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8723A - 无线标签和制造无线标签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标签和制造无线标签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98723A
CN102298723A CN2011101692877A CN201110169287A CN102298723A CN 102298723 A CN102298723 A CN 102298723A CN 2011101692877 A CN2011101692877 A CN 2011101692877A CN 201110169287 A CN201110169287 A CN 201110169287A CN 102298723 A CN102298723 A CN 1022987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val body
wireless identification
identification tag
interval
lab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692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场俊二
桥本繁
庭田刚
杉村吉康
野上悟
三浦明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Fujitsu Fron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Fujitsu Fron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ujitsu Frontech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987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87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18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manufactured in a continuous process, e.g. using endless rol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 G06K19/07771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means for minimising adverse effects on the data communication capability of the record carrier, e.g. minimising Eddy currents induced in a proximate metal or otherwise electromagnetically interfering object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无线标签和制造无线标签的方法,该无线标签包括:具有基部构件、天线图案和用于进行无线通信的电路芯片的标签体,所述天线图案和所述电路芯片设置在所述基部构件中;以及上面设置了所述标签体的间隔体。所述间隔体在其纵向方向上的长度是所述标签体在该纵向方向上的长度的两倍以上。所述间隔体具有弯曲部分,所述间隔体能够在该弯曲部分折叠,从而形成待粘附到所述无线标签的粘附对象上的粘附表面。

Description

无线标签和制造无线标签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文所讨论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用于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标签和用于制造这种无线标签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的无线标签包括RFID(射频识别)标签或者类似标签。无线标签利用读写器(reader/writer)来进行无线通信以读取和写入数据。无线标签内部设有标签体(inlet),该标签体具有连接到用于进行无线通信的天线图案的IC(集成电路)芯片。该IC芯片使用天线图案来发送和接收信号以利用读写器来进行无线通信或者类似通信。
有可能存在无线标签被粘附到粘附对象的发生了无线电波的反射、吸收、或者类似现象的金属表面的情况。同样地,有可能存在无线标签被粘附到含有通过其发生了无线电波的反射、吸收、或者类似现象的液体的粘附对象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存在减少实现IC芯片和读写器之间的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距离的可能性。因此,在标签体与粘附对象之间设置了间隔体(spacer),用于将标签体或者天线图案与粘附对象剥离开一定距离或者更长距离,从而增加了无线通信距离。注意以下的专利文件作为相关技术案件已为大家所熟知。
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特开公报No.2006-338361
专利文件2:日本专利特开公报No.2008-9537
由于设置在无线标签中的间隔体被制造成与粘附对象的形状一致,所以从专利文档中可以看出,间隔体的尺寸是固定的。因此,如果具有间隔体的无线标签被粘附到的粘附对象的形状改变了,那么该间隔体的尺寸就与该粘附对象不一致由此该无线标签就不能被粘附。为了将无线标签粘附到形状已改变的粘附对象,必须重新设计和重新制造该间隔体以便与该粘附对象的形状一致。结果,就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和重新制造该间隔体的费用。
做出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且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执行无线通信的无线标签和用于制造这种无线标签的方法,其中该无线标签能够被粘附到具有多种不同形状的粘附对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标签,该无线标签包括:标签体,其具有基部构件、天线图案和用于进行无线通信的电路芯片,天线图案和电路芯片设置在基部构件中;和其上设置了该标签体的间隔体。该间隔体在其纵向方向上的长度为该标签体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的两倍以上。该间隔体具有弯曲部分,所述间隔体在此处可折叠,使得能够形成要粘附到所述无线标签的粘附对象上的粘附表面。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标签,该无线标签包括:具有基部构件的标签体、天线图案和用于进行无线通信的电路芯片,该天线图案和电路芯片设置在基部构件中;和其上设置了标签体的间隔体。该间隔体在其纵向方向上的长度为该标签体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的两倍或更多倍。该间隔体具有柔性,从而能以重叠状态缠绕在该无线标签的粘附对象上。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无线标签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传送上表面上具有粘性构件的间隔体;在该间隔体的上表面上间隔地结合(bond)多个标签体,每个标签体都具有设置在基部构件上的用于进行无线通信的电路芯片和天线图案,所述多个标签体的间隔是所述标签体在传送间隔体的传送方向上的长度的两倍以上;将第一剥离片粘贴在标签体和间隔体上;以及在该间隔体中和标签体之间的第一剥离片上以所述间隔来设置分离线(detaching line)。
根据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无线标签和制造该无线标签的方法,有可能将该无线标签粘附到具有多种不同形状的粘附对象上。
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将通过在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元件和组合而实现和达到。
应理解上述大致说明和以下的详细说明均为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不对权利要求所要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构成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立体图;
图2是图示了根据该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侧视图;
图3是图示了标签体的立体图;
图4是图示了根据该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在间隔体被折叠起来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5是图示了根据该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被粘附到阶梯状粘附对象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图示了不同于根据该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无线标签被粘附到板状粘附对象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图示了不同于根据该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无线标签被粘附到阶梯状粘附对象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立体图;
图9是图示了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被粘附到圆柱状粘附对象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图示了不同于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无线标签被粘附到圆柱状粘附对象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图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立体图;
图12是图示了根据该第三实施方式的该无电标签的侧视图;
图13是图示了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立体图;
图14是图示了根据第该四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侧视图;
图15是图示了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立体图;
图16是图示了根据该第五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侧视图;
图17是图示了将间隔体折叠起来的方法的立体图;
图18是图示了根据该第五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在间隔体被折叠起来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19是图示了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片(radio tag sheet)的立体图;
图20是沿着根据该第六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片的线A-A′所截取的截面图;
图21是图示了从根据该第六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片上分离下来的一个无线标签的截面图;
图22是用于图示制造根据该第六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片的处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去,在下文中通过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和图2对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进行描述。图1是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立体图;图2是图示了根据该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侧视图。如图1中所示,无线标签1a在矩形间隔体10a的上表面上具有间隔开的两个粘性构件12a(由斜线表示),并且在间隔体10a的端部具有结合至粘性构件12a的标签体(inlet)11。
如图2中所示,间隔体10a包括其中设置了标签体11的第一间隔体101a和经由折叠部分22(将在下文进行描述)与第一间隔体101a的设置了标签体11的表面平行地连接至该第一间隔体101a的第二间隔体101b。第一间隔体101a支撑着标签体11以防止标签体11被折叠,并且当折叠部分22被折叠起来时充当覆盖和从外部保护标签体11的保护构件。当折叠部分22被折叠起来时,第二间隔体101b就充当将标签体11与粘附对象剥离开一定距离或者更长距离的间隔体。
间隔体10a为由具有柔性的可折叠材料构成的板状构件,并且优选地为电介质体。例如,橡胶片或者PET(聚乙烯对酞酸酯)膜可被用作间隔体10a。间隔体10a的厚度优选地为,使得间隔体10a可被轻易地弯曲和折叠,并且可(例如)为0.1mm。
如图1中所示,在第二间隔体101b的上表面上,表示折叠点的线2a至2c以给定间隔设置以便与第二间隔体101b的纵向方向垂直。第一间隔体101a可被折叠为,使得能够沿着线2a将其上表面重叠在第二间隔体101b的上表面上。此外,第二间隔体101b可被折叠为,使得能够沿着线2c将其上表面一个表面接着一个表面地重叠,并且沿着线2b将其下表面一个表面接着一个表面地重叠。间隔体10a被折叠的部分充当了折叠部分22。
如图2中所示,在第二间隔体101b的下表面上,两个粘性构件12b(由影线表示)被以类似于设置在两个位置处的粘性构件12a的间隔(折叠部分22的长度)而设置。粘性构件12b设置在粘性构件12a的后表面的范围之外。也就是说,粘性构件12a和12b被设置成,使得能够在间隔体10a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交替。粘性构件12a和12b的设置使折叠部分22能够沿着线2a至2c折叠,从而当间隔体10a被折叠起来时,间隔体10a的重叠表面可经由粘性构件12a或者粘性构件12b而结合。粘性构件12a和12b并未受到特别的限制而是仅要求结合至粘附对象和间隔体10a上。照此而论,丙烯酸树脂(acrylic)粘性构件可(例如)被使用。
注意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1a中,粘性构件12a和12b被设置成,使得能够在间隔体10a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交替。然而,粘性构件12a和12b的设置方式并不局限于此。粘性构件12a和12b仅需要被设置在当间隔体10a被折叠起来时间隔体10a的重叠的多个表面中的一个上。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1a中,线2a至2c被设置在间隔体10a上。然而,除了在间隔体10a上设置线2a至2c外,无线标签1a的使用者可以自己任意地折叠间隔体10a。
进一步地,如图1中所示,粘性构件12a和12b被设置成使得能够与各条线2a至2c剥离开一定距离。当折叠部分22被折叠时,粘性构件12a和12b的这种方式的设置使间隔体10a能够被轻易折叠而不会使粘性构件12a和12b从无线标签1a的侧表面暴露。
在图1中,L1表示标签体11在其纵向方向上的长度,D1表示标签体11在其横向方向上的长度。此外,L2表示间隔体10a在其横向方向上的长度,D2表示间隔体10a在其纵向方向上的长度。长度D2优选地为长度D1的两倍或更多倍。换句话说,对于间隔体10a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而言,第二间隔体101b是第一间隔体101a的两倍或更多倍。这易于使间隔体10a能够折叠起来一次或者更多次,使得标签体11可被保持在折叠起来的间隔体10a的内部,即,标签体11可被保持在第一间隔体101a与第二间隔体101b之间。注意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1a中,标签体11设置在第一间隔体101a的上表面上,使得间隔体10a的纵向方向和标签体11的横向方向成为彼此平行。这里,标签体11也可以设置在第一间隔体101a上,使得间隔体10a的纵向方向和标签体11的纵向方向成为彼此平行。在这种情况下,长度D2优选地为长度L1的两倍或更多倍。也就是说,间隔体10a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优选地为标签体11在同一方向上的长度的两倍以上。
接下去,参照图3对标签体11的构造进行描述。图3是图示了标签体11的构造的立体图。标签体11有基部片111、构图在基部片111上的天线图案112和设置在基部片111上并且电连接至天线图案112的电路芯片113。基部片111是由具有柔性的可折叠材料构成的矩形片,并且优选地为电介质体。例如,橡胶薄片或者PET(聚乙烯对酞酸酯)薄膜可被用作基部片111。天线图案112是用于进行无线通信的布线图形。电路芯片113具有存储单元,并且响应于天线图案112所接收的信号来对存储单元执行数据的读取、写入或类似操作。电路芯片113包括(例如)IC芯片。
间隔体10a被折叠起来,使得能够沿着作为分界线的线2a将第一间隔体101a的上表面重叠在第二间隔体101b的上表面上,并且沿着作为边界线的线2b将第二间隔体101b的下表面一个表面接着一个表面地重叠。进一步地,间隔体10a被折叠起来,使得能够沿着作为分界线的线2c将第二间隔体101b的上表面一个表面接着一个表面地重叠。因为当间隔体10a被折叠起来时粘性构件12a或者12b被设置在间隔体10a的一个表面接着一个表面地重叠的一个表面中,所以间隔体10a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经由粘性构件12a或者12b而结合在一起。当间隔体10a以这种方式折叠起来时,无线标签1a就形成了如图4中所示的形状。
图4是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在间隔体10a被折叠起来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图4中所示的无线标签使其下表面充当要粘附到粘附对象上的粘附表面。H1表示在间隔体10a的一个表面接着一个表面被重叠的重叠方向上从粘附表面到标签体11高度。
如图4中所示,当间隔体10a被折叠起来处于重叠状态时,无线标签1a可确保高度H1。因此,通过调整间隔体10a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D2和间隔体10a的折叠次数的增加或者减少,高度H1可被设定为所期望的值。注意,考虑到粘附对象的构成材料,高度H1优选地为将电路芯片113的无线通信距离设定成期望距离的高度,即,借以在标签体11中增大无线通信距离的距离。进一步地,无线标签1a产生了标签体11被保持在间隔体10a内部的状态。这是因为间隔体10a的折叠部分22被折叠起来使得能够沿着线2a至2c将标签体11放置在间隔体10a的内部。如上文所描述的,标签体11被保持在间隔体10a内部的状态使无线标签1a能够保护标签体11不受来自外部的影响或类似影响。
线2a至2c以及粘性构件12a和12b的数量和尺寸还有它们被设置的位置和间隔(在下文中被称为设计样式)可被随意改变。随着设计样式的变化,无线标签可被粘附到具有不同形状的任意粘附对象上。这里,将参照图5描述无线标签被粘附到阶梯状粘附对象上的情况。
图5是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1b被粘附到阶梯状粘附对象3a上的状态的立体图。无线标签1b在线2a至2c、折叠部分22以及粘性构件12a和12b的数量和所设置的位置方面不同于图1中所示的无线标签1a。在图5中的粘附对象3a中,由斜线所表示的标号31a表示形成阶梯形状的下台(lower stage)的表面,由影线所表示的标号32a表示构成阶梯形状的上台(upper stage)的表面。
如图5中所示,间隔体10b的折叠部分22被折叠在表面31a上,使得能够填充在表面31a和32a被重叠的重叠方向上、表面31a与32a之间的垂直间隔,由此将间隔体10b的第二间隔体101b巧妙地(finely)折叠起来。在间隔体101b的表面被巧妙地折叠起来后,表面31a与表面32a处于相同水平,第二间隔体101b和第一间隔体101a大部分被折叠在表面32a上。如上所述,不规则地将间隔体10b折叠起来以便与对象3a的阶梯形状一致使得能够轻易地将无线标签1b粘附到阶梯状的粘附对象3a上。
这里,作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1a和1b的比较例,参照图6和图7描述均具有不同于间隔体10a和10b的间隔体的多个无线标签。图6是图示了不同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无线标签被粘附到板状粘附对象3b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图示了不同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无线标签被粘附到阶梯状粘附对象3a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在图6中所图示的标号10c表示被独特地制造成与粘附对象3b的形状一致的间隔体,在图7中所图示的标号10d表示被独特地制造成与粘附对象3a的形状一致的间隔体。
如在图6和图7中所示,间隔体10c和10d被制造成分别与粘附对象3b和3a的形状一致。由于这个原因,间隔体10c和10d难以被粘附到其它粘附对象上。因此,如果粘附对象被改变,那么间隔体10c和10d就需要重新设计并且重新制造。然而,由于间隔体10a和10b可被折叠起来以便与粘附对象的形状一致,所以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1a和1b可轻易地粘附而不管粘附对象3a和3b是什么形状。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只需要改变折叠间隔体的方式就可以将无线标签1a和1b粘附到多种形状(例如板状和阶梯状)的对象上。此外,只需要改变无线标签1a和1b的间隔体10a和10b的长度就可以改变已折叠的间隔体10a和10b在其重叠方向上的总厚度和高度H1。因此,无线标签1a和1b的总厚度和高度H1可容易地进行调整。
(第二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描述了无线标签被粘附到阶梯状粘附对象上的情况。另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描述了无线标签被粘附到圆柱状粘附对象上的情况。
图8是图示了根据第二该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1c的俯视图。图9是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被粘附到圆柱状粘附对象3c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在图8和图9中,与图1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并且它们的重复说明被省略。无线标签1c不同于无线标签1a之处在于,它没有图1中所示的线2a至2c和粘性构件12b,而是在间隔体10e的整个上表面上具有粘性构件12a。无线标签1c不同于无线标签1a之处在于,间隔体10e包括其中设置了标签体11的第一间隔体102a和与第一间隔体102a的设置了标签体11的表面平行地连接至第一间隔体102a的第二间隔体102b。
无线标签1c不同于无线标签1a之处在于,第一间隔体102a重叠在第二间隔体102b的下表面上,由此充当将标签体11保持在第一间隔体102a和第二间隔体102b之间以便不受外部影响的保护构件。此外,无线标签1c不同于无线标签1a之处在于,第二间隔体102b以重叠状态缠绕在粘附对象3c上,由此充当将标签体11与粘附对象3c剥离开一定距离或者更长距离的间隔体。
如图9中所示,以重叠状态将间隔体10e缠绕在粘附对象3c上使得能够轻松地粘附无线标签1c以便与粘附对象3c的半径一致。此外,将第一间隔体102a缠绕在粘附对象3c上以便将标签体11放置在无线标签1c的内部使得无线标签1c能够保护标签体11不受来自外界的影响等。而且,仅调整间隔体10e的长度使得能够调整间隔体10e在粘附对象3c上的缠绕次数和将从粘附对象3c的外壁算起的标签体11的高度设定成期望的高度。
这里,作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1c的比较例,参照图10来描述具有不同于间隔体10e的间隔体的无线标签。图10是图示了其中不同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1c被粘附到圆柱状粘附对象3c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在图10中所示的标号10f表示被独特地制造成与粘附对象3c的形状(对象3c的半径)一致的间隔体。
如图10中所示,间隔体10f被制造成与圆柱状粘附对象3c的半径一致。由于这个原因,如果粘附对象3c的半径被改变,那么间隔体10f就难以被粘附到粘附对象3c上。因此,如果粘附对象3c被改变,那么间隔体10f就需要重新设计并且重新制造。
另一方面,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1c被缠绕成使得与粘附对象3c的半径一致。因此,即使粘附对象3c的半径不同,无线标签1c也可被轻易地粘附到粘附对象3c上。此外,为了改变间隔体10e在重叠方向上的总厚度或者高度,只需要调整无线标签1c的间隔体10e的长度。由于这个原因,无线标签1c直到标签体11或者天线图案112的总厚度和高度可被轻易地调整。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描述了都具有矩形间隔体发无线标签。另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描述了具有椭圆形间隔体的无线标签。
图11是图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1d的立体图。图12是图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1d的侧视图。在图11和图12中,与图1和图2中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标号进行表示并且它们重复的说明被省略。无线标签1d不同于无线标签1a之处在于,它在椭圆形间隔体10g的上表面上具有标签体11。进一步地,在图11中图示的D3表示间隔体10g在其长轴方向上的长度。
如图11和图12中所示,无线标签1d的间隔体10g的形状可以为椭圆形而不是矩形,条件是间隔体10g可被沿着线2a和2b折叠,同时标签体11被保持在已折叠的间隔体10g内部。这里,与矩形间隔体10a的情况类似,长度D3优选地为表示标签体11在其横向方向上的长度的D1的两倍以上。
(第四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描述了具有椭圆形间隔体的无线标签。另一方面,第四实施方式描述了具有十字形间隔体的无线标签。
图13是图示了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1e的立体图。图14是图示了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1e的侧视图。在图13和图14中,与图1和图2中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标号进行表示并且它们重复的说明被省略。无线标签1e不同于无线标签1a之处在于,它在十字形间隔体10h的上表面上具有标签体11。
如图13和图14中所示,无线标签1e的间隔体10h的形状可以是十字形的而不是矩形的,条件是间隔体10h可被沿着线2a和2b折叠,同时标签体11被保持在已折叠的间隔体10g内部。这里,与矩形间隔体10a的情况相同,表示间隔体10h在其纵向方向上的长度的D2优选地为表示标签体11在其横向方向上的长度的D1的两倍以上。
注意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线2a被设置成与长度D2所表示的方向垂直。然而,设置为平行于由长度D2所表示的方向的线2b中的一者或两者可为线2a。在这种情况下,间隔体10h在与长度D2所表示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优选地为表示标签体11在其纵向方向上的长度L1的两倍以上。如前所述,第三实施方式描述了具有椭圆形间隔体的无线标签,第四实施方式描述了具有十字形间隔体的无线标签。然而,间隔体不限于这些而是可以使用其它间隔体(例如,圆形间隔体和正方形间隔体)。
(第五实施方式)
第五实施方式描述了其中矩形板形状的构件(下文中被称为间隔体块)被设置在间隔体10a的上表面上的无线标签,当间隔体10a被折叠起来时,所述间隔体块确保了图1中所示的高度H1。
图15是图示了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1f的立体图。图16是图示了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1f的侧视图。图17是图示了将间隔体10a折叠起来的方法的立体图。图18是图示了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1f在间隔体10a被折叠起来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在图15至图18中,与图1和图2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并且它们重复的说明被省略。标号4表示其上表面上具有粘性构件的间隔体块。间隔体块4优选地为厚度比间隔体10a的厚度更大的电介质体。例如,在间隔体10a的厚度为0.1mm的情况下,厚度为0.25mm的塑胶板或者橡胶片被用作间隔体块4。
如图15和图16中所示,无线标签1f不同于无线标签1a之处在于,它在间隔体10a的上表面上以均匀间隔具有四个矩形间隔体块4。注意间隔体块4的数量、形状和间隔并不限于此,而是可依据粘附对象的形状、无线标签1f的形状、或诸如此类而进行适当地选择。进一步地,间隔体块4仅需要设置在当间隔体10a被折叠起来时间隔体10a的重叠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如图17中所示,间隔体10a被折叠成,当间隔体10a被折叠起来时,使得间隔体块4被保持在间隔体10a的一个表面接着一个表面重叠的表面之间。当间隔体10a被折叠起来时,无线标签1f就产生了间隔体块4被设置在已折叠起来的间隔体10a内部的一种状态,如图18中所示。由于在已折叠起来的间隔体10a内部设置了间隔体块4,所以无线标签1f可增大间隔体块4在重叠方向上的厚度并且通过对间隔体10a进行少数几次的折叠就可以确保直到标签体11或者天线图案112的期望高度。
另一方面,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间隔体10a被相对于粘附对象以重叠状态折叠起来直到间隔体10a确保了所期望的高度H1。例如,假定间隔体10a在重叠方向上的总厚度为10mm以便在折叠间隔体10a的时候确保所期望的高度H1。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间隔体10a的厚度是0.1mm,那么间隔体10a要被折叠100次。然而,在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1f中,当间隔体10a被折叠起来时,在间隔体10a的一个表面接着一个表面重叠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的间隔体块4能够使间隔体10a的折叠次数减少。此外,间隔体块4的厚度的调整可帮助调整间隔体10a的总厚度和间隔体10a直到标签体11或者天线图案112的高度。
(第六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五实施方式描述了单个无线标签。另一方面,第六实施方式描述了多个无线标签1c被连续连接的无线标签片。
图19是图示了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片的立体图。图20是沿着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片1g的线A~A′所截取的截面图。图21是图示了从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片1g上分离下来的一个无线标签1c的截面图。在图19至21中,与图8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标号进行表示并且它们的重复说明被省略。
如图19和20中所示,无线标签片1g被构成得使得在整个上表面上具有粘性构件12a的间隔体10e像卷(roll)一样被缠绕。多个标签体11以间隔D4结合到粘性构件12a上。标签体11被类似地设置在间隔体10e的卷部(roll part)中。剥离片51被粘贴到粘性构件12a和标签体11上。剥离片51的粘贴防止了粘性构件12a结合到间隔体10e的下表面上,即使该间隔体10a是卷型的。
进一步地,间隔体10e按照设置标签体11的相同间隔D4具有分离线52。注意分离线52优选地被设置成穿过剥离片51和粘性构件12a。分离线52可以只是那些帮助与间隔体10e分离开的分离线,它们的例子是形成在间隔体10e中的切割线或者穿孔线。设置标签体11和分离线52的间隔D4优选地为表示标签体11在其横向方向上的长度D1的两倍以上。这里,在标签体11被设置在间隔体10e上使得间隔体10e的纵向方向平行于标签体11的纵向方向的情况下,间隔D4优选地为标签体11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的两倍以上。
当无线标签片1g的间隔体10e被沿着分离线52切割时,就获得了具有如图21中所示的一个标签体11的无线标签。因此,当无线标签片1g被沿着分离线52适当切割时,就得到了无线标签1c。由此,即使在多个无线标签1c被使用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准备无线标签1c的多样性(multiplicity),而只需要准备无线标签片1g,这反过来便于管理无线标签1c。
注意在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片1g中,粘性构件12a被设置在间隔体10e的整个上表面上,并且多个无线标签1c被连续连接。然而,无线标签片1g可以被构成使得相对于间隔体10a、10b、10e、10g或者10h来设置线2a至2c、不同尺寸的粘性构件12a和12b等,并且多个无线标签1a至1f被连续连接。
这里,参照图22来描述用于制造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片1g的方法。图22是图示了制造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片1g的过程的示意图。在图22中所图示的标号6a表示间隔体10e缠绕在上面的卷。该间隔体10e具有遍布其整个表面上的粘性构件12a和粘贴至粘性构件12a的剥离片53。标号6b表示在传送方向9的下游侧重新缠绕间隔体10e的卷。标号7a表示重新缠绕来自卷6a的剥离片53的卷,而标号7b表示待粘贴至间隔体10e上的剥离片51所缠绕的卷,来自间隔体10e的剥离片53被重新缠绕。标号7c表示收回缠绕在卷7b上的剥离片51并且使该剥离片51粘贴到间隔体10e的上表面上的滚筒(roller)。
标号8a表示将标签体11安装在间隔体10e的上表面的安装工具,标号8b表示设置相对于间隔体10e的分离线52的分离工具。例如,分离工具8b设置了分离线52使得在间隔体10e上形成(turn)圆形锯齿。标号8c表示台。在台8c上,执行将标签体11安装在间隔体10e的上表面上活类似处理。
首先,当卷6b旋转时,间隔体10e就被从卷6a收回并且传送。当间隔体10e从卷6a收回时,已经被粘贴到粘性构件12a的上表面上的剥离片53由卷7a剥离开。通过安装工具8a将标签体11设置在间隔体10e的上表面上,剥离片53以在图19所示的间隔D4与之剥离开,然后通过粘性构件12a将标签体11结合到间隔体10e的上表面上。然后,从卷7b收回的剥离片51通过滚筒7c而粘贴到标签体11和粘性构件12a上。此后,针对剥离片51所粘贴到的间隔体10e,通过分离工具8b以间隔D4在标签体11之间设置分离线52。注意分离线52被优选地设置在靠近标签体11处。具有分离线52的间隔体10e构成了无线标签片1g并且由卷6b缠绕。
注意这里描述的是制造无线标签片1g的方法,其中多个无线标签1c被连续连接。这里,在制造其中多个无线标签1a至1f被连续连接的无线标签片的情况下,能够使用上面缠绕了具有线2a至2c、不同尺寸的粘性构件12a和12b等的10a、10b、10e、10g、或者10h的卷,而不是使用卷6a。在这种情况下,可在剥离片51被粘贴到间隔体10a、10b、10e、10g、或者10h之后,设置线2a至2c。

Claims (14)

1.一种无线标签,该无线标签包括:
标签体,其具有基部构件、天线图案和用于进行无线通信的电路芯片,所述天线图案和所述电路芯片设置在所述基部构件中;和
上面设置了所述标签体的间隔体;其中
所述间隔体在其纵向方向上的长度是所述标签体在该纵向方向上的长度的两倍以上,并且其中
所述间隔体具有弯曲部分,所述间隔体能在该弯曲部分处折叠,从而形成要粘附到所述无线标签的粘附对象上的粘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标签,其中
所述间隔体能够按照将所述标签体放置在其内部的方式折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标签,其中,所述间隔体包括:
第一间隔体,其中设置有所述标签体;和
第二间隔体,其经由所述弯曲部分连接至第一间隔体并且在其纵向方向上的长度比第一间隔体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标签,其中
在所述间隔体被折叠起来时重叠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有粘性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标签,其中
为了确保所述间隔体在重叠方向上的高度,在所述间隔体被折叠起来时重叠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有板状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标签,其中
多个无线标签被连续连接,并且
所述多个无线标签分别可在设置于所述间隔体的端部的分离线处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标签,其中
所述弯曲部分具有表示折叠部分的折叠线并且被沿着所述折叠线而折叠。
8.一种无线标签,该无线标签包括:
标签体,其具有基部构件、天线图案和用于进行无线通信的电路芯片,所述天线图案和所述电路芯片设置在所述基部构件中;和
上面设置了所述标签体的间隔体;其中
所述间隔体在其纵向方向上的长度是所述标签体在该纵向方向上的长度的两倍以上,并且其中
所述间隔体具有柔性,从而能够以重叠状态缠绕在所述无线标签的粘附对象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标签,其中
所述间隔体能够按照将所述标签体放置在其内部的方式、以重叠状态缠绕在所述粘附对象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标签,其中,所述间隔体包括:
第一间隔体,其中设置有所述标签体;和
第二间隔体,其连接至第一间隔体并且在其纵向方向上的长度比第一间隔体长。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标签,其中
在所述间隔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粘性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标签,其中
多个无线标签被连续连接,并且
所述多个无线标签分别可在设置于所述间隔体的端部的分离线处分离。
13.一种制造无线标签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传送间隔体,该间隔体的上表面上具有粘性构件;
在该间隔体的上表面上按以下间隔粘接多个标签体,其中每个标签体具有设置在基部构件上的用于进行无线通信的电路芯片和天线图案,所述间隔是所述标签体在传送该间隔体的传送方向上的长度的两倍以上;
将第一剥离片粘贴在该标签体和该间隔体上;以及
在所述标签体之间的该间隔体和第一剥离片上以所述间隔设置分离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造无线标签的方法,其中
所述间隔体的上表面上的所述粘性构件在其正面上具有第二剥离片,并且
在剥离所述第二剥离片的同时,按所述间隔在所述间隔体上粘接所述标签体。
CN2011101692877A 2010-06-23 2011-06-22 无线标签和制造无线标签的方法 Pending CN1022987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42432 2010-06-23
JP2010142432A JP2012008682A (ja) 2010-06-23 2010-06-23 無線タグ、および無線タグ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8723A true CN102298723A (zh) 2011-12-28

Family

ID=44544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692877A Pending CN102298723A (zh) 2010-06-23 2011-06-22 无线标签和制造无线标签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53938B2 (zh)
EP (1) EP2400436B1 (zh)
JP (1) JP2012008682A (zh)
KR (1) KR101262527B1 (zh)
CN (1) CN10229872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2471A (zh) * 2020-10-22 2021-01-15 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 柔性防盗标签及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S58779B1 (sr) * 2011-11-10 2019-06-28 Mylaps B V Sklop sa rfid tagom
US9076095B2 (en) * 2011-12-01 2015-07-07 Vallourec Oil And Gas France, S.A.S. Extendable identification tag
JP6349959B2 (ja) * 2014-05-21 2018-07-0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Icタグラベル
WO2018163876A1 (ja) * 2017-03-10 2018-09-1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Rfidタグ付き金属製リング及びrfidタグの取付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32926A1 (en) * 2004-09-06 2006-03-08 UPM Rafsec OY A label comprising a transponder and a system comprising a transponder
JP2006338361A (ja) * 2005-06-02 2006-12-14 Ajinomoto Co Inc Rfidタグ取り付け用用具、rfidタグ取り付け用荷台、rfidタグ取り付け用箱、通信機器および通信方法
US20080297318A1 (en) * 2005-11-22 2008-12-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 rfid tag and cartridge for including at least a rfid tag
CN101490332A (zh) * 2006-07-24 2009-07-22 泰克斯蒂尔玛股份公司 Rfid标签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74312A (ja) * 2000-09-01 2002-03-15 Oji Paper Co Ltd データ記憶素子保持ラベル
JP2006127475A (ja) * 2004-09-30 2006-05-18 Toppan Forms Co Ltd 通信用回路保持体
JP2006277524A (ja) * 2005-03-30 2006-10-12 Sato Corp Rfidラベルおよびその貼付方法
JP2006305860A (ja) * 2005-04-28 2006-11-09 Toppan Label Co Ltd 非接触式icタグ付シュリンクフィルム及び非接触式icタグ付物品
JP4743660B2 (ja) 2006-02-09 2011-08-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タグラベル及びタグラベル作成装置
JP2008009537A (ja) 2006-06-27 2008-01-17 Hitachi Chem Co Ltd Icタグ
JP2009193262A (ja) * 2008-02-13 2009-08-27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Rfidタグ
JP2010128772A (ja) 2008-11-27 2010-06-10 Sato Knowledge &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stitute Rfidラベルおよびその貼付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32926A1 (en) * 2004-09-06 2006-03-08 UPM Rafsec OY A label comprising a transponder and a system comprising a transponder
JP2006338361A (ja) * 2005-06-02 2006-12-14 Ajinomoto Co Inc Rfidタグ取り付け用用具、rfidタグ取り付け用荷台、rfidタグ取り付け用箱、通信機器および通信方法
US20080297318A1 (en) * 2005-11-22 2008-12-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 rfid tag and cartridge for including at least a rfid tag
CN101490332A (zh) * 2006-07-24 2009-07-22 泰克斯蒂尔玛股份公司 Rfid标签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2471A (zh) * 2020-10-22 2021-01-15 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 柔性防盗标签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00436A3 (en) 2012-01-25
JP2012008682A (ja) 2012-01-12
KR20110139668A (ko) 2011-12-29
EP2400436B1 (en) 2013-03-20
US20110315776A1 (en) 2011-12-29
KR101262527B1 (ko) 2013-05-09
EP2400436A2 (en) 2011-12-28
US8453938B2 (en) 2013-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98723A (zh) 无线标签和制造无线标签的方法
CN101159036B (zh) Rfid标签的制作方法
CN1792003B (zh) 利用表面不敏感天线结构的rfid标记
EP2580715B1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short ru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s and labels
JP4815211B2 (ja) Rfidラベルおよびrfidラベルの貼付方法
US7598867B2 (en) Techniques for folded tag antennas
ES2679529T3 (es) Procedimiento para fabricar una combinación de etiqueta antirrobo y de seguimiento
JP5447515B2 (ja) 無線ic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467163A (zh) 传输带的处理过程
US7971336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roducts comprising transponders
CN101159037A (zh) Rfid标贴标签及其制造方法
CN100412897C (zh) 射频识别标签组件、射频识别标签以及射频识别标签部件
WO2007082995A1 (en)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label comprising a transponder
JP2006203637A (ja) 無線タグおよび無線タグを用いた物品の管理方法
EP1796026A1 (en) A radio frequency device
EP3657396A1 (en) Rf tag antenna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f tag and rf tag antenna
JP4775442B2 (ja) 電磁結合モジュール付き物品
US8228260B2 (en) Structure having an antenna incorporated therein
JP7251045B2 (ja) 折り畳みrfタグラベルおよびrfタグラベル
JP2019159504A (ja) Rfタグラベルおよび二つ折りrfタグラベル
JP6962065B2 (ja) Rfidタグラベル
US11798901B1 (en) Wafer-scale integration with alternative technology wafer processes that can be folded into three-dimensional packaging
CN114261601A (zh) 一种射频包装箱及其加工方法
CN113165372A (zh) 将限定数量的独立元件施加并固定到基底幅材上
JP2016071587A (ja) 非接触管理媒体、帳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