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55152A -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55152A
CN102255152A CN2011100869193A CN201110086919A CN102255152A CN 102255152 A CN102255152 A CN 102255152A CN 2011100869193 A CN2011100869193 A CN 2011100869193A CN 201110086919 A CN201110086919 A CN 201110086919A CN 102255152 A CN102255152 A CN 1022551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arm
supporting
signal terminal
towar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869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55152B (zh
Inventor
大塚悠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551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51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551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51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其信号端子可高速传输信号,且可进行与支承端子之间的位置选择及变更。信号端子(20)形成朝前后方向延伸且在不同位置形成有接触部(22)和连接部(21)的臂状构件,支承端子(30)具有朝前后方向延伸且在不同位置形成有接触部(32)与连接部(31)的臂部(30A),除了该臂部之外,还具有相对于扁平型导体位于该臂部的相反一侧的支承臂部(35)、在端子槽内将该支承臂部与所述臂部予以连结的连结部(34),在所述支承臂部的前端部分形成有将用来对扁平型导体加压的可动构件(50)支承成可转动的支承部(36),所述信号端子(20)和支承端子(30)在接触部与连接部之间的部分具有朝端子槽(18)的对应固定部(19)压入的被固定部(23)、(33),所述端子槽形成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均能选择性地插入的形状。

Description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扁平型导体,已知有可挠性基板(FPC)、扁平型电缆(FFC)等。该扁平型导体的导线紧密排列,所以通常使用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多极电连接器。多极电连接器为了将端子对应于上述扁平型导体紧密排列,将保持金属板的平坦板面所制成的端子在与板面成直角方向排列。作为这种连接器,已知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连接器。
在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中,保持上述板面所制成的端子由信号端子(信号接点)和支承端子(支承接点)所构成。支承端子将用来按压扁平型导体的可动构件(操作构件)支承成可转动。在专利文献1中,信号端子和支承端子制成不同的形状。为了适合进行高速信号传输,信号端子形成臂状构件,将与扁平型导体接触的接触部和与电路基板焊接连接的连接部连结成大致直线状,除了与壳体的端子槽卡定的突起以外,在上述接触部与连接部之间没有突出或延伸的部分。藉此,能减少G(千兆)bps带的高速传输时截线(stub)的影响。另一方面,支承端子的接触部和连接部在局部形成与信号端子相同的形状,而其它大部分形成与信号端子不同的形状。也就是说,形成上述臂状构件的信号端子仅在接触部和连接部这一局部形成与支承端子同样的形状,而臂状构件整体是与该支承端子完全不同的形状。在专利文献1中,用来收容端子的壳体的端子槽也形成分别与信号端子及支承端子对应的不同的形状。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266440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信号端子和支承端子为不同的形状,且用来将其收容的端子槽也形成与其对应的不同形状,所以信号端子和支承端子无法应对设计变更造成的相互位置的变更。
在这种连接器中,不仅排列有信号端子,通常还排列有接地端子。在专利文献1中,可以将支承端子用作接地端子。在该情况下,作为接地端子使用的支承端子很有可能需要进行上述位置变更。但专利文献1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本发明鉴于这种情形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该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保持可进行高速信号传输的信号端子的形状,且可进行与支承端子相互位置的变更。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的信号端子和支承端子是保持金属板的平坦的板面所制成的,朝壳体的端子槽插入,并排列保持于与上述板面成直角的方向上,上述信号端子具有用来与朝前方插入壳体的收容部的扁平型导体接触的接触部、用于在壳体外朝电路基板焊接连接的连接部。
在本发明中,在该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中,信号端子形成朝前后方向延伸且在不同位置形成有接触部和连接部的臂状构件,支承端子具有朝前后方向延伸且在不同位置形成有接触部和连接部的臂部,除了该臂部之外,还具有相对于扁平型导体位于该臂部的相反一侧的支承臂部、将该支承臂部与上述臂部在端子槽内予以连结的连结部,在上述支承臂部的前端部分形成有将用来对扁平型导体加压的可动构件支承成可转动的支承部,上述信号端子和支承端子在接触部与连接部之间的部分具有朝端子槽的对应固定部压入的被固定部,上述端子槽形成为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均能选择性地插入的形状。
在这种结构的本发明中,信号端子的接触部和连接部前后设置于臂状构件,所以信号直线状地以短距离传输,也能高速传输。
另一方面,支承端子除了形成有与信号端子同样的接触部和连接部的臂部外,通过连结部将该臂部与支承臂部连结,在接触部与连接部之间可进行通电,且利用形成于上述支承臂部的支承部将可动构件支承成可转动。
此外,在形成臂状构件的信号端子和支承端子的臂部设置有被固定部,被形成于壳体的端子槽的固定部固定,端子槽可供信号端子及支承端子中的任一个插入,两端子可任意选择并确定排列位置,且不用改变壳体的模具,就能实现两端子的位置变更。
在本发明中,支承端子在接触部与连接部之间可进行通电,所以也可作为接地端子或电源端子使用。此外,信号端子适用于高速传输,与此相对,如果用于低速信号传输,则支承端子也可用作信号端子。
在本发明中,壳体的端子槽形成于该壳体的上壁与下壁之间,在该端子槽内设置有岛状的固定部,从而可将信号端子或支承端子的被固定部压入固定到该固定部与下壁之间。因此,在该情况下,形成臂状构件的信号端子在端子槽内设于岛状的固定部与下壁之间,与此相对,支承端子设置成其臂部设于岛状的固定部与下壁之间,且支承臂部设于固定部与上壁之间。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中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采用以下端子排列,信号端子形成为设置有被固定部的臂状构件,支承端子除了臂部之外,还具有用来支承可动构件的支承臂部,且将端子槽形成相同形状,所以能确保信号端子的高速信号传输特性,且无论哪一个端子槽,都能供信号端子和支承端子选择性地插入,不用改变壳体的模具,就能满足使用时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和连接前的扁平型导体的立体图。
图2是从前方观察图1的连接器和扁平型导体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连接器没有端子时的剖视图。
图4是可动构件位于开启位置时的图1的连接器和扁平型导体的剖视图,图4(A)是支承端子位置处的剖视图,图4(B)是信号端子位置处的剖视图。
图5是图1的扁平型导体朝图1的连接器连接后(可动构件位于关闭位置)的剖视图,图5(A)是支承端子位置处的剖视图,图5(B)是信号端子位置处的剖视图。
图6表示本发明的信号端子的变形例,图6(A)表示被压部形成三角形的小片的情况,图6(B)表示不具有小片的情况。
(符号说明)
1:连接器
11:壳体
13:下壁
15:上壁
18:端子槽
19:固定部
20:信号端子
21:连接部
22:接触部
23:被固定部
30:支承端子
30A:臂部
31:连接部
32:接触部
33:被固定部
34:连结部
35:支承臂部
36:支承部
F:扁平型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与要朝该连接器1插入连接的扁平型导体F连接前的状态的整体立体图,图1是从后方观察的图,图2是从前方观察的图。
在图1及图2中,符合F是扁平型导体,从位于连接器1侧的前端部朝向后方长长地延伸,在图中仅表示前端部侧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未图示。扁平型导体F在前端部的下表面其连接导体部露出,从而可与后述两种端子的接触部接触。
连接器1具有连接器主体10、被该连接器主体10支承成可转动的可动构件50。可动构件50能在可将扁平型导体F的前端部朝连接器主体10插入的开启位置、将所插入的扁平型导体按压的关闭位置之间转动。当该可动构件50来到关闭位置时,连接器1的外形为大致长方体。
连接器主体10具有:以电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11;通过该壳体11保持的两种端子20、30;以及固定配件40。两种该端子20、30将上述扁平型导体F的宽度方向作为排列方向,一种端子20配置有两个,在其相邻处配置另一种端子30,以这样的方式反复配置,固定配件40位于上述端子20、30的排列范围的外侧。上述壳体11一体地具有:在上述端子的排列方向上位于两端的侧壁12、将两方的侧壁12在其下部连接的下壁13、位于前部的前壁14、位于该前壁14上的上壁15,在较上述下壁13更上方,在两方的侧壁12之间,形成有朝上方及后方开放的开口部16。该开口部16作为用来供后述扁平型导体F插入的收容部,其功能是作为上述可动构件50配置及可动用的空间。
在壳体11中,沿着上述侧壁12的内表面形成有以金属板制成的固定配件40用的支承槽17,在支承槽17中安装有固定配件40。该固定配件40从壳体11的底面稍微突出,与电路基板(未图示)的对应部焊接连接而有助于壳体11的固定。
在两方的上述支承槽17之间,形成有用来收容端子的多个端子槽18。端子由后述的信号端子20和支承端子30两种构成,而两者都是保持金属板的平坦板面制成的,于是,上述端子槽18也形成适合其板厚的狭缝状的槽。如图3所示,该端子槽18在与纸面成直角的方向上以与上述端子的板厚相当的槽宽度沿前后方向(在图3中是左右方向)贯穿形成。上述端子槽18在壳体的上壁15与下壁13之间前后贯穿前壁14,并且在形成有开口部16的后部贯穿至上述下壁13的上表面。在端子槽18内,在上述前壁14的后部,在上下方向上上壁15与下壁13之间,设置有岛状的固定部19,将该端子槽18划分为相对于该固定部19位于上侧的上区域18A、位于下侧的下区域18B、在前部侧将两区域连通的连结区域18C以及在前后方向上形成于与开口部16对应的下壁13的部分的开放区域18D。该上区域18A、下区域18B、连结区域18C及开放区域18D互相连通。上述端子槽18的开放区域18D的槽底位于较下区域18B的槽底更下方。藉此,形成间隙,该间隙允许后述端子20、30的接触部22、32朝下方的变位,且即使在焊接连接端子时助焊剂突出,也能阻止该助焊剂到达接触部。如图4(A)、图4(B)所示,这样形成的端子槽18形成与供信号端子20插入的端子槽、供支承端子30插入的端子槽相同的形状。因此,信号端子20及支承端子30两者都能选择性地插入任一端子槽18。
如图4(B)所示,保持金属板的平坦板面所制成的上述信号端子20形成为朝前后延伸的臂状构件,在前端部具有连接部21,在后端部具有接触部22,且在中间部具有作为被固定部的突起23。上述连接部21形成为朝壳体11外突出并朝下方弯曲的部分,该连接部21的下缘位于较壳体11的底面更下方,从而在配置于未图示的电路基板上时,与对应部进行焊接连接。该信号端子20朝后方延伸至壳体11的中间部,上述接触部22设置成在其后端朝上方突出。作为上述被固定部的突起23在中间部的上缘形成于两处位置。这样形成的信号端子20被压入到壳体11的端子槽18的岛状的固定部19与下壁13之间。上述突起23卡住固定部19的下缘而确定固定位置。信号端子20的后部较壳体11的前壁14更朝后方突出,并且在其下缘与端子槽18的槽底之间形成有间隙,从而可朝下方弹性挠曲。也就是说,当上述接触部22从扁平型导体F受到朝下方的力时,该接触部22可朝下方弹性变位。上述信号端子20在前端侧设置有朝上方突出的小片状的被压部24,其前缘在端子插入时被朝后方按压,该信号端子20朝端子槽18插入,直至该被压部24的后缘抵接于固定部19的前表面。通过使该被压部24的后缘抵接于固定部19的前表面,当上述接触部22受到力而朝下方变位时,能阻止连接部21侧浮起变位。
另一方面,如图4(A)所示,支承端子30与信号端子20同样,保持金属板的平坦板面而制成,但除了与该信号端子20相同形状的臂部30A之外,还具有在该臂部30A的前端通过连结部34连结的支承臂部35。
如上所述,上述臂部30A形成与信号端子20相同的形状,在前端具有连接部31,在后端具有接触部32,在中间部具有作为被固定部的突起33。臂部30A可在后部弹性挠曲,接触部32可弹性变位,信号端子20也相同。
支承端子30的连结部34位于上述壳体11的岛状的固定部19的右方,从臂部30A的前端朝上方延伸。
上述支承臂部35从上述连结部34的上端朝后方延伸。该支承臂部35贯穿上述固定部19与上壁15之间而朝后方延伸,在后端的下缘形成有凹弯曲状的支承部36。该支承臂部35与位于其下方的上述臂部30A相比,宽度(图中上下方向尺寸)较宽而高刚性地制成。
当支承端子30从前方朝向后方朝上述端子槽18插入时,臂部30A与信号端子20同样地被压入到岛状的固定部19与下壁13之间,且支承臂部35配置于上述固定部19与上壁15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端子20和支承端子30排列成一个支承端子30与两个信号端子20相邻,相对于信号端子20,支承端子30用作接地端子。
可动构件50由与壳体11相同的电绝缘材料制成,如图1及图2所示,具有遍及端子排列范围的宽度,配置于壳体11的开口部16。如上所述,该可动构件50被支承成可在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转动,在图4(A)、图4(B)所示的开启位置,在成为下部的部分形成有槽部51。该槽部51在端子排列方向上形成在与上述信号端子20及支承端子30用的端子槽18对应的位置,前后贯穿,在下端位置设置有将槽部51的对向槽内表面彼此连结的轴部52。该轴部52具有大致圆形的周面,在凹弯曲状地形成于上述支承端子30的支承臂部35的支承部36内被支承为可自由转动。可是,信号端子20并没有如上所述的支承臂部,所以,与信号端子20对应的位置的轴部52并没有任何支承。上述可动构件50在其宽度方向(端子排列方向)两端通过未图示的轴部被壳体支承成可自由转动。在图4(A)、图4(B)中,上述可动构件50在没有形成槽部51的上部形成有操作部53,较壳体11的上壁15更朝上方突出。可动构件50通过该操作部53受到操作力而在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转动移动。
上述可动构件50在从图4(A)、图4(B)的下端部到操作部53的后表面(左侧面)形成用来在关闭位置按压扁平型导体F的加压部。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朝未图示的电路基板安装而被使用。信号端子20与支承端子30通过上述连接部21与连接部31与电路基板的对应电路部焊接连接。并且,固定配件40也以其固定部朝电路基板焊接连接。这样,将连接器1朝电路基板连接固定。
当使用时,将可动构件50带到如图4(A)、图4(B)所示的开启位置,使壳体11的开口部16朝向后方大幅度开口。将图1所示的扁平型导体F的前端部朝其开口部16插入。在图4(A)、图4(B)中,扁平型导体F朝前方插入信号端子20的接触部22及支承端子30的接触部32与位于开启位置的可动构件50之间,该扁平型导体F的前端缘抵接于壳体11的前壁14的后表面,从而被带到预定插入位置。在该预定插入位置,从扁平型导体F的下表面露出的连接导体部位于对应的信号端子20的接触部22及支承端子30的接触部32上。
然后,朝可动构件50的操作部53施加操作力,使该可动构件50朝图5(A)、图5(B)所示的关闭位置转动移动。可动构件50以其加压部将扁平型导体F朝下方按压。被可动构件50按压的扁平型导体F将信号端子20的接触部22及支承端子30的接触部32朝下方按压而弹性变位。这样,通过上述接触部22和接触部32,使信号端子20及支承端子30与扁平型导体F的对应连接导体部具有接触压力(接触力)地电连接。支承端子30在扁平型导体F的对应连接导体部与电路基板的对应电路部形成接地电路时,作为接地端子起作用。上述端子20、30的排列可各式各样自由设定。当信号端子20表示为S、支承端子30构成的接地端子表示为G、低速信号端子表示为L、电源端子表示为D时,可构成……GSSGSSG……的差动信号排列,……GSSGLGDDD……的复合排列,……GSSSSSGSSSSSG……的接地端子较少的排列等。
在本发明中,信号端子20形成为一个直线状的臂状构件。因此,在接触部22与连接部21之间以直线状的最短距离形成传输路线,由于没有形成迂回路线的部分,所以能减少截线(stub)的影响,适合高速传输信号,而且由于支承端子30还能作为接地端子,该支承端子30位于信号端子20彼此之间,因而具有屏蔽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端子30的臂部30A形成与信号端子20大致相同的形状,且端子槽18形成与两端子20、30相同的形状,所以两端子可选择性地插入任一端子槽,端子排列具有自由度。并且,如果信号端子20与支承端子(接地端子)30的臂部形成相同形状,则在接触部的接触压力全部相同,能得到稳定的接触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端子30不只作为接地端子,也可根据需要用作信号端子或电源端子。当用作信号端子时,由于在接触部32与连接部31之间经由连结部34设有支承臂部35,所以将其作为对于传输速度不会有影响的低速信号用较佳。
本发明中,除了上述图示的方式以外也可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信号端子20可在接触部22与连接部21之间连结成理想的直线状,从而使突出的小片部分尽量缩小。作为一个例子,如图6(A)所示,将信号端子20的压入用的被压部24形成三角形,尽量缩小信号传输时的信号迂回区域,且能以其前缘24A承受压入力。并且,也可如图6(B)所示,不设置被压部用的小片部分,而将连接部21的前缘作为被压部24A。

Claims (2)

1.一种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其信号端子和支承端子是保持金属板的平坦板面所制成的,朝壳体的端子槽插入,并在与所述板面成直角的方向上排列保持,所述信号端子具有用来与朝前方插入壳体的收容部的扁平型导体接触的接触部、用于在壳体外朝电路基板焊接连接的连接部,
其特征在于,
信号端子形成朝前后方向延伸且在不同位置形成有接触部和连接部的臂状构件,
支承端子具有朝前后方向延伸且在不同位置形成有接触部和连接部的臂部,除了该臂部之外,还具有相对于扁平型导体位于该臂部的相反一侧的支承臂部、在端子槽内将该支承臂部与所述臂部予以连结的连结部,在所述支承臂部的前端部分形成有将用来对扁平型导体加压的可动构件支承成可转动的支承部,
所述信号端子和支承端子在接触部与连接部之间的部分具有朝端子槽的对应固定部压入的被固定部,
所述端子槽形成信号端子和支承端子均能选择性地插入的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壳体的端子槽形成于该壳体的上壁与下壁之间,在该端子槽内设置有岛状的固定部,将信号端子或支承端子的被固定部压入到该固定部与下壁之间加以固定。
CN201110086919.3A 2010-03-31 2011-03-30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Active CN1022551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80852A JP4969668B2 (ja) 2010-03-31 2010-03-31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10-080852 2010-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5152A true CN102255152A (zh) 2011-11-23
CN102255152B CN102255152B (zh) 2015-02-18

Family

ID=44945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86919.3A Active CN102255152B (zh) 2010-03-31 2011-03-30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969668B2 (zh)
KR (1) KR101309915B1 (zh)
CN (1) CN102255152B (zh)
TW (1) TWI460935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9678A (zh) * 2012-10-17 2014-05-07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CN104112923A (zh) * 2013-04-18 2014-10-22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CN104253351A (zh) * 2013-06-27 2014-12-31 Smk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4347982A (zh) * 2013-08-09 2015-02-1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CN107683548A (zh) * 2015-06-03 2018-02-09 3M创新有限公司 薄型电连接器
CN107925181A (zh) * 2015-08-26 2018-04-17 京瓷株式会社 连接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9317A (zh) * 2001-11-13 2003-05-21 莫列斯公司 扁平柔性电缆用连接器
CN101102015A (zh) * 2006-07-03 2008-01-0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1112680Y (zh) * 2007-09-07 2008-09-10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结构
CN201323266Y (zh) * 2008-10-16 2009-10-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2009266440A (ja) * 2008-04-23 2009-11-12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10406A (ja) * 2000-01-25 2001-08-03 Fujitsu Takamisawa Component Ltd コネク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9317A (zh) * 2001-11-13 2003-05-21 莫列斯公司 扁平柔性电缆用连接器
CN101102015A (zh) * 2006-07-03 2008-01-0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1112680Y (zh) * 2007-09-07 2008-09-10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结构
JP2009266440A (ja) * 2008-04-23 2009-11-12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CN201323266Y (zh) * 2008-10-16 2009-10-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9678A (zh) * 2012-10-17 2014-05-07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CN103779678B (zh) * 2012-10-17 2016-08-24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CN104112923A (zh) * 2013-04-18 2014-10-22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CN104112923B (zh) * 2013-04-18 2016-08-24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CN104253351A (zh) * 2013-06-27 2014-12-31 Smk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4253351B (zh) * 2013-06-27 2016-08-17 Smk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4347982A (zh) * 2013-08-09 2015-02-1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CN104347982B (zh) * 2013-08-09 2018-03-06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CN107683548A (zh) * 2015-06-03 2018-02-09 3M创新有限公司 薄型电连接器
CN107683548B (zh) * 2015-06-03 2020-01-14 3M创新有限公司 薄型电连接器
CN107925181A (zh) * 2015-08-26 2018-04-17 京瓷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925181B (zh) * 2015-08-26 2019-10-29 京瓷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10109844A (ko) 2011-10-06
TWI460935B (zh) 2014-11-11
JP4969668B2 (ja) 2012-07-04
TW201203740A (en) 2012-01-16
JP2011216220A (ja) 2011-10-27
KR101309915B1 (ko) 2013-09-17
CN102255152B (zh) 2015-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55152A (zh)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CN102420366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2088152B (zh) 电气连接器
CN103138116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0377438C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3733435B (zh) 多极连接器
US10431916B2 (en) Connector
CN104937781B (zh) 具有电力触头的子卡组件
CN101777717B (zh) 电连接器
CN102694318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WO2006010099A1 (en) Edge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high-speed terminals
CN101609945A (zh) 电连接器
WO2012052845A2 (en) High speed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connector
KR20000068718A (ko) 결합력이 감소된 전기 컨넥터
WO2014058577A1 (en) Eye-of-the needle pin contact
CN101299493B (zh) 电连接器
CN104716505A (zh) 插座连接器及与之对接的插头连接器
CN101227033B (zh) 电连接器
CN101304131A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3779678A (zh)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CN102738622B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CN101527415B (zh) 电子转接装置
CN107706655B (zh) 大电流正反插连接器
CN201134538Y (zh) 电连接器
CN102456962A (zh)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Hirose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rose Electric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