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46233B - 物镜光学元件及光拾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镜光学元件及光拾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46233B
CN102246233B CN200980150193.6A CN200980150193A CN102246233B CN 102246233 B CN102246233 B CN 102246233B CN 200980150193 A CN200980150193 A CN 200980150193A CN 102246233 B CN102246233 B CN 1022462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eam
optical element
diffraction
light
information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019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46233A (zh
Inventor
中村健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246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62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462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62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53Diffractive elements, e.g. holograms or gr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2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one len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8Diffraction gratings
    • G02B5/1876Diffractive Fresnel lenses; Zone plates; Kinoforms
    • G02B5/189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optical elements not having diffractive power
    • G02B5/1895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optical elements not having diffractive power such optical elements having dioptric pow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65Separate or integrated refractive elements, e.g. wave plates
    • G11B7/1367Stepped phase plat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4Objective lens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92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 G11B7/13922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passiv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30Collima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8Diffraction grating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为了得到一种既能够确保光的利用效率又能够只通过物镜光学元件的倍率变化来良好地修正光源波长变动时的球面像差劣化、能够对不同光盘进行信息记录/再生的物镜光学元件以及采用该物镜光学元件的光拾取装置,以使波长λ1范围的不同的2波长λ11、λ12(其中λ11<λ12,且λ1211=5nm)光束入射到物镜光学元件上,测定波面像差时得到的3次、5次球面像差以λrms为单位分别为SA3(λ11)、SA5(λ11)、SA3(λ12)、SA5(λ12),以ΔSA3=|SA3(λ12)-SA3(λ11)|、ΔSA5=|SA5(λ12)-SA5(λ11)|时,满足以下式(1):0.18>ΔSA3>ΔSA5>0 (1)。

Description

物镜光学元件及光拾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对不同种类的光盘互换可能地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的光拾取装置以及其中使用的物镜光学元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能够用波长400nm程度的蓝紫色半导体激光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以下将“记录及/或再生”记为“记录/再生”)的高密度光盘系统的研究开发迅速进展。作为一例,用NA0.85、光源波长405nm规格进行信息记录/再生的光盘、即所谓的Blu-ray Disc(以下称为BD)时,对大小与DVD(NA0.6、光源波长650nm、记忆容量4.7GB)相同的直径12cm的光盘每一层能够记录25GB的信息。 
但是,仅仅能够对这种高密度光盘确切地记录/再生信息的话,作为光盘播放/录制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产品的价值来说是不充分的。考虑到现在有记录着多种多样信息的DVD和CD(小型盘)出售之现况,只能对高密度光盘记录/再生信息是不够的,实现对例如用户持有的DVD和CD也能够同样确切地记录/再生信息,是提高高密度光盘用光盘播放/录制机产品价值的必经之路。出于这一背景,希望高密度光盘用光盘播放/录制机中搭载的光拾取装置,具有既维持对高密度光盘、DVD且CD任何一种的互换性又能够确切地记录/再生信息之性能。 
作为实现既维持对高密度光盘、DVD且CD任何一种的互换性又能够确切地记录/再生信息的方法,可以考虑相应记录/ 再生信息光盘的记录密度选择性地切换高密度光盘用光学系和DVD、CD用光学系之方法,但是需要多个光学系,不利于小型化,另外成本上升。 
因此,为了简化光拾取装置结构,实现低成本,优选在具有互换性的光拾取装置中,也对用于高密度光盘的光学系统和用于DVD、CD的光学系统通用化,尽量减少构成光拾取装置的光学部件数。然而,使对着光盘配置的物镜通用化,是最有利于简化光拾取装置结构和降低成本的。为了得到记录/再生波长互不相同的多种光盘通用的物镜光学元件,必须通过在物镜光学元件上形成具有球面像差波长依存性的衍射构造,降低由于波长不同和保护层厚度不同引起产生的球面像差。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对高密度光盘和以往的DVD及CD互换可能地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的物镜光学元件。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许第4033239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但是一般来说,对BD记录/再生信息用的光束的波长为405nm,比对DVD、CD记录/再生信息用的光束的波长655nm短,另外,BD用物镜NA为0.85,与DVD用物镜NA0.60相比是高NA。因此,例如光源波长变动时,与D V D使用时相比,BD使用时产生的球面像差大。具体示例如下,如果单纯只用NA与波长之比来换算,因为球面像差与NA的4次方成比例,所以相对DVD使用时来说,BD使用时持(0.85/0.60)4×660/405=约6倍的球面像差,因此,必须通过某种手段进行修正。 
对此,采用衍射构造也能够修正相应波长变动发生的球面像差。但是,在不同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共通聚光的互换用物镜 光学元件的情况时,设在双方光束共通的用于记录/再生的共用区域上的互换用衍射构造,其规格为了达成互换而被定出,所以几乎不能控制相应波长变动的球面像差,存在问题。尤其是在为了促进低成本化而使互换用物镜光学元件为单个透镜时,与多个透镜组成的物镜光学元件和BD专用物镜光学元件相比,衍射构造的设计自由度更受到限制,所以,相应波长变动的球面像差增大的可能性也上升,存在问题。 
对此,本发明者注目于利用例如使被配置在光源和物镜之间的准直透镜在光轴方向移动进行倍率变更从而所作的球面像差修正。这种能够在光轴方向变位的准直透镜,在能够对多层式光盘进行信息记录/再生的光拾取装置中,作为标准装备,大多数被装备,因此,借用它也能够抑制多余的成本上升,具有优点。 
球面像差中有3次球面像差、5次球面像差及7次球面像差以上的高次球面像差,其中影响聚光斑点形状的主要是3次球面像差和5次球面像差。进行倍率变更时,3次球面像差、5次球面像差及7次以上の球面像差向相同方向变化,变化量是3次球面像差>5次球面像差>7次球面像差>…,存在越高次越趋向于减少之倾向。再则,与3次及5次球面像差的变化量相比,7次以上的高次球面像差的变化量微小,所以可以说,可以通过倍率变化只使3次球面像差和5次球面像差变化。 
专利文献1中没有记载同时修正3次球面像差和5次球面像差之课题,更没有公开在该修正中使用倍率变更。另外,例如专利文献1的物镜光学元件是采用高次衍射构造。采用高次衍射构造的话波长、温度变动时衍射效率变动大,光拾取装置不易使用,存在问题。具体说明如下。对波长λ0时的m0次衍射光最合适化地设计了衍射构造的形状时,波长λ的光透过相位差付与构造时的m0次衍射效率ηm0如下式所示: 
[数1] 
ηm0=sinc2[m00/λ-1)] 
曲线化表示数1的图1中,使相对基准波长λ0=405nm例如±10nm的光束入射时,2次衍射光的效率低下为1%程度,5次衍射光的效率低下为5%程度,8次衍射光的效率低下竟然为13%程度。衍射光的效率低下显著的话,有可能不能在光盘上确切地进行信息的记录及/或再生。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镜光学元件以及采用了该物镜光学元件的光拾取装置,其中,能够良好地修正光源波长变动时的球面像差劣化,又能够抑制波长变动和温度变化时的衍射效率变动为较小,能够对不同光盘确切地进行信息记录/再生。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1项记载的物镜光学元件是光拾取装置用的物镜光学元件,该光拾取装置具有射出波长λ1(375nm≤λ1≤435nm)之第1光束的第1光源、射出波长λ21<λ2)之第2光束的第2光源、物镜光学元件,通过所述物镜光学元件使所述第1光束聚光于具有厚度t1之保护层的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使所述第2光束聚光于具有厚度t2(t1<t2)之保护层的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物镜光学元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物镜光学元件是单透镜,至少备有含光轴的中心区域和其周围设有的周边区域,在所述中心区域上形成了中心区域衍射构造, 
穿过所述中心区域的所述第1光束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穿过所述中心区域的所述第2光束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 盘的信息记录面上, 
穿过所述周边区域的所述第1光束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穿过所述周边区域的所述第2光束不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若以使所述波长λ1范围的不同的2波长λ 11、λ12(其中λ11<λ12,且λ1211=5nm)光束入射到所述物镜光学元件上测定波面像差时得到的3次、5次球面像差分别为SA3(λ11)、SA5(λ11)、SA3(λ12)、SA5(λ12)[单位:λrms],则满足下式: 
0.18>ΔSA3>ΔSA5>0                (1), 
其中,ΔSA3=|SA3(λ12)-SA3(λ11)|, 
ΔSA5=|SA5(λ12)-SA5(λ11)|。 
倍率修正中,3次球面像差(SA3)、5次球面像差(SA5)都向同极性变动,其变动量绝对值是SA3>SA5,所以,通过使0.18>ΔSA3>ΔSA5>0,能够用一方向(收敛角的增大或发散角的增大)的倍率变更,使光源波长变动时发生的3次球面像差和5次球面像差同时减少。尤其是满足(1)式,这样能够只通过倍率变更来最合适地修正3次球面像差和5次球面像差,所以,通过采用这一物镜光学元件,光拾取装置更简单化。并且,有SA3(λ12)-SA3(λ11)之值以及SA5(λ12)-SA5(λ11)之值都为负的情况和都为正的情况。物镜光学元件为塑料透镜时,SA3(λ12)-SA3(λ11)之值以及SA5(λ12)-SA5(λ11)之值为负的话能够减小温度变化时的球面像差的变化量,因此优选。相反,SA3(λ12)-SA3(λ11)之值以及SA5(λ12)-SA5(λ11)之值为正的话可以减少使用高次衍射构造的可能性,能够进一步防止波长和温度变化时衍射效率的变动增大,所以优选。 
例如BD的拾取装置中,如果是一般的光学系倍率11倍的物镜光学元件和准直仪之组合的话,相对准直仪移动量的球面 像差的变化量是SA3大约0.17λrms/mm,SA5大约0.03λrms/mm,所以,如果相对波长变化的球面像差的变动量在(1)式范围的话,准直仪的移动量为1mm程度,该值并不有损于光拾取装置小型化。如果是上述准直仪移动灵敏度的话,用数十微米程度的控制就足够,所以不需要精密的驱动控制,可以实现降低成本。 
第2项记载的物镜光学元件,是第1中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满足下式: 
0.13>ΔSA3>0.03>ΔSA5>0    (1’)。 
进一步同时满足0.13>ΔSA3>0.08及0.03>ΔSA5>0的话,物镜光学元件是塑料透镜时也能够降低温度变化时发生的像差,所以优选。尤其在中央区域衍射构造不是由后述单一的阶梯型构造组成而是重叠设有火焰型构造等2种构造时,因为能够设计使温度变化时发生的像差降低的设计自由度大,所以,容易同时满足0.13>ΔSA3>0.08及0.03>ΔSA5>0。反之,中央区域衍射构造只由单一的阶梯型构造组成时,优选满足0.09>ΔSA3>0.03>ΔSA5>0。 
第3项记载的物镜光学元件,是第1中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满足下式: 
0.18>ΔSA3>0.06>ΔSA5>0    (1”)。 
第4项记载的物镜光学元件,是第1项至第3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 
ΔSA3∶ΔSA5=α∶1, 
其中,所述α满足4≤α≤9。 
本发明者锐意研究结果发现,在移动准直仪等所进行的倍率修正中,SA3、SA5变化的比例大致为6∶1。因此,通过使周边区域最合适化从而既维持互换性又满足ΔSA3∶ΔSA5=α∶1(4≤α≤9),这样,产生波长变动时,也能够仅通过倍率变换来良好地修正球面像差。优选满足5≤α≤9。 
第5项记载的物镜光学元件,是第1项至第4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镜光学元件是光拾取装置用物镜光学元件,该光拾取装置进一步具有射出波长λ32<λ3)之第3光束的第3光源,通过使所述第3光束聚光于具有厚度t3(t2<t3)之保护层的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 
所述物镜光学元件具有设在所述中心区域和所述周边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 
穿过所述中心区域的所述第1光束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穿过所述中心区域的所述第2光束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穿过所述中心区域的所述第3光束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 
穿过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第1光束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穿过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第2光束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穿过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第3光束不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 
穿过所述周边区域的所述第1光束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穿过所述周边区域的所述第2光束不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穿过所述周边区域的所述第3光束不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 
对3种不同的光盘进行信息记录/再生时通用所述物镜光学元件时,为了实现互换,物镜光学元件的设计更受到限制,自由度降低,相应波长变动的球面像差恶化的可能性更大。即便是这种互换用的物镜光学元件,通过应用本发明,也能够容易地进行相应波长变动的球面像差的修正。 
第6项记载的物镜光学元件,是第1项至第5项的任何一项 中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以使所述波长λ11、λ1211<λ 12)的光束入射到所述物镜光学元件上测得的波面像差分别为W(λ11)、W(λ12)时,满足下式。(2)式是根据ΔSA3∶ΔSA5=α∶1(4≤α≤9)(优选5≤α≤9),由Zernike多项式导出的。 
ΔW=W(λ12)-W(λ11
ΔW=CSAL(20ρ6+6βρ4-6(3+β)ρ2+(4+β)) 
+SAH        (2) 
其中, 
W:波面像差(最佳焦点上的)[λrms] 
ρ:相对光瞳径(以有效中心为0、最外高度为1) 
CSAL:低次球面像差系数 
SAH:7次以上球面像差的总量[λrms] 
β:0≤β≤4范围的任意值 
SAH可以用SAH=(SA72+SA92+SA112+...)1/2来计算。 
第7项记载的物镜光学元件,是第6项中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满足下式: 
-0.030≤SAH≤0.030        (3)。 
SAH值在满足(3)式范围的话,因为充分小于所谓的Marechal限度0.070λrms,所以,能够进行确切的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再则能够降低7次以上的球面像差,能够使光量损失降低。 
第8项记载的物镜光学元件,是第6项或第7项中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满足下式: 
0.00<CSAL<0.03        (4)。 
低次球面像差系数CSAL在满足(4)式范围的话,在为了修正波长变动时的球面像差而给予倍率变化时,能够例如一定程度增大准直透镜移动量的分辨率,所以可以不需要精密的驱动控制,实现成本降低。更优选满足下式: 
0.01<CSAL<0.03        (4’)。 
第9项记载的物镜光学元件,是第1项至第8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光束入射到所述中心区域衍射构造时发生的衍射光中,0次以外次数的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 
作为所述第1光束入射时发生的衍射光,采用0次以外次数的衍射光,所以,本发明的物镜光学元件与第1光盘专用的物镜光学元件形状、性能都不同。因此,相应波长变动的球面像差恶化的可能性增大。即便是这种物镜光学元件,通过应用本发明,也能够容易地进行相应波长变动的球面像差的修正。 
第10项记载的物镜光学元件,是第1项至第9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满足下式: 
0≤|N×d(n-1)/λ1|≤50        (5), 
其中, 
d:设在所述周边区域上的衍射构造的平均环带落差[nm] 
n:所述物镜光学元件素材的波长λ1时的折射率 
λ1:所述第1光束的波长[nm] 
N:设在所述周边区域上的衍射构造的环带数。 
满足(5)式的话,衍射能力小,对衍射效率的影响也少,容易满足ΔSA3∶ΔSA5=α∶1(4≤α≤9)。并且,为了满足5≤α≤9,优选满足0≤|N×d(n-1)/λ1|≤25。在周边区域设衍射构造时,尤其优选8≤|N×d(n-1)/λ1|≤18。 
第11项记载的物镜光学元件,是第10项中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区域是折射面。 
第12项记载的物镜光学元件,是第10项中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区域具有衍射构造。 
第13项记载的光拾取装置,其具有射出波长λ1(375nm≤λ1≤435nm)之第1光束的第1光源、射出波长λ2(λ 1<λ2)之第2光束的第2光源、物镜光学元件,通过所述物镜 光学元件使所述第1光束聚光于具有厚度t1之保护层的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使所述第2光束聚光于具有厚度t2(t1<t2)之保护层的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光拾取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物镜光学元件是单透镜,至少备有含光轴的中心区域和其周围设有的周边区域,在所述中心区域上形成了中心区域衍射构造, 
穿过所述中心区域的所述第1光束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穿过所述中心区域的所述第2光束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 
穿过所述周边区域的所述第1光束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穿过所述周边区域的所述第2光束不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 
若以所述波长λ1范围的不同的2波长λ11、λ12(其中λ11<λ12,且λ1211=5nm)光束入射到所述物镜光学元件上测定波面像差时得到的3次、5次球面像差分别为SA3(λ 11)、SA5(λ11)、SA3(λ12)、SA5(λ12)[单位:λrms],则满足下式: 
0.18>ΔSA3>ΔSA5>0                (1), 
其中,ΔSA3=|SA3(λ12)-SA3(λ11)|, 
ΔSA5=|SA5(λ12)-SA5(λ11)|。 
第14项记载的光拾取装置,是第13中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拾取装置进一步具有射出波长λ32<λ3)之第3光束的第3光源, 
所述物镜光学元件使所述第3光束聚光于具有厚度t3(t2<t3)之保护层的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 
所述物镜光学元件具有被设在所述中心区域和所述周边区 域之间的中间区域, 
穿过所述中心区域的所述第1光束被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穿过所述中心区域的所述第2光束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穿过所述中心区域的所述第3光束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 
穿过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第1光束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穿过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第2光束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穿过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第3光束不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 
穿过所述周边区域的所述第1光束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穿过所述周边区域的所述第2光束不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穿过所述周边区域的所述第3光束不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 
第15项记载的光拾取装置,是第13项或第14项中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具有被设在所述第1光源和所述物镜光学元件之间的倍率变更手段。 
作为倍率变更手段,优选是准直透镜等耦合透镜和在光轴方向驱动该偶合透镜的驱动手段的组合。这是因为在能够适用于二层和多层光盘的光拾取装置中,为了与二层、多层相应,作为标准装备大多配备了使偶合透镜在光轴方向可动的机构,这样可以兼用该机构,能够抑制光拾取装置的成本上升。作为偶合透镜的优选例子,可以举出偏心调整容易、容易制造的单个准直透镜,但也可以采用准直透镜之外的单个偶合透镜、由多个组成的偶合透镜、光束扩展仪、中继透镜等。使单个准直透镜在光轴方向移动时,在SA3(λ12)-SA3(λ11)值和SA5(λ12)-SA5(λ11)值都为负时,优选波长变长时 使准直透镜移动向物镜光学元件靠近。而使单个准直透镜在光轴方向移动时,SA3(λ12)-SA3(λ11)值和SA5(λ 12)-SA5(λ11)值都为正时,优选波长变长时使准直透镜远离物镜光学元件地移动。作为其他例子,从抑制透镜移动量的观点出发,可以举出下述一优选方式:构成正透镜和负透镜的偶合透镜,在光轴方向只移动正透镜。另外,作为倍率变更手段,也可以采用液晶装置等。 
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备有第1光源、第2光源之至少2个光源,但也可以备有第3光源。并且,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备有用来使第1光束聚光于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使第2光束聚光于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的聚光光学系统,但也可以进一步通过该聚光光学系统使第3光束聚光于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另外,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备有接受第1光盘或第2光盘信息记录面的反射光束的受光元件,但也可以进一步备有接受第3光盘信息记录面的反射光束的受光元件。也就是说,本发明适用于只有2个光源、与第1光盘第2光盘之2个光盘相应的光拾取装置及其中使用的物镜,同时也适用于具有3个光源、除了第1光盘、第2光盘之外还与第3光盘相应的光拾取装置及其中使用的物镜。当然,也适用于与4种以上光盘相应的光拾取装置及其中使用的物镜。 
第1光盘具有厚度t1的保护基板和信息记录面。第2光盘具有厚度t2(t1<t2)的保护基板和信息记录面。第3光盘具有厚度t3(t2<t3)保护基板和信息记录面。优选第1光盘是BD(Blu-ray Disc)、第2光盘是DVD,优选第3光盘是CD,但并不局限于此。第1光盘、第2光盘或第3光盘也可以是具有多个信息记录面的多层光盘。保护基板的厚度也包括0的情况,在光盘上涂布厚度数~数十μm保护膜的情况时,也包括膜厚。 
BD由NA0.85的物镜光学元件进行信息记录/再生,保护基板厚度为0.1mm程度。DVD是由NA0.60~ 0.67程度的物镜光学元件进行信息记录/再生、保护基板厚度为0.6mm程度的DVD系列光盘的总称,包括DVD-ROM、DVD-Video、DVD-Audio、DVD-RAM、DVD-R、DVD-RW、DVD+R、DVD+RW等。本说明书中,CD是由NA0.45~0.51程度的物镜光学元件进行信息记录/再生、保护基板的厚度为1.2mm程度的CD系列光盘的总称,包括CD-ROM、CD-Audio、CD-Video、CD-R、CD-RW等。有关记录密度,BD的记录密度最高,以下按DVD、CD顺序依次降低。 
有关保护基板的厚度t1、t2、t3,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6)、(7)、(8): 
0.0750mm≤t1≤0.1125mm    (6) 
0.5mm≤t2≤0.7mm          (7) 
1.0mm≤t3≤1.3mm          (8) 
但不局限于此。这里所说的保护基板的厚度,是设在光盘表面的保护基板的厚度。也就是指从光盘表面到最接近表面的信息记录面的保护基板的厚度。 
本说明书中,优选第1光源、第2光源、第3光源是激光光源。作为激光光源,可以优选采用半导体激光、硅激光等。优选从第1光源射出的第1光束的第1波长λ1、从第2光源射出的第2光束的第2波长λ22>λ1)、从第3光源射出的第3光束的第3波长λ33>λ2)满足以下条件式(9)、(10): 
1.5×λ1<λ2<1.7×λ1    (9), 
1.8×λ1<λ3<2.0×λ1    (10)。 
作为第1光盘、第2光盘、第3光盘分别用BD、DVD、CD时,第1光源的第1波长λ1优选在375nm以上435nm以下,较优选在390nm以上420nm以下,第2光源的第2波长λ2优选在570nm以上680nm以下,较优选在630nm以上680nm以下,第3光源的第3波长λ3 优选在750nm以上850nm以下,较优选在760nm以上820nm以下。 
可以对第1光源、第2光源、第3光源中的至少2个光源单元化。所谓单元化是指例如第1光源和第2光源被固定收纳在1插件中,但并不局限于此,广义则包括将2个光源固定在像差修正不能的状态。另外,也可以加上光源使后述受光元件一起1插件化。 
作为受光元件,可以优选采用光敏二极管等光检出器。在光盘信息记录面上反射的光入射到受光元件,用其输出信号可以得到各光盘上记录信息的读取信号。并且,检出受光元件上斑点形状变化、位置变化的光量变化进行对焦检出和轨迹检出,根据该检出可以使物镜光学元件移动进行对焦和跟踪。受光元件可以由多个光检出器构成。受光元件也可以备有主的光检出器和副的光检出器。例如可以构成下述受光元件,在接受用于信息记录/再生之主光的光检出器的两侧设2个副的光检出器,由该2个副的光检出器接受跟踪调整用的副光。受光元件也可以备有与各光源相应的多个受光元件。 
聚光光学系统备有物镜光学元件。优选聚光光学系统除了物镜光学元件之外还备有准直透镜等耦合透镜。耦合透镜是指被配置在物镜光学元件和光源之间的改变光束发散角的单透镜或透镜组。准直透镜是耦合透镜的一种,是将入射到准直透镜的光变为平行光射出的透镜。本说明书中,作为进行倍率变更的倍率变更手段,除了使准直透镜等偶合透镜在光轴方向移动的之外,还包括使光源在光轴方向移动的结构。 
聚光光学系统进一步可以备有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分割为用于信息记录再生的主光束和用于跟踪等的二个副光束的衍射光学元件等光学元件。本说明书中,物镜光学元件是指在光拾取装置中被配置在对着光盘之位置上的具有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聚光于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之功能的光学系统。物镜光学元件可以是玻璃透镜也可以是塑料透镜,或也可以是在玻璃透镜 上用光固化性树脂等设了衍射构造等的混合透镜。物镜光学元件优选折射面是非球面。物镜光学元件优选设有衍射构造的基底面(又称母非球面)为非球面。本发明的物镜光学元件是单个透镜。 
使物镜光学元件为玻璃透镜时,优选使用玻璃转移点Tg在500℃以下的玻璃材料,更优选在480℃以下的。通过使用玻璃转移点Tg在500℃以下的玻璃材料,能够用较低温度成型,可以延长模具寿命。 
一般来说,玻璃透镜比树脂透镜比重大,所以,使物镜光学元件为玻璃透镜的话质量变大,驱动物镜光学元件的传动装置的负担大。因此,使物镜光学元件为玻璃透镜时,优选使用比重小的玻璃材料。具体则优选比重在3.0以下的,更优选比重在2.75以下的。 
作为这种玻璃材料,具体可以示例特开2005-306627号公报的实施例1~12。例如,特开2005-306627号公报的实施例1中,玻璃转移点Tg为460℃,比重为2.58,折射率nd为1.594,阿贝数为59.8。 
使物镜光学元件为塑料透镜时,优选使用环状烯烃类树脂材料,环状烯烃类中,又更优选使用温度25℃时对波长405nm的折射率在1.52至1.60范围内的、在-5℃到70℃的温度范围内伴随温度变化对波长405nm的折射率变化率dN/dT(℃-1)在-20×10-5至-5×10-5(较优选在-10×10-5至-8×10-5)范围内的树脂材料。使物镜光学元件为塑料透镜时,优选使耦合透镜也为塑料透镜。 
另外,优选构成物镜光学元件的材料的阿贝数在50以上。 
下面对物镜光学元件作记述。物镜光学元件的至少一个光学面备有中心区域和中心区域周边的周边区域。物镜是适用于除了第1光源和第2光源之外还备有第3光源的光拾取装置的物镜时,物镜光学元件的至少一个光学面还可以在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之间备有中间区域。优选中心区域是含物镜光学元件光轴的区域,但也可以将含光轴的微小区域作为未使用区域和特殊用途区域,将其周围作为中心区域。优选中心区域、中间区域及周边区域被设在同一光学面上。优选如图2(a)、2(b)所示,中心区域CN、中间区域MD、周边区域OT被设在物镜光学元件OL的同一光学面上,呈以光轴为中心的同心圆状。 
物镜光学元件的中心区域备有中心区域衍射构造。中心区域衍射构造可以仅由单一衍射构造构成,也可以重叠多个衍射构造构成。“重叠”是指使多个衍射构造的中心与光轴一致地重合。可以举出例如后述重合火焰型构造和火焰型构造的方式、后述重合阶梯型构造和火焰型构造的方式。 
物镜光学元件是适用于只备有第1光源和第2光源的光拾取装置的物镜光学元件时,周边区域可以是折射面,也可以设周边区域衍射构造。物镜光学元件是适用于除了第1光源和第2光源之外还备有第3光源的光拾取装置的物镜光学元件时,优选物镜光学元件的中间区域备有中间区域衍射构造。中间区域衍射构造可以仅由单一衍射构造构成,也可以重叠多个衍射构造构成。 
物镜光学元件的周边区域可以备有周边区域衍射构造,也可以仅由折射面构成。 
优选中心区域衍射构造被设在物镜光学元件中心区域面积的70%以上的区域上,较优选90%以上。更优选中心区域衍射构造被设在整个中心区域面上。优选中间区域衍射构造被设在物镜光学元件中间区域面积的70%以上的区域上,较优选90%以上。更优选中间区域衍射构造被设在整个中间区域面上。优选周边区域衍射构造被设在物镜光学元件周边区域面积的70%以上的区域上,较优选90%以上。更优选周边区域衍射构造被设在整个周边区域面上。 
本说明书中的所谓衍射构造,是指具有落差的、持有通过衍射至少使某一波长的光束收敛或发散之作用的构造的总称。包括下述构造:例如以光轴为中心排列多个单位形状而构成(又 称环带构造),各个单位形状上光束入射透过的光的波面在每相邻环带上略整数波长或整数波长大小出现相位差形成新的波面,从而聚光。优选衍射构造具有多个落差,落差可以在光轴垂直方向持周期性间隔地配置,也可以在光轴垂直方向持非周期性间隔地配置。除了持聚光作用的物镜光学元件之外没有平板元件等的单非球面透镜时,由于离光轴的高度不同而光束向物镜光学元件的入射角不同,所以每个环带的落差量若干不同。 
优选衍射构造具有以光轴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多个环带。另外,衍射构造可以取各种截面形状(含光轴之面的截面形状),含光轴的截面形状大致分为火焰型构造和阶梯型构造。 
火焰型构造如图3(a)、(b)所示,备有衍射构造的光学元件的含光轴的截面形状是锯齿状形状。衍射构造相对母非球面非直角也非平行,而是具有倾斜面。图3(a)~3(d)例中,上方是光源侧,下方是光盘侧,在作为母非球面的平面上形成了衍射构造。 
阶梯型构造如图3(c)、(d)所示,备有衍射构造的光学元件的含光轴的截面形状备有多个小阶梯状(称为阶梯单位)。本说明书中,所谓「X级」是指,在阶梯型构造的1个阶梯单位中,相应于(朝着)光轴垂直方向的环带状面(以下又称为光学功能面),被落差划分,分割成各X个环带面,尤其是3级以上的阶梯型构造,其中备有小落差和大落差。 
图3(c)所示的衍射构造称为5级阶梯型构造,图3(d)所示的衍射构造称为2级阶梯型构造。2级阶梯型构造中,包括以光轴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多个环带,物镜光学元件的含光轴的多个环带的截面形状,由平行于光轴延伸的多个落差面Pa、Pb和连接相邻落差面Pa、Pb光源侧端相互间的光源侧光学功能面Pc,以及连接相邻落差面Pa、Pb光盘侧端相互间的光盘侧光学功能面Pd形成,光源侧光学功能面Pc和光盘侧光学功能面Pd被沿着光轴垂直方向交替配置。 
阶梯型构造中,1个阶梯单位的光轴垂直方向的长度称为齿距P。优选落差面平行或略平行于光轴,但光学功能面不仅可以平行于母非球面,也可以相对母非球面倾斜。 
优选衍射构造是某单位形状作周期性反复之构造。这里的所谓“单位形状作周期性反复”包括同一形状以同一周期作反复的形状。并且,周期的1单位的单位形状持有规律性地周期渐渐变长渐渐变短的形状,也属于“单位形状作周期性反复”。 
衍射构造具有火焰型构造时,是单位形状的锯齿状形状作反复的形状。可以如图3(a)所示是同一锯齿状形状反复,也可以如图3(b)所示是随着向离开光轴的方向向前而渐渐锯齿状形状的大小变大的形状或变小的形状。也可以构成组合锯齿状形状大小渐渐变大的形状和锯齿状形状大小渐渐变小的形状的组合形状。但是,即使是锯齿状形状大小渐渐变化的情况,也优选光轴方向(或光线穿过的方向)的落差量大小几乎不变化。除此之外,还可以形成下述形状:在某区域使火焰型构造的落差朝着光轴(中心)相反方向,在其它区域使火焰型构造的落差朝着光轴(中心),在其间设用来切换火焰型构造落差朝向的必要的迁移区域。该迁移区域在用光程差函数体现由衍射构造附加的光程差时,是相当于光程差函数极值点的区域。光程差函数持极值点的话,光程差函数的斜率小,能够放宽环带齿距,能够抑制衍射构造形状误差引起的透过率降低。 
衍射构造具有阶梯型构造时,可以取如图3(c)所示的5级阶梯单位作反复的形状等。并且,也可以是随着向离开光轴的方向向前而阶梯大小渐渐变大的形状和阶梯大小渐渐变小的形状,但是,优选光轴方向(或光线穿过的方向)的落差量几乎不变化。 
除了设在物镜光学元件中心区域上的中心区域衍射构造之外,在物镜光学元件中间区域上设中间区域衍射构造或在周边区域上设周边区域衍射构造时,可以设在物镜光学元件不同的光学面上,但优选设在同一光学面上。通过设在同一光学面上,可以减少制造时的偏心误差故优选。另外,相比物镜光学元件 的光盘侧面来说,优选中心区域衍射构造及中间区域衍射构造或周边区域衍射构造设在物镜光学元件的光源侧面上。 
物镜光学元件使穿过设有中心区域衍射构造的中心区域的第1光束、第2光束及第3光束分别形成聚光斑点地聚光。优选物镜光学元件使穿过设有中心区域衍射构造的中心区域的第1光束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另外,物镜光学元件使穿过设有中心区域衍射构造的中心区域的第2光束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并且,优选物镜光学元件使穿过设有中心区域衍射构造的中心区域的第3光束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物镜光学元件除了第1光盘、第2光盘之外还与第3光盘相应且第1光盘保护基板厚度t1与第2光盘保护基板厚度t2不同时,优选中心区域衍射构造对穿过中心区域衍射构造的第1光束及第2光束,修正由于第1光盘保护基板厚度t1与第2光盘保护基板厚度t2的不同而产生的球面像差及/或由于第1光束与第2光束的波长不同而产生的球面像差。并且,优选中心区域衍射构造对穿过中心区域衍射构造的第1光束及第3光束,修正由于第1光盘保护基板厚度t1与第3光盘保护基板厚度t3的不同而产生的球面像差及/或由于第1光束与第3光束的波长不同而产生的球面像差。 
物镜光学元件上设有中间区域衍射构造时,物镜光学元件用它使穿过中间区域的第1光束及第2光束分别形成聚光斑点地聚光。优选物镜光学元件使穿过设有中间区域衍射构造的中间区域的第1光束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物镜光学元件被设有中间区域衍射构造时,用它使穿过中间区域的第2光束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另外,优选中间区域衍射构造修正由于穿过中间区域衍射构造的第1光束及第2光束的波长不同而产生的色球面像差。 
作为优选方式,可以举出穿过中间区域的第3光束不用于第3光盘的记录及/或再生之方式。优选穿过中间区域的第3光束无助于在第3光盘信息记录面上的聚光耀斑的形成。也就是说,优选物镜光学元件上设有中间区域衍射构造时,由它使穿过中间区域的第3光束在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耀斑。如图4所示,穿过物镜光学元件的第3光束在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的耀斑中,从光轴(或斑点中心部)向外侧依次,具有光量密度高的斑点中心部SCN、光量密度低于斑点中心部的斑点中间部SMD、光量密度高于斑点中间部低于斑点中心部的斑点周边部SOT。斑点中心部被用于光盘的信息记录/再生,斑点中间部及斑点周边部不用于光盘的信息记录/再生。上述该斑点周边部称为耀斑。其中,斑点中心部周围不存在斑点中间部而有斑点周边部的类型、即聚光斑点周围形成淡淡的大的光斑时,其斑点周边部也称为耀斑。也就是说,穿过物镜光学元件中间区域上设有的中间区域衍射构造的第3光束在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斑点周边部。 
作为具有周边区域时的优选方式,可以举出穿过周边区域的第1光束用于第1光盘的记录及/或再生、穿过周边区域的第2光束及第3光束不用于第2光盘及第3光盘的记录及/或再生之方式。优选使穿过周边区域的第2光束及第3光束分别无助于在第2光盘及第3光盘信息记录面上的聚光斑点的形成。也就是说,物镜光学元件备有周边区域时,优选穿过物镜光学元件周边区域的第2光束及第3光束在第2光盘及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耀斑。换而言之,优选穿过物镜光学元件周边区域的第2光束及第3光束在第2光盘及第3光盘信息记录面上形成斑点周边部。 
重叠持有不同作用的多个衍射构造形成中心区域衍射构造的话,可以使穿过中心区域衍射构造的第1光束、第2光束、第3光束的射出光方向都不同,所以,即使第1光束、第2光束、第3光束都以相同的成像倍率(例如都为平行光束)入射 到物镜光学元件上,也能够修正由于使用不同种类的光盘而产生的像差,能够互换。 
例如,中心区域衍射构造是重叠某火焰型构造(以下称第1基础构造)和其他火焰型构造(以下称第2基础构造)之方式时优选的主要条件如下。第1基础构造是上述火焰型构造。另外,第1基础构造使穿过第1基础构造的第1光束的X次的衍射光量大于其它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使穿过第1基础构造的第2光束的Y次的衍射光量大于其它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使穿过第1基础构造的第3光束的Z次的衍射光量大于其它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此时,优选X是奇数的整数。另外,X是5以下的奇数的话,第1基础构造的落差量不会太大,容易制造,能够抑制起因于制造误差的光量损失,同时又能够降低波长变动时的衍射效率变动,故优选。 
优选设在中心区域上的第1基础构造的落差(略平行于光轴的面)朝着光轴的相反方向。 
通过使第1光束时的衍射次数是奇数次数的第1基础构造的落差的朝向向着光轴的相反方向,即使是BD/DVD/CD3种光盘互换用的轴上厚厚的厚物镜时,也能够充分确保CD使用时的工作距离,故优选。 
从即使是BD/DVD/CD3种光盘互换用的轴上厚厚的厚物镜时也能够充分确保CD使用时的工作距离之观点出发,优选第1基础构造对第1光束持有近轴焦强。“近轴焦强”是指,用后述数3式表示第1基础构造的光程差函数时,B2h2不为0。 
第2基础构造也是上述焰火型构造。第2基础构造使穿过第2基础构造的第1光束的L次的衍射光量大于其它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使穿过第1基础构造的第2光束的M次的衍射光量大于其它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使穿过第1基础构造的第3光束的N次的衍射光量大于其它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此时,优选L是偶数的整数。另外,L是4以下的偶数的话,第2基础 构造的落差量不会太大,容易制造,能够抑制起因于制造误差的光量损失,同时又能够降低波长变动时的衍射效率变动,故优选。 
优选设在中心区域上的第2基础构造的落差朝着光轴方向。 
通过重叠上述对第1光束产生奇数次数的衍射光、落差向着光轴相反方向的第1基础构造和对第1光束产生偶数次数的衍射光、落差向着光轴方向的第2基础构造,与第1基础构造、第2基础构造的落差朝向相同地进行重合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重合后的落差高度变高,能够抑制落差高度变高引起的制造误差等带来的光量损失,同时又能够降低波长变动时的衍射效率变动,故优选。 
另外,能够提供一种不仅能够对BD/DVD/CD3种光盘互换,而且对BD/DVD/CD3种光盘的任何一种光盘都能够维持高的光利用效率的光利用效率平衡性良好的物镜。能够提供例如,对波长λ1的衍射效率在80%以上、对波长λ2的衍射效率在60%以上、对波长λ3的衍射效率在50%以上的物镜。并且,也能够提供对波长λ1的衍射效率在80%以上、对波长λ2的衍射效率在70%以上、对波长λ3的衍射效率在60%以上的物镜。之外,通过使第1基础构造的落差朝向朝光轴的相反方向,波长向波长变长一方变动时,能够使像差向不足(修正不足)方向变化。由此能够抑制光拾取装置温度上升时发生的像差,物镜是塑料透镜时,能够提供温度变化时也能够维持安定性能的物镜。 
物镜是塑料透镜时,为了在温度变化时也维持安定的性能,优选波长变长时在物镜发生的3次球面像差及5次球面像差都为不足(修正不足)。 
更优选中心区域衍射构造是重合|X|、|Y|、|Z|分别为1、1、1的第1基础构造和|L|、|M|、|N|分别为2、1、1的第2基础构造的重合构造。构成这种中心区域衍射构造的话,落差高度能够降得非常低。因此,更能够降 低制造误差,更能够抑制光量损失,同时更能够抑制波长变动时的衍射效率的变动。 
从重合第1基础构造和第2基础构造后的中心区域衍射构造的形状和落差量之观点出发,重合|X|、|Y|、|Z|分别为1、1、1的第1基础构造和|L|、|M|、|N|分别为2、1、1的第2基础构造的中心区域衍射构造可以表达如下。中心区域衍射构造同时具有朝着光轴相反方向的落差和朝着光轴方向的落差,优选朝着光轴相反方向的落差的落差量d11和朝着光轴方向的落差量d12满足以下条件式。设有衍射构造的物镜是单个非球面凸透镜时,由于离光轴不同高度的光束向物镜的入射角不同,所以,即使是付与相同光程差的衍射构造,一般有越离开光轴落差量越大之倾向。下述条件式中,对上限乘1.5是对上述落差量增加的加量。其中,n表示第1波长λ1时的物镜折射率: 
0.6·(λ1/(n-1))<d11<1.5·(λ1/(n-1)) 
0.6·(λ1/(n-1))<d12<1.5·(2λ1/(n-1))。 
例如,λ1为390~415nm(0.390~0.415μm)、n为1.54~1.60时,上述条件式可表示如下: 
0.39μm<d11<1.15μm 
0.39μm<d12<2.31μm。 
作为第1基础构造和第2基础构造的重合方法,优选按照第1基础构造和第2基础构造的齿距,使第2基础构造的所有落差的位置与第1基础构造的落差的位置对准,或使第1基础构造的所有落差的位置与第2基础构造的落差的位置对准。 
上述使第2基础构造的所有的落差的位置与第1基础构造的落差的位置对准时,优选中心区域衍射构造的d11、d12满足以下条件式: 
0.6·(λ1/(n-1))<d11<1.5·(λ1/(n -1)) 
0.6·(λ1/(n-1))<d12<1.5·(λ1/(n-1))。 
例如,λ1为390~415nm(0.390~0.415μm)、n为1.54~1.60时,上述条件式可表示如下: 
0.39μm<d11<1.15μm 
0.39μm<d12<1.15μm。 
更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 
0.9·(λ1/(n-1))<d11<1.5·(λ1/(n-1)) 
0.9·(λ1/(n-1))<d12<1.5·(λ1/(n-1))。 
例如,λ1为390~415nm(0.390~0.415μm)、n为1.54~1.60时,上述条件式可表示如下: 
0.59μm<d11<1.15μm 
0.59μm<d12<1.15μm。 
通过构成重合|X|、|Y|、|Z|分别为1、1、1的第1基础构造和|L|、|M|、|N|分别为2、1、1的第2基础构造的第1光程差付与构造,实现第1基础构造在波长变长时使像差为不足(修正不足)(使波长特性为不足)、相反第2基础构造在波长变长时使像差为过剩(修正过程)(使波长特性为过剩),所以波长特性不会太大不足,也不会太大过剩,能够得到恰好程度不足的波长特性。所谓“恰好程度不足的波长特性”,优选λrms的绝对值在150以下。这样,物镜是塑料透镜时,也能够抑制温度变化时的像差变化为较小,从这一观点来说优选。 
从得到“恰好程度不足的波长特性”之观点出发,优选与第2基础构造相比,第1基础构造的贡献率为支配性。从与第2基础构造相比第1基础构造的贡献率为支配性之观点出发,优选第1基础构造的平均齿距小于第2基础构造的平均齿距。用另 一种表达也可以说,朝着光轴相反方向的落差间的齿距,小于朝着光轴方向的落差间的齿距,也可以说,在中心区域衍射构造上,朝着光轴相反方向的落差数多于朝着光轴方向的落差数。优选第1基础构造的平均齿距在第2基础构造的平均齿距的1/4以下。更优选在1/6以下。通过使第1基础构造的平均齿距在第2基础构造的平均齿距的1/4以下(优选在1/6以下),不仅能够实现上述“恰好程度不足的波长特性”,而且能够充分确保CD时的工作距离,从这一观点来说也优选。用另一种表达也可以说,优选在中心区域衍射构造上朝着光轴相反方向的落差数是朝着光轴方向的落差数的4倍以上。较优选在6倍以上。 
另外,优选中心区域衍射构造的最小齿距在15μm以下。较优选在在10μm以下。优选中心区域衍射构造的平均齿距在30μm以下。较优选在20μm以下。构成这样的结构能够如上所述得到恰好程度不足的波长特性,同时,能够拉开穿过中心区域衍射构造的第3光束产生的用于第3光盘信息记录/再生的必要光的最佳焦点位置与不用于第3光盘信息记录/再生的不要光的最佳焦点位置,能够降低误检出。平均齿距值如下得出:中心区域衍射构造所有齿距的合计除以中心区域衍射构造的落差数。 
优选由于穿过中心区域衍射构造的第3光束而第3光束形成的斑点的光强度最强的第1最佳焦点位置和第3光束形成的斑点的光强度其次强的第2最佳焦点位置满足以下条件式。这里所谓的最佳焦点位置是指,光束腰在某一散焦范围光束腰为极小的位置。第1最佳焦点位置是用于第3光盘记录/再生的必要光的最佳焦点位置,第2最佳焦点位置是不用于记录/再生的不要光中光量最多的光束的最佳焦点位置。 
0.05≤L/f13≤0.35 
其中,f13[mm]是穿过中心区域衍射构造形成第1最佳焦点的第3光束的焦点距离,L[mm]是第1最佳焦点和 第2最佳焦点之间的距离。 
较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 
0.10≤L/f13≤0.25。 
从制造上优选细长环带少之观点出发,优选中心区域衍射构造所有环带的(落差量/齿距)之值在1以下,更优选在0.8以下。更优选所有衍射构造的所有环带的(落差量/齿距)之值在1以下,更优选在0.8以下。 
以用来对第1光盘再生及/或记录信息的必要的物镜光学元件的像侧数值孔径为NA1、用来对第2光盘再生及/或记录信息的必要的物镜光学元件的像侧数值孔径为NA2(NA1≥NA2)、用来对第3光盘再生及/或记录信息的必要的物镜光学元件的像侧数值孔径为NA3(NA2>NA3)。优选NA1在0.6以上0.9以下,较优选在0.75以上0.9以下。尤其优选NA1为0.85。优选NA2在0.55以上0.7以下。尤其优选NA2为0.60或0.65。另外优选NA 3在0.4以上0.55以下。尤其优选NA3为0.45或0.53。 
优选物镜光学元件中心区域与周边区域的境界形成在第3光束使用时相当于0.9·NA3以上1.2·NA3以下(较优选0.95·NA3以上1.15·NA3以下)范围的部分,较优选物镜光学元件中心区域与周边区域形成在相当于NA3的部分。优选物镜光学元件周边区域与最周边区域的境界形成在第2光束使用时相当于0.9·NA2以上1.2·NA2以下(较优选0.95·NA2以上1.15·NA2以下)范围的部分。较优选物镜光学元件周边区域与最周边区域的境界形成在相当于NA2的部分。 
优选将穿过物镜光学元件的第3光束聚光于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时,球面像差至少有1处不连续部。此时,优选不连续部在第3光束使用时存在于0.9·NA3以上1.2·NA3以下(较优选0.95·NA3以上1.15·NA3 以下)之范围。 
另外,可以根据光拾取装置的用途适宜设定中心区域对各波长的衍射效率。例如,对第1光盘进行记录及再生、对第2第3光盘只进行再生的光拾取装置时,优选重视第1光束地设定中心区域及/或周边区域的衍射效率。反之,在对第1光盘只进行再生、对第2第3光盘进行记录及再生的光拾取装置时,优选重视第2第3光束地设定中心区域的衍射效率,重视第2光束地设定周边区域的衍射效率。 
任何情况时都能够通过满足以下条件式(11): 
η11≤η21        (11), 
来较高地确保用各区域的面积加重平均计算的第1光束的衍射效率。 
其中,η11表示中心区域的第1光束的衍射效率,η21表示周边区域的第1光束的衍射效率。中心区域的衍射效率是第2第3波长光束重视时,虽然中心区域的第1光束的衍射效率低,但在第1光盘的数值孔径大于第3光盘的数值孔径的情况下,考虑第1光束有效径整体的话,中心区域的衍射效率低下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本说明书中的衍射效率可如下定义: 
[1]分中心区域、周边区域,测定具有相同焦点距离、透镜厚度、数值孔径并用相同材料形成的没有形成中央及周边区域衍射构造的物镜光学元件的透过率。此时,中心区域的透过率是遮断入射到周边区域的光束进行测定,周边区域的透过率是遮断入射到中心区域的光束进行测定。 
[2]分中心区域、周边区域,测定具有中央及周边区域衍射构造的物镜光学元件的透过率。 
[3]用上述[1]的结果除[2]的结果,除得的值作为各区域的衍射效率。 
另外,可以使第1光束至第3光束的任何二个光束的光利用效率在65%以上、其余一个光束的光利用效率在30%以上 65%以下。此时,优选使光利用效率在30%以上65%以下的光束是第3光束。 
这里的所谓光利用效率,以由形成了中心区域衍射构造的物镜光学元件(也可以形成中间区域衍射构造及周边区域衍射构造)在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的聚光斑点的埃里光斑内的光量为LA,且以由同样材料形成且具有相同焦点距离、轴上厚度、数值孔径、波面像差、没有形成中心区域衍射构造和中间区域衍射构造及周边区域衍射构造的物镜光学元件在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的聚光斑点的埃里光斑内的光量为LB时,用LA/LB计算。埃里光斑是以聚光斑点的光轴为中心的半径r’的圆。以r’=0.61·λ/NA表示。 
以物镜光学元件在第1光束时的焦点距离为f1(mm)、物镜光学元件的中心厚度为d(mm)时,优选满足下式(12): 
0.7≤d/f1≤1.5        (12)。 
较优选满足下式(12’): 
1.0≤d/f1≤1.3        (12’)。 
上述结构可以不减小衍射构造的齿距,确保作为第3光盘CD的工作距离,使物镜光学元件容易制造,再则能够维持高的光利用效率。 
第1光束、第2光束及第3光束可以作为平行光入射到物镜光学元件,也可以作为发散光或收敛光入射到物镜光学元件。优选第1光束入射到物镜光学元件时的物镜光学元件的成像倍率m 1满足下式(13): 
-0.005<m1<0.005    (13)。 
另外,使第2光束作为平行光或略平行光入射到物镜光学元件时,优选第2光束向物镜光学元件入射时的物镜光学元件的成像倍率m 2满足下式(14): 
-0.005<m2<0.005    (14)。 
反之,使第2光束作为发散光入射到物镜光学元件时,优选 第2光束向物镜光学元件入射时的物镜光学元件的成像倍率m 
2满足下式(14’): 
-0.025<m2<0.00     (14’)。 
另外,使第3光束作为平行光或略平行光入射到物镜光学元件时,优选第3光束向物镜光学元件入射时的物镜光学元件的成像倍率m3满足下式(15): 
-0.005<m3<0.005    (15)。 
第3光束为平行光时,跟踪时容易产生问题,但本发明能够实现即使第3光束是平行光也能够得到良好的跟踪特性,实现能够对3种不同光盘确切地进行记录及/或再生。 
反之,使第3光束作为发散光入射到物镜光学元件时,优选第3光束向物镜光学元件入射时的物镜光学元件的成像倍率m3满足下式(15’): 
-0.025<m3<0.00     (15’)。 
用第3光盘时物镜光学元件的工作距离(WD)在0.15mm以上1.5mm以下则优选。优选在0.3mm以上1.20mm以下。优选用第2光盘时物镜光学元件的WD在0.2mm以上1.3mm以下。优选用第1光盘时物镜光学元件的WD在0.25mm以上1.0mm以下。 
本发明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备有光盘驱动装置,其中具有上述光拾取装置。 
对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中装备的光盘驱动装置作说明,光盘驱动装置有下述方式:只有能够搭载支撑光盘的盘,被从收纳着光拾取装置等的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本体,向外部取出;连同收纳着光拾取装置等的光盘驱动装置本体一起,向外部取出。 
采用上述各方式的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中大致装备有下述构成部件,但并不局限于此:收纳在外壳等中的光拾取装置;连同外壳一起使光拾取装置向光盘内周或外周移动的查询马达等光拾取装置的驱动源;备有向光盘内周或外周导向光拾取装置外壳之导向轨等的光拾取装置移送手段;以及进行光盘旋转 取动取动的主轴马达等。 
前者的方式中,除了上述各构成部件之外,还设有搭载并能够支撑光盘的托盘,以及用来使托盘滑动的装载机构等,后者的方式中没有托盘及装载机构,优选各构成部件被设在相当于能够向外部抽出的底座抽屉上。 
发明效率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物镜光学元件及采用了该物镜光学元件的光拾取装置,其中,既能够确保光的利用效率又能够抑制光源波长变动时的球面像差,能够对不同的光盘确切地进行信息记录/再生。 
图1:产生波长变动时衍射效率低下的例子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物镜光学元件OL的一例从光轴方向看到的图,(b)是其截面图。 
图3:本发明物镜光学元件OL上所设衍射构造的几个例子(a)~(d)的模式示意截面图。 
图4:本发明物镜光学元件聚光斑点的形状示意图。 
图5:本发明光拾取装置的结构概略示意图。 
图6(a)~6(d):实施例采用的衍射构造例子的截面形状示意图。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说明。图5是能够对不同光盘的BD、DVD、CD确切地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的本实施方式光拾取装置PU1的结构概略示意图。这种光拾取装置PU1能够搭载于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这里以第1光盘为BD、第2光盘为DVD、第3光盘为CD。本发明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 
光拾取装置PU1备有物镜光学元件OL、λ/4波片QWP、准直透镜COL、偏振分光仪BS、二向色性棱镜DP、 对BD进行信息记录/再生时发光射出波长λ1=405nm激光光束(第1光束)的第1半导体激光LD1(第1光源)和对DVD进行信息记录/再生时发光射出波长λ2=660nm激光光束(第2光束)的第2半导体激光LD2(第2光源)及对CD进行信息记录/再生时发光射出波长λ3=785nm激光光束(第3光束)的第3半导体激光LD3一体化了的激光单元LDP、传感透镜SEN、作为光检出器的受光元件PD等。 
如图2(a)及(b)所示,本实施方式单透镜物镜光学元件OL的光源侧非球面光学面上,以光轴为中心,同心圆状地形成了含光轴的中心区域CN、其周围的中间区域MD、进一步其周围的周边区域OT。虽然没有图示,但在中心区域CN上形成了中心区域衍射构造,在中间区域MD上形成了中间区域衍射构造。周边区域OT有的形成衍射构造,有的没有形成衍射构造是折射面。 
若使375nm~435nm范围的不同的2波长λ11、λ12(其中λ11<λ12,且λ1211=5nm)光束入射到物镜光学元件OL上,测定波面像差时得到的3次、5次球面像差以λrms为单位分别为SA3(λ11)、SA5(λ11)、SA3(λ 12)、SA5(λ12),则满足以下式(1)、(5): 
0.18>ΔSA3>ΔSA5>0        (1), 
0≤|N*d*(n-1)/λ1|≤50       (5), 
其中, 
ΔSA3=|SA3(λ12)-SA3(λ11)|, 
ΔSA5=|SA5(λ12)-SA5(λ11)|, 
d:周边区域衍射构造的平均环带落差[nm] 
n:物镜光学元件素材的折射率 
λ1:第1光束的波长[nm] 
N:周边区域衍射构造的环带数。 
更优选满足ΔSA3∶ΔSA5=α∶1(4≤α≤9)。 
另外,以使波长λ11、λ1211<λ12)的光束入射到物镜光学元件上测得的波面像差分别为W(λ11)、W(λ12)时,优选满足下式: 
ΔW=W(λ12)-W(λ11), 
ΔW=CSAL(20ρ6+6βρ4-6(3+β)ρ2+(4+β)) 
+SAH    (2), 
其中, 
W:波面像差(最佳焦点上的)[λrms] 
ρ:相对光瞳径(以有效径中心为0、最外高度为1) 
CSAL:低次球面像差系数 
SAH:7次以上球面像差的总量[λrms] 
β:0≤β≤4范围的任意值。 
从蓝紫色半导体激光LD1射出的第1光束(λ1=405nm)发散光束,如实线所示,穿过二向色性棱镜DP,穿过偏振分光仪BS之后,穿过准直透镜COL变为平行光,由λ/4波片QWP从直线偏振变换为圆偏振,由没有图示的光阑规制其光束径,入射到物镜光学元件OL上。由物镜光学元件OL的中心区域和中间区域及周边区域聚光的光束,经由厚度0.1mm的保护基板PL1,在BD的信息记录面RL1上形成斑点。 
在信息记录面RL1上经信息槽调制的反射光束,再次透过物镜光学元件OL和没有图示的光阑,之后由λ/4波片QWP从圆偏振变换为直线偏振,由准直透镜COL变为收敛光束,在偏振分光仪BS被反射,经由传感透镜SEN收束于受光元件PD的受光面上。然后用受光元件PD的输出信号,通过2轴传动装置AC1使物镜光学元件OL对焦、跟踪,由此能够读取BD上记录的信息。第1光束产生波长变动时,可以使作为倍率变更手段的准直透镜COL的位置在光轴方向变化,改变入射到物镜光学元件OL上的光束的发散角或收束角,由此修正起因于波长变动产生的球面像差。BD具有多个信息记录面 时,也可以使准直透镜COL的位置在光轴方向变化,改变入射到物镜光学元件上的光束的发散角或收束角,由此修正相应各个信息记录面的保护基板厚度不同发生的像差。 
从激光单元LDP的半导体激光LD2射出的第2光束(λ 2=660nm)发散光束,如虚线所示,在二向色性棱镜DP被反射,穿过偏振分光仪BS、准直透镜COL,由λ/4波片QWP从直线偏振变换为圆偏振,入射到物镜光学元件OL上。由物镜光学元件OL的中央区域和中间区域聚光的(穿过周边区域的光束被耀斑化,形成斑点周边部)光束,经由厚度0.6mm的保护基板PL2,在DVD的信息记录面RL2上形成斑点,形成斑点中心部。 
在信息记录面RL2上经信息槽调制的反射光束,再次透过物镜光学元件OL,之后由λ/4波片QWP从圆偏振变换为直线偏振,由准直透镜COL变为收敛光束,在偏振分光仪BS被反射,经由传感透镜SEN收束于受光元件PD的受光面上。然后用受光元件PD的输出信号,能够读取DVD上记录的信息。 
从激光单元LDP的半导体激光LD3射出的第3光束(λ 3=785nm)发散光束,如点划线所示,在二向色性棱镜DP被反射,穿过偏振分光仪BS、准直透镜COL,由λ/4波片QWP从直线偏振变换为圆偏振,入射到物镜光学元件OL上。由物镜光学元件OL的中央区域聚光的(穿过中间区域及周边区域的光束被耀斑化,形成斑点周边部)光束,经由厚度1.2mm的保护基板PL3,在CD的信息记录面RL3上形成斑点。 
在信息记录面RL3上经信息槽调制的反射光束,再次透过物镜光学元件OL,之后由λ/4波片QWP从圆偏振变换为直线偏振,由准直透镜COL变为收敛光束,穿过偏振分光仪BS,经由传感透镜SEN收束于受光元件PD的受光面上。然后用受光元件PD的输出信号,能够读取CD上记录的信息。 
实施例 
下面对能够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作说明。后面(包括表中透镜数据)有时用E(例如2.5×E-3)表示10的幂指数(例如2.5×10-3)。物镜光学元件的光学面被形成为绕光轴轴对称的非球面,该非球面由在数1式中分别代入表中所示系数的数式规定。 
[数2] 
X ( h ) = ( h 2 / r ) 1 + 1 - ( 1 + κ ) ( h / r ) 2 + Σ i = 0 10 A 2 i h 2i
其中,X(h)是光轴方向的轴(以光行进方向为正),κ是圆锥系数,A2i是非球面系数,h是离开光轴的高度,r是近轴曲率半径。 
另外,采用衍射构造的实施例时,衍射构造对各波长光束给出的光程差,由在数3式的光程差函数中代入表中所示系数的数式规定。 
[数3] 
Φ=mλ∑B2ih2i
(单位:mm) 
m是衍射次数,λ是入射光束波长,B2i是光程差函数系数,h是离开光轴的高度。 
图6(a)~6(d)是实施例中采用的衍射构造例的截面形状示意图。图6(a)表示下述实施例1的3λ区域构造(1/-2/-3)的7级阶梯构造。图6(b)表示下述实施例2及 实施例3的3λ区域构造(1/-1/-2)的5级阶梯构造。图6(c)表示下述实施例4的3λ区域构造(0/0/1)的2级阶梯构造。图6(d)表示下述实施例1~实施例3的2λ区域构造(0/-1/*)的3级阶梯构造。 
以下所有实施例中都存在: 
ΔSA3=|SA3(λ12)-SA3(λ11)| 
ΔSA5=|SA5(λ12)-SA5(λ11)|, 
λ12为410nm,λ11为405nm。实施例1~4中,SA3(λ12)-SA3(λ11)之值以及SA5(λ12)-SA5(λ11)之值都为正值。实施例5中,SA3(λ12)-SA3(λ11)之值以及SA5(λ12)-SA5(λ11)之值都为负值。 
实施例1
表1中出示实施例1的透镜数据。实施例1中,中心区域衍射构造持图6(a)所示的7级阶梯构造,其中,第1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1次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第2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2次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第3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3次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中间区域衍射构造持图6(d)所示的3级阶梯构造,其中,第1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0次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第2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1次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周边区域衍射构造可以是火焰型也可以是阶梯型,但其中第1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2次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 
实施例1中,ΔSA3为0.060λrms,ΔSA5为0.002λrms,满足上述(1)式,物镜光学元件的素材为塑料,|N*d*(n-1)/λ1|为8,满足上述(5)式。 
实施例2
表2中出示实施例2的透镜数据。实施例2中,中心区域衍射构造持图6(b)所示的5级阶梯构造,其中,第1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1次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第2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1次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第3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2次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中间区域衍射构造持图6(d)所示的3级阶梯构造,其中,第1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0次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第2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1次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周边区域衍射构造可以是火焰型也可以是阶梯型,但其中第1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4次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 
实施例2中,ΔSA3为0.062λrms,ΔSA5为0.013λrms,满足上述(1)式,物镜光学元件的素材为塑料,|N*d*(n-1)/λ1|为12,满足上述(5)式。 
实施例3
表3中出示实施例3的透镜数据。实施例3中,中心区域衍射构造持图6(b)所示的5级阶梯构造,其中,第1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1次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第2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1次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第3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2次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中间区域衍射构造持图6(d)所示的3级阶梯构造,其中,第1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0次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第2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1次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周边区域衍射构造可以是火焰型也可以是阶梯型,但其中第1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4次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 
实施例3中,ΔSA3为0.054λrms,ΔSA5为0.009λrms,满足上述(1)式,且ΔSA3∶ΔSA5=6∶1,物镜光学元件的素材为塑料,|N*d*(n-1)/λ1|为16,满足上述(5)式。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满足条件式(2):ΔW=CSAL(20ρ6+6βρ4-6(3+β)ρ2+(4+β))+SAH。CSAL在β=1时为0.009,SAH为0.016λrms,满足上述(3)、(4)式。 
实施例4
表4及表5中出示实施例4的透镜数据。实施例4中,中心区域衍射构造重叠着图6(c)所示的2级阶梯型衍射构造和火焰型衍射构造。2级阶梯型衍射构造上第1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0次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该构造上第2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0次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该构造上第3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1次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火焰型衍射构造上第1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2次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该构造上第2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1次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该构造上第3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1次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中间区域衍射构造持火焰型构造,其中,第1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2次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第2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1次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周边区域衍射构造持火焰型构造,其中,第1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2次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 
实施例4中,ΔSA3为0.102λrms,ΔSA5为0.012λrms,满足上述(1)式,且ΔSA3∶ΔSA5=8.5∶1,物镜光学元件的素材为塑料,|d(n-1)/λ1*N|为16,满足上述(5)式。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满足条件式(2):ΔW=CSAL(20ρ6+6βρ4-6(3+β)ρ2+(4+β))+SAH。CSAL在β=3.5时为0.012,SAH为0.025λrms,满足上述(3)式、(4)式。 
波长特性:+5nm 
ΔSA3:0.102 
ΔSA5:0.012 
SAH:0.025 
CSAL:0.012 
|d(n-1)/λ1*N|=16 
α:3.5 
实施例5
表6中出示实施例5的透镜数据。实施例5中,中心区域衍射构造是上述以重叠第1基础构造和第2基础构造作了说明的重叠2种火焰型衍射构造的构造。第1基础构造是落差朝着光轴相反方向的火焰型衍射构造,第1基础构造上第1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次数的绝对值为1次的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该构造上第2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次数的绝对值为1次的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该构造上第3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次数的绝对值为1次的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第2基础构造是落差朝着光轴方向的火焰型衍射构造,第 2基础构造上第1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次数的绝对值为2次的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该构造上第2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次数的绝对值为1次的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该构造上第3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次数的绝对值为1次的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中间区域衍射构造是重叠与上述第1基础构造相同的火焰型构造和与上述第2基础构造相同的火焰型构造、进一步重叠2级阶梯型衍射构造。2级阶梯型衍射构造上第1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0次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该构造上第2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0次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该构造上第3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1次的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周边区域衍射构造持火焰型构造,其中,第1光束入射时产生的衍射光中2次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 
实施例5中,ΔSA3为0.105λrms,ΔSA5为0.024λrms,满足上述(1)式,且ΔSA3∶ΔSA5=4.4∶1,物镜光学元件的素材为塑料,|d(n-1)/λ1*N|为45,满足上述(5)式。 
符号说明 
AC1    2轴传动装置 
BS     偏振分光仪 
DP     二向色性棱镜 
CN     中心区域 
COL    准直透镜 
LD1    半导体激光 
LD2    半导体激光 
LD3    半导体激光 
LDP    激光单元 
MD     周边区域 
OL     物镜光学元件 
OT     最周边区域 
PD     受光元件 
PL1    保护基板 
PL2    保护基板 
PL3    保护基板 
PU1    光拾取装置 
QWP    λ/4波片 
RL1    信息记录面 
RL2    信息记录面 
RL3    信息记录面 
SCN    斑点中心部 
SMD    斑点中间部 
SEN    传感透镜 
SOT    斑点周边部 

Claims (7)

1.一种光拾取装置,该光拾取装置具有射出波长λ1之第1光束的第1光源、射出波长λ2之第2光束的第2光源、物镜光学元件、准直透镜和分光仪,通过所述物镜光学元件使所述第1光束聚光于具有厚度t1之保护层的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使所述第2光束聚光于具有厚度t2之保护层的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 
375nm≤λ1≤435nm,λ1<λ2,t1<t2,光拾取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物镜光学元件是单透镜,至少备有含光轴的中心区域和其周围设有的周边区域,在所述中心区域上形成了中心区域衍射构造, 
穿过所述中心区域的所述第1光束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穿过所述中心区域的所述第2光束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 
穿过所述周边区域的所述第1光束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穿过所述周边区域的所述第2光束不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 
若以使所述波长λ1范围的不同的2波长λ11、λ12光束入射到所述物镜光学元件上测定波面像差时得到的3次、5次球面像差分别为λ11的SA3、λ11的SA5、λ12的SA3、λ12的SA5,则满足下式: 
0.13>ΔSA3>0.03>ΔSA5>0   (1’), 
其中λ11<λ12,且λ12-λ11=5nm,SA3和SA5的单位是λrms,所述准直透镜是单透镜, 
而且,所述第1光盘是二层或多层光盘, 
通过使所述准直透镜在光轴方向移动,进行相对所述第1 光源的波长变化的球面像差修正、以及用于进行所述二层或多层光盘的信息记录/再生的球面像差修正;
其中,ΔSA3=|SA3(λ12)-SA3(λ11)|, 
      ΔSA5=|SA5(λ12)-SA5(λ11)|。 
2.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ΔSA3∶ΔSA5=α∶1, 
其中,所述α满足4≤α≤9。 
3.一种光拾取装置,该光拾取装置具有射出波长λ1之第1光束的第1光源、射出波长λ2之第2光束的第2光源、射出波长λ3之第3光束的第3光源、物镜光学元件、准直透镜和分光仪,通过所述物镜光学元件使所述第1光束聚光于具有厚度t1之保护层的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使所述第2光束聚光于具有厚度t2之保护层的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使所述第3光束聚光于具有厚度t3之保护层的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 
375nm≤λ1≤435nm,λ1<λ2,λ2<λ3,t1<t2,t2<t3,光拾取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物镜光学元件是单透镜,具有含光轴的中心区域、其周围设有的周边区域、以及被设在所述中心区域和所述周边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在所述中心区域上形成了中心区域衍射构造, 
穿过所述中心区域的所述第1光束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穿过所述中心区域的所述第2光束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穿过所述中心区域的所述第3光束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 
穿过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第1光束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穿过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第2光束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穿过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第3光束不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 
穿过所述周边区域的所述第1光束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穿过所述周边区域的所述第2光束不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穿过所述周边区域的所述第3光束不被能够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 
若以使所述波长λ1范围的不同的2波长λ11、λ12光束入射到所述物镜光学元件测定波面像差时得到的3次、5次球面像差分别为λ11的SA3、λ11的SA5、λ12的SA3、λ12的SA5,则满足下式: 
0.13>ΔSA3>0.03>ΔSA5>0   (1’), 
其中λ11<λ12,且λ12-λ11=5nm,SA3和SA5的单位是λrms,所述准直透镜是单透镜, 
而且,所述第1光盘是二层或多层光盘, 
通过使所述准直透镜在光轴方向移动,进行相对所述第1光源的波长变化的球面像差修正、以及用于进行所述二层或多层光盘的信息记录/再生的球面像差修正;
其中,ΔSA3=|SA3(λ12)-SA3(λ11)|, 
      ΔSA5=|SA5(λ12)-SA5(λ11)|。 
4.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光束入射到所述中心区域衍射构造时发生的衍射光中,0次以外次数的衍射光具有最大衍射光量。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满足下式: 
0≤|N×d(n-1)/λ1|≤50   (5), 
其中, 
d:设在所述周边区域上的衍射构造的平均环带落差[nm] 
n:所述物镜光学元件素材的波长λ1时的折射率 
λ1:所述第1光束的波长[nm] 
N:设在所述周边区域上的衍射构造的环带数。 
6.如权利要求5中记载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区域是折射面。 
7.如权利要求6中记载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区域具有衍射构造。 
CN200980150193.6A 2008-12-17 2009-12-15 物镜光学元件及光拾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462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20423 2008-12-17
JP2008-320423 2008-12-17
PCT/JP2009/070887 WO2010071125A1 (ja) 2008-12-17 2009-12-15 対物光学素子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46233A CN102246233A (zh) 2011-11-16
CN102246233B true CN102246233B (zh) 2015-01-28

Family

ID=42268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019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46233B (zh) 2008-12-17 2009-12-15 物镜光学元件及光拾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8339923B2 (zh)
EP (1) EP2367171A4 (zh)
JP (2) JP5136810B2 (zh)
CN (1) CN102246233B (zh)
WO (1) WO20100711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80040A (ja) * 2008-04-10 2010-04-08 Hitachi Maxell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対物レンズ、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03903635B (zh) * 2009-05-07 2016-09-07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物镜、光拾取装置及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JP5585879B2 (ja) * 2010-11-09 2014-09-1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WO2012063847A1 (ja) * 2010-11-10 2012-05-18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用の対物レンズ、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5786934B2 (ja) * 2011-03-18 2015-09-3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通信用のレンズ及び半導体モジュール
WO2017035095A1 (en) 2015-08-21 2017-03-02 SA Photonics, Inc. Free space optical (fso) system
US9810862B2 (en) 2015-08-21 2017-11-07 SA Photonics, Inc. Free space optical (FSO) system
US9973274B1 (en) 2015-10-07 2018-05-15 SA Photonics, Inc. Fast tracking free space optical module
WO2022226199A1 (en) 2021-04-23 2022-10-27 SA Photonics, Inc. Wavefront sensor with inner detector and outer detecto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1508A (zh) * 2000-03-04 2001-09-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高密度记录/再现的兼容的光学头
CN1553440A (zh) * 1999-01-22 2004-12-08 ���Ῠ���ܴᆱ�ܹ�ѧ��ʽ���� 光学头装置
CN101105956A (zh) * 2006-07-14 2008-01-16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光拾取装置、对物光学元件和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
EP1533800A3 (en) * 2003-11-14 2008-02-27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pickup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7411884B2 (en) * 2002-08-21 2008-08-12 Hoya Corporation Optical system with objective lens having diffraction structure
EP2043094A1 (en) * 2006-07-14 2009-04-01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ptical pickup device, objective optical element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er/reproduc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30190A (ja) 1987-03-19 1988-09-26 株式会社アライ 寝装品
JP2004103216A (ja) * 2002-08-21 2004-04-02 Pentax Corp 光ディスク用光学系および光ディスク用ヘッド装置
US7577077B2 (en) * 2002-09-05 2009-08-18 Konica Corporation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and optical element
JP4655502B2 (ja) 2004-04-19 2011-03-23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光学ガラス及び光学素子
KR20080098644A (ko) * 2006-03-07 2008-11-11 코니카 미놀타 옵토 인코포레이티드 광픽업 장치, 대물 광학 소자 및 광정보 기록 재생 장치
JPWO2007105591A1 (ja) * 2006-03-15 2009-07-30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5163132B2 (ja) * 2007-02-16 2013-03-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光ディスク装置、対物レンズの設計方法、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の設計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の設計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3440A (zh) * 1999-01-22 2004-12-08 ���Ῠ���ܴᆱ�ܹ�ѧ��ʽ���� 光学头装置
CN1311508A (zh) * 2000-03-04 2001-09-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高密度记录/再现的兼容的光学头
US7411884B2 (en) * 2002-08-21 2008-08-12 Hoya Corporation Optical system with objective lens having diffraction structure
EP1533800A3 (en) * 2003-11-14 2008-02-27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pickup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01105956A (zh) * 2006-07-14 2008-01-16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光拾取装置、对物光学元件和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
EP2043094A1 (en) * 2006-07-14 2009-04-01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ptical pickup device, objective optical element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er/reproduc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339923B2 (en) 2012-12-25
US8472301B2 (en) 2013-06-25
EP2367171A4 (en) 2012-10-03
EP2367171A1 (en) 2011-09-21
CN102246233A (zh) 2011-11-16
JPWO2010071125A1 (ja) 2012-05-31
WO2010071125A1 (ja) 2010-06-24
JP5136810B2 (ja) 2013-02-06
US20130100792A1 (en) 2013-04-25
JP2013051024A (ja) 2013-03-14
US20110317539A1 (en) 2011-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46233B (zh) 物镜光学元件及光拾取装置
JP5322040B2 (ja) 対物レンズ、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KR100922647B1 (ko) 광 픽업 장치
JP4510367B2 (ja) 互換型光ピックアップ
CN101882447B (zh) 物镜、光拾取装置及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JP4830855B2 (ja) 対物光学系、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4660915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CN100449622C (zh) 物镜光学系统、光拾取装置以及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JP2002236253A (ja) 対物レンズ、集光光学系、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CN102037512B (zh) 物镜及光拾取装置
JP2005259332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用回折光学素子
CN100555427C (zh) 光拾取装置及其光学元件、物镜光学元件
CN101647066B (zh) 光拾取装置以及光拾取装置用物镜光学元件
KR20070012788A (ko) 광 픽업 장치용의 대물 광학계, 광 픽업 장치 및 광 정보기록 재생 장치
CN100487513C (zh) 拾光装置及其物镜
JP4775610B2 (ja) 対物レンズ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CN101681645B (zh) 光拾取装置用物镜光学元件及光拾取装置
JPWO2005088625A1 (ja) 対物光学素子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CN102007538A (zh) 物镜及光拾取装置
JP2011034673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CN101828225B (zh) 光拾取装置、光拾取装置用物镜光学元件及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CN102292770A (zh) 物镜及光拾取装置
JP2004326862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用の回折光学素子、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CN101809663A (zh) 物镜及光拾取装置
JP4437829B2 (ja) 対物レンズ、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8

Termination date: 202112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