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47854A - 数据发送/转发/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发送/转发/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47854A
CN101447854A CNA200810002138XA CN200810002138A CN101447854A CN 101447854 A CN101447854 A CN 101447854A CN A200810002138X A CNA200810002138X A CN A200810002138XA CN 200810002138 A CN200810002138 A CN 200810002138A CN 101447854 A CN101447854 A CN 1014478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ation
constellation
group
factor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0213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47854B (zh
Inventor
吴涛
赵印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00213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47854B/zh
Priority to EP08855166.8A priority patent/EP2222009B1/en
Priority to PCT/CN2008/073143 priority patent/WO2009067949A1/zh
Priority to ES08855166.8T priority patent/ES2488968T3/es
Publication of CN101447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7854A/zh
Priority to US12/789,163 priority patent/US888545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478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785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92Adapting at the relay station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for supporting cooperative relaying, i.e. 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data via direct - and relay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04L1/0625Transmitte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04L1/0637Properties of the code
    • H04L1/0668Orthogonal systems, e.g. using Alamouti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数据发送/转发/处理方法及装置,其中数据发送方法包括:获取需要发送的数据分组;所述发射分集支路采用与发射分集支路对应的调制方式调制并发送所述数据分组;所述各个调制方式构成预置的调制方式的优化组合;所述各个调制方式对应的各组调制因子和/或各组星座调制符号不同,所述不同的各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所述不同的各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降低误帧率和误比特率,提高系统性能。

Description

数据发送/转发/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数据发送/转发/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the 3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System)以及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 System)中,除了拥有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外,对可靠性的要求也显著增加,尤其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也要满足较高可靠性。因此,数据重传技术成了满足高可靠性的关键技术之一。
数据重传技术,其本质是一种时间分集技术,可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性能。除了时间分集外,还有多种分集技术。其思想与时间分集相同:一组数据在一个分集上发送出去后,在另一个分集上重发1次或若干次。常见的分集技术有:时间分集技术、小区分集技术、极化分集技术、频率分集技术、空间分集技术、码分集技术和中继(Relay)分集技术等。为充分利用信道的时域资源、或频域资源、或码域资源,在无线通信技术中引入了分层调制技术。分层调制的本质在于保证最基本接收质量的前提下,以增强技术实现更好的覆盖,提供质量更好的接收效果。在分层调制模式下,SNR(Signal to NoiseRatio,信号与噪声比)较好的接收端同时接收两个层的数据流,而SNR相对较差的接收端仅仅接收基本层的数据。
以现有的多媒体多播广播业务(MBMS: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Service)为例说明分层调制技术。为保证在不使用多余频谱资源,又能满足SNR不同的接收端要求,将同一数据流分为多层数据分别调制之后进行传输。为了便于描述,以两层数据流进行说明。MBMS服务器通过基站(BS:Base Station)传输给接收端的信息为b0b1b2b3。其中,b0b1为分层调制的基本层数据,其映射为四相移相键控(QPSK:Quaternary Phase Shift Keying)符号x;b2b3为增强层数据,其映射为QPSK符号y。x、y乘上相应的调制因子(假设为α、β, α = 2 2 10 , β = 2 10 )并叠加为16状态正交幅度调制(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符号z(z=αx+βy)发送。当BS主动对MBMS业务重传时,仍然将基本层数据和增强层数据分层调制为z=αx+βy。
SNR较高的接收端不仅接收基本层数据而且接收增强层数据,而SNR较低的接收端接收基本层数据。如果SNR较低的接收端也正确接收了增强层的数据,那么它也能得到较好的服务质量。当接收端接收到传输的数据后,首先解出基本层的数据,接着迭代解出增强层数据,之后作进一步处理。两次接收到的数据分别进行解调处理,可得到两次传输的比特级的对数似然比(LLR:Logarithm Likelihood Ratio)值,LLR值包含基本层数据和增强层数据。合并两次发送数据的LLR值后并解码就可以还原出发送端的信号,其中合并可以采用最大比合并(MRC:Maximal ratio combining)或选择合并(SC:Selective Combining)等合并算法。
从上可知,使用上述的数据重传方案虽然能够让系统性能有增加,但是只考虑了比特级的LLR合并,并不能在符号级上降低误差,性能的提升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数据发送/转发/处理方法及装置,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降低误帧率和误比特率,提高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应用在具有N个发射分集支路的通信系统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包括:
获取需要发送的数据分组;
所述发射分集支路采用与发射分集支路对应的调制方式调制并发送所述数据分组;所述各个调制方式构成预置的调制方式的优化组合;所述各个调制方式对应的各组调制因子和/或各组星座调制符号不同,所述不同的各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所述不同的各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包括:
接收经过第一调制方式调制后的数据分组;
采用与所述第一调制方式对应的第二调制方式调制并发送所述数据分组,所述第一调制方式和所述第二调制方式构成预置的优化组合,所述第一调制方式调制所述数据分组使用的第一组调制因子与所述第二调制方式调制所述数据分组的第二组调制因子不同、或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的第一组星座调制符号与所述第二调制方式的第二组星座调制符号不同,所述不同的第一组调制因子与所述第二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所述不同的第一组星座调制符号与所述第二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至少两个经调制的调制组合,所述调制组合采用调制方式调制得到,所述调制方式构成预置的调制方式的优化组合,所述各个调制方式对应的各组调制因子和/或各组星座调制符号不同,所述不同的各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所述不同的各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
使用预置的信号接收技术对所述至少两个经调制的调制组合进行信号检测,获得经调制的数据分组;
解调所述经调制的数据分组获得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需要发送的数据分组;
N个发射单元,用于采用与发射单元分别对应的调制方式调制并发送所述数据分组;所述各个调制方式构成预置的调制方式的优化组合;所述各个调制方式对应的各组调制因子和/或各组星座调制符号不同,所述不同的各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所述不同的各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转发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经过第一调制方式调制后的数据分组;
转发单元,用于采用与所述第一调制方式对应的第二调制方式调制并发送所述数据分组,所述第一调制方式和所述第二调制方式构成预置的优化组合,所述第一调制方式调制所述数据分组使用的第一组调制因子与所述第二调制方式调制所述数据分组的第二组调制因子不同、和/或所述第一调制方式使用的第一组星座调制符号与所述第二调制方式使用的第二组星座调制符号不同,所述不同的第一组调制因子与所述第二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所述不同的第一组星座调制符号与所述第二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至少两个经调制的调制组合,所述调制组合采用调制方式调制得到,所述调制方式构成预置的调制方式的优化组合,所述各个调制方式对应的各组调制因子和/或各组星座调制符号不同,所述不同的各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所述不同的各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
检测单元,用于使用预置的信号接收技术对所述至少两个经调制的调制组合进行信号检测,获得经调制的数据分组;
解调单元,用于解调所述经调制的数据分组获得数据。
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各个调制方式所对应的各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和/或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使发送的数据分组对应的数据可以在符号上有不同,从而可以在符号级上降低误差,降低误帧率和误比特率,有效的提升系统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两个QPSK星座点叠加为16QAM星座点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三个QPSK星座点叠加为64QAM星座点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一个QPSK星座点和一个16QAM星座点叠加为64QAM星座点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MIMO模式下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均为双天线的发射、接收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两个接收端发送的数据映射的QPSK星座点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两个接收端发送的QPSK符号在信道中叠加为一个16QAM星座点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实施例七所描述的数据转发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八中有一个RS时的数据转发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八中有两个RS时的数据转发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九所描述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十所描述的数据转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一所描述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一,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应用在具有N个发射分集支路的通信系统中,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流程包括:
步骤101、获取需要发送的数据分组;
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分组可以是经过编码的数据分组,如经过前向纠错编码(FEC编码)等;在经过编码后,可以经过交织处理,也可以不经过交织处理;
步骤102、发射分集支路采用与发射分集支路对应的调制方式调制并发送数据分组;
各个调制方式构成预置的调制方式的优化组合;各个调制方式对应的各组调制因子和/或各组星座调制符号不同,不同的各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不同的各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
发射分集支路采用与该发射分集支路对应的调制方式调制并发送数据分组的具体过程包括:获取与数据分组对应的一组调制因子;将数据分组按预置的星座调制方式映射到星座点上,获得与数据分组对应的星座调制符号;组合一组调制因子与星座调制符号,获得调制组合;发送调制组合。其中,组合第一组调制因子、星座调制符号及编码矩阵,可以提高灵活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优化组合是指从所有可能的组合中选出的传输效果比较好的组合,使用选出的优化组合可以更好的对数据进行传输,从而降低误帧率和误比特率,提高系统性能。
其中,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具体可以是:不同的各组调制因子中至少有一个调制因子不同。具体的,不同的调制因子符合绝对值相同、或互为共轭、或模值相同等条件。
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具体可以是:不同的各组星座调制符号中至少有一个星座调制符号不同,不同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绝对值相同、或互为共轭、或模值相同等条件。
从上可知,由于本实施例中各个调制方式所对应的各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和/或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其中,不同的各组调制因子中至少有一个调制因子是不同的,不同的星座调制符号中至少有一个星座调制符号是不同的,因而使发送的数据分组对应的数据可以在符号上有不同,从而可以实现符号级的合并,从而降低误帧率和误比特率,有效的提升系统性能。
为了使接收端可以对接收的信息进行正确的检测,各个发射分集支路在发送了调制后的数据分组后,需要进一步发送发射分集支路调制数据分组的调制方式的标识。当然也可以按照默认的组合进行发送,从而不需要发送发射分集支路调制数据分组的调制方式的标识。
图2描述了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二,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本实施例描述的是具有两个发射分集支路的情况,流程包括步骤201、202、203。
步骤201、获取需要发送的数据分组。
步骤202、第一发射分集支路采用第一调制方式调制并发送数据分组。
可以预先设置第一调制方式,在获取了数据分组后,就可以查找对应的第一调制方式。其中,第一发射分集支路采用第一调制方式调制并发送数据分组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发射分集支路获取与数据分组对应的第一组调制因子;将数据分组按预置的星座调制方式映射到星座点上,获得与数据分组对应的星座调制符号;组合第一组调制因子与星座调制符号,获得第一调制组合;发送第一调制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的调制方式有QPSK、八相相移键控(8PSK:EightPhase Shift Keying)、8状态的幅度相移键控(8APSK:8-state amplitude phaseshift keying)、64QAM、128相正交振幅调制(128QAM)等。还可以将多个低阶的星座调制方式叠加为高阶的调制方式,例如将两个QPSK星座点叠加为16QAM星座点等;在需要将低阶的星座调制方式叠加为高阶的调制方式时,可能需要将获取的数据进行分组,获取相应的第一组调制因子,每个分组对应第一组调制因子中的一个。以将两个QPSK星座点叠加为16QAM星座点为例,假设数据分组为b0b1b2b3,分成两组,b0b1和b2b3,其中,b0b1映射到QPSK星座点的调制符号x上,b2b3映射到QPSK星座点的调制符号y上,第一组调制因子为[α,β],其中与b0b1对应的调制因子为α,与b2b3对应的调制因子为β,则可以将数据分组b0b1b2b3叠加为16QAM星座点调制符号αx+βy发送。
步骤203、第二发射分集支路采用与第一调制方式对应的第二调制方式发送数据分组;
第一调制方式与第二调制方式构成预置的优化组合,第一调制方式与第二调制方式调制数据分组的调制因子不同,第一调制方式所采用的第一组调制因子与第二调制方式所采用的第二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和/或第一调制方式所采用的第一组星座调制符号与第二调制方式所采用的第二组星座调制符号负荷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
第一发射分集支路和第二发射分集支路不仅可以是不同时间上发送的时间分集,也可以是同一个BS上的不同发射天线,还可以是不同BS上的天线,不同接收端等;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对第一发射分集支路和第二发射分集支路进行限定。
其中,第二发射分集支路采用第二调制方式发送数据分组的具体过程与第一发射分集支路采用第一调制方式发送数据分组的具体过程类似;主要的区别在于第一调制方式与第二调制方式调制数据分组的调制因子不同,第一调制方式所采用的第一组调制因子与第二调制方式所采用的第二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其中,调制因子对应关系可以是:不同的第一组调制因子与第二组调制因子的绝对值相同(对应调制因子为实数的情况);或不同的第一组调制因子为第二组调制因子的共轭(对应调制因子为复数时,对调制因子取共轭的情况);或不同的第一组调制因子与第二组调制因子的模值相同(对应调制因子为复数时,对星座调制符号取共轭的情况)。也可以是第一调制方式与第二调制方式调制数据分组的星座调制符号不同,第一调制方式采用的第一组星座调制符号与第二调制方式所采用的第二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与调制因子对应关系类似,此处不再赘述。上述的几种情况,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比较优选的实施方式。
以将两个QPSK星座点叠加为16QAM星座点为例,假设数据分组为b0b1b2b3,分成两组,b0b1和b2b3,其中,b0b1映射到QPSK星座点的调制符号x上,为b0b1预先分配的调制因子为α,b2b3映射到QPSK星座点的调制符号y上,为b2b3预先分配的调制因子为β,第一发射分集采用αx+βy发送。在α为实数时,第二分集支路可以组合成αx-βy或-αx+βy发送;在α、β为复数时,假设 α = | α | e j θ 1 , β = | β | e j θ 2 , A = | α | e j θ 2 , B = | β | e j θ 1 . 其中,|*|表示*的模值。例如, α = 2 2 10 e j θ 1 , β = 2 10 e j θ 2 , A = 2 2 10 e j θ 2 , B = 2 2 10 e j θ 1 . 第二分集支路可以组合成A*x-B*y、-A*x+B*y、Ax*-By*、-Ax*+By*发送。此时,对应实数的情况,可以预置第一调制方式与第二调制方式构成的优化组合为αx+βy和αx-βy、αx+βy和-αx+βy;对应复数的情况,可以预置第一调制方式与第二调制方式构成的优化组合为αx+βy和A*x-B*y、αx+βy和-A*x+B*y、αx+βy和-Ax*+By*、αx+βy和Ax*-By*。其中,优化组合中的调制方式的先后顺序可以互换。
因此,第二发射分集支路采用与第一调制方式对应的第二调制方式发送数据分组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第二发射分集支路获取与数据分组对应的第二组调制因子,第二组调制因子与第一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组合第二组调制因子与星座调制符号,获得第二调制组合;发送第二调制组合。
或者可以包括如下步骤:第二发射分集支路获取与数据分组对应的第二组调制因子;组合第二组调制因子与第二组星座调制符号,获得第二调制组合,第二组星座调制符号与第一调制方式所使用的第一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发送第二调制组合。其中,在组合获得第二调制组合时,为了提高灵活性,可以进一步组合预编码矩阵获得第二调制组合。
如果有多个第一调制方式可以选择,例如对应实数的情况,第一调制方式可以选择αx+βy、αx-βy或-αx+βy,并且可选择的调制方式都有预置的标识,此时需要在选取了某个第一调制方式后,发送选取的第一调制方式的标识,从而使接收端可以获知调制所采用的第一调制方式,进而进行相应的解调。同样,如果有多个第二调制方式可以选择,需要在选取了某个第二调制方式后,发送选取的第二调制方式的标识。
当然也可以发射端和接收端事先约定特定的组合方式,在通讯时直接采用约定的组合方式进行传输,不需要在每次发送时都发送调制数据分组所采用的调制方式的标识。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优选采用具有一定内在关系的第二组调制因子和第一组调制因子和/或具有一定内在关系的第二组星座调制符号和第一组星座调制符号,如相同、绝对值相同、互为共轭、或模值相同等。只要接收第一调制组合和第二调制组合的接收端可以获知调制所采用的第一组调制因子和第二组调制因子,都不会影响本发明的实现,如可以通过控制信令通知接收端。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一个数据分组会发送多次的情况,此时任意两个相邻的发射分集支路之间的数据传送都可以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所述两个相邻的发射分集支路是指在发射数据过程中,发送数据相邻的两个发射分集,所述相邻发射分集支路可以是同一个发射天线,也可以是同一个BS的不同发射天线,还可以是不同BS上的发射天线等。
从上可知,由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调制方式所采用第一组调制因子与第二调制方式使用的第二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和/或第一调制方式使用的第一组星座调制符号和第二调制方式使用的第二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其中,不同的各组调制因子中至少有一个调制因子是不同的,不同的各组星座调制符号中至少有一个星座调制符号是不同的,使第一组合与第二组合可以在符号上有不同,从而使在传送过程中的误差,如噪声等会由于符号的差别而导致第二次发送的误差与第一次发送的误差不偏向同一方向,使接收端检测获得的数据分组可以在符号级上降低误差,降低了误帧率和误比特率,提高系统性能,提高了通信的准确性。
图3描述了本发明提供实施例三,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包括步骤301、302、303。
步骤301、接收至少两个经调制的调制组合;
调制组合采用调制方式调制得到,调制方式构成预置的调制方式的优化组合,各个调制方式对应的各组调制因子和/或各组星座调制符号不同,不同的各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不同的各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
步骤302、使用预置的信号接收技术对至少两个经调制的调制组合进行信号检测,获得经调制的数据分组。
信号接收技术可以是迫零接收技术(ZF:Zero-Forcing)、线性最小均方误差(L-MMSE:Linear Minimum Mean-Squared Error)接收技术、最大似然(ML:Maximum Likelihood)接收技术、串行干扰消除(SIC:Successive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接收技术、并行干扰消除(PIC:Parallel InterferenceCancellation)接收技术等。
可能会有多个调制方式,因而在使用预置的信号接收技术对上述至少两个经调制的调制组合进行信号检测前,需要进一步接收所述至少两个调制组合的调制方式的标识;如果接收端与发射端约定了调制方式,则不需要接收相应的调制方式的标识。
如果接收了相应的调制方式的标识,则需要根据所述调制方式的标识,使用预置的信号接收技术对所述至少两个经调制的调制组合进行信号检测。
由于无线信道的特性,接收到的经调制后的数据分组包括了噪声和干扰信号等。
步骤303、解调经调制的数据分组获得数据。
解调是采用与调制对应的方式。
由于经信号接收技术监测获得的数据分组是包含了误差的,因而解调后获得的传送的数据分组并不会与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分组完全相同,只会根据调制和解调的方式而无限接近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分组。
从上可知,由于接收的至少两个经调制的调制组合是通过不同的调制方式调制的,各个不同的调制方式使用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和/或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使本实施例所接收的至少两个调制组合可以在符号上有不同,可以在符号级上降低误差,降低误帧率和误比特率,有效的提升系统性能;并且可以使用信号检测技术来降低误帧率和误比特率,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提高通信的准确性。
如下,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的实施例和数据处理方法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四描述的是在具有至少一个发射天线和多个接收天线的多接收端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传输过程,此处以MBMS系统为例。
在MBMS系统中,通过分层调制技术可将分层后的数据复用到相同的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以节约系统的频谱资源。具体的分层调制方式通过控制信令通知接收端。在接收端信道条件好的接收端接收基本层和增强层数据,获得更高数据率。信道质量差的接收端仅接收基本层,获得基本的数据率。当数据进行第二次发送而需要进行星座调制时,以与前一次不同的分层调制方式进行传输,通过控制信令通知接收端具体的分层调制方法,具体的,采用与前一次不同的调制因子进行调制。
1)采用16QAM的单输入单输出(SISO:Single-Input Single-Output)模式:
在SISO模式下,MBMS服务器通过BS向接收端送信息,假设在BS的MAC层加入CRC校验码的数据经FEC编码之后的数据为b0b1b2b3,b0b1为基本层数据,映射到QPSK星座点调制符号x上;b2b3为增强层数据,映射到QPSK星座点调制符号y上。当然,对数据也可以采用其它分组方法进行映射,例如b0b2映射到星座符号x上,b1b3映射到星座符号y上,不再一一列举。x、y乘上相应的调制因子α、β,叠加为16QAM星座点调制符号发射,具体如图4所示,描述了两个QPSK星座点叠加为16QAM星座点的情况:基本层的数据映射在QPSK星座点上的数据分组分别为00
Figure A200810002138D00191
Figure A200810002138D00192
Figure A200810002138D00193
因此CX
Figure A200810002138D00195
Figure A200810002138D00196
Figure A200810002138D00198
同理,增强层的数据映射在QPSK星座点上的数据分组分别为00
Figure A200810002138D00199
Figure A200810002138D001910
Figure A200810002138D001911
和10
Figure A200810002138D001912
因此CY
Figure A200810002138D001913
叠加为16QAM后,在16QAM的星座点上的数据分别为0011、0010、0001、0000、0111、0110、0101、0100、1111、1110、1101、1100、1011、1010、1001、1000,基本层的数据分组组合对应的调制因子α后为αx,增强层的数据分组组合对应的调制因子β后为βy,因此叠加为16QAM后的z为αx+βy。
因为有两个调制因子,所以可以称调制阶数为2。其中,两个QPSK星座点调制符号叠加为16QAM星座点调制符号,一共有6种不同的星座映射方式,分别为z=αx+βy、z=αx-βy、z=-αx+βy、z=βx+αy、z=βx-αy、z=-βx+αy。当α和β为实数时,如果第一次发射采用的星座映射方式为z=αx+βy、那么第二次发送时可以采用的星座映射方式为z=αx-βy、z=-αx+βy中的任意一种,这样可以保证同一组数据内的优先级不同的数据在两次发射中分配的调制因子不同,由此可以得到第一组优化组合:两次发射采用如式[1]所示组合中的任意一种,两次发射采用的各组合中提供的两种星座映射方式的顺序可以交换。
组合1: z 1 = αx + βy z 2 = αx - βy 组合2: z 1 = αx + βy z 2 = - αx + βy - - - [ 1 ]
第一优化分层调制方案基于α和β均为实数提出,α和β均为实数是由传统的星座映射方式决定的。但是在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2)标准中,在分层调制(Hierarchal Modulation)时,对传统的星座映射方式进行了调整,此时发射的数据符号z=αx+βy中的调制因子α、β可能为复数,假设 α = | α | e j θ 1 , β = | β | e j θ 2 , A = | α | e j θ 2 , B = | β | e j θ 1 . 其中,|*|表示*的模值。例如, α = 2 2 10 e j θ 1 , β = 2 10 e j θ 2 , A = 2 2 10 e j θ 2 , B = 2 2 10 e j θ 1 , 针对α、β为复数的情况,如果第一次发射采用的星座映射方式为 αx + βy = Δ | α | e j θ 1 x + | β | e j θ 2 y , 那么第二次发射可以采用的星座映射方式为A*x-B*y、-A*x+B*y之一。由此提出了第二组优化组合:两个时间发射分集采用如式[2]所示组合中的任意一种,两次发射采用的各组合中提供的两种星座映射方式的顺序可以交换。
组合1: z 1 = αx + βy = Δ | α | e j θ 1 x + | β | e j θ 2 y z 2 = A * x - B * y = Δ | α | e - j θ 2 x - | β | e - j θ 1 y
组合2: z 1 = αx + βy = Δ | α | e j θ 1 x + | β | e j θ 2 y z 2 = - A * x + B * y = Δ - | α | e - j θ 2 x + | β | e - j θ 1 y - - - [ 2 ]
针对α、β为复数的情况,如果第一次发射采用的星座映射方式为 αx + βy = Δ | α | e j θ 1 x + | β | e j θ 2 y , 那么第二次发射可以采用的星座映射方式为Ax*-By*、-Ax*+By*中的任意一种。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第三组优化组合:两个时间发射分集采用如式[3]所示组合中的任意一种,两次发射采用的各组合中提供的两种星座映射方式的顺序可以交换。
组合1: z 1 = αx + βy = Δ | α | e j θ 1 x + | β | e j θ 2 y z 2 = A x * - B y * = Δ | α | e j θ 2 x * - | β | e - j θ 1 y *
组合2: z 1 = αx + βy = Δ | α | e j θ 1 x + | β | e j θ 2 y z 2 = - A x * + B y * = Δ - | α | e j θ 2 x * + | β | e j θ 1 y * - - - [ 3 ]
针对上述三组优化组合,说明信号接收技术的算法:
以第一组优化组合的组合1为例,可以表示为如下的式[4]:
r 1 r 2 = αh 1 βh 2 αh 1 - βh 2 x y + n 1 n 2 = H 1 · x y + n 1 n 2 - - - [ 4 ]
以第二组优化组合的组合1为例,可以表示为如下的式[5]:
r 1 r 2 = | α | e j θ 1 h 1 | β | e j θ 2 h 2 | α | e - j θ 2 h 1 - | β | e - j θ 1 h 2 x y + n 1 n 2 = H 2 · x y + n 1 n 2 - - - [ 5 ]
以第三组优化组合的组合1为例,可以表示为如下的式[6]:
r 1 r 2 * = | α | e j θ 1 h 1 | β | e j θ 2 h 2 | α | e - j θ 2 h 1 * - | β | e - j θ 1 h 2 * x y + n 1 n 2 * = H 3 · x y + n 1 n 2 - - - [ 6 ]
其中,hi(i=1,2)表示从BS到接收端的第i次发送信号的信道响应参数,ri(i=1,2)表示接收端第i次接收到的信号,ni(i=1,2)表示接收端第i次接收到的信号中包含的外部干扰等。
接收端结合两次(为便于描述,假定传输两次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两次)传输的数据,使用信号接收技术检测接收信号,之后进行解调、解码。采用的信号接收技术包括:ZF、L-MMSE、ML、SIC、PIC等信号接收技术。
以ZF接收技术为例,当采用ZF接收技术时,对于式[4]、式[5]和式[6],均衡因子Wi(i=1,2,3)表示为式[7]:
W i = ( H i * H i ) - 1 H i * , ( i = 1,2,3 ) - - - [ 7 ]
其中,()*为共轭转置矩阵,()-1为逆矩阵。
则通过ZF接收技术得到的加入噪声影响的x和y可以表示为式[8]和式[9]:
式[4]和式[5]可以表示为:
x ~ y ~ = W i · r 1 r 2 = x y + W i · n 1 n 2 , 其中i=1,2           [8]
式[6]可以表示为:
x ~ y ~ = W 3 · r 1 r 2 * = x y + W 3 · n 1 n 2 * - - - [ 9 ]
根据式[7]、式[8]和式[9]就可以计算出相应的x和y,再进行解调就可以获得初始的数据分组。
以L-MMSE接收技术为例,对于式[4]、式[5]和式[6],均衡因子Wi(i=1,2,3)表示为式[10]:
Figure A200810002138D00223
其中
Figure A200810002138D00224
σ2表示噪声方差,Ps表示发送信号功率,I2×2为2×2的单位矩阵。
则通过L-MMSE接收技术得到的加入噪声影响的x和y可以表示为式[11]和式[12]:
式[4]和式[5]可以表示为:
x ~ y ~ = W i · r 1 r 2 , 其中i=1,2                          [11]
式[6]可以表示为:
x ~ y ~ = W 3 · r 1 r 2 * - - - [ 12 ]
根据式[10]、式[11]和式[12]就可以计算出相应的x和y,再进行解调就可以获得初始的数据分组。
2)采用64QAM的SISO模式一:
采用64QAM的SISO模式一是针对MBMS业务在分层调制的过程中采用64QAM单发单收的SISO模式,主要针对同一信息发送至少三次的情况,应用于将同一业务的数据流分为三种重要性不同的子数据流,可以称为基本层数据、中间层数据和增强层数据。假设,MBMS服务器通过BS传输给用户的信息为b0b1b2b3b4b5:b0b1表示基本层数据编码后的数据,映射到QPSK符号x;b2b3表示中间层数据编码后的数据,映射到QPSK符号y上;b4b5表示增强层数据编码后的数据,映射到QPSK符号z上,对应增强层数据。x、y、z乘上相应的系数(假设为α、β、γ, α = 32 10 , β = 8 42 , γ = 2 42 ),并叠加成为64QAM符号s=αx+βy+γz发送,分层调制过程如图5所示。
将多次传输的数据一并通过信道均衡后,再分别解调和解码可以得到各层数据。
其中,三次传输的调制因子可以是表1中的调制因子的任意一种组合,但要保证传输矩阵为满秩。
表1
Figure A200810002138D00234
三次传输后的传输矩阵可以如式[13]所示:
r 1 r 2 r 3 = h 1 0 0 0 h 2 0 0 0 h 3 ± α ± β ± γ ± γ ± α ± β ± β ± γ ± α x y z + n 1 n 2 n 3 = Δ H · x y z + n 1 n 2 n 3 - - - [ 13 ]
其中,ri(i=1,2,3)表示第i次信号接收到的信号;hi(i=1,2,3)表示第i次信号接收时的信道相应参数,通过导频信号得到;对于三次传输的情况,矩阵满秩为3。ni(i=1,2,3)表示第i次接收时的噪声干扰;ni(i=1,2,3)为均值为0高斯噪声,且 E { | n i | 2 } = N 0 2 (i=1,2,3),其中,E{*}表示*的数学期望值,
Figure A200810002138D00242
代表噪声功率;x、y、z为幅度为1的QPSK星座符号,|x|=|y|=|z|=1,x、y、z调制因子分别为α、β、γ;
Figure A200810002138D00243
表示定义。
式[13]可以看成虚拟多天线接收,可以采用ZF、L-MMSE等接收技术进行信道均衡,经信道均衡后式[13]可以表示为如下的式[14]:
x ^ y ^ z ^ = W · r 1 r 2 r 3 = x y z + W · n 1 n 2 n 3 - - - [ 14 ]
其中,W为均衡因子矩阵。例如,如果使用L-MMSE均衡算法,均衡因子矩阵W表示为:W=[H′H+αI3]-1H′,其中,α=σ2/Ps,σ2表示噪声方差,Ps表示发送信号功率;如果使用ZF均衡算法,均衡因子矩阵W表示为:W=[H′H]-1H′。
经过均衡之后,得到x、y、z估计信号,进而分别进行QPSK解调、解码等可以得到接收数据。
从而得到了三层数据的信息比特。对于信噪比(SNR:Signal to NoiseRatio)比较好的接收端,能正确接收x、y、z对应的三层信息;SNR次之的接收端,可以接收x、y对应得两层信息;SNR相对较小的接收端,仅仅可以接收基本层x对应的信息。
3)采用64QAM的SISO模式二:
采用64QAM的SISO模式二描述了一个64QAM的星座点由两层分层调制的情况构成的情况,其中基本层为QPSK调制,增强层为16QAM调制,假设b0b1表示基本层数据编码后的数据,映射到QPSK符号x;b2b3b4b5表示增强层数据编码后的数据,映射到16QAM符号y+z。x、y、z乘上相应的系数(假设为α、β、γ, α = 32 10 , β = 8 42 , γ = 2 42 ),叠加成为64QAM符号s=αx+βy+γz发送,分层调制过程如图6所示。
两次传输的数据可以是表2中的任意一种组合,但要保证传输矩阵的为满秩。
表2
Figure A200810002138D00251
假设2次传输的分层调制符号分别表示为s1=αx+βy+γz、s2=-αx+βy+γz,两次传输后的传输矩阵可以如式[15]所示:
r 1 r 2 = h 1 0 0 h 2 α 1 - α 1 x βy + γz + n 1 n 2 = Δ H · x βy + γz + n 1 n 2 - - - [ 15 ]
经信道均衡后的式[15]可以表示为式[16]:
Figure A200810002138D00253
其中,W为均衡因子矩阵。如果使用L-MMSE均衡算法,均衡因子矩阵W表示为:W=[H′H+αI3]-1H′,其中,α=σ2/Ps,σ2表示噪声方差,Ps表示发送信号功率;如果使用ZF均衡算法,均衡因子矩阵W表示为:W=[H′H]-1H′。
经过均衡之后,对x的估计信号,进行QPSK解调、解码,从而得到基本层的数据;对βy+γz估计信号,进行QPSK解调、解码等,从而得到增强层的数据。其中,在对βy+γz进行解调时,可以经过功率调整,即对λ·(βy+γz)进行16QAM调整,λ为功率调整因子。
4)采用16QAM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模式一:
在16QAM的MIMO模式下,MBMS服务器通过BS向接收端发送信息。假设某时刻,在MAC层加入CRC校验码的数据经FEC编码之后,在天线#1和天线#2欲发射数据分别为b0b1b2b3和b4b5b6b7,其中b0b1和b4b5分别映射到QPSK星座点调制符号x1和x2,b2b3和b6b7分别映射到QPSK星座点调制符号y1和y2上;x1、y1的调制因子分别为α、β,叠加为16QAM星座点调制符号在天线#1发射,x2、y2的调制因子分别为α、β,也可以不同,叠加为16QAM星座点调制符号在天线#2发射,当然也可以x1、y1在天线#2发射,x2、y2在天线#1发射。在天线#1和天线#2上分别发射的一组数据可以按照各自的星座映射方式进行调制,如果在第1个时间分集上天线#1和天线#2分别采用的星座映射方式为模式1,参见表3:
表3
Figure A200810002138D00261
如表3所示,模式2至9为第2个时间分集上天线#1和天线#2可以分别采用的星座映射方式的所有模式,模式2至5是以在第2个时间分集上x1、y1仍在天线#1发射而x2、y2仍在天线#2发射给出的,模式6至9是以在第2个时间分集上x1、y1在天线#2发射而x2、y2在天线#1发射给出的。模式2至9是基于α和β均为实数,本发明实施例给出α和β均为实数时的第一组优化组合:第1个时间分集上天线#1和天线#2分别采用的星座映射方式为模式1,第2个时间分集上天线#1和天线#2分别采用的星座映射方式为模式2至9中的任意一种,两次发射采用两组模式的顺序可以交换。
当α和β均为复数时,假设 α = | α | e j θ 1 , β = | β | e j θ 2 , A = | α | e j θ 2 , B = | β | e j θ 1 . 其中,|*|表示*的模值。例如, α = 2 2 10 e j θ 1 , β = 2 10 e j θ 2 , A = 2 2 10 e j θ 2 , B = 2 2 10 e j θ 1 . 与SISO系统中类似,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α和β为复数时的优化组合如表2所示。
如表4所示,模式2至9为第2个时间分集上天线#1和天线#2可以分别采用的星座映射方式的所有模式,模式2至5是以在第2个时间分集上x1、y1仍在天线#1发射而x2、y2仍在天线#2发射给出的,模式6至9是以在第2个时间分集上x1、y1在天线#2发射而x2、y2在天线#1发射给出的。第1个时间分集上天线#1和天线#2分别采用的星座映射方式为模式1,第2个时间分集上天线#1和天线#2分别采用的星座映射方式为模式2至模式9中各α和β取共轭后的任意模式。
表4
Figure A200810002138D00275
类似的,如表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组优化组合是:第1个时间分集上天线#1和天线#2分别采用的星座映射方式为模式1,第2个时间分集上天线#1和天线#2分别采用的星座映射方式为模式2至模式9中x1、y1、x2、y2取共轭后的任意模式。
以α和β为复数时的模式1和模式7的组合为例,说明本接收端的两种处理方案。
第1种处理方案,由上可知第1次接收的信号可以表示为式[17]:
r 11 = h 11 1 ( αx 1 + βy 1 ) + h 21 1 ( αx 2 + βy 2 ) + n 1 1 r 21 = h 12 1 ( αx 1 + βy 1 ) + h 22 1 ( αx 2 + βy 2 ) + n 2 1 - - - [ 17 ]
其中,
Figure A200810002138D00282
表示第i根接收天线在第j次接收时的干扰和噪声,结合现有噪声理论模型,假设
Figure A200810002138D00283
为均值为0高斯噪声,且 E { | n i j | 2 } = N 0 2 , 其中,E{*}表示*的数学期望值,
Figure A200810002138D00285
代表噪声功率;
Figure A200810002138D00286
表示第i根发射天线到第j根接收天线在第n个发射分集支路上的信道传输函数;x、y为幅度为1的QPSK调制符号:|x|=|y|=1。
x、y的调制因子为α、β,α和β可以为实数也可以为复数,当α和β为实数时采用第一组优化组合,下面对采用第一组优化组合的接收原理进行介绍。从数学角度来讲,实数只是复数的一种特殊形式, α = | α | e j θ 1 , β = | β | e j θ 2 , 当θ1和θ2为kπ,k∈Z时,A=A*=±α、B=B*=±β为实数。在此以 α = | α | e j θ 1 , β = | β | e j θ 2 的统一表示形式为例,介绍采用前两种优化分层调制方案的接收原理。
根据SISO系统中的接收原理,式[17]中的两个发射分集支路发送的数据分组经过信号检测操作后,可以得到如式[18]所示:
Figure A200810002138D002811
其中,fN(n1,n2..)(N=1,2)代表关于n1和n2及其它相关参数的函数,相关参数例如x1、y1、x2、y2等。
针对第2个时间分集上两个天线上发射的数据包,如果采用模式7,接收端接收到的信息可以表示为式[19]:
r 12 = h 11 2 ( A * x 2 - B * y 2 ) + h 21 2 ( A * x 1 - B * y 1 ) + n 1 2 r 22 = h 12 2 ( A * x 2 - B * y 2 ) + h 22 2 ( A * x 1 - B * y 1 ) + n 2 2 - - - [ 19 ]
当θ1和θ2为kπ,k∈Z时,A=A*=±α、B=B*=±β为实数。
式[19]的数据符号经过信号检测操作后,得到如式[20]所示:
其中,其中,fN(n3,n4..)(N=3,4)代表关于n3和n4及其它相关参数的函数,相关参数例如x1、y1、x2、y2等。
由式[18]和式[20]可得式[21]和式[22]:
Figure A200810002138D00292
Figure A200810002138D00293
对式[21]和式[22]分别进行信号检测操作可以解得x1、y1、x2和y2
第2种处理方案,针对第1个时间分集和第2个时间分集上两天线上发射的数据包,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符号可以作为一次传输的四路数据符号,如式[23]所示:
r 11 = h 11 1 ( αx 1 + βy 1 ) + h 21 1 ( αx 2 + βy 2 ) + n 1 1 r 21 = h 12 1 ( αx 1 + βy 1 ) + h 22 1 ( αx 2 + βy 2 ) + n 2 1 r 12 = h 11 2 ( A * x 2 - B * y 2 ) + h 21 2 ( A * x 1 - B * y 1 ) + n 1 2 r 22 = h 12 2 ( A * x 2 - B * y 2 ) + h 22 2 ( A * x 1 - B * y 1 ) + n 2 2 - - - [ 23 ]
由式[23]可以得到式[24]:
r 11 r 21 r 12 r 22 = αh 11 1 βh 11 1 αh 21 1 βh 21 1 αh 12 1 βh 12 1 αh 22 1 βh 22 1 A * h 21 2 - B * h 21 2 A * h 11 2 - B * h 11 2 A * h 22 2 - B * h 22 2 A * h 12 2 - B * h 12 2 x 1 y 1 x 2 y 2 + n 1 1 n 2 1 n 1 2 n 2 2                 [24]
= Δ | α | e j θ 1 h 11 1 | β | e j θ 2 h 11 1 | α | e j θ 1 h 21 1 | β | e j θ 2 h 21 1 | α | e j θ 1 h 12 1 | β | e j θ 2 h 12 1 | α | e j θ 1 h 22 1 | β | e j θ 2 h 22 1 | α | e - j θ 1 h 21 2 - | β | e - j θ 2 h 21 2 | α | e - j θ 1 h 11 2 - | β | e - j θ 2 h 11 2 | α | e - j θ 1 h 22 2 - | β | e - j θ 2 h 22 2 | β | e - j θ 1 h 12 2 - | β | e - j θ 2 h 12 2 x 1 y 1 x 2 y 2 + n 1 1 n 2 1 n 1 2 n 2 2
式[24]通过信号检测操作后即可解出加入信道噪声影响的x1、y1、x2、y2
对两次发射的数据符号分别接收并缓存后,同时通过信号接收技术即可解出加入信道噪声影响的x1、y1、x2、y2,从而实现了接收端的符号级合并,进一步进行解调可以得到接收数据。
5)采用16QAM的MIMO模式二:
采用16QAM的MIMO模式二是采用16QAM的MIMO模式一第2种处理方案的进一步增强模式。为了增加发送信号的灵活性,可以在发射端加入预编码矩阵C1、C2、C3和C4,接收端接收的数据如式[25]所示:
r 11 r 12 r 21 r 22 = αh 11 1 αh 21 1 A * h 21 2 A * h 11 2 · C 1 βh 11 1 βh 21 1 - B * h 21 2 - B * h 11 2 · C 2 αh 12 1 αh 22 1 A * h 22 2 A * h 12 2 · C 3 βh 12 1 βh 22 1 - B * h 22 2 - B * h 12 2 · C 4 x 1 x 2 y 1 y 2 + n 1 1 n 1 2 n 1 2 n 2 2 - - - [ 25 ]
需要说明的是,加入的预编码矩阵C1、C2、C3和C4可以相同或不同,也可以只采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预编码矩阵。在两次传输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也可以相同或不同。
对式[25]使用信道均衡算法,得到x1、x2、y1和y2。之后使用QPSK解调,之后作进一步解码可以得到接收数据。
6)采用64QAM的MIMO模式一:
如图7所示,描述了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均为双天线的发射、接收示意图。在双发双收的MIMO系统中,假设某时刻,基本层、中间层和增强层的数据经编码后,在发射天线#1和发射天线#2欲发射的信息比特分别为a0a1a2a3a4a5和b0b1b2b3b4b5,其中a0a1和b0b1分别映射到QPSK星座点调制符号x1和x2,对应基本层的数据;a2a3和b2b3分别映射到QPSK星座点调制符号y1和y2上,对应中间层的数据;a4a5和b4b5分别映射到QPSK星座点调制符号z1和z2上,对应增强层的数据;x1、y1、z1的调制因子分别为α、β、γ,叠加成为64QAM星座点调制符号在发射天线#1发射,x2、y2、z2的调制因子分别为α、β、γ(也可以不为α、β、γ),叠加成为64QAM星座点调制符号在发射天线#2发射,当然也可以x1、y1、z1在发射天线#2发射,x2、y2、z2在发射天线#1发射。在发射天线#1和发射天线#2上分别发射的一组数据可以按照各自的星座映射方式进行调制。
假设发射天线#1和发射天线#2对同一信息传输三次,两个发射天线可以按照各自的规则适用表1中的任意一种组合,两个发射天线的映射规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发射天线#1三次发射的层次调制符号表示为:s11=αx1+βy1+γz1、s12=αx1-βy1+γz1、s13=αx1+βy1-γz1;发射天线#2三次发射的层次调制符号表示为:s21=αx2-βy2-γz2、s22=αx2-βy2+γz2、s23=-αx2+βy2-γz2
对接收天线#1,三次接收的信号,可以如式[26]所示:
r 11 = h 11 1 ( αx 1 + βy 1 + γz 1 ) + h 21 1 ( αx 2 - βy 2 - γz 2 ) + n 1 1 r 12 = h 11 2 ( αx 1 - βy 1 + γz 1 ) + h 21 2 ( αx 2 - βy 2 + γz 2 ) + n 1 2 r 13 = h 11 3 ( αx 1 + βy 1 - γz 1 ) + h 21 3 ( - αx 2 + βy 2 - γz 2 ) + n 1 3 - - - [ 26 ]
对接收天线#2,三次接收的信号,可以如式[27]所示:
r 21 = h 12 1 ( αx 1 + βy 1 + γz 1 ) + h 22 1 ( αx 2 - βy 2 - γz 2 ) + n 2 1 r 22 = h 12 2 ( αx 1 - βy 1 + γz 1 ) + h 22 2 ( αx 2 - βy 2 + γz 2 ) + n 2 2 r 23 = h 12 3 ( αx 1 + βy 1 - γz 1 ) + h 22 3 ( - αx 2 + βy 2 - γz 2 ) + n 2 3 - - - [ 27 ]
其中,图7、式[26]和式[27]中的rij表示第i根接收天线在第j次接收到的信号;表示第i根发射天线到第j根接收天线在第n个传输分集上的信道传输函数,具体通过导频信号得到。式[26]和式[27]中的
Figure A200810002138D00321
表示第i根接收天线在第j次接收时的干扰和噪声,结合现有噪声理论模型,假设
Figure A200810002138D00322
为均值为0高斯噪声,且 E { | n i j | 2 } = N 0 2 , 其中,E{*}表示*的数学期望值,代表噪声功率;
联合[26]和[27],使用均衡算法得到sij(i=1,2,3;j=1,2,3)的估计信号,再对sij(i=1,2,3;j=1,2,3)使用均衡算法得到x1、y1、z1和x2、y2、z2的估计信号,进而使用QPSK解调最终可以得到接收数据。
以上采用双发双收的MIMO系统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实施例还适用于多发多收的MIMO系统。
7)采用64QAM的MIMO模式二:
采用64QAM的MIMO模式二适用于两个发送天线两个接收天线的MIMO模式,主要针对同一信息传输两次的情况。
假设,发射天线#1两次发射的层次调制符号表示为:s11=αx1+βy1+γz1、s12=-αx1+βy1+γz1;发射天线#2两次发射的层次调制符号表示为:s21=αx2-βy2-γz2、s22=αx2+βy2+γz2
对接收天线#1和接收#2,接收到的信号如式[28]所示:
r 11 = h 11 1 ( αx 1 + βy 1 + γz 1 ) + h 21 1 ( αx 2 - βy 2 - γz 2 ) + n 1 1 r 12 = h 11 2 ( - αx 1 - βy 1 + γz 1 ) + h 21 2 ( αx 2 + βy 2 + γz 2 ) + n 1 2 r 21 = h 12 1 ( αx 1 + βy 1 + γz 1 ) + h 22 1 ( αx 2 - βy 2 - γz 2 ) + n 2 1 r 22 = h 12 2 ( - αx 1 + βy 1 + γz 1 ) + h 22 2 ( αx 2 + βy 2 + γz 2 ) + n 2 2 - - - [ 28 ]
式[28]可以表示为如下的式[29]:
r 11 r 12 r 21 r 22 = αh 11 1 αh 21 1 h 11 1 - h 21 1 - αh 11 2 αh 21 2 h 11 2 h 21 2 α h 12 1 α h 22 1 h 12 1 - h 22 1 - α h 12 2 α h 22 2 h 12 2 h 22 2 x 1 x 2 βy 1 + γ z 1 β y 2 + γ z 2 + n 1 1 n 2 1 n 1 2 n 2 2 = Δ H · x 1 x 2 βy 1 + γ z 1 β y 2 + γ z 2 + n 1 1 n 2 1 n 1 2 n 2 2 - - - [ 29 ]
对式[29]使用信道均衡算法,得到x1、x2、βy1+γz1和βy2+γz2。之后,对βy1+γz1和βy2+γz2进行功率调整至λ(βy1+γz1)和λ(βy2+γz2)。然后,对x1、x2进行QPSK解调,对λ(βy1+γz1)和λ(βy2+γz2)使用16QAM解调,之后再作进一步解码可以得到接收数据。
8)采用64QAM的MIMO模式三:
采用64QAM的MIMO模式三是采用64QAM的MIMO模式二的进一步增强模式。为了增加发送信号的灵活性,可以在发射端加入预编码矩阵C1、C2、C3和C4,接收端接收的数据如式[30]所示:
r 11 r 12 r 21 r 22 = α · h 11 1 h 21 1 - h 11 1 αh 21 1 · C 1 h 11 1 - h 21 1 h 11 1 h 21 1 · C 2 - α · h 12 1 h 22 1 h 12 1 α h 22 1 · C 3 h 12 1 - h 22 1 h 12 1 h 22 1 · C 4 x 1 x 2 βy 1 + γ z 1 β y 2 + γ z 2 + n 1 1 n 2 1 n 1 2 n 2 2 = Δ H · x 1 x 2 βy 1 + γ z 1 β y 2 + γ z 2 + n 1 1 n 2 1 n 1 2 n 2 2 - - - [ 30 ]
需要说明的是,加入的预编码矩阵C1、C2、C3和C4可以相同或不同,也可以只采用其中的1个或几个预编码矩阵。在两次传输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也可以相同或不同。
对式[30]使用信道均衡算法,得到x1、x2、βy1+γz1和βy2+γz2。之后,对βy1+γz1和βy2+γz2进行功率调整至λ(βy1+γz1)和λ(βy2+γz2)。然后,对x1、x2进行QPSK解调,对λ(βy1+γz1)和λ(βy2+γz2)使用16QAM解调,之后作进一步解码可以得到接收数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五描述的是在具有多个发射天线单个接收天线的多接收端通信系统中的数据发送过程以及数据接收的处理过程,以多个接收端接入BS为例,当多个接收端接入到BS时,接收能力强的接收端发送的信号被BS作为强信号来接收,而接收能力弱的接收端发送的信号被BS作为弱信号来接收;避免了产生额外的干扰信号。
多个接收端通过上行信道请求接入BS,BS根据情况允许其接入,并通过下行信令为接收端分配时频资源。BS调度选择两个或多个接收端为一“组”,该组接收端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数据,即实现多个接收端在时域/频域/码域实现信道资源的共享。例如,在CDMA系统中当多个接收端接入到BS的一个扇区时,系统通过码分实现资源的共享。被BS调度在一“组”的接收端,根据BS的指示信息使用不同的发射功率发送信号,假设,BS调度WT1和WT2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发送信号,WT1和WT2反馈给BS的信道增益分别为h1和h2(|h1|<1、|h2|<1,|*|代表*的模运算)。通过下行信道,BS预先调整WT1的发射功率参数α使其在BS端有较高的接收功率,同时,预先调整WT2的功率参数β使其在BS端有较低的接收功率。即调整后的信号功率满足:|αh1|>|βh2|。被BS调度在一“组”的接收端,发送的信号在空中信道叠加在一起。以两个接收端(表示为WT1和WT2)均采用QPSK为例,如图8所示,WT1和WT2经调整功率后发送的信号分别被调制到B2和A1星座点,分别对应符号x和y;经空中信道叠加后的信号示意如图9所示,B2和A1叠加后的星座点为C1,即两个接收端分别发送αx和βy。BS收到经过叠加后的信号。仍以上述两个接收端为例,BS收到的信号r1:r1=(αh1)x+(βh2)y。当BS收到的信号错误接收时,发起第二次发送。当信道条件变化不大时,BS尽量将上次调度在一个组内传输的接收端仍然放在同一组内发送,但此次发送时使用与第一传输所采用的调制方式有固定关系的调制方式,两个调制方式构成预置的调制方式的优化组合。以两个接收端为例,此次发送采用-α或者-β,接收端为r2=-(αh1)x+(βh2)y+n2、r2=(αh1)x-(βh2)y+n2之一。其中,α和β为第二次发送时功率调整参数,h1和h2为第二次发送时的信道增益,因第二次发送时前后两次发送的间隔很小,所以信道参数基本保持不变。n1、n2为干扰和噪声。BS结合两次发送的数据,使用信号接收技术检测接收信号,之后进行解调就可以获得初始的数据分组。
BS接收到的信号为式[31]和式[32]中之一:
r 1 r 2 = &alpha;h 1 &beta;h 2 &alpha;h 1 - &beta;h 2 x y + n 1 n 2 - - - [ 31 ]
r 1 r 2 = &alpha;h 1 &beta;h 2 - &alpha;h 1 &beta;h 2 x y + n 1 n 2 - - - [ 32 ]
式[31]和式[32]针对第一组优化组合,即α和β均为实数的情况。针对α、β为复数的情况,假设 &alpha; = | &alpha; | e j &theta; 1 , &beta; = | &beta; | e j &theta; 2 , A = | &alpha; | e j &theta; 2 , B = | &beta; | e j &theta; 1 . 其中,|*|表示*的模值。得到第二组优化组合:如果WT1和WT2第一次发送符号分别为αx和βy。BS接收到的信号为 r 1 = ( &alpha;h 1 ) x + ( &beta;h 2 ) y = &Delta; ( | &alpha; | e j &theta; 1 h 1 ) x + ( | &beta; | e j &theta; 2 h 2 ) y . BS接收到两个接收端发送的信号,通过信令通知两个接收端第二次发送时,WT1和WT2发送的符号分别为以下各种组合之一:(A*x,-B*y)、(-A*x,B*y),即为
Figure A200810002138D00352
Figure A200810002138D00353
同时WT1和WT2通过各自的控制信令通知BS其具体调制因子,或按照预先约定的方式进行传输。BS接收到两个接收端的信号,可以表示为式[33]、式[34]之一:
r 1 r 2 = | &alpha; | e j &theta; 1 h 1 | &beta; | e j &theta; 2 h 2 | &alpha; | e - j &theta; 2 h 1 - | &beta; | e - j &theta; 1 h 2 x y + n 1 n 2 - - - [ 33 ]
r 1 r 2 = | &alpha; | e j &theta; 1 h 1 | &beta; | e j &theta; 2 h 2 - | &alpha; | e - j &theta; 2 h 1 | &beta; | e - j &theta; 1 h 2 x y + n 1 n 2 - - - [ 34 ]
同理,针对α、β为复数的情况,得到第三组优化组合:如果WT1和WT2第一次发送符号分别为αx和βy,即第一次发射符号的组合(αx,βy)。BS接收到的信号为 r 1 = ( &alpha;h 1 ) x + ( &beta;h 2 ) y = &Delta; ( | &alpha; | e j &theta; 1 h 1 ) x + ( | &beta; | e j &theta; 2 h 2 ) y . BS接收到两个接收端发送的信号,通过信令通知两个接收端第二次发送时,WT1和WT2发送的符号分别为以下各种组合之一:(Ax*,-By*)、(-Ax*,By*),即为
Figure A200810002138D00358
同时,WT1和WT2通过各自的控制信令通知BS其具体调制因子。BS接收到两个接收端的信号,表示为式[35]、式[36]之一:
r 1 r 2 * = | &alpha; | e j &theta; 1 h 1 | &beta; | e j &theta; 2 h 2 | &alpha; | e - j &theta; 2 h 1 * - | &beta; | e - j &theta; 1 h 2 * x y + n 1 n 2 * - - - [ 35 ]
r 1 r 2 * = | &alpha; | e j &theta; 1 h 1 | &beta; | e j &theta; 2 h 2 - | &alpha; | e - j &theta; 2 h 1 * | &beta; | e - j &theta; 1 h 2 * x y + n 1 n 2 * - - - [ 36 ]
式[31]至式[36]各式均可通过信号接收技术检测到信号,对检测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就可以获得初始的数据分组。
本发明的实施例六描述的是多用户联合映射系统中数据发送的过程,多用户联合映射的基本原理是使用分层调制原理将一个“近端用户”和一个“远端用户”复用在相同的时域/频域/码域资源内,从而获得系统容量提升。其中,“近端用户”指信道条件较好的距离BS较近的用户,通常指小区中心区用户;而“远端用户”指信道条件较差的距离BS较远的用户,通常指小区边缘的用户。为了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将发送给近端用户和远端用户的信息分层调制到一个高阶星座点上,从而实现将多个用户的数据联合映射到同一时频资源上。当多个接收端用户错误接收时,通过上行信道通知BS第二次发送信号。当BS第二次发送联合映射用户的数据时,采用的第二调制方式与第一次的调制方式构成预置的调制方式的优化组合,两个调制方式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和/或两个调制方式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在接收端将多次(至少两次)接收到的信号结合起来使用信号接收技术来检测信号。
具体过程如下,BS通过上行信道指示等信息将多个(为便于BS处理,优选两个,但是并不限于两个)用户划分为一个“组”。本组内的接收端包含近端用户和远端用户。BS调度器将一个组内的用户联合映射在一个高阶星座点上,假设两个用户被分配在一组内,包含一个近端用户和远端用户。发送给远端用户的信息为,发送给近端用户的数据为。因为远端用户的信道条件较差,对应分层调制的基本层。而近端用户的信道条件较好,对应分层调制的增强层。b0b1映射为QPSK符号x;b2b3为QPSK符号y。x、y乘上相应的系数(假设为α、β,假设 &alpha; = | &alpha; | e j &theta; 1 , &beta; = | &beta; | e j &theta; 2 , A = | &alpha; | e j &theta; 2 , B = | &beta; | e j &theta; 1 . 其中,|*|表示*的模值。当θ1和θ2为kπ,k∈Z时,A=A*=±α、B=B*=±β为实数)并叠加为16QAM符号 z ( z = &alpha; x + &beta; y = &Delta; | &alpha; | e j &theta; 1 x + | &beta; | e j &theta; 2 y ) 发送。如果划分在一组内的数据都发生错误,接受端通过反馈信道发送NACK。第二发射分集支路发送数据时采用与第一发射分集支路采用的第一调制方式对应的第二调制方式。第二次发送时可以为A*x-B*y、-A*x+B*y、Ax*-By*、-Ax*+By*之一,只要第一调制方式与第二调制方式符合预置的优化组合都可以。接收端结合两次传输的数据,使用信号接收技术检测信号,之后进行解调就可以获得初始的数据分组;
同样,也有SISO模式和MIMO模式,具体过程与实施例四中的描述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0描述了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七,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转发方法的流程,包括步骤1001、1002。
步骤1001、接收经过第一调制方式调制后的数据分组;
步骤1002、采用与第一调制方式对应的第二调制方式调制并发送数据分组;
第一调制方式和第二调制方式构成预置的优化组合,第一调制方式调制所述数据分组使用得第一组调制因子与第二调制方式调制数据分组的第二组调制因子不同、和/或第一调制方式使用的第一组星座调制符号与第二调制方式使用的第二组星座调制符号不同,第一组调制因子与第二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第一组星座调制符号与第二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
其中,采用与第一调制方式对应的第二调制方式发送数据分组具体可以为:获取与数据分组对应的第二组调制因子,第二组调制因子与第一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将数据分组按预置的星座调制方式映射到星座点上,获得与数据分组对应的星座调制符号;组合第二组调制因子与星座调制符号,获得调制组合;发送调制组合。
调制因子对应关系具体为:第一组调制因子与第二组调制因子中至少有一个调制因子不同,不同的调制因子符合绝对值相同、或者互为共轭、或者模值相同等条件。
采用与第一调制方式对应的第二调制方式发送数据分组也可以为:获取与数据分组对应的第二组调制因子,将数据分组按预置的星座调制方式映射到星座点上,获得与数据分组对应的第二组星座调制符号,第二组星座调制符号与第一调制方式对应的第一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组合第二组调制因子与第二组星座调制符号,获得调制组合;发送调制组合。
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具体为:第一组星座调制符号与第二组星座调制符号中至少有一个星座调制符号不同,不同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绝对值相同、或者互为共轭、或者模值相同等条件。
由于本实施例在转发时所采用的第二调制方式使用的第二组调制因子与第一调制方式所采用第一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和/或第一调制方式所采用的第一组星座调制符号与第二调制方式所采用的第二组星座调制符号不同,使经第二调制方式调制的信息与经第一调制方式调制的信息可以有符号上的不同,从而使在传送过程中的误差,如噪声等会由于符号的差别而导致经第二调制方式调制的信息与经第一调制方式调制的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偏向同一方向,使接收端检测获得的数据分组可以在符号级上降低误差,降低了误帧率和误比特率,提高系统性能,提高了通信的准确性。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八描述的是中继(Relay)系统中的数据转发过程,在Relay传输系统中,当有多层数据需要传输时,使用分层调制技术分别承载不同优先级或者重要性不同的数据。当BS以分层调制方式发送信号时,如果中继基站(RS)正确接收后,以与BS采用的分层调制方式有特定关系的分层调制技术中继转发信号。接收端将结合从BS直接接收到的数据和从RS接收到的数据,使用信号接收技术联合检测多层调制数据。
为便于描述,现以两个QPSK分层调制为16QAM为例,假设BS通过RS欲发送信息b0b1b2b3给接收端。其中,b0b1对应分层调制的基本层数据,其映射为QPSK符号x;b2b3对应分层调制的增强层数据,其映射为QPSK符号y。x、y乘上相应的系数(假设为α、β, &alpha; = | &alpha; | e j &theta; 1 , &beta; = | &beta; | e j &theta; 2 , A = | &alpha; | e j &theta; 2 , B = | &beta; | e j &theta; 1 . 其中,|*|表示*的模值。当θ1和θ2为kπ,k∈Z时,A=A*=±α、B=B*=±β为实数)并叠加为16QAM符号z(其中, z = &alpha; x + &beta; y = &Delta; | &alpha; | e j &theta; 1 x + | &beta; | e j &theta; 2 y )发送。当RS正确接收数据(可能经过转发)而接收端仍不能正确接收数据时,RS中继转发接受的数据,中继转发所采用的调制方式与BS所采用的调制方式构成预置的调制方式的优化组合。接收端结合从BS接收到的信号和从RS接收到的信号,使用信号接收技术检测接收信号,之后进行解调就可以获得初始的数据分组。
具体过程如图11所示:第一发射分集支路(基站)发送的调制后的信息表示为: z = &alpha; x + &beta; y = &Delta; | &alpha; | e j &theta; 1 x + | &beta; | e j &theta; 2 y , 第二发射分集支路(中继基站)接收到 z = &alpha; x + &beta; y = &Delta; | &alpha; | e j &theta; 1 x + | &beta; | e j &theta; 2 y 后,对数据分组处理后进行转发,转发所采用的第二组调制因子与基站发射所采用的第一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和/或转发所采用的第二组星座调制符号与基站发射所采用的第一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因此中继基站发送的信息可以是A*x-B*y、-A*x+B*y、Ax*-By*、-Ax*+By*之一,接收端就可以结合中继基站和基站发送的数据获得数据分组。
同样,也有SISO模式和MIMO模式,具体过程与实施例四中的描述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八描述的是RS采用两层调制转发接收信号的情况,还会有多层调制和多个RS的情况。假设Relay系统中欲传输的信息为b0b1b2b3b4b5,其中,b0b1为重要性高的数据,其映射为符号x;b2b3为重要性次高的数据,其映射符号y;b4b5为重要性最低的数据,其映射为符号z。其分别乘以相应的系数(假设为α、β和γ,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虚数)叠加为高阶星座点s,则s=αx+βy+γz。当RS1和RS2收到BS的信号经过处理后,分别以s=α*x+β*y-γ*z和s=α*x-β*y+γ*z分层调制符号中继转发接收信号,当然也有其他类似的组合,不再一一举例。后续操作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类似。具体可以如图12所示:基站发送的信息是s=αx+βy+γz,中继基站一发送的信息是s=α*x+β*y-γ*z,中继基站二发送的信息是s=α*x-β*y+γ*z,接收端就可以结合基站、中继基站一和中继基站二发送的数据获得数据分组。
上述实施例四、五、六、七和八中所描述的分层调制方案的三组优化组合都是基于16QAM和64QAM的实现,也即调制阶数为2和3的具体实现,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使用其它的调制方式如8PSK,8APSK,128QAM等。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实施例九,如图13所示,描述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1301,用于获取需要发送的数据分组;
N个发射单元1302,用于采用与发射单元分别对应的调制方式调制并发送数据分组;各个调制方式构成预置的调制方式的优化组合;各个调制方式对应的各组调制因子和/或各组星座调制符号不同,不同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不同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上述的N个发射单元为发射单元1,...,发射单元N。
其中,各个发射单元可以具体包括:调制因子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与数据分组对应的一组调制因子;映射单元,用于将数据分组按预置的星座调制方式映射到星座点上,获得与数据分组对应的星座调制符号;组合单元,用于组合一组调制因子与星座调制符号,获得调制组合;发送单元,用于发送调制组合。
从上可知,由于本实施例中各个调制方式所对应的各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和/或各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使发送的数据分组对应的数据可以在符号上有不同,从而可以在符号级上降低误差,降低误帧率和误比特率,有效的提升系统性能。
为了使接收端可以对接收的信息进行正确的检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装置,还可以包括:
标识发送单元,用于在N个发射单元1302分别采用与发射单元分别对应的调制方式调制并发送所述数据分组后,发送发射单元调制所述数据分组的调制方式的标识。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实施例十,如图14所示,描述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转发装置的结构,包括:
接收单元1401,用于接收经过第一调制方式调制后的数据分组;
转发单元1402,用于采用与第一调制方式对应的第二调制方式调制并发送数据分组,第一调制方式和第二调制方式构成预置的优化组合,第一调制方式调制所述数据分组使用的第一组调制因子与第二调制方式调制数据分组的第二组调制因子不同、和/或第一调制方式所使用的第一组星座调制符号与第二调制方式所使用的第二组星座调制符号不同,不同的第一组调制因子与第二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不同的第一组星座调制符号与第二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
其中,转发单元1402包括:调制因子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与数据分组对应的第二组调制因子,第二组调制因子与第一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映射单元,用于将数据分组按预置的星座调制方式映射到星座点上,获得与数据分组对应的星座调制符号;组合单元,用于组合第二组调制因子与星座调制符号,获得调制组合;发送单元,用于发送调制组合。
由于本实施例在转发时所采用的第二调制方式使用的第二组调制因子与第一调制方式所采用第一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和/或第二调制方式使用的第二组星座调制符号与第一调制方式所采用第一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使经第二调制方式调制的信息与经第一调制方式调制的信息可以有符号上的不同,从而使在传送过程中的误差,如噪声等会由于符号的差别而导致经第二调制方式调制的信息与经第一调制方式调制的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偏向同一方向,使接收端检测获得的数据分组可以在符号级上降低误差,降低了误帧率和误比特率,提高了通信的准确性。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实施例十一,如图15所示,描述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包括:
信息接收单元1501,用于接收至少两个经调制的调制组合,调制组合采用调制方式调制得到,调制方式构成预置的调制方式的优化组合,各个调制方式对应的各组调制因子和/或各组星座调制符号不同,不同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不同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
检测单元1502,用于使用预置的信号接收技术对至少两个经调制的调制组合进行信号检测,获得经调制的数据分组;
解调单元1503,用于解调经调制的数据分组获得数据。
可能会有多个调制方式,为了获知具体采用的是哪个调制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
标识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至少两个调制组合的调制方式的标识;此时,检测单元1502,用于根据调制方式的标识,使用预置的信号接收技术对至少两个经调制的调制组合进行信号检测。
从上可知,由于接收的至少两个经调制的调制组合是通过不同的调制方式调制的,各个调制方式使用的不同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和/或各个调制方式使用的不同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因而使本实施例所接收的至少两个调制组合可以在符号上有不同,从而使在传送过程中的误差,如噪声等会由于符号的差别而导致各次发送的误差不偏向同一方向,使接收端检测获得的数据分组可以在符号级上降低误差,降低了误帧率和误比特率,提高了通信的准确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需要发送的数据分组;
所述发射分集支路采用与发射分集支路对应的调制方式调制并发送所述数据分组;所述各个调制方式构成预置的调制方式的优化组合;所述各个调制方式对应的各组调制因子和/或各组星座调制符号不同,所述不同的各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所述不同的各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
和/或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经过第一调制方式调制后的数据分组;
采用与所述第一调制方式对应的第二调制方式调制并发送所述数据分组,所述第一调制方式和所述第二调制方式构成预置的优化组合,所述第一调制方式调制所述数据分组使用的第一组调制因子与所述第二调制方式调制所述数据分组的第二组调制因子不同、或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的第一组星座调制符号与所述第二调制方式的第二组星座调制符号不同,所述不同的第一组调制因子与所述第二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所述不同的第一组星座调制符号与所述第二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
和/或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至少两个经调制的调制组合,所述调制组合采用调制方式调制得到,所述调制方式构成预置的调制方式的优化组合,所述各个调制方式对应的各组调制因子和/或各组星座调制符号不同,所述不同的各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所述不同的各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
使用预置的信号接收技术对所述至少两个经调制的调制组合进行信号检测,获得经调制的数据分组;
解调所述经调制的数据分组获得数据。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发送/转发/处理方法及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1)

1、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应用在具有N个发射分集支路的通信系统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需要发送的数据分组;
所述发射分集支路采用与发射分集支路对应的调制方式调制并发送所述数据分组;所述各个调制方式构成预置的调制方式的优化组合;所述各个调制方式对应的各组调制因子和/或各组星座调制符号不同,所述不同的各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所述不同的各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分集支路采用与发射分集支路对应的调制方式调制并发送所述数据分组后进一步包括:
所述发射分集支路发送调制方式的标识,所述调制方式为本发射分集支路调制所述数据分组所使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分集支路采用与发射分集支路对应的调制方式调制并发送所述数据分组具体为:
获取与所述数据分组对应的一组调制因子;
将所述数据分组按预置的星座调制方式映射到星座点上,获得与所述数据分组对应的星座调制符号;
组合所述一组调制因子与所述星座调制符号,获得调制组合;
发送所述调制组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组合所述一组调制因子与所述星座调制符号时进一步组合预编码矩阵,获得所述调制组合。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因子对应关系具体为:
所述不同的各组调制因子中至少有一个调制因子不同,所述不同的调制因子符合绝对值相同、或互为共轭、或模值相同的条件。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具体为:
所述不同的各组星座调制符号中至少有一个星座调制符号不同,所述不同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绝对值相同、或互为共轭、或模值相同的条件。
7、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经过第一调制方式调制后的数据分组;
采用与所述第一调制方式对应的第二调制方式调制并发送所述数据分组,所述第一调制方式和所述第二调制方式构成预置的优化组合,所述第一调制方式调制所述数据分组使用的第一组调制因子与所述第二调制方式调制所述数据分组的第二组调制因子不同、或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的第一组星座调制符号与所述第二调制方式的第二组星座调制符号不同,所述不同的第一组调制因子与所述第二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所述不同的第一组星座调制符号与所述第二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与所述第一调制方式对应的第二调制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分组具体为:
获取与所述数据分组对应的第二组调制因子,所述第二组调制因子与所述第一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
将所述数据分组按预置的星座调制方式映射到星座点上,获得与所述数据分组对应的星座调制符号;
组合所述第二组调制因子与所述星座调制符号,获得调制组合;
发送所述调制组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组合所述第二组调制因子与所述星座调制符号时进一步组合与编码矩阵,获得所述调制组合。
10、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所述的数据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因子对应关系具体为:
所述不同的第一组调制因子与所述第二组调制因子中至少有一个调制因子不同,所述不同的调制因子的绝对值相同、或互为共轭、或模值相同。
11、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所述的数据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具体为:
所述不同的第一组星座调制符号与所述第二组星座调制符号中至少有一个星座调制符号不同,所述不同的星座调制符号绝对值相同、或互为共轭、或模值相同。
12、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至少两个经调制的调制组合,所述调制组合采用调制方式调制得到,所述调制方式构成预置的调制方式的优化组合,所述各个调制方式对应的各组调制因子和/或各组星座调制符号不同,所述不同的各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所述不同的各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
使用预置的信号接收技术对所述至少两个经调制的调制组合进行信号检测,获得经调制的数据分组;
解调所述经调制的数据分组获得数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预置的信号接收技术对所述至少两个经调制的调制组合进行信号检测前进一步包括:
接收所述至少两个调制组合的调制方式的标识;
根据所述调制方式的标识,使用预置的信号接收技术对所述至少两个经调制的调制组合进行信号检测。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置的信号接收技术为迫零接收技术、或线性最小均方误差接收技术、或最大似然接收技术、或串行干扰消除接收技术、或并行干扰消除接收技术。
15、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需要发送的数据分组;
N个发射单元,用于采用与发射单元分别对应的调制方式调制并发送所述数据分组;所述各个调制方式构成预置的调制方式的优化组合;所述各个调制方式对应的各组调制因子和/或各组星座调制符号不同,所述不同的各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所述不同的各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标识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N个发射单元采用与发射单元分别对应的调制方式调制并发送所述数据分组后,发送所述发射单元调制所述数据分组的调制方式的标识。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单元包括:
调制因子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与所述数据分组对应的一组调制因子;
映射单元,用于将所述数据分组按预置的星座调制方式映射到星座点上,获得与所述数据分组对应的星座调制符号;
组合单元,用于组合所述一组调制因子与所述星座调制符号,获得调制组合;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调制组合。
18、一种数据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经过第一调制方式调制后的数据分组;
转发单元,用于采用与所述第一调制方式对应的第二调制方式调制并发送所述数据分组,所述第一调制方式和所述第二调制方式构成预置的优化组合,所述第一调制方式调制所述数据分组使用的第一组调制因子与所述第二调制方式调制所述数据分组的第二组调制因子不同、和/或所述第一调制方式使用的第一组星座调制符号与所述第二调制方式使用的第二组星座调制符号不同,所述不同的第一组调制因子与所述第二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所述不同的第一组星座调制符号与所述第二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数据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单元包括:
调制因子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与所述数据分组对应的第二组调制因子,所述第二组调制因子与所述第一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
映射单元,用于将所述数据分组按预置的星座调制方式映射到星座点上,获得与所述数据分组对应的星座调制符号;
组合单元,用于组合所述第二组调制因子与所述星座调制符号,获得调制组合;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调制组合。
20、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至少两个经调制的调制组合,所述调制组合采用调制方式调制得到,所述调制方式构成预置的调制方式的优化组合,所述各个调制方式对应的各组调制因子和/或各组星座调制符号不同,所述不同的各组调制因子符合预置的调制因子对应关系,所述不同的各组星座调制符号符合预置的星座调制符号对应关系;
检测单元,用于使用预置的信号接收技术对所述至少两个经调制的调制组合进行信号检测,获得经调制的数据分组;
解调单元,用于解调所述经调制的数据分组获得数据。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标识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两个调制组合的调制方式的标识;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调制方式的标识,使用预置的信号接收技术对所述至少两个经调制的调制组合进行信号检测。
CN200810002138XA 2007-11-27 2008-01-14 数据发送/转发/处理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478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02138XA CN101447854B (zh) 2007-11-27 2008-01-14 数据发送/转发/处理方法及装置
EP08855166.8A EP2222009B1 (en) 2007-11-27 2008-11-21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sending data
PCT/CN2008/073143 WO2009067949A1 (fr) 2007-11-27 2008-11-21 Procédé et équipement d'envoi/de transmission/de traitement de données
ES08855166.8T ES2488968T3 (es) 2007-11-27 2008-11-21 Método y equipo para enviar datos
US12/789,163 US8885455B2 (en) 2007-11-27 2010-05-27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and processing data modulated using modulation factor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71667.8 2007-11-27
CN200710171667 2007-11-27
CN200810002138XA CN101447854B (zh) 2007-11-27 2008-01-14 数据发送/转发/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47854A true CN101447854A (zh) 2009-06-03
CN101447854B CN101447854B (zh) 2012-11-07

Family

ID=40678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213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47854B (zh) 2007-11-27 2008-01-14 数据发送/转发/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885455B2 (zh)
EP (1) EP2222009B1 (zh)
CN (1) CN101447854B (zh)
ES (1) ES2488968T3 (zh)
WO (1) WO2009067949A1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28086A1 (zh) * 2010-08-30 2012-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制方法和装置
CN102804832A (zh) * 2009-09-21 2012-11-28 岩星比德科有限公司 蜂窝网络中的多站点mimo协作
CN103248592A (zh) * 2012-02-08 2013-08-1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于分级调制的多用户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中继节点
CN101582712B (zh) * 2009-06-19 2014-1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预编码的方法及预编码矩阵集的生成方法
CN104333436A (zh) * 2014-11-04 2015-02-04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用于分层编码调制的m-qam信号迭代解码方法
CN104378159A (zh) * 2014-12-01 2015-02-25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多层调制的可见光通信方法、发射机、接收机和系统
WO2016101601A1 (zh) * 2014-12-26 2016-06-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天线下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6712826A (zh) * 2015-11-13 2017-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17193393A1 (zh) * 2016-05-13 2017-1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8019258A1 (zh) * 2016-07-27 2018-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无线接入设备
CN108200001A (zh) * 2017-12-23 2018-06-22 陕西师范大学 通信系统中信号多层调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9076053A (zh) * 2016-05-11 2018-12-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均匀星座的调制阶数分裂传输
US10615851B2 (en) 2008-09-22 2020-04-07 Blackberry Limited Multi-site MIMO cooperation in cellular networks
WO2021259177A1 (zh) * 2020-06-22 2021-12-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调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216177A1 (en) * 2022-05-12 2023-11-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babilistic constellation shaping schemes for multiple layer transmission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7665A (zh) * 2011-10-20 2012-05-09 江西省南城县网信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dtmb嵌入式多业务系统峰均比的方法
CN102821076B (zh) * 2012-06-29 2014-12-24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音频通信调制方式自适应的方法、系统、装置、电子签名工具
FR2995163B1 (fr) * 2012-09-03 2014-09-12 Centre Nat Rech Scient Procede d'emission d'une sequence d'information, signal, entite source, entite relais, procede de reception, entite destinataire, systeme et programme d'ordinateur correspondant
US10123315B2 (en) * 2014-10-15 2018-11-06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channel capacity and spectral efficienc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623565B (zh) * 2016-07-15 2020-08-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多信道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US10708728B2 (en) * 2016-09-23 2020-07-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modulation order for multi-user superposition transmissions with non-aligned resources
CN110870216B (zh) * 2017-07-14 2021-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成形方法及设备
CN112532342B (zh) * 2019-09-17 2023-05-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反射通信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6455711A (zh) * 2022-01-07 2023-07-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268992A (zh) * 2022-03-03 2022-04-01 易兆微电子(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包发送方法及射频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78650A (en) * 1997-01-21 1999-11-02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KR100686410B1 (ko) * 2002-08-01 2007-02-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트래픽 채널과 파일럿 채널간전력비 검출 장치 및 방법
US7272108B2 (en) * 2002-08-01 2007-09-18 Mediatek, Inc. Channel estimation in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systems
ATE383689T1 (de) * 2002-10-18 2008-01-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Neuanordnung der signalkonstellation für arq sendediversitätsschema
ES2398213T3 (es) * 2002-10-25 2013-03-14 The Directv Group, Inc. Procesador de señal de modulación en capas de baja complejidad
DE60313505T2 (de) * 2003-02-13 2007-12-27 Ntt Docomo Inc. Differenzielle sende- und empfangs-diversity mit mehrfacher länge
US20060172710A1 (en) * 2003-03-26 2006-08-03 Celletra Ltd. Phase sweeping methods for transmit diversity and diversity combining in bts sector extension and in wireless repeaters
WO2005020530A1 (en) 2003-08-20 2005-03-03 Thomson Licensing S.A.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ierarchical modulation using radial constellation
KR100780364B1 (ko) * 2004-08-17 2007-1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성능 향상된 시공간 블록 부호화 장치 및 방법
WO2006048061A1 (en) * 2004-11-03 2006-05-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and transmitter structure removing phase ambiguity by repetition rearrangement
EP1836822B1 (en) * 2005-01-11 2008-12-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resolution modulation using variable euclidean distance ratio and blind receiver
DE602005016728D1 (de) * 2005-05-04 2009-10-29 Panasonic Corp Datenübertragungen in einem mobilkommunikationssyses 16-qam-schemas
US8059608B2 (en) * 2005-06-14 2011-11-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 spatial diversity for cellular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s
CN101213780B (zh) * 2005-06-28 2013-02-13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编码协作式通信系统的自适应调制方法和装置
US7609754B2 (en) * 2005-08-30 2009-10-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ed communication signal processing
US7668248B2 (en) * 2005-10-19 2010-02-2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High-performance LDPC coding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s in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environment
US8509352B2 (en) * 2005-12-12 2013-08-1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Integer spreading rotation matrices for QAM constellations and its decode-remodulate-forward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strategy
KR101003433B1 (ko) * 2006-02-01 2010-12-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중첩 변조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JP4649353B2 (ja) * 2006-03-17 2011-03-09 株式会社東芝 Ofdm信号の送信方法、ofdm送信機及びofdm受信機
WO2008016024A1 (fr) * 2006-07-31 2008-02-07 Panasonic Corporation Dispositif récepteur à plusieurs antennes
CN104320167B (zh) * 2006-11-06 2017-11-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功率分配和/或速率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US20080159253A1 (en) * 2006-12-29 2008-07-03 Motorola, Inc. Method to increase link quality in multihop system
WO2009113763A1 (en) * 2008-03-11 2009-09-1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Cooperative reception diversity apparatus and method based on signal point rearrangement or superposition modulation in relay system

Cited B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76579B2 (en) 2008-09-22 2024-01-16 Malikie Innovations Limited Multi-site MIMO cooperation in cellular networks
US10615851B2 (en) 2008-09-22 2020-04-07 Blackberry Limited Multi-site MIMO cooperation in cellular networks
CN101582712B (zh) * 2009-06-19 2014-1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预编码的方法及预编码矩阵集的生成方法
CN102804832A (zh) * 2009-09-21 2012-11-28 岩星比德科有限公司 蜂窝网络中的多站点mimo协作
CN102804832B (zh) * 2009-09-21 2015-11-25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蜂窝网络中的多站点mimo协作
CN102387105A (zh) * 2010-08-30 2012-03-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制方法和装置
CN102387105B (zh) * 2010-08-30 2014-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制方法和装置
WO2012028086A1 (zh) * 2010-08-30 2012-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制方法和装置
CN103248592B (zh) * 2012-02-08 2018-04-2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于分级调制的多用户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中继节点
CN103248592A (zh) * 2012-02-08 2013-08-1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于分级调制的多用户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中继节点
CN104333436A (zh) * 2014-11-04 2015-02-04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用于分层编码调制的m-qam信号迭代解码方法
CN104378159A (zh) * 2014-12-01 2015-02-25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多层调制的可见光通信方法、发射机、接收机和系统
CN105790816B (zh) * 2014-12-26 2020-04-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天线下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WO2016101601A1 (zh) * 2014-12-26 2016-06-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天线下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5790816A (zh) * 2014-12-26 2016-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天线下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6712826A (zh) * 2015-11-13 2017-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1140017B2 (en) 2015-11-13 2021-10-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819553B2 (en) 2015-11-13 2020-10-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6712826B (zh) * 2015-11-13 2020-09-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9076053A (zh) * 2016-05-11 2018-12-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均匀星座的调制阶数分裂传输
CN109076053B (zh) * 2016-05-11 2020-03-2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均匀星座的调制阶数分裂传输
TWI721108B (zh) * 2016-05-11 2021-03-11 美商高通公司 使用均勻群集的調制階數分離傳輸
WO2017193393A1 (zh) * 2016-05-13 2017-1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EP3493452A4 (en) * 2016-07-27 2019-07-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INFORMATION AND RADIO ACCESS DEVICE
WO2018019258A1 (zh) * 2016-07-27 2018-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无线接入设备
CN107666376B (zh) * 2016-07-27 2020-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无线接入设备
CN107666376A (zh) * 2016-07-27 2018-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无线接入设备
CN108200001B (zh) * 2017-12-23 2020-09-04 陕西师范大学 通信系统中信号多层调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8200001A (zh) * 2017-12-23 2018-06-22 陕西师范大学 通信系统中信号多层调制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259177A1 (zh) * 2020-06-22 2021-12-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调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216177A1 (en) * 2022-05-12 2023-11-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babilistic constellation shaping schemes for multiple layer transmiss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488968T3 (es) 2014-09-01
WO2009067949A1 (fr) 2009-06-04
EP2222009B1 (en) 2014-05-28
EP2222009A1 (en) 2010-08-25
US20100232348A1 (en) 2010-09-16
US8885455B2 (en) 2014-11-11
EP2222009A4 (en) 2011-04-13
CN101447854B (zh) 2012-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47854B (zh) 数据发送/转发/处理方法及装置
US981313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pping symbols for MIMO transmission
CN104823384B (zh) 用于scma通信系统中开环mimo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US8184734B2 (en) Method of data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507167B (zh) 用于支持单信道码字的下行链路通信的mimo发射机和接收机
CN101523757B (zh) 用于重传差错控制技术传输的链路自适应
CN102859896B (zh) 在支持上行链路多天线传输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969473B (zh) 多输入多输出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传输模式的装置和方法
CN101689904B (zh) 在多天线系统中发送数据的方法
CN102017445B (zh) 用于mimo系统的层映射方法和数据发射方法
CN101990293B (zh) 预编码处理方法、码本集合以及基站
US20090067533A1 (en) Mimo based network coding network
US20070041461A1 (en) Multi-layer coded modulation for non-ergodic block fading channels
CN101689898A (zh) 使用延迟分集和空间频率分集的发送方法
CN101971518A (zh) 多输入多输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天线映射
CN101141166B (zh) 数据发送装置
CN101005303B (zh)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发射天线选择与自适应调制方法
CN101005342B (zh) 多载波系统子带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01741797B (zh) 多天线广播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1414898A (zh) 接收合并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005339A (zh) 一种多载波系统的数据多信道传送方法及装置
CN106416113B (zh) 速率匹配和软信道比特存储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CN101572685A (zh) 用于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发射装置
CN101197639B (zh) 分布式mimo的信号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1340609B (zh) 广播多播业务发送方法、设备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