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1716B - 发射天线调整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射天线调整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1716B
CN110311716B CN201910397615.5A CN201910397615A CN110311716B CN 110311716 B CN110311716 B CN 110311716B CN 201910397615 A CN201910397615 A CN 201910397615A CN 110311716 B CN110311716 B CN 1103117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tting antenna
downlink signal
value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9761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11716A (zh
Inventor
侯绍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9761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117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11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1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117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17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发射天线调整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应用于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当前数据统计周期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确定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若所述当前发射天线需要切换,则切换另一天线作为新的发射天线。利用本公开实施例,可以通过对发射天线的切换式调整,以减小遮挡或者屏蔽等对发射天线上行发射性能的影响。

Description

发射天线调整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射天线调整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用户设备通常采用双天线进行下行接收,而固定采用双天线中的一个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由于天线可能会被遮挡或者屏蔽,导致天线的发射性能和接收性能降低。由于双天线均作为接收天线,可以通过双天线的同时接收保证接收性能。但是由于为了保证接收性能,现有技术中,都是只固定一个天线作为发射天线,如果该固定的发射天线被遮挡或屏蔽,就会导致发射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发射天线调整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以通过对发射天线的切换式调整,以减小遮挡或者屏蔽等对发射天线上行发射性能的影响。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发射天线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数据统计周期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所述数据统计周期的时间长度为设定值;
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确定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
若所述当前发射天线需要切换,则切换另一天线作为新的发射天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当前数据采集周期内的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包括:
获取当前数据统计周期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以及获取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的预定特征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确定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包括:
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的预定特征值,确定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包括下行信号接收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定特征值包括:
根据所述下行发射功率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计算得到的,用于表征所述当前发射天线的发射性能或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与另一天线的发射性能差异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特征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包括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对应的,所述预定特征值包括以下特征值中的一个或多个:
当前数据统计周期发射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当前数据统计周期当前发射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与另一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平均值、当前数据统计周期上行发射功率超过预设功率阈值的次数占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总发射次数的百分比、当前数据统计周期所述差值平均值的取反值、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当前发射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与另一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平均值的取反值、当前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取反值与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取反值的差值、当前数据统计周期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的均值、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的均值以及与当前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均值的差值、当前数据统计周期发射功率均值与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发射功率均值的差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预定特征值,确定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包括:
若所述百分比大于第一预设百分比值、且当前数据统计周期所述差值平均值小于预设阈值、且当前数据统计周期发射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小于预设功率阈值,或当前数据统计周期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平均值的取反值大于预设取反值,或当前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取反值与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取反值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发射天线需要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切换另一天线为新的发射天线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的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及其对应的新的预定特征值;
根据所述新的预定特征值,确定所述新的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回切以及是否存在误判可能性;
若所述新的发射天线需要回切,则将之前的所述当前发射天线重新切换为发射天线;
若所述新的发射天线的切换存在误判可能性,则维持所述新的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第一预设时间;
若所述新的发射天线的切换不存在误判可能性,则维持所述新的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第二预设时间,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新的预定特征值包括:
根据所述下行发射功率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计算得到的,用于表征所述新的发射天线的发射性能或所述新的发射天线与另一天线的发射性能差异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特征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包括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对应的,所述新的预定特征值包括以下特征值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上行发射功率超过预设功率阈值的次数占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总发射次数的百分比、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所述差值平均值的取反值、其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当前发射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与另一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平均值的取反值、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取反值与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取反值的差值、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的均值、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的均值以及与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均值的差值、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发射功率均值与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的发射功率均值的差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新的预定特征值,确定所述新的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回切以及是否存在误判可能性包括:
若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百分比大于预设第二预设百分比值,或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发射功率均值与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发射功率均值的差值大于预设值,则确定所述新的发射天线需要回切;
若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的均值,与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的均值的差值大于预设值,则确定所述新的发射天线存在误判可能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不需要切换,则获取再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并再次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确定所述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将之前的所述当前发射天线重新切换为发射天线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发射功率均值与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发射功率均值的差值大于预设值,则维持所述之前的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第三预设时间;
若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发射功率均值与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发射功率均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则维持之前的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第四预设时间,所述第四预设时间等于所述第三预设时间的一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维持所述新的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第一预设时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再次获取第一预设时间过后第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及其对应的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并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再次确定所述新的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维持所述新的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第二预设时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再次获取第二预设时间过后第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及其对应的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并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再次确定所述新的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维持所述之前的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第三预设时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再次获取第三预设时间过后第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及其对应的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并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再次确定所述之前的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维持所述之前的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第四预设时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再次获取第四预设时间过后第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及其对应的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并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再次确定所述之前的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终端处于连接态的状态下,持续采集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
确定数据统计周期,在每个数据统计周期计算该周期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的预定特征值。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发射天线调整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数据统计周期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
发射天线切换判决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确定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
天线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发射天线需要切换时,切换另一天线作为新的发射天线。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指令时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首先,通过对发射天线的切换式调整,可以一直保持双天线中性能较高的一个天线作为发射天线,从而可以减小遮挡或者屏蔽等对发射天线上行发射性能的影响。另外,由于下行接收信号质量参数和上行发射功率与对应的天线的发射性能,且可以被用户设备端测量,根据其作为数据依据调整发射天线,可以保证发射天线调整结果的可靠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发射天线调整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发射天线调整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发射天线调整方法的又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发射天线调整装置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一种可能的设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实施方式可用于多种通信系统,例如LTE(long 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简称LTE)系统,或采用5G通信技术的通信系统等,对此本公开不做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用户设备UE可以包括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terminal),终端设备(terminalequipment)等等,为方便描述,本公开中,称为“用户设备”或“UE”。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基站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节点B(NodeB或eNB或e-NodeB,evolved Node B),或者5G(5th Generation,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5G)系统中的基站设备gNB,或者eLTE系统中的基站设备eLTEeNB等。本公开实施例对基站类型不做特别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中出现的“网络”与“系统”表达的是同一概念,通信系统即为通信网络。
本公开实施例定义UE到基站的单向通信信道为上行信道,而基站到UE的单向通信信道为下行信道。
本公开实施例中出现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本公开实施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描述,仅作示意与区分描述对象之用,没有次序之分,也不表示本公开实施例中对设备个数的特别限定,不能构成对本公开实施例的任何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中出现的“连接”是指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等各种连接方式,例如通过通信接口连接不同设备,不做任何限定。
图1是本公开示出的一种发射天线调整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应用于用户设备UE,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S110:获取当前数据统计周期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
其中,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可以是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RSRP,也可以是其他任意可以衡量下行信号质量的其他参数。
其中,所述数据统计周期的时间长度为预先设定,具体的,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统计周期的时间长度可以预先设定为500毫秒。在本公开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数据统计周期的时间长度也可以预先设定为其他值,具体的,本公开对所述数据统计周期时间长度不作限定。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当前数据采集周期内的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可以包括:
获取当前数据统计周期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以及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获得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的预定特征值。如果当前数据统计周期之前已经有数据统计周期,则可以获取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及其对应的预定特征值。
在用户设备进入连接态之后,就开始持续采集上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比如每1毫秒或者每2毫秒等时间间隔采集一次数据。确定了数据统计周期,在开始持续采集之后的每个数据统计周期,可以在该数据统计周期的数据采集过程中,计算出该数据统计周期的各采集时刻采集到的上述数据的相关预定特征值。
在每个数据统计周期结束时,就可以获取到该数据统计周期采集到的上述数据及其对应的相关预定特征值。
S120: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确定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
其中,所述当前发射天线是指在最近结束的数据统计周期用其进行上行发射的天线,比如对于UE刚进入连接态的情况,要在第一个数据统计周期之后才能确定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这个当前发射天线就是指进入连接态之后第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用其上行发射的天线。
在每个数据统计周期结束时,就可以获取到该数据统计周期采集到的上述数据及其对应的相关预定特征值,并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确定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确定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的预定特征值,确定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选择下行信号接收功率数据RSRP作为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
当然,在本公开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NR、信号强度指示RSSI、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等所有可以用于衡量接收信号质量的参数数据作为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
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预定特征值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下行发射功率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以任意方式计算得到的,用于表征所述当前发射天线的发射性能或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与另一天线的发射性能差异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特征值。
其中,所述预定特征值可以是根据上述数据以任意计算方式计算得到的,比如平均值、方差、标准差、中位数、众数、百分比等可以反映所述当前发射天线的发射性能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特征值。也可以是根据上述数据以任意计算方式计算得到的,比如当前发射天线与另一天线的上述数据的差值、差值的均值、差值的方差、差值的标准差、当前发射天线与另一天线的上述数据的比值、比值的均值等可以反映当前发射天线的与另一天线的发射性能差异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特征值。具体的,所述特征值的选择可以以能够反映出当前发射天线的发射性能或者能够反映出当前发射天线与另一天线的发射性能差异作为选择标准,更具体的,本公开不作限定。
具体的,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可以包括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数据,对应的,每个数据统计周期计算得到的预定特征值可以包括以下特征值中的一个或多个:
当前数据统计周期发射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RSRP、当前数据统计周期当前发射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与另一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平均值Delta_RSRP_n、当前数据统计周期上行发射功率超过预设功率阈值的次数占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总发射次数的百分比Max Power-1 Pecent、当前数据统计周期所述差值平均值的取反值Delta_RSRP、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当前发射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与另一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平均值的取反值Delta_RSRP、当前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取反值与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取反值的差值Avg_Delta_RSRP、当前数据统计周期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的均值RSRP_Curr、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的均值RSRP_Pre以及该均值RSRP_Pre与当前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均值RSRP_Curr的差值、当前数据统计周期上行发射功率均值与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上行发射功率均值的差值Avg_TxPowerRise。具体的,在进行发射天线是否切换的判断过程中,可以根据判断需要调用上述特征值中的一个或任意多个。
为便于描述,下文提到的上述预定特征值均采用上述的字母符号标识。
对应的,根据所述预定特征值,确定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可以包括:
若所述百分比大于第一预设百分比值、且当前数据统计周期所述差值平均值小于预设阈值、且当前数据统计周期发射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小于预设功率阈值,或当前数据统计周期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平均值的取反值大于预设取反值,或当前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取反值与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取反值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发射天线需要切换。
其中,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功率阈值的设定可以是最大发射功率值减去1dBm(Maxpower-1),比如,最大发射功率值为23dBm,则所述预设功率阈值就可以设定为22dBm,当然在本公开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为其他数值,比如21dBm或者20dBm等,具体以实际的最大发射功率值及用户设备的发射功率要求为确定依据。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S130:若所述当前发射天线需要切换,则切换另一天线作为新的发射天线。
其中,所述切换另一天线作为新的发射天线是指:取消所述当前发射天线的上行发射,仅用于下行接收,同时用另一天线作为上行发射的发射天线,也就是同一时间二者只有一个作为发射天线。
图2是本公开示出的一种发射天线调整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S210:获取当前数据统计周期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具体的S210可以按照上述实施例中S110的执行方式执行。
S220: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确定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具体的S220可以按照上述实施例中S120的执行方式执行
S230:若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不需要切换,则获取再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并再次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确定所述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
所述S230的执行过程可以是对所述当前发射天线再次进行S210和S220的执行过程。
图3是本公开示出的一种发射天线调整方法的又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的,如图3所示,在切换另一天线为新的发射天线后,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S310:获取当前数据统计周期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具体的S310可以按照上述实施例中S110的执行方式执行。
S320: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确定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具体的S320可以按照上述实施例中S120的执行方式执行。
S330:若所述当前发射天线需要切换,则切换另一天线作为新的发射天线。
S340:获取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的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及其对应的新的预定特征值。
S350:根据所述新的预定特征值,确定所述新的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回切以及是否存在误判可能性。
S360:若所述新的发射天线需要回切,则将之前的所述当前发射天线重新切换为发射天线。
S370:若所述新的发射天线的切换存在误判可能性,则维持所述新的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第一预设时间。
S380:若所述新的发射天线的切换不存在误判可能性,则维持所述新的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第二预设时间,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选择下行信号接收功率数据RSRP作为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
当然,在本公开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NR、信号强度指示RSSI、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等所有可以用于衡量接收信号质量的参数数据作为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
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新的预定特征值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下行发射功率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以任意方式计算得到的,用于表征所述新的发射天线的发射性能或所述新的发射天线与另一天线的发射性能差异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特征值。
其中,所述新的预定特征值可以是根据上述数据以任意计算方式计算得到的,比如平均值、方差、标准差、中位数、众数、百分比等可以反映所述当前新的发射天线的发射性能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特征值。也可以是根据上述数据以任意计算方式计算得到的,比如当前新的发射天线与另一天线的上述数据的差值、差值的均值、差值的方差、差值的标准差、新的发射天线与另一天线的上述数据的比值、比值的均值等可以反映新的发射天线的与另一天线的发射性能差异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特征值。具体的,所述特征值的选择可以以能够反映出新的发射天线的发射性能或者能够反映出新的发射天线与另一天线的发射性能差异作为选择标准,更具体的,本公开不作限定。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可以是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数据,对应的,所述新的预定特征值可以包括以下特征值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上行发射功率超过预设功率阈值的次数占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总发射次数的百分比、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当前发射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与另一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平均值的取反值、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当前发射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与另一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平均值的取反值、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取反值与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取反值的差值、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的均值、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的均值以及与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均值的差值、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与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的差值。具体的,在进行发射天线是否切换的判断过程中,可以根据判断需要调用上述特征值中的一个或任意多个。
本公开又一个实施例中,在S360之后,还可以继续执行以下过程:
若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发射功率均值与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发射功率均值的差值大于预设值,则维持所述之前的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第三预设时间;
若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发射功率均值与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发射功率均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则维持之前的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第四预设时间,所述第四预设时间等于所述第三预设时间的一半。
本公开再一个实施例中,在维持所述之前的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第三预设时间,还可以继续执行以下过程:
再次获取第三预设时间过后第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及其对应的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并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再次确定所述之前的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
在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中,在维持之前的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第四预设时间后,还可以继续执行以下过程:
再次获取第四预设时间过后第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及其对应的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并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再次确定所述之前的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在S370之后,还可以继续执行以下步骤:
再次获取第一预设时间过后第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及其对应的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并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再次确定所述新的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
在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中,在S380之后,还可以继续执行以下步骤:
再次获取第二预设时间过后第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及其对应的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并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再次确定所述新的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
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发射天线调整方法的实施方式,以下基于一个示例,再次对所述方法的完整流程做进一步说明(下述说明中设计的字母符合标识的含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含义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判决分支(1):在UE刚进入连接态时,发射天线在默认值下,经过一个数据统计周期T后,判断以下三个条件Max Power-1 Percent>M%&Delta_RSRP_n<X&RSRP<Y、Delta_RSRP>Z、Avg_Delta_RSRP〉K,如果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成立,(其中,对所述三个条件的判断可以并行进行,也可以按照上面的顺序串行进行)那么进行天线切换并进入判决分支(2),如果三个条件均不成立(对于该数据统计周期T是连接态后第一个的情形,视为不成立),进入下一步,进行参数更新维护,并再次回到分支(1)开始判决。
判决分支(2):进入判决分支(2)后,再经过T后,判断以下两个条件:Max power-1Percent>N%、Avg_TxPowerRise〉P,(其中,对所述两个条件的判断可以并行进行,也可以按照上面的顺序串行进行),如果两个条件任意一个成立,那么立即进行天线回切并进入判决分支(3),如果两个条件均不成立,进入下一个判断条件RSRP_Pre–RSRP_Curr>Q,如果条件成立,说明可能存在天线切换误判,为避免天线乒乓切换,需要维持T2时间,如果条件不成立,说明天线切换正确,需要维持T1+T2时间。维持时间到后,更新并维护参数,进入判决分支1重新开始判决。
(3)进入判决分支(3)后,立即进入条件判断RSRP_Pre–RSRP_Curr>Q,如果条件成立,说明回切正确,需要维持2×T3时间,如果不成立,说明回切错误,为避免频繁切换,需维持T3时间。维持时间过后,更新维护参数,并进入判决分支(1)重始开始判决。
上述说明中,所用的M、N、K、T、P、Q、X、Y、Z、T1、T2、T3等预定条件值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自定义。
基于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方法,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发射天线调整装置。图4是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发射天线调整装置的模块结构示意图。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可以应用于用户设备UE,可以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101,可以用于获取当前数据统计周期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
发射天线切换判决模块102,可以用于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确定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
天线切换模块103,可以用于在所述当前发射天线需要切换时,切换另一天线作为新的发射天线。
其中,所述无线切换模块103可以通过射频驱动模块执行发射天线切换任务。
其中,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当前数据采集周期内的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可以包括:
获取当前数据统计周期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以及
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获得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的预定特征值。
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确定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的预定特征值,确定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包括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数据。
其中,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定特征值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下行发射功率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以任意方式计算得到的,用于表征所述当前发射天线的发射性能或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与另一天线的发射性能差异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特征值。
具体的,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可以包括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数据,对应的,所述预定特征值包括以下特征值中的一个或多个:
当前数据统计周期发射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当前数据统计周期当前发射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与另一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平均值、当前数据统计周期上行发射功率超过预设功率阈值的次数占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总发射次数的百分比、当前数据统计周期所述差值平均值的取反值、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当前发射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与另一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平均值的取反值、当前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取反值与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取反值的差值、当前数据统计周期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的均值、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的均值以及与当前数据统计周期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的均值的差值、当前数据统计周期上行发射功率均值与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上行发射功率均值的差值。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预定特征值,确定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可以包括:
若所述百分比大于第一预设百分比值、且当前数据统计周期所述差值平均值小于预设阈值、且当前数据统计周期发射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小于预设功率阈值,或当前数据统计周期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平均值的取反值大于预设取反值,或当前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取反值与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取反值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发射天线需要切换。
本公开又一个实施例中,在切换另一天线为新的发射天线后,所述数据获取模块101还可以用于获取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的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及其对应的新的预定特征值;
对应的,所述发射天线切换判决模块102还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新的预定特征值,确定所述新的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回切以及是否存在误判可能性;
具体的,若所述新的发射天线需要回切,则所述天线切换模块103还用于将之前的所述当前发射天线重新切换为发射天线;
若所述新的发射天线的切换存在误判可能性,则维持所述新的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第一预设时间;
若所述新的发射天线的切换不存在误判可能性,则维持所述新的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第二预设时间,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新的预定特征值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下行发射功率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以任意方式计算得到的,用于表征所述新的发射天线的发射性能或所述新的发射天线与另一天线的发射性能差异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特征值。
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包括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数据,对应的,所述新的预定特征值包括以下特征值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上行发射功率超过预设功率阈值的次数占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总发射次数的百分比、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当前发射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与另一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平均值的取反值、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当前发射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与另一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平均值的取反值、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取反值与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取反值的差值、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的均值、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的均值以及与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均值的差值、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与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的差值。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新的预定特征值,确定所述新的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回切以及是否存在误判可能性可以包括:
若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百分比大于预设第二预设百分比值,或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上行发射功率均值与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上行发射功率均值的差值大于预设值,则确定所述新的发射天线需要回切;
若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的均值,与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的均值的差值大于预设值,则确定所述新的发射天线存在误判可能性。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不需要切换,则所述数据获取模块101还可以被配置为获取再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对应的,所述发射天线切换判决模块102还可以被配置为再次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确定所述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
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将之前的所述当前发射天线重新切换为发射天线后,所述天线切换模块还可以被配置为:
若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发射功率均值与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发射功率均值的差值大于预设值,则维持所述之前的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第三预设时间;
若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发射功率均值与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发射功率均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则维持之前的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第四预设时间,所述第四预设时间等于所述第三预设时间的一半。
本公开有一个实施例中,在维持所述新的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第一预设时间之后,所述数据获取模块101还可以被配置为再次获取第一预设时间过后第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及其对应的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对应的,所述发射天线切换判决模块102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再次确定所述新的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
在维持所述之前的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第三预设时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再次获取第三预设时间过后第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及其对应的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并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再次确定所述之前的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
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中,在维持所述之前的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第四预设时间之后,所述数据获取模块101还可以被配置为再次获取第四预设时间过后第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及其对应的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对应的,所述发射天线切换判决模块102还可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再次确定所述之前的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
本公开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104,被配置为在终端处于连接态的状态下,持续采集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
确定数据统计周期,在每个数据统计周期计算该周期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的预定特征值。
对于上述装置各实施例中涉及到的与图1、图2、图3所示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流程,具体的执行方式可以按照图1、图2、图3对应的各实施例所提供的执行方式执行。
具体的,本公开实施例所述装置的设计的获取当前数据统计周期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确定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在所述当前发射天线需要切换时,切换另一天线作为新的发射天线等实施方式,可以参照上述的本公开所述方法的相应实施方式进行实施。在此不做赘述。
基于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发射天线调整方法,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图5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户设备UE的一种可能的设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用户设备UE可以包括:
处理器201。所述处理器201用于对用户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执行各种功能来支持控制设备提供的通信服务。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202。所述存储器202用于存储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波束确定方法的可执行指令和数据,该可执行指令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202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由处理器201执行。
所述处理器201被配置为执行指令时用于支持用户设备实现图1、图2、图3所示实施例中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流程。
发射器/接收器203用于支持用户设备UE与基站通信。
通信模块204用于支持用户设备与其他网络设备的通信,例如支持与其他用户设备的通信,所述通信模块204可以包括用户设备与其他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公开各实施例可以互相参照,例如,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设备和设备中的单元或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描述。
可以理解,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公开的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结合本公开的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产品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用户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用户设备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公开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设备和方法,在没有超过本公开的范围内,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另外,所描述系统、设备和方法以及不同实施例的示意图,在不超出本公开的范围内,可以与其它系统,模块,技术或方法结合或集成。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子、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发射天线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数据统计周期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
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确定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
若所述当前发射天线需要切换,则切换另一天线作为新的发射天线;
获取当前数据采集周期内的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包括:
获取当前数据统计周期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以及
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获得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的预定特征值;
在切换另一天线为新的发射天线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的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及其对应的新的预定特征值;
根据所述新的预定特征值,确定所述新的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回切以及是否存在误判可能性;
若所述新的发射天线需要回切,则将之前的所述当前发射天线重新切换为发射天线;
若所述新的发射天线的切换存在误判可能性,则维持所述新的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第一预设时间;
若所述新的发射天线的切换不存在误判可能性,则维持所述新的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第二预设时间,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射天线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确定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包括:
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的预定特征值,确定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包括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射天线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特征值包括:
根据下行发射功率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计算得到的,用于表征所述当前发射天线的发射性能或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与另一天线的发射性能差异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特征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射天线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包括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数据,对应的,所述预定特征值包括以下特征值中的一个或多个:
当前数据统计周期发射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当前数据统计周期当前发射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与另一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平均值、当前数据统计周期上行发射功率超过预设功率阈值的次数占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总发射次数的百分比、当前数据统计周期所述差值平均值的取反值、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当前发射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与另一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平均值的取反值、当前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取反值与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取反值的差值、当前数据统计周期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的均值、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的均值以及与当前数据统计周期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的均值的差值、当前数据统计周期上行发射功率均值与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上行发射功率均值的差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发射天线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预定特征值,确定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包括:
若所述百分比大于第一预设百分比值、且当前数据统计周期所述差值平均值小于预设阈值、且当前数据统计周期发射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小于预设功率阈值,或当前数据统计周期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平均值的取反值大于预设取反值,或当前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取反值与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取反值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发射天线需要切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射天线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的预定特征值包括:
根据下行发射功率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计算得到的,用于表征所述新的发射天线的发射性能或所述新的发射天线与另一天线的发射性能差异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特征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发射天线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包括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数据,对应的,所述新的预定特征值包括以下特征值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上行发射功率超过预设功率阈值的次数占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总发射次数的百分比、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当前发射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与另一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平均值的取反值、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当前发射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与另一天线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平均值的取反值、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取反值与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取反值的差值、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的均值、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的均值以及与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均值的差值、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与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的差值。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发射天线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新的预定特征值,确定所述新的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回切以及是否存在误判可能性包括:
若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百分比大于预设第二预设百分比值,或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上行发射功率均值与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上行发射功率均值的差值大于预设值,则确定所述新的发射天线需要回切;
若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的均值,与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值的均值的差值大于预设值,则确定所述新的发射天线存在误判可能性。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发射天线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不需要切换,则获取再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并再次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确定所述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发射天线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之前的所述当前发射天线重新切换为发射天线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发射功率均值与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发射功率均值的差值大于预设值,则维持所述之前的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第三预设时间;
若所述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发射功率均值与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发射功率均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则维持之前的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第四预设时间,所述第四预设时间等于所述第三预设时间的一半。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射天线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维持所述新的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第一预设时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再次获取第一预设时间过后第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及其对应的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并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再次确定所述新的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射天线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维持所述新的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第二预设时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再次获取第二预设时间过后第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及其对应的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并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再次确定所述新的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发射天线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维持所述之前的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第三预设时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再次获取第三预设时间过后第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及其对应的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并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再次确定所述之前的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发射天线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维持所述之前的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第四预设时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再次获取第四预设时间过后第一个数据统计周期及其对应的前一个数据统计周期的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并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再次确定所述之前的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射天线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终端处于连接态的状态下,持续采集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
确定数据统计周期,在每个数据统计周期计算该周期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的预定特征值。
16.一种发射天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用户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数据统计周期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
发射天线切换判决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确定当前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切换;
天线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发射天线需要切换时,切换另一天线作为新的发射天线;
所述数据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当前数据统计周期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以及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获得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数据的预定特征值;
所述数据获取模块还用于在切换另一天线为新的发射天线后,获取所述当前数据统计周期的下一个数据统计周期采集到的下行信号质量参数数据和上行发射功率数据及其对应的新的预定特征值;
所述发射天线切换判决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新的预定特征值,确定所述新的发射天线是否需要回切以及是否存在误判可能性;若所述新的发射天线需要回切,则通过所述天线切换模块将之前的所述当前发射天线重新切换为发射天线;若所述新的发射天线的切换存在误判可能性,则维持所述新的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第一预设时间;若所述新的发射天线的切换不存在误判可能性,则维持所述新的发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第二预设时间,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
17.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397615.5A 2019-05-14 2019-05-14 发射天线调整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Active CN1103117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97615.5A CN110311716B (zh) 2019-05-14 2019-05-14 发射天线调整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97615.5A CN110311716B (zh) 2019-05-14 2019-05-14 发射天线调整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1716A CN110311716A (zh) 2019-10-08
CN110311716B true CN110311716B (zh) 2023-02-21

Family

ID=68075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97615.5A Active CN110311716B (zh) 2019-05-14 2019-05-14 发射天线调整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117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10525B (zh) * 2019-12-03 2022-06-21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13841341B (zh) * 2020-03-26 2023-03-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及其天线切换方法
CN112583504B (zh) * 2020-12-16 2022-09-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3075A (zh) * 2017-08-30 2017-12-1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659344A (zh) * 2017-08-30 2018-02-0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触发控制方法、通信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8821B (zh) * 2011-11-30 2017-0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2191800B1 (ko) * 2014-03-28 2020-12-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스위칭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3075A (zh) * 2017-08-30 2017-12-1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659344A (zh) * 2017-08-30 2018-02-0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触发控制方法、通信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1716A (zh) 2019-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39926B2 (en) Measurement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US11356877B2 (en) Reference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US11290173B2 (en) Radio link monito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7048603B2 (ja) 測定方法、端末装置と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CN107852657B (zh) 选择驻留小区的方法和装置
CN110311716B (zh) 发射天线调整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JP2012521113A (ja) 上りリンクマルチポイント受信における時間繰上げ量の調整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7534873A (zh) 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45916B (zh) 寻呼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644356B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US20220014943A1 (en) Measur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TWI730132B (zh) 無線通信的方法和裝置
CN106664680B (zh) 用于触发寻呼剖析的方法和布置
CN110100497A (zh) 用于非连续接收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2118036B (zh) 波束上报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EP2111051A1 (en) Terminal,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andom access signal, and base station
CN113890696A (zh) 旁链路辅助信息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9813205B2 (en) Uplink CoMP set selecting method and system, and device
CN111294183B (zh) 发送波束确定方法、用户设备、基站
EP2356868B1 (en) Robust paging indicator detection
CN111641964B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15955718A (zh) 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519025A (zh) 一种cqi上报方法、触发方法、设备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9413669B (zh) 网络配置参数的有效取值确定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CN110603743B (zh) 下行信号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