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38821B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38821B
CN103138821B CN201110390222.5A CN201110390222A CN103138821B CN 103138821 B CN103138821 B CN 103138821B CN 201110390222 A CN201110390222 A CN 201110390222A CN 103138821 B CN103138821 B CN 1031388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tting antenna
antenna
mode
transmitting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902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38821A (zh
Inventor
徐文颖
马雪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9022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3882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84808 priority patent/WO201307895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3138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8821A/zh
Priority to US14/290,376 priority patent/US9083406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388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88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04B7/061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3Auxiliary parameters, e.g. power control [PCB] or not acknowledged commands [NACK], used as feedback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ubgroups of transmit antenna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接收机发送的发射天线质量信息;根据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确定发射数据的发射天线;当所述发射天线的质量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利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和确定的发射天线发射数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发射天线功率存在不平衡的时候,通过切换传输模式,消除或降低了多输入多输出单流相对传统单发高速分组下行链路接入出现的概率性负增益。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传输方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提升下行峰值速率,在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Rel-7版本中引入下行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在MIMO技术中,基站(NodeB)通过物理层的高速下行共享信道(HS-DSCH,HighSpeed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发送数据给终端UE,同时通过高速物理层下行共享控制信道(HS-SCCH,High Speed 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ontrol Channel)发送与所述HS-DSCH有关的控制信令等;UE在接收到HS-SCCH后,利用承载于其上的控制信息对HS-DSCH进行解调,译码等,然后,UE根据HS-SCCH接收情况,以及对HS-DSCH译码正确与否生成ACK/NACK信息;另外,UE还测量下行信道状况,生成信道质量指示(CQI,Channel QualityIndicator)信息,并选择使得信道容量最大时的预编码矩阵,生成预编码控制指示(PCI,Precoding Control Indication);UE将ACK/NACK信息、CQI信息和PCI信息承载在上行链路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Uplink High-Speed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Channel)信道上发送给NodeB;而NodeB将根据UE反馈的CQI信息作为业务调度的依据,且根据上报的PCI进行数据信道预编码。
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实现方式中,由于MIMO对天线摆放极度敏感,只要稍微改变天线位置状态,吞吐率或信噪比就会有大幅度的跳跃,特别是在MIMO模式下,当遇到接收到的两发天线功率存在不平衡的时候,将会导致MIMO单流相对传统单发HSDPA出现概率性负增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当遇到接收到的两发天线功率存在不平衡的时候,以解决MIMO单流相对传统单发HSDPA出现的概率性负增益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接收机发送的发射天线质量信息;
根据所述发射天线的质量信息确定发射数据的发射天线;
当所述发射天线的质量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
利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和确定的发射天线发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测量发射机的所有发射天线的信道质量,得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包括:候选或非候选发射天线集,或者隐含候选或非候选发射天线集的预编码控制指示;
将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发送给所述发射机,以使所述发射机根据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传输模式切换。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接收机发送的发射天线质量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确定发射数据的发射天线;
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发射天线的质量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
第一传输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和确定的所述发射天线发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测量单元,用于测量发射机的所有发射天线的信道质量,得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包括:候选或非候选发射天线集,或者隐含候选或非候选发射天线集的预编码控制指示;
传输单元,用于将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发送给所述发射机,以使所述发射机根据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传输模式切换。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所述发射机包括第一数据传输装置,所述接收机包括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如上述对应的数据传输装置;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如上述对应的数据传输装置。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在发射天线功率存在不平衡的时候,通过切换传输模式,消除或降低了多输入多输出单流相对传统单发高速分组下行链路接入出现的概率性负增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收接收机发送的发射天线质量信息;
步骤102:根据所述发射天线的质量信息确定发射数据的发射天线;
步骤103:当所述发射天线的质量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
步骤104:利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和确定的发射天线发射数据。
在该实施例中,判断所述发射天线的质量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以两种情况为例,但并不限于此。
一种是,判断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是否与默认的第一传输模式所需的发射天线数量相符,如果不符,则将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
另一种是:如果接收所述接收机发送的发射天线的模式切换命令,则所述发射天线的质量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具体为:根据所述模式切换命令,将当前的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
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如果发射机接收到了接收机发送的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和模式切换命令,则发射机在根据所述发射天线的质量信息确定发射数据的发射天线后,直接根据所述模式切换命令,将当前的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或者
如果发射机接收到了接收机发送的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则发射机在根据所述发射天线的质量信息确定发射数据的发射天线后,还需要判断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是否与默认的第一传输模式所需的发射天线数量相符,如果不符时,将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
针对上述过程的具体实现过程,详见下述具体的实施例。
还请参阅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在该实施例中,引入传输模式切换,即天线切换(AS,Antenna Switching),所述AS指的是可以进行天线选择,但在同一时间上只有一根天线进行数据发送,即单天线发送模式,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201:接收接收机发送的发射天线质量信息;
在该步骤中,发射机接收到的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可以包括:候选的发射天线(可以包括一根或者多根),和/或,非候选发射天线(可以包括一根或者多根)。本实施例中,将信道质量好的发射天线定义为候选发射天线,将信道质量不好的发送天线定义为非候选发射天线。其中,多根候选天线或者多根非候选发射天线也可以称为候选天线集或者非候选发射天线集。
当然,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的参数,比如,预编码控制指示(PCI,Precoding Control Indication)等;还可以包括:触发传输模数切换的信道质量指示的特殊值,比如0或31等。但并不限于此。
步骤202:根据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确定发射数据的发射天线;
如果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包括候选发射天线,则选取所述候选发射天线作为发射数据的发射天线;如果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包括非候选发射天线,则发射机可以选取所有天线中除非候选发射天线的其他发射天线作为发射数据的发射天线。
步骤203:当确定的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与默认的第一传输模式所需的发射天线数量不符时,将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即当前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
一种情况是,如果发射机默认的传输模式(即第一传输模式)为多天线发送模式,当所述选定的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为单天线时,则发射机将当前的多天线发送模式切换为单天线发送模式;
另一种情况是,如果发射机默认的传输模式为单天线发送模式,当所述选定的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为多天线时,则发射机将当前的单天线发送模式切换为多天线发送模式。
但本实例并不限于上述两种传输模式之间的切换,也可以是其他类似传输模式之间切换,比如,多天线传输模式与自适应传输模式之间的切换,或者单天线传输模式与自适应传输模式之间的切换,或者是所述三种传输模式之间的切换等,本实施例不作限制。
步骤204:利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和确定的发射天线发射数据。
在上述传输模式切换后,如果第二传输模式为单天线发送模式,发射机通过选定的单发射天线发送数据,当然,导频信息的发送可以通过多天线发送模式来发送;如果第二传输模式为多天线发送模式,发射机通过选定的多发射天线发送数据,当然,导频信息的发送通过多天线发送模式来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射机在接收到该接收机上报的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后,对当前数据的发送方式进行调整,如果根据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确定发射信道好的发射天线的数量,当确定好的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与默认的第一传输模式所需的发射天线数量不符时,切换当前的传输模式,即将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并通过所述发射信道好的发射天线发射数据。解决了当发射天线功率存在不平衡的时候,通过切换传输模式,消除或降低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单流相对传统单发高速分组下行链路接入(HSDPA,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出现的概率性负增益。
优选的,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当前的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向所述接收机发送指令,指示所述接收机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传输模式切换。
也就是说,发射机接收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后,下发一个确认信号告知接收机已经收到上报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并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传输模式切换,并切换后的新模式发送数据,以及,指示所述接收机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传输模式切换。
优选的,在上述实施例中,如果切换后的第二传输模式为单天线发送模式时,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没有发射数据的发射天线上发送导频信息,以使所述接收机测量该发射天线上的平均信号强度。
也就是说,如果切换后的第二传输模式为单天线发送模式,除了在单发射天线上发射数据外,还在所有发射天线上的除了该发送数据的发射天线外的其他发射天线上发送导频信息,以便于接收机监听各发射天线上的信道质量,比如平均信号强度等。
优选的,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判断所述确定的发射天线的数量是否与默认的第一传输模式所需的发射天线数量相符,如果相符,则继续利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以及所述确定的发射天线发射数据;如果不相符,则执行将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的步骤。
其中,所述确定的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与默认的第一传输模式所需的发射天线数量不符时,将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具体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多天线发送模式,当确定的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为单天线时,则将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具体为:将所述多天线发送模式切换为单天线发送模式;或者,
如果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单天线发送模式,当确定的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为多天线时,则将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具体为:将所述单天线发送模式切换为多天线发送模式。
也就是说,如果发射机默认的传输模式为多天线发送模式时,如果确定的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大于1,则继续利用多天线发送模式发送数据,如果确定的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等于1,则需要将多天线发送模式切换至单天线发送模式;在单天线发送模式时,如果确定的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大于1,则需要将单天线发送模式切换至多天线发送模式;
反之,如果发射机默认的传输模式为单天线发送模式时,如果确定的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等于1,则继续利用单天线发送模式发送数据,如果确定的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大于1,则需要将单天线发送模式切换至多天线发送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设定发射机的默认传输模式为多天线发送模式,发射机在接收到接收机上报的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后,对数据发送方式进行调整,采用根据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确定的发射天线(或者采用除该确定的发射天线以外的其他发射天线)发送数据;其中,确定的发射天线只有一根发射天线信号质量好时,发射机将当前的多天线发送模式切换到单天线发送模式。在该实施例中,对传输模式切换是否需要对方(接收机)确认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不确认方式:即发射机接收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后,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传输模式切换,并切换后的新模式发送数据;
另一种是确认方式:即发射机接收到接收机发送的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后,向接收机下发一个确认信号,告知已接收到接收机上报的信息,并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传输模式切换,并指示所述接收机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传输模式切换,以及利用切换后的新模式发送数据,。
之后,发射机还可以根据后续接收的发射天线质量信息确定的发射天线数(信道质量好的发射天线),如果发射天线数为多根天线,发射机将当前的单天线发送模式切换到多天线发送模式,后续循环上述过程。
反之,如果发射机默认的发射模式为单天线发送模式,在上述过程中,如果确定的发射天线有多根发射天线信号质量好时,发射机将当前的单天线发送模式切换到多天线发送模式。在该实施例中,对传输模式切换是否需要对方(接收机)确认有两种方式,具体详见上述。
还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301:接收接收机发送的发射天线质量信息,还接收到所述接收机发送的模式切换命令;
其中,所述模式切换命令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特殊值,用于指示需要切换的第二传输模式;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特殊值包括信道质量指示0或信道质量指示31。
比如,可以设定信道质量指示特殊值0表示需要切换的传输模式为单天线发送模式或者多天线发送模式等;或者设定信道质量指示特殊值31表示需要切换的传输模式为单天线发送模式或者多天线发送模式等。
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可以包括:候选或非候选发射天线集;或者隐含候选或非候选发射天线集的预编码控制指示;在该实施例中,将信道质量好的发射天线定义为候选发射天线,将信道质量不好的发送天线定义为非候选发射天线。
其中,本实例中,所述隐含候选或非候选发射天线集的预编码控制指示,可以是矩阵,比如:
单流: 1 2 1 + j 2 , 1 2 1 - j 2 , 1 2 - 1 + j 2 , 1 2 - 1 - j 2
双流: 1 2 1 2 1 + j 2 - 1 + j 2 , 1 2 1 2 1 - j 2 - 1 - j 2 , 1 2 1 2 - 1 + j 2 - - 1 + j 2 , 1 2 1 2 - 1 - j 2 1 + j 2
步骤302:根据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确定发射数据的发射天线;
也就是说,如果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包括候选发射天线,则选取所述候选发射天线作为发射数据的发射天线;如果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包括非候选发射天线,则发射机可以选取所有天线中除非候选发射天线的其他发射天线作为发射数据的发射天线。
当然,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也可以同时包括候选发射天线和非候选发射天线,发射机直接选择候选的发射天线作为发送数据的发射天线来发射数据即可。
步骤303:根据所述模式切换命令,将当前的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
在步骤302中确定好发射数据的发射天线后,发射机按照信道质量指示特殊值,直接将当前传输模式切换为信道质量指示特殊值所指示的传输模式,比如,如果信道质量指示特殊值所指示的传输模式为单天线发送模式,则将当前的传输切换为单天线发送模式,如果信道质量指示特殊值所指示的传输模式为多天线发送模式,则将当前的传输切换为多天线发送模式。当然,所信道质量指示特殊值所指示的传输模式还可以是自适应传输模式,本实施例不作限制。其中,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特殊值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特殊值0或信道质量指示特殊值31。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值,本实施例不作限制。
步骤304:利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和确定的发射天线发射数据。
优选的,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当前的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向所述接收机发送指令,指示所述接收机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传输模式切换。
优选的,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切换后的第二传输模式为单天线发送模式时,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没有发射数据的发射天线上发送导频信息,以使所述接收机测量各发射天线上的信道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射机在接收到该接收机上报的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后,对当前数据的发送方式进行调整,按照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中信道质量指示特殊值所指示的传输模式,将当前的传输模式切换为信道质量指示特殊值所指示的传输模式,并利用切换的传输模式发射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当发射天线功率存在不平衡的时候,通过切换传输模式,消除或降低了MIMO单流相对传统单发HSDPA出现的概率性负增益。
还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401:测量发射机的所有发射天线的信道质量,得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包括:候选或非候选发射天线集,或者隐含候选或非候选发射天线集的预编码控制指示;
步骤402:将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发送给所述发射机,以使所述发射机根据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传输模式切换。
其中,步骤401中,可以在多天线发送模式或单天线发送模式下,测量所有发射天线的信道质量,得到所有发射天线各自的平均信号强度值,以及所述平均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或最大值;比如,接收机测量所有发射天线的主辅导频信噪比(SNR,Signal to Noise)或信干比(SIR,Signal to Interference)或信干噪比(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plus Noise)等,得到所有发射天线的平均信号强度以及平均信号强度的平均值。
之后,根据所有发射天线的各自平均信号强度值与所述平均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或最大值,确定发射天线质量信息。
其中,确定发射天线质量信息主要包括在多天线发送模式或单天线发送模式下确定发射天线质量信息;下面以确定候选的发射天线或非候选的发射天线为例。
在多天线发送模式下,有两种确定方式:
一种是:接收机判断每一根发射天线的平均信号强度值与所述平均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或最大值)的比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门限值,如果是,确定所述发射天线为候选发射天线,否则,确定所述发射天线为非候选的发射天线;
另一种是:接收机判断每一根发射天线的平均信号强度值与所述平均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或者最大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如果是,确定所述发射天线为候选发射天线,否则,确定所述发射天线为非候选的发射天线
在单天线发送模式下,也有两种确定方式:
一种是:接收机判断每一根发射天线的平均信号强度值与所述平均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或最大值)的比值是否小于第三预设门限值,如果是,且满足该第三预设门限值的发射天线数大于1,则确定所述发射天线为候选发射天线,否则所述发射天线为非候选的发射天线;或者
另一种是:接收机判断每一根发射天线的平均信号强度值与所述平均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或最大值)的差值是否小于第四预设门限值,如果是,且满足该第四预设门限值的发射天线数大于1,则确定所述发射天线为候选发射天线,否则,确定所述发射天线为非候选的发射天线。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候选发射天线为信道质量好的发射天线集,非候选发射天线为信道质量不好的发射天线集。
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在多天线发送模式下,接收机测量信道质量,在预设的时间内,获得所有发射天线的平均信号强度值以及所述平均信号强度值的最大值(或平均值),当任意一根天线的平均信号强度值与平均信号强度值的最大值(或平均值)的比值(或差值)大于某一个给定的门限值时,判定该发射天线信号质量好(或差),接收机向发射机发送一个发射天线质量信息,用以告知发射机当前存在部分发射天线信道条件好(或差)的情况,并告知具体哪几根天线信号质量好(或差),以表明建议选用(或不选用)天线集;
在单天线发送模式下,发射机仍然需要在没有发送数据的天线上发送导频信息供接收机测量来自该天线的平均信号强度值;接收机测量来自发射机所有天线的平均信号强度值,并获得平均信号强度值的最大值(或平均值),当任意一根天线的平均信号强度与平均信号强度值的最大值(或平均值)的比值(或差值)小于某一个给定的门限值时(该门限可以和上述的那个门限不同),且满足该条件的天线数大于1,接收机向发射机发送一个发射天线质量信息,用以告知接收机是否启用多天线模式及启用哪些天线。
上述中的门限值或预设门限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中,无论多天线发送模式,还是单天线发送模式,发射机在收到接收机该上报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后,在约定时间内完成传输模式切换,或者,在发送确认信号后在约定时间完成传输模式切换;以及利用切换的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中,发射机始终在各发射天线上发射导频,接收机也始终监听各天线上信道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射机在接收到该接收机上报的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后,对当前数据的发送方式进行调整,按照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中信道质量指示特殊值所指示的传输模式,将当前的传输模式切换为信道质量指示特殊值所指示的传输模式,并利用切换的传输模式发射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当发射天线功率存在不平衡的时候,通过切换传输模式,消除或降低了MIMO单流相对传统单发HSDPA出现的概率性负增益。
基于上述方法的实现过程,本发明提供第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结构示意图详见图5,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接收单元51、确定单元52、切换单元53和第一传输单元54,其中,所述接收单元51,用于接收接收机发送的发射天线质量信息;所述确定单元52,用于根据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确定发射数据的发射天线;所述切换单元53,用于在所述发射天线的质量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所述第一传输单元54,用于利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和确定的所述发射天线发射数据。
优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切换单元包括:第一切换单元,用于在确定的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与默认的第一传输模式所需的发射天线数量不符时,将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其对应的结构示意图(即第二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详见图6,所示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接收单元61,确定单元62,第一切换单元63和第一传输单元64,其中,所述接收单元61,用于接收接收机发送的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其中,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可以包括候选发射天线、非候选发射天线和/或预编码控制指示等。所述确定单元62,用于根据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确定发射数据的发射天线;其中,如果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包括候选发射天线,则选取所述候选发射天线作为发射数据的发射天线;如果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包括非候选发射天线,则发射机可以选取所有天线中除非候选发射天线的其他发射天线作为发射数据的发射天线。所述第一切换单元63,用于在确定的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与默认的第一传输模式所需的发射天线数量不符时,将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其中,将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可以是将多天线发送模式切换到单天线发送模式;或者将单天线发送模式切换到多天线发送模式,具体的实现过程详见上述,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一传输单元64,用于利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和确定的发射天线发射数据。
优选的,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切换单元将当前的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后,向所述接收机发送指令,指示所述接收机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传输模式切换。
在该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在切换传输模式后,可以告知接收机切换的传输模式,并利用切换后传输模式发射数据;也可以在切换传输模式后,直接使用切换后传输模式发射数据。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判断单元和第二传输单元,其中,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发射天线的数量是否与默认的第一传输模式所需的发射天线数量相符,将不相符的判断结果发送给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相符的判断结果发送给第二传输单元;
所述切换单元,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判断单元发送的所述不相符的判断结果时,将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
所述第二传输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判断单元发送的所述相符的判断结果时,继续利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以及所述确定的发射天线发射数据;
优选的,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包括:第一模式切换单元和/或第二模式切换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模式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多天线发送模式,且当确定的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为单天线时,将所述多天线发送模式切换为单天线发送模式;所述第二模式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单天线发送模式,当确定的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为多天线时,将所述单天线发送模式切换为多天线发送模式。
优选的,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切换后的第二传输模式为单天线发送模式时,在没有发射数据的发射天线上发送导频信息,以便于所述接收机测量各发射天线上的信道质量,比如发射天线的平均信号强度等。
所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当发射天线功率存在不平衡的时候,通过切换传输模式,消除或降低了多输入多输出单流相对传统单发高速分组下行链路接入出现的概率性负增益。
优选的,在图5所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接收机发送的发射天线的模式切换命令;所述切换单元包括:第二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模式切换命令,将当前的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其对应的结构示意图(即第三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接收单元71,确定单元72,第二切换单元73和传输单元74,其中,所述接收单元71,用于接收接收机发送的模式切换命令,以及发射天线质量信息,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包括:候选发射天线或者非候选发射天线,和/或预编码控制指示;所述确定单元72,用于根据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确定发射数据的发射天线;所述第二切换单元73,用于根据所述模式切换命令,将当前的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所述传输单元74,用于利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和确定的发射天线发射数据。
其中,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模式切换命令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特殊值,用于指示需要切换的第二传输模式。
优选的,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切换单元将当前的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后,向所述接收机发送指令,指示所述接收机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传输模式切换。
优选的,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切换后的第二传输模式为单天线发送模式时,在没有发射数据的发射天线上发送导频信息,以使所述接收机测量各发射天线上的信道质量。
所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还请参阅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测量单元81和传输单元82,其中,测量单元81,用于测量发射机的所有发射天线的信道质量,得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包括:候选或非候选发射天线集,或者隐含候选或非候选发射天线集的预编码控制指示;所述传输单元82,用于将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发送给所述发射机,以使所述发射机根据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传输模式切换。
其中,所述测量单元包括:信道质量测量单元和确定单元,所述信道质量测量单元,用于在多天线发送模式或单天线发送模式下,测量所有发射天线的信道质量,得到所有发射天线各自的平均信号强度值,以及所述平均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或最大值;所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有发射天线的各自平均信号强度值与所述平均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或最大值,确定发射天线质量信息。
优选,在多天线发送模式下,所述确定单元包括:第一判断单元、第一确定单元和第二确定单元;或者,第二判断单元、第三确定单元和第四确定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每一根发射天线的平均信号强度值与平均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或最大值的比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门限值,并将是的判断结果发送给第一确定单元,将否的判断结果发送给第二确定单元;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发送是的判断结果,并根据所述是的判断结果确定所述发射天线为候选发射天线;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发送否的判断结果,并根据所述否的判断结果确定所述发射天线为非候选发射天线;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每一根发射天线的平均信号强度值与平均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或最大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并将是的判断发送给所述第三确定单元,将否的判断发送给所述第四确定单元;
所述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发送是的判断结果,并根据所述是的判断结果确定所述发射天线为候选发射天线;
所述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发送否的判断结果,并根据所述否的判断结果确定所述发射天线为非候选发射天线。
优选的,在单天线发送模式下,所述确定单元包括:第三判断单元、第五确定单元和第六确定单元;或者,第四判断单元、第七确定单元和第八确定单元;其中,
所述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每一根发射天线的平均信号强度值与平均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或最大值的比值是否小于第三预设门限值,如果是,继续判断满足该第三预设门限值的发射天线数是否大于1,并将大于1的判断结果发送给第五确定单元,将小于1或大于第三预设门限值的判断结果发送给第六确定单元;
所述第五确定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发送是的判断结果,并根据所述是的判断结果确定所述发射天线为候选发射天线;
所述第六确定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发送小于1或大于第三预设门限值的判断结果,并根据该判断结果确定所述发射天线为非候选发射天线;
所述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每一根发射天线的平均信号强度值与平均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或最大值的差值是否小于第四预设门限值,如果是,则继续判断满足该第四预设门限值的发射天线数是否大于1,并将大于1的判断结果发送给第七确定单元,将小于1或大于第三预设门限值的判断结果发送给第八确定单元
所述第七确定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四判断单元发送是的判断结果,并根据所述是的判断结果确定所述发射天线为候选发射天线;
所述第六确定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四判断单元发送小于1或大于第三预设门限值的判断结果,并根据该判断结果确定所述发射天线为非候选发射天线。
所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结构示意图详见图9,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发射机91和接收机92,所述发射机91集成有第一数据传输装置911,所述接收机92集成有第二数据传输装置921,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详见上述图5、图6或图7实施例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详见上述如图8实施例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具体详见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以2x2MIMO,且上报的模式切换命令中以包括CQI0或者CQI31为例来说明。
本实施例中,在MIMO中引入天线切换(AS,Antenna Switching)模式,主辅导频仍按MIMO模式下发送,由UE进行主辅导频SNR(Signal to Noise,信噪比)或SIR(Signal toInterference,信干比)或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plus Noise,信干噪比)测量。当前模式在MIMO模式下,如果发现主辅导频SNR或SIR或SINR比值(或差值)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大于某个门限值,则触发UE上报CQI0或者CQI31,NodeB收到CQI后,通过HS-SCCH order进行模式切换,从MIMO模式到AS模式,主辅导频仍按MIMO发送,数据单天线发送;反之,当前模式在单天线发送模式(AS)下,主辅导频SNR或SIR或SINR比值(差值)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小于某个门限值,则触发UE上报CQI0或者CQI31,NodeB再将单天线发送模式切换回MIMO模式,主辅导频和数据按MIMO发送。具体切换过程详见下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
实施例一
在该实施例中,利用CQI特殊值CQI0或CQI31触发模式切换(事先约定CQI0或CQI31即可)。
如当前模式为MIMO模式,则UE上报CQI0或CQI31触发AS模式,NodeB收到CQI后,通过HS-SCCH order进行模式切换,进入AS模式后,主辅导频仍按MIMO发送,数据单天线发送且type3接收机(两收天线均衡接收机)接收,HS-DPCCH按MIMO中的HS-DPCCH typeB(单流)反馈ACK/NACK、CQI和PCI,UE上报的PCI为AS码本。00代表主天线发送数据,辅天线不发送数据,即[1,0]AS码本;11代表辅天线发送数据,主天线不发送数据,即[0,1]AS码本。(也可以用其他PCI值代表AS码本)
如当前模式为AS模式,则UE上报CQI0或CQI31触发MIMO模式,NodeB收到CQI后,通过HS-SCCH order进行模式切换,进入MIMO模式后,主辅导频和数据按MIMO发送,HS-DPCCH按MIMO中的HS-DPCCH反馈ACK/NACK、CQI和PCI,UE上报的PCI为MIMO码本。
实施例二
利用CQI特殊值CQI0或CQI31触发模式切换(事先约定CQI0或CQI31即可)。
如当前模式为MIMO模式,则UE上报CQI0或CQI31触发AS模式,NodeB收到CQI后,通过HS-SCCH order进行模式切换,进入AS模式后,主辅导频仍按MIMO发送,NodeB只在主天线发送数据,辅天线不发送数据,且type3接收机接收,HS-DPCCH按HSDPA中的HS-DPCCH反馈ACK/NACK和CQI。
如当前模式为AS模式,则UE上报CQI0或CQI31触发MIMO模式,NodeB收到CQI后,通过HS-SCCH order进行模式切换,进入MIMO模式后,主辅导频和数据按MIMO发送,HS-DPCCH按MIMO中HS-DPCCH反馈ACK/NACK、CQI和PCI,UE上报的PCI为MIMO码本。
实施例三
利用CQI特殊值CQI0或CQI31触发模式切换(事先约定CQI0或CQI31即可)。
如当前模式为MIMO模式,则UE上报CQI0或CQI31触发AS模式,同时上报的PCI为AS码本,HS-DPCCH按MIMO中HS-DPCCH反馈ACK/NACK、CQI和PCI,或者限定只按照MIMO中HS-DPCCH typeB(单流)反馈ACK/NACK、CQI和PCI,NodeB收到CQI和PCI后,进入AS模式,主辅导频仍按MIMO发送,数据单天线发送且type3接收机接收,HS-DPCCH按MIMO中HS-DPCCH typeB(单流)反馈ACK/NACK、CQI和PCI,UE上报的PCI为AS码本。00代表主天线发送数据,辅天线不发送数据,即[1,0]AS码本;11代表辅天线发送数据,主天线不发送数据,即[0,1]AS码本。(也可以用其他PCI值代表AS码本)
如当前模式为AS模式,则UE上报CQI0或CQI31触发MIMO模式,同时上报的PCI为MIMO码本,HS-DPCCH按MIMO中HS-DPCCH反馈ACK/NACK、CQI和PCI,或者限定只按照MIMO中HS-DPCCH typeB(单流)反馈ACK/NACK、CQI和PCI,NodeB收到CQI和PCI后,进入MIMO模式,主辅导频和数据按MIMO发送,HS-DPCCH按MIMO中HS-DPCCH反馈ACK/NACK、CQI和PCI,UE上报的PCI为MIMO码本。
实施例四
利用CQI特殊值CQI0或CQI31触发模式切换(事先约定CQI0或CQI31即可)。
如当前模式为MIMO模式,则UE上报CQI0或CQI31触发AS模式,同时上报的PCI为AS码本(00代表主天线发送数据,辅天线不发送数据,即[1,0]AS码本;11代表辅天线发送数据,主天线不发送数据,即[0,1]AS码本,也可以用其他PCI值代表AS码本),HS-DPCCH按MIMO中HS-DPCCH反馈ACK/NACK、CQI和PCI,NodeB收到CQI和PCI后,进入AS模式,主辅导频仍按MIMO发送,数据按切换时上报的AS码本单天线发送且type3接收,HS-DPCCH按HSDPA中HS-DPCCH反馈ACK/NACK和CQI,天线不再做天线选择。
如当前模式为AS模式,则UE上报CQI0或CQI31触发MIMO模式,同时上报的PCI为MIMO码本,HS-DPCCH按MIMO中HS-DPCCH反馈ACK/NACK、CQI和PCI,NodeB收到CQI和PCI后,进入MIMO模式,主辅导频和数据按MIMO发送,HS-DPCCH按MIMO中HS-DPCCH反馈ACK/NACK、CQI和PCI,UE上报的PCI为MIMO码本。
实施例五
利用CQI特殊值CQI0和CQI31触发模式切换。
如当前模式为MIMO模式,则UE上报CQI0或CQI31触发AS模式,CQI0代表主天线发送数据,辅天线不发送数据,即[1,0]AS码本;CQI31代表辅天线发送数据,主天线不发送数据,即[0,1]AS码本(互换也可)。NodeB收到CQI后,通过HS-SCCH order进行模式切换后进入AS模式,或者直接进入AS模式,主辅导频仍按MIMO发送,数据根据触发模式切换的CQI值进行单天线发送且type3接收,HS-DPCCH按MIMO中HS-DPCCH typeB(单流)反馈ACK/NACK、CQI和PCI,UE上报的PCI为AS码本,或者HS-DPCCH按HSDPA中HS-DPCCH反馈ACK/NACK和CQI,天线不再做天线选择。
如当前模式为AS模式,则UE上报CQI0或CQI31均可触发MIMO模式,NodeB收到CQI后,通过HS-SCCH order进行模式切换后进入MIMO模式,或者直接进入AS模式,HS-DPCCH按MIMO中HS-DPCCH反馈ACK/NACK、CQI和PCI,UE上报的PCI为MIMO码本。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下行2x2MIMO时,引入AS模式,利用CQI特殊值CQI0或/和CQI31触发传输模式切换,当接收到的两发射天线的功率不平衡时,通过传输模式切换,比如,将当前MIMO模式切换为AS模式等,降低或减少MIMO相对传统单发HSDPA的概率性负增益,并在发射天线功率平衡后,切换回MIMO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2)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接收机发送的发射天线质量信息;
根据所述发射天线的质量信息确定发射数据的发射天线;
当所述发射天线的质量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将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
利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和确定的发射天线发射数据;
所述当所述发射天线的质量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具体包括:
当确定的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与默认的第一传输模式所需的发射天线数量不符时,将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接收机发送的发射天线的模式切换命令;
所述当所述发射天线的质量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具体包括:根据所述模式切换命令,将当前的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当前的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接收机发送指令,指示所述接收机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传输模式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切换后的第二传输模式为单天线发送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没有发射数据的发射天线上发送导频信息,以使所述接收机测量各发射天线上的信道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的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与默认的第一传输模式所需的发射天线数量不符时,将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具体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多天线发送模式,当确定的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为单天线时,则将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具体为:将所述多天线发送模式切换为单天线发送模式;或者,
如果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单天线发送模式,当确定的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为多天线时,则将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具体为:将所述单天线发送模式切换为多天线发送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包括:候选或非候选发射天线集,或者隐含候选或非候选发射天线集的预编码控制指示。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式切换命令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特殊值,用于指示需要切换的第二传输模式;
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特殊值包括信道质量指示0或信道质量指示31。
8.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发射机的所有发射天线的信道质量,得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包括:候选或非候选发射天线集,或者隐含候选或非候选发射天线集的预编码控制指示;
将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发送给所述发射机,以使所述发射机根据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传输模式切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发射机的所有发射天线的信道质量,得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具体包括:
在多天线发送模式或单天线发送模式下,测量所有发射天线的信道质量,得到所有发射天线各自的平均信号强度值,以及所述平均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或最大值;
根据所有发射天线的各自平均信号强度值与所述平均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或最大值,确定发射天线质量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多天线发送模式下,所述根据所述发射天线的平均信号强度值与所述平均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或最大值,确定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具体包括:
判断每一根发射天线的平均信号强度值与所述平均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或最大值的比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门限值,如果是,确定所述发射天线为候选发射天线,否则,确定所述发射天线为非候选的发射天线;或者
判断每一根发射天线的平均信号强度值与所述平均信号强度的平均值或最大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如果是,确定所述发射天线为候选发射天线,否则,确定所述发射天线为非候选的发射天线。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单天线发送模式下,所述根据所述发射天线的平均信号强度值与所述平均信号强度的平均值或最大值,确定候选的发射天线或非候选的发射天线,具体包括:
判断每一根发射天线的平均信号强度值与所述平均信号强度的平均值或最大值的比值是否小于第三预设门限值,如果是,且满足该第三预设门限值的发射天线数大于1,则确定所述发射天线为候选发射天线,否则所述发射天线为非候选的发射天线;或者
判断每一根发射天线的平均信号强度值与所述平均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或最大值的差值是否小于第四预设门限值,如果是,且满足该第四预设门限值的发射天线数大于1,则确定所述发射天线为候选发射天线,否则,确定所述发射天线为非候选的发射天线。
12.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接收机发送的发射天线质量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确定发射数据的发射天线;
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发射天线的质量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将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
第一传输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和确定的所述发射天线发射数据;
所述切换单元包括:
第一切换单元,用于在确定的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与默认的第一传输模式所需的发射天线数量不符时,将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接收机发送的发射天线的模式切换命令;
所述切换单元包括:第二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模式切换命令,将当前的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2至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或第二切换单元将当前的第一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模式后,向所述接收机发送指令,指示所述接收机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传输模式切换。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切换后的第二传输模式为单天线发送模式时,在没有发射数据的发射天线上发送导频信息,以使所述接收机测量各发射天线上的信道质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包括:
第一模式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多天线发送模式,且当确定的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为单天线时,将所述多天线发送模式切换为单天线发送模式;和/或
第二模式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单天线发送模式,当确定的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为多天线时,将所述单天线发送模式切换为多天线发送模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模式切换命令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特殊值,用于指示需要切换的第二传输模式。
1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单元,用于测量发射机的所有发射天线的信道质量,得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包括:候选或非候选发射天线集,或者隐含候选或非候选发射天线集的预编码控制指示;
传输单元,用于将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发送给所述发射机,以使所述发射机根据所述发射天线质量信息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传输模式切换。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单元包括:
信道质量测量单元,用于在多天线发送模式或单天线发送模式下,测量所有发射天线的信道质量,得到所有发射天线各自的平均信号强度值,以及所述平均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或最大值;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有发射天线的各自平均信号强度值与所述平均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或最大值,确定发射天线质量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多天线发送模式下,所述确定单元包括:第一判断单元、第一确定单元和第二确定单元;或者,第二判断单元、第三确定单元和第四确定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每一根发射天线的平均信号强度值与平均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或最大值的比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门限值,并将是的判断结果发送给第一确定单元,将否的判断结果发送给第二确定单元;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发送是的判断结果,并根据所述是的判断结果确定所述发射天线为候选发射天线;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发送否的判断结果,并根据所述否的判断结果确定所述发射天线为非候选发射天线;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每一根发射天线的平均信号强度值与平均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或最大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并将是的判断发送给所述第三确定单元,将否的判断发送给所述第四确定单元;
所述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发送是的判断结果,并根据所述是的判断结果确定所述发射天线为候选发射天线;
所述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发送否的判断结果,并根据所述否的判断结果确定所述发射天线为非候选发射天线。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单天线发送模式下,所述确定单元包括:第三判断单元、第五确定单元和第六确定单元;或者,第四判断单元、第七确定单元和第八确定单元;其中,
所述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每一根发射天线的平均信号强度值与平均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或最大值的比值是否小于第三预设门限值,如果是,继续判断满足该第三预设门限值的发射天线数是否大于1,并将大于1的判断结果发送给第五确定单元,将小于1或大于第三预设门限值的判断结果发送给第六确定单元;
所述第五确定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发送是的判断结果,并根据所述是的判断结果确定所述发射天线为候选发射天线;
所述第六确定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发送小于1或大于第三预设门限值的判断结果,并根据该判断结果确定所述发射天线为非候选发射天线;
所述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每一根发射天线的平均信号强度值与平均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或最大值的差值是否小于第四预设门限值,如果是,则继续判断满足该第四预设门限值的发射天线数是否大于1,并将大于1的判断结果发送给第七确定单元,将小于1或大于第四预设门限值的判断结果发送给第八确定单元;
所述第七确定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四判断单元发送是的判断结果,并根据所述是的判断结果确定所述发射天线为候选发射天线;
所述第八确定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四判断单元发送小于1或大于第四预设门限值的判断结果,并根据该判断结果确定所述发射天线为非候选发射天线。
22.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所述发射机包括第一数据传输装置,所述接收机包括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为如权利要求12至17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
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为如权利要求18至21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
CN201110390222.5A 2011-11-30 2011-11-3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31388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90222.5A CN103138821B (zh) 2011-11-30 2011-11-3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PCT/CN2012/084808 WO2013078952A1 (zh) 2011-11-30 2012-11-19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4/290,376 US9083406B2 (en) 2011-11-30 2014-05-29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90222.5A CN103138821B (zh) 2011-11-30 2011-11-3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8821A CN103138821A (zh) 2013-06-05
CN103138821B true CN103138821B (zh) 2017-02-08

Family

ID=48498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90222.5A Active CN103138821B (zh) 2011-11-30 2011-11-3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83406B2 (zh)
CN (1) CN103138821B (zh)
WO (1) WO20130789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67156B1 (ko) * 2012-12-31 2020-02-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모드 스티어링 회로와 장치 및 방법
KR102638667B1 (ko) * 2016-06-17 2024-0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를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EP3602812A1 (en) * 2017-03-24 2020-02-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for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in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CN109286967B (zh) * 2017-07-21 2022-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324884B (zh) * 2018-03-30 2021-04-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模式确定方法及设备
CN108449431B (zh) * 2018-05-06 2024-04-09 大器物联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双主机通讯方法及系统
CN110518950B (zh) * 2018-05-22 2023-04-25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发射模式的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9150262B (zh) * 2018-10-12 2020-10-13 常熟市泓博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的天线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10311716B (zh) * 2019-05-14 2023-02-2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发射天线调整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N114286397B (zh) * 2020-09-27 2023-05-12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传输链路的切换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22183324A1 (zh) * 2021-03-01 2022-09-0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无线传输装置发送信息方式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7355A (zh) * 2004-04-27 2007-04-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台
CN101582712A (zh) * 2009-06-19 2009-1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预编码的方法及预编码矩阵的生成方法
CN101710839A (zh) * 2009-08-07 2010-05-19 无锡爱达威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ofdm/tdd系统的多天线选择性发送分集方法
CN101848023A (zh) * 2009-11-26 2010-09-29 浙江大学 基于无速率码的多用户mimo下行链路传输模式选择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26996B2 (en) * 2001-12-28 2006-10-24 Motorola, Inc. Adaptive transmission method
US8908496B2 (en) * 2003-09-09 2014-1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cremental redundancy transmission in a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713403B1 (ko) * 2003-09-30 2007-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에 따른 송신 방식 제어 장치및 방법
ATE532275T1 (de) 2004-02-11 2011-11-15 Lg Electronics Inc Verfahren und system zum senden und empfangen von datenströmen
KR100719840B1 (ko) * 2004-11-04 2007-05-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시공간 주파수 블록 부호화 장치 및 방법
JP2006135674A (ja) * 2004-11-05 2006-05-25 Ntt Docomo Inc 移動通信用受信装置、移動通信用送信装置、移動通信用受信方法、および、移動通信用送信方法
JP4464836B2 (ja) * 2005-01-14 2010-05-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マルチアンテナ通信装置の通信方法及びマルチアンテナ通信装置
WO2007041845A1 (en) * 2005-10-12 2007-04-19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ulti-user mimo systems and methods
US8036257B2 (en) * 2006-05-05 2011-10-11 Alcatel Lucent Method of determining at least one transmit mode parameter for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system
US8111782B2 (en) * 2006-08-31 2012-02-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in a multi-antenna system,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JP4734210B2 (ja) * 2006-10-04 2011-07-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
US8515369B2 (en) * 2007-02-05 2013-08-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transmission mode in multi-antenna system
KR20090013140A (ko) * 2007-07-31 2009-02-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수의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모드를지원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KR100939353B1 (ko) * 2007-12-11 2010-01-2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신호 전송 방법
US8081581B2 (en) * 2008-01-30 2011-12-20 Microsoft Corporation Sampling rules for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US8144797B2 (en) * 2008-03-25 2012-03-27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CQI table for wireless MIMO networks
CN101562904A (zh) 2008-04-16 2009-10-2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模式切换方法和装置
KR101578135B1 (ko) * 2008-08-29 2015-12-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고속 피드백 정보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JP5856961B2 (ja) * 2009-10-08 2016-02-10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Koninklijke Philips N.V. セルラ方式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の無線局の動作方法
KR101753589B1 (ko) * 2009-10-14 2017-07-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셀 협력 통신 모드 및 단일-셀 mimo 통신 모드 간의 모드 스위칭 방법 및 장치
US20110085504A1 (en) * 2009-10-14 2011-04-14 Chia-Chin Chong Adaptive beam-forming and space-frequency block coding transmission scheme for mimo-ofdma systems
US8725084B2 (en) * 2009-11-23 2014-05-13 Cisco Technology, Inc. MIMO mode switch management for beamformed MIMO systems
AU2011233858B2 (en) * 2010-03-29 2015-01-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ement for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769376B1 (ko) * 2010-03-29 2017-08-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다중 안테나 전송을 지원하기 위한 효율적인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514976B2 (en) * 2010-09-27 2013-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ding and interleaving for very high through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2055567B (zh) 2011-01-26 2014-04-02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模式切换方法和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7355A (zh) * 2004-04-27 2007-04-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台
CN101582712A (zh) * 2009-06-19 2009-1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预编码的方法及预编码矩阵的生成方法
CN101710839A (zh) * 2009-08-07 2010-05-19 无锡爱达威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ofdm/tdd系统的多天线选择性发送分集方法
CN101848023A (zh) * 2009-11-26 2010-09-29 浙江大学 基于无速率码的多用户mimo下行链路传输模式选择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083406B2 (en) 2015-07-14
WO2013078952A1 (zh) 2013-06-06
US20140314168A1 (en) 2014-10-23
CN103138821A (zh) 2013-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38821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0553375C (zh) 多入多出终端的频率间测量
CN101810046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装置、基站装置所使用的方法、信道质量指示符校正表生成方法和装置
US879288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ell for executing comp in multi-cell environment
US8019287B2 (en) On demand antenna feedback
US8671322B2 (en) Management of ARQ detection threshold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1631355B (zh) 用于td-hspa+多用户mimo系统的调制编码方式的选择方法
CN108111267A (zh) 信号的传输方法和系统及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913389B (zh) 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移动通信系统
EP2658154A2 (en)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in a multi-cell cooperati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CN101534176B (zh) 一种自适应的天线模式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1184133B2 (en) Method for indicating QCL information for aperiodic CSI-R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CN102804895A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EP2984766A1 (en) Methods, mobile devices and nodes for use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610527A (zh) 一种用于td-hspa+mimo系统的s-parc单双流选择方法
CN107359966A (zh) 一种信号的发射方法及通信设备
EP330683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hannel information in inter-vehic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97305B2 (en) Precoding control indication feedback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N102064925B (zh) 一种自适应重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618299B1 (en) Method for measuring interference in next gene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2064867A (zh) 多天线发射方式切换方法和装置
CN201947449U (zh) 一种移动终端
US20080151871A1 (en) Power-Efficient Multi-Branch Reception
CN101132212B (zh) 一种链路自适应方法
CN105049099B (zh) Lte多天线系统的多天线自适应调度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1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