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5381A - 双层生物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层生物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95381A CN102295381A CN 201010205424 CN201010205424A CN102295381A CN 102295381 A CN102295381 A CN 102295381A CN 201010205424 CN201010205424 CN 201010205424 CN 201010205424 A CN201010205424 A CN 201010205424A CN 102295381 A CN102295381 A CN 1022953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ea
- biological
- wall
- internal layer
- biotic distri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生物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本发明由内层生物区和环形外生物区组成,所述内层生物区由隔墙围成,内层生物区内填活性污泥,污水进水管从内层生物区顶部穿进内层生物区内;环形外生物区由外墙和内墙围成,环形外生物区由生物处理区和澄清区组成,生物处理区底部设置曝气管道,生物处理区内设置泳动生物膜填料和活性污泥,澄清区外墙上设置出水口,澄清区设置排泥管和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穿过澄清区内墙和隔墙进入内层生物区,排泥管从澄清区外墙穿出。本发明采用了泳动生物膜填料,较大的增加了生物量,并且使生物更具活性,生物相也更加丰富多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与节能领域,更具体地说,是针对有机废水,尤其含有高浓度有机污废水和难降解的污废水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基础处理污水一般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主要有氧化沟、生物滤池、SBR反应器等。活性污泥法具有工艺成熟、工艺参数调整方便、出水水质好的优点,但是反应构筑物体积比较大,剩余污泥多,易发生污泥膨胀。生物膜法具有抗负荷能力强,反应器体积小,不会发生污泥膨胀,生物污泥少的优点,但是出水水质略差,尤其在水量和水质变化较大时,生物膜大量脱膜,水质波动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层生物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
本发明双层生物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由内层生物区和环形外生物区组成,所述内层生物区由隔墙围成,内层生物区内填活性污泥,污水进水管从内层生物区顶部穿进内层生物区内;环形外生物区由外墙和内墙围成,环形外生物区由生物处理区和澄清区组成,生物处理区底部设置曝气管道,生物处理区内设置泳动生物膜填料和活性污泥,所述隔墙和内墙之间设置闸板,输水管道从内层生物区依次穿过隔墙和内墙进入生物处理区,澄清区外墙上设置出水口,澄清区设置排泥管和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穿过澄清区内墙和隔墙进入内层生物区,排泥管从澄清区外墙穿出。
本发明的主要特点是解决了以往自身无固液分离和内部污泥回流的问题,增加了单个装置的独立应用的可能性,减少了占地和投资,降低了运行成本。由于在一个装置内就可以解决污泥回流的问题,同时也能得到较为准确和更加容易的控制,使处理效果更加稳定。
本发明采用了泳动生物膜填料,较大的增加了生物量,并且使生物更具活性,生物相也更加丰富多样。
本发明对不同水质的污废水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适合难生物降解的工业废水的处理,一般可提高处理效率18%~30%,比不带固液分离和内部回流的装置,可降低运行费用5%~13%,降低投资8%~12%;并且处理效果更加稳定和可靠,操作方便,维护简单。
本发明预期在对含油废水、药物废水、印染废水、造纸废水和表面活性剂废水等的处理都将起到良好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装置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内层生物区3由隔墙围成,内层生物区内填活性污泥,污水进水管1从生物区顶部穿进内层生物区内;环形外生物区4由外墙和内墙围成,环形外生物区由生物处理区和澄清区10组成(一般生物处理区占环形外生物区的70-80%,澄清区占环形外生物区的20-30%),生物处理区底部设置曝气管道7,生物处理区内设置泳动生物膜填料9和活性污泥,所述隔墙和内墙之间设置闸板8,经内层生物区处理后的污水经闸板或输水管道5流入生物处理区(输水管道从内层生物区依次穿过隔墙和内墙进入生物处理区);澄清区外墙上设置出水口6,处理后的污水经出水口6流出;澄清区设置排泥管和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穿过澄清区内墙和隔墙进入内层生物区,排泥管从澄清区外墙穿出,污水进入澄清区进行固液分离后,其中污泥的一部分通过排泥管12排出本装置,另一个部分根据需要通过回流污泥管11进行回流。污水处理分别经生物区和生物处理区的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协同处理,再进入澄清区进行固液分离,其中污泥的一部分排出本装置,另一个部分根据需要进行回流,回流口设置在澄清区的底部,活性污泥直接回流至生物区内。
利用本装置处理印染废水:废水经过格栅、调节池、初沉池预处理后污水进入该设备内层生物区,设备内层生物区密封,形成水处理过程中的厌氧区:设备外层环形外生物区开放式设置,且大量曝气,废水由内自外流出时,随着溶解氧含量的增加,经历缺氧到达好氧状态。
Claims (1)
1.一种双层生物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其特征是,由内层生物区和环形外生物区组成,所述内层生物区由隔墙围成,内层生物区内填活性污泥,污水进水管从内层生物区顶部穿进内层生物区内;环形外生物区由外墙和内墙围成,环形外生物区由生物处理区和澄清区组成,生物处理区底部设置曝气管道,生物处理区内设置泳动生物膜填料和活性污泥,所述隔墙和内墙之间设置闸板,输水管道从内层生物区依次穿过隔墙和内墙进入生物处理区,澄清区外墙上设置出水口,澄清区设置排泥管和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穿过澄清区内墙和隔墙进入内层生物区,排泥管从澄清区外墙穿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205424 CN102295381A (zh) | 2010-06-22 | 2010-06-22 | 双层生物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205424 CN102295381A (zh) | 2010-06-22 | 2010-06-22 | 双层生物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95381A true CN102295381A (zh) | 2011-12-28 |
Family
ID=45356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010205424 Pending CN102295381A (zh) | 2010-06-22 | 2010-06-22 | 双层生物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295381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7028093A1 (de) * | 1996-01-30 | 1997-08-07 | E.V.U. Entwicklung Von Umwelttechnik Gmbh | Biologische kleinkläranlage |
CN1887739A (zh) * | 2006-07-28 | 2007-01-03 | 重庆大学 | 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式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
CN1978343A (zh) * | 2005-11-30 | 2007-06-13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废水的复合生物反应器 |
CN101219831A (zh) * | 2008-01-25 | 2008-07-16 | 北京工业大学 | 泳动床/活性污泥法串联装置 |
CN101560038A (zh) * | 2009-05-19 | 2009-10-21 | 上海理工大学 | 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协同作用的污水处理方法及处理设备 |
-
2010
- 2010-06-22 CN CN 201010205424 patent/CN10229538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7028093A1 (de) * | 1996-01-30 | 1997-08-07 | E.V.U. Entwicklung Von Umwelttechnik Gmbh | Biologische kleinkläranlage |
CN1978343A (zh) * | 2005-11-30 | 2007-06-13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废水的复合生物反应器 |
CN1887739A (zh) * | 2006-07-28 | 2007-01-03 | 重庆大学 | 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式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
CN101219831A (zh) * | 2008-01-25 | 2008-07-16 | 北京工业大学 | 泳动床/活性污泥法串联装置 |
CN101560038A (zh) * | 2009-05-19 | 2009-10-21 | 上海理工大学 | 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协同作用的污水处理方法及处理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337711U (zh) | 厌氧反应器的大循环均压布水排泥装置 | |
CN202968329U (zh) |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 |
CN104445836A (zh) | 高浓度沥青废水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201077793Y (zh) | 用于污水再生回用的组合式生物氧化塔 | |
CN102718365A (zh) | 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 | |
CN100439261C (zh) | 河道雨污排放口生物包及其处理污水的方法 | |
CN204874123U (zh) | 一种水质净化系统 | |
CN101391834B (zh) | 一种非均匀曝气的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 |
CN202379803U (zh) | 一种错流式曝气沉淀过滤装置 | |
CN204138504U (zh) | 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 |
CN203474530U (zh) | 自循环污泥床反应器 | |
CN202046977U (zh) | 厌氧-好氧一体化反应器 | |
CN101659497A (zh) | 一种制药工业园区混合尾水的处理方法 | |
CN206318767U (zh) | 电镀废水活性污泥法脱氮系统 | |
CN205501037U (zh) |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系统 | |
CN205856266U (zh) | 大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 |
CN102295381A (zh) | 双层生物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 | |
CN205222939U (zh) | 一种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组合装置 | |
CN205528304U (zh) | 一种聚乙烯醇缩丁醛生产废水生化处理系统 | |
CN212127686U (zh) | 一种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微动力一体化设备 | |
CN203683327U (zh) | 接触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 | |
CN203498168U (zh) | 用于生物污水处理的澄清装置 | |
CN202322494U (zh) | 一种厌氧、好氧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7227227U (zh) | 一种景区厕所污水一体化mbr回用设备 | |
CN206828199U (zh) | 两级式一体化生物脱氮除磷反应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