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66376A - 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无线接入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无线接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66376A
CN107666376A CN201610599181.3A CN201610599181A CN107666376A CN 107666376 A CN107666376 A CN 107666376A CN 201610599181 A CN201610599181 A CN 201610599181A CN 107666376 A CN107666376 A CN 107666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ation
modulation system
symbol
under
sebolic add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9918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66376B (zh
Inventor
吴涛
陈特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9918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66376B/zh
Priority to EP17833561.8A priority patent/EP3493452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7/094510 priority patent/WO201801925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666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6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66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63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18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i.e. using phase-shift keying
    • H04L27/183Multiresolu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无线接入设备。该信息发送方法包括:根据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生成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其中,N是大于1的整数,每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都包含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的信息,第二调制方式为比第一调制方式高阶的调制方式;以及通过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资源块,分别向N个用户发送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无线接入设备能够在相隔较远的子载波上重复发送针对各个用户的信息,因此可以获得频域分集增益,提高针对各个用户的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无线接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无线接入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诸如射频识别设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之类的越来越多的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为了使大量的传感设备能够灵活接入互联网,需要提供支持多用户接入的无线通信系统。
由于大部分传感设备是采用电池供电的低功耗设备并且被布置在较大的区域范围内,所以大部分传感设备距离无线接入设备较远,这会降低这些传感设备与无线接入设备之间的通信信号的信噪比。因此,无线通信系统需要在较低信噪比的传输条件下提供可靠的信息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颖的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无线接入设备,能够在相隔较远的子载波上重复发送针对各个用户的信息,因此可以获得频域分集增益,提高针对各个用户的传输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包括:根据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生成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其中,N是大于1的整数,每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都包含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的信息,第二调制方式为比第一调制方式高阶的调制方式;以及通过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资源块,分别向N个用户发送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对每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进行混合,生成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其中该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分别是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可以将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分别映射到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资源块中的第k个子载波上进行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将预定矩阵与每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组成的矩阵相乘,来对每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进行混合。这里,第一调制方式可以是相移键控调制(例如,BPSK、QPSK)或者正交幅度调制(例如,16QAM、32QAM),用户的数目N可以是例如,2或者3。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发送装置,包括:混合单元,被配置为根据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生成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其中,N是大于1的整数,每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都包含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的信息,第二调制方式为比第一调制方式高阶的调制方式;以及发送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资源块,分别向N个用户发送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混合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对每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进行混合,生成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其中该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分别是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将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分别映射到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资源块中的第k个子载波上进行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混合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将预定矩阵与每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组成的矩阵相乘,来对每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进行混合。这里,第一调制方式可以是相移键控调制(例如,BPSK、QPSK)或者正交幅度调制(例如,16QAM、32QAM),用户的数目N可以是例如,2或者3。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接入设备,包括:混合单元,被配置为根据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生成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其中,N是大于1的整数,每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都包含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的信息,第二调制方式为比第一调制方式高阶的调制方式;以及发送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资源块,分别向N个用户发送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混合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对每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进行混合,生成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其中该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分别是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将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分别映射到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资源块中的第k个子载波上进行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混合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将预定矩阵与每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组成的矩阵相乘,来对每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进行混合。这里,第一调制方式可以是相移键控调制(例如,BPSK、QPSK)或者正交幅度调制(例如,16QAM、32QAM),用户的数目N可以是例如,2或者3。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接入设备,包括: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存储器;以及处理器,在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可读指令时可操作以实现第一方面提供的信息发送方法。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中的每个符号序列都包含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的信息,所以能够在相隔较远的子载波上重复发送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信息,因此可以很好地获得频域分集增益,提高针对各个用户的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示出了传统的无线接入设备利用SQPSK调制向用户1和用户2发送信息的示例过程的示意图;
图1b示出了传统的无线接入设备利用16-QAM DCM调制向用户1、用户2、以及用户3发送信息的示例过程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发送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发送方法的应用示例1的处理过程的示意性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发送方法的应用示例2的处理过程的示意性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发送方法的应用示例3的处理过程的示意性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发送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接入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8是能够实现图6中所示的信息发送装置和图7中所示的无线接入设备的至少一部分的计算设备的示例性硬件架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决不限于下面所提出的任何具体配置和算法,而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覆盖了元素、部件和算法的任何修改、替换和改进。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没有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避免对本发明造成不必要的模糊。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区域和层的厚度。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创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在IEEE 802.11标准组织已经制定的现有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ccessNetwork,简称WLAN)标准(例如,802.11ad标准)、以及已经启动制定的新一代WLAN标准(例如,802.11ax标准)中,均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简称OFDMA)技术来解决多用户同时接入的问题,同时采用双载波调制(DualCarrier Modulation,简称DCM)技术来增强适用于较低信噪比的传输条件的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简称BPSK)调制和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简称QPSK)调制两种调制方式的性能。
简单地说,DCM是这样一种技术:其利用比原调制方式更高阶的调制方式(例如,原调制方式为BPSK调制的情况下,使用QPSK调制)来获得在频域重复发送信息的能力,并通过使用相隔较远的子载波重复发送信息来获得频域分集增益,从而增强原调制方式的性能。
用于增强BPSK调制方式的性能的DCM被称为扩展正交相移键控(Spread QPSK,简称SQPSK)调制,其具体处理如下:将对应于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OFDM)符号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分为多个比特对,每个比特对由相邻的两个比特(c2k,c2k+1)构成,其中NCBPS是对应于该OFDM符号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总比特数,每个比特对按照的形式形成QPSK星座点,并映射到该OFDM符号的前半部分子载波上;每个比特对按照的形式形成QPSK星座点,并映射到该OFDM符号的后半部分子载波上。
用于增强QPSK调制方式的性能的DCM被称为16-QAM DCM,其具体处理如下:将对应于一个OFDM符号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分为多个比特组,每个比特组由相邻的四个比特(c4k,c4k+1,c4k+2,c4k+3)构成,其中NCBPS是对应于该OFDM符号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总比特数,每个比特组按照的形式形成一对QPSK星座点(x2k,x2k+1);基于每对QPSK星座点(x2k,x2k+1),通过得出两个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Modulation,简称16-QAM)星座点,其中,并将16-QAM星座点dk和d'k分别映射到该OFDM符号的前半部分子载波和后半部分子载波上。
图1a示出了传统的无线接入设备利用SQPSK调制向用户1和用户2发送信息的示例过程的示意图。图1b示出了传统的无线接入设备利用16-QAM DCM调制向用户1、用户2、以及用户3发送信息的示例过程的示意图。从图1a和图1b中可以看出,在多用户接入的场景下,无线接入设备从上游网络设备接收各个用户的信息,分别对各个用户的信息进行编码、交织、以及DCM调制,并将调制得到的调制符号分别映射到与各个用户相对应的资源块(Resource Unit,简称RU)的子载波上,从而向各个用户发送信息。
包括上面提到的SQPSK和16-QAM DCM在内的各种DCM技术可以在单个用户获得较大传输带宽的场景下,有效地提供频域分集增益,提高针对该用户的传输性能。但是,在如前面提到的物联网场景下,大量传感设备需要同时接入无线接入设备,且每个传感设备只需要分得较小的传输带宽。在这种情况下,若采用OFDMA复用方式分给各个传感设备较小的资源块,DCM技术将无法利用相隔足够远的子载波来重复发送信息,因此不能获得频域分集增益,无法提高针对各个传感设备的传输性能。虽然也可以通过为各个传感设备分配较大的RU来使得DCM技术在物联网场景下获得频域分集增益,然而这样会大大降低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颖的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无线接入设备,能够在相隔较远的子载波上重复发送针对各个用户的信息,因此可以获得频域分集增益,提高针对各个用户的传输性能。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发送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发送方法包括:S202,根据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生成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以及S204,通过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资源块,分别向N个用户发送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这里,N是大于1的整数,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中的每个符号序列都包含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的信息,第二调制方式为比第一调制方式高阶的调制方式。
在结合图2描述的信息发送方法中,由于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中的每个符号序列都包含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的信息,所以能够在相隔较远的子载波上重复发送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信息,因此可以获得频域分集增益,提高针对各个用户的传输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发送方法还可以包括:S206,通过对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信息,即,将发送给N个用户的信息进行编码、交织、和调制,生成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具体地,通过对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信息进行编码和交织,可以生成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信息比特序列C1-CN;通过对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信息比特序列C1-CN进行调制,可以生成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利用本领域已知的或者将来开发的各种编码方法和交织方法进行编码和交织,因此这里不对具体的编码方法和交织方法进行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利用诸如BPSK调制、QPSK调制之类的相移键控调制、以及诸如16-QAM、32-QAM之类的正交幅度调制等适于OFDM传输方式的调制方式对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信息比特序列C1-CN进行调制,以使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发送方法可以被兼容到已经制定、以及将来制定的各种WLAN标准中。这样,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发送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例如,以上所述的传感设备与无线接入设备之间的传输性能。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通常使用相同的调制方式对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信息比特序列C1-CN进行调制;但是,有些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不同的调制方式对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信息比特序列C1-CN进行调制,只要利用这些不同的调制方式能够得到相同数目的调制符号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2可以包括:通过对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的每个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s1(k),s2(k),...,sN(k)进行混合,生成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s'1(k),s'2(k),...,s'N(k)。这里,k是大于0且小于或者等于M的整数,M是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的每个符号序列中的调制符号的数目,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s'1(k),s'2(k),...,s'N(k)中的每个调制符号都包含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的每个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s1(k),s2(k),...,sN(k)的信息,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s'1(k),s'2(k),...,s'N(k)分别是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4可以包括将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分别映射到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即,该N个用户所分得的)RU的第k个子载波上进行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利用矩阵乘法对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的每个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s1(k),s2(k),...,sN(k)进行混合,即将预定矩阵与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的每个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s1(k),s2(k),...,sN(k)组成的矩阵相乘。例如,可以基于预定矩阵Q和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s1(k),s2(k),...,sN(k)组成的矩阵,根据以下等式(1)得出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s'1(k),s'2(k),...,s'N(k),其中可以根据用户的数目N和用于对N个信息比特序列C1-CN进行调制的调制方式,即,第一调制方式来确定预定矩阵Q。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虽然以上描述了利用矩阵乘法对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的每个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s1(k),s2(k),...,sN(k)进行混合,但是对这些第一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进行混合的方法并不限于矩阵乘法,而可以利用本领域已知的或者将来开发的各种混合方法进行混合,只要这些混合方法能够使得每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包含用于混合的所有第一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的信息即可。
下面,结合示例进一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发送方法。图3至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发送方法的应用示例1至3的处理过程的示意性框图。具体地:
在图3所示的应用示例1中,用户的数目N=2,用于对分别与2个用户相对应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调制的调制方式为BPSK调制。如图3所示,与用户1和用户2相对应的信息,即,将发送给用户1和用户2的信息分别经过编码、交织、和BPSK调制后,可以得到BPSK符号s1(k)和s2(k),即,分别与用户1和用户2相对应的第一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其中,k表示第k个BPSK符号;根据以下等式(2)将BPSK符号s1(k)和s2(k)进行混合,可以得到2个QPSK符号s'1(k)和s'2(k),即,分别与用户1和用户2相对应的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将QPSK符号s'1(k)映射到与用户1相对应的RU1的第k个子载波上进行发送,将QPSK符号s'2(k)映射到与用户2相对应的RU2的第k个子载波上进行发送。
即,
这里,出于说明的目的,利用上述用于增强BPSK调制方式的性能的DCM技术中使用的矩阵作为预定矩阵Q。
在图4所示的应用示例2中,用户的数目N=2,用于对分别与2个用户相对应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调制的调制方式为QPSK调制。如图4所示,与用户1和用户2相对应的信息,即,将发送给用户1和用户2的信息分别经过编码、交织、以及QPSK调制后,可以得到QPSK符号s1(k)和s2(k),即,分别与用户1和用户2相对应的第一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其中k表示第k个QPSK符号;根据以下等式(3)将QPSK符号s1(k)和s2(k)进行混合,可以得到2个16-QAM符号s'1(k)和s'2(k),即,分别与用户1和用户2相对应的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将16-QAM符号s'1(k)映射到与用户1相对应的RU1的第k个子载波上进行发送,并将16-QAM符号s'2(k)映射到与用户2相对应的RU2的第k个子载波上进行发送。
类似地,出于说明的目的,利用上述用于增强QPSK调制方式的性能的DCM技术中使用的矩阵作为预定矩阵Q。
在图5所示的应用示例3中,用户的数目N=3,用于对分别与3个用户相对应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调制的调制方式为QPSK调制。如图5所示,与用户1、用户2、和用户3相对应的信息,即,将发送给用户1、用户2、和用户3的信息分别经过编码、交织、和QPSK调制后,可以得到QPSK符号s1(k)、s2(k)、和s3(k),即,分别与用户1、用户2、和用户3相对应的第一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其中k表示第k个QPSK符号;根据等式(4)将QPSK符号s1(k)、s2(k)、和s3(k)进行混合,可以得到3个64-QAM符号s'1(k)、s'2(k)、和s'3(k),即,分别与用户1、用户2、和用户3相对应的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将64-QAM符号s'1(k)映射到与用户1相对应的RU1的第k个子载波上进行发送,将64-QAM符号s'2(k)映射到与用户2相对应的RU2的第k个子载波上进行发送,并且将64-QAM符号s'3(k)映射到与用户3相对应的RU3的第k个子载波上进行发送。
这里,在确定预定矩阵Q时,除了要考虑用户的数目N、和用于对各个用户的信息进行调制的调制方式,即,第一调制方式以外,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必须分别是与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组成的矩阵一一对应的调制符号,即一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对应唯一一组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或每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必须包含用于生成该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的所有第一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的信息。
以应用示例3为例,预定矩阵Q的每一行都为4、2、和1的3个元素,这样可以保证得到的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s'1(k)、s'2(k)、s'3(k)都分别对应唯一的一组QPSK符号s1(k)、s2(k)、和s3(k)。如果预定矩阵Q中每一行的3个元素是3、2、和1,比如s'1(k)=3s1(k)+2s2(k)+s3(k),当有s'1(k)=0;同时当也有s'1(k)=0,所以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s'1(k)=0不是对应唯一一组QPSK符号。因此,以3、2、和1为元素的预定矩阵Q不能用于对QPSK符号s1(k)、s2(k)、和s3(k)进行混合。
下面将结合图6和图7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和无线接入设备。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发送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发送装置600包括混合单元602和发送单元604,其中:混合单元602被配置为根据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生成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即,执行步骤S202;发送单元604被配置为通过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资源块,分别向N个用户发送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即,执行步骤S204。这里,N是大于1的整数,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的每个符号序列都包含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的信息,第二调制方式为比第一调制方式高阶的调制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发送装置600可以进一步包括编码调制单元606,该编码调制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对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信息,即,将发送给N个用户的信息进行编码、交织、和调制,生成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即,执行步骤S206。具体地,编码调制单元606可以通过对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信息,即,将发送给N个用户的信息进行编码和交织,生成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信息比特序列C1-CN;并且可以通过对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信息比特序列C1-CN进行调制,生成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编码调制单元606可以利用本领域已知的或者将来开发的各种编码方法和交织方法,这里不对编码调制单元606所使用的具体编码方法和交织方法进行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混合单元602可以通过对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的每个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s1(k),s2(k),...,sN(k)进行混合,生成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s'1(k),s'2(k),...,s'N(k)。这里,k是大于0且小于或者等于M的整数,M是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的每个符号序列中的调制符号的数目,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s'1(k),s'2(k),...,s'N(k)中的每个调制符号都包含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的每个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s1(k),s2(k),...,sN(k)的信息,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s'1(k),s'2(k),...,s'N(k)分别是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单元704可以通过将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s'1(k),s'2(k),...,s'N(k)分别映射到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资源块中的第k个子载波上进行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编码调制单元606可以利用诸如BPSK调制、QPSK调制之类的相移键控调制、以及诸如16-QAM、32-QAM之类的正交幅度调制等适于OFDM传输方式的调制方式对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信息比特序列C1-CN进行调制;混合单元604可以利用以上描述的各种混合方法对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的每个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s1(k),s2(k),...,sN(k)进行混合。例如,混合单元602可以基于用户的数目N、以及用于对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信息比特序列C1-CN进行调制的调制方式,即,第一调制方式确定预定矩阵Q,并将预定矩阵Q与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的每个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s1(k),s2(k),...,sN(k)组成的矩阵相乘,即执行等式(1)表示的矩阵乘法运算,以生成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s'1(k),s'2(k),...,s'N(k)。
这里,为了避免不必要地重复,不再赘述与对N个信息比特序列C1-CN进行调制、以及对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的每个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s1(k),s2(k),...,sN(k)进行混合相关的其他细节,这些内容具体可以参考结合图2至图5描述的内容。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发送装置中,由于混合单元602通过对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进行混合而生成的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的每个符号序列都包含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信息,即,将发送给N个用户的信息,所以发送单元604能够在相隔较远的子载波上重复发送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信息。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发送装置可以获得频域分集增益,提高针对各个用户的传输性能。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接入设备的示意性框图。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接入设备700包括接收单元702、编码调制单元704、混合单元706、以及发送单元708,其中:接收单元702被配置为通过无线和/或有线通信从上游网络设备接收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信息,即,将发送给N个用户的信息;编码调制单元704被配置为通过对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信息进行编码、交织、和调制,生成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即,执行步骤S206;混合单元706被配置为根据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生成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即,执行步骤S202;发送单元708被配置为通过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资源块,分别向N个用户发送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即,执行步骤S204。这里,N是大于1的整数,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的每个符号序列都包含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的信息,第二调制方式为比第一调制方式高阶的调制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图7中示出的无线接入设备700中与提高针对各个用户的传输性能相关的功能单元主要是混合单元706和发送单元708。更具体地,由于混合单元706通过对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进行混合而生成的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的每个符号序列都包含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的信息,所以发送单元708能够在相隔较远的子载波上重复发送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信息。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接入设备可以获得频域分集增益,提高针对各个用户的传输性能。
换句话说,无线接入设备700也可以不包括编码调制单元704。在这种情况下,接收单元702可以被配置为从上游网络设备接收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无线接入设备700的其他内容与结合图6描述的信息发送装置600的相关内容类似,所以这里不再赘述。无线接入设备700可以是WLAN中的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简称AP)、基站(eNode B)、家庭基站(Home eNode B)、无线收发信机等能够向用户提供无线接入的各种设备。
结合图6描述的信息发送装置600、以及结合图7描述的无线接入设备70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计算设备实现。图8是示出能够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发送装置和无线接入设备的至少一部分的计算设备的示例性硬件架构的结构图。如图8所示,计算设备800包括输入设备801、输入接口802、中央处理器803、存储器804、输出接口805、以及输出设备806。其中,输入接口802、中央处理器803、存储器804、以及输出接口805通过总线810相互连接,输入设备801和输出设备806分别通过输入接口802和输出接口805与总线810连接,进而与计算设备800的其他组件连接。具体地,输入设备801接收来自外部的输入信息,并通过输入接口802将输入信息传送到中央处理器803;中央处理器803基于存储器804中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对输入信息进行处理以生成输出信息,将输出信息临时或者永久地存储在存储器804中,然后通过输出接口805将输出信息传送到输出设备806;输出设备806将输出信息输出到计算设备800的外部。
当通过图8所示的计算设备800实现结合图6描述的信息发送装置600或者结合图7描述的无线接入设备700时,输入设备801从外部接收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信息或者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并通过输入接口802将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信息或者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传送到中央处理器803;中央处理器803基于存储器804中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对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信息或者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进行处理以生成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将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临时或者永久地存储在存储器804中,然后经由输出接口805和输出设备806通过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资源块,分别向N个用户发送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S1’-SN’。这里,输入设备801可以充当无线接入设备700的接收单元702,输入设备801和输出设备806可以是能够经由有线通信或者无线通信与外部联系的通信接口或者天线。
也就是说,图6所示的信息发送装置600也可以被实现为包括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以及处理器,该处理器在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时可以实现结合图2至图5描述的信息发送方法。这里,信息发送装置60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以从外部接收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信息或者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这时处理器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来实现结合图6描述的信息发送装置600或者结合图2至5描述的信息发送方法。
类似地,图7所示的无线接入设备700也可以被实现为包括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以及处理器,该处理器在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时可以实现结合图2至图5描述的信息发送方法、或者结合图7描述的无线接入设备。这里,无线接入设备700的接收单元702可以被实现为例如,天线,以经由无线通信从外部接收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信息或者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这时处理器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来实现结合图7描述的无线接入设备700、或者结合图2至图5描述的信息发送方法。
需要明确,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并且,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对已知方法技术的详细描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和示出了若干具体的步骤作为示例。但是,本发明的方法过程并不限于所描述和示出的具体步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发明的精神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4)

1.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包括:
根据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生成分别与所述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其中,N是大于1的整数,每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都包含所述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的信息,所述第二调制方式为比所述第一调制方式高阶的调制方式;以及
通过分别与所述N个用户相对应的资源块,分别向所述N个用户发送所述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中,根据所述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生成所述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的处理包括:
通过对每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进行混合,生成分别与所述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其中
k是大于0且小于或者等于M的整数,M是所述每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中的调制符号的数目,所述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中的每个调制符号都包含所述每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的信息,所述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分别是所述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中,分别向所述N个用户发送所述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的处理包括:
将所述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分别映射到与所述N个用户相对应的资源块中的第k个子载波上进行发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中,对所述每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进行混合的处理包括:
将预定矩阵与所述每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组成的矩阵相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中,所述预定矩阵是基于所述用户的数目N、以及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确定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调制方式是相移键控调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调制方式是正交幅度调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还包括:
通过对分别与所述N个用户相对应的信息进行编码、交织、和调制,生成所述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
9.一种信息发送装置,包括:
混合单元,被配置为根据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生成分别与所述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其中,N是大于1的整数,每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都包含所述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的信息,所述第二调制方式为比所述第一调制方式高阶的调制方式;以及
发送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分别与所述N个用户相对应的资源块,分别向所述N个用户发送所述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发送装置,其中,所述混合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对每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进行混合,生成分别与所述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其中k是大于0且小于或者等于M的整数,M是所述每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中的调制符号的数目,所述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中的每个调制符号都包含所述每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的信息,所述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分别是所述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发送装置,其中,所述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分别映射到与所述N个用户相对应的资源块中的第k个子载波上进行发送。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发送装置,其中,所述混合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将预定矩阵与所述每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组成的矩阵相乘,来对所述每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进行混合。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发送装置,其中,所述混合单元还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用户的数目N、以及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确定所述预定矩阵。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发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调制方式是相移键控调制。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发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调制方式是正交幅度调制。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发送装置,还包括:
编码调制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对分别与所述N个用户相对应的信息进行编码、交织、和调制,生成所述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
17.一种无线接入设备,包括:
混合单元,被配置为根据分别与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生成分别与所述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其中,N是大于1的整数,每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都包含所述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的信息,所述第二调制方式为比所述第一调制方式高阶的调制方式;以及
发送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分别与所述N个用户相对应的资源块,分别向所述N个用户发送所述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接入设备,其中,所述混合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对每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进行混合,生成分别与所述N个用户相对应的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其中k是大于0且小于或者等于M的整数,M是所述每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中的调制符号的数目,所述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中的每个调制符号都包含所述每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的信息,所述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分别是所述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接入设备,其中,所述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N个第二调制方式下的调制符号分别映射到与所述N个用户相对应的资源块中的第k个子载波上进行发送。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接入设备,其中,所述混合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将预定矩阵与所述每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组成的矩阵相乘,来对所述每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中的第k个调制符号进行混合。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接入设备,其中,所述混合单元还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用户的数目N、以及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确定所述预定矩阵。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线接入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调制方式是相移键控调制。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线接入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调制方式是正交幅度调制。
24.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接入设备,还包括:
编码调制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对分别与所述N个用户相对应的信息进行编码、交织、和调制,生成所述N个第一调制方式下的符号序列。
CN201610599181.3A 2016-07-27 2016-07-27 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无线接入设备 Active CN1076663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99181.3A CN107666376B (zh) 2016-07-27 2016-07-27 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无线接入设备
EP17833561.8A EP3493452B1 (en) 2016-07-27 2017-07-26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radio access device
PCT/CN2017/094510 WO2018019258A1 (zh) 2016-07-27 2017-07-26 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无线接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99181.3A CN107666376B (zh) 2016-07-27 2016-07-27 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无线接入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66376A true CN107666376A (zh) 2018-02-06
CN107666376B CN107666376B (zh) 2020-12-15

Family

ID=61016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99181.3A Active CN107666376B (zh) 2016-07-27 2016-07-27 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无线接入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493452B1 (zh)
CN (1) CN107666376B (zh)
WO (1) WO2018019258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01491A1 (en) * 2006-10-31 2008-05-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447854A (zh) * 2007-11-27 2009-06-03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转发/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554006A (zh) * 2006-11-02 2009-10-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送方法、发送装置以及接收方法
CN101714962A (zh) * 2008-10-07 2010-05-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分层调制方法、分层解调方法、发射机及接收机
CN103249149A (zh) * 2012-02-03 2013-08-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组数据业务下行数据块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63401B2 (en) * 2015-01-16 2018-08-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a filter bank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01491A1 (en) * 2006-10-31 2008-05-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554006A (zh) * 2006-11-02 2009-10-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送方法、发送装置以及接收方法
CN101447854A (zh) * 2007-11-27 2009-06-03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转发/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714962A (zh) * 2008-10-07 2010-05-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分层调制方法、分层解调方法、发射机及接收机
CN103249149A (zh) * 2012-02-03 2013-08-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组数据业务下行数据块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66376B (zh) 2020-12-15
EP3493452A4 (en) 2019-07-31
WO2018019258A1 (zh) 2018-02-01
EP3493452B1 (en) 2021-04-07
EP3493452A1 (en) 2019-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51497B1 (en) Signalling field of wireless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6576024B (zh) 生成在各复数维有小投影的码本的系统和方法及其应用
US10547486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2948123B (zh) Ieee802.11ac中的vht-sig-b和服务字段的格式
CN103916962B (zh) 获得用于调度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控制信道单元
CN104243100B (zh) 信号单元的长度字段的双重解读
CN102007747B (zh) 改进的双载波调制预编码
CN101099294B (zh) 交织器及相关联的方法
CN102959893B (zh) Wlan帧报头中的信号字段的调制
CN108462556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7409113A (zh) 高效无线局域网(wlan)中的下行链路信令
JP604677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ブロック送信方法及び送信機
CN108476550A (zh) 无线网络中的用户特定控制信息的通信
CN101882971A (zh) 用于多载波系统的自适应穿孔技术
CN104094571A (zh) 用于远距离wlan的导频序列设计
CN102932091B (zh) 一种无线局域网信令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5493427A (zh) 用于生成phy报头字段的方法和装置
US7050768B2 (en) Signal field controller,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d MIMO transmitter employing the same
CN103959696A (zh) 用于执行交织的系统、方法和设备
CN106533610A (zh) 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571261A (zh) 一种空间流的mcs指示方法和装置
Memisoglu et al. Fading-aligned OFDM with index modulation for mMTC services
CN107666376A (zh) 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无线接入设备
CN101971587A (zh) 用于在ofdm系统中加速码元的预编码和预译码的方法
CN112787733B (zh) 一种双向中继方案自适应选择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