电场,从而显示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所述透明条状电极引出的所述线状电极和所述膜状的第三基板上的所述L状的线状电极借助于各向异性导电连接材料彼此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三基板上的所述L状的线状电极用作到所述驱动电路的连接配线,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连接材料通过在非导电树脂中包含导电粒子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膜状的第三基板上的所述L状的线状电极被以如下方式构造:所述L状的线状电极的数量等于或小于一个驱动用IC的输出端子的数量,并且所述L状的线状电极的数量与形成于透明的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条状电极的数量对应,其中所述驱动用IC被布置于连接到驱动电路侧的途中或被布置为所述驱动电路侧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状的第三基板被以如下方式构造:所述膜状的第三基板的数量等于或小于驱动用IC的数量,并且所述膜状的第三基板的数量与形成于透明的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条状电极的数量所需的驱动用IC的数量对应,其中所述驱动用IC被布置于连接到驱动电路侧的途中或被布置为所述驱动电路侧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状的第二基板的厚度为25μm至2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状的第三基板的厚度为25μm至20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线状电极和所述第三基板上的线状电极以如下方式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连接材料连接:所述膜状的第三基板挠曲以将基板间距离减小到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连接材料中包含的导电粒子的粒子直径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用作到所述驱动电路的连接配线的形成于所述膜状的第三基板的所述线状电极被引出到
所述信息显示面板的从所述膜状的第二基板上的所述条状电极引出的所述线状电极被引出的一边,或者
与所述信息显示面板的从所述膜状的第二基板上的所述条状电极引出的所述线状电极被引出的一边相反的一边,或者
所述信息显示面板的所述两个相反的边。
CN2009801564244A 2008-12-18 2009-12-18 信息显示面板 Pending CN1023082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22753 2008-12-18
JP2008322580A JP2010145722A (ja) 2008-12-18 2008-12-18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JP2008-322580 2008-12-18
JP2008322753A JP2010145740A (ja) 2008-12-18 2008-12-18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PCT/JP2009/007025 WO2010070926A1 (ja) 2008-12-18 2009-12-18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08254A true CN102308254A (zh) 2012-01-04

Family

ID=42268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64244A Pending CN102308254A (zh) 2008-12-18 2009-12-18 信息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61434A1 (zh)
EP (1) EP2360519A4 (zh)
CN (1) CN102308254A (zh)
WO (1) WO201007092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9344A (zh) * 2012-11-01 2014-05-21 达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10073716A1 (ja) * 2008-12-25 2012-06-1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CN105095127A (zh) * 2014-05-07 2015-11-25 董礼 最大限度提高电子显示屏有效显像屏占比的形状构造技术
KR102223784B1 (ko) 2014-06-03 2021-03-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연성 회로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13157A (ja) * 2004-10-13 2006-04-27 Citizen Watch Co Ltd 表示装置
EP1712949A1 (en) * 2003-12-19 2006-10-18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nformation display
JP2007322781A (ja) * 2006-06-01 2007-12-13 Bridgestone Corp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02859B2 (ja) * 2001-04-16 2005-10-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7322805A (ja) 2006-06-01 2007-12-13 Bridgestone Corp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JP5008376B2 (ja) * 2006-10-26 2012-08-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積層型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12949A1 (en) * 2003-12-19 2006-10-18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nformation display
JP2006113157A (ja) * 2004-10-13 2006-04-27 Citizen Watch Co Ltd 表示装置
JP2007322781A (ja) * 2006-06-01 2007-12-13 Bridgestone Corp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9344A (zh) * 2012-11-01 2014-05-21 达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3809344B (zh) * 2012-11-01 2016-08-17 达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70926A1 (ja) 2010-06-24
US20110261434A1 (en) 2011-10-27
EP2360519A1 (en) 2011-08-24
EP2360519A4 (en) 2012-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01658B1 (ko) 정보 표시 장치
CN103186287A (zh) 一种触控显示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US20170300152A1 (en) Touch control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7748457A (zh) 显示装置
CN102317851A (zh) 信息显示面板
CN102308254A (zh) 信息显示面板
US7548366B2 (en)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device
CN102047176A (zh) 电子纸
JP2013029773A (ja) 情報表示ボード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CN107145015A (zh) 一种显示面板
CN10554928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12163901A (ja) 情報表示パネル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した情報表示装置
CN112666763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JP2013011770A (ja) 情報表示パネルモジュール
CN207424431U (zh) 显示装置
JP2013019999A (ja) 電子ペーパー装置
JP2012103438A (ja) 電子ペーパー
CN219891512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10145722A (ja)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WO2009113626A1 (ja)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JP2010032723A (ja) マザー基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極のリーク検査方法
JP2010145740A (ja)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JP2011118185A (ja)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11221406A (ja)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255844A (ja) 情報表示パネル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