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2981A - 帧率变换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帧率变换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92981A
CN102292981A CN201080003851.1A CN201080003851A CN102292981A CN 102292981 A CN102292981 A CN 102292981A CN 201080003851 A CN201080003851 A CN 201080003851A CN 102292981 A CN102292981 A CN 1022929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data
frame
interpolation
motion vector
inter pol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38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92981B (zh
Inventor
野口浩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VCKenwoo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filed Critical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92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29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929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29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01Conversion of standards, e.g. involving analogue television standards or digital television standards processed at pixel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01Conversion of standards, e.g. involving analogue television standards or digital television standards processed at pixel level
    • H04N7/0127Conversion of standards, e.g. involving analogue television standards or digital television standards processed at pixel level by changing the field or frame frequency of the incoming video signal, e.g. frame rate converter
    • H04N7/0132Conversion of standards, e.g. involving analogue television standards or digital television standards processed at pixel level by changing the field or frame frequency of the incoming video signal, e.g. frame rate converter the field or frame frequency of the incoming video signal being multiplied by a positive integer, e.g. for flicker redu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3/00Geometric image transformations in the plane of the image
    • G06T3/40Scaling of whole images or parts thereof, e.g. expanding or contracting
    • G06T3/4007Scaling of whole images or parts thereof, e.g. expanding or contracting based on interpolation, e.g. bilinear interpo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20Analysis of mo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selection affected or controlled by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2Sampling, masking or truncation of coding units, e.g. adaptive resampling, frame skipping, frame interpolation or high-frequency transform coefficient mas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criterion affecting or controlling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6Incoming video signal characteristics or properties
    • H04N19/137Motion inside a coding unit, e.g. average field, frame or block difference
    • H04N19/139Analysis of motion vectors, e.g. their magnitude, direction, variance or reli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6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 H04N19/17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the region being a picture, frame or fie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6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 H04N19/17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the region being a block, e.g. a macroblo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5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predictive coding
    • H04N19/58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predictive coding involving temporal sub-sampling or interpolation, e.g. decimation or subsequent interpolation of pictures in a video sequ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01Conversion of standards, e.g. involving analogue television standards or digital television standards processed at pixel level
    • H04N7/0135Conversion of standards, e.g. involving analogue television standards or digital television standards processed at pixel level involving interpolation processes
    • H04N7/014Conversion of standards, e.g. involving analogue television standards or digital television standards processed at pixel level involving interpolation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use of motion ve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相关检测部(21、22)通过两种相关检测方法来求出相关。相关比较部(23、24)输出表示最大相关值的方向的运动矢量(MV1、MV2)和相关值(DF1、DF2)。相关比较部(25)选择相关大的一方的运动矢量作为运动矢量(MV3),输出用于决定插补部(3)中的插补方法的插补控制信号(FS1)。插补部(3)根据插补控制信号(FS1)选择单侧插补和两侧插补两种中的某一种,生成插补像素数据(Pfp0)。

Description

帧率变换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动态图像的运动矢量生成插补像素,在实际帧之间内插插补帧来变换帧率的帧率变换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使用液晶屏的图像显示装置中显示动态图像时,容易产生余像。因此为了减少余像,在视频信号的实际帧之间内插插补帧,使帧数增加,例如将垂直频率60Hz的帧率变换为两倍的120Hz或120Hz以上的垂直频率来进行图像显示。在进行帧率变换的视频信号处理装置中,检测图像的运动矢量,使用运动矢量来生成各插补像素,生成在实际帧之间内插的插补帧。 
作为一例,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使用运动矢量生成插补像素,在实际帧之间内插插补帧来变换帧率的运动补偿型的帧率变换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311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运动补偿型的帧率变换装置中,根据时间上前后的图像来预测并生成原本不存在的图像,因此有时生成错误的图像,即有时发生错误插补。作为一例,当在空间上位于前面的前景图像和在空间上位于后面的背景图像的运动不同时,容易发生误插补。在前景和背景的边界附近容易发生运动矢量的误检测,存在因误插补导致发生不自然具有异样感的插补图像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因运动矢量的误检测导致的误插补的帧率变换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帧率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相关检测部(21),其检测第一像素数据与第二帧上的多个像素数 据中的各个像素数据的相关值,所述第一像素数据是第一帧上的像素数据,位于与在所述第一帧和所述第一帧之前的第二帧之间内插的插补帧上的插补像素数据相同的位置;第一相关比较部(23),其把从所述第一相关检测部输出的相关值中的、相关最大的第一最大相关值和表示该第一最大相关值的方向作为第一运动矢量进行输出;第二相关检测部(22),其检测第二像素数据与所述第一帧上的多个像素数据中的各个像素数据的相关值,所述第二像素数据是所述第二帧上的像素数据,位于与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相同的位置;第二相关比较部(24),其把从所述第二相关检测部输出的相关值中的、相关最大的第二最大相关值和表示该第二最大相关值的方向作为第二运动矢量进行输出;第三相关比较部(25),其把所述第一运动矢量和所述第二运动矢量中的、所述第一最大相关值和所述第二最大相关值中相关大的一方的运动矢量作为最终的第三运动矢量进行输出;第一像素数据选择部(31),其根据所述第三运动矢量,选择并输出所述第一帧上的多个像素数据中的、为了生成所述插补像素数据而需要的第三像素数据;第二像素数据选择部(32),其根据所述第三运动矢量,选择并输出所述第二帧上的多个像素数据中的、为了生成所述插补像素数据而需要的第四像素数据;插补像素数据生成部(34),其选择仅使用了所述第三像素数据的单侧插补、仅使用了所述第四像素数据的单侧插补、使用了所述第三及第四像素数据的两侧插补中的某一个插补,来生成所述插补像素数据,并将其输出;以及帧率变换部(4),其使用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所述插补帧,并将其内插在所述第一帧和所述第二帧之间,来变换帧率。 
在此,优选所述第三相关比较部在满足所述第一运动矢量与所述第二运动矢量的差分在预定的范围内的第一条件时,输出用于使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部的插补成为两侧插补的判定信号,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部在被输入了所述判定信号后,使所述第三及第四像素数据平均值化,生成所述插补像素数据。 
此外,优选所述第三相关比较部在满足所述第一运动矢量与所述第二运动矢量的差分在预定的范围内,并且所述第一最大相关值与所述第二最大相关值的差分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阈值的第二条件时,输出用于使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部的插补成为两侧插补的判定信号,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部在被输入了所述判定信号后,使所述第三及第四像素数据平均值化,生成所述插补像素数据。 
另外,优选所述第三相关比较部在除了满足所述第二条件之外,还满足所述第一最大相关值与所述第二最大相关值的差分的绝对值小于比所述第一阈值小的第二阈值的第三条件时,输出用于使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部的插补成为两侧插补的判定信号。 
另外,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帧率变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相关检测步骤,其检测第一像素数据与第二帧上的多个像素数据中的各个像素数据的相关值,所述第一像素数据是第一帧上的像素数据,位于与在所述第一帧和所述第一帧之前的第二帧之间内插的插补帧上的插补像素数据相同的位置;第一相关比较步骤,其把在所述第一相关检测步骤中检测的相关值中的、相关最大的第一最大相关值和表示该第一最大相关值的方向作为第一运动矢量进行输出;第二相关检测步骤,其检测第二像素数据与所述第一帧上的多个像素数据中的各个像素数据的相关值,所述第二像素数据是所述第二帧上的像素数据,位于与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相同的位置;第二相关比较步骤,其把在所述第二相关检测步骤中检测的相关值中的、相关最大的第二最大相关值和表示该第二最大相关值的方向作为第二运动矢量进行输出;第三相关比较步骤,其把所述第一运动矢量和所述第二运动矢量中的、所述第一最大相关值和所述第二最大相关值中相关大的一方的运动矢量作为最终的第三运动矢量进行输出;第一像素数据选择步骤,其根据所述第三运动矢量,选择并输出所述第一帧上的多个像素数据中的、为了生成所述插补像素数据而需要的第三像素数据;第二像素数据选择步骤,其根据所述第三运动矢量,选择并输出所述第二帧上的多个像素数据中的、为了生成所述插补像素数据而需要的第四像素数据;插补像素数据生成步骤,其选择仅使用了所述第三像素数据的单侧插补、仅使用了所述第四像素数据的单侧插补、使用了所述第三及第四像素数据的两侧插补中的某一个插补,来生成所述插补像素数据,并将其输出;以及帧率变换步骤,其使用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所述插补帧,并将其内插在所述第一帧和所述第二帧之间,来变换帧率。 
在此,优选所述第三相关比较步骤在满足所述第一运动矢量与所述第二运动矢量的差分在预定的范围内的第一条件时,输出用于使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步骤的插补成为两侧插补的判定信号,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步骤在被输入 了所述判定信号后,使所述第三及第四像素数据平均值化,生成所述插补像素数据。 
另外,所述第三相关比较步骤在满足所述第一运动矢量与所述第二运动矢量的差分在预定的范围内,并且所述第一最大相关值与所述第二最大相关值的差分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阈值的第二条件时,输出用于使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步骤的插补成为两侧插补的判定信号,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步骤在被输入了所述判定信号后,使所述第三及第四像素数据平均值化,生成所述插补像素数据。 
另外,所述第三相关比较步骤在除了满足所述第二条件之外,还满足所述第一最大相关值与所述第二最大相关值的差分的绝对值小于比所述第一阈值小的第二阈值的第三条件时,输出用于使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步骤的插补成为两侧插补的判定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帧率变换装置及方法,能够减少因运动矢量的误检测导致的误差值,因此能够获得自然没有异样感的帧率变换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帧率变换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框图。 
图2是用于说明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第一相关检测方法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第二相关检测方法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基于运动矢量的插补矢量的图。 
图5是表示图1中的相关比较部25的具体结构例的框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5所示的相关比较部25的动作的图。 
图7是表示图1中的选择平均值化部34的具体结构例的框图。 
图8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插补动作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插补动作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获得的效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帧率变换装置及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1中,将具有60Hz的帧频率的视频信号Sin的各像素数据依次输入给帧存储器1、运动矢量检测部2、插补部3、时间序列变换存储器4。帧存储 器1将所输入的像素数据延迟一帧后输出。将所输入的视频信号Sin的当前帧设为F0、从帧存储器1输出的当前帧的一帧之前的帧设为F1。将帧F1的像素数据依次输入到运动矢量检测部2及插补部3。 
运动矢量检测部2具备相关检测部21、22和相关比较部23~25。相关检测部21通过图2所示的第一相关检测方法检测多个方向的相关。使用图2对在相关检测部21中进行的第一相关检测方法进行说明。图2表示在相邻的帧F1、F0中,由“ABCDEF”的文字图像构成的物体OB1水平移动的状态。帧Fp0是在帧F1、F0之间内插的插补帧。为了求出生成插补帧Fp0上的插补像素数据Pfp0时所需要的运动矢量,如图2所示那样生成多个方向的差分值。所谓差分值严格地说是像素数据的亮度值的差分绝对值,以下简单称为差分值。 
在图2中,将与插补像素数据Pfp0处于相同水平及垂直位置的帧F0上的像素数据Pf00固定为移动后的像素数据,将帧F1上的多个像素数据分为设为移动前的像素数据。帧F1上的移动前的像素数据是将与插补像素数据Pfp0处于相同水平及垂直位置上的像素数据Pf10为中心的预定的范围内的像素数据。并且,为了简化,仅将帧F1上的像素数据Pf10用圆圈表示,省略其它像素数据的圆圈。相关检测部21分别求出像素数据Pf00与帧F1上的多个像素数据的差分值Df11~Df1M。如图1所示,将差分值Df11~Df1M输入到相关比较部23。也可以将差分值Df11~Df1M称为相关值。差分值越小相关越大,差分值越大相关越小。 
相关比较部23对差分值Df11~Df1M进行大小比较,将表示最小值的方向作为运动矢量MV1输出,并且将最小的差分值,即运动矢量MV1具有的差分值作为DF1输出。具有最小差分值DF1的方向相关最大。最小差分值DF1是最低相关值。在图2中,分别连结了像素数据Pf00和帧F1上的多个像素数据的虚线表示未被选择为运动矢量MV1的候补矢量。将从相关比较部23输出的运动矢量MV1和差分值DF1提供给相关比较部25。 
另一方面,相关检测部22通过图3所示的第二相关检测方法检测多个方向的相关。使用图3对在相关检测部22中进行的第二相关检测方法进行说明。图3与图2相同,表示在相邻的帧F1、F0中、由“ABCDEF”的文字图像构 成的物体OB1水平移动的状态。为了求出生成插补帧Fp0上的插补像素数据Pfp0时所需要的运动矢量,如图3所示那样生成多个方向的差分值。 
在图3中,将与插补像素数据Pfp0处于相同水平及垂直位置的帧F1上的像素数据Pf10固定为移动前的像素数据,将帧F0上的多个像素数据分别设为移动后的像素数据。帧F0上的移动后的像素数据是将与插补像素数据Pfp0处于相同水平及垂直位置上的像素数据Pf00为中心的预定的范围内的像素数据。并且,为了简化,仅将帧F0上的像素数据Pf00用圆圈表示,省略其它像素数据的圆圈。相关检测部22分别求出像素数据Pf10与帧F0上的多个像素数据的差分值Df21~Df2M。如图1所示,将差分值Df21~Df2M输入到相关比较部24。同样,也可以将差分值Df21~Df2M称为相关值。 
相关比较部24对差分值Df21~Df2M进行大小比较,将表示最小值的方向作为运动矢量MV2输出,并且将最小的差分值(最大相关值),即运动矢量MV2具有的差分值作为DF2输出。在图3中,分别连结像素数据Pf10和帧F0上的多个像素数据的虚线表示未被选择为运动矢量MV2的候补矢量。将从相关比较部24输出的运动矢量MV2和差分值DF2提供给相关比较部25。 
在图2、图3中,求出一对像素数据间的差分值来检测相关,但是,可以根据针对每个包含多个像素数据的块求出差分值并进行积分后的差分绝对值和来求出相关。相关检测方法可以为任意的方法。 
相关比较部25根据差分值DF1、DF2以及运动矢量MV1、MV2,生成最终的运动矢量MV3和用于决定插补部3中的插补方法的插补控制信号FS1,并进行输出。当运动矢量MV3为图4所示的矢量时,用于生成插补像素数据Pfp0的一对插补矢量为从帧F1上的像素数据Pf11向插补像素数据Pfp0的矢量(1/2)×MV3(以下表记为1/2MV3)和从帧F0上的像素数据Pf01向插补像素数据Pfp0的矢量(-1/2)×MV3(以下表记为-1/2MV3)。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述那样,插补部3在根据插补控制信号FS1,生成插补像素数据Pfp0时,选择地使用仅使用帧F1上的像素数据(在图4的例子中为像素数据Pf11)的单侧插补的插补方法、仅使用帧F0上的像素数据(在图4的例子中为像素数据Pf01)的单侧插补的插补方法、以及将帧F1上的像素数据和帧F0上的像素数据平均值化来生成新的像素数据的两侧插补的插补 方法。 
使用图5对相关比较部25的具体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在图5中,将差分值DF1、DF2输入给相关比较部251,相关比较部251在差分值DF2小于差分值DF1时,将1作为比较信号Scp0输出,在为这以外时,将0作为比较信号Scp0输出。矢量选择部252在比较信号Scp0为0时,将运动矢量MV1作为运动矢量MV3输出,在比较信号Scp0为1时,将运动矢量MV2作为运动矢量MV3输出。 
向矢量等价判定部253输入运动矢量MV1、MV2。矢量等价判定部253在运动矢量MV1、MV2的差分在比较小的预定的范围内时,将1作为判定信号Sj0输出,在为这以外时,将0作为判定信号Sj0输出。另外,作为一例,可以如下那样求出运动矢量MV1、MV2的差分。将运动矢量MV1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成分设为(x1、y1),把运动矢量MV2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成分设为(x2、y2)。x1、y1、x2、y2为正或负的值。如果(|x1-x2|、|y1-y2|)在预定的(a、b)以内,则运动矢量MV1、MV2的差分在预定的范围内。只要适当地设定a、b的值即可。向相关差分绝对值计算部254输入差分值DF1、DF2,相关差分绝对值计算部254计算差分值DF1、DF2的差分的绝对值Sda,并进行输出。 
阈值比较部255比较第一阈值TH1和差分绝对值Sda,当差分绝对值Sda小于第一阈值TH1时,将1作为比较信号Scp1输出,在这以外时,将0作为比较信号Scp1输出。阈值比较部256比较第二阈值TH2和差分绝对值Sda,当差分绝对值Sda小于第二阈值TH2时,将1作为判定信号Sj2输出,在这以外时,将0作为判定信号Sj2输出。第二阈值TH2是小于第一阈值TH1的值。 
向AND电路257输入来自矢量等价判定部253的判定信号Sj0和来自阈值比较部255的比较信号Scp1。AND电路257在两个输入信号为1时,将1作为判定信号Sj1输出,在这以外时,将0作为判定信号Sj1输出。根据以上的说明可知,从AND电路257输出1是指运动矢量MV1、MV2的差分微小,差分绝对值Sda也较小,是看做运动矢量MV1、MV2实施上相同的情况。关于从AND电路257输出的判定信号Sj1,作为一例,在为前景静止,背景运 动的图像时,是用于设为在背景区域中使用了图4所示的矢量1/2MV3、-1/2MV3的两侧插补的信号。 
向OR电路258输入来自AND电路257的判定信号Sj1和来自阈值比较部256的判定信号Sj2。从阈值比较部256输出的判定信号Sj2是在背景和前景的边界附近区域,差分值DF1、DF2几乎没有差时,用于设为两侧插补的信号。这是因为在背景和前景的边界附近区域,差分值DF1、DF2几乎没有差时,如果进行单侧插补,则容易发生误差值,为了避免误差值。OR电路258在判定信号Sj1、Sj2的至少一方为1时,将1作为判定信号Sj3输出,在双方为0时,将0作为判定信号Sj3输出。由此,能够在优选设为两侧插补的背景区域使判定信号Sj3为1。另外,在边界附近区域设为单侧插补不理想时,也可使判定信号Sj3为1。 
向插补控制信号生成部259输入来自比较部251的比较信号Scp0和来自OR电路258的判定信号Sj3。插补控制信号生成部259根据判定信号Sj3和比较信号Scp0,如图6所示生成2比特的插补控制信号FS1。如图6所示,如果判定信号Sj3和比较信号Scp0双方为0,则插补控制信号FS1为10,如果判定信号Sj3为0,比较信号Scp0为1,则插补控制信号FS1为01。如果判定信号Sj3为1,则与比较信号Scp0无关成为11。 
返回图1,把从相关比较部25输出的运动矢量MV3输入给插补部3内的矢量延迟量变换部33,将插补控制信号FS1输入到插补部3的选择平均值化部34。插补部3除了矢量延迟量变换部33和选择平均值化部34外,还具备数据保持选择部(像素数据选择部)31、32。数据保持选择部31保持生成插补像素数据Pfp0时所需要的帧F0上的多个像素数据。数据保持选择部32保持生成插补像素数据Pfp0时所需要的帧F1上的多个像素数据。矢量延迟量变换部33将所输入的运动矢量MV3,如通过图4说明的那样,作为一对插补矢量,将该一对插补矢量变换为用于生成插补像素数据Pfp0的延迟量DL0、DL1后输出。 
矢量延迟量变换部33将矢量1/2MV3变换为延迟量DL1,将矢量-1/2MV3变换为延迟量DL0。延迟量DL0、DL1是表示将插补像素数据Pfp0的位置作为基准,在正方向或负方向上延迟(移位)几个像素的值。向数据保 持选择部31输入延迟量DL0,向数据保持选择部32输入延迟量DL1。数据保持选择部31根据延迟量DL0,从预先保持的帧F0上的多个像素数据中选择某个像素数据,数据保持选择部32根据延迟量DL1,从预先保持的帧F1上的多个像素数据中选择某个像素数据。 
在图4的例子中,数据保持选择部31选择像素数据Pf11,数据保持选择部32选择像素数据Pf01。将数据保持选择部31选择出的像素数据设为Ps0,将数据保持选择部32选择的像素数据设为Ps1。向选择平均值化部34输入像素数据Ps0、Ps1。选择平均值化部34根据插补控制信号FS1,使用像素数据Ps0、Ps1中的某一方或双方,生成插补像素数据Pfp0并输出。选择平均值化部34是插补像素数据生成部。严格地讲在插补部3中生成亮度及颜色(包含色差)的插补像素数据。 
在此,使用图7对选择平均值化部34的具体结构和动作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那样,选择平均值化部34具备选择部341、342和使选择部341、342的输出平均化进行输出的平均值化部343。向选择部341、342分别输入像素数据Ps0、Ps1。向选择部341输入插补控制信号FS1的下位比特,向选择部342输入插补控制信号FS1的上位比特。选择部341在插补控制信号FS1的下位比特为1时,选择像素数据Ps0,在下位比特为0时选择像素数据PS1。选择部342在插补控制信号FS1的上位比特为1时,选择像素数据Ps1,在下位比特为0时选择像素数据PS0。 
当插补控制信号FS1为10时,选择部341、342一同选择像素数据Ps1并输出,因此从平均值化部343作为插补像素数据Pfp0输出像素数据Ps1。当插补控制信号FS1为01时,选择部341、342一同选择像素数据Ps0输出,因此从平均值化部343作为插补像素数据Pfp0输出像素数据Ps0。即,当插补控制信号FS1为10时,如图8所示那样,成为使用了帧F1上的像素数据(在图8中为像素数据Pf11)的单侧插补。另外,当插补控制信号FS1为01时,如图9所示那样,成为使用了帧F0上的像素数据(在图9中为像素数据Pf01)的单侧插补。 
当插补控制信号FS1为11时,选择部341选择像素数据Ps0,选择部342选择像素数据Ps1进行输出,所以从平均值化部343作为插补像素数据Pfp0 输出使像素数据Ps0和像素数据Ps1平均化后的数据。即,当插补控制信号FS1为11时,如图4所示那样,成为使用了帧F0、F1上的像素数据(在图4的例子中为像素数据Pf01、Pf11)的两侧插补。 
返回图1,向时间序列变换存储器4依次输入帧F0的像素数据和从插补部3输出的插补像素数据Pfp0。时间序列变换存储器4根据依次输入的帧F0中的像素数据生成作为实际帧的帧F0的图像数据,以及根据依次输入的插补像素数据Pfp0,生成作为插补帧的插补帧Fp0的像素数据。然后,以120Hz将两者交替输出,输出具有120Hz的帧频率的视频信号Sout。 
接着,使用图10对本实施方式的帧率变换装置及方法的效果进行说明。图10表示前景静止,背景在水平方向运动的状态。在图10中,帧F2是相比帧F1一帧之前的帧,MV是背景的运动矢量。图10所示的区域AR1、AR4是背景区域,通过图5~图7所说明的动作,通过使用了帧F0、F1双方的像素数据Ps0、Ps1的两侧插补来生成区域AR1、AR4内的插补像素数据。 
区域AR2是在前景和背景的边界处相邻的区域,根据在图5~图7中说明的动作,在生成区域AR2内的插补像素数据时使用的运动矢量中,选择以帧F1上的像素数据Pf1a~Pf1b为基点检测出的运动矢量MV2。结果,如虚线的箭头所示那样,通过使用矢量-1/2MV2仅根据帧F0上的像素数据进行插补的单侧插补来生成区域AR2内的插补像素数据。因此,区域AR2内的插补像素数据成为从帧F0上的像素数据背景图像正确移位后的图像。帧F1上的像素数据Pf1a~Pf1b的范围Rg1是选择了运动矢量MV2的范围。 
同样的区域AR3是在前景和背景的边界处的相邻的区域,根据通过图5~图7说明的动作,在生成区域AR3内的插补像素数据时使用的运动矢量中,选择以帧F0上的像素数据Pf0c~Pf0d为基点检测出的运动矢量MV1。结果,如虚线的箭头所示那样,通过使用矢量1/2MV1仅根据帧F1上的像素数据进行插补的单侧插补来生成区域AR3内的插补像素数据。因此,区域AR3内的插补像素数据成为从帧F1上的像素数据背景图像正确移位后的图像。帧F0上的像素数据Pf0c~Pf0d的范围Rg0是选择了运动矢量MV1的范围。另外,通过两侧插补对区域Rgsv进行插补。 
另外,区域AR21、AR31是区域AR2、AR3内的边界附近的区域,在该 边界附近区域AR21、AR31中,在通过图5~图7说明的特定的条件时,不是单侧插补而是设为两侧插补。例如,在前景和背景的亮度相近时,在区域AR21、AR31中,差分值DF1、DF2成为相近的值,不将从图5的相关比较部251输出的比较信号Scp0固定为0或1的一方,而是频繁在0和1之间变化。此时,如果进行单侧插补,则区域AR21、AR31成为前景双重抖动的图像。在通过图5~图7说明的特定的条件时,通过进行两侧插补,能够减轻区域AR21、AR31中的异样感。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如图10所示那样,前景和背景进行不同的运动时,也能够防止在前景和背景的边界附近容易发生的运动矢量的误检测。因此,能够减少因运动矢量的误检测而导致的误插补,能够获得自然异样感少的帧率变换图像。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减轻图10的区域AR21、AR31中的异样感,在图5中设置了阈值比较部256及OR电路258,但是为了简化也可以删除阈值比较部256及OR电路258。但是,优选设置阈值比较部256及OR电路258。另外,也可以删除阈值比较部255及AND电路257,仅通过矢量等价判定部253来判断为背景。但是,优选设置阈值比较部255及AND电路257。 
当满足来自矢量等价判定部253的判定信号Sj0为1的第一条件时,设为两侧插补为基本。当追加阈值比较部255时,尽管在边界附近本来优选单侧插补,但是也能够避免在运动矢量MV1、MV2等价时成为两侧插补的不良情况。因此,当满足判定信号Sj0和比较信号Scp1双方为1的第二条件时,优选设为两侧插补。并且,追加阈值比较部256,在满足判定信号Sj2为1的第三条件时,当设为两侧插补时,也能够减轻在边界附近区域AR21、AR31中的异样感。当满足第一条件和第三条件时,可以设为两侧插补。 
在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帧率变换为两倍的帧率变换装置及方法,但是也可以为变换为三倍或三倍以上的垂直频率的帧率变换装置及方法。可以将本实施方式用于电影抖动(film judder)去除装置中。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产业上的应用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减少因运动矢量误检测导致的误插补,获得自然异样感少的帧率变换图像的帧率变换装置。 
符号说明 
1帧存储器 
2运动矢量检测部 
3插补部 
4时间序列变换存储器 
21、22相关检测部 
23~25相关比较部 
31、32数据保持选择部(像素数据选择部) 
33矢量延迟量变换部 
34选择平均值化部(插补像素数据生成部)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帧率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相关检测部,其检测第一像素数据与第二帧上的多个像素数据中的各个像素数据的相关值,所述第一像素数据是第一帧上的像素数据,位于与在所述第一帧和所述第一帧之前的第二帧之间内插的插补帧上的插补像素数据相同的位置;
第一相关比较部,其把从所述第一相关检测部输出的相关值中的、相关最大的第一最大相关值和表示该第一最大相关值的方向作为第一运动矢量进行输出;
第二相关检测部,其检测第二像素数据与所述第一帧上的多个像素数据中的各个像素数据的相关值,所述第二像素数据是所述第二帧上的像素数据,位于与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相同的位置;
第二相关比较部,其把从所述第二相关检测部输出的相关值中的、相关最大的第二最大相关值和表示该第二最大相关值的方向作为第二运动矢量进行输出;
第三相关比较部,其把所述第一运动矢量和所述第二运动矢量中的、所述第一最大相关值和所述第二最大相关值中相关大的一方的运动矢量作为最终的第三运动矢量进行输出;
第一像素数据选择部,其根据所述第三运动矢量,选择并输出所述第一帧上的多个像素数据中的、为了生成所述插补像素数据而需要的第三像素数据;
第二像素数据选择部,其根据所述第三运动矢量,选择并输出所述第二帧上的多个像素数据中的、为了生成所述插补像素数据而需要的第四像素数据;
插补像素数据生成部,其选择仅使用了所述第三像素数据的单侧插补、仅使用了所述第四像素数据的单侧插补、使用了所述第三及第四像素数据的两侧插补中的某一个插补,来生成所述插补像素数据,并将其输出;以及
帧率变换部,其使用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所述插补帧,并将其内插在所述第一帧和所述第二帧之间,来变换帧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帧率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相关比较部在满足所述第一运动矢量与所述第二运动矢量的差分在预定的范围内的第一条件时,输出用于使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部的插补成为两侧插补的判定信号,
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部在被输入了所述判定信号后,使所述第三及第四像素数据平均值化,生成所述插补像素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帧率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相关比较部在满足所述第一运动矢量与所述第二运动矢量的差分在预定的范围内,并且所述第一最大相关值与所述第二最大相关值的差分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阈值的第二条件时,输出用于使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部的插补成为两侧插补的判定信号,
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部在被输入了所述判定信号后,使所述第三及第四像素数据平均值化,生成所述插补像素数据。
4.(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帧率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相关比较部在除了满足所述第二条件之外,还满足所述第一最大相关值与所述第二最大相关值的差分的绝对值小于比所述第一阈值小的第二阈值的第三条件时,输出用于使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部的插补成为两侧插补的判定信号。
5.(修改后)一种帧率变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相关检测步骤,其检测第一像素数据与第二帧上的多个像素数据中的各个像素数据的相关值,所述第一像素数据是第一帧上的像素数据,位于与在所述第一帧和所述第一帧之前的第二帧之间内插的插补帧上的插补像素数据相同的位置;
第一相关比较步骤,其把在所述第一相关检测步骤中检测的相关值中的、相关最大的第一最大相关值和表示该第一最大相关值的方向作为第一运动矢量进行输出;
第二相关检测步骤,其检测第二像素数据与所述第一帧上的多个像素数据中的各个像素数据的相关值,所述第二像素数据是所述第二帧上的像素数据,位于与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相同的位置;
第二相关比较步骤,其把在所述第二相关检测步骤中检测的相关值中的、相关最大的第二最大相关值和表示该第二最大相关值的方向作为第二运动矢量进行输出;
第三相关比较步骤,其把所述第一运动矢量和所述第二运动矢量中的、所述第一最大相关值和所述第二最大相关值中相关大的一方的运动矢量作为最终的第三运动矢量进行输出;
第一像素数据选择步骤,其根据所述第三运动矢量,选择并输出所述第一帧上的多个像素数据中的、为了生成所述插补像素数据而需要的第三像素数据;
第二像素数据选择步骤,其根据所述第三运动矢量,选择并输出所述第二帧上的多个像素数据中的、为了生成所述插补像素数据而需要的第四像素数据;
插补像素数据生成步骤,其选择仅使用了所述第三像素数据的单侧插补、仅使用了所述第四像素数据的单侧插补、使用了所述第三及第四像素数据的两侧插补中的某一个插补,来生成所述插补像素数据,并将其输出;以及
帧率变换步骤,其使用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所述插补帧,并将其内插在所述第一帧和所述第二帧之间,来变换帧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帧率变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相关比较步骤在满足所述第一运动矢量与所述第二运动矢量的差分在预定的范围内的第一条件时,输出用于使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步骤的插补成为两侧插补的判定信号,
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步骤在被输入了所述判定信号后,使所述第三及第四像素数据平均值化,生成所述插补像素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帧率变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相关比较步骤在满足所述第一运动矢量与所述第二运动矢量的差分在预定的范围内,并且所述第一最大相关值与所述第二最大相关值的差分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阈值的第二条件时,输出用于使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步骤的插补成为两侧插补的判定信号,
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步骤在被输入了所述判定信号后,使所述第三及第四像素数据平均值化,生成所述插补像素数据。
8.(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帧率变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相关比较步骤在除了满足所述第二条件之外,还满足所述第一最大相关值与所述第二最大相关值的差分的绝对值小于比所述第一阈值小的第二阈值的第三条件时,输出用于使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步骤的插补成为两侧插补的判定信号。

Claims (8)

1.一种帧率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相关检测部,其检测第一像素数据与第二帧上的多个像素数据中的各个像素数据的相关值,所述第一像素数据是第一帧上的像素数据,位于与在所述第一帧和所述第一帧之前的第二帧之间内插的插补帧上的插补像素数据相同的位置;
第一相关比较部,其把从所述第一相关检测部输出的相关值中的、相关最大的第一最大相关值和表示该第一最大相关值的方向作为第一运动矢量进行输出;
第二相关检测部,其检测第二像素数据与所述第一帧上的多个像素数据中的各个像素数据的相关值,所述第二像素数据是所述第二帧上的像素数据,位于与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相同的位置;
第二相关比较部,其把从所述第二相关检测部输出的相关值中的、相关最大的第二最大相关值和表示该第二最大相关值的方向作为第二运动矢量进行输出;
第三相关比较部,其把所述第一运动矢量和所述第二运动矢量中的、所述第一最大相关值和所述第二最大相关值中相关大的一方的运动矢量作为最终的第三运动矢量进行输出;
第一像素数据选择部,其根据所述第三运动矢量,选择并输出所述第一帧上的多个像素数据中的、为了生成所述插补像素数据而需要的第三像素数据;
第二像素数据选择部,其根据所述第三运动矢量,选择并输出所述第二帧上的多个像素数据中的、为了生成所述插补像素数据而需要的第四像素数据;
插补像素数据生成部,其选择仅使用了所述第三像素数据的单侧插补、仅使用了所述第四像素数据的单侧插补、使用了所述第三及第四像素数据的两侧插补中的某一个插补,来生成所述插补像素数据,并将其输出;以及
帧率变换部,其使用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所述插补帧,并将其内插在所述第一帧和所述第二帧之间,来变换帧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帧率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相关比较部在满足所述第一运动矢量与所述第二运动矢量的差分在预定的范围内的第一条件时,输出用于使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部的插补成为两侧插补的判定信号,
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部在被输入了所述判定信号后,使所述第三及第四像素数据平均值化,生成所述插补像素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帧率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相关比较部在满足所述第一运动矢量与所述第二运动矢量的差分在预定的范围内,并且所述第一最大相关值与所述第二最大相关值的差分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阈值的第二条件时,输出用于使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部的插补成为两侧插补的判定信号,
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部在被输入了所述判定信号后,使所述第三及第四像素数据平均值化,生成所述插补像素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帧率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相关比较部在除了满足所述第二条件之外,还满足所述第一最大相关值与所述第二最大相关值的差分的绝对值小于比所述第一阈值小的第二阈值的第三条件时,输出用于使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部的插补成为两侧插补的判定信号。
5.一种帧率变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相关检测步骤,其检测第一像素数据与第二帧上的多个像素数据中的各个像素数据的相关值,所述第一像素数据是第一帧上的像素数据,位于与在所述第一帧和所述第一帧之前的第二帧之间内插的插补帧上的插补像素数据相同的位置;
第一相关比较步骤,其把在所述第一相关检测步骤中检测的相关值中的、相关最大的第一最大相关值和表示该第一最大相关值的方向作为第一运动矢量进行输出;
第二相关检测步骤,其检测第二像素数据与所述第一帧上的多个像素数据中的各个像素数据的相关值,所述第二像素数据是所述第二帧上的像素数据,位于与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相同的位置;
第二相关比较步骤,其把在所述第二相关检测步骤中检测的相关值中的、相关最大的第二最大相关值和表示该第二最大相关值的方向作为第二运动矢量进行输出;
第三相关比较步骤,其把所述第一运动矢量和所述第二运动矢量中的、所述第一最大相关值和所述第二最大相关值中相关大的一方的运动矢量作为最终的第三运动矢量进行输出;
第一像素数据选择步骤,其根据所述第三运动矢量,选择并输出所述第一帧上的多个像素数据中的、为了生成所述插补像素数据而需要的第三像素数据;
第二像素数据选择步骤,其根据所述第三运动矢量,选择并输出所述第二帧上的多个像素数据中的、为了生成所述插补像素数据而需要的第四像素数据;
插补像素数据生成步骤,其选择仅使用了所述第三像素数据的单侧插补、仅使用了所述第四像素数据的单侧插补、使用了所述第三及第四像素数据的两侧插补中的某一个插补,来生成所述插补像素数据,并将其输出;以及
帧率变换步骤,其使用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所述插补帧,并将其内插在所述第一帧和所述第二帧之间,来变换帧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帧率变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相关比较步骤在满足所述第一运动矢量与所述第二运动矢量的差分在预定的范围内的第一条件时,输出用于使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步骤的插补成为两侧插补的判定信号,
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步骤在被输入了所述判定信号后,使所述第三及第四像素数据平均值化,生成所述插补像素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帧率变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相关比较步骤在满足所述第一运动矢量与所述第二运动矢量的差分在预定的范围内,并且所述第一最大相关值与所述第二最大相关值的差分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阈值的第二条件时,输出用于使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步骤的插补成为两侧插补的判定信号,
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步骤在被输入了所述判定信号后,使所述第三及第四像素数据平均值化,生成所述插补像素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帧率变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相关比较步骤在除了满足所述第二条件之外,还满足所述第一最大相关值与所述第二最大相关值的差分的绝对值小于比所述第一阈值小的第二阈值的第三条件时,输出用于使所述插补像素数据生成步骤的插补成为两侧插补的判定信号。
CN2010800038511A 2009-10-08 2010-10-07 帧率变换装置及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929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34125A JP4692913B2 (ja) 2009-10-08 2009-10-08 フレームレート変換装置及び方法
JP2009-234125 2009-10-08
PCT/JP2010/067674 WO2011043433A1 (ja) 2009-10-08 2010-10-07 フレームレート変換装置及び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2981A true CN102292981A (zh) 2011-12-21
CN102292981B CN102292981B (zh) 2013-12-11

Family

ID=43856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385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92981B (zh) 2009-10-08 2010-10-07 帧率变换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319889B2 (zh)
EP (1) EP2375737B1 (zh)
JP (1) JP4692913B2 (zh)
KR (1) KR101186143B1 (zh)
CN (1) CN102292981B (zh)
WO (1) WO201104343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9848A (zh) * 2018-10-12 2021-05-11 Jvc建伍株式会社 插补帧生成装置及方法
CN113726980A (zh) * 2020-05-25 2021-11-30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
TWI748459B (zh) * 2020-05-18 2021-12-0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處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1332B (zh) * 2011-05-31 2015-04-15 Jvc建伍株式会社 影像信号处理装置以及方法
JP5803500B2 (ja) 2011-09-27 2015-11-04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動きベクトル検出装置及び方法
JP2013165487A (ja) * 2012-01-11 2013-08-22 Panasonic Corp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479788B2 (en) * 2014-03-17 2016-10-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w complexity encoding and background detection
KR101574205B1 (ko) 2014-05-22 2015-12-04 주식회사 칩스앤미디어 프레임 율 변환을 위한 움직임 정보 추정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101574301B1 (ko) 2014-05-22 2015-12-04 주식회사 칩스앤미디어 프레임 율 변환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8040217B (zh) 2017-12-20 2020-01-24 深圳岚锋创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解码的方法、装置及相机
CN110267098B (zh) * 2019-06-28 2022-05-20 连尚(新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处理方法及终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57906A1 (en) * 1998-05-07 1999-11-11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video frame rate
WO2006012382A1 (en) * 2004-07-20 2006-0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rame rate up conversion with multiple reference frames and variable block sizes
CN1984238A (zh) * 2005-12-12 2007-06-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程序
US20090110075A1 (en) * 2007-10-31 2009-04-30 Xuemin Ch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tion Compensated Picture Rate Up-Conversion of Digital Video Using Picture Boundary Process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36650A (ja) * 1994-06-06 1995-12-22 Nippon Hoso Kyokai <Nhk> フィールド内挿方法
JP3604752B2 (ja) * 1995-01-09 2004-12-22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動きベクトル検出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0134585A (ja) * 1998-10-23 2000-05-12 Hitachi Ltd 動きベクトル決定方法、画像信号のフレーム数変換方法および回路
JP2003047011A (ja) * 2001-07-30 2003-02-14 Shibasoku:Kk 動きベクトルを用いる動き補正方法
JP3840129B2 (ja) * 2002-03-15 2006-11-01 株式会社東芝 動きベクトル検出方法と装置、補間画像作成方法と装置及び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JP4222090B2 (ja) * 2003-04-15 2009-02-12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動画像時間軸補間方法及び動画像時間軸補間装置
US7536031B2 (en) 2003-09-02 2009-05-19 Nxp B.V. Temporal interpolation of a pixel on basis of occlusion detection
EP1665806A1 (en) * 2003-09-17 2006-06-0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otion vector field re-timing
JP4359223B2 (ja) * 2004-10-29 2009-11-04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映像補間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たフレームレート変換装置,映像表示装置
JP5177828B2 (ja) * 2005-03-25 2013-04-10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画像レート変換方法及び画像レート変換装置
JP2006331136A (ja) 2005-05-27 2006-12-07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動きベクトル検出装置
JP2009118456A (ja) * 2007-10-18 2009-05-28 Sharp Corp 画像補間装置および方法
US8660175B2 (en) * 2007-12-10 2014-02-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ective display of interpolated or extrapolated video unit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57906A1 (en) * 1998-05-07 1999-11-11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video frame rate
WO2006012382A1 (en) * 2004-07-20 2006-0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rame rate up conversion with multiple reference frames and variable block sizes
CN1984238A (zh) * 2005-12-12 2007-06-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程序
US20090110075A1 (en) * 2007-10-31 2009-04-30 Xuemin Ch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tion Compensated Picture Rate Up-Conversion of Digital Video Using Picture Boundary Processing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9848A (zh) * 2018-10-12 2021-05-11 Jvc建伍株式会社 插补帧生成装置及方法
CN112789848B (zh) * 2018-10-12 2023-09-08 Jvc建伍株式会社 插补帧生成装置及方法
TWI748459B (zh) * 2020-05-18 2021-12-0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處理方法
US11310460B2 (en) 2020-05-18 2022-04-19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CN113726980A (zh) * 2020-05-25 2021-11-30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319889B2 (en) 2012-11-27
JP4692913B2 (ja) 2011-06-01
CN102292981B (zh) 2013-12-11
KR101186143B1 (ko) 2012-09-27
EP2375737A4 (en) 2012-05-23
EP2375737B1 (en) 2014-04-30
KR20110106390A (ko) 2011-09-28
WO2011043433A1 (ja) 2011-04-14
JP2011082846A (ja) 2011-04-21
EP2375737A1 (en) 2011-10-12
US20110267536A1 (en) 2011-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92981B (zh) 帧率变换装置及方法
CN104219533B (zh) 一种双向运动估计方法和视频帧率上转换方法及系统
US9148622B2 (en) Halo reduction in frame-rate-conversion using hybrid bi-directional motion vectors for occlusion/disocclusion detection
KR20100114499A (ko) 후광현상이 줄어든 영상보간 장치 및 방법
JPWO2009107487A1 (ja) 動きぼやけ検出装置及び方法、画像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CN103369208A (zh) 自适应去隔行方法及装置
US20120008689A1 (en) Frame interpolation device and method
JP2006331136A (ja) 動きベクトル検出装置
US20120274845A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program
JPWO2011067869A1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7195062A (ja) 画像静止領域判定装置、およびインタレース−プログレッシブ画像変換装置
CN102035996B (zh) 图像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7124617B (zh) 运动估计运动补偿中随机矢量的生成方法及系统
US8013935B2 (en) Picture processing circuit and picture processing method
JP2007060192A (ja) 補間フレーム生成装置、その方法、画像表示システム、並びに、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8200032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image processing operation according to image blocks in horizontal direction
JP5803500B2 (ja) 動きベクトル検出装置及び方法
JP5142373B2 (ja) 再生装置
JP4735779B2 (ja) 補間画素データ生成装置及び方法
US8405767B2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JP2011103511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14007658A (ja) 動きベクトル導出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64188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891913B2 (ja) 映像信号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JP5051673B2 (ja) レンダリング方法及びレンダリン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VC KENWOOD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VICTOR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42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421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JVC KENWOOD Corp.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atentee before: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