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2288B - 高倍率变焦镜头 - Google Patents

高倍率变焦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2288B
CN102262288B CN2011101452021A CN201110145202A CN102262288B CN 102262288 B CN102262288 B CN 102262288B CN 2011101452021 A CN2011101452021 A CN 2011101452021A CN 201110145202 A CN201110145202 A CN 201110145202A CN 102262288 B CN102262288 B CN 1022622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combination
zoom
combination
thing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452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62288A (zh
Inventor
山中久幸
金井真实
末吉正史
细井正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Tamr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Tamr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Tamr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62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22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622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22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5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ive groups only
    • G02B15/1451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iv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 G02B15/145121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iv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arranged +-+-+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倍率变焦镜头,以实现聚焦组的透镜系统的轻量化,从而使聚焦驱动系统的负担变小的同时,使防振透镜系统实现小口径及轻量化,以减小防振驱动系统的负担,并实现防振驱动系统的小型化。为此,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从物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在所述第四透镜组进行聚焦而变焦时,所述第三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在同一个凸轮上移动。

Description

高倍率变焦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35mm照相机、摄像机、电子静态相机等的变焦比大至10倍以上、广角端的视角为75度以上、且小型化的高倍率变焦镜头。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变焦镜头的聚焦方式,公知的有使最为靠近物侧的透镜组伸出进行聚焦的前镜聚焦方式。这种前镜聚焦方式的变焦镜头若应用为自动聚焦变焦镜头,则不得不向光轴方向移动又大又重的前端镜头,因此具有难以实现迅速聚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公知的有移动第二透镜组之后的透镜组的内聚焦方式或后聚焦方式。这种内聚焦方式或后聚焦方式一般可以使聚焦透镜组构成为小口径且轻量,而且可使得用于驱动自动聚焦机构的马达的负担变小,且能够实现迅速聚焦的自动聚焦变焦镜头。
另一方面,高倍率变焦镜头存在以下问题,即在处于望远端时根据摄影者而容易发生手抖。为避免因这种手抖引起的摄影劣化,提出各种通过将光学系统的一部分沿大致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使受光体上的成像在受光体上产生位移,以消除手抖引起的成像模糊的方法。
为了避免损害高倍率变焦镜头的便利性,强烈要求将高倍率变焦镜头形成为小型化。
特别是,最近具有即时预览功能的数码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具备根据对比度AF(即摆动(wobbling))而执行合焦动作的功能。因此,若聚焦组的重量大,则具有以下问题,即移动聚焦组的传动机构变大,使得系统大型化,从而对聚焦组的轻量化期望很强。
现有技术的高倍率变焦镜头,提出这样一种高倍率变焦镜头,即该高倍率变焦镜头具有依次配置的分别为正屈光力、负屈光力、正屈光力、正屈光力的透镜组,以用于变焦,且当安装于使用APS-C尺寸的图像传感器的透镜可互换式数字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时,可实现35mm胶片单镜头相机的相当于28mm的76度左右的视角,且7倍左右的变焦比,且具有与透镜可互换式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同等的后焦距,而且紧凑并具高性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其他的现有技术的高倍率变焦镜头,提出这样一种高倍率防振变焦镜头,即该高倍率变焦镜头具有依次配置的分别为正负负正负正的屈光力的透镜组或分别为正负负正正的透镜组,且是以第三透镜组进行聚焦,以第五透镜组执行防振的照相用透镜,并具有变焦比约为12倍的超高倍率,同时对于近距离物体可进行内聚焦,而且在具备防振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性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而且,其他现有技术的高倍率变焦镜头,提出这样一种高倍率变焦镜头,即该高倍率变焦镜头具有依次配置的分别为正负正负正的屈光力的透镜组,具体说,从物侧依次至少具有正的第一透镜组G1、负的第二透镜组G2、正的第三透镜组G3、负的第四透镜组G4、正的第五透镜组G5,在从广角端变换到望远端期间,通过扩大第一透镜组G1与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间隔、缩小第二透镜组G2与第三透镜组G3之间的间隔、扩大第三透镜组G3与第四透镜组G4之间的间隔、缩小第四透镜组G4与第五透镜组G5之间的间隔,以进行变焦,由此变焦比达到10倍程度左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并且,其他现有技术的高倍率变焦镜头,提出这样一种方法,即,从物侧依次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以及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这四个透镜组,并通过增加该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之间的间隔来执行从广角端至望远端的变焦,且通过在光轴上移动该第三透镜组来对伴随变焦而产生的像面变动进行补偿,并且通过沿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该第二透镜组的同时,将该第二透镜组的内部或附近的光轴上的一点作为旋转中心而使该第二透镜组进行微小的旋转,由此对摄影画面的抖动进行补偿,而且在正变焦镜头中,将作为主变焦组的负的第二透镜组作为防振透镜组,使该负的第二透镜组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并且,其他现有技术的高倍率变焦镜头,提出这样一种小型的变焦镜头,即构成为分割第二透镜组,且将不是聚焦组的第二a透镜组作为防振透镜组,并且聚焦时不会极大地增加聚焦组的移动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这种高倍率变焦镜头,从长共轭侧依次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由多个或一个透镜组构成为整体的正屈光力的后续组,且该高倍率变焦镜头为这样一种变焦镜头,即,从广角端变焦至望远端时,前述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的间隔增大,前述第二透镜组和前述后续组之间的间隔变小的变焦镜头,前述第二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a透镜组和配置在相对该第二a透镜组更短的共轭侧的负屈光力的第二b透镜组,通过该第二b透镜组执行聚焦的同时,在广角端的焦距、望远端的焦距、前述第二a透镜组的焦距之间赋予特定的条件。
一方面,作为聚焦期间的像放大倍率变化小的现有技术的高倍率变焦镜头,提出这样一种结构,即从物侧依次配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的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后续的至少两个透镜组,并且在放大时,全部的透镜组沿光轴方向移动,以谋求各透镜组的间隔变化,在聚焦时,从像侧起第二个透镜组沿光轴方向移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6的实施方式7)。该高倍率变焦镜头,提供实现10倍的变焦比的同时,聚焦组和防振组小型化的变焦镜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5-331697号
【专利文献2】特开平2003-329933号
【专利文献3】特开平10-0133109号
【专利文献4】特开平05-0232410号
【专利文献5】特开2000-028923号
【专利文献6】特开2009-265652号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高倍率变焦镜头中,将第二透镜组作为聚焦组,并由5块透镜构成该第二透镜组,因此重量较重,且由于像放大倍率变化大,因此不利于对比度AF(对比度自动聚焦)。
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高倍率变焦镜头中,以第三透镜组的2块透镜构成聚焦组,以谋求聚焦组的轻量化,但仍具有10g左右的重量,因此并不能认为充分地进行了轻量化。而且,通过将第五透镜组作为防振组,以谋求轻量化,但没有实现充分的轻量化。提高包括补偿像差等的光学性能也比较困难。
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高倍率变焦镜头中,以第三透镜组的3块透镜构成聚焦组,但重量达到10g以上,无法应用于对比度AF。而且,无法认为是紧凑的高倍率变焦镜头。
专利文献4所公开的高倍率变焦镜头中,负的第二透镜组适于用作在偏心时减小慧差发生的防振组。但是,由于高倍率变焦镜头的第二透镜组需要4块以上的透镜组,因此难以实现防振机构的小型化。
专利文献5所公开的高倍率变焦镜头中,为了在广角端得到摄影画面周边的光,不得不增大第二a透镜组的口径,因此难以实现防振机构的小型化。
专利文献6所公开的高倍率变焦镜头(实施方式7)中,将作为负的第三透镜组的2块透镜作为防振组,因此虽然使防振组的重量实现轻量化,但由于在相比光阑靠近物侧的透镜组用于进行手抖补偿,因此难以抑制手抖补偿时像散变化,难以认为手抖补偿时的光学性能优秀。而且,滤镜的口径大的同时,以正负负正负负的6组放大镜构成,因此难以实现镜筒的紧凑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高倍率变焦镜头的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倍率变焦镜头,以实现整体轻量化,尤其实现聚焦组的透镜系统的轻量化,从而使聚焦驱动系统的负担变小的同时,使防振透镜系统实现小口径及轻量化,以减小防振驱动系统的负担,从而实现防振驱动系统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像差补偿等光学性能优良,且聚焦期间的像放大倍率变化小、高性能且使用方便的高倍率变焦镜头。
为了达到目的,本发明的高倍率变焦镜头的特征在于,从物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G2、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G3、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G4、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G5,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移动时,使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的间隔在中间变焦位置中最宽,并且在所述第四透镜组G4进行聚焦而变焦时,所述第三透镜组G3和第五透镜组G5在同一个凸轮上移动。
根据如上构成的本发明的高倍率变焦镜头,可实现整体的轻量化,尤其可实现聚焦组的透镜系统的轻量化,从而能够使聚焦驱动系统的负担变小的同时,能够使防振透镜系统实现小口径及轻量化,以减小防振驱动系统的负担,从而能够实现防振驱动系统的小型化。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高倍率变焦镜头,像差补偿等光学性能优良、且聚焦期间的像放大倍率变化小、高性能且使用方便、能够形成像差小的鲜明的成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中的高倍率变焦镜头,从物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G2、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G3、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G4、第五透镜组G5。在从广角端变焦至望远端期间,各个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的同时,与位于广角端相比,每个透镜组在望远端更靠近物侧。通过采用这种变焦配置,尽管广角端的视角达到75°以上,且变焦比达到10倍以上,但处于广角端状变焦镜头仍可以紧凑。
而且,第三透镜组G3与第四透镜组G4的间隔在中间变焦位置中最宽。通过采用这种变焦配置,能够良好地补偿中间变焦位置中的像面弯曲。
而且,在进行从无限远端至近距离物侧的聚焦时,通过朝像侧移动第四透镜组G4而进行聚焦。通过将位于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G3的像侧的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G4作为聚焦组,容易使聚焦组的透镜外径变小。
在进行变焦期间,第三透镜组G3和第五透镜组G5在同一个凸轮上移动。通过使第三透镜组G3和第五透镜组G5的移动量相等,能够使第三透镜组G3和第五透镜组G5形成一体结构。根据这种一体结构,可简化凸轮结构,因此可使镜筒最大口径减小。并且,可将在进行变焦期间所发生的第三透镜组G3和第五透镜组G5的相对偏心限制为更小,从而可尽可能地防止由于制造误差而产生的光学性能劣化。
第三透镜组G3从物侧开始依次分为正屈光力的第三A透镜组G3A、正屈光力的第三B透镜组G3B、紧接着设置的第三C透镜组G3C,并通过朝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第三B透镜组G3B,由此补偿发生手抖时的成像位置。通过将位于正屈光力的第三A透镜组G3A的像侧的第三B透镜组G3B作为防振组,由此能够限制防振组的透镜外径变大。第三B透镜组G3B由从物侧依次由正透镜及负透镜接合而成的复合透镜构成。根据这种构成,能够达到轻量化,且能够对手抖补偿时的色像差变化进行良好的补偿。而且,第三B透镜组G3B的最为靠近物侧的面由非球面构成。根据这种构成,能够对手抖补偿时的球面像差变化及慧差变化进行良好的补偿。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尤其将正透镜配置在所述第三透镜组G3的最为靠近物侧处,所述正透镜的至少一面为非球面。根据这种构成,能够对主要在望远端的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所发生的球面像差及慧差变化进行良好的补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截面图;
图2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在广角端变焦位置的无限远合焦状态的各像差图;
图2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在广角端变焦位置的近距离合焦状态的各像差图;
图3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在中间变焦位置的无限远合焦状态的各像差图;
图3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在中间变焦位置的近距离合焦状态的各像差图;
图4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在望远端变焦位置的无限远合焦状态的各像差图;
图4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在望远端变焦位置的近距离合焦状态的各像差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截面图;
图6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在广角端变焦位置的无限远合焦状态的各像差图;
图6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在广角端变焦位置的近距离合焦状态的各像差图;
图7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在中间变焦位置的无限远合焦状态的各像差图;
图7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在中间变焦位置的近距离合焦状态的各像差图;
图8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在望远端变焦位置的无限远合焦状态的各像差图;
图8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在望远端变焦位置的近距离合焦状态的各像差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截面图;
图10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在广角端变焦位置的无限远合焦状态的各像差图;
图10b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在广角端变焦位置的近距离合焦状态的各像差图;
图11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在中间变焦位置的无限远合焦状态的各像差图;
图11b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在中间变焦位置的近距离合焦状态的各像差图;
图12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在望远端变焦位置的无限远合焦状态的各像差图;
图12b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在望远端变焦位置的近距离合焦状态的各像差图;
图13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截面图;
图14a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在广角端变焦位置的无限远合焦状态的各像差图;
图14b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在广角端变焦位置的近距离合焦状态的各像差图;
图15a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在中间变焦位置的无限远合焦状态的各像差图;
图15b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在中间变焦位置的近距离合焦状态的各像差图;
图16a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在望远端变焦位置的无限远合焦状态的各像差图;
图16b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在望远端变焦位置的近距离合焦状态的各像差图;
主要符号说明:G1为第一透镜组,G2为第二透镜组,G3为第三透镜组,G4为第四透镜组,G5为第五透镜组,G3A为第三A透镜组,G3B为第三B透镜组,G3C为第三C透镜组,W为广角端状态,M为中间焦距状态,T为望远端状态,S为孔径光阑,IP为像面,FNo为光圈数(f-number),Y为像高,d为d线,g为g线,dS为d线的弧矢(sagittal)像面,dM为d线的子午(meridional)像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各实施方式中,将光轴定义为x,将垂直于光轴方向的离光轴的距离定义为H,将近轴曲率半径定义为r,将圆锥系数定义为k,将n阶非球面系数定义为An时,非球面可用下式表示。
【数学式1】
x = H 2 / r 1 + 1 - ( 1 + k ) ( H / r ) 2 + A 4 H 4 + A 6 H 6 + A 8 H 8 + A 10 H 10
(第一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的高倍率变焦镜头,从物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G2、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G3、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G4、正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G5。
第一透镜组G1从物侧依次包括:由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透镜L1和双凸透镜L2接合而成的复合透镜、以及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弯月透镜L3。
第二透镜组G2从物侧依次包括: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透镜L4、双凹透镜L5、双凸透镜L6、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透镜L7。第二透镜组G2的位于最为靠近物侧的负弯月透镜L4为物侧玻璃透镜表面设置树脂层并以非球面形成的复合非球面透镜。
孔径光阑配置于所述第三透镜组G3的物侧。由于孔径光阑被配置在相对第三透镜组G3更加靠近物侧处,因此容易减小前端透镜的口径。
第三透镜组G3从物侧依次包括:双凸透镜L8、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透镜L9、双凸透镜L10和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透镜L11接合而成的复合透镜、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透镜L12和双凸透镜L13接合而成的复合透镜。第三透镜组G3的最为靠近物侧的双凸透镜L8为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采用非球面形状的玻璃模制非球面透镜。
而且,双凸透镜L10为物侧表面采用非球面形状的玻璃模制非球面透镜。通过使双凸透镜L10和负弯月透镜L11接合而成的复合透镜沿相对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对发生手抖时的成像位置进行补偿。
第四透镜组G4从物侧依次包括: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透镜L14、双凹透镜L15。第四透镜组G4的位于最为靠近像侧处的双凹透镜L15为像侧表面采用非球面形状的复合非球面透镜。
第五透镜组G5从物侧依次包括:双凸透镜L16、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透镜L17。
第一实施方式的数值数据如下。
f=18.4671~193.7966
FNo.=3.58~6.47
2ω=78.47~8.20
第一实施方式的曲率半径r、厚度(间隔)d、折射率nd、阿贝数vd如下所示。带*号的曲率半径代表非球面。其中,f的单位为mm,2ω的单位为°(度),r的单位为mm,d的单位为mm。
Figure GSB00001106075600101
第一实施方式的非球面的系数如下。
Figure GSB00001106075600102
第一实施方式的无限远合焦时的可变间隔的值如下。
Figure GSB00001106075600111
第一实施方式的近距离(摄影距离为0.5m)合焦时的可变间隔值如下。
Figure GSB00001106075600112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的高倍率变焦镜头,从物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G2、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G3、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G4、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G5。
第一透镜组G1从物侧依次包括: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透镜L1和双凸透镜L2接合而成的复合透镜、以及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弯月透镜L3。
第二透镜组G2从物侧依次包括: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透镜L4、双凹透镜L5、双凸透镜L6、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透镜L7。第二透镜组G2的位于最为靠近物侧处的负弯月透镜L4为物侧表面采用非球面形状的复合非球面透镜。
第三透镜组G3从物侧依次包括: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弯月透镜L8、双凸透镜L9和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透镜L10接合而成的复合透镜、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透镜L11和双凸透镜L12接合而成的复合透镜。第三透镜组G3的最为靠近物侧的正弯月透镜L8为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采用非球面形状的玻璃模制非球面透镜。
而且,双凸透镜L9为物侧的玻璃面采用非球面形状的玻璃模制非球面透镜。通过使双凸透镜L9和负弯月透镜L10接合而成的复合透镜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由此对发生手抖时的成像位置进行补偿。
孔径光阑配置于所述第三透镜组G3的最为靠近物侧的正弯月透镜L8的像侧。
第四透镜组G4从物侧依次包括:双凸透镜L13、双凹透镜L14。第四透镜组G4的位于最为靠近像侧处的双凹透镜L14为像侧表面采用非球面形状的玻璃模制非球面透镜。
第五透镜组G5从物侧依次包括:双凸透镜L15、双凹透镜L16和双凸透镜L17接合而成的复合透镜、双凸透镜L18。
第二实施方式的数值数据如下。
f=18.4727~193.6981
FNo.=3.52~6.49
2ω=78.56~8.16
第二实施方式的曲率半径r、厚度(间隔)d、折射率nd、阿贝数vd如下所示。带*号的曲率半径代表非球面。其中,f的单位为mm,2ω的单位为°(度),r的单位为mm,d的单位为mm。
Figure GSB00001106075600131
第二实施方式的非球面系数如下。
Figure GSB00001106075600132
第二实施方式的无限远合焦时的可变间隔的值如下。
第二实施方式的近距离(摄影距离为0.5m)合焦时的可变间隔如下。
Figure GSB00001106075600142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的高倍率变焦镜头,从物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G2、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G3、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G4、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G5。
第一透镜组G1从物侧依次包括: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透镜L1和双凸透镜L2接合而成的复合透镜、以及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弯月透镜L3。
第二透镜组G2从物侧依次包括: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透镜L4、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透镜L5、双凸透镜L6、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透镜L7。第二透镜组G2的负弯月透镜L5为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采用非球面形状的玻璃模制非球面透镜。
第三透镜组G3从物侧依次包括:双凸透镜L8、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透镜L9、双凸透镜L10和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透镜L11接合而成的复合透镜、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透镜L12和双凸透镜L13接合而成的复合透镜。第三透镜组G3的最为靠近物侧的双凸透镜L8为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采用非球面形状的玻璃模制非球面透镜。
而且,双凸透镜L10为物侧表面采用非球面形状的玻璃模制非球面透镜。通过使双凸透镜L10和负弯月透镜L11接合而成的复合透镜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由此对发生手抖时的成像位置进行补偿。
孔径光阑配置于负弯月透镜L9的像侧。
第四透镜组G4从物侧依次包括:双凸透镜L14和双凹透镜L15接合而成的复合透镜。第四透镜组G4的位于最为靠近像侧处的双凹透镜L15为像侧表面采用非球面形状的玻璃模制非球面透镜。
第五透镜组G5从物侧依次包括:双凸透镜L16、双凹透镜L17和双凸透镜L18接合而成的复合透镜、双凸透镜L19。
第三实施方式的数值数据如下。
f=18.4635~193.6592
FNo.=3.62~6.52
2ω=78.51~8.25
第三实施方式的曲率半径r、厚度(间隔)d、折射率nd、阿贝数vd如下所示。带*号的曲率半径代表非球面。其中,f的单位为mm,2ω的单位为°(度),r的单位为mm,d的单位为mm。
第三实施方式的非球面系数如下。
第三实施方式的无限远合焦时的可变间隔的值如下。
Figure GSB00001106075600171
第三实施方式的近距离(摄影距离为0.5m)合焦时的可变间隔如下。
Figure GSB00001106075600172
(第四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的高倍率变焦镜头,从物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G2、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G3、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G4、正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G5。
第一透镜组G1从物侧依次包括: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透镜L1和双凸透镜L2接合而成的复合透镜、以及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弯月透镜L3。
第二透镜组G2从物侧依次包括: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透镜L4、双凹透镜L5、双凸透镜L6、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透镜L7。第二透镜组G2的位于最为靠近物侧处的负弯月透镜L4为物侧表面采用非球面形状的复合非球面透镜。
孔径光阑配置于所述第三透镜组G3的物侧。由于孔径光阑配置于相对第三透镜组G3更加靠近物侧处,因此容易减小前端透镜的口径。
第三透镜组G3从物侧依次包括:双凸透镜L8、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透镜L9、双凸透镜L10和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透镜L11接合而成的复合透镜、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透镜L12和双凸透镜L13接合而成的复合透镜。
第三透镜组G3的最为靠近物侧的双凸透镜L8为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采用非球面形状的玻璃模制非球面透镜。而且,双凸透镜L10为物侧表面采用非球面形状的玻璃模制非球面透镜。通过使双凸透镜L10和负弯月透镜L11接合而成的复合透镜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由此对发生手抖时的成像位置进行补偿。
第四透镜组G4从物侧依次包括: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透镜L14、双凹透镜L15。第四透镜组G4的位于最为靠近像侧处的双凹透镜L15为像侧表面采用非球面形状的复合非球面透镜。
第五透镜组G5从物侧依次包括:双凸透镜L16、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透镜L17。
第四实施方式的数值数据如下。
f=18.4656~193.7618
FNo.=3.58~6.47
2ω=78.45~8.20
第四实施方式的曲率半径r、厚度(间隔)d、折射率nd、阿贝数vd如下所示。带*号的曲率半径代表非球面。其中,f的单位为mm,2ω的单位为°(度),r的单位为mm,d的单位为mm。
第四实施方式的非球面系数如下。
Figure GSB00001106075600192
第四实施方式的无限远合焦时的可变间隔的值如下。
Figure GSB00001106075600201
第四实施方式的近距离(摄影距离为0.5m)合焦时的可变间隔的值如下。
Figure GSB00001106075600202

Claims (2)

1.一种高倍率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
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移动时,使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的间隔在中间变焦位置中最宽,
在所述第四透镜组进行聚焦而变焦时,所述第三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在同一个凸轮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倍率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透镜组的最为靠近物侧处配置正透镜,所述正透镜的至少一面为非球面。
CN2011101452021A 2010-05-24 2011-05-24 高倍率变焦镜头 Active CN1022622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18713A JP5498260B2 (ja) 2010-05-24 2010-05-24 ズームレンズユニット
JP2010-118713 2010-05-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2288A CN102262288A (zh) 2011-11-30
CN102262288B true CN102262288B (zh) 2013-12-11

Family

ID=44972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452021A Active CN102262288B (zh) 2010-05-24 2011-05-24 高倍率变焦镜头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53339B2 (zh)
JP (1) JP5498260B2 (zh)
CN (1) CN1022622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15261B2 (ja) * 2012-02-29 2016-05-11 株式会社ニコン 変倍光学系、光学装置、変倍光学系の製造方法
EP2741116B1 (en) 2012-12-07 2015-06-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Zoom lens of the telephoto type having four lens groups with rear-focusing
JP6214205B2 (ja) * 2013-05-10 2017-10-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6189637B2 (ja) * 2013-05-22 2017-08-30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2015018124A (ja) * 2013-07-11 2015-01-29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5885274B2 (ja) * 2014-03-07 2016-03-15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ズームレンズユニット
JP6269714B2 (ja) * 2016-04-07 2018-01-31 株式会社ニコン 変倍光学系、光学装置、変倍光学系の製造方法
JP7088196B2 (ja) * 2017-09-11 2022-06-21 株式会社ニコン 変倍光学系、光学装置、および変倍光学系の製造方法
US20210396976A1 (en) * 2018-11-20 2021-12-23 Nikon Corporation Variable magnification optical system, optical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variable magnification optical system
CN112230407B (zh) * 2020-11-03 2022-06-03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广角摄像机和变焦镜头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9049A (zh) * 2007-08-15 2009-02-18 索尼株式会社 变焦透镜和成像设备
CN101403817A (zh) * 2007-10-01 2009-04-08 株式会社尼康 变焦透镜、光学设备和形成物体的图像并改变焦距的方法
CN101470255A (zh) * 2007-12-25 2009-07-01 株式会社尼康 变倍光学系统及其制造方法、具有其的光学设备
CN101587233A (zh) * 2008-05-23 2009-11-25 佳能株式会社 变焦透镜和包括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设备
CN101644827A (zh) * 2008-08-06 2010-02-10 索尼株式会社 变焦透镜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9613A (ja) * 1983-08-12 1985-03-01 Minolta Camera Co Ltd 広角域を含む高変倍率ズ−ムレンズ系
JP3003370B2 (ja) 1992-02-18 2000-0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防振機能を有した変倍光学系
JPH09236749A (ja) * 1996-03-01 1997-09-09 Nikon Corp ズームレンズ系
JPH09325274A (ja) * 1996-06-03 1997-12-16 Nikon Corp ズ−ムレンズ
JP4051731B2 (ja) 1996-09-04 2008-02-27 株式会社ニコン 高倍率ズームレンズ
JP4401451B2 (ja) 1998-07-08 2010-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した光学機器
JP4156777B2 (ja) * 2000-05-23 2008-09-2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
JP4227360B2 (ja) 2002-05-15 2009-0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
JP4586961B2 (ja) 2004-03-30 2010-11-24 株式会社ニコン 防振機能を有するズームレンズ
JP4679835B2 (ja) 2004-05-20 2011-05-11 株式会社シグマ 高変倍率ズームレンズ
JP4794912B2 (ja) 2005-06-02 2011-10-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US7450314B2 (en) 2006-04-04 2008-11-11 Olympus Imaging Corp. Zoom lens system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5064837B2 (ja) 2007-03-01 2012-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防振機能を有するズームレンズ
US20090147374A1 (en) 2007-12-07 2009-06-11 Shuichi Mogi Rear focusing zoom lens
JP5202022B2 (ja) * 2008-02-19 2013-06-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US7974012B2 (en) 2008-03-31 2011-07-05 Nikon Corporation Zoom lens system, optical device with the zoom lens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zoom lens system
US7796344B2 (en) 2008-04-02 2010-09-14 Panasonic Corporation Zoom lens system, interchangeable lens apparatus and camera system
US8068281B2 (en) 2008-04-02 2011-11-29 Panasonic Corporation Zoom lens system, interchangeable lens apparatus and camera system
JP5123783B2 (ja) 2008-08-08 2013-01-23 ペンタックス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高変倍ズームレンズ系
JP5543838B2 (ja) * 2010-04-27 2014-07-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系、撮像装置及びカメラ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9049A (zh) * 2007-08-15 2009-02-18 索尼株式会社 变焦透镜和成像设备
CN101403817A (zh) * 2007-10-01 2009-04-08 株式会社尼康 变焦透镜、光学设备和形成物体的图像并改变焦距的方法
CN101470255A (zh) * 2007-12-25 2009-07-01 株式会社尼康 变倍光学系统及其制造方法、具有其的光学设备
CN101587233A (zh) * 2008-05-23 2009-11-25 佳能株式会社 变焦透镜和包括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设备
CN101644827A (zh) * 2008-08-06 2010-02-10 索尼株式会社 变焦透镜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98260B2 (ja) 2014-05-21
US20110286106A1 (en) 2011-11-24
US8553339B2 (en) 2013-10-08
JP2011247963A (ja) 2011-12-08
CN102262288A (zh) 201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2285B (zh) 高倍率变焦镜头
CN102262287B (zh) 高倍率变焦镜头
CN102262288B (zh) 高倍率变焦镜头
JP5046747B2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N101256270B (zh) 变焦透镜和具有变焦透镜的光学设备
US20230161141A1 (en) Zoom optical system, opt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zoom optical system
CN103454755B (zh) 变焦透镜及配有该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
CN104181678A (zh) 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
CN104181681A (zh) 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
JP5861971B2 (ja) 高変倍率ズームレンズ
CN102914855A (zh) 变焦透镜和配有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
CN109952524B (zh) 变倍光学系统以及使用了该变倍光学系统的光学设备和摄像设备
CN104755984A (zh) 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装置、和用于制造变倍光学系统的方法
CN109983385B (zh) 变倍光学系统以及使用了该变倍光学系统的光学设备和摄像设备
KR101892265B1 (ko) 줌 렌즈 및 촬상 장치
JP5877515B2 (ja) 高変倍率ズームレンズ
JP6205858B2 (ja) 変倍光学系、撮像装置、および変倍光学系の製造方法
CN109952523B (zh) 变倍光学系统以及使用了该变倍光学系统的光学设备和摄像设备
JP5900764B2 (ja) 高変倍率ズームレンズ
CN117413213A (zh) 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设备以及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JP5861972B2 (ja) 高変倍率ズームレンズ
JP5678221B2 (ja) 高変倍率ズームレンズ
JP5877516B2 (ja) 高変倍率ズームレンズ
JP6205855B2 (ja) 変倍光学系、撮像装置、および変倍光学系の製造方法
JP6205857B2 (ja) 変倍光学系、撮像装置、および変倍光学系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