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2712B - 一种实现预编码的方法及预编码矩阵集的生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预编码的方法及预编码矩阵集的生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82712B
CN101582712B CN200910087382.5A CN200910087382A CN101582712B CN 101582712 B CN101582712 B CN 101582712B CN 200910087382 A CN200910087382 A CN 200910087382A CN 101582712 B CN101582712 B CN 1015827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ing matrix
antenna
antennas
selec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873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82712A (zh
Inventor
郝鹏
王瑜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08738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827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82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27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827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27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预编码的方法及预编码矩阵集的生成方法,在发射端和接收端预先设置预编码矩阵集;接收端根据测量到的发射端天线的信号质量,选择预编码矩阵并将其索引并通知给发射端;发射端利用预编码矩阵索引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对发送信号进行预编码。预编码矩阵集中的预编码矩阵具有天线选择功能,这样,实现了根据天线信号质量,选择天线信号质量好的天线进行发射,而将天线信号质量差的天线关闭,提高了多天线发送信号的效率,节约了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预编码的方法及预编码矩阵集的生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预编码技术,尤指一种在采用单用户的空间复用(SU-MIMO,single user MIMO)技术的终端与基站之间实现预编码的方法及确定预编码矩阵集的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中,如果在发送端和接收端都采用多根天线收发,那么,可以采用空间复用技术来获取更高的数据速率,即在发射端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发送多个数据流,而在接收端可以通过信道估计得到信道系数矩阵,进而解调出各个数据流上的数据。
预编码(Precoding)技术,是一种利用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usInformation)在发射端对信号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多天线系统性能的技术。图1为现有采用预编码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发射端需要基于CSI信息对信号进行预编码,发射端获取CSI的一种途径是通过接收端的反馈。为了降低反馈开销,一般采用的方式是在接收端和发射端保存相同的码书(codebook)即预编码矩阵集。接收端根据当前信道状况,在码书中选择适合的预编码矩阵并将其在集合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反馈回发射端,发射端根据反馈的预编码矩阵索引找到预编码矩阵,并对发送信号进行预编码。数据预编码的数学模型为y=HWs+n,其中y为接收信号矢量,H为信道系数矩阵,W为预编码矩阵,s为信号矢量,n为噪声矢量。通常发射端到接收端的方向是指下行方向。
在LTE系统的下一代演进系统(LTE-Advanced,Long TermEvolution-Advanced系统,简称LTE-A系统)中,为了获得更高的数据速率,LTE-A系统上行使用了单用户的空间复用(SU-MIMO,single user MIMO)技术,此时,终端作为发射端,而基站作为接收端,发射端到接收端的方向为上行方向。
LTE-Advanced系统的终端可以支持多发送天线如4根天线,目前,终端按照基站选定的预设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处理,多根天线都处于开启状态。对于终端来讲,由于用户手握方式、天线极化方向等因素的影响,在多根天线中,有的天线可能会处在阴影区。由于处在阴影区的天线发出的信号会产生很大的衰减,因此在这些天线上发送信号的效率很低,此时,如果这些天线的功率放大器(PA,Power Amplifier,简称为功放)还处于开启状态,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预编码的方法,能够提高多天线发送信号的效率,节约资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编码矩阵集的生成方法,能够提高多天线发送信号的效率,节约资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实现预编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保存预编码矩阵集;
接收端选择预编码矩阵并将其索引通知给发射端;
发射端利用预编码矩阵索引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对发送信号进行预编码。
所述选择预编码矩阵的方法为:所述接收端根据测量到的发射端天线的信号质量。
所述预编码矩阵集包含具有天线选择功能的预编码矩阵,每个所述预编码矩阵在预编码矩阵集中具有自己的预编码索引。
所述预编码矩阵集中用于从M根发射天线中选择N根的预编码矩阵共X个,它们是列矢量,且其中,数学符号代表从M中选择N个的组合数,而在这X个列矢量中,每个列矢量中有N个元素取值为非0,(M-N)个元素取值为0,且在这X个列矢量中,各个列矢量中非0元素的位置不完全相同。
所述预编码矩阵进一步再乘上功率调整因子得到最终预编码矩阵,且所述功率调整因子为
所述发射端为LTE系统的下一代演进系统中的终端,所述接收端为LTE系统的下一代演进系统中的基站。
所述终端支持4根发送天线;
所述预编码矩阵集包括选择1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和/或选择2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和/或选择3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其中,
选择1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分别是: 1 0 0 0 , 0 1 0 0 , 0 0 1 0 , 0 0 0 1 ;
选择2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分别是: 1 1 0 0 , 1 0 1 0 , 1 0 0 1 , 0 1 1 0 , 0 1 0 1 , 0 0 1 1 ;
选择3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分别是: 1 1 1 0 , 1 0 1 1 , 1 1 0 1 , 0 1 1 1 .
所述预编码矩阵进一步再乘上一个功率调整因子A后的预编码矩阵,包括选择1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和/或选择2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和/或选择3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其中,
选择1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分别是:
1 2 1 0 0 0 , 1 2 0 1 0 0 , 1 2 0 0 1 0 , 1 2 0 0 0 1 ; 或者,
1 2 1 0 0 0 , 1 2 0 1 0 0 , 1 2 0 0 1 0 , 1 2 0 0 0 1 ;
选择2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分别是:
1 2 1 1 0 0 , 1 2 1 0 1 0 , 1 2 1 0 0 1 , 1 2 0 1 1 0 , 1 2 0 1 0 1 , 1 2 0 0 1 1 ; 或者,
1 2 1 1 0 0 , 1 2 1 0 1 0 , 1 2 1 0 0 1 , 1 2 0 1 1 0 , 1 2 0 1 0 1 , 1 2 0 0 1 1
选择3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分别是:
1 2 1 1 1 0 , 1 2 1 0 1 1 , 1 2 1 1 0 1 , 1 2 0 1 1 1 , 或者,
1 3 1 1 1 0 , 1 3 1 0 1 1 , 1 3 1 1 0 1 , 1 3 0 1 1 1 .
一种预编码矩阵集的生成方法,包括:预编码矩阵为具有天线选择的预编码矩阵与功率调整因子相乘得到。
所述功率调整因子的取值可以为
如果天线功放的动态范围显示的最大发射功率能够达到发射端的总功率,或者终端在选择一根天线之前没有以最大功率发射,则所述功率调整因子为1。
,所述预编码矩阵包括选择1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和/或选择2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和/或选择3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其中,
选择1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分别是: 1 0 0 0 , 0 1 0 0 , 0 0 1 0 , 0 0 0 1 ;
选择2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分别是: 1 1 0 0 , 1 0 1 0 , 1 0 0 1 , 0 1 1 0 , 0 1 0 1 , 0 0 1 1 ;
选择3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分别是: 1 1 1 0 , 1 0 1 1 , 1 1 0 1 , 0 1 1 1 .
所述预编码矩阵应用于LTE系统的下一代演进系统中的基站和/或终端中。
所述预编码矩阵进一步再乘上一个功率调整因子A后的预编码矩阵,包括选择1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和/或选择2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和/或选择3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其中,
选择1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分别是:
1 2 1 0 0 0 , 1 2 0 1 0 0 , 1 2 0 0 1 0 , 1 2 0 0 0 1 ; 或者,
1 2 1 0 0 0 , 1 2 0 1 0 0 , 1 2 0 0 1 0 , 1 2 0 0 0 1 ;
选择2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分别是:
1 2 1 1 0 0 , 1 2 1 0 1 0 , 1 2 1 0 0 1 , 1 2 0 1 1 0 , 1 2 0 1 0 1 , 1 2 0 0 1 1 ; 或者,
1 2 1 1 0 0 , 1 2 1 0 1 0 , 1 2 1 0 0 1 , 1 2 0 1 1 0 , 1 2 0 1 0 1 , 1 2 0 0 1 1
选择3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分别是:
1 2 1 1 1 0 , 1 2 1 0 1 1 , 1 2 1 1 0 1 , 1 2 0 1 1 1 , 或者,
1 3 1 1 1 0 , 1 3 1 0 1 1 , 1 3 1 1 0 1 , 1 3 0 1 1 1 .
从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在发射端和接收端预先设置预编码矩阵集;接收端根据测量到的发射端天线的信号质量,选择预编码矩阵并将其索引并通知给发射端;发射端利用预编码矩阵索引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对发送信号进行预编码。预编码矩阵集中的预编码矩阵具有天线选择功能,这样,实现了根据天线信号质量,选择天线信号质量好的天线进行发射,而将天线信号质量差的天线关闭,提高了多天线发送信号的效率,节约了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采用预编码的MIMO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实现预编码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为实现预编码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方法包括:
步骤200: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保存预编码矩阵集。
本步骤中,预编码矩阵集中的预编码矩阵具有天线选择功能,组成具有天线选择功能的预编码矩阵集,从而可以关闭处在阴影区域的、发送信号的效率很低的天线的PA。而且每个预编码矩阵在预编码矩阵集中具有自己的预编码索引。
具有天线选择功能的预编码矩阵集(即码本)中用于从M根发射天线中选择N根的预编码矩阵共X个,它们是列矢量,且其中,数学符号代表从M中选择N个的组合数,而在这X个列矢量中,每个列矢量中有N个元素取值为非0,(M-N)个元素取值为0,且在这X个列矢量中,各个列矢量中非0元素的位置不完全相同。
以LTE-Advanced系统的终端可以支持4发送天线为例,本步骤中的预编码矩阵集应该包括选择1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和/或选择2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和/或选择3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其中,
选择1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分别是表示第1根天线被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1 0 0 0 , 表示第2根天线被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0 1 0 0 , 表示第3根天线被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0 0 1 0 , 表示第4根天线被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0 0 0 1 ;
选择2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分别是 1 1 0 0 , 1 0 1 0 , 1 0 0 1 , 0 1 1 0 , 0 1 0 1 , 0 0 1 1 ;
选择3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分别是 1 1 1 0 , 1 0 1 1 , 1 1 0 1 , 0 1 1 1 .
步骤201:接收端选择预编码矩阵并将其索引并通知给发射端。
对于接收端,可以根据测量到的发送端天线的信号质量来选择预编码矩阵,即接收端通过测量信道质量,获得表征天线收发信号的天线信号质量的一些参数,比如信噪比等,如何获取以及采用哪些参数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惯用技术手段,这里不再赘述。如果天线信号质量优于预设门限值,则该天线被选择,对应预编码矩阵中的元素为非0;如果天线信号质量劣于预设门限值,则该天线不被选择,对应预编码矩阵中的元素为0,从而选择出预编码矩阵。以信噪比为例,如果检测出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噪比大于预设目标信噪比,则认为天线信号质量优于预设门限值,如果检测出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噪比小于预设目标信噪比,则认为天线信号质量劣于预设门限值。
步骤202:发射端利用预编码矩阵索引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对发送信号进行预编码。本步骤的具体实现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惯用技术手段,这里不再赘述。
另外,对于发射端(终端)来讲,其最大发射功率(Pmax)是一定的,各个天线的PA的发射功率的总和不能超过Pmax,以LTE-Advanced系统的终端可以支持4发送天线为例,即P1+P2+P3+P4<=Pmax。这样,在4根天线同时使用时,每根天线的功放的最大发射功率只要满足为Pmax/4就可以使终端的最大发射功率达到Pmax。但是,如果采用本发明预编码矩阵,当对天线进行选择发送后,在只有1根天线被选择时,这根被选择的天线的功放的发射功率需要达到Pmax,但此时功放的动态范围(即最大/最小输出功率)可能没办法达到此发射功率的要求。如果采用大动态范围的功放,虽然能满足发射功率的要求,但功放的动态范围直接影响其成本,进而影响终端的成本。
因此,为了降低成本,本发明步骤200中的预编码矩阵进一步地,可以再乘与一个功率调整因子A。功率调整因子A的取值只需要满足被选择的天线的PA的发送功率在既兼顾成本又保证功放效率的功放的动态范围内即可。按照经验可得功率调整因子A可以为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预编码矩阵集的生成方法,根据被选择的天线的功率放大器的发送功率的动态范围,确定预编码的功率调整因子A;在只选择一根天线时,如果天线功放的动态范围显示的最大发射功率能够达到发射端的总功率,或者终端在选择一根天线之前没有以最大功率发射,则功率调整因子A为1,否则功率调整因子A为
以LTE-Advanced系统的终端可以支持4发送天线为例,本步骤200中加入功率调整因子A后的预编码矩阵集应该包括选择1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和/或选择2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和/或选择3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其中,
选择1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分别是 1 2 1 0 0 0 , 1 2 0 1 0 0 , 1 2 0 0 1 0 , 1 2 0 0 0 1 ;
或者, 1 2 1 0 0 0 , 1 2 0 1 0 0 , 1 2 0 0 1 0 , 1 2 0 0 0 1 ;
选择2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分别是 1 2 1 1 0 0 , 1 2 1 0 1 0 , 1 2 1 0 0 1 , 1 2 0 1 1 0 , 1 2 0 1 0 1 , 1 2 0 0 1 1 ;
或者, 1 2 1 1 0 0 , 1 2 1 0 1 0 , 1 2 1 0 0 1 , 1 2 0 1 1 0 , 1 2 0 1 0 1 , 1 2 0 0 1 1 ;
选择3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分别是 1 2 1 1 1 0 , 1 2 1 0 1 1 , 1 2 1 1 0 1 , 1 2 0 1 1 1 ;
或者, 1 3 1 1 1 0 , 1 3 1 0 1 1 , 1 3 1 1 0 1 , 1 3 0 1 1 1 .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实现预编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保存预编码矩阵集;
接收端选择预编码矩阵并将其索引通知给发射端;
发射端利用预编码矩阵索引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对发送信号进行预编码;
所述预编码矩阵集包含具有天线选择功能的预编码矩阵,每个所述预编码矩阵在预编码矩阵集中具有自己的预编码索引;
所述预编码矩阵集中用于从M根发射天线中选择N根的预编码矩阵共X个,它们是列矢量,且其中,数学符号代表从M中选择N个的组合数,而在这X个列矢量中,每个列矢量中有N个元素取值为非0,(M-N)个元素取值为0,且在这X个列矢量中,各个列矢量中非0元素的位置不完全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预编码矩阵的方法为:所述接收端根据测量到的发射端天线的信号质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矩阵进一步再乘上功率调整因子得到最终预编码矩阵,且所述功率调整因子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为LTE系统的下一代演进系统中的终端,所述接收端为LTE系统的下一代演进系统中的基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支持4根发送天线;
所述预编码矩阵集包括选择1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和/或选择2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和/或选择3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其中,
选择1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分别是: 1 0 0 0 , 0 1 0 0 , 0 0 1 0 , 0 0 0 1 ;
选择2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分别是: 1 1 0 0 , 1 0 1 0 , 1 0 0 1 , 0 1 1 0 , 0 1 0 1 , 0 0 1 1 ;
选择3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分别是: 1 1 1 0 , 1 0 1 1 , 1 1 0 1 , 0 1 1 1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矩阵进一步再乘上一个功率调整因子A后的预编码矩阵,包括选择1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和/或选择2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和/或选择3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其中,
选择1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分别是:
1 2 1 0 0 0 , 1 2 0 1 0 0 , 1 2 0 0 1 0 , 1 2 0 0 0 1 ; 或者,
1 2 1 0 0 0 , 1 2 0 1 0 0 , 1 2 0 0 1 0 , 1 2 0 0 0 1 ;
选择2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分别是:
1 2 1 1 0 0 , 1 2 1 0 1 0 , 1 2 1 0 0 1 , 1 2 0 1 1 0 , 1 2 0 1 0 1 , 1 2 0 0 1 1 ; 或者,
1 2 1 1 0 0 , 1 2 1 0 1 0 , 1 2 1 0 0 1 , 1 2 0 1 1 0 , 1 2 0 1 0 1 , 1 2 0 0 1 1
选择3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分别是:
1 2 1 1 1 0 , 1 2 1 0 1 1 , 1 2 1 1 0 1 , 1 2 0 1 1 1 , 或者,
1 3 1 1 1 0 , 1 3 1 0 1 1 , 1 3 1 1 0 1 , 1 3 0 1 1 1 .
7.一种预编码矩阵集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预编码矩阵为具有天线选择的预编码矩阵与功率调整因子相乘得到;
所述预编码矩阵包括选择1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和/或选择2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和/或选择3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其中,
选择1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分别是: 1 0 0 0 , 0 1 0 0 , 0 0 1 0 , 0 0 0 1 ;
选择2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分别是: 1 1 0 0 , 1 0 1 0 , 1 0 0 1 , 0 1 1 0 , 0 1 0 1 , 0 0 1 1 ;
选择3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分别是: 1 1 1 0 , 1 0 1 1 , 1 1 0 1 , 0 1 1 1 .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调整因子的取值可以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天线功放的动态范围显示的最大发射功率能够达到发射端的总功率,或者终端在选择一根天线之前没有以最大功率发射,则所述功率调整因子为1。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矩阵应用于LTE系统的下一代演进系统中的基站和/或终端中。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矩阵进一步再乘上一个功率调整因子A后的预编码矩阵,包括选择1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和/或选择2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和/或选择3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其中,
选择1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分别是:
1 2 1 0 0 0 , 1 2 0 1 0 0 , 1 2 0 0 1 0 , 1 2 0 0 0 1 ; 或者,
1 2 1 0 0 0 , 1 2 0 1 0 0 , 1 2 0 0 1 0 , 1 2 0 0 0 1 ;
选择2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分别是:
1 2 1 1 0 0 , 1 2 1 0 1 0 , 1 2 1 0 0 1 , 1 2 0 1 1 0 , 1 2 0 1 0 1 , 1 2 0 0 1 1 ; 或者,
1 2 1 1 0 0 , 1 2 1 0 1 0 , 1 2 1 0 0 1 , 1 2 0 1 1 0 , 1 2 0 1 0 1 , 1 2 0 0 1 1
选择3根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分别是:
1 2 1 1 1 0 , 1 2 1 0 1 1 , 1 2 1 1 0 1 , 1 2 0 1 1 1 , 或者,
1 3 1 1 1 0 , 1 3 1 0 1 1 , 1 3 1 1 0 1 , 1 3 0 1 1 1 .
CN200910087382.5A 2009-06-19 2009-06-19 一种实现预编码的方法及预编码矩阵集的生成方法 Active CN1015827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87382.5A CN101582712B (zh) 2009-06-19 2009-06-19 一种实现预编码的方法及预编码矩阵集的生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87382.5A CN101582712B (zh) 2009-06-19 2009-06-19 一种实现预编码的方法及预编码矩阵集的生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2712A CN101582712A (zh) 2009-11-18
CN101582712B true CN101582712B (zh) 2014-11-05

Family

ID=41364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87382.5A Active CN101582712B (zh) 2009-06-19 2009-06-19 一种实现预编码的方法及预编码矩阵集的生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827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4642B (zh) * 2009-09-29 2014-04-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终端发射功率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2111197B (zh) * 2009-12-28 2014-03-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上报方法和设备
KR101620973B1 (ko) * 2009-12-30 2016-05-13 텔레콤 이탈리아 소시에떼 퍼 아찌오니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mimo)시스템에서 프리코딩 행렬을 선택하기 위한 방법
WO2011097753A1 (zh) * 2010-02-11 2011-08-1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相关上行反馈方法
CN102202029B (zh) * 2010-03-24 2015-0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01902312B (zh) * 2010-06-21 2016-0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精度的信道信息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02300299B (zh) * 2010-06-24 2014-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导频信号的发送方法和设备
JP5783325B2 (ja) 2011-05-06 2015-09-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ユーザー設備、基地局、リモート無線ヘッドの選択方法
CN103138821B (zh) * 2011-11-30 2017-0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150452B (zh) * 2017-06-16 2021-03-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指示导频预编码方式的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6718A (zh) * 2006-11-07 2008-03-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多输入多输出的空间复用的预编码方法
CN101159464A (zh) * 2006-10-04 2008-04-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电通信方法,发送机以及接收机
CN101183890A (zh) * 2007-12-12 2008-05-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码本的多用户预编码系统的cqi反馈方法
CN101447854A (zh) * 2007-11-27 2009-06-03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转发/处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9464A (zh) * 2006-10-04 2008-04-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电通信方法,发送机以及接收机
CN101136718A (zh) * 2006-11-07 2008-03-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多输入多输出的空间复用的预编码方法
CN101447854A (zh) * 2007-11-27 2009-06-03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转发/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183890A (zh) * 2007-12-12 2008-05-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码本的多用户预编码系统的cqi反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2712A (zh) 2009-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2712B (zh) 一种实现预编码的方法及预编码矩阵集的生成方法
CN101674642B (zh) 一种多天线终端发射功率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2725967B (zh) 用于信息反馈以及预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US7912141B2 (en) Pre-coding method for MIMO system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method
CN101686110B (zh)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及其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1442388B (zh)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预编码方法和装置
CN101594208B (zh) 一种配置预编码矩阵的方法
WO202022158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si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647377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안테나 전송 전력에 따른 적응적인 다중 안테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8809391B (zh)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RU2618384C2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о состоянии канала, абонентский терминал 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EP2316174B1 (en) Method to generate beamforming vector and provide the information for generating beamforming vector
EP2409420B1 (en) Efficient and reliable precoding based communication
CN10285989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装置
Oestman et al. Low-latency ultra-reliable 5G communications: Finite-blocklength bounds and coding schemes
CN108934190A (zh) 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机制
EP2449694B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adapting a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4579586A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和装置、以及接收方法和装置
KR20100133883A (ko)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코드북 설계 방법 및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CN103746730A (zh) Lte-a系统中的两级码本选择方法
CN101860386B (zh) 多用户随机波束形成方法和系统
CN102315872A (zh) 一种lte-a系统中非码本预编码的传输方法
EP2475107B1 (en) Pr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system
CN106031280A (zh) 量化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与装置
EP2945306B1 (en)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receiving end and transmitting en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1118

Assignee: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ZTE Corporation

Contract record no.: 201544002031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thod for realizing precoding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precoding matrice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1123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