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57843A - 基站、无线通信系统、用于控制基站的方法、无线通信方法、控制程序以及移动站 - Google Patents

基站、无线通信系统、用于控制基站的方法、无线通信方法、控制程序以及移动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57843A
CN102257843A CN2009801515500A CN200980151550A CN102257843A CN 102257843 A CN102257843 A CN 102257843A CN 2009801515500 A CN2009801515500 A CN 2009801515500A CN 200980151550 A CN200980151550 A CN 200980151550A CN 102257843 A CN102257843 A CN 1022578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station
mobile radio
transmission
communication qu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15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57843B (zh
Inventor
村冈一志
滨边孝二郎
有吉正行
中村俊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57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78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578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78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3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20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access points, e.g.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6Deriving transmission power values from anothe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1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channel quality metrics, e.g. SIR, SNR, CIR, Eb/l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5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or pilo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3Down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52/26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taking into account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AMC] schem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现有技术,即便在小通信量状态下,也无法有效降低被无用地启动的基站的数目。结果,无法有效激昂地在相邻小区之间的干扰和功耗。本发明,基站根据在移动站和另一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上的通信质量,控制控制信号的传输。

Description

基站、无线通信系统、用于控制基站的方法、无线通信方法、控制程序以及移动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站、无线通信系统、用于控制基站的方法、无线通信方法、控制程序和移动站。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特别是蜂窝系统中,通过设置基站的覆盖范围来确保广阔的可通信服务区域,这些基站的小区(cell)半径彼此不同,从而使得覆盖区域彼此重叠。然而,当基站的覆盖区域彼此重叠时,这些基站的信号相互干扰,从而存在线路容量下降的风险。随着基站数目的增加,出现在其覆盖区域内没有移动站的基站的可能性上升。尽管这种基站没有被使用,但是它继续操作并无用地消耗电能。
因此,提出了用于避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干扰并减小电能消耗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3-37555)公开了一种技术,能够通过在自身基站中监测从另一基站发送来的下行链路信号,并且考虑到另一基站的业务量状况以及接收功率而停止或开始从自身基站的传输,减少以低业务量操作的基站的数目以及对相邻基站的干扰。
作为现有技术,在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1-78246)中,示出主基站通过使用相邻基站的信号质量的测量值,选择合适的切换备选。在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1991-117121)中,公开了这样一种技术:当存在具有比当前正在与其进行通信的无线基站更好的通信质量的另一无线基站时,将通信的信道切换至该另一无线基站的信道。在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7-295318)中,描述了这样一种技术:当相邻无线基站的总上行链路干扰电平或总下行链路传输功率等于或大于特定值时,在基站的控制下移动终端向相邻小区的切换被抑制。
作为现有技术,在非专利文献1(Mochizuki,Takyu,Umeda,Fujii,Nakagawa,″Fundamental Study of Congnitive Radio System UsingDistance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Specified by Detection ofModulation Scheme in Adaptive Modulation Technique″,Proceedings ofthe 2008 IEICE Communications Society Conference,B-17-14,2008)中,公开了一种认知无线系统(cognitive wireless system)。在该技术中,首先,认知无线系统通过使用从在利用自适应调制/解调的另一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发送来的下行链路信号,推断调制方案,并根据其调制方案,指定在基站和移动站之间的距离。该认知无线系统通过考虑到上述距离来执行传输功率控制,使得在对移动站的干扰量最大的位置(该认知无线系统与移动站最相近的位置)处,对移动站的干扰量等于或小于固定值,并共用与另一无线通信系统相同的频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描述的发明中,当满足相邻基站的业务量较大的这一条件时,基站从休眠状态(其中控制信号的传输停止的状态)返回有效状态(active state)(其中发送控制信号的状态)。然而,即便当相邻基站的业务量较大时,也并不总是存在应当执行从所述相邻基站切换到所述基站的移动站。因此,即使不存在应当执行从所述相邻基站到所述基站的切换的移动站,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基站也会无用地返回有效状态。因此,出现浪费电能的问题。也就是说,通过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即便在较少业务量的状态下,并不能有效地减少被无用地启动的基站的数目。结果,无法有效地减小在相邻小区之间的干扰和功率消耗。
在专利文献2至4和非专利文献1中,并未公开用于有效地执行基站的状态转换(即,从停止控制信号的传输的状态到发送控制信号的状态的转换,或者相反的转换)的技术。也就是说,通过使用在专利文献2至4和非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无法有效地减少被无用地启动的基站的数目。结果是,无法有效地减小在相邻小区之间的干扰和功耗。
本发明就是要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基站、无线通信系统、用于控制基站的方法、无线通信方法、控制程序和移动站,其中,可以抑制在其中消耗的电功率,并可以避免在基站之间的电磁波干扰。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基站根据在移动站和另一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控制控制信号的传输。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第一基站、第二基站以及至少一个能够与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通信的移动站。该第二基站根据在该移动站和该第一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控制所述控制信号的传输。
本发明的用于控制基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识别在移动站和另一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并基于所识别的通信质量,控制在基站中的控制信号的传输。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方法,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第一基站、第二基站以及至少一个能够与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通信的移动站,该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第二基站中识别在移动站和第一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并根据所识别的通信质量,控制控制信号的传输。
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使得基站中的计算机执行如下处理:识别在移动站和另一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的处理,以及基于所识别的通信质量,控制控制信号的传输的处理。
本发明的移动站是能够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通信的移动站。该移动站向第一基站发送向上方向信号,其中在第二基站中接收传输信号,并基于在移动站和第一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接收从第二基站发送来的控制信号,其中该通信质量是基于第二基站中的传输信号来识别的。
本发明的优势
通过使用本发明,可以抑制在基站中的电功率消耗,并且可以避免在基站之间的电磁波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实例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一基站的实例的框图。
图3是示出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二基站的实例的框图。
图4是说明第二基站的状态转换的图。
图5是示出当第二基站的操作状态从有效状态改变为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时,无线通信系统的操作的实例的顺序图。
图6是示出当第二基站的操作状态从有效状态改变为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时,第二基站的操作的实例的顺序图。
图7是示出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第二基站的操作状态从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改变为有效状态时,第二基站的操作的实例的顺序图。
图8是示出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第二基站的实例的框图。
图9是示出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第二基站的操作状态从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改变为有效状态时,第二基站的操作的实例的顺序图。
图10是示出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第二基站的实例的框图。
图11是示出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第二基站的操作状态从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改变为有效状态时,第二基站的操作的实例的顺序图。
图12是示出其中移动站位于基站的小区的中心处(该移动站与该基站建立无线链路)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实例的结构的图。
图13是示出其中移动站位于基站的小区的边缘处(该移动站与该基站建立无线链路)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实例的结构的图。
图14是示出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第二基站的实例的框图。
图15是示出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第二基站的操作状态从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改变为有效状态时,第二基站的操作的实例的顺序图。
图16是示出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第二基站的实例的框图。
图17是示出在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第二基站的操作状态从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改变为有效状态时,第二基站的操作的实例的顺序图。
图18是示出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第二基站的实例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4,6,8,10,14基站
11,12基站的小区
100移动站
200RNC
360电功率控制单元
362上行链路信号处理单元
364通信质量识别单元
366控制单元
370吞吐量识别单元
380接收灵敏度识别部
400调制方案推断部
450流数推断部
500接入方案推断部
600移动站指定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基站根据在移动站和另一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中的通信质量,控制控制信号(例如,向该基站的整个小区宣告的通用控制信号)的传输。例如,停止发送控制信号的基站将上述通信质量与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并且当该通信质量低于该预定的阈值时,开始控制信号的传输。也就是说,如果存在通过在移动站和所述基站之间建立无线链路而不是在该移动站和所述另一基站之间建立无线链路来改善通信质量的可能性,则所述基站首次开始控制信号的传输(换言之,操作状态改变为如下所述的有效状态)。因此,可以减少被无用地启动的基站的数目。结果,可以更确定地抑制在基站中消耗的电能,并可以避免在基站之间的电磁波干扰。在下文中,将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此外,在下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每一个中,将对把作为通用控制信号的导频信号用作控制信号的实例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这种情况中,具有预定模式的信号被连续并持续地发送)。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将说明把无线链路的“吞吐量”用作该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的情况。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实例的结构。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基站1(称为第一基站或另一基站)、基站2(第二基站)、至少一个移动站100以及无线网络控制设备(在下文中,称为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电网络控制器))200。基站1向位于小区11内的移动站(例如,图1中所示的移动站100)发送导频信号。接收该导频信号的移动站100基于所接收到的导频信号,通过无线链路1100与基站1进行通信。基站2向位于小区12内的移动站发送导频信号,接收该导频信号的移动站(例如,图1中所示的移动站100)可以与基站2建立无线链路1200,并与基站2进行通信,这里,小区11的至少一部分和小区12的一部分彼此重叠。RNC 200通过链路2001连接到基站1,并且还通过链路2002连接到基站2。RNC 200管理基站1和基站2。这里,对于链路2001和2002,可以使用有线线路或无线线路。在下面的说明中,将对链路2001或链路2002是有线链路的情况作出说明。
图2是示出作为图1中所示的第一基站的实例的基站1的框图。基站1包括网络通信单元300、RF(Radio Frequency,射频)单元302、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传输信号处理单元306以及天线308。网络通信单元300通过链路2001与RNC 200进行通信。RF单元302通过链路1100与移动站100进行通信。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处理通过移动站100发送并由RF单元302接收的信号。传输信号处理单元306处理将被发送给移动站100的信号,并将处理后的信号输出给RF单元302。天线308在空间中发射电波,从而执行与移动站100的无线通信,或者捕获通过空间发射的电波。
图3是示出作为图1中所示的第二基站的实例的基站2的框图。基站2包括网络通信单元350、RF单元352、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54、传输信号处理单元356、天线358、电功率控制单元360、上行链路信号处理单元362、通信质量识别单元364A以及控制单元366。网络通信单元350通过链路2002与RNC 200进行通信。RF单元352通过链路1200与移动站100进行通信。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54处理通过移动站100发送并由RF单元352接收的信号。传输信号处理单元356处理将被发送给移动站100的信号,并将处理后的信号输出给RF单元352。天线358在空间中发射电波,从而执行与移动站100的无线通信,或者捕获通过空间发射的电波。
电功率控制单元360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66的指令,执行传输信号处理单元356的电源的开/关(ON/OFF)控制、RF单元352中的传输功率的控制以及RF单元352的电源的开/关控制。
上行链路信号处理单元362根据来自RF单元352的接收信号,检测从位于基站2的附近的移动站(例如,图1所示的移动站100)发送到另一基站(例如,图1所示的基站1)的上行链路信号,并且将所检测到的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到基站2内的另一单元(例如,控制单元366)。在基站2中,上行链路信号处理单元362测量从移动站发送到另一基站的传输信号的接收功率,将该接收功率与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发送到控制单元366。顺带提及,当传输信号是在频域上扩散的W-CDMA(宽带-码分多址)信号等等时,由于接收信号的信噪比(SNR:信噪比)较小,因此难以检测上行链路信号。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替代接收功率,可以利用通过逆扩散处理(在该处理中,使用用于在传输侧扩散的扩散码(在W-CDMA的情况下,信道化码和扰码))获得的校正值。因此,例如,当上行链路信号是W-CDMA信号时,通过使用相邻基站的信道化码和扰码来逆扩散接收信号,并且在逆扩散信号和导频信号之间计算校正值。在通过此处理而获得的校正值之中的最大值与预定的阈值之间进行比较,并将该比较结果发送给控制单元366。
通信质量识别单元364A识别在移动站100和基站1之间的无线链路1100中的通信质量,并将通信质量信息发送给控制单元366。特别是,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质量识别单元364A具有吞吐量(通信率,communication rate)识别部370。吞吐量识别单元370经由网络通信单元350从RNC 200接收有关无线链路1100的吞吐量信息,并将所接收的吞吐量信息发送到控制单元366。这里,特别地,所述的吞吐量信息是无线链路1100中的数据的接收率。可以是不包括重发送的形式,或者是包括协议的开销(overhead)等等。此外,所述的吞吐量信息可以是关于无线链路1100的误码率(BER)信息。此外,所述吞吐量信息可以是分组错误率(PER)信息。此外,所述吞吐量信息可以是除了这些之外的信息。
控制单元366基于来自网络通信单元350、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54、上行链路信号处理单元362或者通信质量识别单元364A的信息或指令,控制基站2的状态转换(换言之,导频信号的传输)。例如,控制单元366基于在移动站100(位于基站2附近的移动站)和基站1(除了基站2之外的另一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1100的通信质量,控制基站2的状态转换。更具体地,例如,当上述通信质量不满足预定质量时,控制单元366将基站2的状态改变为有效状态St_11(即,以预定功率开始导频信号的传输)。
图4是示出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2的状态转换的图。如图4所示,基站2有两个操作状态。第一个操作状态是有效状态St_11,其中基站2可以向位于小区12内的移动站(例如,图1所示的移动站100)发送无线信号或从移动站接收无线信号.第二个状态是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St_12,其中从基站2向移动站的无线信号的传输停止,并且在位于小区12内的移动站与基站2之间的无线通信是不可能的。
例如,无论何时满足了图4所示的条件,基站2的操作状态都从一个状态改变为另一个状态。例如,当在基站2和所有移动站之间的通信断开、从而不存在连接到基站2的移动站时,基站2的操作状态从有效状态St_11改变为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St_12。基站2的操作状态从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St_12改变为有效状态St_11的条件是,例如,在移动站100和基站1之间的无线链路1100的通信质量不满足预定质量的情况。
此外,特别地,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St_12中的“来自移动站2的电磁波的传输停止”的意思是:例如,由基站2的电功率控制单元360关闭传输信号处理单元356或RF单元352的电源和传输功能,从而停止从基站2到移动站100的传输的状态。
图5是示出当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2的操作状态从有效状态St_11改变为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St_12时,无线通信系统的操作的实例的顺序图。如需要,将参照图1至图3来说明图5所述的顺序图。
首先,基站2与小区12内的移动站100通信(步骤S1)。这里,出于任意的原因,移动站100对基站2执行通信断开处理(步骤S2)。接收到来自移动站100的通信断开请求的基站2确认在小区12内是否有除了移动站100之外的处于通信期间的移动站(步骤S3)。
如果确认除了移动站100之外没有处于通信期间的移动站,则在基站2中,基站2测量从位于小区12的附近的移动站到基站1(即,另一基站)的传输信号的接收功率,并且将所测量的接收功率与事先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步骤S4)。当已过去预定时间(例如,5秒钟)而接收功率没有超过阈值时,基站2确定在其附近不存在移动站,并逐渐地减小传输功率(例如,每0.1秒钟1dB),使得基站2的覆盖区域减小(步骤S5)。
当传输功率降低时,基站2确定在基站2的小区12内是否出现来自移动站的新的连接请求(步骤S6)。基站2确定从移动站发射到另一基站的传输信号的接收功率是否超过阈值(步骤S7)。当没有出现新的连接请求并且该接收功率低于阈值时,基站2重复地执行步骤S5至S7的处理,直至传输功率降低预定量(例如,20dB)(即,直至传输功率达到在有效状态St_11中的传输功率的1/100的水平)。
当传输功率降低到预定阈值时(步骤S8),基站2向RNC 200报告该基站2的操作状态改变到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St_12(步骤S9)。发送状态转换报告的基站2的操作状态改变到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St_12(即,向移动站的电波传输停止)(步骤S10)。接收该报告的RNC 200向基站2发送表示RNC 200已经接收到基站2的状态报告的通知(步骤S11)。RNC 200指令基站1从测量小区组中删除基站2(步骤S12)。这里,所述的测量小区组是其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被移动站所测量的小区(基站)的列表。接收该指令的基站1更新该基站1中的测量小区组,并删除基站2(步骤S13)。
图6是示出当基站2的操作状态从有效状态St_11改变到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St_12时,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2的操作实例的流程图。当基站2的操作状态改变为有效状态St_11时,执行流程中所示的操作。
基站2的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54确定是否存在与基站2通信的移动站(移动站的数目是否为0,或者通信业务量是否为0)(步骤S20)。当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54确定“存在”与基站2通信的移动站时(在步骤S20,“否”确定),控制单元366将基站2的操作状态维持为有效状态St_11(步骤S29)。控制单元366指令电功率控制单元360将传输功率保持在通常的操作状态。结果,基站2可以继续向位于小区12内的移动站发送无线信号/从该移动站接收无线信号。
当确定“不存在”处于通信期间的移动站时(在步骤S20,“是”确定),则在基站2中,上行链路信号处理单元362测量上行链路信号(该上行链路信号是从位于基站2附近的移动站发送到另一基站的)的接收功率,将接收功率与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发送到控制单元36(步骤S21)。当该接收功率超过阈值时(在步骤S21,“是”确定),控制单元366将基站2的操作状态保持为有效状态St_11(步骤S29)。也就是说,保持其中基站2可以向位于小区12内的移动站发送无线信号/从该移动站接收无线信号的状态。
另一方面,当所述接收功率没有超过阈值时(在步骤S21,“否”确定),则控制单元366向电功率控制单元360发出指令,以逐渐地减小包括导频信号的控制信号的传输功率。接收该减小传输功率的指令的电功率控制单元360向传输信号处理单元356输出指令,以逐渐地减小传输功率(步骤S22)。这里,例如,电功率控制单元360停止传输功率减小操作,直至通过以每0.1秒1dB的速率,将传输信号处理单元356的传输功率降低了20dB(即,直至传输功率达到有效状态St_11下的传输功率的1/100)。
当传输信号处理单元356通过电功率控制单元360的控制而降低传输功率的时候,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54确认在基站2的小区12中是否出现来自移动站的新的连接请求,并将确认结果发送给控制单元366(步骤S23)。同时,在基站2中,上行链路信号处理单元362确认上行链路信号(该上行链路信号是从位于基站2附近的移动站发送到另一基站的)的接收功率是否超过阈值,并将确认结果发送给控制单元366(步骤S24)。
在传输功率降低的时候,当在小区1中出现来自移动站的新的连接请求时(在步骤S23,“是”确定),或者当在基站2中,从移动站发送到的另一基站的传输信号的接收功率超过阈值时(在步骤S24,“是”确定),则控制单元366向电功率控制单元360发出指令,用以将传输信号处理单元356中的包括导频信号的控制信号的传输功率增大到一特定值。当电功率控制单元360接收到该指令时,该电功率控制单元360控制传输信号处理单元356并使得该传输信号处理单元356增大传输功率(步骤S28)并且将基站2的操作状态维持在有效状态St_11(步骤S29)。
同时,在传输功率降低的时候,当在小区12中没有出现来自移动站的新的连接请求时(在步骤S23,“否”确定)并且在基站2中,从移动站发送到另一基站的传输信号的接收功率降低为低于阈值(在步骤S24,“否”确定),传输信号处理单元356确定传输功率是否降低到预定的阈值(步骤S25)。当确定该传输功率降为所述阈值时(在步骤S25,“是”确定),则传输信号处理单元356向控制单元366通知表示传输功率已降为阈值的信息。当控制单元366接收到该通知时,它经由网络控制单元350向RNC 200报告基站2的操作状态被改变为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St_12(步骤S26)。在向RNC 200报告基站2的操作状态改变为另一状态之后,控制单元366向电功率控制单元360发出指令,用以停止在传输信号处理单元356中的导频信号的传输(以将基站2的操作状态改变为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St_12)(步骤S27)。
此外,基站2中的传输功率减小处理并不限制于上述的方法。例如,基站2中的电功率控制单元360或传输信号处理单元356可以一次地而不是逐渐地将传输功率降低到预定值。在这种情况下,至少可以省略图6中的步骤S23的处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省略步骤S24的处理。这里,上述的“预定值”包括输出功率“0”(例如,“0”瓦特)。也就是说,这意味着没有信号被发送的状态。
图7是示出当基站2的操作状态从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St_12改变为有效状态St_11时,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2的操作实例的流程图。在基站2中进行该流程所示的操作的时间是基站2的操作状态改变为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St_12的时间。
处于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St_12下的基站2的通信质量识别单元364识别在移动站100(位于基站2附近的移动站)和基站1(除了基站2以外的另一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1100上的通信质量(步骤S30)。特别地,构成通信质量识别单元364A的吞吐量识别单元370经由网络通信单元350从RNC 200接收有关无线链路1100的吞吐量信息。吞吐量识别单元370将该吞吐量信息发送给控制单元366。控制单元366确定无线链路1100的吞吐量是否高于预定的阈值(步骤S31)。当无线链路1100的吞吐量高于该预定的阈值时(在步骤S31,“是”确定),重复地执行步骤S30和步骤S31中所示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无线链路1100的吞吐量低于该预定的阈值时(在步骤S31,“否”确定),由控制单元366将基站2的状态改变为有效状态St_12(步骤S32)。特别是,控制单元366向电功率控制单元360发出指令,用以将传输信号处理单元356中包括导频信号的控制信号的传输功率增大到特定值。电功率控制单元360控制传输信号处理单元356,并增大传输功率。结果,开始导频信号的传输。控制单元366经由网络通信单元350,向RNC 200报告基站2的状态已经改变为有效状态St_11(步骤S33)。
在根据上述的第一示例性实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2识别在移动站和另一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中的通信质量(例如,吞吐量),并基于该吞吐量控制导频信号的传输。特别地,通过基站2的控制单元366,执行在无线链路1100的吞吐量和预定的阈值之间的比较,并且当该吞吐量低于该预定的阈值时,基站2的状态被改变为有效状态St_11。也就是说,在该无线通信系统的情况下,当存在至少一个正在与另一基站(第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并且该移动站的通信质量降低(换言之,存在如果建立与基站2的无线链路,则可以提高通信质量的可能性)时,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2首次开始发送控制信号(换言之,基站2的操作状态改变为有效状态)。因此,可以减少如专利文献1中的那些被无用地启动的基站的数目。结果,可以更确定地抑制在基站中消耗的功率,并且可以避免在基站之间的电波干扰。
这里,当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2的操作状态改变为有效状态St_11之后满足预定条件时(例如,与基站2进行通信的移动站不存在,或者基站2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低于移动站中的阈值),基站2可以执行这样的处理:基站2的操作状态从有效状态St_11返回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St_12。即,基站2具有用于当在开始传输导频信号之后满足了预定条件时,停止导频信号的传输的装置。
因此,通过更加认真地执行状态转换控制,可以更确定地抑制在基站中消耗的功率,并可以避免在基站之间的电波干扰。
此外,在上述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解释了基于在无线链路1100(在一致的和另一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的吞吐量和预定的阈值之间的绝对比较的结果,开始基站2中的导频信号的传输(换言之,基站2的操作状态改变为有效状态St_11)。然而,导频信号的传输的开始并不一定仅仅限制为上述绝对比较的结果。例如,当假定移动站100与基站2相连接时,控制单元366可以执行在无线链路1100的吞吐量(其由基站2的吞吐量识别单元370所识别)与无线链路(例如,图1中的无线链路1200)的吞吐量(在下文中,称为“虚拟吞吐量”)之间的相对比较,并且基于该相对比较结果,在基站2中开始发送导频信号。
这里,将说明用于计算虚拟吞吐量的方法。基站2事先在基站2的存储装置内存储用于限定在由上行链路信号处理单元362测量的上行链路信号(其从位于基站2的附近的移动站发送到另一基站的)的接收功率和上述虚拟吞吐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表格。例如,基站2的控制单元366通过利用所测量的接收功率作为关键字查找上述表格,指定对应于上述接收功率的虚拟吞吐量,执行该虚拟吞吐量和无线链路1100的吞吐量之间的相对比较,并且当无线链路1100的吞吐量相对地低于该虚拟吞吐量或者无线链路1100的吞吐量和该虚拟吞吐量的比值等于或小于预定的阈值(例如,当无线链路1100的吞吐量除以该虚拟吞吐量等于或小于该阈值)时,开始发送导频信号。通过使用这种方法,在开始传输导频信号的时候,可以反映在移动站和基站2之间的通信质量(例如,无线链路的吞吐量)。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被无用地启动的基站的数目。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对将无线链路的“接收灵敏度”用作该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8是示出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4(其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实例的框图。此外,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除了基站4之外,该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组(作为第一基站的基站1、移动站100和RNC 200)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结构组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它们的说明。通信质量识别单元364B包括接收灵敏度识别部380来取代吞吐量识别部370。这是在基站4和图3所示的基站2之间的结构差异。除了通信质量识别单元364B之外,基站4的结构与图3所示的基站2的结构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接收灵敏度识别部380经由网络通信单元350,从RNC 200(或基站1)接收有关无线链路1100的接收灵敏度信息,并将该接收灵敏度信息发送给控制单元366。这里,作为接收灵敏度信息,特别地,可以使用例如有关无线链路1100的SNR信息、有关信号对干扰比(SIR)的信息、有关信号对干扰噪声比(SINR)的信息、接收功率信息或其他信息。
下面,将说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操作。此外,在该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以及下文所述的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至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当第二基站的操作状态从有效状态改变为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时无线通信系统的操作顺序以及当第二基站的操作状态从有效状态改变为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时第二基站的操作顺序分别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操作顺序(参照图5)以及第二基站的操作顺序(参照图6)相似。因此,将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图9是示出当基站4的操作状态从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St_12改变为有效状态St_11时,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4的操作的实例的流程图。在基站4中进行该流程中所示的处理的时间是基站4的操作状态已经改变为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St_12的时间。
处于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St_12下的基站4的通信质量识别单元364B识别在移动站100(位于基站4附近的移动站)和基站1(除了基站4之外的另一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1100的接收灵敏度。特别地,构成通信质量识别单元364B的接收灵敏度识别部380经由网络通信单元350,从RNC 200(或基站1)接收有关无线链路1100的接收灵敏度信息(例如,SNR信息)。接收灵敏度识别部380将该接收灵敏度信息发送到控制单元366。控制单元366确定该无线链路1100的接收灵敏度是否高于预定的阈值(步骤S51)。当无线链路的接收灵敏度高于该预定的阈值时(在步骤S51,“是”确定),重复地执行步骤S50和步骤S51所示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无线链路的接收灵敏度低于该预定的阈值时(在步骤S51,“否”确定),由控制单元366将基站4的状态改变为有效状态St_11(步骤S52)。特别地,控制单元366向电功率控制单元360发出指令,用以增大在传输信号处理单元356中包括导频信号的控制信号的传输功率。电功率控制单元360控制传输信号处理单元356,并增大传输功率。结果,导频信号的传输开始。控制单元366经由网络通信单元350,向RNC 200报告基站4的操作状态已经改变为有效状态St_11(步骤S53)。
在根据上述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4识别在移动站和另一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中的通信质量(例如,接收灵敏度(如SNR)),并基于该接收灵敏度控制导频信号的传输。特别地,通过基站4的控制单元366,进行无线链路1100的接收灵敏度与预定阈值之间的比较,并且当该接收灵敏度低于该预定阈值时,将基站4的状态改变为有效状态St_11。即,在该无线通信系统的情况下,当存在至少一个正在与另一基站(第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并且该移动站的通信质量降低(换言之,存在如果建立与基站4的无线链路,则可以提高通信质量的可能性)时,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4首次开始发送控制信号(换言之,基站4的操作状态改变为有效状态)。因此,可以减少如专利文献1中的那些被无用地启动的基站的数目。结果,可以更确定地抑制在基站中消耗的功率,并且可以避免在基站之间的电波干扰。
此外,在上述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基于在无线链路1100(其为在移动站和另一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的接收灵敏度与预定阈值之间的绝对比较的结果,开始在基站4中的导频信号的传输。然而,导频信号的传输的开始并不一定仅仅限制为上述绝对比较的结果。例如,当假定移动站100与基站4相连接时,控制单元366可以执行在无线链路1100的接收灵敏度(其由基站4的接收灵敏度识别单元380所识别)与无线链路(例如,图1中的无线链路1200)的接收灵敏度之间的相对比较,并且基于该相对比较结果,在基站4中开始发送导频信号。
这里,基于由基站4的上行链路信号处理单元362所测量的上行链路(该上行链路信号是从位于基站4附近的移动站发送到另一基站的)信号的所获得的接收功率,考虑到所获得的所用接收灵敏度信息的类型(SNR、SIR或SINR),来计算无线链路1200的接收灵敏度。当将接收功率用作所述接收灵敏度时,使用上行链路信号的所测量的接收功率,不做任何改变。下面,执行在无线链路1100的接收灵敏度和无线链路1200的接收灵敏度之间的相对比较,并且当无线链路1100的接收灵敏度相对地低于无线链路1200的接收灵敏度或者无线链路1100的接收灵敏度与无线链路1200的接收灵敏度的比值小与预定阈值时(例如,当无线链路1100的接收灵敏度除以无线链路1200的接收灵敏度等于或小于阈值时),开始导频信号的传输。通过使用这种方法,在开始传输导频信号的时候,可以反映在移动站和基站4之间的通信质量(例如,无线链路的接收灵敏度)。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被无用地启动的基站的数目。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对将无线链路的“调制方案”用作该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0是示出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6(其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实例的框图。此外,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除了基站6之外,该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组(作为第一基站的基站1、移动站100和RNC 200)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说明的结构组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它们的说明。通信质量识别单元364C包括调制方案推断部400来取代吞吐量识别部370。这是在基站6和图3所示的基站2之间的结构差异。除了通信质量识别单元364C之外,基站6的结构与图3所示的基站2的结构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这里,例如,在由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所规定的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通信系统中,采用自适应调制方案,其中根据通信状态和无线链路的质量来自适应地改变调制方案。因此,调制方案推断部400从上行链路信号处理单元362接收从位于基站6附近的移动站(例如,图1中的移动站100)发送到另一基站(例如,图1中的基站1)的上行链路信号(在该情况下,不仅包括控制信号,还包括用户数据信号)。调制方案推断部400根据该上行链路信号,推断无线链路1100的调制方案(调制多值数,modulation multi-valuednumber)。调制方案推断部400将有关无线链路1100的推断的调制方案信息发送给控制单元366。这里,作为用于推断调制方案的方法,示例地示出利用调制信号的振幅差和相位差的幅度根据调制方案而不同这一事实,分辨调制方案(例如,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双相移相键控)、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键控)和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幅度调制))的方法。在非专利文献2(Shimbo,Oka,Ata,″Modulation Classificationwith Carrier Frequency Offset Using Joint Moments″IEICE Transactionson Communications(Japanese Edition)Vol.J89B,No.10,pp,1971-1980,2006)中公开了这种方法。
图11是示出当基站6的操作状态从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St_12改变为有效状态St_11时,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6的操作的实例的流程图。在基站6中进行该流程中所示的处理的时间是基站6的操作状态已经改变为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St_12的时间。
在处于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St_12下的基站6中,构成通信质量识别单元364C的调制方案推断部400从上行链路信号处理单元362接收上行链路信号,该上行链路信号是从位于基站6附近的移动站100发送给基站1的。调制方案推断部400根据该上行链路信号,推断无线链路1100的调制方案(步骤S100),并将该推断的调制方案信息发送给控制单元366。控制单元366确定无线链路1100的调制方案是否为低维调制(lower order modulation)(例如,QPSK)(步骤S101)。当无线链路1100的调制方案不是低维调制时(在步骤S101,“否”确定),重复地执行在步骤S100和步骤S101中示出的操作。当无线链路1100的调制方案是高维调制(higher order modulation)时(例如,16QAM),控制单元366确定移动站100位于靠近基站1(该移动站100与该基站1建立无线链路,参照图12)的小区11的中心。也就是说,控制单元366推断无线链路1100的通信质量是好的,并延迟从基站6的导频信号的传输的开始。
另一方面,当无线链路1100的调制方案是低维调制时(在步骤S101,“是”确定),由控制单元366将基站6的状态改变为有效状态St_12(步骤S102)。这里,当无线链路1100的调制方案是低维调制(例如,QPSK)时,控制单元366确定移动站100位于靠近基站1(移动站100与该基站1建立无线链路,参照图13)的小区11的边缘处。也就是说,控制单元366推断无线链路1100的通信质量是不好的,并开始从基站6的导频信号的传输。控制单元366经由网络通信单元350向RNC 200报告基站6的操作状态已改变为有效状态St_11(步骤S103)。
在根据上述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6推断在移动站和另一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中的调制方案,并基于该推断的调制方案控制导频信号的传输。特别地,当无线链路1100的调制方案是低维调制(lower order modulation)时,由基站6的控制单元366将基站6的状态改变为有效状态St_11。即,在该无线通信系统的情况下,当存在至少一个正在与另一基站(第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并且该移动站的通信质量有降低的可能性(换言之,存在如果建立与基站6的无线链路,则可以提高通信质量的可能性)时,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6首次开始发送控制信号(换言之,基站6的操作状态改变为有效状态)。因此,可以减少如专利文献1中的那些被无用地启动的基站的数目。结果,可以更确定地抑制在基站中消耗的功率,并且可以避免在基站之间的电波干扰。
此外,在上述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通过执行对上行链路信号(该上行链路信号是从位于基站6附近的移动站发送到另一基站的)的推断,执行无线链路1100的通信质量(在该情况下,调制方案)的识别。然而,在基站6中的调制方案的识别并不限制于上述方法。例如,可以使用其中基站6从主干网(例如,RNC 200或基站1)接收关于无线链路1100的调制方案信息的方法。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对将无线链路的“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流的数目”用作该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4是示出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8(其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实例的框图。此外,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除了基站8之外,该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组(作为第一基站的基站1、移动站100和RNC 200)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说明的结构组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它们的说明。通信质量识别单元364D包括流数推断部450来取代吞吐量识别部370。这是在基站8和图3所示的基站2之间的结构差异。除了通信质量识别单元364D之外,基站8的结构与图3所示的基站2的结构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在具有用于执行MIMO的多个天线的移动站中,在多流传输的情况下,传输功率大于单流传输的情况。因此,位于靠近小区边缘的移动站(其需要相对大的传输功率)会使用单流传输而不是使用多流传输。相反,相比于位于小区边缘的移动站,由于位于靠近小区中心的移动站不需要大的传输功率,因此,通过执行多流传输来尝试传输容量的增大。对于这种移动站,流数推断部450从上行链路和测量单元362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在该情况下,不仅包括控制信号,还包括用户数据信号;该上行链路信号是从位于基站8(例如,图1中的移动站100)附近的移动站发送到另一基站(例如,图1中的基站1)的)。该流数推断部450根据该上行链路信号,推断无线链路1100的MIMO流的数目。流数推断部450将该无线链路1100的推断的流数信息发送给控制单元366。这里,作为用于推断MIMO流的数目的方法,例如,示例性地说明了利用接收信号点的波动随着传输流的数目增加而变大这一现象,基于接收信号的平均振幅电平和瞬时振幅电平之间的偏差,来推断传输流的数目的方法。例如,在非专利文献3(Takyu,Fujii,Umeda,Nakagawa″Detection Method for Recognizing Number of ParallelTransmitted Symbols in MIMO-cogniti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IEICE technical report SR-2007-91,2008)中公开了这种方法。
图15是示出当基站8的操作状态从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St_12改变为有效状态St_11时,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8的操作的实例的流程图。在基站8中进行该流程中所示的处理的时间是基站8的操作状态已经改变为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St_12的时间。
在处于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St_12下的基站8中,构成通信质量识别单元364D的流数推断部450从上行链路信号处理单元362接收上行链路信号,该上行链路信号是从位于基站8附近的移动站100发送给基站1的。流数推断部450根据该上行链路信号,推断无线链路1100的MIMO流的数目(步骤S150),并将该推断的MIMO流信息发送给控制单元366。控制单元366确定无线链路1100的MIMO流的数目是否为1(其为单流)(步骤S151)。当无线链路1100的MIMO流不是单流时(在步骤S151,“否”确定),重复地执行在步骤S150和步骤S151中示出的操作。当无线链路1100的MIMO流不是单流时(其为多流),控制单元366确定移动站100位于靠近基站1(移动站100与该基站1建立无线链路,参照图12)的小区11的中心。也就是说,控制单元366推断无线链路1100的通信质量是好的,并延迟从基站8的导频信号的传输的开始。
另一方面,当无线链路1100的MIMO流是单流时(在步骤S151,“是”确定),由控制单元366将基站8的状态改变为有效状态St_11(步骤S152)。这里,当无线链路1100的MIMO流是单流时,控制单元366确定移动站100位于靠近基站1(移动站100与该基站1建立无线链路,参照图13)的小区11的边缘处。也就是说,控制单元366推断无线链路1100的通信质量是不好的,并开始从基站8的导频信号的传输。控制单元366经由网络通信单元350向RNC 200报告基站8的操作状态已改变为有效状态St_11(步骤S153)。
在根据上述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8推断在移动站和另一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中的MIMO流的数目,并基于该推断的MIMO流的数目控制导频信号的传输。特别地,当无线链路1100的MIMO流是单流时,由基站8的控制单元366将基站8的状态改变为有效状态St_11。即,在该无线通信系统的情况下,当存在至少一个正在与另一基站(第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并且该移动站的通信质量有降低的可能性(换言之,存在如果建立与基站8的无线链路,则可以提高通信质量的可能性)时,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8首次开始发送控制信号(换言之,基站8的操作状态改变为有效状态)。因此,可以减少如专利文献1中的那些被无用地启动的基站的数目。结果,可以更确定地抑制在基站中消耗的功率,并且可以避免在基站之间的电波干扰。
此外,在上述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通过执行对上行链路信号(该上行链路信号是从位于基站8附近的移动站发送到另一基站的)的推断,执行无线链路1100的通信质量(在该情况下,MIMO流的数目)的识别。然而,在基站8中的MIMO流的数目的识别并不限制于上述方法。例如,可以使用其中基站8从主干网(例如,RNC 200或基站1)接收关于无线链路1100的MIMO流数信息的方法。
[第五示例性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对将无线链路的“接入方案”用作该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6是示出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10(其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实例的框图。此外,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除了基站10之外,该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组(作为第一基站的基站1、移动站100和RNC 200)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说明的结构组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它们的说明。通信质量识别单元364E包括接入方案推断部500来取代吞吐量识别部370。这是在基站10和图3所示的基站2之间的结构差异。除了通信质量识别单元364E之外,基站10的结构与图3所示的基站2的结构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接入方案推断部500从上行链路和测量单元362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在该情况下,不仅包括控制信号,还包括用户数据信号;该上行链路信号是从位于基站10(例如,图1中的移动站100)附近的移动站发送到另一基站(例如,图1中的基站1)的)。该接入方案推断部500根据该上行链路信号,推断无线链路1100的接入方案(例如,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接入方案推断部500将无线链路1100的推断的接入方案信息发送给控制单元366。
这里,例如,在LTE(长期演进)-Advanced中提出了一种上行链路接入方案,在该上行链路接入方案中,为了减小位于靠近小区边缘的移动站的PAPR(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峰值与平均功率比)并在另一方面增大位于靠近小区中心的移动站的传输容量,转换OFDM和SC-FDMA。例如,在非专利文献4(L.Liu,T.Inoue,K.Koyanagi,Y.Kakura,″Wireless Access Schemes for LTE-AdvancedUplink″Proceedings of The 2008 IEICE Communicaton SocietyConference,BS-4-10,2008)中公开了这种方法。在这种接入方案中,对于位于靠近小区边缘的移动站来说,需要高传输功率,从而出现PAPR问题。因此,采用相比于OFDM具有低PAPR的SC-FDMA作为接入方案。另一方面,对于位于靠近小区中心的移动站来说,低传输功率就足够了,因此不会出现PAPR问题。因此,采用其传输容量大的OFDM。这里,示例性地示出了利用OFDM的PAPR与SC-FDMA的PAPR彼此不同这一现象,推断接入方案的方法和分辨接入方案的方法。测量作为分辨的目标的接收信号的PAPR,并将所测量的PAPR与事先确定的阈值进行比较。
图17是示出当基站10的操作状态从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St_12改变为有效状态St_11时,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10的操作的实例的流程图。在基站10中进行该流程中所示的处理的时间是基站10的操作状态已经改变为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St_12的时间。
在处于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St_12下的基站10中,构成通信质量识别单元364E的接入方案推断部500从上行链路信号处理单元362接收上行链路信号,该上行链路信号是从位于基站10附近的移动站100发送给基站1的。接入方案推断部500根据该上行链路信号,推断无线链路1100的接入方案(步骤S200),并将该推断的接入方案信息发送给控制单元366。控制单元366确定无线链路1100的接入方案是否是SC-FDMA步骤S201)。当无线链路1100的接入方案不是SC-FDMA时(在步骤S201,“否”确定),重复地执行在步骤S200和步骤S201中示出的操作。当无线链路1100的接入方案不是SC-FDMA,控制单元366确定移动站100位于靠近基站1(移动站100与该基站1建立无线链路,参照图12)的小区11的中心。也就是说,控制单元366推断无线链路1100的通信质量是好的,并延迟从基站8的导频信号的传输的开始。
另一方面,当无线链路1100的接入方案是SC-FDMA时(在步骤S201,“是”确定),由控制单元366将基站10的状态改变为有效状态St_11(步骤S202)。这里,当无线链路1100的接入方案是SC-FDMA时,控制单元366确定移动站100位于靠近基站1(该移动站100与该基站1建立无线链路,参照图13)的小区11的边缘处。也就是说,控制单元366推断无线链路1100的通信质量是不好的,并开始从基站10的导频信号的传输。控制单元366经由网络通信单元350向RNC 200报告基站10的操作状态已改变为有效状态St_11(步骤S203)。
在根据上述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10推断在移动站和另一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中的接入方案,并基于该推断的接入方案,控制导频信号的传输。特别地,当无线链路1100的接入方案是SC-FDMA时,由基站10的控制单元366将基站10的状态改变为有效状态St_11。即,在该无线通信系统的情况下,当存在至少一个正在与另一基站(第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并且该移动站的通信质量有降低的可能性(换言之,存在如果建立与基站10的无线链路,则可以提高通信质量的可能性)时,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10首次开始发送控制信号(换言之,基站10的操作状态改变为有效状态)。因此,可以减少如专利文献1中的那些被无用地启动的基站的数目。结果,可以更确定地抑制在基站中消耗的功率,并且可以避免在基站之间的电波干扰。
此外,在上述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通过执行对上行链路信号(该上行链路信号是从位于基站10附近的移动站发送到另一基站的)的推断,执行无线链路1100的通信质量(在该情况下,接入方案)的识别。然而,在基站10中的上述接入方案的识别并不限制于上述方法。例如,可以使用其中基站10从主干网(例如,RNC 200或基站1)接收关于无线链路1100的接入方案信息的方法。
[第六示例性实施例]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至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第二基站(基站2、4、6、8和10)仅当移动终端100位于第二基站的小区12内时,才执行无线链路1100的通信质量的识别处理和确定处理。通过使用这种方法,仅仅当确定地存在能够执行切换的移动终端时,第二基站的操作状态才改变为有效状态St_11。也就是说,可以避免当基站被启动时,不存在能够执行切换的移动站的问题。因此,可以更加确定地减少被无用地启动的基站的数目。
作为用于确认在第二基站的小区中是否存在移动站的方法的例子,例如,示例性地示出这样一种方法:由第二基站测量从第二基站附近的移动站发送到第一基站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功率,将该接收功率与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并且当该接收功率等于或大于该阈值时,移动站存在于第二基站的小区内。
此外,作为用于确认在第二基站的小区中是否存在移动站的方法,使用这样一种方法:当根据从移动站发送到第一基站的上行链路信号,由第二基站检测到从移动站到另一基站的发起呼叫时,确定在第二基站的小区内存在移动站。
此外,作为用于确认在第二基站的小区中是否存在移动站的方法,使用这样一种方法:由第二基站经由主干网络(例如,RNC 200或第一基站)接收有关移动站的位置信息,并基于该位置信息确定在第二基站的小区内是否存在移动站。此外,可以使用这样一种方法:将关于在第二基站的小区内是否存在移动站的决定推迟到主干网络侧,而第二基站仅接收有关结果的信息(即,表示在该小区内是否存在移动站的信息)。
[第七示例性实施例]
图18是示出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14(其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实例的框图。此外,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除了基站14之外,该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组(作为第一基站的基站1、移动站100和RNC 200)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说明的结构组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它们的说明。基站14包括移动站指定单元600来取代通信质量识别单元364A。这是在基站14和图3所示的基站2之间的结构差异。除了该移动站指定单元600之外,基站14的结构与图3所示的基站2的结构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移动站指定单元600经由网络通信单元350,从另一基站或RNC200接收有关与另一基站通信的移动站的接收灵敏度(SNR、SIR、SINR、接收功率)信息以及无线资源分配信息(在LTE中,有关通过时间和频率划分的资源块的调度信息,在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的情况下,有关在相邻基站中使用的扰码的码分配信息以及已经分配给移动站的信道化码)。移动站指定单元600根据上述接收灵敏度信息,指定其接收灵敏度低的移动站;通过使用上述无线资源分配信息,指定移动站的上行链路信号;并测量所指定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功率。如果目标信号是W-CDMA系统,测量通过利用上述码分配信息的逆扩散处理而获得的校正值,来替代测量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功率,并可以使用它。
移动站指定单元600将所测量的接收功率与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并基于比较结果,指定其通信质量在已建立的无线链路(例如,无线链路1100)上降低、并且位于基站14的小区12内的移动站。移动站指定单元600向控制单元366通知表示存在该特定移动站(其通信质量在已建立的无线链路上降低、并且位于基站14的小区内的移动站)的信息。如上所述地,由控制单元366将基站2的状态改变为有效状态St_11。
[改进例]
此外,在上述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至第七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第一基站(例如,基站1)和第二基站(例如,基站2、基站4、基站6、基站8、基站10和基站14)内部的每个组成单元的功能分配并不一定限制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参照图2、图3、图8、图10、图14、图16和图18)。因此,可以任意地划分或集成当前使用的组成单元。此外,一个组成单元的功能可以被重新分配给另一组成单元。例如,在图3所示的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2中,通信质量识别单元364A和控制单元366可以被集成。也就是说,该集成单元执行通信质量识别单元364A的功能(用于识别在移动站和另一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中的通信质量的功能)和控制单元366的功能(用于基于该通信质量,控制上述控制信号的传输的功能)。即,包括该集成单元的基站具有与图3所示的基站2相同的性能。尽管描述是重复的,在上述每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每个基站的组成单元的功能分配和名称被作为实例示出。因此,可以任意地改变功能分配和名称,而不被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所限制。
在根据上述第一至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已经说明了当在一个移动站和另一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降低时(相对地或绝对地降低),所述第二基站开始发送导频信号(换言之,第二基站的操作改变为有效状态)。然而,目标移动站的数目并不限制于一个。例如,当在多个预定数目的移动站中,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同时降低时,可以开始导频信号的传输。
在根据上述第一至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尽管对将导频信号用作控制信号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其并不限制于导频信号,而是可以使用用于报告小区特定信息或系统特定信息的信号。
此外,在根据上述第一至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尽管说明了第一基站将其操作状态已变为有效状态的基站的小区增加到测量小区组中,并指令移动站测量该小区,但可以省略这些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站可以独立地测量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从小区的控制信号中接收小区的识别信号,并报告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以及小区的识别号。
此外,在根据上述第一至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尽管说明了基站与小区是一一对应关系,但一个基站可以具有多个小区或扇区。在这种情况下,基站的操作状态可以相对于每个小区或扇区,从有效状态改变为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或相反地改变。
此外,在根据上述第一至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不仅可以通过使用一个频带与移动站进行通信,还可以使用多个频带。当使用多个频带时,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通过使用各个频带分别与移动站进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基站的操作状态可以相对于每个频带,从有效状态改变为电磁波传输停止状态,或相反地改变。
此外,在根据上述第一至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已经说明了第一基站(例如,基站1)和第二基站(例如,基站2)分别具有专用的功能,并且两个基站都是用于执行其自身目的的专用装置。然而,如果将仅在一个基站中设置的功能设置在另一个基站内,则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具有相同的功能。当当使用这种结构是时,可以由第二基站执行第一基站的任务,相反地,可以由第一基站执行第二基站的任务。
此外,在根据上述第一至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RNC 200并非是必需的组成单元。例如,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其中包括RNC 200的功能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经由预定的通信网络(例如,有线通信网络)彼此直接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使用这样一种方法:在第二基站的操作状态已经改变为有效状态之后,它直接通知第一基站而不是向RNC 200报告,并且改变测量小区组。
此外,在根据上述第一至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已经说明了有专用硬件来控制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中的每一个。然而,可以使用这样一种结构: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在未示出的、基于控制程序而操作的计算机电路(例如,CPU(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下操作。
此外,上述第一至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第一和第二基站的小区结构可以被构造为多层小区(其被称为覆盖小区)结构。例如,第一行基站的小区被构造为宏小区。第二基站的小区被构造为这样一种宏小区:其覆盖整个覆盖区域,并且其中包括有小的小区(例如,微小区(micro-cell)、微小区(microcell)、纳小区毫微微小区等等)。
上面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然而,本申请的发明并不限制于上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进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在本申请的发明的结构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而不背离本申请的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要求基于2008年12月1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8-324532的优先权,将其公开整体合并于此。

Claims (41)

1.一种基站,用于根据在移动站和另一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上的通信质量,控制控制信号的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包括:
识别装置,用于识别所述通信质量;以及
传输控制装置,用于基于所识别的通信质量,控制所述控制信号的传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识别装置从另一装置接收有关所述通信质量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识别装置根据从所述移动站到所述另一基站的上行链路信号,推断所述通信质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识别装置识别所述无线链路的吞吐量,作为所述通信质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传输控制装置将所述吞吐量与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并基于比较结果,控制所述控制信号的传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中,
当所述吞吐量等于或小于该预定的阈值时,所述传输控制装置开始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还包括:
测量装置,用于测量从所述移动站发送到所述另一基站的所述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功率,
其中,所述传输控制装置基于在所述吞吐量和所述接收功率之间的关系,控制所述控制信号的传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中,
当确定在所述移动站连接到所述基站的时候获得的吞吐量大于基于所述关系的吞吐量时,所述传输控制装置开始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识别装置识别所述无线链路的接收灵敏度,作为所述通信质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传输控制装置将所述接收灵敏度与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并基于比较结果控制所述控制信号的传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中,
当所述接收灵敏度等于或小于该预定的阈值时,所述传输控制装置开始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中,
该基站还包括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用于测量从所述移动站发送到所述另一基站的所述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灵敏度,并且,所述传输控制装置基于在所述另一基站中的接收灵敏度和所述基站中的接收灵敏度之间的关系,控制所述控制信号的传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中,
当确定在所述移动站连接到所述基站的时候获得的接收灵敏度高于基于所述关系的接收灵敏度时,所述传输控制装置开始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0至14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接收灵敏度是所述无线链路的信噪比。
1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识别装置识别所述无线链路的调制方案,作为所述通信质量。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中,
当所述调制方案是低维调制时,所述传输控制装置开始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低维调制方案的至少一个是QPSK(正交相移键控)。
19.如权利要求16至18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基站,其中,
当所述调制方案是高维调制时,所述传输控制装置不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高维调制方案的至少一个是16QAM(正交幅度调制)。
21.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识别装置识别所述无线链路中的MIMO(多输入多输出)流的数目,作为所述通信质量。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站,其中,
当MIMO流的数目为1时,所述传输控制装置开始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23.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基站,其中,
当MIMO流的数目大于1时,所述传输控制装置不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24.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识别装置识别所述无线链路的接入方案,作为所述通信质量。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基站,其中,
当所述接入方案是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时,所述传输控制装置开始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26.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基站,其中,
当所述接入方案是OFDM(正交频分复用)时,所述传输控制装置不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27.如权利要求2至26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传输控制装置确定所述移动站是否位于所述基站的通信范围内,并且当该移动站位于该通信范围内时,控制所述控制信号的传输。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基站,其中,
当从所述移动站发送到所述另一基站的所述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功率等于或大于预定的阈值时,所述传输控制装置确定所述移动站位于所述范围内。
29.如权利要求2至4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基站还包括指定装置,该指定装置用于从另一装置接收与所述另一基站进行通信的所述移动站的信号对干扰噪声比和无线资源分配信息;根据该无线资源分配信息,指定其信号对干扰噪声比较低的移动站的上行链路信号;测量所指定的该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功率,并由此指定其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下降、并位于所述基站的小区内的移动站,并且,所述控制装置基于该指定装置的指定结果,控制所述控制信号的传输。
30.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基站;
第二基站;以及
能够与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通信的至少一个移动站;
其中,所述第二基站根据在所述移动站和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控制控制信号的传输。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基站从另一装置接收有关所述通信质量的信息。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基站根据从所述移动站到所述第一基站的上行链路信号,推断所述通信质量。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基站识别所述无线链路的吞吐量作为所述通信质量,并基于所识别的吞吐量,控制所述控制信号的传输。
34.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基站识别所述无线链路的接收灵敏度作为所述通信质量,并基于所识别的接收灵敏度,控制所述控制信号的传输。
35.如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基站识别所述无线链路的调制方案作为所述通信质量,并基于所识别的调制方案,控制所述控制信号的传输。
36.如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基站识别所述无线链路中的MIMO(多输入多输出)流的数目作为所述通信质量,并基于所识别的MIMO流的数目,控制所述控制信号的传输。
37.如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基站识别所述无线链路的接入方案作为所述通信质量,并基于所识别的接入方案,控制所述控制信号的传输。
38.一种用于控制基站的方法,包括:
识别在移动站和另一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以及
基于所识别的通信质量,控制在所述基站中的控制信号的传输。
39.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方法,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第一基站、第二基站以及能够与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通信的至少一个移动站,该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二基站中,识别在所述移动站和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以及
根据所识别的通信质量,控制控制信号的传输。
40.一种计算机程序,用于使得基站的计算机执行如下处理:
识别在移动站和另一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上的通信质量的处理,以及
基于所识别的通信质量,控制控制信号的传输的处理。
41.一种移动站,该移动站能够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通信,该移动站的特征在于:
在向上方向上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信号,其中在所述第二基站中接收该传输信号,以及
基于在所述移动站和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接收从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来的控制信号,其中该通信质量是在所述第二基站中基于所述传输信号而识别的。
CN200980151550.0A 2008-12-19 2009-12-14 基站、无线通信系统、用于控制基站的方法、无线通信方法、控制程序以及移动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578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24532 2008-12-19
JP2008-324532 2008-12-19
PCT/JP2009/071079 WO2010071186A1 (ja) 2008-12-19 2009-12-14 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の制御方法、無線通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移動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7843A true CN102257843A (zh) 2011-11-23
CN102257843B CN102257843B (zh) 2015-05-27

Family

ID=42268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155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57843B (zh) 2008-12-19 2009-12-14 基站、无线通信系统、用于控制基站的方法、无线通信方法、控制程序以及移动站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87185B2 (zh)
EP (1) EP2378803B1 (zh)
JP (1) JP5664244B2 (zh)
CN (1) CN102257843B (zh)
WO (1) WO201007118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8333A (zh) * 2013-02-27 2014-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04519542A (zh) * 2013-09-26 2015-04-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状态转换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891954A (zh) * 2016-11-02 2019-06-1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装置、基站及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10901B1 (ko) * 2009-12-15 2013-09-2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셀룰러 시스템에서 전송전력 제어방법
EP3709719A1 (en) * 2010-02-12 2020-09-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terminal
KR20120007696A (ko) * 2010-07-15 2012-01-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펨토 셀에서의 간섭 완화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2421172B (zh) 2010-09-28 2015-04-0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及节约基站能耗的方法
KR20120070385A (ko) * 2010-12-21 2012-06-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에너지 효율을 위한 이동 통신망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WO2012113098A1 (en) * 2011-02-24 2012-08-3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ducing interference caused by an atmospheric duct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2253494A (ja) * 2011-06-01 2012-12-20 Ntt Docomo Inc 通信確立方法及び基地局
JP5829891B2 (ja) * 2011-11-02 2015-12-0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US20130250908A1 (en) * 2012-03-23 2013-09-2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Base station power savings and control thereof
CN102800177B (zh) * 2012-07-18 2016-04-06 宁波尚泰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报警器的无线互联通信模块的控制方法
KR101465245B1 (ko) * 2012-11-12 2014-11-26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신호 처리 시스템, 디지털 신호 처리 장치 및 그 시스템에서의 송신 전력 제어 방법
CN103929785B (zh) * 2013-01-15 2017-09-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小区信道切换控制方法和装置
JP6147876B2 (ja) 2014-01-31 2017-06-14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プロセッサ
EP3202051B1 (en) * 2014-10-03 2018-06-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network nod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for handling of uplink signals sent by a user equipment
JP2017028418A (ja) * 2015-07-21 2017-02-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機器、及び、無線機器の制御方法
US10187841B1 (en) * 2017-09-29 2019-01-22 Wipro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witching data-paths 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20200008152A1 (en) * 2018-06-29 2020-01-02 Google Llc Mitigating a Power Condition Through Deactivation of High-Bandwidth Data Transmissions
EP4068567A4 (en) * 2019-12-31 2023-01-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TRANSMISSION END DEVICE AND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US11824667B2 (en) * 2022-09-06 2023-11-21 Ultralogic 6G Llc Waveform indicators for fault localization in 5G and 6G messag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42636B2 (ja) 1989-09-29 1999-01-0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チャネル切替制御方法
JP3269559B2 (ja) * 1991-07-22 2002-03-25 モトローラ・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無線周波送信機のオン状態とオフ状態との間で遷移を行う装置および方法
JPH0738937A (ja) 1993-06-28 1995-02-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ジタル無線電話装置
GB2343330A (en) * 1998-10-29 2000-05-03 Fujitsu Ltd Soft handoff method using a backup link
US6628632B1 (en) 1999-07-19 2003-09-3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mitting direct handoff between base sta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3938854B2 (ja) 2001-07-23 2007-06-2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基地局で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無線基地局
JP4173293B2 (ja) * 2001-08-28 2008-10-2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無線ネットワーク制御装置、移動局及び移動局の消費電力削減方法
JP4012391B2 (ja) * 2001-10-30 2007-11-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ハンドオーバー制御方法、ハンドオーバー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7162203B1 (en) * 2002-08-01 2007-01-09 Christopher Brunner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ive modification of cell boundary
US7299402B2 (en) * 2003-02-14 2007-11-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ower control for reverse packet data channel in CDMA systems
JP2004356838A (ja) * 2003-05-28 2004-12-16 Nec Corp 無線基地局装置の消費電力制御方式とその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EP1782551B1 (en) * 2004-07-30 2016-10-05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Power control in a local network node (lnn)
JP4519606B2 (ja) * 2004-11-05 2010-08-0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FI20055032A0 (fi) 2005-01-25 2005-01-25 Nokia Corp Menetelmä häiriön vähentämiseksi sisäsolussa langattomassa solukkoviestintäjärjestelmässä
US8189505B2 (en) * 2005-03-29 2012-05-29 Ntt Docomo, In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mobile station
EP1898540B1 (en) * 2005-08-04 2015-10-07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Mobile station device
US7756548B2 (en) * 2005-09-19 2010-07-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that uses a multi-mode base station
JP4844215B2 (ja) * 2006-04-26 2011-12-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並びに無線基地局
JP2008066780A (ja) * 2006-09-04 2008-03-21 Toshiba Corp 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014820B2 (ja) * 2007-01-09 2012-08-2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ユーザ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01682399A (zh) * 2007-03-12 2010-03-24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基于分组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资源分配和数据传送
EP2131603B1 (en) 2007-03-23 2015-09-0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Radio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8333A (zh) * 2013-02-27 2014-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04519542A (zh) * 2013-09-26 2015-04-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状态转换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891954A (zh) * 2016-11-02 2019-06-1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装置、基站及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14274A1 (en) 2012-01-19
EP2378803B1 (en) 2017-04-12
JP5664244B2 (ja) 2015-02-04
EP2378803A1 (en) 2011-10-19
WO2010071186A1 (ja) 2010-06-24
US8787185B2 (en) 2014-07-22
EP2378803A4 (en) 2014-08-06
JPWO2010071186A1 (ja) 2012-05-31
CN102257843B (zh) 2015-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57843B (zh) 基站、无线通信系统、用于控制基站的方法、无线通信方法、控制程序以及移动站
EP2248369B1 (en) Virtual scheduling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EP2238779B1 (en) Backhaul signaling for interference avoidance
KR101223795B1 (ko) 업링크에서 사용되는 주파수 대역이 적어도 두 개의서브집합으로 세분되는 단일 주파수 네트워크의 셀들간에서 업링크 시의 간섭을 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JP5021072B2 (ja) 基地局と無線中継局とを含む無線伝送ネットワークの自適応管理方法
KR101910475B1 (ko) 단말 및 그 단말에서 랜덤 억세스 수행을 위한 전력 제어 방법
KR20080083061A (ko) 서빙 섹터 전력 제어
CN101300782A (zh) 无线电信系统
CN103067140B (zh) 控制信令发送方法及系统
US7519366B2 (en) Collaborative beam forming of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s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multi-cell network
AU2009210475B2 (en) Virtual scheduling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KR20130074114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협조 사이트 운용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7

Termination date: 201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