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8733A -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调度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调度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38733A
CN102238733A CN201010161283XA CN201010161283A CN102238733A CN 102238733 A CN102238733 A CN 102238733A CN 201010161283X A CN201010161283X A CN 201010161283XA CN 201010161283 A CN201010161283 A CN 201010161283A CN 102238733 A CN102238733 A CN 1022387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value
codebook vectors
pvi
cq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612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38733B (zh
Inventor
雷旭
吕旌阳
龚萍
房亮
王新秋
陈进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tev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01016128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387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38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87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387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87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调度方法,包括:将码本向量分成一个以上的正交向量组;预设距离门限值,存储与该码本向量
Figure DSA00000104471600011
的距离不大于所述门限值的码本向量集合用户计算CQI值和PVI值并反馈给网络侧;网络侧将反馈与码本向量
Figure DSA00000104471600013
对应的PVI值的用户分入用户组I(i,g);对集合
Figure DSA00000104471600014
中的各码本向量
Figure DSA00000104471600015
对应的用户组I(j,l)共同组成的用户集合U(i,g)中的任意用户k,根据该用户k反馈的CQI值和PVI值确定该用户k的下行信道,根据用户k的下行信道确定该用户k映射到
Figure DSA00000104471600016
上的
Figure DSA00000104471600017
从U(i,g)中的用户对应的中选出最大
Figure DSA00000104471600019
并存储;计算每个向量组中最大
Figure DSA000001044716000110
值的和,从所有向量组中选出所述和值最大的向量组,从该向量组对应的所有用户中进行用户调度。应用本发明能够降低在用户数目较少时用户调度失败的概率。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调度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调度方法。
背景技术
在LTE系统等多输入多输出(MIMO)移动通信系统中,进行用户调度的典型方法是PU2RC方法。在PU2RC方法中,基站端不进行信道的估计,而是根据用户端的反馈信息来调度用户,即选择用户与基站通信。关于PU2RC方法具体请参加图1和图2。
图1是单小区情况下的LTE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1中,基站的天线数目是M,用户数目是K,其中M和K均是自然数。图1所示系统的工作过程包括:基站不进行信道估计,用户已知完全的信道信息,用户根据已知的信道信息计算出对应的PVI和CQI,将计算出的PVI和CQI通过反馈信道反馈给基站,基站利用用户反馈的PVI和CQI调度出进行配对的用户集合Q,即调度出与该基站通信的用户。
假设对用户集合Q的信号进行预编码的预编码矩阵记为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11
则用户集合Q中第k个用户接收到的信号可以表示为下面的式(1):
y k = P M h k w k x k + P M Σ j ∈ Q , j ≠ k h k w j x j + n k , k ∈ Q - - - ( 1 )
其中,yk表示第k个用户接收到的信号,xk表示基站向该第k个用户发送的符号,且E(‖xk2)=1,表示该第k个用户的信噪比(SNR),hk∈Cl×M是该第k个用户的下行信道模型,nk为0均值单位方差的高斯白噪声。
图2是图1所示系统进行用户调度的方法流程图。
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在基站和用户端预先存储相同的码本。
将在基站和用户端预先存储的码本C表示为C=[c1,…,cN],其中N是码本向量的个数。
步骤202,根据码本的正交性,分别在基站端和用户端对码本向量进行分组,得到一个以上的正交码本向量组。
对于用户单天线基站多天线的系统,一般可以把码本中的向量分成G组,每组M个码本向量,每一组的码本向量之间相互正交,则码本C可以表示成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21
其中,G=N/M,M是基站端的天线数。
步骤201~202是进行用户调度的预备工作,通常预先执行,在步骤201-202执行完毕之后,每次调度用户时不需要再重复执行步骤201,可以直接从步骤203开始进行用户调度。
步骤203,用户端计算PVI值和CQI值,并将计算出的PVI值和CQI值反馈给基站。
本步骤中,对于任意的用户k有:
CQI k = max 1 ≤ j ≤ M ; 1 ≤ l ≤ G SINR k ( j , l ) - - - ( 2 )
PVI k = { ( i , g ) | max 1 ≤ j ≤ M ; 1 ≤ l ≤ G SINR k ( j , l ) } - - - ( 3 )
其中,
SINR k ( j , l ) = | | h k | | 2 cos 2 θ k ( j , l ) | | h k | | 2 sin 2 θ k ( j , l ) + M / P , j = 1 , . . . , M , l = 1 , . . . , G - - - ( 4 )
cos θ k ( j , l ) = | h k c j l | / | | h k | | , j = 1 , . . . , M , l = 1 , . . . , G
步骤204,基站根据用户反馈的PVI值对用户进行分组。
本步骤中,将PVI值相同的用户分为一组,记为:
I(i,g)={1≤k≤K|PVIk=(i,g)}                                    (5)
步骤205,基站从每一个PVI值对应的用户分组中确定出对应CQI值最大的用户以及该最大的CQI值。
本步骤中,选出的用户和最大CQI值分别为:
J ( i , g ) = arg max k ∈ I ( i , g ) CQI k ( i , g ) - - - ( 6 )
CQI max ( i , g ) = max k ∈ I ( i , g ) CQI k ( i , g ) - - - ( 7 )
步骤206,对于每个正交码本向量组,基站端根据该正交码本向量组中的每个码本向量对应的PVI值,以及在步骤205中确定出的该PVI值对应的最大CQI值,计算该正交码本向量组对应的最大CQI值的和值。
本步骤中,第g个正交码本向量组的最大CQI和值为:
Sum ( g ) = Σ i = 1 M CQI max ( i , g ) - - - ( 8 )
步骤207,基站端将步骤206计算出的和值最大的正交码本向量组中每个码本向量对应的CQI值最大的用户作为进行通讯的用户组。
本步骤中,从各个正交码本向量组中选择出对应Sum值最大的正交分组的编号g,即:
g * = arg max 1 ≤ g ≤ G Sum ( g ) - - - ( 9 )
本步骤中,将{J(i,g*),i=1,…,M}作为进行通讯的用户组。
通过步骤203~207,基站完成了调度用户的流程。在步骤208中,基站根据步骤203-207的调度结果向相应的用户发送信息。
步骤208,基站采用与步骤207的调度结果中的用户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35
对发射数据进行预编码,将预编码后的数据发给调度结果中的各个用户。
由上述方案可见,在现有的PU2RC方法中,用户调度的空间被限定在每一组正交码本向量的用户分组中,这样在用户数量较少时,由于用户计算PVI的精度的限制,会降低用户分配到某一码本向量的概率,因而增加了用户配对失败或者说调度失败的概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调度方法,以便降低在用户数目较少时用户调度失败的概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调度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据网络侧的天线数和用户侧的天线数将码本向量分成一个或多个向量组,且每个向量组内的各个码本向量之间相互正交;
预先设定码本向量之间距离的门限值,对于每一码本向量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41
存储与该码本向量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42
的距离不大于所述门限值的码本向量的集合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43
用户计算自身的信道质量编号CQI值和预编码矢量编号PVI值,将算得的CQI值和PVI值反馈给网络侧;
网络侧根据用户反馈的PVI值,将反馈与码本向量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44
对应的PVI值的用户分入码本向量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45
对应的用户组I(i,g),并从I(i,g)中选出最大CQI对应的用户记作J(i,g);
对于集合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46
中的各个码本向量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47
对应的用户J(j,l)共同组成的用户集合U(i,g)中的任意一个用户k,根据该用户k反馈的CQI值CQIk和PVI值PVIk确定该用户k的下行信道hk,根据用户k的下行信道hk确定该用户k映射到码本向量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48
上的信噪比SINR值从U(i,g)中的各个用户对应的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410
中选出最大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411
值,将该最大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412
值确定为码本向量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413
对应的最大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414
值并存储该最大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415
值;
计算每一个向量组中各个向量对应的最大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416
值的和,从所有向量组中选出最大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417
值的和值最大的向量组,从该向量组对应的用户中调度出与网络侧进行通信的用户。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在将码本向量进行分组得到正交码本向量分组后,首先对于每个码本向量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418
都确定了该码本向量的近距码字集合,即与该码本向量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419
的距离不大干预定门限值的码本向量的集合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420
然后根据每一码本向量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421
的近距码字集合中的各个向量对应的用户组中的所有用户映射到该码本向量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51
上的信干噪比(SINR)值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52
从中选择最大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53
作为该码本向量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54
对应的最大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55
将每个正交码本向量组中的各个码本向量对应的最大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56
相加,比较各个正交码本向量组对应的最大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57
的加和值,从加和值最大的正交码本向量组对应的用户中调度出与基站进行通信的用户。由于本发明没有将用户调度的空间限定在每一组正交码本向量对应的用户分组中,而是同时考虑了与每一组正交码本向量距离较近的其他码本向量对应的用户分组,在每一组正交码本向量分组以及该正交码本向量分组的各个向量的近距码字集合中的各个近距向量对应的所有用户中进行用户调度,因此扩大了用户调度空间,从而提高了用户配对成功的概率,即提高了用户调度成功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单小区情况下的LTE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系统进行用户调度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调度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基站多天线用户单天线的系统进行用户调度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的用户调度方法与传统的PU2RC方法的性能比较第一仿真效果图。
图6是本发明的用户调度方法与传统的PU2RC方法的性能比较第二仿真效果图。
图7是在用户端增加天线数的情况下采用本发明的系统吞吐量仿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调度方法流程图。
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将所有的码本向量分成一个以上的正交码本向量组。
本步骤中,根据网络侧的天线数和用户侧的天线数将码本向量分成一个或多个向量组,且每个向量组内的各个码本向量之间相互正交。
步骤302,确定每个码本向量的近距码字集合。
本步骤中,预先设定码本向量之间距离的门限值,对于每一码本向量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61
存储与该码本向量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62
的距离不大于所述门限值的码本向量的集合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63
该集合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64
是码本向量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65
的近距码字集合。
步骤303,用户计算自身的信道质量编号CQI值和预编码矢量编号PVI值,将算得的CQI值和PVI值反馈给网络侧。
步骤304,根据用户反馈的PVI值确定每个码本向量对应的用户组。
网络侧根据用户反馈的PVI值,将反馈与码本向量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66
对应的PVI值的用户分入码本向量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67
对应的用户组I(i,g),并从I(i,g)中选出最大CQI对应的用户记作J(i,g)。
步骤305,根据每个码本向量的近距码字集合中的各个用户映射到该码本向量上的信干噪比SINR值,确定每个码本向量对应的最大SINR值。
本步骤中,对于集合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68
中的各个码本向量对应的用户J(j,l)共同组成的用户集合U(i,g)中的任意一个用户k,根据该用户k反馈的CQI值CQIk和PVI值PVIk确定该用户k的下行信道hk,根据用户k的下行信道hk确定该用户k映射到码本向量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610
上的信干噪比SINR值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611
从U(i,g)中的各个用户对应的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612
中选出最大值,将该最大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614
值确定为码本向量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615
对应的最大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616
值并存储该最大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617
值。
本步骤中,可以将用户k的下行信道hk确定为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618
其中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619
是SNR值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620
的倒数,CQIk是用户k反馈的CQI值,是用户k反馈的PVI值对应的码本向量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622
的共轭转置;可以将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623
确定为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71
其中,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72
是用户k反馈的PVI值对应的码本向量,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73
是码本向量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74
对应的用户组I(j,l)中的用户反馈的最大CQI值。
步骤306,根据每个正交码本向量组中的各个码本向量对应的最大CQI值,确定进行用户调度的正交码本向量组,并从确定出的正交码本向量组对应的所有用户中调度出与网络侧进行通信的用户。
本步骤中,计算每一个正交码本向量组中各个向量对应的最大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75
值的和,从所有向量组中选出最大值的和值最大的向量组,从该向量组对应的用户中调度出与网络侧进行通信的用户。
具体地,本步骤可以确定该向量组的每个码本向量对应的最大值,将该最大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78
值对应的用户k确定为与网络侧进行通信的用户。
图3中的网络侧是指进行用户调度的网络侧设备,通常是指基站。
下面以基站4天线用户单天线的系统为例,对图3所示方法进行说明:
表一是存储在基站和用户侧设备中的码本向量: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81
表一
预先设定向量之间距离的门限值dT,根据向量之间的空间计算公式,对于每一码本向量计算出与该码本向量的距离不大于dT的近距码字集合,如表二所示,表二示出了门限值为0.57时表一所示各个码本向量的近距码字集合:
  码本向量编号   近距码字集合中码本向量的编号
  1   1,5,8,10,12
  2   2,5,6,9,11
  3   3,6,7,10,12
  4   4,7,8,9,11
  5   1,2,5,9,10,13,16
  6   2,3,6,10,11,14,15
  7   3,4,7,11,12,14,15
  8   1,4,8,9,12,13,16
  9   2,4,5,8,9
  10   1,3,5,6,10
  11   2,4,6,7,11
  12   1,3,7,8,12
  13   5,8,13
  14   6,7,14
  15   6,7,15
  16   5,8,16
表二
下面对基站多天线用户单天线的系统应用本发明图3所示方法进行用户调度的详细流程进行说明,具体请参见图4。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基站多天线用户单天线的系统进行用户调度的方法流程图。
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预备工作过程、用户端反馈过程和基站处理过程,其中的预备工作过程包括步骤401-403,预备工作过程只需要执行一次,不必在每次进行用户调度时都执行,预备工作过程中存储的码本向量分组以及近距码字集合可以更新,用户端反馈过程包括步骤404-405,基站处理过程包括步骤406-408,用户端反馈过程和基站处理过程需要在每次进行用户调度时都执行。
步骤401,在基站和用户端预先存储相同的码本。
假设本步骤中预选存储的码本为C=[c1,…,cN],其中N为码本向量的个数。
步骤402,根据正交性对码本向量进行分组。
对于用户单天线基站多天线的系统,一般可以将码本向量分成G组,每组M个码本向量,每一组的码本向量之间相互正交,则码本C可以表示为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91
其中,M一般为基站端天线数,N=G×M。
步骤403,根据向量之间的空间距离计算公式和预先设定的门限值dT,计算出每一码本向量的近距码字集合。
向量vl和vi的空间距离为: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92
每一码本向量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093
的近距码字集合为:
显然地,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101
通常,预先执行步骤402和403,然后将分好的码本向量组和码字集合通过步骤401存储在用户端和基站端。
步骤404,用户端计算CQI值和PVI值。
对于任意的用户k,其CQI值和PVI值分别为:
CQI k = max 1 ≤ j ≤ M ; 1 ≤ l ≤ G SINR k ( j , l ) - - - ( 12 )
PVI k = { ( i , g ) | max 1 ≤ j ≤ M ; 1 ≤ l ≤ G SINR k ( j , l ) } - - - ( 13 )
其中, SINR k ( j , l ) = | | h k | | 2 cos 2 θ k ( j , l ) | | h k | | 2 sin 2 θ k ( j , l ) + M / P , j = 1 , . . . , M , l = 1 , . . . , G - - - ( 14 )
cos θ k ( j , l ) = | h k c j l | / | | h k | | , j = 1 , . . . , M , l = 1 , . . . , G .
步骤405,用户端通过反馈通道将算得的CQI值和PVI值反馈给基站。
本步骤中的CQI值通常是经过量化的值。
步骤406,基站端根据用户反馈的PVI对用户进行分组。
本步骤中,基站端将反馈的PVI相同的用户分为一组,即分出的用户组为:
I(i,g)={1≤k≤K|PVIk=(i,g)}                            (15)
步骤407,基站根据每一码本向量的近距码字集合和各个用户反馈的PVI值以及CQI值进行用户调度。
本步骤407具体包括如下的步骤1-4:
步骤1:基站从每一个PVI值对应的用户分组I(i,g)中确定对应CQI值最大的用户,以及该用户的CQI值,即:
J ( i , g ) = arg max k ∈ I ( i , g ) CQI k ( i , g ) - - - ( 16 )
CQI max ( i , g ) = max k ∈ I ( i , g ) CQI k ( i , g ) - - - ( 17 )
步骤2:按照近距码字集合A(i,g)中的码本向量定义一个用户分组:
U ( i , g ) = { J ( j , l ) | c j l ∈ A ( i , g ) } - - - ( 18 )
对于任意的用户k∈U(i,g),基站可以根据用户k反馈的CQIk和PVIk近似地还原该用户k对应的下行信道hk,具体地:
假设PVIk=(j,l),根据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111
可以由公式(14)得到:
CQI k = | | h k | | 2 | ( h k / | | h k | | ) c j l | 2 | | h k | | 2 ( 1 - | ( h k / | | h k | | ) c j l | 2 ) + M / P
≈ | | h k | | 2 | ( c j l ) H c j l | 2 | | h k | | 2 ( 1 - | ( c j l ) H c j l | 2 ) + M / P - - - ( 19 )
= P | | h k | | 2 M
h ~ k ≈ MCQI k P ( c j l ) H - - - ( 20 )
因此可以近似地算出用户k映射到码本向量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116
上的SINR值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117
e _ SINR k ( i , g ) = | | h ~ k | | 2 | ( h ~ k / | | h ~ k | | ) c i g | 2 | | h ~ k | | 2 ( 1 - | ( h ~ k / | | h ~ k | | ) c i g | 2 ) + M / P - - - ( 21 )
= CQI k | ( c j l ) H c i g | 2 CQI k ( 1 - | ( c j l ) H c i g | 2 ) + 1
根据公式(16)、(17)和(18)可以得出:
CQI k = CQI max ( j , l ) - - - ( 22 )
则公式(21)可以重写为:
e _ SINR k ( i , g ) = CQI max ( j , l ) | ( c j l ) H c i g | 2 CQI max ( j , l ) ( 1 - | ( c j l ) H c i g | 2 ) + 1 - - - ( 23 )
从U(i,g)中选出最大的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1112
对应的用户,并存储该最大的即:
S ( i , g ) = arg max k ∈ U ( i , g ) e _ SINR k ( i , g ) - - - ( 24 )
e _ SINR max ( i , g ) = max k ∈ U ( i , g ) e _ SINR k ( i , g ) - - - ( 25 )
步骤3:计算每个正交码本向量分组对应的所有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1116
的和值,即:
Sum ( g ) = Σ i = 1 M e _ SINR max ( i , g ) - - - ( 26 )
从所有正交码本向量分组中选出对应的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1118
加和值最大的正交码本向量分组的编号g*,即:
g * = arg max 1 ≤ g ≤ G Sum ( g ) - - - ( 27 )
步骤4:选择{S(i,g*),i=1,…,M}作为与基站通信的用户组。
步骤408,对应于用户组{S(i,g*),i=1,…,M},将
Figure GSA00000104471900121
作为预编码矩阵,对步骤407中选出的用户发射的数据进行预编码,将预编码后的数据发给用户。
通过本发明,可以解决传统的PU2RC算法在用户数目较小的情况下产生的用户配对成功概率较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利用近距码字集合或扩大用户搜索空间,使得在用户数目较小的情况下用户配对成功的概率增大,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申请人还对本发明的方案与传统的PU2RC的方法进行了性能比较,具体请参见图5和图6。
图5是本发明的用户调度方法与传统的PU2RC方法的性能比较第一仿真效果图。
图6是本发明的用户调度方法与传统的PU2RC方法的性能比较第二仿真效果图。
在图5和图6的仿真效果图中,均采用平均和容量作为系统性能的衡量准则,具体仿真条件请参见表三:
  参数   取值
  基站发射天线数   4
  用户接收天线数   1、2
  用户数目   [1:5:41],[1:10:141]
  信道类型   平坦瑞利衰落信道
  信噪比   5dB
  dT   0.57
  码本类型   N=16的HH码本
表三
其中,对于用户端两天线的情况,分别计算用户端每根天线上的CQI,选择算出的CQI值较大的天线传输该CQI值和相应的PVI值。对于其他多天线的用户端情况,类似于用户端两天线的情况,分别计算用户端每根天线上的CQI,选择算出的CQI值较大的天线传输该CQI值和相应的PVI值。
本发明中门限值dT的大小将直接决定近距码字集合的大小。从表2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将门限值定位0.57时,可以将原有PU2RC算法的用户搜索空间扩大了3~7倍。此外,由图5和图6可以看出,用户数目较少时,本发明可以避免由于码本数的增加所产生的性能损失;而随着用户数目的增加,本发明与现有方法的性能趋于一致。
图7是在用户端增加天线数的情况下采用本发明的系统吞吐量仿真示意图。
图7的仿真条件仍然参见表三。由图7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如果在用户端增加一根天线(即用户端2根天线),则在用户数目为41情况下,吞吐量有0.9180bit/s/Hz的增益。
简单地说,本发明通过在用户端计算信道向量向各个码本向量上投影值(就是SINR值),找出与信道向量最为接近(即SINR最大)的码本向量,并将该码本向量的编号即PVI值反馈给基站,基站根据码本向量的正交性(即正交码本向量分组)和码本向量之间的距离(近距码字集合)和用户反馈来的码本向量的编号对用户进行分组,找到最大e_SINR值最大的用户,并在其所在分组中按照一定的衡量准则(比如平均和容量最大)轮询出可以使得系统性能最优的一组用户完成通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根据网络侧的天线数和用户侧的天线数将码本向量分成一个或多个向量组,且每个向量组内的各个码本向量之间相互正交;
预先设定码本向量之间距离的门限值,对于每一码本向量
Figure FSA00000104471800011
存储与该码本向量
Figure FSA00000104471800012
的距离不大于所述门限值的码本向量的集合
Figure FSA00000104471800013
用户计算自身的信道质量编号CQI值和预编码矢量编号PVI值,将算得的CQI值和PVI值反馈给网络侧;
网络侧根据用户反馈的PVI值,将反馈与码本向量
Figure FSA00000104471800014
对应的PVI值的用户分入码本向量
Figure FSA00000104471800015
对应的用户组I(i,g),并从I(i,g)中选出最大CQI对应的用户记作J(i,g);
对于集合
Figure FSA00000104471800016
中的各个码本向量
Figure FSA00000104471800017
对应的用户J(j,l)共同组成的用户集合U(i,g)中的任意一个用户k,根据该用户k反馈的CQI值CQIk和PVI值PVIk确定该用户k的下行信道hk,根据用户k的下行信道hk确定该用户k映射到码本向量
Figure FSA00000104471800018
上的信干噪比SINR值
Figure FSA00000104471800019
从U(i,g)中的各个用户对应的
Figure FSA000001044718000110
中选出最大
Figure FSA000001044718000111
值,将该最大
Figure FSA000001044718000112
值确定为码本向量
Figure FSA000001044718000113
对应的最大值并存储该最大
Figure FSA000001044718000115
值;
计算每一个向量组中各个向量对应的最大
Figure FSA000001044718000116
值的和,从所有向量组中选出最大值的和值最大的向量组,从该向量组对应的用户中调度出与网络侧进行通信的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该用户k反馈的CQI值CQIk和PVI值PVIk确定该用户k的下行信道hk包括:
将用户k的下行信道hk确定为
Figure FSA000001044718000118
其中
Figure FSA000001044718000119
是SNR值
Figure FSA000001044718000120
的倒数,CQIk是用户k反馈的CQI值,
Figure FSA000001044718000121
是用户k反馈的PVI值对应的码本向量
Figure FSA000001044718000122
的共轭转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用户k的下行信道hk确定该用户k映射到码本向量
Figure FSA00000104471800021
上的信噪比SINR值
Figure FSA00000104471800022
包括:
Figure FSA00000104471800023
确定为
Figure FSA00000104471800024
其中,
Figure FSA00000104471800025
是用户k反馈的PVI值对应的码本向量,
Figure FSA00000104471800026
是码本向量
Figure FSA00000104471800027
对应的用户组I(j,l)中的用户反馈的最大CQI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该向量组对应的用户中调度出与网络侧进行通信的用户包括:
从该向量组中的每个向量对应的用户组U(i,g)中,选出该用户组中最大的用户与网络侧进行通信。
CN201010161283.XA 2010-04-28 2010-04-28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调度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387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61283.XA CN102238733B (zh) 2010-04-28 2010-04-28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调度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61283.XA CN102238733B (zh) 2010-04-28 2010-04-28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调度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8733A true CN102238733A (zh) 2011-11-09
CN102238733B CN102238733B (zh) 2014-07-16

Family

ID=44888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6128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38733B (zh) 2010-04-28 2010-04-28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调度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3873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9510A (zh) * 2012-06-14 2012-11-07 北京邮电大学 联合非码本与码本的多用户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3220727A (zh) * 2012-01-18 2013-07-24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方法和系统
CN103580741A (zh) * 2012-07-30 2014-02-12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mu-mimo用户配对方法
CN103826311A (zh) * 2012-11-19 2014-05-28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频组网的终端调度分组方法
WO2018196431A1 (en) * 2017-04-24 2018-11-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 signature assignment based on ue group separa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26769A1 (en) * 2007-08-31 2009-03-05 Fujitsu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1499986A (zh) * 2008-01-31 2009-08-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站及基站中使用的调度方法
CN101510820A (zh) * 2008-12-30 2009-08-19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矩阵的选择方法
CN101615935A (zh) * 2009-07-29 2009-12-30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选择方法、装置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26769A1 (en) * 2007-08-31 2009-03-05 Fujitsu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1499986A (zh) * 2008-01-31 2009-08-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站及基站中使用的调度方法
CN101510820A (zh) * 2008-12-30 2009-08-19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矩阵的选择方法
CN101615935A (zh) * 2009-07-29 2009-12-30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选择方法、装置和系统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0727A (zh) * 2012-01-18 2013-07-24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方法和系统
CN103220727B (zh) * 2012-01-18 2015-11-11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方法和系统
CN102769510A (zh) * 2012-06-14 2012-11-07 北京邮电大学 联合非码本与码本的多用户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3580741A (zh) * 2012-07-30 2014-02-12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mu-mimo用户配对方法
CN103580741B (zh) * 2012-07-30 2016-12-21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mu‑mimo用户配对方法
CN103826311A (zh) * 2012-11-19 2014-05-28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频组网的终端调度分组方法
CN103826311B (zh) * 2012-11-19 2017-05-24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频组网的终端调度分组方法
WO2018196431A1 (en) * 2017-04-24 2018-11-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 signature assignment based on ue group separation
US10833822B2 (en) 2017-04-24 2020-11-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 signature assignment based on UE group separ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8733B (zh) 2014-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75537B (zh) 用于在mimo系统中进行调制编码方案自适应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95698B (zh) 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及设备
CN101325741B (zh) 用于操作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和系统
CN101553996B (zh) 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中的通信信道优化方法和系统
CN101984571B (zh) 多用户mimo系统的预编码方法
CN103166688B (zh) 一种预编码的实现方法、装置及mimo系统
CN101252383B (zh) 一种多用户多天线传输的系统及方法
US912432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structing codebook, an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recoding
CN103312389A (zh) 一种多用户干扰抑制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2983949A (zh) 多载波mu mimo系统中的sdma传输方法和基站
CN101335558B (zh) 多输入多输出信道的码本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4601209A (zh) 一种适用于3d-mimo系统的协作多点传输方法
CN101340218A (zh)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2238733B (zh)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调度方法
CN101931441A (zh)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用户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01860386B (zh) 多用户随机波束形成方法和系统
CN106612135A (zh) 基于多载波空间调制的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5721029B (zh) 3d mu-mimo fdd系统中基于双码本有限反馈的多用户调度方法
CN101615935B (zh) 一种用户选择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483460A (zh) 构建用于mu-mimo系统的可分级pmi信令方法
CN102811491A (zh) 多点协作系统中有限反馈比特数联合分配方法
EP2557720B1 (en) Transformation device and method
CN102104450B (zh) Mu-mimo系统中的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03973350A (zh) 一种多用户传输模式的多用户配对方法
CN101656559B (zh) 下行数据流的预处理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HINA POTEVIO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PUTIAN IT TECH INS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91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911

Address after: 100080, No. two, 2 street, Zhongguanc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Applicant after: China Potevio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0 Beijing, Haidian, North Street, No. two, No. 6, No.

Applicant before: Putian IT Tech Inst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PUTIAN IT TECH INST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INA POTEVIO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120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202

Address after: 100080 Beijing, Haidian, North Street, No. two, No. 6, No.

Applicant after: Putian IT Tech Inst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0, No. two, 2 street, Zhongguanc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China Potevio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