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1195A - 枢转扶手 - Google Patents

枢转扶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1195A
CN102261195A CN2011101350812A CN201110135081A CN102261195A CN 102261195 A CN102261195 A CN 102261195A CN 2011101350812 A CN2011101350812 A CN 2011101350812A CN 201110135081 A CN201110135081 A CN 201110135081A CN 102261195 A CN102261195 A CN 1022611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bar
hinge
sleeve pipe
hand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350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61195B (zh
Inventor
B.K.巴特尼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riginal Assignee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iled Critical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ublication of CN102261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11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611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119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2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hand grips or straps
    • B60N3/023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hand grips or straps movabl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枢转扶手,该扶手包括铰链和具有整体轴线的杆。该杆可绕着整体轴线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弹簧使所述杆向第二位置偏置。套管由所述杆或者所述铰链中的任一个限定,并且该套管通常与整体轴线对准。销可操作地附接到所述杆或所述铰链中的另外一个并且部分地设置于所述套管内。销构造用于允许所述铰链和所述杆之间的旋转。销包括宽部和小于该宽部的底切部。底切部在销与套管之间形成至少一个间隙区。

Description

枢转扶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扶手。
背景技术
汽车以及其它运输工具(如飞机、公共汽车和列车)在外部上和整个内部舱室内有多个把手、杆、吊钩等。例如在汽车中这种装置具有大量的用途,如拉手可协助乘客进出车辆。不使用时扶手可以完全或部分地收回。
发明内容
提供了一种扶手,该扶手包括铰链和具有整体轴线的杆。该杆可绕着整体轴线在第一位置与不同于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弹簧被构造用于使所述杆向第二位置偏置。套管被杆和铰链中的一个限定,并且该套管通常与整体轴线对准。销可操作地附接到所述杆和所述铰链中的另一个,并且该销部分地设置于套管内,使得该销构造成允许在所述铰链与所述杆之间旋转。销包括宽部和小于该宽部的底切部。底切部在销与套管之间形成至少一个间隙区。
销可以构造使得所述杆处在第一位置时与所述杆处在第二位置时相比,宽部更靠近由套管限定的偏置区地对准。销可进一步构造成使得所述杆处在第二位置时与所述杆处在第一位置时相比,间隙区更靠近由套管限定的偏置区地对准。
方案1.一种扶手,包括:
铰链;
杆,其具有整体轴线,并且可绕着所述整体轴线在第一位置与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旋转;
弹簧,其构造用于使所述杆向所述第二位置偏置;
套管,其是由所述杆和所述铰链中的一个限定,并且通常与所述整体轴线对准;以及
销,其可操作地附接到所述杆和所述铰链中的另一个,并且部分地设置于所述套管内,使得所述销构造成允许所述铰链与所述杆之间的旋转,其中,所述销包括:
宽部;以及
底切部,其小于所述宽部,以便所述底切部在所述销与所述套管之间形成至少一个间隙区。
方案2. 如方案1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以至少90度分隔开。
方案3. 如方案2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销被构造以使当所述杆处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间隙区与由所述套管限定的偏置区对准。
方案4. 如方案3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销构被构造以使当所述杆处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宽部与由所述套管限定的所述偏置区对准。
方案5. 如方案4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销限定销轴线,并且所述底切部是从所述销轴线偏移的凸轮凸角。
方案6. 如方案5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销的宽部是位于所述销的第一端部上的第一宽部,并且所述底切部是位于所述销的第一端上的第一底切部,并且其中,所述销还包括:
第二宽部,其位于所述销的第二端部上,其中,所述第二宽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宽部绕着所述整体轴线旋转大约180度定位;以及
第二底切部,其位于所述销的第二端部上,其中,所述第二底切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底切部绕着所述整体轴线旋转大约180度定位。
方案7. 如方案6 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销还包括构造用于使所述销相对于所述偏置区对准的定位部件。
方案8. 如方案4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底切部包括在所述销的相对侧上的一对表面,并且所述底切部形成至少两个间隙区。
方案9. 如方案8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铰链与紧固件相配合,
其中,所述套管是大致平行于所述紧固件定位的细长槽,
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杆大致平行于所述细长槽定位,
其中,所述杆的第一位置构造用于使所述销的一对表面大致垂直于所述细长槽地对准,并且
其中,所述杆的第二位置构造用于使所述销的一对表面大致平行于所述细长槽地对准。
方案10. 一种限定整体轴线的扶手,包括:
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
杆,其可绕着所述整体轴线在第一位置与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旋转;
弹簧,其构造用于使所述杆向所述第二位置偏置;
第一套管,其由所述第一铰链限定;以及第二套管,其由所述第二铰链限定,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第二铰链通常平行于所述整体轴线;以及
第一销,其可操作地附接到所述杆并且部分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管内;以及第二销,其可操作地附接到所述杆并且部分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管内;使得所述第一销允许所述杆与所述第一铰链之间的旋转,并且所述第二销允许所述杆与所述第二铰链之间的旋转,其中,所述第一销和所述第二销分别包括:
宽部;以及
底切部,其小于所述宽部,使得所述底切部在所述第一销和第二销与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分别形成至少一个间隙区。
方案11. 如方案10 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第一销和第二销构造成使得当所述杆处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宽部与由所述套管限定的偏置区对准。
方案12. 如方案11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第一销和第二销构造成使得当所述杆处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间隙区与由所述套管限定的所述偏置区对准。
方案13. 如方案10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第一销和第二销分别限定销轴线,并且其中,所述底切部是自所述销轴线偏移的凸轮凸角。
方案14. 如方案13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第一销和第二销构造成使得所述杆处在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杆处在所述第二位置时相比,所述宽部更靠近由所述套管限定的偏置区地对准。
方案15. 如方案14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第一销和第二销构造成使得所述杆处在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杆处在所述第一位置时相比,所述间隙区更靠近由所述套管限定的偏置区地对准。
方案16. 如方案15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第一销和第二销还包括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构造用于使所述第一销和第二销相对于所述偏置区对准。
方案17. 如方案16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第一销以与所述杆成大约45度角定位,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销以与所述第一销大致成180度角定位。
方案18. 如方案17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以至少90度分隔开。
由以下对用以实施本发明的如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一些最佳方式和其它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结合附图时,可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势以及其它特征和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整体轴线的扶手的示意性等轴视图;图中显示扶手的杆处在打开位置但构造成旋转到闭合位置。
图2是图1的扶手的另一个示意性等轴视图;图中显示铰链被去除因而可看见弹簧。
图3是可用于图1的扶手的圆柱形销的示意图;图中显示具有销角误差(相对于整体轴线)的圆柱形销,同时杆处在打开位置。
图4是图3中所示圆柱形销的另一个示意图;图中显示了杆处在闭合位置时的圆柱形销和销角误差(相对于整体轴线)。
图5是可用于图1的扶手的第一销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6是从截面线6-6中看到的图5中所示第一销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7是图5中所示并设置于说明性铰链的套管内的第一销的另一个示意性平面图;如图1中所示,当杆处在打开位置时使第一销相对于由套管限定的一个或多个偏置区而旋转。
图8是从图7的截面线8-8中看到的图7中所示第一销和铰链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9示出了除了显示杆处在闭合位置时的第一销以外其余与图7相同的视图。
图10示出了从图9的截面线10-10中看到的、除了杆处在闭合位置时的第一销以外其余与图8相同的侧视图。
图11示出了沿图1的截面线11-11看到的、布置于具有圆形套管的铰链内的另一个第一销的示意性截面图,图中显示了杆处在打开位置时的第一销。
图12示出了除了显示杆处在闭合位置时的第一销以外其余与图11相同的说明性视图。
图13示出了沿图1的截面线11-11看到的、设置于带细长槽的套管的铰链内的又一个第一销的示意性截面图,图中显示了杆处在打开位置时的第一销。
图14示出了除了显示杆处在闭合位置时的第一销以外其余与图13相同的说明性视图。
图15是第二销的示意性平面图,该第二销类似于图5中所示的第一销但是包括定位部件。
图16是从图15的截面线16-16中看见的、图15中所示的第二销的示意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各附图,其中在全部数个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对应于相同或相似的构件,在图1中示出了用于车辆(未图示)的扶手10。扶手10限定整体轴线12,扶手10绕着该整体轴线而旋转或枢转。扶手10包括第一铰链14和第二铰链16,这两个铰链利用一个或多个紧固件18而附接或配合到车辆上。
扶手10还包括杆20,该杆可绕着整体轴线12在第一位置(如图1中所示)与不同于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在第二位置,杆20通常沿路径21顺时针方向旋转大约75度至100度(如图1中大致地示出)。在扶手10的许多构型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以至少90度分隔开。
虽然就汽车用途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本发明的更广泛的用途。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术语如“高于”、“低于”、“向上”、“向下”等是用来描述附图,而不是表示对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范围加以限制。
现在参照图2,并继续参照图1,图中所示的扶手10去除了第一铰链14和第二铰链16。如图2中所示,扶手10包括弹簧22,该弹簧用于使杆20向第二位置偏置。扶手10还可以包括其它的弹簧22并且可以包括缓冲器(未图示),该缓冲器用于当杆2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减慢杆20的旋转速度。
本文中的第一位置可以称之为打开位置,因为扶手10是打开的并且杆20远离第一铰链14和第二铰链16。第一位置可用于将扶手10装配到车辆上,并且也可在乘客希望抓住或握住杆20时利用该第一位置。本文中的第二位置可以称之为闭合位置,因为与杆20处在(第一)打开位置时相比,杆20相对地更靠近第一铰链14和第二铰链16。在乘客释放杆20后,弹簧22使杆20向(第二)闭合位置偏置。
扶手10包括可操作地附接到杆20的第一销24以及可操作地附接到杆20的第二销26。如图1和图2中所示,第一销24也可称之为右侧销,而第二销26也可称之为左侧销。第一销24至少部分设置于由第一铰链14限定的套管30内(图2中未示出,部分地示于图7和图9中),并允许或者有助于杆20与第一铰链14之间的旋转。第二销26也至少部分地设置于由第二铰链16限定的套管30内,并且允许或者有助于在杆20与第二铰链16之间的旋转。
如本文中所述,套管30通常平行于整体轴线12,但套管30可相对于整体轴线12形成一角度。由图1中可见,两个套管30均被遮住看不见并且可由覆盖铰链14、16的内部的护盖所掩盖。
现在参照图3和图4,图中示出了第一销24的两个说明性示意图。图3和图4中示出了作为圆柱形销的第一销24。图3中示出了杆20处在打开位置时的第一销24,图4中示出了杆20处在闭合位置时的第一销24。图3和图4说明了有可能存在的制造偏差,而图3和图4的比例和细部可以不代表扶手10的任何实际构件。
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分别限定销轴线34(图3和图4中显示为虚线)。如果理想地制造出杆20,那么两个销轴线34均将平行于整体轴线12并与整体轴线12重合。然而,制造偏差和装配偏差会引起销角误差或摆动。如图3中所示,第一销24的销轴线34并不精确地与整体轴线12重合。销轴线34与整体轴线12之间的角度差就是销角误差。
一般来说,杆20使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绕着整体轴线12旋转。因此,当杆20旋转时,销轴线34也将旋转。如果存在销角误差,那么当杆20旋转时销轴线34和第一销24将发生摆动。第一销24可在与整体轴线12平行的圆柱形壳体(未图示,但该壳体可装入第一铰链14)内旋转。
图4中示出了与已旋转的销轴线35(图3和图4中显示为细虚线)对准的第一销24。当杆20从打开位置移动到闭合位置时,第一销24则从与销轴线34对准的位置移动到与旋转的销轴线35对准的位置。如果第一销24正在相对较封闭的区域内移动,那么这种摆动会引起第一销24与套管30之间的干涉。
例如,如果第一销24正在与整体轴线12平行的圆柱形壳体内旋转,那么由销角误差所引起的摆动可导致第一销24的端部旋转成与圆柱形壳体接触。如果销轴线34精确地与整体轴线重合,那么第一销24的旋转将不会改变第一销24相对于圆柱形壳体的位置。
现在参照图5和图6,并继续参照图1~图4,图中示出了第一销24的两个更详细的视图。图5中示出了第一销24的平面图,图6中示出了从截面线6-6看到的第一销24的示意性截面图。截面线6-6位于与图1中所示截面线11-11相似的位置,但是截面线6-6绕着整体轴线12稍微地旋转。尽管在图5和图6中未示出,但第二销26可以与图中所示的第一销24非常相似。
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分别具有宽部36和小于宽部36的底切部38。第一销24并不绕销轴线34对称。如图6中最好地看出,底切部38是自销轴线34发生偏移的凸轮凸角。如以下附图中所示,底切部38在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与套管30之间形成至少一个间隙区40。在图5和图6中,参考箭头41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且显示了第一销24的对准。
第一销24的宽部36可以是位于第一销24的第一端部(右侧,如图5中所示)的第一宽部36,而底切部38可以是位于第一销24的第一端部的第一底切部38。因此,第一销24也可以包括位于销的第二端部(左侧,如图5中所示)的第二宽部36,其中第二宽部36以相对于第一宽部36绕着整体轴线12旋转大约180度定位。
类似地,第一销24也可以包括位于销的第二端部的第二底切部38,其中第二底切部38以相对于第一底切部38绕着整体轴线12旋转大约180度定位。图6中将第二底切部38显示为虚线(否则它被挡住看不见)。
现在参照图7和图8以及图9和图10,并继续参照图1~图6,图中示出了第一销24的其它视图。图7中示出了部分地设置于第一铰链14的套管30内的第一销24的说明性平面图。图7中示出了杆20处在打开位置时的第一销24,如图1和图2中所示。图8示出了从截面线8-8中看到的图7中所示第一销24以及第一铰链14的部分的侧视图。
在此构造中,套管30分成两个圆柱形部分,并且在图7中显示为截面,从而更好地说明套管30与第一销24之间的相互作用。套管30可以是一个连续的圆柱体。第一铰链14的剩余部分在图7和图9被挡住看不见,但是可与图1中所示的相同。
图9和图10分别示出了与图7和图8中所示视图相同的视图。然而,在图9和图10中,当杆20处在闭合位置时第一销24被旋转成与第一销24的位置相一致,其是从图1和图2以及图7和图8中所示位置顺时针方向旋转了大约90度。
如图7和图8中所示,第一销24以与杆20成大约45度角定位。也可看出,该角也可视为自图5和图6中所示的视图旋转了大约45度。该相对旋转也可用参考箭头41的旋转来表示。
图7和图9中所示的套管30被稍微地旋转。该旋转说明了在装配扶手10期间第一铰链14(以及第二铰链16)被旋转或经受预载扭矩的倾向。如图1中所示,紧固件18可用于将扶手10固定到车辆上。在装配期间,紧固件18受到扭矩,然后该扭矩被转移到第一铰链14和第二铰链16内。如果紧固件18是右旋的螺栓、螺杆或其它紧固构件,那么第一铰链14和第二铰链16会具有绕着紧固件18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倾向。在图7和图9中该旋转倾向显示为顺时针方向旋转,但是所示的旋转量可能被放大了许多。
图中显示第一铰链14的套管30的两个部分均具有偏置区42。偏置区42可以是由装配紧固件18期间所转移的预载扭矩所造成。实际上,偏置区42可以包括或可以不包括与第一销24或第二销26接触的材料。然而,制造偏差会引起偏置区42与第一销24或第二销26接触。在附图中将此构造的扶手10的偏置区42的位置显示为阴影部分。图中所示的偏置区42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不代表从套管30或第一铰链14中延伸出的实体凸起或突出物(通常为圆柱形)。使用左旋的紧固件或者采用扶手10的不同装配过程会改变偏置区42的位置。
图7和图8与图9和图10之间的比较,显示了杆20从打开位置移动或旋转至闭合位置时第一销24的对准之间的差异。第二销26可与附图中所示的第一销24相同。然而,第二销26也可以与第一销24成大致为180度角定位。如图7~图10中所示,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构造成使得杆20处在打开位置(图7和图8)时与杆20处在闭合位置时(图9和图10)相比,宽部36更靠近由套管30限定的偏置区42地对准。
通过使宽部36更靠近偏置区42地对准,第一销24和第二销24有助于将装配扶手10期间所产生的扭矩反作用于车辆。因此,当处在打开位置时,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通过反作用克服第一铰链14和第二铰链16的旋转,而有助于防止第一铰链14和第二铰链16的未对准。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起着用于第一铰链14和第二铰链16的安装夹具或安装装置的作用。
另外,如图7~图10中可见,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构造成使得杆20处在闭合位置时与杆20处在打开位置时相比,间隙区40更靠近由套管30限定的偏置区42地对准。因此,当杆20旋转至闭合位置时,间隙区40降低了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与套管30之间发生接触、摩擦或阻碍的可能性。
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与套管30之间的摩擦可产生足够的负扭矩(该扭矩对抗从第一位置向闭合位置的旋转)从而显著地减慢或者甚至阻止杆20转入闭合位置。当杆20从打开位置移动到闭合位置时,由弹簧22所产生的扭矩减小,这是因为弹簧22的位移正在减小。因此,当杆20靠近闭合位置时,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与套管30之间的摩擦阻碍的效果会更大。
然而,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与套管30之间的摩擦阻碍并不是用于防止或限制扶手10从打开位置移动到闭合位置的仅有机制。如图3和图4中所示,当杆20从打开位置旋转到闭合位置时销角误差也可导致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摆动。
除了有可能引起摩擦阻碍外,偏置区42也是套管30的部分,当第一销24或第二销26移入闭合位置时,该部分易于旋转到具有销角误差的第一销24和第二销24的路径内。销角误差是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相对于整体轴线12的偏移或摆动,因而如果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与整体轴线12完全地平行,则不存在销角误差。
实际上,偏置区42可以包括或可以不包括设置在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旋转路径中的材料。然而,当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转入闭合位置时偏置区42还是位于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与套管30之间可能接触或干涉的位置。因此,偏置区42代表了当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转入闭合位置时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需要避免形成接触从而减小摩擦阻碍或避免干涉接触的区域。
干涉接触可产生足够的负扭矩(该扭矩可对抗从第一位置旋转到闭合位置)从而阻止杆20转入闭合位置。不同于通过用紧固件18进行装配而传递的摩擦扭矩,当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碰撞套管30并试图移入偏置区42时,由销角误差所产生的扭矩主要是干涉扭矩。
当在扶手10的右侧(相对于车辆的安装面或附接面,并且如图7和图9中所示)看时,偏置区42是套管30的上边缘。类似地,当在扶手10的左侧(相对于安装面或附接面)看时,偏置区42是套管30的下边缘。
底切部38以及由底切面所形成的间隙区40,也可以减小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与套管30之间的干涉的可能性。如果当杆旋转到闭合位置时销角误差易于造成与套管30的干涉,那么间隙区40更接近于偏置区42的旋转可防止由于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绕着整体轴线12摆动(如图3和图4中所示)所引起干涉的发生。
不同于由套管30与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之间阻碍而传递的摩擦扭矩,由销角误差所产生的干涉扭矩可以不在一致的方向或位置。这个可变性是由于销角误差的可变性所造成。当杆20从打开位置旋转到闭合位置时、尤其再加上第一铰链14中的顺时针方向偏置或倾斜时,图3和图4中所示的销角误差有可能导致第一销24与套管30之间的干涉,可称之为有害的销角误差。可替代地,在相同的旋转期间不同的销角误差实际上可在第一销24与套管30之间形成间隙,这可称之为无害的销角误差。因此,偏置区42是由可能的问题区域限定(那些可与有害的销角误差相结合从而阻止杆20的旋转的区域)并且仍然位于用于摩擦扭矩或干涉扭矩的套管30的相同区域。
当杆20处在打开位置时,来自弹簧22的扭矩处于最大值,从而具有足够的弹簧扭矩来克服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与套管30之间的任何干涉和相互作用,而无论相关的销角误差为何种类型。相反,当杆20处在或靠近闭合位置时,来自弹簧22的扭矩相对较小。因此,如果当杆20将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转入闭合位置时有害的销角误差造成干涉,那么由于干涉增加,因此弹簧22提供较小的扭矩。底切部38位于并且在第一销24和第二销24、26上定位,从而克服由生产问题所引起的摩擦扭矩和干涉扭矩,当杆20靠近闭合位置时其位于与套管30的相似的区域(例如,偏置区42)。
本文中的许多描述假设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与杆20配合或者直接固定到杆20上,并且假设套管30是第一铰链14和第二铰链16的部分。然而,实际上套管30可限定于杆20中或者第一铰链14和第二铰链16中,或者如果扶手10仅具有单个铰链,那么套管30则限定于第一铰链14中。在这种构造中,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将会可操作地附接到杆20以及第一铰链14和第二铰链16中的另外一个。因此,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可配合到杆20或者第一铰链14和第二铰链16上并且与杆20或者第一铰链14和第二铰链16一起旋转。在任一种构造中,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部分地设置于套管30内,使得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构造成允许在第一铰链14和第二铰链16与杆20之间旋转。
现在参照图11和图12,并继续参照图1~图10,图中示出了可用于图1中所示扶手10和杆20的第一销124的截面图。图11和图12 是沿图1中的截面线11-11截取的视图。图11示出了杆20处在打开位置时的第一销124,图12示出了杆20处在闭合位置时的第一销124。
第一销124设置于具有环形或圆柱形套管30的第一铰链14内。图11和图12中所示构件仅仅是说明性的,第一销124和套管30的相对尺寸可以不按比例示出,因而第一销124与套管30之间的间隙会被放大。
第一销124包括两个宽部136以及限定两个间隙区140的两个底切部138。可将全长的第一销124的形状设计成与宽部136和底切部138相同;或者第一销124的各部分(尤其是配合到杆20的一端或两端)可为圆柱形。第二销(未图示)可与第一销124相同。
当杆20处在打开位置时(如图11中所示),宽部136与由套管30限定的偏置区42对准。可以把杆20置于打开位置,以将扶手10装配到车辆上。宽部136与偏置区42对准时,第一销124可抵消或对抗由紧固件18导入给第一铰链14的扭矩。另外,第一销124有助于第一铰链14的对准,从而为装配过程以及与紧固件18的附接做准备。
当杆20转入闭合位置时,第一销124使底切部138和间隙区140旋转。因此,第一销124 (以及第二销)构造成使得当杆20处在闭合位置时,间隙区140与由套管30限定的偏置区42对准。间隙区140减小了当杆20和第一销124转入闭合位置时在第一销124与套管30之间导入的摩擦扭矩的量和可能性。而且,间隙区140减小了当杆20和第一销124旋转到闭合位置时由于第一销124与套管30之间接触导入的销角误差而导致的干涉扭矩的量和可能性。
现在参照图13和图14,并继续参照图1~图12,图中示出了第一销224的截面图,第一销224也可用于图1中所示的扶手10和杆20。图13和图14也是在图1中沿截面线11-11截取的视图。图13示出了杆20处在打开位置时的第一销224,图14示出了杆20处在闭合位置时的第一销224。
第一销224设置于第一铰链214内。不同于第一铰链14,第一铰链214具有套管230,该套管大致平行于紧固件18定位的细长槽。或者说,当在打开位置时,该细长槽可大致平行于杆20。图13和图14中所示构件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且第一销224和套管230的相对尺寸可以不按比例示出,因而第一销224与套管230之间的间隙可能被放大。
第一销224包括两个宽部236以及限定两个间隙区240的两个底切部238。底切部238是在第一销224的相对侧的平面。可将全长的第一销224的形状设计成与宽部236和底切部238相同,或者第一销224的各部分(尤其是配合到杆20的一端或两端)可为圆柱形。第二销(未图示)可与第一销224相同。
杆20的打开位置(如图13中所示)使第一销224的底切部238的一对表面大致垂直于套管230的细长槽地对准。杆20的闭合位置使第一销224的底切部238的一对表面大致平行于套管230的细长槽地对准。
当杆20处在打开位置时(如图13中所示),宽部236与由套管230限定的偏置区242对准。可将杆20置于打开位置以将扶手10装配到车辆上。当宽部236与偏置区242对准时,第一销224可抵消或对抗由紧固件18导入第一铰链214的扭矩。另外,第一销224有助于使第一铰链214对准,从而为装配过程以及与紧固件18的附接做准备。
当杆20转入闭合位置时(如图14中所示),第一销224使底切部238和间隙区240旋转。因此,第一销224(还有第二销)构造成使得当杆20处在闭合位置时,间隙区240与由套管230限定的偏置区242对准。间隙区240减小了当杆20和第一销224旋转到闭合位置时在第一销224与套管230之间所导入摩擦扭矩的量和可能性。而且,间隙区240减小了当杆20和第一销224旋转到闭合位置时由于第一销224与套管230之间的接触所导入销角误差而产生的干涉扭矩的量和可能性。
当杆20处在打开位置时(如图13中所示),乘客可向扶手10施加力。由套管230所形成的细长槽的两端在外形上与宽部236的边缘相似。因此,第一销224可滑动到细长槽的两端,并且在宽部236与套管230和第一铰链214的接触面之间均匀分布力。
现在参照图15和图16,并继续参照图1~图14,图中示出了也可用于图1中所示扶手10和杆20的第二销326的两个视图。图15示出了第二销326的平面图,该平面图与图5中所示第一销24的平面图相似。图16示出了从截面线16-16看到的第二销326的侧视图,该侧视图与图6中所示第一销24的侧视图相似。图15和图16也示出了参考箭头341,该参考箭头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且图15和图16中示出了第二销326的对准。第二销326包括两个宽部336以及限定两个间隙区340的两个底切部338。图15和图16还示出了可用于协助扶手10的装配和制造的部件。
如关于第一销24的描述,扶手10可包括第二销26(示于图1和图2),第二销26可与相应的第一销24大致相同。尽管相同,但第二销26可能需要以与第一销24大致成180度的角度配合到杆20。
例如,如图1中所见,可从右向左沿整体轴线12将第一销24插入,并且可从左向右沿整体轴线12将第二销26插入,这可称之为“由外向内的装配”。为了使第一销24与第一铰链14的偏置区42对准并且使第二销26与第二铰链16的偏置区42对准,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需要相对于彼此旋转180度(并且第一销24需要相对于紧固件18的驱动方向而旋转45度)。
可替代地,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均可沿相同的方向插入,例如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装配。如果采用单向装配,那么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可以彼此相同的定位。然而,这样可能就需要使第一销24和第二销26的其它部件被如面朝外的滚花(如本文中所描述,并示于图15)移动。因此,第一销24与第二销26可以是相同的(但是在由外向里装配期间旋转)或者可以是不同的(但是能从单一方向进行装配)。
如图15和图16中所示,第二销326包括定位部件344,该定位部件构造成使得第二销326 相对于第一铰链14的偏置区42对准。在图15和图16中所示的第二销326上,定位部件344是“D”形的凸起。当配合到杆20中的“D”形槽或孔(未图示)中时,第二销326将仅能沿一个方向插入或配合。类似地,然后可将相应的第一销配合到绕着整体轴线12旋转180度的D形孔中,第一销和第二销326能在相对于杆20以及相对于彼此正确定位上配合。可利用其它定位部件而使第二销326定位,例如但不限于键和键孔。
第二销326还包括在其左侧的滚花346。可以利用压入配合或滑动配合接口将第二销326压入杆20中的相应的孔中。滚花346可防止第二销326从杆20回缩,并且还通过确定第二销326的哪个端部面朝外而起到另一个定位部件的作用。应注意,对于由外向里的装配,如果图5、图7和图9中所示的第一销24包括滚花,那么该滚花将会位于远处的右端(如图中所示),用以帮助将第一销24锁定到杆20的外缘内。
以上的详细描述以及附图或图示是用来支持和说明本发明,而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权利要求来限定。虽然已对用以实施请求保护的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和其它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也存在用以实施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各种替代性设计和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扶手,包括:
铰链;
杆,其具有整体轴线,并且可绕着所述整体轴线在第一位置与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旋转;
弹簧,其构造用于使所述杆向所述第二位置偏置;
套管,其是由所述杆和所述铰链中的一个限定,并且通常与所述整体轴线对准;以及
销,其可操作地附接到所述杆和所述铰链中的另一个,并且部分地设置于所述套管内,使得所述销构造成允许所述铰链与所述杆之间的旋转,其中,所述销包括:
宽部;以及
底切部,其小于所述宽部,以便所述底切部在所述销与所述套管之间形成至少一个间隙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以至少90度分隔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销被构造以使当所述杆处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间隙区与由所述套管限定的偏置区对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销构被构造以使当所述杆处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宽部与由所述套管限定的所述偏置区对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销限定销轴线,并且所述底切部是从所述销轴线偏移的凸轮凸角。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销的宽部是位于所述销的第一端部上的第一宽部,并且所述底切部是位于所述销的第一端上的第一底切部,并且其中,所述销还包括:
第二宽部,其位于所述销的第二端部上,其中,所述第二宽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宽部绕着所述整体轴线旋转大约180度定位;以及
第二底切部,其位于所述销的第二端部上,其中,所述第二底切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底切部绕着所述整体轴线旋转大约180度定位。
7.如权利要求6 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销还包括构造用于使所述销相对于所述偏置区对准的定位部件。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底切部包括在所述销的相对侧上的一对表面,并且所述底切部形成至少两个间隙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铰链与紧固件相配合,
其中,所述套管是大致平行于所述紧固件定位的细长槽,
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杆大致平行于所述细长槽定位,
其中,所述杆的第一位置构造用于使所述销的一对表面大致垂直于所述细长槽地对准,并且
其中,所述杆的第二位置构造用于使所述销的一对表面大致平行于所述细长槽地对准。
10.一种限定整体轴线的扶手,包括:
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
杆,其可绕着所述整体轴线在第一位置与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旋转;
弹簧,其构造用于使所述杆向所述第二位置偏置;
第一套管,其由所述第一铰链限定;以及第二套管,其由所述第二铰链限定,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第二铰链通常平行于所述整体轴线;以及
第一销,其可操作地附接到所述杆并且部分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管内;以及第二销,其可操作地附接到所述杆并且部分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管内;使得所述第一销允许所述杆与所述第一铰链之间的旋转,并且所述第二销允许所述杆与所述第二铰链之间的旋转,其中,所述第一销和所述第二销分别包括:
宽部;以及
底切部,其小于所述宽部,使得所述底切部在所述第一销和第二销与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分别形成至少一个间隙区。
CN201110135081.2A 2010-05-24 2011-05-24 枢转扶手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611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785,787 US8443491B2 (en) 2010-05-24 2010-05-24 Pivoting assist handle
US12/785787 2010-05-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1195A true CN102261195A (zh) 2011-11-30
CN102261195B CN102261195B (zh) 2014-10-29

Family

ID=44900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3508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61195B (zh) 2010-05-24 2011-05-24 枢转扶手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43491B2 (zh)
CN (1) CN102261195B (zh)
BR (1) BRPI1102241A2 (zh)
DE (1) DE102011101909B4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7551A (zh) * 2012-11-30 2014-06-11 丹阳市飞越车辆附件有限公司 汽车d型拉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13187122A1 (ja) * 2012-06-12 2016-02-04 豊和化成株式会社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US9400495B2 (en) 2012-10-16 2016-07-26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Industrial automation equipment and machine procedure simulation
US9171305B2 (en) 2012-10-16 2015-10-27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Providing confined space permits and confined space access procedures
US9201940B2 (en) * 2012-10-16 2015-12-01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Providing procedures
PL413125A1 (pl) * 2015-07-14 2017-01-16 Vts Spółka Z Ograniczoną Odpowiedzialnością Zawias
US20210404234A1 (en) * 2019-07-23 2021-12-30 Tony AWAD Rotational sprin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54414A1 (en) * 1993-11-23 1995-05-24 Hardigg Industries, Inc. Improved lightweight handle
US6076233A (en) * 1998-05-27 2000-06-20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Grab rail and hook assembly for a vehicle
CN1365325A (zh) * 1999-08-05 2002-08-21 株式会社尼富考 回转的圆筒形油阻尼器
US20030226240A1 (en) * 2002-06-11 2003-12-11 Walter Belchine Positive retaining pivot pin
CN2844328Y (zh) * 2005-11-03 2006-12-06 杜致远 无方向性五指把手
CN201100010Y (zh) * 2007-09-30 2008-08-13 吴志光 汽车门把手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484536A (en) * 1923-01-23 1924-02-19 Way Alban Warren Hinge
DE4244484C2 (de) 1992-12-30 2003-04-17 Itw Ateco Gmbh Rotationsdämpfer
JP4507674B2 (ja) * 2004-04-12 2010-07-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子機器用開閉筺体のヒンジ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54414A1 (en) * 1993-11-23 1995-05-24 Hardigg Industries, Inc. Improved lightweight handle
US6076233A (en) * 1998-05-27 2000-06-20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Grab rail and hook assembly for a vehicle
CN1365325A (zh) * 1999-08-05 2002-08-21 株式会社尼富考 回转的圆筒形油阻尼器
US20030226240A1 (en) * 2002-06-11 2003-12-11 Walter Belchine Positive retaining pivot pin
CN2844328Y (zh) * 2005-11-03 2006-12-06 杜致远 无方向性五指把手
CN201100010Y (zh) * 2007-09-30 2008-08-13 吴志光 汽车门把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7551A (zh) * 2012-11-30 2014-06-11 丹阳市飞越车辆附件有限公司 汽车d型拉环
CN103847551B (zh) * 2012-11-30 2016-12-21 丹阳市飞越车辆附件有限公司 汽车d型拉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1102241A2 (pt) 2012-11-06
DE102011101909A1 (de) 2011-11-24
US8443491B2 (en) 2013-05-21
CN102261195B (zh) 2014-10-29
US20110285160A1 (en) 2011-11-24
DE102011101909B4 (de) 201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1195A (zh) 枢转扶手
KR100861179B1 (ko) 이축 힌지장치
CN103402681B (zh) 用于切削加工的刀头
JP2006348694A (ja) チェッカ付きドアヒンジ
WO2021054479A1 (ja) 逆入力遮断クラッチ
PT1738044E (pt) Elemento de combinação de chave em chave em bruto e chave
EP1812269B1 (en) Non-linear steering lock assembly
RU2009140293A (ru) Регулируемая петля
JP6332261B2 (ja) 軸受支持装置
CN107075879A (zh) 具有防旋转特征的箍锁
WO2013031250A1 (ja) ヒンジ装置
WO2011145175A1 (ja) エンジンの位相可変装置
CN105452087A (zh) 转向装置
JP2009513865A (ja) 回転角調節のための装置
KR101888898B1 (ko) 와이퍼 장치, 와이퍼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와이퍼 장치의 제조 장치
JP5643438B2 (ja) ヒンジ装置
TWI550199B (zh) Integral biaxial synchronous pivot
US9702171B2 (en) Locking device
US7699032B2 (en) Camshaft of automotive combustion engines in particular
TWM614906U (zh) 雙軸切換動作樞軸器
KR101318833B1 (ko) 비틀림을 방지하는 형상을 가진 커플러 구조체
JP4885005B2 (ja) ヒンジ装置
JP4158620B2 (ja) チルト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とこれに用いる固定ブラケット
JP2013159974A (ja) ヒンジ装置
JP6143631B2 (ja) 燃料噴射装置用ノズルプレートの取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9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