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82426A - 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82426A
CN102282426A CN2010800048744A CN201080004874A CN102282426A CN 102282426 A CN102282426 A CN 102282426A CN 2010800048744 A CN2010800048744 A CN 2010800048744A CN 201080004874 A CN201080004874 A CN 201080004874A CN 102282426 A CN102282426 A CN 1022824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r
adsorption heat
aircondition
ad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48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82426B (zh
Inventor
石本真志
辻忠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82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24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824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24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2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fluid
    • F24F12/003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fluid using a heat pum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411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absorbing or adsorbing water, e.g. using an hygroscopic desicc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411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absorbing or adsorbing water, e.g. using an hygroscopic desiccant
    • F24F3/1429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absorbing or adsorbing water, e.g. using an hygroscopic desiccant alternatively operating a heat exchanger in an absorbing/adsorbing mode and a heat exchanger in a regeneration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2012/007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 by-pass for bypassing the heat-exchang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12Hot 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pum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2Heat recovery pumps, i.e. heat pump based systems or units able to transfer the thermal energy from one area of the premises or part of the facilities to a different one, improving the overall efficienc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装置,能单独地进行潜热处理及显热处理、能抑制生产及设置成本并能实现节能。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10)对使室内空气(RA)的一部分与外部气体(OA)混合后的混合空气进行空气调节处理。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及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能进行空气的调湿处理。空气热交换器(60)能使被热源热处理后的流体与空气热交换。外部气体被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或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调湿处理,并与室内空气(RA)的一部分混合而成为混合空气。混合空气利用空气热交换器(60)而与冷水或温水热交换。排气(EA)在被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或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调湿处理后被输送至室外。

Description

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进行外部气体的空气调节处理并能进行室内空气的空气调节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存在一种能进行外部气体的调湿处理的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145092号公报)这样的调湿处理装置。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145092号公报)的技术中,具有由压缩机、两个热交换器及膨胀阀构成的制冷剂回路,在两个热交换器中设有能对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吸附的吸附材。两个热交换器中的一个热交换器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情况下,可作为对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吸附的吸附器起作用,另一个热交换器在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情况下,可作为将吸附的水分在空气中再生的再生器起作用。该空调装置通过使吸附器与再生器交替地反复来进行外部气体的调湿处理,并将该调湿处理后的外部气体供给至室内。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例如,在进行包含潜热处理和显热处理的空气调节处理的情况下,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145092号公报)中,能利用设有吸附材的热交换器高效地进行外部气体的调湿处理(即潜热处理),但不能进行作为单体单元的显热处理。另外,在采用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剂回路的空调装置中,在进行空气调节处理的情况下,能在夏季的制冷运转中进行空气调节处理,但因产生冷凝水而需设置将冷凝水排出的设备(泄水盘、泄水配管)。此外,在冬季的制热运转中,由于空调装置单体不能进行加湿,因此仅能进行显热处理。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以单体单元进行潜热处理及显热处理、能抑制生产及设置的成本并能实现节能的空调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第一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对使室内空气的一部分与外部气体混合后的混合空气进行空气调节处理,包括主体外壳、外部气体供给元件、室内空气供给元件、排气元件、第一吸附热交换器、第二吸附热交换器及空气热交换器。外部气体供给元件将外部气体吸入主体外壳并朝室内输送。室内气体供给元件将被吸入主体外壳内的室内空气的一部分作为回流气空气输送至室内。排气元件将回流气空气以外的被吸入主体外壳内的室内空气作为排气输送至室外。第一吸附热交换器具有能吸附或解吸空气中的水分的吸附材。另外,第一吸附热交换器可起到对水分进行吸附的吸附器或使吸附的水分在空气中再生的再生器的作用。此外,第一吸附热交换器能进行空气的调湿处理。第二吸附热交换器具有能吸附或解吸空气中的水分的吸附材。另外,第二吸附热交换器可起到对水分进行吸附的吸附器或使吸附的水分在空气中再生的再生器的作用。此外,第二吸附热交换器能进行空气的调湿处理。空气热交换器能使被热源热处理后的流体与空气热交换。主体外壳将第一吸附热交换器、第二吸附热交换器、空气热交换器、外部气体供给元件、室内空气供给元件及排气元件收容在内部。外部气体被第一吸附热交换器或第二吸附热交换器调湿处理,并与室内空气的一部分混合而成为混合空气。混合空气利用空气热交换器而与冷水或温水热交换。排气在被第一吸附热交换器或第二吸附热交换器调湿处理后被输送至室外。当第一吸附热交换器作为吸附器起作用时,第二吸附热交换器作为再生器起作用。当第一吸附热交换器作为再生器起作用时,第二吸附热交换器作为吸附器起作用。
在本发明中,通过利用空气热交换器使混合空气与经热源热处理后的流体热交换,来进行外部气体的潜热处理及显热处理和室内空气的显热处理,其中,上述混合空气是使进行完调湿处理后的外部气体与室内空气的一部分混合而形成的。例如,在使冷水作为流体在空气热交换器中流通以使本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进行制冷运转这样的情况下,在空气热交换器中,使由空气热交换器进行了调湿处理(即潜热处理)后的外部气体和室内空气的一部分混合形成的混合空气与冷水热交换。
这样,在本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中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是使经潜热处理后的干燥的外部气体和室内空气混合形成的混合空气与冷水热交换,因此,在空气热交换器中,几乎不会进行潜热处理,而仅进行显热处理,即便将在空气热交换器内部流通的冷水的温度设定为比现有的7℃等稍高的温度、例如15℃,也能对室内充分地进行制冷。另外,基于相同的理由,能防止在空气热交换器中产生冷凝水。因此,在本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中,无需对冷凝水进行处理的泄水盘、泄水配管等零件。藉此,能抑制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的制造成本,另外,由于无需施工时的泄水配管,因此也能抑制施工的成本。
第二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一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空气热交换器包括多根导热管和多片导热翅片。多根导热管供流体在其内部流通,且排列成至少一列以上。多片导热翅片被多根导热管贯穿。此外,空气热交换器被配置成导热管延伸的方向及多根导热管排列的列方向处于水平方向上。
一般而言,在利用空气热交换器对空气进行冷却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夏季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冷凝水,为了容易进行冷凝水的处理,空气热交换器大多被配置成由多根导热管形成的列方向沿着垂直方向或沿着与水平方向交叉的方向。
在本发明中,由于预先进行外部气体的调湿处理以使空气热交换器中不易产生冷凝水,因此能将空气热交换器配置成导热管延伸的方向及多根导热管排列的列方向处于水平方向上。因此,对于空气热交换器的配置没有限制,与对空气热交换器的配置自由度有限制的情况相比,能容易地将产品设计得紧凑。
第三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一发明或第二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主体外壳具有外部气体导入口、室内空气导入口、排气口及供气口。外部气体导入口能导入外部气体。室内空气导入口能导入室内空气。排气口能将排气排出至室外。供气口能朝室内供给混合空气。
在本发明中,在主体外壳上有外部气体导入口、室内空气导入口、排气口及供气口,其中,上述外部气体导入口能导入外部气体,上述室内空气导入口能导入室内空气,上述排气口能朝室外排出排气,上述供气口能朝室内供给经调节后的混合空气。外部气体导入口和排气口使主体外壳内部与室外连通,室内空气导入口和供气口使主体外壳内部与室内连通。
这样,通过在主体外壳上设置四个开口部,能使四个开口部分别供外部气体OA、室内空气RA、排气EA、供气SA(被调节后的混合空气)这四种气流中的特定气流流过。因此,能顺利地进行室内的换气。
第四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三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还包括风量分配元件、供气风扇、回流气风扇。风量分配元件对室内空气进行分配,以使回流气空气的风量与排气的风量的比例为规定的比例。供气风扇将回流气空气和外部气体作为混合空气吸入主体外壳,并将利用空气热交换器而与流体热交换后的混合空气供给至室内。回流气风扇将室内空气吸入主体外壳,并朝风量分配元件输送室内空气。在外部气体供给元件中,供气风扇在将外部气体吸入主体外壳后,将其从主体外壳输送至室内。在室内空气供给元件中,在回流气风扇将室内空气吸入主体外壳后,供气风扇朝室内输送回流气空气。在排气元件中,回流气风扇在将室内空气吸入主体外壳后,朝室外输送排气。
在本发明的在主体外壳的内部有将外部气体吸入主体外壳并朝室内输送的外部气体供给元件的流路、在将室内空气吸入主体外壳后朝室内输送回流气空气的流路、在将室内空气吸入主体外壳后朝室外输送排气的流路这三个空气的流路。此外,利用供气风扇、回流气风扇及风量分配元件形成上述三个流路。
这样,不用为形成三个空气的流路而利用三个风扇,可由风量分配元件和两个风扇形成三个空气的流路。因此,在本发明中,与装设三个风扇的情况相比,能使主体外壳的大小变得紧凑。另外,在本发明中,与装设三个风扇的情况相比,能抑制生产成本。此外,在本发明中,与装设三个风扇的情况相比,还能抑制能量消耗。
第五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是在第四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还包括排气风量检测元件,该排气风量检测元件能对排气的风量进行检测。风量分配元件根据被检测出的排气的风量和回流气风扇的风扇转速来进行调节,以使回流气空气的风量与排气的风量的比例为规定的比例。
在本发明中,风量分配元件可根据由回流气风扇的风扇转速而导出的回流气空气的风量和排气风量检测元件所检测出的排气风量来进行调节,以使回流气空气的风量与排气的风量的比例为规定的比例。因此,能正确地进行回流气空气的风量与排气的风量的调节。
第六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是在第四发明或第五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风量分配元件由风量调节气门构成。
因此,在本发明中,与装设三个风扇的情况相比,能使主体外壳的大小变得紧凑。另外,在本发明中,与装设三个风扇的情况相比,能抑制生产成本。此外,在本发明中,与装设三个风扇的情况相比,还能抑制能量消耗。
第七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三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还包括供气风扇、回流气风扇及排气风扇。供气风扇在将外部气体吸入主体外壳后输送至室内,从而作为外部气体供给元件起作用。回流气风扇在将回流气空气吸入主体外壳后输送至室内,从而作为室内空气供给元件起作用。排气风扇在将回流气空气以外的室内空气吸入主体外壳后输送至室外,从而作为排气元件起作用。通过调节回流气风扇的风量和排气风扇的风量,使回流气空气的风量与排气的风量的比例为规定的比例。
在本发明中,在主体外壳的内部有将外部气体吸入外壳并朝室内输送的外部气体供给元件的流路、在将室内空气吸入主体外壳后朝室内输送回流气空气的流路、在将室内空气吸入主体外壳后朝室外输送排气的流路这三个空气的流路。此外,利用供气风扇、回流气风扇及排风扇形成上述三个流路。
通过这样使风扇装设于三个流路中的每一流路,能稳定地形成三个流路。
第八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一发明至第七发明中任一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还包括压缩机和膨胀机构。压缩机对制冷剂进行压缩。膨胀机构对被第一吸附热交换器或第二吸附热交换器冷凝后的制冷剂进行减压。压缩机、第一吸附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及第二吸附热交换器形成能进行蒸汽压缩式循环的制冷剂回路。第一吸附热交换器或第二吸附热交换器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情况下,也作为吸附器起作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或第二吸附热交换器在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情况下,也作为再生器起作用。
这样,由于第一吸附热交换器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是与压缩机及膨胀机构一起形成制冷剂回路的,因此能有效地作为吸附器或再生器起作用。
第九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是在第八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制冷剂回路还包括切换机构。切换机构能进行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的切换。第一状态是使第一吸附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且使第二吸附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状态。第二状态是使第一吸附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起作用且使第二吸附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状态。切换机构能定期地进行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的切换。
这样,通过对切换机构进行切换,能使第一吸附热交换器及第二吸附热交换器交替地作为吸附器及再生器起作用,从而能有效地进行除湿运转或进行加湿运转。
发明效果
在第一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中,在本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中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使经潜热处理后的干燥的外部气体和室内空气混合形成的混合空气与冷水热交换,因此,在空气热交换器中,几乎不会进行潜热处理,而仅进行显热处理,即便将在空气热交换器内部流通的冷水的温度设定为比现有的7℃等稍高的温度、例如15℃,也能对室内充分地进行制冷。另外,基于相同的理由,能防止空气热交换器中产生冷凝水。因此,在本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中,无需对冷凝水进行处理的泄水盘、泄水配管等零件。藉此,能抑制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的制造成本,另外,由于无需施工时的泄水配管,因此也能抑制施工的成本。
在第二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中,由于预先进行外部气体的调湿处理以使空气热交换器中不易产生冷凝水,因此能将空气热交换器配置成导热管延伸的方向及多根导热管排列的列方向处于水平方向上。因此,对于空气热交换器的配置没有限制,与对空气热交换器的配置自由度有限制的情况相比,能容易地将产品设计得紧凑。
在第三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中,通过在主体外壳上设置四个开口部,能使四个开口部分别供外部气体OA、室内空气RA、排气EA、供气SA(被调节后的混合空气)这四种气流中的特定气流流过。因此,能顺利地进行室内的换气。
在第四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中,不用为形成三个空气的流路而利用三个风扇,可由风量分配元件和两个风扇形成三个空气的流路。因此,在本发明中,与装设三个风扇的情况相比,能使主体外壳的大小变得紧凑。另外,在本发明中,与装设三个风扇的情况相比,能抑制生产成本。此外,在本发明中,与装设三个风扇的情况相比,还能抑制能量消耗。
在第五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中,风量分配元件可根据由回流气风扇的风扇转速而导出的回流气空气的风量和排气风量检测元件所检测出的排气风量来进行调节,以使回流气空气的风量与排气的风量的比例为规定的比例。因此,能正确地进行回流气空气的风量与排气的风量的调节。
在第六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中,与装设三个风扇的情况相比,能使主体外壳的大小变得紧凑。另外,在本发明中,与装设三个风扇的情况相比,能抑制生产成本。此外,在本发明中,与装设三个风扇的情况相比,还能抑制能量消耗。
在第七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中,通过使风扇装设于三个流路中的每一个流路,能稳定地形成三个流路。
在第八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中,由于第一吸附热交换器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是与压缩机及膨胀机构一起形成制冷剂回路的,因此能有效地作为吸附器或再生器起作用。
在第九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中,通过对切换机构进行切换,能使第一吸附热交换器及第二吸附热交换器交替地作为吸附器及再生器起作用,从而能有效地进行除湿运转或进行加湿运转。
附图说明
图1是空调装置10的下侧视图(俯视图)。
图2是空调装置10的左侧剖视图。
图3是空调装置10的右侧剖视图。
图4是表示制冷除湿运转的第一动作中的制冷剂回路的状态及气流的空调装置的模型图。
图5(a)是空气热交换器60的俯视图。
图5(b)是空气热交换器60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控制部90的框图。
图7是表示制冷除湿运转的第二动作中的制冷剂回路的状态及气流的空调装置的模型图。
图8是表示制热加湿运转的第一动作中的制冷剂回路的状态及气流的空调装置的模型图。
图9是表示制热加湿运转的第二动作中的制冷剂回路的状态及气流的空调装置的模型图。
图10是表示变形例(1)的制冷除湿运转的第一动作中的制冷剂回路的状态及气流的空调装置的模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发明的实施方式1)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中,作为室内的空气调节,进行室内空气RA的显热处理及潜热处理、外部气体OA与室内空气RA的互换(即换气),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在对吸入的外部气体OA进行湿度调节及温度调节以及朝室内的供给的同时,将吸入的室内空气RA的一部分(回流气空气RA1)排出至室外。
(空调装置的整体结构)
参照图1~图3对空调装置10进行说明。图1是空调装置10的下侧视图(俯视图),图2是空调装置10的左侧剖视图,图3是空调装置10的右侧剖视图。下侧剖视图是利用水平的面(I-I截面)将图2及图3的下侧剖开的情况下的图。左侧剖视图是利用垂直的截面(II-II截面)将图1的中心的左侧剖开的情况下的图。右侧剖视图是利用垂直的面(III-III截面)将图1的中心的右侧剖开的情况下的图。将图1的下侧设为“前”,将上侧设为“后”,并以此作为基准,将左侧设为“左”,将右侧设为“右”。另外,将图2的下侧设为“前”,将上侧设为“后”,将左侧设为“下”,将右侧设为“上”。此外,将图3的下侧设为“前”,将上侧设为“后”,将左侧设为“上”,将右侧设为“下”。
空调装置10具有外壳11。另外,在外壳11内收容有制冷剂回路50。在该制冷剂回路50中连接有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压缩机53、四通切换阀54及电动膨胀阀55。制冷剂回路50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在外壳11中,在图1的下侧(即空调装置10的前侧)立设有前表面面板12,在同一图中的上侧(即空调装置10的后侧)立设有背表面面板13。另外,在外壳11中,在图2的左侧(即空调装置10的下侧)设有下表面面板14,在同一图的右侧(即空调装置10的上侧)设有上表面面板15。
在外壳11的背表面面板13上左右并排地配置有两个能供外部气体OA流入流出(即,能作为外部气体导入口起作用且能作为排气口起作用)的两个开口部21、22。两个开口部中的靠左侧的开口部是第一内外流入流出口21,靠右侧的开口部是第二内外流入流出口。
在外壳11的上表面面板15中的靠前的位置配置有供气口23,该供气口23能朝室内供给在外壳11内部被调节后的空气,在外壳11的上表面面板15中的靠后的位置配置有能吸入室内空气(即,能作为回流气导入口起作用)的室内空气导入口24。
此外,外壳11的内部空间主要被划分成四个空间。四个空间由在前后方向上将外壳11的内部空间大致两等分的情况下的前侧空间(第一空间S1)、在第一空间S1以外的空间中沿上下方向进行分割的情况下的上侧空间(第二空间S2)、在左右方向上将剩余的空间分割的情况下的左侧空间(第三空间S3)及右侧空间(第四空间S4)构成。
在第一空间S1中配置有供气风扇35和空气热交换器60,其中,上述供气风扇35经由供气口23朝室内供给被调节后的空气,上述空气热交换器60主要进行回流气空气RA1和导入后的外部气体OA的显热处理。第一空间S1被供气风扇35分割成上游侧空间S11和下游侧空间S12。
上游侧空间S11是第一空间S1中的位于供气风扇35下侧的空间,处于能与外壳11内部的其他空间(第二空间S2、第三空间S3及第四空间S4)连通的状态。另外,由于上游侧空间S11是供气风扇35的上游侧,因此其始终处于负压状态。
下游侧空间S12是第一空间S1中的位于供气风扇35上侧的空间,处于能经由供气口23与室内连通的状态。另外,由于上游侧空间S12是供气风扇35的下游侧,因此其始终处于正压状态。
在第二空间S2中配置有回流气风扇36,该回流气风扇36能经由室内空气导入口24将室内的空气导入外壳11内部。第二空间S2被回流气风扇36分割成上游侧空间S21和下游侧空间S22。
上游侧空间S21是第二空间S2中的位于回流气风扇36上侧的空间,处于能经由室内空气导入口24与室内连通的状态。另外,由于上游侧空间S21是回流气风扇36的上游侧,因此其始终处于负压状态。
下游侧空间S22是第二空间S2中的位于回流气风扇36下侧的空间,处于能与第三空间S3及第四空间S4连通的状态。另外,由于下游侧空间S22是回流气风扇36的下游侧,因此其始终处于正压状态。
在第三空间S3中配置有后述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第三空间S3处于能经由第一内外流入流出口21与外部气体OA连通的状态。
在第四空间S4中配置有后述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第四空间S4处于能经由第二内外流入流出口22与外部气体OA连通的状态。
第一空间S1的上游侧空间S11与第二空间S2的下游侧空间S22之间的隔板上设有旁通气门41。即,第一空间S1与第二空间S2处于能经由旁通气门41而连通的状态。由于第一空间S1的上游侧空间S11处于负压状态,第二空间S2的下游侧空间S22处于正压状态,因此能通过打开旁通气门41使空气从第二空间S2朝第一空间S1流动。即,能通过打开旁通气门41将从室内空气导入口24导入第二空间S2后的回流气空气RA1(回流气空气RA1)引导至第一空间S1中。旁通气门41是风量调节气门,通过调节设于气门的叶片41a的开度,能对从第二空间S2朝第一空间S1流通的空气的量进行调节。
另外,在第一空间S1的上游侧空间S11与第三空间S3之间的隔板上配置有第一外部气体导入气门42。即,第一空间S1与第三空间S3处于能经由第一外部气体导入气门42而连通的状态。由于第一空间S1的上游侧空间S11处于负压状态,因此,当第一外部气体导入气门42处于打开状态时,能经由第三空间S3的第一内外流入流出口21朝第一空间S1导入外部气体。
另外,在第一空间S1的上游侧空间S11与第四空间S4之间的隔板上配置有第二外部气体导入气门43。即,第一空间S1和第四空间S4处于能经由第二外部气体导入气门43而连通的状态。由于第一空间S1的上游侧空间S11处于负压状态,因此,当第二外部气体导入气门43处于打开状态时,能经由第四空间S4的第二内外流入流出口22朝第一空间S1导入外部气体。
另外,在第二空间S2的下游侧空间S22与第三空间S3之间的隔板上配置有第一排气气门44。即,第二空间S2和第三空间S3处于能经由第一排气气门44而连通的状态。由于第二空间S2的下游侧空间S22处于正压状态,因此,当第一排气气门44处于打开状态时,能经由第三空间S3的第一内外流入流出口21朝外部排出被导入第二空间S2中的室内空气RA。
另外,在第二空间S2的下游侧空间S22与第四空间S4之间的隔板上配置有第二排气气门45。即,第二空间S2和第四空间S4处于能经由第二排气气门45而连通的状态。由于第二空间S2的下游侧空间S22处于正压状态,因此,当第二排气气门45处于打开状态时,能经由第四空间S4的第二内外流入流出口22朝外部排出被导入第二空间S2中的室内空气RA。
在第一外部气体导入气门42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第二排气气门45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外部气体导入气门43及第一排气气门44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气门状态)。另外,在第二外部气体导入气门43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排气气门44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外部气体导入气门42及第二排气气门45处于关闭状态(第二气门状态)。即,在第一气门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内外流入流出口21作为外部气体导入口起作用,第二内外流入流出口22作为排气口起作用。另外,在第二气门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内外流入流出口21作为排气口起作用,第二内外流入流出口22作为外部气体导入口起作用。第一气门状态及第二气门状态会与制冷剂回路50一起在后面进行说明。
通过如上所述设置旁通气门41,可与供气风扇35及回流气风扇36一起在外壳11的内部形成第一流路AW1、第二流路AW2、第三流路AW3这三个空气的流路(参照图4、图7~图9中的箭头),其中,上述第一流路AW1用于将外部气体OA吸入外壳11并将其朝室内输送,上述第二流路AW2在将室内空气RA吸入外壳11后将其朝室内输送,上述第三流路AW3在将室内空气RA吸入外壳11后将排气EA朝室外输送。所以,不用为形成三个空气的流路AW1~AW3而使用三个风扇,可由旁通气门41和两个风扇35、36形成三个空气的流路,因此,在空调装置10中,与装设三个风扇的情况相比,能使外壳11的大小紧凑,并能抑制生产成本,此外还能抑制能量消耗。
(制冷剂回路的结构)
参照图4对制冷剂回路50进行说明。
制冷剂回路50是设有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压缩机53、四通切换阀54及电动膨胀阀55的闭合回路。该制冷剂回路50通过使所填充的制冷剂循环来进行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在制冷剂回路50中,压缩机53的喷出侧与四通切换阀54的第一端口连接,压缩机53的吸入侧与四通切换阀54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的一端与四通切换阀54的第三端口连接。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的另一端通过电动膨胀阀55与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的一端连接。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的另一端与四通切换阀54的第四端口连接。
四通切换阀54能被切换至第一端口与第四端口连通且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连通的第一回路状态(图4所示的状态)和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连通且第二端口与第四端口连通的第二回路状态(图7所示的状态)。
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及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均是由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热交换器构成的。这些吸附热交换器51、52包括铜制的导热管和铝制的导热翅片(未图示)。设于吸附热交换器51、52的多个导热翅片各自形成为长方形板状,并以一定的间隔排列。另外,导热管被设成贯穿各导热翅片。
在各吸附热交换器51、52中的各导热翅片的表面上支承有吸附材,流过导热翅片之间的空气与支承于导热翅片的吸附材接触。可使用沸石、硅胶、活性炭、具有亲水性的官能团的有机高分子材料等能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的材料作为该吸附材。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及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构成调湿用构件。
(空气热交换器)
如图5所示,空气热交换器60是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热交换器,与上述吸附热交换器51、52相同,其具有铜制的导热管61和铝制的导热翅片62。多根导热管61沿图5的第一方向L1被配置成一列,并沿图5的第二方向延伸。此外,导热翅片62呈矩形,并被配置成其长边方向沿着第一方向且被导热管61垂直地贯穿。如图2或图3所示,通过使设置在高楼等中的热源即制冷机等所生成的冷水、锅炉等所生成的温水在导热管61的内部流通,在使冷水流通的情况下,空气热交换器60可起到制冷设备的作用,在使温水流通的情况下,空气热交换器60可起到制热设备的作用。空气热交换器60设于外壳11内部的第一空间S1的上游侧空间S11,并被配置成图5中的第一方向L1沿着空调装置10的前后方向且图5中的第二方向L2沿着空调装置10的左右方向。此外,空气热交换器60对流入第一空间S1的空气进行显热处理。
(控制部的结构)
在空调装置10中设有控制部90。如图6所示,在控制部90中包括有风扇控制部91、调湿控制部92及旁通风量调节部93,其中,上述风扇控制部91对供气风扇35及回流气风扇36的风量进行控制,上述调湿控制部92为调节空调装置10的调湿能力而对制冷剂回路50的制冷循环的状态进行控制,上述旁通风量调节部93调节旁通气门41的开度以对从第二空间S2流入第一空间S1的空气的风量进行调节。在空调装置10中设有能检测出朝室外排出的空气的风量(排气风量)的排气风量传感器80,该排气风量传感器80利用控制线而与控制部90连接。另外,供气风扇35、回流气风扇36及旁通气门41也利用控制线而与控制部90连接。此外,在控制部90上利用控制线连接有压缩机53、电动膨胀阀55、四通切换阀54及各气门42~45,从而可进行后述制冷除湿运转及制热加湿运转的各种控制。
风扇控制部91一边根据室内负载的大小进行供气风扇35所提供的供气风量的调节,一边进行回流气风扇36所提供的回流气风量的调节,以使与该供气风量联动地从室内吸入的室内空气RA的风量与该供气风量相等。
此外,旁通风量调节部93根据风扇控制部91所调节的供气风扇35及回流气风扇36的风量和排气风量传感器80所检测出的排气风量来进行调节,以使导入外壳11内部的外部气体OA的风量与从外壳11内部朝外部排出的排气EA的风量相等,并且,为了确保外部气体OA的导入量,旁通风量调节部93进行调节而使外部气体OA的风量与吸入外壳11内部的室内空气RA的风量的比例为1∶3。旁通风量调节部93通过调节旁通气门41的开度使外部气体OA的风量与室内空气RA的风量的比例并不限定于1∶3。
(运转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中,进行制冷除湿运转或制热加热运转。制冷除湿运转中、制热加湿运转中的空调装置10利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或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对吸入的外部气体OA进行调湿处理,并利用空气热交换器60对调湿处理后的外部气体OA与吸入的室内空气RA的一部分混合后的混合空气进行显热处理,在将该显热处理后的混合空气作为供气SA朝室内供给的同时,将吸入的混合空气中的除了与外部气体OA混合的室内空气RA以外的室内空气RA作为排气EA排出至室外。
(制冷除湿运转)
在制冷除湿运转中的空调装置10中,后述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以规定的时间间隔、例如三分钟间隔被交替地反复进行。此时,处于从热源对空气热交换器60供给有大致15℃的冷水的状态。
首先,对制冷除湿运转的第一动作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在该第一动作中,各气门42~45被设定在第一气门状态。此外,在该状态下,空调装置10的供气风扇35及回流气风扇36被运转。当供气风扇35运转时,外部气体OA作为第一空气从第一内外流入流出口21被吸入外壳11内的第三空间S3中。当回流气风扇36运转时,室内空气RA作为第二空气从室内空气导入口24被吸入外壳11内的第二空间S2中。
如图4所示,在该第一动作中的制冷剂回路50内,四通切换阀54被设定在第一回路状态。在该状态下的制冷剂回路50中,使制冷剂循环来进行制冷循环。此时,在制冷剂回路50中,从压缩机53喷出的制冷剂按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电动膨胀阀55、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的顺序流过,从而使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成为蒸发器,使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成为冷凝器。
当第一空气从第一内外流入流出口21流入第三空间S3时,其流过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中,第一空气中的水分被吸附材吸附(被除湿),此时产生的吸附热被制冷剂吸收。被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除湿后的第一空气被吸入第三空间S3,并通过第一外部气体导入气门42而流入第一空间S1的上游侧空间S11。
另一方面,从室内空气导入口24流入第二空间S2的第二空气在被旁通气门41调节了风量之后分流为第三空气和第四空气,其中,上述第三空气被引导至第一空间S1的上游侧空间S11,上述第四空气通过第二排气气门45而被引导至第四空间S4。
流入第一空间S1的第三空气在与同样流入第一空间S1的上游侧空间S11的第一空气混合后被空气热交换器60冷却,并通过供气口23被供气风扇35供给至室内。
流入第四空间S4的第四空气流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并通过第二内外流入流出口22而被排出至室外。在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中,水分从被制冷剂加热后的吸附材脱离,该脱离后的水分被施加到第四空气。这样,第四空气在被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施加水分的状态下被排出至室外。
对制冷除湿运转的第二动作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在该第二动作中,各气门42~45被设定在第二气门状态。
如图7所示,在该第二动作中的制冷机回路50内,四通切换阀54被设定在第二回路状态。在该状态下的制冷机回路50中,使制冷机循环来进行制冷循环。此时,在制冷剂回路50中,从压缩机53喷出的制冷剂按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电动膨胀阀55、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的顺序流过,从而使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成为冷凝器,使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成为蒸发器。
当第一空气从第二内外流入流出口22流入第四空间S4时,其流过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在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中,第一空气中的水分被吸附材吸附(被除湿),此时产生的吸附热被制冷剂吸收。被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除湿后的第一空气被吸入第四空间S4,并通过第二外部气体导入气门43而流入第一空间S1的上游侧空间S11。
另一方面,从室内空气导入口24流入第二空间S2的第二空气在被旁通气门41调节了风量之后分流为第三空气和第四空气,其中,上述第三空气被引导至第一空间S1的上游侧空间S11,上述第四空气通过第一排气气门44而被引导至第三空间S3。
流入第一空间S1的第三空气在与同样流入第一空间S1的上游侧空间S11的第一空气混合后被空气热交换器60冷却,并通过供气口23被供气风扇35供给至室内。
流入第三空间S3的第四空气流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并通过第一内外流入流出口21而被排出至室外。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中,水分从被制冷剂加热后的吸附材脱离,该脱离后的水分被施加到第四空气。这样,第四空气在被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施加水分的状态下被排出至室外。
在制冷除湿运转中,由于流入第一空间S1的第一空气已被除湿,另外,第三空气因其是室内空气RA而处于绝对湿度不是很高的状态,因此,被空气热交换器60冷却的第一空气与第三空气的混合空气处于绝对湿度较低的状态(即,干燥的状态)中。因此,在空气热交换器60中,几乎不进行潜热处理,而仅进行显热处理,即便将在空气热交换器60内部流通的冷水的温度设定在大致15℃(目前大多是大致7℃)这样的较高的温度,对于充分地对室内进行制冷也是足够的。另外,基于相同的理由,在空气热交换器60中几乎不会产生冷凝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中,无需对冷凝水进行处理的泄水盘、泄水配管等零件。藉此,能抑制空调装置10的制造成本,另外,由于无需施工时的泄水配管,因此还能抑制施工的成本。
(制热加湿运转)
在制热加湿运转中的空调装置10中,后述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以规定的时间间隔、例如三分钟间隔被交替地反复进行。此时,处于从热源对空气热交换器60供给有大致45℃的温水的状态。
在制冷除湿运转中的空调装置10中,后述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以规定的时间间隔、例如三分钟间隔被交替地反复进行。此时,处于从热源对空气热交换器60供给有大致15℃的冷水的状态。
首先,对制热加湿运转的第一动作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在该第一动作中,各气门42~45被设定在第一气门状态。此外,在该状态下,空调装置10的供气风扇35及回流气风扇36被运转。当供气风扇35运转时,外部气体作为第一空气从第一内外流入流出口21被吸入外壳11内的第三空间S3中。当回流气风扇36运转时,室内空气RA作为第二空气从室内空气导入口24被吸入外壳11内的第二空间S2中。
如图8所示,在该第一动作中的制冷剂回路50内,四通切换阀54被设定在第二回路状态。在该状态下的制冷剂回路50中,使制冷剂循环来进行制冷循环。此时,在制冷剂回路50中,从压缩机53喷出的制冷剂按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电动膨胀阀55、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的顺序流过,从而使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成为冷凝器,使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成为蒸发器。
当第一空气从第一内外流入流出口21流入第三空间S3时,其流过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中,水分从被制冷剂加热后的吸附材脱离,该脱离后的水分被施加到第一空气(被加湿)。被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加湿后的第一空气被吸入第三空间S3,并通过第一外部气体导入气门42而流入第一空间S1的上游侧空间S11。
另一方面,从室内空气导入口24流入第二空间S2的第二空气在被旁通气门41调节了风量之后分流为第三空气和第四空气,其中,上述第三空气被引导至第一空间S1的上游侧空间S11,上述第四空气通过第二排气气门45而被引导至第四空间S4。
流入第一空间S1的第三空气在与同样流入第一空间S1的上游侧空间S11的第一空气混合后被空气热交换器60加热,并通过供气口23被供气风扇35供给至室内。
流入第四空间S4的第四空气流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并通过第二内外流入流出口22而被排出至室外。在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中,第四空气中的水分被吸附材吸附,此时产生的吸附热被制冷剂吸收。这样,第四空气在水分因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而脱离的状态下被排出至室外。
对制热加湿运转的第二动作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在该第二动作中,各气门42~45被设定在第二气门状态。此外,在该状态下,空调装置10的供气风扇35及回流气风扇36被运转。当供气风扇35运转时,外部气体OA作为第一空气从第二内外流入流出口22被吸入外壳11内的第四空间S4中。当回流气风扇36运转时,室内空气RA作为第二空气从室内空气导入口24被吸入外壳11内的第二空间S2中。
如图9所示,在该第二动作中的制冷机回路50内,四通切换阀54被设定在第一回路状态。在该状态下的制冷剂回路50中,使制冷剂循环来进行制冷循环。此时,在制冷剂回路50中,从压缩机53喷出的制冷剂按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电动膨胀阀55、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的顺序流过,从而使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成为蒸发器,使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成为冷凝器。
当第一空气从第二内外流入流出口22流入第四空间S4时,其流过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在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中,水分从被制冷剂加热后的吸附材脱离,该脱离后的水分被施加到第一空气(被加湿)。被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加湿后的第一空气被吸入第四空间S4,并通过第二外部气体导入气门43而流入第一空间S1的上游侧空间S11。
另一方面,从室内空气导入口24流入第二空间S2的第二空气在被旁通气门41调节了风量之后分流为第三空气和第四空气,其中,上述第三空气被引导至第一空间S1的上游侧空间S11,上述第四空气通过第一排气气门44而被引导至第三空间S3。
流入第一空间S1的第三空气在与同样流入第一空间S1的上游侧空间S11的第一空气混合后被空气热交换器60加热,并通过供气口23被供气风扇35供给至室内。
流入第三空间S3的第四空气流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并通过第一内外流入流出口21而被排出至室外。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中,第四空气中的水分被吸附材吸附,此时产生的吸附热被制冷剂吸收。这样,第四空气在水分因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而脱离的状态下被排出至室外。
在制热加湿运转中,在冬季,通过从外部气体OA吸入特别缺乏的空气中的水分,能一边加湿一边制热。因此,不用进行用于加湿的供水,就能进行制热及加湿。
(特征)
(1)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中,通过利用空气热交换器使混合空气与经热源热处理后的流体热交换,来进行外部气体OA的潜热处理及显热处理和室内空气RA的显热处理,其中,上述混合空气是使进行完调湿处理后的外部气体OA与室内空气RA的一部分即回流气空气RA1混合而形成的。
此外,在使冷水在空气热交换器60中流通以使本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进行制冷除湿运转这样的情况下,在空气热交换器60中,使由空气热交换器60进行了调湿处理(即潜热处理)后的外部气体OA和回流气空气RA混合形成的混合空气与冷水热交换。
这样,当在空调装置10中进行制冷除湿运转时,是使经潜热处理后的干燥的外部气体OA和回流气空气RA混合形成的混合空气与冷水热交换,因此,在空气热交换器60中,几乎不会进行潜热处理,而仅进行显热处理,即便将在空气热交换器60内部流通的冷水的温度设定为比现有的7℃等高的温度、例如15℃,也能对室内充分地进行制冷。因此,能将制冷机等产生的冷水的温度设定在稍高的温度,从而能抑制能量消耗。另外,基于相同的理由,能防止空气热交换器60中产生冷凝水。因此,在空调装置10中,无需对冷凝水进行处理的泄水盘、泄水配管等零件。藉此,能抑制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的制造成本,另外,由于无需施工时的泄水配管,因此也能抑制施工的成本。
(2)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中,由于预先进行外部气体OA的调湿处理以使空气热交换器中不易产生冷凝水,因此,可将空气热交换器配置成导热管延伸的方向及多根导热管排列的列方向处于水平方向上。
一般而言,在利用空气热交换器对空气进行冷却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夏季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冷凝水,为了容易进行冷凝水的处理,空气热交换器大多被配置成由多根导热管形成的列方向沿着垂直方向或沿着与水平方向交叉的方向。然而,由于在空调装置10中几乎不会产生冷凝水,因此能将空气热交换器配置成导热管延伸的方向及多根导热管排列的列方向处于水平方向上。因此,对于空气热交换器60的配置没有限制,与对空气热交换器的配置自由度有限制的情况相比,能容易地将产品设计得紧凑。
(3)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0中,在外壳11上有第一内外流入流出口21及第二内外流入流出口22、室内空气导入口24、供气口23,其中,上述第一内外流入流出口21及第二内外流入流出口22能导入外部气体OA或朝室外排出排气EA,上述室内空气导入口24能导入室内空气RA,上述供气口23能朝室内供给被调节后的混合空气。第一内外流入流出口21及第二内外流入流出口22使外壳11内部与室外连通,室内空气导入口24及供气口23使外壳11内部与室内连通。
这样,通过在外壳11上设置四个开口部21~24,能使四个开口部21~24分别供外部气体OA、室内空气RA、排气EA、供气SA(被调节后的混合空气)这四种气流中的特定气流流过。因此,能顺利地进行室内的换气。
(4)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中,在外壳11的内部有第一流路AW1、第二流路AW2、第三流路AW3这三个空气的流路,其中,上述第一流路AW1用于将外部气体OA吸入外壳11并将其朝室内输送,上述第二流路AW2在将室内空气RA吸入外壳11后将其朝室内输送,上述第三流路AW3在将室内空气RA吸入外壳11后将排气EA朝室外输送。此外,利用供气风扇35、回流气风扇36及旁通气门41形成上述三个流路。
这样,不用为形成三个空气的流路而利用三个风扇,可由旁通气门41和两个风扇35、36形成三个空气的流路。因此,在空调装置10中,与装设三个风扇的情况相比,能使外壳11的大小变得紧凑。另外,在空调装置10中,与装设三个风扇的情况相比,能抑制生产成本。此外,在空调装置10中,与装设三个风扇的情况相比,还能抑制能量消耗。
(变形例)
(1)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中,为了形成三个空气的流路AW1~AW3,利用了旁通气门41、供气风扇35及回流气风扇36,但并不限于此,也可设置形成第一流路AW1的供气风扇37、形成第二流路AW2的回流气风扇38及形成第三流路AW3的排气风扇39这三个风扇以形成三个流路AW1~AW3(参照图10)。在该情况下,通过控制回流气风扇38及排气风扇39的风扇转速来进行调节,以使回流气空气RA1的风量与排气EA的风量的比例例如为3∶1。图10是表示制冷除湿运转的第一动作中的制冷剂回路的状态及气流的空调装置10a的模型图。
(2)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中,通过使冷水或温水在空气热交换器60中流通来进行制冷或制热,但在空气热交换器60中流通的水并不限于冷水或温水,也可采用盐水等。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起到了能抑制能量消耗且能容易进行施工这样的效果,作为能进行外部气体的空调处理并能进行室内空气的空气调节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等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0、10a  空调装置(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drainless airconditioning device))
11  外壳(主体外壳)
21  第一内外流入流出口(外部气体导入口、排气口)
22  第二内外流入流出口(外部气体导入口、排气口)
23  供气口
24  室内空气导入口
35、37  供气风扇
36、38  回流气风扇
39  排气风扇
41  旁通气门(风量分配元件)
51  第一吸附热交换器
52  第二吸附热交换器
53  压缩机
54  四通切换阀(切换机构)
55  电动膨胀阀(膨胀机构)
60  空气热交换器
61  导热管
62  导热翅片
80  排气风量传感器(排气风量检测元件)
OA  外部气体
RA  室内空气
RA1  回流气空气
EA  排气(exhaust air)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145092号公报

Claims (9)

1.一种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10),对使室内空气(RA)的一部分与外部气体(OA)混合后的混合空气进行空气调节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外壳(11);
外部气体供给元件,该外部气体供给元件将所述外部气体(OA)吸入所述主体外壳(11)并朝室内输送;
室内空气供给元件,该室内气体供给元件将被吸入所述主体外壳(11)内的所述室内空气(RA)的一部分作为回流气空气(RA1)输送至室内;
排气元件,该排气元件将所述回流气空气(RA1)以外的被吸入所述主体外壳(11)内的所述室内空气作为排气(EA)输送至室外;
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该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具有能吸附或解吸空气中的水分的吸附材,可起到对所述水分进行吸附的吸附器或使吸附的水分在空气中再生的再生器的作用,从而能进行空气的调湿处理;
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该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具有能吸附或解吸空气中的水分的吸附材,可起到对所述水分进行吸附的吸附器或使吸附的水分在空气中再生的再生器的作用,从而能进行空气的调湿处理;以及
空气热交换器(60),该空气热交换器(60)能使被热源热处理后的流体与空气热交换,
所述主体外壳(11)将所述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所述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所述空气热交换器(60)、所述外部气体供给元件、所述室内空气供给元件及所述排气元件收容在内部,
所述外部气体被所述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或所述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调湿处理,并与所述室内空气的一部分混合而形成为所述混合空气,
所述混合空气利用所述空气热交换器(60)而与所述流体热交换,
所述排气在被所述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或所述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调湿处理后被输送至室外,
当所述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作为吸附器起作用时,所述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作为再生器起作用,
当所述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作为再生器起作用时,所述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作为吸附器起作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热交换器(60)包括:
多根导热管(61),该多根导热管(61)供所述流体在其内部流通,且排列成至少一列以上;以及
多片导热翅片(62),该多片导热翅片(62)被所述多根导热管贯穿,
所述空气热交换器(60)被配置成所述导热管(61)延伸的方向及所述多根导热管(61)排列的列方向处于水平方向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外壳(11)具有:
外部气体导入口(21、22),该外部气体导入口(21、22)能导入所述外部气体(OA);
室内空气导入口(24),该室内空气导入口(24)能导入所述室内空气(RA);
排气口(21、22),该排气口(21、22)能将所述排气(EA)排出至室外;以及
供气口(23),该供气口(23)能朝室内供给所述混合空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量分配元件(41),该风量分配元件(41)对所述室内空气(RA)进行分配,以使所述回流气空气(RA1)的风量与所述排气(EA)的风量的比例为规定的比例;
供气风扇(35),该供气风扇(35)将所述回流气空气(RA1)和所述外部气体(OA)作为所述混合空气吸入所述主体外壳(11),并将利用所述空气热交换器(60)而与所述流体热交换后的所述混合空气供给至室内;以及
回流气风扇(36),该回流气风扇(36)将所述室内空气(RA)吸入所述主体外壳(11),并朝所述风量分配元件(41)输送所述室内空气(RA),
在所述外部气体供给元件中,所述供气风扇(35)在将所述外部气体(OA)吸入所述主体外壳(11)后,将其从所述主体外壳(11)输送至室内,
在所述室内空气供给元件中,在所述回流气风扇(36)将所述室内空气(RA)吸入主体外壳(11)后,所述供气风扇(35)朝室内输送所述回流气空气(RA1),
在所述排气元件中,所述回流气风扇(36)在将所述室内空气(RA)吸入所述主体外壳(11)后,朝室外输送所述排气(EA)。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10),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排气风量检测元件(80),该排气风量检测元件(80)能对所述排气的风量进行检测,
所述风量分配元件(41)根据被检测出的所述排气的风量和所述回流气风扇的风扇转速来进行调节,以使所述回流气空气(RA1)的风量与所述排气(EA)的风量的比例为所述规定的比例。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量分配元件(41)由风量调节气门构成。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10a),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供气风扇(37),该供气风扇(37)在将所述外部气体(OA)吸入所述主体外壳(11)后输送至室内,从而作为所述外部气体供给元件起作用;
回流气风扇(38),该回流气风扇(38)在将所述回流气空气(RA1)吸入所述主体外壳(11)后输送至室内,从而作为所述室内空气供给元件起作用;以及
排气风扇(39),该排气风扇(39)在将所述回流气空气(RA1)以外的所述室内空气吸入所述主体外壳(11)后输送至室外,从而作为所述排气元件起作用,
通过调节所述回流气风扇(38)的风扇转速和所述排气风扇(37)的风扇转速,使所述回流气空气(RA1)的风量与所述排气(EA)的风量的比例为规定的比例。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缩机(53),该压缩机(53)对制冷剂进行压缩;以及
膨胀机构(55),该膨胀机构(55)对被所述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或所述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冷凝后的所述制冷剂进行减压,
所述压缩机(53)、所述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所述膨胀机构(55)及所述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形成能进行蒸汽压缩式循环的制冷剂回路(50),
所述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或所述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情况下,也作为所述吸附器起作用,所述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或所述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在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情况下,也作为所述再生器起作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回路(50)还包括切换机构(54),该切换机构(54)能进行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的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中,使所述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作为蒸发器起作用,且使所述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作为冷凝器起作用,在所述第二状态中,使所述第一吸附热交换器(51)作为冷凝器起作用,且使所述第二吸附热交换器(52)作为蒸发器起作用,
所述切换机构(54)定期地进行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的切换。
CN2010800048744A 2009-01-30 2010-01-28 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 Active CN1022824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20030 2009-01-30
JP2009020030A JP4502065B1 (ja) 2009-01-30 2009-01-30 ドレンレス空気調和装置
PCT/JP2010/000508 WO2010087182A1 (ja) 2009-01-30 2010-01-28 ドレンレス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82426A true CN102282426A (zh) 2011-12-14
CN102282426B CN102282426B (zh) 2013-06-19

Family

ID=42395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48744A Active CN102282426B (zh) 2009-01-30 2010-01-28 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188359B2 (zh)
EP (1) EP2385318B1 (zh)
JP (1) JP4502065B1 (zh)
KR (1) KR101228748B1 (zh)
CN (1) CN102282426B (zh)
AU (1) AU2010209175B2 (zh)
BR (1) BRPI1007932A2 (zh)
WO (1) WO2010087182A1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1965A (zh) * 2013-03-01 2015-12-02 7Ac技术公司 干燥剂空气调节方法和系统
US9835340B2 (en) 2012-06-11 2017-12-05 7A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urbulent, corrosion resistant heat exchangers
US10006648B2 (en) 2010-05-25 2018-06-26 7A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US10024601B2 (en) 2012-12-04 2018-07-17 7A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oling buildings with large heat loads using desiccant chillers
US10024558B2 (en) 2014-11-21 2018-07-17 7A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ini-split 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US10323867B2 (en) 2014-03-20 2019-06-18 7Ac Technologies, Inc. Rooftop liquid desiccant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0529939A (zh) * 2019-09-27 2019-12-03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室内空气处理系统及空气处理一体机
US10619867B2 (en) 2013-03-14 2020-04-14 7A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ini-split 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US10619868B2 (en) 2013-06-12 2020-04-14 7Ac Technologies, Inc. In-ceiling 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10921001B2 (en) 2017-11-01 2021-02-16 7A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liquid desiccant in membrane modules in liquid desiccant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US10941948B2 (en) 2017-11-01 2021-03-09 7Ac Technologies, Inc. Tank system for 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11022330B2 (en) 2018-05-18 2021-06-01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Three-way heat exchangers for liquid desiccant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53823B2 (ja) * 2009-01-30 2014-03-2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ドレンレス空気調和装置
US20130190933A1 (en) * 2012-01-20 2013-07-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nergy efficient air flow control
CN102721174A (zh) * 2012-06-14 2012-10-1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家用变容无级调节即热式热泵热水器
JP6219549B1 (ja) * 2017-05-09 2017-10-25 伸和コントロールズ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BR112019024204A2 (pt) 2017-06-02 2020-06-02 Basf Se Processo para condicionar um fluido, aparelho de condicionamento de ar, uso do aparelho de condicionamento de ar, trocador de calor e elemento externo de parede
DE102017212412A1 (de) * 2017-07-19 2019-01-24 Weiss Umwelttechnik Gmbh Befeuchter und Verfahren zur Konditionierung von Luft
CN110207279A (zh) * 2019-06-10 2019-09-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多联机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811907B (zh) * 2022-03-14 2024-01-26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21618A (ja) * 1993-01-21 1994-08-12 Shimizu Corp 減湿型空気調和装置
JPH07253225A (ja) * 1994-03-16 1995-10-03 Nippondenso Co Ltd 空調装置
JP2004092956A (ja) * 2002-08-30 2004-03-25 Shin Nippon Air Technol Co Ltd デシカント空調方法およびデシカント空調機
JP2005164220A (ja) * 2003-11-12 2005-06-23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5291535A (ja) * 2004-03-31 2005-10-20 Daikin Ind Ltd 調湿装置
JP2007232290A (ja) * 2006-03-01 2007-09-13 Sanki Eng Co Ltd 潜熱負荷の変動幅が大きい場合の空調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316030A1 (de) * 1973-03-30 1974-10-17 Bahco Ventilation Ab Klimaanlage. zusatz zu 2212356
US4608961A (en) * 1984-04-30 1986-09-02 Lanham Machinery Company, Inc. Exhaust damper control
US6126540A (en) * 1999-07-27 2000-10-03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taged power exhaust for HVAC air handling units
JP3668785B2 (ja) * 2003-10-09 2005-07-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3668786B2 (ja) * 2003-12-04 2005-07-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KR100781501B1 (ko) * 2004-03-31 2007-11-30 다이킨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공기 조화기 및 공기 조화기의 제어 방법
JP4529530B2 (ja) * 2004-04-26 2010-08-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装置
WO2005114072A2 (en) * 2004-05-22 2005-12-01 Gerald Landry Desiccant-assiste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process
CA2495959A1 (en) * 2005-01-31 2006-07-31 Michael M. Sprague Heat recovery and ventilation system for dryers
US20080014857A1 (en) * 2006-05-23 2008-01-17 Spadafora Paul F System for improving both energy efficiency and indoor air quality in buildings
JP4816251B2 (ja) * 2006-05-26 2011-11-16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空調装置及び建物
JP4848480B2 (ja) 2006-09-14 2011-12-28 株式会社前川製作所 デシカント空調機の処理空気温度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US7758407B2 (en) * 2006-09-26 2010-07-20 Siemens Industry, Inc. Ventilation control based on occupancy
JP2008145092A (ja) 2006-11-17 2008-06-26 Daikin Ind Ltd 調湿装置
CN101765753B (zh) * 2007-07-27 2011-12-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以及其制造方法
JP4360434B2 (ja) * 2007-10-05 2009-11-1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21618A (ja) * 1993-01-21 1994-08-12 Shimizu Corp 減湿型空気調和装置
JPH07253225A (ja) * 1994-03-16 1995-10-03 Nippondenso Co Ltd 空調装置
JP2004092956A (ja) * 2002-08-30 2004-03-25 Shin Nippon Air Technol Co Ltd デシカント空調方法およびデシカント空調機
JP2005164220A (ja) * 2003-11-12 2005-06-23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5291535A (ja) * 2004-03-31 2005-10-20 Daikin Ind Ltd 調湿装置
JP2007232290A (ja) * 2006-03-01 2007-09-13 Sanki Eng Co Ltd 潜熱負荷の変動幅が大きい場合の空調システム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68056B2 (en) 2010-05-25 2019-01-01 7Ac Technologies, Inc.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and systems using evaporative chiller
US10006648B2 (en) 2010-05-25 2018-06-26 7A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US11624517B2 (en) 2010-05-25 2023-04-11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753624B2 (en) 2010-05-25 2020-08-25 7Ac Technologies, Inc.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and systems using evaporative chiller
US9835340B2 (en) 2012-06-11 2017-12-05 7A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urbulent, corrosion resistant heat exchangers
US11098909B2 (en) 2012-06-11 2021-08-24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urbulent, corrosion resistant heat exchangers
US10443868B2 (en) 2012-06-11 2019-10-15 7A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urbulent, corrosion resistant heat exchangers
US10024601B2 (en) 2012-12-04 2018-07-17 7A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oling buildings with large heat loads using desiccant chillers
CN105121965B (zh) * 2013-03-01 2018-05-15 7Ac技术公司 干燥剂空气调节方法和系统
US10760830B2 (en) 2013-03-01 2020-09-01 7Ac Technologies, Inc.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and systems
CN105121965A (zh) * 2013-03-01 2015-12-02 7Ac技术公司 干燥剂空气调节方法和系统
US10619867B2 (en) 2013-03-14 2020-04-14 7A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ini-split 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US10619868B2 (en) 2013-06-12 2020-04-14 7Ac Technologies, Inc. In-ceiling 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10619895B1 (en) 2014-03-20 2020-04-14 7Ac Technologies, Inc. Rooftop liquid desiccant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323867B2 (en) 2014-03-20 2019-06-18 7Ac Technologies, Inc. Rooftop liquid desiccant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731876B2 (en) 2014-11-21 2020-08-04 7A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ini-split 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US10024558B2 (en) 2014-11-21 2018-07-17 7A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ini-split 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US10921001B2 (en) 2017-11-01 2021-02-16 7A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liquid desiccant in membrane modules in liquid desiccant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US10941948B2 (en) 2017-11-01 2021-03-09 7Ac Technologies, Inc. Tank system for 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11022330B2 (en) 2018-05-18 2021-06-01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Three-way heat exchangers for liquid desiccant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CN110529939A (zh) * 2019-09-27 2019-12-03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室内空气处理系统及空气处理一体机
CN110529939B (zh) * 2019-09-27 2023-09-26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室内空气处理系统及空气处理一体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228748B1 (ko) 2013-01-31
WO2010087182A1 (ja) 2010-08-05
CN102282426B (zh) 2013-06-19
AU2010209175B2 (en) 2012-11-01
BRPI1007932A2 (pt) 2016-02-23
EP2385318B1 (en) 2019-07-03
AU2010209175A1 (en) 2011-08-18
US9188359B2 (en) 2015-11-17
KR20110129878A (ko) 2011-12-02
JP4502065B1 (ja) 2010-07-14
EP2385318A4 (en) 2018-03-21
JP2010175188A (ja) 2010-08-12
EP2385318A1 (en) 2011-11-09
US20110271700A1 (en) 2011-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82426B (zh) 无排水设备的空调装置
CN100507378C (zh) 调湿装置
CN1890508B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1842638B (zh) 调湿装置
CN205641396U (zh) 双冷源新风空调机组
CN100357668C (zh) 空调装置
CN101701738B (zh) 溶液调湿控温新风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1842641A (zh) 调湿装置
JP5862266B2 (ja) 換気システム
CN106152319A (zh) 一种热回收降温空调器
CN202018096U (zh) 溶液除湿空气处理机组
KR20090048245A (ko)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및 에너지 절감형 공조시스템
CN103443553B (zh) 调湿换气装置
CN101842640A (zh) 调湿装置
CN201582926U (zh) 溶液调湿控温新风空调机组
CN103429963A (zh) 换气系统
CN100554796C (zh) 太阳能驱动紧凑式两级并联液体除湿空调
CN102128477A (zh) 溶液除湿空气处理机组
KR100929875B1 (ko) 소음 저감 구조를 갖는 공기 조화기
JP3614775B2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機
CN209524583U (zh) 空调系统
CN107178841B (zh) 空调系统
CN215175462U (zh) 一种室内机及空气处理装置
CN215175461U (zh) 一种空气处理机组
CN216159151U (zh) 一种温湿度控制通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