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1778B - 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1778B
CN102261778B CN2011101398192A CN201110139819A CN102261778B CN 102261778 B CN102261778 B CN 102261778B CN 2011101398192 A CN2011101398192 A CN 2011101398192A CN 201110139819 A CN201110139819 A CN 201110139819A CN 102261778 B CN102261778 B CN 1022617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time
operating number
reappraising
warm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398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61778A (zh
Inventor
宝积俊和
小穴秀明
反町创造
增渕佑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413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00787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61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17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617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17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62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Landscapes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方法及装置,能够将用于重新评估运转台数的时间间隔随时控制在最佳值,并且谋求使冷温水的温度稳定。在该控制方法中,通过配管并联连接多台吸收式冷温水机并对所述多台吸收式冷温水机统一控制,其中,预先确定表示达到规定的最高设定温度或最低设定温度的预测时间与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时间间隔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表格,每当在冷温度入口部分检测到的温度达到预先设定的任一设定温度时,计算温度梯度,并且,作为预测时间,计算达到最高设定温度或最低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间,根据表格推算出与预测时间对应的评估时间间隔,重新确定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时间间隔,并且每当到了重新评估时间时,根据判断基准重新确定运转台数。

Description

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配管并联连接多台吸收式冷温水机且统一控制这些吸收式冷温水机的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方法及装置,特别涉及通过与热负荷变化对应地算出并变更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时间间隔,能够将运转停止台数抑制在最小限度的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针对吸收式冷温水机提出了一种运转台数控制方法,即对多台冷温水机进行台数控制时,使运转台数与需要侧的热负荷相适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即,如图12所示,该运转台数控制方法中,吸收式冷温水机具有:供给冷水或者温水的多台冷温水机101,101,...和使冷水或者温水在内部循环并与上述多台冷温水机连接的冷温水循环系统的配管107。在该吸收式冷温水机中,由冷温水入口温度检测器102,102,...检测各冷温水机的冷水或者温水的入口温度,而且由冷温水出口温度检测器103,103,...检测冷水或者温水的出口温度。然后,根据冷水或者温水的出口温度和出口平均温度中的至少任一温度与出入口温度差,控制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
具体而言,随着制冷/供暖机108的热负荷的变动或者外部气温等的变动,由冷温水入口温度检测器102检测出各冷温水机101中的冷水或者温水的入口温度、由冷温水出口温度检测器103检测出各冷温水机的冷水或者温水的出口温度,并根据冷水或者温水的出口温度和出口的平均温度中的至少任一温度和出入口温度差来控制运转台数,为此,在分支到各冷温水机101的冷温水循环系统的配管107上设置有泵106,将该泵106的运转由从属微型计算机104来控制,并且由主微型计算机105来控制各从属微型计算机10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04278号公报
然而,上述的运转台数控制方法以防止冷温水的过冷却(制冷时)或者过加热(供暖时)并且使各冷温水机的运转时间正常化为目的。因此,将多台冷温水机组合并同时对其进行停止或运转的控制,或者监视各冷温水机的运转时间并按照运转时间长的顺序来设定冷温水机停止的优先顺序,或者将运转时间最短的冷温水机作为基本负载机设定成优先运转机。
但是,有时台数控制间隔的最佳值随着负荷变动大小、保水量的增减而变动,但是,在上述的台数控制中,针对这些状况未采取对策。例如,在产生负荷变动的情况下,如果台数减少的间隔(预先确定并固定)的设定值过小,则运转台数急剧减少,导致冷温水入口温度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延长。而且,如果该设定值过大,则台数控制滞后而不能完全抑制负荷变动后的冷温水出入口温度的急剧下降(下冲(アンダ一シユ一ト))。其结果例如如图10中用细线所示,在现有的控制中,运转停止台数过多地停止。如果因台数控制等而一旦停止燃烧,则再启动后直到发挥效应需要花费时间,导致运转效率产生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方法及装置,为了以与热负荷的状态相符的最佳台数进行运转,将用于重新评估该运转台数的时间间隔随时重新确定并进行变更而将其控制在最佳值,由此能够谋求尽可能地使冷温水温度稳定,进而提高运转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1)在本发明的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方法中,
将多台吸收式冷温水机通过配管并联连接,并具有统一控制所述各吸收式冷温水机所具备的从属微型计算机的主微型计算机,所述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预先确定表示预测时间和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时间间隔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表格,该预测时间为在所述配管的冷温水入口部分检测到的温度达到预先以特定温度间隔设定的多级设定温度中的最高设定温度或者最低设定温度的时间,
依次检测所述配管的冷温水入口部分的温度,
每当所述冷温水入口部分的检测温度达到所述设定温度中的任一温度时,算出每单位时间的温度梯度,并且作为所述预测时间,根据该算出的温度梯度计算达到所述最高设定温度或者最低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间,并且根据存储在所述存储机构的所述表格,推算出与所述预测时间对应的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时间间隔,重新确定用于切换到最佳运转台数的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时间间隔,
每当到了所述重新评估时间时,根据规定的判断基准重新确定运转台数。
(2)在上述(1)所述的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用于在每当到了所述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时间时重新确定运转台数的所述判断基准为:
在制冷运转中,
(i)温度梯度为下降梯度且达到或低于规定基准温度时削减运转台数,并且,
(ii)温度梯度为上升梯度且达到或高于其他的规定基准温度时增加运转台数,
在供暖运转中,
(iii)温度梯度为下降梯度且达到或低于规定基准温度时增加运转台数,并且,
(iv)温度梯度为上升梯度且达到或高于其他的规定基准温度时削减运转台数。
(3)在上述(1)或(2)所述的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在达到相邻的所述多级设定温度中的所述当前温度之前的期间,根据所述最后达到设定温度的时刻与在最后达到的设定温度的一个之前通过的设定温度的通过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算出所述每单元时间的温度梯度值。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4)在本发明的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装置中,
将多台吸收式冷温水机通过配管并联连接,并具有统一控制各吸收式冷温水机所具备的从属微型计算机的主微型计算机,所述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分支到各吸收式冷温水机之前的所述配管上,具备检测冷温水入口处的当前温度的温度检测机构,并且,
所述主微型计算机包括:
存储机构,其预先确定并存储表示预测时间和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时间间隔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表格,该预测时间为预测由所述温度检测机构在所述冷温水入口部分检测到的温度达到预先以特定温度间隔设定的多级设定温度中的最高设定温度或者最低设定温度的时间,以及
控制机构,向该控制机构中依次输入由所述温度检测机构在配管的冷温水入口部分检测到的温度数据,每当所述冷温水入口部分的检测温度达到所述设定温度中的任一温度时,算出每单元时间的温度梯度,作为所述预测时间,根据该算出的温度梯度计算达到所述最高设定温度或者最低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间,并且根据存储在所述存储机构的所述表格,推算出与所述预测时间对应的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时间间隔,重新确定用于切换到最佳的运转台数的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时间间隔,并且,每当到了所述重新评估时间时,根据规定的判断基准重新确定运转台数。
(5)在上述(4)所述的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微型计算机的控制机构在每当到了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时间时用于重新确定运转台数的判断基准为:
在制冷运转中,
(i)温度梯度为下降梯度且达到或低于规定基准温度时削减运转台数,并且,
(ii)温度梯度为上升梯度且达到或高于其他的规定基准温度时增加运转台数,
在供暖运转中,
(iii)温度梯度为下降梯度且达到或低于规定基准温度时增加运转台数,并且,
(iv)温度梯度为上升梯度且达到或高于其他的规定基准温度时削减运转台数。
(6)在上述(4)或(5)所述的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在达到相邻的所述多级设定温度中的所述当前温度之前的期间,根据所述最后达到设定温度的时刻与在最后达到的设定温度的一个之前通过的设定温度的通过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算出所述每单元时间的温度梯度值。
根据上述(1)的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方法,根据冷温水入口部分检测到的检测温度,随时重新确定并变更用于重新评估运转台数的时间间隔,从而控制成总是以与热负荷的状态相符的最佳台数进行运转,因此,能够谋求冷温水温度的稳定化,进而提高运转效率。
根据上述(2)的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方法,由于根据规定的判断基准以最佳台数进行运转控制,因此,能够谋求冷温水温度的稳定化,进而提高运转效率。
根据上述(3)的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方法,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算出每单位时间的温度梯度。
根据上述(4)的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装置,主微型计算机的控制机构控制各吸收式冷温水机的从属微型计算机,以便根据冷温水入口部分检测到的检测温度随时重新确定并变更用于重新评估运转台数的时间间隔,从而以与热负荷的状态相符的最佳台数进行运转控制,因此,能够谋求冷温水温度的稳定化,进而提高运转效率。
根据上述(5)的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装置,主微型计算机控制从属微型计算机,以便根据规定的判断基准以最佳台数进行运转,由此,能够谋求冷温水温度的稳定化,进而提高运转效率。
根据上述(6)的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装置,能够简单地算出每单位时间的温度梯度。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方法,能够根据热负荷的变动随时重新确定并变更用于重新评估运转台数的时间间隔,从而能够随时重新确定并变更与热负荷的状态相符最佳运转台数并进行运转控制,因此,能够谋求冷温水温度的稳定化,进而提高运转效率,此外,在节能方面也具有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的简略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构成图1的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各吸收式冷温水机结构的简略图;
图3(A)是表示控制图2所示的各吸收式冷温水机的从属微型计算机结构的简略框图,(B)是主微型计算机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处于温度下降梯度的情况下的本实施方式的台数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台数控制方法中算出温度下降梯度下的预测时间的步骤的原理说明图;
图6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台数控制方法中算出温度下降梯度下的预测时间的步骤的原理说明图;
图7是表示处于温度下降梯度的情况下的本实施方式的台数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台数控制方法中算出温度上升梯度下的预测时间的步骤的原理说明图;
图9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台数控制方法中算出温度上升梯度下的预测时间的步骤的原理说明图;
图10是具体表示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台数控制方法的重新评估时间间隔和运转台数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的变形例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现有台数控制方法所使用的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结构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高温再生器
1B  燃气燃烧器
2  低温再生器
3  冷凝器
3A  传热管
4  蒸发器
5  吸收器
5A  传热管
6  低温热交换器
7  高温热交换器
8~11  吸收液管
12  冷却塔
13  吸收液泵
14~18  制冷剂配管
19  制冷剂泵
20A~20E  制冷/供暖机(室内单元,热负荷)
23  冷却水配管
24  供气管
25  输入热量控制阀
26 控 制阀马达
27~29  开闭阀
30  主微型计算机
31  CPU(控制机构)
33  存储器(存储机构)
40A~40E  从属微型计算机
50  温度传感器(温度检测机构)
60A~60E  泵
70,70’  配管
70A~70E  分支配管
80  风扇
A~E  吸收式冷温水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图1中表示了应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方法的运转台数控制装置,该运转台数控制装置将多台(本实施方式中为最多五台)吸收式冷温水机A~E并联连接并对其进行统一控制。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运转台数控制装置中,通过后述的配管70并联连接有最多五台制冷/供暖机20A~20E,这些制冷/供暖机20A~20E的运转通过由用户操作开关(均未图示)来进行。在此,为了简化说明,设各吸收式冷温水机A~E均具有相同的结构。另外,也设各制冷/供暖机20A~20E均具有相同的结构。
即,本实施方式的台数控制装置包括:吸收式冷温水机A~E、制冷/供暖机20A~20E、主微型计算机30、由主微型计算机30控制的从属微型计算机40A~40E、配设成在吸收式冷温水机A~E和制冷/供暖机20A~20E之间循环的配管70、位于从该配管70分支的分支配管70A~70E的上游侧且设置在配管70的冷温水入口部分的温度计50、分别设置于分支配管70A~70E的泵60A~60E等。
关于利用该主微型计算机和从属微型计算机等控制各吸收式冷温水机A~E的运转台数的具体控制方法,将在后面叙述。
图2是将冷水或温水作为热操作流体向未图示的室内单元循环供给而能够进行制冷供暖等且由双效吸收式冷冻机构成的本发明的吸收式冷温水机A的结构图,作为制冷剂采用水,作为吸收液采用溴化锂(LiBr)水溶液。如上所述,由于各吸收式冷温水机A~E均具有相同结构,因此,在此仅说明吸收式冷温水机A。
在图2所示的吸收式冷温水机A中,附图标记1为具有燃气燃烧器1B的高温再生器,2为低温再生器,3为冷凝器,4为蒸发器,5为吸收器,6为低温热交换器,7为高温热交换器,8~11为吸收液管,12为具有用于冷却在内部充满的冷水的风扇80且设置在冷却水循环的后述冷却水配管23局部的冷却塔,13为吸收液泵,14~18为制冷剂配管,19为制冷剂泵,22为向未图示的室内单元循环供给用于供冷或供热的冷水或温水且中途设置有传热管4A的冷温水配管,23为中途设置有传热管5A和传热管3A的冷却水配管,24为与燃气燃烧器1B连接的供气管,25为在供气管24的中途设置以控制向燃气燃烧器1B供给的燃气量并控制发热量即投入高温再生器1的热量的输入热量控制阀,26为用于调节该输入热量控制阀开度的控制阀马达,27~29为开闭阀,如图2所示,这些设备通过配管相互连接,这些设备的结构为现有的已知结构。
另外,向由制冷/供暖机20(图1中与制冷/供暖机20A对应)构成的室内单元循环供给且用于供冷或供热的冷水或温水在分支配管70A中流动,该分支配管70A构成中途设置有传热管4A的配管(以下称为冷温水配管22)。
而且,除了上述各构成部件外,本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温水机A还包括上述从属微型计算机40A、设置在分支配管70A的泵60A、为了使冷却水循环而设置在冷却水配管23局部的泵90A等。
如图3(A)所示,从属微型计算机40A具有由主微型计算机30控制的CPU41A、接口42A等,该从属微型计算机40A向风扇80、各开闭阀27~29、各泵60A、泵90A等输出用于控制上述设备的操作的控制信号。
而且,如图3(B)所示,主微型计算机30具有控制各从属微型计算机40的CPU的主CPU31、接口32、存储有后述的相关表格等的存储器33等。
另外,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双效吸收式冷温水机中,如果关闭开闭阀27,28,29以使冷却水流到冷却水配管23,并点燃燃气燃烧器1B由高温再生器1加热吸收液(即溴化锂(LiBr)水溶液),则得到从吸收液蒸发分离的制冷剂蒸气(即水蒸气)和将制冷剂蒸气分离而使吸收液的浓度变高的中间吸收液。
在高温再生器1生成的高温制冷剂蒸气,通过制冷剂配管14流入低温再生器2,将在高温再生器1生成且通过吸收液管9经由高温热交换器7流入低温再生器2的中间吸收液加热而散热冷凝,并流入冷凝器3。
而且,在低温再生器2被加热而从中间吸收液蒸发分离的制冷剂,流入冷凝器3,与经由冷却水配管23供给并在传热管3A内部流动的水进行热交换后被冷凝而液化,与从制冷剂配管14冷凝而被供给的制冷剂一起通过制冷剂配管15流入蒸发器4。
流入蒸发器4而积存在制冷液积存部的制冷液,通过制冷剂泵19喷洒在与冷温水配管22连接的传热管4A上,与经由冷温水配管22供给的水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从而冷却在传热管4A内部流动的水。
另外,在蒸发器4蒸发的制冷剂流入吸收器5,流入吸收器5的制冷剂被在低温再生器2被加热使制冷剂蒸发分离而使吸收液的浓度进一步提高的吸收液吸收,即被通过吸收液管10经由低温热交换器6供给且从上方被喷洒的浓吸收液吸收。
在吸收器5中吸收制冷剂而浓度被稀释的吸收液,即稀吸收液通过吸收液泵13的运转,经由低温热交换器6和高温热交换器7,从吸收液管8输送到高温再生器1。
如果吸收式冷温水机如上所述进行运转,则在配置于蒸发器4内部的传热管4A中被制冷剂的气化热冷却的冷水,能够经由冷温水配管22循环供给到由制冷/供暖机20构成的室内单元,因此能够进行制冷运转等。
另一方面,如果打开开闭阀27,28,29使得冷却水不流到冷却水配管23中,并点燃燃气燃烧器1B由高温再生器1加热稀吸收液,则在高温再生器1中从稀吸收液蒸发的制冷剂(即水蒸气),从制冷剂配管14的中途主要通过流路阻力小的制冷剂配管17流入吸收器5和蒸发器4,与由冷温水配管22供给的水经由传热管4A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在传热管4A内部流动的水主要通过此时的冷凝热被加热。
在蒸发器4中进行加热作用而被冷凝的制冷剂(即水),通过制冷剂配管18流入吸收器5,并与在高温再生器1将制冷剂蒸发分离而从吸收液管11流入该吸收器5的吸收液(即,溴化锂(LiBr)水溶液)混合,如上所述进行混合后的混合液通过吸收液泵13的运转,经由低温热交换器6和高温热交换器7输送到高温再生器1。
另外,利用蒸发器4内部的传热管4A被加热的温水,经由冷温水配管22循环供给到作为室内单元的制冷/供暖机20,由此进行供暖运转等。
接着,参照图4至图6、图7至图9详细说明利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台数控制装置控制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的方法的基本原理。在此,为了简明易懂地说明,将冷水(温水)入口温度的变化构成单纯的下降梯度(例如,在将吸收式冷冻机用于制冷而工作等中,热负荷下降)的情况和上升梯度的情况分别分开进行说明。在此,为了简化说明,以制冷运转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即使是供暖运转,也可按照相同的步骤进行。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基准)设定温度θ0为中心,按照上下+/-0.4℃的刻度间隔,在计算方面的最高设定温度(XH)和最低设定温度(XL)之间设定有各级设定温度(℃),根据该刻度温度间隔的各设定温度算出温度梯度(ΔT)。在此,将设定温度θ-1(=(基准)设定温度θ0-0.4℃)和设定温度θ-2(=(基准)设定温度θ0-0.8℃)的温度分别称为“第一基准温度”和“第二基准温度”,将设定温度θ+1(=(基准)设定温度θ0+0.4℃)和设定温度θ+2(=(基准)设定温度θ0+0.8℃)的温度分别称为“第三基准温度”和“第四基准温度”。另外,在该制冷运转中的标准温度预先作为(基准)设定温度被初始设定在例如7℃,但是,也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用户的操作来对设定温度自由进行设定变更。
在此,假设吸收式冷温水机A~E的制冷运转开始时刻被设定在例如上午9时,从该开始时刻起,作为运转台数重新评估(見直し)用基础数据,考虑并反映由温度计50检测到的冷水入口处的温度(以下称为“入口温度”)。
(I)温度下降梯度的情况
例如,假设使全部的吸收式冷温水机A~E开始运转,并且在最初使所有的制冷/供暖机20A~20E(制冷)运转,在不久后的时刻T1,入口温度为第三基准温度θ+1(在图5中参照b点)(在图4中为第一步骤S1)。
在该状态下,温度计50的测量温度被输入到主微型计算机30的CPU,由此计测入口温度达到低一级的温度即(基准)设定温度θ0的时间(即,时刻T2-T1)(第二步骤S2)。
例如,将该时刻T2的(基准)设定温度θ0的c点和上述b点这两点,图示在预先保存于存储器的温度时间经过图即图6中的规定点,并且将连接这两个点的线段(称之为“温度时间直线α1”保持原样地延长而求出与最低设定温度XL的交点c’,并制成温度时间预测线(α1’)。由此,计算出从时刻T2至达到构成预测时间的最低设定温度XL的(阈值用)时间(即β1)(第三步骤S3)。
如果按照如上所述算出宽度间隔(β1),则根据表示宽度时间(β)和与之对应的重新评估时间间隔(t)之间的相关性且预先确定的下述表1(称之为“相关表”),推算出(割り出し)重新评估时间间隔(α)的具体时间(在此,单位为“分钟”)。该推算作业如下进行。即,如果由主微型计算机30的各CPU算出图6所示的宽度间隔(β1),则根据存储在主微型计算机30的存储器的相关表,找出上述宽度间隔(β1)所属的组为哪一个。
表1
例如,在第四步骤S4中,判断上述宽度间隔(β1)是否满足第一判别式:β1<t1,其中,t1=8。例如,在此若β1=6,则此时满足第一判别式,因此进入第五步骤S5。
在该第五步骤S5中,由于在相关表即表1中上栏的宽度间隔(β)中的β1=6属于下栏的重新评估时间间隔(α)中最左端的组(G1),因此,能够推算出下一个重新评估时间间隔为5分钟(后)。
在此,有时在第一次判断中就满足第一判别式,但是,如果不满足该第一判别式,则在接下来的第六步骤S6中判断是否满足第二次判断的第二判别式:β1<t2,如果满足该第二判别式,则进入到第七步骤S7。在该第七步骤S7中,由于属于相关表即表1的下栏的第二组(G2),因此,推算出下一个重新评估时间间隔为20分钟。
如果判断为不满足第二判别式,则进入接下来的第八步骤S8。在该第八步骤S8中,判断是否满足第三次判断的第三判别式:β1<t3,如果满足该第三判别式,则进入第九步骤S9。在该第九步骤S9中,由于属于相关表即表1下栏的第三组(G3),因此,推算出下一个重新评估时间间隔为35分钟。
如果判断为不满足该第三判别式,则进入接下来的第十步骤S10,判断是否满足第四次判断的第四判别式:β1<t4,如果满足该第四判别式,则进入第十一步骤S11。在该第十一步骤S11中,由于属于相关表即表1下栏的第四组(G4),因此,推算出下一个重新评估时间间隔为50分钟。
如果判断为不满足该第四判别式,则进入接下来的第十二步骤S12,在该第十二步骤S12中,由于属于相关表即表1下栏的第五组(G5),因此,推算出下一个重新评估时间间隔为65分钟。
(II)温度上升梯度的情况
接着,说明入口温度的变化构成单纯的上升梯度(在该情况下,也假设将吸收式冷冻机用于制冷,在此热负荷上升)的情况。
例如,假设在某时刻T0吸收式冷温水机A~E中的几台处于运转中,并且制冷/供暖机20A~20E中的几台通过由用户操作开关而处于运转中,在之后不久的时刻T1,在冷水入口处检测到的入口温度与第一基准温度θ-1一致(图8中的e点)(图7中为第一步骤S21)。
在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过程中,有关由温度计50检测到的检测温度(测量温度)的数据被输入到主微型计算机30的CPU31,由此计测入口温度达到高一级的温度即(基准)设定温度θ0的时间(即,时刻T2)(第二步骤S22)。
在此,按照与之前说明的下降梯度的情况相同的步骤,将温度时间直线γ2保持原样地延长而求出与最终阶段的设定温度即最高设定温度XH的交点f’(参照图9),并制成温度时间预测线(γ2’),算出达到构成预测时间的最高设定温度XH的(阈值用)时间(即,δ1)(第三步骤S23)。
如果算出该宽度间隔(δ1),则根据与上述表1同样地预先存储的未图示的(上升梯度用)相关表,推算出重新评估时间间隔(α)的具体时间(在此,单位为“分钟”)。该推算作业按照和上述下降梯度的情况同样的步骤如下进行。即,如果由主微型计算机30的CPU算出图9所示的宽度间隔(δ1),则根据存储在存储器的未图示的(上升梯度用)相关表,找出上述宽度间隔(δ1)所属的组为哪一个。另外,该推算作业按照和上述下降梯度的情况相同的步骤,在图7中按照第四步骤S24到第十二步骤S32的顺序进行。
在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台数控制装置进行的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方法中,如上所述的步骤依次地每次反复进行。由此,如上所述,当入口温度每次达到设定温度(θ+2~θ-2)中的任一温度时(例如,如图6和图9所示,在跨过各设定温度的时刻),应该运转的台数的重新评估时间(的间隔)重新确定并被变更或更新,换言之,最佳的重新评估时间按照适当地随着热负荷而变化的时间间隔从上述表1进行推算,从而重新确定并被变更或更新。
另外,在由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台数控制装置进行的运转台数控制中,每当到了最新的重新评估时间时,则根据如下述表2所示的“判断基准”重新确定运转台数。具体而言,以自主微型计算机30进行指令的方式进行控制,以便进行停止或开始一台的运转,或者使现状的运转台数持续这三种运转中的任一运转。即,当恰好经过了重新评估时间时,实际上仅在由温度计50测量的入口温度满足判断基准的情况下停止或再开始一台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当不满足该判断基准时,维持现状的运转台数。
表2
Figure BDA0000064278450000131
(注)第一基准温度(θ-1):(基准)设定温度(θ0)-0.4(℃)
第三基准温度(θ+1):(基准)设定温度(θ0)+0.4(℃)
另外,在本发明的运转台数控制方法中,如上所述的增减或维持运转台数的确定不限于上述的方法,可以根据各种合适的方法确定增减或维持台数。
接着,参照图10具体说明在制冷运转中作为室内单元的制冷/供暖机20A~20E的运转台数控制方法。在此,为了简化说明,以制冷运转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在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中,即使是供暖运转,也按照同样的步骤进行控制,没有特别不同之处(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供暖运转中,也与上述制冷运转时台数的增减或维持的判断同样地,根据表2的判断基准进行判断)。
为了利用制冷/供暖机20A~20E进行制冷运转,在最初(时刻T0)假设利用所有吸收式冷温水机A~E并且在40分钟的运转台数重新评估时间的条件下开始运转。而且,假设此时的检测温度为(基准)设定温度θ0
(i)时刻T0~T2(图10中的a点)
在此,由于负荷从时刻T1开始急剧变化,因此,关于入口温度(θ),在时刻T2检测到低一级的设定温度即第一基准温度θ-1(=θ0-0.4℃)。并且,在此立即进行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时间间隔的计算作业”。另外,根据前述的计算处理和规定的相关表,例如重新评估时间(间隔)立即变更为20分钟。这样,从时刻T2开始,在该重新评估时间2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本发明的台数运转控制。
而且,由于该时刻T2(在此,有时与重新评估时间的变更时刻T2一致)为到了最初40分钟的重新评估时间的最初时刻,因此,也进行“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作业”。如上所述,该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判断作业根据入口温度和表2的判断基准来进行。具体而言,在制冷运转中,入口温度处于下降梯度,运转台数重新评估时刻T2(图10中的a点)处的入口温度为第一基准温度θ-1。在此,在表2中,在下降梯度的情况下,如果入口温度下降而达到或低于该第一基准温度(=θ-1)(第一基准),则根据“减少一台运转”的来自主微型计算机30的指令和判断,从时刻T2开始使运转台数减少一台而处于四台运转。
(ii)时刻T2~T3(图10中的b点)
接着,在该重新评估时间2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本发明的台数运转控制。当从时刻T2(图10中的a点)到了下一个20分钟时,即在到达时刻T3(图10中的b点)的时间点,进行下一次的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作业。
即,在此与前一次一样,具体而言,制冷运转中的入口温度处于下降梯度,运转台数重新评估时刻T3(图10中的b点)的入口温度为第二基准温度θ-2(=θ0-0.8℃)。另外,在表2中,在下降梯度的情况下,如果入口温度下降而达到或低于第一基准温度θ-1(第一基准),则处于“减少一台运转”,但是,在此检测到低于该第一基准温度的第二基准温度θ-2。因此,从该时刻T3开始将运转台数削减一台,由三台吸收式冷温水机进行制冷运转。
另外,在该时刻T2~T3期间,由于入口温度未达到下一个低于一刻度分量(一目盛分)的温度(或高于一刻度分量的温度)即第二基准温度θ-2,因此,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时间间隔的计算作业”不会进行。
(iii)时刻T3~T4(图10中的c点)
进而,由于在时刻T3~T4期间检测到(在此,恰好在时刻T4检测到)上述的低一级的设定温度即第二基准温度θ-2,因此,在达到该第二基准温度θ-2的时间点立即进行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时间间隔的计算作业”。由此,立即根据上述的计算处理和规定的相关表,例如将重新评估时间变更为50分钟。即,从该时刻T4开始在5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本发明的台数运转控制。
另外,由于在该时刻T4也到了第二个重新评估时间20分钟,因此,也进行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时间作业。即,在此检测到的温度为低于第一基准温度θ-1的第二基准温度θ-2(根据表2满足第一基准)。因此,从该时刻T3开始削减运转台数,由两台吸收式冷温水机进行制冷运转。
(iv)时刻T4~T5(图10中的d点)
在此,负荷反而开始增大,温度梯度也开始上升,但是,在经过了50分钟的时刻T5恰好检测到高一级的设定温度θ-1(=θ0-0.4℃)。于是,在此立即根据上述计算处理和规定的(上升梯度用)相关表,例如重新推算出重新评估时间。此时,推算出现行的重新评估时间50分钟。这样,从时刻T5开始也在该重新评估时间50分钟的条件下继续进行台数运转控制。
由于在时刻T5到了最初的重新评估时间50分钟,因此,也进行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作业。但是,在该期满时间点(时刻T5),设定温度为第一基准温度θ-1。因此,如表2所示,不满足如果上升梯度下的入口温度达到或高于第三基准温度(=θ+1)则增加一台运转的第二基准,因此,不增加运转台数而维持由两台吸收式冷温水机进行的运转。
(v)时刻T5~T6(图10中的e点)
同样,如果在到了下一个50分钟的时刻T6恰好检测到高一级的温度θ0,则与前一次同样重新推算出重新评估时间。在该情况下,也通过规定的计算推算出现行的重新评估时间50分钟,从时刻T6开始也在该重新评估时间50分钟的条件下继续进行运转台数控制。另外,在到了第二个50分钟的重新评估时间的时刻T6也进行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作业,但是,不满足如果入口温度达到或高于第三基准温度(=θ+1)则增加一台运转台数的第二基准。因此,不增加运转台数,维持现状的台数。
(vi)时刻T6~T7(图10中的f点)
另外,由于在到了第三个50分钟的重新评估时间的时刻T7检测到温度达到了高一级的设定温度θ+1(=θ0+0.4℃),因此,重新评估时间重新被计算出。此时,推算出现行的重新评估时间50分钟,从时刻T7开始也在该重新评估时间50分钟的条件下继续进行台数运转控制。
另外,在到了第二个50分钟的重新评估时间的时刻T7,由于自前一次的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作业时刻(T6)开始经过了重新评估时间的50分钟,因此,也进行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作业。即,如表2所示,由于满足第二基准即若上升梯度下的设定温度达到或高于第三基准温度(=θ+1)则增加一台运转台数,因此,增加运转台数,变更到增加一台运转台数的三台运转。
(vii)时刻T7~T8(图10中的g点)
进而,在到了下一个50分钟的时刻T8,同样进行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作业。此时,由于检测到入口温度达到了第三基准温度θ+1(=θ0+0.4℃),因此,满足表2所示的第二基准,变更到增加一台运转台数的四台运转。
(viii)时刻T8~T9(图10中的h点)
在此,负荷反而再次开始减少,从时刻T8(图10中的g点)开始温度梯度也开始下降,但是,在从时刻T8开始经过下一个50分钟之前的时刻T9(图10中的h点)检测到设定温度θ+1。因此,在该时刻T9也进行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时间间隔的计算作业”。然后,立即根据前述的计算处理和规定的相关表,例如推算出重新评估时间(间隔)为50分钟。这样,从时刻T9开始也在该重新评估时间5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本发明的台数运转控制。另外,在该时刻T8~T9期间,由于未经过重新评估时间的50分钟,因此,不进行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作业。
(ix)时刻T9~T10(图10中的i点)
然后,在从时刻T9恰好到了下一个50分钟的时刻T10检测到(基准)设定温度θ0。因此,在该时刻T10也进行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时间间隔的计算作业”。然后,立即根据前述的计算处理和规定的(下降梯度用)相关表,例如推算出重新评估时间(间隔)为35分钟。这样,从下一个时刻T10开始在35分钟的重新评估时间的条件下进行本发明的台数运转控制。
另外,在从时刻T9开始经过了50分钟的时刻T10,同时也进行“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作业”。此时,由于入口温度未达到第一基准温度(=θ-1),因此,不满足表2所示的第一基准,维持四台的运转台数。
(x)时刻T10~T11(图10中的j点)
然后,如果在经过了最初的35分钟的时刻T11(图10中的k点)检测到温度恰好达到了低一级的设定温度θ-1(=θ0-0.4℃),则同样重新推算出重新评估时间。此时,推算出现行的重新评估时间35分钟,从下一个时刻T11开始也在35分钟的重新评估时间的条件下进行本发明的台数运转控制。
进而,由于该时刻T11从前一次的“台数重新评估作业”的时刻T10经过了重新评估时间的35分钟,因此,同样进行“台数重新评估作业”。即,根据该台数重新评估作业,由于在时刻T11检测第一基准温度θ-1,因此满足表2所示的第一基准,将运转台数削减到三台。
(xi)时刻T11~T12(图10中的k点)
这样,从时刻T11继续进行下一个35分钟的重新评估时间,但是,由于运转台数的削减或者热负荷的增大等原因,在图10的曲线图中,温度下降梯度的值(倾斜度)减小。然后,温度的下降变得平缓,在经过下一个35分钟而到达时刻T12的期间,由于未检测出达到了下一个低一级的第二基准温度θ-2(=θ0-0.8℃),因此,至少在到达时刻T11之前不进行“重新评估时间的计算作业”。
另外,针对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在从进行前一次的“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作业”的时刻T11恰好经过了35分钟的重新评估时间的时刻T12,进行新的“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作业”。即,在此,在下降梯度下由于入口温度低于第一基准温度(=θ-1),因此满足第一基准,削减一台运转台数。由此,从下一个时刻T12开始继续进行35分钟的重新评估时间的后半部分,但是,运转台数被变更为两台。
(xii)时刻T12~T13(图10中的l点)
这样,由于到达时刻T12之前不进行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时间的计算作业,因此,不重新推算出重新评估时间,从时刻T12开始继续进行下一个35分钟的重新评估时间,但是,由于运转台数的削减或者热负荷的增大等,从温度下降梯度的值(倾斜度)转换到平缓的上升梯度。然后,当从时刻T12经过下一个35分钟的重新评估时间时,再次回到与时刻T11时相同的设定温度(=θ-1)。
因此,由于在该时刻T13入口温度恰好达到第一基准温度θ-1,因此进行“重新评估时间的计算作业”,此时推算出重新评估时间35分钟。由此,从时刻T13开始继续进行35分钟的重新评估时间。
另一方面,在该时刻T12~T13期间,在从前一次的运转台数重新评估时刻T12经过下一个35分钟的时间点(在图10中未图示)进而经过其后的重新评估时间的时机,进行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作业。在此,从时刻T12开始是上升梯度,但是,在从时刻T12经过下一个35分钟的时间点,入口温度未达到或高于第三基准温度(=θ+1)。因此,不满足第二基准。其结果,在从该时刻T12经过了下一个35分钟的时间点也维持现行的运转台数。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方式的运转台数控制方法,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所有运转台数为五台的情况下,成为从最少两台运转到最多五台运转的运转控制。
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台数控制方法中,即,在图10中用细线表示的以40分钟间隔固定重新评估时间的控制方法中,成为从最少一台运转到最多五台运转的运转控制。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运转台数变更到最大四台而将运转停止台数抑制在最小限度,由于能够谋求冷温水温度的稳定化,因此,与现有的最大五台运转台数变更的情况相比效率高,进而能够谋求节能。
另外,本发明不特别限定在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如图11所示,作为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装置,分别并联连接到配管70’的吸收式冷温水机A~E和同样分别并联连接到配管70’的制冷/供暖机20A~20E可以构成为各吸收式冷温水机每一台分别与各制冷/供暖机的每一台连接。而且,即使这样的配管连接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配管结构不同,其运转台数控制方法也可以与前述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相同地进行运转台数控制。
进而,在本发明中,以主微型计算机3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利用个人计算机(PC)、工作站(WS)等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也能够实现前述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而且,主微型计算机30和从属微型计算机40A~40E可以使用专用线连接,也可以通过因特网连接,主微型计算机30和从属微型计算机40A~40E无需设置在同一区域(地区)内,也可以由主微型计算机30进行远程控制。

Claims (6)

1.一种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方法,将多台吸收式冷温水机通过配管并联连接,并具有统一控制所述各吸收式冷温水机所具备的从属微型计算机的主微型计算机,所述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预先确定表示预测时间和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时间间隔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表格,该预测时间为在所述配管的冷温水入口部分检测到的温度达到预先以特定温度间隔设定的多级设定温度中的最高设定温度或者最低设定温度的时间,
依次检测所述配管的冷温水入口部分的温度,
每当所述冷温水入口部分的检测温度达到所述设定温度中的任一温度时,算出每单位时间的温度梯度,并且作为所述预测时间,根据该算出的温度梯度计算达到所述最高设定温度或者最低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间,并且根据存储在存储机构的所述表格,推算出与所述预测时间对应的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时间间隔,重新确定用于切换到最佳运转台数的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时间间隔,
每当到了所述重新评估时间时,根据规定的判断基准重新确定运转台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于在每当到了所述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时间时重新确定运转台数的所述判断基准为:
在制冷运转中,
(i)温度梯度为下降梯度且达到或低于规定基准温度时削减运转台数,并且,
(ii)温度梯度为上升梯度且达到或高于其他的规定基准温度时增加运转台数,
在供暖运转中,
(iii)温度梯度为下降梯度且达到或低于规定基准温度时增加运转台数,并且,
(iv)温度梯度为上升梯度且达到或高于其他的规定基准温度时削减运转台数。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达到相邻的所述多级设定温度中的所述当前温度之前的期间,根据所述最后达到设定温度的时刻与在最后达到的设定温度的一个之前通过的设定温度的通过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算出所述每单元时间的温度梯度值。
4.一种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装置,其将多台吸收式冷温水机通过配管并联连接,并具有统一控制各吸收式冷温水机所具备的从属微型计算机的主微型计算机,所述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分支到各吸收式冷温水机之前的所述配管上,具备检测冷温水入口处的当前温度的温度检测机构,并且,
所述主微型计算机包括:
存储机构,其预先确定并存储表示预测时间和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时间间隔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表格,该预测时间为预测由所述温度检测机构在所述冷温水入口部分检测到的温度达到预先以特定温度间隔设定的多级设定温度中的最高设定温度或者最低设定温度的时间,以及
控制机构,向该控制机构中依次输入由所述温度检测机构在配管的冷温水入口部分检测到的温度数据,每当所述冷温水入口部分的检测温度达到所述设定温度中的任一温度时,算出每单元时间的温度梯度,作为所述预测时间,根据该算出的温度梯度计算达到所述最高设定温度或者最低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间,并且根据存储在所述存储机构的所述表格,推算出与所述预测时间对应的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时间间隔,重新确定用于切换到最佳运转台数的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时间间隔,并且,每当到了所述重新评估时间时,根据规定的判断基准重新确定运转台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微型计算机的控制机构在每当到了运转台数的重新评估时间时用于重新确定运转台数的判断基准为:
在制冷运转中,
(i)温度梯度为下降梯度且达到或低于规定基准温度时削减运转台数,并且,
(ii)温度梯度为上升梯度且达到或高于其他的规定基准温度时增加运转台数,
在供暖运转中,
(iii)温度梯度为下降梯度且达到或低于规定基准温度时增加运转台数,并且,
(iv)温度梯度为上升梯度且达到或高于其他的规定基准温度时削减运转台数。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达到相邻的所述多级设定温度中的所述当前温度之前的期间,根据所述最后达到设定温度的时刻与在最后达到的设定温度的一个之前通过的设定温度的通过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算出所述每单元时间的温度梯度值。
CN2011101398192A 2010-05-27 2011-05-27 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617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22000 2010-05-27
JP2010122000 2010-05-27
JP2011-041320 2011-02-28
JP2011041320A JP2012007871A (ja) 2010-05-27 2011-02-28 吸収冷温水機の運転台数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1778A CN102261778A (zh) 2011-11-30
CN102261778B true CN102261778B (zh) 2013-10-02

Family

ID=45008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3981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61778B (zh) 2010-05-27 2011-05-27 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617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90904B2 (ja) 2012-02-29 2017-03-08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冷却塔制御装置、冷却塔制御方法、及び熱源システム
JP6415378B2 (ja) * 2015-04-17 2018-10-31 矢崎エナジー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冷暖房システム
JP6754981B2 (ja) * 2016-05-16 2020-09-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吸収式冷凍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7026A (zh) * 2004-03-29 2005-10-0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27419B2 (ja) * 1995-03-24 2001-01-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多位置動作の温度制御装置及び温度制御方法
JPH11304278A (ja) * 1998-04-23 1999-11-05 Hitachi Ltd 吸収冷温水機の台数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7026A (zh) * 2004-03-29 2005-10-0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1778A (zh) 201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34435B2 (ja) フリークーリング用の冷熱源装置並びに冷却システム及び冷却方法
JP5639984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4885481B2 (ja) 冷却装置の運転方法
CN104813121A (zh) 空调供热水复合系统
JP2008215680A (ja) 冷熱媒冷却冷凍設備
CN107208939A (zh) 空调装置
CN107208938A (zh) 空调装置
JP2013170753A (ja) 冷凍機システム
CN102261778B (zh) 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方法及装置
JP5390426B2 (ja) 吸収式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105423590B (zh) 吸收式冷冻系统
KR20060106128A (ko) 동절기 냉각탑을 이용한 외기냉방장치
JP2002162087A (ja) 排熱回収熱源の変流量制御システム
JP2006275492A (ja) 空調設備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冷凍機運転台数制御装置
JP2011226684A (ja) 冷却水製造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KR102017436B1 (ko) 흡수식 냉동기
KR20020077117A (ko) 흡수식 냉동기의 제어 방법
JPH0552441A (ja) 吸収式冷暖房機の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JP4721783B2 (ja) 吸収冷温水機の運転制御方法
JP2985513B2 (ja) 吸収冷暖房システムとその制御方法
KR20150047657A (ko) 해수 취수량 제어를 이용한 해수열원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101886854A (zh) 单双效吸收式冷冻机
JP2012007871A (ja) 吸収冷温水機の運転台数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JP3588144B2 (ja) 並列設置型吸収冷凍機の運転台数制御
JP5388660B2 (ja) 吸収冷温水機の運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02

Termination date: 2015052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