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83327U - 接触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接触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683327U CN203683327U CN201420023875.9U CN201420023875U CN203683327U CN 203683327 U CN203683327 U CN 203683327U CN 201420023875 U CN201420023875 U CN 201420023875U CN 203683327 U CN203683327 U CN 2036833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nk
- activated sludge
- sewage treatment
- communicated
- overflow we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触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其包括与污水池连通的调节池,所述调节池内腔设有多个表面带有通孔的隔板,所述调节池与接触氧化池连通,所述接触氧化池中设有表面附着微生物膜的组合填料,所述接触氧化池通过微孔曝气器为其曝气充氧,所述接触氧化池与完全混合式曝气池连通,所述完全混合式曝气池中设有活性污泥,所述完全混合式曝气池通过微孔曝气器为其曝气充氧,所述完全混合式曝气池与二次沉淀池连通,所述二次沉淀池与稳定池连通。本实用新型占地面积小、投资低、运行费用低、自动化程度高、处理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是指一种接触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企业、医院、疗养院及生活小区等的污水都需要经过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后排放,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一般采用土建构筑物型污水处理设施或化粪池,其工艺比较陈旧,占地面积大、投资高,日常维护要求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其占地面积小、投资低、运行费用低、自动化程度高、处理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触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其中包括与污水池连通的调节池,所述调节池内腔设有多个表面带有通孔的隔板,所述调节池与接触氧化池连通,所述接触氧化池中设有表面附着微生物膜的组合填料,所述接触氧化池通过微孔曝气器为其曝气充氧,所述接触氧化池与完全混合式曝气池连通,所述完全混合式曝气池中设有活性污泥,所述完全混合式曝气池通过微孔曝气器为其曝气充氧,所述完全混合式曝气池与二次沉淀池连通,所述二次沉淀池与稳定池连通。
所述调节池与污水池通过自吸泵及第一水管连通。
所述隔板设置有两个即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直径。
所述调节池、多个接触氧化池、多个完全混合式曝气池、二次沉淀池及稳定池相互连通形成连通器。
所述二次沉淀池的内腔下部设置有上端大下端小的第一集泥斗,所述第一集泥斗上方设置有布水器,所述布水器的下端与二次沉淀池下部设置的进水口之间连接第二水管,所述二次沉淀池下部设置有污泥回流管。
所述二次沉淀池的内腔上部靠近前壁或后壁部位设置有第一溢流堰,所述第一溢流堰的左右两端固定于二次沉淀池的左、右侧壁上,所述第一溢流堰的横截面为L形,所述第一溢流堰的上端为锯齿状,所述第一溢流堰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进水孔。
所述稳定池的内腔下部设置有上端大下端小的第二集泥斗,所述稳定池的下部设置有排泥管。
所述稳定池的内腔上部靠近前壁或后壁部位设置有第二溢流堰,所述第二溢流堰的左右两端固定于稳定池的左、右侧壁上,所述第二溢流堰的横截面为L形,所述第二溢流堰的上端为锯齿状,所述第二溢流堰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进水孔。
所述微孔曝气器包括空压机,所述空压机通过多个连接气管与多个接触氧化池及多个完全混合式曝气池连通,各所述连接气管上分别通过多个毛细气管与微孔曝气盘连通。
所述接触氧化池的内腔上部安装有孔板,所述孔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组合填料固定于孔板与接触氧化池的底壁之间。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污水池与调节池连通,使污水池中的污水经隔板过滤,污水中的较大悬浮物及毛发、纸巾进行有效拦截,实现水量均衡分配,降低水质中杂物对后续处理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经过滤的污水进入多个接触氧化池,由于接触氧化池内填挂有表面附着微生物膜的组合填料,该组合填料易挂膜、耐腐蚀,池底采用微孔曝气器曝气,使溶解氧的转移率高,同时具备重量轻、不老化、不易堵塞、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好氧菌以组合填料为载体,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为食料,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盐类,从而污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在此得到降解和净化,经降解和净化的污水再进入多个完全混合式曝气池,由于完全混合式曝气池中设有活性污泥,且池底采用微孔曝气器曝气,通过好氧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水中剩余的有机物进行彻底的分解去除之后,最后泥水混合液进入二次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进入稳定池进一步曝气稳定后排放或回用,该设备占地面积小、投资低、运行费用低、自动化程度高、处理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将微孔曝气器设计为包括空压机、连通的多个连接气管、毛细气管及微孔曝气盘,这样的结构占地面积小且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二次沉淀池中设置第一溢流堰,可减小二次沉淀池出水表面负荷,提高出水水质清澈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稳定池中设置第二溢流堰,可减小稳定池出水表面负荷,降低出水悬浮物浓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调节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氧化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完全混合式曝气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二次沉淀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接触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调节池2,调节池2通过自吸泵4及第一水管3与污水池1连通。结合图3所示,调节池2的内腔设有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将调节池2分隔成三个区域。第一隔板5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7,第二隔板6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8,第一通孔7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8的直径。调节池2与两个接触氧化池9连通。结合图4所示,接触氧化池9中设置有表面附着微生物膜的组合填料10,接触氧化池9的内腔上部安装有孔板11,孔板1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组合填料10固定于孔板11与接触氧化池9的底壁之间。两个接触氧化池9通过微孔曝气器为其曝气充氧。微孔曝气器包括空压机12,空压机12通过两个第一连接气管13与两个接触氧化池9连通,各第一连接气管13上分别通过多个毛细气管与第一微孔曝气盘14连通,气体从第一微孔曝气盘14上的孔曝出来。两个接触氧化池9与四个完全混合式曝气池15连通,结合图5所示,完全混合式曝气池15中设有活性污泥,完全混合式曝气池15通过微孔曝气器为其曝气充氧,该微孔曝气器包括空压机12,空压机12通过四个第二连接气管16与四个完全混合式曝气池15连通,各第二连接气管16上分别通过多个毛细气管与第二微孔曝气盘17连通,气体从第二微孔曝气盘17上的孔曝出来。四个完全混合式曝气池15与二次沉淀池18连通,二次沉淀池18与稳定池19连通。调节池2、两个接触氧化池9、四个完全混合式曝气池15、二次沉淀池18及稳定池19之间相互连通形成连通器。结合图6所示,二次沉淀池18的内腔下部设置有上端大下端小的倒锥形第一集泥斗20,第一集泥斗20上方设置有布水器21,布水器21的下端与二次沉淀池18的进水口之间连接第二水管22,二次沉淀池18下部设置有污泥回流管23。二次沉淀池18的内腔上部靠近前壁部位设置有第一溢流堰24,第一溢流堰24的左右两端固定于二次沉淀池18的左、右侧壁上,第一溢流堰24的横截面为L形,第一溢流堰24的上端为锯齿状,第一溢流堰24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进水孔25。结合图7所示,稳定池19的内腔下部设置有上端大下端小的倒锥形第二集泥斗26,稳定池19的下部设置有排泥管27。稳定池19的内腔上部靠近前壁部位设置有第二溢流堰28,第二溢流堰28的左右两端固定于稳定池19的左、右侧壁上,第二溢流堰28的横截面为L形,第二溢流堰28的上端为锯齿状,第二溢流堰28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进水孔29。
工作时,污水池1中的污水通过自吸泵4及第一水管3进入调节池2中,污水经第一隔板5上的第一通孔7及第二隔板6上的第二通孔8过滤,污水中的较大悬浮物及毛发、纸巾进行有效拦截,实现水量均衡分配,降低水质中杂物对后续处理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经过滤的污水进入接触氧化池9中,由于接触氧化池9内填挂有表面附着微生物膜的组合填料10,该组合填料10表面积比大、使用寿命长、易挂膜、耐腐蚀,池底采用微孔曝气器曝气,使溶解氧的转移率高,同时具备重量轻、不老化、不易堵塞、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好氧菌以填料为载体,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为食料,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盐类,从而污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在此得到降解和净化,经降解和净化的污水再进入多个完全混合式曝气池15,由于完全混合式曝气池15中设置有活性污泥,且池底采用微孔曝气器曝气,通过好氧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水中剩余的有机物进行彻底的分解去除之后,最后泥水混合液进入二次沉淀池18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进入稳定池19进一步曝气稳定后排放或回用,该设备占地面积小、投资低、运行费用低、自动化程度高、处理效果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 一种接触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污水池连通的调节池,所述调节池内腔设有多个表面带有通孔的隔板,所述调节池与接触氧化池连通,所述接触氧化池中设有表面附着微生物膜的组合填料,所述接触氧化池通过微孔曝气器为其曝气充氧,所述接触氧化池与完全混合式曝气池连通,所述完全混合式曝气池中设有活性污泥,所述完全混合式曝气池通过微孔曝气器为其曝气充氧,所述完全混合式曝气池与二次沉淀池连通,所述二次沉淀池与稳定池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与污水池通过自吸泵及第一水管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设置有两个即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直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多个接触氧化池、多个完全混合式曝气池、二次沉淀池及稳定池相互连通形成连通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沉淀池的内腔下部设置有上端大下端小的第一集泥斗,所述第一集泥斗上方设置有布水器,所述布水器的下端与二次沉淀池下部设置的进水口之间连接第二水管,所述二次沉淀池下部设置有污泥回流管。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沉淀池的内腔上部靠近前壁或后壁部位设置有第一溢流堰,所述第一溢流堰的左右两端固定于二次沉淀池的左、右侧壁上,所述第一溢流堰的横截面为L形,所述第一溢流堰的上端为锯齿状,所述第一溢流堰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进水孔。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池的内腔下部设置有上端大下端小的第二集泥斗,所述稳定池的下部设置有排泥管。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触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池的内腔上部靠近前壁或后壁部位设置有第二溢流堰,所述第二溢流堰的左右两端固定于稳定池的左、右侧壁上,所述第二溢流堰的横截面为L形,所述第二溢流堰的上端为锯齿状,所述第二溢流堰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进水孔。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曝气器包括空压机,所述空压机通过多个连接气管与多个接触氧化池及多个完全混合式曝气池连通,各所述连接气管上分别通过多个毛细气管与微孔曝气盘连通。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氧化池的内腔上部安装有孔板,所述孔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组合填料固定于孔板与接触氧化池的底壁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023875.9U CN203683327U (zh) | 2014-01-15 | 2014-01-15 | 接触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023875.9U CN203683327U (zh) | 2014-01-15 | 2014-01-15 | 接触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683327U true CN203683327U (zh) | 2014-07-02 |
Family
ID=51005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023875.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83327U (zh) | 2014-01-15 | 2014-01-15 | 接触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68332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98645A (zh) * | 2016-12-19 | 2017-05-24 | 大连爱特流体控制有限公司 | 多相流动态膜好氧泥膜共生反应器 |
CN109354334A (zh) * | 2018-12-12 | 2019-02-19 | 辽宁科技学院 | 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 |
-
2014
- 2014-01-15 CN CN201420023875.9U patent/CN20368332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98645A (zh) * | 2016-12-19 | 2017-05-24 | 大连爱特流体控制有限公司 | 多相流动态膜好氧泥膜共生反应器 |
CN109354334A (zh) * | 2018-12-12 | 2019-02-19 | 辽宁科技学院 | 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30847B (zh) | 一种集约化养猪废水处理设备 | |
CN102642922A (zh) | 外置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 |
CN108002660A (zh) | 深度废水处理系统以及污水处理方法 | |
CN201932988U (zh) | 厌氧/好氧接触氧化膜生物反应器 | |
CN208022860U (zh) | 深度废水处理系统 | |
CN202785899U (zh) |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4211537U (zh) | 一体化兼氧mbr膜生物反应器 | |
CN202610021U (zh) | 一种外置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 |
CN102139987A (zh) |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 | |
CN203683327U (zh) | 接触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 | |
CN204185292U (zh) | 立体渐变曝气污水处理好氧反应器 | |
CN105693036A (zh) | 一种智能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7031188U (zh) | 综合废水处理系统 | |
CN206562380U (zh) | 一种无动力污水复合生物处理一体化装置 | |
CN206428126U (zh) | 一种环境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2080949U (zh) |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池 | |
CN210764843U (zh) |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5061690U (zh) | 一种厌氧-好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3807228U (zh) | 一种复合好氧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3173936U (zh) | 焦化废水氧化及生化处理设备 | |
CN203173917U (zh) | 焦化废水煤焦油处理设备 | |
CN205528304U (zh) | 一种聚乙烯醇缩丁醛生产废水生化处理系统 | |
CN206318767U (zh) | 电镀废水活性污泥法脱氮系统 | |
CN102807299B (zh) | 一种二甲醚生产废水处理与回用的专用装置 | |
CN206109150U (zh) | Hbna系列一体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Termination date: 2017011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