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28126U - 一种环境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境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28126U
CN206428126U CN201720034889.4U CN201720034889U CN206428126U CN 206428126 U CN206428126 U CN 206428126U CN 201720034889 U CN201720034889 U CN 201720034889U CN 206428126 U CN206428126 U CN 206428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biological contact
contact oxidation
primary
oxidation po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3488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小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72003488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28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28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2812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境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初级污水处理池、初级沉淀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二级沉淀池和消毒池,初级污水处理池一侧设有与初级沉淀池相连接的第一水管,初级沉淀池上设有与生物接触氧化池相连接的第二水管,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底部设有生物填料、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一侧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底部设有曝气装置,生物填料设置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生物接触氧化池一侧设有与二级沉淀池相连接的第三水管,二级沉淀池上设有与消毒池相连接的第四水管,消毒池上部设有密封盖,密封盖下部中间位置处设有定位杆,定位杆上设有紫外线消毒灯。污水处理效果好、效率高,环保节能,可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

Description

一种环境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境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机械化产品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工业废水也对环境造成污染,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水要求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这就需要使用到污水处理装置,但是目前的污水处理装置在污水处理方面效果较差,且效率较低,不能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使得经过处理过后的污水还是达不到排放标准,这都会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环境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污水处理效果差、效率低,使用成本较高,对污水中有机物氧化分解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环境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初级污水处理池、初级沉淀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二级沉淀池和消毒池,所述初级污水处理池上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初级污水处理池内,所述延伸至初级污水处理池内的电机输出端上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上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有滤网,所述初级污水处理池一侧设有与所述初级沉淀池相连接的第一水管,所述初级沉淀池上设有与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相连接的第二水管,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底部设有生物填料、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一侧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底部设有曝气装置,所述生物填料设置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一侧设有与所述二级沉淀池相连接的第三水管,所述二级沉淀池上设有与所述消毒池相连接的第四水管,所述消毒池上部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下部中间位置处设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延伸至消毒池内,所述延伸至消毒池内的定位杆上设有紫外线消毒灯,所述消毒池一侧连接有出水管。
其中,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侧壁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与生物接触氧化池侧壁固定,所述挡板设置在第二水管出水口的下部位置处,所述挡板与生物接触氧化池侧壁配合处设有便于水流出的通槽,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便于水流至生物填料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隔板与生物接触氧化池侧壁之间形成一个出水腔,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便于水流至出水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三水管与出水腔连通设置。
其中,所述初级污水处理池下部呈倒梯形状设置,所述初级污水处理池内底部设有第一污泥泵,所述初级沉淀池内底部设有第二污泥泵,所述初级沉淀池内底部还设有第一导流板,所述二级沉淀池内底部设有第三污泥泵,所述二级沉淀池内底部设有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污泥泵、第二污泥泵和第三污泥泵的输出端均与外部污泥存储池连接。
其中,所述设置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底部的曝气装置呈网格状分布。
其中,所述第一水管、第二水管、第四水管上均设有水泵,所述出水管上设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安装方便,操作简单,污水处理效果好、效率高,成本低,环保节能,可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具有安全可靠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环境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环境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挡板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环境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第一隔板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环境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第二隔板结构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初级污水处理池;
2:初级沉淀池;
3:生物接触氧化池;
4:二级沉淀池;
5:消毒池;
6:支架;
7:支撑板;
8:电机;
9:固定套;
10:固定架;
11:滤网;
12:第一水管;
13:第二水管;
14:生物填料;
15:第一隔板;
16:第二隔板;
17:曝气装置;
18:第三水管;
19:第四水管;
20:密封盖;
21:定位杆;
22:紫外线消毒灯;
23:出水管;
24:挡板;
25:固定杆;
26:通槽;
27:第一通孔;
28:第二通孔;
29:出水腔;
30:第一污泥泵;
31:第二污泥泵;
32:第一导流板;
33:第三污泥泵;
34:第二导流板;
101:水泵;
102: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污水处理效果差、效率低,使用成本较高,对污水中有机物氧化分解不理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环境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环境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初级污水处理池1、初级沉淀池2、生物接触氧化池3、二级沉淀池4和消毒池5,所述初级污水处理池1上部设有支架6,所述支架6上设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上设有电机8,所述电机8的输出端延伸至初级污水处理池1内,所述延伸至初级污水处理池1内的电机8输出端上设有固定套9,所述固定套9上设有固定架10,所述固定架10上设有滤网11,所述初级污水处理池1一侧设有与所述初级沉淀池2相连接的第一水管12,所述初级沉淀池2上设有与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3相连接的第二水管13,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3内底部设有生物填料14、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所述第一隔板15一侧的生物接触氧化池3内底部设有曝气装置17,所述生物填料14设置在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之间,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3一侧设有与所述二级沉淀池4相连接的第三水管18,所述二级沉淀池4上设有与所述消毒池5相连接的第四水管19,所述消毒池5上部设有密封盖20,所述密封盖20下部中间位置处设有定位杆21,所述定位杆21延伸至消毒池5内,所述延伸至消毒池5内的定位杆21上设有紫外线消毒灯22,所述消毒池5一侧连接有出水管23。
进一步,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3侧壁上设有挡板24,所述挡板24上设有固定杆25,所述固定杆25一端与生物接触氧化池3侧壁固定,所述挡板24设置在第二水管13出水口的下部位置处,所述挡板24与生物接触氧化池3侧壁配合处设有便于水流出的通槽26,所述第一隔板15上设有便于水流至生物填料的第一通孔27,所述第二隔板16与生物接触氧化池3侧壁之间形成一个出水腔29,所述第二隔板16上设有便于水流至出水腔29的第二通孔28,所述第三水管18与出水腔29连通设置。
进一步,所述初级污水处理池1下部呈倒梯形状设置,所述初级污水处理池1内底部设有第一污泥泵30,所述初级沉淀池2内底部设有第二污泥泵31,所述初级沉淀池2内底部还设有第一导流板32,所述二级沉淀池4内底部设有第三污泥泵33,所述二级沉淀池4内底部设有第二导流板34,所述第一污泥泵30、第二污泥泵31和第三污泥泵33的输出端均与外部污泥存储池34连接。
进一步,所述设置在生物接触氧化池3内底部的曝气装置17呈网格状分布。
进一步,所述第一水管12、第二水管13、第四水管19上均设有水泵101,所述出水管上设有阀门102。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初级污水处理池下部呈倒梯形状设置,所述初级污水处理池内底部设有第一污泥泵,所述初级沉淀池内底部设有第二污泥泵,所述初级沉淀池内底部还设有第一导流板,所述二级沉淀池内底部设有第三污泥泵,所述第三污泥泵内底部设有第二导流板,通过以上设置,可方便对初级污水处理池、初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内沉淀的污泥进行排出,从而方便了对初级污水处理池、初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的内部清洗,也增加了对污水处理的效果和效率。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侧壁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与生物接触氧化池侧壁固定,所述挡板设置在第二水管出水口的下部位置处,所述挡板与生物接触氧化池侧壁配合处设有便于水流出的通槽,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可避免第二水管在想生物接触氧化池内注水时,水直接冲向曝气装置而造成曝气装置损坏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通过外部污水管将污水注入初级污水处理池内,待污水注入完成后,电机启动,带动滤网进行旋转,漂浮在污水上的漂浮物则会吸附在滤网上,待漂浮物完全吸附在滤网上后,启动设置在第一水管上的水泵,将初级污水处理池内的污水注入到初级沉淀池内,通过初级沉淀池进行初级沉淀,此时开启设置在第二水管上的水泵,将初级沉淀池内进行沉淀后的污水注入到生物接触氧化池内,通过设置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的曝气装置,将空气中的氧气强制向液体中转移的过程,使得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的污水获得足够的溶解氧,加入溶解氧的污水则通过设置在第一隔板上的第一通孔流入到生物填料上,而生物填料则是作为生物膜的一个载体,待处理的废水经充氧后以一定流速流经填料,与生物膜接触,生物膜与悬浮的活性污泥共同作用,对污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达到净化废水的作用,经过生物填料的水则会通过设置在第二隔板上的第二通孔流至出水腔内,通过所设的第三水管将水输送至二级沉淀池内进行二次沉淀,而经过二次沉淀的水则通过第四水管和设置在第四水管上的水泵配合输送至消毒池内,此时通过设置在消毒池内的紫外线消毒灯,可对水中的细菌进行杀菌处理,而经过杀菌处理的水则通过出水管处排出,通过本实用新型处理的污水,能够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上述方案中,结构简单,使用、安装方便,操作简单,污水处理效果好、效率高,成本低,环保节能,可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具有安全可靠的作用。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环境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初级污水处理池、初级沉淀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二级沉淀池和消毒池,所述初级污水处理池上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初级污水处理池内,所述延伸至初级污水处理池内的电机输出端上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上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有滤网,所述初级污水处理池一侧设有与所述初级沉淀池相连接的第一水管,所述初级沉淀池上设有与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相连接的第二水管,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底部设有生物填料、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一侧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底部设有曝气装置,所述生物填料设置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一侧设有与所述二级沉淀池相连接的第三水管,所述二级沉淀池上设有与所述消毒池相连接的第四水管,所述消毒池上部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下部中间位置处设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延伸至消毒池内,所述延伸至消毒池内的定位杆上设有紫外线消毒灯,所述消毒池一侧连接有出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侧壁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与生物接触氧化池侧壁固定,所述挡板设置在第二水管出水口的下部位置处,所述挡板与生物接触氧化池侧壁配合处设有便于水流出的通槽,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便于水流至生物填料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隔板与生物接触氧化池侧壁之间形成一个出水腔,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便于水流至出水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三水管与出水腔连通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污水处理池下部呈倒梯形状设置,所述初级污水处理池内底部设有第一污泥泵,所述初级沉淀池内底部设有第二污泥泵,所述初级沉淀池内底部还设有第一导流板,所述二级沉淀池内底部设有第三污泥泵,所述二级沉淀池内底部设有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污泥泵、第二污泥泵和第三污泥泵的输出端均与外部污泥存储池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底部的曝气装置呈网格状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第二水管、第四水管上均设有水泵,所述出水管上设有阀门。
CN201720034889.4U 2017-01-12 2017-01-12 一种环境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28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34889.4U CN206428126U (zh) 2017-01-12 2017-01-12 一种环境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34889.4U CN206428126U (zh) 2017-01-12 2017-01-12 一种环境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28126U true CN206428126U (zh) 2017-08-22

Family

ID=59582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3488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28126U (zh) 2017-01-12 2017-01-12 一种环境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2812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40867A (zh) * 2017-08-28 2018-01-30 福建微水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生物处理系统
CN109179895A (zh) * 2018-10-11 2019-01-11 张淑华 一种新式的旋转式污水处理装置
CN109336329A (zh) * 2018-11-12 2019-02-15 傅少宇 一种一站式污水处理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40867A (zh) * 2017-08-28 2018-01-30 福建微水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生物处理系统
CN109179895A (zh) * 2018-10-11 2019-01-11 张淑华 一种新式的旋转式污水处理装置
CN109179895B (zh) * 2018-10-11 2021-07-13 江苏亚太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污水处理装置
CN109336329A (zh) * 2018-11-12 2019-02-15 傅少宇 一种一站式污水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5109B (zh) 厌氧法处理化纤废水装置
CN105693014A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01024534A (zh) 处理染料废水的生物-电化学组合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7585935A (zh) 一种高效安全城市污水环保处理装置
CN206428126U (zh) 一种环境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
CN204874123U (zh) 一种水质净化系统
CN108358394A (zh) 一种新型除磷污水处理工艺
CN103626295A (zh) 污水处理设备及工艺方法
CN207581590U (zh) 一种医药中间体废水的处理装置
CN205528266U (zh) 一种中水回用污水处理设备
CN206494810U (zh) 一种船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05528260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05590517U (zh) 一种pH控制调节的臭氧-膜生物反应器焦化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CN104193084B (zh) 多阶段进水垂直流土壤渗滤系统的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08345968U (zh) 一种新型农村生活污水光催化集成处理装置
CN203295304U (zh) 鱼虾工厂化养殖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
CN206156948U (zh) 污水生物净化处理装置
CN206069650U (zh) 一种组合式mbr膜生物反应器
CN206089374U (zh) 黑臭水体循环利用装置
CN109626718A (zh) 一种造纸生化出水的深度处理装置及应用方法
CN205328819U (zh) 一种低能耗m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3754564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4138482U (zh) 一种养殖场污水处理系统
CN204607805U (zh) 炼油污水一体化组合处理系统
CN203613076U (zh)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2

Termination date: 201801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