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10851A - 利用相关网络编码实现非相关接收的收发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相关网络编码实现非相关接收的收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10851A
CN101710851A CN200910228448A CN200910228448A CN101710851A CN 101710851 A CN101710851 A CN 101710851A CN 200910228448 A CN200910228448 A CN 200910228448A CN 200910228448 A CN200910228448 A CN 200910228448A CN 101710851 A CN101710851 A CN 1017108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relaying
receiving
source
time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28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晓梅
苗金华
苏毅珊
郭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9102284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10851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10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08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多跳网络技术。具体讲,利用相关网络编码实现非相关接收的收发方法。为提高无线多跳通信传输效率,降低技术复杂度,降低通信误码率,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源端物理层进行相关网络PCNC编码;中继利用信道衰减系数,检测并利用唯一性映射关系将检测到的信号映射成去噪后的混合信号,并对混合信号进行差分调制发送给两个相互通信的源端;源端接收时,利用混合信号所反映前后时刻的信号的差分关系,实现不需要知道任何信道特性情况下的非相关接收,以恢复出所述的两个连续时隙的信号和,并减去本端的信号得到对端的信号。本发明主要用于需要中继的无线协作通信中的传输、没有直线传播线路的基站和移动终端之间的传输。

Description

利用相关网络编码实现非相关接收的收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应用于需要中继的无线协作通信中的传输、没有直线传播线路的基站和移动终端之间的传输,无线多跳网络技术。具体讲,涉及利用相关网络编码提高中继信号质量的非相关接收方法。
技术背景
在无线网络中,如果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距离过大,或是在其信道很恶劣的情况下,误码率就会增加。协同中继就是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增加一个中继节点,从而提高信号质量,降低误码率。采用物理层网络编码在中继节点利用多个源端的信号混合,而不是分别对每个源端的信号分别解码,可以在多跳无线网络中提高网络的吞吐性能,同时避免了在无线信道中多个源端信号同步发送造成的接收干扰。
目前在无线双向中继协作通信网络中,针对单天线系统,目前的方案有在中继利用发送信号与接收信号之间的关系,将估计后的信号映射为接收端所需要的信号,从而提高了信号质量。但是其中继和接收端需要通过信道估计得到完整的信道信息,这样降低了传输效率,增加了复杂度,尤其是无线多跳中继环境下。还有的方案是在中继对估计信号进行差分编码,接收端可以不用信道估计,中继只需知道噪声方差,就可以恢复原信号。但是在信噪比很高的情况下,误码率依然很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无线多跳通信传输效率,降低技术复杂度,实现在信噪比很高的情况下通信误码率较低。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相关网络编码提高中继信号质量的非相关接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源端物理层进行相关网络PCNC编码,即将两个连续时隙的信号求和,并发送该和;
中继利用信道衰减系数,检测所需要的信号,然后利用唯一性映射关系将检测到的信号映射成去噪后的混合信号,唯一性映射关系是指源端调制后的信号、源端物理层相关网络PCNC编码后发出信号、中继反映前后时刻的信号的差分关系混合信号三者间相互唯一对应的关系;
中继进行对混合信号进行差分调制,并将差分调制后的信号发送给两个相互通信的源端;
源端接收时,利用混合信号所反映前后时刻的信号的差分关系,实现不需要知道任何信道特性情况下的非相关接收,以恢复出所述的两个连续时隙的信号和;
源端接收时在所述的两个连续时隙的信号和中减去本端的信号得到对端的信号。
所述的中继利用信道衰减系数,检测所需要的信号,检测方法是,源端调制后的信号映射到星座图上为:b0,i,b1,i,b2,i…,bn-1,i,bn,i,…bn,i=exp(j2πl/M)∈B,l=0,1,…,M-1,B是M-PSK调制信号集合,i=1或2,代表双向中继信道的两个源端,n表示时隙,源端输出信号为:xn,i=bn,i+bn-1,i(1),
其中xn,i∈Ω,Ω是包含有限个相反数对的集合,假定信道带有高斯噪声的准静态信道,在时隙n,中继接收的信号可以表示为:yn=h1xn,1+h2xn,2+wn,1+wn,2(2),
其中hi为源Si与中间的信道衰减系数,wn,i表示中继和Si之间的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假定中继与接收端已知信道衰减系数,同时为了简便,假定信道衰减系数双向是一样的,在时隙n-1,中继接收信号为:
yn-1=h1xn-1,1+h2xn-1,2+wn-1,1+wn-1,2(3),(2)-(3)得到:
yn=yn-1+h1(xn,1-xn-1,1)+h2(xn,2-xn-1,2)+w′(4)
其中,w′=wn,1+wn,2-(wn-1,1+wn-1,2)是高斯噪声,
假定:dn,i=xn,i-xn-1,i(5)
dn=h1dn,1+h2dn,2(6)
源端xn=xn,1+xn,2(7)
源端bn=bn,1+bn,2(8)
其中dn∈D,bn∈B,D和是包含有限相反数对的集合,dn为检测到的信号,由检测到的信号生成所述混合信号,dn反映前后时刻的信号的差分关系,唯一性映射关系是指dn与xn,bn的关系。
所述利用唯一性映射关系将检测到的信号映射成去噪后的混合信号是指:中继检测到的信号dn的估计值表示为: d n ′ = arg min d n ∈ D | | y n - ( y n - 1 + d n ) | | 2
= arg d n ∈ D min { [ y n - y n - 1 - d n ] * [ y n - y n - 1 - d n ] } - - - ( 10 )
其中,arg表示变化范围,||·||2表示Frobenius范数,Re(.)表示实数部分,(.)*表示共轭,根据唯一性映射关系,得到中继在时隙n接收的信号和中继xn的估计值,中继xn为所述混合信号。
所述的利用dn与bn的一一映射关系,得到bn=bn,1+bn,2的估计值
Figure G2009102284488D0000025
在中继采用差分编码,发送的信号为:
Figure G2009102284488D0000026
sr,n表示中继在时隙n广播的信号,sr,n-1表示在时隙n-1广播的信号;
在接收端Si,接收到的采用差分编码后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y n , i d = h i s r , n + w n , i d - - - ( 12 )
因为已假定信道为准静态的,且衰减系数非时变。那么在时隙n-1,信号可以为:
y n - 1 , i d = h i s r , n - 1 + w n - 1 , i d - - - ( 13 )
根据(11)和(13),上式可以变为:
是高斯噪声。因此bn的估计值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获得:
b n ~ = arg min b n ∈ B | | y n , i d - ( y n - 1 , i d b n ~ ) | | 2
= arg min b n ∈ B { ( y n , i d ) * y n , i d - ( y n , i d ) * b n ^ y n - 1 , i d
- ( b n ^ y n , i d ) * y n , i d + ( b n ^ y n - 1 , i d ) * ( b n ^ y n - 1 , i d )
= arg max b n ∈ B Re [ ( y n , i d ) * ( b n y n - 1 , i d ) ] - - - ( 15 ) , 上标d表示差分,
这样在两个源端得到了两个信号的和,因而另一端信号可以得到:
bn,w=bn-bn,i(16)(w=2,1;i=1,2 w,i分别表示两个不同源端)。
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利用相关编码的线性特性,使得“混合后的编码等于编码后的混合”,使得中继信号反映的是前后时刻的信号的差分关系,所以可采用非相干检测方法,同时采用混合信号的映射处理,达到去噪的目的,进一步增大了信号间的欧式距离,提高了混合信号在中继转发时的信号质量。
附图说明
图1物理层网络编码与差分物理层编码的基本实施方案。
图2本发明系统模型。
图3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中dn与bn的映射关系。
图4PCNC系统传输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方案在源端物理层进行相关网络PCNC编码,即将两个连续时隙的信号求和,并将其发送。中继只需利用信道衰减系数,检测所需要的信号,同时利用唯一性映射关系将其映射成去噪后的混合信号,从而实现中继信号质量的提高。接着中继对此信号进行差分调制,并将此处理后的信号发送给两个源端。在接收端,利用差分关系和相关信息,可以实现不需要知道任何信道特性情况下的非相关接收,以恢复出原始信号的信号和。由于在双向信道已知本端的信号,因而可以通过相减的方式得到对端的信号。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说明本发明。
1.系统模型
考虑一个TWBC(双向中继信道)网络,包括两个源端Si(i=1,2)和一个中继。这里两个源端要通过这个中继来交换信息。假定这个系统只有一个天线,在源端信号进行了物理层相关网络编码PCNC编码。同时我们假定,这是个半双工系统,两个源端同时工作,同时S1和S2之间没有之间不能互相传递信息。
如图2,描述的系统,在时隙n-1,Si向中继发送信号。在时隙n,R将编码后的信号广播出去。在接收端,Si从接收端的信号中恢复想要的信号。
2.源端的物理层相关网络编码PCNC编码过程
物理层相关网络编码PCNC中,编码过程如下:检测方法是,源端调制后的信号映射到星座图上为:b0,i,b1,i,b2,i,…bn,i=exp(j2πl/M)∈B,l=0,1,…,M-1,B是M-PSK调制信号集合,i=1或2,代表双向中继信道的两个源端,n表示时隙,源端输出信号为:xn,i=bn,i+bn-1,i(1),
其中xn,i∈Ω,Ω是包含有限个相反数对的集合,假定信道带有高斯噪声的准静态信道,在时隙n,中继接收的信号可以表示为:yn=h1xn,1+h2xn,2+wn,1+wn,2(2),
其中hi为源Si与中间的信道衰减系数,wn,i表示中继和Si之间的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假定中继与接收端已知信道衰减系数,同时为了简便,假定信道衰减系数双向是一样的,在时隙n-1,中继接收信号为:
yn-1=h1xn-1,1+h2xn-1,2+wn-1,1+wn-1,2(3),(2)-(3)得到:
yn=yn-1+h1(xn,1-xn-1,1)+h2(xn,2-xn-1,2)+w′(4)
其中,w′=wn,1+wn,2-(wn-1,1+wn-1,2)是高斯噪声,
假定:dn,i=xn,i-xn-1,i(5)
dn=h1dn,1+h2dn,2(6)
源端xn=xn,1+xn,2(7)
源端bn=bn,1+bn,2(8)
dn∈D,
Figure G2009102284488D0000041
bn∈B,D和是包含有限相反数对的集合,dn为检测到的信号,由检测到的信号生成所述混合信号,dn反映前后时刻的信号的差分关系,唯一性映射关系是指dn与xn,bn的关系。
中继利用唯一性映射关系将检测到的信号映射成去噪后的混合信号,检测到的信号dn的估计值表示为: d n ~ = arg min d n ∈ D | | y n - ( y n - 1 + d n ) | | 2
= arg d n ∈ D min { [ y n - y n - 1 - d n ] * [ y n - y n - 1 - d n ] } - - - ( 10 )
其中,arg表示变化范围,||·||2表示Frobenius范数,Re(.)表示实数部分,(.)*表示共轭,根据唯一性映射关系,得到中继在时隙n接收的信号为bn的估计值
Figure G2009102284488D0000045
利用dn与bn的一一映射关系,可以得到bn=bn,1+dn,2的估计值
Figure G2009102284488D0000046
采用差分编码,中继发送的信号为:
Figure G2009102284488D0000047
sr,n表示中继在时隙n广播的信号,sr,n-1表示在时隙n-1广播的信号;
在接收端Si,采用差分编码后接收到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y n , i d = h i s r , n + w n , i d - - - ( 12 )
因为已假定信道为准静态的,且衰减系数非时变。那么在时隙n-1,信号可以为:
y n - 1 , i d = h i s r , n - 1 + w n - 1 , i d - - - ( 13 )
根据(11)和(13),,上式可以变为:
Figure G2009102284488D0000053
其中
Figure G2009102284488D0000054
是高斯噪声。因此bn的估计值
Figure G2009102284488D0000055
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获得:
b n ~ d = arg min b n ∈ B | | y n , i d - ( y n - 1 , i d b n ~ ) | | 2
= arg min b n ∈ B { ( y n , i d ) * y n , i d - ( y n , i d ) * b n ^ y n - 1 , i d
- ( b n ^ y n , i d ) * y n , i d + ( b n ^ y n - 1 , i d ) * ( b n ^ y n - 1 , i d )
= arg max b n ∈ B Re [ ( y n , i d ) * ( b n ~ y n - 1 , i d ) ] - - - ( 15 ) , 上标d表示差分,
这样在两个源端得到了两个信号的和,从而得到对端信号的估计值为:
Figure G2009102284488D00000510
(w=2,1;i=1,2,w,i分别表示两个不同源端)。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以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为例。经过调制后,S1在0相位偏移量下产生的信号为1和-1。物理层相关网络编码PCNC编码后,发送信号变为:2,0和-2。这里,我们选择把0映射为1,是为了保证欧式距离最大化以及解码过程的简便。因而,S1发送的信号包含在集合{2,1,-2}中。对于S2,选择相位偏移量为π/2,因而S2发送信号包含在集合{2j,j,-2j}中,j表示复数中的虚部。
在理想情况下,不考虑所有的衰减和噪声。假定在时隙n-1,S1发送信号为1,S2发送信号-2j。在时隙n,S1发送2,S2发送j。这时,由于无线信道特性,中继在时隙n-1收到信号为1-2j,在时隙n收到2+j。可以得到dn为1+3j,xn为2+j.这样得到dn是1+3j,bn是1+j。当在时隙n,S1发送信号为-2时,dn则变为-3+3j,xn变为-2+j,bn变为-1+j。可以看出当源端发送信号发生变化时,dn也变化了。也就是说dn与xn、bn是一一对应的。dn和bn的映射关系可以用表1来描述:
表1.dn映射到bn的规则
Figure G2009102284488D0000061
从而我们可以通过相位以及与dn的映射关系检测bn。如果dn的相位是从0-π/2,那么bn=1+j,如果dn的相位是从3π/2到2π,bn=1-j。dn和bn的对应关系可以由表2表示:
Figure G2009102284488D0000062
表2理想信道情况下bn和dn的对应关系
dn和bn的映射关系可以用表1来描述。
如图3所示,不同象限的不同点表示D中不同的dn,不同的形状表示不同的bn。可以看出,在相同象限的形状都是一样的,将这个相位分成四部分:0-π/2,π/2-π,π-3π/2,3π/2-2π。
可以看到根据表1的映射关系以及dn的相位分布,我们同样也能求出dn的估计值,同样可以在中继或是源端根据dn与bn的唯一映射关系来求解bn的值。从而求出另一端的信号。具体的检测算法与前面一致,不再赘述。

Claims (4)

1.一种利用相关网络编码实现非相关接收的收发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
在源端物理层进行相关网络PCNC编码,即将两个连续时隙的信号求和,并发送该和;
中继利用信道衰减系数,检测所需要的信号,然后利用唯一性映射关系将检测到的信号映射成去噪后的混合信号,唯一性映射关系是指源端调制后的信号、源端物理层相关网络PCNC编码后发出信号、中继反映前后时刻的信号的差分关系混合信号三者间相互唯一对应的关系;
中继进行对混合信号进行差分调制,并将差分调制后的信号发送给两个相互通信的源端;
源端接收时,利用混合信号所反映前后时刻的信号的差分关系,实现不需要知道任何信道特性情况下的非相关接收,以恢复出所述的两个连续时隙的信号和;
源端接收时在所述的两个连续时隙的信号和中减去本端的信号得到对端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相关网络编码实现非相关接收的收发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中继利用信道衰减系数,检测所需要的信号,检测方法是,源端调制后的信号映射到星座图上为:b0,i,b1,i,b2,i…,bn-1,i,bn,i,…bn,i=exp(j2πl/M)∈B,l=0,1,…,M-1,B是M-PSK调制信号集合,i=1或2,代表双向中继信道的两个源端,n表示时隙,源端输出信号为:xn,i=bn,i+bn-1,i(1),
其中xn,i∈Ω,Ω是包含有限个相反数对的集合,假定信道带有高斯噪声的准静态信道,在时隙n,中继接收的信号可以表示为:yn=h1xn,1+h2xn,2+wn,1+wn,2  (2),
其中hi为源Si与中间的信道衰减系数,wn,i表示中继和Si之间的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假定中继与接收端已知信道衰减系数,同时为了简便,假定信道衰减系数双向是一样的,在时隙n-1,中继接收信号为:
yn-1=h1xn-1,1+h2xn-1,2+wn-1,1+wn-1,2(3),(2)-(3)得到:
yn=yn-1+h1(xn,1-xn-1,1)+h2(xn,2-xn-1,2)+w′(4)
其中,w′=wn,1+wn,2-(wn-1,1+wn-1,2)是高斯噪声,
假定:dn,i=xn,i-xn-1,i    (5)
dn=h1dn,1+h2dn,2 (6)
源端xn=xn,1+xn,2 (7)
源端bn=bn,1+bn,2 (8)
dn∈D,bn∈B,D和
Figure F2009102284488C0000012
是包含有限相反数对的集合,dn为检测到的信号,由检测到的信号生成所述混合信号,dn反映前后时刻的信号的差分关系,唯一性映射关系是指dn与xn,bn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相关网络编码实现非相关接收的收发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利用唯一性映射关系将检测到的信号映射成去噪后的混合信号是指:中继检测到的信号dn的估计值表示为: d n ′ = arg min d n ∈ D | | y n - ( y n - 1 + d n ) | | 2
= arg d n ∈ D min { [ y n - y n - 1 - d n ] * [ y n - y n - 1 - d n ] } - - - ( 10 )
其中,arg表示变化范围,||·||2表示Frobenius范数,Re(.)表示实数部分,(.)*表示共轭,根据唯一性映射关系,得到中继在时隙n接收的信号和中继xn的估计值,中继xn为所述混合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相关网络编码实现非相关接收的收发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利用dn与bn的一一映射关系,得到bn=bn,1+bn,2的估计值
Figure F2009102284488C0000023
在中继采用差分编码,发送的信号为:
Figure F2009102284488C0000024
sr,n表示中继在时隙n广播的信号,sr,n-1表示在时隙n-1广播的信号;
在接收端Si,接收到的采用差分编码后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y n , i d = h i s r , n + w n , i d - - - ( 12 )
因为已假定信道为准静态的,且衰减系数非时变。那么在时隙n-1,信号可以为:
y n - 1 , i d = h i s r , n - 1 + w n - 1 , i d - - - ( 13 )
根据(11)和(13),上式可以变为:
Figure F2009102284488C0000027
Figure F2009102284488C0000028
是高斯噪声。因此bn的估计值
Figure F2009102284488C0000029
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获得:
b n ~ = arg min b n ∈ B | | y n , i d - ( y n - 1 , i d b n ~ ) | | 2
= arg min b n ∈ B { ( y n , i d ) * y n , i d - ( y n , i d ) * b n ^ y n - 1 , i d
- ( b n ^ y n , i d ) * y n , i d + ( b n ^ y n - 1 , i d ) * ( b n ^ y n - 1 , i d )
= arg max b n ∈ B Re [ ( y n , i d ) * ( b n y n - 1 , i d ) ] - - - ( 15 ) , 上标d表示差分,
这样在两个源端得到了两个信号的和,因而另一端信号可以得到:bn,w=bn-bn,i(16)(w=2,1;i=1,2w,i分别表示两个不同源端)。
CN200910228448A 2009-11-17 2009-11-17 利用相关网络编码实现非相关接收的收发方法 Pending CN1017108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28448A CN101710851A (zh) 2009-11-17 2009-11-17 利用相关网络编码实现非相关接收的收发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28448A CN101710851A (zh) 2009-11-17 2009-11-17 利用相关网络编码实现非相关接收的收发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0851A true CN101710851A (zh) 2010-05-19

Family

ID=42403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28448A Pending CN101710851A (zh) 2009-11-17 2009-11-17 利用相关网络编码实现非相关接收的收发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10851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7250A (zh) * 2010-07-27 2010-12-15 北京大学 一种双向中继网络的通信方法
CN101932064A (zh) * 2010-07-27 2010-12-29 北京大学 一种双向中继网络中基于联合中继选择的通信方法
CN101997647A (zh) * 2010-11-02 2011-03-30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网络编码传输方法
CN102394670A (zh) * 2011-06-29 2012-03-28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网络编码的双向中继多用户复杂配对的传输方法
CN102938684A (zh) * 2012-10-10 2013-02-20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多路径物理层网络编码方法
CN102983945A (zh) * 2012-12-06 2013-03-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在多用户信道中实现物理层网络编码的无线通信方法
CN105516035A (zh) * 2015-11-29 2016-04-20 尚一民 基于高斯波形的物理层网络编码方法
CN108476185A (zh) * 2015-10-08 2018-08-31 阿尔卡特朗讯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估计方法、通信单元、终端和通信系统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7250B (zh) * 2010-07-27 2013-04-03 北京大学 一种双向中继网络的通信方法
CN101917250A (zh) * 2010-07-27 2010-12-15 北京大学 一种双向中继网络的通信方法
CN101932064A (zh) * 2010-07-27 2010-12-29 北京大学 一种双向中继网络中基于联合中继选择的通信方法
CN101932064B (zh) * 2010-07-27 2013-01-23 北京大学 一种双向中继网络中基于联合中继选择的通信方法
CN101997647A (zh) * 2010-11-02 2011-03-30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网络编码传输方法
CN101997647B (zh) * 2010-11-02 2013-03-0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网络编码传输方法
CN102394670A (zh) * 2011-06-29 2012-03-28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网络编码的双向中继多用户复杂配对的传输方法
CN102394670B (zh) * 2011-06-29 2013-09-25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网络编码的双向中继多用户复杂配对的传输方法
CN102938684A (zh) * 2012-10-10 2013-02-20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多路径物理层网络编码方法
CN102938684B (zh) * 2012-10-10 2015-05-27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多路径物理层网络编码方法
CN102983945A (zh) * 2012-12-06 2013-03-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在多用户信道中实现物理层网络编码的无线通信方法
CN102983945B (zh) * 2012-12-06 2015-07-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在多用户信道中实现物理层网络编码的无线通信方法
CN108476185A (zh) * 2015-10-08 2018-08-31 阿尔卡特朗讯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估计方法、通信单元、终端和通信系统
US10756934B2 (en) 2015-10-08 2020-08-25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channel esti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unit,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476185B (zh) * 2015-10-08 2021-01-08 阿尔卡特朗讯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估计方法、通信单元、终端和通信系统
CN105516035A (zh) * 2015-11-29 2016-04-20 尚一民 基于高斯波形的物理层网络编码方法
CN105516035B (zh) * 2015-11-29 2018-07-27 尚一民 基于高斯波形的物理层网络编码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10851A (zh) 利用相关网络编码实现非相关接收的收发方法
CN101237306B (zh) 基于放大转发单节点协作通信的宽带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方法
CN102342070B (zh) 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及中继传输系统
CN102055565B (zh) 一种用于通信系统中物理层网络编码的空间分集方法
CN103036647B (zh) 基于mfsk调制方式的物理层网络编码的无线通信方法
CN102724145B (zh) 双向多中继系统中源端和中继端鲁棒性联合信号处理方法
CN102142874B (zh) 一种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联合天线选择空间复用方法
Narayanan et al. Distributed space shift keying for the uplink of relay-aided cellular networks
CN103078705A (zh) 基于mqam调制方式的物理层网络编码的无线通信方法
CN105119858A (zh) 协作式d2d传输系统中基于星座旋转的干扰避免方法
CN102571274A (zh) 一种适用于无线双向中继系统预旋转相位的信号发送方法
CN104184510A (zh) 基于空间调制的非对称双向中继方法
CN102055564B (zh) 一种用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空间复用方法
CN108880629B (zh) 一种基于空时编码和物理层网络编码的协作通信方法
CN102769486A (zh) 双向多跳中继系统中的中继端信号处理方法
CN102195700B (zh) 一种针对下行链路小区边缘用户的协作小区调度传输方法
CN103259577B (zh) 一种中继系统源端和中继端鲁棒性联合信号处理方法
CN101242237B (zh)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正交分布式解码转发差分空时编解码方法
CN101383681B (zh) 抵抗异步差分空时分组码的编译码方法
CN101483458B (zh) 一种协作多点接收中的信息交互合并方法
CN101197639A (zh) 信号检测方法、系统以及发送装置、接收装置
CN102684771B (zh) 多用户双向多中继系统中源端和中继端联合信号处理方法
CN102857323A (zh) 基于放大转发协作的网络编码方法
CN101656560B (zh) 一种高效频谱利用率的协作通信方法
Park et al. BER analysis of dual carrier modulation based on ML decod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