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7639B - 分布式mimo的信号检测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分布式mimo的信号检测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97639B CN101197639B CN200610162679XA CN200610162679A CN101197639B CN 101197639 B CN101197639 B CN 101197639B CN 200610162679X A CN200610162679X A CN 200610162679XA CN 200610162679 A CN200610162679 A CN 200610162679A CN 101197639 B CN101197639 B CN 1011976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ymbol
- unit
- transmitting
- mrow
- msu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1615 conju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号检测方法,包括发送装置将需要发送的信号转换为与发射天线数量相同的若干个符号子流,对所述符号子流分别进行调制,对调制的结果分别进行差分编码,利用所述差分编码符号构造空时码矩阵,并将空时码矩阵通过所述发射天线在连续的时刻分别发送出去;接收装置接收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空时码矩阵,并进行滤波得到滤波后的信号,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差分判决,得到所述发送装置调制生成的符号,对所述符号进行解调,得到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符号子流,将所述符号子流转换为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信号。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检测方法和系统,无需对信道进行估计,有效地节省宽带资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天线通信系统的信号检测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单纯的语音业务已经发展为多媒体业务。但是多媒体业务会受到频谱资源、传输功率以及多径衰落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频谱资源利用率直接关系到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为有效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提出了多入多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系统。在该系统中,采用多个发射天线、多个接收天线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按照收发天线的位置不同,MIMO系统可以分为发射天线分布式MIMO(DTA-MIMO,Distributed Transmit Antennas MIMO)和集中式MIMO(Centralized MIMO)。集中式MIMO将多个发射天线集中在一起,且集中式MIMO的各个发射信号同步到达接收天线端,即各个发射天线的发射信息到达同一接收天线的信号延时是相同的;分布式MIMO系统可以看作一种分布式天线系统(DAS,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它将多个天线组分布到不同的地理区域中,不同位置的天线组经过光纤或同轴电缆与中心信号处理器相连。分布式MIMO的各个发射天线的信号是异步到达接收天线的,即各个发射天线的发射信息到达同一接收天线的信号延时是不同的。
与集中式MIMO相比,分布式MIMO的收发天线间的链路更加独立,空间相关性更弱,能达到更高的系统容量,而且,由于天线分布于小区中不同地理位置,能有效缩短信号的接入距离,降低发射信号功率,提高小区覆盖率。基于分布式MIMO上述优点和实施的低复杂度,对分布式MIMO的研究迅速发展,其中包括分布式MIMO系统的信号检测方面。
现有的MIMO系统的检测方法有:基于群结构的差分空时调制方法、基于Cayley变换的差分空时调制方法、基于Alamouti空时码的线性差分方法以及基于Amicable Orthogonal设计的差分方法等。这些方法都是针对集中式MIMO系统,即信号从发射端同时发射,并同步到达接收端,由于分布式MIMO系统中,发射天线在地域上的分布性引起各发射天线的发射信号异步到达接收端,造成以上差分检测算法不能适用。
还有一种基于垂直贝尔实验室分层时空(V-BLAST,Vertical-Bell LayeredSpace Time)结构的分布式MIMO系统的相干检测方法。假设所述分布式MIMO系统有2根发射天线,1根接收天线。发送端将待发射符号经过调制后,通过光纤或同轴电缆送到远端的分布式发射天线,经分布式发射天线发射到无线电传播介质。由于各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距离不同,导致了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间信道传播时延不同,各天线发射信号不同时到达接收端,假设最大信道传播时延小于1个符号周期。
假设每根发射天线在两个连续时刻内发射了2个符号,则发射天线k上的低通等效复基带信号可以表示为:
分步MIMO信号经过分布式MIMO信道后到达接收端,接收端匹配滤波器组从时刻0到1对接收信号进行匹配滤波,匹配滤波后即可得到检测信号,匹配滤波器组输出值可以表示为:
其中,
Y=(yT(0),yT(1))T (4)
H=diag{h(0),h(1)} (5)
b=(bT(0),bT(1))T (6)
η=(ηT(0),ηT(1))T (7)
其中,(.)T代表矩阵转置操作,diag(.)代表对角矩阵,R(0),R(1),R(-1)是2×2阶信道相关矩阵, 是4×4阶块对称Toplitz矩阵,H是4×4阶对角信道矩阵。
但是上述基于V-BLAST结构的相干检测方法需要获取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以便进行信道估计,然而在高速移动或者天线数目较多情况下,分布式MIMO系统的接收端难以获得准确的信道状态信息,且多天线信道估计需要发射训练序列来进行信道估计,需要占用额外的宽带资源,天线数目越大,占用的宽带资源越多。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适用于分布式MIMO系统并且无需做信道估计信号检测方法及其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MIMO的信号检测方法,包括:
发送装置将需要发送的信号通过串/并转换的方式转换为与发射天线数量相同的若干个符号子流,每个符号子流包括若干组数据比特;
发送装置对所述符号子流分别进行相位调制,即将所述符号子流的每组数据比特依次进行相位调制生成对应的符号;
发送装置对所述符号子流分别进行差分编码,即将调制生成的当前时刻的符号与相邻时刻的差分编码符号进行差分编码生成与当前时刻的符号对应的差分编码符号;
发送装置利用所述当前时刻的符号对应的差分编码符号构造空时码矩阵,并将空时码矩阵通过所述发射天线在连续的时刻分别发送出去;
接收装置接收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空时码矩阵,并进行滤波得到滤波后的信号;
接收装置对滤波后的两个相邻时刻的信号进行差分判决,得到所述发送装置调制生成的符号;所述滤波后的信号包括噪声量,所述判决的方式具体为通过判决函数得到满足噪声量最小的符号即为所述发送装置调制生成的符号;
接收装置对所述符号进行相位解调,得到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符号子流;
接收装置将所述符号子流通过并/串转换的方式转换为所述发送装置发送 的信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分布式MIMO的信号检测系统,包括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所述发送装置包括:
转换单元,用于将需要发送的信号通过串/并转换的方式转换为与发射天线数量相同的若干个符号子流;
调制单元,用于对所述符号子流分别进行相位调制,并生成调制后的符号;
差分编码单元,用于对所述调制单元生成的两个相邻时刻的符号进行差分编码并生成差分编码符号;
空时码矩阵构造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差分编码单元生成的差分编码符号构造空时码矩阵;
发送天线,用于将所述空时码矩阵在连续的时刻分别发送出去,
所述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天线,用于接收发送装置发送的空时码矩阵对应的信号;滤波单元,用于对所述接收天线接收的信号进行滤波;
判决单元,用于对滤波后的两个相邻时刻的信号进行差分判决,得到所述发送装置调制生成的符号;所述滤波后的信号包括噪声量,所述判决的方式具体为通过判决函数得到满足噪声量最小的符号即为所述发送装置调制生成的符号;
解调单元,用于对经过判决所得的符号进行相位解调,得到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符号子流;
转换单元,用于将解调后的符号子流通过并/串转换的方式转换为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信号。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检测技术,在接收装置对信号进行检测时没有利用信道信息矩阵,而是通过对需要传输的信号进行差分编码,通过差分编码将两个相邻时刻信号建立一种对应关系,接收装置通过判断所述前后时刻信号的对应关系得知发送装置发送的原始信号。因此无需对信道进行估计,能够有效地节省宽带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分布式多入多出系统的信号检测系统发送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分布式多入多出系统的信号检测系统接收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分布式多入多出系统的信号检测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采用本发明分布式多入多出系统的信号检测方法在不同时延场景下的误码率性能仿真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MIMO系统的信号检测方法及系统。
所述信号检测方法包括:发送装置将需要发送的信号转换为与发射天线数量相同的若干个符号子流,每个符号子流包括若干组数据比特;发送装置对所述符号子流分别进行调制,即将所述符号子流的每组数据比特依次进行调制生成对应的符号;发送装置对所述符号子流分别进行差分编码,即将调制生成的当前时刻的符号与相邻时刻的差分编码符号进行差分编码生成与当前时刻的符号对应的差分编码符号;发送装置利用所述当前时刻的符号对应的差分编码符号构造空时码矩阵,并将空时码矩阵通过所述发射天线在连续 的时刻分别发送出去;接收装置接收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空时码矩阵,并进行滤波得到滤波后的信号;接收装置对滤波后的两个相邻时刻的信号进行差分判决,得到所述发送装置调制生成的符号;接收装置对所述符号进行解调,得到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符号子流;接收装置将所述符号子流转换为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信号。
所述信号检测系统包括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所述发送装置包括:转换单元,用于将需要发送的信号转换为与发射天线数量相同的若干个符号子流;调制单元,用于对所述符号子流分别进行调制,并生成调制后的符号;差分编码单元,用于对所述调制单元生成的两个相邻时刻的符号进行差分编码并生成差分编码符号;空时码矩阵构造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差分编码单元生成的差分编码符号构造空时码矩阵;发送天线,用于将所述空时码矩阵在连续的时刻分别发送出去,所述接收装置包括:接收天线,用于接收发送装置发送的空时码矩阵对应的信号;滤波单元,用于对所述接收天线接收的信号进行滤波;判决单元,用于对滤波后的两个相邻时刻的信号进行差分判决,得到所述发送装置调制生成的符号;解调单元,用于对经过判决所得的符号进行解调,得到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符号子流;转换单元,用于将解调后的符号子流转换为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信号。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工作过程,假设本发明所列举的实施例中发射天线数目为2根,接收天线数目为1根。
本发明所提供的分布式MIMO系统的信号检测系统由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分布式MIMO系统的信号检测系统发送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图。由图1可知,发送装置包括转换单元11、第一相位调制(PSK,Phase Shift Keying)单元111、第二相位调制单元121、第一差分编码单元112、第二差分编码单元122、第一延迟单元113、第二延迟单元123、空时码矩阵构造单元12以及发射天线13和14。所述转换单元11为串/并转换单元,将需要传输的数据流转换为两个并行的符号子流,每个子流的数据分别经所述第一相位调制单元111和第二相位调制单元121进行相位调制, 再将每个调制过的符号分别发送至所述第一差分编码单元112和第二差分编码单元122,并联合所述第一延迟单元113和第二延迟单元123,将每个子流里的符号和相邻时刻的差分编码符号进行差分编码,再将经过差分编码的两个差分编码符号经过所述空时码矩阵构造单元12构造成空时码发射矩阵,最后由所述发射天线13和14分别发射出去。所述第一延迟单元113和第二延迟单元123的功能可分别集成在两个差分编码单元内。上述差分编码过程将不断进行,直至需要传输的信号全部发送完毕。
下面参照图2,为本发明分布式MIMO系统的信号检测系统接收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图。由图2可知,接收装置包括滤波单元21、第一延迟单元22、第二延迟单元23、第一判决单元24、第二判决单元25、第一相位解调单元26、第二相位解调单元27、转换单元28以及接收天线29。所述转换单元28为并/串转换单元。所述接收天线29接收从发射装置发射过来的信号,所述信号为经发射装置进行空时码构造过的空时码矩阵,所述接收天线29将所述空时码矩阵传送至滤波单元21进行匹配滤波,再将滤波后的信号分别传送至所述第一延迟单元22和第二延迟单元23进行延迟,经过延迟的信号分别和相邻时刻的信号在所述第一判决单元24和第二判决单元25进行判决,得到判决后的两个符号子流,并分别传送至所述第一相位解调单元26和第二相位解调单元27进行相位解调,最后由所述转换单元28将所述两个并行的符号子流转换为发送装置初始需要传输的数据流。所述第一延迟单元22和第二延迟单元23的功能可以集成在两个判决单元内。
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分布式多入多出系统的信号检测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发送装置在传输数据的初始时刻需要进行初始化,因此在初始阶段,发射装置向接收装置先发射初始空时码矩阵:
所述信号检测方法具体流程包括:
步骤301:发送装置的转换单元将需要传输的数据符号流转换为两个并行的符号子流,并将所述两个符号子流分别发送至第一相位调制单元和第二相位调制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转换单元将需要传输的数据流按照每2a个数据比特组成一个数据块,并将该数据块转换为2个并行符号子流,每个符号子流包括a个数据比特。
步骤302:发送至所述第一相位调制单元和第二相位调制单元的两个符号子流进行相位调制,并将每个调制得到的符号分别发送至所述第一差分编码单元和第二差分编码单元;
为了保持发送装置发射功率恒定,本实施例中采用多进制相位调制(MPSK,Multiple-Phase Shift Keying)的调制方法。
对于第l个数据块,所述第一相位调制单元和第二相位调制单元将其调制成MPSK星座符号x1,x2,(x1,x2∈Ω)。
步骤303:第一差分编码单元和第二差分编码单元分别将接收到的当前时刻的符号与经第一延迟单元和第二延迟单元延迟后的相邻时刻的差分编码符号进行差分编码,并将经差分编码所得的两个差分编码符号发送至空时码矩阵构造单元;
本实施例中,由第l个数据块调制的MPSK星座符号(x1,x2)与第l-1个数据块对应的差分编码符号(xl-1,1,xl-1,2)进行差分编码,得到差分编码符号(xl,1,xl,2):
步骤304:所述空时码矩阵构造单元根据所接收到的经差分编码后的两个差分编码符号构造空时码矩阵;
本实施例中,第l-1个数据块对应的空时码矩阵xl-1为:
其中,(.)*代表复共轭操作。在两个连续时刻,(xl-1,1,xl-1,2)和(-x* l-1,2,x* l-1,1)分 别为两根天线发射出去的数据符号。
对于第1个数据块,利用差分编码后的差分编码符号(xl,1,xl,2)生成的空时码矩阵为: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Alamouti空时码结构,此种空时码结构适用于发送装置含有两根天线的情况。
步骤305:两个天线分别将空时码矩阵构造单元所构造的空时码矩阵发送出去。
在两个连续时刻,符号(xl,1,xl,2)和(-x* l,2,x* l,1)分别从两根天线发射出去。由于需要传输的数据流为多个连续传输的数据比特,因此上述差分编码和空时码矩阵发射过程将连续进行,直至所有需要传输的数据比特发送完毕。
以上为发送装置发送数据信号的过程。
步骤306:发射装置发送的数据符号流经过信道到达接收装置,由接收装置的匹配滤波单元进行匹配滤波,得到滤波后的两个信号,分别发送至两个延迟单元和两个判决单元;
假设根据现有技术的公式(2),第l个数据块对应的发射符号经过匹配滤波之后的信号为:
其中,Yl=(yl,1,yl,2,yl,3,yl,4)T,Hl=diag{h1,h2,h3,h4}, ηl=(ηl,1,ηl,2,ηl,3,ηl,4)T。h为天线在其所对应的信道的衰落因子,η为复高斯白噪声。公式(5)中相关矩阵 可通过系统同步获得。将公式(5)两端同时乘以 可得:
上式可以表示如下:
其中, 假设在发射相邻两个空时码矩阵期间,信道状态不变,即Hl=Hl-1,可得到下面结果:
其中,
步骤307:第一判决单元接收来自滤波单元发送的一组信号和来自第一延迟单元的相邻时刻的信号,并利用前一时刻的信号与相邻时刻的信号进行判决;第二判决单元接收来自滤波单元发送的另一组信号和来自第二延迟单元的相邻时刻的信号,并利用前一时刻的信号与相邻时刻的信号进行判决;
由公式(9)可知,滤波后的信号中包含了噪声量,因此可以采用一种信号检测方法,使噪声量达到最小,因此可以通过下述判决函数进行判决,判决函数如下:
其中,“arg”代表使表达式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任意变量,‖.‖代表矢量各元素模的平方和,Re{.}代表取实部操作,(.)+代表复共轭转置操作,f1(x1),f2(x2)的表达式为:
由于x1,x2相互独立,因此,f1(x1),f2(x2)相互独立,公式(10)可等效为:
因此,符号x1,x2可分别进行差分检测,满足公式(10)的x1,x2即为检测的结果。
步骤308:由第一判决单元和第二判决单元判决所得的两个符号分别发送至第一相位解调单元与第二相位解调单元进行解调;
步骤309:解调后得到的两个符号子流经过转换单元转换为发送装置传输的原始数据流,即检测到发送装装置所发送的信号。
本实施例中列举的调制和解调方式为相位调制和相位解调,也可以采用其他调制方式,例如幅度调制(ASK,amplitude shift keying)或频率调制(FSK,Frequency Shift Keying)等,结构上采用幅度调制/解调单元或频率调制/解调单元即可,这里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列举了接收天线为1根的检测方法。如果接收端有多根接收天线,只需先将公式中各接收天线的接收信号进行合并即可,例如等增益等:
本实施例列举了发送天线为2根的检测方法,本发明也同样适用于发送天线为4根或8根等多根发送天线的情况。例如发送天线为4根时,发送装置的转换单元根据天线的数量将数据流转换为4个符号子流,采用4个调制单元和4个差分编码单元进行调制和差分编码,并构造4乘4的准正交空时码矩阵,再通过4根发射天线发送至接收天线,接收装置同样采用4个判决单元和4个解调单元进行判决和解调,即经转换单元的转换并可检测到发送装装置所发送的信号。
请继续参阅图4,为采用本发明分布式多入多出系统的信号检测方法在不 同时延场景下的误码率性能仿真图。为了验证在发射天线发射的信号在不同时到达接收天线时,采用本发明检测方法的误码率性能状况,这里提供了三种时延场景,如表1所示:
表1 仿真延时场景
信道传播时延场景 | τ1 | τ2 |
时延场景1 | 0 | 0.3Ts |
时延场景2 | 0 | 0.6Ts |
时延场景3 | 0 | 0.9Ts |
仿真中,采用QPSK调制,1根接收天线,信道为平坦瑞利衰落、大尺度衰落、对数正态阴影衰落叠加信道。其中,fdTs=8×10-5,路径损耗指数n=4,阴影衰落标准方差δs=7.5dB,相关系数ρ=0.82。仿真中,不失一般性设τ1=0,其余时延为相对时延。
图4中,仿真曲线的横轴代表信噪比(SNR),即信号噪声功率与噪声功率比值,这里以分贝(dB)为单位。纵轴代表比特误码率(BER)。仿真曲线说明的是不同信噪比情况下对应的误码率情况。图中3条仿真曲线分别代表3种不同时延场景的误码率性能曲线。
根据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MIMO系统的信号检测方法和系统,可以看出,在接收装置对信号进行检测时没有利用信道信息矩阵,而是通过对需要传输的信号进行差分编码,通过差分编码将两个相邻时刻信号建立一种对应关系,例如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前后时刻信号的相位变化,接收装置通过判断所述前后时刻信号的对应关系得知发送装置发送的原始信号。因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分布式MIMO系统的信号检测方法和系统,无需对信道进行估计,能够有效地节省宽带资源。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信号检测方法、系统以及发送装置、接收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 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3)
1.一种分布式MIMO的信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发送装置将需要发送的信号通过串/并转换的方式转换为与发射天线数量相同的若干个符号子流,每个符号子流包括若干数据比特;
发送装置对所述符号子流分别进行相位调制,即将所述符号子流的数据比特依次进行相位调制生成对应的符号;
发送装置将调制生成的当前时刻的符号与相邻时刻的差分编码符号进行差分编码生成与当前时刻的符号对应的差分编码符号;
发送装置利用所述当前时刻的符号对应的差分编码符号构造空时码矩阵,并将空时码矩阵通过所述发射天线在连续的时刻分别发送出去;
接收装置接收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空时码矩阵,并进行滤波得到滤波后的信号;
接收装置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差分判决,得到所述发送装置调制生成的符号;所述滤波后的信号包括噪声量,所述判决的方式具体为通过判决函数得到满足噪声量最小的符号即为所述发送装置调制生成的符号;接收装置对所述符号进行相位解调,得到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符号子流;
接收装置将所述符号子流通过并/串转换的方式转换为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信号。
2.一种分布式MIMO的信号检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装置包括:
转换单元,用于将需要发送的信号通过串/并转换的方式转换为与发射天线数量相同的若干个符号子流;
调制单元,用于对所述符号子流分别进行相位调制,并生成调制后的符号;
差分编码单元,用于对所述调制单元生成的符号进行差分编码并生成差分编码符号;
空时码矩阵构造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差分编码单元生成的差分编码符号构造空时码矩阵;
发送天线,用于将所述空时码矩阵在连续的时刻分别发送出去,
所述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天线,用于接收发送装置发送的空时码矩阵对应的信号;
滤波单元,用于对所述接收天线接收的信号进行滤波;
判决单元,用于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差分判决,得到所述发送装置调制生成的符号;所述滤波后的信号包括噪声量,所述判决的方式具体为通过判决函数得到满足噪声量最小的符号即为所述发送装置调制生成的符号;
解调单元,用于对经过判决所得的符号进行相位解调,得到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符号子流;
转换单元,用于将解调后的符号子流通过并/串转换的方式转换为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装置包括的转换单元为串/并转换单元,用于根据发射天线的数量,将所述需要发送的信号进行串/并转换成若干个符号子流后传送至所述调制单元进行调制,所述接收装置包括的转换单元为并/串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解调单元解调后的信号进行并/串转换为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信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162679XA CN101197639B (zh) | 2006-12-04 | 2006-12-04 | 分布式mimo的信号检测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162679XA CN101197639B (zh) | 2006-12-04 | 2006-12-04 | 分布式mimo的信号检测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97639A CN101197639A (zh) | 2008-06-11 |
CN101197639B true CN101197639B (zh) | 2011-08-10 |
Family
ID=39547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62679XA Active CN101197639B (zh) | 2006-12-04 | 2006-12-04 | 分布式mimo的信号检测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19763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16248B (zh) * | 2008-06-26 | 2013-06-12 | 复旦大学 | 无线通信系统广义差分编码传输方法 |
CN103973623B (zh) * | 2014-05-28 | 2017-02-15 | 郑州大学 | 多进制相移键控信号检测系统 |
CN107070603B (zh) * | 2017-04-28 | 2019-11-01 | 电子科技大学 | 空时分组编码系统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 |
CN115244904B (zh) * | 2020-03-31 | 2024-09-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14002677A (zh) * | 2020-07-28 | 2022-02-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雷达 |
CN115250217B (zh) * | 2022-07-22 | 2023-05-19 | 西华大学 | 差分编码与神经网络辅助的ofdm系统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919839B1 (en) * | 2004-11-09 | 2005-07-19 | Harris Corporation |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compensating for ionospheric distortion based upon measurement of the group delay,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CN1734956A (zh) * | 2004-08-09 | 2006-02-15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二维扩频码片级差分检测方法 |
CN1801793A (zh) * | 2005-01-06 | 2006-07-1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接收差分时空分组码的装置和方法 |
CN1808949A (zh) * | 2005-12-23 | 2006-07-26 | 西安交通大学 | 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信道的一种非物理建模与仿真方法 |
JP2006295433A (ja) * | 2005-04-08 | 2006-10-2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列車無線システム及び送信局及び受信局 |
-
2006
- 2006-12-04 CN CN200610162679XA patent/CN10119763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34956A (zh) * | 2004-08-09 | 2006-02-15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二维扩频码片级差分检测方法 |
US6919839B1 (en) * | 2004-11-09 | 2005-07-19 | Harris Corporation |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compensating for ionospheric distortion based upon measurement of the group delay,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CN1801793A (zh) * | 2005-01-06 | 2006-07-1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接收差分时空分组码的装置和方法 |
JP2006295433A (ja) * | 2005-04-08 | 2006-10-2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列車無線システム及び送信局及び受信局 |
CN1808949A (zh) * | 2005-12-23 | 2006-07-26 | 西安交通大学 | 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信道的一种非物理建模与仿真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孙婷,岳殿武.差分空时分组码.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第32卷 第1期.2006,第32卷(第8期),全文. |
孙婷,岳殿武.差分空时分组码.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第32卷 第1期.2006,第32卷(第8期),全文. * |
钱轶群,杨绿溪.用于快时变MIMO衰落信道的一种差分空时调制技术.通信学报第26卷 第8期.2005,第32卷(第8期),全文. |
钱轶群,杨绿溪.用于快时变MIMO衰落信道的一种差分空时调制技术.通信学报第26卷 第8期.2005,第32卷(第8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97639A (zh) | 2008-06-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01645C (zh) | 传输分集条件下直接序列码分多址信号的最小均方差接收 | |
CN101771509B (zh) | 一种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及中继传输系统 | |
CN100446453C (zh) | 一种分布式多入多出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 | |
CN101150343B (zh) | 一种mimo移动通信方法及系统 | |
CN106470064B (zh) | 发送分集方法及设备 | |
CN101197639B (zh) | 分布式mimo的信号检测方法及系统 | |
CN102549935B (zh) | 在第一信号源与第二信号源之间传输信号的方法、中继站和系统 | |
CN103973627A (zh) | 一种全速率分布式多天线双向无线协作中继传输方法 | |
CN101174924A (zh) | 一种测量空间信道秩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2271119A (zh) | 采用正交幅度调制的差分中继协作通信方法 | |
CN101335556A (zh) | 分布式多入多出系统及其数据收发方法 | |
CN101710851A (zh) | 利用相关网络编码实现非相关接收的收发方法 | |
Saleh et al. |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reliability in vehicular networks using diversity techniques | |
CN107154818B (zh) | 基于单载波频域均衡的同时同频全双工双向中继传输方法 | |
CN108880629B (zh) | 一种基于空时编码和物理层网络编码的协作通信方法 | |
CN102055564B (zh) | 一种用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空间复用方法 | |
CN101483458B (zh) | 一种协作多点接收中的信息交互合并方法 | |
CN101317356B (zh) | 一种空时编解码方法及装置 | |
US7522674B2 (en) | Linearly independent preambles for MIMO channel estimation with backward compatibility | |
Alabed et al. | Distributed differential beamforming and power allocation for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
CN107959520A (zh) | 一种全双工基站蜂窝网络的时隙干扰对齐方法 | |
CN101247158B (zh) | 非理想信道多天线系统发射模式及相应调制方式的选择方法 | |
CN103516484A (zh) | 双向中继信道模型的正交差分空时网络编码方法 | |
CN101488775A (zh) | 一种td-scdma系统中的空间复用方法和装置 | |
CN113922850A (zh) | 一种LoRa上行系统中分布式MU-MIMO信道估计算法及传输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