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28747A - 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接收机、计算机介质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接收机、计算机介质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28747A
CN109428747A CN201710747309.0A CN201710747309A CN109428747A CN 109428747 A CN109428747 A CN 109428747A CN 201710747309 A CN201710747309 A CN 201710747309A CN 109428747 A CN109428747 A CN 109428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cket
bandwidth
transmitting terminal
request
local oscil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473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28747B (zh
Inventor
余庆华
王泷
何济柔
张严
赵育仁
姜英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4730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287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28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8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287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87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6Bandwidth or capacity management, i.e. automatical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apac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6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接收机、计算机介质及系统。所述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包括: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并通过与所述请求发送数据包对应的请求发送反馈数据包发送至发送端;在接收数据包的起始时刻,将本地振荡器的带宽调整至请求发送反馈数据包中包含的可使用带宽;在将块反馈包发送至发送端,且当最小帧间间隔时长之后,判断是否收到数据包,如果收到数据包,将本地振荡器的带宽维持不变;如果未收到数据包,将本地振荡器的带宽调整至初始带宽。应用上述方案,可以根据实时使用的带宽动态调整本地振荡器带宽,从而避免接收信号受到其他信道的干扰。

Description

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接收机、计算机介质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接收机、计算机介质及系统。
背景技术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EEE)802.11ac中支持动态带宽调整,即动态支持使用20MHz、40MHz、80MHz和160MHz等多种带宽接收数据。
在超外差接收机中,接收信号通过本地振荡器(Local Oscillator,LO)进行频率变换,产生调幅中频。
在现有的产品中,对于LO而言,无论配置了哪种带宽接收数据,均工作在最大带宽,从而接收信号很容易受到其他信道的干扰,导致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根据实时带宽动态调整本地振荡器带宽,从而避免接收信号受到其他信道的干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并通过与所述请求发送数据包对应的请求发送反馈数据包发送至发送端;在接收数据包的起始时刻,将本地振荡器的带宽调整至请求发送反馈数据包中包含的可使用带宽;在将块反馈包发送至发送端,且当最小帧间间隔时长之后,判断是否收到数据包,如果收到数据包,将本地振荡器的带宽维持不变;如果未收到数据包,将本地振荡器的带宽调整至初始带宽。
可选地,所述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包括: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最后一次点协调帧间隔内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
可选地,所述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包括: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最后一次接收数据包的时间内,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
可选地,所述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最后一次接收数据包的时间内,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包括:通过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最后一次接收的数据包中包含的长度指示信息,计算最后一次接收数据包的时长;基于所述计算的最后一次接收数据包的时长、最小帧间间隔以及所述空闲信道评估检测需要的时长,在发送最后一次数据包对应的块反馈至发送端之前,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
可选地,所述空闲信道评估检测的最大时长为24微秒,最小时长为4微秒。
可选地,所述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包括: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最后一次将块反馈包发送至发送端之后,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
可选地,所述空闲信道评估检测的最大时长为9微秒,最小时长为4微秒。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机,包括本地振荡器,还包括:获取单元,适于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并通过与所述请求发送数据包对应的请求发送反馈数据包发送至发送端;第一调整单元,适于在接收数据包的起始时刻,将本地振荡器的带宽调整至请求发送反馈数据包中包含的可使用带宽;判断单元,适于在将块反馈包发送至发送端,且当最小帧间间隔时长之后,判断是否收到数据包;第二调整单元,适于在将块反馈包发送至发送端,且当最小帧间间隔时长之后,如果收到数据包,将本地振荡器的带宽维持不变;第三调整单元,适于在将块反馈包发送至发送端,且当最小帧间间隔时长之后,如果未收到数据包,将本地振荡器的带宽调整至初始带宽。
可选地,所述获取单元包括:第一获取子单元,适于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最后一次点协调帧间隔内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
可选地,所述获取单元包括:第二获取子单元,适于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最后一次接收数据包的时间内,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
可选地,所述第二获取子单元包括:计算模块,适于通过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最后一次接收的数据包中包含的长度指示信息,计算最后一次接收数据包的时长;获取模块,适于基于所述计算的最后一次接收数据包的时长、最小帧间间隔以及所述空闲信道评估检测需要的时长,在发送最后一次数据包对应的块反馈至发送端之前,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
可选地,所述空闲信道评估检测的最大时长为24微秒,最小时长为4微秒。
可选地,所述获取单元包括:第三获取子单元,适于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最后一次将块反馈包发送至发送端之后,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
可选地,所述空闲信道评估检测的最大时长为9微秒,最小时长为4微秒。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所述方法对应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任一所述方法对应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数据接收开始时,将本地振荡器的带宽调整至请求发送反馈数据包中包含的可使用带宽,在数据接收结束后,将本地振荡器的带宽调整至初始带宽,可以根据实时使用的带宽动态调整本地振荡器带宽,从而避免接收信号受到其他信道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闲信道评估检测的时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RTS/CTS协议通信的交互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的时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的时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的时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现有的产品中,对于本地振荡器而言,无论配置了哪种带宽发送和接收数据,均工作在最大带宽,从而接收信号很容易受到其他信道的干扰,导致WLAN网络性能下降。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数据接收开始时,将本地振荡器的带宽调整至请求发送反馈数据包中包含的可使用带宽,在数据接收结束后,将本地振荡器的带宽调整至初始带宽,可以根据实时使用的带宽动态调整本地振荡器带宽,从而避免接收信号受到其他信道的干扰。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1,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并通过与所述请求发送数据包对应的请求发送反馈数据包发送至发送端。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采用请求发送/清除发送(Request To Send/Clear ToSend,RTS/CTS)协议进行通信,在采用RTS/CTS协议进行通信的系统中,请求发送数据包为RTS包,请求发送反馈数据包为CTS包。
在具体实施中,通信双方基于请求发送数据包和请求发送反馈数据包进行通信的交互流程包括:
当发送端发送请求发送数据包时,表明发送端需要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收到请求发送数据包,向发送端发送请求发送反馈数据包,表明准备就绪,发送端可以发送数据。此后发送端发送数据(Data)包至接收端,当接收端成功接收发送端发送的Data包后,反馈块确认(Block Acknowledge,BA)包至发送端。当所有包以及其对应的BA包全部发送成功后,数据传输结束。其中请求发送数据包、请求发送反馈数据包、Data包、BA包之间需要间隔最小帧间间隔(Short Interframe Space,SIFS)时长,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需要间隔点协调帧间间隔(Point Coordination Function Interframe Space,PIFS)时长。
在具体实施中,IEEE802协议规定请求发送反馈数据包可以包含可使用的带宽信息,但是并未规定接收端何时进行空闲信道评估(Clear Channel Assessment,CCA)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信息。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可以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最后一次点协调帧间隔内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最后一次接收数据包的时间内,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发送端发送至接收端的数据包中包含长度指示的相关信息,通过长度指示的相关信息,可以计算出最后一次接收数据包的时长。然后根据所述计算的最后一次接收数据包的时长、SIFS时长以及所述空闲信道评估检测需要的时长,在发送最后一次数据包对应的块反馈至发送端之前,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设定在T21时刻,开始接收最后一个Data包,T23时刻完成最后一个Data包的接收,T24时刻发送最后一个Data包对应的BA包,其中T23–T21=t1,T24–T23=t2。设定空闲信道评估检测需要的时长为t3,且且t3>t2,t1>t3。应用上述方案,在T21时刻,接收Data包,并根据Data包中包含的长度指示的相关信息,计算T23时刻的位置。然后按照t3和t2之差,倒推空闲信道评估检测开始时刻T22,如图3所示,其中T22满足如下关系:T23–T22=t3–t2。最后在T22时刻,启动空闲信道评估检测,在T24时刻完成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
在具体实施中,所示空闲信道评估检测的时长可以为4微秒(us)~24微秒,即最大时长为24微秒,最小时长为4微秒。
在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可以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最后一次将块反馈包发送至发送端之后,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
在具体实施中,由于IEEE802协议规定,当接收端反馈最后一个BA包至发送端后,如果发送端紧接着发起第二次请求发送数据包,在第二次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的PIFS内不允许进行CCA检测。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BA包与第二次请求发送数据包之间的分布式协调功能帧间间隔(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 Interframe Space,DIFS)时长为34微秒,所述第二次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的PIFS时长为25微秒,故所述空闲信道评估检测的最大时长为34-25=9微秒,最小时长为4微秒。
S102,在接收数据包的起始时刻,将本地振荡器的带宽调整至请求发送反馈数据包中包含的可使用带宽。
S103,在将块反馈包发送至发送端,且当最小帧间间隔时长之后,判断是否收到数据包。
S104,在将块反馈包发送至发送端,且当最小帧间间隔时长之后,如果收到数据包,将本地振荡器的带宽维持不变。
S105,在将块反馈包发送至发送端,且当最小帧间间隔时长之后,如果未收到数据包,将本地振荡器的带宽调整至初始带宽。
应用上述方案,通过在数据接收开始时,将本地振荡器的带宽调整至请求发送反馈数据包中包含的可使用带宽,在数据接收结束后,将本地振荡器的带宽调整至初始带宽,可以根据实时使用的带宽动态调整本地振荡器带宽,从而避免接收信号受到其他信道的干扰。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RTS/CTS协议通信的交互流程图。
参见图3,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通信双方基于RTS/CTS协议进行通信,可以包括如下交互流程:当发送端(Initiator)发送RTS包时,表明发送端需要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接收端(Responder)收到RTS包,向发送端发送CTS包,表明准备就绪,发送端可以发送数据。此后发送端发送Data包至接收端,当接收端成功接收发送端发送的Data包后,反馈BA包至发送端。当所有Data包以及其对应的BA包全部发送成功后,数据传输结束。其中RTS包、CTS包、Data包、BA包之间需要间隔SIFS时长,RTS包之前需要间隔PIFS时长。
参见图3,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SIFS为16微秒,所述PIFS为25微秒。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本发明实施例基于RTS/CTS通信协议,提供了一种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的时序图,如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基于其他类似的通信协议,以下具体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见图4,发送端(Initiator)与接收端(Responder)基于RTS/CTS协议进行通信,完成两次数据传输过程,基于RTS/CTS交互的基本流程以及SIFS、PIFS时长如图3所示,此后不再赘述,所述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在不同的时间点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在T41时刻,进行CCA检测,获取可使用带宽。由于CCA检测所需要的时间为4~24微秒,而PIFS为25微秒,故在PIFS内可以完成一次CCA检测。
在T42时刻,接收Data包的起始时刻,将LO的带宽调整至CTS1包中包含的可使用带宽。
同时根据Data包中包含的Length Tracking信息,计算Data包的接收时间,并在T45时刻,即接收Data包的最后8微秒,为下一次CTS2包启动CCA检测,由于CCA检测时长为24微秒,故在T46时刻,即SIFS之后,BA包发送之前,完成CCA检测。
在T43时刻,即将BA包发送至发送端,且当最小帧间间隔时长之后,未接收到数据包,将LO的带宽调整至初始带宽。
在T44时刻,接收Data包的起始时刻,将LO的带宽调整至CTS2包中包含的可使用带宽。
重复上述Length Tracking读取和CCA检测过程,直至第二次数传结束。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本发明实施例基于RTS/CTS通信协议,提供了另一种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的时序图,如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基于其他类似的通信协议,以下具体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见图5,发送端(Initiator)与接收端(Responder)基于RTS/CTS协议进行通信,完成一次数据传输过程,基于RTS/CTS交互的基本流程以及SIFS、PIFS时长如图2所示,此后不再赘述,所述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在不同的时间点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在T51时刻,进行CCA检测,获取可使用带宽。由于CCA检测所需要的时间为4~24微秒,而PIFS为25微秒,故在PIFS内可以完成一次CCA检测。
在T52时刻,接收Data包的起始时刻,将LO的带宽调整至CTS1包中包含的可使用带宽。
同时根据Data包中的长度指示(Length Tracking)信息,计算Data包的接收时间,并在T54时刻,即在接收Data包的最后8微秒(us),启动CCA检测,由于CCA检测时长为24微秒,故在T55时刻,即SIFS之后,BA包发送之前,完成CCA检测。
在T53时刻,即将BA包发送至发送端,且当最小帧间间隔时长之后,接收到数据包,将LO的带宽维持不变,上次CCA检测结果失效。
同时根据Data包中的长度指示(Length Tracking)信息,计算Data包的接收时间,并在T56时刻,即在接收Data包的最后8微秒(us),启动CCA检测,由于CCA检测时长为24微秒,故在T57时刻,即SIFS之后,BA包发送之前,完成CCA检测。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本发明实施例基于RTS/CTS通信协议,提供了又一种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的时序图,如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基于其他类似的通信协议,以下具体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见图6,发送端(Initiator)与接收端(Responder)基于RTS/CTS协议进行通信,完成两次数据传输过程,基于RTS/CTS交互的基本流程以及SIFS、PIFS时长如图2所示,此后不再赘述。所述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在不同的时间点的步骤与图4相似,其中包含如下不同之处:在图6中,在T65时刻,即将BA包发送至发送端之后,为下一次CTS2包启动CCA检测,在T66时刻,即下一次RTS2之前的PIFS的开始时刻,完成CCA检测。在图4中,在T45,即接收Data包的最后8微秒,为下一次CTS2包启动CCA检测,在T55时刻,即SIFS之后,BA包发送之前,完成CCA检测。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DIFS为34微秒。由于IEEE802协议规定,当发送端通过RTS/CTS完成一次数据传输后,即接收端反馈最后一个BA包至发送端后,如果发送端紧接着发起第二次RTS2包,在RTS2包之前的PIFS内不允许进行CCA检测,故在图6中,CCA检测的最大时间只有DIFS–PIFS=34–25=9微秒。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能够实现上述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的接收机,如图7所示。
参见图7,所述接收机除了包括本地振荡器外,还可以包括:获取单元71、第一调整单元72、判断单元73、第二调整单元74和第三调整单元75,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71,适于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并通过与所述请求发送数据包对应的请求发送反馈数据包发送至发送端。
所述第一调整单元72,适于在接收数据包的起始时刻,将本地振荡器的带宽调整至请求发送反馈数据包中包含的可使用带宽。
所述判断单元73,适于在将块反馈包发送至发送端,且当最小帧间间隔时长之后,判断是否收到数据包。
所述第二调整单元74,适于在将块反馈包发送至发送端,且当最小帧间间隔时长之后,如果收到数据包,将本地振荡器的带宽维持不变。
所述第三调整单元75,适于在将块反馈包发送至发送端,且当最小帧间间隔时长之后,如果未收到数据包,将本地振荡器的带宽调整至初始带宽。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71包括:第一获取子单元(未示出),适于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最后一次点协调帧间隔内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71包括:第二获取子单元(未示出),适于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最后一次接收数据包的时间内,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获取子单元包括:计算模块(未示出)和获取模块(未示出),其中:
所述计算模块,适于通过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最后一次接收的数据包中包含的长度指示信息,计算最后一次接收数据包的时长。
所述获取模块,适于基于所述计算的最后一次接收数据包的时长、最小帧间间隔以及所述空闲信道评估检测需要的时长,在发送最后一次数据包对应的块反馈至发送端之前,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空闲信道评估检测的最大时长为24微秒,最小时长为4微秒。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71包括:第三获取子单元(未示出),适于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最后一次将块反馈包发送至发送端之后,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空闲信道评估检测的最大时长为9微秒,最小时长为4微秒。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方法对应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接收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方法对应的步骤。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并通过与所述请求发送数据包对应的请求发送反馈数据包发送至发送端;
在接收数据包的起始时刻,将本地振荡器的带宽调整至请求发送反馈数据包中包含的可使用带宽;
在将块反馈包发送至发送端,且当最小帧间间隔时长之后,判断是否收到数据包,如果收到数据包,将本地振荡器的带宽维持不变;如果未收到数据包,将本地振荡器的带宽调整至初始带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包括:
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最后一次点协调帧间隔内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包括:
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最后一次接收数据包的时间内,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最后一次接收数据包的时间内,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包括:
通过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最后一次接收的数据包中包含的长度指示信息,计算最后一次接收数据包的时长;
基于所述计算的最后一次接收数据包的时长、最小帧间间隔以及所述空闲信道评估检测需要的时长,在发送最后一次数据包对应的块反馈至发送端之前,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闲信道评估检测的最大时长为24微秒,最小时长为4微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包括:
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最后一次将块反馈包发送至发送端之后,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闲信道评估检测的最大时长为9微秒,最小时长为4微秒。
8.一种接收机,包括本地振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单元,适于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并通过与所述请求发送数据包对应的请求发送反馈数据包发送至发送端;
第一调整单元,适于在接收数据包的起始时刻,将本地振荡器的带宽调整至请求发送反馈数据包中包含的可使用带宽;
判断单元,适于在将块反馈包发送至发送端,且当最小帧间间隔时长之后,判断是否收到数据包;
第二调整单元,适于在将块反馈包发送至发送端,且当最小帧间间隔时长之后,如果收到数据包,将本地振荡器的带宽维持不变;
第三调整单元,适于在将块反馈包发送至发送端,且当最小帧间间隔时长之后,如果未收到数据包,将本地振荡器的带宽调整至初始带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适于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最后一次点协调帧间隔内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包括:
第二获取子单元,适于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最后一次接收数据包的时间内,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子单元包括:
计算模块,适于通过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最后一次接收的数据包中包含的长度指示信息,计算最后一次接收数据包的时长;
获取模块,适于基于所述计算的最后一次接收数据包的时长、最小帧间间隔以及所述空闲信道评估检测需要的时长,在发送最后一次数据包对应的块反馈至发送端之前,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任一项所述的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闲信道评估检测的最大时长为24微秒,最小时长为4微秒。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包括:
第三获取子单元,适于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请求发送数据包之前,最后一次将块反馈包发送至发送端之后,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检测,获取可使用的带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闲信道评估检测的最大时长为9微秒,最小时长为4微秒。
15.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对应的步骤。
16.一种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对应的步骤。
CN201710747309.0A 2017-08-25 2017-08-25 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接收机、计算机介质及系统 Active CN1094287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47309.0A CN109428747B (zh) 2017-08-25 2017-08-25 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接收机、计算机介质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47309.0A CN109428747B (zh) 2017-08-25 2017-08-25 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接收机、计算机介质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8747A true CN109428747A (zh) 2019-03-05
CN109428747B CN109428747B (zh) 2022-03-04

Family

ID=65501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47309.0A Active CN109428747B (zh) 2017-08-25 2017-08-25 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接收机、计算机介质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28747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2571A (en) * 1995-12-25 2000-04-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uner for PSK or PAM data applications
CN1399814A (zh) * 1999-08-02 2003-02-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抗干扰度的多波段压控振荡器的方法和装置
CN1494212A (zh) * 2002-10-30 2004-05-05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调整压控振荡器频率范围的时钟脉冲恢复电路
CN1889548A (zh) * 2005-06-27 2007-0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数字中频接收机抗2×2阶干扰能力的方法及电路
EP1787402B1 (en) * 2004-08-25 2009-07-15 Nxp B.V. 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CCA) for UWB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1572575A (zh) * 2002-01-09 2009-11-04 吉尔·蒙森·瓦维克 模拟再生收发机及包含再生收发机的系统
CN102281595A (zh) * 2011-06-24 201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次信道cca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CN102801506A (zh) * 2011-05-23 2012-1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5978560A (zh) * 2016-05-25 2016-09-28 王海英 一种可编程压控振荡器
WO2016161646A1 (zh) * 2015-04-10 2016-10-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收发信机
CN106464275A (zh) * 2014-05-15 2017-02-2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载波聚合的动态本地振荡器(lo)方案以及可切换的接收(rx)链
CN106664701A (zh) * 2014-12-01 2017-05-10 株式会社东芝 无线通信用集成电路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2571A (en) * 1995-12-25 2000-04-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uner for PSK or PAM data applications
CN1399814A (zh) * 1999-08-02 2003-02-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抗干扰度的多波段压控振荡器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72575A (zh) * 2002-01-09 2009-11-04 吉尔·蒙森·瓦维克 模拟再生收发机及包含再生收发机的系统
CN1494212A (zh) * 2002-10-30 2004-05-05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调整压控振荡器频率范围的时钟脉冲恢复电路
EP1787402B1 (en) * 2004-08-25 2009-07-15 Nxp B.V. 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CCA) for UWB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889548A (zh) * 2005-06-27 2007-0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数字中频接收机抗2×2阶干扰能力的方法及电路
CN102801506A (zh) * 2011-05-23 2012-1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2281595A (zh) * 2011-06-24 201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次信道cca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CN106464275A (zh) * 2014-05-15 2017-02-2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载波聚合的动态本地振荡器(lo)方案以及可切换的接收(rx)链
CN106664701A (zh) * 2014-12-01 2017-05-10 株式会社东芝 无线通信用集成电路
WO2016161646A1 (zh) * 2015-04-10 2016-10-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收发信机
CN105978560A (zh) * 2016-05-25 2016-09-28 王海英 一种可编程压控振荡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8747B (zh) 2022-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27918B2 (en) Interference avoidance for beamforming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systems
EP3111566B1 (en) Direction finding positioning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923754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location of a network device in a wireless network
KR102129265B1 (ko) 무선 통신시스템의 위치 추정 장치 및 방법
US20230007618A1 (en) Null data packet (ndp) ranging measurement feedback
US2014007099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direction finding
US2014033589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offloaded positioning for determining location of wlan nodes
KR20170117057A (ko) 도달 각도 및 출발 각도를 갖는 ftm 프로토콜
US20140269400A1 (en) Broadcasting short interframe space information for location purposes
US20180070330A1 (en) Multi-User Ranging with Unassociated Stations
CN113287348A (zh) 用于电信网络中rtt测量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US20220039058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fi ranging protocol enhancement with reduced throughput impact
CN111913159A (zh) 雷达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2771397B (zh) 无线网络中基于定时测量的位置信息确定
CN104115541B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US20220338141A1 (en) Location protocol with adaptive ranging trigger
US930132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CSMA/CA) with 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CN110972256A (zh) 多链路同步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N113037400A (zh) 信道探测方法及装置
CN110574446B (zh) 随机接入消息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565779B (zh) 一种基于时间测量的定位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WO2020192723A1 (zh) 定位参考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发收发节点
CN109428747A (zh) 本地振荡器带宽调整方法、接收机、计算机介质及系统
WO2024078309A1 (zh) 一种感知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US20240147414A1 (en) Measur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s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