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81595A - 控制次信道cca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控制次信道cca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81595A
CN102281595A CN201110174177XA CN201110174177A CN102281595A CN 102281595 A CN102281595 A CN 102281595A CN 201110174177X A CN201110174177X A CN 201110174177XA CN 201110174177 A CN201110174177 A CN 201110174177A CN 102281595 A CN102281595 A CN 102281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frame
transmitting terminal
cca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7417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81595B (zh
Inventor
李云波
朱胡飞
李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7417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815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81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1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815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159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次信道CCA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该方法包括接收到发送端在传输数据之前发送的对应的RTS帧,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并在主信道上向发送端发送CTS帧,所述CTS帧为对所述RTS帧的响应;在所述发送端接收到所述CTS帧后,确定传输带宽;接收所述发送端在所述传输带宽上传输的数据,并在数据传输结束之后停止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降低功耗。

Description

控制次信道CCA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次信道空闲信道评估(ClearChannel Assessment,CCA)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中,为了避免传输冲突,可以采用CCA模块侦测信道是否空闲。但是,有些情况下无法检测到所有其他设备的传输,例如,站点(Station,STA)1在STA2的覆盖范围之外时,STA1无法检测到STA2,此时,STA1为隐藏节点,其可能会干扰到STA2的传输。
为了避免隐藏节点问题,可以采用发送请求(Request to Send,RTS)/准许发送(Clear to Send,CTS)机制,此机制中,发送设备侦听到介质空闲后,发送RTS帧,RTS帧内包含一个网络分配矢量(Network AllocationVector,NAV)时段和一个接收地址。当网络内一个设备听到RTS时,如果接收地址和自己的介质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不同,不做任何回应,只是对自己设置在NAV时段内不进行发送。如果一个设备听到RTS并且接收地址和自己的MAC地址相同,则在RTS结束短帧间距(Short Interframe Space,SIFS)时间之后回复CTS帧,CTS帧的接收地址设为RTS帧的发送地址,NAV预留时间设置到RTS预留时间结束的时刻,即等于RTS帧中NAV的长度减去CTS帧传输时间再减去SIFS时间,其中,SIFS通常为16微秒。收到CTS帧的站点,如果发现接收地址与自己的MAC地址不同则在NAV时间内不能进行发送。
在802.11ac标准中,WLAN的频带扩展到最大160MHz,在频域上最多可以占用8个20MHz的信道,包括一个主信道和多个次信道,次信道统指除主信道之外的所有信道。为了同时避免此信道上的隐藏节点问题,发送设备需要在每个20MHz信道上都发送RTS帧。当一个接收设备听到RTS且RTS中的接收地址和自己的MAC地址相同时,则在RTS帧结束SIFS时间后回复CTS帧。
在新的标准中引入动态带宽协商机制之后,由于接收站点需要根据收到RTS帧之前PIFS时间内所有信道上的CCA的测量结果判断各个信道的空闲情况,进而确定可以通信带宽,并在通信带宽上回复CTS帧。CTS帧中携带最后确定的通信带宽的指示信息。由于RTS帧的发送时间是无法预知的,所以接收站点必须一直保持对所有信道进行CCA测量以备可能出现的RTS帧。这样对接收设备的功率消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是提供一种控制次信道CCA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功率消耗较大的问题,实现降低功率消耗。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次信道CCA的方法,包括:
接收到发送端在传输数据之前发送的对应的RTS帧,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并在主信道上向发送端发送CTS帧,所述CTS帧为对所述RTS帧的响应;
在所述发送端接收到所述CTS帧后,确定传输带宽;
接收所述发送端在所述传输带宽上传输的数据,并在数据传输结束之后停止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次信道CCA的方法,包括:
在传输数据之前向接收端发送RTS帧,以使得所述接收端开始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
接收到所述接收端在主信道上发送的CTS帧后,确定传输带宽,所述CTS帧为对所述RTS帧的响应;
在所述传输带宽上传输数据给所述接收端,并使得所述接收端在数据传输结束之后停止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收设备,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接收到发送端在传输数据之前发送的对应的RTS帧,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并在主信道上向发送端发送CTS帧,所述CTS帧为对所述RTS帧的响应;
协商模块,用于在所述发送端接收到所述CTS帧后,确定传输带宽;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发送端在所述传输带宽上传输的数据,并在数据传输结束之后停止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传输数据之前向接收端发送RTS帧,以使得所述接收端开始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
协商模块,用于接收到所述接收端在主信道上发送的CTS帧后,确定传输带宽,所述CTS帧为对所述RTS帧的响应;
传输模块,用于在所述传输带宽上传输数据给所述接收端,并使得所述接收端在数据传输结束之后停止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接收端在接收到传输数据之前的RTS帧后开始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并在主信道上回应CTS帧。通过对主信道和次信道进行CCA测量,辅助完成动态带宽协商过程;同时,在需要传输数据之前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在数据传输结束停止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可以避免始终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造成的功率消耗较大的问题,降低功率消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控制次信道CCA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控制次信道CCA的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控制次信道CCA的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图3对应的信号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控制次信道CCA的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图5对应的信号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接收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发送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控制次信道CCA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11:接收端接收到发送端在传输数据之前发送的对应的RTS帧,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并在主信道上向发送端发送CTS帧,所述CTS帧为对所述RTS帧的响应;
其中,为了解决隐藏节点的问题,在数据传输之前,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RTS帧,该RTS帧中包含NAV时段和接收地址。当接收端的MAC地址与该接收地址相同时,则表明该RTS帧为对应的RTS帧。
另外,在无数据接收的情况下,仅对主信道进行CCA测量,当接收端收到自身的RTS帧(即对应的RTS帧)后才开始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例如,接收端向监测次信道的CCA模块发送触发命令,以启动其工作,开始在次信道上进行CCA测量。
再者,主信道的CCA可以一直保持打开状态,以接收来自发送端随时可能发送的RTS帧。以便在接收到对应的RTS帧后,在RTS帧结束后的SIFS时间在主信道上回复CTS帧。
步骤12:接收端在所述发送端接收到所述CTS帧后,确定传输带宽;
其中,该确定的传输带宽可以是与发送端进行协商后确定的协商后的带宽。
具体可以包括:
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在所述CTS帧传输结束的预设时间后发送的第一信息;
接收端向所述发送端反馈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中携带传输带宽,所述传输带宽根据所述RTS帧和所述第一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中携带的发送端带宽以及主信道和次信道的CCA测量结果确定。例如,发送端带宽信息为AMHz,接收端经过CCA监测发现接收端在B MHz的信道上存在干扰,则反馈的传输带宽(协商后的带宽)最多为(A-B)MHz。
上述的第一信息可以为发送端待传输给接收端的第一部分的数据,所述第二信息为对应第一部分的数据的确认信息;例如,第一部分的数据为待传输的数据中的一个非聚合帧,第二信息为应答(Acknowledgement,ACK)信息;或,第一部分的数据为待传输的数据中的一个聚合帧,第二信息为块应答(Block ACK,BA)信息。或者,所述第一信息为再次发送的RTS帧,所述第二信息为再次发送的CTS帧。即,再次进行一次RTS/CTS过程。
另外,上述的预设时间可以为点(协调功能)帧间距(Point(coordinationfunction)Interframe Space,PIFS)时间,该PIFS时间通常为25微秒,而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时间为短帧间距(Short Interframe Space,SIFS)时间。
步骤13:接收端接收所述发送端在所述传输带宽上传输的数据,并在数据传输结束之后停止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
具体地,经过带宽协商可以确定用于传输数据的带宽,之后发送端可以在该协商的带宽上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接收端接收数据,并在数据传输结束之后,停止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例如,接收端向监测次信道的CCA模块发送停止命令,以停止其工作。
其中,接收端可以在以下规则中至少一种被满足时即可确定传输给自身的数据已经结束:
1)接收到一个发送给其它STA的帧;
2)接收到一个不是由本发送端发送出来的帧;
3)载波侦听机制显示在TxPIFS时间范围内信道是空闲的;
4)接收到一个More Data field设置为0的帧,并且发送了相应的确认帧;
其中TxPIFS=PIFS-aRxTxTurnaroundTime,aRxTxTurnaroundTime在不同的WiFi系统中取值不同,例如在OFDM系统中通常小于2微秒。
本实施例中接收端在接收到传输数据之前的RTS帧后开始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并在主信道上回应CTS帧。通过对主信道和次信道进行CCA测量,辅助完成动态带宽协商过程;同时,在需要传输数据之前对次信道进行CCA,在数据传输结束停止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可以避免始终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造成的功率消耗较大的问题,降低功率消耗。
图2为本发明控制次信道CCA的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21:发送端在传输数据之前向接收端发送RTS帧,以使得所述接收端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
例如,发送端可以在主信道和次信道上发送RTS帧,该RTS帧的接收地址为接收端的MAC地址。接收端在接收到该RTS帧后则开始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
步骤22:发送端接收到所述接收端在主信道上发送的CTS帧后,确定传输带宽,所述CTS帧为对所述RTS帧的响应;其中,该确定的传输带宽可以为与接收端协商确定的协商后的带宽。
具体可以包括:
在所述CTS帧传输结束的预设时间后,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第一信息;
接收所述接收端反馈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中携带传输带宽,所述传输带宽根据所述RTS帧和所述第一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中携带的发送端带宽以及主信道和次信道的CCA测量结果确定。
上述的第一信息可以为发送端待传输给接收端的第一部分的数据,所述第二信息为对应第一部分的数据的确认信息;或者,所述第一信息为再次发送的RTS帧,所述第二信息为再次发送的CTS帧。
特别地,上述的预设时间可以为PIFS时间,而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时间为SIFS时间。
步骤23:发送端在所述传输带宽上传输数据给所述接收端,并使得所述接收端在数据传输结束之后停止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
本实施例通过接收端在接收到传输数据之前的RTS帧后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同时在主信道上回应CTS帧,实现对主信道和次信道进行CCA测量,辅助完成动态带宽协商过程;同时,在需要传输数据之前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在数据传输结束停止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可以避免始终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造成的功率消耗较大的问题,降低功率消耗。
图3为本发明控制次信道CCA的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4为图3对应的信号示意图。本实施例以通过数据/ACK过程协商带宽信息为例。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31: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RTS帧;
例如,参见图4,发送端和接收端采用的信道包括4个信道,分别为第一信道、第二信道、第三信道和第四信道,其中,第一信道为主信号,其余信道为次信道。
如图4所示,发送端可以只在主信道上发送RTS帧,也可以在主信道和次信道上均发送RTS帧。优选地,在所有信道上发送RTS帧。
步骤32: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CTS帧,并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
其中,接收端始终对主信道进行CCA测量,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RTS帧后,如图4所示,在主信道(即第一信道)上反馈CTS帧。
另外,接收端在接收到RTS帧后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以用于监测次信道。
步骤33:发送端在CTS帧传输结束之后的PIFS时间后,向接收端发送第一个数据帧。
本实施例以发送第一个数据帧为例,也可以发送前几帧数据的聚合帧,对应前几帧数据,则接收端反馈BA信息。
其中,发送端可以只在主信道上发送第一个数据帧,也可以在主信道和次信道上均发送该第一个数据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RTS帧和数据帧中的至少一种可以携带发送端带宽,对于在RTS帧中携带而数据帧中不携带的场景,接收端可以保存RTS帧中携带的发送端带宽直至接收到数据帧后进行带宽协商时使用,对于数据帧中携带的场景,由于接收到数据帧即进行带宽协商,因此可以直接从数据帧中获取发送端带宽以进行带宽协商。
例如,如图4所述,假设每个信道为20MHz,数据在4个信道上传输,则携带的发送端带宽为80MHz。
进一步地,不论是RTS帧还是数据帧,均可以采用部分扰码种子比特指示的方式携带该发送端带宽信息。具体的讲,扰码种子共有7个比特,分别为B0~B6,携带带宽信息的时候B0~B3用伪随机的方式产生一个非0的整数;B4设置为0表示静态带宽模式,设置为1表示动态带宽模式,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动态带宽模式;B5~B6表示带宽,其中00表示20MHz,01表示40MHz,10表示80MHz,11表示160MHz或80+80MHz。
步骤34: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ACK信息,其中携带协商后的带宽。
其中,ACK信息中携带的协商后的带宽是接收端在发送端带宽上根据主信道CCA和次信道CCA确定的,例如,如图4所示,假设发送端带宽为80MHz,则接收端监测自身能够使用的80MHz是否空闲,如果第四信道上存在接收端干扰,则第四信道不是空闲信道,则最多只能在前3个信道上反馈ACK信息。但是,由于目前WiFi中只有20MHz,40MHz,80MHz,160MHz(80+80MHz)几种固定的传输带宽。因此,本实施例中第四信道被占用时,最多只能使用40MHz作为协商后的通信带宽。所以,如图4所示,ACK信息占用前两个信道,其中携带的协商后的带宽为40MHz。
其中,也可以采用部分扰码种子比特指示的方式在ACK信息中携带协商后的带宽。
步骤35:发送端在该协商后的带宽上向接收端传输数据。
如图4所示,在前两个信道上传输数据。特别地,由于本实施例在之前已经传输了第一个数据帧,则此时传输的为后续数据,即第二个数据帧及其后数据帧。
步骤36:接收端在数据传输结束之后,停止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
其中,可以如图1所述的方式确定传输的数据是否结束,如果结束则停止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
另外,如图4所示,上述的CTS帧结束与第一个数据帧发送之间的时间间隔为PIFS时间,其余信号间的时间间隔可以为SIFS时间。
本实施例通过数据传输时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数据传输结束之后停止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可以降低功率消耗。本实施例通过数据帧进行带宽协商,可以提前发送一部分数据,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图5为本发明控制次信道CCA的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6为图5对应的信号示意图。本实施例以通过RTS/CTS过程协商带宽信息为例。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51: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RTS帧;
例如,参见图6,发送端和接收端采用的信道包括4个信道,分别为第一信道、第二信道、第三信道和第四信道,其中,第一信道为主信号,其余信道为次信道。
如图6所示,发送端可以只在主信道上发送RTS帧,也可以在主信道和次信道上均发送RTS帧。优选地,只在主信道上发送RTS帧以节省资源。
步骤52: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CTS帧,并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
其中,接收端始终对主信道进行CCA测量,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RTS帧后,如图6所示,在主信道(即第一信道)上反馈CTS帧。
另外,接收端在接收到RTS帧后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以用于监测次信道。
步骤53:发送端在CTS帧传输结束之后的PIFS时间后,向接收端再次发送RTS帧。
其中,发送端可以只在主信道上发送RTS帧,也可以在主信道和次信道上均发送该RTS帧。优先地,在所有信道上再次发送RTS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次发送的RTS帧和再次发送的RTS帧中的至少一种可以携带发送端带宽,对于在第一次发送的RTS帧中携带而再次发送的RTS帧中不携带的场景,接收端可以保存第一次发送的RTS帧中携带的发送端带宽直至接收到再次发送的RTS帧后进行带宽协商时使用,对于再次发送的RTS帧中携带的场景,由于接收到该再次发送的RTS帧即进行带宽协商,因此可以直接从再次发送的RTS帧中获取发送端带宽以进行带宽协商。优先地,在再次发送的RTS帧中携带发送端带宽。
例如,如图6所述,假设每个信道为20MHz,数据在4个信道上传输,则携带的发送端带宽为80MHz。
其中,RTS帧中携带带宽的方式可以参见上一实施例。
步骤54: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CTS帧,其中携带协商后的带宽信息。
其中,CTS帧中携带的协商后的带宽是接收端在发送端带宽上根据主信道CCA和次信道CCA确定的,例如,如图6所示,假设发送端带宽为80MHz,则接收端监测自身能够使用的80MHz是否空闲,如果第四信道上存在接收端干扰,则第四信道不是空闲信道,则最多只能在前3个信道上反馈CTS帧。但是,由于目前WiFi中只有20MHz,40MHz,80MHz,160MHz(80+80MHz)几种固定的传输带宽。因此,本实施例中第四信道被占用时,最多只能使用40MHz作为协商后的通信带宽。所以,如图6所示,CTS帧占用前两个信道,其中携带的协商后的带宽为40MHz。
其中,可以采用部分扰码种子比特指示的方式在CTS帧中携带协商后的带宽。
步骤55:发送端在该协商后的带宽上向接收端传输数据。
如图6所示,在前两个信道上传输数据。
步骤56:接收端在数据传输结束之后,停止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
其中,接收端可以在以下规则中至少一种被满足时即可确定传输给自身的数据已经结束:
5)接收到一个发送给其它STA的帧;
6)接收到一个不是由本发送端发送出来的帧;
7)载波侦听机制显示在TxPIFS时间范围内信道是空闲的;
8)接收到一个More Data field设置为0的帧,并且发送了相应的确认帧;
其中TxPIFS=PIFS-aRxTxTurnaroundTime,aRxTxTurnaroundTime在不同的WiFi系统中取值不同,例如在OFDM系统中通常小于2微秒。
如果结束则停止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
另外,如图6所示,上述的CTS帧结束与RTS帧发送之间的时间间隔为PIFS时间,其余信号间的时间间隔可以为SIFS时间。
本实施例通过数据传输时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数据传输结束之后停止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可以降低功率消耗。本实施例通过RTS/CTS进行带宽协商,可以降低对现有标准的改动。
图7为本发明接收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可以为在采用RTS/CTS机制解决隐藏节点时进行CCA测量场景中执行上述接收侧方法的设备,该设备可以具体是作为接收设备的用户站点(Station,STA),也可以是作为接收设备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该接收设备70包括测量模块71、协商模块72和接收模块73;测量模块71用于接收到发送端在传输数据之前发送的对应的RTS帧,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并在主信道上向发送端发送CTS帧,所述CTS帧为对所述RTS帧的响应;协商模块72用于在所述发送端接收到所述CTS帧后,确定传输带宽;接收模块73用于接收所述发送端在所述传输带宽上传输的数据,并在数据传输结束之后停止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
其中,协商模块72可以包括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第一单元用于接收发送端在所述CTS帧传输结束的预设时间后发送的第一信息;第二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单元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后,向发送端反馈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中携带传输带宽,所述传输带宽根据所述RTS帧和所述第一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中携带的发送端带宽以及主信道和次信道的CCA测量结果确定的。
所述第一信息为发送端待传输给接收端的第一部分的数据,所述第二信息为对应第一部分的数据的确认信息;或者,所述第一信息为再次发送的RTS帧,所述第二信息为再次发送的CTS帧。
所述预设时间为PIFS时间。
本实施例通过接收端在接收到传输数据之前的RTS帧后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同时对主信道进行CCA测量,实现通过主信道CCA测量和次信道CCA测量,辅助完成动态带宽协商过程;同时,在需要传输数据之前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在数据传输结束停止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可以避免始终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造成的功率消耗较大的问题,降低功率消耗。
图8为本发明发送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可以为在采用RTS/CTS机制解决隐藏节点时进行CCA测量场景中执行上述发送侧方法的设备,该设备可以具体是作为发送设备的STA,也可以是作为发送设备的AP。该发送设备80包括发送模块81、协商模块82和传输模块83;发送模块81用于在传输数据之前向接收端发送RTS帧,以使得所述接收端开始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协商模块82用于接收到所述接收端在主信道上发送的CTS帧后,确定传输带宽,所述CTS帧为对所述RTS帧的响应;传输模块83用于在所述传输带宽上传输数据给所述接收端,并使得所述接收端在数据传输结束之后停止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
其中,协商模块82可以包括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第三单元用于在所述CTS帧传输结束的预设时间后,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第一信息;第四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三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后反馈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中携带传输带宽,所述传输带宽根据所述RTS帧和所述第一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中携带的发送端带宽以及主信道和次信道上的CCA结果确定。
所述第一信息为发送端待传输给接收端的第一部分的数据,所述第二信息为对应第一部分的数据的确认信息;或者,所述第一信息为再次发送的RTS帧,所述第二信息为再次发送的CTS帧。
所述预设时间为PIFS时间。
本实施例通过接收端在接收到传输数据之前的RTS帧后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同时对主信道进行CCA测量,实现对主信道和次信道进行CCA测量,辅助完成动态带宽协商过程;同时,在需要传输数据之前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在数据传输结束停止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可以避免始终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造成的功率消耗较大的问题,降低功率消耗。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控制次信道CCA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到发送端在传输数据之前发送的对应的RTS帧,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并在主信道上向发送端发送CTS帧,所述CTS帧为对所述RTS帧的响应;
在所述发送端接收到所述CTS帧后,确定传输带宽;
接收所述发送端在所述传输带宽上传输的数据,并在数据传输结束之后停止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发送端接收到所述CTS帧后,确定传输带宽,包括:
接收发送端在所述CTS帧传输结束的预设时间后发送的第一信息;
向所述发送端反馈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中携带传输带宽,所述传输带宽根据如下项中的至少一项中携带的发送端带宽以及主信道和次信道上的CCA测量结果确定:所述RTS帧、所述第一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为发送端待传输给接收端的第一部分的数据,所述第二信息为对应所述第一部分的数据的确认信息;
或者,
所述第一信息为再次发送的RTS帧,所述第二信息为再次发送的CTS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时间为PIFS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到发送端在传输数据之前发送的对应的RTS帧,包括:接收到发送端只在主信道上,或者,在主信道和次信道上发送的对应的RTS帧;
所述接收发送端在所述CTS帧传输结束的预设时间后发送的第一信息,包括:
接收发送端在所述CTS帧传输结束的预设时间后,只在主信道上,或者,在主信道和次信道上发送的第一信息;
所述RTS帧和所述第一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携带所述发送端带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部分扰码种子比特指示的方式在所述第二信息中携带传输带宽;或者,
采用部分扰码种子比特指示的方式在所述第一信息和RTS帧中的至少一项中携带发送端带宽。
7.一种控制次信道CCA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传输数据之前向接收端发送RTS帧,以使得所述接收端开始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
接收到所述接收端在主信道上发送的CTS帧后,确定传输带宽,所述CTS帧为对所述RTS帧的响应;
在所述传输带宽上传输数据给所述接收端,并使得所述接收端在数据传输结束之后停止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到所述接收端在主信道上发送的CTS帧后,确定传输带宽,包括:
在所述CTS帧传输结束的预设时间后,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第一信息;
接收所述接收端反馈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中携带传输带宽,所述传输带宽根据所述RTS帧和所述第一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中携带的发送端带宽以及主信道和次信道的CCA测量结果确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为发送端待传输给接收端的第一部分的数据,所述第二信息为对应第一部分的数据的确认信息;
或者,
所述第一信息为再次发送的RTS帧,所述第二信息为再次发送的CTS帧。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时间为PIFS时间。
11.一种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接收到发送端在传输数据之前发送的对应的RTS帧,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并在主信道上向发送端发送CTS帧,所述CTS帧为对所述RTS帧的响应;
协商模块,用于在所述发送端接收到所述CTS帧后,确定传输带宽;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发送端在所述传输带宽上传输的数据,并在数据传输结束之后停止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商模块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接收发送端在所述CTS帧传输结束的预设时间后发送的第一信息;
第二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单元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后,向发送端反馈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中携带传输带宽,所述传输带宽根据所述RTS帧和所述第一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中携带的发送端带宽以及主信道和次信道的CCA测量结果确定的。
13.一种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传输数据之前向接收端发送RTS帧,以使得所述接收端开始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
协商模块,用于接收到所述接收端在主信道上发送的CTS帧后,确定传输带宽,所述CTS帧为对所述RTS帧的响应;
传输模块,用于在所述传输带宽上传输数据给所述接收端,并使得所述接收端在数据传输结束之后停止对次信道进行CCA测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商模块包括:
第三单元,用于在所述CTS帧传输结束的预设时间后,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第一信息;
第四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三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后反馈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中携带传输带宽,所述传输带宽根据所述RTS帧和所述第一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中携带的发送端带宽以及主信道和次信道上的CCA结果确定。
CN201110174177.XA 2011-06-24 2011-06-24 控制次信道cca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815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74177.XA CN102281595B (zh) 2011-06-24 2011-06-24 控制次信道cca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74177.XA CN102281595B (zh) 2011-06-24 2011-06-24 控制次信道cca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81595A true CN102281595A (zh) 2011-12-14
CN102281595B CN102281595B (zh) 2014-08-06

Family

ID=45106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7417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81595B (zh) 2011-06-24 2011-06-24 控制次信道cca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81595B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95038A1 (zh) * 2011-01-14 2012-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载波侦听的方法和系统
WO2014121615A1 (zh) * 2013-02-06 2014-08-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853361A (zh) * 2014-02-13 2015-08-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传输方法及中心节点、中继传输节点
CN104883711A (zh) * 2015-04-28 2015-09-02 江苏中兴微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型动态带宽机制及其收发装置
WO2015176291A1 (zh) * 2014-05-23 2015-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保真WiFi回传方法及装置
CN105453682A (zh) * 2013-06-07 2016-03-30 古野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终端、无线通信系统
CN105515740A (zh) * 2014-09-24 2016-04-20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快速信道测量和反馈的方法
WO2016070390A1 (zh) * 2014-11-06 2016-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WO2016070407A1 (zh) * 2014-11-07 2016-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5939543A (zh) * 2015-03-05 2016-09-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6160966A (zh) * 2015-03-30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占用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17020684A1 (zh) * 2015-08-06 2017-02-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资源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7113905A (zh) * 2014-12-31 2017-08-29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动态自适应和非自适应模式切换
CN109428747A (zh) * 2017-08-25 2019-03-0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接收机、计算机介质及系统
CN110024473A (zh) * 2017-01-13 2019-07-16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9242658A1 (zh) * 2018-06-20 2019-1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模式指示方法、信道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13840335A (zh) * 2020-06-08 2021-12-2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4636A (zh) * 2004-12-22 2007-12-05 美商亚瑟罗斯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信道带宽管理
CN101361384A (zh) * 2005-11-28 2009-02-04 意大利电信股份公司 用于向移动通信网络的多个用户传送内容的方法和系统
CN101369884A (zh) * 2008-09-11 2009-02-18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时隙内自适应跳信道的工业无线通信方法
CN101502064A (zh) * 2006-11-10 2009-08-05 美国博通公司 连续自我清除发送消息程序
KR20110046378A (ko) * 2009-10-28 2011-05-0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파워 세이빙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4636A (zh) * 2004-12-22 2007-12-05 美商亚瑟罗斯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信道带宽管理
CN101361384A (zh) * 2005-11-28 2009-02-04 意大利电信股份公司 用于向移动通信网络的多个用户传送内容的方法和系统
CN101502064A (zh) * 2006-11-10 2009-08-05 美国博通公司 连续自我清除发送消息程序
CN101369884A (zh) * 2008-09-11 2009-02-18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时隙内自适应跳信道的工业无线通信方法
KR20110046378A (ko) * 2009-10-28 2011-05-0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파워 세이빙 방법

Cited B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95038A1 (zh) * 2011-01-14 2012-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载波侦听的方法和系统
US9801205B2 (en) 2013-02-06 2017-10-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WO2014121615A1 (zh) * 2013-02-06 2014-08-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453682A (zh) * 2013-06-07 2016-03-30 古野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终端、无线通信系统
CN105453682B (zh) * 2013-06-07 2019-08-16 古野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
CN104853361A (zh) * 2014-02-13 2015-08-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传输方法及中心节点、中继传输节点
CN105960814A (zh) * 2014-05-23 2016-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保真WiFi回传方法及装置
WO2015176291A1 (zh) * 2014-05-23 2015-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保真WiFi回传方法及装置
CN105515740A (zh) * 2014-09-24 2016-04-20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快速信道测量和反馈的方法
US10085155B2 (en) 2014-09-24 2018-09-25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fast channel measurement and feedback in a LTE licensed-assisted access 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405276B2 (en) 2014-11-06 2019-09-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16070390A1 (zh) * 2014-11-06 2016-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US10117183B2 (en) 2014-11-06 2018-10-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6664585A (zh) * 2014-11-07 2017-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6664585B (zh) * 2014-11-07 2020-09-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WO2016070407A1 (zh) * 2014-11-07 2016-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US10342031B2 (en) 2014-11-07 2019-07-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7113905A (zh) * 2014-12-31 2017-08-29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动态自适应和非自适应模式切换
CN105939543A (zh) * 2015-03-05 2016-09-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6160966A (zh) * 2015-03-30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占用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4883711B (zh) * 2015-04-28 2018-05-04 江苏中兴微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型动态带宽机制及其收发装置
CN104883711A (zh) * 2015-04-28 2015-09-02 江苏中兴微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型动态带宽机制及其收发装置
WO2017020684A1 (zh) * 2015-08-06 2017-02-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资源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0024473A (zh) * 2017-01-13 2019-07-16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024473B (zh) * 2017-01-13 2023-03-24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428747A (zh) * 2017-08-25 2019-03-0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接收机、计算机介质及系统
CN109428747B (zh) * 2017-08-25 2022-03-0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接收机、计算机介质及系统
WO2019242658A1 (zh) * 2018-06-20 2019-1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模式指示方法、信道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10621043A (zh) * 2018-06-20 2019-1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模式指示方法、信道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10621043B (zh) * 2018-06-20 2022-1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模式指示方法、信道指示方法及装置
US11930403B2 (en) 2018-06-20 2024-03-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andwidth mode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hannel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840335A (zh) * 2020-06-08 2021-12-2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81595B (zh) 2014-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81595B (zh) 控制次信道cca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US11743943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in high density environment including overlapped basic service sets
US11516841B2 (en) Enhanced high-throughput multi-link channel access and operation
US10098137B2 (en) Unlicensed frequency band with licensed frequency band timing
US2020021386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for spatial reuse of overlapped basic service set
US10194468B2 (en) Wireless channel reservation
EP3214889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using unlicensed ban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971350B1 (en) Accessing channels in a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80227917A1 (en) Basic bandwidth device on secondary channel
CN107113749A (zh) 用于功率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US916759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channel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619640B2 (en) Dynamic bandwidth control in interference situations
EP3257310B1 (en) Contention-based reservations of network resources
US9723623B2 (en) Access point managed concurrent transmissions
US20150016325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ccess point and station
CN105900516B (zh)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US20120327920A1 (en) Methods to enhance coexistence with low energy wireless networks
CN102843785A (zh) 无线局域网中逆向协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EP300749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data frame
KR20180113561A (ko) 통신 방법, 액세스 포인트, 및 스테이션
WO2016180077A1 (zh)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终端、基站及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
EP3890216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ordinated spatial reuse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4185188A (zh) 干扰处理方法及设备
KR20180048949A (ko) 비허가 스펙트럼에서의 제어 및 데이터 서브밴드들의 분리
KR102343961B1 (ko) 무선자원관리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액세스 포인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Termination date: 2015062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