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56753B - 作业工具 - Google Patents

作业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56753B
CN102256753B CN200980151297.9A CN200980151297A CN102256753B CN 102256753 B CN102256753 B CN 102256753B CN 200980151297 A CN200980151297 A CN 200980151297A CN 102256753 B CN102256753 B CN 1022567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otor
cooling air
cooling
instru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12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56753A (zh
Inventor
新间康智
垣内保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56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67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567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67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25D17/20Devices for cleaning or cooling tool or 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8Cool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1/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electromotor or other motor drive
    • B25D2211/003Crossed drill and motor spi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7/0057Details related to cleaning or cooling the tool or workpiece
    • B25D2217/0061Details related to cleaning or cooling the tool or workpiece related to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121Housing 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245Spatial arrangement of components of the tool relative to each othe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如下一种技术:用于对长轴上的顶端工具进行驱动而使该顶端工具作直线运动的作业工具,可有效地对电机或者其他工具构成部件进行冷却。对于由机身部(103)、电机(111)、冲击部(115)、运动转换部(113)构成的电镐(101)的冷却结构,在本发明中,设置有使冷却风流向电机(111)的第一冷却风通道和使冷却风流向冲击部(115)的第二冷却风通道,为使该通道中产生冷却风,在电机(111)的电机输出轴下方设置冷却风扇(130),在电机(111)的电机输出轴以及运动转换部(113)之间设置冲击部用冷却风扇(120)。

Description

作业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镐或电锤等作业工具,该作业工具对长轴上的顶端工具进行驱动而使该顶端工具作直线运动。
背景技术
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1-309682号中公开有一种电锤结构。该电锤具有电机冷却风扇。
对于电锤,人们要求提供一种能更有效地对电机或其他工具构成部件进行冷却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种技术:用于对长轴上的顶端工具进行驱动而使该顶端工具作直线运动的作业工具,可有效地对电机或其他工具构成部件进行冷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作业工具对长轴上的顶端工具进行驱动而使该顶端工具作直线运动,以完成所需的加工作业,上述作业工具至少具有:工具机身、电机、冲击部、运动转换部、第一冷却风通道、第二冷却风通道、电机用冷却风扇和冲击部用冷却风扇。这里所说的“作业工具”,广泛包括如电镐、电锤等对长轴上的顶端工具进行驱动而使该顶端工具作直线运动,以对被加工材进行加工作业的作业工具。另外,这里所说的“所需的加工作业”,既包括顶端工具只作直线冲击动作的电镐加工作业,还可以包括既作直线冲击动作又作周向方向上的转动动作的电锤加工作业。
电机的设置方式如下:其收装在工具机身中,同时以电机输出轴的延长线与顶端工具的长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式设置。冲击部收装在工具机身的前部一侧,其为用来冲击顶端工具的部件。因此该作业工具也被称为冲击工具。这里所说的“工具机身的前部一侧”,被定义为工具机身上的顶端工具一侧,即,接近于顶端工具或者顶端工具安装部位一侧。较为典型的上述冲击部,在结构上主要具有作为冲击元件的撞锤和作为中间元件的撞栓。其中,撞锤以可沿气缸缸筒内壁滑动的方式设置,撞栓设置在工具保持件内并可滑动以将撞锤的动能传递给镐头。运动转换部设置在电机的上方,其将被电机驱动而转动的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动力转换为由冲击部向顶端工具加载的冲击力。较为典型的上述运动转换部在结构上具有:曲柄机构,其由被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动力驱动的曲轴、曲柄、活塞等构成;齿轮减速机构,其经由多个齿轮对上述曲柄机构进行减速驱动。第一冷却风通道设置在工具机身内,冷却风可经其流向电机。这里所说的“电机的上方”,被定义为电机两端部中的与顶端工具的轴线较近的端部侧。第二冷却风通道设置在工具机身内,冷却风可经其流向冲击部。电机用冷却风扇设置在电机的下方,其随着电机被驱动而工作,以使冷却风在第一冷却风通道内流动。这里所说的“电机的下方”,被定义为电机两端部中的与顶端工具的轴线的较远的(与之远离的)端部侧。该电机用冷却风扇工作时,可使冷却风在第一冷却风通道内流动并对电机及其周边部位进行冷却。冲击部用冷却风扇设置在电机以及运动转换部之间,其随着电机被驱动而工作,以使冷却风在第二冷却风通道内流动。该冲击部用冷却风扇工作时,可使冷却风在第二冷却风通道内流动并对冲击部及其周边部位进行冷却。
本发明所述的作业工具采用上述结构时,用来冷却电机的电机用冷却风扇和用来冷却冲击部的冲击部用冷却风扇相互独立。因此例如通过改变风扇的种类(轴流式风扇、离心式风扇等)或风量等规格时,可对电机用冷却风扇和冲击部用冷却风扇进行最佳设定,以使其分别适合被冷却部位的冷却所需,从而能有效遏制各被冷却部位的温升。
另外,优选本发明技术方案2中所述的作业工具采用以下结构:上述第一冷却风通道不仅与设置于工具机身中的电机的上方的吸气口连通,还与设置于电机的下方的排气口连通。采用该结构时可实现第一冷却风通道,即,用从电机的上方的吸气口吸入的冷却风对电机进行冷却后,再将完成冷却后的冷却风从电机的下方的排气口排出。
另外,优选本发明技术方案3中所述的作业工具采用以下结构:上述第一冷却风通道吸气口设置在工具机身中位于顶端工具的相反一侧的机身背面上。即第一冷却风通道吸气口设置在顶端工具的相反一侧的远离位置上,该远离位置和顶端工具之间隔着工具机身。采用该结构时,在用顶端工具对被加工材进行加工作业时,可使上述作业工具难以吸入此时产生的粉尘等。
另外,优选本发明技术方案4中所述的作业工具采用以下结构:上述第二冷却风通道不仅与设置于工具机身中的冲击部的侧部或者前部的吸气口连通,还与设置于工具机身中的运动转换部的侧部的排气口连通。采用该结构时可实现第二冷却风通道,即,利用从冲击部的侧部或者前部的吸气口吸入的冷却风对冲击部和运动转换部进行冷却后,再将完成冷却后的冷却风从运动转换部的侧部的排气口排出。
本发明技术方案5所述的作业工具对长轴上的顶端工具进行驱动而使该顶端工具作直线运动,以完成所需的加工作业,上述作业工具至少具有:工具机身、电机、冲击部、运动转换部、第一冷却风通道、第二冷却风通道、电刷和单个冷却风扇。这些构成部件中的工具机身、电机、冲击部、运动转换部、第一冷却风通道、第二冷却风通道与上述作业工具的相应构成部件实际上起到同样的作用。电刷(也称为碳刷)设置在电机的下部并用来向该电机供电,其与设置在电机的下部的整流器滑动连接。单个冷却风扇设置在电机和运动转换部之间的电机的电刷的相反一侧的位置上,其随电机被驱动而工作,以使冷却风在第一冷却风通道和第二冷却风通道内流动。即,所述单个冷却风扇兼具用流动在第一冷却风通道内的冷却风对电机进行冷却和用流动在第二冷却风通道内的冷却风对冲击部进行冷却的作用。
本发明所述的作业工具采用上述结构时,由于只用单个冷却风扇就能对电机和运动转换部进行冷却,因此上述结构较为合理。另外,由于可以使用已有的冷却风扇,所以能遏制装置成本的上扬,因而可实现高效的冷却结构。另外,将上述冷却风扇设置在电机的电刷的相反一侧的电机的上方而使该冷却风扇远离电刷,所以能有效防止粉尘等进入电机的电刷内,即,能防止出现所谓的碳刷卡阻的不利影响。
另外,优选本发明技术方案6中所述的作业工具采用以下结构:上述第一冷却风通道不仅与设置于工具机身中的上述电机的下方的吸气口连通,还与设置于工具机身中的运动转换部的侧部的排气口连通。上述第二冷却风通道不仅与设置于工具机身中的冲击部的侧部或者前部的吸气口连通,还与第一冷却风通道中的排气口连通。采用该结构时,用流动在第一冷却风通道内的冷却风对电机进行冷却。另外,用流动在第二冷却风通道内的冷却风对冲击部进行冷却。还有,可将对电机进行冷却后的冷却风和对冲击部进行冷却后的冷却风汇合在一起后对其他工具构成部件进行冷却,作为较为典型的所述其他工具构成部件,可例举与电机或冲击部相比温升幅度较低的运动转换部(上述曲柄机构和齿轮减速机构)等。
本发明技术方案7所述的作业工具对长轴上的顶端工具进行驱动而使该顶端工具作直线运动,以完成所需的加工作业,上述作业工具至少具有:工具机身、电机、冲击部、运动转换部、第一冷却风通道、第二冷却风通道、单个冷却风扇、第一冷却风通道吸气口、第二冷却风通道吸气口、单个排气口。这些构成部件中的工具机身、电机、冲击部、运动转换部、第一冷却风通道、第二冷却风通道与上述作业工具的相应构成部件实际上起到同样的作用。单个冷却风扇设置在电机的下方,其随着电机被驱动而工作,以使冷却风在第一冷却风通道和第二冷却风通道内流动。第一冷却风通道吸气口和第二冷却风通道吸气口都设置在工具机身中位于顶端工具的相反一侧的机身背面上。即第一冷却风通道吸气口和第二冷却风通道吸气口都设置在顶端工具的相反一侧的远离位置上,该远离位置和顶端工具之间隔着工具机身。单个排气口设置在工具机身中的电机的下方,其与第一和第二冷却风通道都连通。
本发明所述的作业工具采用上述结构时,由于只用单个冷却风扇就能对电机和运动转换部进行冷却,因此上述结构较为合理。另外,由于可以使用已有的冷却风扇,所以能遏制装置成本的上扬,因而可实现高效的冷却结构。另外,由于第一冷却风通道吸气口和第二冷却风通道吸气口都设置在工具机身中的机身背面上,因此在用顶端工具对被加工材进行加工作业时,可使上述作业工具难以吸入此时产生的粉尘等。
另外,优选本发明技术方案8中所述的作业工具采用以下结构:还具有第一连通部、分隔壁和多个第二连通部。第一连通部用来连通与第二冷却风通道连通的吸气口和冲击部的收装空间。因此,从吸气口吸入的外部气体经运动转换部的收装空间流入冲击部的收装空间。经由分隔壁在顶端工具的长轴方向上对冲击部的收装空间进行分隔。第二连通部在分隔壁上以沿着顶端工具的长轴方向隔开的方式设置。因此,流入冲击部的收装空间内的冷却风在流经多个第二连通部时,上述收装空间沿着顶端工具的长轴方向被分隔壁所分隔。这样,采用该结构时,在冲击部的收装空间内的顶端工具的长轴方向上的整个较大范围内,冷却风大致被均等地分隔,因此大致能对整个冲击部均等地进行冷却。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时,对于对长轴上的顶端工具进行驱动而使该顶端工具作直线运动的作业工具而言,通过改变冷却风扇或者冷却风通道的结构或设置方式,可有效地对电机和其他工具构成部件进行冷却。
参照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时,可以很容易理解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作用和有益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上以及以下所记载的结构或者方法,用来实现本发明所述的“作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并能实现该“作业工具”的构成部件。也可用其他结构或方法或它们的组合。本发明所例举的实施方式包含它们的组合,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以下所进行的详细说明仅限于向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用来实施本发明的适用实例的详细信息,本发明记载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这些详细说明内容,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内容确定。因此,从广义角度来看,以下详细说明中的结构或方法步骤的组合,并不都是实施本发明时所必须的,在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和所记载的详细说明,仅限于用来公开本发明的例举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用电镐作为本发明中的“作业工具”的具体例子来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对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镐101的整体结构,可参照图1~图3。这里,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镐101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另外,图2是表示从把手109一侧观察图1中的电镐101时的图。图3表示图1中的电镐101的侧视图中的机身部103的局部剖面结构的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总体来看,本发明所述“作业工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电镐101在结构上主要具有:机身部103,其构成电镐101的外轮廓;镐头119,其以可以拆下的方式安装在工具保持架(省略其图示)上,该工具保持架与上述机身部103的长轴方向上的顶端区域(图中左侧)连接;把手109,其与机身部103的长轴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图中右侧)连接,作业人员可用手把持该把手109。这里所说的机身部103对应于本发明中的“工具机身”,另外,镐头119对应于本发明中的“顶端工具”。
镐头119被工具保持架(省略其图示)保持,该镐头119可以沿长轴方向(机身部103的长轴方向)相对于该工具保持架往复移动,但是其在周向方向上的相对转动呈受限状态。该镐头119可以是电镐101的一个构成部件,或者与该电镐101分开。另外,为便于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将机身部103中的镐头119一侧,即与镐头119或者镐头119的安装位置较近的一侧称为前部一侧或工具前侧,将把手109一侧称为后部一侧或工具后侧。另外,将电机111两端部中的与镐头119的轴线较近的端部侧称为“上方”,另外,将电机111两端部中的与镐头119的轴线的较远的(与之远离的)端部侧称为“下方”。
机身部103在结构上主要具有用来收装电机(后述电机111)的电机壳体105、用来收装运动转换部(后述运动转换部113)的运动转换部壳体107、用来收装冲击部(后述冲击部115)的冲击部壳体108。因此,具有冲击部的电镐101有时也被称为“冲击工具”。
运动转换部壳体107设置在电机壳体105的上方区域内。该运动转换部壳体107的两侧面上设置有多个狭缝形第一排气口124,所述第一排气口124位于运动转换部113的侧部,其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设置于运动转换部的侧部的排气口”。
冲击部壳体108与运动转换部壳体107的连接设置,所述冲击部壳体108沿镐头119的长轴线方向朝向工具前侧延伸并且呈长轴形。所述冲击部壳体108的两侧面上设置有多个狭缝形第一吸气口122,所述第一吸气口122位于冲击部115的侧部或者前部,其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设置于冲击部的侧部或者前部的吸气口”。
电机壳体105既与冲击部壳体108的延伸方向交叉,又沿与把手109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该电机壳体105的背面(后部一侧的面)上设置有多个狭缝形第二吸气口132,所述第二吸气口132位于电机111的上方。所述电机壳体105的下表面(电机111的下方)上设置有多个狭缝形第二排气口134。这里所说的第二吸气口132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设置于电机的上方的吸气口”。另外,第二排气口134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设置于电机的下方的排气口”。
把手109形成前侧敞口的日文片假名“コ”字形形状,其与电机壳体105和运动转换部壳体107的工具后侧连接。另外,操作部件110设置在把手109的上部区域内。由该操作部件110构成电源开关(省略其图示),交流电源经AC电源线118供电而驱动电机(后述电机111),上述操作部件110在接通电源位置和断开电源位置之间动作。
如图3所示,电机111的设置方式如下:其以电机输出轴112的延长线与镐头119的长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式设置。由运动转换部113将电机111的电机输出轴112的转动动力转换为直线运动并传递给冲击部115。虽然没有特意进行图示,但该运动转换部113在结构上具有:曲柄机构,其由被电机输出轴112的转动动力驱动的曲轴、曲柄、活塞等构成;齿轮减速机构,其经由多个齿轮对上述曲柄机构进行减速驱动。这里所说的运动转换部113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运动转换部”。虽然没有特意进行图示,但冲击部115在结构上主要具有作为冲击元件的撞锤和作为中间元件的撞栓。其中,撞锤以可沿气缸缸筒内壁滑动的方式设置,撞栓设置在工具保持件内并可以滑动以便将撞锤的动能传递给镐头。这里所说的冲击部115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冲击部”。
因此,电机111的电机输出轴112的转动动力,被运动转换部113减速并转换为直线运动而传递给冲击部115,而且经该冲击部115而产生朝向镐头119的长轴方向(图3中的左右方向)的冲击力。另外,虽然没有特意进行图示,所述电机111收装并且保持有与电机输出轴112呈一体转动的转子、固定在电机壳体内的定子、设置在电机的下部的整流器、设置在电机的下部并且与上述整流器外周面滑动连接而提供电流的电机供电用电刷(也称为“碳刷”)114。这里所说的电机111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电机”。
另外,电机111上设置有随电机输出轴112的转动动作而工作的冲击部用冷却风扇120和电机用冷却风扇130。冲击部用冷却风扇120与电机输出轴112的上部连接,电机用冷却风扇130则与电机输出轴112的下部连接。由所述冲击部用冷却风扇120和电机用冷却风扇130构成收装在机身部103内的构成部件的冷却结构,较为典型的情况是,该冷却结构用来对电机111或冲击部115进行冷却。作为该冷却风扇120、130,可适当选用轴流式风扇或离心式风扇。此时,两个冷却风扇可以是同一类冷却风扇,也可以是不同种类的冷却风扇。
冲击部用冷却风扇120收装在设置于电机111的上方(图3中的上侧)的冷却风扇收装部121内。这里所说的冲击部用冷却风扇12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冲击部用冷却风扇”。冷却风扇收装部121经与运动转换部113之间的隔壁上所形成的连通部123与用来收装运动转换部113的收装空间113a连通。该收装空间113a又经冲击部壳体108中的用来收装冲击部115的收装空间115a且经第一吸气口122而与外部气体连通。另外,冷却风扇收装部121还经第一排气口124与外部气体连通。因此,当冲击部用冷却风扇120工作时,可在第一吸气口122和第一排气口124之间形成至少流经收装空间113a或者收装空间115a的冷却风通道。设置在机身部103内并且能使冷却风流向冲击部115的冷却风通道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二冷却风通道”。
电机用冷却风扇130收装在设置于电机壳体105的下方(图3中的下侧)的冷却风扇收装部131内。这里所说的电机用冷却风扇13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电机用冷却风扇”。冷却风扇收装部131经与电机111之间的隔壁上所形成的连通部133与用来收装电机111的收装空间111a连通。该收装空间111a又经第二吸气口132而与外部气体连通。另外,冷却风扇收装部131还经设置于电机壳体105的壳体下表面、即冷却风扇收装部131的下表面上的第二排气口134与外部气体连通。因此,当电机用冷却风扇130工作时,可在第二吸气口132和第二排气口134之间形成至少流经收装空间111a的冷却风通道。设置在机身部103内并且能使冷却风流向电机111的冷却风通道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一冷却风通道”。
另外,优选在形成有关冲击部用冷却风扇120或电机用冷却风扇130的冷却风通道时,使用设置在机身部103的内部的分隔壁。还有,优选该分隔壁自身可由弹性体构成,或将弹性体安装在该分隔壁上,以提高各冷却风通道的密闭性。
这里,具有上述结构的冲击部用冷却风扇120和电机用冷却风扇130工作时,冷却风的具体流向可以参照图4和图5。图4是示意性表示图3中的电镐101中的冷却风流向的图。图5是示意性表示图2中的电镐101中的冷却风流向的图。另外,在图4和图5中,用涂黑箭头表示有关冲击部用冷却风扇120的冷却风流向,用空白箭头表示有关电机用冷却风扇130的冷却风流向。另外在图4中,为便于说明,对从第一排气口124排出的冷却风记载为其朝向壳体背面一侧排出,但是实际上如图1中所示,第一排气口124设置在壳体侧面,所以如图5中的箭头所示,冷却风从设置于壳体侧面的上述第一排气口124朝向左右两侧排出。
如图4和图5所示,冲击部用冷却风扇120随着电机111的电机输出轴112的转动动作而工作时,在第一吸气口122和第一排气口124之间形成的冷却风通道内产生从第一吸气口122朝向第一排气口124的冷却风气流。即,在冲击部用冷却风扇120工作时的吸气作用下,外部气体首先经第一吸气口122流入收装空间115a内,之后再流入收装空间113a内,接着再经连通部123流入冷却风扇收装部121内。此时,被冷却风冷却的顺序为冲击部115、运动转换部113及其周边区域。此时可采用至少对运动转换部113中的上述曲柄机构或者齿轮减速机构的其中之一进行冷却的结构。流入冷却风扇收装部121内的冷却风在其后的冲击部用冷却风扇120的加压作用下,经第一排气口124排到外部。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冲击部用冷却风扇120至少可实现对冲击部115进行冷却的目的。
在上述冷却结构中,用来冷却冲击部115或者运动转换部113的冲击部用冷却风扇120以及用来冷却电机111的电机用冷却风扇130相互独立。因此例如通过改变风扇种类(轴流式风扇、离心式风扇等)或风量等规格时,可对冲击部用冷却风扇120和电机用冷却风扇130进行最佳设定,以使其分别适合被冷却部位的冷却所需,从而能有效遏制各被冷却部位的温升。
另外,当采用上述冷却结构时,由于有关电机用冷却风扇130的冷却风的第二吸气口132设置在机身部103(电机壳体105)的机身背面上。即第二吸气口132设置在镐头119的相反一侧的远离位置上,该远离位置和镐头119之间隔着机身部103。因此,在用镐头119对被加工材进行加工作业时,可以使上述作业工具难以吸入此时产生的粉尘等。
另外,在上述冷却结构中,因不用对冲击部115进行冷却的冷却风对电机111进行冷却,所以能防止粉尘等进入电机111的电刷内,即,能防止出现所谓的碳刷卡阻的不利影响。
另外,在上述冷却结构中,冲击部用冷却风扇120和电机用冷却风扇130都设置在与排气口接近的位置,即都设置在各冷却风通道的下游侧,由吸气式冷却风扇产生的冷却风对冲击部115以及电机111进行冷却,与将冷却风扇设置在冷却风通道的上游侧,即所谓的吹气式冷却风扇相比,由于前者的冷却效果较好,所以上述冷却结构利于进行冷却。
还有,关于对电镐中的各构成部件进行冷却的冷却结构,也可以采用不同于上述冷却结构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冷却结构。下面说明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冷却结构的第二至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电镐。
(第二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中的“作业工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镐201的整体结构,可参照图6和图7。这里,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镐201的机身部的局部剖面结构的图。图7是表示从把手109一侧观察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镐201时的图。另外,由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镐201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镐101具有大致相同的整体结构,所以在图6和图7中,对与图1~图3中的构成部件相同的构成部件标注相同符合而省略其说明。
图6和图7所示的电镐201设置有单个冷却风扇220,其随电机211的电机输出轴212的转动动作而工作。由所述冷却风扇220构成收装在机身部103内的构成部件的冷却结构,较为典型的情况是,该冷却结构用来对电机211或冲击部115进行冷却。上述冷却风扇220可适当选用轴流式风扇或者离心式风扇。这里所说的电机211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电机”,另外,该电机211的电刷114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电刷”。
冷却风扇220收装在设置于电机壳体105中的电机211的上方(图6中的上侧)的冷却风扇收装部221内。该冷却风扇220设置在电机111和运动转换部113之间的电机111的电刷114的相反一侧的位置。这里所说的冷却风扇22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单个冷却风扇”。冷却风扇收装部221经收装空间113a再经设置在机身部103(运动转换部壳体107)的壳体两侧的多个狭缝形排气口226与外部气体连通。这里所说的排气口226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设置于运动转换部的侧部的排气口”。另外,该冷却风扇收装部221经与电机211之间的隔壁上所形成的连通部224与用来收装电机211的收装空间211a连通。该收装空间211a又经连通部225与收装空间115a连通。收装空间115a再经设置于冲击部壳体108中的冲击部115的侧部或者前部的壳体两侧的多个狭缝形第一吸气口222与外部气体连通。另外,在收装空间115a和收装空间113a之间设置有分隔壁227,由该分隔壁227限制冷却风直接在收装空间115a和收装空间113a之间流动。另外,收装空间211a还经设置于电机壳体105的下表面(电机211的下方)上的第二吸气口223与外部气体连通。这里所说的第一吸气口222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设置于冲击部的侧部或者前部的吸气口”,第二吸气口223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设置于电机的下方的吸气口”。
因此,当冷却风扇220工作时,不仅可在第一吸气口222和排气口226之间形成流经收装空间115a和收装空间113a的冷却风通道。还能在第二吸气口223和排气口226之间形成流经收装空间211a和收装空间113a的冷却风通道。即,冷却风扇220共用于两个冷却风通道中,其兼具形成冷却风气流的作用。这里所说的形成于第一吸气口222和排气口226之间的冷却风通道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二冷却风通道”,形成于第二吸气口223和排气口226之间的冷却风通道则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一冷却风通道”。
另外,优选在形成与第一吸气口222连通的或与第二吸气口223连通的冷却风通道时,使用设置在机身部103的内部的分隔壁。还有,优选该分隔壁自身可由弹性体构成,或将弹性体安装在该分隔壁上,以提高各冷却风通道的密闭性。
这里,具有上述结构的冷却风扇220工作时,冷却风的具体流向可参照图8和图9。图8是示意性表示图6中的电镐201中的冷却风流向的图。图9是示意性表示图7中的电镐201中的冷却风流向的图。另外,对冷却风扇220的冷却风流向,在图8和图9中,用涂黑箭头表示来自第一吸气口222的流向,用空白箭头表示来自第二吸气口223的流向。
如图8和图9所示,冷却风扇220随电机211的电机输出轴212的转动动作而工作时,在第一吸气口222和排气口226之间形成的冷却风通道内产生从第一吸气口222朝向排气口226的冷却风气流。即,在冷却风扇220工作时的吸气作用下,外部气体经第一吸气口222流入收装空间115a内并流动。此时,由冷却风对冲击部115及其周边区域进行冷却。此时,由于通过分隔壁227限制在收装空间115a内流动的冷却风直接从收装空间115a朝向收装空间113a流动,所以,此后该冷却风经连通部225流入用来收装电机211的收装空间211a内。
另外,在冷却风扇220工作时的吸气作用下,外部气体经第二吸气口223流入电机收装空间211a内并与从收装空间115a一侧流入的冷却风汇合。此时,由冷却风分别对电机211及其周边区域进行冷却。此后,在收装空间115a内汇合的两股冷却风经连通部224流入冷却风扇收装部121内,其后在冷却风扇220的加压作用下流入收装空间113a内。流入收装空间113a内的冷却风最后经同一排气口226排到外部。此时,可采用至少对运动转换部113中的上述曲柄机构或齿轮减速机构的其中之一或者其他部位进行冷却的结构,这时,将对冲击部115进行冷却后的冷却风和对电机211进行冷却后的冷却风汇合在一起后进行冷却。与电机211或冲击部115相比,由于运动转换部113的温升幅度较低,所以,即使利用冷却冲击部115或电机211之后的冷却风对运动转换部113进行冷却,也能获得所需的冷却效果。
采用上述冷却结构时,由于只用单个冷却风扇220就能对电机111、冲击部115和运动转换部113进行冷却,因此上述冷却结构较为合理。另外,由于可使用已有的冷却风扇,所以能遏制装置成本的上扬,因而可实现高效的冷却结构。还有,可以将流动在两个冷却风通道中冷却风汇合在一起后对其他工具构成部件进行冷却。
另外,在上述冷却结构中,将冷却风扇220设置在电机111的电刷114的相反一侧的电机的上方而使冷却风扇220远离电刷114,所以能够有效防止粉尘等进入电机111的电刷内,即,能防止出现所谓的碳刷卡阻的不利影响。
另外,在上述冷却结构中,由于采用将吸气式冷却风扇220设置在与排气口接近的位置,即,设置在各冷却风通道的下游侧的结构,所以与将冷却风扇设置在冷却风通道的上游侧,即所谓的吹气式冷却风扇相比,由于前者的冷却效果较好,因而上述冷却结构利于进行冷却。
(第三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中的“作业工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电镐301的整体结构,可参照图10。这里,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电镐301的机身部的局部剖面结构的图。另外,因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电镐301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镐101具有大致相同的整体结构,所以在图10中,对与图1~图3中的构成部件相同的构成部件标注相同符合而省略其说明。
图10所示的电镐301设置有冷却风扇320,其随电机311的电机输出轴312的转动动作而工作。由所述冷却风扇320构成收装在机身部103内的构成部件的冷却结构,较为典型的情况是,该冷却结构用来对电机311或冲击部115进行冷却。上述冷却风扇320可适当选用轴流式风扇或离心式风扇。这里所说的电机311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电机”。
冷却风扇320收装在设置于电机壳体105中的电机311的下方(图10中的下侧)的冷却风扇收装部321内。这里所说的冷却风扇32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单个冷却风扇”。冷却风扇收装部321经设置于电机壳体105的壳体下表面,即该冷却风扇收装部321的下表面上的排气口329与外部气体连通。这里所说的排气口329相当于本发明中的“与第一和第二冷却风通道连通的单个排气口”。另外,该冷却风扇收装部321又经电机的下方的连通部328和电机的侧部的连通部327与收装空间115a连通。
在收装空间115a内设置有分隔壁325,其在镐头119的长轴方向上分割该收装空间115a。收装空间115a被该分隔壁325分隔为上下两个分隔区域325a和325b,这些分隔区域325a和325b经沿镐头119的长轴方向隔开设置的多个连通孔326相互连通。这里所说的分隔壁325用来在镐头119的长轴方向上分隔收装空间115a,其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分隔壁”。另外,多个连通孔326是分隔壁325上的沿镐头119的长轴方向隔开设置的连通部分,其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二连通部”。下侧的分隔区域325b与连通孔326连通,上侧的分隔区域325a经连通部324与收装空间113a连通,所述收装空间113a又经设置于机身部103的壳体背面(工具后侧的面)上的第一吸气口322与外部气体连通。这里所说的连通部324用来连通第一吸气口322和收装空间115a,其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一连通部”。冷却风扇收装部321经连通部328和用来收装电机311的收装空间311a,再经设置于机身部103的壳体背面上的第二吸气口323与外部气体连通。另外,这里所说的第一吸气口322相当于本发明中的“与第二冷却风通道连通的吸气口”,第二吸气口323相当于本发明中的“与第一冷却风通道连通的吸气口”。
因此,当冷却风扇320工作时,不仅可在第一吸气口322和排气口329之间形成流经收装空间115a和收装空间113a的冷却风通道。还能在第二吸气口323和排气口329之间形成流经收装空间311a的冷却风通道。即,冷却风扇320共用于两个冷却风通道中并兼具形成冷却风气流的作用。第一吸气口322和第二吸气口323都设置在机身部103的壳体背面上,它们可以是相互分开的不同吸气口,也可合在一起而形成单个吸气口。这里所说的形成于第一吸气口322和排气口329之间的冷却风通道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二冷却风通道”,形成于第二吸气口323和排气口329之间的冷却风通道则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一冷却风通道”。
另外,优选在形成与第一吸气口322连通的或与第二吸气口323连通的冷却风通道时,使用设置在机身部103的内部的分隔壁。还有,优选该分隔壁自身由弹性体构成,或者将弹性体安装在该分隔壁上,以提高各冷却风通道的密闭性。
这里,具有上述结构的冷却风扇320工作时,冷却风的具体流向可参照图11。图11是示意性表示图10中的电镐301中的冷却风流向的图。另外,对冷却风扇320的冷却风流向,在图11中用涂黑箭头表示来自第一吸气口322的流向,用空白箭头表示来自第二吸气口323的流向。
如图11所示的电镐301中,冷却风扇320随电机311的电机输出轴312的转动动作而工作时,在第一吸气口322和排气口329之间形成的冷却风通道内产生从第一吸气口322朝向排气口329的冷却风气流。即,在冷却风扇320工作时的吸气作用下,外部气体经第一吸气口322流入收装空间113a内,再经连通部324流入收装空间115a的分隔区域325a内。在该分隔区域325a中,由于冷却风可沿冷却风通道经多个连通孔326流入分隔区域325b中,所以该冷却风可以在镐头119的长轴方向上的较大范围内大致均等地分散开来,因而能够大致均等地对整个冲击部115进行冷却。此后,分隔区域325b内的冷却风经连通部327流入用来收装电机311的收装空间311a内。
另外,冷却风扇320随电机311的电机输出轴312的转动动作而工作时,在第二吸气口323和排气口329之间形成的冷却风通道内产生从第二吸气口323朝向排气口329的冷却风气流。即,在冷却风扇320工作时的吸气作用下,外部气体经第二吸气口323流入用来收装电机311的收装空间311a内。此时,由冷却风对电机311及其周边区域进行冷却。另外,对电机311进行冷却的冷却风与经连通部327而流入收装空间311a内的冷却风汇合。此后,在收装空间311a内汇合的两股冷却风经连通部328流入冷却风扇收装部321内,其后在冷却风扇320的加压作用下经排气口329排到外部。
采用上述冷却结构时,由于只用单个冷却风扇320就能对电机111、冲击部115和运动转换部113进行冷却,因此上述冷却结构较为合理。另外,由于可使用已有的冷却风扇,所以能遏制装置成本的上扬,因而可实现高效的冷却结构。还有,由具有多个连通孔326的分隔壁325分隔收装空间115a时,可大致均等地对整个冲击部115进行冷却。
另外,在上述冷却结构中,由于采用将吸气式冷却风扇320设置在与排气口接近的位置,即,设置在各冷却风通道的下游侧的结构,所以与将冷却风扇设置在冷却风通道的上游侧,即所谓的吹气式冷却风扇相比,由于前者的冷却效果较好,因而上述冷却结构利于进行冷却。
(第四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中的“作业工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电镐401的整体结构,可参照图12。这里,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电镐401的机身部的局部剖面结构的图。另外,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电镐301的冷却机构相比,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电镐401的冷却机构中只有冷却风通道与之不同。所以在图12中,对与图10中的构成部件相同的构成部件标注相同符合而省略其说明。
图12所示的电镐401中没有设置例如电镐301中的分隔壁325等部位。在该电镐410中,与外部气体连通的第一吸气口322顺次经由收装空间113a、连通部327与用来收装电机311的收装空间311a连通。
这里,具有上述结构的电镐410中,冷却风扇320工作时的冷却风的具体流向可参照图13。图13是示意性表示图12中的电镐401中的冷却风流向的图。
如图13所示的电镐401中,冷却风扇320随电机311的电机输出轴312的转动动作而工作时,在第一吸气口322和排气口329之间形成的冷却风通道(第二冷却风通道)内产生从第一吸气口322朝向排气口329的冷却风气流。即,在冷却风扇320工作时的吸气作用下,外部气体经第一吸气口322流入收装空间113a内,对运动转换部113进行冷却后再经连通部327流入用来设置电机311的收装空间311a内。此时,在收装空间113a中流动的冷却风的一部分经与收装空间113a之间的区域流向收装空间115a并且直接对冲击部115进行冷却。或者对因来自冲击部115的热传导而出现温升的运动转换部113进行冷却,从而间接地对冲击部115进行冷却。因此,第一吸气口322和排气口329之间形成的冷却风通道成为冷却风可以流向冲击部115的冷却风通道(本发明中的“第二冷却风通道”)。
经通部327而流入收装空间311a内的冷却风与经第二吸气口323而流入收装空间311a内而且对电机311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汇合。此后,经汇合的两股冷却风经连通部328流入冷却风扇收装部321内,其后在冷却风扇320的加压作用下经排气口329排到外部。
采用上述冷却结构时,由于只用单个冷却风扇320就能对电机111、运动转换部113和冲击部115进行冷却,因此上述冷却结构较为合理。另外,由于可使用已有的冷却风扇,所以能遏制装置成本的上扬,因而可实现高效的冷却结构。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可想到各种应用例和变型例。例如,可实施应用了上述实施方式的以下形态。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电镐101至少具有以下结构即可,即,在电机111的上方设置有冲击部用冷却风扇120,在电机111的下方设置有电机用冷却风扇130。对相对于冲击部用冷却风扇120的吸气口和排气口的设置,或相对于电机用冷却风扇130的吸气口和排气口的设置,可根据设计规格等的不同而适当改变。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电镐201至少具有以下结构即可,即,将电机用和冲击部用的单个冷却风扇220设置在电机211的电刷114的相反一侧。对于相对于单个冷却风扇220的吸气口和排气口的设置,可根据设计规格等的不同而适当改变。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举电镐为作业工具而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同样适用于使如镐头119一样的顶端工具进行冲击动作和转动动作的电锤。
鉴于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或者各种变形形态,还可以采用如下形态。
即,在本发明中,可想到采用以下结构(形态1)。即:“技术方案1所述的作业工具,其结构特征为,上述电机用冷却风扇和上述冲击部用冷却风扇的风扇规格不同。”。这里所说的“风扇规格不同”,是指风扇种类相互不同或者风扇的风量设定相互不同的情况。因此,可对所述电机用冷却风扇和冲击部用冷却风扇进行最佳设定,以使其分别适合被冷却部位的冷却所需。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想到采用以下结构(形态2)。即:一种作业工具,其对长轴上的顶端工具进行驱动而使该顶端工具作直线运动,以完成所需的加工作业,上述作业工具具有:工具机身;电机,其收装在上述工具机身中,同时以电机输出轴的延长线与上述顶端工具的长轴线交叉的方式设置;冲击部,其收装在上述工具机身的前部一侧,用来冲击上述顶端工具;运动转换部,其设置在上述电机的上方,其将被上述电机驱动而转动的上述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动力,转换为由上述冲击部向上述顶端工具加载的冲击力;第一冷却风通道,其设置在上述工具机身内,冷却风可经其流向上述电机;第二冷却风通道,其设置在上述工具机身内,冷却风可经其流向上述冲击部;一个或多个冷却风扇,其设置在上述电机的上方或下方,其随该电机被驱动而工作,以使冷却风在上述第一冷却风通道和上述第二冷却风通道内流动,上述一个或多个冷却风扇设置在上述第一冷却风通道和上述第二冷却风通道的下游侧,在上述冷却风扇的吸气作用下使冷却风在上述第一冷却风通道和上述第二冷却风通道内流动。因此与吹气式冷却风扇相比,前者的冷却效果较好。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想到采用以下结构(形态3)。即:一种作业工具,其对长轴上的顶端工具进行驱动而使该顶端工具作直线运动,以完成所需的加工作业,上述作业工具具有:工具机身;电机,其收装在上述工具机身中,同时以电机输出轴的延长线与上述顶端工具的长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式设置;冲击部,其收装在上述工具机身的前部一侧,用来冲击上述顶端工具;运动转换部,其设置在上述电机的上方,将被上述电机驱动而转动的上述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动力,转换为由上述冲击部向上述顶端工具加载的冲击力;第一冷却风通道,其设置在上述工具机身内,冷却风可经其流向上述电机;第二冷却风通道,其设置在上述工具机身内,冷却风可经其流向上述冲击部;一个或多个冷却风扇,其设置在上述电机的上方或者下方,其随该电机被驱动而工作,以使冷却风在上述第一冷却风通道和上述第二冷却风通道内流动,上述第一冷却风通道和上述第二冷却风通道因设置在上述工具机身内的具有弹性的分隔壁而形成密闭形状。这里所说的“具有弹性的分隔壁”,包含分隔壁自身由弹性体构成,或将弹性体安装在该分隔壁上的结构,这样,可提高各冷却风通道的密闭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电镐101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从把手109一侧观察图1中的电镐101时的图。
图3是表示图1中的电镐101的侧视图中的机身部103的局部剖面结构的图。
图4是示意性表示图3中的电镐101中的冷却风流向的图。
图5是示意性表示图2中的电镐101中的冷却风流向的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镐201的侧视图中的机身部的局部剖面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从把手109一侧观察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镐201时的图。
图8是示意性表示图6中的电镐201中的冷却风流向的图。
图9是示意性表示图7中的电镐201中的冷却风流向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电镐301的侧视图中的机身部的局部剖面结构的图。
图11是示意性表示图10中的电镐301中的冷却风流向的图。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电镐401的侧视图中的机身部的局部剖面结构的图。
图13是示意性表示图12中的电镐401中的冷却风流向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201、301、401:电镐(作业工具),103:机身部(工具机身),105:电机壳体,107:运动转换部壳体,108:冲击部壳体,109:把手,110:操作部件,111、211、311:电机,111a、211a、311a:电机的收装空间,112、212、312:电机输出轴,113:运动转换部,114:电刷,115:冲击部,115a:冲击部的收装空间,118:AC电源线,119:镐头(顶端工具),120:冲击部用冷却风扇,121、131、221、321:冷却风扇收装部,122:第一吸气口,123、133:连通部,124:第一排气口,130:电机用冷却风扇,132:第二吸气口,134:第二排气口,222:第一吸气口,223:第二吸气口,224、225:连通部,226:排气口,227:分隔壁,322:第一吸气口,323:第二吸气口,324、327、328:连通部,325:分隔壁,325a、325b:分隔区域,326:连通孔,329:排气口

Claims (7)

1.一种作业工具,其对具有规定的长轴的顶端工具进行驱动而使该顶端工具作直线运动,以完成所需的加工作业,其特征在于,
上述作业工具具有:
工具机身;
电机,其收装在上述工具机身中,同时以电机输出轴的延长线与上述顶端工具的长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式设置;
冲击部,其收装在上述工具机身的前部一侧,用来冲击上述顶端工具;
运动转换部,其设置在上述电机的上方,由其将被上述电机驱动而转动的上述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动力,转换为由上述冲击部向上述顶端工具加载的冲击力;
第一冷却风通道,其设置在上述工具机身内,冷却风可经其流向上述电机,该第一冷却风通道分别与第二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连通;
第二冷却风通道,其设置在上述工具机身内,冷却风可经其流向上述冲击部,该第二冷却风通道分别与第一吸气口和第一排气口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吸气口不同于所述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不同于所述第二排气口;
电机用冷却风扇,其设置在上述电机的下方,其随该电机被驱动而工作,以使冷却风在上述第一冷却风通道内流动;
冲击部用冷却风扇,其设置在上述电机和上述运动转换部之间,其随该电机被驱动而工作,以使冷却风在上述第二冷却风通道内流动,
在所述第一冷却风通道与所述第二冷却风通道是相互独立的,二者之间设有分隔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其采用以下结构:上述第一冷却风通道不仅与设置于上述工具机身中的上述电机的上方的吸气口连通,还与设置于该电机的下方的排气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其采用以下结构:上述吸气口设置在上述工具机身中位于上述顶端工具的相反一侧的机身背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其采用以下结构:上述第二冷却风通道不仅与设置于上述工具机身中的上述冲击部的侧部或者前部的吸气口连通,还与设置于上述工具机身中的上述运动转换部的侧部的排气口连通。
5.一种作业工具,其对具有规定的长轴的顶端工具进行驱动而使该顶端工具作直线运动,以完成所需的加工作业,其特征在于,
上述作业工具具有:
工具机身;
电机,其收装在上述工具机身中,同时以电机输出轴的延长线与上述顶端工具的长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式设置;
冲击部,其收装在上述工具机身的前部一侧,用来冲击上述顶端工具;
运动转换部,其设置在上述电机的上方,由其将被上述电机驱动而转动的上述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动力,转换为由上述冲击部向上述顶端工具加载的冲击力;
第一冷却风通道,其设置在上述工具机身内,冷却风可经其流向上述电机;
第二冷却风通道,其设置在上述工具机身内,冷却风可经其流向上述冲击部;
电刷,其设置在上述电机的下部并用来向该电机供电;
单个冷却风扇,其设置在上述电机以及上述运动转换部之间的该电机的上述电刷的相反一侧的位置上,其随上述电机被驱动而工作,以使冷却风在上述第一冷却风通道和上述第二冷却风通道内流动,
上述冷却风扇配置在上述冲击部的气流下游侧,使得,在所述第二冷却风通道中,冷却风对上述冲击部进行冷却后流向上述冷却风扇,
流过上述冲击部的冷却风不经过电刷即被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其采用以下结构:上述第一冷却风通道不仅与设置于上述工具机身中的上述电机的下方的吸气口连通,还与设置于该工具机身中的上述运动转换部的侧部的排气口连通,上述第二冷却风通道不仅与设置于上述工具机身中的上述冲击部的侧部或者前部的吸气口连通,还与上述第一冷却风通道中的同一排气口连通。
7.一种作业工具,其对具有规定的长轴的顶端工具进行驱动而使该顶端工具作直线运动,以完成所需的加工作业,其特征在于,
上述作业工具具有:
工具机身;
电机,其收装在上述工具机身中,同时以电机输出轴的延长线与上述顶端工具的长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式设置;
冲击部,其收装在上述工具机身的前部一侧,用来冲击上述顶端工具;
运动转换部,其设置在上述电机的上方,由其将被上述电机驱动而转动的上述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动力,转换为由上述冲击部向上述顶端工具加载的冲击力;
第一冷却风通道,其设置在上述工具机身内,冷却风可经其流向上述电机;
第二冷却风通道,其设置在上述工具机身内,冷却风可经其流向上述冲击部;
单个冷却风扇,其设置在上述电机的下方,其随该电机被驱动而工作,以使冷却风在上述第一冷却风通道以及上述第二冷却风通道内流动,
与上述第一冷却风通道连通的吸气口和与上述第二冷却风通道连通的吸气口均设置在上述工具机身中位于上述顶端工具的相反一侧的机身背面上;
单个排气口,其设置在上述工具机身中的上述电机的下方,其与上述第一和第二冷却风通道都连通,
上述作业工具还具有第一连通部、分隔壁和多个第二连通部,其中,所述第一连通部用来连通与上述第二冷却风通道连通的上述吸气口和上述冲击部的收装空间;
经由所述分隔壁在上述顶端工具的长轴方向上对上述冲击部的收装空间进行分隔;
所述多个第二连通部在上述分隔壁上以沿上述顶端工具的长轴方向隔开的方式设置。
CN200980151297.9A 2008-12-19 2009-12-08 作业工具 Active CN1022567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24789A JP5416397B2 (ja) 2008-12-19 2008-12-19 作業工具
JP2008-324789 2008-12-19
PCT/JP2009/070554 WO2010071054A1 (ja) 2008-12-19 2009-12-08 作業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6753A CN102256753A (zh) 2011-11-23
CN102256753B true CN102256753B (zh) 2014-11-05

Family

ID=42268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1297.9A Active CN102256753B (zh) 2008-12-19 2009-12-08 作业工具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126320B2 (zh)
EP (1) EP2371493B1 (zh)
JP (1) JP5416397B2 (zh)
CN (1) CN102256753B (zh)
RU (1) RU2519696C2 (zh)
WO (1) WO20100710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31274B4 (de) * 2009-12-18 2023-06-22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Kühlung des Getriebes
WO2012117870A1 (ja) * 2011-02-28 2012-09-07 株式会社マキタ 切断工具
DE102011006369A1 (de) * 2011-03-29 2012-10-04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isches Werkzeuggerät mit einer Elektronikkühlung
JP5633940B2 (ja) 2012-03-15 2014-12-03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携帯用電気切断機
EP3189940B1 (en) 2012-12-25 2018-01-31 Makita Corporation Impact tool
JP2014138971A (ja) * 2013-01-21 2014-07-31 Makita Corp 打撃工具
WO2015061370A1 (en) 2013-10-21 2015-04-30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Adapter for power tool devices
CN104668657A (zh) * 2013-12-02 2015-06-03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切割机
EP2923802A1 (de) * 2014-03-25 2015-09-30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Riemenkühlung
DE102014207867A1 (de) * 2014-04-25 2015-10-29 Robert Bosch Gmbh Werkzeugmaschinenkühlungsvorrichtung
GB201413008D0 (en) 2014-07-23 2014-09-03 Black & Decker Inc A range of power tools
DE102014215361A1 (de) * 2014-08-05 2016-02-11 Robert Bosch Gmbh Werkzeug mit steuerbarer Kühleinrichtung
US11052530B2 (en) * 2014-10-31 2021-07-06 Koki Holdings Co., Ltd. Electric work machine
DE102015015321A1 (de) * 2014-11-28 2016-06-02 Makita Corporation Schlagwerkzeug
US10836019B2 (en) * 2015-01-30 2020-11-17 Koki Holdings Co., Ltd. Work machine
GB201610953D0 (en) * 2016-06-23 2016-08-10 Black & Decker Inc Motor end cap
US10875168B2 (en) 2016-10-07 2020-12-29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JP6863704B2 (ja) 2016-10-07 2021-04-21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EP3549704A4 (en) * 2016-11-30 2020-07-29 Koki Holdings Co., Ltd. TOOL WITH MOTOR DRIVE
DE102016224226A1 (de) * 2016-12-06 2018-06-07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einer Spindellockvorrichtung
CN108436848B (zh) * 2017-02-16 2024-02-27 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 空气预清洁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动工具
WO2019079560A1 (en) 2017-10-20 2019-04-25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PERCUSSION TOOL
WO2019147919A1 (en) 2018-01-26 2019-08-01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Percussion tool
JP7246202B2 (ja) 2019-02-19 2023-03-2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震動機構付き電動工具
JP7229807B2 (ja) 2019-02-21 2023-02-28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DE102019207977A1 (de) * 2019-05-29 2020-12-03 Robert Bosch Gmbh Kühlvorrichtung für eine Handwerkzeugmaschine
CN112077799A (zh) * 2019-06-14 2020-12-15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工具
DE102019121699B4 (de) * 2019-08-12 2023-02-16 Metabowerke Gmbh Gehäuse für ein Elektrohandwerkzeuggerät
US11383071B2 (en) * 2020-03-10 2022-07-12 Long Xiao Tattoo device with motor having built-in motion conversion memb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288853A (de) * 1950-08-04 1953-02-15 Siemens Ag Elektrowerkzeug mit eingebautem Lüfter.
US3003073A (en) * 1959-03-20 1961-10-03 Black & Decker Mfg Co Cooling means for portable electric tool
US3511322A (en) * 1967-09-14 1970-05-12 Phillips Drill Co Percussive hammer with vacuum system for cleaning debris from workpiece
JPS50136866U (zh) * 1974-04-25 1975-11-11
US4836755A (en) * 1988-03-22 1989-06-06 Durr Dental Gmbh & Co Kg Compressor with balanced flywheel
IT1219714B (it) * 1988-06-14 1990-05-24 Techmo Car Spa Martello azionato idraulicamente particolarmente adatto all' impiego in ambiente polverosi,corrosivi e simili
DE19600339C1 (de) 1996-01-08 1996-12-19 Kress Elektrik Gmbh & Co Handwerkzeug
JPH11309682A (ja) 1998-04-30 1999-11-09 Hitachi Koki Co Ltd 打撃工具
DE19839963A1 (de) 1998-09-02 2000-03-09 Hilti Ag Elektrowerkzeug
JP2000153473A (ja) * 1998-11-19 2000-06-06 Makita Corp 打撃工具
JP4281273B2 (ja) * 2000-10-20 2009-06-17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ハンマドリル
DE10053582A1 (de) * 2000-10-28 2002-05-16 Bosch Gmbh Robert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einer Staubabsaugeinrichtung
ATE361182T1 (de) * 2001-10-15 2007-05-15 Hilti Ag Kühlluftleitung für ein elektrohandwerkzeuggerät mit elektropneumatischem schlagwerk
GB2385017B (en) * 2002-02-08 2005-06-29 Black & Decker Inc Drilling and/or hammering tool
DE10242414A1 (de) * 2002-09-12 2004-03-25 Hilti Ag Elektrowerkzeugmaschine mit Gebläse
JP4188669B2 (ja) * 2002-11-20 2008-11-26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JP4485190B2 (ja) * 2003-12-26 2010-06-16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ハンマ
DE102004031628A1 (de) * 2004-06-30 2006-02-02 Robert Bosch Gmbh Vorrichtung mit einer Innenschale und einer Außenschale eines Gehäuses einer Handwerkzeugmaschine
DE102004058696A1 (de) * 2004-12-06 2006-06-08 Hilti Ag Elektrowerkzeuggerät
EP1674215B1 (en) 2004-12-23 2016-09-28 Black & Decker Inc. Hammer drill
EP1674211A1 (en) 2004-12-23 2006-06-28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 housing
EP1674214B1 (en) 2004-12-23 2008-05-28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 housing
EP1674213B1 (en) * 2004-12-23 2008-10-01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 cooling
EP1674207B1 (en) 2004-12-23 2008-12-10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
ATE396838T1 (de) 2004-12-23 2008-06-15 Black & Decker Inc Kraftwerkzeuggehäus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1129787A (ru) 2013-01-27
EP2371493B1 (en) 2015-08-12
US20110308828A1 (en) 2011-12-22
US9126320B2 (en) 2015-09-08
WO2010071054A1 (ja) 2010-06-24
JP2010142917A (ja) 2010-07-01
CN102256753A (zh) 2011-11-23
RU2519696C2 (ru) 2014-06-20
JP5416397B2 (ja) 2014-02-12
EP2371493A1 (en) 2011-10-05
EP2371493A4 (en) 2013-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56753B (zh) 作业工具
RU2424089C2 (ru) Сверлильный инструмент с пылесборником (варианты)
JP5212778B2 (ja) 集塵装置付き穿孔工具
JP4695102B2 (ja) 集塵装置及び真空掃除機
JP5620690B2 (ja) ブロワ
CN204626304U (zh) 吹吸装置
JP3923067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01776673U (zh) 砂光机
CN102233533B (zh) 砂光机
WO2019137074A1 (zh) 一种通过离心风扇传动的风动毛绒修剪器
CN106181899A (zh) 具有旋风吸尘器的电动工具、尤其是电动锯
CN206440056U (zh)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设备以及包括该设备的冰箱
JP5416950B2 (ja) 手工具装置のための粉塵吸引装置
CN103009356B (zh) 电动工具
CN112886758A (zh) 一种水冷式永磁同步无刷直流电机
JP4986073B2 (ja) 穿孔工具
JP2006183997A6 (ja) 空気調和機
CN206496578U (zh)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设备以及包括该设备的冰箱
CN201776674U (zh) 磨砂机
CN103999336A (zh) 用于冷却电机的装置和方法
CN209856054U (zh) 一种风速高噪音低的手持无叶风扇
CN102233532A (zh) 磨砂机
CN206496579U (zh)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设备以及包括该设备的冰箱
CN217372455U (zh) 一种双风扇吸发剪
CN110125881A (zh) 一种电动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